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文學翻譯順應論體現(xiàn)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質量和風格直接影響小讀者的閱讀體驗和語言學習的能力。本文在順應論的指導下,從語言結構、語境關系、詞匯三個層面,探討順應論在兒童文學翻譯中的體現(xiàn),指出兒童文學的翻譯過程,也就是譯者對兒童文學的原語和目的語在各個層面不斷做出選擇和順應的過程。
關鍵詞:順應論;兒童文學;翻譯
1.引言
中國現(xiàn)代兒童文學自發(fā)生開始,始終伴隨著外國兒童文學作品和理論的譯介而發(fā)展?!皟和膶W產(chǎn)生以后,兒童觀也在制約著兒童文學的發(fā)展,決定著兒童文學的方向”。長久以來,兒童文學翻譯一直處于文學翻譯系統(tǒng)的邊緣地位。要做到“為兒童而譯”,成人譯者必須放下成人的姿態(tài),承認兒童的獨立人格,重視兒童的獨特需求,以兒童理解與接受的方式來進行兒童文學翻譯。這事實上正是順應論在翻譯中的具體應用。因此,順應論在兒童文學翻譯中的作用日益體現(xiàn)出來。維索爾倫的語用觀認為,語言的使用是一個連續(xù)選擇語言的過程,不管這種選擇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也不管它是出于語言內(nèi)部原因還是語言外部原因。但是,這種連續(xù)的語言選擇正是由于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對環(huán)境、對象不斷的順應而造成的?;谶@一理論框架,本文試圖分析兒童文學作品翻譯過程中如何動態(tài)地順應語境和語言結構,以達到預期的翻譯目的。
2.順應論在翻譯中的體現(xiàn)
2.1語言結構層面
從順應論的視角分析,譯者應站在兒童立場上,懷著一顆童心去理解、鑒賞原文,從童真、童趣上體會文章主旨,選用小讀者喜聞樂見、淺顯易懂的語言翻譯兒童文學作品,以保持原作的風格和兒童情趣,再現(xiàn)原作的思想內(nèi)容、人物形象和藝術意境。同時,兒童文學作品的譯者通過規(guī)范的譯文,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少年兒童正確使用祖國語言的能力。兒童文學是適應兒童這類特殊讀者群體的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這一特殊的形式要求這一方面的文學創(chuàng)作要特別注意語言與表達,要符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特點,不能在文字表達上太過深奧難懂,語言也要符合兒童的表達特點,需要有一些兒童語言才能吸引兒童讀者,并且使作品達到它最初想要達到的效果,起到教育意義。這些要求在翻譯時也必須遵從。所以在做兒童文學翻譯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一些特定的翻譯策略,在選詞,句子結構、長短上都要特別不同于其他類型文本的翻譯。英語文學作品中多用一些長句、復合句,但漢語中長句卻并不多見,特別是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要注意將一些長句、復合句化短,給兒童讀者以喘息的時間,從而使他們不會因為文章冗長而失去繼續(xù)讀下去的興趣。與此同時,較短的句式有助于兒童將文字朗讀出來。因為兒童期是語言能力逐步完善的階段,兒童不像成人那樣先對內(nèi)容感興趣,其次才是韻律和節(jié)奏,相反,韻律和節(jié)奏首先給予兒童以審美愉悅,激發(fā)他們的情緒。例1以《綠野仙蹤》的兩個翻譯版本為例:例1:HeretheydroppedthepoorWoodman,whofellagreatdistancetotherocks,wherehelaysobat-teredanddentedthathecouldneithermovenorgroan.劉娟譯:它們就在這里把可憐的鐵皮人扔了下去,他從高空落到那些鋒利的巖石上,被摔得破爛不堪,幾乎都散了架,躺在那里再也動彈不得,連哼都哼不出來。羅密譯:它們在那兒把這個可憐的鐵皮人扔了下去。他跌落在很深的石谷里,跌得渾身都是傷痕,他既沒法動彈,也無法呻吟出聲。從例1的兩個不同譯本可以看出,兩位譯者對原文句式都進行了梳理和調整,以順應漢語句式特點,即拆解原文的復合句,改寫為簡單句,充分考慮到了兒童簡單的思維和接受能力。例1中的劉譯版本句式簡短明快;此外,“破爛不堪”、“散了架”、“都哼不出來”等語言的運用既形象化又口語化,極具童趣性和感染力;而羅譯“呻吟”一詞過于正式,對兒童來說陌生而抽象,無法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
2.2語境層面
對話眾多是兒童文學作品的一個特色,而對話恰恰對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起到關鍵作用。要想達到語境層面的順應,就需注意不同人物間的對話。語境層面的順應要求譯者在進行語言選擇時要充分關注語言語境和交際語境。語言語境是指聯(lián)系上下文,交際語境不單指語言使用者,還指和語言使用者相聯(lián)系的人與物。戈玲玲認為,譯者在理解和選擇語言時,不僅要了解不同人物的語言特征和性格特點,而且要關注時下的交際氛圍。根據(jù)順應論,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充分注意交際雙方的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并且充分注意到對話雙方的關系,兒童之間、父母與兒童之間、老師與兒童之間在對話上的微妙差別都應在翻譯過程中予以關注,以示區(qū)分。在順應論指導下,譯者在翻譯中對原文的交際意圖進行判斷,對譯語做出恰當?shù)倪x擇和順應,再現(xiàn)原作的真實意圖,使譯文達到最佳語境效果。例2選自《魔法巧克力店》:例2:"Itlookstinyinthisbigkitchen,"Mumsaid."We'llhavetogetabiggerone.""No!"Lilyblurtedout."Iwantthisone-thistableisabitofhome!"Herparentslookedateachotherwearily."Youhaven'tlostyourhome,"Mumsaid."You'veonlymovedtoanewone."“Itsmellsallwrong.”"Comeon,Nutella,"saidDad."Yourwallpaperwillsoonstopplottingagainstyou.”譯文:“在這么大的廚房里,它看起來有點兒小里,”媽媽說:“我們應該買一個更大一點兒的?!薄熬筒?”莉莉喊到。“我就想要這個一這張桌子是家的一部分!”她的父母不耐煩地看著彼此?!澳悴]有失去你的家呀,”媽媽說:“你只是搬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哦?!痹诶?的翻譯中,譯者了解到家長與孩子的真實意圖:爸爸媽媽對搬到的新家感到開心,而莉莉卻更喜歡之前的那個家。翻譯時譯者對交際意圖進行判斷,爸爸媽媽是在試圖安慰莉莉,因而在翻譯家長的話時增加了“吧”、“呀”、“哦”等詞語試圖緩和當時的氣氛。同時為了體現(xiàn)莉莉對新家的抵觸情緒,在翻譯時加了“就”和“似乎”等詞。譯文正是做出了恰當?shù)捻槕瓦x擇,充分符合父母和孩子之間對話的特點。此外,莉莉的回答“就不”,這個“就”字則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兒童說話的特點,一個女孩子的執(zhí)拗形象被勾勒出,畫面感撲面而來。
2.3詞匯層面
順應論在文學作品翻譯中的運用還體現(xiàn)在具體的詞匯選擇上,特別是根據(jù)文學作品的類型,以及目標閱讀對象的不同,在對專有名詞的翻譯上譯者需進行順應的選擇。C.S.劉易斯的《納尼亞傳奇》是一套具有魔幻色彩的兒童文學讀物。魔幻世界中的人名、怪物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在翻譯時的處理不僅應該保持其神秘性,也需兼顧兒童的接受度。具體分析見例3。例3:“Butyouare---for-giveme---youarewhattheycallagirl?”saidthefaun.譯林版譯:“但你是---請原諒---你是所謂的小姑娘吧?”羊怪問道。Faun本意指“農(nóng)牧神”,但在全書中該形象是一個半人半獸,如果譯為農(nóng)牧神,兒童讀者在理解時反而會產(chǎn)生誤解。對于這一形象,譯者考慮到他在整個故事中的角色和作用,將其譯為“羊怪”,對小讀者來說,更加形象好,也更符合這一人物的性格特點。
3.結語
對于兒童文學作品的譯者來說,在翻譯之前必須要明確翻譯的目的,動態(tài)地順應原文語境和語言結構,把握兒童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用符合兒童語言特點的語言把原著的語體、風格和美感忠實地傳達出來。只有這樣,才能譯出越來越多受兒童讀者歡迎的作品;只有這樣,才能讓小讀者在享受閱讀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祖國語言使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朱自強.《中國兒童文學與現(xiàn)代化進程》[M].杭州: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
[3]吳玉玲.接受美學視角下的《綠野仙蹤》英漢翻譯實踐報告[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4]宋松巖.黃娟.順應論視角下的兒童文學翻譯[J].語文學刊,2010(8):36-38.
[5]李文穎.順應論視角下兒童文學翻譯實踐報告[D].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大學,2016.
[7]陳良廷、劉文瀾(譯).《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和魔衣柜》[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7.
作者:楊欣 單位:南京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