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外高校合作辦學下的學生心理健康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下的高校學生群體,在文化基礎、家庭背景、價值觀念、學習動機等各方面都有其特性。通過對某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群體的個案分析,結合高等教育心理學中“高校學生的學習動機”理論,提出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具體的方法如下:第一,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學生恰當?shù)脑u價;第二,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成敗歸因;第三,與教學管理者商討考試難度系數(shù)的調(diào)整。
[關鍵詞]學習動機;中外合作辦學;心理健康;激發(fā);高校學生
一、引論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中外合作辦學通常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nèi)合作舉辦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中外合作辦學在高校中發(fā)展迅速,辦學形式上以學歷教育為主。例如,北京工業(yè)大學與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合作創(chuàng)辦的北京—都柏林學院,雙方聯(lián)合培養(yǎng)本科生,學生畢業(yè)后可同時獲得兩所學校的學士學位證書。2010年7月19日,教育部在教育涉外監(jiān)管信息網(wǎng)公布了經(jīng)過合法批準的四百多家本科中外合作辦學名單。這四百多家中外合作辦學都是本科以上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從學生角度而言,不出國門而“留學”,花費遠遠少于國外留學的費用接受國外的課程教育,獲得國外的文憑,是介于留學和在國內(nèi)攻讀學位的一條“中間”出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合作辦學機構或合作辦學項目中學習的學生,其學習狀況、學習動機、心理健康的情況值得關注。
二、對象學生群體基本特征分析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北京某高校所屬學院與澳大利亞某高校合作辦學項目(工科學士學位課程)下的學生群體。該項目目前學生數(shù)量為200人,分屬大三、大四。研究人員作為項目管理者之一,對該學生群體進行特征觀察與總結。
(一)生源文化基礎
本項目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大多數(shù)學生的高考分數(shù)在三本線上下,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本項目所有課程都是用英語講授的,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遇到了語言障礙。為緩解語言障礙,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項目常年開設英語口語和寫作課程。然而,英語口語和寫作課程的效果并不明顯,經(jīng)訪談得知,一部分學生更認可社會辦學機構提供的雅思考試輔導課程,認為那些課程能更直接地幫助自己獲得留學讀研究生的機會;另一部分學生認為英語口語和寫作課程難度大,自身英語水平欠佳,跟不上外教的教學進度,因此出勤率低。
(二)家庭背景的特殊性
本項目學生大多數(shù)來自較富裕的家庭,可以較為輕松地承擔學費(該項目的學費相當于國內(nèi)一般本科學費5倍),學生的日常生活消費水平較高。部分學生就業(yè)壓力小,或繼承家族企業(yè),或父母已經(jīng)為其確定就業(yè)去向,因此,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小,對自身要求的標準降低。
(三)生活習慣上的特性
學生大多數(shù)可以遵守學校作息制度,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少部分學生,尤其是男生,缺乏科學的作息習慣,經(jīng)常晚睡、晚起,甚至耽誤專業(yè)課程學習,還有學生有打電子游戲、吸煙的習慣,部分學生個人衛(wèi)生狀況較差。經(jīng)過宿舍管理人員和班主任教師的多方面說服教育,學生的衛(wèi)生狀況有改善,但作息及吸煙習慣沒有明顯改善。而女生多數(shù)有化妝的習慣。
(四)人際交往特征
學生在與教師交往過程中,多數(shù)可以做到尊敬師長,遵循基本的交往禮儀。但學生之間的交往缺乏親密度,彼此間熟悉度不夠,在信息交流方面有所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學生追求校園生活個性化,有獨來獨往的傾向,或是少數(shù)結伴,與班集體其他成員交流少;二是教育管理者針對該學生群體組織的活動較少,客觀上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機會互相了解。
(五)學習狀況
根據(jù)專業(yè)任課教師的評價,學生整體學習狀況與課程體系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xiàn)為使用英語學習專業(yè)課程時,語言運用不夠自如。然而學生方面,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緊迫感不強,對于自身專業(yè)知識的積累重視不夠,沒有適當?shù)膶W習壓力。其中,有20人左右因為兩次以上考試不及格,被列為“學習困難學生”。辦學雙方針對學習困難學生,經(jīng)過多次商討,采取了與學生面談、開設課程重修班、開展考前輔導等多項措施,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習動機,提高學業(yè)成績。
三、項目管理者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
基于以上對學生特征的思考,項目管理者認為,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足,需要任課教師、管理者、班主任等協(xié)力配合,多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是指在一定教學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誘因,使已形成的學習需要由潛在的狀態(tài)變?yōu)榛顒訝顟B(tài),形成學習的積極性。
(一)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學生恰當?shù)脑u價
通常,專業(yè)課教師可在課堂獲知第一手的學生反饋信息。就本項目而言,項目管理者是所有課程的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的重要橋梁。第一,管理者保持與學生的充分溝通,通過班會、課堂訪問、課下談話、郵件及電話往來等多種方式,確保學生了解管理工作可以提供哪些幫助,并掌握學生學習的狀況和其他相關動態(tài),隨時為學生提供幫助。第二,在主題班會的內(nèi)容編輯上下功夫。主題班會是管理人員在講臺上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在內(nèi)容編輯上應注重細節(jié),以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闡明班會主題。本學期伊始,班會主題定位“一年之計———ABetterSelf”,在幫助學生規(guī)劃這一學年學習的同時,告訴學生,“你所做的所有努力并不是為了別的,是為了你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學生通過班會真正認識到,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終身受益,而且自身是最大的受益者,班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三,真心幫助學生。無論學生有任何問題,管理人員都通過多方面努力,爭取第一時間為學生解決問題,并做好后續(xù)的溝通。因為管理者注重溝通細節(jié),學生更加信任管理人員,彼此逐漸培養(yǎng)了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第四,鼓勵學生,提升其學習自信心。赫洛克在一項實驗中證明,表揚與獎勵比指責更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了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管理者應以書面形式及時向學生反饋其進步的信息,并給予恰當獎勵。其中,英語課程中出勤率高的學生會獲得集體獎勵,學生的名字將公布在學期總結大會上,同時學生將獲得榮譽獎狀。每學期,學業(yè)優(yōu)秀學生將獲得不同類別的獎學金,獎學金覆蓋率高達40%。
(二)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成敗歸因
項目管理人員為每一位學生建立了學習進度檔案,可以清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對于學業(yè)遇到困難的學生,另外建立檔案,并進行跟蹤管理。首先,向每一位學業(yè)困難學生發(fā)送正式信件,告知其學習狀態(tài),警醒學生。然后與這些學生進行一對一面談,幫助其找出癥結問題,鼓勵其努力學習,以上所有步驟都進行文字記錄。最后,通過多種通訊方式,與學業(yè)困難學生保持經(jīng)常聯(lián)絡,督促其趕上學習進度。在與學業(yè)困難學生進行一對一面談過程中,管理人員注重科學引導學生對學習成敗進行歸因。在溝通過程中,管理人員會幫學生找出學習成敗的真正原因。通常,學生傾向于將學習失敗歸為外部原因。學生需要當面填寫一份調(diào)查問卷,涉及學生家庭、生活、兼職工作等情況的問詢。學生在填寫問卷后,能夠較為清晰地講出課外生活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程度,以利于今后平衡學習與生活。學生內(nèi)部動機不足,往往是學習失敗最根本的原因,這一點需要管理者與學生面談時幫助學生認識到。大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相信能力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如果不斷成功,學生的自我概念中的自我效能就會比較高。因此管理者以指導學生正確進行學習成敗歸因的方式,調(diào)整其今后的學習行為習慣,幫助其提高自我效能感。
(三)與教學管理者商討考試難度系數(shù)的調(diào)整
阿特金森在其成就動機理論中指出,當問題的難度系數(shù)為50%時,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強。管理人員在熟悉學生學習狀況的基礎上與教學管理者充分溝通,建議教學管理者將授課及考試難度系數(shù)調(diào)整至最佳值。
參考文獻:
[1]朱文彬,趙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8.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62.
[3]邢永富,呂秋芳.高等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5.
作者:張碩 單位:北京工業(yè)大學計算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