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糖尿病患者中醫(yī)研究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糖尿病患者中醫(yī)研究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糖尿病患者中醫(yī)研究論文

1病因病機

邱作成等[2]認為本病多本于脾腎虧虛,標于痰濁瘀毒。消渴患者飲食不節(jié),思慮傷脾,脾虛生痰,病久痰瘀互結,瘀毒內生。彭萬年重視陽氣的作用,提出陽虛為本,燥熱為標的病機理論[3]。消渴日久,脾腎陽虛,陽虛致氣血運行不暢,水液不化,痰濁瘀毒等病邪叢生。陳瑞萍等[4]從肝論治,認為肝失疏泄、肝氣郁結是其病機。肝郁犯脾,脾虛生痰,痰瘀互結,絡脈失養(yǎng),出現(xiàn)肢體麻木、拘攣疼痛等表現(xiàn)。沈璐等[5]詳細論述了瘀血與本病的發(fā)病關系。認為其病機演變規(guī)律為:陰虛夾瘀→氣陰兩虛夾瘀→陰陽兩虛夾瘀,瘀血貫穿了本病的早中末三期。郭慧等[6]從絡病理論闡發(fā)本病病機,認為瘀阻脈絡是DPN發(fā)病的關鍵。劉雪琴[7]認為脾虛乃糖尿病發(fā)病之本。脾虛不運,水谷不能充養(yǎng)四肢、肌肉,絡脈失養(yǎng),進而導致四肢麻木甚至痿痹??偟膩碚f,本病多因消渴日久,耗傷氣陰,氣血陰陽虧虛,血行瘀滯,脈絡痹阻所致,病位在肌膚、筋脈,涉及肝、脾、腎等臟腑,屬本虛標實,虛實夾雜。其中氣血陰陽虧虛是本病的病理基礎,痰濁瘀血作為本病的重要病理產(chǎn)物,影響了本病的發(fā)展,是本病的病理關鍵。

2辨證論治

本病如前所述以氣血陰陽虧虛為本,以瘀血、痰濁阻絡為標,血瘀以其不同的程度貫穿于DPN整個病程的始末。臨證應根據(jù)病史長短、邪正盛衰以及伴隨癥狀,以辨虛實,虛有氣虛、陰虛、陽虛之別,實有瘀血、痰濁之異,但總以虛實夾雜最為常見。治療以健脾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通絡為法,或溫補脾腎,或除濕化痰,總宜使瘀去痰消,絡脈暢通。戴芳芳在治療上將其分為3型:①氣虛血瘀型。治以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藥用黃芪、陳皮、生地、當歸、赤芍、丹參、香附等。②脾虛痰阻型。治以健脾化痰,通經(jīng)活絡;藥用蒼術、白術、山藥、茯苓、陳皮、半夏、竹茹、僵蠶等。③瘀血阻滯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藥用延胡索、香附、木香、桃仁、紅花、玄參、雞血藤、赤芍等。[8]唐紅總結多年臨床經(jīng)驗,認為本病以氣陰兩虛夾瘀、氣虛血瘀、痰瘀互結最為常見,還可見陽虛寒凝等證型。在辨證論治基礎上,多以加味生脈散、補陽還五湯、加味桂枝茯苓丸、加味金匱腎氣丸等對應治療,同時結合自創(chuàng)的糖絡寧穴位外敷法,專用于活血化瘀、通絡止痹。[9]呂仁和教授根據(jù)本病虛實夾雜的病機特點,提出了“以正虛定證型、以邪實定證候”的辨證思路。將證型分為4種:氣陰兩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精虧髓乏。將證候分為8種:肺胃燥熱、肝郁氣滯、脾胃濕熱、胃腸結滯、瘀血內阻、痰濕阻滯、濕熱下注、肝膽濕熱。上述證候與證型可相互參見,如氣陰兩虛、瘀血阻絡。[10]張發(fā)榮教授將本病分為4型:①氣陰兩虛型,治以益氣養(yǎng)陰,佐以活血通絡,方選六味地黃湯合生脈散加減;②脾虛濕滯型,治以健脾益氣,化濕通絡,方選葛根芩連湯合平胃散加減;③肝腎陰虛型,治以滋陰益腎、疏肝柔肝,方選滋水清肝飲加減;④痰瘀交阻型,治以活血化瘀、豁痰通絡,方選二陳湯合補陽還五湯加減。[11]索建蘭等[12]亦采取這種辨證分型進行論治,臨床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黃江榮等[13]將38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患者分為3型:痰瘀阻絡型、陽虛寒凝型、脾虛絡阻型,配合西藥進行辨證治療,總有效率為92.10%,與對照組(52.68%)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羅試計[14]將38例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患者分為氣虛血瘀、陰虛血瘀、痰瘀阻絡、肝腎虧虛4型配合西藥辨證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89.47%,比對照組療效更為顯著(P<0.05)。

3專方治療

田文紅等[15]用當歸四逆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40例,總有效率87.5%,癥狀積分、血黏度治療前后有顯著性差異(P<0.01)。郭國讓[16]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29例,顯效8例,有效14例,無效7例,有效率為75.8%。楊樺等[17]用血府逐瘀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30例,治療后運動神經(jīng)傳導速度明顯提高,總有效率90.0%。馬健等[18]用補陽還五湯化裁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60例,結果治療組患者中醫(yī)臨床癥狀和體征的有效率為81.67%(P<0.05);臨床療效、神經(jīng)傳導速度、患者TCSS評分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且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高志生等[19]自擬柔肝熄風通絡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40例。結果治療組主觀癥狀積分改善、神經(jīng)體征積分改善、治療有效率等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4中藥制劑治療

隨著科技的進步,制藥工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中藥或方劑被加工成中藥制劑廣泛應用于臨床,該方面的報道亦有不少。杜書章[20]利用Meta分析方法對丹紅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臨床試驗進行分析,對10項研究進行同質性檢驗和合并效應量的估計。結果:①同質性檢驗:χ2=2.8100,自由度df=9,P>0.05。②合并效應量的估計:OR合并95%可信區(qū)間為3.0153-6.0291。OR合并的驗:χ2=67.3200,P>0.05。張大明[21]應用參麥注射液聯(lián)合燈盞花素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31例,總有效率為93.55%(P<0.05)。韓亞玲等[22]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40例,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2.5%(P<0.05)。張景岳等[23]用疏血通聯(lián)合黃芪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36例,結果總有效率91.7%(P<0.05)。

5中醫(yī)外治法

忻維克等[24]采用活血通絡方足浴改善DPN癥狀。對90例糖尿病患者同時采用控制血糖(藥物和飲食控制)及中藥足浴療法等措施進行療效判定。結果:中藥足浴療法有效緩解患者肢體麻木(80.36%)、灼熱(93.88%)、刺痛(85.71%)、發(fā)冷(85.71%)等癥狀;2組密歇根神經(jīng)病變篩選法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較對照組明顯改善(10%);雙側下肢振動閾檢查顯示治療前后治療組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01)。劉國用等[25]采用中藥外洗療法(外洗方主要由桃仁、紅花、乳香、沒藥、桂枝、生地、當歸、川芎、赤藥、青風藤、海風藤、徐長卿等組成)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56例,結果顯效19例,有效31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9.3%,治療后周身關節(jié)疼痛、腫脹及肢體麻木不仁等癥狀均改善明顯,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6針灸治療

DPN以肢體麻木、四肢感覺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病理關鍵為痰瘀等病邪阻絡,針灸治療通過刺激腧穴來疏通經(jīng)絡、運行氣血,在治療本病方面確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袁振濤等[26]將79例住院病人隨機分成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39例),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加針刺治療,主穴取足三里、三陰交、脾俞、胃俞、肺俞、肝俞、腎俞、豐隆、陽陵泉、關元、氣海等,并隨癥配穴。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7.5%,對照組總有效率61.6%(P<0.05)。程艷等[27]對100例糖尿病早期周圍神經(jīng)病變的患者進行對照觀察。在控制血糖的基礎上,治療組增加針灸治療,取穴:三陰交、足三里、絕骨、昆侖、太沖、關元、氣海,并隨癥配穴。結果:治療后針灸組癥狀改善顯效率、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增高(P<0.01);治療后針灸組神經(jīng)體征評分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01),針灸組組內治療后神經(jīng)體征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01);治療后針灸組MCV、SCV有效率均較對照組明顯增高(P<0.01),針灸組組內治療后較治療前MCV、SCV明顯增快(P<0.001)。徐波[28]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雙側足三里穴注射復方當歸注射液治療DPN37例,結果總有效率94.6%(P<0.05)。

7結語

DPN是糖尿病的常見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如不及時干預,極易成為糖尿病致殘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眾多中醫(yī)醫(yī)家及學者對DPN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病機認識上雖然百花齊放,但仍不離以氣血陰陽虧虛為本,痰濁瘀毒阻絡為標之旨;治療上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形成了以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化痰祛瘀為基本治法,中藥湯劑、制劑、專方專藥、足浴外洗、針灸治療等廣泛應用的格局。然而,目前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樣本量太少,且大多是臨床療效觀察,深入的理論研究還有待進一步開展;療效標準的不統(tǒng)一,專方專藥的普遍性仍有待商榷等。因此加快建立健全中醫(yī)標準化,更加深入地研究中醫(yī)藥防治DPN的機理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王鴻慶 孫繼飛 徐云生 單位: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