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小學論文范文

中小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小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小學論文

第1篇:中小學論文范文

一、大中小學德育培養(yǎng)的目標特點

(一)中小學:“個性”的潛意識培養(yǎng)中小學德育培養(yǎng)目標主要定位于“個性”培養(yǎng)。

小學主要強調習慣與性格的培養(yǎng);中學主要關注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皞€性”的培養(yǎng)需要經歷社會實踐的熏陶,特別是中小學生自身的生理與心理特點,要求以“潛意識”的培養(yǎng)方式為主。但中小學生尚處于“個性”培養(yǎng)的初始階段,要想養(yǎng)成自覺的、穩(wěn)固的良好“個性”,絕對不能單靠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應關注個體的活動,通過實踐教化與知識的沐浴,使學生在“潛意識”的影響下形成良好的個性,這既符合個性的形成規(guī)律,也符合中小學生的特點。

(二)大學:“個人素質”的顯意識塑造大學階段是人生的關鍵時期,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政治觀、法制觀等都需要系統(tǒng)培養(yǎng)與定型。

高校德育教學培養(yǎng)目標著重強調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包括政治素養(yǎng)、理論素養(yǎng)、社會素養(yǎng)以及道德素養(yǎng)等的提升,實現(xiàn)“全人”的教育目標。很明顯,高校重在理論“灌輸”,通過有意識的理論“灌輸”,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的“全人”教育。大學生是經過多年知識與實踐熏陶而具備一定成熟“個性”的特殊群體,他們的社會責任與使命需要有意識的理論教育,培養(yǎng)符合社會主義建設與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力量,塑造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學必須在特定目標的引導下,實現(xiàn)“全人”的培養(yǎng)理念,提高學生的“個人素質”,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特征,充分體現(xiàn)育人的主要功能。

二、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模式特征

(一)中小學:“實踐”主導教學模式由于中小學德育教學“個性”培養(yǎng)目標的限制,中小學思政教學必須充分發(fā)揮“實踐主導”的教學模式。

1.實踐教學有助于中小學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

“個性”培養(yǎng)需要自覺性、穩(wěn)定性。學生的性格、習慣、人生觀、世界觀等本身就是長期社會實踐作用于“人”的結果,只有經過長期的社會實踐,才能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不斷加強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穩(wěn)定。

2.實踐教學符合中小學學生自身的特點。

中小學時期是氣質、性格道德品質等最好的培養(yǎng)時期,也是未來思想素質提高的關鍵和基礎階段。中小學生個人習慣、性格等因素均處于無序狀態(tài),如果要培養(yǎng)符合社會國家需求的“個性”品格,必須結合他們自身的特點,采取“實踐”的教學模式,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通過社會實踐潛意識活動與課堂實踐教學結合的模式,才能實現(xiàn)“個性”的培養(yǎng)目標。

3.實踐教學與德育教學內容一致。

根據中小學生的特點,中小學思政課內容安排主要以“實踐”為核心,把理論知識貫穿于“實踐”教學。知識編排總體上比較簡單,貼近學生生活在“社會生活中”“表現(xiàn)自身價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如高中思政課內容就突破了傳統(tǒng)政治課的理論模塊,摸索出了適合中學生特點的內容安排。知識的講述方面則以條塊編排為主,簡單易懂,實用性較強,將各種知識結構分裂開來,系統(tǒng)解剖。

由此可見,在中小學的思政課教學中,必須把課堂目標貫穿于社會實踐中,以實踐教學為主導,在“潛意識”狀態(tài)下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實現(xiàn)思政課的教學目標。

(二)大學:“理論塑造”主導教學模式大學階段的思想政治課定位于人的綜合素質的提升,這就決定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依靠知識記憶的模式,而要側重于理論熏陶,否則就難以完成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

1.理論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個人素質”。

經過多年的培養(yǎng),大學生的“個性”、生活習慣、性格等基本形成。進入大學以后,學生主要通過提高自我認同感,判斷自己的“素質”是否符合社會的要求。由“潛意識”的狀態(tài)轉變?yōu)椤坝幸庾R”地培養(yǎng),這就不斷地需要理論性提高。通過有意識的理論學習與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自我認同感,逐步調整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升華到一定程度而使其定型,實現(xiàn)大學教育的目標。

2.大學思政課內容以理論“灌輸”

為目標。大學階段思政教育內容的安排要求以理論塑造為主體。無論是課堂教學內容,還是實踐教學內容,都充分體現(xiàn)了理論的重要性。深化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規(guī)律的認識;強調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歷史和邏輯的統(tǒng)一,說明它們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系;明確區(qū)分了理論與政策的特征,突破了把政策作為理論來論證的思路。因此,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側重于理論研究與探討,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育過程。

三、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銜接的困境

(一)“實踐型”教學與“知識型”教學的矛盾由于應試教育問題仍然廣泛存在,中小學思政課教學大多以沿襲傳統(tǒng)的“考試”為核心的主導模式。小學思品課普遍存在被忽視的現(xiàn)象,中學思政課則因“考試化”而存在“知識化”現(xiàn)象,忽視了思政育人的目標,產生了“知識型”教學與“實踐型”教學的矛盾。

1.實踐與教學嚴重脫節(jié)。

由于考試的需要,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的講授基本以知識傳授為目標,對社會實踐問題關注不夠。課外社會實踐活動的數(shù)量大大減少,缺乏實踐對知識的檢驗,特別是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帶來一定問題,知識型教學與社會實踐的脫節(jié)現(xiàn)象也比較嚴重。

2.理論知識講授過深。

由于升學考試的需要,教師往往把基本理論開發(fā)過深,超越學生的實際,一些應該在大學階段才能安排的理論在中學卻已經講授。這種模式與教學內容、教學特點都具有一定矛盾。

(二)“理論塑造”訴求與實際探索不足的矛盾大學德育培養(yǎng)目標要求思政課教學定位于“理論塑造”型,但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大學思政課教學卻存在理論探討不足等問題,加劇了與中小學思政課銜接的矛盾。

1.對思想政治課的內心認同感不足。

盡管中央一直強調思想政治課的重要性,高校領導也非常重視思政課的教學地位。但實際上,從學生到老師甚至部分領導都存在把思想政治課教學表面化現(xiàn)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師以及課堂教學被邊緣化局面普遍存在。學生上課是為了追求學分與考試成績,教師則認為該學科實用性不強等。因此,教學中存在輕視思想政治課的現(xiàn)象,忽視了思政課“理論塑造”的特性,降低了思政課的功能。

2.思想政治課理論探索不夠深入。

教師隊伍參差不齊,科研經費、及教學經費投入不足,教師自身不被重視等問題廣泛存在,導致思政教師不愿真正傾心于理論探索。理論講解與實際結合的“度”很難把握,理論講解的深度遠遠不夠,很難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課理論塑造的教學目標。學生則存在單純應付教師的現(xiàn)象,缺乏真正探索理論的目標,實踐教學也基本流于形式。因此,這些問題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政課理論塑造人的根本目標。

四、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銜接問題對策

(一)拓寬中小學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路徑

1.實踐滲透于教學。

結合我們所進行的課堂內容,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既能夠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又能夠把道德教育的內容深入到內心深處。一定要通過事例或學生參與的實踐為主導模式,把道德教育的內容作為實在的東西進行傳教。

2.行為培養(yǎng)滲透于教學。

加強學生的參與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通過參與加強學生對道德意念的體會,增強自覺培養(yǎng)良好道德習慣的自覺性。同時要加強行為規(guī)范的實施管理機制,在良好規(guī)范管理下加強行為培養(yǎng),最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課外活動配合課堂教學。

一些有意義的集體或個人活動,會給孩子潛意識的教育,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去參觀烈士陵園,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愛國情懷,對烈士的景仰之情,培養(yǎng)孩子的正確價值觀。

通過一些集體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集體意識、團結意識、合作意識。

(二)探索大學思政課理論“灌輸”

模式一方面要大力引進高素質、高水平教師;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另一方面,必須提高現(xiàn)有教師的講課水平,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探索理論與實踐整合的機制,探索大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新模式。

1.探索“淺入深出型”理論灌輸模式。

在講授思想政治理論時,大學教師一定要尋求與社會實踐的契合點,把握理論核心與實質。從社會實踐與學生自身的問題出發(fā),“淺入深出”地闡述理論的具體含義,激發(fā)學生關心理論的積極性。對于那些與社會實踐出現(xiàn)的矛盾的理論,我們可以通過分析矛盾形成的原因,探索理論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分析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的特點,總結理論的科學性。要善于捕捉社會熱點、難點,結合理論分析,既容易增強理論與實踐的兼容性,也能提高理論的可行性,增強課堂的教育效果。超級秘書網

2.完善理論灌輸?shù)摹岸鄻踊闭n堂模式。

大學教師必須實現(xiàn)教學模式由“單一型”向“多樣化”的轉換,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試模式、實踐方式等。但多樣化的基礎則必須把握教學的主題,把握理論發(fā)展的邏輯脈絡,運用合理的教學模式,把邏輯主題講解透徹。

3.探索案例與理論結合的“度”。

針對大中小學普遍存在的實踐教學不足問題,特別是政治理論枯燥無味的特點,我們最好選取適當?shù)冒咐越鉀Q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問題,有助于理論的把握與理解。但在案例選取的過程中,一定注意典型性,注意案例分析的方法。

第2篇:中小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名師;教師發(fā)展

基礎教育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奠基工程,是國家經濟發(fā)展、社會進步、人才培養(yǎng)的生命線,而這根生命線的給養(yǎng)質量與生命力又取決于是否具有一大批中小學名師(以下簡稱“名師”)。因此,在教育逐步走向現(xiàn)代化的新時期,社會呼喚教育,教育呼喚名師,學生渴望名師。

一、新時期名師的主要內涵

“名師”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發(fā)展的概念,其含義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而深化。傳統(tǒng)意義上認為,名師是指在教育界影響廣泛并擁有知名度和追隨者的杰出教師。通俗地說就是學生最喜愛、家長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會最敬重的教師。他們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學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在教育走向現(xiàn)代化的新時期,社會希望名師具有與時俱進的素養(yǎng),諸如成為教育理論的建設者、教育事業(yè)的探索者、教育實踐的改革者和教師發(fā)展的引領者等。本文認為新時期名師有五種共性特質、五種個性特質及四個成長特點。

五種共性特質主要包括:一是把握不同經濟文化背景下教育本質的能力;二是以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為基本內涵的豐富知識;三是對教育原理進行實踐解讀與應用的能力;四是把文化判斷力與信息整合力相結合的教育能力;五是跨越“高原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五種個性特質主要包括:一是區(qū)域風貌(經濟、文化、自然風景)與教育教學的結合能力;二是對不同學生群體的個性化認知與親和能力;三是對教材等教學資源的個性化解讀與應用能力;四是掌控課堂教學的個性化組織與交流能力;五是用獨特的人格氣質感染并影響學生的能力。

四個成長特點主要有:一是時空性,即名師個體素養(yǎng)的成長具有時間的延續(xù)性,既是“現(xiàn)在時”,也是“過去時”,還是“將來時”,其影響范圍具有空間的擴張性;二是競爭性,即在一定的時空領域,同一個層次和不同層次的名師是以一種競爭的狀態(tài)存在的,這種競爭性,既是名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常態(tài),也是名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動因;三是遞進性,即不論是不同層級的名師,還是名師的精神力量、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藝術,在其成長與發(fā)展的歷程中,都是以遞進的方式生長的;四是差異性,即在名師的精神力量、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藝術方面,不僅同一層次的名師群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而且同學科、同層次名師之間的個性風格也有明顯差異,并使名師的成長與發(fā)展具有不斷完善的空間。

“名師”的素養(yǎng)是多元動態(tài)的,以上十種特質特別是個性特質不一定都具備,其發(fā)展狀態(tài)和水平也不一定平衡。而且各種特質不是孤立割裂的,其發(fā)展層級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

二、新時期名師的重要品質

名師的品質眾說紛紜,涵蓋甚廣。本文經過研究與實踐認為,名師的主要品質有以下六種。

一是崇高的精神力量。它是基于對教育事業(yè)的社會歷史價值的深刻體會與認同,基于對教育事業(yè)的鐘情摯愛,基于在教育事業(yè)中個人成長及價值創(chuàng)造的幸福追求,并從這些方面生成、建構的一種生存情懷與靈魂振奮。名師的精神力量主要包括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向“真”的力量、向‘“美”的力量。這種精神力量是名師所共有的人格特征,比教師職業(yè)道德更深地滲透、融通于教師的所有職業(yè)生活乃至生命歷程之中。

二是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包括廣博深厚的文化知識、全面準確的教育知識、系統(tǒng)精深的專業(yè)知識。新時期名師尤其要具有組織化、系統(tǒng)化的專業(yè)知識體系,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科架構、來龍去脈、前因后果、發(fā)展趨勢,能做到了然于胸、稔熟于口。廣博而精深的知識體系是名師的堅強支撐。

三是扎實的教學功底,包括教師必備的技能性因素(可稱“硬功”,比如教學語言、操作技能等)和非技能性教學因素(可稱“軟功”,比如教育機智、課堂的調控能力等)?!败洝薄坝病敝κ敲麕煶砷L的核心依托和重要基石。新時期名師的閃光點尤其表現(xiàn)于“軟功”,它是展現(xiàn)名師超群的教學藝術、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能力、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的匯聚點。

四是精湛的研究水平。教學與研究是成就名師的“雙翼”。“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浮。教學是研究不竭的源頭活水,研究是教學富有生命與活力的有力保障。新時期名師要具有較高的學術素養(yǎng)和研究能力,才能把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科學地轉換為科研任務,通過教育科學研究,實現(xiàn)對教育問題及其規(guī)律的開拓性認識和探索,從而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五是較強的引領能力。新時期名師要善于挖掘潛力、磨礪自身,通過帶教、帶學、帶研等方式來傳播先進的教學理念,傳授精良的教學經驗,指導其他教師不斷地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使自己真正成為教師群體發(fā)展的“輻射源”和引領者。

六是強烈的合作意識。名師在博采眾長之中成長,應該不斷地汲取同行、專家的教育教學智慧,是為“合”。同時,名師所關注的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本學科的教育功能,還要重視多學科教育功能的整合,需要與其他學科同行協(xié)作,共同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與全面發(fā)展。

三、新時期名師的成長途徑

教師的成長途徑是指以教師個人為能動主體,以不斷強化主觀進取心為目的,有意識設計的、促進自身素養(yǎng)和能力不斷提升的學習與實踐的路徑、方向。筆者經過三年的探索實踐,初步總結出新時期名師成長的六條途徑。

(一)專業(yè)規(guī)劃——設計自我發(fā)展道路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是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各方面、各階段及其步驟的設想與規(guī)劃,是教師對自己專業(yè)成長進行研究、定位和推進的過程,是一種理性的向往和成功的期許。例如,重慶市巴蜀幼兒園以“制定適宜的專業(yè)成長計劃”為突破口,幫助名師培養(yǎng)對象分析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和不足,找準專業(yè)成長的定位,并用《名師成長手冊》具體呈現(xiàn)專業(yè)成長計劃,以“發(fā)展愿景與規(guī)劃”“專業(yè)學習與發(fā)展”“教育設計與實踐”“教育研究與總結”“自我總結與反思”等具體項目,規(guī)范教師的行動步驟,記錄教師的成長足跡,調控名師培養(yǎng)對象的發(fā)展方向。此外,由于名師成長的專業(yè)規(guī)劃往往凸顯于一道道“關隘”的攻堅,特別是在創(chuàng)新學習、主題歸納、思想提煉、風格塑造等方面,因此還需要擬定并執(zhí)行更為詳盡的計劃。

(二)專業(yè)學習——修煉深厚教育功底

新時期名師的專業(yè)學習主要包括“練功”、讀書和“閱人”三種方式。

其一是“練功”,包括“四練”,即練心、練腦、練口、練筆?!熬毿摹保褪遣粩噱N煉對教育教學的情感體驗,保持責任心與幸福感,克服隨時會產生的倦怠之心;“練腦”,就是錘煉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型智慧,提升教育教學機智,使課堂交流更迅捷、更有針對性;“練口”,就是錘煉自己的教育教學語言,使語言風格多樣化、蘊含豐富化;“練筆”,就是錘煉自己教育教學策劃設計、反思總結、提煉歸納的動筆能力,讓“動口”水平與“動筆”水平和諧發(fā)展。

其二是讀書。閱讀經典,與教育大家對話,是名師教育思想形成與發(fā)展的基礎。例如,重慶市沙坪壩區(qū)育英小學為了提高教師研讀名著的實踐效益,提出并踐行了“對話名師讀出思想點、讀懂文本找出設計點、量身訂做找準參與點、課后比較引出反思點、厚積薄發(fā)提煉創(chuàng)新點,從而再造‘我的課堂”’的研讀名著新要求,促使名師培養(yǎng)對象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其三是“閱人”,包括學習同行經驗和學習專家思維。學習同行經驗,指通過拜師、聽課、研討等形式,在思想的交流與碰撞中學習他人的經驗,汲取他人的教訓,做到博采眾長,揚長避短。學習專家思維,指學習和領悟專家的教育思想、研究方法、治學態(tài)度等。例如,重慶市北碚區(qū)朝陽小學充分利用西南大學專家導師團隊的力量,通過“聆聽專家講座,領悟專家思想;參與專家課題,學會反思研究;實踐專家思維,現(xiàn)場診斷課堂”等措施,引領名師培養(yǎng)對象的教育思想向縱深發(fā)展。該校的名師培養(yǎng)對象陳維禮、張曉等就是在這樣的“閱人”過程中,分別成長為重慶名師、特級教師的。古人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而“閱人”則更進一步: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

(三)教育實踐——磨礪教育實踐智慧

教育實踐是名師生存與發(fā)展的沃土。名師教育觀念的樹立、教育精神的養(yǎng)成、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立、教學風格的形成、教學個性的張揚、教學業(yè)績的彰顯等,都是在教育實踐中,尤其是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在與教師團隊的協(xié)作中完成的。例如,重慶市巴川中學構建了“三人六步”磨課法,即由同學科的三位名師培養(yǎng)對象擔任主角,通過六個步驟:一研——深入鉆研課標教材,設計教案;二議——分學科組集體評議教案的科學性、實效性;三試一由三人之一的主講教師在精心準備的基礎上上課;四評——學科組評先行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五比——由另兩名教師分別再上課,在比較中進步;六獻——在反復修改、完善的基礎上,主講教師給全?;蛉M成員獻匯報課?!叭肆健蹦フn法師法“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墓庞枺小叭齻€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智慧,立足課堂教學這一教育實踐的主陣地,體現(xiàn)了“理念共生、智慧共享、協(xié)作共贏”的團隊合作文化。

(四)教育研究——插上騰飛的翅膀

開展教育研究是名師強勁的“腿腳”。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教師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邏輯、哲學基礎和創(chuàng)造性質來說,本來就不可能不帶有研究因素。小學名師的教育研究主要包括課題或問題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自我敘事研究。例如,重慶市巴川中學立足課堂教學,以學期為研究周期,開展微型課題研究,并通過優(yōu)秀課題的評選、交流、推廣,凝練名師培養(yǎng)對象的經驗,促使其在研究中成長。近兩年來該校名師培養(yǎng)對象在公開刊物上19篇,論文獲國家級獎項38人次,碩果累累。該校的郭洪老師正是在這樣的校本研究土壤中,一步步成長為重慶市特級教師的。實踐表明,沒有教育研究,名師必然半途“夭折”或者曇花一現(xiàn)。

(五)總結反思——提高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度

自我總結與反思是一種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研究的自我與教學的自我在進行對話,是理想的自我與現(xiàn)實的自我的心靈溝通。總結反思的內容和視角一般包括總結經驗、反思教訓并前瞻設想,特別是提升經驗和修正教訓的前瞻設想,要善于吸取同行觀點,目的步驟明確,內容措施具體。例如,重慶名師、特級教師劉云生,從偏遠區(qū)縣村小教師到出任主城區(qū)教委副主任,始終將學習之根、研究之根、反思之根和總結之根伸向孩子們的課堂、生活及心靈,堅持總結反思自己課堂的“教”、學生課堂的“學”和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及深度和廣度,使他的學習和研究領域逐漸擴展。先后推出了語文教學、學校管理、教育哲學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成長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名師。正是總結反思這種螺旋上升的過程,優(yōu)秀教師才會拾級而上,抵達名師之巔。:

第3篇:中小學論文范文

當前的班級授課制,把數(shù)十名年齡接近,而知識基礎、能力、興趣、氣質和性格都不相同的學生編成一個班,接受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方式,按著統(tǒng)一的教學要求授課,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很難滿足不同學生的多種學習需求與發(fā)展差異的要求。這就暴露了班級授課制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很好地對學生時行因材施教。而基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智能教育環(huán)境,卻改變了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的弊端,能很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充分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如同一學習內容,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與需要,對學習內容的難度與練習次數(shù)進行不同的選擇,由于教育資源題庫可以為不同的學生出不同的習題與試題,學生可以選擇學習不同難度的知識與題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自由選擇,這樣就能實現(xiàn)因材施教,促進了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F(xiàn)代教育技術所建構的智能化環(huán)境,為解決學習困難生的學習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方面都有特殊的價值。在網絡中心,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態(tài)度、信心與習慣等自我測試與診斷量表,學生可自由選擇使用。學校還可以根據學生測試結果及日常行為觀察,建立學生電子檔案資料系統(tǒng),綜合判斷一個學生的個性,為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二、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結合教材內容提出各種問題,讓學生借用網絡解決問題,啟發(fā)思維,開拓學生學習內容的廣度、深度與難度,這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四種品質。第一,發(fā)展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在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教學中,老師會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網上辯論活動與信息交流活動,動員全體學生參與,并讓學生在網上盡情地發(fā)表各自的獨立看法,這就不知不覺發(fā)展了學生思維的獨立性;第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批判性。老師根據教材內容與本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向全體學生提出有問題的問題或不當?shù)目捶?,讓學生在網上討論,要求學生自己去網上找到各種解釋,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觀點,批評錯誤的觀點,這就發(fā)展了學生思維的批判性;第三,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教師依據課堂教學內容學習的要求,提出由由淺入深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逐漸把問題引向深入,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第四,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網絡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豐富無比的學習信息資源,學生可以自由在網上學習與找尋問題的答案,這為解決各種學習上遇到的問題,提供廣泛的思路,發(fā)展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三、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能讓學生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第4篇:中小學論文范文

一、厘清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原則

要走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qū),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厘清和恪守以下教育原則。一是學生成長元素的系統(tǒng)性原則。中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成長的基礎階段,中小學教育的目的是為學生終身幸福、成功人生奠基。學生成長是一個多元、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從成長的元素角度看,包括“身體與心理,智力與體力;知識與能力,行為、意志與品質;性格、思想與精神”等。這些元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只有各元素全面和諧發(fā)展,才能健康成長,從而實現(xiàn)為幸福、成功人生奠基的教育目標。反之,其中任何一個元素殘缺,都可能導致全盤皆輸,給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造成遺憾甚至是悲劇。因為心理健康出了問題導致學業(yè)不成、人生失敗、甚至危害社會的例子舉不勝舉,馬加爵、藥家鑫事件就是典型案例。二是培育先導,兼顧矯治的原則。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是學生,客觀地說,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的畢竟是少數(shù)。因此,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育”,即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全體學生健康的心理,預防和減少不健康的心理狀況;同時,兼顧少數(shù)出現(xiàn)不良心理傾向和疾病的個體,通過開展結對幫扶、心理咨詢等手段進行矯正和治療。三是實施教育的漸進性原則。中小學階段,學生要經歷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的漫長過程,學齡達12年之久。其間,隨著學生學齡的不斷提高,學業(yè)提升,學生身體、心理會發(fā)生一系列漸進性變化,中小學只有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jié)u進性的需求,才能維護其心理健康成長。

二、應對策略:駕好三輛馬車,引領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馬車之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程是實施教育最有效的載體之一?!栋不帐≈行W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指導意見》規(guī)定,初中、小學要保證至少每兩周開設1課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每學期每班安排8-9節(jié)。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頒布以來,在“綱要”精神指導下,各種版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雨后春筍般出版發(fā)行。許多教材編排科學合理,內容全面精當,能夠根據各學段學生學齡特點,系統(tǒng)安排了“自我意識、環(huán)境適應、學習心理、人際交往、青春期教育、情緒管理、生涯規(guī)劃”等教育輔導內容。中小學校選取合適的教材,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好處有:一是系統(tǒng)性、普適性強,即有利于分階段面向全體學生施教,使不同學段的學生能夠受到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可操作性強,既能為經過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訓練的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提供參考,也可為具有相關教育教學經驗的非專業(yè)教師從教提供藍本。中小學校應當充分運用好這駕“馬車”,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馬車之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顒蛹大w驗,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大載體。在活動中,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從中獲得體驗和感悟,改變認知觀點、調節(jié)情緒,接受行為訓練,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顒有问接袀€體、小組、團體活動等多種。我縣基安中學把每年5月25日至5月30日確定為心理健康活動周,命名為“我愛我,心理健康活動周”。活動周內,學校組織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袋鼠接力跳、二人捆綁接力跳、二人捆綁踩氣球等心理健康活動游戲,通過激烈、快樂的游戲活動,讓學生感受團隊溝通合作的力量;征集“我愛我、開心笑臉”圖像,將征集來的單人、多人微笑、開懷大笑的正面或側面像,制作成“微笑墻”,展示在校園,以此引導學生們開心面對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制作“心愿墻”,讓同學們把自己的愿望和想對他人說的話寫在便利貼上,貼于可移動黑板上,制作成“心愿墻”,通過這種形式,給同學們一個情感表達的機會,加強同學、師生之間的交流;舉行集體簽名儀式,將心理健康活動周主題“5.25我愛我心理健康日”制作成橫幅,讓全體的師生簽名,通過這一鄭重的儀式,來增加呵護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識。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活躍了校園文化氛圍,更有效促進了全體同學心理健康。馬車之三:開展個體心理輔導與咨詢。由于先天遺傳、家庭環(huán)境、學習壓力等因素影響,目前中小學生出現(xiàn)焦慮情緒、抑郁癥、強迫癥、精神分裂癥的人數(shù)呈上升態(tài)勢,并且越來越低齡化。據筆者調查,2014年某縣普通高中高三年級近3000名學生中,出現(xiàn)重度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精神分裂癥達10人之多,占0.3%;初中階段也先后出現(xiàn)幾名患抑郁癥的學生,更有個別學生因極度焦慮不能及時排解,出現(xiàn)跳樓自殺現(xiàn)象,給自身、家庭、學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學校開辟個體心理輔導與咨詢通道,是為心理異常學生,及時化解心結,驅散心靈陰霾的有效途徑。具體做法通常有:一是建立德育(心育)導師制,即安排富有愛心和教育經驗的老師,與一部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如特殊家庭學生、學習困難學生、留守學生等)學生結成對子,作為他們的德育(心育)導師,定期和他們談心交流,隨時化解他們的心理困惑,讓他們輕松快樂地投入學習和生活;二是設立學校心理咨詢室,安排專兼職教師坐班,接受師生來訪,通過相對專業(yè)的咨詢手段,矯正不良心理,矯治心理疾病,及時將心理出現(xiàn)嚴重問題的學生轉移到專業(yè)心理咨詢機構治療,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心理健康是健康人生的重要標志之一,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生心理健康與否,不僅影響其目前的學業(yè)成敗,還將長期影響其未來社會適應、價值觀念、職業(yè)選擇、婚姻家庭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承載著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的重任,辦一所對學生終身發(fā)展負責的學校,理當重視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駕駛好心理健康課程、活動、輔導與咨詢“三輛馬車”,引領學生踏上成功幸福的人生征程。

作者:余學軍 單位:廣德縣教體局教研室

第5篇:中小學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采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和自編量表對四川省3363名農村中小學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通過SPSS的統(tǒng)計分析,從心理健康問題的檢出率、性別差異、生源差異、年級差異以及年級組差異方面探討了四川省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且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內容提出相應的結論與建議。

引言

目前,人們對農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十分關注,尤其是中西部落后地區(qū)的農村中小學學生。基于這種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情況Pl,本課題組于2007年9月至10月采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R)對安徽、河南、甘肅和四川四個省的中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其中主要對象為五年級至高三年級的中小學生。這里我們僅以四川省為例,分析和討論四川省農村中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狀況。

2對象及方法

2.1調查對象

主要以四川省德陽和遂寧兩個地區(qū)的部分學校,以小學五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在農村學生中發(fā)放問卷3363份,回收問卷3257份,回收率是%.85%。經篩選問卷作答不全者放棄錄人,錄人數(shù)據2704份,根據效度量表得分大于7分視為無效問卷可剔除無效問卷137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2667份,有效率81.19%。其不同年級學生的人數(shù)比率如表1,其中小學生288人,初中生1078人,高中生1301人。本次調查,男生1261名,占總人數(shù)的47.2870,女生1406名,占總人數(shù)的52.72%o

2.2方法

2.2.1評定工具我們采用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周

步成等編制并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量表(MHT-CR)》作為測查材料[c2},該量表共有100個條目,包括8個內容量表和1個效度量表。各分量表以8分為臨界分,大于8分表示存在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該因子上顯示陽性特征;全量表的標準分以64分臨界點,大于64分表示存在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總體水平顯陽性特征。各分量表折半信度為0.84--x.88,總量表的折半信度為0.91,全量表和分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67-0.86。同時,我們還附加了中小學生基本情況調查表。

2.2.2調查方法由巢湖學院教育系2007級部分

學生分赴各地實施調查。調查以班級為單位的團體調查方式進行。先由主試宣讀指導語和注意事項,然后學生以紙筆現(xiàn)場回答。

2.2.3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兩種統(tǒng)計方法。

一種是運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對八個內容量表和有關人口學變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另一種方法是人工分析附加量表,主要是分析學生回答“你認為對你影響較大的事件或經歷有(按主要順序列舉五個)”問題的情況。

3結果

3.1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表2)

表2顯示:以分量表分≥8界定,1411名學生有學習焦慮癥狀,占總人數(shù)的52.91%,是農村中小學生首要的心理問題。各分量表的陽性檢出率依次為:學習焦慮52.91%、身體癥狀26.28%、過敏傾向23.43%、自責傾向14.96%、恐怖傾向9.15%、對人焦慮8.29%、沖動傾向5.5l%、孤獨傾向3.45%,以總分≥65界定,檢出率為1.76%,在八個分量表中,至少有1項以上≥8分的中小學生共有1833人,檢出率為68.73%。

3.2不同年級和年級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差異比較(如表3、4)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級的學生之間只有自責傾向不存在顯著的差異,其他各分量表均存在顯著差異,且總體得分存在顯著差異。具體應用方差分析中多重比較方法LSD功能分析結果為:學習焦慮方面表現(xiàn)為小學五年級學生與高中各年級存在差異,其他各年級不存在差異;對人焦慮方面小學五年級與高一、高三及初一之間存在差異,高三年級不僅與小五存在差異還與高二、初二、初三年級之間存在差異;在孤獨傾向上,小五與初高中各年級之間均存在差異;自責傾向方面各年級之間沒有差異;過敏傾向上高一與小六及初一之間存在差異,高二與小五、小六、初一、初二之間存在差異,高三與小六及初一之間有差異,小五不僅與高二存在差異,與初三也存在差異,小六與初二以上各年級之間都存在差異,初一與初二以上各年級之間也都存在差異;身體癥狀方面初一與高一、高二、小五及初三年級之間存在差異,小五與高三、小六、初一及初二之間存在差異,初三不僅與初一之間存在差異還與高三年級之間存在差異;恐怖傾向方面表現(xiàn)在高三與小五、小六、初一及初二年級之間有差異;沖動傾向方面表現(xiàn)在初一與初三以上及小五各年級之間有差異;總體上差異表現(xiàn)在高二與高三及初一之間,高三與高二小五之間,小五與高三及初一之間。

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級組,也即是高中年級組、初中年級組和小學組之間存在差異,但總體得分沒有差異。具體應用LSD復選項功能分析如下:學習焦慮方面高中與初中小學都有差異,但小學與初中之間沒有差異;對人焦慮上小學與初高中之間沒有差異,初中與高中之間有差異;孤獨傾向上小學與高中沒有差異,初中與小學及高中之間都有差異;自責傾向上初中與小學及高中之間沒有差異,高中與小學之間存在差異;過敏傾向上三個年級組之間均有差異;身體癥狀方面只有高中與小學之間存在差異;恐怖傾向上初中與小學沒有差異,與高中之間有差異,高中與小學之間也有差異;沖動傾向上是小學與初高中之間有差異,初高中之間沒有差異;總體得分上是三個年級組之間都沒有差異。這與前面表3所得到的各年級之間的結果基本一致,反映了各年級之間和各年級組階段總體上都是存在著區(qū)別的,即小學、初中和高中之間有差異,各個年級之間也有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小學與高中年級之間的顯著差異,這些在影響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負性事件上也能夠體現(xiàn)出來。

3.4不同性別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差異比較(表5)

從表5可以看出在性別差異上,各個分量表只有孤獨傾向維度不存在差異,其他各維度均有差異。

對影響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負性事件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不論是在學校、家庭或社會方面,人際關系都是影響他們心理健康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學生在學校主要面臨學習壓力,其發(fā)生的頻率為19.57%,是學生在學校中影響最大的負性事件,且有2.06%的學生在學校因生活方式的轉變而受到影響;而在家庭方面,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要接受來自周圍的人際關系影響,同時還要接受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意外事件的影響,受到這方面的學生有23.62%,從家庭事件方面可以看出,生活方式的轉變、意外事件、經濟狀況等也體現(xiàn)了農村中小學生承受許多的負面影響。在社會方面,他們主要還是受到人際關系的影響,但并不高,僅14.77%,且不良社會經歷只有1.16%,這可能是因為農村中小學學生與社會接觸還不多有關,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主要還是生活在家庭與學校之中。

3.6父母有無外出務工對農村中小學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分析

統(tǒng)計顯示,父母無外出務工者有564人,占21.1%,父親外出務工者691人,占25.9%,母親外出務工者165人,占6.2%,父母都外出務工者1247人,占46.8%,父母有一人或雙方都外出務工者有2103人,占78.9%。這反映了當前四川省農村人口外出務工者很多,大量的子女成為留守兒童。對其進行分析如表7。具體應用LSD復選項功能分析如下:在學習焦慮、恐怖傾向及沖動傾向上父母都外出務工者與父親外出務工及父母沒有外出務工者之間有顯著差異,這反映了父親對孩子在學習焦慮、恐怖傾向及沖動傾向上具有重要影響;孤獨傾向上父母有無外出務工對子女的影響不顯著;自責傾向上父母都外出與都不外出及母親外出之間具有較大差異;在對人焦慮、過敏傾向及身體癥狀上只體現(xiàn)在父母都外出務工與都不外出務工之間具有差異,反映了父母都外出對孩子影響較大,父母有一人在孩子身邊,則孩子的對人焦慮、過敏傾向及身體癥狀差異不顯著;總體上只有父母都外出務工與父母無外出務工者之間有差異。分析可以看出,父母雙方無一人在子女身邊的家庭,對其子女的健康成長具有較大的影響,且父母親對子女心理健康維度上的影響不一??傮w上是父親對子女的影響較大。

4討論

4.1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四川省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較嚴重者檢出率是1.76%,這個數(shù)字與國內其他學者調查結果相比也基本保持一致問。說明四川省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情況是較好的,但同時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至少有一項以上曾現(xiàn)陽性癥狀的學生1833人,檢出率為68.73%,說明這些中小學生至少在某一個項目上存在心理問題,和其他地區(qū)的調查結果相比可以看出n},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普遍存在的,應予以充分重視。

學習焦慮是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問題,檢出率高達52.91%。這個數(shù)據反映了當前中小學生仍然具有相當繁重的學習壓力。身體癥狀是僅次于學習焦慮的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二重要因素。這體現(xiàn)了中小學生仍然需要加強體育鍛煉,提高體能素質,學校應該增開體育課程,創(chuàng)設健身條件,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鍛煉身體,從而以健康的身體來作為健康心理的基石,使學生在身心健康的條件下提高學習的效率。過敏傾向和自責傾向也是影響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較為嚴重的指標,分別處在第三和第四的位子。這可能與他們所處的成長階段和生活環(huán)境有關。這個階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都比較迅速,極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這是過敏傾向和自責傾向產生的個體因素。

4.2不同年級及不同性別的農村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在不同的年級和不同年級組之間進行比較時可以看出,八個年級之間進行比較的結果是只有自責傾向不存在差異,三個年級組之間的比較結果是各項均存在顯著差異,但在總體上沒有顯著差異,這在進行附加量表的手工統(tǒng)計中也有明顯體現(xiàn)。在對量表進行手工統(tǒng)計分析影響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事件時,發(fā)現(xiàn)不同年級的學生有各自的一些特酬表現(xiàn)。其中,高中學生的不良習慣比初中生和小等生的不良習慣明顯較多一些,且高中生的自尊心夏強更敏感等。從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來看,劍在不同階段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這些現(xiàn)身應該是與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相一致的。在性別去異上,男女生之間只有孤獨傾向不存在差異,其扭各項均有顯著差異。這告訴我們,在四川省農村呼小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注意性別上的差異。

4.3影響農村中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的負性事件及父母是否外出務工的分析

對影響四川省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跳負性事件分析中可知,人際關系是影響四川省農利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最主要因素,且人際關系問題事件出現(xiàn)的頻率高達60.59%,這是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負性事件,鑒于此,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開展有效的人際關系教育。另外,學生在學校還面臨學習壓力,是學生在學校中影響最大的負性事件,在家庭方面,他們受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意外事件的影響,這可能是農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體驗到的艱辛比城市孩子深刻以及與社會接觸還不多有關。關于父母是否外出務工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顯著影響,從表7的分析可知,只有孤獨傾向維度上,不存在父母是否外出務工的差異,其他各維度均有影響。

第6篇:中小學論文范文

很多蒙學教材采取類書的編撰方式,這種近似于百科全書式的形式能夠更好地傳授學生各方面的知識,相比于現(xiàn)代的中小學德育,有過之而無不及。而蒙學之所以稱其淺顯,并非表現(xiàn)在它所涉獵的范圍上,而在于其表述的程度上?;谄鋸V博的屬性,對于孩童蒙學教育也與現(xiàn)代中小學德育工作范疇略有差異。

首先是年齡階段的異同。蒙學在古代稱為小學,但此小學并非現(xiàn)代之小學,它并不以確切的年齡階段為小學和大學的劃分標準,而是以學識的程度去衡量?!白R得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jié)者方為小學?!币簿褪钦f,我們現(xiàn)代一直到高中學習的都是古代小學所講解的內容,這樣的德育工作就有了更系統(tǒng)化、更深入長久的教化時期。但對于德育的重點時間段,古人與今人有著驚人的一致性。蒙學對道德教育特別強調人在十五歲之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在這時,染于青則青,染于黃則黃,具有極大的可能性,因而以純正的品德標準去教育非常重要。正如程子所說:“人之幼也,心知未有所主,則當格言至論陳之于前,使充耳盈腹,久而安之,若固有之者,后雖有讒言斜穢,不能入也。”倫理道德教育,在這一時期具有先入為主的意義,此后,知與時長,化與心成,逐漸形成人格的雛形。從這一點上看來,現(xiàn)代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心下移到8歲至14歲是與傳統(tǒng)蒙學有著較大的順承關系的。

其次是德育內容的異同。蒙學教育內容分如下幾項:一是“遠大的志向”,這是古今德育的共同要求。古往今來,志向高遠與否被看作君子與小人之間的分野,只有志向遠大高尚者,才能得到君子的稱號。對于童蒙時代的孩子,讓他們志存高遠,即使后其有所不足,也“雖不能為圣人,亦不失為賢者”。有道是“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本身立志不高,僅學常人隨波逐流,必然會淪為言而無信,錯不知悔的下等人。因而童蒙的教育是在理想之我與現(xiàn)實之我中拉開距離,進而驅使自我不斷地前行?,F(xiàn)代德育中也是如此,“三歲看八十,七歲定終身”,孩子如果不立志,就很難有所作為。成功的人必然是立志的人,志向能起到引航作用,能起到激勵作用,能給人以無窮的力量,使人意志堅定,增強克服各種困難的信心,能使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克服惰性,所以要想實現(xiàn)夢想,不僅要立志,更要立長志。如今中小學課堂教育中增設了勵志故事講讀,各種課后輔導教育報刊上勵志故事也層出不窮,反映的正是童蒙時期對孩子志向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是現(xiàn)代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孝悌”教育,但其實這是中華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核心——“百善孝為先”。無論是三綱五常還是四書五經,都把孝悌作為“仁”的根本,“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孝悌之義是以后進階之本,唯此才具有登堂入室的資格。而孝悌的外在表現(xiàn)就是禮,“要常低聲下氣,語言祥緩,不可高聲妄論,浮言嬉笑”。又如坐要“定身端坐,齊腳斂手?!闭疽肮笆终恚恍敝砸??!惫湃藢和难孕信e止都有要求,這在現(xiàn)代看來是對兒童天性的一種束縛,很多教育機構都試圖擺脫這種影響,引進西方的教育模式,對被教育者實行“散養(yǎng)”。但多年實踐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育并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的需要,反而會造成天性泛濫、進退無禮、道德失范的局面。因此,對于蒙學的“孝悌”不應完全否決,而應批判接受。

二、傳統(tǒng)蒙學與現(xiàn)代德育工作方式之比較

中國傳統(tǒng)蒙學的精華主要體現(xiàn)在訓蒙方式上,也就是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以灌輸封建倫理道德為主要目的的傳統(tǒng)蒙學,其方法縱然受當時當事的制約,但其適應兒童身心特征和我國語言規(guī)律的特點確實是現(xiàn)代教育所不能忽視的。我們完全可以將其抽取出來,做適當?shù)淖兏?,在新條件下加以使用。在古代訓蒙方法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承認兒童年齡和生理的特殊性,提倡順應其天性的教育。這點從孔子的“因材施教”中就可見一斑。明學家王守仁在總結前人教學經驗時指出:“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謹,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不能已?!眱和餐鏄返男郧?,決定了童蒙教育既不能嚴苛也不能一味放縱,必須寬嚴有節(jié),剛柔并濟。一方面要嚴格,因為蒙學教育一個重要目的在于“收其心”,也就是使兒童樂嬉游的天性得到一定的約束,因此,對于他們的日常生活行為必須做出詳盡的規(guī)定。傳統(tǒng)倫理道德所禁絕之處,即兒童無所通融的禁地必須遵守,而且,兒童“心易放而難收”,他們處于學習階段,對日后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這些規(guī)定也應尤其嚴格。另一方面,如果急功近利,又會使兒童走向另一個極端,所以應該嚴中有寬,只要與基本原則不發(fā)生沖突,偶有過失也不能嚴厲呵斥,有必要曲為導引,好言相勸,古代把這種方法叫作“愛養(yǎng)”。古人的“寬”還有一種被今人應用得恰到好處,就是獎勵機制。古人會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獎勵,有一份成績,就會有一份表彰,使其意識到寸有所長,進而增強自信心。這也是有史料為證的,王筠曾說:“孔子循循善誘,孟子教亦多術,故遇笨拙執(zhí)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誘之,使其得機之所在,即從此鼓舞之,蔑不歡欣,而唯命是從也?!?/p>

由此可見,我們如今小學中最常見的“小紅花”獎勵并非是小兒科,而是對于古代獎勵機制的一種變化,讓孩子們于無形中培養(yǎng)起自信的心態(tài),更積極地面對挑戰(zhàn)。古代訓蒙原則中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也是現(xiàn)代教育中被忽視的一面,就是“少授專精”的教學理念。幾乎所有的訓蒙方法都強調教授學生的書文不在多而在精,如果急躁貪多,刻意求速,此處未詳,彼處又起,一直這樣潦草地做功夫,那么只能什么也學不好。這種“百家通不如一家精”的想法也體現(xiàn)在對人從業(yè)方向的培養(yǎng)上,雖說禮樂射御書術樣樣不落,但學到一定時期,古人就會讓學生選擇其特長的一項精細研習,而非現(xiàn)如今提倡的素質教育這樣大鍋燴,一直到成人之后才選擇今后的從業(yè)方向。這樣的教育理念避免了很多天才被扼殺的現(xiàn)象,多出很多在某一領域有一定造詣的大家。這就是為什么現(xiàn)代社會經常抱怨沒有“大師”出現(xiàn),卻無力扭轉的原因,如果不從啟蒙教育入手,我們的未來不僅被國外的教育落在起跑線上,更無顏面對我們悠遠、優(yōu)良的教育傳統(tǒng)。另一點應提倡的是“寓教于樂”的傳統(tǒng)。舉一個例子:《春秋谷梁傳》記載,昭公八年,在畋獵的時候講習禮儀。割蘭草插在地上,作為畋獵的界限,把戰(zhàn)車豎立起來,插上大旗作為轅門,轅門的大小以車兩個軸距離轅門兩側四寸為宜。在畋獵之中,如果車軸碰到轅門就出局,因為說明駕車技術太差。畋獵還要求,驅車奔馳,戰(zhàn)車揚起的塵土不能飛出車轍之外,馬在奔馳中應該四蹄相應,快慢適度。駕車之人不能失馳騁之節(jié),禽獸跑出設定的畋獵范圍之外不準追殺,這是取戰(zhàn)爭之中不殺投降者之義。射中的禽獸太小要放生,取不虐待幼小之義。這是在畋獵過程中一邊習文,一邊習武,讓學生既享受到運動的樂趣,又明確了道義的準則。

三、現(xiàn)代中小學德育從傳統(tǒng)蒙學中應當汲取的因素

現(xiàn)代中小學德育與傳統(tǒng)蒙學相比,無論從教育范疇還是工作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發(fā)展,但我們仍可以從傳統(tǒng)蒙學中汲取合理的成分,為我們所用。

1.對于教師的要求

傳統(tǒng)蒙學的管理與教學,完全取決于其教師的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這就給蒙學的教師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蒙學的教師,必須具備學問好、勤奮、管理嚴格三個方面的條件,“三者兼?zhèn)洌嗣鲙熞病?。教師首先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一些教學多年的蒙學教師提出:“為師者,其弟子之所效法,其師方正嚴毅,則弟子必多謹飭;其師輕揚佻達,其弟子必多輕誕。是以文人才士,雖不必過學迂腐,但儼然為人師范,舉動間亦須稍自檢束,令子弟有所敬憚。”教師的品行,必然影響到學生的品行;教師的舉止,也必然影響到學生的行為養(yǎng)成,所以,教師應注意自己的“師品”。如果教師要求學生勤奮,自己卻日上三竿,高臥未起;對學生要求嚴格,自己卻行為輕佻,“則雖令不從矣”。清人張行簡在《塾中瑣言》中提出:“為師之道,端品為先,模范不端,則不模不范矣。不惟立言制行,隨時檢點,即衣冠瞻視,亦須道貌岸然?!币簿褪钦f,作為教師,有一種責任,那就是時時處處檢束自己的行為、品性,以作為學生的“模范”。這種責任和隨之而來的約束,并非來自于外界,而在于教師對自己的“嚴律”。教師只有“師品”端正了,才能使學生視之可親,就之可敬。我們可以看出,在這里,“師范”實際上表現(xiàn)為“品性”和“行為”兩個方面的內容,對教師的學問并沒有明確的要求,這不僅因為學問好的蒙學教師難求,而且對學問難以有一個較好的衡量標準,所以,只能以“盡心盡責”來要求教師們了。這種責任感,正是當代中小學教育中教師應效法的精神所在。

2.對于課程課標的要求

蒙學中強調有教學計劃、學習日程、學規(guī)以及學生守則。蒙學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即小學——行為養(yǎng)成;大學——明理、窮理的階段。在小學階段,是“教人由之”,教導學生如何去做;在大學階段,“乃使人知之”,讓學生知曉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兩個不同的教學階段,在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上都應有明確的區(qū)別。這點沿用至今就形成我們的課標與課程綱要,對于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實行什么樣的道德教育,怎樣結合社會發(fā)展進行道德教育,成為現(xiàn)代教師與教育學家孜孜不倦的研究課題。怎樣安排學生的學習內容,每個階段學生的接受有何特點等,我們有很多地方可以向古人借鑒。

3.對于與家長的溝通

蒙學的教師多受雇于學生家長,所以在教學計劃的擬定上要與家長商量,“宜先問其父母之志,將來是否欲習舉業(yè)”。一些教師特別強調,無論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作教師的一定要為其權衡,如果學生既無天資,家又無余財,而一定要走科舉之路,教師應道明利弊。當然,教師只能提出自己的意見,最終仍然是由家長來作決定,教師只能根據家長的決定來擬定教學計劃。對于當代教師而言,針對家長的期望與孩子的特質來培養(yǎng)孩子顯然是一個減少師生矛盾的良方?,F(xiàn)代教育中逐漸興起的家訪即是古代蒙學中對于家長參與教學的重要演變。學生不只是學校的學生,更是家長的子女,對于孩子的教育,傾聽家長意見是十分必要的。

第7篇:中小學論文范文

在新課標全面推進的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質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課題,語文學科的廣大教師常常就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進行反復的探索和努力。探討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著較為特殊的現(xiàn)實意義,關系到語文教育質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專業(yè)知識能否更全面的掌握。因此,對學生的語文興趣進行探討、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銜接中小學語文教育

1.1需要掌握銜接的內容

小學生在升初中之后,總會感覺教育內容的重復性,因此會產生厭學的情緒,這充分的體現(xiàn)了在小學與初中教育之間存在這一種不應該有的“軟”問題。在接初一之前,教師不僅要熟練的掌握教材,將中小學教材目標、要求和內容進行比較,明確其中的差異和聯(lián)系,從而進行有目的教育;而其初中教師還要認真的鉆研教材,找出中小學教材中的聯(lián)系之處,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

1.2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

在給初一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小學語文教育培養(yǎng)的興趣只是淺表的,因為閱讀的量比較少、理解內容較為膚淺,以及在記憶方面較為機械性等;其次,轉變學生的學習理念,又被動式的學習轉變?yōu)橹鲃邮降膶W習,提倡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自學、開展課內外活動學習、舉辦演講比賽、辯論賽等),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意識和興趣,從而進行有效的學習。

1.3重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小學生在畢業(yè)之后求知欲望會十分的旺盛,對簡單重復的教育內容會顯得厭煩、枯燥,從而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力量。因此,我們在教育中藥注意采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和手段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并增加有趣的、新的知識,以便于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習的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范圍。例如,在課堂上采用游戲、比賽、表演等方法來豐富學生的知識。

2新課標下中學語文興趣的延續(xù)

小學生升入初中后,由于年齡特點,心理因素等,明顯感覺到教材內容變得深奧,不好理解,加之教材中有些知識小學學過,初中還在學,教材內容的深刻性、重復性,使學生產生厭學、沒有興趣等心理。那么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要怎么解決這樣的問題呢?怎么樣在初中語文教育中延續(xù)學習興趣呢?

2.1課堂上樹立“大語文”的教育觀念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因為同學的年齡特點,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占主要地位,雖然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并不能滿足中學生的需求。因此在中學語文教育中倡導“大語文”教育。所謂“大語文”教育就是要針對傳統(tǒng)式的“小課堂”而提出來的,結合宏觀和微觀、課內與課外,有效的研究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逐漸將“灌輸式”轉變?yōu)椤坝懻撌健钡慕逃J?,在教育形式方面要求活潑、生動、形象,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

語文是用來交流情感、傳遞信息的具有實用性的一門學科,同時,它還是一門集思想性、文學性和美學價值很高的學科[1]。它憑借著獨有的魅力,使學生對該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中機械性的學、記、背、練、講根本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不僅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而且還不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因此,在初中語文教育中,要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對新知識點的引進,豐富課堂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再加之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定會取得滿意的教與學的效果。

2.2精心的備課,巧妙的導入

通常一堂小學語文教育課,教師在導入方面直接借助教具或者是提出該堂課的中心思想,然后學生圍繞著這些進行思維;這樣的教育不利于學生散發(fā)性思維的訓練。

良好的開端是取得成功的一半。正如一堂優(yōu)秀的語文課是需要一個巧妙的導入,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該堂課的框架和重點上。例如在教育《地下森林斷想》一文時,可以這樣的設計導入:請問同學們見過長在地下的“樹”嗎?當同學們在摸不著頭腦的思考期間,迅速給同學們介紹相關的材料和圖片,讓他們感知其過程。當學生們的心被教師抓住之后,這堂課就很容易順利的完成。通過這樣層層遞進的、直接的、簡單的提問和溝通,不僅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有效的提升該堂課的教育效率。

2.3運用多媒體技術,延續(xù)學習語文的興趣

第8篇:中小學論文范文

1功利訴求成為中小學書法美術教育的主導動力

(1)學校將書法美術教育作為打造“特色”、提高升學率的工具。對于學校教育質量的評價仍然是將分數(shù)和升學率作為主要標準。近年來,隨著學校間競爭加劇,辦學出“特色”成為許多學校吸引生源的思路之一,不少學校著力強化書法美術教育的地位。為了在競爭中取勝,在保證常規(guī)教學質量的同時,大力打造書法美術教育這一差異性的競爭亮點。隨著藝術高校招生數(shù)量逐步擴大,許多高中學校將其作為提高升學率的捷徑。眾多文化課不佳的高中生專攻美術,他們的升學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校的總體升學率。從客觀角度而言,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我國從高中到高等教育階段藝術教育的總體發(fā)展和提高,但是從動機的本質而言,這種發(fā)展和提高卻與提高升學率這一功利性的辦學理念直接相關,這又違背了書法美術教育的最初宗旨。(2)家長將書法美術教育作為培養(yǎng)“特長”的途徑。相當多的家長支持孩子學習書法美術,目的主要是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以便升學時能夠享受到加分的政策。加分政策主要側重于體育、科技等方面的特長項目,對于書法美術的加分尚不明確。即便如此,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在書法美術方面的特長仍可增加升學的“砝碼”。事實上,某些中學也確實正在執(zhí)行針對藝術特長生的優(yōu)惠“土政策”,在文化課程成績相同的基礎上優(yōu)先錄取藝術特長生。這在客觀上刺激了家長們培養(yǎng)孩子書法美術特長的熱情。這必然使得家長對孩子書法美術教育的投入停留于盲目和跟風狀態(tài),也難以發(fā)揮家庭在審美教育方面的有效作用。(3)社會培訓機構將書法美術教育作為實現(xiàn)經濟效益的手段。教育需求的多樣化為社會培訓機構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書法美術教育需求也成為社會培訓機構的利益增長點。培訓機構一次性投入成本是固定的,招生數(shù)量越多,授課時間越長,邊際成本越低,經濟收益越高。因此,培訓機構往往隨意擴大班的容量,延長授課時間。書法美術教育的特性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個性特點、氣質特征以及理解能力等諸多個體因素,采用一對一式的單獨充分交流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保障。但是在社會培訓機構,“小班授課”只是招生噱頭,實際班內學生人數(shù)少則20人,多則40~50人,教學效果最小化而經濟收益最大化。導致以上種種功利目的主導書法美術教育的深層原因,正是實用主義的教育觀。許多學者將審美教育視為促進智力發(fā)展的途徑,為學生成才服務的簡單工具,其自身沒有獨立價值。而所謂的“成才”其實就是智商水平的提高和對科學技術知識的深入習得。在這種觀念中,書法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協(xié)調平衡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關系,最終目的仍然是促進智力、提高智商,進而提高學業(yè)成績。許多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也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積極向青少年提供書法美術教育的環(huán)境和機會,其目的是在緊張枯燥的文化課程學習之中舒緩情緒、調節(jié)身心,從而以更加飽滿、輕松的精神狀態(tài)迎接更加緊張枯燥的學習和考試。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書法美術審美教育超越現(xiàn)實功利性的精神內核被抽空了,不僅喪失了自身獨立的價值,而且已經淪為智力發(fā)展和成績提高的奴仆。以書法美術教育為代表的審美教育,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彌補現(xiàn)代社會造成的各種人性危機和心靈問題。席勒在《美育書簡》中把審美教育視為人性完善的途徑。審美能夠彌合人性的分裂,使人成為完整和自由的人。席勒的美育理論是批判應試教育的思想武器,在思想實質上與素質教育理念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理念相一致。因此,樹立正確的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觀念,形成符合審美本性的美育共識,就成為矯正實用主義書法美術教育的關鍵之一。

2開展書法美術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粗鄙單一在書法美術教育活動中,普遍存在將“藝術”和“文化”割裂的現(xiàn)象,重藝術技能而輕文化價值。藝術和審美都屬于廣義文化范疇,是觀念性和物質性、思想性和技藝性、感性和理性的結合,其中滲透了密集的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和情感判斷。但是在中小學的書法美術教育活動中,普遍存在著抽空思想性和價值性的傾向,文化基因進行過濾,而將技法與意境割裂,其結果是片面強調書法美術的技能,而忽視了更加深厚的文化積淀。在書法美術教育實施中,也存在著注重灌輸,輕視啟發(fā)與體驗的現(xiàn)象。由于對藝術技能的片面強調,教師往往較多地使用單向灌輸?shù)慕虒W方法,對于需要記憶和練習的技能型知識強調較多,而缺乏耐心的啟發(fā)和引導。體驗是激發(fā)學生審美興趣的重要途徑,甚至決定著審美能力的高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育者往往忽視對學生形成審美體驗的引導,對于審美對象的內涵、意蘊的挖掘不夠深入,普遍不能幫助學生形成體驗的豐富性和深刻性。從某種角度而言,審美教育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甚至比所講授的內容更為重要。學生對書法和美術的興趣是天然自發(fā)的,如果能夠采用既適合審美規(guī)律與目的,又契合孩子天性特點的教育方式,那么學生的興趣不僅可以得到鞏固和加強,而且還會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熱情,從而發(fā)掘并培育他們身上的天賦。但是,如果教育方式出現(xiàn)偏差,甚至采用簡單、粗鄙、單一的教學方法,就會極大地削弱學生的興趣,扭曲他們對書法和美術的基本觀念。

3對流行文化缺乏有力的回應

流行文化已經成為社會文化格局中的重要構成力量,借助于成熟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和先進的技術手段,它們的影響力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現(xiàn)行的書法美術教育中,教育者們普遍忽視流行文化的挑戰(zhàn)。流行的日本漫畫、影視動漫作品、惡搞美術、街頭涂鴉等藝術產品會對學生形成強烈的吸引力。流行文化對文化藝術經典的顛覆和惡搞成為一種常態(tài)技法,消減了經典藝術品的意義深度、價值標準,能夠給文化接受者帶來新鮮刺激的消費感受。中小學生在系統(tǒng)扎實的藝術訓練尚未具備的情況下,往往會被種種新奇浮躁的技法所吸引;他們在缺乏豐富的審美體驗的情況下,很容易對扁平化的消費型審美產品產生依賴和偏好。這兩方面共同作用,使得青少年的藝術觀和審美觀在成形之初就遭到了扭曲。流行文化以平面化、娛樂性為主要特征,以實現(xiàn)經濟效益為傳播目的,其思想性、嚴肅性被大幅消減。中小學的書法美術教育應當用于正確面對其中負面因素的挑戰(zhàn)并做出有力回應,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增強文化的辨別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

4城鄉(xiāng)地區(qū)書法美術教育水平差距擴大

第9篇:中小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教育科研

一、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方向

我們明確了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目的意義,其實也就給我們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即中小學教育科研更多的表現(xiàn)為對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通過研究來指導教育教學實際工作。因此,中小學的教育科研更應注重自己的教學實際,以小的課題研究為主,做到一個課題能解決一個教學實際問題即可,切忌貪多求大。這是因為:

1、工作需要。

2、自己熟悉。

3、便于操作。

4、利于推廣。

二、中小學教育科研的種種不良現(xiàn)象

1.功利主義:今天中小學教育科研熱,在很大程度上功利主義造成的,嚴重違背了教育科研的實質。我們知道,教育科研是一門嚴肅的科學,。雖然中小學教育科研的起點低,學術性不是很強,但其科學性不容置疑。它更多的表現(xiàn)為對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通過研究來指導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一切真知來源于實踐。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實質就是通過教育科研的研究來達到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水平,使之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但眼下的中小學教育科研熱,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如此,而是借教育科研工作為學校招來一塊“金字招牌”,那些參加科研工作(特別是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也大多是出于評職晉級的需要,給自己臉上貼金罷了。至于所研究的內容(課題)是否對教學有益,對學生是否有切實的意義則不太關心。只要上級能肯定,給一個什么獎,那就萬事大吉了。

造成科研工作功利嚴重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主管部門只浮于表面,而疏于管理和指導是分不開的。只要留心一點就不難看出,由于現(xiàn)在許多評定的項目和內容中,都有一條“科研情況”或“課題研究”情況。你想評職,沒有參加課題研究,不行!你要獲得諸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稱號,對不起,未參加課題研究,不行!這種人浮于事的現(xiàn)象的確太多、太普遍了,“功利主義”能不大行其道嗎?

教育科研是嚴肅的、科學的,它不能成為一個指標,也不需要所有的教師都必須參與,因為它必定是理性的,學術性很強的東西。而我們今天的某些領導,不能正確認識其科學性和學術性,硬實要把它作為一項評定的指標,這不僅違背了教育科研的本質,更是把它推進了“功利主義”的死胡同。

2.兩頭熱,中間冷:功利主義必然造成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兩頭熱,中間冷”。這里所說的“兩頭熱,中間冷”主要是指在中小學教育科研中的課題研究方面,大家的熱情和精力都放在課題的立項、開題和結題上。這種現(xiàn)象在中小學教育科研中是比較普遍的,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很簡單,應為大家所關心的并不是課題本身,而是課題的影響力,課題在上級那兒能引起多大的注意。說穿了,也就是一個“功利主義”在作怪。

3.泡沫成果多:功利主義、兩頭熱,中間冷的現(xiàn)象必然產生“泡沫學術”,在中小學教育科研熱的背后,各種“泡沫”現(xiàn)象層出不窮,水分沙子越摻越多。在不少的科研項目中,老師為課題的名稱的確化了不少心思,以取悅于領導,課題一旦獲得通過,便在開題、結題方面大做文章,包裝過度,大話空話不少,但對課題的實施研究過程,卻并不看重。更為甚者,對研究的過程憑空想象,造假數(shù)據,東摘西抄,胡亂拼湊,把課題越吹越大,但卻經不起實踐的檢驗。一些用巨資累起來的課題成果,不要說推廣運用,就連本校教師甚至高課題研究的老師也不敢真正把它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誰敢拿教學質量開玩笑呢?

“功利主義”傾向是產生“泡沫學術”成果的溫床,而“泡沫學術”成果的飛揚跋扈又直接刺激和助長了“功利主義”傾向盛行的勢頭。要糾正這些現(xiàn)象,教育科研管理部門要強調教育科研的正確定位,進一步明確并強調教育科研是運用科學理論來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困難與問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的功能,淡化名利,弘揚科學精神。

三、對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幾點意見

1.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態(tài)度

影響中小學教育科研順利健康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功利主義思想,因此,要使中小學教育科研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必須克服功利思想,端正科研態(tài)度。這就需要我們廣大的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努力學習,提高我們的思想素質和業(yè)務水平。正確認識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學的關系,多做實事,少空談,不為名利。這樣,中小學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順利的發(fā)展,也才能起到指導教學的目的。:

2.切合實際,做小做實

中小學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切合實際,做小做實。作為廣大的中小學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不是為搞科研而科研,不是為開展課題研究而研究,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解決我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因此,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必須要切合實際,做小做實。所謂“小”,就是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應著眼于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工作,研究一個方面,解決一個問題,決不能貪多誤得。所謂“實”,就是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應該做踏踏實實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解決我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不為名、不為利。

3.來源實踐,指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