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國教育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與可行性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chǎn),其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藝,精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哲學宗教,完備深刻的道德倫理,曾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歷史的結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館里的陳列品,而是有著活的生命”。千百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如“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剛健有為”、“貴和尚中”等中國文化基本精神以其鮮活的生命力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chuàng)新文化提供著歷史依據(jù)和現(xiàn)實基礎。如今,“全球化”、“地球村”加速了世界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的廣度和深度,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中華民族及其文化將以怎樣的姿態(tài)參與合作與競爭,是擺在每一個中華兒女面前的嚴肅問題。數(shù)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給我們留下了燦爛的遺產(chǎn),也帶來了因襲的重負。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新時代的學生,了解和傳承本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責無旁貸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了解傳統(tǒng),有助于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分析傳統(tǒng),有助于他們更加準確而深刻地認識我們民族自身,認識我國當前的國情;變革傳統(tǒng),也有助于他們以理性的態(tài)度和務實精神去繼承我們的傳統(tǒng),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以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在語文教學中實施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有著極大的便利性和可行性。
2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傳統(tǒng)文化教育
外國文學作品的內涵,必須讓學生自己去閱讀作品,感受作品自身的美。教授學生正確恰當合適有用的閱讀方法對理解作品內涵有重要意義。如比較式閱讀是比較有實效的閱讀方法,對學生學習外國文學作品很有幫助。比較式閱讀方法就是將至少兩種材料進行對比閱讀,分析其中的共同點與不同點。有橫向中外比較,也有縱向歷史比較;有題材種類的比較,也有內容角度比較等等。對于中學生來說,最為吸引當屬中外作品的比較了。以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為例,在講解這一課的時候,可將其與中國的《牡丹亭》進行比較。創(chuàng)作時期上兩者僅相差三年?!赌档ねぁ分?,主人公杜麗娘表達自己情感方式非常中國化,十分含蓄婉轉?,F(xiàn)實中無法實現(xiàn)的,將之付諸于夢里,在夢里大膽表達自己的感情思想,表達自己的愛意。深受傳統(tǒng)文化與封建禮儀教誨的女主人公的愛含蓄而缺乏奔放之感。但是同一時期英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卻示顯出不一樣的愛情觀。主人公羅密歐與朱麗葉沖破世俗的枷鎖,掙脫家人的阻撓,勇敢相愛。在對對方的愛的表達中,真摯而熱烈,奔放而熱情。與中國傳統(tǒng)的風格是截然不同的。這也正體現(xiàn)出異域文化的特質,學生在比較閱讀中能更好的感受到異域文化的特點,理解作品的內涵。所以運用比較閱讀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閱讀方式之一。再如,學習《堂.吉珂德》時可與《阿Q正傳》作比較等等。這就不一一羅列了。此外,還有情境式閱讀,遷移式閱讀等較好的閱讀方式。有個好的閱讀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降低理解難度,更有利于學生對外國文學作品的學習。而教師作為引導者能夠恰如其分的指導學生正確恰當實用的閱讀方式,那課堂教學將會有一個很大的改進。
(二)有了一個較好的閱讀方式是理解作品內涵的第一步
而光是這樣還是不夠的。態(tài)度是成功的第一步,取向是通向頂峰的階梯。外國文學課堂教學的內動力是以飽含激情去教授與學習它。如果外國文學的教學價值取向僅僅為幫助學生獲得一個應對考試的技巧,作為一個熟練技巧的練習材料,這樣就會導致外國文學內在美被分值利益所取代,背離課改將外國文學作品選入高中語文課本的初衷。那么,外國文學課堂教學的態(tài)度應是什么呢?在應試教育橫行天下的時代,在分數(shù)決定勝負的現(xiàn)實里,我們的老師、學生應是以怎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外國文學作品這塊“雞肋”呢?文學作品是通過形象對人的社會生活進行具體感性的整體反映,顯示人的生命意志和本質要求,樹立人類的精神家園,所以,外國文學作品的教學價值取向,應把追求人生意蘊、人文情懷視為一種學習的態(tài)度,有了這樣的閱讀習慣,能讓我們在喧囂的都市生活中尋找到一片心靈慰藉,逃離快餐式閱讀帶來的急躁和功利主義帶來的焦慮。有了心靈的慰藉與現(xiàn)實需求的意義,就可以探討外國文學所隱藏的內涵與文化底蘊。擴展閱讀空間、開辟新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成為外國文學教學改革的內動力。才能推進外國文學課堂教學的深入發(fā)展。
(三)增加閱讀量也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
既然能夠成為文學作品勢必是供世人閱讀的,只有置身于文字的海洋里才能領略作者所要表達的內涵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在閱讀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來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力,使得經(jīng)典文章更接近我們自己的生活,并為我們的行為規(guī)范提供指導與幫助。對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積累是提高外國文學課堂教學必要的條件。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比绻麤]有一定的閱讀積累,就難以實現(xiàn)教學要實現(xiàn)的目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著溝通障礙就會間接導致教學目標的失敗。而且國文學作品已經(jīng)形成一套以西方文藝理論為基礎的學科體系,增加閱讀量可以形成完整的外國文學脈絡。外國文學課堂教學收效不高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們學生的文藝理論修養(yǎng)很欠缺。加大此方面的閱讀積累是必不可少的。最后,著名文學家朱光潛先生曾曰:“詩好比一株花,哲學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蓖鈬膶W深厚博大,就在于它的根連著豐厚的文化營養(yǎng),因此,了解西方哲學思想,理解外國文學就不存在障礙。
(四)最后,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
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取的外國小說作品或是出自文學流派的宗師之手,或是選自世界級大師的精品力作,涉及范圍之廣,包容思想之豐,是以往教材編寫中所沒有的。面對不同地域色彩的文本,該如何真正走進它們,筆者認為首先應持有“尊重”原則。1“.尊重”是對不同文化的尊重。教師首先要明白這一點。從教材所選的文本來看,學生閱讀所需的文化背景應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帶領學生在更為廣闊的文化背景中去指導學生學習外國文學。比如學習海因里希•伯爾的作品時,我們應充分了解他的經(jīng)歷及其在德國文壇上的地位,他曾負過傷,當過俘虜,對法西斯的侵略戰(zhàn)爭深惡痛絕,他是二戰(zhàn)后德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稱為“德國的良心”,他擅長寫戰(zhàn)爭題材以及戰(zhàn)后國人迷惘的心境。了解了,尊重了,我們才能更深入地走進伯爾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和《在橋邊》。2“.尊重”是對閱讀個性的尊重。學生的閱讀習慣與閱讀思維都是不同的,面對有一定文化差異的小說文本,他們的疑惑與體驗自然也是五花八門。面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應以一種海納百川的心態(tài)來面對并進行理性分析,真正讓學生的本土意識與世界意識進行碰撞與交融。比如《丹柯》中,有學生認為族人的反應是極其正常的,是可以被理解的,而丹柯的行為倒是有些令人費解。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然而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是站在實用主義的角度去看待的,然而高爾基是站在西式悲劇美學的角度來審視的,因此故事的浪漫主義特色也就水到渠成了,作者要表達的不是故事本身的真實度,而是要向世人傳遞一種不屈的精神。這也是作品的偉大之處。在不同意識的碰撞與交流中,文本與讀者之間展開對話,最終達到,這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嗎?
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注重“對比”
在外國文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對比”法可以更快地促使學生尋找到閱讀的突破口,走進作品的內涵。那么教師應從哪些角度去實踐外國文學作品教學中的“對比”原則呢?我認為其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移情”來把握作品中的主題、情感和人物形象。比如在評價“娜塔莎”這一形象時,可以這樣設計:作為擁有相同年紀的你們,你們喜歡娜塔莎嗎?說出自己的理由。這樣的設計其實是在調動學生自身的實際,相仿的年紀,不同的文化心理,學生思考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對比的過程。不少學生都說不喜歡,原因是娜塔莎太過直接,不夠含蓄,這是東方文化心理的典型。教師在學生的反應中順勢點撥,這種直接實際是一種率性,一種這個年紀里應有的可人之處。經(jīng)過這樣的對比交流,大大加深了學生對“娜塔莎”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其二,還應充分重視鑒賞形式的不同。我們學生在閱讀小說作品方面是有一定基礎的,傳統(tǒng)的小說基本情節(jié)、小說三要素都是經(jīng)典的鑒賞方法。然而面對外國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說,并非傳統(tǒng)的鑒賞方法所能詮釋的。我國的傳統(tǒng)小說是以情節(jié)安排、人物塑造取勝,而外國小說有大段的場景與人物心理描寫。這在教學中就需要學生認識到這些不同點,有的放矢地去關照外國小說作品。
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凸現(xiàn)“吸納”
目前,國外如美國等國家對聾人英語教學研究的成果較多,但多是屬于第二語言方面的論述。對于中國聾人學生來說,手語是第一語言,漢語是第二語言,而英語則是第三語言。國外聾生二語教學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鑒,但無法很好地適用于國內的聾生英語教學,這需要我們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這方面的探索。本世紀以來,國內聾生英語教學的研究逐步發(fā)展,對具體的教學實踐起到了指導和促進作用,本文將對此進行回顧和思考,以期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參考。
2國內聾人學生英語教學研究現(xiàn)狀
2.1文獻的收集與分析
筆者于2013年9月以“聾人英語”、“聾校英語”、“聾生英語”、“聾兒英語”、“聾啞英語”、“聾英語”、“聽障英語”、“聽殘英語”作為篇名在中國知網(wǎng)期刊類檢索相關文獻,時間選擇“從1949年到2013年”,來源類別選擇“全部期刊”,選擇學科領域為“全選”,匹配為“模糊”。經(jīng)過收集整理,選擇關于我國聾生英語教學的文章53篇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從上表可以看出,近幾年關于聾生英語教學研究的文獻逐漸增加,這是我國聾人教育水平提高及重視英語教學的結果。從文獻的研究方法來看,大多是經(jīng)驗介紹和思辨性的總結,只有三篇文章是調查研究,沒有實驗性的定量研究。從文章的質量來看,有四篇文章發(fā)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錄中教育類的《中國特殊教育》上,而外語類的所有期刊至今未見有關于這方面的文章。這說明聾人的英語教育研究正處于起步狀態(tài),還沒有引起外語界乃至語言學界的關注。從文獻的研究內容來看,探討最多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其次是對聾生英語學習方面的研究,再次是對聾校英語課程設置和聾生英語教師發(fā)展的論述,還有一部分是關于教育技術設備在教學中的應用等,以下將對這四個方面的研究內容進行回顧分析。
2.2研究內容歸納分析
2.2.1聾生英語教學方法
教學法分為三個層次:途徑(Approach或methodol-ogy)、方法(method)和技巧(technique)。途徑是指語言教學的理念,基于對語言本質的認識;方法是依據(jù)途徑來有序教授語言的總體規(guī)劃,途徑是公認的指導理論,方法是理論應用的過程,一種途徑可有多種方法實現(xiàn);技巧是教學中所運用的具體手段,如用工具、計策及小謀略來直接實現(xiàn)教學目的,技巧必須和方法、途徑保持和諧一致[6]。(1)聾生英語教學的途徑。聾生英語教學中存在口語教學和手語教學兩種不同的觀點。如楊瑞霞堅持聾生必須學習英語發(fā)音,這樣可以提高中國聾生英語口語包括讀話的能力,雖然聾生的口語可能不是很清晰,但這可以通過發(fā)音訓練得到改善[7]。而鄧鴻雁認為教師可用中國手語進行聾人的英語教學,中國手語可加深聾生對英語的理解,并可讓聾生用美國指語表示26個英語字母;但他并不完全排斥英語口語教學,因為通過口語教學可讓聾生看到教師的口型,從而理解英語發(fā)音[8]。在聾教育領域,手語教學和口語教學是長期爭議的話題,兩者在對立和調和中發(fā)展,這體現(xiàn)了對聾人語言學習本質的不同認識。而對健聽人來說,英語教學途徑的研究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因為他們習得的第一語言就是本族語的口語和書面語,英語是第二語言,可以根據(jù)語言習得的特點采用聽說教學。對聾人來說,各地中國手語一般是當?shù)孛@兒首先習得的第一語言,漢語是第二語言[9],英語是聾人的第三語言,對聾生第三語言及其教學本質的認識還未有深刻的研究,所以在聾生的英語教學中,盲目堅持手語教學、排斥口語教學或只是采用口語教學的觀點、拋棄手語教學的方式并不可取。目前來看,比較合適的做法是兩種途徑結合,在不同的英語學習階段各有側重,這樣可以提高教學效果。(2)聾生英語教學的方法。教學法在外語教學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從語法翻譯法、聽說法、交際法等到任務型教學法,過去一百多年的語言教學史上出現(xiàn)了幾十種不同的外語教學法[10]。這些針對健聽人的教學方法無法照搬到聾生英語教學上,但可以根據(jù)聾生的特點進行借鑒改編,如許磊把奎恩教學法作為教初學英語聾生的一種手段,教師可用動作、表情、實物等促進聾生的視覺學習能力,培養(yǎng)聾生對英語的感官認識[11];張大利認為,聾生的英語學習有其特殊之處,他們主要是靠視覺器官,以動覺、觸覺進行輔助學習,可用“三合一”教學法進行施教,即把教學內容用英語講述,再翻譯成漢語和手語,最后可把英語用板書或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同時輔以“讀話”方式[12];丁祖保根據(jù)聾生的心理特點為初學者設計了“音標-音素-字母”三位一體教學法,26個英語字母的教授不是按照字母順序進行,而是采用了同一音素的字母歸為一個教學類別來進行教學[13]。從上述對聾生的英語教學方法來看,雖然能根據(jù)聾生的實際進行創(chuàng)新,但還未能結合語言學理論使教學法多樣化和系統(tǒng)化。(3)聾生英語教學的技巧。技巧在聾生英語教學中最為豐富多樣,如楊小玉探究了提高聾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四種方法:一是借助視覺觀察、教具和課件等發(fā)揮聾生的視覺特色,增加聾生的記憶渠道;二是用情景教學法、游戲等提高聾生的識記熱情;三是幫助聾生了解構詞規(guī)律,提高記憶效率;四是用美國手語加深記憶[14]。李梅提出,根據(jù)英漢語各自的特點,先把復雜的英語句子分割開來,用英漢語對照講解,讓漢語輔助聾生學習英語[15]。馬同梅則通過圖表比較、英漢翻譯比較、形體語言比較等技巧來教授聾生英語語法[16]。這些技巧的運用充分體現(xiàn)了聾人的認知特點和學習方式。
2.2.2聾生英語學習特點
長期以來,人們注重對語言本身(特別是對語言的描寫)和教學方法等學習客體的研究,后來人們逐漸認識到學習者作為學習主體的重要性,只有研究個體學習者才能抓住問題的要害[17]。健聽人的外語教學研究重點從“如何教”轉向“如何學”,聾生的英語教學研究也對學習者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作為聾人,楊軍輝、陳少毅介紹了聾人學習英語的經(jīng)驗,即要樹立信心、培養(yǎng)興趣、選擇好教材、持之以恒便可成功[5,18]。余婧分析了聾生英語學習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并提出教學對策;由于聾生缺少發(fā)音的幫助,受手勢語的影響,常會出現(xiàn)“詞語記憶模糊”、“語句成分殘缺”、“語言理解歧義”等錯誤,這需要對聾生進行語言方面的強化刺激,包括提高他們的中文水平[19]。張松柏用觀察、問卷和訪談等方法調查了影響聾人英語學習的因素,得出如下結論:中國聾人的英語學習主要靠視覺輸入和文字輸出;英語對中國聾人來說既是外語,又是第三語言;漢語和中國手語共同輔助英語學習[20]。胡孟用問卷調查了浙江省聾人高職英語學習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聾生的英語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不滿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材的編寫,課外也不進行預習和復習[21]。與健聽人英語學習的研究相比較,對聾生英語學習的動機、策略和自主性方面還缺乏深層次的探討。
2.2.3聾校英語課程設置與聾生英語教師發(fā)展
課程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教育方針的貫徹、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以及教學實踐的改進都必須以課程為載體才能得到實現(xiàn)[22]。普通大、中、小學校的英語課程設置體系漸已成熟,師資隊伍也日臻完善。而聾人英語課程設置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季蓉芳對上海市九年段聾校英語教學狀況進行調查后發(fā)現(xiàn):各聾校英語課程設置的年級起點不一致,課時安排也不同;所調查的四所聾校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且都是普通學校使用的教材;四所聾校的九名英語教師中只有兩位是專職聾生英語教師,其他的都是兼任聾生英語教學工作,這些教師大部分不是英語專業(yè)畢業(yè);其中只有一所聾校形成初步的英語教學體系[23]。李響認為,很多聾校沒有建成完善的英語課程體系,主要障礙是聾校缺乏英語專任教師以及現(xiàn)有的教師在聾人英語教學方面的素質還有待于提高等;應該加強對聾人英語教師的培訓,推行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證制度等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等[24]。如何解決聾校英語課程設置中的問題,謝蓉提出:要轉變傳統(tǒng)的聾校英語教學模式,把英語與音樂、美術等課程進行整合,實現(xiàn)學科互補,增加聾生的英語學習興趣[25]。章蘇妮介紹了上海第四聾校啟蒙英語課程的總目標、英語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分目標,對課程內容、課時安排、課程實施等作了詳細的論述[26]。關于高等特殊教育學校的英語課程設置,馬宇論述了高等特殊教育學校開設英語課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對課程開設所需的教材、師資、教學考核等提出了建議[27]。
2.2.4教育技術設備在聾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現(xiàn)今,各種先進的現(xiàn)代技術設備層出不窮,普通學校的英語教學課堂基本上普及了多媒體教學,課外英語自主學習網(wǎng)絡的建設為外語學習者提供了便利。但這些健聽生使用的教學設備并不完全適合于聾人的英語教學,聾人教師們可以選擇改造一些設備在課堂使用。耿曉麗、宋博等把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于聾生英語課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該設備集白板、投影儀、感應筆和計算機于一體,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提高學習興趣,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要求和課堂教學實際,即時、靈活地編輯調用資料,解決了PPT課件的固化問題;電子白板還可以讓聾生重溫教師上課的過程,補充完善課堂筆記,有利于聾生復習鞏固所學內容[28-29]。在多媒體應用方面,孫志芳等認為多媒體技術可以較好解決聾生的英語學習困難;聾生是通過“看話”而不是“聽話”的方式學習語言,多媒體可以強化視覺刺激,加深對英語的印象;聾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形象思維較強,可以用多媒體把教學內容形象化,實時將教師的口型、面部表情和手勢等放大投射,因為聾生對教師的動作記憶比文字要強,擅長記住看到的口型和手勢[30]。在利用計算機虛擬技術方面,朱雷、邢偉把計算機虛擬現(xiàn)實技術系統(tǒng)應用到聽障學生的英語項目學習中,實踐證明該系統(tǒng)能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視覺補償優(yōu)勢,促進聽障生的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提高教學質量[31]。隨著網(wǎng)絡信息化的發(fā)展,英語教學與教育技術的結合已從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Computer-AssistedLanguageLearning,簡稱CALL,起始于20世紀中期)轉入技術改良的語言教學階段(TechnologyEnhancedLan-guageLearning,簡稱TELL,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即從輔助語言學習提升至支持語言學習的層次[32]。而國內對于教育技術在聾生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大多還停留在CALL階段,這需要聾教育研究工作者盡快更新觀念,在使用先進的網(wǎng)絡信息技術為聾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便利方面進行更多的探索。
3中國聾人學生英語教學研究的不足
我國的聾人英語教學處于起步階段,由于條件所限,我們對聾生英語教學的實踐和研究還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3.1缺乏對中國聾生英語教育政策的討論
國家的教育政策直接影響著聾生的英語教學實踐和研究,而我們對政策的了解和執(zhí)行不能很好地為聾人英語教學服務,如2011年制定的《中國殘疾人事業(yè)“十二五”發(fā)展綱要》指出:普通高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擴大招收殘疾學生規(guī)模,完善盲、聾、重度肢體殘疾等特殊考生招生、考試辦法,聾人參加各類外語考試免試聽力[33]。但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聾人大學生們并沒有在聽力項目上得到照顧,這需要我們根據(jù)現(xiàn)有的殘疾人教育政策制定聾人英語教學測試的具體辦法。另外,國家對聾人大、中、小學校的英語教學還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政策指導,從事聾人英語教學的工作者可以開展調查研究,為相關的教育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3.2沒有建立中國聾生的英語教學理論體系
中國聾生的英語教學實踐和研究多是參考健聽人第一語言習得或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雖然根據(jù)聾人的學習特點做出了改進創(chuàng)新,但只是停留在具體實踐的層次,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首先在于研究者對中國聾人英語本體的認識存在偏差,具體表現(xiàn)在有些研究以美國聾人的英語學習作為中國聾人英語教學的依據(jù),但中國聾人的英語是第三語言,美國聾人的英語是第二語言,兩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較大差異;其次從研究方法來看,應用語言學中的實驗和語料庫等科學的量化實證并沒有在聾生英語教學研究中得到應用,因此,方法的滯后再加上對中國聾人英語本體的認識不清導致很難提升研究的層次,不能夠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理論。
3.3低層次的重復研究多
從期刊上發(fā)表的關于中國聾生英語教學的文章來看,多數(shù)文章是經(jīng)驗總結,雖有具體的事例,但無深入的論證。如不少文章討論提高聾生英語學習者的興趣,只是提到了具體的教學技巧,未對聾生學習英語的需求、動機等進行探討,雖然在課堂上提高了聾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但可能只是在短時間內起到效果;另外,一些文章大同小異,有的甚至稍作變化在不同刊物發(fā)表,這也可能是教學科研工作考核中量的要求導致的結果。在中國聾人英語教學實踐和研究中還存在一些具體問題,如沒有對聾生進行分類,因為有的聾生是先天性耳聾,有的是后天性耳聾,有的帶有一定的聽力和說話能力,他們對英語的感知和心理加工應該是有所不同,這也需要我們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注意。如何解決中國聾人英語教學研究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筆者建議從如下四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以為宏觀層面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決策打下基礎。
4未來研究建議
4.1加強聾校英語課程設置的研究
目前,關于聾校英語課程設置,問題已經(jīng)不是設置與否,而是如何設置?,F(xiàn)在招收聾人的高校、甚至高中都把英語作為必考科目,高校的聾人學院則把大學英語作為必修課程。但對于英語在基礎教育的哪一個階段開設、課時多少等問題,各聾校還沒有達成共識,畢竟對聾生義務教育階段來說,英語是一門選修課,也沒有必要保持一致,但我們可以進行討論,提出一個較好的方案,供各聾校參考。作為一門課程,最關鍵的是教學內容,也就是教材,而教材正是聾生英語教學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除個別聾校正逐步開發(fā)自己的聾生英語教材外,大部分聾校用的是普通學校的教材,普通教材注重的多是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而這正是聾人不可逾越的障礙。近年來,國內雖然有聾人英語教材問世,但無法與普通教材的系統(tǒng)性和成熟性相比,還沒有普及推廣。國外如美國雖有供聾人用的英語教材,但使用的是美國手語編寫,并且英語對他們的聾人來說相當于我們聾人的漢語,所以我們也很難借鑒改編他們的教材。由于聾人英語教材用戶量少,開發(fā)困難,對出版社來說無經(jīng)濟效益,這就需要聾英語教學研究者積極爭取教育主管部門的幫助,教育主管部門應對聾英語教材的開發(fā)項目上進行投入支持。開設課程的第二個關鍵是師資。從現(xiàn)有的調查來看,聾生英語課程的師資來源面臨困難,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很難與聾生交流,僅接受過特殊教育的教師對英語教學專業(yè)知識知之較少,目前還沒有專門的聾生英語師資培訓項目,所以,聾生英語教師多是非英語專業(yè)的教師兼職,聾高等教育也是如此。筆者認為,應該探討如何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生的特殊教育能力,提供相關的培訓項目,列入外語教育規(guī)劃,這樣能更好地提高未來的聾生英語教育師資質量。課程的第三個方面是測試,測試是教學的指揮棒,如何測、測什么決定了教師如何教和教什么。張松柏的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針對聾人的英語測試體系不完善,各聾校教師們大多是以招收聾生的幾所高校的英語試題為指揮棒[20]。那么到底如何進行聾生英語測試呢?根據(jù)聾生的特點,聽說不應該作為測試內容,應以寫作、閱讀理解或翻譯為主?,F(xiàn)有的測試尤其是聾人高考英語試卷多是英漢兩種文字,而在平時英語教學中,手勢語卻是最重要的交流形式,雖然在課堂上教師的唇形是英語發(fā)音的樣子,但手勢大多是中國手語,而聾人最關注的卻是教師的手勢,所以可再探討把測試與教學形式協(xié)調一致,在測試中增加手語。另外,我們未檢索到關于聾人英語測試方面的研究,聾人高等教育的英語入學考試只是按照幾所聾校達成的共識而自行出題,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測試體系。當然,課程的研究并不只是上述幾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一門課程要有其系統(tǒng)性,首先要有一個總的科學的教學目標,然后再確定每個階段的教學要求,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課程設置、師資培訓和教學測試等??梢哉f,深入探討關于課程設置問題可為國家的聾人外語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jù),促進聾生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4.2重點探討聾生的英語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
對聾生英語學習的研究缺乏廣度和深度。聾生的英語輸入主要是視覺形式,而輸出是以閱讀和寫作的形式,應該說,對聾生英語輸入方面的研究稍多一些,而對于輸出涉及的較少,僅有余婧歸納了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聾生在英語輸出中的典型錯誤,并進行了初步分析[19]。我們可以進一步擴大聾生英語輸出的研究范圍和深度,例如,可以用閱讀理解的形式看聾生的英語輸出;也可以搜集聾生的英語寫作文本,建立中國聾人英語語料庫,對庫中的文本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再與輸入結合起來,探索聾生對英語心理加工的過程,為改善教學提供參考;還可以用手語翻譯、書面翻譯來對比手語和漢語在理解英語上有何不同等。除了上述對聾生產(chǎn)出的語言分析之外,還要對聾生的學習策略、自主學習、人格特征、家庭環(huán)境以及未來工作中的外語需求進行討論,這樣可以加深對聾生英語本體的認識,為我國聾人英語教學理論的建立打好基礎。
4.3深入探索聾生英語的教學方法
目前來看,我國聾生英語教學的關鍵是解決如何教的問題,聾生和健聽人不同,他們不能通過聽、說來學習英語,也很難從家長、同學處獲得幫助,一般的健聽人更是無法指導他們的英語學習,聾生特別是初學英語的聾生只能依靠懂手語的特殊教育老師的教學來學習英語。即使到了高校,聾生的英語水平提高,可以進行自學,但教師的指導也必不可少。所以,聾生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健聽人英語教學法的研究已到了“后方法時代”,不再拘泥于某一種方法了,但聾人的英語教學有必要探索一個合適的系統(tǒng)方法,供所有的聾生英語教師參考,避免少走彎路。以上文提到的教學法的途徑、方法、技巧三個層次為例,對于健聽人來說,英語教學研究是從途徑到技巧,而對于聾人來說,應該是從技巧到途徑,先著眼于教學法的技巧層次,才能讓聾生接受一門新的語言,提高學習興趣。我們目前對聾生英語教學法的研究正是側重于技巧層次,這方面的文章多是論述用何種方式讓聾生了解、學會英語,例如,用中國手語、漢語注解、美國指語、美國手語等幫助聾生學習,這正是目前聾人英語教學所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中國手語、漢語、英語、英語手語等相互之間截然不同,各成體系,書面語和手語之間還存在矛盾。所以在這方面還要進一步加深研究,用歷時的實證研究獲得數(shù)據(jù)來證實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對聾生英語學習的作用程度,從而科學地使用這些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聾生英語教學“口語法”運用方面,除楊瑞霞[7]之外,也有教師認為應該教聾生把英語學成“讀”和“說”的語言,如李梅經(jīng)過探索實踐,可以讓聾生不需紙筆和手勢而能夠“讀”和“說”英語[34],當然這種“讀”是“唇讀”,“說”主要是做“口型”,這種教學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更需要我們對此進行更多的研究。另外,普通英語教學強調的是文化教學,但聾人現(xiàn)剛進入雙語(手語和漢語)雙文化(聾文化和主流文化)的階段,我們是否考慮聾人英語教學側重于應用性,而不是強調文化的學習,以免給他們造成更大的負擔??梢钥闯觯@人英語教學理念在很多方面與普通英語教學差異較大,這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4.4結合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開展聾生英語教學
聾人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無法與常人一樣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但現(xiàn)代科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聾人克服英語學習上的困難。目前,聾人英語教學設備運用方面的研究還略顯不足,主要是由于資金、設備等條件所限,一些先進的設備還未應用到課堂上。從現(xiàn)有的聾人教育的設備使用情況來看,可以多進行實時字幕、電子筆記等支持服務系統(tǒng)輔助聾人英語教學的研究,如果強調英語聽說教學的話,人工耳蝸的輔助作用值得探討;在聾人自學方面,網(wǎng)絡輔助的作用不可忽視;在全納教育方面,同伴輔導和手語翻譯等支持還需要加強完善。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進步更新了教育理念,歐盟國家在聾人外語教學中應用網(wǎng)絡技術方面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歐洲2006年開始研究的DEAL項目(Deafpeo-pleinEuropeAcquiringLanguagesthroughE-Learning)應用網(wǎng)絡技術為歐洲國家聾成年外語初學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職場培訓平臺[35];2010年,希臘、意大利等國實施在Education2.0環(huán)境下利用個人視頻網(wǎng)和Web2.0工具進行聾人外語教學[36];2012年,奧地利、芬蘭等國家推行基于網(wǎng)絡的英語文本與手語視頻結合的“SignOn”聾人外語教學模式[37]?,F(xiàn)在,我們進入了Education3.0和慕課(MassiveOpenOnlineCourse,簡寫為MOOC)時代,完全可以進行國際合作、借鑒國外的平臺研究建立中國的聾人英語網(wǎng)絡教學模式。
5結語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效果;質量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老師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學模式呈現(xiàn)“填鴨式”,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差強人意,為此,我們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發(fā)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水平。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充滿求知欲,學生才會主動f 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因此,我們要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放在首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情緒,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情境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自發(fā)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實現(xiàn)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相統(tǒng)一,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目標。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內涵豐富、感情真摯的文章,我們可以根據(jù)要學習的內容靈活巧妙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逼真的情境之中,引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學效果將事半功倍。例如,在學習《孔雀東南飛》這節(jié)課的時候,筆者首先帶領學生分析了人物的特點和形象,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舞臺劇表演,將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用表演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表演的過程中,不但成功地將學生的情緒調動了起來,同時還讓學生體會到了各個人物的性格,劉兄貪財慕勢、冷酷自私,焦母暴戾專橫,焦仲卿善良真誠,劉蘭芝堅強勇敢、溫婉柔情,對學生理解文章起到了巨大的幫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讓學生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同時,情境還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對學生理解文本具有積極的幫助作用。
二、鼓勵學生質疑,培養(yǎng)多向思維
質疑是一個思維活動的過程,有利于由局部向全方位、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的轉變,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多向思維。首先,教師可以引導質疑,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就荷塘月色美景的描寫提出問題:作者這么寫的目的是什么?將學生的思維集中到文章主題上來,提高思維效率。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反問加深學生對難以解決問題的理解,例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章的時候,筆者就設置了一個問題進行反問:燭之武在關鍵時刻為什么沒有去見晉侯而是去見秦伯?學生順著教師引導的思路回到課文閱讀,從而得出鄭國并沒有得罪秦伯而是得罪了晉國的結論。最后,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師生站在平等的位置進行對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主動提出問題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優(yōu)勢,是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徑。當學生和教師站在平等的位置時就敢于提出質疑,并要求教師回答,師生平等磋商,進行深入探討,從而達到解決疑惑的目的,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及水平。
三、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質量
學生主動學習的主導因素是建立在學生水平層次基礎上的,我們在處理選修課和必修課的選擇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水平,將其建立在學生的興趣愛好基礎之上,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注重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展,不僅要讓學生收獲知識能力,同時還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實現(xiàn)高效教學的目標。例如,在學習《陳情表》這節(jié)課的時候,筆者首先將這節(jié)課中的重要語句和文言虛詞以及通假字標注出來,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去背誦,然后又給學生設計了一些鞏固練習的題目,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更透徹地理解文章。這種方式對于《陳情表》這節(jié)課來說是非常合適的,但是在學習《高祖本紀》這節(jié)課這種教學方式就顯得不合適了,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所處層次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最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實現(xiàn)學生共同進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提高教學的質量水平。
總之,我們老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優(yōu)化教學方案,提出更加完善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從而達到高效、靈動、活潑的最佳境界,實現(xiàn)語文教學改革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譚文淼.新課程環(huán)境下的高中語文教學[J].文學教育:下,2010(1).
[2]崇耀紅.淺談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J].才智,2010(23).
關鍵詞:教學銜接現(xiàn)狀問題和影響因素解決對策
一、高一新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
為了深入具體地了解和掌握高一新生的英語學習情況,我校每年會對升入高中后不久的高一新生進行一次較正規(guī)的,由本校老師根據(jù)新課標對初中畢業(yè)生教學目標的要求所設置的統(tǒng)一測試??荚嚱Y果顯示:許多中考中表現(xiàn)出色的,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摸底考試不及格,甚至有些中考取得滿分的學生的成績也僅限于及格。并且有相當一部分曾經(jīng)成績優(yōu)異的高一新生經(jīng)歷一段高一學習生活后,成績急速下滑,從曾經(jīng)的“優(yōu)秀學生”轉為“后進生”,以致自暴自棄。針對上述現(xiàn)狀,筆者從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角度出發(fā),以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為基礎,對其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二、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
2.1高中教學節(jié)奏快、容量大,學生無所適從。
由于受高考制度的制約及升學壓力的影響,高中英語課堂往往是教學任務繁重,教學內容繁多,時間緊迫。結果,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氣氛沉悶,使得習慣于初中活躍的課堂氣氛,直觀的教學模式,變化多樣的操練形式的高一新生難以適應高中學習生活,從而出現(xiàn)了高中英語生詞難記、語法難用、課文難懂、練習難做的困窘局面。
2.2學生不會記筆記,不能及時有效地梳理整合知識點。
升入高中后,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課堂筆記的記錄和整理。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力圖將老師講的一字不落地都記下來,要不就等老師明確告訴才知道哪些需做記錄,自己難以判斷主次和重難點,造成了顧此失彼,或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得不償失;另有部分學生則認為老師講的全在教材中,沒必要做筆記,結果復習時沒有參照;還有部分學生筆記做了課后不能及時有效地梳理整合。以上這些顯現(xiàn)出學生不懂得把握老師講課的精髓,不會抓學習規(guī)律、知識體系,只是一味盲目的學習。
2.3延用機械的詞匯記憶法,對相當數(shù)額的新詞望而生畏。
長期以來,詞匯一直是困擾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大難題。學生經(jīng)常抱怨單詞記不住、記不準、記不牢,從而產(chǎn)生恐懼感、厭倦感,以至于看到單詞就頭痛,漸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更不用說高中課標所要求的3500~4000個詞匯。
2.4語法知識不系統(tǒng),難以在短時間內建構語法知識框架。
除受詞匯困擾之外,高一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還有語法知識的淡薄,具體表現(xiàn)在對英語語法術語知之甚少,詞性辨析困難,不懂得句子中的成分劃分,難以把握不同詞性與不同的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
2.5閱讀量有限,閱讀技能和策略匱乏,缺乏閱讀能力。
主要表現(xiàn)在一方面由于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太少,過不了語言關;另一方面閱讀方法不科學,習慣于指讀、筆讀、回讀、出生朗讀等閱讀方法,或是過分重視每個生詞的詞義,忽略文章的篇章處理,即所謂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加之閱讀技能和策略欠佳,閱讀速度太慢,難以根據(jù)語境中的提示和構詞法猜詞意,無法準確把握文章中的主要事實和中心思想,不能根據(jù)上下文全面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文章段落的寓意,難以達到教學大綱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
2.6開放式的作業(yè)無從下手。
高一新生中絕大部分仍停留在初中被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總習慣性地將作業(yè)默認為是“寫單詞”、“記單詞”——只做有書面要求的任務,而忽略聽、說、讀、背等無形任務的訓練。而這些作為英語學科中“軟指標”的作業(yè)恰恰是學好英語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
2.7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只重視課堂45分鐘教師引導下的學習,不知道預習—聽課—鞏固是一個整體的學習過程,過分依賴老師,缺乏自主學習能力,不知道上課如何記筆記,如何自主高效完成本學科中的大量的“軟指標”的作業(yè),沒有語言積累的習慣等。
三、教學順利銜接的解決對策
新課標和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學生在義務教學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fā)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地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要達到這個總目標,就必須首先解決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現(xiàn)就上述銜接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一些相應的解決對策。
3.1促進初高中教學學段的交流與溝通。
新課程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使初、高中英語教材編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一致性,這為高一年級的教學銜接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作為高中教師,關鍵是要熟悉初中教材,了解初中教材中要求學生應該掌握的詞匯、句型和語法,這樣才能在高中起始年級的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導學生貫通知識經(jīng)絡,矯正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而要做到上述幾點,高中教師就要有“向下”的意識,多聽初中教師的課,多與初中教師溝通交流,了解自己教育對象已有的知識儲備。
3.2注重初高中生心理的轉變,做好英語教學形式的銜接。
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從心理上來說有朦朧的成人感,有獨立與創(chuàng)新的愿望,對自己的能力信心日趨上升。因此,高中教師應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端正,既不能讓學生有升入高中了就可以放松一下的想法,又不能讓學生有進入高中英語特難的畏懼心理,消除他們的消極情緒和思想顧慮,要讓學生們認識到高一年級是整個高中階段打基礎的關鍵階段,應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3.3學習加強學生的語音訓練,幫助學生高效記憶單詞。
對于單詞,其實天底下沒有背不好單詞的人,只有不愿背單詞的人及不善于有效背單詞的人。因此,首先,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學生保證自己激昂的學習斗志和積極心態(tài);其次,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先掌握基本的讀音規(guī)則,引導其把握單詞的字母組合,通過音標逐步拼寫單詞;再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構詞法中的詞匯合成、轉化、派生及詞根等規(guī)則記憶單詞;最后,教師還可嘗試通過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來背誦單詞,使學生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3.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懂得自主學習。
要想使學生學習行之有效,必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掌握有效學習方法的前提條件和必要保證。首先,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詞匯方面、篇章理解方面預習,并且記錄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以便加以解決;其次,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中學教學大綱指出:在聽、說、讀、寫綜合時,側重培養(yǎng)閱讀能力。閱讀是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而且是高考的重頭戲。因此,要指導學生學會跳讀、略讀等閱讀技能,鼓勵學生根據(jù)上下文猜詞意,使學生獲得獨立閱讀的能力。另外,應使學生養(yǎng)成做好筆記的習慣。還要指導學生對平時閱讀中遇到的重點詞匯、句型做好摘記。
3.5把握全局,加強學法引導,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應改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的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而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最喜歡的學習內容及方法依次是:文化背景介紹、小組討論和游戲表演;而教師最常用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依次是:語法講解、課文結構分析和作業(yè)講評,這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為改變這種局面,教師可以加強和鼓勵學生通過對教材內容的“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高一階段的英語教學需要耐心和恒心,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是重要環(huán)節(jié),解決得好,學生便可以盡快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順利完成高中學業(yè)。相信初高中教師在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后,一定能把英語的銜接做好,從而實現(xiàn)新課標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和能力的統(tǒng)一,過程和方法的統(tǒng)一,情感與價值觀的統(tǒng)一,突出學生的主體。
參考文獻:
[1]李偉敏.中學閱讀教學本質及教學過程探討.東北師大出版社,2005
[2]董翠翠.《高中英語教材》(修訂版)的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東北師大出版社,2006
[3]史海霞.中學生英語詞匯學習常見誤區(qū)及解決對策.考試高考英語,2008,11~12
[4]張靜.初高中英語銜接問題淺談
一、增加知識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教學參考書進行備課,并對學生進行講解。但由于個人知識儲備和教學參考書內容的局限性,許多與課文有關的知識不能很好地展現(xiàn)出來。在課堂當中,教師利用現(xiàn)代化網(wǎng)絡知識儲備龐大的優(yōu)勢,將網(wǎng)絡當中有助于學生學習的各種資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可以極大地擴充課堂的知識含量。教師不必再單純地用語言對學生進行講解,而是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聲、光、影等多種模式的展現(xiàn)。如在講解詩歌的過程中,可以從網(wǎng)絡上下載與詩歌有關的背景資料、名家朗誦的錄音,再配上與詩歌意境相吻合的背景圖片,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對詩歌的內容、意境等方面進行欣賞。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念,也培養(yǎng)了學生朗誦能力、對課文理解的能力。
二、運用直觀教學,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互聯(lián)網(wǎng)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各種資料在網(wǎng)上都能搜索到,我們可以利用網(wǎng)絡上的內容,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在語文課程的學習當中,學生熟讀課文,深刻理解課文內容,這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在這個影音媒體高度發(fā)達的當今社會,各種影像資料的直觀感受,更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應多采用直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不再局限于課本之中。例如筆者在講授周國平的《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一課時,尋找網(wǎng)絡上有關課文內容相似的廣播劇,將其從網(wǎng)上下載下來,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在不了解課文內容的情況下先欣賞這個改編的廣播劇,學生的興致很高。很多學生在欣賞廣播劇的過程中,情緒、思想隨著廣播劇的發(fā)展而不斷地變化,記憶也更加深刻。當欣賞完廣播劇再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學生對文章的脈絡已經(jīng)有了很清楚的了解,對“人并無高低F賤之分。唯有作為靈魂的人,由于內心世界的巨大差異,人才分出了高貴和平庸,乃至高貴和卑鄙”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可,對文章所表達的思想也有了較為深刻的體會,所以,這節(jié)課教師很輕松地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并在重讀原文的過程當中,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文章情感的領悟和對生活的體會。
三、烘托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贝蠼逃铱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可以說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的向導。它能引人入勝,振奮精神,激發(fā)求知欲,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而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其悅耳的聲音、色彩鮮明的圖片、生動優(yōu)美的畫面等形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有著其他媒體所遠遠不及的優(yōu)勢。因而,教師要善于正確地利用這一優(yōu)勢,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筆者在教學《普通人》這篇課文時,播放了《普通人》的作者梁曉聲的被采訪的紀錄片、梁曉聲的《北大論語講座》。把學生引入到“知青時代”,了解作者及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很快便挑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許多同學大聲討論問題,課堂上的學習氣氛也隨之熱烈起來。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與體驗,通過對“父親”等給予自己重要影響的任務的描摹、刻畫,不但提高了閱讀、思考與敘述表達水平,而且增強了做人與做事的意識,提高了職業(yè)素養(yǎng)。
有時候,當學生由于缺乏興趣等原因,在課堂上昏昏欲睡的時候,筆者便準備一些與課程內容有關的音樂或小短片。這樣一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看完或聽完后,能重新投入到學習中。
(西北民族大學 外國語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學習俄語是為了掌握一種交際工具,學習俄語的過程其實就是跨文化、跨國度的語言交際過程。為了減少和避免由于中俄文化差異對交際效果造成的影響,在俄語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對文化知識的導入。本文擬對語言、文化的概念進行表述,進而借助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闡述在俄語教學過程中加強文化導入的意義。
關鍵詞 :俄語教學;文化滲入;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3-0268-02
隨著中俄兩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就俄語教學而言,單純的語言教學已經(jīng)不能滿足跨文化交際的需要。美國人類學家海姆斯認為:僅僅學習某種語言是不夠的,還必須學習怎樣使用語言,即必須掌握用信息和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必須懂得什么時候使用何種語體和語言,怎樣以適當?shù)姆绞奖硎究蜌猓ɑ虿豢蜌猓?、友好(或不友好)等等。也就是說,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在交際過程中能夠正確、有效地利用所學語言的社會運用規(guī)則的知識,使交際得以順利完成。
對于以俄語為專業(yè)的零起點的學生來說,在俄語教學過程中適時、適當?shù)貪B入一些俄羅斯國情文化背景知識,既可以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提高學生們學習俄語的興趣,也可以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本文將在對語言與文化的概念、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論述的基礎上闡述俄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滲入的意義。
一、語言、文化的概念
談到外語教學過程中的文化教學,必須先弄清楚語言與文化的概念。
(一)語言
對于語言,人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闡述。美國社會語言學家薩丕爾對語言做了高度概括的定義:“語言是一種用以表達思想和感情的語音符號系統(tǒng)。作為人類特有的符號系統(tǒng),語言是人類的思維工具,也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人們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同時,語言也存儲了前人的勞動和生活經(jīng)驗,記錄著民族的歷史,反映著民族的思維方式,透視出民族的文化心態(tài)?!迸c此相同,Brooks認為:“語言是一個由語音、語法和詞匯構成的符號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是由符號與符號之間的關系(句法)、符號與其所指的關系(語義)和符號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語用)組成的。但語言并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必須與社會文化聯(lián)系起來。”所以,從社會語言學家的角度來看,語言是民族文化的表現(xiàn)和承載形式,社會文化的發(fā)展是語言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
語言習得理論認為:語言作為一種認識世界的工具,反映了語言認知世界的方法,同時也反映了該民族歷史、文化發(fā)展的軌跡,集中體現(xiàn)著文化傳統(tǒng)、價值取向等文化信息。
綜合以上各觀點,可以將語言定義為:語言是人類特有的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tǒng),是人們交流思想的中介,也是人們認識世界、描寫世界的工具,同時,語言又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隨著社會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發(fā)展而發(fā)展。從結構特征來看,語言是符號系統(tǒng),它是一個由音位、語素、詞、詞組、句子、篇章等構成的層級系統(tǒng)。從功能特征來看,語言又是人們進行思維和交流的工具。
(二)文化
文化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語言學家認為:“文化是指人們在社會歷史事件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鄙鐣W家和人類學家認為,文化是指“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獨特的信仰、習慣、制度、目標和技術的總模式”。如: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書中,首次把文化作為一個中心概念提了出來,他認為“文化是一種復雜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余社會上習得的能力和習慣”。綜合以上觀點,可以認為“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
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建立在本國歷史、地理、社會結構等多種因素上的。因此,不同國家、民族由于地域、環(huán)境、政治、經(jīng)濟制度、風俗習慣、行為模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文化。即: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民族差異的標志。
二、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從語言與文化的概念可以看出,盡管語言是一個人們進行思維和交流的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tǒng),但是它隨著社會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發(fā)展而發(fā)展。所以,它也是文化范疇的一部分。語言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表現(xiàn)和載體,不了解這一點就無法學好語言和所學語言國的文化。
語言與文化的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文化要依賴語言進行保存、傳播和繼承;另一方面,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屬于文化范疇,是社會文化的一個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個民族的歷史、地理、政治、經(jīng)濟、風俗、制度等文化側面。即一個民族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要受到以上各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所以說,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就是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制約。
三、俄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滲入的意義
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結晶。文化制約著語言形式的發(fā)展,它不斷將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語言之中,成為語言的文化內涵和語言表現(xiàn)的基本內容。語言教學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含義。因此,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也離不開語言的共識越來越受到外語教學者們的重視。
傳統(tǒng)的俄語教學往往偏重語音、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訓練,而對于特定的文化內涵往往一代而過,或由于各種原因而忽略不講。所以,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很多學生盡管掌握了大量的詞匯,語法規(guī)則也十分清楚,但是仍然無法令人滿意地理解并參與到俄語的言語交際活動中。在交際時往往語不達意或話不得體,從而造成難堪,甚至引起對方的誤解,這往往是文化和交際知識的欠缺引起的語用失誤和交際不當。
對于現(xiàn)在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從小學就開始接受英語教育,觀看英語電影,學唱英文歌曲,對于英美國家了解較多,而對于講俄語的前蘇聯(lián)國家和俄羅斯的了解甚少,甚至也沒有興趣了解。所以,如果整天對這些零起點的俄語專業(yè)的學生講授名詞變格、動詞變位等枯燥的知識,進行機械的訓練,學生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加上俄語語法本身就很難懂,這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甚至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在俄語教學中,除了講授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言技能外,還要適當?shù)剡M行文化背景知識的滲入和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重視漢俄文化的差異性。
每個國家的民族語言中都有大量的、只為該民族語言所特有的、帶有特定社會歷史色彩的現(xiàn)象。俄羅斯國家疆域遼闊、歷史悠久,俄羅斯民族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也很多。在傳統(tǒng)的俄語教學過程中將語言知識的傳授與文化知識的滲透相結合,有以下三個意義:
(一)擴大知識面,增加詞匯量
俄語教學過程中適時、適當?shù)貪B入文化背景知識的講授,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比如,在講到“праздники”的專題的時候,除了講解課文上的“Новый год”,如果能將俄羅斯國家法定的、傳統(tǒng)的、民間的、宗教的節(jié)日加以導入和講解,可以幫助學生們加深對俄羅斯國家節(jié)日的了解,既增加了學生的詞匯量,也擴大了學生們的知識面。
(二)克服畏難情緒,提高學習興趣
俄語語法難度大,上課課時少。對于零起點的俄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名詞變格、動詞變位完全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如果整天讓學生面對這些枯燥的語法知識和語法規(guī)則,學生勢必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時間長了就會喪失信心。但是,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適當?shù)貪B入一些文化教學,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帶著興趣學習,肯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消除交際障礙,提高交際能力
文化和交際知識的欠缺,有可能引起語用失誤和交際不當。由于中俄兩國在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兩種語言之間也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因此,在傳授語言技能的同時滲入文化背景知識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俄羅斯的文化以及俄漢語之間存在的差異,有助于學生消除文化盲點,掌握語言教學中最本質的東西,進而能消除交際障礙,得體地進行交際和溝通。
眾所周知,語言只是人們進行交際的一種工具。學習俄語并不只是為了學習語言本身,而是為了在工作中運用它,使它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發(fā)揮作用。所以,作為俄語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學會俄語,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中俄文化差異意識,幫助學生掌握俄語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提高學生利用俄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申小龍.語言的文化闡釋[M].知識出版社,1992.
〔3〕苑文靜.淺談大學俄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J].教學研究,2011(8).
〔4〕雷阿勇.“龍”與“Dragon”:外語教育中的文化障礙及消解策略[J].2011(2).
〔5〕吳國華.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干擾問題[J].黑龍江大學學報(外語學刊),1990(3).
〔6〕薛秀晶.俄羅斯文化與俄語教學[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2).
〔7〕張利明.淺談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黑河學刊,2011(4).
〔8〕黃青華.論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和跨文化加急能力的培養(yǎng)[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10(2).
〔9〕趙穎.俄語專業(yè)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9).
自我擔任高中數(shù)學教學工作以來,給我震動較大的是高中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不太理想,尤以高一學生數(shù)學成績最差。許多學生在初中數(shù)學成績較好,即使是在中考這樣大開支考試中,要取得高成績也不怎么困難。而步入高一后,數(shù)學考試想得高分,那就有點望塵莫及,異想天開,即使想及格,也往往不能如愿以償。學生大多認為數(shù)學難學,不少學生家長對此也疑惑不解。為什么初中學習較好的學生,進入高一后竟然如此迅速地失去了往日的"高分"呢?為解開這個謎底,我從數(shù)學大綱、教材、教師和學生等多方面采取觀察了解,翻閱資料,問卷調查等多種途徑進行了分析研究、總結歸納,發(fā)現(xiàn)造成高一學生數(shù)學成績滑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教材因素
首先,高一數(shù)學與初中數(shù)學在教材內容方面相比,一個明顯的不同是在知識"量"上急劇增加,部分數(shù)學內容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對數(shù)概念及及運算法則等均由初中移到高一講授,這樣就增加了單位時間內學生接受知識的信息量。另一方面,輔助練習及消化小結課相應減少。高一新生對此不很適應,因而產(chǎn)生了對數(shù)學如入迷宮的感覺。
其次,高一數(shù)學與初中數(shù)學在難度上"臺階"跨度較大。
再次、教學內容在直觀與抽象程度上的變化。
2、教法因素
(1)被動學習。許多學生升入高一后,還像初中那樣,習慣于跟著老師轉,不善于獨立思考和刻苦鉆研數(shù)學問題,缺乏分析歸納總結能力,不能較快地適應高一數(shù)學教學。
(2)學不得法。高一階段課程設置多,自習課少,學生疲于應付當天作業(yè),預習、復習時間極少。陷于了學習上的惡性循環(huán)。
3、學生因素
(1)高一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習慣于原來的學習環(huán)境,老師的教法,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教法不很適應。
(2)學生松動情緒。
二、教學對策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了學生數(shù)學成績從初中到高一的大滑坡。要提高高一學生數(shù)學成績,避免大滑坡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第一,要解決好高初中數(shù)學教材的銜接問題。作為一名高中數(shù)學教師,①必須熟悉初高中數(shù)學教學大綱和教材,明確哪些數(shù)學內容由初中移到了高中,哪些在初中是新概念到高中就為這些知識的發(fā)展與擴充等等。②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編擬適量習題,撫平高初中數(shù)學學習題的"臺階"。以"低起點,小步距,勤反饋,重矯正"為原則,使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掌握數(shù)學知識。
第二,要解決好初、高中數(shù)學教法的銜接問題。高中數(shù)學教材容量增多,學生心理特征,認識結構,思維方式等方面的變化,決定了初、高中教法上的不同。如何改變學生因應付中考而造成的"重知識,輕能力"的不良好傾向,加快學生高中數(shù)學教學的適應性,搞好教法的銜接是其中心。為此①要適當放慢起始教學制度,待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shù)學教學節(jié)奏后再酌情加快教學進度;②采用逐步滲透,新舊類比的教法。眾所周知,數(shù)學的特點之一就是有嚴密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和前提,新知識是舊知識和發(fā)展和提高。因此教授新課應與舊課密切聯(lián)系,以舊引新。③重視思維方法的教學。數(shù)學過程要始終體現(xiàn)"思維"這一主線,把數(shù)學的思維美展現(xiàn)于學生面前。④加強閱讀指導,培養(yǎng)自學能力。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和有關學習資料。培養(yǎng)學生自學理解能力及獨立鉆研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⑤做好小結回味,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
第三、要解決好高初中學生學法的銜接問題。教師的工作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更重要地還要讓學生"會學",為此要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yǎng),這又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①高中數(shù)學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使學生對所學習內容課前就做到心中有數(shù),真正帶著問題聽課。②教師應有意識地強化學生促成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過渡,指導學生把研究的對象從復雜的背景中抽象出來,進而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抽象結論具體化,抽象方法通俗化。如教授集合概念時,引導學生以教室里的學生、桌子等切近生活的實物為對象從中抽象出元素的素的確定性、無序性、互異性,從而使集合概念形象化、具體化。③通過測試,建立錯誤庫。根據(jù)學生在數(shù)學解題中容易出現(xiàn)的失誤加以記載,分類指導,做好查缺補漏工作,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身特點的最佳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