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職外國文學課程教育改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外國文學課程教育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職外國文學課程教育改革

摘要:在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的背景下,外國文學作為高職語文教育的專業(yè)主干課程,也需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

關鍵詞:高職;外國文學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與進步,社會對于教師隊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小學教師,肩負著巨大的歷史使命。如今高職院校作為培養(yǎng)優(yōu)秀小學教師的基地,它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也一直備受關注。2015年,江西省頒布《江西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及認定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高職教學改革迫在眉睫,語文教育專業(yè)作為高職的重要專業(yè),毫無疑問要扛起改革之大旗。外國文學作為語文教育的專業(yè)主干課程,無論是對于教師資格的考試及認定,還是培養(yǎng)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都十分重要。但是,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的外國文學課程普遍存在著目標不清晰、缺乏實踐、方法落后等問題,這就需要在新形勢下,對語文教育專業(yè)的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進行改革。

一、教學目標

外國文學教學長期肩負著多種任務,在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的新背景下,外國文學的教學目標可以概括為三大類:

(一)知識目標

外國文學課程的知識目標可概括為:掌握世界文學史發(fā)展過程及規(guī)律,識記重要知識點。高職院校的外國文學教學要找準定位,應該理論性和實用性相結合,一方面要讓學生了解主要外國文學相關的思潮、流派、文學創(chuàng)作,了解世界各民族的社會歷史、文化傳統(tǒng)、審美心理?!缎W教師專業(yè)標準》對“專業(yè)知識要求”這一欄中有“通識性知識”,要求教師具有相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外國文學課程由于課程的性質與內容,也要承擔起擴展教學對象知識面的任務;另一方面,高職業(yè)院校也要密切關注就業(yè)這一目標,引導學生學習識記教師資格證考試、教師編制考試的重要知識點,當然,識記要在系統(tǒng)的掌握學科知識脈絡之上,不可本末倒置。

(二)能力目標

外國文學課程的能力目標可概括為:開闊文化視野,培養(yǎng)現代思維,提高鑒賞能力與寫作水平。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鼓勵不同的視角與觀念,所以學習不同文化的精髓,吸收世界優(yōu)秀文學作品精華,提高鑒賞能力成為外國文學課程重要的目標。另外,高職學生未來職業(yè)目標為語文教師,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應成為開設外國文學課程的重要能力目標之一;教學中應利用世界經典名著的閱讀,學習作品寫作意義與特色,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三)情感目標

外國文學課程的能力目標可概括為:提升人文素養(yǎng),陶冶道德情操。新形勢下,應該將小學語文教師所要求的人文素養(yǎng)、道德情操和外國文學教學的情感目標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可以通過作品分析等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積極、高尚的意志和品質。例如在講到亞米契斯《愛的教育》、盧梭《愛彌兒》等作品時,可以有意識地將主題進行升華,讓學生理解愛心與責任心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良好師風師德。講到重點作家如列夫•托爾斯泰、馬克•吐溫等的時候,可重點介紹作家生平經歷,展現作家奮斗不息的人生道路,敦促學生樹立崇高的職業(yè)理想,學習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

二、教學內容

(一)聯系《江西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及認定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江西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及認定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即“以中小學教師職業(yè)標準和考試評價體系引領師范類院校教師教育改革,推進中小學教師的職前教育和職后培養(yǎng),促進教師素質能力和水平的提高”。申請教師資格證者,不僅要通過《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兩科筆試科目;還要參加面試,面試主要考核申請人的“職業(yè)認知、心理素質、儀表儀態(tài)、言語表達、思維品質等教師基本素養(yǎng)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教學基本技能”。所以在教授語文專業(yè)主干課外國文學時,也要有意識對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方式。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多提供展現的平臺,例如在講解希臘神話時,可以布置學生課外閱讀希臘神話故事,然后在課堂上講述給其他同學聽,借此不僅使學生能夠掌握希臘神話的內容與特色,更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加強心理素質,端正儀表儀態(tài)。

(二)關注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與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的發(fā)展一直是相輔相成的。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關系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師資力量;而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變化,又會要求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及時收到反饋、與時俱進。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與內容”中要求小學生要“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在小學語文課上加強外國文學的學習,無疑可以更好地促進目標的達成。以江西省小學語文教學普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為例,涉及外國文學的課文多達四十余篇,文章選擇范圍廣泛、視野開闊。不僅有兒童文學家瓦•奧謝葉娃的《小伙伴》、《藍色樹葉》、《三個兒子》,還有自然學家法布爾的《蜜蜂》和《蟋蟀的住宅》,喬伊•亞當遜的《小獅子愛爾莎》,甚至有服裝設計師伊爾莎•斯奇培爾莉的《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編劇巴德•舒爾伯格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還包括名家名篇:古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伊索寓言》,亞米契斯的《爭吵》、《小抄寫員》、《卡羅納》,列夫•托爾斯泰的《七顆鉆石》、《窮人》,王爾德的《巨人的花園》,屠格涅夫的《麻雀》,馬克•吐溫的《金錢的魔力》、《威尼斯的小艇》,等等。在六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上,還專門開設了外國文學單元,著力安排了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契科夫的《凡卡》,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四篇課文,并且在“回顧拓展”環(huán)節(jié)里要求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方法,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新課標還要求學生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提出建議包含了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高爾基的《童年》、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儒勒•凡爾納的系列科幻小說等在內的大量外國文學名著。這些外國文學作品的加入,不僅可以擴大學生視野,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審美能力,更能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小學語文中外國文學教學已成為整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容易流于表面,不能很好的激發(fā)小學生的興趣,甚至造成其理解上的障礙。這就對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提出了要求,講到小學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家時,如契科夫、馬克•吐溫等,一定要聯系小學教材,讓學生既有全面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又能學以致用,為踏上小學講臺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打下基礎。

(三)融會《江西省小學教師招聘考試大綱》

高等師范學校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目標為中小學教師,江西省從2011年開始實行全省教師編制統(tǒng)一考試,《江西省小學教師招聘考試大綱》從此成為高職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參考。其中《小學語文學科知識考試大綱》對語文教育專業(yè)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和教學重點產生了相應的影響。在《小學語文學科知識考試大綱》中,外國文學部分占有一定的比例,考綱涉及重點作家、作品廣泛:從上古文學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到二十世紀的卡夫卡、艾略特,不僅有歐美名家歌德、巴爾扎克等,還涉及東方著名作家泰戈爾、川端康成等;不僅有人物形象分析,還有藝術特色研究。這就要求在授課過程中抓住重點與脈絡,讓語文教育專業(yè)學生理解與識記知識點融匯貫通。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涉及大量課外知識,有些甚至突破了學科的界限,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早已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和保證學科內容的豐富完整,新時代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教學手段的更新提供了突破口?,F代教育技術包括PPT展示、音像資料播放等多種形式,可根據需要,應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在學習古希臘文學的產生背景時,可以通過PPT展示古希臘的地理位置,從而引出古希臘的社會背景,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化繁為簡,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在講授雨果的經典作品《巴黎圣母》、《悲慘世界》時,可以播放相關影片的經典片段,可以讓學生將電影與文本相對比,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二)第二課堂的延伸

以第二課堂活動作為教學的延伸,不同文學類型開展不同的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外國文學的興趣。例如學習莎士比亞戲劇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莎士比亞戲劇進行表演,學生在選擇莎士比亞戲劇的時候,一定會閱讀相關文本;在進行角色分配和臺詞背誦的時候,又要求學生了解人物性格,領會莎士比亞戲劇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的特點;在布置戲劇場景時,又可以了解莎士比亞戲劇寫作的背景。類似活動的開展,可以鞏固莎士比亞戲劇的教學效果。再例如,學習18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時候,可以組織相關的詩歌朗誦大賽,學生在對雪萊、濟慈、海涅等著名詩人的名篇進行誦讀的時候,不知不覺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并且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表達能力,從而達到大力輔助第一課堂的目的。

(三)中外比較學習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外國文學作品比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甚至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要更難理解,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一是社會歷史背景不同,外國文學不僅在時間上跨度巨大,從公元前9世紀的古希臘文學到20世紀以后的現代、后現代主義文學,時間跨越千年,而且在地域上涉及歐洲、北美、東亞、拉美等廣大國家與地區(qū),社會歷史背景復雜多樣,給理解作品意義帶來一定困難。例如在講到19世紀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時,必須讓學生理解19世紀俄國專制農奴制度等背景,學生才能更好理解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托爾斯泰、契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學大師們作品表現的民主意識、人道精神和歷史使命感。二是文化心理不同,文化心理涉及人文風俗、思維方式、宗教信仰等多個方面,非常抽象。在學習但丁《神曲》、歌德《浮士德》、霍桑《紅字》等涉及西方信仰與精神的作品時,由于文化心理不同,會削弱對作品的理解。三是翻譯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外國文學作品涉及多種語言,不同國家語言習慣不同,尤其是詩歌這一特殊體材,翻譯文本可能更難體會到原文的語言結構與韻味。對于這些偏差,中外比較學習無非是一種很高效率的學習方法,通過中外文學的比較,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更能牢固掌握中外文學史知識點,樹立多元化的思維方式。例如在學習古希臘神話時,可以和中國古代神話相比較;在學習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時,可以和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進行比較;在學習馬爾克斯作品時可與莫言的作品相比較。通過這些比較,可以拉近與這些作家作品的距離,并且讓學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觀念,掌握中外文學史脈絡??傊處熧Y格證考試的改革,不僅對高職畢業(yè)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是對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的一次挑戰(zhàn),作為專業(yè)主干課程的外國文學,也必須根據新形勢及時更新教育觀念與方法,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01.

[2]李萍.外國文學課程教學改革芻議[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03).

[3]呂燕清.信息時代下從小學外國文學教學反觀高職外國文學課程[J].中小學電教,2015(11).

作者:郭楚玙 單位:南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