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生活感悟文章范文

生活感悟文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活感悟文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活感悟文章

第1篇:生活感悟文章范文

關(guān)鍵詞:感悟;學生;閱讀素養(yǎng);舉措

所謂感悟,簡而言之就是學生主動體味、吸收和消化語言文字的過程,感悟能力的高低對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優(yōu)劣產(chǎn)生著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那么,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哪些有效舉措來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和警醒,下面,我們就來做具體的研究和分析。

一、通過多方面的積累,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感悟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僅僅依靠課本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教師和學生要充分利用好課外的廣闊資源。首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搜集相應的課外資料作補充。比如,在學習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教師可事前讓同學們搜集一些有關(guān)魯迅先生生平、故事及格言的資料,這樣,在講述文章的過程中,會更有利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體會和感悟魯迅先生的偉岸形象。此外,要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在反復閱讀過程中用心體會,自然會投入到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之中,進而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要注意留給學生足夠自讀、自悟的時間,久而久之,就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其次,要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及閱讀素養(yǎng),學生要在課余時間進行廣泛閱讀,涉獵大量優(yōu)秀書籍,做好相關(guān)的讀書筆記,并建議多寫一寫讀書感悟。這樣,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學生不但會提高自身運用文字的能力,還會更敏銳地把握住文章的意境和內(nèi)涵。

二、拉近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感悟能力的加深

在教學過程中添加更多生活的元素,會讓孩子們在已有生活積累和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提高對課文的感知。比如,在學習關(guān)于描寫春天的文章時,教師可首先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關(guān)于春天的成語,并聯(lián)想一下自身對春天有什么印象,孩子們可能會積極說出“春風明媚”“花紅柳綠”等詞語,這樣就一下子拉近了課文與生活的距離,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迅速進入到文章所展現(xiàn)的情境之中,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可謂一舉多得。在學習課文《豐碑》時,教師可事前搜集一些有關(guān)的真實圖片或者紀錄片,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并告知學生這就是當年的真實情境,相信學生一定會被深深地感染到,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更容易體會和感悟作者所傳達出的情感,從更高層次上去理解時代背景,理解人物精神。

三、尊重學生的第一感悟和直覺

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教師不可對學生限定太多的條件和目標。比如,要求學生第一次閱讀就要歸納出作者所表達出的中心思想,或是人物主人公有什么個性特征等,最好的做法就是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不帶有任何目標和任務地放松閱讀,這樣才會有自己最真實的第一感覺。眾所周知,文章只有被感覺然后才能被思維,學生初讀課文,對文章內(nèi)容會有初步的、整體的印象,這種狀況為他們進一步地感悟和思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進而慢慢進入作者所營造的意境中,體味閱讀的樂趣、語言的魅力及作者與自身所產(chǎn)生的情感共鳴。所以,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學生對文章的第一感覺,避免對學生進行過多的干涉。

四、注意把握重點語句,加深學生的感悟和理解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進和深化,教師可嘗試改變以往逐段串講的教學模式,而是把重點段落和重點內(nèi)容挑選出來,請學生反復朗讀感悟,把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用心閱讀的過程中去體會和感悟。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完全袖手旁觀、不再發(fā)揮作用,相反,教師起著重要的指導、答疑、解惑、點撥的作用,可以指導學生學會略讀、精讀、瀏覽等的不同閱讀方法,讓學生運用多種方式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比如,在學習文章的時候挑選出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這既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又是學生思維的興奮之點,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和體驗中加深自身對文章的感悟。這樣,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必然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從以上內(nèi)容的論述中,我們可知,加深學生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師和學生要相互配合,共同做出積極努力,尤其是教師要加強對實踐的研究和分析,切實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汪燕宏.借鑒PISA實施新課程小學語文閱讀素養(yǎng)測評[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0(01).

[2]鄺秀婉.感悟:學生閱讀素養(yǎng)提升必由之路[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03).

第2篇:生活感悟文章范文

一、簡約――給予感悟的時空

毋庸置疑,語文課須圍繞“讀”字開展。學生是否能讀好,是否能真正有所感悟,關(guān)鍵在于教師能否在文章的精妙處進行簡約處理,在重點處點撥到位。

如,在教學《“黑板”跑了》一課時,有一個學生說:“老師,為什么安培會把馬車車廂的后壁當成黑板?難道他就看不到馬車的后車輪么?”教師引導說:“你提的問題很有思考價值。相信讀完了課文的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后,你們一定會找到答案??烊プx讀看!”當讀了一段時間后,一雙雙小手便在教室里舉起來。此時,簡約的設置,給予他們一段感悟的時間,讓他們放手去讀、思、議、悟,使得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

教育家高林生老師說:“最為高明的雕塑家,總是善于恰到好處地將石塊的多余部分鑿掉。最高明的教師自然也能做到就簡刪繁,為學生的成長點明捷徑?!笔堑?,精簡掉瑣碎的細致串講,將課堂的話語權(quán)和感悟權(quán)交還給孩子,是讓他們加深對文本體驗的應由之路。

二、揣摩――給予感悟的維度

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所說的:“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如果只讀一遍,未必能夠透徹理解,因此,我們必須多加以揣摩?!比绾我龑W生揣摩呢?

1.多“疑”處設一池投石之潭

思源于問,源于疑。在教學中,我們應讓學生學會在思考中感悟,體驗“無疑――質(zhì)疑――釋疑”的過程。如,在教學《晚上的太陽》一課時,教師鼓勵學生針對課題進行質(zhì)疑,他們紛紛提出問題:“晚上哪來的太陽?”“是誰讓晚上有太陽的?怎么做到的呢?”……一個個鮮活的問題順理成章地成為指明他們自主感悟文章主旨的方向。他們自發(fā)地到書中尋找答案。當然,我們也可以引導學生從文本中關(guān)鍵的詞句質(zhì)疑,從看似矛盾的內(nèi)容質(zhì)疑,從文章的留白處進行質(zhì)疑等。

2.多“戲”處設一方表演之臺

好的語言文字總是會給讀者留下足夠的空白,讓讀者展開豐富的想象。這些留白就為學生加深感悟提供了空間。如,在《歡樂的潑水節(jié)》中這樣寫道:“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著,你拿瓢往我衣領(lǐng)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潑?!痹诔浞珠喿x的基礎上,我們可給學生搭建舞臺,請他們加上動作演一演。通過讀中體驗,演中感悟,學生輕松自然地體會到了潑水節(jié)給人們帶來的歡樂和喜慶。

3.多“美”處設一處欣賞之境

寫景類文章的作者常常用很多優(yōu)美詞語來描繪筆下的景物。同時,也為學生提供感悟的平臺。例如,在教學《草原的早晨》時,教師先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出草原的優(yōu)美意境;接著,對“黎明,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與“黎明,草原亮起來了”這兩句話進行對比。在具體的意境中,學生很快體會到“鋪滿新綠”一詞讓草原的綠更明麗,感悟到草原的靈氣。

三、爭議――給予感悟的平臺

許多知名教育者都認同一個觀點:閱讀教學的課堂應該是“吵吵嚷嚷”的,大家各抒己見,在爭議中逐漸走向語言文字背后所蘊含的真意。這樣不受約束的爭議,能夠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成果,更為重要的是為學生打造了一個提升感悟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的思維活躍,達到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敏感性以及特異性的目的。如,在教學《三袋麥子》這篇文章時,教師提出問題:“小豬、小猴、小羊的做法,你最喜歡誰的做法?如果換做你,你會怎么處理?”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展開了激烈爭論。

生1:我看,小豬的做法特別好。它把麥子做成各式各樣的食品,吃得多happy呀!我好像都感受到享受美食時的那份痛快了。

生2:我很欣賞小猴的做法。瞧,他能把一袋麥子,通過辛勤的耕耘變成滿囤的麥子,真是又聰明,又能夠忍受不能及時吃到的誘惑。

生3:要我說,還是數(shù)小牛的做法好。你看小牛多會過日子呀,把其他的雜糧吃完了,才開始吃麥子。并且,它特細心,還經(jīng)常地曬麥子。

我想,學生們飛揚的思緒、獨到的見解、激烈的爭論正是我們追求的教學境界。在爭論中,學生的思維敏捷,想法多樣,語言靈動,體現(xiàn)了孩子們自主感悟的收獲。

四、生活――給予感悟的后院

生活是感悟的源泉。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開發(fā)生活資源,以加深學生感悟。如,同樣是“祖國”,在海外游子和一直在國內(nèi)的人民的心中分量及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洞察語言與生活的共通之處,激活學生記憶中與語言相關(guān)的情感體驗。在教學《第一次抱母親》一文時,教師先讓學生回想生活中母親為自己付出的事情;接著進行交流,“作者為什么沒想到母親竟然那么輕”的含義。在逐層深入的感悟中,學生明白了作者的心情是愧疚與后悔,并從作者的情緒中讀懂母愛的偉大。結(jié)合真實生活經(jīng)驗,學生就會對文本語言有更深的感悟。

第3篇:生活感悟文章范文

先說悟道。所謂“道”就是人們常說的“理”。自然萬物,其生長、發(fā)展、消失,均有其“理”所在。中學生處于其間,就應該懂得生活的真諦,這既是作文的要求,也是做人的必需。古今中外,許多經(jīng)典之作都是以“道”見長的,“道”可以說是文章的核心和靈魂。要從物象萬千的世界中悟出“道”來,且是讓人產(chǎn)生共鳴的“道”,關(guān)鍵是要用好辯證法。也就是要具有思辨的頭腦,遇事遇物,要一分為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物思百遍,其義也能自見。面對生活,深入、科學、理性的思考,總能有所收獲。

龔自珍因為悟出了人生之道,才有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妙思哲喻;李商隱因為深感離別之痛,才有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真情詠嘆。宗璞從一株紫藤蘿遭受不幸卻又重新煥發(fā)生機的故事里領(lǐng)悟到人生之“道”:生命不因不幸而停止流動;有了不幸,生命才更顯輝煌。從而寫出膾炙人口的《紫藤蘿瀑布》。學生習作《依賴》,寫放學回家做作業(yè),因為沒有帶橡皮,結(jié)果作業(yè)本上幾乎被“毀容”了,但小作者進而反思:

原來平時我的小錯小誤都被橡皮掩蓋了……平時總是這樣依賴它(橡皮),人為什么不能一下子就將事情做對呢?……假如生活中可依賴的東西都像今天的橡皮一樣失去了,人們一定會多出一份細心,多出一份獨立。

讀到這兒,人們的心沉甸甸的。是的,生活中看似平常的細節(jié),只要我們深入品味個中意義,用心感悟,同樣也可以出彩。再請看下面的例子:一次平常的調(diào)座位,有些人就是僅僅為坐到或沒坐到滿意的位置而喜憂,會感悟、有思想的同學則或想到要與窗外那株給自己啟發(fā)的樹告別,或想到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或想到了人生的座位,或想到了觀察的新角度。一個同學是這樣寫的:

……這些都只是因為換了一個角度,其實生活亦是如此,一個角度的決定,就是你對生活、對人生的決定?!肮沤衩髟峦惠?,萬般文章皆由心。”同樣的生活卻寫出不同的文章,全在于對生活的不同感悟。

再說悟情。情,乃藝術(shù)之花的血液與漿汁,文章不是無情物,情是文章的命脈。俗語說,情人眼里出西施。其實,情人眼里也出美景。如《樂趣》一文是寫中學生利用雙休日到郊外春游,一位同學這樣寫道:

‘啾啾’,從樹林里傳來小麻雀的呢喃,打破了這片寧靜,這群小家伙也那么早就起來了,不知是趕著串門呢,還是商量今天的活動。

小麻雀呢喃再平凡不過了,但作者善于感悟,富于聯(lián)想和想象,所以文章含情了,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一片歡樂的心情。

第4篇:生活感悟文章范文

【關(guān)鍵詞】作文課堂 作文興趣 積累素材

學生害怕寫作文,學生害怕上作文課,這種現(xiàn)象是每個語文老師都經(jīng)歷的難題,如何讓學生不怕寫作文,讓學生喜歡寫作文成了每個語文老師研究的重要課題。學生寫不出優(yōu)美的作文,勉強寫出的文章又缺乏真情實感,這已是作文教學多年的痼疾了。如何克服這個難題,我認為要解決作文的訓練方法,要想擺脫作文訓練的被動性,激發(fā)學生寫作的主動性,教師就應當生動而深刻地啟發(fā)學生感悟人生,積累情愫。學生只有“以情緒為動力進行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才能有生活可寫,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實感。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感悟那本來“視而不見”的生活,從而發(fā)現(xiàn)生活?

一、用心觀察生活,是學會感悟生活的先決條件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轟轟烈烈、驚險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大事當然要關(guān)心,但畢竟為數(shù)較少卻引人注目;小事細小瑣碎,為數(shù)很多,并不引人注目,我們更要關(guān)心。而且,恰恰是一些小事之中蘊含著不同尋常的哲理,不同尋常的真、善、美。如一個學生寫《為她喝彩》,觀察到一個行走的漂亮的姑娘不小心涼鞋破了,沒有半點驚慌,沒有半點遲疑,就拎起涼鞋大大方方地赤腳走在大街上。文章經(jīng)過一番描述后,最后抒情議論:“走自己的路,何必顧忌別人的眼光和評論。這最后的議論,是多么深刻的感悟呀,而感悟的來源卻是一件非常細小的瑣事。這種瑣事,生活中多得很,但為什么有的同學“視而不見”,有的同學卻能產(chǎn)生深刻的感悟,關(guān)鍵就在于是否能用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借鑒別人的“感悟”,是培養(yǎng)感悟力的基本途徑

前人留下的名言、警句、俗語、成語,是前人感悟生活的結(jié)果,我們不妨拿到課堂上來,讓學生議論一番,講講自己的看法,舉舉生活的實例。比如,巴爾扎克言:“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于弱者來說是絆腳石,它讓人止步不前,甚至跌入深淵;對于強者來說它是墊腳石,使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闭n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議論理解,并讓學生回憶講述自己生活中的有關(guān)這方面的事情。學生很感興趣。

另外,教師可提供相關(guān)讀物,開闊學生思路,引導學生的情感共鳴。青少年時期感情豐富敏感,講究友情,注重真善美,教師不妨提供一些適合于學生看的讀物。淺顯的如流行歌曲,稍深一些的如于秋雨、于光中等當代名家的散文等。其實最受學生歡迎的還是一些富有時代氣息的報紙雜志上的隨感美文,《青年文摘》《青年博覽》《讀者》上這種文章比比皆是,學生看了很自然地與自己的生命、情感結(jié)合起來,于是產(chǎn)生了共鳴。久而久之,生活中碰到類似的事件,便會感悟頓生。也可以看一些長篇小說,因為小說中人物對生活的感悟無處不在,看了以后,這些感悟便潛移默化地被學生接受了,從而學生便會在這些感悟的基礎上產(chǎn)生新的感悟。

三、開放式地組織學生談論感悟,是培養(yǎng)感悟力的又一種有效方法

感悟作為一種可以培養(yǎng)和訓練的能力,就可以讓學生交流,以獲得更廣泛的信息。但是我們的學生往往會難以啟齒,認為這種心與心的交流只能在最親近的人中間進行。如何排除這一心理障礙?這就需要發(fā)揮教師的表率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教師應該有意識地主動地在學生面前談論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對人生自然的感悟,談論自己對學校對班級發(fā)生的事情的看法,甚至可以談談自己的家庭,家庭中的喜怒哀樂、憂愁煩惱,目的是讓學生仿效。教師應把學生看成自己的朋友,課堂前后與學生平等地交談,課堂上親切地向?qū)W生傾訴,這樣,課堂里漸漸會形成一種傾吐衷腸的氛圍。有了這種氛圍,再加上老師的鼓勵,一些膽大的學生便會參與進來。由于一種從眾的心理作用,其他學生也會躍躍欲試。如再來一些小小的獎勵手段,學生們的談論會變得爭先恐后,熱烈非凡。學生從談論中感受到別人對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不同體會、不同感受,便很自然地學會了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的方法,從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問題,更用心地感受生活。

談論感悟,也可以由教師命題。如有一節(jié)寫作課,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一件大家經(jīng)歷的事:期末語文復習課上,抽背古詩文情況很不順利,教師臉露不快,這時,教室門被推開,徑直進來兩位遲到的男生,教師不禁怒色有加,大喝一聲“出去”!遲到者出去了,并帶上了門。教師當然是希望他們重喊“報告”,但兩位遲到者卻一去不復返了。十分鐘以后,教師讓另一位學生去把他們叫了回來。這一件事情很平常,當時也很少有議論,但這次被拿到課堂上來就不一樣。教師問學生對這一件事的看法,課堂像進了水的油鍋,一下子沸騰起來了,他們紛紛地議論著,面紅耳赤地各不相讓。有的認為老師太兇了,缺少耐心;有的確認為老師之所以生氣,是因為她愛生心切;他們有的認為兩位遲到者太委屈了,大冷天被趕出教室;有的卻認為這兩位學生太不理智了,感情用事,自己吃虧……談論結(jié)束,下筆成文,輕而易舉。同一件事,各不相同的主題,精彩紛呈。這實在是由于開放式的談論感悟,已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認識問題的方法,感悟能力自然不斷提高。

四、勤寫日記,感悟的成果才能不斷地積累

第5篇:生活感悟文章范文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幸福;追求與嘗試

什么是幸福?幸福本身有著十分豐富的范疇。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人們對幸福會有不同層次的理解,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是這樣解釋的:幸福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也常常捫心自問:我苦苦追求的幸福是什么?我的職業(yè)給我?guī)淼男腋J鞘裁??久思之后更覺得我們有權(quán)利、有義務讓學生從我們的課堂中感悟幸福、收獲幸福,更有必要讓自己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幸福,因為學生生命成長的一段重要經(jīng)歷就是課堂,那么我們到底該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生活呢?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才是幸福的課堂呢?為此我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也在進行著不懈的探索和追求。

一、以己為鏡,感悟幸福

我想,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作為前提應該是“幸福課堂”。桃李滿天下,學子盡乾坤!身為教師,只有切身感受到這些,才真正了解了作為教師的愉悅,才真正地獲得了生活的意義。只有我們的內(nèi)心充實、情緒飽滿,才會以飽滿的熱情擁抱學生、擁抱教育、擁抱生活。一名教育者曾這樣評價優(yōu)秀教師:他的成就并不在于他一生培養(yǎng)了多少高分學生,而是他在平時的工作中是否享受到了教師這種職業(yè)帶來的幸福感。如果學生因自己的知識澆灌而取得了豐碩的知識成果,那一定是一種美妙而又無與倫比的幸福。幸福是一種正能量,它會通過老師這個媒介,傳遞給每一個天真爛漫、求知若渴的孩子。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從中感悟到幸福。

二、多元化教學,營造幸福

初中語文教學應該是多元化的、豐富多彩的。我追求的一種語文教學模式便是可以讓學生外出參觀、考察、現(xiàn)場制作、辯論會、排練節(jié)目、座談會、賽詩會等多種形式、不拘一格的教學模式。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會給學生一定的親身感悟,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容易與讀者共鳴。語文課堂還應該養(yǎng)成學生多元化朗讀的習慣,讓學生通過語文課堂,通過文本朗讀而感受語言、品味語言并進而更深層次地領(lǐng)悟文章的內(nèi)涵,通過語文課堂這個平臺不斷感受語文的生命力和感受力。只有多朗讀,才會多理解,只有多理解才會有更深層次的領(lǐng)悟,進而使學生更想去表達,從中學到知識。只有這樣,才會營造幸福的課堂。

三、追求爛漫,向往幸福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fā)展。”我想學生最需要的語文課堂一定是一節(jié)激情洋溢的課堂,而激情洋溢的課堂一定是幸福的語文課堂。正是因為語文教學的自身融合著豐富多彩的情感因素和激動人心的魅力,而教師又連接在學生和語文文本之間,所以就更有責任、更有義務用開啟學生的情感之門,讓學生與老師、文本、作者能產(chǎn)生共鳴,這樣的課堂才是幸福、多彩的,否則便是干癟空洞、枯燥無味。臺上臺下死水一潭,課堂必然不盡如人意。只有把學生的情感挖掘出來、和文本的情感做到恰到好處的交融,才會避免課堂中枯燥無味的說教,進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一位大學同學和我談起曾經(jīng)的老師時,說:通過他聲情并茂的講授,我再讀魏巍的《我的老師》時,仿佛看到我自己的老師,感激、想念之情溢于言表。通過這件事,我更加能感受到,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種子一旦遇到時機便會不可阻止地爆發(fā),學生便能感受到語文文字背后散發(fā)出來的生命的芬芳!當我們老師釋放激情的同時,學生的心門便得到一次警醒,他們會用一顆真誠的心感悟生命,用一顆熱情的心擁抱學習和生活。

四、指導方法,追求幸福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學生更應該在閱讀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引導學生愛閱讀,而且還要讓學生會閱讀,尤其是在讀情感濃厚的文章時,在方法上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才能使他們的閱讀能力得以提高,閱讀效果得以提高。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以下幾種方法:

1.以讀促讀。學生課堂上所學的文章,是學生情感升華的典范,而文學作品中很多優(yōu)秀文章更值得學生們?nèi)ジ?、更廣地感悟,如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后,更應該鼓勵學生去閱讀《父愛是金》等文章。多角度的感悟會讓他們對父愛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動。

2.以寫促讀?!栋讞疃Y贊》和《紫藤蘿瀑布》兩篇課文都是都是借物抒懷類文章,可以先布置一些題目,如《我也看白楊》、《心中的紫藤花》等要求學生寫成文章,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回去思考自己心目中的感悟和作者的感悟有哪些異同。

3.以生活促讀。在語文教學中我會利用各種機會在班級內(nèi)部營造一個良好閱讀的氛圍,如在學完《七顆鉆石》和《皇帝的新裝》之后,我會讓學生嘗試著根據(jù)現(xiàn)實社會和自己的心聲寫出自己的童話,寄語自己的理想,同學在這樣的氛圍中自由交流著自己的感想,會逐步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百花齊放的閱讀局面。相信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能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好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會得到進一步的積累與提高,為他們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的閱讀就是幸福的。

五、用心感悟,沉淀幸福

第6篇:生活感悟文章范文

讀通讀透文章,感受文章的主題魅力,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怎樣才能把握文章的主題,學生多元的理解是否就可以替代原有主題,怎樣讓學生感悟文章主題,僅依附文本是否就完全可以解決主題教育,這是廣大教師在教學中的困惑。筆者認為,教師在尊重學生多元化感受和理解上不能偏離文章主題,背離作者原有的寫作意圖,甚至曲解文章的主題。在解讀文章主題時,教師自己始終要扎實鉆研教材,吃透文章主題,而不能憑借自己個人經(jīng)驗主觀臆斷揣測文章的主題,甚至犯科學性的錯誤。把握教材主題,教師與學生可以通過了解時代背景,生活習俗,作者的個人背景,社會地位,所代表的群體發(fā)出的心聲,了解作者的真正出發(fā)點,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主題。

要教會學生在霧里看花中練就一雙慧眼,得到最真的文章主題教育,教師就要提供正確的學習渠道,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親身感悟,多方位去了解探究。

一、注重課外的交流與學習,重視課前的預習,尋找理解主題的催化劑

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布置學生課前預習時,明確預習要求,通過圖書、工具書、網(wǎng)絡等工具收集相關(guān)資料。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人群,構(gòu)建良好的社會關(guān)系:與家長一道探討,通過家長獲得必要的幫助。學生與學生交流,由于學生的年齡相仿,群體有相似的學習經(jīng)驗,心理特征、思維方式接近,其交流更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更利于學生對文章主題的認識。教師只有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參與文章學習,從寫作背景、寫作意圖,運用什么寫作技巧讓文章的主題更為突出、富有說服力等方面主動消化吸收,才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教無定法,貴在突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突破

這種教學策略定位于抓住最好的教學契機,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筆者認為,在課堂上,教師要創(chuàng)設好教學情境,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身臨其境”,成為文章人物命運的主人翁,主動參與學習,獲得學習動力,激發(fā)其內(nèi)心需要,而不必拘泥于某種教學方法,才能進一步感悟文章的主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不同,學生的學習中存在的難點不同,課堂上應有所側(cè)重。教師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結(jié)構(gòu)的不同,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做引渡者,用背景搭橋引學生“回歸”時代,感悟文章主題價值

學生的個人背景不同,其構(gòu)建內(nèi)化也不同。構(gòu)建主義者維果斯基認為:這種內(nèi)化不僅通過教學,也通過日常生活、游戲和勞動等來實現(xiàn)。有些文章遠離學生生活,但又有深刻主題,對當時的社會推動有特殊的教育意義。如果讓學生充分認識該作品的主題,僅靠教師的一點簡介是無法讓學生得到內(nèi)化的,只有調(diào)動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學生才能“認同”作品,站在作者立場與主人翁同命運、共呼吸。

(二)做哲者,抓住題眼,一字千鈞,直擊主題,棒打鼓心

《跨越百年的美麗》《美麗的西沙群島》《特殊的葬禮》等課文題目都是以偏正式詞組或短語作為文章題目,修飾部分是作者在文章突出的內(nèi)容,也是文章的題眼,一詞統(tǒng)領(lǐng)全文,表達作者深刻感情。抓住題眼則是抓住了文章的靈魂,教師可以以此為著眼點,設計教學。

(三)做引領(lǐng)者,抓住關(guān)鍵詞句,烘托文章主題

小學語文教材很多采用對比性的結(jié)構(gòu),有的是對比性的描寫,如《狼和鹿》《特殊的葬禮》等以對比性的描寫為主,文中出現(xiàn)多組帶有感彩的反義詞?!独呛吐埂分校壕G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禍首”“功臣”,把這些詞語板書呈現(xiàn)就會揭示自然規(guī)律,明白破壞自然界規(guī)律就會得到自然界的懲罰;有的是對比性的對話,如《地震中的父與子》,文章中父與子的對話極具震撼性,是文章的,也是主題揭示的最好契機,很多詞義具有明顯的感彩,抓住這些詞句,用對比性的讀,很容易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同時讓學生心靈受到震撼。

(四)做引路者,圍繞主線拋出問題,逐層推進,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有些敘述性的課文故事情節(jié)簡單,主題明確。但學生的用心感悟的過程卻很難,怎樣讓這些課文的主題價值“深入人心”,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形成簡潔而不簡單教學過程,我認為應抓住主線設計問題,豐富學生學習過程。

第7篇:生活感悟文章范文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閱讀感悟;寫作方法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中咱們可以領(lǐng)受人家的經(jīng)驗,接觸人家的心情,寫作是發(fā)表的事情,從寫作咱們可以顯示自己的經(jīng)驗,吐露自己的心情?!遍喿x與習作的有機結(jié)合,能充分發(fā)揮閱讀的作用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與好文章“對話”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學習范文語言,積累語感經(jīng)驗,開闊學生的視野,不斷充實學生的寫作素材。

初中語文教材以容量大、視角新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每篇文章都釋放著折射生活的色彩。學生在感悟上存在差異,產(chǎn)生的效果就各不相同。感悟能力強的人,耳聰目明,時時留心,處處在意,遇事敏感,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善于激發(fā)心中的情,寫作富有“靈性”;感悟能力弱的人,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萬事不感興趣,一切無所用心,遇事遲鈍,沒有感慨,沒有激情,沒有見解,視寫作為畏途。在寫作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感悟觀察身邊的世界,從平平常常的小事到驚險奇特的大事,都能以一份好奇去體察和思考,以幾分細膩去尋覓平凡生活的真善美,以多樣情懷去挖掘生命的智慧和哲理。

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閱讀成功的關(guān)鍵,也為學生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只有大量閱讀,才能讓學生從狹窄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體味語文的豐富性、生動性、知識性、趣味性;才能提高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認識世界,體驗人生,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從而塑造學生的美好人格,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鋪平道路。

(一)閱讀教學為寫作積累語言材料。我們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強調(diào)了讀書的重要性。要學好語文大量反復的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書讀到爛熟于胸,形成足夠的積累,才能在運用時得心應手,也才能潛移默化地豐富和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反復朗讀和背誦,學生就能夠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zhuǎn)換成有聲的口頭語言,把不熟悉的書面語言變成熟悉的口頭語言,逐步領(lǐng)會構(gòu)思的巧妙、布局的合理、用詞的準確,從而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為學生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閱讀教學為寫作積累語感經(jīng)驗。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闭Z感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有著重要的作用。語感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xiàn)在閱讀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尊重每個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耙磺€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的體驗是應該珍視的。有時學生的感受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但還是盡量少作或不作評判,不去否定學生的看法,為的是保護學生閱讀這一份自尊,為的是保持學生閱讀的這一份興趣。

二、寫作是閱讀的升華

(一)寫作是藝術(shù)在生活中的真實反映。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文學或?qū)W術(shù)工作通??偸菨u漸使人離開那個所謂平淡無奇的社會方面的直接生活??墒沁@些方面卻是生活的根本要素。一切靈感、道德、美感等等的生活根本在這基礎上得到發(fā)展?!痹趯懽鬟^程中,首先倡導“化平淡為神奇”的藝術(shù)手法,使學生了解生活與藝術(shù)的關(guān)系。這樣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了,“美”的事物就從日常習作中表現(xiàn)了出來。從普通的同學交往中感悟出了友愛的珍貴;從不屑一顧的常規(guī)檢查中感悟出了責任的意義;從師生摩擦的插曲中感悟出了“忘年交”的真誠……在真實的生活中感悟出一個令人神往的藝術(shù)境界。其次,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的矛盾,寫出這種矛盾,使文章避免平鋪直敘,而能生動感人。這就需要指導學生在觀察和積累中增加思考和感悟的興趣,調(diào)動起靈感思維,使文章立意新穎,且有深度;使中心主題高屋建瓴,發(fā)人深省。

第8篇:生活感悟文章范文

一、什么是學生的閱讀感悟

所謂的閱讀感悟,就是通過閱讀書籍能聯(lián)想到什么,有什么感悟,有什么啟發(fā),有什么聯(lián)想。學生能否寫出深刻、豐富、有文采的高水平作文,感悟能力是關(guān)鍵。

王國維曾說過:“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只有閱讀的時候進去了,才有可能出得來。當我們讀到“盡院了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便感悟到月亮的潔凈、透明、潤潔、光亮;當我們讀到“就是屠戶們送來的黑如鐵的布,她也給洗得雪白”,就能感受到母親的勤勞、認真、辛苦。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讓學生靜下心來,讀得進去。

在閱讀感悟中提高學生的語感,提高其審美認知能力。不僅知道沈從文筆下人物的清純,知道林語堂的秋天,也知道戴望舒的雨巷那別樣的滋味。

二、掌握知識與促進感悟的聯(lián)系

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注意四種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能力、心理能力。學生作文的難點在于語言文字關(guān),也就是如何把已有的生活、思想,通過語言文字準確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要提高感悟,學生必須具備一些相關(guān)的知識,如各種文體,各種表達方式、說明方法、論證方法、小說要素、描寫方法,文章或段落的順序、結(jié)構(gòu)、思路、主次、詳略等相關(guān)知識。學生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當他有了閱讀感悟想要傾訴時才不至于被卡。

促進學生感悟,除了具備相關(guān)知識,還要有寫作沖動。語文教學不是單純的“要我寫”而應是學生自我的“我要寫”,只要學生想寫,想要抒發(fā),那寫出來的文章就不會內(nèi)容空洞、無病,而是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教師應營造使學生產(chǎn)生寫作沖動的氛圍。比如組織春游回來,讓學生閱讀《游褒禪山記》再寫作;學生有了參加夏令營十天未回家的經(jīng)歷,再讓他讀《背影》再寫文章,定然會見感情真摯。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產(chǎn)生寫作沖動的氛圍,讓學生積極參于社會實踐,去觀察體驗社會。試想一個沒有幫助過別人,也沒有關(guān)懷過別人的學生,他不可能寫出愛心類的文章。只要學生有了想寫的念頭,并能落實行動,學生的感悟能力就會又一次得到促進。這一次次的促進,正是語文教學所必需的。

三、豐富學生知識的途徑

語文是個大課堂,它不是一潭死水,而應是一股清泉,永不枯竭。語文教學除傳統(tǒng)課堂教學外,還應通過以下渠道讓學生獲取知識。

1.讀書

為了充實學生的知識,擴大閱讀面,突破課本局限,我們在課題落實中,對各階段的閱讀名著作了一個要求,如高一閱讀《三國演義》《契訶夫短篇小說選》,高二閱讀《論語通譯》《孟子選讀》等。除此之外,還讓學生閱讀其他經(jīng)典著作,如莫言的《紅高梁》、張承志的《北方的河》、阿城的《棋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其他如《簡愛》《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不論古今、不論體裁,只要是健康有益的書籍,都可讓學生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也可閱讀一些經(jīng)典雜志,如《讀者》《意林》《中外期刊文萃》《文摘精粹》,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

2.欣賞優(yōu)秀電視節(jié)目

如語言類的“曲苑雜壇”、相聲小品,知識類的“百家講壇”。也可看一些各地方臺的專題,如清明節(jié)專題、教師節(jié)專題。觀看每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中秋節(jié)晚會,特別留意由有關(guān)語文研究專家參與編寫的一此專題,既擴大了視野,也能品味別人的感悟,進而促進自我感悟。

3.注意積累

掌握豐富的材料是寫作的根本。語言是寫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識地積累,形成自己心中的詞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作文時才能隨心所欲。在這方面,我們的做法是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多作摘抄,不局限于好詞好句、精彩語段、與作者相關(guān)的資料、作文形式、表達手法,同時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積累素材,不論名著、美文佳作,只要有用皆可為我所用,這樣學生寫作時不再為無米下炊而發(fā)愁。

第9篇:生活感悟文章范文

關(guān)鍵詞: 感悟 閱讀教學 語感培養(yǎng)

“感悟”是一種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與理性統(tǒng)一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能力。感悟是老師把學習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讀書,自己領(lǐng)會。它是對繁瑣分析,先生講學生聽,一問到底的教學狀態(tài)的否定。它的指導思想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感悟和語文素養(yǎng)有著密切的相關(guān)性,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那么怎樣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呢?如何讓學生在有效感悟中積極的情感得到培養(yǎng),蘊藏的智慧得到喚醒和發(fā)展呢?

一、反復誦讀文本是感悟的前提

在上《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第一教時的公開課試教時,我為了展示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在學生初讀掃清文字障礙后,就開始了對文章的閱讀分析。我按照自己精心設計的流程一步步往下進行,可學生或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或找出課文中的幾個句子讀一讀應付了事。我出了一身汗,學生是云里霧里、稀里糊涂……聽課老師給我這節(jié)課的評價是“蜻蜓點水”。靜下心來想想,學生之所以無感無悟,究其原因是缺少閱讀和思考的時間。感悟,顧名思義是先感后悟,只有充分地感知對象,才能心有所悟?,F(xiàn)代閱讀理論也認為:閱讀是讀者和作者進行對話的過程,只有讓讀者親密接觸作品,將自己當作故事中的人物來看待,與之同喜憂、共哀樂,才能獲得對作品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學《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一文時,課前我讓學生閱讀《魯賓遜漂流記》,課上我讓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圈、劃、點、思,然后讓學生交流體會。此時學生的理解真切感人,課堂上一個個個性鮮明,獨特的理解此起彼伏,課堂真正成了學生交流感悟的平臺,成了閃爍學生心靈火花的舞臺。由此可見,課堂上必須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足的讀書時間,而學生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就越豐富。

二、品味語言文字是感悟的基礎

1.對語言正確性的揣摩,是對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認識的基本要素。

在訓練中,我們可以抓住學生容易混淆的某些語言,通過對比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其正確性。比如課文《推敲》,講了唐朝詩人賈島斟酌詩《題李凝幽居》“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典故。教師應讓學生體會“敲”更能體現(xiàn)月夜的幽靜,而且體會到古人作詩的嚴謹。然后出示王安石的詩《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 )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中間空缺的一個字會是什么呢?為什么呢?

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是在品味和咀嚼文章的重點詞句后油然而生,咬文嚼字,品詞斟句,對彰顯語言文字的情蘊意味有點石成金之功效,在教學中應該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

2.對語言言外之意的揣摩,是對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認識的中介環(huán)節(jié)。

讀文章時“如果拘于有跡象的文字而拋荒了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至多只能鑒賞一半,有時連一半也鑒賞不到,因為那沒有說出來的一部分”。我們在指導學生讀書時,除了讓學生正確理解語言文字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進而體會語言的含義。請看特級教師薛法根教學《臥薪嘗膽》的片段:

師:現(xiàn)在誰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臥薪嘗膽”的意思?

生: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先嘗嘗苦膽的滋味。提醒自己要報仇雪恨。

生:為了報仇雪恨,勾踐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先嘗嘗苦膽的滋味。

師:如果勾踐僅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頓飯前,先嘗嘗苦膽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臥薪嘗膽”?

生:不算。因為勾踐還親自下田耕種,使自己的國家富裕起來。

生:他還要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

……

師:這就叫“發(fā)奮圖強”!如果勾踐僅僅堅持了幾天,或幾個月,算不算真正的“臥薪嘗膽”?

生:不算!因為“臥薪嘗膽”需要很長時間。

生:課文中講勾踐“臥薪嘗膽”了二十多年,才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師:這就叫“堅持不懈”!現(xiàn)在你理解“臥薪嘗膽”的含義了嗎?

生:“臥薪嘗膽”表示為了實現(xiàn)一個目標,要忍辱負重、發(fā)奮圖強、堅持不懈!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由表及里感悟了“臥薪嘗膽”的含義。而這種感悟體會過程,就是訓練學生良好語感的過程。

3.對語言情感的揣摩,是對語言文字深層的認識,它可以使讀者與作者進行神交。

對語言情感的揣摩,不是作語言表面特征的分析,而是對教材的關(guān)鍵性詞句,進行比較、揣摩、欣賞,實現(xiàn)對語言的一種深層感悟,提高對語言感知的敏感程度。

譬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課結(jié)尾的最后一句話是:“當時他才39歲?!彪m寥寥數(shù)字,但含義深刻。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去掉原文中的“才”字進行比較、推敲,最終使學生認識到:一個“才”字,飽含著無限的惋惜之情,因為肖邦具有杰出的音樂才華,然而卻英年早逝;一個“才”字,滿懷無比無比痛恨、譴責之意,因為若不是歐洲列強的野蠻瓜分,肖邦怎么會離開祖國,怎么會憂憤交加,貧病相伴,又怎么會英年早逝?

在蘇教版教材中,像這樣經(jīng)過作者反復推敲、仔細琢磨的精彩詞句有很多,教師應做有心人,靈活地采用加、減、調(diào)、換等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品析其在語境中的本質(zhì)意義和它在特定情景中的感情,從而在心靈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促進語感的不斷增強。

三、生活體驗是感悟的橋梁

生活有多么寬廣,語文就有多么寬廣。語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每個人必須通過自己的生命活動獲得某種對生活的體驗,才能去掌握言語所標示的東西及其背后潛藏的思想與情感。語文教師要善于在學生對言語的感悟中,進行多方引導點撥,將其隱藏于內(nèi)心深處的各種體驗調(diào)入前臺。這樣學生對言語的理解就會變得更加容易,感悟就會更加深刻。

再如教課文《推敲》一文,為了弄清是“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我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如到同學家去或親戚家去,發(fā)現(xiàn)門關(guān)著,那你是“推門”,還是“敲門”,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學生的話閘打開了,思維活躍了,通過交流并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用“敲”好,因為它能體現(xiàn)你對主人的尊重、禮貌,并告知主人有客人到了。而用“推”字既沒禮貌、不尊重人,同時又不能體現(xiàn)深夜的幽靜。對生活實際的喚醒,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而且讓學生明白“今天的學習是為明天的工作、生活服務”這一不變的道理。

四、實踐中運用是感悟的升華

呂叔湘說過:凡是行為習慣都是反復實踐養(yǎng)成的。學習語言無疑是一種行為,因而必須實踐才行。

蘇教版教材精選的各類課文,語言優(yōu)美、規(guī)范,是幫助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典范。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憑借教材特點,讓學生多實踐每篇課文里的觀察,表達方法,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每課學一點,每課練一點,一課一得,得得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