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群眾文化活動中舞蹈輔導開展形式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群眾文化活動中舞蹈輔導開展形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群眾文化活動中舞蹈輔導開展形式探析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逐漸得到了滿足,開始越來越重視精神生活。舞蹈作為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寄托,學習舞蹈一方面可以鍛煉人的身體,提升人的氣質;另一方面,學習舞蹈有助于人們情緒的宣泄,可以使心情得到放松。因此,舞蹈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群眾文化以及相關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當前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開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像輔導觀念的落后、活動安排不科學、相關考核評價的缺失等,導致目前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效率不高。本文基于此提出相關的建議和解決策略。

關鍵詞:群眾文化;舞蹈輔導;運用;策略

舞蹈將肢體動作和舞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是一種憑借表演以傳遞感情的藝術。因此,在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開展中,要注重感情與肢體語言的有效結合?;谌罕娢幕顒拥奈璧篙o導與一般性的舞蹈教學不同,通常的舞蹈教學側重于專業(yè)性教學。而群眾文化舞蹈輔導面向的對象是廣大群眾,強調的是共享性和普遍性,輔導目的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群眾的業(yè)余愛好,提高群眾自主組織文化活動的能力。當前的群眾文化舞蹈輔導中,還存在輔導形式單一,為群眾提供學習舞蹈的途徑有限等問題。為群眾提供的輔導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有些舞蹈好幾年都沒有變過,舞蹈中的元素有些陳舊,像動作等還停留在幾年前。此外,缺乏專業(yè)的輔導團隊,輔導人員自身的舞蹈素養(yǎng)不夠,難以滿足群眾的需求。

一、結合本地文化開展舞蹈輔導

在群眾文化舞蹈輔導中,培訓人員不僅僅要選擇合理的舞蹈教材,激發(fā)群眾的舞蹈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為群眾講解一些有關舞蹈文化的趣味知識,這樣既能夠激發(fā)群眾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群眾的舞蹈技能。輔導教師應該對群眾的水平與參與輔導的需求有所掌握,對群文舞蹈特點、審美情趣、審美心理有所分析,確保輔導內容的選擇和輔導活動形式的開展等符合群眾的文化需求。此外,在舞蹈輔導過程中,要依托本地文化開展基層舞蹈教育,使舞蹈和群眾文化可以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也使群眾文化可以更好地融入舞蹈活動中去。在不同的地區(qū),因地方文化、經濟發(fā)展等因素的不同,基層舞蹈的發(fā)展水平也不相同。在輔導過程中,輔導教師要對本地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以更有效地將群眾文化和舞蹈的美感與藝術感結合起來。尤其是一些比較流行的元素,教師可將其融入基層舞蹈活動的開展中,帶動群眾文化中舞蹈這一形式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二、基于不同群體特點開展群眾文化舞蹈輔導

群眾文化舞蹈輔導面向的對象普遍是成年人甚至以老年人為主,因此,在輔導過程中,方法的應用也與一般的舞蹈教學不同。在輔導過程中,輔導人員要通過肢體上的良好示范以及語言上的細致指導,使舞蹈內容的表現更為簡明易懂,對于一些參與者存在諸如肢體動作把握不到位、面部表情的釋放和收縮欠缺等問題,輔導人員一方面要耐心糾正和輔導,另一方面也要認識到,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群眾的業(yè)余愛好以及群眾自我開展舞蹈活動的能力,在專業(yè)性方面雖然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不需要像專業(yè)舞蹈教學一樣嚴苛。輔導人員在語言指導的過程中,要融入感情,把舞蹈中蘊含的感情借由語言來更明確地表達出來,使群眾在接受輔導的過程中,能夠及時通過教師的語言來調整自身的動作。比如在演示慢動作的時候,培訓人員可以語言稍微舒緩一些,語氣比較柔和,群眾也會由此有意識地放慢自身的動作。輔導人員在示范舞蹈動作時,除了要注意語言和肢體動作,還要注意面部表情,通過整體的、形象性的表演來為群眾進行良好的示范。培訓人員在初始階段對群眾進行輔導培訓時,要將舞蹈分解成許多小的動作,如在每個動作中站姿有何不同,動作與動作之間又是如何銜接的。綜上所述,在群眾文化舞蹈輔導過程中,培訓人員要將語言的指導和實際動作的演示有效結合起來,使群眾從不同的方面去真正理解舞蹈的精髓,進而來影響群眾,幫助群眾。

三、在舞蹈輔導中引入情境化教學法

情境化教學法是指舞蹈教學中以構建情景為主,使舞蹈教學呈現作品氛圍,表現更加生動和形象。在群眾文化舞蹈輔導中,引入并應用情境化教學法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其可以使群眾在舞蹈中產生代入感,情緒更加濃厚,在特定的情境中,更可以激發(fā)群眾在情感上的共鳴。通過情境化教學的應用,輔導人員可以激發(fā)群眾對舞蹈的熱情,進而強化群眾對舞蹈動作的把握,以及對舞蹈中蘊含的感情的挖掘和傳遞??傊?,在群眾文化舞蹈輔導中,輔導人員要巧妙運用情境化教學法,通過構建情景,引發(fā)群眾情緒,進而提高舞蹈輔導的質量。在舞蹈輔導的過程中,為了使舞蹈氛圍更加濃厚,輔導人員可以借由一些適合的音樂、燈光等其他手段去刺激參與輔導的群眾的情緒,提升其對舞蹈的把握程度。根據舞蹈類型不同,可以通過不同的歌曲來反映,像民族舞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民族風情的歌曲來渲染舞蹈的韻味,若是現代舞可以選擇一些流行歌曲來作舞蹈的背景音樂。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將新媒體和音樂有效結合起來,使舞蹈內容的編排更加貼近群眾當下的喜好,同時,也能夠增強群眾的舞蹈情感表達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引入不同地方和不同民族的歌曲,以獨特的地方舞蹈為填充,以此來增強舞蹈的表現效果。在當前的群眾文化輔導開展中,情境化教學的應用對于推動群文舞蹈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積極作用。

四、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

在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開展過程中,輔導人員不僅要注重輔導開展的質量,還要關注評價體系。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既是對輔導工作開展效果的衡量,也是對群眾參與輔導所學成果的展示,能夠增強群眾的學習熱情。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一方面可以確保舞蹈輔導有計劃地進行,另一方面,可以幫助群眾建立舞蹈學習的信心,同時提升其舞蹈學習的積極性。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自我評估、小組評估和輔導人員評估。自我評價可以幫助群眾更客觀和全面地認識自我,小組評價是通過組內其他群眾的相互評價,來增強群眾之間的互相認識,以及對他們的肯定,幫助其從別人身上學習優(yōu)秀的地方。輔導人員評價有助于自身掌握參與群眾的舞蹈水平和學習情況,同時輔導人員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多鼓勵和肯定群眾,增強其學習舞蹈的自信心。在自我評價體系中,輔導人員可以通過問題模式,來讓參與的群眾進行回答,看群眾對自我的評價是否客觀和準確;在輔導人員評價中,輔導教師可以通過對群眾舞蹈學習進行點評,哪些地方做得好,給予群眾充分的肯定;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需要如何去改進,則提出寶貴意見,幫助群眾去改進??傊谌何奈璧篙o導過程中,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對舞蹈教學的幫助作用巨大,教師在舞蹈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完善科學的評價體系,幫助群眾提升舞蹈學習效率。

五、建立專業(yè)的人才隊伍

在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開展過程中,輔導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是保證舞蹈輔導培訓質量的核心條件。綜合素養(yǎng)包括舞蹈專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舞蹈專業(yè)素養(yǎng)是輔導人員開展舞蹈輔導并保證輔導質量的前提,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則是輔導人員能否心系群眾、認真負責開展輔導工作的保證。輔導人員具備優(yōu)秀的綜合素養(yǎng),才能在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恪守職責,一心為群眾著想,努力提升群眾的舞蹈水平。因此,在當前的舞蹈輔導過程中,要保證輔導工作的順利開展和輔導質量提升,一定要引入具備優(yōu)秀綜合素養(yǎng)的專業(yè)人才,提高輔導人員的整體素質。首先,為了打造高水平的輔導隊伍,基層文化館可以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進行針對高水平人才的公開招聘,引入一些經驗豐富的舞蹈輔導人才,并通過高薪資或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吸引這些人才。其次,可以通過一些系統(tǒng)性的進修或講座來提升館內舞蹈輔導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他們的審美,提高其舞蹈水平,全面提升現有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

六、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在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開展過程中,基層文化館要改變舊觀念、舊想法,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從多方面入手,促進當前群眾文化舞蹈輔導工作的發(fā)展和進步。在當前舞蹈輔導的過程中,輔導人員首先要做到改變自身觀念,摒棄傳統(tǒng)的輔導理念,將群眾文化和舞蹈緊密地結合起來,使舞蹈成為群眾文化活動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其次,在輔導過程中,培訓人員要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貼近群眾,提升輔導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語言的表達風格、肢體動作以及表情都是值得重點關注的。再次,要從其他文藝輔導項目中汲取經驗,引入舞蹈教學中的優(yōu)秀教學形式——情境化教學,豐富當前的舞蹈輔導途徑,通過特定環(huán)境來激發(fā)參與群眾的熱情,激發(fā)群眾對舞蹈的感情共鳴。此外,在舞蹈輔導的過程中,要完善現有科學的評價體系,幫助群眾更好地認識自我,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同時,還要引入高水平的專業(yè)人才,通過引進和培養(yǎng)經驗豐富的專業(yè)輔導力量來壯大舞蹈教學隊伍。

參考文獻:

[1]于楊.基層群眾文化舞蹈創(chuàng)作及輔導方法[J].戲劇之家,2020(34):112-113.

[2]王姆.關于發(fā)展群眾文化的基層舞蹈輔導的研究[J].參花(上),2020(07):139.

[3]龍廣.論發(fā)展群眾文化舞蹈輔導的方式創(chuàng)新[J].戲劇之家,2019(15):113.

[4]陸鷹.舞蹈輔導對基層群文發(fā)展的意義及方式探究[J].風景名勝,2018(11):229-230.

作者:彭雅嵐 單位:南昌市文化館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