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弋陽古戲臺及建筑藝術淺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弋陽古戲臺及建筑藝術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弋陽古戲臺及建筑藝術淺談

摘要:近年來,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的“弋陽腔”備受關注,但焦點多數(shù)是留意其“聲腔”而冷落其背后的舞美因素,尤其是作為“弋陽腔”賴以生存第一要素的戲臺。對這些歷史悠久的古戲臺的形成背景、現(xiàn)狀進行分類研究,分析其建筑藝術等,有益于更好地理解和傳承“弋陽腔”以及對古人建筑營造技藝的研精覃思,并希望通過研究呼吁有關部門和大眾多一些對祖先存遺的重視與保護。

關鍵詞:弋陽腔;古戲臺;建筑藝術;保護

弋陽腔是中國古老的四大戲曲聲腔之一,弋陽腔與昆山腔一樣,是后世諸多劇種的源頭之一,在自身的不斷發(fā)展中為中國戲曲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伴隨著“弋陽腔”的興起與發(fā)展,自明清以來,近百座精美絕倫的“弋陽腔”戲臺建筑在弋陽各村莊涌現(xiàn)。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如今現(xiàn)存的古代戲臺仍有20余座。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弋陽古戲臺形成了有別于一般戲臺的結構。戲臺是戲劇演出的載體,是戲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戲臺雖然是外在的建筑物,但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戲臺與戲曲實為一體,是戲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弋陽古戲臺研究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保護弋陽腔這一古老的劇種。

一、弋陽古戲臺的產(chǎn)生背景

戲臺與戲曲活動如影相隨的特殊性,導致了戲臺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與戲曲的興盛不可分離。作為南戲“四大聲腔”之一弋陽腔的發(fā)源地江西省弋陽縣,自宋南遷以來,以“弋固閩、浙通衢”的交通優(yōu)勢,使其成為南戲西行的“驛站”與“終點”。

(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弋陽經(jīng)濟的發(fā)達

弋陽縣地處江西東北部,為閩浙皖贛四省交通要沖。黃金水道信江貫穿弋陽全境,車船聚散,水路暢通,商賈云集。以造紙業(yè)著稱的鉛山河口鎮(zhèn)和以陶瓷業(yè)發(fā)達的景德鎮(zhèn)就與弋陽縣毗鄰。古商道上遺留下來的深深車印就是這種繁榮貿易的歷史見證。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為藝人的遷徙、流動、職業(yè)性的江湖生涯提供了方便;興旺發(fā)達的商業(yè)貿易,使弋陽腔擁有更多的觀眾,在客觀上促進了戲班子的交流和劇種的傳播。[2]便利的交通促進了弋陽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戲臺的修建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學風濃厚的人文環(huán)境培育了弋陽文化的昌盛

弋陽自古人杰地靈,南宋時期孕育了抗金宰相陳康伯、愛國文學家謝枋得為代表的名相賢士。除此之外,弋陽宗教文化盛行,山下寺廟聳立,“修營佛事”仿佛是每個弋陽人的“必修功課”。“中國戲劇的發(fā)生發(fā)展正是在宗教文化中孕育,在宗教意識中脫胎,在宗教搖籃里成長,從而形成獨立的戲劇文化?!盵3]這些因素都為“弋陽腔”及其戲臺的建造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底蘊。

(三)宗族之間炫耀、攀比造就了戲臺的修建

自古以來農(nóng)村修祠堂,建戲臺,續(xù)宗譜,唱大戲是一件耀祖光宗的大事,它們是維系宗族血緣關系的紐帶,是宗族之間炫耀、攀比的一種手段。因此,人們在修建戲臺的時候不惜耗費重金,盡最大的努力把它建好。弋陽古戲臺的興建伴隨明清時期弋陽的戲曲活動達到了頂峰,遺留下來的古戲臺多為明清時期修建。

二、弋陽古戲臺類型

在那個戲風盛行的年代,農(nóng)閑時,賞戲便成為村民最佳的娛樂活動之一。戲臺無疑是村莊中最熱鬧的場所,一條長凳一碗茶,看臺上演繹世間百態(tài),人生如戲。幾經(jīng)戰(zhàn)火硝煙,歲月滄桑,至今神州大地仍有不少珍貴的古戲臺保存了下來。同“弋陽腔”的發(fā)展勢態(tài)相吻合,弋陽的古戲臺,多數(shù)建造于“弋陽腔”盛行的明、清時期,既有明、清的時期的時代風貌,也有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具有浙、贛、皖等地的多元建筑風格。弋陽古戲臺大致可分為草臺、廟宇臺、祠堂臺、萬年臺四類。

(一)“戀戲情節(jié)”氛圍下孕育的草臺

“弋陽腔”在弋陽形成之初并沒有固定的演出場所,而是憑借弋陽的能工巧匠依據(jù)舊時道教祀神時代表天上、人間、地獄的一種三層祭臺演變而來的一種三層的花臺作為戲曲演出的場所。于是,草臺應運而生。草臺,當?shù)厝擞址Q之為“花臺”,是一種即裝即卸的臨時性演出場所。草臺的搭建多采用本土生長的竹、木等建筑材料搭就一座約三層樓高的臨時戲臺。最下一層代表著地獄、中間為人間、上層為天堂。為使其美觀,多飾以彩帶等配飾。據(jù)推斷,后來的弋陽古戲臺上六個馬門的形成很有可能就是在后來搭建固定戲臺時為了簡化構造、節(jié)約開支,將每層花臺上的“出將入相”上、下場門的數(shù)量疊加而來,就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弋陽腔古戲臺多個場門的形式,因其場門的特殊性,當?shù)厝擞址Q之為“馬門”,在后文將詳細闡述。民間俗稱常在草臺演出的梨園弟子為“草臺班子”。草臺班但凡演出,村民便舉著火把,沿著田埂從四面八方趕來,場面十分壯觀。[4]后來,梨園弟子活動頻繁,祠堂戲臺、萬年戲臺逐漸興起,即便如此,仍滿足不了農(nóng)村廣大民眾的需求,于是,草臺更趨興盛?!斑柷弧本褪钦Q生在這種鄉(xiāng)村戲臺之上。

(二)宗教活動頻繁下的廟宇臺

弋陽自古寺廟、道觀眾多,廟宇臺最初作為迎神賽會的道士、和尚演目連戲的場地而存在。在2000年版的《弋陽縣志•藝術志》戲臺劇院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清代以前直至民國初期,縣城隍廟、高廟、忠烈廟、火帝廟、花子廟、觀音閣都建有多種小戲臺,某些鄉(xiāng)村祠、廟也有戲臺,多在農(nóng)閑時或逢年過節(jié),接請戲班演出。”然而弋陽現(xiàn)存下來的戲臺中已無廟宇臺,據(jù)龔國光在《江西弋陽腔探源》一文中推測到:“弋陽的廟宇臺之所以少,與寺廟大多修建在險峻山坳有關?!蹦敲矗诋敃r迎神賽會已成為社會一種風俗習尚時,如臨縣玉山樟樹鄉(xiāng)有清康熙《臨江社戲臺重修記》碑文載:“……臺宇未興而臨時修建。數(shù)年之后,保無有失之懈乎,于是庚申之秋,合社捐資興工筑建。而臺宇焉已成。臺之成也,臨期賽會,遍序欣然?!薄稄V信府志》卷二•風俗載:“宋南渡(后),人文蔚起,舟車輻輳甲南國,自元迄明,風景不殊,惟歲及秋,竟賽神佞佛,士女填咽,酣歌恒舞,侈費不貲?!泵饔裆秸链濉度缭鲂抻洝贩Q:“松柏有靈,夏殷為社,梨園崛起,世俗相沿,由來久矣?!边柕挠褓悤窃趺催M行的,原來,弋陽雖然廟宇臺較少,但是祠堂臺和風雨臺充滿了活力,于是受條件限制的寺廟,就把廟會推向了社會,這就極大刺激了祠堂臺和風雨臺的建立。這也是至今弋陽人把在露天戲臺舉行的各項演劇活動,稱為廟會的原因所在。[5]已毀的弋陽姚畈古戲臺有可能是唯一一座有圖片資料保存下來的廟宇臺。

(三)“祭祖娛神”背景下催生的祠堂臺

明初,官府順應民心準許民間各宗族為祖先立廟,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祠堂。從那以后中原各地,大姓望族宗族祠堂遍及天下。當時,弋陽各地幾乎每姓一祠,一些強姓氏族往往擁有兩到三個祠堂,每祠必備一臺,當時的戲臺建筑規(guī)模之大,令人驚嘆。[6]現(xiàn)今在眾多鄉(xiāng)鎮(zhèn)的地方志中,都留存有這類古戲臺及其所依附的祠堂的記載。例如,建造于明宣德年間的灣里西李村戲臺就為弋陽祠堂臺的代表,據(jù)悉這座戲臺是現(xiàn)今留存下來我國江南地區(qū)歷史最悠久的古戲臺。祠堂臺與其它類型戲臺的不同之處在于:進祠堂大門即為戲臺的臺底,賞戲的人員在戲臺下方進出。由于弋陽腔所表現(xiàn)的戲曲劇目多為神鬼戲或經(jīng)改編過后的歷史戲,表現(xiàn)禮、義、忠、孝、信等為核心的內容,其中所映射的無不是本族祖先艱苦奮斗的精神寫照,具有歌功頌德與教化子民的作用。戲臺對面為安放著祖宗靈位的享堂,戲臺與享堂當中的空地,便為本族的賞劇之地。戲劇演出的兩個功能,一為娛神祭祖,二為族人同樂,都在這里表現(xiàn)得極為充分。

(四)“戲風民俗”環(huán)境下形成的萬年臺

萬年臺在弋陽是最為多見的一種街邊演出場所,別稱“街吁臺”。常建在村口、街尾之類的空闊地帶。之所以稱之為“萬年臺”,這是當?shù)厝藗兊囊环N特殊文化心理,是一種對于五谷豐登、風調雨順的期盼與祈禱。[6]此時戲臺已不僅僅是單純唱戲的場所,而是關乎村落收成、運勢的象征。從其興盛狀況來看,應是由于當?shù)貪夂竦摹皯蝻L成俗”以至于觀戲場所供不應求而在村落普遍建造而成。同明清時代風貌一致,當?shù)氐膽蚺_呈現(xiàn)出古拙、堅固、無過分雕飾的三面觀式。萬年臺與祠堂臺不同,祠堂臺下的觀眾往往局限于本族的子孫,而萬年臺下的觀眾則不論宗族,只要閑下來,各宗族乃至附近村莊的村民都可一同賞戲評戲。萬年臺的出現(xiàn),沖破了祠堂戲臺那種宗族與宗族之間的藩籬。至今,弋陽的大小鄉(xiāng)鎮(zhèn)還保留著許多萬年臺,如建于清代的曹溪古戲臺。

三、弋陽古戲臺建筑的裝飾藝術

弋陽的古戲臺一般由三大部分組成:臺基、舞臺和臺頂。這些古戲臺,多數(shù)建造于明清時期,帶有明、清所獨有的時代建筑風貌。明代所建戲臺,多造型質樸、典雅,清代所建戲臺往往繁縟、精巧,裝飾豪華艷麗。同時也有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具有浙、贛、皖等地的多元建筑風格。戲臺的建造多就地取材,用磚、木、石等作為材料,以木構架為主,以馬頭墻、小青瓦為特色。宋學家程顥說,“天下無一物無禮樂”,弋陽古戲臺的各部件無一不見證著弋陽人民深入血脈的戲風戲俗和地域文化。其中脊飾、梁枋、藻井、馬門等構件裝飾極具代表性。

(一)脊飾

弋陽的古戲臺多以歇山或懸山式作為臺頂,以多檐多翹歇山式最為普遍。例如,位于弋陽縣曹溪鎮(zhèn)曹溪村建于清代的曹溪古戲臺,就是重檐三翹歇山式。這里所說的“翹”即飛檐。戲臺上的飛檐既有吉祥的象征寓意又有很強的功能性。優(yōu)雅的屋頂造型給人以靈動輕快的韻味。飛翹的屋檐往往象征著祥瑞之禽,像飛鳥、似鳳凰。飛檐的使用在當時靠自然光線采光的年代不但擴大了戲臺的采光面積,在濕潤多雨的弋陽還有助于雨水的排出。在正脊上方往往分布著二龍戲珠等圓雕或剎,蘊含著當?shù)厝嗣矜?zhèn)宅辟邪、保佑族人的美好愿望又類似于今天的避雷裝置。

(二)藻井

在弋陽,古戲臺的頂棚多有著中國古代皇室建筑或佛教建筑中所獨有的藻井,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狀,以圓形和多邊形常見。藻井是位于穹頂上的裝飾部件。之所以稱之為“藻井”,據(jù)悉,是由于古人喜火卻又敬火,火的利用在人類文明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但是火又是我國古代木結構為主的建筑之克星。向往康寧平安的古人認為在建筑的穹頂中央作井,飾以水草、藻、龍、魚類等水生動植物,可以抑制火怪的作祟,以防止火災的發(fā)生。在曹溪古戲臺近年修繕過的藻井上發(fā)現(xiàn)繪有水草與魚的圖案或許也正是如此寓意。同時上方圓形的藻井配以下方的方形臺面也象征著先哲“天圓地方”的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7]除上述的象征寓意外,弋陽古戲臺中的藻井還具有一種特殊的功用,在當時沒有音響設備的情況下,利用的物理原理來達到聚音和反射音的功效,以達到更好的聽覺效果,可謂是古代在建筑中考慮聲學原理的優(yōu)秀案例。

(三)牛腿、雀替與垂柱

牛腿又叫斜撐,在別處還有馬腿之稱,是由梁托演變而來,主要功能為支撐屋頂出檐部分。置于梁枋下與立柱相交處用以減輕橫梁與立柱之間相接處的力之構件謂之雀替,其功用是防止橫梁與立柱之間角度出現(xiàn)歪斜。牛腿與雀替的配置除加固戲臺之外還是整個戲臺的裝飾重點,用以美化戲臺。在處理技法上多施以浮雕和透雕,內容有象征高潔的梅蘭竹菊,有以神仙高人為主的福祿壽三星,也有以戲劇題材中傳奇人物為主的故事題材,還有以祥瑞異獸為主的象征吉祥的鶴鹿麒麟。如上童古戲臺的一牛腿構建就雕刻著代表吉祥的鳳凰紋樣。在明清吉祥圖案盛行的年代,戲臺上的木雕裝飾充分彰顯了弋陽人民向往平安喜樂、富足長壽的美好祈求。垂柱是一種下部懸空的懸柱,弋陽的古戲臺多在端頭上雕花裝飾,常以吊籃、吊盆等造型,既有加固作用,又使戲臺盡顯風騷。

(四)梁枋與斗拱

梁枋與斗拱既是整座戲臺得以屹立的核心構件,也是戲臺的裝飾亮點。梁枋是位于承重柱頭上的長條木梁,需要平衡上下構件的力量。弋陽的古戲臺梁枋上遍施精美絕倫的浮雕,施以金紅重彩給人以輝宏大氣之感。其裝飾題材有戲曲中的人物故事題材,有農(nóng)耕文明下的表現(xiàn)自然的花鳥植物題材,也有當明清時期流行的吉祥圖案。例如,在灣里西李村的祠堂臺中一橫梁上所雕刻的桃形牡丹圖,寓意長壽吉祥的桃與象征富貴的牡丹構成紋樣代表著長壽富貴。集世間美好之物于一梁中,盡顯能工巧匠之匠心獨具。斗與拱,分別是我國戲臺建筑中的兩個不同的承重構件,兩者搭配使用支撐在屋檐與橫梁相交處,形似弓形的肘木謂之拱,兩拱間的方形墊木謂之斗。斗拱承重結構,是飛檐得以產(chǎn)生的前提,它可使屋檐較大程度外伸,既可提高采光度,利于雨水的排泄又達到形式優(yōu)美的目的。在弋陽古戲臺的遺存中以田字拱和八字拱居多,不同于梁枋的錯彩縷金,斗拱多以其獨特的造型取勝而少加修飾。

(五)馬門與月梁

弋陽古戲臺常用木料制成帶有出入口的屏障將戲臺前后分隔成前臺后臺兩個區(qū)域,作為戲臺的背景和上下場之用。在其上雕有浮雕等裝飾,賦予戲臺富麗精巧的面貌。但與別處戲臺“出將入相”的雙門構造不同的是,受“弋陽腔”劇目和早期草臺形式的影響,戲臺上多有六到八個上下場門,均為雙數(shù)出現(xiàn),但從實物考察情況來看以六個馬門居多?!斑柷弧倍啾憩F(xiàn)神鬼戲,這六個上、下場門依據(jù)戲曲的內容不同而配合使用有空間轉換的作用,有時也稱“鬼道門”“古道門”等。月梁是位于場門門柱上端的門梁,因其形如彎月,所以稱之為“月梁”。弋陽古戲臺上的月梁常采用浮雕裝飾,題材多為富有代表性的戲劇內容或是卷草花卉等生動富有靈氣的紋樣。

四、結語

從當前保留下來的古戲臺來看,弋陽古戲臺不但具有演出的建筑功能,同時還承擔著家族祭祖及處理家族日常事務的功能,甚至還有鄉(xiāng)村鄰里活動交流的重要功能。從這個角度上講,戲臺空間是整個祠堂空間和村落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獨具弋陽地域特色的戲臺建筑形式。然而弋陽古戲臺也面臨與其他古建筑一樣的困境,正在經(jīng)歷損壞乃至消失的危險。除了自然老化與人為破壞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使用功能的喪失。特別是有一段時期大量村莊的古戲臺建筑被拆,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毫無特色的小禮堂。這種失去地域特色的建筑興建使得村莊失去了原有風貌,與當前開展的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顯然是格格不入的。可喜的是人們近來已經(jīng)意識到這一點,正逐步加大了保護力度。據(jù)了解,西李古戲臺、曹溪古戲臺和童家古戲臺三座均為市級保護文物,當前已申請到保護的專項資金,并于近年進行了修繕。但從修繕情況來看,情況并不理想,由于缺乏專業(yè)人才的指導,往往并不能做到修舊如舊,反而造成了一種保護性破壞。例如,修繕后的西李古戲臺髹飾以紅漆之后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的樸素大方之感。剩下的一些古戲臺均為縣級保護文物,據(jù)悉,由于縣里資金財力等因素的桎梏,這十八個古戲臺的保護工作安排仍然處于一種未知的狀態(tài)。由此可見,弋陽古戲臺的現(xiàn)狀仍舊處于一種岌岌可危的地步。因此,如何更好地保存、保護弋陽古戲臺建筑及其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價值是一個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的緊題。

參考文獻:

[1]陳紅.江西弋陽腔戲曲資源及其保護對策探析[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10).

[2]傅繼強.弋陽古戲臺研究[D].蘇州大學,2008.

[3]周紅,汪曉萬.四川戲劇[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4]龔國光.江西戲曲文化史[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5]弋陽縣縣志編纂委員會.弋陽縣志[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1991.

[6]車文明,郭文順.江西東部宗祠劇場舉隅[J].中華戲曲,2003,(02).

[7]許小軒.弋陽腔古戲臺[J].審計與理財,2004,(04).

[8]畢忠松,吳麗麗.徽州敦化堂古戲臺建筑形式探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9).

作者:傅繼強 徐娣 單位:上饒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