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廣播電視研究及學科建設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廣播電視研究及學科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廣播電視研究及學科建設

摘要:廣播電視作為新時代的傳播工具,我國的廣播產業(yè)源于1923年,電視產業(yè)源于1958年。伴隨廣播電視行業(yè)的發(fā)展,對廣電的研究也逐步增加。歷經多年的發(fā)展,產業(yè)專業(yè)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均對廣播電視進行研究,廣播電視逐漸成為一門新興學科發(fā)展起來。

關鍵詞:廣播電視;學科建設;研究

1廣播電視研究初期到廣播電視學創(chuàng)建

1.1廣播電視研究緩慢起步

1923年,上海出現中等專業(yè)化的廣播電臺,電臺由暫居上海的外國友人創(chuàng)辦。1924年,上海雜志社刊登了第一篇我國關于廣播的文章。1926年,我國在哈爾濱創(chuàng)辦廣播電視臺。20世紀末期,國民黨編制了中國第一本廣播文獻。在國民黨統(tǒng)治地區(qū),20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我國廣播產業(yè)雖具有較大進步,但是對廣播研究較為緩慢。其一是少數行業(yè)專業(yè)在無線電、新聞等文獻中闡述與記載廣播,但關于廣播的作品只有少數常識知識冊子。除此之外,少部分廣播期刊相關文獻,是國民黨有關部門與負責人員對廣播領域調查所編寫的期刊。

1.2廣播電視研究曲折前進

從20世紀五十年代初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對廣播電視理論以及研究成果逐漸增加,對推進廣播研究工作具有積極意義。隨后,我國針對廣播領域創(chuàng)建研究部門,開始系統(tǒng)性地采集、整理廣播歷史文獻以及相關文件,并對國外廣電資料進行翻譯。1959年,在北京建設專業(yè)廣播學院,我國對廣電的探索進入新時期。而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教材受到批判,這對我國廣電研究的發(fā)展產生消極影響。

1.3廣播電視研究走向成熟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初步形成廣播電視研究團隊,主要由中老年并且具備廣電專業(yè)中高職稱專業(yè)學者構成。我國廣電研究由分散以及個體化邁進系統(tǒng)化、組織化的專題研究。與此同時,廣電研究初具規(guī)模,并具備規(guī)范性。廣播電視學作為高等教育新興科目,逐漸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同。除此之外,復旦大學將廣電學納入獨立學科,并設立博士學位點。在21世紀初期,我國廣播電視學在教育中的地位已經確立,為我國廣播電視的發(fā)展以及研究均具備重要價值。

2廣播電視學科界定與建設

2.1廣播電視學科界定

廣播電視學作為研究廣電傳播客觀規(guī)律以及傳播活動的學科,隸屬人文社科范疇。基于廣電傳播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活動內流程基本包含四個重點,即信息傳輸者、信息傳輸途徑、信息傳輸裝置/設備、信息接收者。廣電學建立在新聞傳播學的基礎之上,包含對廣電理論的研究、歷史探索及實務研究等,也有部分專業(yè)學者將廣電學的探索分為五大分支科目。例如,廣電受眾學、廣電歷史學、廣電晚會學、廣電傳播學及管理學等。還有學者將廣播電視研究對象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對廣播電視節(jié)目進行層次研究,如廣電采訪學、廣電專訪學、廣電廣告學等;第二層次為對廣播電視節(jié)目進制作與受眾進行層次研究;第三層次為廣電管理學層次研究;第四層次為對廣電系統(tǒng)研究;第五層次為對廣電法學以及國際與國內環(huán)境研究。

2.2廣播電視學科建設

權衡學科的獨立具有三個條件。首先,學科是否具備特殊的研究主體。其次,學科是否具備較為健全的理論系統(tǒng)。最后,學科是否能與其他科目劃清界限。而作為新興的學科,廣播電視學的建設具備三個特征。其一,廣電學具有時代性。我國廣電學科誕生于20世紀末期,恰逢我國社會經濟體系變革階段。其二,廣電學具有實踐性。廣電學應源于生活,高于實踐,并指導實踐。其三,廣電學具有綜合性。廣電學的研究觸及多個層次,其研究過程是多門科目的綜合以及交叉的成果。每一門學科的研究與發(fā)展均具有其自身的持續(xù)性,通過對廣播電視學持續(xù)研究,并總結經驗,有助于掌握其日后的發(fā)展方向。新時代環(huán)境下,廣播電視對我國甚至全球的進步與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而這一背景下,對我國廣電學術探索與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綜上所述,我國廣播電視的研究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來發(fā)展廣電研究以及學科建設。

參考文獻:

[1]歐陽宏生,唐希牧.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廣播電視學術研究的歷史進程[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40(8):1-8.

[2]王亞男,李培琳,陳德林,等.廣播電視技術學科分類研究[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9,46(2):99-102.

作者:商航 單位:黑龍江農墾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