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信息技術培訓范文

信息技術培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息技術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信息技術培訓

第1篇:信息技術培訓范文

由于信息技術已經進人教育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學院的每一項工作幾乎都離不開教育信息技術.所以我們既要加強全體教師的信息技術道德修養(yǎng).又要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技能水平.使計算機、網絡更有效的為全體教師服務。實踐證明,采用校本培訓是一條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有效途徑校本培訓以其低耗實效.面向實踐教學需要.有利于靈活組織等特點.已成為信息技術培訓中最具活力的培訓模式。信息技術校本培訓模式.成為我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重要研究課題。經過培訓,要求教師獨立制作課件、網頁制作、電子備課、網上論壇、網上發(fā)表文章、網絡安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為最終目的.體現(xiàn)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內容中的滲透.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2實施條件

學院重視信息技術應用和推廣的研究.在實踐過程中.一切活動都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包括各學科開展的電子備課、電子文章、教育論壇、教師網頁、教師課件、電子試卷.整合課等等。學院24小時接入國際互聯(lián)網.使得學院計算機輔助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與質量。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有不少教訓。力求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有所提高.讓信息技術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達到最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3實施過程

3.1首先對全院教師進行了摸底調查.掌握教師的信息技術基礎.有利于我們分班培訓通過我們對課題組成員的調查,我們掌握情況如下:①家里有計算機的老師人數(shù)占80%②家中能上網的占65%③上網熟練程度:“完全不會”的占5%:“一般”占40%:“良好”占30%:優(yōu)秀占25%④多媒體及軟件的使用情況:“完全不會”的占5%;“一般”占40%:“良好”占40%:優(yōu)秀占15%。

3.2經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的信息技術基礎差別很懸殊。于是。我們根據(jù)調查結果和教師的年齡特點開設甲乙兩個培訓班。每個班級都設有選修課和必修課甲班的課目安排如下:必修課:網絡知識Windows基本操作Word2000Exce12000Flash網上發(fā)表文章電子備課選修課:AuthweaverDreamve&ver乙班的課時安排如下:必修課:同甲班必修課選修課:FIash。

3.3信息技術培訓的內容

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具體內容可以劃分三個層次!①基本信息技術技能操作系統(tǒng)、字處理、瀏覽網頁、信息搜索②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與實踐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應用信息技術的策略③具體學科應用本學科應用信息技術的方法與經驗、學科應用的案例警一個層次的目的是培訓一些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使教師能夠輕松熟練地使用信息技術。這部分內容是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基礎的內容.可分為選修和必修.以通過最低水平考試為準,不要求教師過于專注于技術:第二個層次主要是應用信息技術的基本教學模式講授與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策略與教學設計方法等,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要掌握實際教學應用的策略和方法:第三個層次主要是介紹信息技術在教師所教學科中應用的經驗.分析本學科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具體案例。

3.4培訓的形式

此課題的培訓采用了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網絡通訊工具作輔助的方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注重了培訓的計劃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從實際出發(fā).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實施培訓。我們的校本培訓由四名計算機課教師來承擔集中培訓的任務,但僅靠集中培訓的時間和計算機課教師的輔導是不夠的,我們還采取了結對子的學習方式以學年組和教研組為單位.每組選出二名信息技術基礎好的教師作為小組長.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帶頭作用.進行組內輔導,互幫互學。這種能者為師,信息技術骨干輻射,互幫互學的方式,減輕了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負擔.提高了學習效率。

4培訓成果

培訓結束后。通過從考試、作品、培訓期間課堂表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四方面進行考核,結果全體參加培訓的教師,有50%優(yōu)秀、35%1~好、15%合格的成績,而且所有參加培訓的教師全部通過了我市組織的職稱計算機考試。

5后期實驗的思考

5.1存在的問題

通過我們校本培訓的實施發(fā)現(xiàn)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與態(tài)度各不相同。主要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5.1.1愿學愿用型:這類教師愿意接受新事物,對于新奇的事物具有好奇感,愿意接受信息技術培訓。對信息技術應用有濃厚的興趣.樂于學習信息技術.自覺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和生活中。這類教師主要是年輕教師

5.1.2無所謂型:這類教師對于應用信息技術缺乏積極性,“懶”于應用。他們嫌使用信息技術費時費力,沒有主動、積極地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

5.1.3害怕恐慌型:這種情況主要存在于年紀比較大的教師中。由于年齡的原因.這些教師由于以前沒有接觸過信息技術.認為信息技術是高新技術.怕不小心就會把電腦用壞了.不敢動.不敢試。分析以上情況產生的原因.主要來于兩方面:一方面是客觀原因.主要是由教師的年齡特點和平時的興趣、愛好導致;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們的培訓任務安排的太密集,而且每個學科的課時太少,導致的個別教師有些囫圇吞棗的感覺.既跟不上課程.又不理解所學知識有什么好處。

第2篇:信息技術培訓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 信息技術 培訓 建議

未來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所以要贏得未來,必須先贏得信息。教育部早年就提出用5—10年時間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xiàn)代化,努力實現(xiàn)我國基礎教育跨越式發(fā)展。而教育的關鍵又在教師,無論是網絡資源還是多媒體信息,它們都不能自動轉化為優(yōu)良的教學效果,都不能缺少教師的橋梁與催化作用。顯然,要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離不開一支數(shù)量充足、質量合格、具備良好信息素養(yǎng)的師資隊伍。因此,對在職中小學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就顯得尤為迫切。

一、抓培訓,先抓觀念轉變與興趣培養(yǎng)

推動教育信息化進程,教師培訓是關鍵,而教師觀念的轉變和興趣培養(yǎng)又是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關鍵。

教師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主動適應教育信息化的時代需求。在知識更新速度極快的今天,一個人在學校所學的知識不可能受用終身,今天所學的知識可能明天就會過時,所以我們必須及時充電以滿足時代的要求。教師更應如此,現(xiàn)代的教師應該能夠把握時展的脈搏,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意識。應該使教師通過學習、討論、聽專家講座等接觸新的觀點、看法,使之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要激發(fā)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興趣。目前,很多教師在課堂中使用信息技術是被動的,是出于學校組織教學競賽或優(yōu)質課競賽不得不用,這不利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要使教師積極主動的使用信息技術教學,必須激發(fā)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激發(fā)教師的興趣,最主要的是創(chuàng)設一種計算機文化氛圍??梢酝ㄟ^請專家來學校講課,觀看成功使用信息技術教師的錄像等方式,使教師感受到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巨大作用,從而擴大自己的眼界,充分認識到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信息時代的高速發(fā)展。在此基礎上,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電腦備課比賽、課件制作大賽或網頁制作大賽等,鼓勵每位教師積極參加,讓參加的教師有成就感,并通過成功作品展示來感染、熏陶其他教師,使廣大教師從不會到愿意參與。

二、抓培訓,要優(yōu)化培訓模式

從以往培訓來看,現(xiàn)有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收效并不明顯。其原因主要在于培訓模式陳舊,不適合廣大中小學教師的實際需要。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從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采用靈活多樣、實際實效的模式方法來實施培訓。

現(xiàn)有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主要是“講解-演示-練習”的方式,很少有學員的參與,這種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不利于發(fā)揮學員的積極性。為了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培訓教師應發(fā)揮組織者的作用,使培訓的組織更加靈活。比如,在講到某一問題時,如果有哪位學員在這方面有實踐經驗,可以讓他來和大家共享資源。他所講到的例子對于其他學員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發(fā)生在身邊的教學案例,這樣會更有說服力。還可以經常組織一些討論活動,為學員們提供相互傳授經驗的機會。老教師可以把豐富的教學經驗傳授給青年教師,青年教師又可以把計算機技術教給老教師,相互取長補短,這樣教師信息技術水平與教學經驗參差不齊的矛盾也會迎刃而解。

三、抓培訓,要重點突出“整合”培訓

現(xiàn)在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內容完全是操作系統(tǒng)、文字處理、因特網基礎、文稿演示、電子表格、網頁制作、課件制作等方面,并沒有教學理論以及信息化教學設計方面的內容。因此,教師參加培訓最大的收獲是學會信息技術基本操作,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自己所學會的信息技術操作如何在教學中使用?!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要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在繼續(xù)教育中要全方位滲透信息技術,真正促成受訓教師觀念的轉變、教學方式的轉變和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如果培訓僅為了獲取一個“證書”,那就有可能游離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宗旨和目標。因此,培訓的重點不應在“操作”,而應在“應用”。要培養(yǎng)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最好是以案例為主要內容,講授不同的內容時選擇恰當?shù)陌咐?,而且案例最好以相應學科教材為基礎。

四、抓培訓,要重視評價

評價對培訓的實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監(jiān)督作用。目前教師培訓的評價只是在培訓結束時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進行考核,這樣的評價方式完全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評價應從下面三點予以加強:

1、評價要貫穿培訓始終。從培訓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從每天的第一節(jié)課到最后一節(jié)課,時時穿插著對學員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深入到學員的發(fā)展進程中,及時了解學員在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所付出的努力以及獲得的進步,也就有可能對學員的持續(xù)發(fā)展進行有效的指導,保證培訓的實效性。

2、評價的涵蓋要全面。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包括多方面,有信息意識、信息技術水平、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等。目前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僅僅使用上機考核的方式,這樣只能了解到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而不能檢測到其他方面的水平。因此必須使用多種評價方式才能全面的了解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以及培訓效果。對于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評價可以使用現(xiàn)有的評價方式即通過上機考核的方式,而對于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評價,可以要求學員設計有關信息技術整合于學科教學的教案,也可以通過聽課了解教師的水平。

第3篇:信息技術培訓范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 培訓 教師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和網絡環(huán)境下教育資源的重新組構,對中小學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全員培訓已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也是當前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工程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我縣從2004年就開展了這項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經過多期培訓實踐探索,現(xiàn)歸納出如下幾點。

1.教材使用要靈活。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內容分為初級培訓和高級培訓,其中初級培訓包括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操作系統(tǒng)、因特網基礎、文字處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高級培訓包括電子表格、文稿演示、網頁制作和多媒體作品制作四個內容。

“教學是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們應該從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素質角度出發(fā),選取信息技術學科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作為培訓的教學內容。在培訓過程中,我按照實際的需要和結合學員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取舍、調整和變化,適當增加實用的知識,教學設計立足于學員的實際應用。如在電子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數(shù)”這一講,把if函數(shù)的運用進行了拓展,讓學員掌握如何在if函數(shù)中套用if函數(shù),這樣便于分析學生成績的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同時,還引入了rank函數(shù)(排序)、max函數(shù)(最大值)、min函數(shù)(最小值)等,這些內容都會有效地幫助分析學生的成績。

2.學情分析人性化。人性化教育是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中的一個重要觀點,我認為所謂人性化教育就要一改以往以教師、教材和教為中心的教育模式,要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使個體的學習達到最佳的效果。在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中,由于學員的年齡、工作性質、任教學科、任教的學齡段各不相同,他們的信息技術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因此,我在教學中一方面讓部分學員消除學習計算機的神秘感。一些年齡大的學員對電腦及網絡有“未知恐懼”心理,認為電腦是高科技,學習電腦很難,不愿放手去操作。通過私下與他們談心,讓他們明白電腦不過是受人控制的機器而已,電腦的操作也是非常簡單的。在教學中多采用正面激勵性語言,多多鼓勵學員去嘗試操作,盡量幫助學員消除害怕的心理,讓學員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另一方面,教給他們一些學習電腦的方法,如微軟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中有很多操作都比較類似,我因勢利導讓他們舉一反三,獲得一些成功的喜悅。這樣,他們很自然地走近了電腦。

3.教學設計要精心。教學目標設計分為教什么和學什么。完成教學目標設計,我認為要根據(jù)教學內容進度,結合學員實際情況,給每節(jié)課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目標,讓學員努力完成預定的任務。在培訓過程中,我將信息技術培訓中的內容劃分為幾大模塊,而且細化到每一節(jié)的目標都比較明確。如網頁制作這一模塊共六課時,每一課時明確教學目標;1課時為新建站點、給網頁設置背景;2課時為在網頁中插入對象(文字、圖片、表格);3課時為在網頁中插入對象(滾動字幕、橫幅廣告、文件);4課時為在網頁中設置超鏈接;5課時為框架網頁的制作;6課時為設置主頁、整理網站。這樣,學員在學習時知道每一節(jié)的具體目標,在操作時有針對性,也有利于知識技能的掌握吸收。

4.教學方法要多樣。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能。據(jù)我們的多期培訓經驗,若堅持從具體到一般的原則,先學習一些具體的操作,使學員在建立一些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上升到學習理論,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我們的培訓過程中,無論是整個知識結構體系的安排,還是各個知識點的教學安排都是操作技能在前、理論在后。這種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的教學進程,深受廣大學員的歡迎。

在實際培訓授課中,我們選擇如下三種教學方法,并使其在培訓過程中的各個階段發(fā)揮作用,確實提高了培訓實效。

4.1 分層協(xié)作法。如何處理好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學員之間存在的差異問題,是當今信息技術課教學研究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熱點。其實分層協(xié)作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最終讓學員達到共同提高。①學習的內容要有層次,由淺入深。如在網頁的超鏈接中,設置網頁與網站的超鏈接。深度拓展:設置同一網頁中的超鏈接(書簽的使用)。②設置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明確規(guī)定所有學員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務,使學員明確目標,有事可干。如在Aumorware多媒體作品制作中,讓所有學員掌握顯示、等待、擦除這三個圖標。同時,學有余力的學員除上述三圖標外,還應掌握移動、交互、判斷圖標,向更深層次的教學任務挑戰(zhàn)。③更重要的一點,是小組協(xié)作學習。依照學員的認識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年齡等特點,把學員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員結成伙伴關系。讓已經掌握知識的學員當“老師”,對其他學員進行輔導,協(xié)助教師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員,在他們遇到問題時給予及時、必要的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種“互幫互助”協(xié)作的學習方式,可以大大地減輕教師單獨指導學員的負擔,彌補教師不能照顧所有需要幫助的學員的不足,而且還可以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信息技術操作水平。

4.2 講練結合法?,F(xiàn)代信息技術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不上機操作學不會,不實踐操作學了也沒有用。為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一是培訓教學應該“面向應用”,以實踐為主,精講多練?!熬v”是指教師要講出內容的基本知識點和精華,并作示范演示;“多練”是指讓學員進行自主學習和上機實踐。我們要培養(yǎng)學員的信息技術操作意識和應用意識,不能搞“紙上談兵”和“無機教學”。一般來說,我們的講練比例都是1:2。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操作練習,學員很自然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同時,我們還給每一模塊配有相應的練習題,讓學員根據(jù)學到的知識獨自實踐。這樣學員在上機時知道基本要求,明確上機目的和操作規(guī)程,可以進行有目標、有實際效果的操作,保證了教學與上機的順利進行,使學員在不斷的自主操作實踐中獲取良好的技能。

4.3 任務驅動法?!叭蝿镇寗印笔且环N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zhàn)和激勵學生前進。

第4篇:信息技術培訓范文

教育的先進化程度與教師的素質密不可分。信息化水平是當代社會教師必備素質之一,教師信息化整體水平是一個地區(qū)教育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近年來,隨著我區(qū)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穩(wěn)步提高,計算機、網絡的應用開始普及起來,這也從一個方面促進了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但由于以往缺乏針對學科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或是培訓的效果不佳,造成了目前我區(qū)許多中年左右的教師對計算機技術不甚了解,認為這是年輕人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在日常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難以求得突破,對現(xiàn)代社會所倡導的新式教育方式不能很好的掌握,甚至與學生的思維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情況有可能直接導致教學效果的降低。這說明,加強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培訓的過程和效果來看,我們認識到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實用性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對各級教育機構組織的信息技術培訓參與的熱情并不是特別高,究其愿意,大多是因為教師認為培訓的實用性不是太高,與教學的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學了也不能馬上應用在教學中。這就是培訓的實用性不高帶來的效應。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培訓中從基層教師的角度出發(fā),想教師之所想,對教師急需的信息技術知識,比如課件制作、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圖形圖像處理等,進行歸納總結,在培訓中逐步滲透給各位教師,使他們得到了既實用又急需的知識,避免了“為了培訓而培訓”、“花架子”式的培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2、基礎性

基礎性的知識雖然很繁、很理論,但對于教師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因為目前有許多35歲以上的教師對計算機、信息理論不是特別了解,也不是特別感興趣。這就造成了他們在參加各類信息技術培訓的時候對許多基礎原理不理解,但也硬著頭皮往下聽的情況,這種培訓的效果往往不好,會使不懂的知識如滾雪球一般,越積越多,結果就是教師對這種培訓產生了厭煩、甚至抵觸心理,不利于進一步的培訓。比如在上學期進行的計算機網絡維護人員培訓中,有的教師才工作不久,對計算機的組成原理等基礎知識不太了解,在講解計算機硬件和網絡知識時就有點跟不上,影響了培訓的效果,為了解決此問題,在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時要本著“先打基礎在蓋高樓”的原則,對基礎性的知識要重點講解,力求穩(wěn)扎穩(wěn)打,逐步提升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

3、應需性

教學內容必須要符合不同教師的不同需要,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進行相對應的培訓,不能“一刀切”。也就是說,應需性包括兩個方面:內容和層次。對內容來說,培訓的必須是教師們正需要的,而且要結合不同學科不同的特點來進行培訓。比如語文和數(shù)學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我在培訓中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大多需要的是打字速度訓練、圖像簡單處理和word基本操作,如批改、修訂等;而數(shù)學教師大多數(shù)需要的是公式的輸入、圖表制作、excel公式操作等知識,針對不同教師的不同需要,就要求我們在進行培訓時,各項知識點都要照顧到,同時在課下輔導的時候,針對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不同的單獨輔導。對層次來說,不同知識層次的教師需要的知識也不同,計算機操作力強的教師不需要基礎知識的再培訓,而是需要一些網頁設計、制作等知識;而操作力弱的教師則需要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培訓,在培訓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教師的需求,分期分批進行培訓,針對不同層次的不同需要,力爭使每位教師都得到想要的知識。

4、合作性

合作性學習是當代教育所提倡的重要的學習理念,良好的合作可以使合作者人人參與,共享成功的喜悅,同時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創(chuàng)建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調動合作者的學習熱情,通過經驗交流、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等手段更加全面的提升學習效果。我們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倡導教師之間互相合作、互相幫助、互相切磋。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之間的合作能促使他們很好的掌握培訓內容,更加充分深刻的理解教材。在對教師進行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時,我們將5個人分為一個小組,有需要小組合作的時候,讓他們在小組內討論、得出一個結論,然后我們進行每個小組的作品展示,各小組之間互相評價,找出優(yōu)缺點,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

5、前沿性

第5篇:信息技術培訓范文

摘要:加快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步伐,要特別重視大力發(fā)展農業(yè)信息技術培訓,努力為農業(yè)生產一線培養(yǎng)高素質的勞動者,加快農業(yè)科技成果向現(xiàn)實生產力的轉化,增加農民收入,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貴德縣成為主要的農業(yè)科技培訓陣地。“十二五”期間讓農村教育培訓體系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加強農業(yè)信息 技術培訓 農業(yè)現(xiàn)代化 農廣校鍵

農業(yè)現(xiàn)代化要求運用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和設備武裝農業(yè)生產的各個方面。農業(yè)信息技術作為軟支撐部分,通過收集、加工、傳遞應用各類信息,使硬支撐部分的潛力充分發(fā)揮。農業(yè)信息化將使農業(yè)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的農業(yè)產業(yè)經營者更快得到新的知識,加速科學技術的應用速度,促進農業(yè)實用科學技術的全面推廣和普及。農業(yè)信息化通過網絡進行遠程技術培訓和教育,促進農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和科技意識的增強,從而加快農業(yè)現(xiàn)代化步伐,促進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1]。下面我就結合我們貴德縣河陰鎮(zhèn)的實際情況,如何加強農業(yè)信息技術培訓方面的幾點認識。

一、農業(yè)信息技術在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中的作用

1.農業(yè)信息技術加速了傳統(tǒng)農業(yè)改造和農業(yè)現(xiàn)代化管理

農業(yè)是以土地為基本生產資料,中國土地遼闊,自然條件復雜,氣象和生物性災害頻繁,農戶規(guī)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幾千年傳統(tǒng)的生產方式,因而呈現(xiàn)出生產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穩(wěn)定性。而先進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傳遞技術將有效地克服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業(yè)弱勢。將農業(yè)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遙感技術(RS)、農業(yè)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等相結合,大大加強了對影響農業(yè)資源、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產條件、氣象、生物災變和生產狀況的宏觀監(jiān)測和預警預報,提高了農業(yè)生產的可控性、穩(wěn)定性和精確性,并能對農業(yè)生產過程實行科學、有效的宏觀管理。

2.農業(yè)信息技術促進了農業(yè)產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

落后的生產管理水平和小農意識經營管理水平,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障礙。隨著農業(yè)信息系統(tǒng)(GIS)的建立、農業(yè)信息化的發(fā)展,農業(yè)信息網站及時準確地向農民提供政策信息、技術信息、價格信息、生產信息、庫存信息以及氣象信息,提供中長期的市場預測分析,指導幫助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和經營。建立農產品和農業(yè)服務貿易的快速交易通道,農民在網上洽談,交易在網上實現(xiàn),降低了農產品的銷售成本。在網上獲得農業(yè)生產訂單,減少了農業(yè)生產的盲目性。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農業(yè)生產者可以與不同產業(yè)結盟,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穩(wěn)定市場占有量,并不斷拓展新的市場。由此可見農業(yè)實現(xiàn)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說農業(yè)信息技術對整個農業(yè)生產、農業(yè)經濟、農業(yè)科研、農業(yè)教育以及農村發(fā)展和農村文化生活產生了無法估量的積極影響,成為現(xiàn)代農業(yè)的主導技術之一,推動了農業(yè)產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2]。

二、農業(yè)信息技術培訓是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必要途徑

1.加強信息技術培訓的重要性

“十二五”農業(yè)發(fā)展方向就是建設農業(yè)現(xiàn)代化,就貴德縣來講,農業(yè)現(xiàn)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低,成為制約農業(yè)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主要因素。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出路只有一條,必須加快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的推廣,加強農業(yè)技術推廣人員及農業(yè)生產者在計算機操作、網絡知識、農業(yè)信息采集上傳技術和農業(yè)專家系統(tǒng)應用技術等高新技術培訓,讓更多農民掌握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技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大幅度提高農民接受新技術的能力。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對先進農業(yè)技術及工具的采用,決定著對農產品市場信息的捕捉、分析與判斷。農民不僅是農業(yè)的主體,更是農民增收的主體,只有培養(yǎng)出覺悟高、懂技術、善經營、能創(chuàng)業(yè)的現(xiàn)代職業(yè)農民,才能使農業(yè)持續(xù)增效、農民持續(xù)穩(wěn)定增收。

2.農廣校是農民信息技術培訓的重要陣地

貴德縣的農業(yè)科技教育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發(fā)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為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示范推廣的一個重要渠道。2005年貴德縣實施了農業(yè)信息技能培訓工程項目。累計培訓學員3500人,培訓對象從對農民的培訓向農村干部、農村加工、流通、生產經營等龍頭企業(yè)和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領導、技術人員和從業(yè)人員延伸。貴德縣在科技教育培訓工作中作出了有益的嘗試,取得較好的培訓效果。通過問卷調查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76份,涉及14個鄉(xiāng)鎮(zhèn)。從調查的學員分析看,90%以上的學員都掌握了農業(yè)信息技術,80%的學員,特別是村干部學員能用所學的農業(yè)信息技術和生產技能發(fā)家致富,成為廣大農民群眾致富的領頭雁,一大批學員成為當?shù)匕l(fā)家致富的典型戶。像這樣學以致用、致富的學員還很多。

3.農業(yè)信息技術教育培訓的新路子

在終身教育已成必然趨勢的新世紀,隨著農業(yè)信息化的進一步發(fā)展,農民對教育培訓的需求必然是多層次的。農業(yè)科技教育培訓工作要適應農民的廣泛需求,當?shù)厝嗣矜?zhèn)政府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拓展農民和農村基層干部的科技培訓,實現(xiàn)各層次教育的連貫和溝通。采用更多為廣大農民樂意接受,為廣大農村干部和科技人員所歡迎的形式和載體。大力發(fā)展遠程教育,利用網絡教學,增強培訓手段。如農廣校借助網絡等高科技手段開展遠程教育培訓就是借科技之力傳播科技之業(yè)的好形式,使農業(yè)科技教育培訓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加快農業(yè)科技成果的轉化,為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提供更為直接有效的服務,推進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6篇:信息技術培訓范文

一、提高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隨著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它已經成為有效的教學工具。利用信息技術實施教學活動,將其作為教學工具輔助教學,以直觀、形象的畫面、視頻或音頻將教學內容呈現(xiàn)出來,不僅將教學內容化難為易,也讓學生享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對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發(fā)揮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現(xiàn)階段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情況來看,信息技術依然沒有完全發(fā)揮出重要作用。部分教師過于依賴信息技術,直接將課本教材中內容以多媒體呈現(xiàn)出來,僅僅改變了教材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換湯不換藥”的做法難以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熱情,照本宣科教學方式根深蒂固,使得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難以實現(xiàn)。另一方面,部分小學教師不習慣運用信息技術,這一部分教師任教時間比較長,已經形成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維,相比起信息技術,他們更加習慣使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信息技術被閑置,導致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教學中難以發(fā)揮出重要作用。所以,新形勢下,如何促使信息技術充分發(fā)揮重要作用,直接影響小學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從教師的教學特點來看,在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活動中,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實現(xiàn)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是保證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現(xiàn)以小學英語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為例,有的教師以往課堂教學中更習慣采用“粉筆+黑板”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僅難以對教學內容中的部分內容進行更好地詮釋,也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而且由于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導致小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通過信息技術培訓,教師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如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資源,以視頻、圖片、音頻等方式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等,這項新認識拓展了教師的視野,使得教師對課堂教學形成了新的認識。教師帶著這種新認識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利用信息技術適當拓展教學資源,例如對于語法知識點“there be”句型講解的時候,教師就利用多媒體將重要知識點呈現(xiàn)出來,首先,對這個句型的含義進行解釋,即“某處有某事”或“某時有謀事”,在學生對其含義形成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進行舉例,學生:Ten minutes ago,there was an eraser,a pen and some books on the desk.為了讓學生了解所理解的知識是否準確,教師再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即在多媒體上展示出該句型的常用結構“There is(are)+ 可數(shù)名詞單數(shù)或不可數(shù)名詞/復數(shù)+時間或地點”。讓學生掌握準確、全面的知識點,同時也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所以,巧用信息技術,實現(xiàn)對教學資源的適當拓展,既有效簡化了教學內容的理解難度,激發(fā)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由此可見,對小學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必然要通過培訓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識,讓教師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合理應用于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實現(xiàn)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促使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重要目的。

二、合理組織信息技術培訓,增強培訓的有效性

對小學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必須合理組織信息技術培訓,加強培訓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從以往信息技術培訓情況來看,培訓目標沒有真正落實。主要是因為培訓活動存在“走過場”的嫌疑,信息技術培訓沒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只是將小學教師集中起來,強調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然后讓教師分享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經驗,最后對經驗進行總結,以此作為信息技術培訓。在在這種培訓模式下,教師沒有得到“成長”,難以使得課堂教學得到調整,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問題依然存在。為此,對小學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必須增強其有效性。即在培訓活動中,實現(xiàn)其與考核相結合,對教師培訓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增強教師對培訓的重視。并根據(jù)小學教師反饋出來的問題展開有針對性的培訓,促使教師將培訓中學到的經驗應用于實際教學中,真正達到培訓的重要目的。除此之外,也可以在信息技術培訓活動中采用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即先對各個學校的一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然后由這名教師帶動學校其他教師進行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培訓的效率和質量。而校本培訓也就是由參加完集中培訓的教師在學校開展培訓活動,為了保證培訓目的能夠順利實現(xiàn),必須抓住校本培訓的本質特征,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在三個階段實施不同的培訓活動,保證培訓活動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例如對于部分教師帶頭學,可以讓一部分教師先集中學習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再由這些教師一σ桓ǖ計淥教師,促使全體教師掌握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及其使用技巧。最后,通過教學實踐檢驗培訓效果,即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保證信息技術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完全發(fā)揮重要作用。

第7篇:信息技術培訓范文

1知識管理在高職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1知識共享程度相對較低

將個人掌握的知識通過多人分享的方式,實現(xiàn)從個人擁有轉變?yōu)槎嗳藫碛械倪^程被稱為知識共享。隱性知識是高職教師知識構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fā)揮隱性知識作用的過程中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把注意力從單純的知識積累轉移到知識共享,以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激發(fā)自身的隱性知識、充分展示和發(fā)揮自身隱性知識的目的。但必須意識到的一個問題,由于高職教師長期的文化背景、學科背景與工作背景存在較大差異,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隱性知識的充分發(fā)揮,因此必須重視對自身的知識進行管理和加強個人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目前,高職教師的知識傳播范圍相對較小,影響力也有限,究其原因,在于高職教師具有較大的工作與競爭壓力,導致知識交流與知識分享的主動性相對較低。因此,在知識管理和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培訓過程中,必須重視對教師間的知識進行優(yōu)化整合,實現(xiàn)知識管理的科學化與系統(tǒng)化,真正提升高職教師間知識共享的水平。

1.2隱性知識的存在造成學習資源浪費

由于每位高職教師所擁有的隱性知識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在進行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的過程中,每位教師對所提供的顯性資料的利用程度與利用質量存在很大差異。因此,為了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因隱性知識而造成的學習資源浪費問題,并最終達到更深層次利用學習資源的目的,必須重視高職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過程中的科學性與系統(tǒng)性,將個人隱性知識以最優(yōu)方式進行展示。

1.3高職教師流動頻繁,知識資源流失嚴重

要想使高職教師的知識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作用,并創(chuàng)造出新價值,就必須保證在知識使用的過程中充分尊重教師主體的差異性,尊重以教師自身的教育方式進行知識的展示與傳播。目前,在我國高職教學中,由于高職教師存在較為頻繁的崗位變化與工作調動現(xiàn)象,導致高職教師在長期工作中所積累的經驗難以得到優(yōu)化整合,使其知識構成缺乏系統(tǒng)化與理論化,并最終造成高職教師知識分散。但必須意識到造成這一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還在于高職教師個人知識庫的建立未得到學校的足夠重視,在挖掘高職教師個人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方面投入的力度不足,使學習資源無法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其價值。

2高職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中的知識管理策略

2.1構建個人知識管理系統(tǒng)

長期以來,在培訓工作中,高職院校都是采用讓教師在課余時間到校外的其他培訓機構進行培訓的方式,在培訓之后再將培訓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日常教學中,但必須明確一個問題,由于所培訓內容缺乏與實際教學工作的緊密結合,所學到的知識難以長時間存留。相關研究顯示,有超過80%的培訓內容會在3個月內被遺忘,所以為了能夠從根本上提升高職教師的教學能力,改變這種利用課余時間到校外進行培訓的方式已經迫在眉睫,因此必須探索出新的培訓方法。在眾多的培訓方法中,在崗培訓是一種相對有效的培訓方式,究其原因,在于在崗培訓的培訓案例都來自實際教學,能夠保證高職教師所接受的培訓內容落實到日常教學工作中,真正實現(xiàn)培訓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2.2以行動學習為原則,展開個人行動研究

“行動—反思—總結—更新”的學習循環(huán),是行動學習這一新式學習方式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行動學習以問題分析和問題解決為主要目的,通過對存在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找到形成因素所在,并針對關鍵性因素找到解決方法,這是在具體學習過程中行動學習的主要實現(xiàn)方式。以行動學習為原則,展開個人行動研究,能夠有效解決高職教師在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不斷提高知識管理能力與水平。行動學習的方式能夠牢牢抓住高職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中的關鍵問題,以問題為切入點,凸顯行動學習的核心理念,使學習者從根源上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為了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高職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必須重視以行動學習為原則對高職教師進行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培訓。

2.3以群體學習為載體,提升知識共享水平

在高職教師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中往往采取獨立學習或小組學習的方式提升個人教學能力。具體來說,獨立學習能夠在不受他人指導和外界干擾的條件下充分尊重教師個人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習慣,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個性。而小組學習則是以多人共同學習的方式進行分工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之間可以自由地進行信息分享與經驗交流,有利于充分培養(yǎng)高職教師合作共贏、協(xié)調工作的能力。在小組學習中,知識共享是一大特色,通過小組成員之間在知識探索、學習資料共享以及新知識發(fā)現(xiàn)等領域的新突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知識共享水平,實現(xiàn)高職教師知識廣度的拓展與知識結構的優(yōu)化。因此,為了有效提升高職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水平,應重視以群體學習為載體,提升知識共享水平。

2.4以培訓體系為載體,選擇恰當?shù)闹R管理工具

高職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體系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習資源、學習者、參加培訓的教師以及培訓環(huán)境等。以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體系為基礎進行高職教師的培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知識資源共享,充分發(fā)掘各成員的教育資源潛力,并通過自由交流的方式最大化地提高高職教師的個人知識能力。而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在培訓過程中必須以培訓體系為載體,選擇恰當?shù)闹R管理工具,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2.4.1構建教學科研小組,建立知識共享平臺。構建教學科研小組的目的,在于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知識交流與共享。科研教學中對創(chuàng)新思想的要求極為強烈,能否充分發(fā)掘小組成員的潛力、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思維是建立知識共享平臺的關鍵所在,因此,必須意識到小組成員之間是互利互惠的關系,充分調動各成員進行信息交流的積極性,使構建知識共享平臺能夠以良性循環(huán)的方式得到長遠發(fā)展。而構建教學科研小組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高職教師知識的僵化與遺忘,究其原因,還在于通過構建教學科研小組能夠為高職教師提供良好的經驗交流與知識共享環(huán)境,以優(yōu)質的知識共享氛圍打造優(yōu)質的知識共享平臺。2.4.2合理使用知識管理工具,構建知識地圖。為了真正提升高職教師的知識獲取、知識共享與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需要保證選擇的知識管理工具具備較高的知識生成、知識編碼與知識轉移能力。在此方面,Blog的敘事研究方法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Blog的敘事研究方法能夠借助VPN交流空間進行知識總結與教學工作反思,真正提高高職教師的知識管理水平和專業(yè)能力。作為高職教師,應明確自己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樹立積極反思與再學習的理念,重視通過與他人交流溝通的方式提升自身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真正實現(xiàn)自身知識的優(yōu)化升級。

3結語

近年來,知識管理在高職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中的應用研究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究其原因,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在促進高職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和提升高職教師知識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本文以知識管理在高職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中的應用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了知識管理在高職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解決措施,希望能夠為提高知識管理在高職教師信息技術素養(yǎng)培訓中的應用水平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林曉敏,陳麗君.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視閾下高職教師成長的環(huán)境要素分析[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6(1).

第8篇:信息技術培訓范文

[關鍵詞] 教師;信息技術;O2O;培訓

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O2O模式的構建

在浙江省教科規(guī)課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O2O模式研究”背景下,筆者構建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O2O模式,如圖1所示。該模式包括培訓組織者、培訓師、參訓學員、線下學習、線上學習等要素,培訓師主要指高等院校和教育部門具有較高造詣的專家學者,培訓組織者指教師培訓機構專職人員,參訓學員指參加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培訓的中小學教師,線下學習是指在教室進行短期的集中培訓,線上學習是指在互聯(lián)網上進行的長期個性化學習。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機融合的。

二、教師信息技術培訓O2O模式的優(yōu)勢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一種實踐能力,更新快,操作性強,存在“難學易忘”的特點。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培訓經常是“炒冷飯”,重復且低效,這是由于傳統(tǒng)的培訓模式無法很好解決兩個難題。第一是培訓時間短,不可持續(xù)。中小學教師工作負擔重,繼續(xù)教育的工作學習時間問題矛盾突出。傳統(tǒng)的集中培訓時間短,往往是參訓教師剛入門培訓就結束了。教師在應用所學技能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具體的問題無法解決。學難以致用導致教師產生挫敗感,喪失信心和興趣。第二是聽課多操作少,難滿足個性化需要。培訓師課時有限,為加快進度,課堂上以講為主,學員缺少足夠的操作訓練。無法滿足個性化需要是集中面對面教學的通病,在教師培訓中尤為突出,另一個問題是參訓學員原有的知識技能水平差異明顯。

O2O模式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而提出的,指的是線上線下結合(Online to Offline)的混合培訓模式。在這種模式里,學員的學習包括線下集中培訓和線上個性化學習兩部分。學員在學習任務單的指導下,借助于在慕課平臺上的微課視頻來學習,通過平臺上的論壇、群組或即時通訊工具IM進行交流互動分享,完成任務,并通過線上線下的考試。O2O模式既可克服傳統(tǒng)集中培訓無法滿足個性化學習需要,也可解決在線學習缺少支持、引導、和監(jiān)控的問題。與傳統(tǒng)培訓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勢:一是培訓活動自始至終貫穿著一個聯(lián)系實際的任務,以任務驅動培訓;二是培訓活動強調線下培訓與線上培訓相結合,既重視集中面對面的學習,又注重線上分散的學習和交流,可以理解為傳統(tǒng)培訓與互聯(lián)網培訓的有機融合;三是培訓活動可以是中長期可持續(xù)的學習活動,特別是線上部分,學員可以用于預習、學習、復習,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要,這是傳統(tǒng)的集中學習無法做到的;四是培訓模式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對培訓的整個過程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三、教師信息技術培訓O2O模式的實踐

為驗證培訓模式的實效性,我們選取浙江省金華市一所中學、一所小學的各學科教師(信息技術學科除外)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面對面的線下集中培訓以及借助朗朗課堂慕課平臺的線上自主學習,開展了O2O模式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在培訓前、培訓中和培訓后,線上的培訓指導、答疑解惑、互動交流等活動都起到了很好地輔助學習的作用。我們通過線下的交流訪談、在線的論談、問卷調查、學習數(shù)據(jù)分析,來評估培訓實效性。以下是具體的實踐過程:

1.培訓需求調研

課題組設計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需求調查問卷,并在問卷星網站上,以獲取中小學教師對信息技術能力水平和培訓需求的信息,兩所目標學校共有183名教師填寫了在線問卷。通過對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學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較好的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應用能力尚停留在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階段;教師有較高的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的需求,教師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能力有待提高;已有的培訓尚不能完全滿足中小學教師的需求,參訓者對培訓的滿意度不高。

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還比較弱,特別是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能力相對較弱。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低下是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一個瓶頸。

2.培訓內容設計

在調研基礎上,課題組根據(jù)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不同作用,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分為基礎能力、通用能力和學科能力。信息技術基礎能力是指教師為滿足日常教學活動所必須具備的信息技術基本知識、技能,如教室多媒體設備的操作,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簡單維護,常用小軟件的使用,簡單PPT課件的制作和使用等等。信息技術通識能力是指教師在備課、授課、總結反思過程中,完成任務所必須具備的信息技術能力,如多媒體素材資源的查找、下載、處理、整合、應用等能力。信息技術的學科能力是指與專門學科緊密結合的信息技術能力,如數(shù)學課常用的幾何畫板、物理化學課常用的虛擬實驗室、美術課用到的金山畫王、Photoshop等。

3.課程資源建設

O2O培訓模式中的線下學習課程安排比較傳統(tǒng),以講座、觀摩、實踐、論壇研討等形式開展集中培訓。O2O培訓模式中的線上學習課程是利用慕課平臺,培訓組織者通過互聯(lián)網為參訓者提供培訓項目信息、培訓內容清單、學習任務書、培訓課件等資料,提供培訓的一系列微課程及配套練習,提供具有問題解答、交流探討等功能的論壇和即時通訊群,提供在線測試、考核評價,提供學員學習過程記錄、個人學習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學習問題診斷和建議。這種互聯(lián)網學習環(huán)境能促使每個參訓者融入進來,形成學習共同體,對線下短期集中培訓起到有力的支持,和線下培訓有機結合,互為補充,可以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培訓成為長期的、可持續(xù)的培訓,滿足教師終身學習的需求。

慕課平臺上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課程結構包括“學習資料模塊”“微課程模塊”“交流討論模塊”“考核評價模塊”“學習管理模塊”五個部分,為線下線上的培訓實施提供有力的技術和內容支撐,如圖2所示。

筆者以培訓課程中的“多媒體資源整合”部分為例,介紹在線課程的建設過程:在“學習資料模塊”里提供學案、學習任務單、課件、參考文獻等;在“微課程模塊”里提供精心設計、短小精練、為不同層次學習者而分層分類的一系列微課;參訓學員在學習任務單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層次的微課程,通過觀看微課來開展預習、學習、復習等活動,結合線下的集中培訓,掌握多媒體資源整合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各微課程之間既相對獨立,又能合為一體。學員利用平臺資源更有效地學習,養(yǎng)成多元化學習視角。多媒體資源整合課程微課內容如圖3所示。

4.教學過程安排

多媒體資源整合能力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文本、圖像、動畫、音視頻的技術手段,按照教學設計的要求,將傳統(tǒng)課程的教學內容改編成適合網絡自主學習,以多媒體教案、學案、課件和微課的形式展現(xiàn)。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然后,任務驅動,引領學習者自主學習:培訓師一開始就設置一個微課任務,讓參訓學員在解決實際任務的驅動下,緊扣既定目標,有目的地學習和綜合運用多媒體的知識與技能,理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掌握知識脈絡;這樣參訓學員從做中學,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熟練掌握技能和方法。任務流程如圖4所示。最后,借助慕課平臺的豐富資源和活動,擴充學習內容,鞏固培訓效果;利用論壇和討論區(qū),安排學員與培訓師、學員與學員進行交流溝通,讓學習者提交階段作品做展示,提交心得體會報告,記錄自己的專業(yè)成長過程。

5.培訓項目實施

由培訓組織者事先通知學員時間地點,在培訓教室以面對面的形式展開第一次線下(Offline)培訓。培訓為期三天,包括O2O培訓的流程介紹、理論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學習,課題組根據(jù)訓前的調研結果和事先的設計安排培訓內容,采用專家講座、優(yōu)質課例展示、邊學邊練等培訓方法,激發(fā)興趣和熱情。

由于信息技術是實踐為主的課程,學員難以在短時間內掌握,在集中培訓后即開展在線(Online)學習。學員在學習任務單的指導下,通過觀看微課進行自主學習或小組協(xié)作學習。當完成一個內容模塊學習后,學員需要完成階段性的任務。課程還設有相應的課后作業(yè)、討論互動、作品展示、評價等,用來強化和鞏固培訓效果。

開展在線學習半個月后安排為期三天的第二次線下集中培訓。這次培訓主要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要求學員事先按微課大賽的要求在線完成各種實用小工具的學習,帶著學習中的問題、帶著多媒體習作來到培訓教室。在面授的過程中完成選題、微教案、微學案、微課件的制作,完成教學過程的錄制,完成微課的后期合成工作,并進行反思和自我評價。由專家學者對學員作品進行點評打分,并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

在培訓的整個過程中,應以學員為主體,以學員的積極參與、親身體驗為目的。為了有效評價培訓的實效性,應充分發(fā)揮慕課平臺的功能,根據(jù)登錄平臺的次數(shù)、學習時間長短、論壇發(fā)貼跟貼的數(shù)量和質量、作業(yè)完成情況、測驗成績、微課作品的等級等情況,對學員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

四、結語

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實效性,是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是“互聯(lián)網+培訓”的一種實踐,很好地利用互聯(lián)網搭建了一個長期、有效、專業(yè)的教師發(fā)展平臺。

參考文獻

[1]安曉光.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2]王長豐.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模式探索[J].繼續(xù)教育,2007,(7).

[3]李濤.整合學科課程的信息技術培訓課程開發(fā)[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3,(3).

第9篇:信息技術培訓范文

關鍵詞:信息素質教育培訓

所謂教師的信息素質,是指教師在基于信息傳遞的教學實踐基礎上,根據(jù)社會信息環(huán)境的發(fā)展要求,所需要形成的對信息活動的態(tài)度,對信息進行檢索、獲取、分析、處理,利用信息解決教育教學及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教師的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目標:

1.信息情感意識

信息情感意識是指教師在信息活動中的感覺、知覺、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質,具體表現(xiàn)為對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銳的感受能力和持久的注意力。

2.基本的信息科學技術知識

信息科學技術知識,是指教師對信息學的基本知識的了解,以及對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的知識的掌握。這些知識包括三個方面的具體內容:一是掌握信息科學技術的基本原理,二是熟悉信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史,了解信息技術發(fā)展的趨勢;三是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基本操作技能:能夠熟練使用各種信息技術硬件和常用軟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網上資源的搜集方法。

3.信息法律道德

信息法律道德是指教師在信息的獲取、使用、創(chuàng)造和傳播過程中應遵守一定的法律規(guī)范。比如,不得利用信息危害社會或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得向他人傳遞不良信息等。作為信息時代的教師,若沒有信息道德修養(yǎng),不僅不能維護信息社會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性,而且也不可能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法律道德。

4.高效地獲取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能力是教師有效地利用信息設備和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加工處理信息以及創(chuàng)造信息的能力。這些能力概括起來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信息系統(tǒng)的基本操作能力;二是各種軟件的使用能力;三是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能力;四是能夠通過校園網和Internet擴寬協(xié)作范圍、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學科知識的學習和研究的能力。

5.數(shù)字化教學技能

數(shù)字化教學,是指學習者在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構成的數(shù)字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遵循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規(guī)律,既把課程內容進行數(shù)字化綜合處理,又將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網絡共享的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融合到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駕馭信息技術工具,采用多種現(xiàn)代化的數(shù)字信息檢索和獲取方式,以數(shù)字化教學模式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教學活動。數(shù)字化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數(shù)字化信息技術教學技能,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資源的使用和開發(fā)能力

在數(shù)字化教學中,靜態(tài)的書本教材轉變?yōu)橛陕曇簟D像、圖形、文本及動畫相結合的互動式教材。課程內容均以數(shù)字化的形式呈現(xiàn),其知識的網狀結構及超文本性和多路徑的隨機交互性提高了教學信息獲取的效率和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文字錄入技術,掌握教學圖像、圖形、視頻、音頻、動畫等數(shù)字化處理的方法和技巧;學會在數(shù)字信息資源中檢索與選取自己寫作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并能進行信息資源的重組。

(2)課程整合和備課能力

在新世紀數(shù)字化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對象的特點,選擇數(shù)字化教學信息資源,充分地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進行整合,創(chuàng)建數(shù)字化的教學環(huán)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能夠根據(jù)學習者的課程學習內容,利用多媒體集成工具,將課程教學內容以多媒體、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進行集成、加工處理,轉化為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掌握數(shù)字化教學方法,并善于利用網上教學信息資源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熟悉多種形式的教材,設計自己的教案。

(3)教學評價和科研能力

數(shù)字化教學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帶來許多新的問題,包括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培養(yǎng)學習者在“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下學習的觀念、意識、習慣和能力,即“學會學習”;如何對數(shù)字化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評價;如何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力,掌握最佳學習方法等。這些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下的新課題,無疑使教師的教學評價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師的整體素質中的地位比過去任何時期都顯得重要,必須培養(yǎng)教師具有較強的數(shù)字化教學評價和科研能力。

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課程內容

由于各地經濟和教育發(fā)展不平衡,信息技術硬件和軟件配備及教師水平等方面差別較大,因此培訓不應該使用統(tǒng)一的教材,教學內容應該根據(jù)本地區(qū)甚至是本學校信息技術的硬件和軟件配置及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等因素確定。但不管使用何種教材,我們都應該從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素質角度出發(fā),選取信息技術學科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作為培訓的教學內容。可將一些過時的知識及時舍棄,適當增加實用的知識、實用軟件、實用工具等知識的比重,以形成嶄新的知識體系。

三、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模式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確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能。但如果按常規(guī)培訓教材的結構體系,一開始就學習理論,對于剛入門的初學學員,會產生一種畏懼心理,影響教學效果。據(jù)我們的培訓經驗,若堅持從具體到一般的原則,先學習一些具體的操作,使學員在建立一些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上升到學習理論,效果就要好得多。

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培訓中,授課模式是由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組成的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在實際培訓授課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相結合即多模式授課,并使其在培訓過程的各個階段動態(tài)地發(fā)揮作用,是提高培訓實效的關鍵。經過培訓實踐探索,我們歸納出如下四種結構穩(wěn)定、操作程序清晰的授課模式:

1.以理論為主的講授模式

這種模式是以教師口頭講授為主,輔之以演示、問答等方法,可以用于傳授新知識,也可以用于鞏固舊知識。這種模式適應于信息技術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產生、發(fā)展、我國信息技術教育的歷程、網絡技術的基礎知識等理論內容。這種模式可以借助直觀教具或實物演示。

2.以CAI課件為主的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是采用CAI課件,將培訓內容以圖、文、聲、像、動畫等表現(xiàn)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逼真的教學情景。采用這種授課模式關鍵要有優(yōu)良的信息技術CAI課件。我們的具體做法有二個:一是合理地選用或剪輯現(xiàn)有的信息技術內容的多媒體軟件,二是從教育網上下載,三是自己動手設計與制作多媒體CAI課件。

3.以操作為主的練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