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安全評價技術范文

安全評價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安全評價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安全評價技術

第1篇:安全評價技術范文

關鍵詞:石油化工安全評價技術研究企業(yè)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TU276.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安全是企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安全生產是企業(yè)生存的必備條件。石油化工生產的原料和產品多為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蝕性,其生產特點多是高溫、高壓或深冷、真空,化工生產過程多是連續(xù)化、集中化、自動化、大型化,化工生產中安全事故主要源自于泄漏、燃燒、爆炸、毒害等,因此,石油化工行業(yè)已成為危險源高度集中的行業(yè)。一旦發(fā)生事故,危險性和危害性大,后果嚴重。所以,石油化工生產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操作人員均必須熟悉和掌握相關的安全知識和事故防范技術,并具備一定的安全事故處理技能。

表1近十年我國重要石油化工事故案例

安全評價技術方法是伴隨著石化工業(yè)的事故而發(fā)展的。隨著行業(yè)的發(fā)展,其風險的種類越來越多,風險的程度也越來越大;另一方面,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安全意識觀念也日益增強。

石油化工企業(yè)安全評價的基礎

在生產評價中,首先要預測一旦發(fā)生事故時會給人員生命、財產和自然環(huán)境造成多少損失,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多大的威脅,這也是在行業(yè)中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所以,這些事故一旦發(fā)生,也往往與一定的經濟損失聯(lián)系起來。

主要危險性分析

石油化工企業(yè)使用的最基本原料是原油和天然氣,要經過許多的工序和復雜的加工單元并通過多次化學反應和物理處理過程來完成,它們之間還存在著很多中間產品和催化劑,這些產品大多具有易燃性、毒害性。這些物質大多儲存于各種油罐或出現在反應裝置中。而反應裝置又具有工藝連續(xù)性、復雜性等特點,對操作的條件和生產工藝參數的要求都比較苛刻,往往需要在高溫高壓下或深冷負壓的條件下進行操作,而這種操作極易損壞設備材料,爆炸的概率大幅增加,給安全生產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這些危險物質在正常運行條件下是不會產生危險的,但是如果存在操作失誤、自動控制系統(tǒng)參數發(fā)生偏差、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失效或者設備出現裂縫等現象時,會導致大量的危險物質泄漏,一旦遇到火源會導致嚴重的火災及爆炸事故,其泄漏及殘留的物質還會導致人員中毒、環(huán)境污染等后果,例如表1中所示。這些事故都給企業(yè)和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和影響。

指標介紹及選取

在事故后果的研究中,根據風險及損失的類型評價指標分為以下幾類: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環(huán)境損失及多種風險損失后果綜合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和評價目的選擇其中一個或多個作為指標。

2.1人員傷亡指標

人員傷亡指標一般從兩方面給予描述,一 是系統(tǒng)失效造成單個人員的風險,用個人風險來表示。二是系統(tǒng)失效給一定區(qū)域范圍全體人員造成風險的大小,用社會風險來表示。

2.2經濟損失指標

評估經濟損失的大小一般使用貨幣單位將造成的損失轉化為經濟損失,包括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兩部分。直接經濟損失是指與事故直接聯(lián)系、能用貨幣直接估價的損失;間接經濟損失主要是指與事故間接相聯(lián)系的,能用貨幣間接估價的損失,計算范圍無明顯界限,如事故導致的處理費用、罰款、時間損失等。

2.3環(huán)境損失指標

環(huán)境損失是指事故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破壞,常采用事故發(fā)生的概率與環(huán)境損失后果的乘積作為評價指標。一般采用NORSOK(挪威石油工業(yè)技術法規(guī))提出的評價方法----生態(tài)系統(tǒng)從破壞中恢復所需要時間的超越概率作為衡量環(huán)境的損失:

I-FT(x)=P(T>X)=∫fT (x)dx

2.4多種風險損失后果的綜合方法

為了綜合評估系統(tǒng)失效后導致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及環(huán)境損失情況,可利用一種表達方式或者一種框架體系來考慮多種類型的風險損失,即將三種損失表示成同一個函數C=f(L,M,E)的輸入值,L,M,E分別為生命損失、經濟損失和環(huán)境損失。

石油化工安全評價研究的內容及方法

1.石油化工安全評價的內容:石油化工生產的特點是易燃、易爆,所以在石油化工安全評價中,安全對策的基本思路也是防止、減少火災的發(fā)生,提出控制和撲滅火災的相應對策措施。具體評價重點內容包括:

首先對總圖布置進行評價時,要考慮風向、地形標高、平面布局與安全防火的關系,明火與油氣源的關系,重要設施的重點保護,同時還要考慮總體布局要滿足應急救援的要求。

其次對生產工藝裝置進行安全評價應包括對石油化工生產過程中危險源的識別、危險物料的識別、危險化學反應的識別和危險單元的識別;按生產單元對工藝生產裝置的危險進行定性、定量評價,以確定單元的危險度和需要的安全防護措施;采用HAZOP或對設備RBI分析方法對整個工藝流程系統(tǒng)進行危險性分析。

2.石油化工安全評價的方法:石油化工生產的特點體現現代的工業(yè)化生產,自動化程度高,具有連續(xù)性,裝置高度密集,所以選擇合理、科學、有效的安全評價方法和安全評價軟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在石油化工安全評價中,可以根據不同的評價對象、不同生產裝置的壽命期和不同的評價目的,選擇安全評價方法。如對裝置中單個設備的故障分析,采用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對于石油化工生產裝置和工藝過程的安全分析,選擇HAZOP分析方法較為合適,可以把流程分析得透徹。

三、石化企業(yè)安全評價的注意事項

1.高溫重質油品事故幾率較高。重油含腐蝕性物質多,在生產過程中容易導致設備、管道穿孔,造成物料泄漏,例如中石化目前煉制的高硫、高酸油。

2. 反應危險性參數必須考慮全面,不僅包括物的一面,還要包括人的一面。如操作人員素質不同,給安全性帶來很大影響。社會、家庭又會影響人的心理,評價時不能忽略這點。

3.危險有害因素辨識應全面、客觀的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的種類、程度,產生的原因及出現危害的條件及其后果,為安全評價提供可靠的依據。

4.評價結果,應該用綜合單一數字表達。由于評價時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才能真正反映安全性的實際情況,但評價時又不能把因素逐個進行比較,只能進行綜合性評價,所以必須用單一的數值表示綜合危險性。

5.計算的方法力求簡單,由于評價需反復計算,如太復雜則增大工作量,加大評價成本,完全滿足評價的各項要求是比較困難的,這是因為每項要求均有不同程度的難點,但應盡力滿足其要求。

總結:

第2篇:安全評價技術范文

【關鍵詞】 安全評價 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 設計 施工 交通管理設施設置

科學評價、合理規(guī)劃、實施涉路工程項目,對規(guī)范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關系和行政許可管理,為公眾出行安全提供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對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的安全評價技術進行研究。

1 涉路工程對公路安全影響

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多易破壞主路路面排水系統(tǒng),接入道路與公路交叉接坡處易形成跳車,出現路面破損、結構破壞,影響主路使用壽命。同時交叉路口接入使得交通沖突點增多,影響主路交通通行能力,誘發(fā)交通事故[1]。

2 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安全評價

2.1 設計方案評價

2.1.1 間距

平面交叉的間距應根據其對行車交通安全、通行能力、交通延誤等的影響確定。為保障公路通行的安全、快速、便捷與安全,應避免公路過快街道化、市場化,減少視線障礙,提高公路運輸效率,平行與接入式涉路工程的平面交叉間距應盡量拉大。

2.1.2 視距

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出入口必須保證視距良好,在接入道路與主路停車視距所組成的三角區(qū)內不得存在任何有礙通視的物體。因此應修剪灌木、清除有礙通視的構筑物。

2.1.3 平縱線形

平縱線形主要是為了保證視距和排水,接入道路應滿足以下要求:道口與公路的交叉不得小于45°,道口標高應小于路面設計標高,與公路邊緣過渡段縱坡一般不大于3%,開口轉角應滿足技術規(guī)范要求;道口設置應當保持公路路面、邊溝、截水溝的排水順暢,侵占公路邊溝的應當設置蓋板或管涵;相交公路共有部分應調順接坡,達到橫坡適度,以保證排水順暢。

2.2 施工方案評價

2.2.1 施工

水泥混凝土路面與瀝青路面相接時,其間應設置至少3m長的過渡段。過渡段的路面采用兩種路面呈階梯狀疊合布置?;炷撩鎸优徳摻涌p的1~2條橫向接縫應設置脹縫。[2]

2.2.2 施工管理措施

涉路工程的施工和維護作業(yè)應按照國家和交通行業(yè)有關要求進行交通組織,盡量減少涉路工程作業(yè)對交通流和交通安全的不利影響。

2.3 交通管理設施設置

2.3.1 施工期間交通管理設施設置

在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施工期間,應根據實際情況,在增設道口處設置施工作業(yè)區(qū)[3]。

2.3.2 正常運營期間交通管理設施設置

平交與接入式涉路工程接入主路時,應根據主路的等級、交通量及運行速度等因素和接入道路交通量確定交通管理方式。

2.4 應急救援預案評價

施工過程中,應制定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預案的評價應按照《公路交通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的相關要求,檢查應急預案設施、設備、物資等應急資源的準備情況,施工期間是否將應急預案落到實處。

3 應用案例分析

徐州市市級機關加油站為方便周邊政府機關、居民以及104 國道過往車輛的近距離加油,擬將進、出兩條引道接入104國道左側硬路肩。

3.1 設計符合性評價

(1)徐州市市級機關加油緊鄰104國道,距離下游規(guī)劃交叉口(104國道與峨眉路交叉口)大于200m,距離上游交叉口(104國道與太行路交叉口)大于150m,符合規(guī)范要求。(2)徐州市市級機關加油站出入口分開設置,出入口引道寬度10m,與104國道搭接處寬度均為25m,外側轉彎半徑9m,引道坡度5‰,路面結構采用水泥混凝土,均符合規(guī)范要求。(3)104國道場區(qū)段機動車道路面結構瀝青混凝土,加油站出入口引道為水泥混凝土,二者在進行搭接時應遵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J97-87)有關規(guī)程規(guī)范。(4)現狀出入口引道之間綠化帶內種植的是高大喬木,為保證安全視距和綠化帶內種植樹木的規(guī)整及美觀,將出口引道至入口引道之間寬度為4.5m的區(qū)域改種,改種灌木的高度不得大于1m。

3.2 施工方案評價

(1)加油站出入口引道路面施工應嚴格按照現行的有關規(guī)程規(guī)范中所規(guī)定的施工工藝及質量檢查驗收標準進行施工,各種路用材料在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出入口引道與104國道搭接處要嚴格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相應的條款進行。(2)施工中要嚴格按照質量手冊以及質量檢測標準進行施工,要按照圖紙施工,認真執(zhí)行施工規(guī)范。設置專職的質量檢查員,積極的接受監(jiān)理的監(jiān)督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3.3 交通管理設施設置

3.3.1 施工期間交通管理設施設置

為保證施工路段的交通順暢,不發(fā)生堵車及交通安全事故,結合本項目實際情況,在增設道口處用彩旗進行圍拉并用水馬進行圍擋。

3.3.2 正常運營期間交通管理設施設置

在徐州市市級機關加油站出入口引道施工完成后,建設單位應申請公路管理機構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范標準,設置完善的交通標志標線,以確保104國道的交通安全和出入徐州市市級機關加油站車輛的安全。

3.4 應急救援預案評價

(1)應急救援預案符合《公路交通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相關要求,在施工期間應將應急救援預案落到實處。(2)要經常檢查應急預案設施、設備、物資等應急資源的準備情況,提高防范能力和應急反應能力。綜合評價,應急救援預案基本可行。

參考文獻:

[1]袁毓敏.涉路工程安全評價技術探討[J].公路交通科技,2008,(05):28-31.

第3篇:安全評價技術范文

一 什么是3R

實驗動物作為人類的替身為人類的科學發(fā)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實驗動物使用數量猛增,實驗動物的痛苦及其權利引起了社會公眾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西方動物保護運動的推動下。1959年拉舍爾和微生物學家伯可(Burch)在其著作《人道實驗技術原理》(Principles of HumaneExperimental Technique)一書中第一次系統(tǒng)提出了3R(reduce,refine,replace)理論。之后,歐美各國成立了許多科學研究用動物福利的保護組織,如成立于1969年的英國醫(yī)學試驗用動物中替代法基金會(FRAME)和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IFAW),1980年成立的人道對待動物協(xié)會(PETA),1981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動物試驗替代中心(CAAT)成立,這些基金會或研究機構的成立,推動了實驗動物福利立法的進程,也促進新的科學研究方法的快速發(fā)展。

3R理論自形成以來一直影響著西方發(fā)達國家有關實驗動物的法規(guī),如美國的動物福利法案(1966年),瑞士的動物福利法(1979年)。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動物福利法的發(fā)展進入快速發(fā)展的軌道,如英國的動物科學實驗程序法案(1986年),瑞典1988年公布實施了《動物福利法》(2002年修訂),丹麥1991年實施了《動物福利法》,1993年德國實施了《動物福利法》(1998年修訂),葡萄牙1995年公布實施了《保護動物法》,日本《人道對待和管理動物法》(2005年)??偟膩碚f,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動物福利保護立法是比較完備的,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影響。我國1988年了《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科技部2006年了《關于善待實驗動物的指導性意見》,在規(guī)范我國實驗動物管理的同時,也順應了國際對動物福利的要求,但我國還沒有制定專門的動物福利法。

二 3R的含義

3R中減少的含義是指在科學研究中,使用較少的動物獲取同樣多的試驗數據或使用一定數量的動物能獲得更多試驗數據的方法。如果某一研究方案中必須使用實驗動物,同時又沒有可靠替代方法選擇,則應考慮把使用動物的數量降低到實現科研目的所必需的最小量。優(yōu)化是指通過改善動物設施、飼養(yǎng)管理和實驗條件,精心設計技術路線和實驗手段,精煉實驗操作技術,盡量減少實驗過程對動物機體的損傷、減輕動物遭受的痛苦和應激反應,使動物實驗得出科學的結果。優(yōu)化的內容是比較廣泛的,簡單概括就是實驗設計科學化、動物試驗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的過程。替代是指一項試驗方法能減少動物使用數量,或能優(yōu)化試驗程序以減輕動物痛苦或增加動物福利;或者能用非動物系統(tǒng)或者系統(tǒng)發(fā)生學上比較低等的動物種類代替高等級動物進行實驗,如用無脊椎動物代替哺乳類動物。根據是否使用動物或動物組織,替代可分為“相對替代”和“絕對替代”,前者指使用脊椎動物細胞、組織及器官進行體外試驗,或用低等動物替代高等動物的試驗,而后者則是完全不使用動物,如采用培養(yǎng)的細胞或組織、計算機模型等。根據替代的程度,替代可分為“部分替代”和“完全替代”,前者指利用其他實驗手段代替動物實驗中的某一部分,后者指用新的非動物實驗方法取代原來的動物實驗方法。

對于化妝品安全評價中替代方法,可以選擇體外培養(yǎng)物(細胞、組織或器官的培養(yǎng)物)代替實驗動物、低等動物代替高等動物、人群研究資料、數學和計算機模型的應用,以及物理和化學技術的應用(如皮膚功能的測定)。可以說開發(fā)新的體外試驗方法,減少、優(yōu)化和替代動物實驗既是保護動物權益的需要,也是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三 歐盟化妝品安全性評價動物福利的背景

歐盟有關動物實驗的法規(guī)體系由區(qū)域層次和國內層次兩個體系組成,既有歐盟及其大多數成員國參加的歐洲條約,又有歐盟各國各自動物保護的法律規(guī)定,還有由政府部門和行業(yè)協(xié)會的管理規(guī)定和標準。

1986年3月18日,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通過了《用于實驗和其他科學目的的脊椎動物保護歐洲公約》(European Conventionfor the Protection of VertebrateAnimals used for Experimental andother Scientific Purposes,CETSno.123),該公約于1991年1月1日生效。公約旨在減少各成員國實驗的次數以及使用動物的數量,鼓勵成員國積極開展動物替代方法的研究,并僅在沒有動物替代方法的情況下才用動物做實驗。實驗動物的選取應遵從明確的定量準則,并應得到良好的照顧,盡可能免受可避免的痛苦。

為了落實歐洲公約的要求,協(xié)調各成員國的國內立法,消除貿易壁壘,防止競爭出現扭曲,避免影響共同市場的建立和功能,歐洲共同體于1986年11月24日在布魯塞爾頒布了《關于使各成員國有關用于實驗和其他科學目的動物的保護法律、法規(guī)和行政規(guī)章接近的理事會指令》(即指令86/609/EEC)。指令正文和附件的規(guī)定與公約的規(guī)定基本一致。指令實施24年來,已成為歐盟范圍內從事科學研究、檢驗用動物普遍遵守的準則。最新的報道指出,為了適應歐盟范圍擴大和新的形勢發(fā)展,如何使歐盟新成員國在實驗動物福利方面協(xié)調一致成為立法者考慮的問題,2008年,歐洲委員會決定重新修訂86/609/EEC指令。2010年9月8日,歐洲議會表決通過了新指令2010/63/EU,取代已實施25年了舊指令,成為保護實驗用動物共同遵守的法律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得到實施,以規(guī)范每年在歐洲實驗室超過1200萬只動物的使用。BBC認為,隨著2009年12月歐盟里斯本條約的推出,動物福利與反歧視、推動性別平等、保護人類健康和維護人類福利,共同成為歐盟的4個核心價值。新法規(guī)修訂體現了以“3R”為中心的原則,具體涉及動物試驗的倫理評估和建立持續(xù)的倫理審核制度,非人靈長類動物的使用,加強法規(guī)的透明度和執(zhí)行力,加

強成員國之間動物倫理的合作等內容。新條款中也提到了相關的宗教規(guī)則,傳統(tǒng)習俗和民族傳統(tǒng)應該受到尊重。根據程序,各成員國轉換為國內法的立法限期為2012年11月,各成員國法律條款的實施期限為2013年1月1日。

四 歐重化妝品安全性評價動物福利的要求

歐洲是唯一有法規(guī)禁止使用動物實驗進行化妝品安全性評價的地區(qū)。眾所周知,歐洲化妝品管理的法規(guī)是76/768/EC。1986年歐洲保護試驗用動物的歐洲公約和理事會指令后,迫使藥品、生物制品、化學品等與安全評價相關的行業(yè)執(zhí)行這一共同的法律規(guī)定,化妝品行業(yè)也不例外,研發(fā)新的體外試驗方法成為化妝品行業(yè)的一項重要任務。歐盟成員國先后成立了專門的研究機構,1989年,德國成為首個建立國家替代方法研究驗證中心的國家。1990年歐盟在意大利成立了歐洲替代方法驗證中心(ECVAM),專門從事替代方法的驗證和法規(guī)認可工作。歐洲化妝品、盟洗用品和香水協(xié)會(COLIPA)建立了動物實驗替代方法委員會(SCAAT),以執(zhí)行法律的規(guī)定和保障化妝品工業(yè)的發(fā)展,接受應用非動物的替代方法進行化妝品安全性評價。各大公司投入巨額經費從事替代方法的研究。歐洲框架計劃也投入巨額研發(fā)經費資助非動物試驗方法的研發(fā),一大批新的化妝品毒理學安全性評價的體外試驗方法被提出,進入科學驗證程序和被法規(guī)接受。科學家和管理者逐步認同不再信賴于動物實驗的新的毒理學試驗體系。

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2003年,歐委會通過了關于76/768/EEC的第七次修訂,即2003/15/EC指令,該指令明確了取消動物實驗的時間表。指令明確規(guī)定自2009年3月11日起,禁止使用動物進行化妝品急性毒性、眼刺激和過敏試驗,2013年將全面禁止在動物身上進行化妝品和原料的安全性測試,也不允許成員國從外國進口和銷售違反上述禁令的化妝品。該規(guī)定對歐盟內部成員國和非歐盟國家進口的產品的要求是一致的。

這一指令的出臺,可以說是在歐洲范圍內,將動物福利和3R的原則從最初的理念(1959年),到立法約束(1986年)、再到技術進步(2003年),再到最后形成法律禁令(2009年),穩(wěn)步推進分步實施。客觀上形成了技術壁壘,影響到化妝品的進出口貿易。為了進一步明確2003/15/EC指令的要求和提高可操作性,2006年6月7日歐盟委員會頒布了《依照76/768/EEC沒有使用動物實驗的聲明指引》(即2006/406/EC)。指引規(guī)定,對不使用動物試驗的化妝品,其產品制造商或負責產品投放市場信息的個人(商),可以聲明其產品沒有經過動物試驗。這一聲明不是強制性的。對于“非動物試驗”的標簽聲明的使用不能誤導消費者,消費者能從知情的選擇中獲得真實的利益。該聲明的使用不應導致以該類聲明作為市場手段的生產商和(或)供應商之間不公平的市場競爭。

2009年12月,歐盟了新的化妝品法規(guī)1223/2009/EC,在過度期后將取代指令76/768/EC成為歐洲的化妝品統(tǒng)一法律。該法律保留了原指令對動物試驗禁令的規(guī)定,進一步明確3R的原則,列為第五章第18條,同時對禁止動物試驗的情形和豁免條件作出了規(guī)定。

五 美國化妝品法規(guī)對動物福利的要求

1976年和1980年,在美國動物福利協(xié)會(AWI)、動物聯(lián)合行動組織(UAA)和動物保護協(xié)會的共同努力下,《動物福利法》(制定于1966年)和《人道主義飼養(yǎng)和使用實驗動物的公共衛(wèi)生方針》重新修訂。通過這兩個法規(guī)性文件,使3R在動物實驗方面的應用得以落實。另外,修訂的《動物福利法》還規(guī)定了減少動物痛苦的標準,并要求研究者在可能引起實驗動物痛苦時考慮替代方法。1981年,CAAT成立,1986年美國國會提出了關于在研究、檢驗和教育中動物應用替代物的技術評估報告。1993年CAAT作為東道主舉辦了第一屆生命科學中替代物和動物應用世界大會。在美國,許多國家部門的工作中滲透了動物替代實驗的原則。1993年,一個由多部門參與的組織,替代方法驗證跨部門協(xié)調委員會(ICCVAM)成立。ICCVAM由15個聯(lián)邦管理和科研機構組成,包括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農業(yè)部、國防部、能源部、內政部、交通部、環(huán)保局、食品藥品管理局、國立癌癥研究所、國立環(huán)境衛(wèi)生科學研究所等聯(lián)邦機構。其主要職責是技術協(xié)調和評估新的和修訂的實驗方法。到目前為止,經ICCVAM評估驗證的體外方法涉及許多安全評價終點,包括急性經口毒性、發(fā)育毒性、內分泌紊亂、眼腐蝕/刺激、遺傳毒性、熱原試驗、皮膚腐蝕和皮膚敏感性。

在化妝品行業(yè),20世紀70年代美國動物保護主義者抗議使用動物進行試驗,強烈抨擊化妝品毒性鑒定中的眼刺激試驗和急性毒性試驗使動物遭受痛苦、損傷甚至不正常死亡。世界知名的Revion化妝品公司被迫與動物保護者談判,同意提供250萬美元資助洛克菲大學研究Draize眼刺激試驗的替代方法。1980年,美國化妝品、盟洗用品和香水協(xié)會(CTFA)共同贊助成立了CAAT專門致力于替代方法的研究。1993年,美國的“動物權利法”強制研究單位建立“倫理考察委員會”,鼓勵化妝品公司和研究單位開展動物替代方法和優(yōu)化試驗程序的研究,同年美國國會成立了ICCVAM和機構間替代方法管理小組(IRAG),后者由美國FDA、環(huán)境保護局(EPA)和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為代表,早期開展了一個三年研究計劃(1991-1994),從41個實驗室29個不同試驗方法得到的60個實驗數據評價眼刺激替代試驗方法的有效性。進入21世紀,美國替代方法的研究、驗證以及認可進程明顯加快。

六 國際社會對動物試驗替代技術的認可

2002年,OECD正式成立了動物保護國際委員會(ICAPO),許多非政府組織、企業(yè)界和環(huán)保界的代表共同參與。歐洲、美國和日本等主要國家統(tǒng)一在OECD的框架內發(fā)揮各自作用,在化學測試指南中倡導有關實驗動物保護的建議。ICAPO成立以來,替代方法的驗證和認可明顯加快,從2002年起已有10多項替代方法被認可,2009年新的健康和環(huán)境評估的替代/優(yōu)化方法多達9項,2010年重新和修訂的方法超過6項。在方法驗證和認可方面,上世紀90年代初,國際社會對于替代方法的驗證還存在爭論,雖然當時OECD內部沒有成立專門的替代驗證機構,但在積極協(xié)調成員國的立場和推動全球范圍內的替代方法認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5年,OECD制訂了替代的驗證和認可指南,2004年和2007年,OECD還分別提出了(Q)SAR模型的驗證指南。2007年在加拿大召開了由歐洲、美國和日本參加的化妝品法規(guī)國際協(xié)調會議(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on Cosmetic Regulation,ICCR),推動替代方法的國際合作和促進3R的發(fā)展。

第4篇:安全評價技術范文

在某些條件下,眼睛可能成為化妝品及其成分作用的靶器官或吸收途徑,因而外源物質可能造成眼部的健康危害,這些可能發(fā)生的毒性作用包括:眼及外周組織的局部刺激、損傷和炎癥反應,過敏反應,眼深部的組織損傷,臨床表現為眼部疼痛、刺痛、灼熱、眼瞼眨動、淚液增多,嚴重者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損失,如角膜渾濁、水腫、甚至視力下降。正常情況下,眼睛很少直接接觸外源物質。但在化妝品使用過程中,通常由于意外使化妝品以稀釋的形式進入眼睛(例如香波),產生刺激作用。眼刺激性是指眼睛前表面直接接觸受試物后引起的眼及其周圍粘膜可逆性炎性變化。眼腐蝕性是指眼睛前表面直接接觸受試物后引起的眼及其周圍粘膜不可逆性組織損傷。

檢測化學物的刺激性和腐蝕性的傳統(tǒng)實驗是由Draize等提出的兔眼實驗,目前仍是測定急性眼毒性的國際標準。近年來,在動物福利的壓力下,一些優(yōu)化的試驗方法被提出,并陸續(xù)被驗證和認可。除了經驗證認可的替代方法外(BCOP試驗、ICE試驗、IRE試驗),大多數化妝品公司將一些所謂“有效(valid)”替代方法用于化妝品成品篩選。有效替代方法被定義為:還沒有通過完整驗證程序的技術,但存在足夠多的科學數據證明其相關性和可靠性。這些方法包括HET-CAM測試、RBC試驗及NRU試驗。這些方法目前可作為危險識別的篩選工具,用于非風險評估過程。

一、體內眼刺激的發(fā)生機制

體內眼刺激的發(fā)生機制表明,實驗兔暴露受試物后最初幾個小時(一般3小時)內,角膜的損傷程度可以預測眼睛損傷的持續(xù)時間和最終損傷程度。一般來說,輕度刺激物只影響表層角膜上皮,輕度和中度刺激物主要影響上皮和表層基質,嚴重刺激物能穿透更深的基質發(fā)揮作用,甚至可能是基質全部。而且損傷的可逆性和最初的損傷程度相關。

角膜損傷程度(細胞損傷)和大體觀察兩者之間的相關關系,對于開發(fā)和驗證預測眼刺激性的體外/離體檢測方法提供了機理性基礎。在所有可能影響角膜損傷的動力學因素中,受試物的自身細胞毒性潛力排在第一位。那些可溶解細胞膜或者是導致蛋白質凝集的物質可立即產生細胞毒性,如表面活化劑和一些有機溶劑是這類物質的代表。那些作用于細胞能量代謝的物質也可快速產生作用,但可能沒有第一類物質迅速?;瘜W物質還可以通過對大分子的烷化或者其他影響而產生作用,這類物質的作用可能表現為一種遲發(fā)性的細胞毒性(如遲發(fā)性壞死或者凋亡)。

體內眼刺激實驗中受試物局部接觸角膜和結膜,而實際情況下暴露的持續(xù)時間并不確定,可能從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角膜細胞層的暴露深度取決于受試物滲透和錨定于表層的速度和能力。這樣就很好理解產生明顯細胞毒性所需的時間和細胞接觸受試物后產生“損傷”所需的時間并不一致,而后者可能最終導致細胞死亡。那些快速損傷細胞的物質可能更容易對眼細胞產生毒性作用。

二、動物實驗及優(yōu)化方法

動物試驗是受試物直接接觸動物結膜囊,隨后通過肉眼仔細檢查角膜,虹膜和結膜的變化,并量化評分,從而對生理反應做出分類。目前在不同的法規(guī)中有多種不同的評分系統(tǒng),評價范圍有最大單次組織計分和全部三種組織平均加權總分計分幾種。對于化妝品的安全評估,加權總分、最大平均分(MAS)和改良最大平均分(MMAS,不包括接觸受試物后1小時的結果)均在使用。

這些年來,為了減輕動物遭受的痛苦和使受損組織更快恢復,已經提出一些優(yōu)化意見,例如低眼容量實驗(LVET)。目前,減少和優(yōu)化的方法已經包括在試驗策略中,作為動物試驗的補充,而體內兔眼試驗僅需要在最后一步進行,也就是說當全部其他序列試驗已經得出陰性評價結果,需要對輕度到中度的刺激性混合物進行評價時才考慮性體內試驗。

三、體外試驗方法

1991至1997年間在歐盟機構主導下,共進行了6項眼刺激試驗的評價研究,對9項體外替代方法進行了評估。當時的結論認為沒有一項研究可以完全替代Draize實驗,但其中的一些實驗作為眼刺激物篩選的方法或組合試驗的一部分可用于眼刺激試驗的替代方法。后來經過持續(xù)改進,部分替代方法通過了ECVAM、ICCVAM等驗證機構的驗證,2009年,BCOP、ICE和IRE方法被OECD認可用于替代眼刺激試驗。

1 牛角膜渾濁和滲透性實驗(Bovine Corneal Opacity and Permeability,BCOP)使用屠宰場獲得的標本,將新鮮分離的角膜水平固定于支持架,然后放置于特殊改進的透光容器里。恒溫條件下,封閉角膜將測試容器分為上下2個隔室,受試物添加于上隔室中,通過測量下室培養(yǎng)液的光密度(OD)評估角膜的滲透性。測出的透光值和滲透值可用來進行體外分值計算。根據這一評分系統(tǒng)可對受試物進行分類。BCOP可用于化妝品原料及成品的安全評估,也可用于日用和工業(yè)用清潔產品、盥洗產品、殺蟲劑等相關化學品和配方。BCOP實驗非常適合用于測試不同物理性狀和溶解度范圍較大的受試物,適用于鑒定中度、重度和極重度眼刺激性物質,但對區(qū)分輕度到極輕度的水平的刺激物似乎不太敏感,后者更適合用上皮樣組織結構或者細胞毒性方法進行檢測。歐盟ECVAM和美國ICCVAM 于2007年通過對該方法的驗證,2009年成為OECD正式試驗指南(TG437)。

2 離體兔眼實驗(isolated rabbit eye test,IRE),其原理是眼球接觸刺激性物后,檢測角膜透光值和角膜增厚(角膜腫脹)評價受試物的眼刺激性。從人道處死的實驗兔分離完整眼球,固定和直立維持于超滲容器中,滴入生理鹽水使角膜保持濕潤。試驗時,將受試樣品直接與眼球接觸。暴露時間不定,例如鑒定嚴重刺激物接觸10秒,區(qū)分損傷程度較輕的受試物可接觸1分鐘或更長。去除受試物后,將眼球重新放入容器中,檢查角膜透光值和角膜厚度。30分鐘和1、2、3、4小時后進一步評估。染毒30分鐘和4小時分別檢查熒光素滲透性。記錄角膜透光值和熒光素滲透性。根據獲得的試驗結果,通過不同觀察指標的組合分析可對受試物的總體損傷做出評估。通常導致角膜水腫超過15%的化學物可認為具有嚴重眼刺激性。IRE實驗適合檢測大多數類型的受試物,特別是用來篩選嚴重刺激性的物質(R41)。IRE實驗主要用來預測角膜損傷,它不能提供受試物對結膜的作用或角膜損傷后的恢復。因此不能絕對認為IRE實驗中未觀察損傷代表在體內也無作用。

3 離體雞眼實驗(Isolated Chicken Eye,ICE),ICE是一種利用離體雞球短期培養(yǎng)進行眼刺激檢測的體外方法,眼損傷通過角膜水腫、通透性和熒光素滲透進行評價??捎糜谠u價腐蝕物和嚴重眼刺激物,或作為組合試驗的一部分用于特定化學物質的法規(guī)分類的標識。其原理和具體操作過程類似于IRE。角膜水腫、透光值和熒光素滯留的數值作為毒理學終點。平均最大分值用于對無刺激到嚴重刺激物進行分類,計算ICE刺激指數,其范圍從2到200。ICE實驗可作為替代兔眼刺激試驗的有效的常規(guī)檢測方法。法國和德國均認可ICE實驗用于鑒別嚴重刺激性物質。荷蘭認可其作為鑒別“眼嚴重刺激物(R41)”的篩選方法,但不能作為區(qū)分刺激物和非刺激物的確認試驗。CEET實驗可用于化妝品和日用品企業(yè)實驗室。歐盟ECVAM和美國ICCVAM 均于2007年通過對該方法的驗證和認可。2008年列為OECD新的試驗指南草案,2002年EU認可用于嚴重眼刺激物(R41)的鑒定和標識方法,2008年美國認可其作為組合試驗策略中檢測眼腐蝕物和嚴重眼刺激物的篩選方法。2009年OECD認可為試驗指南438。

四、未驗證的方法

1 雞胚絨毛膜尿囊膜試驗(Hen`s egg test on the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HET-CAM)利用雞胚絨毛膜尿囊膜結構與人結膜相似的特點,可用于眼刺激物或腐蝕物有鑒定。HET-CAM試驗系統(tǒng)主要測定3種反應,即出血、血管溶解和凝血(有時充血也可作為觀察指標)。受試物直接接觸CAM膜,于5分鐘內評價上述三種指標的發(fā)生情況。使用最廣泛的方法是反應時間法,測定3種反應終點每一種出現的時間。另一種方法是刺激閾值法,測定第一次觀察到出現上述毒性終點的受試物濃度。第三種方法可用于不透明難溶解和固體受試物的檢測,即將CAM暴露于受試物一個固定時間(如30秒或者5分鐘),小心沖洗除去受試樣品后檢查上述終點。大多數驗證評估結論認為HET-CAM實驗和Draize實驗在評估原材料和化妝品方面具有相關性。體外實驗和體內實驗在輕度和非刺激性受試物、表面活性劑和以表面活性劑為基礎的配方等物質的測試中顯示較好相關性。但是,HET-CAM試驗沒有覆蓋Draize的最大平均分值(MAS)的全部范圍,對于固體、不溶性或粘稠物質的測試在實驗結果的重復性方面較差,色素和染料可通過對CAM染色而產生干擾。HET-CAM實驗可作為眼刺激性的篩選方法,用于配方/原料的安全評價中,確定可能的非刺激性或者輕度刺激物,有效的減少了動物試驗。也可用于為管理目的進行的風險評估中和用于物質的標識和分類。HET-CAM實驗已被法國、德國、荷蘭和英國的管理部門認可,用于嚴重刺激物的分類。

2 絨毛膜尿囊膜血管試驗(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vascular assay,CAMVA)方法通過觀察受試物對血管的作用評價潛在的眼刺激性,取10天齡雞胚,受試物直接接觸CAM的小片區(qū)域,暴露30分鐘后觀察CAM血管變化,例如出血或充血(毛細血管擴張)、血管消失(鬼影血管),使50%的受精卵出現這些損傷的受試物濃度被認為是毒性終點。CAMVA試驗需要測定10個供試雞胚出現50%陽性反應所達到的劑量。水溶性和脂溶性物質都可用于檢測。COLIPA和美國CTFA等在內的多個機構組織的驗證評估研究結果表明,CAMVA方法和兔眼刺激實驗的最大平均分值(MAS)值有很好的相關性,可正確將受試物分類為刺激物和非刺激物。COLIPA的研究結論表明CAMVA更適合檢測水醇類物質??傮w上講,適合作為化妝品和個人護理用品配方、醇類物質和表面活性劑的刺激程度的篩選方法。最適合用于評價輕度到中度范圍的刺激性物質,但不能用于嚴重刺激性物質的分類。

3 絨毛膜尿囊膜苔盼藍染色試驗(chicken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 trypan blue staining,CAM-TB)是經過改進的HET-CAM方法。CAM-TB試驗克服了HET-CAM實驗缺乏客觀性和難量化的缺點,通過測定CAM吸收臺盼藍的量來檢測受試物損傷作用。結果表明該方法比HET-CAM實驗方法變異性低,而且和最大平均分值(MAS)有很好的相關性。局限性與HET-CAM類似,有色物質可能干擾終點的測定。

4 重組人角膜組織模型(Human corneal epithelium models)

EpiOcular模型由美國MatTek公司生產,由來源于正常人的表皮角質細胞生長于特殊制備的嵌入式細胞培養(yǎng)板中以無血清培養(yǎng)基制備而成,細胞分化形成的多層結構與角膜上皮相似。EpiOcular試驗與多項細胞毒性和刺激試驗聯(lián)合使用,主要是MTT檢測,也包括IL-1a、PGE2、LDH和鈉熒光素滲透性檢測。通過MTT試驗得出ET50的值(使組織活性降低50%的有效暴露時間)并與動物體內試驗數據比較,可用于檢測中度到極輕度范圍內的眼刺激物。通過非常短的ET50的值,該模型也可用于區(qū)分高中度和嚴重刺激物。目前該方法已在化妝品、個人護理、日化和化工企業(yè)的研究實驗室和企業(yè)使用,用于確定受試物的毒性限量(如測定輕微作用水平劑量),或用于(輕到中度眼刺激性)產品配方的臨床前安全性試驗,以及用于配方優(yōu)化、表面活性劑及其配方的安全評估等。

SkinEthicTM HCE模型是由法國SkinEthic實驗室開發(fā),是將永生化人類角膜上皮細胞(HCT細胞系)接種于聚碳酸酯人造膜上,用已知化學成份的培養(yǎng)基,采用氣-液界面培養(yǎng),形成由多層上皮細胞組成的與人眼角膜粘膜類似的重建組織??勺鳛闄z測的終點包括:MTT試驗或LDH釋放測定組織活性、組織學觀察、細胞因子釋放定量(例如,IL-1a、IL-6、IL-8、PGE2)和基因表達。實驗室數據獲得了Colipa眼刺激性項目組和ECVAM專家組的認可,并且正在進行審核以進入ECVAM的驗證過程。

5 中性紅攝?。∟RU)試驗

細胞毒性試驗也可用于檢測眼刺激性,檢測受試物抑制活性細胞攝取中性紅染料的能力。常用的NRU試驗包括正常人表皮角質形成細胞(NHEK),balb/c3T3小鼠成纖維細胞和兔角膜IRC細胞系。這些方法通常在許多化妝品和制藥公司的實驗室采用,作為組合試驗的組成部分,或作為篩選眼刺激物序列試驗的輔助方法,以及作為EU危險品R41分類的附加試驗,通常NRU試驗與體外器官型試驗聯(lián)合使用。NHEK細胞的NRU試驗參與了分別由CTFA和SDA組織的2項研究。Balb/c 3T3細胞NRU試驗參與了國際性的EC/HO研究、COLIPA研究、BMFT/BGA研究和CTFA的評估。SIRC細胞的NRU試驗參與了OPAL的評估和日本MHW-JCIA聯(lián)合研究。NRU試驗對于檢測表面活性劑與體內Draize MAS數據有很好的相關性。對于輕度眼刺激物評價和分類,NRU試驗是一項特別有用的方法,但其單獨作為區(qū)分中度和重度眼刺激物質的方法有其局限性。

6 紅細胞溶血試驗(Red blood cell haemolysis test,RBC)

第5篇:安全評價技術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 安全技術管理專業(yè) 學生素質 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041-01

1 研究背景

隨著國家對生產安全不斷重視,開辦安全技術管理專業(yè)的高職院校也越來越多,安全管理專業(yè)畢業(yè)生也不斷增加,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了“新常態(tài)”,安全技術管理專業(yè)畢業(yè)生存在就業(yè)困難,許多學生不得不面臨就業(yè)單位與所學專業(yè)無關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單單考試成績很難在這些單位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過去一味強調知識技能培養(yǎng)重于一切的培養(yǎng)模式已經難以跟上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必須在強調專業(yè)技能和知識培養(yǎng)的基礎上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更為全面的人才。

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必須有與之配套的綜合評價體系,這樣學生才能以評價體系為依據,去加強全方位的發(fā)展,適應將來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學校也可以以評價體系為基礎評定出每個學生綜合素質,進而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管理。用人單位也可以以綜合評價為基礎選拔出適合自己單位需要的人才。

2 重慶工程職業(yè)學院安全技術管理專業(yè)就業(yè)分析

2.1 大中型建設工程施工企業(yè)

從事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質量管理、職業(yè)健康管理、安全教育培訓、工傷事故處理、安全施工方案編制及審核、施工安全防護用具管理、安全檔案管理等工作。

2.2 大中型廠礦企業(yè)

從事企業(yè)安全管理、質量管理、職業(yè)健康管理、安全教育培訓、安全評價、工傷事故處理及職業(yè)危害防治等工作。

2.3 安全中介服務機構

從事專業(yè)安全評價、風險評估、職業(yè)危害防治、安全教育培訓等工作。

2.4 鄉(xiāng)鎮(zhèn)(街道、社區(qū))

從事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業(yè)危害防治工作。

3 指標體系構建

指標的必須建立在對當前相關的研究基礎之上,否則指標容易出現過于主觀或隨意。本論文在設計指標的時候閱讀了大量的相關文獻,了解了大量的相關指標,選取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如表1所示。

通過對大量以往指標研究,結合重慶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全技術管理專業(yè)的特點,對指標進行初步篩選。由表1可知,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指標一般通過兩級指標來實現。結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和安全技術管理專業(yè)專業(yè)特點,可以建立起符合重慶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全技術管理專業(yè)的指標體系。具體分析如下:

安全技術管理學生首先需要高度的責任心,這就需要足夠的思想道德素質;安全技術管理專業(yè)往往從事的環(huán)境比較艱苦,如果一旦發(fā)生災害需要迅速實施救援,這就要求從業(yè)人員要有強健的體魄;工作環(huán)境的復雜性和危險性,在發(fā)生災害時候的臨危不亂都需要足夠強大的心里素質,所以身體和心里素質也至關重要;另外,安全專業(yè)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有足夠的基礎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來支持,需要專業(yè)基礎及技能指標;安全科學是一個交叉學科,需要與其它從業(yè)人員建立密切聯(lián)系,想進一步發(fā)展需要一些個性及人文素質進行補充。通過初步分析安全技術管理專業(yè)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的一級指標初定為: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心里素質、基礎知識及專業(yè)技能素質、個性及人為素質四個指標。

針對以上建立的四個一級指標,進行深入分析,分析總結出具體的二級指標。對于思想道德指標,建立的二級指標包括:政治立場、思想信念、道德修養(yǎng)、紀律觀念、誠實守信。對于心里素質建立的二級指標包括:身體健康狀況、心理健康狀況、意志品質、勞動態(tài)度。對基礎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素質建立二級指標主要包括:基礎課程成績、技能及專業(yè)考試成績、實習及動手能力、計算機和外語能力。對個性及人為素質建立如下指標:人際關系、語言表達及組織能力、個性特長及興趣、適應及創(chuàng)新能力。

4 結論

本文建立了符合重慶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全技術管理專業(yè)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主要的一級指標體系包括思想道德素|、身體心里素質、基礎知識及專業(yè)技能素質、個性及人為素質。為其它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指標體系建立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韓穎.高職院校旅游類學生職業(yè)素質評價體系構建[D].中國海洋大學,2009.

[2] 李璇.基于多層次模糊評判的政法專業(y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1.

第6篇:安全評價技術范文

關鍵詞:鋰離子電池;原理;性能評價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鋰離子電池具有高電壓、高容量的重要優(yōu)點,且循環(huán)壽命長、安全性能好,使其在便攜式電子設備、電動汽車、空間技術、國防工業(yè)等多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為近幾年廣為關注的研究熱點。鋰離子電池的機理一般性分析認為,鋰離子電池作為一種化學電源.

鋰離子電池在日用電子產品的應用包括通訊、計算機和電子消費品,主要有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子詞典、微型攝像機等等便攜式電子產品中。

鋰離子電池在交通方面的應用主要是電動汽車。為了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世界各國對使用清潔能源的電動車非常重視。為了適應電動車的發(fā)展趨勢,作為電動車“心臟”的動力電池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電動車主要以中等電流持續(xù)發(fā)電為主,并在啟動、加速和爬坡時提供大電流放電。

自1992年索尼公司開發(fā)出可以商業(yè)化應用的鋰電池以來,鋰電池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礈输囯x子電池市場,大量出資開發(fā)鋰離子電池。

一、鋰離子電池構造及其基本原理

鋰離子電池中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正極材料(含活性物質和導電物質等)、負極材料、集流體和隔膜等。為了提高鋰離子電池的輸出電壓、比容量和循環(huán)壽命,許多人研究開發(fā)具有高電壓、高容量和良好可逆性的正極材料,該材料可以提供大量的自由脫嵌和嵌入的鋰離子。

鋰離子電池由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構成,其正、負極材料均能夠嵌脫鋰離子。它采用一種類似搖椅式的工作原理,充放電過程中Li+在正負極間來回穿梭,從一邊“搖”到另一邊,往復循環(huán),實現電池的充放電過程。以石墨作為負極、LiCoO2為正極的電池為例,其充放電化學反應式為:

正極反應:

負極反應:

電池反應:

鋰離子電池的主要特點表現為:①比能量高,鋰離子電池的質量比能量和體積比能量分別達到120~200W?h/kg和300W?h/L以上,在目前的蓄電池中是最高的;②放電電壓高,放電電壓平臺一般在3.2~4.2V以上(鈦酸鋰電池除外);③自放電低,在正常存放情況下,鋰離子電池的月自放電率通常僅為5%左右;④循環(huán)壽命長,無記憶效應,普通鋰二次電池在100%的放電深度(DepthofDischarge,DOD)下,充放電可達500次以上,磷酸鐵鋰電池和以鈦酸鋰為負極的電池循環(huán)壽命分別超過2000次和5000次;⑤充放電效率高,電池循環(huán)充放電過程中的能量轉換效率可達到90%以上;⑥工作溫度范圍寬,一般工作范圍為-20~45℃,鈦酸鋰負極電池甚至可在-40℃下工作。

二、鋰離子正極材料的性能

目前,鋰離子正極材料的性能和價格等是制約其進一步向高能量、長壽命和低成本發(fā)展的瓶頸,發(fā)展高能鋰離子的關鍵技術之一是正極材料的開發(fā)。理論上具有層狀結構和尖晶石結構的材料,都能做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與負極電池相比較,正極材料的發(fā)展稍顯緩慢。原因在于其制備成實用的材料并非易事,制備過程中微小的變化都能導致材料結構乃至性能的巨大差異。

一般來說,在鋰離子電池產品組成成分中,正極材料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正極材料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最終鋰離子電池產品的性能指標。而正極材料在電池成本中所占比例高達40%左右。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已成為制約我國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發(fā)展的瓶頸。另外,在正極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進展,也展示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發(fā)展的廣闊前景。

三、鋰離子電池安全標準

鋰離子電池流通前符合技術基準的義務是基于《省令》中的技術基準進行的,《省令》第1項基準在內容上引用了JISC8712《密閉小型二次電池的安全要求》和JISC8714《便攜電子設備用鋰離子蓄電池的單電池及電池組的安全試驗》兩項標準,但是在《省令》中只明確指明引用了JISC8714,并未指出引用JISC8712。其中JISC8712為修改采用國際標準IEC62133《含堿性或非酸性電解液的蓄電池及蓄電池組―便攜設備用密封蓄電池和蓄電池組的安全性要求》,JISC8714為日本自主制定的標準。在《規(guī)定電氣用品的技術基準的省令的解釋》中對引用JISC8712的情況進行了說明。

四、紅外測溫技術

隨著福射理論和數字信號處理技術的發(fā)展,非接觸測溫法得到快速的發(fā)展,紅外測溫技術就是最典型、應用最廣、發(fā)展最快的非接觸測溫法之一。

紅外測溫技術的原理是基于一切溫度高于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在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輻射能量,其福射包括各種波長,除了在極高溫的情況下,熱轄射通常是處于紅外波段,同時紅外光具有很強的溫度效應,這正是輻射測溫技術所感興趣的。

紅外測溫技術的理論依據是基爾霍夫輻射定律、普朗克輻射定律、斯蒂芬?波爾茲曼定律和維恩位移定律,這四個定律將物質輻射的能量與溫度聯(lián)系起來,明確指出物體的熱輻射能量的大小直接和物體表面的溫度相關,通過對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能量的測量,便能準確地測定它的表面溫度。因此測量待測物體表面的輻射能量分布能夠很好的反映該物體的溫度分布,輻射出的能量越大,表面溫度就會越高。之后,經過幾代科學家100多年的探索、實驗與研究,總結出了正確的輻射定律,為成功地研制紅外熱像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

由于紅外測溫技術具有靈敏度高、檢測效率高、實時性、測量范圍寬等特點,己經被廣泛應用于消防、電力、建筑、安防等民用領域。在我國,紅外熱像儀在這些行業(yè)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發(fā)展空間巨大。

紅外熱像儀最早是因為軍事目的而得以開發(fā),近年來迅速向民用工業(yè)領域擴展。自二十世紀70年代,歐美一些發(fā)達國家先后開始使用紅外熱像儀在各個領域進行探索。紅外熱像儀也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己經發(fā)展成非常輕便的現場測試設備。

紅外熱像技術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在材料和構件的無損檢測、能源保護、設備狀態(tài)熱診斷、災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廣泛的應用,在安全科學方面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紅外熱像技術一直以來都受到世界各發(fā)達國家的重視,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成為熱點研究問題。同時,紅外熱像技術所涉及的應用研究領域越來越廣泛,在工農業(yè)、電力、消防、石化、環(huán)境控制以及醫(yī)療等方面應用也逐步完善和成熟,應用于安全領域的研究動態(tài)也緊跟世界發(fā)展態(tài)勢。未來,隨著紅外熱像儀器設備性能水平的提高、價格的降低和紅外熱像技術應用的不斷探索和研究領域的不斷拓寬,該技術將在工農業(yè)許多生產環(huán)節(jié)領域內得到推廠應用,并且隨著光學技術、電子技術、半導體技術、激光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等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將大大推動紅外熱成像技術的發(fā)展,紅外熱像技術必將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將會有更大的作為。

五、鋰離子電池檢驗監(jiān)管體系的系統(tǒng)分析

影響鋰離子電池安全性能的因素有很多,要建立鋰離子電池安全性能評價技術就必須首先認清鋰離子電池檢驗監(jiān)管體系,后者是一個典型的多因素、非線性的復雜社會經濟系統(tǒng),如何將其分析清楚,從而在“嚴格把關”的基礎上,能盡可能做到“高效服務”。

系統(tǒng)思考是一種極其實用的思考工具,是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法學。系統(tǒng)思考是一種能夠看到事實、論述事實,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系統(tǒng)并用系統(tǒng)進行工作從而影響我們生活質量的方法。系統(tǒng)思考包括了一整套思維方法、特有觀點、描述系統(tǒng)行為的特有詞匯,所以系統(tǒng)思考是一類思維、一種語言、一套工具、一個手段,且包含了一系列技巧。我們用系統(tǒng)思考的方法對電池檢驗監(jiān)管體系進行深入剖析,以期找到重點。

六、結語

總而言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和能源需求的不斷高漲,尋找新的儲能裝置已經成為新能源相關領域的關注熱點。鋰離子電池是目前綜合性能最好的電池體系,具有高比能量、高循環(huán)壽命、體積小、質量輕、無記憶效應、無污染等特點,并迅速發(fā)展成為新一代儲能電源,在很多行業(yè)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安全性能評價中,如果安全性能不能滿足任一個體系評價結果,都表明電池內部可能存在影響安全性能的缺陷,需要控制這類產品的使用,避免帶來安全事故。

參考文獻

[1]艾娟,張瑞雪,徐國祥,趙中琴,吳冰.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安全性能的專利分析研究[J].石油和化工設備,2013,09:46-50+60.

[2]李建軍,王莉,高劍,何向明,田光宇,張劍波.動力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控制策略及其試驗驗證[J].汽車安全與節(jié)能學報,2012,02:151-157.

[3]李軍,唐盛賀,黃際偉,陶熏,周燕,李大光.高安全性鋰離子電池電解質研究進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2,10:6-8.

第7篇:安全評價技術范文

關鍵詞:不丹;地震;安全;行動計劃

在歷次地震事件中,學校是最易受到危害的。在災害管理部門的支持下,不丹成立了事務委員會。2012年3月6日,事務委員會成員通過了其指導性文件――《發(fā)展中的國家行動計劃(學校地震安全和醫(yī)院地震安全)》,并在2012年4月的第二屆國家利益相關者的研討會上遞交了行動計劃發(fā)展歷程及草案以及關于教育部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書。這一系列的努力促使不丹政府于2013年1月頒布了《學校地震安全的國家行動計劃(2013-2023)》,旨在減少由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造成的學校方面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國際自然災害防治組織與災害管理部門和不丹教育部通過“全球減災與恢復基金”(GFDRR)共同促進該行動計劃的制定。

一、出臺背景

不丹地處喜馬拉雅山南坡,境內多山,降水豐富,同時位于世界上最活躍的地震帶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因素,經常面臨山崩、洪水、暴L、火災等災害,其中最易造成巨大損失和傷害的是地震,因為不丹整個國家都處于或近處于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斷裂帶上。而且,地震還會造成滑坡、泥石流、火災等次生災害。當地震來臨時,學校是極易受到傷害的。據2009年和2011年聯(lián)合評估報告(JRAR)顯示,2009年的6.1級地震和2011年的6.8級地震導致一百多所學校遭受破壞,學?;A設施受損嚴重,造成13人死亡和大量師生受傷,大約損失36.9863億努(Ngultrum,Nu)。

不丹政府于2006年的《國家災難風險管理框架》要求制定災難預防和應對計劃,同時意識到教育部在宣傳預防災害、災難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強制性教育”報告》回顧了影響小學教育成果的學生社會經濟背景因素、家長教育水平因素和諸如學?;A設施質量與地理位置、教學質量以及書籍和其他可用材料等物理因素。此外,該報告還強調,許多學校處于“失修狀態(tài)”以及“老學校的維修和翻新被忽視”,致使學校安全性無法得到保證。此外,2011年《國家災難管理條例(試行)》明確指出,每個政府部門都必須制定自己的災害管理和應急計劃,教育部作為一個重要部門也不例外。

該計劃結合了其他自然災害的安全措施,在政策實施、項目進程方面對各個相關部門提供指導,旨在確保所有的學校在災害中免受危害。同時,該計劃將定期更新并每年對優(yōu)先領域的實施狀況進行評估。

二、主要內容

《學校地震安全的國家行動計劃(2013- 2023)》重點是提高學校在地震來臨時的安全性,具體目標為保障師生安全,免受災害的威脅;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抗震性;加強應對地震和突發(fā)事件的準備;提高師生對應對地震和其他自然災害的整體能力和意識。

(一)加強地震安全與災害管理機構以及教育部門的政策框架

這一優(yōu)先領域的目標是制定和落實各項政策、方針、部長指令,以提高安全性,加強不丹教育部門內的災害管理機構建設。

1.制定和落實各項政策、方針

(1)審查和更新學校災害管理計劃的指導方針。通過股東大會匯編和分析經驗教訓,對方針和經驗進行整合,修訂后的準則涵蓋預防措施方面的程序和預算要求;同時指出,教育部應與災害管理部門合作建立正式的監(jiān)督機制,用于監(jiān)控學校災害管理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2)從建設內容、設備方面制定準則,以識別和減輕危害。采取措施,防止高空墜物,減少災害發(fā)生的可能,制定相應的準則并在所有學校推行。

(3)對所有院校的建筑施工采取高標準、嚴要求。教育部通過對學校建筑需要、工程質量現行標準的審查、對利益相關者進行咨詢,提高安全標準,并計劃對施工人員進行能力建設以加強該標準的實施。

(4)教育部發(fā)出指令實施災害管理計劃、安全標準、政策指引。教育部回顧活動和正式的指令要求,要求在所有的學校貫徹災害管理相關的安全標準和指導方針。

2.加強教育部門內的災害管理機構建設

(1)任命災害管理中心負責人。正式指定協(xié)調人,在固定的時間協(xié)調和促進學校相關的災害管理活動,確保能力建設活動的可持續(xù)性。

(2)加強教育部內的各個災害管理單位建設。考慮到學校數量及教育部門的重要性,政府在教育部內部建立了小型災害管理機構,這些機構需要和災難管理委員會合作,同時要向教育部長報告,為教育部的項目計劃提供一定措施。

(3)建立學校災害管理委員會。學校建立由教師、家長和學生三方組成的學校災害管理委員會,委員會成員有權對災害相關事宜作出決定、提供指導并和其他機構合作,同時對各種學校團體的成立提供指導。

(4)鼓勵在校建立各種災害管理俱樂部。通過此類社團組織各種活動使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學生和家長的災害防范意識和能力。

(二)教育與認知

這一優(yōu)先領域的目標是在學校加強地震安全及應急準備方面相關知識和信息的宣傳和教育,從而提高學校和社團關于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防范意識和風險意識。

1.增強知識和信息共享的管理

(1)學校之間建立信息分享網絡。為災害管理中心人員和學校災害管理委員會建立一個網絡平臺,這個虛擬網絡能夠分享知識和經驗,以及共同執(zhí)行活動方案,為感興趣的教育人員分享相關信息、談論常見問題提供平臺。

(2)與社區(qū)共享信息。學校積極承擔宣傳和教育公眾的責任,通過災害管理俱樂部在學校、社區(qū)等地開展基于團體意識的音樂會、戲劇等宣傳活動,宣傳防范和減少風險的材料,制定“家庭災害管理”計劃。

2.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

(1)開展意識教育活動和項目。針對特定受眾,如決策者、學校災害管理委員會、聯(lián)絡人、教師和學生開展包括通過當地媒體渠道傳播在內的青年計劃和宣傳活動。同時,一個關鍵的任務是提高特殊兒童的地震安全和防范意識。

(2)關注世界減災日。不丹一直關注世界減災日,同時強調要紀念本國的地震事件,利用這些重要的日子分享地震安全問題和減少風險的信息,使學校反思他們的安全和防范水平。此外,要求不丹各地所有學校進行全國性地震演習及其他持續(xù)性的宣傳活動。

(3)更新信息和教育材料。為災害管理委員會、團隊、協(xié)調人、學校災害管理俱樂部、教師、特殊需要兒童、幼兒和青少年開發(fā)易于使用和理解的信息材料,為其提供關于各種自然災害的基本信息、注意事項、家庭防范知識、風險信息和其他相關信息。

(4)將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的相關信息納入學校課程和教師培訓學院課程。結合地震科普知識,將地震和其他自然災害的信息以及災害風險管理問題納入學校課程和教師培訓學院課程。同時,相關的職業(yè)機構,例如科學與技術學院等高等大專院校的課程還應該包括關于自然災害應對的信息,以降低災害風險,提高學生應變能力。

(5)提高家庭防范意識。學校管理層和教師有責任確保學校學生的安全,為了履行這個責任,學校必須高度重視提高家庭防范意識,并幫助家庭時贛急計劃。

(三)減少和降低風險

對于地震,減少和降低風險包括確保校舍結構合理,建筑物地基穩(wěn)固,并能承受預期水平的地震震動,家具、裝飾裝修等進行錨定或支撐,以減少地震或其他自然災害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1.結構性調整

(1)對于新建筑,在建立前,要審查現有的學校建設的指導方針和準則,評估建設區(qū)域潛在的自然災害的危險系數,對現有方針進行更新;同時,要提高建筑標準,至關重要的是要建造高性能標準的校舍,特別是注重地震安全;此外,還要審查現行施工驗收標準,建立學院建筑的質量控制和檢查機制,從施工材料、施工質量等方面監(jiān)督施工進程,以形成對學校建筑物的獨立的質量控制和檢驗要求。

(2)對于現有的建筑,首先對現有學校建筑進行包括現有校舍的抗震漏洞和風險水平在內的安全評估,以確定建筑是否需要加固或更換結構甚至遷址;對于需要加固、更換或搬遷的建筑,應分清輕重緩急,分階段地進行。

2.減輕高空墜物的危害,保險措施全面到位

教育部要制定用于固定、支撐建筑物和減輕墜落物體的相關措施,對其他非結構性危險物(如樓梯、護欄、電動系統(tǒng)和火災隱患的來源)進行指引并開展非工程措施,同時培訓相關的維修人員。

3.探索并制定風險保險

如果需要的話,選擇性地對校舍進行投保,確保有足夠經費用于恢復和重建,同時,保險也可以成為確保并鼓勵建筑設計及實施的方式。

(四)準備、響應與早期恢復

這一優(yōu)先領域的目標是加強防備計劃,并加強自然災害應對能力。

1.加強防備計劃

(1)制定災害管理應急預案。教育部應該制定一個全面的應急計劃,明確緊急安排,應急通信協(xié)議和責任。為學校層面的應急規(guī)劃提供必要的指導。

(2)根據應急需求,進行模擬演習。在各個層面進行模擬演習,以幫助教育部門提升應急響應和應急預案,并逐步落實應急措施。

(3)提高各部門、各機構在應急安排上的靈敏度。一旦應急響應和應急預案的制定以及應急安排和程序落實到位,各部門各機構應明確應急安排以及他們的具體職責。

2.加強響應并立即恢復能力

(1)建立明確的指揮和通信系統(tǒng)。各級教育部門應建立明確的溝通流程。為了推動這項工作,教育部應優(yōu)先采購急救通信設備,讓學校自行報告災害情況并尋求醫(yī)療和搜救幫助。

(2)保持物資需要的應急響應。學校應儲備基本應急物資,立即回收物資如帳篷、教材等應在Dzongkhag(“宗”,不丹全國劃分為四個區(qū),二十個宗,相當于我國的區(qū)縣)或區(qū)域一級進行儲存,以確保盡可能早地恢復學校功能。

(3)根據應急需求,做好預準備。有效的應急管理需要提前做好必要的準備。制定并定期測試教育部門應急預案、預準備和程序(指揮控制、人力資源、通信、運輸等方面)。

(4)規(guī)范各方面的材料和設備要求。教育部應規(guī)范學校內的救災和緊急復原設備和材料,從地區(qū)和國家兩個層面使其標準化。

(五)能力建設

為了降低風險和提高準備,教育部門必須在各級單位加強人力和物力投入。開展能力需求評估、實施能力建設方案,以及建設技術、管理和應急能力,從而有效地降低風險。

1.降低風險的能力建設

(1)培養(yǎng)工程師和評估員的能力,評估學校建筑的脆弱性與安全性。教育部應該投資制定標準來進行校舍的脆弱性和安全性評估,尤其注重老社區(qū)學校的安全評估,并培訓相關工程師。

(2)提高工程師和建筑師降低地震風險的技巧。工程師應該接受培訓,掌握降低地震風險的技術,以便在進行脆弱性和安全評估后,他們能夠提供關于如何更換或加固校舍的建議。

(3)在地震安全性和減少風險問題上提高認識和能力。開展相關活動,將相關的地震安全性和降低風險的計劃和政策納入教育部的計劃和方案。

2.防范和應對的能力建設

(1)各類人員應急管理培訓。制定學校層面的計劃,教育人員要接受應急管理培訓;學校災害管理委員會成員、聯(lián)絡人,以及各種校組織的成員應接受適當的宣傳和技能發(fā)展培訓,培訓包括急救、搜索和救援技術,創(chuàng)傷管理,消防技術。

(2)對偵察兵和青年志愿者進行全面的災害管理培訓。審查現有的偵察兵項目,為偵察兵和青年志愿者提供全面的災害管理和急救員培訓,包括準備和響應現有的偵察者項目,制定青年志愿者培訓計劃。

三、主要特點與啟示

(一)完善政策框架,建立安全體系

《學校地震安全的國家行動計劃(2013- 2023)》將學校納入國家的防災體系,對現有的學校災害管理規(guī)劃、建筑標準等進行全面審查和評估,并提高安全標準,教育部通過頒布正式的政策指令,要求所有的學校貫徹災害管理相關的安全標準和指導方針。同時,細化災害管理機構,鼓勵在學校建立各相關組織,形成了“國家-教育部主導、其他部門支持-學校”這一完備的三級體系。

雖然在我國廈門等地已開始建設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但國家尚未從政策層面將校園納入防災避難體系中,未從理論層面對校園如何進行防災避難規(guī)劃進行深入的研究,也并沒有詳細具體的設計標準可以遵循,高校校園的防災性建設仍存在著一定的空白和不足。因此,應在政策層面將學校納入防災避難體系,在制度層面提高學校對災害的關注度和防災執(zhí)行力度。

(二)吸納多種力量,發(fā)揮學校作用

該計劃以不丹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為契機,得到國際自然災害防治組織與災害管理部門的積極幫助及全球減災與恢復基金的資金支持;同時,該計劃的各個關鍵領域內的措施的實施得到財政部、人力資源部門、學校等各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在災害應對方面,各部門職責明確,形成合力配合。

該計劃充分發(fā)揮教育部的主導作用,放權于學校教育部門,由學校建立各種災害防治機構和俱樂部以及信息共享平臺,并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學校是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學校校舍安全直接關系著師生的生命安全,同時還可以在地震發(fā)生時提供避難場所。因此,學校要從建筑工程質量、應急物資等方面保障師生安全,為社區(qū)、師生提供避難場所。

(三)提高防災意識,增強抗災能力

對學生、社^的災害教育是該計劃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學校之間建立的信息分享平臺,向師生及其他教育人員分享知識和經驗;將災害教育納入學校課程,為學生提供災害信息,提高其防災意識;強制要求所有學校進行地震演習,提高應變能力;通過組織宣傳活動,提高社區(qū)和家庭的防災意識;除此之外,該計劃通過能力需求評估和實施能力建設方案,對工程師、評估員、建筑師、青年志愿者等進行綜合培訓或應急培訓,并要求提高各部門、各機構在應急安排上的靈敏度,從而降低風險。

(四)建立監(jiān)督機制,制定風險保險

教育部與災害管理部門合作建立正式的監(jiān)督機制,用于監(jiān)控學校災害管理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同時在學校的建設方面進行全面的安全性評估,對建設過程進行全程監(jiān)控。為確保有足夠經費用于恢復和重建活動,選擇性地為校舍投保,同時,通過保險這一方式確保并鼓勵建筑設計及實施的方式。

該計劃規(guī)定學校教育部門要對國家行動計劃與年度計劃、五年計劃進行評估審查;審查委員會執(zhí)行行動計劃的年度審查,年度會議對行動計劃所取得的成就、不足、支持、資源需求等進行評估,并為下一年度的行動計劃提供指導。

(五)階段性目標與長期目標結合,針對性與可行性并存

該計劃建構的地震安全性框架著眼于五個關鍵領域,從政策制度層面的保證、防災意識的教育到風險的降低減少、地震的響應與早期恢復到各種能力的建設,是一種相互聯(lián)系、層層遞進的全方位的實施框架。

該計劃分為短期目標(1~5年)、中期目標(5~10年)和長期目標(10年以上)。在每一領域,除了整體目標與具體目標,還預設了實現的期限,方案的負責人針對預設目標實施有針對性的措施:對現有政策進行審查,提高安全標準;對現有建筑和將要建設的學校實施不同的安全防范和檢查措施;災害安全教育包括學校、社區(qū)、家庭,特別是對特殊兒童的安全教育;準備、響應與早期恢復的工作落實到各個部門;能力建設包括降低風險的能力建設和防范應對的能力建設,提高各類人員的能力。

參考文獻:

第8篇:安全評價技術范文

[關鍵詞] 手術治療;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6(c)-004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 surgical treatment efficacy and safety.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in April 2014 and 2015 September were in multi segmental lumbar spinal fracture 93 patients,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osterior surgery,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anterior surgery, efficiency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operation of 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of (23.27±4.13) mm, kyphosis angle height is (17.63±2.79) degrees; observation group lobe height (5.34±307) mm. The 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 (32.15±4.06) Degree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mprovement, efficiency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nterior spinal surgery can well improve the patient after the Cobb angle and the 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essure of the vertebral bodies, and has a better fixation effect. The tension

[Key words] Surgical treatment;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 fractures

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常見于臨床的脊柱骨折類型中的特殊類型,由于高能量的外傷所導致,并會牽連其他多個階段的病理性的骨折。隨著工傷事故、交通事故的逐年增多,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的發(fā)生率也逐年攀升,對患者的生活與生命造成了嚴重影響[1]。由于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復雜的受傷機制和多個胸腰椎或其他部位的累積損傷,容易發(fā)生漏診、誤診等情況,即使目前臨床救治方法較多,但多以外科手術為主[2]。外科手術既可以減輕患者的疾病痛苦,又可以促進椎體前后緣的高度恢復,在臨床上受到廣大醫(yī)護人員的認可[3]。該實驗就該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患者93例為研究對象,探討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手術治療療效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該院于2014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患者93例。該次研究經所有患者或者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46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齡為19~58歲,平均年齡為(35.2±1.4)歲;觀察組患者47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27~70歲,平均年齡(41.1±2.0)歲?;颊咧虏≡虿煌?,其中交通事故致傷者39例,高處墜落受傷者31例,砸傷患者23例。對患者其他基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檢驗,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前路手術,具體操作方法為:患者進行全身麻醉,麻醉效果明顯后進行氣管插管,患者選用右側臥式,選擇左側的胸腹進行聯(lián)合切口,切開胸腹組織后,暴露患處椎體的前方與側方,將受傷椎體和其上下椎間盤組織進行切除,以便清楚顯示位于椎體側前方的硬膜囊。受傷脫落骨塊與壞死組織完全清楚之后,將合適的植骨植入,并進行固定,最后進行止血與傷口的縫合。觀察組患者則選用后路手術的手術方式,操作方法為:患者進行全身麻醉,隨后進行氣管插管,患者選用俯臥位,切口選擇在患者患處的后正中處,將受傷的脊椎椎體和周圍相鄰組織暴露出來,并徹底清除脫落的椎體骨塊與壞死的組織,用椎弓根螺釘來內固定,受傷的脊椎復位后,再將與受傷切除的椎體組織完全相同的植骨植入脊椎中固定,最后進行傷口的止血與縫合。術后均對兩組的患者進行相同時間的隨訪,對所有患者的手術療效及有效率進行對比分析。

1.3 統(tǒng)計方法

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用構成比或者率進行相關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取t檢驗的方式,以α=0.05為檢測標準,若P

2 結果

2.1 患者手術前后椎體解剖高度比較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椎體前緣高度、后凸角高度明顯由于對照組,P

2.2 患者臨床治療療效對比

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與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這一概念最早是1965年著名骨科醫(yī)生Kosven提出,由于胸腰椎解剖結構的獨特性,多節(jié)段的胸腰椎脊柱骨折的致傷機制相較于單節(jié)段的更為復雜,誤診、漏診發(fā)生率較大[4],與此同時對于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的定義并不統(tǒng)一,而且其臨床表現具有重疊性,兩方面的因素致使該疾病的治療難度進一步加大[5]。對于該病應及時采取干預措施,防止以后診斷與治療活動的開展受到阻礙,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最終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對于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的臨床治療多以外科手術為主,根據患者具體的不同程度的骨折情況選取不同的手術方案,臨床程序一般為:醫(yī)護人員首先對患者骨折情況的穩(wěn)定情況做出判斷分析,然后據患者的損傷部位與損傷程度,以及其對其他器官的累及狀況,器官的損傷部位和損傷程度做出合理的手術方案并予以執(zhí)行。李少平等[6]研究得出對于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并伴有神經性損傷的患者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而對于生命體征穩(wěn)定并無神經性損傷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性的治療方法,患者進行絕對的臥床靜養(yǎng)即可。

該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術后的椎體解剖高度分別為后凸角高度為(5.34±3.07)°,椎體前緣高度為(32.15±4.06)mm ;而對照組患者術后椎體前緣高度達到(23.27±4.13)mm,后凸角高度為(17.63±2.79)°,P0.05),只需根據不同情況制定合適的手術方案即可。王雯筠[8]早前相關研究表明:手術治療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75例患者,有效率為95.43%,與該文有效率結果相似,具有佐證價值。

綜上所述,對于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臨床多根據患者不同的損傷部位與不同程度的骨折情況采取不同的手術治療方案,最終減輕患者椎體的壓力,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并起到良好的固定保護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雯筠.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13):101-102.

[2] 魯天祥.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手術治療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7):102-103.

[3] 張建軍.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手術治療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4, 11(4):153-154.

[4] 呂慶生.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2):2803-2804.

[5] 曾紹林.前路手術與后路手術對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的治療效果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5,21(35):76-77.

[6] 李少平,楊光勇,潘繼春.觀察胸腰椎多節(jié)段脊柱骨折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J].中外醫(yī)療,2015,34(16):46-47.

第9篇:安全評價技術范文

入圍標準①隨機對照試驗:給藥組口服尼美舒利,對照組口服其他止痛、抗炎、退熱藥或安慰劑。剔除直腸給藥方式的試驗。②各受試者嚴格限于

統(tǒng)計分析總體相對風險性的評估是用有固定影響和隨機影響兩種模型假設的標準統(tǒng)計軟件來計算的。因為本計算不接受分子為0,0就是意味著沒有觀察到不良反應,所以用數值0.25代替0。

為對肝酶的升高進行比較,有特別注釋并提供了準確數字的試驗才被納入,并供統(tǒng)計;拒絕采納認為沒有不良反應的試驗。

結果

尼美舒利不良反應的總體評價見表1。尼美舒利所致的體溫降低、胃腸出血和肝酶升高的相對風險性與各對照組相似。尼美舒利所致的胃上部疼痛、嘔吐或腹瀉則明顯較低,粗略估計只有一半(P

評價肝酶升高的尼美舒利用藥組177人,對乙酰氨基酚對照組189例。所有肝酶升高案例都是無癥狀性的(只有生化指標不正常)。尼美舒利在1項試驗中被用來緩解增殖腺扁桃體切除術后的疼痛,患者還接受過揮發(fā)性麻醉劑,后者可引起肝酶升高。試驗中有4例兒童肝酶一過性升高,也許是麻醉劑導致的不良反應。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