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通識教育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識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要求要給學生提供自由、完整的教育,符合我國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教育者也可以從通識教育的視角開展教學,探索更加科學的教育機制,融入先進的教育理念,重構教學目標,并做好課程內容的設置工作,以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以及綜合素質。
關鍵詞:通識教育;大學體育;教學改革
通識教育最開始的意義是提倡自由、完整的教育,現(xiàn)階段將通識教育應用到大學教育中是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基于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培養(yǎng)高素質、復合型的人才。大學體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課程,其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而設置的學科。從通識教育視角來看,大學體育教學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并做好有效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
一、通識教育概述
通識教育是由古希臘的自由教育發(fā)展來的,也被稱為一般教育、普通教育,教育過程中不要求學生進行專業(yè)的技能訓練,而是強調對學生公共事務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對學生的人文主義思想進行熏陶,以提升學生的修養(yǎng)、健全學生的人格為主,關注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通識教育更為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高等教育中會開設很多的通識教育課程,也是從學生人文素養(yǎng)、綜合素質發(fā)展的角度設定的。通識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都為非專業(yè)的課程,是學生普遍應該接受的教育。(1)高等教育中的通識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培養(yǎng)符合企業(yè)需求以及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專業(yè)教育注重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專業(yè)技能的提升,但是學生以后步入社會不僅要擁有讓自己立足的專業(yè)技能,還要具備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質還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因此高等教育中開設了很多的通識教育課程,注重學生內在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2)通識教育也能夠拓展學生的見識和眼界,讓學生能夠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學會判斷、學會認知。知識爆炸時代各學科的教學都要注重知識的創(chuàng)新,高等教育中加強通識教育能夠讓學生接觸更多的知識,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只有學生積累了足夠多的知識,才能形成批判性的思維,對待各種事物能夠以批判的角度進行審視,能夠整合并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資源精準判斷,形成正確的認知,從而進行創(chuàng)新。當前各個行業(yè)都要求人才具備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也已經成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通識教育中拓展學生的見識和眼界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發(fā)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也是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3)通識教育還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和文化涵養(yǎng)。學生的文化涵養(yǎng)、人文情懷能夠提升學生的整體氣質,讓學生不僅具備知識的理性,還擁有感性的認知。
二、通識教育視角下大學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
(一)課程設置和教材深廣度有待進一步更新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體能測試效果不理想,學生的體能呈現(xiàn)下降趨勢,這也暴露出了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當前大學體育的教材不能很好地適應學生的現(xiàn)實發(fā)展需求,導致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整體水平難以得到提升。體育課程作為通識課程,更加注重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的大學體育課程的內容呈現(xiàn)單純的技能化現(xiàn)象,教學內容比較繁雜,針對性差。大學生在身體素質、身體特征方面表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性,教師不能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和內容開展教學,體育教材沒有體現(xiàn)層次性。我國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入,很多高校也對大學體育教學的方法、內容進行了改革,使得體育教學的特色更加突出,但是在實際改革的過程中依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部分高校在體育教學改革中對教學內容缺乏改革和創(chuàng)新,而是強調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的改革,難以真正促進體育教學的質量提升。還有的高校為了凸顯自身的特色,會選擇一些具有特色的體育項目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其他方面的教學內容不夠深刻,使得體育教學的內容變得單一化,對于學生來說會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對應的內容。部分高校會選擇“小而全”的體育教學模式,雖然教學內容非常豐富全面,但是學生掌握的體育知識多而不精。體育教學作為通識教育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技能,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求教師要注重體育文化的滲透,讓學生形成競爭、合作的體育精神,并形成堅韌不拔的意志。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的體育課程內容忽視了人文性,難以發(fā)揮出體育學科承擔的人文教化作用,使得體育教學的目標單一。
(二)體育理論研究和體育理論教學不足
體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因此很多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都非常注重各種實踐活動的開展,組織各種各樣的體育訓練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并在訓練的過程中增強體質。也正是因為如此,部分教師對體育理論的研究不足,在課堂上也很少對體育理論知識進行教學,這會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實際上實踐類的課程中理論知識也同樣很關鍵,對于體育教育而言,體育教育理論是體育教學開展的核心依據。高校體育對體育理論研究和教學不足,很難在通識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開展教學改革。當前一些高校在設置大學體育課程時忽視了理論教學的意義,主要圍繞運動技能展開,教師在課堂上也以單純的體育技能為主開展教學,學生的體育理論思想培養(yǎng)會受到影響,學生認識不到體育的重要意義和價值,難以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體育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大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更喜歡追求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刺激性的體育項目,也更樂于參與到體育訓練中。高校開展體育教學時不僅要重視體育理論的研究和教學,同時還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調動學習興趣,選擇學生樂于接受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學習相關的內容。
(三)大學體育師資與通識教育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通識教育注重學生人格、人文情懷、眼界見識等的發(fā)展,這對大學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部分大學的體育教師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對通識教育的認識不夠精準和全面,自身的人文素質和知識儲備難以滿足通識教育的需求。我國高校的大學體育教師基本都是體育院校畢業(yè),他們沒有系統(tǒng)接受通識教育的學習,對通識教育的認知不足。雖然部分高校在體育教師上崗之前也會對教師進行培訓,但是培訓的效果有限,教師的整體素質依然和通識教育需要的人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高校在選拔大學體育教師人才時的方式也比較單一,存在著只注重人才技術訓練和專業(yè)能力成績的情況,對人才的體育綜合素質有所忽視,人文理念滯后。通識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教學制度和模式,使得通識教育整體不受重視,體育教師的理論知識更新比較慢,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通識教育理念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
(四)體育教學評價問題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新課改強調要將教、學、評一體化,結合教學目標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效果。通過有效的評價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訓練提供導向,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對大學體育的教學管理、控制不夠重視,沒有制定科學化的教學管理制度,體育教學評價缺乏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評價指標體系,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也比較敷衍,基本就是在最后一節(jié)體育課通過具體的成果展示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并且只關注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沒有從綜合素質、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對于教師而言,教師也難以通過科學的評價方式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和進度。
三、通識教育視角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途徑
(一)大學體育教學理念和模式的改革
在通識教育視角下,大學體育教學要樹立科學合理的體育通識教育理念,突破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限制,引導大學體育教師深入學習和解讀通識教育的相關理念和內涵,并正確看待體育教學和通識教育的關系,樹立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教育理念,以此指導體育課程教學的各項工作。在通識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優(yōu)化體育教學目標,除了發(fā)展學生的體育技能、身體素質之外,還要注重學生思想道德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滲透體育文化,發(fā)揮出文化育人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辛、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精神意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從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角度確定教學內容和方法,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從強健學生體魄、堅定學生信念的角度出發(fā)設計科學化的體育活動。要構建綜合全面的體育知識結構,注重大學體育的人文性,強化體育理論的教學,讓學生的知識文化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高校要從拓寬領域和開闊視野的角度出發(fā)構建體育知識結構,增加體育歷史、體育精神以及體育文化知識方面的內容,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引入個性化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為他們量身打造合適的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實際操作中按照每一個學生個體開展個性化的體育教學難度非常大,因此可以引入分類、分層教學模式,制定調查問卷,對學生的性格特征、興趣愛好以及體育特長進行調查,做好分類,然后實施分類教學,以保護學生的個性。
(二)增加通選課的項目和內容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凸顯大學體育教學的文化性和健身性,體育課程要做好課程內容的改革,可以增加通選課的內容和項目。比如構建體育教學體系時,應該引入豐富的運動項目,凸顯體育的娛樂性、實用性、文化性,讓學生可以在體育課程的學習中接觸更多的文化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比如在通選課中可以增設跆拳道項目,在課程教學中不僅注重學生對跆拳道相關動作技術的掌握,比如步法、腿法、橫踢技術等,還要引入跆拳道的禮儀,適當滲透禮儀文化,加強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教學,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滲透謙虛、忍耐、吃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讓學生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對待人生的坎坷。另外還可以增設馬拉松課程,挖掘馬拉松運動的體育文化特色,滲透馬拉松精神,讓學生遇到困難時能夠以堅強的意志力和堅定的信心克服困難,滲透人文精神,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三)組建高素質的體育師資隊伍
教師個人的教學水平、專業(yè)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能夠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通識教育理念對體育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促進體育教學改革,就一定要組建一支高素質的體育師資隊伍。針對當前部分體育教師對通識教育的認知不足的情況,高校要加強通識教育的學習和培訓,讓教師能夠熟悉掌握通識教育的內涵和理念,并將通識教育理念貫徹到體育教學中,促進通識教育和體育教學的融合。高校要重視體育教師的再教育,鼓勵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給教師提供更多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在招聘體育教師時,不僅要關注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技能,還要了解教師對通識教育的認知情況,選拔高素質的人才。
(四)通識教育視角下改革體育教學評價模式
在通識教育的視角下,高校還要改革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和模式。要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模式,從多個層面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讓體育教學評價的指標范圍更加寬廣。比如可以將體能、體育知識的應用能力、體育學習態(tài)度、心理塑造、人格發(fā)展等多方面的內容納入教學評價體系中,對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效果進行全面評估,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另外還應該引入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除了以往的終結性評價方式之外,還應該引入過程性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制定成長檔案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加以評價。評價時要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有效結合,提高評價的可信度。引入多元化的評價主體,要發(fā)揮出學生自評的作用,將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的評價有效結合,同時也可以讓家長參與到評價中。
四、結語
通識教育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學也應該從通識教育的視角做好改革工作,在通識教育指導下落實人本教育理念,構建全面綜合的體育知識結構,并引入個性化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另外還應該增加通選課的項目和內容,組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并優(yōu)化體育課程的教學評價。
參考文獻
[1]丁玉旭.基于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分析[J].才智,2020(20):1.
[2]楊貴雄,朱鵬飛.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20(8):2.
[3]劉宗偉.論基于通識教育角度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20(12):2.
[4]韓野.基于通識教育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新探[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20(4):3.
[5]尤婧瑋.通識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學生•家長•社會:學校教育,2021(5):1.
作者:張莉萍 單位:武漢華夏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