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賈島尋隱者不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清晨,第一縷陽光撒向大地時,萬物頓時沸騰了。天空像一塊藍綢子,越發(fā)地清澈,純潔。小鳥站在枝頭上唱著歌兒,為新的一天而歌唱著;小草也伸著懶腰,鉆了出來。這真是一個旅行的好天氣,于是我穿好鞋,整理還衣服來到了山中。
有一天,詩人賈島的哥哥得了一種怪病,許多醫(yī)生都醫(yī)治不了。正當賈島絕望時,一位醫(yī)生告訴賈島:“在南邊的那座山中,有一位隱者,他的醫(yī)術無人能及,沒有他治不好的病。你去拜訪他,你哥哥的病一定能治好的?!庇谑?,賈島立刻動身前往那座山中尋找隱者。
山中,叢林密布,人跡稀少。賈島找呀找,終于在松樹下遇見了一位童子。于是,賈島擦了擦頭上的汗水,說:“請問這位童子,您認識這座山中那位精通醫(yī)術的隱者嗎?”
“哦,您說他呀,他就是我的師父。怎么?難道您找他有事?這么多年來找他的人絡繹不絕,可我的師父不會輕易會客呀!”童子漫不經(jīng)心地回答著。
“嗯,我確實有急事求他。我的哥哥得了一種怪病,許多人都治不好。聽說你師父醫(yī)術高超,便來請他治我哥的病。請問你的師父現(xiàn)在何處?”賈島急切地問道。
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____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3、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____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4、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____袁枚《所見》
指導老師:孫增好
在長安城里有一位年青人叫賈島,他特別喜歡寫詩。有一天,他在寫詩時因為有一個字而拿不定主意,決定去山里找一位羨慕已久而且有著豐富知識的老隱士。
賈島為早日見到這位隱士,不惜連夜趕路,經(jīng)過幾天的跋涉才來到目的地。賈島懷著激動的心情爬上山,山上很安靜,似乎沒有一個人,賈島十分著急,可又不甘心這樣回家,正當他發(fā)愁不知怎么辦時,一陣悠揚的笛聲傳入耳朵,賈島喜出望外,順著笛聲來到一棵松樹下,只見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兒坐在松樹下,旁邊一頭黃牛在靜靜地吃草,多么好的一幅牧牛圖呀!“也許這小孩知道那隱士在哪里?!辟Z島自語道。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十分禮貌地走上前去,輕聲問道:“你好,小朋友,你看到過一位白發(fā)先生了嗎?”
小孩放下笛子,問:“你是什么人?”
賈島笑著說:“我是賈島,想向老先生請教一個問題,所以……”
小孩忙說:“真不巧,我?guī)煾邓仙讲伤幦チ?,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我是他的書童?!?/p>
賈島高興地說:“那你知道先生在哪里采藥嗎?”
小孩嘆了一口氣:“唉!這座山的特點就是山高,坡陡,林密,云霧濃,我也無法得知師傅的去向,不如你在這里等一等,說不定 師傅一會就回來了?!?/p>
賈島看著這書童?純砂?模?憬?葑?訟呂矗?剩骸澳閌Ω滴?裁匆??由攪幟兀俊
小書童答道:“師傅本是一位有名的官吏,只是為人正直,得罪了權貴,又不想委曲求全,只好辭官隱居,在路上看到了我,師傅憐憫我無家可歸,于是把我也帶上山來了?!?/p>
“噢!”賈島說:“先生也是大慈大悲之人,真是叫人佩服?!?/p>
……
不知不覺已是黃昏十分,賈島看了看天,遺憾地說:“小書童,你看天色已晚,我也不宜久留,改日再來拜訪吧?!?/p>
兒童是純真的天使,心中充滿著對世界的美好幻想和探索激情,因此他們都是帶著對學習的真誠向往走進課堂的。小學語文教育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以保持孩子的童真為己任,把語文課堂變得自由活潑、妙趣橫生,努力讓孩子在語文課堂中找到放飛自由夢想、展示個性自我的一方沃土。
一、投入真情,尋覓文本趣味
兒童是單純的、善感的,只要教師能合理引導,激起孩子的情感共鳴,就能讓他們真正走進文本,覓得其中的真趣味,實現(xiàn)童真和教學的平衡發(fā)展。在教學《蒲公英》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先展示了蒲公英的圖片,然后深情講述: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長出了潔白的絨球。一陣陣風吹過,那可愛的絨球變成了幾十個小降落傘,在藍天白云下隨風飄蕩。孩子們,現(xiàn)在大家都是小蒲公英種子,準備開始獨立生活,你們想飄到哪里去呢?孩子們各抒己見,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聽到孩子們的積極發(fā)言,教師感慨道:看來大家想去的地方都不一樣啊。那么在出發(fā)前,我們聽聽太陽公公給了我們什么建議好嗎?這樣的引導,一下子抓住了孩子們的心,使他們?nèi)橥度氲轿谋镜膶W習當中。當孩子讀到種子落在沙漠和湖泊的時候,教師引導孩子們說:這兩顆種子看到沙漠和湖泊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孩子們把文中種子的那種洋洋得意、自以為是、想入非非的情感,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朗讀都表現(xiàn)了出來。整個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師生互動其樂融融。孩子們用童心品讀,用真情感悟,在學習中找到了無限的趣味,這對于教育者來說實是欣慰。
二、觸發(fā)真思,領悟文本靈魂
“學而不思則罔?!眱和瘜κ澜绲目捶ㄊ切缕娴?、獨特的,充滿著童真的幻想。小學語文教學要從兒童的視覺出發(fā),精心設計課堂環(huán)節(jié),這將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能觸發(fā)孩子對文本的深刻思考,并促使他們表達出自己的獨特看法。
在學習《金子》一課時,教師引導孩子們思考:三天三夜的大雨過后,當彼得走出小木屋,看到了什么?彼得若有所悟,這時彼得在想什么?孩子們立刻活躍起來,仿佛自己就是彼得。有的說:他看到松軟泥土上長出的一層綠茸茸的小草后,立刻想到了這片土地多么的肥沃,將來種上很多的植物,一定會獲得豐收;有的說:上天讓“我”發(fā)現(xiàn)了這片土地的秘密,原來這才是地里的“金子”;還有孩子甚至想到了“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詩句,想到了寒冬即將過去,人生的春天即將到來。孩子們的反應出乎教師的預料之外。沒想到孩子們的精神世界這么的豐富多彩??粗⒆觽冋J真的表情,聽著他們童真的話語,教師也被孩子們深沉的哲思給感動了。只要教師巧妙地設計問題,孩子們就會在教師的指引下,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建立起與文本的深度對話,使童心在課堂上閃現(xiàn)出“金子”一樣的光輝。
三、放飛童真,點燃智慧火花
馬克思曾說:“想象是促進人類發(fā)展的偉大天賦?!弊鳛槲磥硎澜绲闹魅耍瑑和南胂罅κ菬o窮無盡的,其中包含著對人生夢想的激情追求,這是一份珍貴的思想財富。教師應充分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為他們打開人生的新視野,讓他們大膽質(zhì)疑,勇于表達,自由遨游于多彩的童真世界中,點燃他們充滿童趣的智慧火花。
在教學《尋隱者不遇》這首詩歌時,有一個孩子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這個隱者是什么人?詩人賈島為什么要不辭辛苦地去尋找他?”這個問題完全不在教師的教學設計當中,但是這卻是孩子們最童真的想法。教師立刻改變了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孩子們自由想象:隱者到底是什么樣的?賈島尋找他的目的是什么?課堂立刻成了沸騰的海洋,孩子們都運用自己充滿童趣的話語,表達了他們對詩人苦苦尋找隱者的看法。有的說:隱者肯定是才華橫溢的人,賈島去向他請教學問,因為賈島是個認真學習、愛鉆研的人。有的說:隱者肯定是賈島的好朋友,賈島曾經(jīng)“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次賈島不辭辛苦去找隱者,是想和隱者一起推敲詩句。有的說:隱者是一位仙風道骨的道士,深入云中修仙,賈島尋他是想向他傾訴心中的苦悶,找到長生不老的途徑。有的說:隱者是絕世神醫(yī),因為童子說他去采藥了,賈島找他是想向他尋求濟世救民的良方。還有的說:隱者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因為他能在白云深處、懸崖絕壁之上采藥,可見其本領高強,賈島尋找他是處于英雄相惜的情懷……孩子們的想象力超乎了教師的預料,但在孩子們充滿稚嫩童趣又閃耀著智慧火花的話語中,本來神秘的隱者形象逐漸豐滿起來,也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步入了詩歌的“桃花源”,領略到了別有洞天的奇妙世界。
我認為對博大精深的唐詩鑒賞可分四個步驟。
第一,了解詩歌的寫作背景。包括時代的背景和詩人自身的境遇,以此來欣賞詩歌的時代意義。詩人所處什么朝代,發(fā)生了什么重大歷史事件?詩歌的創(chuàng)作與其有無聯(lián)系?詩人的際遇如何,心情如何,寫詩的來由是什么?了解了這些,再來理解詩歌內(nèi)容、詩歌內(nèi)涵、詩人的情感就容易得多了。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被“故人”熱情地邀請做客農(nóng)家,詩人心情愉快,又體現(xiàn)出詩人很向往田園。“待到重陽日,還來就”中描寫了詩人與友人約定重游,登高賞菊飲酒,和諧自然,令人垂涎。孟浩然一生未曾入仕,曾隱居鹿門山,四十歲時應進士不舉。他才華橫溢,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滿座傾服,為之擱筆。但他不慕榮利,潔身自好,不樂于趨承逢迎,因此,政治上非常失意。他喜游山水,窮極山水之勝。其另一首詩《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就不是這種滋味了。此詩是干謁之作,希望得到張的推薦?!坝麧鸁o舟楫”,意為面對浩瀚湖水,卻沒有渡水的船和槳,言下之意即想有所作為,卻苦于無人推薦。“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暗示自己徒有從政的愿望,而無從政的途徑,希望得到張丞相的援引,他心有不甘,乞求張能在皇上面前替自己美言,以得到朝廷的重用。全詩前半節(jié)望洞庭湖,后半節(jié)贈張丞相,是以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
第二,要讀懂詩歌的內(nèi)容。詩人抒寫的對象是什么?描寫了什么景物,抒發(fā)了什么情感?如何寫景,是由景生情,還是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是寫離別?還是寫相思,抑或是別的什么?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首句寫景,二句敘事,三、四句抒意,整首七絕不單說愁,而是借用景語,合情卻不合理,但非常生動形象。詩人難與朋友相離,天真地想象出將心寄明月,朋友到哪,自己神往心馳到哪,真是生動有趣?!段鹘隆分杏小懊髟聞e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寫此詞時恰逢被罷官回江西上饒時,路經(jīng)黃沙道,正值夏夜,夜半蟬鳴蛙叫,此天籟之聲令詞人心情愉悅,忘卻了罷官的郁悶,胸懷大釋,陶醉于山水田園之間,偶遇天雨,急忙尋茅店避雨,卻因為醉迷于山水之中,忘了自己身在何處;或許是借此波折來調(diào)侃自己糊涂了。不管怎樣,我非常喜歡其中“路轉(zhuǎn)溪橋忽見”的意境。那份驚喜慶幸,真切感人。
第三,從思想情感內(nèi)涵上去感悟。中國古詩沒有標點,古文不分段,詩和文的意義主要從整體上去把握,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要把整首詩文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脫離整體,單純就句子學句子,就段落學段落。詩歌是以詩為歌,歌者言情,情不自禁而歌之。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痹娙藢懘和?,山河雖然依舊,卻是國都淪陷后亂草遍地的破敗景象。詩人觸景生情,因感傷時事淚灑花上,因恨別離聞鳥鳴而更悲傷。詩人的形象可由后兩句勾勒:“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睉n國念家之情濃厚可感。全詩令人感到的是深深的沉重,“國破”、家亡,能不令人沉重嗎?詩人焦慮憂愁,頭發(fā)都變稀變白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我國古代詩歌中詩人情感的表露大都與寫景離不開,我們在欣賞詩歌內(nèi)涵時,首先從寫景著手,感知作品所描寫的景物形象,同時感受著體現(xiàn)于這景物形象中的詩人的情感,“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保ā对娊?jīng)·采薇》)在這短短四句詩中,楊柳飄揚與雨雪交加的景,跟離鄉(xiāng)遠戍和凄涼歸來的情交織在一起,讀者從那對楊柳和雨雪的描繪中感受到詩人情感的波動,不知不覺地進入詩的境界,深深受到詩情的感染。
第四,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寫作技巧上鑒賞。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頭一句問,下三句答,體現(xiàn)出“隱者”的不可遇。開頭尋隱者不遇,不遇就算了,卻見一小童,此小童不是別人,恰是“隱者”的弟子,那么“隱者”可遇了,問小童便知。卻“言師采藥去”,當然又知不可遇了,尋者該死心了。又“只在此山中”,“此山中”很近,不往別處,容易找到,可遇了。尋者剛喜形于色,小童卻又說:“云深不知處?!贝松街性粕?,不知師父在哪,去哪里找?因此尋者終難遇“隱者”。一可遇一不可遇,再可遇終不可遇,多個層折,意趣顯現(xiàn),令賞析者啞然失笑,手法實在太高明了。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這是著名唐代詩人賈島的詩《尋隱者不遇》,將這句詩洋洋灑灑地用行草書寫在藥罐上是再合適不過了。詩中隱者以采藥為生,濟世活人,隱逸云山,遠離喧囂浮躁的鬧市,與青松為伴,與童子相依。詩中表達了賈島對隱者的欽慕之情。這種含蓄的詩文表達方式,常常被書寫在磁州窯的瓷器上,形成別具一格的陶瓷裝飾。
磁州窯蘊含的醫(yī)藥文化
在邯鄲市博物館,我們看到了幾個保存完好的藥罐,上面的“木香順氣丸”、“神芎丸”,字體斜著書寫在藥罐上,字體少的兩邊還用牡丹花、梅花點綴,整體布局舒朗有致,賞心于人。另有一件是私人收藏的晚清民國時常用的霽藍色釉的藥罐,為了令字跡更突出,在藍釉上施了一層磁州窯常用的白色化妝土,上書“仁林藥材局自制”字樣。
這些藥罐一般都是當時藥鋪定燒的產(chǎn)品,書寫著各種各樣的藥名。它們整齊地擺放在柜臺上,什么藥一目了然,為藥鋪帶來了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人們再從藥罐中聞到散發(fā)出的陣陣藥香,藥未吃病就先好了一半。
陶器貯存藥物和煎蒸藥物的良好習慣,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但那時只是單味藥,沒有復方藥,更沒有成藥。到了宋代,王安石于熙寧九年(1076年)在京城開封創(chuàng)立了一所太醫(yī)局賣藥所(又名熟藥所),專門出售成藥和中藥飲片。成藥比生藥更便于醫(yī)生和病人掌握使用,這是我國醫(yī)學的一大進步。
既然成藥出現(xiàn)了,宋代又是瓷器繁榮時期,所以宋元時期瓷質(zhì)藥罐也就應運而生了。瓷器貯藥,置久而不易變質(zhì);用它來煎藥,也不會發(fā)生任何化學反應,明顯優(yōu)于銅、鐵等各類器皿。但瓷器易碎,保存下來的已經(jīng)不多了,所以這些壇壇罐罐在當今都是非常珍貴的文物,為我們了解當時的酒文化、藥文化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陶瓷的運用更是十分廣泛,比如盛接小便的溺器虎子、講衛(wèi)生的唾盂、吃飯用的飯碗,都是陶瓷用品,其優(yōu)點是釉面光潔,容易洗刷和不易沾污,這些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清潔衛(wèi)生類文物,反映了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形成的衛(wèi)生習俗和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對個人衛(wèi)生、環(huán)境衛(wèi)生都大有裨益。
此外,瓷枕的制作和使用反映了心靈手巧的窯工來自于生活經(jīng)驗的智慧。雖說古人用的枕質(zhì)地多種多樣,有木、棉、石膏、蕎麥皮芯等等,但惟有瓷枕夏季用時最為涼爽、舒適,人們枕在腦下,其高度、弧度正好符合人體頸椎的生理曲度,由于是瓷質(zhì)的,也不易使頸下出汗過多捂出痱子,比較講究醫(yī)學衛(wèi)生。
磁州窯文化與中醫(yī)傳統(tǒng)文化如影隨形,伴隨著風雨坎坷一路走來,曾經(jīng)輝煌過,也曾經(jīng)衰落過,但始終追求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一點從未改變過。
龐大的磁州窯系
磁州窯是指古磁州范圍的窯場,地處河北省磁縣內(nèi)西南部,西北距邯鄲市峰峰礦區(qū)彭城鎮(zhèn)約25公里,南與河南省安陽縣緊鄰,距縣城約40公里,位于漳河岸邊,地貌上屬太行山東麓山前丘陵地帶。據(jù)《隋書》卷三十《地理中》:隋“開皇十年(590)置慈州”,唐代改為磁州。磁州窯便因此而得名。
古代文獻中所指的磁州窯,創(chuàng)燒于齊,發(fā)展于隋、唐,繁榮于宋元,明清以后還在燒造,包括了位于漳河流域的觀臺、冶子、東艾口等窯址,以及滏陽河上游的彭城和其相鄰的瓷窯。它是宋代以來興盛于中國北方廣大地區(qū)的民窯之一,風格上簡約質(zhì)樸、粗獷奔放,曾經(jīng)影響了河南、山西、山東、內(nèi)蒙等地廣大窯場,形成了一支龐大的“磁州窯系”,可見其分布區(qū)域之廣,影響之大。同時,在廣泛的生產(chǎn)傳播中,磁州窯的技藝還影響到了朝鮮、泰國、越南、日本等國,至今,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博物館都有磁州窯的精品收藏,影響極其深遠。
“磁州窯”是包括了北方廣大地區(qū)的許多窯場,形成了一個系列。這些窯場燒造出有相似主體風格又各具特色的瓷器,他們使用相似的原材料、相似的制作工藝,生產(chǎn)出器型相近的民用瓷器。然而這眾多的窯址大多未被古代陶瓷文獻所記載,因為它們都是當年生產(chǎn)日用器物的民窯,由于地理位置遠離當時的政治中心,所以歷來不受皇家重視,但也恰好奠定了其灑脫、自由奔放的民窯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樸拙粗獷的格調(diào),深受市民階層的喜愛。
一代名窯的誕生
通常制作陶瓷的地方,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自然條件,即制瓷原料、水源和燃料。磁州窯制瓷用的料,自古以來就取用當?shù)厮a(chǎn)的大青土。大青土中含有較高的鋁、鐵和鈦,呈青灰色,燒成后呈褐色或較深的灰白色,且大青土是半硬質(zhì)料,易于加工粉碎。
水源也是必不可少的,觀臺窯、冶子窯、彭城窯分別鄰靠漳河和滏陽河,滏陽河屬海河水系,有船直通天津和北京。豐盛的水利資源,既是制作陶瓷的重要條件,同時也為磁州窯產(chǎn)品的對外輸出提供了便利條件。
此外,磁州窯地區(qū)的“大青土”是高嶺石復礦黏土巖,是與煤層伴生的,這種黏土礦,絕大多數(shù)附存于煤層直接底板及煤分層夾石中,少數(shù)情況產(chǎn)于煤系的其他層位。瓷土和煤相疊而存在,有瓷土的地方就有煤。豐富的煤礦資源為陶瓷燒造提供了有力的燃料保障,成為磁州窯陶瓷得以發(fā)展和繁榮的重要物質(zhì)基礎。豐富的自然資源,再加上勤勞、睿智的廣大磁州窯地區(qū)的人民,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這樣便成就了質(zhì)樸且極具生命力的一代名窯。
北宋瓷業(yè)的繁榮
北宋時期是我國陶瓷業(yè)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為了制銅錢貨幣的需求,北宋禁止民眾使用銅器,從而促進了瓷業(yè)的繁榮。此外,隨著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北宋時城市食肆、酒肆、茶館、藥鋪等迅猛發(fā)展,使得社會需求增加,推動了磁州窯陶瓷的發(fā)展和多種器型的需要。
我們從以往考古發(fā)掘和傳世的磁州窯瓷器中不難看出,古代磁州窯瓷器的藝術之美,首先是力求使用功能的美,即滿足生活的實用需要,所以它的器型琳瑯滿目,不僅生產(chǎn)過去已有的器型,新的器型也源源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來,然后再將生活中積累的多種工藝技法裝飾到日常生活用瓷中,使得磁州窯瓷器不僅具備了使用功能,還具有一定的欣賞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離不開的茶具、酒具、藥罐中,都能尋到磁州窯的蹤影。在大英博物館收藏著一件明代磁州窯白胎棕色護釉裝飾的酒壇,開光書寫著“池玉夜紫府瓊漿瑤”、“羊羔酒”,還有類似于祝酒詞的“長將好事于人”書寫在酒壺上。
1元代?書“木香順氣丸”藥罐(邯鄲市博物館收藏)
2元代?書“神穹丸”花款藥罐(邯鄲市博物館收藏)
3清代?書“仁林藥材局自制”藍釉罐
4清代?書“尋隱者不遇”詩藥罐(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博物館收藏)
5宋代?磁州窯白地黑花嬰戲紋枕(磁縣博物館藏)
6宋代?磁州窯白地黑花童子垂釣圖枕(私人收藏)
7民國?五彩山水紋枕書“清香美味”(私人收藏)
8清末?白釉黑彩匍匐童子枕(私人收藏)
9清末?黃釉褐彩貓型枕(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博物館收藏)
10金代?書蘇軾《如夢令》詞八角形瓷枕(中國磁州窯博物館藏)
11金代?磁州窯虎形枕(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12民國?五彩松鶴紋唾盂(私人收藏)
13民國?圓形帶系黑釉便壺(私人收藏)
14明代?鐵銹花大酒壇(大英博物館收藏)
15金代?白地黑花梅瓶(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一、融洽雙邊關系,構建對話平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和指導者,師生之間應該是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和諧關系。教師要關注、尊重、理解學生,讓學生在和諧的、積極的學習氛圍中吸取知識的營養(yǎng),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和認識;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知識、思維方式上的局限性,并敢于向?qū)W生承認或暴露這種局限性;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見解,認識到學生見解的獨特價值,對學生的見解做出積極的回應;要從過去枯燥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真正享受到教學創(chuàng)造帶來的樂趣,讓學生自由地言說、主動地參與。因此,對話教學要給學生和教師營造一個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圍,使課堂成為師生充滿愛心、富有差異和個性對話的平臺。例如《負荊請罪》這篇課文講的是:士大夫藺相如經(jīng)過完璧歸趙和澠池盟約等事情之后地位逐漸超過廉頗,廉頗不服并揚言羞辱,而后得知藺相如為人負荊請罪的故事。在課堂講課時,我就問學生:“如果你們是廉頗的話,你們會主動請罪嗎?或者是其他的認錯方式?”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有的說“自己犯了錯誤就一定要認錯,我也會像廉頗一樣認錯的。”也有同學說“我不會主動認錯,但是我會偷偷改正自己的缺點的?!边€有的說“我很佩服廉頗認錯的勇氣?!钡鹊?,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教育了學生,提升了他們的身心素養(yǎng)。
二、營造課堂情境,預設對話主題
所謂的對話主題就是課堂對話或討論的問題,任何對話都要圍繞一定的話題展開?,F(xiàn)在的語文課堂大都是教師一個人的“獨白”,學生很少有配合和回應,成了教師的獨角戲。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適當?shù)膶υ捛榫常瑺I造一種師生對話、生生對話以及師生與文本對話的積極氛圍。話題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經(jīng)驗,使所有的學生都有參與和投入對話的可能性,設置的共同話題一定要內(nèi)含學生的共同經(jīng)驗,以便所有學生都能理解。如學習賈島的詩歌《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認為‘隱者’是什么樣的一個人呢?他為什么要去山里呢?”這樣的問題能夠讓學生開動腦筋,積極的思考,發(fā)散思維。學生有的說“應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有的說“是一位隱士。”“這個人不一定真的存在,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人物?!苯處熥詈罂偨Y說,“同學們說的都很對,這里的白云比隱者的高潔,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欽慕高仰?!痹谡n堂教學時,教師要根據(jù)課文設置對話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對話,使整個課堂“活”起來。
三、掌握對話策略,提高對話效果
實施課堂對話教學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對話策略,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文本,使他們在總體把握文本的內(nèi)容和情感基調(diào)的基礎上深入思考,促成學生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教師要將自己當作學習共同體中的普通一員,真正成為學生的同伴,與學生建立平等、友善的合作關系;精心設計和組織對話情境,在啟發(fā)、誘導中把握對話的方向,保護學生對話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性,尊重學生的對話,讓學生在對話主題的范圍內(nèi)提出自己的理解。此外,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特別是班級里比較內(nèi)向,不愿或者不經(jīng)常表達自己觀點的學生,讓他們也能參與到對話中來。比如在學習《詹天佑》一課時,我提問道:“你們認為詹天佑是民族英雄嗎?”大部分學生都高高的舉手準備回答問題,這時,班里一個比較膽小的女生偷偷地看向我,我知道她很想回答問題,可是膽怯又怕出錯,我就鼓勵她站起來回答。最終她站起來回答了,雖然看得出很緊張,有點語無倫次,但我還是明確地贊揚了她,看到她快樂的微笑,我知道她下次能做得更好。教師不能用唯一的標準去判斷學生多彩的答案,要掌握對話的策略,及時地肯定和鼓勵學生,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師生對話的效果。
運用信息技術重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理性生活
理性生活是求真的生活,求真的生活不僅僅要關注求真的結果,更要關注求真的過程。在求真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轉(zhuǎn)變學習方式,把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促進學生生動活潑而有個性地發(fā)展,從而達到學生理智感的生成。
如:在學習《詹天佑》一課時,課前放手讓學生在校園網(wǎng)上搜集有關詹天佑的各方面資料,課上教師把自己上網(wǎng)搜集的資料與學生交流,搜集的大量有關詹天佑的信息一下展現(xiàn)在師生面前,詹天佑的簡介、詹天佑的事跡、詹天佑與京張鐵路,等等。信息技術簡化了師生探究求真的過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達到了理智感的實現(xiàn)。
運用信息技術重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審美生活
審美生活的實質(zhì)是求美。在審美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通過知識習得、理解感悟、激感,對審美主體積極思維,對審美對象進行美的想象、聯(lián)想,從而認識美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
如:古詩《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一首五言絕句。教學時,我把教學目的定位于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并通過想象詩句內(nèi)容,陶冶學生愛美情趣,激發(fā)學生熱愛古詩詞文化的情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識別美、創(chuàng)造美和表現(xiàn)美的能力。
我利用多媒體輔助,讓學生欣賞詩的意境美。學生自讀課文大體了解到詩人去尋訪一位隱者沒有遇到的事,這時,利用多媒體大屏幕放出古詩意境畫面:層層疊疊的群山云霧迷蒙,山腳下一棵蒼翠挺拔的古松下站著“我”與童子。畫面使古詩意境變得直觀、美麗,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教師鼓勵學生對畫面展開想象,把古詩編成小故事。詩人與童子在學生眼里化靜為動,他們的表情、動作、語言在學生的腦海中已構成了絢麗多彩的畫面,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對詩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淺到深,從而欣賞到古詩博大深遠的意境美。
運用信息技術重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道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