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閱讀文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實詞;虛詞;詞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050-01
文言文閱讀是高考語文試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在試卷中的分值為30分。對常見的實詞、虛詞的理解是考查的重點,考生復習時在這一塊投入的精力最多,但失分也不含糊。究其原因,在于沒有找到文言文實、虛詞的規(guī)律,把精力都投入到死記硬背,或大量的機械性的訓練上,結果事倍功半!
我們都知道,文言文實詞、虛詞都具有一詞多義,用法靈活多變的特點。有沒有必要將這些意義和用法都牢記于心呢?答案是沒有必要。對于文言實詞,筆者認為,只需要記住其基本義就行了,其他的引申義比喻義只需要作一般的了解。例如"本",其基本義是"樹根",除了特殊情況,古漢語中一般都采用基本義,這就是規(guī)律。實詞的基本義與造字法有關,"本"在造字法上是一個指事字,"木"下加一點,指明是樹木的根,這一點后來發(fā)展為一橫。因此,從造字法上去把握(或推測)文言實詞的基本義,準確而又直觀,是一條捷徑!
例句: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史記《商君列傳》)
此處的"徇"作何解釋?根據(jù)造字法,"徇"是一個形聲字,左形右聲。而形旁又與"行走"有關,因此可以推測,"徇"在這里是游街示眾的意思。
文言實詞的用法復雜多變,要把它們一一記住,是很要費一番腦筋的。記住了也不等于就掌握了,考試時照樣會出錯。因此,把握文言實詞的用法的規(guī)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筆者認為,文言實詞的用法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遵從語法規(guī)律。對考生而言,只需記住現(xiàn)代漢語的"主謂賓定狀補",然后套用在文言文的具體語句中,問題一般都能迎刃而解。
例句: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事"作為名詞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后面接了賓語"之",因此它活用了,即"名詞活用為動詞"。"兄"處在主謂之間,是狀語,而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是不能直接充當狀語的,因此它也活用了,即所謂的"名詞活用作狀語"。
例句:1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2天下苦秦久矣。
"苦"是形容詞。1句中的"苦"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后面接了賓語"其心志"。我們知道,形容詞是可以充當謂語的,如"江水綠了"、"楓葉紅了",但前提是后面不能接賓語。因此可以肯定它活用了,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可以理解為"使其心志苦"。2句中的"苦"情況和1句相同,因此它也活用了,可以理解為"以秦為苦",或"苦于秦",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所謂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完全是根據(jù)翻譯的情況來定義的。1、2句中的"苦"也可分別翻譯為"折磨"和"仇恨",則就是一般的"形容詞活用作動詞"了。
文言虛詞是公認的難點。近年來高考對文言虛詞的考查數(shù)量減了又減,但許多考生仍然摸不著頭腦。其實,文言虛詞比實詞更具有規(guī)律性。我們知道,文言虛詞都是由實詞演化而來的,所謂"實詞虛化",就是這個道理。例如"之",最初是一個動詞,"走路"的意思,后來虛化了。在文言文閱讀中,怎樣鑒別它是實詞還是虛詞呢?關鍵還是看它在句子中所處的位置。
例句:1吾欲之南海。2鄭商人玄高將市于周,遇之。
1句中"之"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后面接賓語"南海",因此它是動詞。2句中"之"處在賓語的位置上,前面有謂語動詞"遇",因此它是代詞(在文言文中,代詞是屬于虛詞的)。
虛詞和實詞較容易鑒別,但虛詞里的代詞、助詞,介詞、連詞,等等,又該怎樣鑒別呢?
例句: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猶且從師而問焉?兩個"焉"都處在句末,怎樣辨別它們是代詞還是助詞(還有兼詞)呢?1句主謂賓齊全,"焉"在這里不可能充當賓語,因此不是代詞。而2句明顯缺賓語,因此"焉"充當賓語,用作代詞。1句中的"焉"可以理解櫓詞,也可以理解為兼詞,完全是根據(jù)翻譯來的,無所謂規(guī)律問題。
許多虛詞既可以作介詞也可以作連詞,鑒別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只需看它后面所接的成分就可以了。
例如:1.為了祖國,我無怨無悔。2.為了祖國繁榮昌盛,我無怨無悔。
這兩句意思差別不大,但1句中的"為了"后面接的是名詞,因此它是介詞,與"祖國"一起構成介賓結構,充當整個句子的狀語;而2句中"祖國繁榮昌盛"是主謂短語,屬動詞性短語,因此"為了"就只能是連詞。文言文虛詞與此同理。
例句:1.不足為外人道也。2.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
1句中"為"接名詞,構成介賓短語作"道"的狀語,因此是介詞;2句"為"后面接的是主謂短語,因此是連詞,表原因。
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搞清楚詞性是第一位的。詞性不同,哪怕意義相同,用法也不會相同。而詞性是復雜多變的,必須結合具體的語句環(huán)境才能準確判斷。因此,對句子的語法分析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參考文獻:
[1] 《高考語文核按鈕,考點各個擊破》主編:青于藍考試研究室湖北大學中學語文雜志社
[2] 《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閱讀;語文教學;活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為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指明了方向,語文閱讀教學以課堂教學為支點和陣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那么,如何讓閱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彰顯活力呢?首先,加強課堂管理,調控課堂節(jié)奏。把握好時段,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專注度。其次,利用情境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注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傊?,新課程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也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只要我們努力,大膽地實踐,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在反思中創(chuàng)新,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就會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加強課堂管理,調控課堂節(jié)奏
教師只有在吃透教材、弄清楚課文重點、難點的基礎上,才能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思路清晰地教學,才能在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中進行。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把握好時段,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專注度。要求我們在安排內容時應錯落有致,時間分配大體適當,平緩中有,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如《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在設計教學時把教學重點應放在品讀、研讀和美讀上,讓學生透過人物言行在朗讀感悟中體會人物形象;然后,引導學生在自讀基礎上先畫出小夜鶯言行的句子,邊讀邊想象小夜鶯這樣說、做時的心里是怎樣的;敵人聽了小夜鶯的話,看見他這樣做,會怎樣想;接著進行討論:小夜鶯為什么要這樣說、做?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最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樣,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在畫、讀、想、議中對小夜鶯的機智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
二、利用情境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并能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要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耳、動腦,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學習活動。同時,根據(jù)教學活動進展的需要,通過電教媒體、直觀形象的教具、啟發(fā)性的提問、富有感染力的導語,讓學生在自己創(chuàng)設的特定情境中,擔當角色,扮演角色。如學習《桂林山水》時,我先在課前搜集了一些桂林山水的美麗圖片,在導入新課時,采用了情境導入法,并說今天我們要去游覽我們祖國美麗的大好河山。讓學生根據(jù)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來描述桂林山水的美景,然后再設置懸念:作者又是如何來描繪這一美景的呢?他的語言和你的有哪些不同?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課文中,調動起了學習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象,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注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每個學生的生活感受和體驗都不一樣,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鼓勵學生對課文有個性的閱讀。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同時,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對提出的問題充分思考后,在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的積累基礎上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出現(xiàn)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如對課文中重要的問題,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對比,把文本的內容另作解讀。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討論爭辯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在學習《群鳥學藝》一文時,我在教學中設計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學了這個故事你們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學生都回答說:只有耐心、虛心、認真地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但是,有幾個學生卻回答的是:鳳凰老師教搭窩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鳥沒有學會搭窩。這一回答引起了學生激烈的爭辯和討論,并列舉了一些好的教學方法。然后,我在討論的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讓他們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更全面、正確的理解。這樣,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還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展現(xiàn),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一)疏忽了教科書的本質,視教科書為生命。一本語文書里面充其量只有三十篇課文,然而文學史上下幾千年源遠流長,美文可謂群星璀璨,如果只限于教科書之內,那就如同錯過無數(shù)顆星星。打一個比方,學生的知識積累猶如人的血肉之軀成長,教科書只是其中的維生素,人不可能只靠維生素成長。
(二)教科書以外的多種趣味不見了。除了學好語文課本,還應該關心歷史,關心哲學,關心社會熱點,關心道德問題。
(三)不懂得閱讀應有的速度與態(tài)度。世上的書汗牛充棟,出版業(yè)日益發(fā)達,書籍數(shù)量呈幾何級速度遞增,并不是所有的書都要仔細讀,也不是每本書都要全部讀。閱讀不同的書,需要不同的速度和方法。
(四)對網(wǎng)絡閱讀的疑慮。網(wǎng)上信息魚龍混雜,中學生相對來說缺乏去粗存精、去蕪存真的能力,有些家長因噎廢食,其實是錯過了一個相當重要的閱讀渠道。
(五)媒體的發(fā)達破壞了閱讀的胃口,產(chǎn)生了副作用和后續(xù)影響??措娨晞 都t樓夢》固然速成,然而絕對無法獲得閱讀文學作品里的收益和感悟。
基于以上五種較嚴重的問題,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閱讀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要性,閱讀能力提高了,閱讀視野寬廣了,語文教學必定事半功倍?,F(xiàn)在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已經(jīng)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語文教師可從以下五點來引領學生的閱讀習慣與方向:
一、要保證教科書以外的閱讀時間
每天至少要有完整的四十分鐘,周末至少要有兩小時以上的整塊的閱讀時間。這一點實施起來有點困難,因為社會大環(huán)境日趨浮躁、焦慮,生活、學習節(jié)奏快得令人難以喘息,越來越缺乏寧靜閑適的閱讀心態(tài),學生已經(jīng)習慣投身于題海之中,所以必須糾正以前的習慣,為閱讀挪出時間。要建立起這樣的觀念:教科書只是純粹的維生素,而閱讀才是真正健康的飲食,千萬不要讓充滿審美愉悅的閱讀著上了濃重的功利色彩而被量化分解成對知識點、考點的攻克處理。課外閱讀雖然投資多見效慢,但一定要給閱讀留下空間和時間!課外閱讀這朵花不應該被擠到角落里而干枯萎謝!
二、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條件
學校規(guī)模不同,其閱讀條件也千差萬別,條件不足的,要自己創(chuàng)造條件。如在班上建立圖書角,動員學生把自己的書刊拿出來,互相交流,也可和學校圖書館建立聯(lián)系,以方便學生借閱。充分利用個方面條件開掘書源,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中學生課外閱讀的隨意性很大,如不加以指導,不僅會浪費時間,收獲不大,甚至還可能受到不良影響。因此,要提倡有目的、有選擇的讀書,以提高閱讀效率。在這一點上,教師的指導作用尤其重要。教師應圍繞課內語文教學內容向學生推薦有關書目,使課外閱讀真正成為課內教學的補充和延伸。
三、閱讀的種類要多元均衡
經(jīng)典文學書籍、百科全書、勵志類、歷史、地理、哲學等都可涉及,千萬不要只局限于某個狹小的天地之間。就如飲食一樣,偏食導致多種疾病,如果閱讀種類過于呆板、單調,學生很容易喪失閱讀學習的和激情,應該讓學生多經(jīng)歷底蘊豐厚的文化撞擊和鮮活的源頭活水的洗禮。我們還要通過課外閱讀培養(yǎng)欣賞、評價文學作品的能力。先從欣賞、評價課內文章開始,逐步介紹給學生一些好的鑒賞文章,讓他們學習如何進行欣賞、評價。像《唐宋家名作精品鑒賞》、《中國現(xiàn)代散文名篇鑒賞》、《閱讀與欣賞》等書,都是極好的典范。然后,學會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來對文學作品進行鑒賞和評價。
四、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
對于感興趣的、有益的書籍可熟讀精思;對于消遣類的可觀其大概;對于艱深的知識可不求甚解,蜻蜓點水霧里看花也未嘗不可。針對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目的是提高閱讀效率。.在實踐中有如下一些常用方法:第一,批注法。隨時在字里行間進行批注,以輔助理解和記憶,這也是古人讀書的常用方法。當然,這個方法主要閱讀屬于自己的書。第二,摘抄法。將讀物中的名言警句、重要段落抄在筆記本上或卡片上,經(jīng)過選擇、整理的這些材料就成了自己的財富,以便日后查閱、使用。第三,心得法,這是與寫作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閱讀后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以加深對所讀文章的認識,第四、充分利用網(wǎng)絡,利用網(wǎng)絡找到知識的來源,甚至通過網(wǎng)絡找到一批志同道和的人,力圖讓自己成為最精通這個主題的人。
五、有意識地讓自己的生活隨時借助閱讀來擺脫現(xiàn)實的局限
關鍵詞:文化障礙;英語閱讀;表現(xiàn)
中職英語教材中各單元都包含Reading&Writing以及Real life skills等文化版塊,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語言與文化不可分割,它們之間的關系決定了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是密不可分的,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中職英語教學還是未能將文化和語言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更由于文化障礙的存在,導致學生英語閱讀質量下降,語用能力更是無法得到提高。在本文中,筆者首先分析出職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障礙的體現(xiàn)、成因以及應對。下面將做一一闡述。
一、職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障礙的體現(xiàn)
(一)詞匯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表達的內容。而詞匯又是構成英語語言的基礎。而英美文化差異也是詞匯講解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文化習俗等的不同,不同的詞匯在中英文化中有了不同的代表含義。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注重詞匯的字面意義,而忽視其文化內涵,應注意介紹或補充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匯。
以顏色為例,比如,綠色在漢語中象征著“新生”,“希望”,“活力”等,而green在英語中讓人聯(lián)想到嫉妒或者稚嫩的,比如,green with envy表示非常嫉妒,greenhorn表示缺乏經(jīng)驗的。
(二)語法
英語語法的理解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正確理解英語閱讀篇章,并能靈活運用英語這門語言。英漢兩種語言在句式上的差異絕不是孤立的,任意的,它們反映了截然不同的認識世界的方式。英語的語言具有扎實的邏輯基礎,句子一般情況必須完整,各個組成部分一般很少省略。
此外,思維方式的不同也會造成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文化障礙。尤其是反義疑問句,如下例:
A:You are not a student,are you?
B:Yes.I am.(不,我是個學生)
A:He is not going to the meeting,is he?
B:No,he isn’t(是的,他不去)
二、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障礙的成因
筆者在中職英語的閱讀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并總結歸納造成學生英語閱讀文化障礙的成因有以下幾種:
(一)中職英語教學大綱的不完善
在現(xiàn)行的97年的中職英語教學大綱中,英語文化的拓展和掌握并沒有被設定為一個課程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職學校并沒有設立相關的英美文化課程;教學材料中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語言和其相伴隨的文化分離的現(xiàn)象,導致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枯燥地進行知識點的梳理講解,缺乏了必要的文化背景的輸入,學生也是被動地被灌輸各種語言知識點,卻沒有深層次地從文化背景的角度去理解,所以對閱讀材料的掌握只能永遠停留在詞匯和句法的應試用法上。在英語閱讀的教學課堂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還是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往往被忽略掉了;最后,對于學生的測試還是停留在應試角度,測試系統(tǒng)并沒有較好的改善,也是影響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文化滲透的主要原因。人們普遍忽視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認為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語言知識的傳授,并沒有把文化滲透和學生的語用能力相結合。
(二)生源素質和師資培養(yǎng)的影響
據(jù)研究表明,中職學生的生源素質處于逐年下降的狀態(tài),學生英語底子薄弱,缺乏對英語閱讀的興趣,更沒有足夠的文化知識的積累,導致他們消極地去閱讀英語材料,被動地接受知識點的傳授,久而久之,學生的英語閱讀素質就會不斷下降;另一方面,目前的中職英語教師隊伍的文化素養(yǎng)也缺少相應的培訓,教師本身對閱讀材料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識等也可能通常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從而也無法在英語的閱讀教學中傳授給學生,無法有效地進行文化教學。
三、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文化障礙的應對策略
1、加強篇章文化背景的講解
在講解的過程中,要聯(lián)系課文所反映的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等背景知識,使學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觀點,如對歷史性的課文要進行適當?shù)奈幕矫娴难a充,補充一些政治背景。名人評說,歷史意義方面的內容。
2、職中英語教師自我充電,加強自身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多閱讀英美小說,多與外國友人進行英語語言交流,多了解他們的語言風俗和閱讀思維,學校也應提供相關方面的培訓機會,讓英語老師多一些交流多去英語國家進行培訓,這樣教師才能更有準備,并有效地導入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不僅有利于學生語言知識的獲取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也有利于跨文化交際能力乃至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改善被動狀態(tài)
班級內可以自主創(chuàng)建英語角,英語教師可以每周有一個時間段對學生進行英語文化的熏陶,帶著學生多去閱讀英美書籍,觀看英美錄像,鼓勵學生主動多看多讀,先提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是在某種程度上讓學生有一個演練英語的環(huán)境,在英語角的氛圍下,學生也可以避免尷尬。此外,也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閱讀,第一,引導學生自覺預習新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周末時間,利用網(wǎng)絡等條件搜索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形成主題presentation;第二,每次講授完閱讀材料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這樣,學生也可以與課文中所涉及的文化有所碰撞,從而有更深的理解,有更好的掌握;最后,鼓勵學生課后自主復習,多看相關主題的音像圖書,既可以多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也能擴充視野,并對英語的閱讀有更為濃厚的興趣,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和英語的實際應用水平。
參考文獻:
[1]洪麗燕,英語閱讀理解中跨文化障礙的分析和應對[J] 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
[2]鐘圣民 中學英語閱讀中的文化障礙分析[J] 江蘇教師,2011.04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教學
一、加強創(chuàng)新閱讀,開拓學生思維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作為學生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要了解、分析學生的思維方式,然后順著學生的思考方向,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指點,使得學生的學習思維得到拓展,幫助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學會創(chuàng)新。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在《小音樂家楊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閱讀完文章之后,教師通過提問式教學模式,引導針對課文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對比,使得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不斷地拓展思維能力。教師可以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提問,經(jīng)過反復的閱讀和思考過程,使得學生對課文內容越發(fā)的熟悉和理解,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體驗閱讀,讓激情在閱讀教學中滌蕩,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
贊訶夫認為,教師如果不針對課本知識加以自己心靈世界的灌溉、加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越多,就會使得學生對新知識越冷漠、越淡然。所以,教師要讓課程能夠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要使課堂變得精彩,要讓學生真正參與、體驗學習的快樂。通過體驗式教學模式,使得學生體會學習的過程,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鳥的天堂》教學中,在學生充分領悟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后,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要求每一位學生扮演小小導游,介紹鳥島的景色。學生滔滔不絕地向游客介紹著鳥島的景色,使得課堂的氣氛甚是活躍,真正成為學習的天堂。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認真牢記《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使用各種教學手段,加強閱讀訓練,實現(xiàn)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將來的學習和語言的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論文摘要:高師音樂教師教育質量,既不單純地指向于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專業(yè)知識體系的完成,也不單純地指向于從事音樂教育活動所必需的專業(yè)技能的嫻熟,而是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機構所培養(yǎng)的人才綜合素質的高低及其可能顯現(xiàn)的程度。在社會監(jiān)控和高校自律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構建完善的教師教育質量的制度保障體系,是教師教育質量獲得根本保證的必由之路。
目前,高師音樂教師教育質量面臨生源狀況不盡如人意和師資水平不高的雙重危機。音樂教師教育質量面臨的困境與其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有密切關系。因此,提高音樂教師教育質量,需要穩(wěn)步地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制度的保障機制。
一、提升音樂教師教育質量需要有制度做保障
教師教育質量是教師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標志。而音樂教師教育質量既不單純地指向于從事音樂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專業(yè)知識體系的完善,也不單純地指向于從事音樂教育活動所必需的專業(yè)技能的嫻熟。雖然目前對音樂教師教育質量還缺乏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和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但是,從音樂教育的現(xiàn)實需要上看,音樂教師教育質量主要體現(xiàn)在所培養(yǎng)的人才綜合素質的高低及其可能顯現(xiàn)的程度。目前,人們對音樂教師教育質量的要求,包括對專業(yè)知識的特定要求,對專業(yè)技能的特定要求,對從事音樂教育職業(yè)的基本道德、職業(yè)意識要求,對職業(yè)理想、職業(yè)追求的要求,對促使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和諧轉化為育人、娛人活動的特定能力要求。而實踐表明,音樂教師教育質量的諸多要求,在傳統(tǒng)的封閉式的教育制度框架內,實現(xiàn)提高的空間十分狹小。
面對現(xiàn)實的嚴峻挑戰(zhàn),洛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對音樂師范生培養(yǎng)制度進行了創(chuàng)新,鼓勵教師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做”的封閉式課堂教學模式。在新制度的激勵下,我院建立了研究型學習環(huán)境、實踐研究性學習制度。建立研究型互動式學習模式,旨在體現(xiàn)其教學主體與教學目的的不同,其獨特之處是學習的小組模式和互動模式。小組模式即以小組為學習的單元組織;互動模式即教學活動采取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之間交流互動的方式。通過采取小組模式和互動模式,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實踐表明,建立研究型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提高音樂教學實踐能力,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的內涵把握以及對本專業(yè)職業(yè)價值的理解。
在傳統(tǒng)音樂教師教育制度下,經(jīng)過數(shù)年的職前教育,仍有一批音樂師范畢業(yè)生難以適應基礎音樂教育水平迅速提升和不斷變革的需要。為培養(yǎng)服務基礎音樂教育的合格音樂教師,我院制定了教學開放性制度,即根據(jù)基礎音樂教育的需要和現(xiàn)代音樂教師教育的新理念,對課程進行改革。其改革的主要舉措有:一是壓縮與基礎音樂教育關聯(lián)較少的課程的課時數(shù),同時,大量開設新課程。要求學生加強自主學習時間,再配合教師指導下的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習時間得到充分保障,以此優(yōu)化音樂專業(yè)知識教育、音樂教師職業(yè)教育和通識教育三大板塊的整體結構。二是拓展并優(yōu)化音樂教育學的課程結構,構建內容更加寬泛的音樂教育學學科群。如開設“鋼琴伴奏”“教育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省級優(yōu)秀中學音樂教師示范課”等課程。三是加強學生階段性學習效果檢查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期中專業(yè)會演和“周周練”班級藝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匯總上報,從而引發(fā)學生對現(xiàn)存教育問題的思考,促進教育活動的改善和提高,形成了教師教育質量的良性發(fā)展制度。
實踐表明,激勵性、開放性的教學制度,有利于激發(fā)教師教改的積極性,有利于強化教師對音樂教師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的認識。由此可知,提升音樂教師教育質量需要有制度做保障。當然,制度包括外部的制度和內部的制度。在目前的辦學條件下,外部制度是提高音樂專業(yè)教師教育質量的基礎,內部制度的建設和完善程度是教師教育質量提高的根本保障。
二、提升音樂教師教育質量的制度保障
影響音樂教師教育質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生源狀況和師資水平。因此,提升音樂教師教育質量制度體系的完善應注意以下兩方面:
1.構建優(yōu)質生源保障的制度體系。優(yōu)質的生源依賴于制度的保障。沒有制度的保證,就沒有可預見的、有秩序的行動??梢哉f,進行音樂教師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是師范音樂教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和客觀要求。教師教育制度是否健全,對能否實現(xiàn)教師教育質量提升起著重要的作用。
生源的優(yōu)質化得益于正確的辦學理念與制度的創(chuàng)新,為此,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在眾多高校音樂專業(yè)擴大招生規(guī)模時,我院仍堅持適度的招生規(guī)模,強化質量第一的辦學理念,以吸引優(yōu)秀生源為要務。第二,建立“教育決策專家咨詢制度”,吸納校內外專家和來自社會一線的管理人員參與我院諸如招生計劃、專業(yè)設置、課程開設等決策過程,實現(xiàn)了培養(yǎng)規(guī)格與社會需求的對接,以保證人才培養(yǎng)質量。第三,就外部制度而言,優(yōu)質的生源,依賴于國家和社會完善發(fā)展教師教育的戰(zhàn)略。優(yōu)先發(fā)展,不僅體現(xiàn)為辦學條件的優(yōu)先,還體現(xiàn)為實行師范生教育制度的優(yōu)先。應該說,教師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是吸引優(yōu)秀生源的重要保證。就內部制度而言,應該通過實行師范專業(yè)與非師范專業(yè)的“合理流動”,鼓勵一些非師范專業(yè)的優(yōu)秀學生,調整到師范專業(yè)學習。同時,也允許一些缺乏教師特長的師范學生進入自己喜歡的非師范專業(yè)學習。
此外,我院還重視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對課堂教育實踐科目的學習和教育教學的實踐成績,加強教師專業(yè)的實踐技能訓練,著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為基礎教育輸送高質量應用型的合格教師。注重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實踐方式,加強視頻案例、課例研究、角色扮演、現(xiàn)場教學、綜合示范能力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加強對學生教育實踐設計的評估與指導。不斷規(guī)范對學生的教師入職培訓和考試,完善其教師入職教育的質量保障機制。確保學生在獲得教師資格證書之前,修滿規(guī)定的實踐性學分,完成教育教學技能的各項訓練,達到入職從教的基本標準和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情景創(chuàng)設 藝術性 實效性
一、小學閱讀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的意義
作為教師,在閱讀教學工作中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當前,利用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法來進行閱讀教學,成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比較常見的方法,這種情景教學模式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有重要意義。
從教學效果的角度來講,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似的情境,能夠將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進行思維的拓展,通過教師設定的情境結合閱讀文章的文字內容,能夠讓小學生對晦澀的文字內容產(chǎn)生感性的理解,從而幫助他們理解文章內容,并進一步地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
從教學興趣角度來看,單純的文字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會顯得冗長復雜,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面對長篇的閱讀文章容易對文章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學習興趣下降。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根據(jù)閱讀的文章內容設定相應的情境,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小學生對閱讀文章的反感情緒,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在閱讀興趣的鼓舞下,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閱讀中教學情境藝術性和時效性創(chuàng)設的途經(jīng)分析
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得發(fā)展過程中,閱讀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做好小學語文教學的閱讀教學,對于小學生語文學習基礎的奠定有著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注重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閱讀教學缺乏利用多種教學情境提升教學效果的途徑,使得語文閱讀教學的途徑單一,影響教學效果。為了更好的提升教學效果,提升情境教學的藝術性和時效性,教學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做好情境設計
閱讀教學情景設計的一個最重要途徑,就是利用好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小學生對于社會的認知能力比較低,他們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面對一些社會問題,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通過設定生活中相類似的場景,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內容。
例如,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比較常見的敘事類文章閱讀,這類文章通常需要學生發(fā)揮比較強的感性思維去理解事件中的人物思想,或者通過發(fā)散思維來對事件進行客觀的評價。因此,往往這類敘事文章對于學生的思想深度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作為教師,對于這類敘事文章的情境設定的把握方面,就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文章內容人物情節(jié)等等給學生進行情境的設定,可以列舉一些學生身邊比較常見的人物,事件等案例,選擇與閱讀文章事件內容具有接近性的案例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身邊的案例來更好的理解閱讀文章中的事件,人物等等。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需要教師發(fā)揮藝術思維,在充分理解閱讀文章內容思想的基礎上,更好的對文章有深度的理解,同時,需要教師有生活經(jīng)驗,注重對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事件等給學生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幫助教學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生活。
(二)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培養(yǎng)小學生的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發(fā)展中,需要小學生在課外學習中培養(yǎng)閱讀興趣,但是,相比于傳統(tǒng)的書本內容,小學生對于一些文字知識以外的內容更感興趣。通過書本內容培養(yǎng)閱讀興趣并不是一個最有利的教學方法,還是需要小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培養(yǎng)自身的興趣進行學習。
未來在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可以在書本文字內容閱讀教學之外,運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技術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對于一些涉及到古典名著的閱讀理解,其中包含的一些文字內容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設備,通過一些影視作品等展現(xiàn)古典名著的內容,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可以通過對多媒體的影視作品的理解更好的理解閱讀材料中的內容,這樣,也能夠從保障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習的效果。
(三)強化課堂活動帶來的閱讀理解效果
在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更加重視課堂活動的重要性,發(fā)揮課堂活動給閱讀理解教學帶來的積極意義。未來,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教學的內容具體情況,針對性的設計一些課堂活動,如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扮演等,對于一些情景內容比較突出的文章,通過不同的情景的設計和渲染,引領學生進入到這個活動內容中來,通過親身的感受來具體實踐課堂閱讀理解活動情況,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能力。
在課堂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作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關鍵點來設置具體的活動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工作中多和學生接觸,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只有這樣,才能夠選擇更加適當?shù)姆椒▉砼囵B(yǎng)學生的興趣,在教師策劃組織活動的時候,才能夠更好地對活動有一個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更加全面的對活動進行策劃和補充,保障整體的活動能夠吸引學生關注,并且吸引學生加入到具體的課堂活動中來。
三、結論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在閱讀能力培養(yǎng)方面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手段,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對閱讀文章教學的整體把控,同時,也能夠利用情景創(chuàng)設,將小學生帶進一個更加有吸引力的環(huán)境中,提升小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更好地實現(xiàn)小學生的發(fā)展。
關鍵詞:備課式文本解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教師會用很多方式解讀文章,本文介紹了其中一種——備課式文本解讀,這種方式可以讓教師深層次的理解文章,總結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提高備課的水平,讓教師指導自己需要教授哪些內容,設計教學步驟,以文章為基礎,與學生對話,互相交流。
一、略讀了解課文內容,發(fā)現(xiàn)教學素材
備課式文本的解讀會先梳理文章的脈絡,從中找到教學素材,根據(jù)教學素材選擇教學方式,最后會進行教學總結。
1、以整體入手
教師會預先通讀全文,從全文中找到文章主要表述的內容,發(fā)現(xiàn)每段和每段之間具有的關聯(lián)性,圍繞文章的題目,分析全文,在腦中對文章有大致的了解,進行復述,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文章劃分出多個層次。課文是備課的基礎,以此為基礎,達到語文的目標,掌握學習的能力和技巧,理解文章的內容以及其所要表達的概念,傳授語文知識[1]。
2、從局部入手
從局部入手可以從兩方面分析,即把握文章的文本的特征,突出語文能力。文章的文本特征是指,通過備課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推敲出作者用某個字或詞的用意,以及某段文章為什么在這個位置,分析為什么會用這個標題作為文章的題目,總結文本特征,從而確定可以培養(yǎng)學生哪些語文能力。突出語文能力則是需要考慮文章想要向學生傳達什么,或是學生通過學習,可以養(yǎng)成哪種語文能力,同時,要注意學生真正需要什么,現(xiàn)在還不會什么,從而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增加練習的機會。
3、回歸整體回歸整體則是把相關的教學元素串聯(lián)在一起,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用語言表達出來,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遷移,圍繞語文教學。
二、細讀了解教學特點,制定教學內容
細讀文章要求教師不會借助任何參考資料,只是單純的讀文章中的文字,再多次閱讀,發(fā)現(xiàn)文章中文字描繪的細節(jié)。
1、細讀文章文字
教師在備課階段,不會翻閱任何的教參,也不會管文章中的圖片、生字及課后習題等內容,有時為了保持自己的注意力,會把文章打在紙上,便于日常閱讀,這種方式能讓其發(fā)現(xiàn)文章的基本內容,就像是《月光曲》這篇文章,教師會適當調節(jié)課文文字的大小,讓其呈現(xiàn)在一張紙上,便于通篇閱讀[2]。
2、提高閱讀的敏銳感
教師之所以會先把自己作為讀者,閱讀文章,其目的是教師讀過文章后,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發(fā)現(xiàn)文章中多次讀不懂的地方,整理文章給出的信息,提高自身閱讀的敏銳度。比如《月光曲》這篇文章,第一遍讀會形成一種理解,打破了自己之前對文章的預想,根據(jù)第一遍閱讀的理解,認為前半部分文章很容易理解,而后半部分內容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到了第二遍讀,就會發(fā)現(xiàn)中一些細微地方的描寫,把文章劃分出更多的層次。教師之所以可以記住自己初次閱讀與二次閱讀的感受,是因為他會抓住自己的敏感點,注意細節(jié),看哪些細節(jié)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與學生相符的教學內容。
3、多次精讀
每位教師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精神狀態(tài),有自己的備課方式,但通過多次閱讀文章,從不同角度理解,是小學教師必須運用的備課方式[3]。比如,有的教師會利用早上的時間閱讀,有的則會在中午或晚上閱讀,會閱讀文章的整體脈絡,也會閱讀文章中某一部分。同時,有的教師每次從不同角度閱讀文章,都可以解答或增加閱讀遇到的難題,發(fā)現(xiàn)自己感到疑問的地方。就像是《月光曲》這篇文章,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盲女孩的心性,也可以發(fā)現(xiàn)文章中語段的過渡,像是文章作者與讀者做游戲一樣。
三、多次讀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發(fā)現(xiàn)課文教學點
備課式教學是總分交替的過程,從文章的整體結構到內容,反復解讀文章的思想。這種方式可以檢驗教師閱讀教師是否全面,根據(jù)教學內容的重要程度,調整教學的順序。
1、檢驗閱讀教學是否全面
閱讀具有一定的難度,它是指讀者是否可以抓住文章的內涵,確定文章的邊界,理解文章內容。因此,教師理解文章內容時,可以從三方面著手,其一是文章描寫的內容,其二是文章是怎樣寫出來的,其三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有真正從這三方案著手,才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對文字的敏感,讓其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信息。
2、調整教學點的前后順序
通過閱讀找到文章中教學的信息點,會讓教學做“加法”,但如果從文章中發(fā)現(xiàn)多個教學點而沒有有效安排,就會讓教學做“減法”,延長了教學的時間。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找到符合學生認知的教學點,確定教學點中包含的價值,調整教學點的教學順序,適當取舍,讓學生掌握語文能力,實現(xiàn)語文能力的延伸[4]。
3、讓課堂教學變得統(tǒng)一
經(jīng)過檢驗閱讀教學是否全面,調整教學點的前后順序兩個教學順序后,教師要收集課上講解的教學點,讓每個獨立的個體變成一個整體,也就是把“1+1+1+1”變成一個數(shù)字“1”,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和能力。但備課式文本解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體,圍繞學生展開教學,給學生正確的引導,深入教學,從細節(jié)著手,對學生的“學”有真正的理解,讓教學活動有序進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備課式文本解讀的教學滲透,要求教師需要通過略讀了解課文內容,發(fā)現(xiàn)教學素材,然后細讀了解教學特點,制定教學內容,最后是多次讀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發(fā)現(xiàn)課文教學點,讓學生掌握語文技能,優(yōu)化教學。
作者:陳娜 單位:徐州市八里中心小學校
參考文獻:
[1]李玉貴.備課式文本解讀的教學審視——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07:110-118.
[2]劉實中.文本解讀需基于學生視角——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考試與評價,2015,12:139.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閱讀是考察語文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教育的不斷改革發(fā)展中,閱讀受到的重視越來越高,閱讀被普遍認為是語文知識的重要體現(xiàn)。在閱讀中會涉及到許多語文知識,因此,語文的閱讀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弱,教師對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就更加的需要方法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閱讀教學過于被動
在課堂上,主要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將閱讀中的問題,包括詞語,句子,生詞等都進行講解,學生則省去了很多查詢的過程,對于閱讀中的知識進行被動接受。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機械的將一些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缺少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的機會。例如《掩耳盜鈴》的閱讀教學,大部分教師在將閱讀內容進行講解之后,直接告訴學生們該篇閱讀的寓意是: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了的事情卻硬要掩蓋。這樣做的效果使學生生硬接受,不能很好的吸收,導致學生不能靈活思考,降低了學習效率。[1]
2、沒有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目標
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前,都會進行備課,但是對于教授的閱讀文章沒有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只是遵照參考書的要求進行簡單的整理概括,這樣導致教師的閱讀教學的目標缺乏時效性。由于教學目標不明確,許多教師讓學生進行閱讀討論時,不能設定正確的討論的題目,導致學生們的討論只是表面現(xiàn)象,起不到實際效果。在《沒有喝彩的工作》的閱讀講解中,教師一般情況下都是先對文章的生詞進行講解,然后是精度講解文章的含義,在通過提出恰當?shù)膯栴}讓同學們參與討論,看似達到了效果,卻也是生硬的讓學生接受,沒有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在這篇閱讀要掌握的真正東西是什么。
3、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被淡化
在閱讀教學中,一般情況下都是老師擔任主講的角色,教師往往將自己的閱讀思想和閱讀經(jīng)驗強加到學生身上,而學生自身缺少對閱讀文章的感悟和思考,只是以聽懂老師的講解和被動的進行閱讀訓練為學習目標,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的遷移能力得不到提升,導致閱讀能力普遍不高。
4、課外閱讀沒有明確的方向
學生對于閱讀往往都有很深的興趣,但是由于閱讀教學的公式化,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閱讀的方向,沒有計劃,沒有合理的時間安排,缺乏正確的閱讀指導。長期以來使得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夠,對于感興趣的就讀完,不感興趣的就是簡單地翻閱,不能很好的為課內閱讀教學進行素材的積累。
二、小學語文教學閱讀的實踐策略
1、重視預習的實踐性
閱讀教學中的預習,是要求學生們在已經(jīng)掌握的語文閱讀知識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自主學習,實現(xiàn)語文閱讀能力的遷移。對于預習的實踐,教師要提供預習提示:首先了解文章的社會背景,其次對于文章的生僻字進行查詢,對文章段落進行標注,分段,對課后習題先自己進行整體的把握,找出文章中自己不理解的內容。同時在預習中,還可以進行開放式的實踐性預習,讓同學們對于文章的背景,作者等進行查詢,增加同學們的閱讀知識面。在預習中,要讓同學們充分發(fā)揮閱讀的主動性,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動腦進行閱讀文章的體驗,增強小學語文閱讀的實踐性。[2]
2、重視讀書的實踐性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實踐能力,主要要對學生的讀書能力進行培養(yǎng),而不是聽教師講書。重視讀書的實踐性,要重視感知性初讀、感悟性細讀以及欣賞性精讀的實踐。在初讀時,要對閱讀文章進行整體上的感受,明白文章講的是什么。講解《紫羅蘭》時,教師要讓同學們大聲的誦讀,或者是分段讀,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在讀的過程中讓同學們明確紫羅蘭的形態(tài)、顏色、樣貌;在細讀時,就要有目標的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閱讀中邊讀邊畫,多重感受,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和詞語,哪段寫的好,為什么等;在精讀時,就要求學生掌握文章的寫作情感,使學生有感情的閱讀,在《慈母情深》閱讀教學時,教師讓學生們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對于感情不到位的地方教師可以進行示范。重視讀書在初讀、細讀和精讀時的實踐性,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聽說,讀說的結合實踐
聽說的閱讀實踐要求以聽為基礎,以說為中心,讓學生在聽清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問題的回答。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提的問題要簡潔明了,并且要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如在《雪地里的小畫家》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提問除了文章中的小畫家們,你們還能想到其他的動物在雪地里可以畫出什么樣的圖案嗎?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展開想象進行回答。在讀說的閱讀實踐中將誦讀和口頭表達進行有機的結合。主要包括初讀時的概括,細讀時的精說,品讀時的評說,誦讀時的辯說,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更利于語言的組織。[3]
結束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究,對于改變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模式有重要意義,對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促進作用,能夠使學生在閱讀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翠云.談小學語文閱讀技能與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5(2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