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關于戲曲的作文范文

關于戲曲的作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戲曲的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于戲曲的作文

第1篇:關于戲曲的作文范文

答:2012年10月25日,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關于校車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2012年10月31日,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召開全區(qū)校車安全管理工作視頻會議,《實施意見》在會上同時實施。

問:我區(qū)是如何定義校車的?是否接送學生的車輛就算校車?

答:《實施意見》沒有明確校車的定義,但隱含了對校車的要求。國家出臺的《校車安全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校車的界定為“依照本條例取得使用許可,用于接送義務教育的學生上下學的7座以上的載客汽車”。根據(jù)《條例》和《實施意見》可以得知,對校車的界定應當具備4個要素:第一,校車的用途,即接受學生集體上下學使用;第二,校車服務的對象,即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也就是小學生和初中生;第三,校車的基本條件,即載客汽車,7座以上;第四,校車的法定要求,即依照相關條例取得使用許可。

具體來說,偶爾一兩次接送學生集體外出活動的車輛,不一定非得是校車;接送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不在規(guī)定內(nèi)的校車范疇;沒有客運資質(zhì)的車輛,或者7座以下的載客汽車,都不能當校車使用,農(nóng)用車、貨運車、拼裝車、拖拉機、三輪車,絕對不允許接送學生;即使前面三點都符合條件,但如果未依照《條例》和《實施意見》取得使用許可,也不能當作校車來使用。

問:《實施意見》提出了怎樣的校車監(jiān)管要求?

答:《實施意見》要求,各級相關部門要建立健全校車安全管理制度;要做好校車使用許可審批和校車駕駛人駕駛資格審批工作;要指派照管人員隨校車全程照管乘車學生;要加強校車的安全維護,定期對校車駕駛人進行安全教育;要按規(guī)定配備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wèi)星定位裝置,實時監(jiān)控校車運行和學生乘車安全等。

《實施意見》提出,有必要提供校車服務的地方,要以縣為單位制定校車服務方案。鼓勵大型公交、客運企業(yè)提供校車服務,提倡有條件的地方通過成立專業(yè)運營單位或政府購買運營公司服務等方式,逐步實現(xiàn)校車運營管理的專業(yè)化和集約化。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要在2012年11月30日前將所轄縣(市、區(qū))校車服務方案上報。

另外,自治區(qū)建立了由教育廳、公安廳等20個部門組成的校車安全管理廳際聯(lián)席會議制度,在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全區(qū)校車安全管理工作。

問:幼兒園為何不設校車?

答:《條例》和《實施意見》都沒有將接送幼兒上學和放學納入校車服務范疇,是考慮到讓沒有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能力的3—6歲幼兒集體乘坐校車的安全風險過大?!稐l例》規(guī)定了以保障幼兒就近入園和由家長接送為原則,同時將幼兒校車作為特殊情況在“附則”中規(guī)定: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當合理規(guī)劃幼兒園布局,方便幼兒就近入園。入園幼兒應由監(jiān)護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對確因特殊情況不能由監(jiān)護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需要使用車輛集中接送的,應當使用按照國家標準設計和制造的幼兒專用校車,遵守本條例校車安全管理的規(guī)定。

第2篇:關于戲曲的作文范文

一、 主張“文理一物”與“博文約禮”

關于主張文理關系,歷代大儒已多有論述。周敦頤將“文以明道”改為“文以載道”,已經(jīng)“為以后的理學家確定了與古文家不同的關注中心,從而形成了與古文家截然不同的文道論?!?《中國文學批評史》182頁)沿此方向,程頤的“作文害道”說和朱熹的“詩文妨道”說,可謂已將“道本文末”的思想發(fā)揮到極至,而王陽明則進一步發(fā)揮,提出文道同體說。(《王陽明全集》〈傳習錄〉第6頁)

從本體意義上講,此處的“理”與前述的“道”是同一概念。王陽明認為;文是發(fā)見出來的理,理是發(fā)見不出來的文,文就是理,理就是文,文理本是一物。這事實上可以理解為其心學,‘心即理’學說在文學層面的闡釋。在王陽明看來,所謂“作文害道”、“詩文妨道”說仍屬于“文”、“道”二本說,即文學創(chuàng)作有兩個本體。這種說法本身就意味著提倡“道”的同時也承認了“文”的存在,而承認“文”的存在就有使文學陷入“純文學”即“虛文”的危險。鑒于“世之學者,如入百戲之場,歡謔跳踉,騁奇斗巧,獻笑爭妍者,四面而競出,前瞻后盼,應接不遑,而耳目眩 ,精神恍惚,日夜遨游淹息其間,如病狂喪心之人,莫自知其家業(yè)之所歸。時君世主亦皆昏迷顛倒于其說,而終身縱事于無用之虛文,莫自知其所謂?!?(《王陽明全集》〈傳習錄〉第56頁)的弊端存在,王陽明提出了文理“只是一物”、“博文即是惟精”“和約禮即是惟一”的說法。在儒家文化中,“博學”本指的是對典籍與歷史的學習,“約禮”本則指的是禮儀與道德的實踐,一向被看作是兩種不同活動。王陽明則認為,博文的確是指對經(jīng)典的學習,但經(jīng)典本身即是天理的表現(xiàn),因此學文仍然是學習天理,所以在他看來,“活動的方式可以多樣而博,但所有的活動的內(nèi)容則都是以特定方式學存天理,這種博實際上與約并沒有根本差別?!?〈有無之境〉第285頁)所以王陽明關于文學本體的基本態(tài)度就是,理就是文,文就是理,文理本一物,博文與約禮本也只是一物。

二、 主張“去文求實”與“刪繁就簡”

王陽明認為文理本同一,文只不過是理的外在顯現(xiàn),不贊同過度夸飾的文風,在他看來,文理本同一,文本是理的昭示,對文的過度敷演反而會使人心迷惑,猶如給理蒙上了面紗讓人不知所措。所以孔子刪六經(jīng)并非如后人所言是有意著書立言,給世界增添學說;恰恰相反,孔子是出于求實的目的,提倡簡字去文,掃除世上那些迷惑人的東西,從而使人‘反樸還淳’??资ト耸窃凇皠h經(jīng)”而非“增經(jīng)”――這無疑是對今人追求著書立說,為文呈奇斗艷行為的諷刺,從而給當時那些不求實務而整日逐泥于虛文卻自詡為遵循孔子“立言”之訓的人以釜底抽薪一擊。在他看來,所有汲汲于追求“文”的舉動都是虛的,都是不必要的。甚至,他進一步否定了文體的差別,(《王陽明全集》〈傳習錄〉第10頁)

王陽明認為史用說事的方式來說心,經(jīng)用講道的方式來說心,二者只是形式的不同,而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這也是他文論觀第一點文理一物的具體表現(xiàn),換而言之,即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文這個本體的存在,又何來關注文的技巧、方式、優(yōu)劣之說呢?文本不存在,文體的差別當然也不存在了。那么,世人所關注的所有關于文的好與壞的評價標準、作文的技巧與方法、文體的差別等等都只不過是虛妄的幻象罷了,過多注意這些,反而“如病狂喪心之人”,“莫自知其所謂”,因此他主張“去文求實”“刪繁就簡”。

三、重視文學的社會功用

王陽明特別重視戲曲即文的作用,他認為戲曲堪與古樂相比,都具有教化人心的能力。在他眼中,韶與九變等經(jīng)典之作也不過是一出戲罷了,如若將今天戲曲中的‘妖詞調(diào)’去掉,去其粗,“只取忠臣孝子故事”,留其精未嘗就不是今天的韶,未嘗就不是今天的九變。所以他積極的利用“文”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無意中感激他良知起來?!?/p>

他非常注重詩歌的教化作用,并將其訴諸實踐,將其因勢利導的應用于對學生的教育中。正如前文講述經(jīng)和史的關系一樣,在王陽明眼中,戲曲和詩歌地位上也是沒有區(qū)別的,二者只要能傳道、傳理、傳心,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就不存在高下優(yōu)劣之分。這充分展示出他對文學社會功用的重視。

第3篇:關于戲曲的作文范文

初見他時,你會覺得這個人挺正常的,是個乖乖好學生。不過,你如果跟他混熟了以后,就覺得他值得“探究”。

先從頭發(fā)來說,典型的學生頭,短短黑黑的,也沒啥特點。眉毛也淡淡的。按理說眼睛都應該炯炯有神的吧,可是看他,不笑的時候眼睛還看得出來,一笑就不得了了!眼睛整個瞇成了一條縫,眼睛上不知怎的有一塊突出來。反正咋看都像是快樂大本營里的杜海濤的瞇瞇眼。反正咋看都是一塊喜劇的上好料子。鼻子嘛,挺挺的。嘴巴,對了,笑起來的時候嘴巴也是咧開的。如此可以產(chǎn)生笑意的臉,見了他,怎能不喜歡?

也許正是擁有這樣一張臉的緣故吧,他多半還是以笑為主。

記得上個學期的一堂語文課,我們在上關于戲曲的實踐活動。中間有個活動是請同學上來模仿課件里人物的動作和神態(tài)。他敵不過同學和老師的熱烈邀請,“雄糾糾,氣昂昂”地上臺了。他看了看,思索了半會兒。接著,便右手翹起蘭花指,左手微撫,同時露出一副害羞的模樣。頓時,全班都笑了起來,連平時一臉嚴肅的語文老師也笑了。那笑聲呀,真可以用“驚天動地”這四個字來形容。當然了,他自己先笑。

還有啊,你們看過《武林外傳》不?里面有一集賽貂禪為了偷佟湘玉的賬本,設計讓郭芙蓉去跳舞嗎?那個動作可堪稱經(jīng)典。他就做了,你信不?他就坐在座位上,正要寫作文呢,突然就擺動起來了,嘴里還不忘帶詞哼著:“你是不是餓的慌呀,呀呵依呼嘿……”還剛結束,在他的周圍的個個都笑了,當然也包括我嘍。

你說,有他在,生活是不是很愉快?聽他笑一笑,什么煩惱都會跑光。聽他笑一笑,心情一下子就好起來了。我可沒胡說,不信你也來試試!

第4篇:關于戲曲的作文范文

一、向書本學習語言

初中語文課本匯聚了語言的精華,是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積累語言的工具,是學生學習、積累語言的重要依據(jù)。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以此為契機,指導學生向書本學習語言。

如《春》這篇文章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分類積累。

疊音詞語:欣欣然、嫩嫩的、綠綠的、輕悄悄、綿軟軟、抖擻抖擻、舒活舒活、稀稀疏疏

顏色詞語:嫩嫩的,綠綠的,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綠得發(fā)亮,青得逼你的眼

比喻、擬人句:野花……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美段: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

向課外名篇學習。語言的積累必須從課內(nèi)轉向課外,學生可以從名著、報刊、雜志等書面的東西學習積累語言。

中學生必讀篇目很多,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課外,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積累變成有意識的活動,在學生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時,讓學生背誦保爾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不僅是語言的積累,更是一種情感精神的熏陶。

二、向生活學習語言

生活中,時時處處是語文,留心處處皆學問。指導學生樹立大語文觀,在生活中留心,在學習時留意,總能學到富有生命力的語言。

1.學習富有個性的群眾語言?!翱嘁髟娙恕辟Z島騎著毛驢到處巡游的故事是很有啟發(fā)性的,他除了把自己的靈感記錄下來之外,還記錄下了許多生活中的群眾語言精華。所以,我指導學生學習周圍人的個性語言,并進行比較積累,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寫作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有個學生積累的語言很有代表性:我站在一邊,媽媽洗著衣服,一推我,一臉不耐煩:“你杵這跟木頭一樣,還不去寫作業(yè)!”奶奶見我站在一邊看她洗衣服,笑著指著我說:“你傻愣著吧,你媽又要罵你了?!睂W生認為“杵”和“愣”兩個字的運用就很有個性,也富于生活氣息。

2.向視聽材料積累語言。電視節(jié)目、網(wǎng)絡內(nèi)容現(xiàn)在成了學生學習積累語言的重要途徑。當“PK、MM(美眉)、QQ”這樣的語言出現(xiàn)在學生作文中時,你會發(fā)現(xiàn)語言是有生命力的,它會在某一天成長得令你吃驚。因此,適當指導學生學習電視、網(wǎng)絡用語會使學生作文富有時代氣息,語文教師要和學生和時代和語言共同成長。

如電視中有這樣的語言:

①山因勢而變,水因時而變,人因恩而變。――公益廣告

②趕快下“斑”,不要“逗”留。――化妝品廣告

③茶以清心,書以養(yǎng)心。――河北電視臺讀書欄目

④人生就是大舞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戲曲頻道

又如網(wǎng)絡語言:

①“點擊生命的窗口”

②“我的博客我做主”……

這些富含哲理、富有時代氣息的語言材料是我們的一筆財富,應該指導學生學習和積累。

那么如何使學生的積累具有科學性,從而形成自覺意識呢?

1.積累摘抄本,分出課內(nèi)和課外。課內(nèi)的學習積累要在課上進行分類指導,課外積累本要按周布置,分開類別,如“四字美語、格言、諺語、詩詞名句、名人名言、群眾口語、電視欄目廣告語、網(wǎng)絡流行語……

2.定期交流,擴大戰(zhàn)果。一種快樂可以分享為兩種快樂,一種思想可以交流為兩種思想。因此,定期進行交流,以期達到資源共享、語言共有。每周小組交流,由小組長選出組內(nèi)最優(yōu)秀的語言積累的素材,然后每兩周進行全班交流,由老師統(tǒng)一時間,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上時間交流兩周中的成果,評選出語言之星,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累語言的積極性。

3.組長命題,共同積累。為了統(tǒng)一積累的內(nèi)容,教師可選派組長按同一內(nèi)容布置一周的積累內(nèi)容,這樣同學們的積累就會有的放矢,有序有理了。例如:可以積累關于理想的內(nèi)容,可以從幾個方面積累:詩句、電視、網(wǎng)絡、格言、諺語、名言、事跡等方面積累。

第5篇:關于戲曲的作文范文

如果我記憶力沒太大毛病的話,在中國,幾乎每一年都要出一部跟京劇有關的電視劇。去年的《生死橋》,前年的《秋海棠》,無一不把故事背景設在梨園,仿佛不沾點“國粹”的光,就體現(xiàn)不出自己的藝術性似的。而且,我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但凡戲園子里的那些事兒,要么凄凄慘慘,要么悲悲切切,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控訴著舊社會的黑暗與無情,戲子們?nèi)倘柝撝氐貓猿炙囆g表演,最后在現(xiàn)實與戲劇之間來不及切換,苦情收場。

《梨花淚》亦是如此,不但苦情,還苦得難以下咽。就拿主人公葉如萍這個人物來說吧,從生下的那一刻母親就掛了,好不容易被舅舅拉扯大,過上了小姐生活,又陰差陽錯地進了戲班;又好不容易到了事業(yè)有成、愛情豐收的時候,又被一惡霸李宗輝給害到家破人亡;接著,又是委曲求全,放下身段從戲曲藝術家轉做了天涯歌女……還好,編劇大人沒有一條心黑到底,在故事的結尾放了如萍一條活路,讓她與愛人幸福到了永遠。光一這點,我認為可能要“歸功”于內(nèi)地的影視播出環(huán)境,要是按老版的《梨花淚》那么走,被扣上一個不和諧的帽子,不但不可能在央視播出,還會吃不了兜著走。

需要澄清的是,苦情戲并非我們中國人的專利,韓劇印度劇泰國劇新加坡劇都是制造苦情戲的高手,但我敢拍著肚腩說,中國(特別是臺灣地區(qū))在“苦情界”絕對是大哥級別的。很多年前,大概是內(nèi)地電視臺剛開始播出電視劇的時候,我就有幸欣賞到了苦情劇。那時候的我白天在街上和小伙伴們玩泥巴,傍晚就端著個飯碗和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什么《鬼丈夫》、《星星知我心》、《情義無價》之類的苦情經(jīng)典。那時候自然對情愛是全然不懂,只有印象我媽一哭,我就笑,她再哭,我再笑,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小癟三模樣。我媽也不惱,看完哭完就收拾碗筷去廚房了。大一點了我才知道,電視里那個慘兮兮的阿姨叫劉雪華,而那個英俊得有些變形的叔叔叫做張晨光。再后來,我上了初中,教導我們語文的老師是個在“”中被戳瞎了一只眼睛的老頭,每當上作文課,他便用那只剩下的小眼睥睨臺下眾生,然后不無得意地炫耀“苦情女王”瓊瑤女士是他失散多年的鄰居。

第6篇:關于戲曲的作文范文

一、關于“什么是綜合性實踐活動”

新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p>

綜合性實踐活動,貴在“綜合”。它應該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得到多方面的成長。既有語文知識的積累又有語文能力的提高;既是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過程,又是綜合素質(zhì)提高的過程。而不是單一的讀寫活動,或單純的知識積累,或是單一的某種訓練??傊顒拥膬?nèi)容要綜合;活動的方式要綜合;活動成果要綜合。

綜合性實踐活動,強調(diào)“實踐”。我們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綜合性的語文實踐過程。在活動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無論是觀察、思考,還是搜集、整理材料,都要強調(diào)學生的個人實踐。

二、關于“教什么”

現(xiàn)在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很多教師不知道教什么?

有些把語文綜合性活動當作“情景作文”的一種形式。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只是為了寫作收集資料,積累素材。比如七年級下冊“成長的煩惱”這一活動,有些老師就上成了單一的口頭作文形式的作文課。其實這一活動是有其特別的內(nèi)涵和用意的,除了鍛煉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外,至少還應容納如下內(nèi)容:結合課文學習――這一單元以“成長”為主題,讓學生反思自己成長中的煩惱,正視它,理解它,從而健康地成長;學會傾訴個人煩惱,讓別人分擔煩惱,讓自己去分擔他人煩惱,培養(yǎng)同伴間相互理解之心,進而學會共處;感受人間之愛的存在,樹起陽光的心態(tài),驅(qū)散煩惱的陰云。

有些老師過于依賴課本。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當作課文中的選文放在課堂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這樣完全背離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本質(zhì)特點。比如在進行八年級下冊“尋覓春天的蹤跡”這一綜合活動時,老師只是讓學生查閱、收集有關春天的成語、詩歌、散文等。就沒有利用我們周圍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引導學生融入自然、關注自然、感悟自然,在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拓寬視野,提高能力。

因此,在關于“教什么”問題上我們提倡幾個轉變。

首先是教學生“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信息渠道獲取信息”、“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并通過掌握方法的過程,讓學生學會寫“簡單的研究報告”、“活動計劃”、“活動總結”;學會“對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對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等。

其次是自由設計活動內(nèi)容。教材中的綜合性活動內(nèi)容不是“圣旨”,而是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地區(qū)特點作相應的改動,這其實也是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轉變的必經(jīng)之路。如:七年級下學期的“黃河,母親河”的綜合性學習,聊城地區(qū)的學生完全可以把探尋“黃河”引申為探索“京杭古運河”“東昌湖”航道的活動,調(diào)查有關此航道的過去、現(xiàn)在,為航道污染提出建議,為航道創(chuàng)設公益廣告等。

第三是因地制宜,充分開發(fā)語文學習資源。我們聊城是歷史文化名城,又是旅游勝地。有光岳樓、山陜會館、東昌湖、景陽岡、獅子樓、曹植墓等著名風景區(qū),也有魯仲連、曹植、、傅斯年、李苦禪、季羨林等歷史文化名人。教師只要轉變了語文課程觀,拓寬了語文課程的視野,便能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新鮮的學習資源。比如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自然界的異常表現(xiàn)等,都可以讓學生組織起來,行動起來,有所觀察,有所思索,有所表達,有所提高。

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家庭、社區(qū)、自然、社會,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有學習研究價值的,有助于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的,都應納入綜合性學習中,“成分”越豐富,“土地”越“肥沃”,語文之花才開得越鮮艷。

三、關于“怎么教”

綜合實踐活動倡導的是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所以教的方式要徹底轉變。

首先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注重探索與研究的過程。

我認為,要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除了激發(fā)他們對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外,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比較多的選擇余地??梢愿鶕?jù)具體的活動內(nèi)容與主題特點,采取靈活方式來進行。如“感受自然”“尋覓春天的足跡”“說不盡的橋”就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進自然,去觀察、攝影、感悟;如“古詩苑漫步”“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就可以采用搜查資料、摘抄積累、朗誦比賽、成果展覽等方式進行活動;如“走進小說天地”“戲曲大舞臺”就可以采用講故事、表演、賞析等方式進行。

第7篇:關于戲曲的作文范文

關鍵詞:李漁 《閑情偶寄》 《居室部》 美學觀

李漁,字笠鴻、謫凡,號笠翁。明末秀才,入清后絕意仕途,工詩能文,風流倜儻。一生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和包括戲曲、造園在內(nèi)的文化理論活動。光緒蘭谿縣志記載:“李漁性極巧,凡窗欄、床榻、服飾、器具、飲食諸制度,悉出新意,人見之莫不喜悅,故傾動一時。所交多名流才望,即婦孺亦介知者李笠翁?!崩顫O還在清初年間在北京建造了伊園。居所疊有假山,在當時被譽為京城之冠。

在李漁創(chuàng)作的《閑情偶寄·居室部》中廣泛地論及了我國古代居所美學的情趣和感受,它側重體現(xiàn)了作者的精神、思辨才能和襟懷。這種特征的文學意識的凝聚和升華,孕育和形成了以講“風骨”講“意境”等為主體的我國傳統(tǒng)的美學理論,明為閑情,而實為寄情。筆者擬從以下從四個方面對李漁的美學觀加以分析探討。

一、李漁的美學觀體現(xiàn)了“順其自然”的和諧之美

李漁在書中談到,康熙八年夏,他的芥子園中兩株樹被水淹死,他利用枝干和盤曲的枝條制成了一扇天然的梅花窗。李漁的“梅窗”制作是“取老干之徑直者,順其本來,不加斧鑿,為窗之上下兩旁……儼然活梅之初著花者”。此外,李漁生性最大的怪癖,就是不喜歡盆中之花、籠中之鳥、缸中之魚以及桌上有底座的石頭,因為它們局促而不舒展,有種被囚禁的感覺。李漁認為不能違背天地萬物天然的生長生活趨勢,應該順其天性。

李漁作為文人,其文化品味是由他的成長經(jīng)歷和生活背景所決定的。李漁深受晚明自然哲學思想的影響,這體現(xiàn)在他居室裝飾中的漸進自然上。他所設計的“山水圖窗”、“便面窗花卉式”、“便面窗蟲鳥式”等都體現(xiàn)了這種思想。

二、李漁的美學觀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空間之美

春秋時期,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提出:“鑿戶墉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固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毙蜗蟮卣撌隽恕坝小迸c“無”、圍護與空間的辯證關系。 “房舍第一”開篇就說:“人之不能無屋,猶體之不能無衣”,“吾愿顯者之居,勿太高廣。勿房舍與人,欲其相稱。” 在古代,很多達官貴人往往通過將自己的房屋裝飾得高大空曠來顯示自己的權利和地位。李漁認為房屋的空間尺度不應以人的富貴貧賤來劃分,應該遵循“以人為本”來規(guī)劃空間的尺度,例如身高的高矮、身材的胖瘦等。還應考慮人在空間內(nèi)的利用率,人在室內(nèi)空間的感受,過大過小的空間即便裝飾得再富麗堂皇也是沒有意義的。

李漁談及窗的取景時說:“開窗莫妙于借景,而借景之法,予能得其三昧?!痹谥袊糯ㄖ囆g中,窗的主要作用并非讓空氣保持流通,而是在于取景,從而形成內(nèi)外兩個空間的交流,產(chǎn)生隔而不隔的空間效果。李漁通過設計窗欄取景,可以從小空間進入大空間,將平常的生活畫面轉換成審美物象,使這種富有空間層次的觀感在窗戶中得以實現(xiàn)。這就是中國園林藝術中創(chuàng)造藝術空間、擴大藝術空間的一種絕妙手法——“借景”。

三、李漁的美學觀體現(xiàn)了“因地制宜”的實用之美

李漁在《閑情偶寄·居室部》中記敘了對中國古代民居室內(nèi)裝修的見解。如“房屋忌似平原,需有高下之勢”。他主張“因地制宜”之法:地勢高的地方要造屋,地勢低的地方就建樓,這是一種辦法;低的地方就疊石頭造假山,高的地方就引水建水池,這是另一種辦法。這段關于園林的“因地制宜”之法,較好地論述了園林藝術創(chuàng)作中自然與人工關系如何處理的問題。他提出的原則是順應自然而施人力,而人又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人們的居宅、園圃,按常理是“前卑后高”,“然地不如是而強欲如是,亦病其拘”怎么辦?這就需要“因地制宜”:可以將地勢低的變得更低,在低洼潮濕的地方挖塘鑿井。所以起主導作用的還是人。李漁的結論是:世上沒有絕對的方法,全在于人的靈感發(fā)揮,也需要心領神會,這不是單靠別人傳授什么方略就可以領悟的。李漁一再強調(diào)居室無論精粗,其功能是遮風避雨,一些雕梁畫棟、瓊樓玉欄只是美觀而沒有實用性,是不適宜的。

“因地制宜”的實用性也被李漁貼切地運用到窗欄設計中。李漁認為窗欄設計的主要特點是“窗權以明透為先,欄桿以玲瓏為主,然此皆屬第二義;具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堅,堅而后論工拙。嘗有窮工極巧以求盡善,乃不逾時而失頭墮趾,反類畫虎未成者,計其新而不計其舊也”??偫ㄖ谱鞔皺嗪蜋跅U的要點:宜簡單不宜繁雜,宜自然不宜雕琢。

出于實用和審美的雙向考慮,結果可能是因簡潔、自然而產(chǎn)生美,這種美也必然是建立于實用之上的美。

四、李漁的美學觀體現(xiàn)了“無事不新”的創(chuàng)新之美

李漁書中稱“所言八事,無一事不新,所著萬言,無一言稍故”?,F(xiàn)實中他也將“無事不新”的創(chuàng)新理念覆蓋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在談及到房舍時說道:“創(chuàng)造園亭,因地制宜,不拘成見,一攘一桶,必令出自己裁,使經(jīng)其地人其室者,頗饒別致?!崩顫O又嘗語“予性又不喜雷同,好為嬌異,常謂人之葺居治宅,與讀書作文,同一致也”。他極力反對抄襲他人作品,強調(diào)創(chuàng)作的個性化、不可復制性,否則就失去了設計本源的意義。

從李漁設計的理念、格調(diào)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的人。李漁在日常生活中創(chuàng)造的舒適和雅致,就是憑借了自己貴“新”的理念。居家所需的,只有房屋是不可移動的,此外都應靈活變動。為什么呢?皆因“眼界關乎心境,人欲活其心,先宜活其眼”。同一座房屋,把那個房間的家居擺設挪到這個房間,便會覺得耳目一新,就像房屋都搬遷了。再進那個房間時,又換了另一番景象,這樣不僅是改變了一個房間,而是改變了兩個房間。

房屋尚能如此,何況器物呢?李漁認為室內(nèi)陳設妙在日新月異,假如讓陳設品像生根一樣,終年擺放于同一地方,就會呈現(xiàn)一種腐朽形象。所以應適當改變一下位置,這樣就給室內(nèi)增添了活氣和情趣。

五、小結

綜上所述,李漁所極力推崇的美學觀念是:獨具匠心而別具一格。他在前人認知的基礎上,對生活的情趣和生活環(huán)境的舒適實用更為深入地進行了研究。他的思想和心得凝聚在《閑情偶寄》一書中,充分表現(xiàn)了其獨特的藝術造詣和審美情趣。

當代著名學者林語堂曾在《悠閑生活的崇尚》中談到:“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看得很平凡,刻板而無聊?!崩顫O的文章,處處體現(xiàn)著對生活的熱愛,作者在享受人生的同時,傾入了對人生細微的觀察和深邃的思考。

真誠地生活,用心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我們就能在平凡的人生中找到幸福的真諦。同樣,用心研讀感悟,我們也會在前人的如海墨翰里找到極具現(xiàn)代美學意義的金玉良言。筆者對李漁的美學觀淺析于此,權作引玉之磚,以候指正。

參考文獻:

[1][清]李漁著,李樹林譯.閑情偶寄(白話插圖本)[M].重慶出版社,2008.

[2][清]李漁著,杜書派評注.閑情偶寄(插圖本)[M].北京:中華書局,2007.

[3]邵琦著.中國古代設計思想史略[M].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182.

[4]張燕.中國古代藝術論著研究·李漁造物藝術思想雛論[M].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

第8篇:關于戲曲的作文范文

為使學生的文章有美妙的開頭,筆者充分利用語文閱讀教學,加強讀寫訓練,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開頭的技巧,使作文的開頭能先聲奪人,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作文的水平。

一、學會描寫引用法,使“鳳頭秀美漂亮”

所謂描寫引用法,就是通過描寫和引用名言警句、詩文,運用設問、比喻等修辭手法,把文章的開頭裝飾得更美一些,使人感到文采飛揚、意境高遠,吸引和感染讀者。

如《春》一文的開頭就展開了景物描寫:“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北M管是概括描寫,但作者通過對初春的山、水、太陽等的描寫已經(jīng)把讀者帶入了一幅陽光照射下秀美的山水圖之中,融入對春的“盼、來、近”等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中,給讀者以美麗和愉悅的享受。

我在引導學生初步賞析這些課文開頭的秀麗、高遠之美后,讓學生進行仿寫。有學生在題為“秋天的美”的作文中是這樣開篇的:多少文人雅士感嘆過春之美。提起這些,便讓人想起宋代詩人蘇軾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多少人又因夏而欣喜若狂,讓人想起詩句“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又有多少人想去那冰凍數(shù)尺的北極,每當此時,便讓人有“獨釣寒江雪”的夢想。而我一個15歲的青少年卻更愛“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秋天,并要大聲贊美秋天的美。該學生巧妙地引用了古代詩人贊美四季之景的精湛詩句,并在對比中突出秋景之美,使人的眼前仿佛展現(xiàn)出一幅優(yōu)美的秋景圖。

二、學會開門見山法,以“首句標其目”

這里的“開門見山”是一種比喻,以比喻開頭就像開門一樣,就能從打開的門中看見遠處的山峰。意即文章的開頭就切題,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不繞圈子,直奔文章的中心,直接點明文章的主旨。使用這種方法,能一下子引出文章的中心問題或主旨。

如《背影》一課,開篇就點題:“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睒闼氐臄⑹鲋刑N含著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濃厚的感情籠罩全文,同時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diào)。

再如《白楊禮贊》開篇:“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白楊樹是一種極其普通的樹,可作者開篇就說“實在不平凡”,既直抒對白楊樹的贊美和崇敬的感情,又吸引著讀者:因何而贊?使讀者帶著贊美白楊樹的感情急不可耐地往下讀,從而了解全文要寫的內(nèi)容。這種開門見山之效真是妙不可言。

在學生初步賞析到這些課文“首句標其目”之效后,我就激發(fā)學生也來露一手。結果有學生在《歡樂的元宵節(jié)》中有這樣的開頭:哇噻!期盼已久的元宵節(jié)終于到了!我們?nèi)胰说男那槎际旨?,個個主動請纓,參加家庭元宵慶賀活動。這樣開門見山,既直接點題,又總領全文,還為歡樂的節(jié)日奠下祥和、快樂的基調(diào)。

三、學會排比反復法,使“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

即在文章的開篇就運用排比、反復等方法,以產(chǎn)生勢如破竹、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能夠給人一種應接不暇的感覺,感受作者語言的文采和氣勢,震撼讀者的心靈。

如《送你一束轉基因花》一文的開頭:“百合花代表純潔,康乃馨代表溫情,非洲菊代表支持,紅玫瑰代表濃濃愛意……”既有力地說明了各種花草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又激起讀者對花草的濃厚興趣和熱愛之情,從而水到渠成地將讀者帶入到轉基因花的世界。

學生賞析這些課文,感受到了“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之藝術效果后,也禁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想自己來“秀”一手,結果寫的文章開頭精彩紛呈。如有學生寫的《我的語文老師》一文是這樣開頭的:“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場美麗的夢,五彩斑斕;有人說,人生像一首歌,有寧靜也有激越,我說……”再如學生作文《與壓力同行》:“出生時,生存是一種壓力;小時候,長大是一種壓力;現(xiàn)在,責任是一種壓力;未來創(chuàng)業(yè)更是一種壓力!”這些比喻、排比式的開頭,語言優(yōu)美、句式整齊,又有破竹之氣勢,催人奮進。

四、學會設置懸念法,達“一見而驚,不敢棄去”之效

“設置懸念法”就是在文章的開頭設置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以引起讀者的關注,激發(fā)人們閱讀的興趣,產(chǎn)生一睹為快之感,同時還可使文章更加曲折,顯現(xiàn)布局之美。

如《草》一文的開頭:“二班長楊光從昏迷中醒過來的時候,天已經(jīng)放亮了。他欠起身子,四下里打量著,回想著,好半天才弄明白:自己是躺在濕漉漉的草地上里。”讀到這樣的開頭,讀者必然要問:“二班長楊光是誰?”“怎么會昏迷的?”“又為什么會躺在濕漉漉的草地上呢?”這一系列疑問必然會促使讀者一氣呵成地讀完整個故事。

第9篇:關于戲曲的作文范文

現(xiàn)今一些教師因考慮到課本內(nèi)容要完成,唯恐時間不夠,總喜歡把綜合性學習變成一堂簡單的作文課,或是一次課外的作文練習,降低了綜合性學習的功能性,沒有真正把綜合性學習的作用體現(xiàn)出來;也有一些教師沒有把握去駕馭一堂綜合性學習活動課,所以不喜歡上這樣的課;此外,學生也是一個關鍵因素。綜合性學習課大多需要學生在課外查閱資料,動手操作或是共同協(xié)作完成,占用了學生的課余時間,許多學生便對此心生排斥,敷衍了事。

其實,上好一堂綜合性學習課就像是給語文教學帶來了一次催化反應,它可以很好地、高效地把學生的知識進行一次整合,達成一次升華。我們應如何去掌握好這每一次的催化反應呢?

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弄清楚這一“催化反應”的特點和功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目標,將“綜合性學習”與“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并列,共同組成語文學習內(nèi)容的五大板塊。綜合性學習強調(diào)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溝通;強調(diào)其教學應貼近現(xiàn)實生活;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強調(diào)學生的合作精神,為學生提供多渠道、多層面的實踐學習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梢哉f它是師與生的一種交流學習;是生與生的一次合作互助;更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平臺。它引導學生們將目光投到課堂之外,到自然中,到社會中去發(fā)現(xiàn)語文,讓學生緊繃的大腦得以放松,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的絕好機會。

其次,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方法也值得探討。下面我就以七年級下冊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內(nèi)容為例,淺談綜合性學習的一些教學方法。七年級下冊有六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內(nèi)容:《成長的煩惱》、《黃河,母親河》、《我也追星》、《戲曲大舞臺》、《漫話探險》、《馬》。這六個單元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四類:感悟成長類、體驗自然類、國學文化類、科技探索類。教師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綜合性學習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1、感悟成長類。這應該是學生最敏感的一類話題了。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的他們見到“成長的煩惱”,猶如見到一位老朋友,有著一肚子的苦水準備倒出來。但強烈的自尊又讓他們羞于在同學面前開口談這些話題。針對這種情況,我覺得教師安排學習時盡量要實行保密原則,讓他們談心聲、吐不快。如采取個別談話法、日記抒寫法,讓他們把“成長的煩惱”說出來。收集學生寫的“煩惱日志”進行一一查看,認真給他們批閱,找學生個別談話,作一次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然后在課堂上將一些典型的煩惱列舉出來,讓學生扮演心理咨詢師的角色替這些煩惱的同學分憂解愁。在此之后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這些煩惱,順利地度過這一時期。這樣既可達到教學目標,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情緒疏導,體現(xiàn)了語文教育中“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養(yǎng)成良好個性”的德育功能。

2、體驗自然類。我覺得這是比較難的一類專題,教育部門不斷重審關于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要讓學生去感受自然,真做起來談何容易!因此教師在此類型的綜合性學習申要盡最大可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美好的自然。如:第二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小組提前去收集關于黃河的資料,然后在多媒體教室展示黃河的圖片,讓學生感受黃河雄偉的氣魄,之后將資料匯總編成一期手抄報,在全班進行展示。此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家長將春游踏青、野炊露營、游覽勝跡當成一次親子交流。這樣既可給孩子釋緩壓力,亦可以讓孩子在美好自然的熏陶中逐漸擁有健全的人格。

3、國學文化類。此類型的綜合性學習形式就比較多樣化了,手抄報、墻報、演講會、知識競賽等都會是很好的方法。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機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四書五經(jīng)、唐詩宋詞、諸子百家、名著典故、名家逸事、奇趣妙聞……無不展現(xiàn)著中華文化歷史的魅力,讓學生在收集資料、舉辦活動的同時感受其中的樂趣,體現(xiàn)語文教學中的“寓教于樂”。

4、科技探索類。此類綜合性學習涉及內(nèi)容非常廣泛,學生得通過各類報刊雜志、新聞專題、紀錄片去網(wǎng)羅知識。建議學生多看CCTV-9紀錄片、CCTV-10科教頻道,在這兩個頻道里有著大量的科技探索知識,是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最佳平臺。在觀看過至少一周的頻道節(jié)目后,教師帶領學生來個科技縱橫談亦未嘗不可。

此外,讓學生們所作出的“成果”擁有一個展示平臺。如班級專屬墻位、班級微博、班級空間、班級綜合性學習刊物、相冊,等等。成就感與喜悅感會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表現(xiàn)得更加積極。

最后,每次綜合性學習后讓學生作個總結:將活動中最難忘的環(huán)節(jié)、遇到的困難、活動的收獲、感想等說出來大家一起探討,這些都可作為教學反饋,幫助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