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烈事跡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裂解氣相色譜; 釋放氣體分析; 石英砂; 滌綸; 羊毛; 混紡比例
1 引 言
滌綸與羊毛、棉等混紡纖維的分析有助于纖維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的控制,且在貿易、刑偵和考古中也有著重要作用。纖維的鑒別,常見的有顯微鏡法、燃燒法、溶解法等[1]。近年來,電鏡技術、熱分析[2]、紅外光譜[3]、拉曼光譜[4]等在纖維的分析中亦得到廣泛的應用。而對混紡纖維比列的定量主要采用國標的化學溶解法[5],但該法操作繁瑣、費時,約需8~10 h,且需較大的樣品及試劑量。
裂解氣相色譜法(PyGC)是將高分子物質裂解成氣態(tài)的小分子片段從而由載氣帶入氣相色譜分析的方法[6,7]??芍苯臃治龉腆w樣品,樣品用量少,快速且無需前處理。由于化學與天然纖維的裂解產物不同,如滌綸主要為合成聚合物的裂解產物有苯、苯甲酸、乙烯酯苯甲酸、聯苯等,棉主要為天然纖維素的裂解產物如小分子的醛、酮、醇與糖類等。據此,PyGC已應用于鑒定各類纖維素纖維[8]、羊毛纖維[9,10]、棉與各類合成纖維[11]等。Yang等[12]基于同一質量不同性質纖維裂解產生的揮發(fā)性產物總量不同,采用PyGC定量分析滌/棉混紡比例,但該法的重現性不夠好。Cho等[13]采用居里點裂解器的PyGC法測定滌/棉混紡比例,依據滌/棉譜圖上滌綸的裂解產物之一進行了定量測定。但該裂解器溫度不可連續(xù)調節(jié),對樣品量及形態(tài)要求較高。迄今,采用PyGC法對滌/毛混紡纖維的定量測定鮮見報道,為克服取樣與稱量誤差而采用固體分散劑作為PyGC的樣品前處理技術亦鮮見報道。
本研究采用縱型微型爐裂解器的PyGC法對滌/毛纖維的混紡比例進行定量分析研究。以石英砂為固體質量分散劑制備樣品,利用PyGC/MS鑒定滌/毛混紡纖維中兩者裂解產物的差異,找出滌綸區(qū)別于羊毛的特征裂解產物, 通過對該物質的PyGC定量分析,計算出二元混紡纖維中滌綸的質量百分含量,進而推算出羊毛的含量,建立了PyGC對滌/毛混紡纖維比例的快速、準確的定量方法。
2 實驗部分
2.1 儀器及樣品
PY2020 iD縱型微型爐裂解器(日本Frontier Lab.公司),CP 3800氣相色譜儀(美國Varian 公司), Trace DSQⅡ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美國Thermo Fisher 公司),BP211 D 電子天平(德國Sartorius 公司)。
純滌綸、純羊毛樣品及滌/毛混紡樣品均來自浙江省紡織測試研究院。其中滌/毛混紡黑布及灰布的滌綸百分含量分別為69.5%與70.4%,由該院按國家標準GB/T 29102009測得。滌綸含量為30%, 50%, 70%, 90%的自制樣品,是將純滌綸與羊毛樣品按質量比3 ∶ 7, 5 ∶ 5, 7 ∶ 3, 9 ∶ 1混合所得。石英砂(分析純,顆粒度為0.3~0.7 mm(25~50目), 國藥集團)。
2.2 樣品處理
將滌綸、羊毛樣品和各滌/毛混紡樣品剪成
關鍵詞:CDIO模式;航天專業(yè);課程體系;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1-0051-02
一、引言
目前諸多高校針對空間工程、飛行器系統與工程、導彈工程等多種航天專業(yè)設置的本科生課程,可劃分為力學、航空宇航、電子、信息與控制等多個系列課程。同時,航空航天等技術領域內很多問題,其研究對象可能既是航天問題又是力學問題,具有與多學科多專業(yè)廣泛交叉、相互滲透,與實際工程結合緊密的特點?;谏鲜鲈?,為了提高航天專業(yè)本科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如何在有限的課時計劃內、在有限的課程數目內有效設計航天專業(yè)固體力學系列課程,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隨著高校內部增大學生的實踐比重、面向工程能力培養(yǎng)的呼聲日漸高漲,筆者所在的教學組借鑒了起源于美國麻省理工MIT的國際工程教育模式――CDIO模式,在航天專業(yè)的固體力學系列課程的設計與應用中進行了相應的教學探索與教學實踐,期望通過該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正確引入與有效發(fā)展,更新教師教學理念與實踐手段,增加課程實踐比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效率與積極性,為航天或力學專業(yè)工程師的培養(yǎng)提供參考。
二、CDIO模式與航天專業(yè)力學系列課程的結合途徑
國際工程教育模式CDIO,是以產品、過程和系統全生命周期的開發(fā)與運用為背景,包含了構思、設計、實施和運行(Conception,Design,Implementation,Operation,簡稱CDIO)4個教育和實踐訓練環(huán)節(jié)。它與航天專業(yè)力學系列課程的有機結合,可以考慮如下幾個途徑:
(一)CDIO模式的起源
CDIO是一種基于傳授航天領域技術知識與培養(yǎng)預備工程師能力而起源產生的工程教育模式,其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麻省理工MIT航空航天系Edward Crawley教授,其發(fā)展初期在2004年左右??梢姡瑢DIO模式與航天專業(yè)力學系列課程的結合,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先天優(yōu)勢,是一種積極有益的嘗試。
(二)基于CDIO教育理念形成課程觀
CDIO模式是基于“做中學”的教育理念,是一種將實踐過程與理論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理念,結合該模式在航天專業(yè)力學系列課程的設計中可形成兩種課程觀:首先,是一種凸顯了“社會需求”的課程觀,即根據工程師的社會角色與責任,培養(yǎng)工科畢業(yè)生具備較好的工程能力與深厚的技術基礎知識,在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上,并不是按照嚴密的學科知識體系來組織課程,而是強調基于社會現實需求來選擇和編排;其次,亦是一種強調了“學生為主體”的課程觀,即學生的學習效果側重于從學生的實踐感知和實踐經驗出發(fā)來構件知識和能力,基于“做中學”強化學生探究興趣和實踐能力,從而體現了學與做的結合、知與行的統一。
(三)明確實踐對象與執(zhí)行方案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主要特點是深化技術知識基礎和實際職業(yè)能力的二元學習經驗模式,且該模式的基本原則是反復強化實踐,因此CDIO模式的實踐必須包括兩個或者更多的設計與實施環(huán)節(jié)。具體來說,航天專業(yè)固體力學系列課程體系的實踐對象包括如下三類環(huán)節(jié):第一個是突出導論性基礎課程,即引導學生入門工程實踐,領略工程技術的魅力;第二個是初級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即針對核心基礎課程《工程力學》開展課堂一線教學改革研究;第三個是高級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即針對來源于科研任務的設計綜合項目進行教學改革實踐。
三、CDIO模式下航天專業(yè)固體力學系列課程的具體設計與教學實踐
教學理念的轉變最終體現為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實踐對象的改革。在我校2012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我院結合CDIO模式對航天專業(yè)固體力學系列導論課程進行了具體設計與教學實踐的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一)導論性課程的設置
導論性課程是一個早期的基礎工科課程,我院針對航天專業(yè)的大一新生設置了導論課程《空天工程導論》,要求選課學生具有一定的數理基礎即可。該課程內容主要介紹飛行簡史、工程學簡介、航空器飛行原理、結構與動力系統等基本概念、基本知識,通過它為入學新生搭建了航空航天器設計、構造、應用所需的知識框架。同時,課程還提供了一個初級的設計―實現的實踐,讓學員參與水火箭或LTA飛行器的設計與制作。
設置導論課程的主要目的快速引導學生了解航天器的基本構造及工作原理,讓學生參與入門的工程實踐,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后期加強學習的主動性。
目前,我院30學時的《空天工程導論》課程已經成功申請為我校的精品視頻課程,主講教師的授課教案和講義腳本已經完成,且授課視頻錄制已完成一半以上。
(二)《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首先,調研了近年來國內高校在《工程力學》課程中的改革研究:例如,天津科技大學的李秋h在建構主義教學基礎上建立“刨設問題情境”教學法[1],山東英才學院的來小麗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法[2],哈爾濱學院的張?zhí)锩诽剿髁搜芯啃越虒W法在工程力學課程教學中的實踐。上述內容從不同方法與形式來提高學生處理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均可作為低年級核心力學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
其次,調整了我院的《工程力學》教學內容:在靜力學部分中重點介紹構件的受力分析、簡化與平衡規(guī)律;在材料力學部分中以桿件的軸向拉壓、扭轉和彎曲三個基本變形為研究目標,以“內力分析―內力計算―應力應變計算”為邏輯分析主線,結合強度理論、穩(wěn)定性分析或能量法來優(yōu)化組織教學內容,并刪除了圖乘法和摩爾圓等內容。
然后,改革了我院的《工程力學》教學方法與成績評定:理論講授采用了習題講解、啟發(fā)式、研討式、案例式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實驗操作側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要求學生按照2~3人合作或單人獨立完成課程內13項實驗內容,同時實驗室采取了鼓勵課外開放式實驗的機制;成績評定是將考核點分布于教學全過程中,即由平時成績、課堂討論、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科技小論文、期末成績等考核點綜合評定最終成績。
最后,給出《工程力學》課程近年內取得的成績:2015年《工程力學》評為校優(yōu)課程;2015年委托科學出版社再版了《工程力學》教材;2015年成功申報了36學時的MOOC課程《工程力學》,目前主講人和授課內容已確定,2015年完成了省精品課程《工程力學》復核工作,并向湖南省高校數字教學資源中心提交了課程教學視頻、課件、教學大綱、電子教案、教學案例、試題習題、文獻資料、教學成果、軟件工具等電子材料整理;2015年該課程主講老師分別獲得了學校教學質量新星獎和學校本科教學優(yōu)秀個人一等獎;2015年實驗室新增加了XL3418K互動式普及型材料力學實驗裝置,完成了12個虛擬實驗的材料整理。
(三)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與本科畢業(yè)設計綜合項目的優(yōu)化
CDIO模式將頂峰級實踐體驗作為本科教育的頂點。該實踐環(huán)節(jié)往往側重于學生對以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在大三或大四年級中申請了綜合項目實踐,以團隊或個人形式承擔來源于科研項目的、更為復雜的實際任務。
我院高年級本科生頂峰級實踐環(huán)節(jié)大多數包括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與本科畢業(yè)設計綜合項目兩類。例如,為了優(yōu)化本科畢業(yè)設計模式,筆者所在課題團隊采取“雙團隊設計項目”的集成教學方法進行了如下實踐工作:首先,成立了以航天方面的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包括結構動力學與設計、振動控制、姿態(tài)控制、電子電路共5人組成的教師團隊;將總體設計、主控分系統、姿控分系統、動力學建模與分析、帆板振動分系統、星體結構設計等六個子項目形成課題任務書,讓學生自主選擇,并形成了自然分工、相互合作的學生團隊;之后,學生會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任務書計劃在規(guī)定的時間段內(兩個或多個學期)逐步完成開題審查、中期檢查、方案設計、理論推導與計算、設計制造、實驗驗證、撰寫報告、項目驗收或畢業(yè)答辯等步驟。
在課題團隊的努力下,近年來取得了如下可喜的成績:2015年課題團隊成員指導的省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座椅彈性緩沖器等效剛度分析與實驗研究》順利驗收,并且驗收結論為優(yōu)秀;課題團隊指導了2015年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非對稱復合材料拉伸-扭轉耦合結構設計》,目前為在研階段;繼續(xù)完善了學校級的基礎力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分中心、應用力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分中心、力學與航天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的工作,并且在省實踐教學示范中心的基礎上,實驗室2016年成功申請為國家級力學與航天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四、結束語
對航天專業(yè)固體力學系列課程進行設計與應用的教學實踐表明,由于航天航空領域內很多問題是多學科交叉融合、與實際工程聯系緊密的問題,應用CDIO教育理念中深化技術知識基礎和實際職業(yè)能力的二元學習經驗模式,對于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感受鮮活的科學研究過程,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一、領導重視,統一部署。
我校接到《關于組織未成年人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的通知》后,學校德育處和少先隊大隊部于4月1日召開班主任會議,學習上級有關的文件精神,擬訂了“洪澤湖實驗小學‘網上祭英烈’活動的方案”。 4月3日,大隊部、各中隊積極響應學校號召。大隊部先在五(2)班舉行了“網上祭英烈”活動的啟動儀式,號召全校學生在網上為烈士獻花,留言表達哀思。確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形式新穎,內容豐富。
這次活動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迎合學生的興趣,把網絡引入活動中,富有一定的新意。隊員們可以接觸到大量的信息,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1、我校積極利用廣播,營造“愛我烈士、為我中華”的氛圍。
2、上網搜集信息,宣傳英烈事跡,學校組織隊員上網查找英烈的相關信息, 在大量的網絡信息面前,學生們對先烈們了解得更深更具體了。
2、三至六年級學生,每個班安排了一節(jié)電腦課舉行祭掃烈士的莊嚴儀式,目的是讓學生能感受到學校對活動的重視,更讓學生能在活動中懂得繼承英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報效祖國的重要性?;顒又校總€班的學生都向烈士致默哀禮,學生們都表現得很嚴肅,氣氛很凝重。每個班的少先隊員代表講話都深深地表達了對烈士的追思和對今天生活的珍惜。學生們網上獻花后,在留言板上留言時都表現得很積極,很認真。
通過系列活動,宣傳勝利的重大意義,宣傳中國人民在中所表現出的不怕犧牲、前赴后繼、英勇戰(zhàn)斗的愛國主義精神,對在校學生進行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二、活動時間:2015年9月
三、參加對象:全校學生。
四、活動內容:
(一)“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
1.9月2日舉行主題晨會活動,解讀系列活動方案。
2.集體晨會,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國旗下講話:勿忘國恥,圓夢中華
3.9月初,出一期“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黑板報,讓學生收集為作出貢獻的烈士及其英雄事跡,宣傳中華民族在中所表現出的不怕犧牲、前赴后繼、英勇戰(zhàn)斗的愛國主義精神。
4.9月3日上午觀看閱兵式,晚上收看央視大型文藝晚會《勝利與和平》。4-6年級每班9月10日前上交2篇觀后感。
(二)看一部優(yōu)秀電影
以“緬懷抗日英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9月2日中午組織全校師生觀看《太行山上》電影一部。
(三)一次紅色故事會
圍繞“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主題,以抗日英烈事跡、歷史事件和感人故事為切入點,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大力宣傳抗戰(zhàn)事跡,弘揚抗戰(zhàn)精神,緬懷抗戰(zhàn)先烈,引導全體學生從小樹立“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的理想信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和造就大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9月18日中午,二、三年級舉行一次紅色故事會比賽。
(四)一次紅歌比賽
以“牢記歷史,圓夢中華”為主題,突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主旋律,充分利用音樂課、班隊會等形式認真組織在校學生廣泛傳唱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中國夢的優(yōu)秀歌曲,把紅歌比賽活動作為紀念抗戰(zhàn)勝利、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形成“班班有歌聲、人人唱經典”的良好氛圍。
9月25日,一年級舉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比賽;四年級舉行紅歌比賽。歌曲推薦:《紅星歌》、《游擊隊歌》、《歌唱祖國》、《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大海啊,故鄉(xiāng)》、《歌唱二小放牛郎》。
(五)一次知識競賽
組織學生閱讀相關歷史書籍,開展“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中國人民70周年”知識競賽活動,時間:9月22日班會課。閱卷:五、六年級推磨批改,并上交統計表。
五、活動要求
1.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凹o念中國人民勝利70周年”活動是今年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班要把“紀念勝利70周年”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周密部署,精心組織,明確專人負責,確?;顒訌V泛開展,取得實效。通過組織在校學生參加活動,引導他們勿忘國恥,奮發(fā)向上,弘揚偉大抗戰(zhàn)精神,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2.加強宣傳,增強實效。各班要因地制宜,挖掘資源特色,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教育,通過開展知識競賽、紅歌會、看優(yōu)秀電影等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吸引廣大師生踴躍參與,激發(fā)少年兒童的愛國熱情和建設家鄉(xiāng)、報效祖國的積極性。
六、總結表彰
一、活動目的和意義
通過活動使同學們融入到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并感受我國博大的文化歷史,加深對中國傳統節(jié)日的了解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通過組織系列活動,培養(yǎng)同學們的愛國情感,以及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社會風氣;通過祭掃活動,在紀念先輩的同時,更懂得孝敬活著的人,更懂得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二、活動主題
緬懷革命先烈 弘揚傳統文化
三、活動內容
1、開展紀念革命先烈活動。在烈士紀念館、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師生緬懷革命先烈、追憶革命歷史;組織部分師生為革命先烈掃墓、敬獻花圈;邀請老戰(zhàn)士、老黨員以報告會、故事會等形式,講述革命傳統,引導廣大師生繼承先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激發(fā)愛國情感。
2、開展文明祭掃活動。倡導文化祭祀、人文祭祀。開展“文明祭掃、平安清明”活動,倡導獻花寄哀思,采取鞠躬敬故人、種植紀念樹、清掃墓碑、召開家庭追思會、網上祭奠、設置集中焚燒點等文明、環(huán)保、健康、安全的祭掃方式表達思念之情。
3、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組織發(fā)動廣大師生積極參與中國文明網等中央級媒體開設的“網上祭英烈”活動,進行網上祭奠、發(fā)表祭奠感言、開展網絡訪談,激發(fā)愛黨愛國情感,增強愛黨愛國意識。組織未成年人了解民族傳統文化、學國歷史、學習英模事跡,在網上向先賢先烈鞠躬獻花、抒寫感言寄語。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區(qū)域文化精髓,進一步完善學校德育體系,培養(yǎng)廣大青少年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高尚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使傳統文化精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繼續(xù)深入落實學習、踐行《弟子規(guī)》活動實施方案,學校經研究決定重點圍繞傳統文化中的“仁”、“信”、“禮”、“孝”、“廉”五方面內容,我校于2016年開始在學生中開展“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宣教活動,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確保活動順利有效開展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明確職責分工,由政工處完成好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確保了此次活動的順利開展,并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二、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載體,開展豐富的學習踐行活動
推行孝信雅行的教育活動
利用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等傳統節(jié)日為重點,在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和道德體驗活動,凸顯教育的實踐性和生活化特征,讓學生認知傳統、弘揚傳統,增進其愛祖國、愛家鄉(xiāng)、愛他人的情感。利用“三八”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節(jié)日開展“感恩父母 踐行孝心”的實踐活動;以勞動節(jié)、教師節(jié)、重陽節(jié)為契機,組織開展“感恩老師”、“感恩社會”、“關愛長輩”的教育活動。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感恩師長,孝敬父母,在實踐中學會行孝感恩、尊重他人,從而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018年4月我校在清明節(jié)時組織學生進行網上祭英烈活動。讓學生觀看英烈的先進事跡,了解英烈的過去,給孩子講解有關清明節(jié)的知識,了解傳統文化。
2018年5月由政工處組織學生進行母親節(jié)孝親活動。孩子們通過各種形式孝敬自己的母親,例如:跟母親說句真心話,給媽媽洗一次腳,幫助媽媽做一次家務,給媽媽捶捶背等等。通過此次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家長的辛苦,增進孩子和家長的溝通。并且也教育孩子不要僅僅在母親節(jié)這樣做,每天都可以對自己的媽媽盡孝。
2018年6月我校政工處組織全校各班進行端午節(jié)活動。學生們在各位班主任的帶領和指導下自己動手包了種子。不僅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端午節(jié)的由來和風俗文化,而且還鍛煉了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并且也品嘗到了自己勞動的甜蜜。
政工處組織全校學生觀看了文明禮儀主題班會,對全校學生提出了文明禮儀方面的要求,讓學生明白了文明禮儀的重要性,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政工處以發(fā)誠信倡議、講誠信故事等多種形式,將誠信教育引向學生家庭,并廣泛開展“爭做誠信少年”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從小養(yǎng)成誠信美德。
三、從學校的實際出發(fā),積極為學生營造學習傳統文化的氛圍
據了解,為迎接中國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大力推進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緬懷先烈、銘記歷史、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有關單位在革命搖籃――井岡山啟動“萬人重走路”活動,組織廣大青少年尋訪革命舊址,聆聽革命故事,接受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啟動儀式上,江西團省委副書記伍復康、團中央井岡山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劉文蘭和江西省委網信辦有關領導為江西青少年“萬人重走路”三支隊伍授旗。來自江西各地的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青年紅色研究社團成員、青年環(huán)保社團成員、青馬工程學員、學生文化社團成員、青年企業(yè)家、青年自組織成員、少先隊員和大學生等300名青少年成為“重走路”首批隊員?,F場,八名青少年代表面對國旗莊嚴宣誓,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奉獻青春的堅強決心。隨后,全體隊員依次在“點贊墻”上按下手印,點贊英雄,歌頌祖國。
啟動儀式后,全體隊員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參加祭奠儀式,緬懷革命先輩。在青少年基地授課老師的帶領下,大家一起重溫入團(隊)誓詞,向烈士敬獻小白花,現場聆聽了井岡山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來自井岡山大學的王勇超表示,自己對革命先烈的歷史功績有了更深認識,“在井岡山斗爭中,四萬八千名戰(zhàn)士把熱血和生命獻給了革命事業(yè),他們中大部分是和我們同齡的年輕人。今天對先烈最好的紀念,就是變祭奠為感恩,化緬懷為力量,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自身本領,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奮斗!”
一、基本理念
1. 核心價值觀的引領。紅色是一種拼搏精神的象征,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傳承,是一種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以紅色精神為引領,挖掘鐵軍精神內涵,運用富有時代氣息的教育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隊員自主參與、快樂體驗,在追溯、感悟及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其對黨和祖國的樸素感情,彰顯“追求真理、勤于學習、勇于實踐、甘于奉獻”的行為文化。
2. 剛柔相濟式的策略。剛性的紅色精神(鐵軍精神)與柔性的教育理念(和美理念)融合,使紅色教育活動貼近孩子的生活、走進孩子的心田,引導孩子知行和諧統一、品學良性互動、身心和諧發(fā)展。
3. 精神之旅式的活動。讓每一次紅色教育活動成為豐富學生體驗、鍛煉學生能力、展示學生才藝、放飛學生夢想的精神之旅。
二、實施過程及成效
(一)1991―2009年:初步形成“弘揚鐵軍精神”的紅色教育活動特色。
開展與鐵軍姐姐“比追求、比勤學、比實踐、比奉獻”的四比系列活動,及 “寫美字、爭做文明人”的學科滲透活動,形成《趣味多體套格寫字法》校本課程?!蛾愯F軍事跡展覽室》成為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的優(yōu)質資源,并多次接受中央、省市電視臺的采訪報道。
(二)2010―2011年:聚焦“求真為善尚美”核心價值追求,深化紅色教育內涵。
重新解讀鐵軍精神,將16個字的鐵軍精神與8個字的和美理念進行核心價值的整合,確定為“求真為善尚美”。開展“重溫鐵軍史、重講鐵軍事、重演鐵軍劇、重立鐵軍志、重塑鐵軍魂”系列活動,形成各年段主題序列活動特色;并以和美教育文化節(jié)的形式將紅色教育主題進行滲透和融合;此外,編演鐵軍劇及編寫陳鐵軍事跡校本教材。
(三)2011年至今:形成“一條主線、五大層面、八個序列”的“158”紅色教育活動品牌。
圍繞弘揚鐵軍精神這條紅色主線,分別在校級、年級、班級、學科滲透、家校合作等五大層面開展“唱、賞、讀、講、祭、編、演、立”八個序列活動,形成“一條主線、五大層面、八個序列”的“158”紅色教育活動品牌。
1. 一條主線
以跟鐵軍姐姐比追求、比勤學、比實踐、比奉獻的“四比”紅色主線貫穿,引導孩子重溫鐵軍史、重講鐵軍事、重演鐵軍劇、重立鐵軍志、重塑鐵軍魂。
2. 五大層面
①校園節(jié)日綻放紅色魅力。形成十大歌星藝術節(jié)、親子游戲節(jié)、和美教育文化節(jié)、書香致遠節(jié)等四大主題節(jié)特色,每學期一個大節(jié),兩年輪換一次。其中和美教育文化節(jié):盤活《陳鐵軍事跡展覽室》愛國主義教育優(yōu)質資源;以“與鐵軍姐姐比追求、比學習、比實踐、比奉獻”為主線,形成“重溫鐵軍史、重講鐵軍事、重演鐵軍劇、重立鐵軍志、重塑鐵軍魂”和美教育文化節(jié)活動特色。
②年段活動書寫紅色華章。研究學生年段特點,開展年段系列主題活動:一年級新生開筆禮和行為規(guī)范月,二年級文明禮儀活動、三年級鐵軍事跡宣講員活動、四年級生日會及互助活動、五年級軍訓及自理教育、六年級理想勵志教育及畢業(yè)典禮活動。這些有著專門教育意義的年段主題系列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為孩子鍛造了厚實而豐富的人生底色。
③班級活動踐行紅色精神。構建主動參與工作模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凸顯主體。一方面發(fā)揚少先隊組織的優(yōu)勢,以大中小隊三級學生組織建設為抓手,以星級中隊建設為載體,塑造學生主體精神。建設學生社團,初步形成20余個校級特色社團組織。另一方面推進紅色班級文化建設,在班級文化、崗位管理、小干部輪換等方面創(chuàng)出特色。例如低年級張麗芬老師的家校合作班級特色、中年級王玲老師的小干部管理班級特色、高年級何粵嫦老師的班級主題序列活動特色、高年級吳斌老師的書香班級特色建設等都各具魅力。
④學科教學滲透紅色理念。讓紅色精神真正融入課堂,依據學校實際和學科特點,增加紅色精神文化的內涵。例如語文學科開展“寫美字、做美人”活動,發(fā)揮漢字書寫的育人功能,出版《趣味多體套格練字本》教材。又如,體育課中蘊含著紅色精神。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鼓勵教師采取競賽、評比、游戲等方法。通過競賽激勵學生力爭上游、奮力拼搏精神;通過評比使學生會自覺協調好個人與集體關系,培養(yǎng)其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
⑤家校合作共奏紅色樂章。從學校、年級和班級三個層面統籌規(guī)劃,充分整合各家庭充滿差異的豐富教育資源,激活學生的精神生活。許多以班級、年級為單位組織的周末或假期家誼會活動異彩紛呈,既有以農家生活為主題的體驗活動,又有以傳遞愛心為主題的手拉手結對活動,還有以鍛煉生存能力為主題的野外拓展協作活動等。家長教育熱情空前高漲,家校關系、師生關系融洽和美。
3. 八個序列
①唱:傳唱愛國歌曲。發(fā)揮音樂教師和音樂特長生的生力軍作用,組織開展以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社會主義為主要內容的“紅色歌曲大家唱”主題歌詠活動。利用音樂課、課前5分鐘等時間,舉行校園紅歌會,教唱紅色歌曲,其中《懷念鐵軍姐姐》是孩子們必唱的。
②賞:觀賞紅色影片。充分發(fā)揮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讓學生在課外活動或班會時間觀看以革命戰(zhàn)爭為題材的紅色影片;或者讓教師以布置作業(yè)的方式,讓學生在家觀看紅色電視或電影。其中全校師生必看的關于陳鐵軍事跡的專題片《恒美新娘》(2013年中央電視臺播放)。
③讀:閱讀紅色經典。提供反映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故事書、小說、詩歌、回憶錄等書籍讓學生閱讀,感受革命先輩的集體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利用圖書室、讀書角和校園網站,向學生推薦黨史黨情專題書籍和讀本,開展在線閱讀和專題學習的“紅色經典大家讀”主題讀書活動。并引導孩子廣泛閱讀經典書籍。
④講:宣講革命故事。學校成立了以學生為主的鐵軍故事宣講團,在陳列軍陳列室向來賓介紹陳鐵軍的故事。每學期請老干部、老革命軍人到校為孩子們講述革命故事,回憶當年的腥風血雨,訴說自己的親身經歷。讓一個個動人的革命故事,化作對孩子的無聲教育,滋潤孩子的心靈。其中必聽的是原學校大隊輔導員梁錦卿老師為孩子們講述的陳鐵軍故事。
⑤祭:祭掃革命烈士墓。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學校都組織學生到鐵軍公園進行祭掃活動,讓少先隊員獻上最誠摯的敬禮,并擦拭墓碑,清除墓碑周圍的雜草,激發(fā)學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建設祖國”的理想信念。并通過網上祭英烈教育,讓學生或說、或寫、或做,感悟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紅色精神。
⑥編:已完成編寫《陳鐵軍的事跡》、《刑場上的婚禮》《紅棉屬下的感悟》鐵軍劇本、《多體套格寫字教材》《又快又好寫漢字》等校本課程,讓紅色精神代代相傳。計劃編寫讓孩子喜愛閱讀的繪本《少年陳鐵軍》、《當代鐵軍人》等。
那是一個雨后初晴的周日,我們一行十多人分乘三部車,在熟悉路況的該村鄉(xiāng)賢的帶領下,向著憧憬中的桐梓洋進發(fā)。從206國道到北斗鎮(zhèn)再到拾荷村,之后的所見所聞就完全是一種陌生的體驗了。一條大約3米半寬的水泥路隱藏在深山密林中,兩旁忽而是茂密的樹林,忽而又是險峻的巖壁,與都市里的喧囂市井況味截然不同。走到半山處時,水氣濃重,云霧空鰨能見度越來越低,清新的山風帶著微雨,給人陣陣涼意。我豎起衣領,依然忘情地將自己交給那啁啾的鳥鳴和潺潺的清泉―人在車上,心已在景中。
拐過幾個彎,山道上豁然開朗,天空放晴,地勢也平坦許多。我們的第一站―桐梓洋林場到了,這是豐順縣最大的一個國營林場,有著眾多的杉樹、松樹、麻竹等林木,職工不多,卻在這人煙罕見的深山里默默守護著這一片山林。
目的地桐梓洋村距離林場還有十多公里,我們對林場簡單了解之后便繼續(xù)趕路,而這又是一段視覺的享受,那漫山遍野、鋪天蓋地的竹子所帶給人的震撼是無法形容的,綠,更是填滿你心胸、腦海甚至靈魂的一種顏色,可以入心、入夢。時值暮春,正是竹筍生長的旺季,碗口般粗壯的竹筍裹著黑褐色、布滿絨毛的外殼,筆直挺立,像一把把利劍直指云天。據介紹,這是一種叫苗竹的竹筍,在它剛破土而出時采來食用,鮮美可口,是應節(jié)的美味。還有一種較矮小細密的竹子,當地人告訴我,這就是苦竹了,我們春天常吃的苦筍原來就是這樣,真是長見識了。路上,我們見到不少三五成群的采筍人,他們爬山越嶺,鉆進密林中辛勤勞動,把鮮嫩的竹筍采回家加工銷售。我心中暗暗思忖,這么好的竹子,扎根大地,生生不息;這么淳樸的山民,守護家園,勤勞致富,莫不是與桐梓洋的靈山秀水滋育還有革命圣地的熏陶激勵有關?
中午將近,我們也終于到達了桐梓洋村,熱情的村干部和回家投資發(fā)展的鄉(xiāng)賢薛鏡華先生早已等候多時。這是一個四周青山環(huán)抱的小村莊,地處廣東省梅州市豐順、五華、興寧三縣交界,所在的桐新村是廣東省東江革命根據地八鄉(xiāng)山最重要的蘇維埃鄉(xiāng)之一。村子里的住戶大部分已遷出,目前,留下來的幾家人以種茶、養(yǎng)蜂、加工土特產為生。薛先生也是革命后代,他拿出自家今年出產的新茶,用山泉水煮沸了沖泡給我們品嘗,那清亮、淡黃色的茶湯散發(fā)出沁人心脾的香氣,入口更是甘香無比。薛先生深情地給大家講述了發(fā)生在桐梓洋的革命故事和傳說典故,那精彩又驚險的一幕幕仿佛把大家?guī)Щ氐搅讼鯚煆浡⒎榛疬B綿的戰(zhàn)爭年代。
女村干部告訴我們,桐新村是全縣革命烈士最多的村之一,當時的桐新鄉(xiāng)人口僅400多人,死于戰(zhàn)亂的就有上百人,為國犧牲被評為烈士的有14人,單桐梓洋村就有7人,他們的事跡可歌可泣,他們對革命的貢獻,令人肅然起敬。爾后,我們參觀了當年桐梓洋蘇維埃政府遺址、炮樓崠的炮樓殘跡、環(huán)形戰(zhàn)壕、宿營地以及根據地的門戶黃蜂溜隘口等紅色舊址。這些革命場所,大部分已成廢墟,留下來的也已年久失修,破敗不堪。我們期待有識之士能多宣傳和呼吁,讓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能得以系統的保護,也讓老區(qū)桐梓洋的革命精神得以傳承和發(fā)揚。
在桐梓洋村附近的山上,有一個高山天池,四周青山樹林倒映在水面上,寧靜的湖面不時掠過水鳥的身影,堤壩上長著各種各樣的野花,白的是金櫻子,紅的是山杜鵑,與周圍深深淺淺、濃濃淡淡的的各種綠,構成了一幅天然的水墨畫,行走中,人不知不覺就成了畫中人。
往水庫左邊方向前行,不多時,一個剛剛開墾的近200畝的茶園展現在我們眼前,一壟壟整齊的茶苗在春日暖風中舒展著稚嫩的身軀,呈現出勃勃生機,這就是企業(yè)家薛鏡華先生于2015年開工的高山生態(tài)茶種植項目,這里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特別適合茶樹的生長,具有發(fā)展高山茶業(yè)的優(yōu)良條件。我們不難想像,假以時日,桐梓洋村生產的高山優(yōu)質、無污染的綠茶,定將廣受歡迎和推崇。
返回村子時,遇到群剛收工的采茶工人,她們面帶笑容向我介紹了采茶的生活情況,這些臨時性像候鳥一般隨著季節(jié)流動的外鄉(xiāng)人,言談中也紛紛流露出對桐梓洋這個秀美山村的喜愛之情。
午飯中有當地出產的苦筍、苗竹筍煮咸菜肚肉、豬紅煲和茴香豬雜湯,雖然簡單但可口,是一頓難忘的農家美食。
返程路上,我們沿途在青青竹林體驗采筍的樂趣,又在峽谷清流邊流連忘返,定格下一張張靚麗的倩影。
天時地利人和,讓我們的老區(qū)采風之行順利又開心,而更多關于桐梓洋的革命故事和美麗風光尚來不及細細品味。我也不由地想起文史研究者羅培衡先生的遺作:
桐梓洋上尋圣蹤,千仞奇峰曾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