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漢詩對和歌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成瑞 單位:南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751年,日本現(xiàn)存最古老的漢詩集《懷風藻》編撰完成。到了平安時代初期,日本漢詩更是迎來了第一個創(chuàng)作高潮,主要著作有:第53代天皇嵯峨天皇敕命編撰的《凌云集》和《文華秀麗集》:第53代天皇淳和天皇敕命編撰的《經(jīng)國集》:空海和尚(弘法大師)的《性靈集》:第60代天皇醍醐天皇敕命編撰的《菅家文草》。
其中,《菅家文草》由大學者、大詩人菅原道真一人完成創(chuàng)作,收錄了自其少年時代至被任命開始編撰之日為止的漢詩約600余首。他的詩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白居易的《白氏文集》的影響,將各種中國漢詩的創(chuàng)作手法巧妙地運用到他的漢詩創(chuàng)作中,《菅家文草》被后世譽為日本漢詩文學的范本,也可以說是菅原道真集大成之作。菅原道真早年受天皇重用,官至右大臣,其后受藤原一族排擠迫害。《菅家文草》中一首七絕這樣記錄著他當時的心情:“秋來六日未全秋,白露如珠月似鉤。一感流年心最苦,不因詩酒不消愁?!鼻皟删鋬H就情景加以渲染勾勒,沒有直接說出主題,第三句以“一感”二字轉(zhuǎn)捩承接,道出內(nèi)心的愁緒。以多事之“秋”比喻流年之苦,借“白露”與“月鉤”表達內(nèi)心的凄涼,情景交融。第四句中的“詩”與“酒”可以說是中國文人最有代表性的兩張名片,詩人更是運用自如。短短四句,足以見到這位中古時代日本貴族的漢詩造詣,也足見中國“酒狂”白居易對菅原道真的影響。
平安時代中期以后,藤原家族掌握政權,形成攝關政治。從此,詩才不再是選拔官僚的標準,取而代之的是門閥出身。同時,伴隨著遣唐使的廢止以及假名文字的普及,日本貴族對于漢詩的熱情已大不如前一時期。平安后期,在文學史上留下影響力的僅有《本朝文粹》一書。盡管如此,漢詩的地位仍然很重要。特別是作為官方語言,在正式場合,漢詩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至于在私人宴會上,在上層貴族中也形成了一種普遍的觀點,那就是較之于和歌,漢詩創(chuàng)作的才能更值得人們尊重。成書于12世紀初期平安時代后期的歷史物語《大鏡》中記載著這樣一篇名為“三舟之才”的真實故事。當時,關白藤原道長在大井川游船時,準備了三艘船,分別命名為“漢詩之舟”、“音樂之舟”、“和歌之舟”,讓同行的眾人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各自選擇登船。這時,大納言藤原公任來了,藤原道長上前問他打算乘坐那艘船。藤原公任選擇了“和歌之舟”。在“和歌之舟”上,他吟誦了一首和歌,受到眾人嘖嘖稱贊。可是,當事后藤原公任說起當時的情形時,他卻非常遺憾地說,要是選“漢詩之舟”就好了,這樣自己所作的詩就能夠為自己贏得更大的名氣。由此可見,漢詩對于平安時代的日本上層貴族來說,雖然已經(jīng)不是政治資本,卻仍然是展示個人修養(yǎng),贏得他人尊重的重要手段。
漢詩在平安時代已經(jīng)成為日本宮廷內(nèi)的官方文學,伴隨著漢字在上層社會的推廣和使用,日本人開始借用漢字的音和訓來記錄自上古時代流傳下來的和歌,《萬葉集》就是最好的例子。同樣在平安時代,在漢字的基礎上產(chǎn)生了假名文字。從此,假名被用來作為和歌的表記形式。日本的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名為《古今和歌集》,成書于公元905-914年間,由醍醐天皇下令編撰。由此可見,894年遣唐使廢止后,和歌更多地受到關注。但是,如果把《古今和歌集》中所記載的和歌與日本最早的和歌集《萬葉集》中的和歌相比較,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和風和韻中有著漢詩的影子??梢哉f,《古今和歌集》的和歌在寫作內(nèi)容、修辭手法、審美等多方面都影響著當時的和歌創(chuàng)作。
這首和歌是平安時代著名的“六歌仙”之一僧正遍昭所作。他在賞蓮花的時候,看到了荷葉結(jié)成的露珠,感嘆荷葉出淤泥而不染,卻為何拿露珠當珍珠來蒙騙人。這首和歌里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顯然來自于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愛蓮說》,只不過僧正遍昭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眾人都說荷花好,我偏說它并不完美。作者的心思可能是意圖顯示自己有自己的主張,要與漢詩劃清界限。更大的可能性應當是通過漢詩意象與和歌創(chuàng)作相結(jié)合,想以此顯示出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贏得名聲。
東北師范大學孟慶樞教授在其名為《簡論中國文學對日本文學的影響》一文中指出:“經(jīng)過平安朝,‘日本漢文學’表面上看去衰退了。但是,在某重消化、融合之后,又孕育著新的繁榮?!睗h詩在平安時代經(jīng)歷輝煌之后,又經(jīng)歷了江戶時代的創(chuàng)作高潮,到了近代又受到如夏目漱石之列的文豪的推崇備至,漢詩的影響力至今存在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