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撤稿事件論學術期刊對出版?zhèn)惱淼陌殃P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2017年4月20日,美國SAGE出版社旗下的《TumorBiology》(腫瘤生物學雜志)了一篇撤稿聲明,宣布將撤銷107篇出自中國作者的論文,這些論文涉嫌違規(guī)提供虛假的同行評審信息。因撤稿于2012—2015年,其時《TumorBiology》由當時的母公司Springer出版,故撤稿聲明于Springer網站[1]。此次撤稿事件涉及中國129家機構的524名醫(yī)生作者,地區(qū)遍及中國多地[2],輿論為之嘩然。中國科協(xié)事后第一時間約見Springer出版集團大中華區(qū)總裁,指出應該以適當方式讓公眾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體的責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確實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出版集團在之前的撤稿事件[3]后未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止類似事件發(fā)生,內控機制不完善、審稿把關不嚴格,理應對此承擔責任[4]。4月28日,Springer對有關質疑進行了回應,進一步聲明撤稿的目的是更正已經出版的科學記錄,而非懲罰作者,希望能與作者及其機構共同提高防范意識,讓作者的科研成果能在完善的同行評議流程中得到合乎規(guī)范的評估[5]。撤稿事件再次為學界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應當重視學術論文出版的倫理問題。作為學術成果評價和把關者的學術期刊,必須承擔起把關的責任。
出版?zhèn)惱碇饕ㄊ鹈麊栴}、保密和受試者保護、利益沖突、剽竊/抄襲、篡改和偽造、拆分出版和重復發(fā)表、審稿原則,以及面對違反倫理的行為發(fā)生時期期刊如何審查和面對的問題等[6]。此次撤稿事件涉及的與期刊有關的出版?zhèn)惱戆ㄒ韵聨讉€方面。
1.1署名問題
此次撤稿事件波及國內129家的524名醫(yī)生作者,是否所有作者均符合署名條件,是否均知情同意請第三方操作投稿流程,在與期刊簽署版權協(xié)議時是否均親自簽名,目前尚不得而知。根據(jù)國際醫(y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InternationalCommitteeofMedicalJournalEditors,ICMJE)對作者的定義,作者署名需同時符合4條標準[7]。實際上,撤稿論文中的個別作者被證實并不符合署名條件,且不知情。已有撤稿論文的1位作者公開發(fā)表個人聲明[8],指出此文并非其本人論著,從未參與該文研究及投稿,署名實屬被冒用,且個人郵箱系偽造,對論文的科學性不承擔學術責任;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撤稿論文中存在作者不符合署名條件,甚至署名權可能被侵權的情況。學術期刊編輯經常接到來自作者的問詢電話,可否增加或減少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可以有幾位,署名順序是否可以調整,可否有共同通信作者,等等,甚至有些非第一作者在后要求更改或撤銷署名,或者對論文署名順序有不同意見。如果編輯對署名的規(guī)范非常了解,或者編輯部有規(guī)范的指導意見,尚且能指導作者正確署名或事后給出指導意見;反之,出了問題作者會認為這是編輯指導錯誤,從而把責任歸咎于編輯部。明明是作者自己應該知曉和履行的權利和義務,往往變成了困擾編輯的問題。雖然署名是作者方的責任和義務,但是作為學術期刊一方,有責任制訂嚴格的論文審查流程和政策,防范出現(xiàn)出版?zhèn)惱韱栴}。在投稿須知及網上投稿流程中,期刊宜向投稿作者“科普”有關作者署名資格的要求,讓作者了解什么樣的條件才可以署名,同時請作者提供貢獻聲明,明確每一位作者在其中的貢獻。在論文退修等階段,可以用格式化的條款再次提醒作者確認:1)所有作者符合署名條件;2)所有作者同意投稿至本刊;3)需本人簽名以進行無一稿多投、研究符合相關倫理規(guī)范等聲明,若代簽,也需提供書面證明文件存檔;4)每位作者提供個人郵箱,必要時提供供職機構的官方郵箱;5)最晚在前需每位作者簽署版權轉讓協(xié)議。此外,在作者校對校樣階段,穩(wěn)妥的做法是群發(fā)給所有作者校對、確認。
1.2利益沖突
在學術出版領域,學術誠信與利益沖突存在密切關系。學術期刊在建立學術誠信控制機制時,利益沖突聲明往往是其重要內容,國內期刊對這方面也逐漸開始重視[9]。一般來說,期刊在作者投稿時要求作者提供利益沖突聲明,主要是關于公開其在獲得研究資助時是否涉及經濟利益上的沖突,以使研究成果得到客觀和明智的評價。引起利益沖突的利益關系還包括學術關系(學術分歧或競爭)及個人關系(親朋或對手)等。世界醫(yī)學編輯協(xié)會(WorldAssociationofMedi-calEditors,WAME)對利益沖突類型有詳細的說明[10]。因此,在論文投稿階段,期刊允許作者提出推薦或要求回避的審稿專家也是利益沖突政策的一部分,這也是為了外審階段編輯部做出有利于論文評價更加客觀、公正的措施;但是在此次撤稿事件中,第三方利用期刊推薦審稿人的政策,偽造了同行評議專家的郵箱,自己又做運動員又做裁判,為了達到發(fā)表的目的違規(guī)操作。如果作者也知情默許甚至參與其中,則是明知故犯,屬于非常嚴重的倫理問題了。學術期刊如何避免利益沖突政策被人鉆空子?首先,期刊應該不斷完善和擴充自己的審稿專家數(shù)據(jù)庫,盡量找到合適的審稿專家。如果作者提出回避某些專家,從利益沖突角度考慮,個人關系原因情有可原,盡量滿足,以保證同行評議的客觀性;如果不可避免需要作者推薦某些專家時,則需特別注意,可以請作者提供3位或以上專家,但僅選取其中一兩位,并注意查閱數(shù)據(jù)庫中該專家已中的聯(lián)系方式(郵箱)是否與推薦的一致,如果專家供職于某個學術機構,通常應該使用機構官方后綴的郵箱。其次,期刊可以在此時采取雙盲法審稿,盡量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第三,外審結束后,期刊的編委和主編應該擔起終審的責任,在前再次審核審稿流程和評審意見,最終做出合理的決定。
1.3篡改和偽造
篡改和偽造一般指論文中篡改和偽造數(shù)據(jù)、圖像等資料,編造虛假的研究成果或者學術履歷等信息。此外,虛構合作者署名(或有貢獻者未署名)等,也屬于偽造的范疇[6]。如前所述,此次撤稿事件中,已有作者發(fā)表個人聲明,本人未參與研究和論文寫作、投稿。事實上,若屬實,這不僅屬于偽造署名的倫理問題,而且已經上升到法律層面,涉及侵犯對方的署名權。雖然屬于作者和第三方的責任,但是作為學術期刊一方,也應盡到把關的義務。除了嚴格審查,還要針對學術失范等倫理問題,制訂相關的懲罰措施,并在投稿須知中及相應階段適時提醒作者,警示作者。如Springer聲明此次撤稿是為了更正科學記錄[5],這即是一種容錯機制。當然,作為期刊一方,更重要的是端口前移,盡量防范此類錯誤發(fā)生。
1.4審稿原則
期刊是學術出版的裁判和載體,審稿過程應注意的原則是公正性和及時性。嚴格的審稿流程能保障同行評議的質量和客觀性。除了要求作者提供貢獻聲明、利益沖突聲明之外,期刊應該制訂相應的審稿流程和原則,選用真正有學術價值的稿件。為確保公正,學術期刊大多采用單盲或雙盲法審稿。此次撤稿事件中,第三方偽造了同行評議專家的郵箱,自己做裁判員,使得期刊的外審流程形同虛設。其中,學術期刊依賴作者推薦專家進行外審的做法,等于沒有承擔起守門員應盡的責任。雖然有不少期刊設置了作者推薦同行評議專家的功能,但是這個功能不應該單純地用來評議他的文章。很顯然,如果采用作者推薦的專家,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沖突,導致評議很可能失之偏頗;因此,學術期刊應該盡可能避免采用作者推薦的專家。作者推薦專家的功能應更多地用來擴充外審專家數(shù)據(jù)庫,以便用于未來同類投稿的外審工作。此次撤稿事件中似乎未涉及論文內容造假的情況,實際上,在論文審查過程中,甄別論文的科學性和真實性更具有挑戰(zhàn)性。在審稿過程中,僅憑文字的重合率來判斷論文是否涉及抄襲等倫理問題雖然是必要工作,但是比較初級。深入的審查工作依賴于專家的學識和編輯的細致工作,包括圖表的核對,數(shù)據(jù)的共享、考證和檢驗,常識的判斷等。因此在期刊審稿過程中應制訂相應的實用細則。
2撤稿事件中各方責任概述
此次撤稿事件對中國學者在國際上的形象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給我國學術界抹了黑。分析其中責任,其實折射出如下3個方面的問題。1)投稿方即作者首先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將論文投稿及發(fā)表過程放任給第三方操作,在論文從投稿、修改到出版的階段都不聞不問,只求發(fā)表不求內容和過程的規(guī)范性,未盡到作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出了問題覺得冤枉委屈,實際上這是推脫責任,而且這樣的合作行為往往帶有商業(yè)性,目的明確,所以出問題看似偶然實則有其必然性。2)第三方利欲熏心,為了達到發(fā)表和賺錢的目的,在投稿過程中違規(guī)偽造審稿人郵箱及審稿意見,造成惡劣后果。原本應該利用自身資源為作者提供專業(yè)、優(yōu)質的服務,卻不負責任地自貶為損害三方利益、污染學術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推手。3)學術期刊內部管理存在缺陷,編輯職能缺失,編委審稿把關缺位,失去可控的“質檢”和“凈化”功能,不可避免地被人鉆了空子,導致此類事件發(fā)生。
3撤稿事件給學術期刊的教訓
學術期刊擔負著對所的學術誠信進行審查的職責,可操作、可檢驗、可比較、可問責的學術誠信保障措施已成為學術期刊質量的顯性要求[11]。論文的評估過程,考驗的是學術期刊的優(yōu)選機制以及“火眼金睛”的鑒別能力??陬^的道德宣傳和所謂的期刊對作者的“信任”,比不上嚴格的要求和篩選流程。事后的問責和爭論,花費的是更巨大的成本和糾纏不清的互相推脫。如果以疾病打比方,與其花費巨大精力和巨額金錢治重病,不如主動出手防未病。撤稿事件給學術期刊的教訓是深刻的。雖然說作者和第三方是事件的起因,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學術期刊更多地應該自問:我們在避免造假的過程中做到了什么?學術期刊應該吸取的教訓是:1)盡快梳理和制訂自己期刊的出版?zhèn)惱碚?,落實責任和可操作的流程?)公開、透明地將這些政策公之于眾,促進監(jiān)督。3)建立長效的檔案管理機制,妥善保存各種原始數(shù)據(jù)、資料、聲明和授權協(xié)議,以利后期追溯。4)制訂糾偏和撤稿機制,包括舉報、核查、撤銷及公布細則。這些措施簡而言之就是將出版?zhèn)惱淼陌殃P工作落到實處。
4結束語
學術期刊出版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環(huán),在出版?zhèn)惱淼陌殃P方面被社會各方寄予希望、委以重任,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吸引優(yōu)秀的論文投稿,如何尊重真才實學的科研工作者及其來之不易的科研成果,考驗著學術期刊的良知和選擇,體現(xiàn)著學術期刊的社會責任。嚴格、系統(tǒng)的審查原則,公開、透明的鼓勵和懲罰措施,與時俱進的“凈化”機制,是學術期刊做好“把門人”的“刊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