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傣族潑水節(jié)作文范文

傣族潑水節(jié)作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傣族潑水節(jié)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傣族潑水節(jié)作文

第1篇:傣族潑水節(jié)作文范文

When people are reminded of the Dai, Dai Water Splashing Festival, the grand scene, could not help but make people yearning! This year's International Water Festival, so very busy. The water Festival is generally three to four days. The first day, is the most solemn day. Huge crowds of people on the square, a small, old, small to 5.6 years old to 5.60 years old. There is a small group of Bu Shao Xiaobumao, Xiaobumao fans playing the drum, small Bo Shao and Gayangwu, more lively! There are many pool, "ah, but I was late, the pool has no water."

這次的潑水節(jié)還有孔雀公主大賽哩!美麗的孔雀公主身穿節(jié)日的盛裝,坐在裝扮得白花車一樣的牛車上,,吸引著所有觀眾的眼睛。

The water splashing Festival and Peacock Princess contest! My beautiful peacock princess dressed in festive costumes, dressed in white sitting in the car on carts, and attracts all the audience's eyes.

第二天我和鄧寧一起到她祖家玩,我們遇到了一個哥哥,那個哥哥騎著電動車,他見我和鄧寧要潑他,他大聲地喊:“別,別,別”我說:“沖呀!潑濕他!"

Second days, Denning and I went to her home to play, we met a brother, the brother riding the electric car, he saw Denning and I are going to throw him, he shouted loudly: "don't, don't, don't" I said: "good! He splashed!"

我和鄧寧每人潑給那個哥哥一桶水。那個哥哥立刻成了落湯雞。

My brother and Denning throwing to the each a pail of water. That elder brother quickly became soaked through.

第2篇:傣族潑水節(jié)作文范文

家喻戶曉的一首經典之作,流露著一個國家,團結、繁榮、昌盛等。共同閱讀八年級關于民風民俗的作文,請您閱讀。

關于民風民俗的作文1農歷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jié),是春節(jié)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jié)日。

今年的元宵節(jié)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了超市,看著冰柜里琳瑯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了。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jié)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爸爸媽媽帶著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qū)花園中心,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jié)為什么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氐郊液?,我在網上閱覽了元宵節(jié)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jié)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只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過了好久,有個老人想出了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p>

大家聽了積極響應。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xù)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jié)還有這么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jié)這一天讓我懂得了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秘正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tǒng)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關于民風民俗的作文2“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guī)Т蠹易哌M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四時感冒、頭痛發(fā)熱等積滯之癥。其中王老吉的藥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藥物組成,適用于小兒感冒發(fā)熱、煩躁咬牙等癥。適用于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jié)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qū)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樓,拱起花架,四鄉(xiāng)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yè),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后,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jié)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

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它呢!

關于民風民俗的作文3“56個民族一家兄弟,愛我中華,愛我中華……”。家喻戶曉的一首經典之作,流露著一個國家,團結、繁榮、昌盛等。

云南有“彩云之南”,“金屬王國”,“動物王國”……當然也是少數(shù)民族最多,鄉(xiāng)土民風忒別純的地方之一。比如德宏傣族,有景頗族,栗粟族,阿昌族,德昂族…云南只可會意不可言傳,需要切生去看,去聽,去感悟。應為云南風景數(shù)不勝數(shù),豐富多彩,就用德宏舉例詮釋云南角落美。

云南德宏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孔雀之鄉(xiāng)”,“日光之城”,小小城市,各種名族和諧,快樂,安定的生活。其中傣家人民辛勤勞做,長久以來,走了她們獨特的飲食文化,崇高的信仰。 “金孔雀,展翅開,傣家的竹樓,傣家的小竹帽”…聽這首歌,我總會有身處其景,聽著娓娓動聽的葫蘆絲,看著溫文爾雅的傣家少女竹樓河邊一次次婀娜的舞姿。

傣家,萬人狂歡“潑水節(jié)”,真的有非一般的感覺,這個節(jié)日有美麗傳說。潑水節(jié)向她們潑水,是發(fā)表對他人的美好祝福,樣樣好的意思。她們她們在歌在舞,她們名族獨特的舞姿,伴隨圣水,一起狂歡三天。驅走夏日的炎熱,迎來清涼夏日。節(jié)日說了,下面說說吃的。首先呢想到吃的一馬當先的應該是烤乳豬,皮脆肉鮮,在家獨特沾水,風味十足,回味無窮。然而,薩斯這道美味佳肴也是當仁不讓的,她永遠吃不膩,吃了還想吃,爬朗菜,牛犢子果……

一切的美,美在德宏,美在盈江,“三角梅之鄉(xiāng) ”,美在勐弄,有原生態(tài)風景,有回味無窮的“勐弄山茶”勐弄山歌大賽,也在冉冉……民風民味,非一般感覺,身處其景,民情暖暖。

關于民風民俗的作文4踩高蹺、玩獅子、吃湯圓……舞龍賞燈鬧元宵,歡天喜地迎春來,要說老家安徽宣城的春節(jié)民俗,真是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接。老家的鬧花燈遍及城鄉(xiāng),玩燈時伴以爆竹煙花等,十分壯觀。同時還有踩高蹺、旱船、玩獅子、挑花籃等活動,兒童提燈更是美不勝收,今年寒假,我也去提花燈了! 大年初五中午,爸爸帶我去雙溝看花燈,剛過東華山就聽見一陣震耳欲聾的爆竹聲。我連忙下車,只見一條長長的隊伍,兩條龍燈在前面游動,中間許多人提著花燈,后面還有兩只麒麟搖頭晃腦,圍觀的人里三層外三層。

隨著“咚咚鏘、咚咚鏘”的鑼鼓聲,那條金色的龍舞動起來了。你看它時而在空中翻飛,時而繞著地面盤旋,時而龍頭從龍身下鉆出來。真是巨龍騰飛,讓我們目不暇接,周圍觀看的人不時發(fā)出陣陣喝彩聲。舞龍的人個個精神抖擻,龍頭前的那個人手握彩球,一會揮到東,一會揮到西,龍頭跟著彩球擺動,真是栩栩如生。

正在我看得津津有味時,傳來“媛媛”“媛媛”的呼喚聲,我回頭一看,啊!花燈隊伍里居然有我表姐呢!她手提一個橢圓形的大花燈,花燈上寫著“五谷豐登”,其他的花燈也都是橢圓的`,像一個大冬瓜,不過上面有點貼的是一首詩,有點貼的是剪紙,花燈用各色彩紙糊成,黃、藍、綠、紫、大紅、粉紅——給節(jié)日增添了熱鬧的氣氛。提花燈的都是一些跟我差不多大的孩子,他們有點把花燈扛在肩上,有的提在手中。

哎,假如我也能加入他們的隊伍多好啊!“媛媛,想不要提花燈?”姐姐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好呀!”我興奮不已,接過姐姐手中的花燈,跟隨隊伍向前走??蓻]有走多遠,就覺得手酸酸的,“姐姐,我不想提了?!弊咴谝慌缘慕憬阈α?,“就這么一會兒,就打退堂鼓了,我們回去有夜宵吃哦!”我可不想讓姐姐嘲笑,于是一咬牙繼續(xù)跟隨人群前進。終于從東華山來到沙墩,鄉(xiāng)親們出來迎接我們,小孩子圍著我們跳啊,叫啊,場面好不熱鬧。在這里鬧了差不多一個小時,隊伍才浩浩蕩蕩向前走。我們經過每一座村莊、學校都要停留一個小時左右,好不容易來到了目的地雙溝。此時夜幕已經降臨,我雙腿也快拖不動了,看其他孩子一個個都興致勃勃的,我也不能輸給別人呀!“我們還要走回家哦!”姐姐告訴我。為了那美味的宵夜,我只能忍了。

領頭的人又給我們發(fā)了個通電的小燈籠,叫我們把小燈籠放進大花燈,這下,花燈全都亮了,與白天相比更美了。我們往回走,經過白天的村莊、學校,鄉(xiāng)親們還是那么熱情,放爆竹來迎接我們。走呀,走呀,終于回到了東華山,此時已經12點了,我累得筋疲力盡,宵夜是熱氣騰騰的包子,我連吃三個,真香呀,這可是我一天的勞動所得哦。

提花燈,讓我盡情的體驗到了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民風民俗,這個寒假我過得特別有意義。

關于民風民俗的作文5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五十六朵鮮花一齊綻放,每朵鮮花都有著不同的民風民俗,最吸引我的還是傣族。

對于我這種業(yè)余“吃貨”,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嘗傣族的獨特小吃——竹筒飯。將新鮮的竹節(jié)砍下,將糯米放在竹節(jié)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干凈的甘蔗葉將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輕輕敲擊,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傣族的竹筒飯美味菜譜,將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

傣族是一個盛產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飯,就連他們住的房子都是竹樓。之所以用竹子,是因為竹子可以防酷熱和濕氣。

如果你是陽歷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來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為這是傣族在過新年——潑水節(jié),所以稍不留神,就會成為“落湯雞”!到了潑水節(jié),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挑著清水,先來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你潑我,我潑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它象征著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潑啊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潑水節(jié)成了歡樂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潑水節(jié)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優(yōu)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靈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種姿態(tài)為基礎,在去與美的再創(chuàng)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兒女的.審美旨趣。還有不少的舞者盡情的揮灑自己的即興之作,有的邊跳邊唱,有的甚至邊跳邊喝酒,如癡如醉,不拘一格,連續(xù)跳上幾天似乎也不會累。

第3篇:傣族潑水節(jié)作文范文

【關鍵詞】: 語文課堂 小學生 語文素養(yǎng) 實踐

一、注重積累

1、課內積累

鑒于課堂時間有限,在課內的積累必須要提高效率。這就要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在指導閱讀方法和培養(yǎng)閱讀習慣的同時,大量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教師可根據(jù)課文的具體情況來指導學生積累語言。例如,在教學《珍珠泉》一課時,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珍珠泉的外觀,第三自然段集中筆墨描寫泉水從地下冒出來的形態(tài),想象豐富,情景交融,加上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詞匯豐富,語言精練,極富感染力,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應指導學生誦讀記憶。而對本文中其它非重點段落的教學則應該一帶而過。這樣合理地取舍,省時、高效。

2、課外積累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性學科,我們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就要打通課內外,實現(xiàn)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接軌。例如,在伊拉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我積極利用電視、廣播、學校的報刊,以及學生訂閱購買的一些雜志等媒體資源,指導學生關注戰(zhàn)事發(fā)展,多角度、多側面了解戰(zhàn)爭情況,讓學生自主地實踐語文,積累語言。另外,我們也可以以教科書為中心,廣泛閱讀與課文相關的知識來積累語言。例如,在教學李白《獨坐敬亭山》一詩時,我讓學生課下在學校圖書館或其它地方查找并背誦李白的詩歌,舉行“李白詩歌背誦比賽”。這樣,打破了課內課外的界限,溝通了課內外的聯(lián)系,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積累范圍。

二、培養(yǎng)語感

1、反復誦讀,感悟語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時候,我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傳,只可意會,正如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得意忘言論”所說的,言辭有時并不能精確地反映意旨,言有盡而意無窮。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讀起來朗朗上口,仿佛使人置身其中。對這些文章的反復誦讀,可以使學生逐步感受語言內蘊和文章氣勢,領會其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精妙之處,是讓學生感悟語言的絕妙材料。例如,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時,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小興安嶺四季不同的景色,領悟其“總――分――總”的謀篇方式;在指導學生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通過對第二自然段的反復誦讀,并配以圖畫、音樂,使學生感受到南海海面瑰麗旖旎的風光,又以這種繪畫美、音樂美,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對比揣摩,培養(yǎng)語感

有些詞語看似平淡無奇,但仔細一琢磨,你就能感受領悟到其中精妙傳神之處。因此要引導學生對重要的詞語、句子進行揣摩,以體會蘊涵在文字里面的深層含義。比如,我在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中,經常通過對重點詞句進行增、換、刪等形式,使學生感受語言的形象、具體、生動與抽象、空洞、羅嗦之間的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又如,教學《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課的結尾:“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jié)!”“多么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jié)!”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另外兩個句子,讓學生進行對比:“1961年的潑水節(jié)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jié)多么令人難忘啊!”二年級的學生雖然不知道前兩個句子運用了倒裝的修辭手法,但卻體會到了這里的強調作用,強調的是因的到來,傣族人民的幸福之情、難忘之感。

三、指導運用

1、拓寬訓練時空

從訓練時間上來說,我引導學生從課上走向課下,抓好平時練筆。如果教師把學生的習作都框到作文課上,學生可能因為缺乏興趣或缺少素材,感到無話可寫,即使寫出來一段話,也是空洞無味的。我注重讓學生在平時積極體驗生活,收集整理相關資料,梳理、概括自己的感受。在作文課上,學生只要早我的指導下,將平時積累的這些素材進行潤飾、提煉,就不會感到無話可寫了。

從訓練空間上來說,我積極為學生提供習作的機會,拓寬訓練渠道。我的具體做法有:①充分挖掘課文中的習作資源,指導學生開展諸如圖文轉換、改寫情節(jié)、續(xù)寫文尾等形式的創(chuàng)造性寫作;②在班刊上開辟一些小攔目,讓他們對某些社會問題提出看法,發(fā)表意見,以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③結合班隊活動,為學生提供習作機會。例如:讓學生做一個小制作,將起過程寫下來;組織祭掃烈士墓,記下自己的感受。

2、強化求異思維

在指導表達中,要發(fā)展其創(chuàng)新思維,主要還是進行求異思維的訓練。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求異思維具有流暢、變通、獨特三個特點。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習作時,應該誘導學生自由聯(lián)想,廣泛發(fā)散,訓練其流暢性;啟發(fā)學生觸類旁通,超常構思,訓練其變通性;引導學生重新審視事物,訓練其獨特性。這樣才能突出習慣性思維這個定勢。

3、優(yōu)化評改機制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習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huán)節(jié)。這里的“加工”除了包括學生對習作的修改,還應該包括教師對習作的批改和講評。

關于習作的批改。它既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習作的實際,又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習作的優(yōu)缺點。我在具體教學中,采取了以下不同的形式:我先 師范,再讓學生自己改;采用教師批學生改,我使用一些固定的符號,寫幾句簡明的要求,讓學生據(jù)此修改;有時,我針對學生的個別問題,采用面批面改;還有時,我采用互批互改,以若干學生為一組,選擇某個學生的習作互相討論,共同修改。

關于習作的講評。這是對一次習作的總結,對于今后的習作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具有承上啟下的性質。學生的習作寫成什么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否積極認真地寫,能作到這一點,就應該視為合格。在一次講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可能較多,因此,習作講評課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帶有共性的問題指導學生講評例文,修改自己的習作就可以了。其中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采用恰當?shù)姆绞?,組織全班學生講評、修改例文,再與學生自評相結合,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此論文為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

第4篇:傣族潑水節(jié)作文范文

關鍵詞:模仿型;語言起源;神話

神話是對原始社會的客觀反映,而其中的語言起源神話便映射了先民對語言產生的認識和思考。語言是生命體存在的重要表征,它從出現(xiàn)的最開始就被賦予了特定的文化功能,它應該是生物之間通訊息的最為古老的方式之一。語言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和事項,也確實在人類文明起源的發(fā)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西方模仿說認為,藝術是對自然的模仿,早期人類諸多活動確實源于對自然界的模仿,如舞蹈、樂器、建筑、工具。語言源于模仿的觀念也基于此而產生。目前搜集的文本中,有壯族、佤族、哈尼族、畬族、基諾族、臺灣排灣族等6篇文本,它們在語言起源的神話中都指向了語言源于模仿,按照模仿的對象來看,可以分成模仿動物的語言和模仿自然界的聲音兩種類型。

一、模仿動物的語言

按照進化論的思想,人是從森林古猿進化而來的,是動物的一部分,所以跟動物學習語言的思想自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這只是在科學發(fā)展進步的情況下,人類對自身有了更為全面的認識之后才作出的判斷。在上古時期,人們尚未對自身的源起有科學的認知,只能依靠自己的猜測來推斷人類語言的源起。動物的語言雖不如人類豐富,但動物之間的交流恐怕還是通過動物之間的語言進行的,人類最初的語言本也沒有那么豐富,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而在不斷的交流與交往之中產生了多樣化的語言。神話中將語言源于動物的觀念展現(xiàn)得較為明顯。如壯族創(chuàng)世史詩《德傣撣登俄》講述,洪水后,兄妹成婚生了四對兒女,他們分別管理東西南北四方。遠古時候,語言沒有區(qū)別,兄弟姐妹讓人把語言分開:居住河邊的人是土僚,因河谷有猴子,就按猴聲來分;居住山邊的人是彝族,因山林有松鼠,就按鼠聲來分,話音像鼠聲。從此,世上的人各有各的語言,分族分語,講話就不亂了[1]717。佤族《司崗里》講,人類從司崗走出來之后并不會說話,就去找人神莫偉要語言,莫偉指點巖佤(即佤族)學牛,尼文(即拉祜族)學斑鳩,三木傣(即傣族)學細蜜蜂,賽口(即漢族)學畫眉鳥,各民族才有了自己的語言[2]612-613。再如高山族的百宛人神話《始祖的傳說》敘述,兩顆蛋變成了一男一女,他們跟鳥學習說話,也根據(jù)鳥的叫聲獲得了自己的名字———“普納雷”(男)和“鳩谷”(女)[2]421-422。這幾則神話都在講人類的語言源于動物,其中有三個方面需要重點解讀。第一,語言最初已經形成,卻仍要進行分化。壯族這則神話中的土僚就是壯族的別稱,按神話所講,遠古時期的人類是有語言的,而且語言是一樣的。為何還要重新習得語言?一方面,神話要與現(xiàn)實保持一致,現(xiàn)實中語言分化的情況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就如神話所述,語言分開,講話就不會亂,它同《圣經》巴別塔神話中所設定的語言分化的原因、過程較為相像。反觀佤族和排灣族的神話,無論是從司崗走出的佤族祖先,還是從蛋中出生的排灣族先民,他們在誕生之初并不會說話。其實,壯族神話所強調的語言分化是發(fā)生在人類第二次起源之后,而佤族和排灣族神話反映的則是人類第一次起源,出現(xiàn)時間有所不同,洞生人、卵生人的思維觀念的產生也應更為久遠。如此看來,壯族所認識的語言模仿論應是對語言的二次加工和改造的過程,而佤族和排灣族神話則是對語言原生起源的解讀。第二,選取模仿動物的原則較為相似。神話中采取的基本原則是聲音相近,依靠聲音來擇取模仿的動物,如佤族神話中,佤族、漢族、傣族、哈尼族四個民族的語言模仿對象分別選取了牛、畫眉鳥、蜜蜂和斑鳩,這些動物自然是佤族生活中所熟識的動物,而且在他們看來,漢族的說話就像畫眉鳥一樣,佤族的說話類似牛的低沉聲,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這幾種語言的發(fā)音與他們所選取的動物的發(fā)聲有相似之處。不過通過這則神話,也足以見得佤族在早期與漢族、傣族和哈尼族有著較為密切的交往,彼此之間比較熟悉。壯族與佤族神話相近,選擇了猴子和松鼠作為壯族和彝族學習語言的對象,而且神話中強調的也是按照聲音來劃分;排灣族也是按照鳥的叫聲來學習語言的:可見按聲劃分是較為共通的原則。第三,模仿動物型的語言起源神話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在單一民族內部的起源,二是通過比較多民族語言的源起來發(fā)掘出本民族語言起源的特點。壯族和佤族都強調了本民族與其他民族的同源共祖關系,且在語言的產生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而排灣族語言起源神話與之相比,并未涉及其他民族的語言,只是單一的語言起源問題,從兩個蛋中出生的男女是跟鳥習得語言,跟著鳥叫獲得了自己的名字,單看這樣的神話表述,很難會明白為何排灣人會選取飛鳥作為自己的學習對象。這就跟排灣人的民間信仰觀念和神話文本中的隱含信息有關。陳勤建認為,在稻作文化地區(qū),“稻作鳥化心態(tài)”是“從事稻作生產的民眾,由實踐經驗中直接產生的一種原生態(tài)的群體心理狀態(tài)”[3]。因而在稻作文化區(qū)域,“稻鳥化”的心態(tài)烙印較深,在南方很多民族地區(qū)的確有這種心態(tài)存在。排灣人所在區(qū)域雖為山地,但隨著農耕文化的滲入,稻作文化也浸入排灣族的文化之中,在排灣族神話之中,有多篇谷種起源神話便是佐證,如排灣人的祖神saljimlji到地下界得到了粟種后播種并分給眾人,幸存的兄妹得到從天上而降的粟種[4],這些神話都間接表明排灣人的很多部落已經進入了農業(yè)文明社會。排灣人一方面可能受稻鳥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可能存在著鳥圖騰崇拜的信仰觀念,這樣才有神話中向飛鳥學習語言的情況出現(xiàn)。若單純地認為飛鳥是隨意擇取的對象,恐怕是不符合神話更深層寓意的,而且對于男女祖先的出生,神話也表現(xiàn)了一定的隱喻,他們是由兩顆蛋變化而來,但這是什么蛋,這蛋又從何而來,我們似乎不得而知,按照通常的理解,我們學習語言的對象大多應為有姻親血緣的一方,而若將語言起源作為神圣的事情來對待,那么這蛋極有可能是鳥蛋,他們向飛鳥學習語言便也講得通?!对娊洝芬灿醒裕疤烀B,降而生商”??梢娚檀甲嫔裨捤杏木褪区B生人、卵生人思維。由此觀之,排灣人擁有這種文化思維模式也不難理解。

二、模仿自然界的聲音

模仿型語言起源的另一種方式是模仿自然界的聲音,基本是按照樹枝的聲音、砍樹的聲音、水的聲音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語言。如壯族、畬族、哈尼族、基諾族都有此類神話。向自然界來尋找語言創(chuàng)造的靈感,也蘊含著人們獨特的思考。此類神話對于語言產生的敘述基本只是跟樹和水有關。如壯族創(chuàng)世史詩《德傣撣登俄》中,除了壯族和彝族是向猴子和松鼠學習之外,居住在山上的人是哈尼族,因山上有樹木,就按砍樹的響聲給他們分習語言,也就產生了各族分語的情況[1]717。畬族神話《高辛造萬物》中,文化英雄高辛在完成了造太陽、造月亮和補天的重任之后,他聽到樹枝響,就教人說話和唱山歌[5]。哈尼族《塔婆、模米生兒女》和基諾族的《瑪黑、瑪妞和葫蘆里的人》兩則神話都講述了不同民族的語言起源。哈尼族神話:塔婆和模米喝了懷胎水,渾身上下都懷孕,塔婆生下一百個人,模米生下一千個人。傣族從腳趾出生,住江河邊,學水的聲音說話;瑤族從鬢發(fā)出生,住森林里,學砍樹的聲音說話;彝族從手臂出生,住在山腰,常放火燒山,學樹枝燃燒的聲音說話;哈尼族從肚皮中間出生,住在半山腰;苗族從髀骨出生,住大山的石巖之間[6]。基諾族神話:洪水之后只?,敽凇旀尚置?,他們只找到一粒葫蘆種子,種下種子之后,兄妹成婚,葫蘆成熟之后,燒了一個洞,人便從葫蘆的洞中出來。第一個走出的布朗族不會說話,瑪黑和瑪妞讓他模仿水聲說話;第二個走出的基諾族就是用瑪黑和瑪妞的話,所以不用再去學別的語言;第三個走出的傣族學習布朗話和基諾話,又進行改造,成了自己的話[7]。上述幾則神話都表現(xiàn)出語言起源于自然界的聲音,然而他們之間有相似,也有較大不同。具體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解讀:第一,自然型語言起源神話中,出現(xiàn)了特定的文化英雄承擔起創(chuàng)造和傳播語言的重任。畬族神話的高辛,基諾族神話中的瑪黑和瑪妞,佤族神話中的莫偉,壯族神話中的兄弟姐妹,都屬于此類文化英雄。高辛是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嚳,《左傳》《史記》都對其事跡有記載。按照畬族神話所載,高辛的出生和業(yè)績又極類似于?!陡咝猎烊f物》中,高辛隨風而長,長大后用松樹枝、楊柳條分別編成了球,點火之后放在天空而成了太陽和月亮,用寶石做釘子把天補好,又用楓樹葉、大小樹枝和木渣分別變成了鳥獸魚蝦蟲。可見,高辛在神話中的地位類似于的創(chuàng)世大神,而神話的設定是高辛出生的年代已經有很多人,他不承擔造人的使命,只負責造物和文化發(fā)明,因而他的神格更近于文化英雄?;Z族神話中的瑪黑和瑪妞兄妹,他們負責人類的傳承和文明的傳播,他們指定布朗族向水聲學習語言,這與高辛教導人說話、人神莫偉指點人向動物學語言、洪水后兄妹婚生的兄弟姐妹讓人分開語言等,都有著相同的作用。特定文化英雄的出現(xiàn),讓特定民族或多個民族獲得了語言,這也反映了人們對這些文化英雄的崇敬之情,他們也是特定民族存在的精神符號和象征。第二,不同民族的神話之間可以相互佐證。哈尼族神話中并未表現(xiàn)出哈尼族是如何獲得語言的,而壯族神話說哈尼族是聽砍樹的響聲而得到語言的。基諾族神話說,布朗族是跟水聲學習語言的,傣族又是跟布朗族學習語言的,那么傣族說話自然也如同水聲,而哈尼族的神話《塔婆、模米生兒女》中也確實是這樣表述的。壯族創(chuàng)世史詩《德傣撣登俄》中說,彝族是住在山邊,是按照山林中的松鼠學語言的,而哈尼族神話就說,彝族住在山腰,是按照樹枝燃燒的聲音說話的。在彝族語言起源神話中,彝族語言的獲得確實跟竹子在火中燃燒的刺激有關聯(lián)。這些神話的先后順序如何,已無從辨析,但它們反映出了各民族之間在早期較為密切的交往,也表現(xiàn)了特定民族對其他民族的獨特認識和看法在某種程度上是相通的。第三,神話選取特定的意象作為語言學習的對象。水和樹木這兩種意象是最為常見的意象。如哈尼族和基諾族神話分別認為傣族和布朗族的語言源于模仿水聲,在其他民族看來,傣語和布朗語可能與水聲有相同之處,但意識到他們的民俗和信仰觀念時,便能發(fā)現(xiàn)水在這兩個民族中的重要意義。布朗族受小乘佛教影響,每年清明后的第七天要舉行潑水節(jié),“男女擊鑼鼓,盡情舞蹈,然后互相潑水,并互祝吉祥如意”[8]。傣族也同樣有潑水節(jié),其寓意也是用圣水將病災沖走。這其中蘊含著對水的原始崇拜觀念,“水崇拜的原始內涵是與早期人類求生存、求繁衍的基本要求分不開的”[9]。古巴比倫和古埃及的神話都曾講,萬物皆由水而生。據(jù)傣族創(chuàng)世史詩《巴塔麻嘎捧尚羅》講,古時候在天地尚未形成的時候,“煙霧和氣體的下層,是白茫茫的一片水”[1]735,氣團和大風孕育了英叭神。除了太空里的英叭神之外,水里還有水魚神巴阿嫩,“他們的生命與心臟,還有智慧和本領,同是從水汽和風氣中萌芽”[1]739,大地則是由英叭神身上的泥垢和海面上的泡沫渣子融合而成。萬物也皆是從水中而生,神話中處處透露出傣族先民對水的崇拜之情??梢姡x擇水作為語言的模仿對象也絕非偶然,水與人類文明的誕生是相關的。同樣,選取樹枝和砍樹的聲音作為語言起源模仿的對象,也不應同表象所反映的那樣,它更應同深層次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信仰觀念相連。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語言起源的神話基本都不是本民族的認識,大多都表現(xiàn)了他者民族的看法,這種現(xiàn)象與多民族同源共祖的觀念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相關。

三、結語

先民在神話中表達了語言起源于模仿的認識,雖然神話文本的數(shù)量不多,但也能揭示先民對語言產生的一種認識。西方文藝理論早期比較盛行的是模仿說,這一派別認為,文學來源于對自然和萬物的模仿。這種說法其實是有據(jù)可循的。如人類造房子、編織漁網、制作衣裳等最初的文明事項,都是跟自然界燕子、蜘蛛、蠶等動物學習而得的,它強調了人類學習的能力,這也是人與動物很大的不同。在語言起源神話中,也能找到多篇與模仿有關的神話,如這些語言有的是學習動物的聲音,有的是學習自然界流水的聲音。赫爾德在對語言起源的認識中也提到,有人可能認為人類是從鳥類那里學會歌唱的,其實“如果說,最早的人類語言是歌唱,那也是一種人所固有的、非常適合于他的器官和自然本能的歌唱,就像夜鶯飄蕩在空中的歌唱只屬于它和它的同類一樣”[10]。語言可以后天習得,但也必須符合人的發(fā)聲特點,像神話中所提到的流水聲、畫眉鳥的鳴叫、牛的聲音都是屬于自然界的聲音,人類語言也只是與之聲似,所以模仿說只是人類對語言起源的一種探索,也反映了先民在遠古時期善于向大自然學習的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辦公室.云南少數(shù)民族古典史詩全集:上卷[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

[2]《中華民族故事大系》編委會.中華民族故事大系:8畬族高山族拉祜族[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3]陳勤建.中國鳥信仰:關于鳥化宇宙觀的思考[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301.

[4]鹿憶鹿.偷盜谷物型神話:臺灣原住民族的粟種起源神話[J].西北民族研究,2014(1):58.

[5]姚寶瑄.中國各民族神話:高山族黎族畬族[M].太原:書海出版社,2014:87-88.

[6]姚寶瑄.中國各民族神話:哈尼族傣族[M].太原:書海出版社,2014:69-71.

[7]姚寶瑄.中國各民族神話:水族布朗族獨龍族基諾族傈僳族[M].太原:書海出版社,2014:95-100.

[8]《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詞典》編審委員會.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詞典[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3:31.

[9]向柏松.中國水崇拜[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9:6.

第5篇:傣族潑水節(jié)作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音樂; 趣味教學; 游戲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068(2017)15007101

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學習音樂可以豐富情感,提升自我的審美情趣,讓我們的人生變得豐富起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由于當前的音樂教學策略以及教師的教學理念的偏差,加之家長與學生主體的不重視,直接導致學生對音樂課產生厭惡情緒,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只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產生學習興趣。因此,趣味教學法不失為一種極其有效的音樂教學策略。

一、游戲,讓音樂動起來

游戲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課教學中,游戲可以使音樂動起來,也可以使學生動起來。游戲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游戲、情境音樂劇、小組對抗賽等游戲形式,喚起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小學音樂《雨天等媽媽》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就在導入部分先吸引學生的目光注意力:“同學們,小草什么時候開始發(fā)芽?麥苗何時復蘇?是誰在背后滋養(yǎng)了它們茁壯成長?”學生立即想到了是春雨,這樣的問題式導入可以達到吸引學生注意的作用。在這樣的氛圍中,可讓學生感受雨點節(jié)奏“XX XO XXXX”,讓學生分別用“沙沙”念以上雨點節(jié)奏,再讓學生組合節(jié)奏短句XX XO O XXXX XXXX OXO XO。接下來讓學生去認識附點,出示附點四分音符:X?附點 = X + X 。在學生記憶這些節(jié)奏的時候,我為其編排了兒歌《附點歌》:“附點附點小不點,像顆豆豆不起眼,它在音符右邊站,它的時值增一半。”然后采取小組對抗賽的形式,看哪個小組記得更快。這樣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強,輕松地掌握了知識。

二、填詞,讓音樂活起來

音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極其重要。填詞,這種趣味性較強的音樂教學活動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音樂創(chuàng)造力以及審美情趣的途徑。

例如在小學音樂《春天的小河》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就鼓勵學生通過自己創(chuàng)作歌詞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于春天的嵐之情?!按禾斓臅r候你來,帶來一片溫暖的云彩,走進了村莊,走進了田野,滋潤了我青澀的情懷。月圓的時候你來,撐起我夢中的那一葉竹排,揚起了漣漪 ,起了浪花,美麗了我青春的風采。哩 哩 哩哩哩哩……”這段歌詞表達出了作者對于春天的無盡的熱愛之情,我就此鼓勵學生:“同學們,春天除了小河蘇醒了,唱著歡快的歌曲外,還有其他的景物是你喜歡的嗎?你愿意也寫一段這樣的歌詞,成為一個贊美春天的歌者么?”學生在我的鼓勵下紛紛進行創(chuàng)作,雖然他們剛剛接觸寫作文,但是他們的興趣卻是濃厚的,在音樂課堂上的填詞比語文課堂上的寫作更加的輕松,因為思維是發(fā)散的,沒有任何的拘束,可以在音樂的配合下隨便地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生寫的歌詞雖然稚嫩,卻可以看出他們對于音樂獨特的理解力。

學生既可以為一些曲子填詞,又可以為一些歌曲改寫歌詞,無論怎樣的形式,都是比較有趣味性的活動,都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

三、舞蹈,讓音樂亮起來

舞蹈,向來是音樂最好的姐妹,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舞蹈與音樂的結合,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得濃厚,還可以使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逐漸得到增強,使音樂課堂會因為舞蹈的參與而變得靈動起來。

例如在小學音樂《快樂的潑水節(jié)》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就充分地利用舞蹈來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我將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設置如下:(1)能用歡快的情緒背唱歌曲。(2)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跟隨音樂表演幾個傣族的舞蹈動作。在實現(xiàn)第二個教學目標的時候,我并沒有直接讓學生在我的指導下進行舞蹈,而是讓學生自由地隨著音樂起舞。我這樣教學的目的是消除學生被動學習的畏懼心理。我先將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留給學生,而后我再參與到學生中間,隨著他們一起快樂的舞蹈。這樣的引導,比我示范學生學習更具情趣,學生學習也更加輕松,對于音樂的理解也在無形中得到了增強。

第6篇:傣族潑水節(jié)作文范文

民國十三年(1924年)從大姚析出設縣,取原境內永定、仁和兩大集鎮(zhèn)名稱首字定名為永仁縣沿襲至今。目前,全縣轄4鄉(xiāng)3鎮(zhèn)63個村(居)委會660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189平方公里,山區(qū)面積占總面積的97%;境內有漢、彝、傣、回、傈僳等19個民族,總人口10.4萬人,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6%,彝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8%,是州內人口最少且彝族人口比例最高。

“出滇入川地,彩云日光城,綠色生態(tài)縣,民族風情園”是永仁的縣情特點:出滇入川地一一永仁縣位于滇中北部的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地處滇川要塞,東臨金沙江與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隔江相望,東南與元謀縣毗鄰,兩南和大姚縣接壤,北連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北與麗江市華坪縣~江之隔??h城距云南昆明262公里、彝州州府鹿城183公里、四川攀枝花市87公里。境內交通便捷,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成昆鐵路和目前正在建設的108國道永武高速公路、南永二級公路穿境而過。位于金沙江畔川I滇交界的國家AA級風景名勝區(qū)方山,是旅游、避暑、療養(yǎng)和觀光的理想之地。

彩云日光城——永仁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差在925--2884.7米之間,平均海拔在1530~1700米之間,屬北亞熱帶丘陵季風氣候,受金沙江河谷和元謀熱壩地區(qū)熱源的影響,形成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濕分明、光照充足的獨特氣候特征。常年平均氣溫17.7℃,降雨量833毫米,無霜期271天,平均日照2836.4小時,最高時數(shù)達3018.6小時,居全國第二(僅次于西藏拉薩)、全省第一,特別適宜多種生物生長。

綠色生態(tài)縣——永仁縣生物資源豐富多樣,開發(fā)利用前景廣闊。全縣森林綜合覆蓋率達81.95%,活立木蓄積量850.2萬立方米,有許多國家珍貴樹種和珍稀動物,有全省最大的萬畝云南松母樹林基地,有近15萬畝野生滇橄欖,有板栗、核桃、櫻桃、石榴等l7萬余畝經濟林果,有萬畝蔬菜制繁種基地,有3500畝鮮食葡萄標準化示范種植園,有8963畝的桑園。野生食用菌、黑山羊、櫻桃、草莓等都是適銷遠銷的農產品。烤煙、畜牧、蠶桑、林果、優(yōu)質米、蔬菜是我縣的農業(yè)主導產業(yè)。另外,永仁土地富足,全縣有耕地面積13.8萬畝,可開發(fā)的宜農耕地l0萬畝,土頭深厚,土地肥沃,適宜種植各種林果和經濟作物。

民族風情園——永仁縣少數(shù)民族人口眾多,其中彝族是境內主體民族,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民族服飾絢麗獨特,民族歌舞優(yōu)美動聽,民族同胞熱情好客。這里有堪稱當今時裝賽鼻祖的直苣“賽裝節(jié)”;有鐫刻歷史的精美而斑斕的彝族服飾;有流淌千百年的“以歌養(yǎng)心、以舞養(yǎng)身、以酒養(yǎng)神”的體現(xiàn)彝族同胞普通生活的“賽歌”、“打跳”、“三道酒”;有源遠流長、嫵媚無比、姿態(tài)萬千的民風民俗。

特別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jié)”、正月十五的直苴“賽裝節(jié)”更是永仁彝族文化的象征。

一、文化旅游資源情況永仁縣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和旖旎迷人的自然風光,使我縣成為文化旅游資源最具多樣性的地區(qū)之。

歲時節(jié)令、衣食住行、婚育壽喪、生產經貿、工藝產品、信仰祭祀和文體技藝等諸多方面,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彝族文化資源。

永仁縣旅游資源數(shù)量豐富,類型齊全,縣內主要旅游資源景點203處,在《中國旅游資源調查規(guī)范》所列的旅游資源基本類型74種,我縣境內就有34種。目前在永仁境內保存完好,具有很好的開發(fā)利用價值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多達13種,具體是:1.歷史名勝古跡文化。永仁境內有被譽為“清涼世界”的國家AA級風景名勝區(qū)方山;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菜園子新石器文化遺址;有能充分體現(xiàn)滇西彝族民居建筑風格的州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和夏家大院、夏氏故居和方山諸葛營以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維的石棺墓遺址、比丘尼塔;宗教廟宇有方山觀音寺、靜德寺、活佛寺;城區(qū)的黌學廟和回族的清真寺和橋頭寺的回龍橋等。2.節(jié)日文化。除了各民族共有的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元節(jié)(也叫七月半)、中秋節(jié)外,還有彝族的賽裝節(jié)、火把節(jié)、牛王節(jié)(冬月初十)、彝族年(北部彝族農歷冬月第一屬龍或屬兔日)、由街節(jié):回族的圣紀節(jié)、代爾節(jié)、古爾邦節(jié);傣族的潑水節(jié)等。3月陵飾文化。永仁的民族服裝服飾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中和直苴為代表的彝族(倮羅)服飾;另一類是以永興鄉(xiāng)干樹子、立溪冬、馬頸子,現(xiàn)在的永定鎮(zhèn)大土塘和蓮池搬遷點為代表的彝族(諾蘇)服飾。4.歌舞文化。主要有梅葛、山歌、情歌、勞動歌、趕馬歌、婚嫁歌、苦歌、酒歌、祭祀歌等,這些民間歌曲,除祭祀歌外,大都是觸景生情,即興發(fā)揮;民間舞蹈主要有自娛自樂式舞蹈和祭祀性舞蹈兩種。5.音樂文化。彝族民間音樂起源早且古樸,用說唱和伴奏形式表達彝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主要分打擊樂和管弦樂,主要分為直苴派系和平地、維的、永定派系,分哀樂調和喜慶調。6.太陽文化。

有太陽的傳說、太陽神的傳說、太陽和彝人的傳說7、蓮花文化。有蓮花的傳說、蓮花仙子的傳說、蓮花池的傳說。另外還有居住文化、飲食文化、民族體育文化、婚戀文化、喪葬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畢摩文化、民族建筑文化等。這些都是我縣發(fā)展文化旅游產業(yè)不可多得的獨特資源。

二、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的制約因素“十一·五”以來,縣委、政府在科學判斷發(fā)展形勢的基礎上,按照州委、州政府建設彝族文化名州的戰(zhàn)略目標,把文化旅游產業(yè)作為我縣五大重點產業(yè)之一來培植,旅游景區(qū)景點開發(fā)建設開始起步,旅游行業(yè)管理逐步加強,發(fā)展文化旅游產業(yè)的基礎進一步夯實。但由于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總體發(fā)展水平不高,特別是賽裝文化資源、太陽文化資源、苴卻文化資源、蓮花文化資源、彝族文化資源等自身優(yōu)勢沒有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從游客的角度看,我縣的文化旅游“沒有看頭、沒有玩頭、沒有吃頭、沒有回頭”的狀況還客觀存在;從工作層面看,講的多、做的少,爭論多、實干少的情況依然存在;就產業(yè)發(fā)展而言,還存在著觀念落后、基礎薄弱、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缺乏市場主體、沒有品牌形象等問題。

三、打造旅游品牌大力發(fā)展文化旅游產業(yè)問題的思考永仁是~座充滿動感魅力的小城市,正處在加快旅游發(fā)展的極為關鍵時期和難得的180r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歷史性機遇。我們應該把握機遇,充分挖掘好資源優(yōu)勢。

全力打造地方品牌,對發(fā)展旅游業(yè)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因旅游產品具有不可移動、就地消費的特點,旅游者必須親自前往才能完成。哪怕是規(guī)模不大的景點,哪怕只是一棵樹、一個瀑布、一段河流、一座山峰,只要它有特色、有知名度,游客來過之后就會留下印象,記住它。通過調研分析,以特色為基點,著力打造地方品牌,要依托“方山”、“賽裝節(jié)”的地方特色優(yōu)勢,以之為龍頭,從打造“清涼世界、彝人空間、萬燕天堂、蓮花天地、奇觀幽谷、石藝博覽、賽裝古鎮(zhèn)、太陽名城、歷史名勝”品牌入手。

1、打造清涼世界。方山是滇川邊界的佛教圣地,也是南方古絲綢之路的途經驛道。

方山景區(qū)風光秀麗、氣候溫涼,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豐富,集險峻、古樸、幽雅、秀麗于一山,融山川、自然、歷史、人文、宗教、民俗于一爐,景色絕佳,各具特色。是避暑、療養(yǎng)、度假、旅游觀光、科學考察的理想之地。方山以一個“方”字區(qū)別于其他的名山,其景點有諸葛營、望江嶺、七星橋、珍珠滴水巖、犀牛塘、靜德寺、烏龜碑、仙女潭、仙人谷以及仙人洞、比丘尼塔、立象峰、活佛寺、下棋巖、武侯石壁等。打造方山這一品牌,要在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基礎上,對百余座和尚墳加強保護力度,將和尚墳群積極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增強方山的佛教文化內涵,提高方山旅游景區(qū)的文化品味。同時,從望江嶺到對面金沙江岸架設一道供游客游玩的纜車,讓游客瀏覽風景秀麗的方山和瓜果滿園的螃蟹箐以及滔滔江水,這樣能夠吸引眾多的游客到方山游玩,使方山增加客流量。

2、打造彝人空間。目前,壩塘邊已經作了全面的改造,環(huán)境優(yōu)雅,是打造彝族文化街最好的優(yōu)勢再此基礎上,從彝族風情、風貌的角度,重新改造包裝文廟街的民居。

借助以上平臺,將彝族刺繡的產供銷和彝族風味飲食放入其中,由當?shù)厝罕娭鬓k,政府加強引導,以“扶優(yōu)、扶強、扶積極性”的原則,給予適當扶持,使“苴卻印象”、“文廟一條街”成為游客飲食、購物、娛樂的彝族文化街,提高彝族文化氛圍,吸引游客,進一步增加客流量,培植壯大當?shù)鼐用窠洕杖?。同時,要求縣級機關干部職工上班時間必須著彝族服裝,擴大彝繡彝裝的影響面。

在此基礎上,注冊彝繡專利和彝繡商標,申報“彝繡之鄉(xiāng)”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3、打造萬燕天堂。借助一個美麗、動人的愛情神話故事,在永武或南永公路顯目位置,大大的豎一塊落有幾十只燕子的苴卻硯雕塑。同時,請鳥學專家到永仁考察后,為棲息于縣城街道兩旁輸電線路上的數(shù)十萬只燕子提出保護意見、建議和措施,加以保護,作為夜間游永仁縣城的一道景觀。

4、打造蓮花天地。在當?shù)赜幸粋€美麗動人的蓮花故事,借助這一故事,在蓮池鄉(xiāng)境內恢復一塊面積較大的蓮花池,池中豎一個彝族姑娘偎依在人頭魚身的小伙子身上的大雕塑,因為,在傳說中只有美人魚的說法,沒有人頭魚身的小伙子的傳說,這個傳說很有代表性,可以作為一個打造蓮花文化的切入點。蓮花池旁相應地配套一些供游客乘涼的亭子和餐飲服務設施。池內放養(yǎng)魚類和配置一些小游船,供游客游玩、觀賞和垂釣。

5、打造奇觀幽谷。龍虎峽位于永仁縣城東南永定河下游9公里,是滇西北有名的大峽谷之一,審視龍虎峽全景,起伏平緩,草蔓眾生,茫茫蒼蒼,顯得格外博大、雄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