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民間故事有哪些范文

民間故事有哪些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民間故事有哪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民間故事有哪些

第1篇:民間故事有哪些范文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民間故事《牛郎織女》。故事我們讀了不少,回憶一下,我們是怎么讀懂一個故事的?(板書:理順序、知大意、品人物、明價值)今天我們還是用這樣的方法讀懂故事。

2.昨天我們讀了課文,理清了故事的順序,誰來說一說?(人牛情深、相知相愛、美滿生活、隔河相望、鵲橋相會)

3.誰能根據故事的順序,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4.現(xiàn)在,我們已理清了順序,知道了故事大意。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故事,用你的慧眼去品評人物。在這個故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人物值得我們品評?(板書:牛郎、織女、王母娘娘、老牛)

二、走進故事,品評人物

1.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走進這個故事,讀出你對人物的理解。注意,一定要有理有據,以理服人。所以,你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寫寫。

2.學生自讀圈畫思考。

3.組織交流:

[預設一]牛郎

(1)貧苦。(哥哥嫂嫂把牛郎當??矗?/p>

(2)心眼好。(追問:把牛照顧得很周到,怎么看出他的心眼好?)哥嫂把牛郎當??矗@蓞s把老牛當人看,以小見大,一個細節(jié)足可看出牛郎的心眼好。

(3)能吃苦,辛勤勞動。

(4)忠于愛情。

[預設二]織女

(1)心靈手巧:織得一手好彩錦。

(2)不勢利、不貪財:看見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

引導提升:A.看見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留在人間就留在人間,為什么還要加個“決心”?(舍棄錦衣玉食的生活,承受天規(guī)的嚴厲懲罰)B.當織女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與她一同來到人間的姐妹一定會勸織女的。誰來做這個織女?誰來做她的姐妹?(由織女和姐妹形成對話)C.現(xiàn)在你又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織女?(板書:追求自由、不畏天規(guī)、勇敢堅定)

(3)勤勞、忠貞不渝……

[預設三]老牛

知恩圖報:指點牛郎找到織女,死后留下牛皮以備急用。

[預設四]王母娘娘

(1)心狠手辣:抓回織女。狠狠一推,兩個孩子跌倒在地。

(2)不近人情:拔下玉簪往背后一劃……

(3)自私自利:逼著織女沒日沒夜地織彩錦。

(4)有沒有不同理解?不徇私情:外甥女也要遵守天規(guī);嚴守天規(guī):天規(guī)就要遵守,否則如何管理天庭?也通人情:允許牛郎織女每年見一次。

4.總結:再惡的人也有善的一面。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對人物便有不同的看法。牛郎織女和王母娘娘似乎都沒有錯,那么問題在哪兒?(不合情理的天規(guī))在人間,規(guī)則要以人為本;在天上,規(guī)則也要以仙為本。此時,我們不禁更加佩服織女挑戰(zhàn)不合理天規(guī)的勇氣。不合情理的規(guī)定不光天上有,人間也有,正是由于有很多像織女這樣的人敢于挑戰(zhàn)不合理的規(guī)則,才有了現(xiàn)在的自由和幸福。

三、個性感悟,明確價值

今天,我們來讀這個流傳千年的民間故事有什么價值?(教人向善、學習牛郎和織女的精神、表達了老百姓反抗不合理封建制度的愿望……)

四、跳出文本,讀出自我

1.讀完這個民間故事,老師心中一直有一個問題:牛郎織女的生活美滿嗎?我想聽聽同學們的看法。(學生分成兩派,表明不同立場)

2.引導雙方辯一辯。A.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兩情相悅,雖苦猶甜。B.生活需要精神享受,也要物質基礎。

3.我們也要聽聽當事人牛郎和織女的心聲。

(1)出示黃梅戲《牛郎織女》中《夫妻雙雙把家還》的歌詞及音頻。

(2)你認為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怎么樣?

4.再次統(tǒng)計,看看現(xiàn)在認為他們美滿或不美滿的各有多少人?(請改變想法的同學和堅持自己觀點的同學說一說)其實,美滿不美滿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但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力追求自己的幸福美滿。

5.你讀完了故事還有什么疑問嗎?

6.總結:真正會讀書,不是讀得沒有問題,而是讀出問題、解決問題、再讀出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拓展延伸

1.根據讀民間故事的方法讀拓展閱讀中四大民間故事中的其他三個,并完成閱讀卡。

第2篇:民間故事有哪些范文

母題具有世界性的特點,世界各地的人們雖然有著不同的膚色、體制、語言文字、文化傳統(tǒng)、和風俗習慣,但卻傳承著大致相同的神話、民間故事、游戲和儀式等。這些基本相似的敘述形態(tài)就是“母題”。只是,不同的文化會隨時隨地添上的枝葉細節(jié),無論變得多么面目全非,但剝去枝葉,仍舊可以看出它們具有相似的母題。

為什么有著巨大差異的人們會創(chuàng)造出相似的母題呢?這個課題受到許多學者的關注。一個好的故事往往擅長對母題的運用,這使得敘事性的文學作品能夠在變化中保持內在的穩(wěn)定,容易被讀者接受。隨著現(xiàn)代媒體的發(fā)展,母題已經不僅限于文學創(chuàng)作中,無論是電影、動漫、游戲,當技術的光環(huán)逐漸褪去,回歸其本位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雖然語言表達方式正在由文字向視聽轉換,但敘事仍舊是成敗的關鍵。

2008年暑期,夢工場的動畫大片《功夫熊貓》在全球熱映,掀起了一股中國風,也引發(fā)了不少國人的非議,很多觀眾覺得這部電影非常好看,也有人痛斥此片剽竊甚至褻瀆了中國文化。一部有著濃郁中國特色的動畫電影竟然是出自外國導演之手,無疑是給我國不景氣的動畫事業(yè)雪上加霜,令許多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否認《功夫熊貓》的確是一部成功的電影,雖然劇情有些簡單俗套,但濃郁的中國畫風、精湛的武術設計、幽默詼諧的搞笑片段已足以吸引觀眾的眼球。如今這股“熊貓熱”已經漸漸冷卻,夢工場在賺足票房之后已經開始投拍續(xù)集,我們也應該冷靜下來用理智的眼光重新解讀這部影片。

如果說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的確是“篡改”了中國故事,《功夫熊貓》則表現(xiàn)出對中國文化的絕對尊重,影片的故事發(fā)生地已然就是中國本土,云彩、山巒、樹木花草等背景均采用了中國山水畫風格,飄渺中透著靈動;從建筑造型、慶典儀式到服飾、飲食、器具、人物、音樂、語言、書法,整部影片就好似一個中國民俗的大展臺,絢麗多姿,令人目不暇接。然而,筆者認為將物質民俗和民間風俗用電影語言展現(xiàn)在觀眾眼前,只是影片的手段,影片的高妙之處卻在于內容上采納了古老的民間敘事的母題,這部電影故事的主體部分講述了少年熊貓拜師學藝,和師傅之間由誤會、不認可到相互理解、尊師愛徒學成本領的過程,“師傅”無疑是貫穿影片的核心人物,“拜師”或“神仙師傅”這一母題在這部影片里得到了重新演繹。

提到神仙師傅,就不得不提到我國古典名著《西游記》。《西游記》的故事曾被數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動畫片,人們對花果山、水簾洞、大鬧天宮、西天取經、降妖除魔等故事情節(jié)耳熟能詳,但對孫悟空的師傅――菩提祖師,一些沒看過原著的人恐怕都想不起他的名字和模樣。這是因為每次改編都將悟空拜師這部分情節(jié)略去或僅用較少的筆墨一帶而過,沒有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段饔斡洝凡焕⑹区櫰拗?它的每一個人物設置、情節(jié)構思,都表現(xiàn)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每個情節(jié)背后又不知隱藏著多少故事。比較一下《西游記》和《功夫熊貓》的拜師學藝情節(jié),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出自同一個母題。

1、 仙師:《西游記》里菩提祖師,是孫悟空一生中第一個關鍵人物。他隱居深山,不露頭腳;雖法力無邊,卻是無人知曉;飄然出現(xiàn),后來又不見蹤影。那么此人究竟是誰?至今仍無法找到準確的答案。《功夫熊貓》中烏龜大師神秘莫測,貌似無為卻洞悉一切,在關鍵時刻選定少年熊貓阿寶為神龍大俠,之后卻在漫天飛舞的花瓣中仙逝。正是他,改變了阿寶的命運,奠定了英雄故事的基礎。而那位小熊貓師傅,只是烏龜大師的執(zhí)行者。

2、 孤兒:《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從石頭里生出,自然無父無母?!豆Ψ蛐茇垺防锇氹m然有位賣面條老爸,但誰都看得出來那只鴨子決不是阿寶的親生父親,那么阿寶身世究竟如何?這顯然是影片故意留下的一個伏筆。

3、 命定:烏龜大師憑什么會選中熊貓?難道僅僅是偶然,答案是否定的?!段饔斡洝防锬侵缓镒悠筮^海,歷時數年尋訪仙師,當他拜在菩提老祖座下時,老祖說:“入得我門,為十輩小徒?!彼T中排輩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元覺”,悟空是“悟”字輩。但在之前書中沒有對這老祖做一字交代,之后卻又無一字補敘。菩提消失的無影無蹤,神秘到仿佛他一直在那里等待這只三百余年后撐著竹閥度海的猴子……正像烏龜大師所說“從來沒有意外”,一切都是前世的因緣,今生的注定。一如在古老的神話里,英雄總是無法逃脫自己的宿命,必定會擔當起常人無法承擔的重任。

4、 笨徒:在所有的弟子中,那位將成為超級英雄的人物一定是最丑最笨的,這一點熊貓和悟空如出一轍。那孫猴相貌丑陋,打坐時毫無片刻安靜,還時時抓耳撓腮、癲狂不羈,舉止言談有失體統(tǒng)。熊貓阿寶則渾身肥肉、好吃懶做、笨手笨腳,眾師兄、師姐避之唯恐不及。

5、 潛能:孫悟空是天產石猴,集自然之靈氣于一身,看似癲狂,卻能領悟師傅真言,與師傅心意相通。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得師傅真?zhèn)?。菩提大師只用了三年功夫就使悟空學會了長生不老術、七十二變和筋斗云的本領,這為悟空后來大鬧天宮、降妖除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樣,表面上又傻又笨的阿寶由于平日里對美食的熱愛,早就練就了一幅超常的眼力和練武的基本身體技能,這種潛能被小熊貓師傅發(fā)現(xiàn)并加以訓練,使得阿寶能在短期內迅速學會了克敵制勝的本領。

神仙師傅的母題在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中都有所體現(xiàn),吳承恩寫《西游記》時中外文化還少有交流。英雄故事在少年成長初期經常出現(xiàn)的兩個母題是:一是作為一個無名的棄兒成長起來;二是師從一個隱居的道士。這一點在中國各民族的故事中都有所體現(xiàn),比如蒙古史詩《江格爾》和家喻戶曉的《花關索傳》。學者對中國神話、故事的研究也顯示出漢族和少數民族在長達四個多世紀的時間內使用著相同的敘事方式。吳承恩自幼喜歡讀野聞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不少故事情節(jié)都駕輕就熟地運用了中國民間故事母題,有著深厚的民間俗信背景。也正因為如此,《西游記》的故事歷久不衰,并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更加顯出美麗的光彩。

在中國幾乎行行都有自己的祖師,由于中國功夫在全世界的影響,中國師傅也以其特有的魅力聞名遐邇。從語言學的角度, “師傅”一詞顯然比現(xiàn)代意義的“教師”有著更為深刻的內涵?,F(xiàn)代社會中教師通常是指在教學機構傳授知識的人群,教師和學生遵從體制的規(guī)定形成教與學的關系,教學是一種職業(yè),雖然教師頗受人們的尊重,但其承擔的責任和所具有的威嚴卻遠不及師傅。師傅不僅負責傳授技藝,還代表著“師門”的形象和尊嚴。師徒之間講究緣分,至今中國太極等武術門派仍然有“關門弟子”的說法,關門弟子是真正進入師門的徒弟,惟其如此,方能得到本門真?zhèn)?“關門”之后,師傅就不再接納其他徒弟。徒弟一旦進入師門,就會將師傅當成自己的親人,確切地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是形容師徒關系而不是現(xiàn)代教育機構師生關系。師傅一旦收徒,就不僅要對他的學業(yè)負責,更要對他的人生負責,《西游記》的菩提祖師和《功夫熊貓》的小熊貓師傅都是善于發(fā)現(xiàn)弟子的潛能,因材施教高手。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無論師傅還是徒弟,在特定的情況下為了維護師門的尊嚴和正義,都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

也許正因為這樣,夢工廠并沒有用“Teacher”或“Master”之類的單詞代替“師傅”這一稱謂,而是直接使用了“師傅”的音譯,對待 “烏龜”、“功夫”等詞也是如此。隨著國際交流的加深,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語言背后隱藏著民族的歷史和秘密。人們發(fā)現(xiàn),一個民族語言中的某些詞匯如果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就會失去它原有的一些涵義,如果要真正了解一個民族文化,就一定要懂得它的語言。隨著外語水平的提高,各國人們在交流中人們更多地直接使用外來詞匯,甚至將外來詞匯添加到本民族語言中,產生了新的語義。例如隨著日本動漫對世界影響的擴大,在中國已經派生的一系列視覺符碼和ACG專用語言表述系統(tǒng),開始左右我們這個時代的行為方式和審美意趣,而這些流行于青少年當中的ACG用語大多數都直接采用了日本詞匯,如“萌”、“大好”、“殘念”等等。

《功夫熊貓》中對“師傅”一詞的處理表現(xiàn)出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也可以看出夢工場對中國素材的運用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表層的形式,而是有著更為深層的把握。熊貓阿寶的身世究竟是怎樣的?他在完成了拜師學藝、鏟除師門敗類、維護師門尊嚴的任務之后還會有哪些故事發(fā)生?精明的夢工場是不會放棄到的民間敘事傳統(tǒng)中繼續(xù)挖掘寶藏,古老的敘事母題在精湛的現(xiàn)代技術的包裝下,必將還會有精彩的演繹。

提到國產動畫片,還是不得不提到古典名著《西游記》?!段饔斡洝肥瞧駷橹刮覈木幊蓜赢嬈螖底疃?也最為成功故事題材。它為何具有永不衰竭的魅力?筆者認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西游記》的故事中蘊含了大量中國民間敘事母題,石生人 孤兒、神仙師傅、水中尋寶、具有超凡能力的助手、英雄業(yè)績等母題經過吳承恩妙筆生花的創(chuàng)造,勾勒出一個驚天動地的魔幻故事大構架。不僅如此,這個長篇故事的每一處幾乎滲都透著中國民間信仰和民間風俗,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僅舉下面兩例。

《西游記》中的主要人物,除了唐僧師徒四人,還有那匹不辭辛苦,一路馱著唐僧奔赴西天,又馱回經卷的白龍馬。這白龍馬原為西海龍王之子,依五行之說,西方色白,龍分五色,西海潛白龍。此外,龍馬河圖,是關于中國文化發(fā)軔開端的神話,相傳伏羲之時黃河出現(xiàn)龍馬,馬背旋毛如星,組成一幅圖,伏羲籍此而創(chuàng)八卦。在《西游記》中,如來將真經頒于東土,前去取經者各有來歷,均非凡人,而那經卷,必須有白龍馬去馱,方顯經之真、卷之珍。

我國民俗谷雨防治蝎災,有貼雄雞畫像,以雞避蝎蟲之害的習慣,所貼雄雞即天上的昴日雞神?!段饔斡洝返谖迨寤?孫悟空、豬八戒敵不過蝎子精,觀音讓悟空去請昴日星官,書中描寫,昴日星官變成一只雙冠大公雞,對著蝎子精一叫,那蝎子精就現(xiàn)出了原形:一只琵琶大小的蝎子。大公雞再叫一聲,蝎子精渾身酥軟,死在山坡。

可以說,《西游記》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沃土培育出的奇葩,對傳統(tǒng)敘事母題出神入化的運用使這部名著長久以來熠熠生輝,成為動畫片永不過時的創(chuàng)作源泉??上У氖?目前國產動畫片對《西游記》的改編僅僅停留在對對原故事照搬照抄的層面,沒有去挖掘故事背后潛在的敘事母題,這正是國產動畫片故事性缺失的深層原因。只要英雄的本色不變,那么不管承擔重任的是一只猴子,還是一只熊貓,又有什么關系呢?毫無疑問在這一點上夢工場確實走在了前面。

在對敘事母題的運用方面,我國另一部成功的動畫片《葫蘆娃》做出了表率。我國很多地區(qū)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都有葫蘆生人的母題;具有超凡本領的好漢兄弟,也就是而數位兄弟各自有著千里眼、順風耳、駕馭水火、上天入地等本領,團結一心戰(zhàn)勝強有力的對手的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逗J娃》巧妙地將這些情節(jié)貫穿于敘事當中,情節(jié)設置環(huán)環(huán)相扣,成為國產動畫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近年來,為推動國產動畫片的發(fā)展,諸多人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這其中包括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的探索,水墨動畫片《夏》和皮影動畫片《桃花源記》嘗試用數碼技術去表現(xiàn)中國故事和元素,獲得了很好的評價,但在敘事上卻沒有大的進展。中國動畫創(chuàng)作要取得突破,故事是關鍵,我國是一個民間故事寶庫,豐富的民間敘事作品中蘊含著大量的敘事母題,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比起西方國家來,我國的民間文學搜集和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因而長久不為世人所知。至今在我國做民間文藝研究的人,都沒有中文版的《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和《民間文學母題索引》。難道我們只能繼續(xù)等待?國內的動畫創(chuàng)作者當然不必等到這些文獻的中文版出來以后再去進行創(chuàng)作,既然西方的動畫可以利用中國素材,中國動畫創(chuàng)作當然也可以參考西方的文獻。湯普森的《民間文學母題索引──民間故事、歌謠、神話、寓言、中世紀傳奇、軼事、故事詩、笑話和地方傳說中的敘事要素之分類》,內收母題總數超過了兩萬條,其中不少母題都可以在我國民間敘事中找到。至于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比較重要的是華裔美國學者丁乃通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現(xiàn)也有了中文譯本。只要創(chuàng)作者能夠認識到母題在動畫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能夠有意識的去挖掘、運用它們,相信國產動畫在經過艱苦的探索之后,終究會在故事層面上取得進展。

參考文獻

1. 王娟編:《民俗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2. 吳承恩:《西游記》,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

第3篇:民間故事有哪些范文

【關鍵詞】泡泡語;導學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一大亮點是不論文中、篇末還是《語文園地》,都會見到許多“小泡泡”。散落在文本各處的泡泡語形式多樣,錯落有致,用得好,可以引領學生思考的方向,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優(yōu)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課前導入中巧用泡泡語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以專題組織教學內容,針對各單元專題,設計聽說讀寫的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筆者在單元初始教學中,便將單元導語、課文、園地中的泡泡語進行整合,避免了課文結束后重新梳理回顧,既有利于明晰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又節(jié)約了教學時間。

【案例1】三上第八單元“神故事、傳說”教學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八單元(出示單元導語)。請同學們默讀單元導語,思考:本單元以什么內容為專題,有哪些學習要求?

生:默讀后交流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閱讀P124和P135的泡泡語,這兩個泡泡語又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學習要求呢?(出示本單元兩篇課文后的泡泡語)

生:124頁的泡泡語提示我們再去收集一些民間故事,135頁的泡泡語提示我們寫一些讀了這組課文的感受。我發(fā)現(xiàn)124頁的學習要求和單元導語中的要求是一致的。

師:你真會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學習本組課文時不僅要認真學習課內的四篇課文,還要收集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在閱讀中積累真切的感受,等學完這組課文后我們將進行神話、傳說故事會和讀后感交流展評,這也是本單元“口語交際”的內容。

二、教學活動中活用泡泡語

教材在語言的精妙處,在精彩的篇章旁往往會出現(xiàn)泡泡語,以激發(fā)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去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揣摩表達方式的精準。

【案例2】三下《爭吵》

師:(出示泡泡語)“終于挨到了放學”還可以怎么說?

生:終于等到了放學

終于盼到了放學

……

師:那,怎么不用“等到”“盼到”偏要用“挨到”呢?

生:“挨到”讓我們感覺到作者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情。

生:我想提醒同學們“挨到”讀第二聲,含有拖延的意思,所以用“等到”或“盼到”都不能寫出表達作者當時的心理。

生:上次我考試沒考好,知道在校門口接我的媽媽一定會問我這次考試成績,我就是“挨到”了放學。

師:看來你們不僅從“挨”字體會到作者猶豫矛盾的心情,還學會了在不同的語境中運用這個字。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再來讀讀這段話。

教學中,筆者正是利用泡泡語,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推敲語言,既豐厚文本的內涵,也豐厚學生的語言水平和語文能力。

三、課堂總結后延用泡泡語

位于文末的泡泡語是進行文本拓展最佳的教學資源。我們可以將這類泡泡語作為課堂的延伸點,用口語、書面、實踐等形式進行拓展訓練,最大限度發(fā)揮泡泡語的作用。

【案例3】:三上《矛與盾的集合》

師:(出示泡泡語)你還能用哪些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學生自由交流,老師引導通順表達通順)

師:(出示圖片:輪子、椅子――輪椅)輪子的優(yōu)點是可以在路上快速移動,椅子的優(yōu)點是人們坐著非常舒服。把他們的有點集合在一起,就發(fā)明了病人的輪椅。

師:(出示圖片:橡皮、鉛筆――帶橡皮頭的鉛筆;電、自行車――電動自行車;電話、視頻――可視電話;制冷、櫥柜――冰箱。)你能用這些例子來說明嗎?

生:電話能聽到對方聲音,視頻能看到對方影像,把他們的優(yōu)點結合在一起就是可視電話。……

利用泡泡語,我們不但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講、辯論、勸說,將閱讀資源轉化為口語交際資源,還可以進行拓展練筆。不同形式的拓展和延伸,將學生引向更廣闊的語文實踐天地,語言訓練更富有新意和實效,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

四、我也“冒個泡”

泡泡語不僅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方向,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教會學生在閱讀中如何思考。隨著年段的升高至五六年級,文中不再出現(xiàn)泡泡語,于是教材旁常??吹胶⒆觽兪掷L的泡泡語。學生在學有所困時“冒個泡”,讓質疑有了實在的落腳點;

學有所得時“冒個泡”,記錄自己的收獲,讓成長有跡可尋;學有所感時“冒個泡”,來表達自己此時的閱讀心境。

愿再次打開孩子們的《語文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更多孩子手繪的飛散在課文各處,錯落有致,形式多樣的泡泡語。七彩的泡泡是思維的火花,終將照亮整個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葉根娟.在具有種子能量的語言上做文章[J].人民教育.2013.3-4.

第4篇:民間故事有哪些范文

為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根據自治區(qū)關于開展 2017 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系列活動的工作部署,決定在全區(qū)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壯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教育活動?,F(xiàn)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弘揚民族文化,展示八桂風采。

二、活動時間

根據自治區(qū)安排,今年“壯族三月三”系列活動的時間為 3月 20 日至 4 月 20 日。各學校可在此時間段內相對集中地開展各項民族文化教育活動。

三、活動內容

(一)宣傳民族文化。利用升旗儀式、校園廣播、黑板報、校園網絡等形式,介紹我區(qū)各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以及相應的民族文化。通過班、團、隊會活動,全面介紹各民族各種節(jié)日的來歷、有哪些風俗習慣,讓學生對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民族文化有更廣泛的認識、更全面地了解。

(二)參與節(jié)慶活動。學校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項節(jié)慶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節(jié)日民俗、民間技藝、歌圩文化等活動,親身體驗民族文化魅力,提升民族文化素養(yǎng)。

(三)開展實踐活動。利用“壯族三月三”假期及其前后雙休日,布置學生完成相關民族文化實踐任務,如收集民間故事、學唱山歌、學習制作民族工藝、參與節(jié)慶活動采風、開展民族文化調研等,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四)組織成果評選。圍繞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民族文化,組織繪畫、作文、攝影、制作等活動成果評選,并將優(yōu)秀作品進行展示和宣傳,豐富學校民族文化教育成果,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校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水平。

(五)我廳組織“十場民族文化講座同時開講”活動。組織10 位專家學者分別到 10 所高校和中學,在同一時間舉辦民族文化專題講座。具體要求另行通知。

(六)其他。各地各學校可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結合當地民族文化特色、習俗,創(chuàng)新教育活動形式和內容。

四、活動要求

(一)加強領導,扎實推進。各地各學校要充分認識開展“壯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加強組織領導,圍繞活動內容,制定活動方案,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扎實開展,確保民族文化教育活動取得成效。

(二)加大宣傳,擴大影響。各地各學校要充分發(fā)揮各類媒體作用,大力宣傳本地本校開展“壯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教育活動的做法、經驗和亮點,營造濃厚氛圍,促進民族文化進校園、進家庭、進社區(qū)。

(三)使用民語,凸顯特色。

1.使用民、漢兩種文字開展宣傳。學校組織開展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動,相關宣傳標語、橫幅、背景墻、宣傳資料等應盡量做到同時使用民、漢兩種文字。

2.使用民、漢兩種語言主持活動。學校開展“壯族三月三”節(jié)慶活動時,有條件的地方,主持人應盡量做到同時使用國家通用語和本地民族語言主持節(jié)目,豐富節(jié)慶文化內涵,貼近生活實際,吸引更多的師生和群眾參與活動。

3.以壯語為載體開展文體活動。各級各類壯漢雙語學校和壯語文教學的大中專學校,要以 “壯族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以壯語為載體的文體活動。

(四)舉辦民族文化專題講座的有關學校,要按要求安排好場地,組織師生參加講座。

(五)認真總結,及時上報。活動結束后,各地、各學校要從活動安排、實際情況、活動效果、新聞報道、成績經驗、存在問題以及工作建議等方面進行認真總結,并于 2017 年 4 月 28日前將總結材料、活動圖片(1—2 幅),以電子文檔形式報送我廳民族教育處(電子郵箱:xx)。

第5篇:民間故事有哪些范文

一、微課的內涵

1. 微課是如何產生的

在國外,微課程( Micro-lecture)的雛形最早見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課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國納皮爾大學T.P.Kee提出的一分鐘演講 (The One Minute Lecture,簡稱 OML)。200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課程”(Microlecture)與現(xiàn)今中小學的微課契合度更高。

在國內,微課的最早的雛形是微型教學視頻(課例片段)。2011年,針對傳統(tǒng)40分鐘的、全程實錄式的教學課例制作成本高、參與面小、評審難度大、應用率低下的現(xiàn)狀,佛山市教育局在全國率先開展首屆全市中小學優(yōu)秀微型教學視頻課例征集活動,要求教師只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設計和拍攝錄制課例(同時要求提供相應知識點的教學設計、課件、練習、反思等支持學習資源),參賽的作品同步在網上供廣大師生家長隨時點播、交流和評論?;顒拥男Ч龊跻饬?,廣大教師對這種“內容短小、教學價值大、針對性強、數量眾多、使用靈活”的微型課例好評如潮。此后,佛山市連續(xù)組織了三屆微課作品大賽,并率先開展了基于微課的教學改革研究(如微課與班級教學的整合、翻轉課堂、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移動學習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引領了全國微課建設與應用研究的熱潮。

2. 微課的概念是什么

微課是微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

3. 微課的資源構成有哪些

微課(程)的資源基本構成可以用“非常4+1”來概括?!?”是微課的最核心資源:一段精彩的教學視頻(一般為5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這段視頻應能集中反映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具體問題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過程,教學形式和教學活動地點可以多樣化(不一定局限在教室或課堂上)?!?”是要提供四個與這段教學視頻(知識點)相配套的、密切相關的教與學輔助資源,包括微教案(或微學案)、微課件(或微學件)、微練習(或微思考)、微反思(或微反饋)。這些資源以一定的結構關系和網頁的呈現(xiàn)方式“營造”一個半開放的、相對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與學應用生態(tài)環(huán)境。

4. 微課有哪些主要特點

微課的特點,可以用“短小精悍”來概括。見表1。

二、微課的設計方法

1. 當前微課制作過程中的誤區(qū)

微課不僅是一種新的“課堂”表現(xiàn)形式,更是一種新的課程資源類型。越來越多的微課實踐和研究表明:微課的制作并不僅僅是一個技術開發(fā)過程,更是一個在先進教育理念支持、精細創(chuàng)意的教學設計方法指導下進行的一項創(chuàng)造性工作,最終的決定因素還是“人”(教師)。沒有教師先進教學設計理念支持的微課作品,頂多只能算是一個外表華麗、中看不中用的“視頻式課件”,仍然只是傳統(tǒng)課堂的“翻版”。當前微課制作過程中的誤區(qū)主要是:相當多的教師對微課的本質特征認識不夠,僅學到微課的“外表”而沒有掌握其“精華”。如部分老師開發(fā)的微課基本等同于“課例片段”(從傳統(tǒng)一整節(jié)課例中截取一段)、“微型視頻”(只是視頻時間短但內容發(fā)散、主題不聚焦)、“微型講座”(以教師大頭像為主不考慮學生認知和學習規(guī)律的灌輸式傳遞式講座),或者是“濃縮課”(把一節(jié)40分鐘的傳統(tǒng)課壓縮至10分鐘內的微課,內容和環(huán)節(jié)一個不少,只是去掉思考、自學和互動時間)。此外,許多教師把重心放在微課制作技術上。如注重課堂教學活動的視頻拍攝(強調雙機或多機拍攝,甚至采用昂貴的智能自動錄播系統(tǒng)),強調視頻聲音和畫面的精美,編輯時間和精力投入過多,甚至把師生的全程對話都打上字幕。而對微課的內容選題、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活動的實施等核心環(huán)節(jié)卻重視不夠,導致微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不佳。

2. 微課教學設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良好的教學設計有助于微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微課程的設計關鍵是要從教學目標制定、學習者分析、內容需求分析、教學媒體選擇等方面進行。這樣才能符合“讓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運用最恰當教學方法和策略講清講透一個知識點,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自己完全掌握和理解一個有價值的知識點”的微課設計制作理念,確保微課程能夠滿足學習者的實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下面以著名童話故事《灰姑娘》為例,談談微課教學設計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注意事項。

(1)內容設計――知識點的微型化處理

第一,教學內容的選擇。微課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是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它反映了微課要集中表現(xiàn)或傳遞給學習對象什么樣的內容(并不是什么內容都適合微課制作)。美國當代著名民俗學家斯蒂?湯普森在《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一書中曾指出:“也許全部民間故事中最著名的要算《灰姑娘》了?!比欢?,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性,造成中國和美國教師對該童話故事的講解存在不同的教學風格。中國教師應該如何借鑒美國教師的教學智慧呢?

第二,教學內容的微處理。在選定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繼而要對其進行微處理。根據微課時長短、知識粒度小的特點,在內容分割上,把課程分割為不同的教學過程。分別是:

第一步,揭題設問,激趣導入。

第二步,切入主題,逐步推進。介紹美國教師如何講灰姑娘的故事,即用五個問題引導孩子們展開討論(見表2);繼而展開微課的重點,逐個介紹五個問題以及五個引導,在此基礎上,趁熱打鐵,向學習者提問:“這樣講故事,老師又在關注什么?”

第三步教學回顧,引起學習者反思。通過再次設問“這樣講故事,老師又在關注什么”,牽引學習者回顧五個問題與五次引導。

筆者簡要設計了該微課的錄制腳本,如表3所示。

(2) 媒體設計――合理運用視聽媒體技術

媒體設計決定微課最終的表現(xiàn)形式,其優(yōu)劣性直接決定了微課的質量。目前微課視頻的媒體呈現(xiàn)形式多樣,分別有攝制型微課、錄屏型微課、軟件合成式微課以及混合式微課。筆者認為,該微課更傾向于視聽演示,擇優(yōu)選用了軟件合成式,即“屏幕錄制軟件(Camtasia Studio)+PPT”的制作組合。用屏幕錄制軟件可以完整地錄制PPT課件的內容,在做好音頻調試、屏幕設置、燈光設計、環(huán)境調適等準備工作后,正確操作該軟件,就可一鍵搞定。在此基礎上,對部分細節(jié),如間隔太長、時間太短、字幕標題等問題,可以在該軟件中編輯修改,最后合成輸出教學視頻。

(3)可用性設計――加強藝術表現(xiàn)力和情境感染力

可用性設計源于設計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本指企業(yè)為客戶提供Web及Web-based產品情緒情感體驗設計的流程和方法。在國內,顧小清(2009)等人也提出了微型移動學習的可用性設計研究,他們認為,“對于微型移動學習的設計,除了考慮內容、媒體的設計之外,還需要從用戶的角度,對其可用性進行設計”。

微課作為在線教學視頻,也需要滿足在線學習者為達到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的積極情感體驗。尤其是現(xiàn)今信息時代,數字化教育資源已頗為豐富,要提高微課的應用程度,必然要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fā),提高可用性設計的意識。一是巧妙設計情景性的教學活動,為學習者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筆者先是從學習者的經驗出發(fā),提問“您一定給孩子講過故事吧”,繼而引出一個童話故事――“從前有個女孩……后來她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構建一個童話故事的情境,引人入勝,為下文講解作鋪墊。二是注重PPT的排版,提高微課的視覺效果。如注重動靜結合、圖文并茂、字體和字號搭配、顏色搭配以及字行、段距錯落有致等PPT制作的原則與要求。筆者先是選用表現(xiàn)力較強的孩童個體和群體兩種類別的圖片,值得說明的是,圖片的排版率在50%-90%之間,不宜過于花哨;繼而,充分利用PPT的動作效果,對所添加的圖片設置不同的動作,增強動態(tài)感,在字幕的文字方面主要采用微軟雅黑和宋體的字體搭配;最后,重視PPT顏色的協(xié)調搭配。三是注重教師的講解的專業(yè)性和藝術性,結合教學需要,選擇適當的講解節(jié)奏,語速流利,盡量避免口頭禪的出現(xiàn)等。

三、結語

第6篇:民間故事有哪些范文

一、興趣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自主探究熱情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探究的興趣是推動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內部動因。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新奇的事物總是懷著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產生了解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熱情。比如,在教學《淺水洼里的小魚》這課時,筆者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信息技術播放了大海的背景并配上海浪的聲音,美麗的魚兒在歡快的海浪聲里自由地游來游去,這些情景給了學生很好的視覺沖擊,一上課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如在《春聯(lián)》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先讓學生上網查詢有關資料,“春節(jié)到了,家家戶戶張貼大紅春聯(lián),營造一種歡樂祥和的氣氛,那么貼春聯(lián)的習俗是怎么來的,春聯(lián)有哪些內容,它又有哪些特征呢?”時值春節(jié)將至,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很高。在網絡信息的幫助下,學生愉快而生動地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這樣,利用信息資源超越時空的特點,把信息技術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來,擺脫了過去那種單一的、靜止的狀態(tài),調動了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關注、質疑和進一步探討的興趣,以此撩動學生的心弦,蕩起思維的火花,使他們以最佳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之中。

二、疑問點:層層深入,促進自主探究

“學貴有疑?!币虼?,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學會質疑、釋疑。對于一些用語言難以形象說明的疑問,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學生層層深入,自主探究。例如,以往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曾有一些學生對“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的區(qū)別產生疑問。第二次教學時,筆者先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這三個詞語所在的句子進行對比朗讀。在此基礎上,再播放事先根據這三個情境制作的課件,慢放三個畫面。有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學生形象地理解了“迎上去”是面對面對地游過去;“追上去”就是從后面趕上去;“游過去”則是從周圍游到青蛙媽媽身邊。這樣,不僅輕松解決了“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這三個詞組意思的區(qū)別點,而且讓學生在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認識,也為他們今后準確地運用這些詞組打下良好的基礎。又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筆者讓每位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主研究。許多學生提出了一個同樣的問題:“西沙群島的海水里有些什么?”筆者先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語自主探究,然后,運用精心準備的多媒體課件,把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們仿佛置身海底,隨著不斷變化的鏡頭與優(yōu)美悅耳的配樂朗誦,盡情欣賞瑰麗的海水、美麗的貝殼、漂亮的珊瑚、笨重的海龜、形狀各異的魚群……學生們完全陶醉在課文的情境之中,仿佛正在傾聽海底生物的竊竊私語,與它們進行面對面的對話。這樣,利用網絡的信息資源,把學生個體收集的信息、小組交流的信息,以及師生之間互動的信息有機聯(lián)系起來,把學習引向深入,促進學生深刻理解了“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這句話的含義。

三、聚合點:整合內容,提升自主探究效益

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自主探究性學習內容是開放、多元的,由于小學生受年齡、知識、閱歷的限制,因此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不妨從內容的整合角度去考慮。

1. 單元主題探究。把整個單元的課文聯(lián)結在一起進行探究,易于凸顯單元訓練重點的目標。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以“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筆者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影視作品《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的精彩片段,交流對名著的原生態(tài)認識;設計模擬情境,表演名著中自己最熟悉的一個動作、一段對話、一個場面等等,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設計協(xié)作情境,讓學生分成四小組,上網查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的有關資料,以利于學生對學習主題的認知和整體建構。

2. 單項主題探究。教師可以挖掘課文的內涵和外延,引領學生進行單項主題探究。如教學《秋天》一課,筆者讓學生上網收集有關秋天的兒歌、秋天的動植物以及描寫秋天的優(yōu)美詞語、句子、段落乃至習作。這樣,為學生的閱讀提供更豐富的信息資源,使學生在課內閱讀的同時,獲取與學習主題相關、對閱讀理解起促進和深化作用的學習材料,從而為學生打造一個多姿多彩的閱讀世界。

3. 系列主題探究。系列主題的探究可以更系統(tǒng)地獲取知識、掌握規(guī)律,形成技能。如在學了《草原》《林?!返葘懢拔恼潞?,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以“綠”為主題的探究活動,指導學生到網上閱讀寫春景的文章,讓學生介紹自己所掌握的表示“綠”的詞語,造表示綠色的句子,寫有關綠色的片段,并在班級QQ群里展示,相互評價。

4. 生活主題探究??梢砸龑W生與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走向社會生活的大課堂,主動地去探究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收集資料,獲得體驗。例如,學了《畫家鄉(xiāng)》這篇課文,讓學生回家后以“我愛家鄉(xiāng)”為主題收集自己家鄉(xiāng)的相關資料,帶到學校交流展示。這樣的探究,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提高了學生閱讀與理解、收集處理信息、表達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延伸點:鏈接網絡,拓展自主探究時空

第7篇:民間故事有哪些范文

關鍵詞:語文綜合學習;學生主體;合作;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5-165-01

有人說,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我覺得教師也是一位布云者,布越多云越好,讓七色云彩漫天開,每位學生都是一片片七彩的云,是一座座亟待開采的金礦,可以挖掘出閃閃金光的金子。“為了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而綜合性學習活動又是課改的一個亮點。遵循這一理念,根據學生的喜好,這次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到“民間采風”為主題的活動讓學生受益匪淺。從家鄉(xiāng)的人文、歷史、地理、環(huán)境幾個方面入手,相繼開展了“媽祖文化”“荔林夜話”、“譙樓暇思”、“壺山觀察”、“木蘭溪流域水質污染調查”“莆田飲食文化” “節(jié)日探源”等各項活動,旨在讓莆田的孩子了解莆田,用孩子的視角觀察莆田,用孩子的想法來設計莆田。這次語文綜合性活動引導學生到民間去采風,關注我們習焉不察的民風民情,探尋生活背后的學問。每個學生都在自己身邊熟悉的環(huán)境中去尋找值得自己去探究的內容,由此引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熱情。這些活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開拓了他們的視野,增長了他們的社會經驗,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一、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活動熱情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始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更是活動的主人。許多活動的主題,都是根據學生的喜好所擇,并且自主設計活動的全過程,包括準備工作,制訂活動實施具體步驟及注意事項,選擇題材并搜集整理有關資料。教師的職責更多的是指導與參與,與學生只是一種合作學習的關系。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的研究方法。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學生方法指導,以幫助學生解決研究過程中發(fā)生的偏差和問題。也可以對具體課題的調查內容進行指導。

如“木蘭溪水質污染調查”的課題,要指導學生調查該河流的污染源有哪些?工廠排放的污水主要成分是什么?日排放量多少?根據污水成分的理化性質如何消除污染?重點在“指導方法、解答疑難”,不搞包辦代替。在綜合性學習中,教師是 “學生身邊的引導者”,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學習過程的發(fā)展,使學生的課題得以順利開展。由于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和主角,他們參與的熱情也被充分激發(fā)出來。這次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上網、上圖書館查資料、走進尋常百姓家,了解民風民俗、拍攝、整理,最后撰寫“……的起源”或者“我家鄉(xiāng)的……節(jié)”,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己動手不斷實踐和研究的過程,學生自己研究解決了許多問題,體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

二、以合作為基點,開展多種形式

語文綜合性學習,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學生群體的合作學習。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既要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又要群策群力,發(fā)揮合作精神,通過綜合性學習的策劃、實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協(xié)作精神和組織、協(xié)調的能力。人際交往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態(tài),也是語言交流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合作,它指出“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yǎng)學生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比如,在這次的綜合性學習“到民間采風”,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合作,有的拍攝圖片,有的了解一些民風民俗的名稱、由來,有的負責撰寫調查報告,有條件還可以舉辦一次民俗文化展覽等。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組織是一個人員分工、協(xié)調、合作的過程。每一個參與學習的成員都應該明確工作的任務、工作的方法以及預期的成果,同時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協(xié)調和修正。他們分工合作,彼此配合,互相取長補短,誰也沒有絕對的“權威”,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得到開發(fā)。一位平時特搗蛋學習又差的張一同學,這一次“莆田城隍廟花燈 ”全景的拍攝就是由他完成的,組上的成員都夸他拍攝的多逼真!研究發(fā)現(xiàn),同類型的智力啟發(fā)最容易接受。學生間相互幫助、相互啟發(fā)、相互影響的學習環(huán)境比個體間的相互競爭的環(huán)境更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處在合作狀態(tài)中的學習者比處在單獨狀態(tài)下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學習者能從中更多地接受到周圍同伴的關注,不僅可增強自信心,還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還有利于學生的相互作用的發(fā)揮以及獨特思維風格的形成。學會了合作,才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在綜合性學習中,我們可以根據情況采用多種形式,如文藝式、競賽式、游戲式、采訪式、搜集式等等。在這次到“民間采風”的活動,學生編方言小游戲,搜集民歌、民謠,寫采訪筆記。學生還自己研究莆田人的飲食文化,不但注意到“炒米粉”、“燜豆腐”、“荔枝肉”等特色菜,還要注意它制作的過程,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燒這些特色菜。學生走進尋常百姓家,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了解他們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含。

三、以過程為關鍵,做好積極評價

注重學習的過程,不片面追求學習的結果。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目標中用了大量的行為性很強的詞,如“觀察”、“搜集”、“查找”、“策劃”、“運用”、“調查”、“組織”等,強調學習的過程,要求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親身經歷活動的實踐過程,獲得問題研究的初步體驗,加深對自我、社會和自然的理解,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搜集信息和自理信息的能力,學會分享和合作,培養(yǎng)科學精神、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當然,我們不是不要結果,但相比之下,過程是第一位的,結果是第二位的,有好的結果當然是好事,但沒有理想的結果也無妨。重要的不是研究成果,關鍵是學生是否體驗了活動的過程,是否學會了探究,是否在知識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有新提高。在語文綜合學習中,學生用多媒體、論文、表演等多種形式展示自己研究學習的成果,雖然這些成果是那樣稚嫩,甚至經不起推敲,然而學生的收益是多方面的,學會學習,了解到任何問題不只有一個解決方法、一種描述手段。在學習中,他們學會了上網搜尋,學會了觀察周圍的事物,學會了向別人請教、與大人交流,嘗到了學習的樂趣,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這次“民間采風”綜合實踐的活動過程中,有位同學采訪了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體會到孤寡老人生活的孤獨艱辛。雖然他的采訪報告寫得并不是很生動感人,但他萌發(fā)了想幫助老人的強烈愿望,并付諸于行動。這也是一種很大的收獲,應給予他積極的評價。學生在活動中所獲得生活體驗與研究經驗也許是他們在書本上永遠也學不到的。因此,無論哪個學生只要在自己的角色位置上做出積極的努力,不管貢獻大小,都應給予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在評價中得到安慰和鼓勵,在評價中總結經驗教訓。

四、以創(chuàng)新為目標,提高綜合素質

第8篇:民間故事有哪些范文

作為一名年輕的新聞工作者,我很幸運,參與了向上述三家媒體的供稿工作,其中的《民眾日報》和《兩岸彝報》更是從第一期就開始負責供稿。一年來,在對外部和港臺部領導的指導和關心下,供稿工作取得了扎實的進展,受到島內媒體與讀者的歡迎。我也積累了一點經驗與大家分享。

讓“硬新聞”高效落地

具有60年歷史、總部設在高雄的《民眾日報》,是臺灣中南部頗具影響的綜合性日報,本土色彩濃厚。它比較關注島內新聞尤其是南部地方新聞,受眾以南部基層民眾為主。該報幾年前即開始登載大陸新聞,但多轉載自網絡,質量不高。

對于大陸,臺灣媒體首先關注的就是大陸涉臺政策,《民眾日報》也不例外。針對這一特點,每次國臺辦的記者會和重大的兩岸政策,我們都精心選材,及時提煉新聞亮點,盡量傳遞臺灣媒體關心的信息,例如《ECFA二次協(xié)商桃園登場國臺辦盼圓滿》、《國臺辦:十二五規(guī)劃提供臺商巨大商機》、《APEC將登場擬會見連戰(zhàn)》、《臺灣贈送長鬃山羊梅花鹿明春落戶威海》……這些稿件均被《民眾日報》以版面頭條刊出。

除了大陸主動的新聞外,在對突發(fā)事件的回應上,我們也及時將大陸的善意傳遞入島。例如去年10月,在有兩岸代表團參加的東京影展上發(fā)生風波,臺灣代表團缺席典禮,這成為島內媒體隨后幾天密集炒作的事件,一些“綠營”媒體甚至上升到大陸“打壓”臺灣“國際空間”的高度。對此,國臺辦發(fā)言人在記者會上回應稱,風波引發(fā)的狀況是大陸不愿看到的。我們馬上將這一新聞提煉出來,供給對方,次日《民眾日報》以《東京影展風波國臺辦:溝通不夠》為題刊出,起到了很好的向島內民眾解疑釋惑的作用。

此外,臺灣媒體對大陸的宏觀經濟政策、房地產走勢、股市行情、產業(yè)動態(tài),以及海外并購等新聞的需求“缺口”很大。去年6月19日,央行推出新一輪匯率改革措施,人民幣升值預期再起。臺灣《經濟日報》的編輯當天下午即致電我們,希望提供深度解讀稿件,我們迅速組織編寫稿件,在當晚截稿前供給對方。此外,圍繞吉利并購沃爾沃、“十二五”規(guī)劃公布、大陸限制“炒房”措施、CPI指數上漲、ECFA對兩岸經貿帶來商機等新聞,我們提供的稿件幾乎100%被《經濟日報》采用。該社社長楊仁烽說,新華社的稿件已成為臺灣讀者及時準確了解大陸財經動態(tài)的重要平臺,對臺灣財經界十分重要。

實踐證明,在兩岸交流日益熱絡的今天,時政、經濟類的“硬新聞”只要內容充實,符合新聞傳播規(guī)律,一樣受到臺灣媒體歡迎。

講究技巧 以小見大 把新聞做得富有人情味

港臺部領導多次提出,供稿要在臺灣中南部民眾興趣點、接受度之間,尋找結合處、平衡點,既要“以我為主,于我有利”,又要注重宣傳技巧,著眼永續(xù)合作,講求“潤物細無聲”。

在供稿中,我們特別注意選取新聞性與趣味性兼具的,能“以小見大”反映大陸時代特征的社會文化新聞。例如:《大陸高考新風不以狀元論英雄》、《西湖白堤萬人相親》、《北京郵政“圣誕郵局”開業(yè)》、《武漢市每天10萬人租自行車》、《給力不給力成大陸流行語》、《海南百歲老人1378人密度中國第一》、《首個昆曲文化會所蘇州成立》、《遼寧首見芭蕾舞演繹民間故事白蛇傳》,等等。

僅從題目就可以看出,這些稿件不像政經新聞那么“硬”,富于生活氣息,對大陸民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對中國特色的文化遺產、大陸在環(huán)保低碳領域的新做法、網絡潮流的新動態(tài)等,都予以生動的展示,事情看似較“小”,但折射出的意義不小。

我曾改編過一個稿子,題目是《富春山居圖藏館印戳到手》,講的是沈陽的一位集郵愛好者故意寫錯地址,讓兩岸故宮博物院分別退信,從而在兩岸發(fā)行的“富春山居圖”郵票上集齊收藏機構印戳的故事。此稿只有500多字,但它所反映的大陸民眾希望富春山居圖“團圓重聚”的心情躍然紙上,勝過千言萬語,被《民眾日報》以顯著位置刊登。

事實上,人與人的溝通需要心與心的相連,兩岸交流的新聞,即使主角是大陸的高級官員,只要關注細節(jié),一樣可以把新聞做得富有人情味,遠離“八股腔”。

突出故事與人物增強臺灣讀者對大陸的感性認識

《兩岸彝報》是一份由臺灣夏潮聯(lián)合會主辦的月報,主要面向島內青年學生,與其他媒體相比,它對大陸的態(tài)度更友好、距離感更小。而且月報的特點決定了它喜歡專題性的、有深度的稿件,即使篇幅略長也可登載。這就為我們的供稿工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去年11月,對方提出希望我們就大陸的高速鐵路建設提供專題稿件,于是我將新華社近一年間涉及高鐵的稿件全部調出,看有哪些適合改編。閱讀中我發(fā)現(xiàn),這些新聞中有不少改編自各級鐵路部門提供的材料,充滿了數字與專業(yè)術語,信息十分權威,但是缺少細節(jié)與故事,很難引起讀者的興趣。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高鐵在短時間內從無到有,這一成就是如何實現(xiàn)的?它的建設過程中遇到了何種困難?它與外國的高鐵有何不同?它對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有何影響?它的建設者是怎樣的一群人?這些臺灣讀者感興趣的話題,在一般的稿件中很難找到答案。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讀到《穿越夢幻的時空――中國高速鐵路發(fā)展紀實》一稿時,我眼前不禁一亮,這篇由新華社記者采寫的長篇通訊,雖然是對內稿,但是細節(jié)飽滿,采訪深入,重點圍繞高鐵技術引進與自主創(chuàng)新過程中的種種細節(jié)進行敘述,讀來引人入勝。于是我將10000多字的原稿壓縮為3000多字,精心編寫了稿件的導語和小標題。稿件的第一句話是:“要想知道高速鐵路怎么回事,只需在北京與天津之間往返體驗一下就知道了?!睅讉€小標題分別是:用自己的方式“跑”起來、向速度極限挑戰(zhàn)、“中國芯”“中國腦”打造“中國名片”、自主攻關終成正果。改編時,我特別留意不把話“說滿”,畢竟大陸高鐵仍是一個新生產物,并不能保證在安全方面完全“高枕無憂”。

第9篇:民間故事有哪些范文

關鍵詞:炫示 炫思想 炫積淀 炫文采

俗話說:產品沒有特性,就找不到賣點。作文沒有亮點,也得不到高分。在高考作文中,內容、結構、情感和書寫4項占作文總分的80%,體現(xiàn)考生個性的深刻、豐富、文采、創(chuàng)新則占20%??紙鲎魑囊脍A得高分,重點功夫在后20%之內。要想在短時間內以文章的辭采和內容的深刻打動閱卷老師,“炫示”就成為必要。文章要略到最簡練,但是突出中心的煥彩章節(jié)必須寫得流光溢彩??紙鲎魑氖恰皩幾隽餍?,不做恒星”,剎那間爆發(fā)的光輝就足以撼人心魄了。

那么,什么是“炫示”?如何“炫示”?

所謂“炫示”,就是故意展示自己的才華,顯露文章技巧以悅人。含蓄、暗示得好的詩文,未必是應試佳作,而炫才學顯技巧的作文往往能獲取高分。

“炫示”要把握住三個關鍵點:

1 炫思想,獨樹一幟

劉心武曾對文學青年說:“倘若僅僅是有生活,而不對生活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形成對生活某一方面的獨到的深刻的見解,那么寫出的作品當然不可能有什么深度”。我認為,炫思想就是寫含義深刻、立意新穎的作文。《考試說明》對“深刻”的解釋為:“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觀點具有啟發(fā)作用?!?可見要寫出來好文章,必須通過“思維”完成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

要使文章觀點深刻一些,視野寬闊一些,見解新穎一些,富有啟發(fā)作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1 運用縱向思維,由表及里、由果及因想一想,凡事都可以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透過結果看到原因。最好的思想武器是哲學,哲學是聰明學、明白學,不可不用。為什么說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為什么說評價玫瑰的好壞根據在花而不在刺?花是主流,刺是支流。為什么說不能讓感情的親疏遠近影響認知的正誤深淺?情與理,是與非,真理與謬誤,感性與理性,涉及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

1.2 運用橫向思維,由此及彼,由點到面想一想,就可以拓寬思路,從時間到空間,從古今到中外,再看看社會,看看自己,還愁找不到最佳的立意角度嗎?03年高考作文,有人寫韓信誤信蕭何,有人寫諸葛亮誤用馬謖,而鄒忌諷齊王更是現(xiàn)成的例子。

1.3 運用反向思維或另向思維。合理、新穎的求異思維是考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表現(xiàn),是獲取“深刻”的發(fā)展等級分的重要因素。

2 炫積淀,厚積薄發(fā)

2.1 關注生活。社會熱點,媒體焦點,國內外信息。生活是語言之泉,語言的活力在生活中張揚。無論是電視中的廣告節(jié)目,還是報刊雜志上的各種文章;無論是人民大眾的日常用語,還是名篇名著中的書面雅言,它們都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沃土。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取之于民”,最終還是要“用之于社會”的,奔馳在廣闊的生活原野中,語言之樹將永遠青翠。

2.2 搜集資料。我們所學的課文是我們取之不盡的素材源泉,各學科知識中均有大量寫作素材,可以從科學、文學、哲學、美學四個方面多備點料,不求多,但求精。還可以指導學生建立摘抄本,摘抄古今中外的童話、寓言、民間故事、名人軼事,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讓同學們加強記憶,背誦、理解,這樣才能有“背”無患。

2.3 交流運用。以交流為主要手段的合作學習是新的學習方式的主要內容之一。交流所達到的效率永遠是優(yōu)于個體行為的效率,交流的形式多種多樣,可采用課堂討論、辯論會、積累成果展示等形式。

語言積累是為了運用,即最終形成讀寫技能。具體的做法是鼓勵學生在寫作中使用生活語言,并在寫作講評中設立語言大眾化、生活化的評價標準。學生誦讀的優(yōu)秀詩文也要運用到寫作中去,主要做法一是讓學生多做詩文改寫、續(xù)寫之類的練習,使學生充分理解優(yōu)秀詩文的意趣和意境,并有所創(chuàng)新;二是在寫作中準確引用、闡發(fā)詩文意蘊,在運用中加深對優(yōu)秀詩文的品味。通過這些訓練使文化沉淀的語言最終成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荀況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平時多積淀,在考場上我們就可以隨手拈來,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來。

3 炫文采,妙筆生花

別林斯基認為,文章內容再好,如果沒有文采,“有如一個面貌丑陋而心靈卻偉大的女人,可以對她敬仰,但要喜歡她是不可能的。” 優(yōu)秀文章不僅以構思的機智被認定為好文章,同時也以典型精粹的語言作為文章的標志??鬃釉唬貉灾疅o文,行而不遠,其中“文”即指“文采”,這句話強調的就是“文采”之于文章內容的重要性。對于優(yōu)秀的高考作文來說,它首先應該講究語言的藝術,憑借“文采”去創(chuàng)造文章“亮點”,從而為獲得高分打下良好的基礎??紙鲎魑挠捎谄蓿c其在不易打造“亮點”的內容上孤注一擲,不如在文章的“外衣”――語言上精心包裝。

那么,高三學生在高考作文時如何才能做到“有文采”呢?

3.1 化虛為實?;摓閷嵉哪康氖菍⒊橄蟆⒑畹母拍钚栽~語寫得具體、形象,可知、可感。例如: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在初夏的早晨打開窗戶時迎面吹來的那股清風。是你獨坐一隅聆聽歌曲時的那種心靈的靜謐,是你從母親手中接過飯碗時心存的那份感激。幸福無時無刻不在你身邊。

“幸?!笔浅橄竺~,如果單純闡釋概念,很難讓讀者產生共鳴,而作者信手采擷生活中具體事件來加以詮釋,便輕而易舉地喚起了讀者的感性體驗,并能讓人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運用此法來寫時間、理想、信念、自尊、自強……不是都可以寫得生動傳神,形象感人嗎?

3.2 巧于化用。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了眾多名言佳句。詩詞歌賦、電影電視、歌曲廣告,許多句子耳熟能詳。對名句進行改造化用,舊瓶裝新酒,作文中若能信手拈來,嵌入自己的文章中,往往會取得化腐朽為神奇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