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音樂藝術特殊審美理論與實踐淺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藝術特殊審美理論與實踐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音樂藝術特殊審美理論與實踐淺析

審美是音樂藝術最根本的價值,也是音樂的本質,音樂藝術在教育體系中最為根本的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為此,需要相關方面加強關注,深層次的分析?;诖?,本文主要針對音樂藝術特殊審美視域的理論實踐進行了詳細分析。

一、審美創(chuàng)造

審美創(chuàng)造是音樂藝術特殊審美視域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課程思政的實施有著很大的影響。要發(fā)揮出音樂課程的育人價值,要求教師要對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的過程和背景加以分析,從中挖掘出育人的素材,帶領學生感受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創(chuàng)造。音樂創(chuàng)作規(guī)律主要涵蓋的因素為創(chuàng)作邏輯、方式以及靈感等。而且,這些因素都蘊含了音樂藝術特殊的審美屬性。以《我和我的祖國》這一歌曲創(chuàng)作過程為例,在具體創(chuàng)作中,作者將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有效地結合,基于曲調進行填詞。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到這一重點內容。在沒有歌詞表述與提示的情況下,其旋律與節(jié)奏依舊十分直白歡快,表現出歡樂感。而樂曲發(fā)展所選擇的作曲手法,便是抽象思維的結果。討論思維方式的應用目的,需要從理論與實踐這兩方面著手進行分析。究其原因,音樂家在具體創(chuàng)作中應用的思維方式和創(chuàng)作方法,往往都帶有很強的自身特性,教師可以挖掘這一內容作為音樂藝術課程思政的重要素材,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熏陶和感染學生,促使學生感受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價值觀念、道德品質。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有效舉措,在當前立德樹人的教育背景下,音樂課程也要發(fā)揮出育人價值。從音樂課程的內容來看,課程本身含有非常豐富的思政元素。教師要深層次挖掘這些內容,并借助此了解作曲家的藝術觀,提高自身音樂鑒賞力[1]。同樣是以《我和我的祖國》這一歌曲為例,該首歌曲的情緒基調早就形成,其中蘊含的愛國情感是課程思政實施的重要內容。同時,詞作家張藜創(chuàng)作的歌詞也富有情感,可以很好地表現出我們的愛國情感。雖然歌詞是以文字的方式進行呈現,不過最終取得的效果卻十分理想,更具抒情性和文學性。音樂能夠和其他的藝術種類相結合,可以為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助力。比如音樂作品的歌詞本身也可以將其看成文學范疇的內容,教師可以挖掘歌曲背后的文化,發(fā)揮出文化育人的作用。教師要對音樂的藝術規(guī)律和思維方式加以分析,之后將其落實到教學實踐中,這樣便能達成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審美呈現

在表演性藝術門類中,審美呈現可以說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審美環(huán)節(jié),具體是指將音樂表演表現出來的過程。在音樂課程中,教師可以引入音樂表演呈現作品,帶領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音樂作品蘊含的思政內容,并尋找合適的契機開展思政教育。音樂表演成效在很大程度上關乎課程思政實施中的審美呈現效果[2]。在《我和我的祖國》這一歌曲中,歌唱家李谷一表演的時候便十分成功,這得益于她的良好嗓音與高超演唱技巧,不過更為重要的還是其具備的扎實藝術功底,這樣才能理解作品內涵和情感,之后借助演唱技巧進行呈現,進而打動觀眾,提高觀眾的觀賞感,使其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yǎng)音樂基礎教育的從業(yè)者,對學生的各個方面都有著一定要求。基礎音樂教育從業(yè)者并不一定就是專業(yè)的音樂家,不過得是具備良好人文素養(yǎng)與富有愛心的音樂教育受教者[3]。如我國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其在思考詮釋《我和我的祖國》這一歌曲的時候,便針對歌詞表達提出了一些意見,這也可以說是“二度創(chuàng)作”。從這里我們能夠看出,在音樂藝術審美呈現環(huán)節(jié),李谷一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高度。而在音樂教育課程思政實施中,教師便要考慮到這一點,基于此進行實施路徑的拓展。音樂藝術審美呈現方面音樂表演二度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可以當做是課程思政的實施過程,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二度創(chuàng)作必須與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思想相契合,演唱者和創(chuàng)作者之間應該產生共鳴,這樣才能深度理解作品的內涵和情感。在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作者必定想要表現自身情感和感動自己的事物;二是二度創(chuàng)作還要從價值和思想方面升華音樂作品[4]。演唱者表演音樂作品時,常常會根據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做出一些處理,當表演者不同時,他們對相同的音樂作品有著不同的理解,因此最終演繹出來的效果也有所不同,這就是二度創(chuàng)作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演唱者要進行審美判斷,并對其進行完善和豐富;三是在二度創(chuàng)作過程中,表演者需要積極主動地學習,與創(chuàng)作者進行溝通,探索怎樣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情感與內涵。二度創(chuàng)作是以表演者對作品理解當做基礎的,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呈現。

三、審美欣賞

審美欣賞在課程思政實施的各個方面都能體現出很強的效果[5]。在音樂教育教學活動實施中,教師需要以審美欣賞當做前提,簡單來說就是先讓學生學會欣賞,之后才能表演,并懂得怎樣創(chuàng)造。在審美欣賞活動中進行課程思政的實施,首先就要與音樂藝術審美欣賞客觀藝術規(guī)律相契合;其次就是挖掘作品的教育功能,使學生在獲得音樂知識的同時,還能獲得良好的審美愉悅感。第一,在音樂藝術審美欣賞中,不同的人會獲得不一樣的審美體驗。審美個體因為自身理解能力、生活經驗等的不同,審美體驗也會不一樣,這是一種普遍性的現象。音樂欣賞作為藝術作品審美欣賞中的重要部分,自然也會產生這種情況,而且還會顯得更為復雜。在欣賞同一音樂作品的時候,即便是同一個人,往往也會因為演唱者的不同藝術處理,進而獲得不一樣的審美體驗。甚至這種審美體驗,還會受到欣賞者的心情、年齡等的影響。因此,在音樂教育課程思政實施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嚴格遵循這一審美體驗規(guī)律,不僅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還要明確情緒基調,為教育教學目標的達成提供助力。例如在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欣賞中,音樂教育的各個階段的學生都能當做審美對象。這一作品具有很強的抒情性和戲劇性,并且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在課程思政教育實施中,由此著手,以便讓學生獲得不一樣的審美感受與體驗。第二,音樂藝術審美欣賞的抒情性特征,這是音樂藝術最為重要的一大審美屬性。為此,在課程思政教育實施中,教師需要關注到這一點,以此促進課程思政的實施。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這一樂曲在表演的時候純粹就是在抒情,通過音響表現作曲者自身的情感。音樂本身就是利用音響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其中的區(qū)別就是音樂有著更為細致的語言和優(yōu)質手段,可以很好體現人們內心的情感[6]。音樂藝術中的抒情性特征還能幫助人們高尚品格的塑造,這樣也可以促進課程思政教育內涵更為深入??梢哉f,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的情感十分難得,有著很強的感染力,能夠觸動人類內心柔軟處,難以借助語言來呈現。柴可夫斯基的交響音樂作品,很多都有著抒情性特征,《第四交響曲》便是很好的代表。在課程思政實施中,便要以抒情性當做路徑,以人類社會中的普遍情感當做主要對象,這樣能很好強化課程思政效果,為音樂人才培養(yǎng)提供助力。音樂藝術抒情性能從多個方面進行表現,除了上述所說,還體現于感同身受。依舊以《我和我的祖國》這一歌曲為例,詞作者張藜對曲作者秦詠誠表現的情感便有著感同身受的體驗,將作品演唱出來時,這個過程是審美欣賞的過程,欣賞者也可以通過詞、曲感受作品表達出來的情感,引發(fā)情感共鳴,從而產生對國家、家鄉(xiāng)的熱情之情。欣賞音樂作品時如果能夠被打動,就說明欣賞者自己內心已經具備了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就是情感共鳴。音樂教育課程實施的另一條路徑就是:在音樂藝術審美欣賞活動中,通過一種情感使學生產生共鳴,進而獲得理想的教育目標。第三,音樂藝術審美欣賞的思辨性與形象性。在課程實施中,最終的結果就是幫助學生塑造完美的人格,使得他們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簡單來說,就是借助音樂藝術的教育性促進學生學習成長。音樂藝術本質規(guī)律中本身就具備很強的審美屬性,這一特點使其在課程思政實施中有著突出的優(yōu)勢。不過也存在重要的問題,那便是怎樣在音樂藝術特殊審美視域中探索課程思政的實施有效路徑,這些路徑不僅得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還得達成理想的美育效果。教師要加強對音樂藝術特有規(guī)律和原理的研究,使其為課程思政提供助力,并在此過程中合理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能夠提高課程思政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并將音樂藝術抒情性的特點充分地體現出來。在這一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音樂藝術審美屬性之間會相互作用和影響,一起促進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為學生的學習成長保駕護航。

四、結語

總的來說,音樂藝術審美創(chuàng)造所應用的是多思維結合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提高音樂作品的內涵。在音樂藝術審美欣賞活動中,觀賞者最先接觸到的便是作品的音樂形象。同時,在音樂教育環(huán)境氛圍中,還會出現各種實踐活動,這個過程是審美呈現的過程。在音樂藝術審美欣賞活動中,最終還要用思辨性的觀點進行總結概括,這樣才能深度理解作品內涵,獲得良好的審美感受,確保音樂實踐活動的完整性。

作者劉紀敏 單位:遼寧省朝陽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