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茶文化下民族音樂舞蹈教育改革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民族音樂舞蹈教育教學需要和傳統(tǒng)民族文化進行有機結合,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性、時代性與民族性,以此提升課程教育質量和教學成效。在民族音樂舞蹈教育教學過程中,將茶文化融入其中具有重要且關鍵的現(xiàn)實動因。在藝術教育供給側變革下,社會對學生藝術素養(yǎng)提出更高層次要求。本文基于對茶文化理論內涵進行解讀,明確民族音樂舞蹈教學現(xiàn)狀,而后總結出具體改革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茶文化;民族音樂;舞蹈教育;改革路徑
1茶文化理論內涵
我國茶文化起源于巴蜀時期,受到當時政治因素、風俗文化和茶葉飲用等方面影響,在巴蜀時期逐漸形成“茶文化”。在南北朝時期,我國茶文化發(fā)展日益壯大,而《茶經》則是唐朝時期的一部經典著作。在宋代,因商品經濟迅速發(fā)展,茶業(yè)得以進一步發(fā)展,訂婚時有“下茶”,客來有“敬茶”,同房有“交杯茶”。到明清時期,我國煉茶技術越來越熟練,茶業(yè)也得以迅速發(fā)展,并成為一種正規(guī)行業(yè)。直至現(xiàn)代,自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茶葉整體產量不斷增大,其物質基礎更為牢固,這些均為茶文化日后發(fā)展打下了扎實基礎。在現(xiàn)代,國際茶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伴隨國際茶文化座談會和研討會的推行,吸引諸多來自西方國家的外商,各個地區(qū)開始舉辦茶葉節(jié),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和手段,推動我國區(qū)域生態(tài)經濟得以迅速發(fā)展。
2民族音樂舞蹈教學現(xiàn)狀
2.1教學資源不足
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國,民族文化豐富多樣,而民族舞蹈則是民族文化的特有形式,然而,當前民族音樂舞蹈教學未能受到社會相關部門和學校的重視,且民族音樂舞蹈教育資源有限,未能獲得全面開放,其教育內容只是包含人們所熟知的民族舞蹈,比如新疆舞蹈和蒙古舞蹈等。中國有多個民族,但常見的民族音樂舞蹈教育內容只有以上幾種,追根溯源,主要因為我國民族音樂舞蹈文化未能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人們對民族文化認知與了解程度相對較低,所以掌握民族音樂舞蹈教學知識的專業(yè)人才是少之又少,缺少開展舞蹈教學的基礎條件。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民族音樂舞蹈教育受到多方面限制,很難將具備民族特色的舞蹈均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2.2教學模式陳舊
當前,我國民族音樂舞蹈教育教學形式相對單一陳舊,在教學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教育,忽視實踐教學,舞蹈教師將學生動作完成情況作為課堂教學重點,其認為只要學生在舞蹈訓練中掌握標準規(guī)范的動作與姿態(tài),就是真正學好了民族音樂舞蹈。故而,舞蹈教師會讓學生重復多次舞蹈動作訓練,使民族音樂舞蹈教學單一機械,舞蹈表演缺少感情色彩,難以呈現(xiàn)出舞蹈藝術的特有美感。眾所周知,民族音樂舞蹈源自于特定民族歷史文化,民族音樂舞蹈可以反映出本民族的風俗人情和歷史發(fā)展,但機械式教學卻忽視了這部分內容,只是抓住民族音樂舞蹈的表面形式,未能從本質上將民族音樂舞蹈精神和內涵演繹出來,此種缺少創(chuàng)新性的民族音樂舞蹈教育形式,會對民族音樂舞蹈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效的提升產生不利影響。
2.3外部沖擊嚴重
近些年,隨著全球一體化的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和文化均逐漸與社會相接軌,而在部分文化藝術上,如舞蹈方面,出現(xiàn)哈韓潮流和街舞等,這部分舞蹈具有極強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青春氣息濃厚,受到現(xiàn)代青少年人的喜愛,學習此類舞蹈的青少年不斷增多,但這部分外來舞蹈形式對中國民族音樂舞蹈產生極大沖擊,加之民族音樂舞蹈教學本身遭受教育資源的限制,導致中國民族音樂舞蹈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與此同時,現(xiàn)代社會出現(xiàn)各種舞蹈學校,這部分舞蹈學校缺少專業(yè)優(yōu)質舞蹈師資團隊,不具有民族音樂舞蹈教育能力,只會依托社會發(fā)展潮流大肆宣傳外來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本土民族音樂舞蹈的傳承和發(fā)展,對國內民族音樂舞蹈教學造成消極影響。
3茶文化視域下民族音樂舞蹈教育改革路徑
3.1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
從審美感官角度而言,將茶文化融入到民族音樂舞蹈教育教學中,有助于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將茶文化作為課程教學媒介,教授學生新型的民族舞蹈美學,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族音樂舞蹈的熱情和興趣。從本質角度而言,茶文化囊括茶道、茶藝與茶德等一系列文化元素形式。而且,茶文化中蘊藏著我國道家思想、佛家思想與禪宗思想的精華,推行“天人合一”、“自然至上”的審美觀念,注重人與茶在精神上的高度融合,達到超越自我、身外無物的脫俗體驗,從而凈化人的內在靈魂。在以往民族音樂舞蹈教育教學中,十分重視“形而下”方面的文化,但是從審美角度來講,其思想基礎相對薄弱。故而,可將民族舞蹈美學看作成一種新型學科,在實際研究與創(chuàng)作進程中,要注重將茶文化合理融入其中,深入挖掘茶文化蘊藏的“靜”、“簡”與“和”等內涵,從而構成全新的美學形式,提高民族音樂舞蹈教育教學的審美內涵。此外,將茶文化引入到民族音樂舞蹈教學中,切記不可墨守成規(guī),也不可一味沿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要注重推陳出新,對民族音樂舞蹈教學方法展開創(chuàng)新變革,運用茶藝表演等多種新型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而舞蹈專業(yè)教師,還可編排出具有民族特色且蘊藏茶文化內涵的民族性舞蹈,運用這種方式進行引導性教學,從而提高教學成效和教學質量,為學生更好學習民族音樂舞蹈奠定扎實基礎。
3.2豐富教育內容
首先,將茶文化融入到民族音樂舞蹈教育教學中,主要由于茶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其發(fā)展歷史久遠且底蘊深厚,具有豐富多樣的內涵,對現(xiàn)代社會有著極大的啟發(fā)與教育意義。而且,茶文化雖然屬于一種傳統(tǒng)文化,其跟緊社會發(fā)展潮流,汲取了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特點和精髓,然而整體傳播力度依舊差強人意,由此,要想推動茶文化得以更好發(fā)展,必須進行創(chuàng)新變革,只有這樣才可在確保本質內涵不變的前提下融入更多現(xiàn)代化因素。其次,從視覺感官角度而言,茶文化和民族音樂舞蹈教育教學有機融合,主要呈現(xiàn)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將茶藝植入教學中,有助于豐富舞蹈教育內容。茶藝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諸多表現(xiàn)形式,譬如采茶戲、茶曲和采茶舞等。由于民族性和地域性存在差異,進而使茶文化中的茶葉類型與流派呈現(xiàn)出多元化。在各大院校藝術課程教育教學中,要以充分把握民族音樂舞蹈教學規(guī)律為基準,將茶藝表現(xiàn)形式融入其中。比如,在教授霓裳羽衣舞時,舞蹈教師可把斗茶和茶道等動作融入到舞蹈中,使學生更好、更有效理解技術難點,進而掌握特定舞蹈動作技術要領。最后,從宏遠角度進行分析,可將傳統(tǒng)茶舞和茶戲衣著特點及動作要領合理滲透到民族音樂舞蹈具體創(chuàng)作編排中,推動二者有機結合,進而構成傳統(tǒng)文化屬性突出的特有藝術表現(xiàn)形式,給予學生視覺感官刺激,加深學生對茶文化內涵的了解,提高學生民族音樂舞蹈表現(xiàn)能力。
3.3注重藝術鑒賞
眾所周知,茶文化蘊藏著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而根據(jù)對這部分藝術形式展開深層次挖掘,并引導學生進行鑒賞,可以使學生更全面了解茶文化藝術形式具備的審美價值,與此同時,還能讓學生在這些藝術形式之中發(fā)現(xiàn)自身所感興趣的內容,對學生更好認識茶文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茶文化內容的興趣具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進而為茶文化背景下民族音樂舞蹈教育改革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其一,從藝術鑒賞內容選擇層面而言,不但可以將茶文化舞蹈引進到民族音樂舞蹈藝術鑒賞實踐教學中,而且還可將茶詩、茶音樂與茶畫風引入其中,運用這種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藝術鑒賞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對學生民族舞蹈素養(yǎng)發(fā)展和水平提升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二,從藝術鑒賞教學手段和方案設定而言,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舞蹈教師在進行藝術鑒賞教學時,必須合理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和問題探究法,使學生可以帶著疑惑對傳統(tǒng)茶文化展開深入探究,確保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和自身認知水平相適應,從而為學生學習民族音樂舞蹈打下扎實基礎。其三,從文化背景角度來講,將民族舞蹈發(fā)展歷史文化加入到舞蹈教育教學中,使學生在歷史文化場景下進行民族舞蹈學習,如此不但有利于提高民族舞蹈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效,而且還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民族歷史文化的了解和認識。例如,在教授賽馬這一蒙古族舞蹈時,舞蹈教師要結合舞蹈創(chuàng)作背景,提前向學生講解與蒙古族有關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讓學生對蒙古人們粗獷豪邁的性格有一個大概了解,隨后教授給學生民族舞蹈動作細節(jié)。而在教授每個舞蹈動作時,舞蹈教師應引導學生將自身看作是蒙古人,充分發(fā)揮自身想象力,不可限制在僵硬死板的舞蹈動作中,要做到隨機應變。另外,舞蹈教師還應當為學生準備相應教學工具,比如蒙古族賽馬衣著與頭飾等,讓學生著裝展開舞蹈練習,如此可以讓學生迅速進入到情景中,將自身情感和民族音樂舞蹈表演相融合,對提升民族舞蹈教學成效和學生學習質量尤為重要。綜上所述,以民族音樂舞蹈教育作為典型代表的文化藝術教育,是現(xiàn)代教學領域的關鍵內容,其對培育學生文化素養(yǎng),推動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均具有重要意義。從本質角度而言,民族音樂舞蹈具備極強的傳統(tǒng)性與民族性,在學校教育中也要全面呈現(xiàn)出這些特點。而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形式的關鍵部分,在傳承性與民族性方面也具有極高的代表性,所以將其與民族音樂教學有機融合,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族音樂舞蹈的熱情和興趣,也有助于推動我國傳統(tǒng)文化更好傳承。
參考文獻:
[1]馮紹青.探究恭城油茶文化進課堂的意義及價值[J].文化產業(yè),2021(12):159-160.
[2]劉萍.采茶健身操引入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堂的可行性分析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A0):184-185.
[3]劉慧.“茶文化”在留學生中華文化教學中的意義與實施[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02):75-78.
[4]鄧捷.閩西民間歌舞“采茶燈”舞蹈形態(tài)的審美特征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1):60-63.
作者:龔燕 單位:四川電影電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