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閱讀經(jīng)典外國文學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閱讀經(jīng)典外國文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閱讀經(jīng)典外國文學論文

一、重視個性品讀

開放性闡釋就是在品讀經(jīng)典時以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獨立思考能力為核心,闡釋作品不給統(tǒng)一結論,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重視個體的感受,鼓勵見仁見智,多方探尋作品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如鑒賞《玩偶之家》,引導學生從劇本中找材料,分析魯迅在雜文《娜拉走后怎樣》中表達的娜拉或墮落或回來或死亡的觀點是否正確,思考娜拉有沒有其他路可走。學生細讀劇本后發(fā)現(xiàn),在男尊女卑的時代和一貫做玩偶的生活的影響,娜拉“墮落”“回來”“死亡”都有可能;但當年違法借債和夜抄文件掙錢還債的經(jīng)歷證明,娜拉在依附丈夫的玩偶表象之下,骨子里卻是既剛強自尊、有文化有能力又有主見、能吃苦,“墮落”“回來”“死亡”的可能性都不大,起碼還有一條出路———自食其力,魯迅之所以強調娜拉出走后的結局悲慘,意在提醒生活在封建思想濃厚的中國的女性莫草率出走釀成悲劇。再如學習莫泊桑的《項鏈》,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同學們對作品的主題深入思考挖掘,總結出了7種不同的觀點:批評愛慕虛榮,指出虛榮導致災難;倡導勇于承擔、直面人生的勇氣;人生要努力奮斗,沒有奮斗的人生是空虛的;贊揚誠實勞動、坦蕩生活的品德美;人生常有意外,須謹言慎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要量力而行;福禍相依,坦然面對。因為學生的個人情感經(jīng)歷、閱讀水平和閱讀情趣不同,品讀作品時的關注點和興奮度不同,所以開放性闡釋作品主題只是因勢利導,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個性———獨立思考能力,而這又是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

二、凸顯人文理念

文學即人學,文學經(jīng)典無論距離我們有多遠,思想多深奧、手法多復雜,國別、民族有多么不同,都是探索人類命運、表達人類美好情感的,而人類追求幸福的愿望和感情是共通的。所以經(jīng)典賞析時抓住作品人文性是消除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隔膜、正確理解作品的好途徑。主要有兩種方式:

1.人文性溝通

即在品讀外國文學經(jīng)典時重點挖掘作品的人文精神,用人文性作為溝通作品和學生的橋梁,讓學生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與經(jīng)典對話,激發(fā)品讀經(jīng)典的熱情,并得到精神滋養(yǎng)。如賞析《哈姆萊特》時,學生對劇中三個復仇事件———哈姆萊特、雷歐提斯和福丁布拉斯均為父復仇———的性質難以分辨,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哈姆萊特復仇的博大胸懷———關愛人類幸福,主動承擔“重整乾坤”的重任的人文精神,與福丁布拉斯私利和國家利益兼有、雷歐提斯完全是私利的復仇有天壤之別,這樣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主人公哈姆萊特的偉大和作品崇高的思想意義。再如分析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時,細細研讀具有濃厚的人文精神的段落,如重點分析格里高利在白匪和紅軍間游走的心路歷程、反動地主葉甫蓋尼對女仆女兒病危無醫(yī)可治時的憤怒和焦慮的片段、革命黨人彭楚克因每天要處死反動派而精神瀕于崩潰的章節(jié),使學生深刻領悟到無論是革命黨人、反動派還是徘徊在革命和反革命中的普通人,身上都有美好的天性即善良、仁慈的人道精神,正是殘酷的戰(zhàn)爭毀滅了人間最寶貴的人性,而這人性美正是此作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之一。這樣的教學,即能使學生用心體味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感同身受,對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又突出了作品的重點。

2.角色換位感受人文精神

為了消解學生對文學經(jīng)典因社會變遷而產(chǎn)生的時代隔膜,深入理解人物復雜的形象和作品深刻的主題,在品讀文學經(jīng)典時,或讓學生把自己假想成作品人物,用心體會人物情感;或把作品中的人物移到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推想在當下我們正生活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人物會有怎樣的命運,感受作品人道主義情懷。如賞析《安娜•卡列尼娜》時,學生對安娜與卡列寧這樣的官僚機器生活不幸很同情,但卻反對安娜為愛拋夫棄子,主張安娜應為孩子犧牲自己、困守無愛的婚姻。教師讓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安娜,“你”愿意困守無愛的婚姻嗎?學生馬上就能理解安娜的痛苦,認識到讓安娜困守無愛的婚姻既不道德也不人道;并在老師的引導下,明白安娜形象蘊含的人文精神:安娜雖只是為個人幸??範?,但安娜們的抗爭為現(xiàn)代人幸福的自由婚姻開創(chuàng)了道路。再如研討《紅與黑》中于連形象時,把才華橫溢志向遠大的于連由封建復辟時期的法國挪到當下的中國,讓學生設想在21世紀的中國于連憑個人才干能否實現(xiàn)人生價值,思考于連與現(xiàn)實生活中借女人向上爬的人的本質區(qū)別:一個是生不逢時,一個是投機取巧。經(jīng)過這樣的思考,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于連才華無處施展的痛苦和不擇手段的無奈,就能充分認識到封建社會扼殺人才的罪惡,感受到我們當下只要努力就能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幸福生活。綜上所述,雖然追名逐利的現(xiàn)實、時代變遷和異族文學的隔膜,以及經(jīng)典本身的高深都嚴重影響著學生品讀外國文學經(jīng)典的熱情和質量,但只要教學得法,一定能收到好的成效。

作者:戴淑平 單位:鶴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