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學科活動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中地理;探究活動;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5B-0060-03
課程專家張華教授指出:“人具有與生俱來的探究本能,只要好奇心不被泯滅,人就會主動、自發(fā)地去探究。”課堂探究的主體是學生,課堂探究的載體是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的設計水平是課堂探究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
一、發(fā)現(xiàn)客觀事實,開展“演示實驗”的探究活動
實驗是科學知識的來源,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如果使用得當,就能夠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生動,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教師可以把需要研究的地理現(xiàn)象清楚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地理學科的基本知識、原理和規(guī)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一】 “地球運動――晝夜長短變化”之演示實驗探究活動設計
活動目的:讓學生觀察晝夜長短分布狀況和變化狀況(極晝極夜范圍變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原理和分析成因的綜合思考能力。
活動材料:一張白色圓形硬紙上畫出赤道、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標出二分二至位置;一張黑色圓形硬紙剪成半圓形,代表黑夜覆蓋在底盤上;箭頭代表太陽直射光線(與晨昏線始終保持垂直關系)。
活動步驟:教師牽動底盤,演示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導致晨昏圈的移動。晨昏圈切割緯線,造成晝弧和夜弧長短發(fā)生變化。學生觀察四個節(jié)氣段的晝夜長短分布狀況和變化狀況,參照教材內容,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如下表)。
二、促進概念理解,重視“模型制作”的探究活動
在地理教學中,解決疑難概念的方式多樣,實物模型是解決疑難概念的有效載體。模型制作的過程是學生親自體驗學習、凸顯探究能力、改變學習方式的過程,不僅可以降低學生學習地理概念的難度,還可以幫助學生對抽象的概念獲得更清晰直觀的理解。
【案例二】 “地球與地圖――等高線”之模型制作探究活動設計
活動目的:讓學生參與模型制作的全過程,促進山谷、山脊、山頂、鞍部、陡崖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材料:硬紙板、細線、小刀、鉛筆、剪刀和白紙。
活動步驟:首先展示學生暑期旅游拍攝的著名山脈的景觀照片,從照片上感性地找出山谷、山脊、山嶺、盆地、鞍部、陡崖等地貌類型。然后從理性的實驗角度出發(fā),分組合作,動手制作立體模型和等高線地形圖。制作方法一是用鉛筆在硬紙板上畫出等高線;二是將畫好的等高線剪成幾個大小環(huán)環(huán)相套的紙環(huán);三是把剪下來的紙環(huán)用細線從大到小穿起來,注意每層之間留大小相等的距離;四是在每個紙環(huán)上相同的位置標出高度值,每層之間的高度差為10米;五是讓立體模型自由落體在水平面的白紙上,繪制該立體模型的等高線地形圖;最后掌握山谷、山脊、山頂、鞍部和陡崖等所處的位置,并總結出判讀的基本方法(等高線由低處向高處彎曲的地方為山谷,等高線由高處向低處彎曲的地方為山脊,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中部高四周低的地方為山嶺,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中部低四周高的地方為盆地,兩個相鄰的山嶺之間相對較低的地方為鞍部,等高線相交的地方為陡崖)。
三、提升批判思維,關注“推理論證”的探究活動
批判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用不同常規(guī)的角度、新穎的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分析客觀事項,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維成果。簡單地說,批判思維是一種比較、分析、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用批判思維對學習資料進行合理的質疑、推理和論證,可以使探究思維有“理”又有“據(jù)”。
【案例三】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影響雪線分布高度的因素”之推理論證探究活動設計
活動目的:讓學生根據(jù)垂直自然帶譜圖的沖突情境及所學的已有知識,用自己的辦法解釋疑惑,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
活動材料:中國地形圖、天山和珠穆朗瑪峰垂直自然帶譜圖(如下圖)。
活動步驟:展示中國地形圖,找到天山和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的位置;展示天山和珠穆朗瑪峰垂直自然帶譜圖,發(fā)現(xiàn)問題:為什么天山雪線分布高度3500―4500米,而珠穆朗瑪峰雪線分布高度5500―6000米?為什么天山北坡雪線分布高度比南坡低,而珠穆朗瑪峰北坡雪線分布高度比南坡高?推理論證思路:氣溫由赤道向兩極遞減,雪線分布高度大致由赤道向兩極遞減,所以天山雪線分布高度比珠穆朗瑪峰低;陽坡熱量充足,雪線分布高度低;迎風坡降雪豐富,雪線分布高度低;當既是陽坡又是迎風坡時,看哪個因素影響更大。嘗試解決問題:天山北坡既是迎風坡,又是陰坡,所以北坡雪線分布高度比南坡低;珠穆朗瑪峰南坡既是陽坡,又是迎風坡,但迎風坡影響更大,所以珠穆朗瑪峰南坡雪線分布高度比北坡低。有效歸納方法:影響雪線分布高度的三要素是山體所在緯度、陽坡和陰坡(影響融雪量,即陽坡溫度高、融雪多、雪線高,陰坡溫度低、融雪少、雪線低)、迎風坡和背風坡(影響降雪量,即迎風坡降雪量大、積累多、雪線低,背風坡降雪量小、積累少、雪線高)。
四、解決生活問題,突出“創(chuàng)新實踐”的探究活動
地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是一門生活科學,要引導學生從生活走進地理,從地理走向社會。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就是利用地理學科書本知識和原理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具有明顯的新穎性、實踐性和探究性等特點。它促使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主動地去搜集資料,并加以分析、選擇和整理,真正成為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主體。
【案例四】“城市化――城市化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之創(chuàng)新實踐探究活動設計
活動目的:讓學生以“太倉城市的發(fā)展”為總課題,通過走訪詢問、實地調查、網絡查詢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活動材料:設置三個子課題并進行探究。一是太倉科教新城建設的利與弊,二是太倉城區(qū)空間結構的利與弊,三是太倉新老客站建設的利與弊。
關鍵詞:旅游地理; 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6)01-008-002
一、旅游地理課程開發(fā)背景及其意義
我校是一所鄉(xiāng)村初級中學,學生主要來自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學生外出旅游的機會相對較少,本地沒有大型的旅游景點,但是近年來地方政府在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資源上進行了大量的開發(fā),新建了中央公園、濱河公園等綠色生態(tài)公園,沙洲縣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的成立更是成了張家港主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錦豐――沙洲新城獨特的紅色旅游資源。我們除了在課堂欣賞世界各地旅游名勝,感知模擬旅行帶來的樂趣,還積極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廣泛參加以旅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集體活動。同時,隨著家庭經濟水平的提高,學生跟隨家長外出旅游的頻率增加。學生在旅游過程中如何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保護旅游區(qū)的基礎設施、保護旅游地的旅游資源和環(huán)境,如何做到旅游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問題,在這方面學生缺乏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旅游地理課堂有利于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的熏陶,為學生成為遵紀守法、文明游客提供幫助,并激發(fā)其愛我家鄉(xiāng)、愛我中華的愛國主義情操。
二、旅游地理課程設計
(一)課程目標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升學習者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習者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新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向。校本課程開發(fā)正體現(xiàn)了這一方向,它適合時代的特點、學生的需求,個性發(fā)展的需要。
(二)課程內容
旅游地理是學生經驗與地理學科知識、社會實踐與書本知識緊密結合的具體體現(xiàn)。
1.通過多媒體采用大量旅游圖片、錄像和音樂形象直觀地展現(xiàn)各地主要自然風景、名勝古跡、革命紀念地、民族風土人情等旅游資源。
2.旅游活動常識。如出發(fā)前整理行囊的訣竅;野外旅游注意事項;意外受傷后的簡單處理辦法;旅途中保持身體健康的秘訣;選擇合適的旅游線路;隨團旅游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等。
3.旅游路線的合理選擇。包括隨團旅游和自助游,如何選擇合適的交通方式。
4.旅游活動的設計方案。如張家港市一日游活動設計方案;鄰近地區(qū)的旅游活動方案;國內及其他地區(qū)的旅游活動方案。鼓勵學生用PowerPoint制作,通過多媒體展示并進行交流和評價,根據(jù)學生方案中涉及到的比較集中的旅游景點,通過觀看音像資料,學生可以對照自己的設計產生一些思考,然后對設計方案進行調整。
三、旅游地理課程實施原則
1.開放性原則
校本課程從起步到開發(fā),不僅是在校內教師獨立完成的,它也是由學生、家長、社區(qū)代表、專家和領導廣泛參與,校內外合作、探究,共同努力的結果。教學過程的全方位開放,既滿足學生、家長和社會的需要,又符合國家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
2.自主探究性原則
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獨立探究能力,使學生個性得以張揚,是新課程實驗的重要理念。旅游地理校本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課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在學習過程中敢于展示自我,促進學生的能力發(fā)展。
3.合作、交流原則
旅游地理教學過程中倡導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營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圍,由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設計的旅游課題的學習討論,組間比賽等形式,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其團隊合作的精神。
4.趣味性、生活性原則
校本課程知識源于課本,而又有別于課本知識的,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對某一問題的深入探討,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與學習興趣。例如鄉(xiāng)村、城市聚落,教科書的內容主要是講述了鄉(xiāng)村、城市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以及城市地域類型的分布及條件等。在學生對此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再結合本市鄉(xiāng)村與城市的發(fā)展,開展調查本鎮(zhèn)城鄉(xiāng)規(guī)劃的情況,讓學生嘗試設計自己心中理想的家鄉(xiāng)規(guī)劃,再作一次旅游方案設計。這樣的課程設計,既運用了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又使學生對此知識點有了更深一層次的了解。
四、旅游地理課程實施條件
1.場所:地理專用教室。
2.時間:每周一課時。
3.參與成員:旅游地理課程開設年級主要集中在初一、初二年級,本著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發(fā)展的需要自主選擇。
4.主要活動項目:旅游名勝視頻欣賞、學生PPT旅游地理課件展示、學生景點介紹及交流、旅游線路設計、學生旅游心得及小論文評比、教師對地理知識的分析介紹、走出課堂參觀學習本土旅游資源。
五、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分兩部分:作品展覽和個人學習評價。
1.精品展覽:在地理專用教室的板報區(qū)域,定期張貼學生制作的世界各地著名景點的PPT課件作品、旅游感悟、地理小論文并作等級評比。
2.采用等級制記錄學生學習旅游地理校本課程的學習情況(興趣、技能、態(tài)度等方面),教師、同學、家長參與評價。
六、課程反思
1.在我校實施“健”文化背景下,旅游地理有助于學生認識我國及世界各地的旅游資源,有效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培養(yǎng)地理技能,擴大視野,陶冶情操,幫助學生把校本知識與地理學科內容有效結合,理解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感受世界和祖國的千姿百態(tài),學會與地球進行終生的“談話”,努力成為未來活躍的、有愛心、有責任感的合格公民。
2.在旅游地理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還應廣泛征求學生的意見,努力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建議及時修改和調整課程方案,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以符合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理念,這樣也容易獲得學生的認同。在活動過程中,多展示學生設計的旅游方案或者是旅游心得,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與條件,同時也能增強學生成功的體驗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傊?,我校地理校本課程的開展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了更好的發(fā)展空間,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王斌華.校本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的幾個問題(講座稿),2006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初中地理教學;新課程改革;選題
地理學科是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諸多方面,內容全面,知識廣泛,對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祖國、認識鄉(xiāng)情,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以“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作為指導思想,選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地理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1]在這里,更多地強調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識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運用,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讓學生真正地走進地理,并且?guī)е乩碇R走進生活,帶著生活中的問題走進地理課堂,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進行研究性學習,能讓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培養(yǎng)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一、 研究性學習的涵義
在基礎教育階段,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它是指在導師的指導下,學生對自然、社會、生活及學習中所感興趣的、力所能及的一些問題、專題或者課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通過研究課題這一載體,能夠引導學生貼近社會,走近科學,參與實踐,服務現(xiàn)實,注重培養(yǎng)學生多渠道的信息收集、處理、提取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語言表述和學會學習的能力,強化獨立探究和合作學習的養(yǎng)成,充分發(fā)掘學生潛能,進而陶冶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道德。
二、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求學生從社會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許多實實在在的各類現(xiàn)實問題,如各種資源短缺問題、環(huán)境問題、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等,通過主動探究去解決問題,敢于拋開“老師說的都是對的”陳舊框架的思維品質。
2.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興趣
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學生自行設計的研究目標與課題,形成了一個指向不同的個體目標群,使每個學生都有發(fā)現(xiàn)和體驗創(chuàng)造的自由空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發(fā)展。
3.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在學習活動中,學生要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同時耐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學會與他人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三、 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筆者通過七年級地理研究性學習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發(fā)現(xiàn)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運用地理知識的技能有了明顯的增強,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得到提升。
1.有益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以地理研究性學習為核心的綜合實踐活動對正確理解地理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研究性學習可以為課堂上和書本上抽象的孤立的知識提供極為生動形象的例證和解釋。如繪制校園平面圖,可以使學生對地圖的使用和繪制有深刻的認識。研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通過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而看到地理知識的價值。如學生對河流污染源的調查,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能夠結合實際提出有益的改進方案。
2.有益于地理知識和技能的遷移與發(fā)展
學生通過七年級地理的學習,認識到氣候、地形、交通、資源等是人類生存的先決條件,并通過實地調查、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到人們的居住場所與氣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氣候直接影響著房屋的形態(tài)和結構,通過探究學習,可以分析我們贛南傳統(tǒng)民居圍屋的形態(tài)特點以及它形成原因,這就是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遷移。
四、 研究性學習的選題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地理課程的開設僅在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課程是復習七、八年級的知識)。他們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對初中的地理知識還不了解,因此,教師設計活動方案,要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選題,活動方式和目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進行如下幾種類型的嘗試。
1.結合教材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結合七年級教材,在學習了《地圖》一節(jié)后,指導學生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學生剛升入初中不久,對校園有了認識但不夠全面,學生剛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通過繪制學校的平面圖,可以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又可提高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校園的熱愛之情。
2.結合其他學科設計實踐活動方案
在七年級、八年級的地理教學階段,我們可以通過以下課程知識與地理相結合。如與歷史相結合,開展“介紹我的家鄉(xiāng)”的主題班會;與語文相結合,組織一次“歌頌祖國”的演講比賽;與美術課相結合,出一份《我們的家鄉(xiāng)》的手抄報;與音樂相結合,探究“歌詞中的地理名稱”等,多樣的實踐活動可以使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肯定,同時還可以使不同的學科有機地融為一體,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3.結合本地實際,提出研究性課題
提出區(qū)域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結合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實際情況選題,課題要有鄉(xiāng)土性。如南康的赤土,要求學生調查少數(shù)民族的分布狀況,該區(qū)以哪個民族為主?;蚴茄芯繛槭裁次覀冓M南是我國臍橙的主產區(qū)呢?;蚴俏沂泄I(yè)區(qū)布局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對一眼就能看到的東西是不感興趣的,但對藏在后面的奧妙卻是很有興趣的?!毖芯啃詫W習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fā)點,以學生自我探究活動為主線,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以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為宗旨,以培養(yǎng)今天學生能適應明天社會需求為任務,不僅是一場學習方式上的革命,更是促進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戰(zhàn)略思想實現(xiàn)的關鍵。
由于目前研究性學習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實際困難也很多。尤其在地理能力培養(yǎng)上,與國外一些國家相比,地理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還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基礎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能力,實際能力上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還需要做更多的探索與實踐。因此,作為地理教師有責任把這項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陳澄.《新編地理教學論》.2007年1月第1版.華東師大出版社,2007年:P256
[2] 任長松:《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 2003年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003年:P31
[3] 胡永生.《中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與范例》. 2001年第1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年:P84
【關鍵詞】初中地理;探究;教學策略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而且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指導學生“改變地理學習方式”。在這種理念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傳統(tǒng)的那種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成為初中地理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和指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的一種最基本理念。
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一系列多種形式的開放的探究式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強調學生通過參與探究問題的分配比例,加深對學習的價值的認識,使他們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能得到升華。探究式教學作為教學與學習方式的雙重變革,日益受到關注,并在教育教學中加以推行。
我們在地理教學中始終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引為主軸,探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多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點表現(xiàn)的機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通過不斷的思考和探索,我們在教學中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的:
一、結合課堂教學,構建地理探究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地理探究性學習方式的操作過程簡單概括為: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表述成果――感悟成果。
1.針對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發(fā)現(xiàn)問題
問題探究式是課堂內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形式。它是指教師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善于和敢于發(fā)問,既圍繞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強調教師點撥,學生自主探究和自我領悟,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參與意識,達到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覺悟的目的。這里的“實際”。一指教材,二指學生,即按照所要的探究的知識和學生的實際探究能力創(chuàng)設一些難易度適中,有一定趣味性的情景,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2.參與討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解決問題、表述成果
教師置身于學生之中,與學生平等相處,形成一種良好的探究氛圍。由于只要能自圓其說,個個都有解決問題的方案。老師只是一個旁聽者或者說參與者。
3.分層指導,激勵評價
由于學生的層次不同,個性特長不同,老師對他們進行分層指導:如探究目標分層制定;問題情景分層創(chuàng)設;探究性作業(yè)分層布置。重在探究過程中激勵性評價,對于學習困難學生,只要有一點探究意識就要給予鼓勵。
4.課外實踐,有針對性輔導――感悟成果
在課題探究有了結果后,教師以主持人的身份,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有效的交流,以達到互相彌補短,共同進步.教師積極鼓勵肯定學生,要有針對性或個別輔導,引入相關的學科知識并介紹一些新的學科方法幫助學生對問題形成較全面的深入的認識.
二、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有效的地理課堂探究性活動
在創(chuàng)設探究性活動的整個過程中時刻注意保持在一種輕松、自然、和諧的氣氛中進行。把學生的活動穿插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活動來掌握基礎知識,通過活動去探究原理及規(guī)律,通過活動來提高能力,因此我在設計活動時十分注意以下幾點:①活動的興趣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的,學生才會自愿接受、參與、探究,而只有自愿的,結果才是有意義的。②活動的難度不宜過大,應簡便,易操作,盡量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③活動的開放性。活動應能夠引導學生探究,激發(fā)學生思維。其中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就是一種很好的辦法。④活動的目的性?;顒颖仨毮苓_到本課的目的,不能為活動而活動。⑤活動的時效性。因為地理課時間有限,所以活動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同時也要注意將探究活動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⑥與其他相關知識及學科的聯(lián)系。⑦活動所需材料必須是容易得到的。⑧可以根據(jù)學生情況和實際需要適當增刪教材上的“活動”,或設計出更有效、更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
課題探究的突破是探究式學習成功的一個方面,而選題則是課題探究成功的開始。我認為,選題不僅需從日常生活中去求索,還必須考慮需要性、創(chuàng)造性、科學性和現(xiàn)實可行性。這是開展探究式學習的突破口,更是課題探究取得進展的關鍵。學生對來自身邊、具有實際意義的課題(如:《學校平面圖的制作》、《剩飯與環(huán)?!贰ⅰ赌赣H河的環(huán)?!?、《讓家鄉(xiāng)的綠色長存》、《互聯(lián)網―地理學習的新途徑》等),更加熟悉,更感興趣,會激發(fā)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地去學習和探索,有利于探究式學習的順利進行。
回想起參加大賽的全部過程,每個細節(jié)仍然歷歷在目,心情依然洶涌澎湃。在那段忙碌緊張而又充實的時間里,雖然忙一點、累一點,但確確實實學到了許多寶貴、有價值的東西。作為本次教師技能大賽的參賽選手,我真誠地感謝此次教學技能大賽給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好的學習交流平臺,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發(fā)揮潛能和展示教學能力的機會,無論是在賽前的緊張精心的準備,在比賽時的盡心忘我,還是賽后獲獎的喜悅來看,都讓我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在每次比賽前,我都做了精心的準備;在每次比賽過程中,我都竭盡所能展示自我,把自己擁有的教育教學理念、精湛的業(yè)務水平、雄厚的專業(yè)知識、有特色的學科技能等展現(xiàn)出來,盡情享受比賽。參賽后我更要不斷總結,促進自身發(fā)展,促進學校同事發(fā)展,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一、準備比賽——精心
接到福建省第二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的通知,我校高度重視,開展了全校教師教學比武活動,選拔出參加全市教師技能大賽的選手。其實,參加本校比賽前,我就精心做了許多賽前準備。我選擇自己正在教學的必修2中一節(jié)課來參加學校組織的片段教學比賽,具體從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和建議、三維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教學過程設計、多媒體選用等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尤其對片段教學的要求加以研究。正由于自己對比賽高度重視,也做了充分的準備,最后脫穎而出,獲得全校文科組第一名。
2012年9月17日,我代表學校參加了由三明市教育局和市教科所舉辦的三明市第二屆教師教學技能比賽。在此次比賽中,我認真研讀高中地理三個必修模塊的全部課程標準,認真學習了片段教學的相關方法與技巧,同時收集相關評課的要求和內容,認真對地理學科的板圖板畫等學科技能進行研究。通過了自己對比賽的重視和精心準備,在全市13位高中選手中,我榮獲三明市第二屆教師教學技能比賽高中地理學科組第一名。
三明市教育局和教科所領導高度重視本次參加福建省第二屆全省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的選手培訓。在領導的關心下,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我們60位參加省賽的選手再次集體研訓比賽技能,做了更好的準備。為期4天的研訓,由教科所教研員從教學設計、片段教學、評課、學科技能四個部分,給選手加以理論指導,指出具體比賽要求和注意事項,同時加強四項技能的演練。在這次研訓中,我們學到許多東西,為參加省賽做了更為精心的準備。在此我要向指導過我的老師們說聲:謝謝!
2012年11月16日,福建省第二屆教學技能大賽序幕正式拉開。我在參加比賽前,就提前一天到福州住下,認真準備大賽。從高中地理所有必修和選修教材中去研讀每課的課標要求、教學建議和要求、教學方法策略、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設計等,做到隨便抽一課時都能很好的把握住教材內容和教學設計。由于我平時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練就精湛的業(yè)務水平,對這次比賽思想上又高度重視,因此獲得了好成績。
2012年11月25日,我很榮幸代表三明市唯一高中選手參加福建省第二屆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的綜合素質比賽。賽前,我依然做了充分的準備,從德育、科研教研、評價試題等方面去收集相關理論準備,認真整理有關面試材料和筆試資料,從教育學、心理學、德育教育、教研課題、試卷評價等方面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做了精心準備。最后收獲了全省第十名的成績。
總之,不管是平時教育教學過程,還是參加比賽,我們都要對工作做好精心準備,才能更好的服務教育,服務教學,服務學生。我要為國家的教育事業(yè)時刻做好充分而精心準備。
二、參加比賽——盡心
我參加了縣級、市級、省級三個層次教師技能大賽,對每次參加比賽都用盡自己所有教育教學本領、專業(yè)素養(yǎng)、過硬的心理素質,全力以赴展示自我。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尊敬評委、尊敬對手,竭盡所能、盡心盡力參加各項技能比賽。
首先,教學設計比賽。經過自己精心的準備,在賽場上我充滿自信心,要賽出水平、賽出風格。在教學設計比賽中,我認真審題,閱讀有關要求。研究教材內容和地位作用,分析學生實際情況,依據(jù)新課程理念和課程標準設計三維目標,結合教材和學生情況設計并確定教學重難點。尤其對教學實施過程的設計,要從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教學策略、時間分配、作業(yè)設計等方面具體設計。并且在60分鐘之內把一課時的教材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時間比較緊張。在比賽中,我合理利用時間,盡心對教學設計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體現(xiàn)教學設計的科學性、整體性。最后得到了最高分。
其次,片段教學比賽。這項比賽是大賽四項技能中所占分值比重最大的,也是最能體現(xiàn)選手對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師生活動、組織課堂教學、把握重難點、教師基本功和教學素養(yǎng)等方面能力的比賽。在比賽中選手在教學設計時,按要求對某個教材部分進行精心設計片段教學,要體現(xiàn)其實踐性、完整性、預設性,虛擬性。然后進入考場面對評委進行15分鐘片段教學。在賽場上要充滿自信心進場,按照自己構思好的環(huán)節(jié),從情景導入到師生活動、從小結到作業(yè)布置,都要盡心展示我們的教學基本功、教學理念、教育思想,、享受比賽。
第三,評課比賽。評課有書面和口頭評課兩種形式,我們對評課這項技能不太了解,是我的弱項。地理學科是采用先觀看一節(jié)視頻錄像課,然后進行口頭評課。在比賽中,我專心觀看視頻錄像,并認真記錄著這節(jié)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重點,結合考題要求認真完成書面形式的評課初稿,看完后立即到另一個考場進行面對評委的口頭評課。對于每個環(huán)節(jié)我是那么的盡心、全心投入。最后也獲得了很好的成績。
最后一項是學科技能比賽,這是比賽中最能夠體現(xiàn)我們學科特點和選手特色的技能項目。我們的比賽是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我在比賽中,細心閱讀題目要求,結合自己平時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經驗,認真按考試要求幾個方面進行設計。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在這次大賽中學科技能得分也是所有選手中最高的。
在參加比賽過程中,要胸有成竹、充滿自信,盡情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只要對比賽認真準備,考場上應該可以淋漓盡致的發(fā)揮自己實力,也會得到評委們的肯定。
三、反思比賽——用心
經過了這次參加福建省第二屆教學技能大賽,我們選手收獲了喜悅、收獲了成績、收獲了榮譽,但是那都只能代表過去。我們應該把參賽的收獲與同事們分享,用心的把這次比賽的經驗帶回學校交流,真正做到“以賽促練、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1. 大賽意義重大
本次大賽是省教育廳、省總工會聯(lián)合舉辦的全省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是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和《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的具體行動。本屆大賽選手選拔更加嚴格、項目設置更加科學、比賽流程更加優(yōu)化、組織工作更加嚴密、比賽競爭更加激烈。對于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促進教師成長
我們參賽選手要認真總結教師崗位大練兵活動的成功經歷和經驗,積極借鑒和推廣學校優(yōu)秀練兵成果,形成自下而上的各級技能競賽活動,使大練兵活動深入走向各學校。學??梢越Y合校本培訓,將教學技能訓練作為常規(guī)的培訓學習內容,與我們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讓學校教師養(yǎng)成自覺練習的良好習慣,不斷促進教師自身專業(yè)化成長。
3.大賽公平公正、秩序井然
在本次大賽中,我對福建省教育學院舉辦大賽非常滿意。他們做好大賽組織保障工作,全心全意做好服務工作,確保大賽公平公正、有序有效,為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新的貢獻,深有體會。組織每個環(huán)節(jié)周到完美,每個比賽場地都規(guī)范有序,評委專業(yè)素養(yǎng)很高,比賽成績也是公開公正公平的。整個比賽過程秩序井然,得到了參賽選手的一致好評。
【關鍵詞】高中地理 新課程改革 活動教學 實施策略
雖然當前我國不同地方高校采用的地理教材不同,然而在新課改的號召和標準下,各大高校合理結合教材內容設置諸多特色活動課,廣泛開展高中地理活動教學的本質卻相同。主要都是通過加強學生外部實踐學習和活動,逐漸引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提倡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和實踐解決地理知識問題,充分響應了新課程強調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理念,也使得學生能夠廣泛積累地理知識,培養(yǎng)并提高其綜合地理素養(yǎng)能力。由此可見,高中地理活動教學不僅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開發(fā)和擴展,同時也是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有力手段,是當前教育體制的升華,也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下面筆者就拋磚引玉,簡要分析探討地理活動教學實施策略。
一、見縫插針,合理創(chuàng)造良好活動教學機會
高中地理課程教材內容繁多,作為地理教師首先就要掌握了解教材中每個活動設計意圖和目的,不斷考慮在哪個時候比較適合開展活動教學并且會起到較佳的教學效果,充分掌握不同活動設計所需的有效資源。例如開展一個利用觀測日影方法來測出學校所在地經度的活動或者利用所學演示晝夜交替的活動,前者耗時較長,過程復雜,難度頗高,就比較適合在課外分小組進行,而后者簡單直觀,比較適合在學習與其關聯(lián)性較強知識的課堂上來實施,這樣有助于引發(fā)學生對該課程知識的直觀認識和理解。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就必須要學會見縫插針,科學分析辨別教材課程活動設計目的和特點,創(chuàng)造良好活動教學良機,以全面激發(fā)教材活動,設計教學效能。
二、精心設計,靈活選定新穎活動教學方案
設計并實施活動教學就必須要設定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案,要從學生實際生活和感興趣的點出發(fā),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鍛煉其手、眼、耳、口、心等感官的學習參與性,使得學生充分調動其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才能夠實現(xiàn)活動教學的實施目的,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一般活動教學方案設計都會包括活動主題、教學目標內容、活動實施地點、形式以及相應準備工作。在實施過程中,教師也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告訴學生這個教學活動的目的、意義,這也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活動教學,從而更加樂于參與,更加主動探究學習。通過種種提問、演講、質疑、角色互換、合作討論等探究過程來使得活動教學方案能夠完美實施。
三、因材施教,科學選取合適活動教學內容
不同教學班級和學生,其學習氛圍環(huán)境和學生地理基礎能力也都有所不同,教師要充分考慮這一點,根據(jù)學生學習進度和學習能力科學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來組織設計實踐教學。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必須對教材內容了然于胸,當前高中地理教材從自然、人文和區(qū)域三個地理層面設定了一百多處實踐活動,有效擴展了學生地理認知,全面涵蓋了自然地理概念、原理、基本規(guī)律;人文地理信息、歷史社會性和出現(xiàn)原因以及當前現(xiàn)代化區(qū)域地理問題。可以說這些知識系統(tǒng)都是緊密相連的,協(xié)調性和整體性較強。因此,教師在選取有效活動教學內容就需要明確該活動教學方向、形式和任務,考慮其接受能力開展遞進式、內容串聯(lián)漸進型的活動,從而使得其活動內容從簡單到復雜、逐步深化并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和思考能力。
四、相互促進,加強師生活動教學實踐能力
活動教學實施效果主要取決于教師、學生和相關活動,因此要想全面發(fā)揮活動教學效果,在科學設計實施良好實踐教學活動方案的同時,還需要加強教師的自我學習、實踐和提升能力,促進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自我提升,從而綜合全面加強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學習能力。對于這一點,教師就需要不斷根據(jù)其活動教學效果反饋來針對性提高、強化其教學手段和教學理論思想。同時,還應加強對學生的了解和認識,加深師生之間感情關系,加大學校對地理活動教學投入力度,讓學校看得見其地理活動教學實施效果,這樣也能更好地深入開展地理活動教學,使得學校整體地理教學效果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五、資源共享,加強學校地理活動教學交流
順利開展地理活動教學不僅要善于利用其學校本身資源,同時也要充分獲取其他高校和當?shù)叵嚓P部門機構的支持認可,充分加強高校地理教學內容資源共享,不斷尋求活動教學開展實施支持,最大可能提高其地理活動教學實施和交流活動,充分學習其他地理教師教學精華,從而形成高中地理活動教學的資源脈絡網,對提高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和整體素質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環(huán)境背景下,有效開展高中地理活動教學是響應當前教育體制改革的需要,是促進學生健康自我個性發(fā)展的需要,是與時俱進融合現(xiàn)代先進教學理念、有效提高課程教學效率的需要,是激發(fā)師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學習的需要。對此,高中地理師生都必須要積極響應和配合,不斷加強地理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學習,逐步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使得高中地理課程活動教學更有效。
【參考文獻】
[1]王智霞.新課標下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探究[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35).
關鍵詞: 地理研究性學習; 案例; 體會
中圖分類號: G62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2-0134-01
研究性學習是《課程計劃》中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內容,其注重過程、實踐,但對于絕大部分高中的學生來說,已經習慣了學校的學習生活,缺乏自主研究的能力和動力,而作為教師在學生實踐過程中的參與程度也不好把握,這都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帶來的一定的困難。本文就以《引鎮(zhèn)地區(qū)環(huán)境狀況調查》為例,談一談自己對“研究性學習”教學的認識和體會。
一、選題
《引鎮(zhèn)地區(qū)環(huán)境狀況調查》這個題目的選擇,是在教師引導學生查閱、借鑒地理研究性學習的相關課題后,讓學生提出了數(shù)個課題,題目涉及區(qū)域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人口等方面。多數(shù)同學以學習了選修《環(huán)境保護》,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并且便于查閱文獻資料為由,確定課題為《西安市環(huán)境狀況調查》。之后通過師生討論,確定可行性后,將題目確定為《引鎮(zhèn)地區(qū)環(huán)境現(xiàn)狀調查》。因為結合學生實際,《西安市環(huán)境狀況調查》這個題目研究涉及的范圍太廣,以學生的能力、時間、精力等條件是難以實施的,最終決定修改題目。
《引鎮(zhèn)地區(qū)環(huán)境現(xiàn)狀調查》這個題目,是以本校周邊環(huán)境現(xiàn)狀為調查對象,題目小,切入點小,易于高中生實施和研究的深入。參與的學生大多屬于引鎮(zhèn)地區(qū),因此興趣高昂,且便于實地調查研究。
二、研究過程
研究過程是極其重要的。學生進行的課題研究注重的就是過程,能夠讓學生體驗過程,學會方法,培養(yǎng)能力,這就達到目的了,至于是否能得出成果,成果是否有價值,已經不重要了。
為確保過程順利開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制訂了的實施方案。而且教師提前到調查地區(qū)了解情況,以應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
《引鎮(zhèn)地區(qū)環(huán)境狀況調查》實施方案:
①背景:學校所在地區(qū)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已經對當?shù)厣鐣洕l(fā)展產生了一定影響。為了解決問題,追本溯源,將對引鎮(zhèn)的環(huán)境現(xiàn)狀進行調查。
②分工:根據(jù)學生的時間、所處區(qū)域、特長等方面,將全體參與學生分成是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等小組。各小組制訂各自的方案,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總的課題。
③方法:實地考察、訪談、問卷調查、查閱資料。
④時間:2010年10月―12月,以周末和節(jié)假日休息時間為主。
⑤成果:調查報告,攝影圖片展。
三、結題評價
結題、評價以及成果的展示,是學生此次研究性學習的總結,更是要學生把自己的努力利用各種方式展現(xiàn)出來。此次研究性學習的成果的展示形式有:圖片、調查報告以及在課堂上進行成果交流。
圖片展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將引鎮(zhèn)地區(qū)的環(huán)境現(xiàn)狀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引起了參觀者的深思。在課堂上進行成果交流時,大家很積極踴躍。有的的同學講述了引鎮(zhèn)地區(qū)環(huán)境問題的具體狀況,并且制作了幻燈片,形象直觀;有的同學具體講解了引鎮(zhèn)地區(qū)的環(huán)境污染的現(xiàn)狀、造成嚴重污染的原因及污染源,并且提出了自己對環(huán)境污染的一些防治建議;有的同學則主要講述了引鎮(zhèn)地區(qū)的生態(tài)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還有幾位同學帶來了自己在調查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因環(huán)境污染導致出現(xiàn)變異的實物,更加形象直觀的讓大家感受到環(huán)境問題的重要性,倡議大家提高環(huán)保意識、積極參與環(huán)保行動。發(fā)言的內容基本上都包括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并解決問題,這不正是我們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標嗎?
四、體會反思
(一)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
①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發(fā)現(xiàn)問題比解決問題更能評價一個人的能力”。本次地理研究性學習,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大量的情境,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了問題。通過此次研究性學習,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②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啟發(fā)、引導學生進行探索,精心設計了必要的鋪墊,讓學生在經過自己的努力后克服相應的困難,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付諸于實踐,最終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培養(yǎng)了能力,學會了方法。
③實踐、協(xié)作的能力:這次實踐活動除了給各小組成員具體分工外,還要求相互協(xié)作,做到資源共享。這鍛煉了學生們的協(xié)作能力。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活動相比,這次研究性學習主要是以實地調查研究為主,這也就要求學生們充分的動口、動手、動眼,親身體驗、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較以前學生一心只放在學業(yè)上,而對社會的關注因多方原因比較欠缺,從而使得很多學生缺乏大局觀,缺少社會責任感。通過本次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后,絕大部分學生的價值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與平日優(yōu)越的環(huán)境相比,社會的復雜,調查的艱辛、冷遇,對學生來說是一次很好的磨練。調查得到的觸目驚心的結果,使學生深深感到作為希望的一代對社會、對環(huán)境所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三)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非常靈活、自主。學生可以完全自主的選擇自己所要研究的主題,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參與具體的分工,設計自己喜歡的活動方案,可以利用自己意愿展示成果。而這種自由的氛圍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提高了學習的意識,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得到提高
研究性學習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需要提前做更多的準備以外,還要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應對更多的不可預見的問題。而且教師什么時候參與、如何參與、參與的程度,因為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差異,教師有時很難把握好這個分寸。所有這些問題,都迫使教師只能不斷的學習、探索,提高教師自己的能力,促進專業(yè)成長。
在這次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作為教師,我已盡量解決好可預見、不可預見的問題,但還有一些問題沒能很好地處理,這也說明我們教師仍需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以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人文、綜合、體驗、跨學科、校本化、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28-0065-03
【作者簡介】1.潘文新,江蘇省寶應中學(江蘇寶應,225800)校長,省人大代表、省勞動模范;2.宗兆宏,江蘇省寶應中學(江蘇寶應,225800)副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教授級高級教師;3.朱健,江蘇省寶應中學(江蘇寶應,225800)教科研室副主任,揚州市優(yōu)秀骨干教師。
一、創(chuàng)建原因
第一,回應當今世界對“人文精神回歸”的深情呼喚。當下我們在享受科學技術帶來的巨大福祉的同時,卻也面臨傳統(tǒng)文化被風化,精神家園遭踐踏,教育的人文性嚴重缺失等現(xiàn)象??茖W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科學與人文和諧統(tǒng)一方能促進世界更好的發(fā)展。
第二,滿足“社會問題綜合化、學生認識綜合化和知識系統(tǒng)綜合化”對教育的真切要求。在全球一體化建設背景下的今天,學生必將碰到越來越多錯綜復雜的問題,這需要學生具備跨學科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然而,現(xiàn)有的課程過于分化和孤立,因此不打破學科間的藩籬,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得到培養(yǎng)。
第三,感悟“體驗學習”在全球的蓬勃興起及其對學生發(fā)展的巨大促進作用?,F(xiàn)今的教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越來越遠,從學校走出的“優(yōu)秀學子”在實際生活中時常表現(xiàn)出“水土不服”。慶幸的是體驗學習在全球的興起,正努力恢復著知識與主體、知識與情感、知識與生活的本源關系,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和諧統(tǒng)一。
第四,直面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的深遠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類知識得以迅速傳播、積累、分析、組合、存儲和再現(xiàn),形成“知識爆炸”,這要求我們應用新的信息技術手段來促進教育發(fā)展。
第五,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我們認為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人文情懷、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實踐體驗、不斷創(chuàng)新是學生適應未來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江蘇省寶應中學是一所注重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百年老校,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其校訓“真恒”,求真知、做真人、有恒心、秉恒愛,是人文綜合體驗課程核心價值的凝煉。
二、課程探索
(一)核心概念
人文,廣義指人類文化,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xiàn)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xiàn)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fā)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是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文明程度的尺度。
綜合,就是總聚、集合的意思,是將不同種類中有關聯(lián)的部分組合在一起,合成一個新的統(tǒng)一的整體。人文學科的最大特點就是歷史性、綜合性和多樣性,人文學科走向綜合化是世界范圍內課程改革的趨勢。在分科學習的基礎上,開發(fā)利用好學校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以及區(qū)域文化資源,構建圍繞主題的跨學科學習平臺是我校課程基地建設的重點。
體驗,就是個體與他所處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杜威曾說過,所有真正的教育都來自于體驗。簡而言之,體驗就是以身體之,以心驗之,是人文學科的主要學習方式。讓人文學科走出機械、教條、記憶、模仿,走出在標準答案里打轉的怪圈。
(二)課程結構
為防止課程結構整體設計不足,項目立項后,我們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程基地建設工作小組,聘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擔任學術顧問,從轉變學習方式、構建綜合體驗平臺、豐富人文實踐活動、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等視角設計課程目標;從開發(fā)校本化國家課程、組織社團活動、編輯課程期刊、指導學生成長、研究教師發(fā)展等方面建設課程資源;從人文綜合體驗中心、人文校園環(huán)境、人文綜合體驗網站、校外人文體驗基地等方面搭建課程平臺;從起始年級實施必修模塊、跨年級段實施選修模塊、組織人文體驗研修活動和組織社團活動等方面實施課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綜合、體驗的教、學方式;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和研發(fā)團隊總體評價的課程評價。對這六個維度精心規(guī)劃和建設,使彼此聯(lián)系,相互促進。
(三)創(chuàng)建三大課程體系
經過對全校所有課程的梳理統(tǒng)整,構建了人文綜合課程、活動體驗課程、文化浸潤課程等三大課程體系,創(chuàng)設40門校本化主題課程,營造了人文綜合體驗課程的學習環(huán)境,變傳統(tǒng)分學科的學習方式為分學科學習和綜合體驗式學習相結合,倡導“三段六環(huán)”的理想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按照庫柏“直接感知、反思觀察、抽象概括、具體運用”的體驗學習過程,體驗、感悟和運用所學知識,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學習效能。
1.人文綜合課程。人文綜合課程是指把國家課程中分科課程的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音樂、美術等人文學科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開發(fā)主題式的綜合課程,讓學生體驗學習人文綜合知識,培養(yǎng)其綜合視野和運用綜合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紅樓夢》與現(xiàn)代管理等課程。
2.活動體驗課程?;顒芋w驗課程是指把國家課程中難點、要點梳理出來,通過開設校本活動體驗課程,拓展不同體驗學習渠道,增加對國家課程的感悟、理解和運用,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中國十大名著閱讀、藝術之旅、中國五大戲曲名曲賞析、影視藝術鑒賞等課程。
3.文化浸潤課程。文化浸潤課程是讓學生浸潤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寶應特色文化、學校百年文脈、學校校園文化、現(xiàn)代文名禮儀中,既傳承和發(fā)展地方特色文化,又涵養(yǎng)現(xiàn)代文明禮儀,如寶應荷文化、亂針繡藝術、水晶雕刻藝術、學校歷史研究等課程。
三、課程實踐
(一)凝心聚力,建設場館
借新建契機,凝聚各方力量,統(tǒng)籌建設10大中心5室3場1館1辦?;丨h(huán)境建設緊緊圍繞“人文、綜合、體驗、至真、至善、至美”核心理念開展。各個中心、處室的硬件設施體現(xiàn)出“體驗性、審美性”的課程要求,利于學生在其中獲得體驗,激發(fā)追求。課程基地目前由綜合課程開發(fā)中心、情境閱讀課程開發(fā)中心、人文之旅課程開發(fā)中心、戲劇創(chuàng)作表演中心、影視鑒賞體驗中心、心理咨詢中心、文明禮儀培訓中心、江淮考古課程中心、學校歷史研究中心、課程實施研討中心等10大中心;電子閱覽室、水晶創(chuàng)作雕刻室、亂針繡創(chuàng)作室、名師工作室等5室;3個青春劇場、1個情境閱讀體驗館和1個人文綜合體驗課程管理辦公室組成。
(二)整合資源,開發(fā)課程
深挖課程資源,構建三大課程體系,開發(fā)40門校本課程。開發(fā)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紅樓夢》與現(xiàn)代管理、蒲松齡與寶應文化、詩詞與中國革命、中國古代詩詞與中國主流文化、王洛賓的歌曲與人生等6門人文綜合課程。開發(fā)中國十大名著閱讀、世界宗教經典閱讀、文化命題探幽、文化因子探幽、閱讀策略研討、人文之旅、藝術之旅、民族之旅、運河之旅、世界文化自然遺產、中國五大戲曲名曲賞析、高中課本劇表演、課本電影賞析、紅色經典影片賞析、影視藝術鑒賞、中國電影史、中國動漫60年等16門活動體驗課程。開發(fā)荷文化面面觀(科學篇)、荷文化面面觀(文學篇)、荷文化面面觀(藝術篇)、亂針繡藝術、水晶雕刻藝術、詩詞寶應、書法寶應、寶應名人、寶應地名探源、寶應考古與旅游、走近揚州運河遺址、揚州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巡禮、校園文明禮儀、中國古代文明禮儀、現(xiàn)代社會與文明禮儀、餐飲禮儀、宿舍文化、學校歷史、我是寶中人等18門文化浸潤課程。
(三)創(chuàng)新課程研發(fā)思路
我們采用“主題+招標”的手段,開發(fā)了體現(xiàn)出“人文性、綜合性”的跨學科課程形態(tài),沖破了學科藩籬,形成知識和能力的高度融合。如招標主題《詩詞與中國革命》,要求將語文學科中《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劉白羽《長江三峽》、的“高峽出平湖”;政治學科中公民的政治生活、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歷史學科中與中國政治制度、與近代中國維護國家政權的斗爭、與、與現(xiàn)代中國政治建設和祖國統(tǒng)一、與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政策;地理學科中祖國的山山水水;美術學科中去安源等組畫;音樂學科中詩詞歌曲;以及與三大戰(zhàn)役等進行整合。教師配置:領銜1人、語文1人、政治1人、歷史1人、地理1人、美術1人、音樂1人;成果要求:①呈現(xiàn)不少200頁校本教材②有導學案,為后續(xù)開課準備③有社團活動方案,為后續(xù)社團活動準備④有獨特的成果呈現(xiàn)(如論文、表演劇、詩歌創(chuàng)作與朗誦等等)。
(四)探索課程實施途徑
創(chuàng)新靈活多樣的校本課程實施方法。我們一邊進行硬件建設,一邊進行三大課程的開發(fā)、探索、實施、研討、完善。形成高一必修文化浸潤課程,高二選修活動體驗課程,高三選修人文綜合課程,實施過程中有教材,有教學案,有教學與社團活動,目前已將100多節(jié)錄像課放在基地網站和互動平臺上,供師生隨時學習。盡管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困難重重,如在缺少綜合人才的情況下,我們創(chuàng)設“一人主備多人輔備、一人主講多人輔講”的備課、上課模式,出現(xiàn)了“夫妻同臺”的課堂,“夫妻共建一室”的教學與社團活動,讓教學過程體現(xiàn)出“體驗性、綜合性”的學習規(guī)律和思維特征,豐富并深化了“綜合”的內涵。為了加強對課程的研討,定期在基地開展名師工作室活動和教研活動,課程實施采用“一課一思一評多議”的上課、評課、議課的方法,并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將人文綜合體驗課程的實踐探索逐漸推向深水區(qū)。
(五)課程向社團活動延伸
建立45個社團,精心組織社團活動,深化校本課程實施。研讀“一帶一路”沿線的地理、歷史、文化等,為寶應地方經濟發(fā)展獻計獻策;研究《紅樓夢》與現(xiàn)代管理,為反腐倡廉出謀劃策;利用豐富的校友資源,開展“我是寶中人”校史名人研究,總結成功的方法和途徑……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發(fā)展、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機會。社團活動組織從策劃書、活動流程、活動記錄、活動評價四個方面進行。以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指導教師綜合評價和研發(fā)團隊總體評價四種形式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陸小兵,錢小龍.美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征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13(12).
[2]倪娟,馬斌.“課程結構”與“課程管理”轉變的相關思考――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基地 [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04).
【關鍵詞】語文 活動課 農村中學 對策
農村中學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使學生缺乏自主的實踐,導致了語文課堂氣氛的沉悶、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和學生語文能力的局限。活動課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語文教學走出困境的良好平臺。在教學內容上,要體現(xiàn)語文的社會實用性;在教學方法上,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實踐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體會、理解。
一、新課程標準設立活動課的意義
(一) 活動課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
活動課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活動內容、空間和形式由學生自主擇定,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更強,更樂于投入,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這正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首要因素之一。
(二)活動課有利于學生豐富知識、開闊視野
語文活動課的內容不是語文知識的簡單重現(xiàn),而是課內知識的實踐、延續(xù)和擴展。活動課的內容為學生提供一些新的事物、新的信息,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領域。
(三)活動課能增強學生的語言活動及表達能力
采取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習興趣,積極投入,勇于實踐。語文實踐活動,能有計劃地高效運轉,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活動興趣,提高駕馭活動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農村中學語文活動課的現(xiàn)狀
由于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有些學校的活動課流于形式。特別是農村中學,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一)信息資源的缺乏
活動課是大課堂,涉及的范圍廣,需要的資源很多,但在偏僻的農村中學,學校圖書館藏書品種不全,學校信息網絡不健全,學生、教師查找資料困難。
(二)不少教師對活動課程駕馭無力,與課程“活動性”的新要求差距很大
開放性、靈活性和多樣性的活動課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具備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文化底蘊,才能更好地駕馭活動課堂,成為一個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師。
(三)學生能力的缺乏
一是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不夠。無論是采取個人活動還是小組活動的形式,為了完成活動課所規(guī)定的任務,每個學生都必須要獨立地承擔一定的責任。但現(xiàn)在的學生從小依賴性就很強,意志品質不堅強,遇到困難就退縮,所以往往很難獨立完成任務。二是缺乏團隊合作精神?;顒又屑纫髮W生獨立承擔一定的任務,又要求學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復雜的任務。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庭培養(yǎng)出來的子女,自我意識強,以我為中心,我行我素,不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同他人合作。三是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缺乏,是基礎教育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這是因為學科課程為學生所提供的相應培養(yǎng)和鍛煉的機會十分有限。四是搜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不夠?;顒诱n幾乎沒有任何現(xiàn)成的資料,所需要的各種數(shù)據(jù)、事例,都要靠學生自己去尋找、查閱、選擇、摘錄、分析。
三、解決語文活動課問題的對策
(一)有關部門加大資金投入
加強圖書館建設,加強網絡建設,讓學生、教師有一個良好的資源環(huán)境。
(二)轉變師生觀念,真正理解活動課的重要性
活動課耗時多、見效慢,它著重于過程,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短時間內很難以考試成績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對于過分追求升學率的大部分農村中學而言,活動課自然就容易被忽視了。只有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教師才不會隨意盲目對待活動課,而是精心設計、認真組織好每一堂活動課,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喜歡活動課。
(三)語文教師要努力提高知識素養(yǎng)和活動組織能力,盡快充實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創(chuàng)新型教師
首先,語文活動課綜合性很強,內容涉及自然學科的方方面面?;顒诱n教師所掌握的知識應該由文學向哲學、歷史學、地理學以及自然科學拓展。因此,活動課教師必須勤于學習,廣泛涉獵,善于積累,使自己不僅有豐富的文化知識,而且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其次,活動課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培養(yǎng)學生主動、積極的探究精神。一般的學習活動,都應放手讓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教師不能過多地限制。教師要做的是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如何指導學生,課堂中如何組織學生更好地交流與討論,使活動課堂達到最佳的效果,這都需要教師有較強的組織能力。
再次,課程改革提出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如果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知識技能,學生不但沒有創(chuàng)新可言,就連創(chuàng)新的欲望也被扼殺。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必須先成為一個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