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范文

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理課堂教學模式

第1篇: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導學互動

從事地理教育工作多年的我,深知地理教育由于學科的特點和優(yōu)勢,不僅需要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更新,更迫切的需要方式方法的更新,以培養(yǎng)學生逐步學會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性的獲取知識經(jīng)驗的能力。因此,只有合作互動,才能使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突出主體,打造高效地理課堂教學模式。

一、地理課堂教學“新”的基本組織形式――導學互動

現(xiàn)在部分教師使用新教材,沿用老教法。在此情況下,我校分管教學的領導提出了“要從課堂改革入手,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的指導思想。之后,我?guī)ьI我的教研團隊深入實際調研,本學期在我所帶的班級進行實驗。

“導學互動”教學是以導學結合和互動探究為特征的教學體系。它的基本理念是“變教為導,以導促學,學思結合,導學互動?!?它的基本特征是以課時作為控制教學過程的基本單位,以課時為單位把知識系統(tǒng)化、結構化,以課時達標作為教學的目標。以導綱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 “導學”是課堂教學的主線,“互動”是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皩А笔乔疤?,“學”是目的,“動”是根本?!皩W互動”教學模式分為“四步八環(huán)”。每個步驟由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所組成,這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有序的教學過程。

第一步是“自學導綱”。 這是課堂教學的起始步驟。它包括兩個環(huán)節(jié):①新課導入。②學生自學。

第二步是“合作互動”。 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步驟。它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①小組討論。②師生互動。③教師精講。

第三步是“導學歸納”。 這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它包括兩個環(huán)節(jié):①教師引導。②學生歸納。

第四步是“反饋訓練”。 這是課堂教學的終結步驟。

本學期,我進行了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初探,以此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教學中要注意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以趣促情

利用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注意,學生在觀察中樂于主動地學習。例如,在講述黃土高原時,給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發(fā)生地的景觀圖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反映的地形條件、植被狀況等,喚起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教師的提問既要結合教材內(nèi)容,又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踐。例如,利用多媒體展示臺灣島并設計如下疑問:①臺灣省的位置與范圍?②北回歸線穿過了臺灣省的什么部位?③海峽兩岸為什么要統(tǒng)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基本能獨立地解答問題。這樣,學生由于成功產(chǎn)生了喜悅,并且得到了滿足,更能激發(fā)他們進一步探究問題的激情。

2.教師要注意因勢利導,適時給學生予點撥

在小組學習中,學生遇到不能自行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給予適當?shù)狞c撥。在講“南方地區(qū)與北方地區(qū)”一課時,主要區(qū)別南方與北方地區(qū)的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的差異,尤其是自然差異這一塊兒比較復雜,涉及到位置、范圍、地形氣候等等,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與同學們商量了一下,決定通過畫圖來理解差異。于是,我和孩子門動起手來,一邊分析,一邊畫圖。幾分鐘的功夫,我們就畫好了。

通過畫圖,學生理解了南北方的差異原來只有一線之隔,對于南北方的理解,并沒有系統(tǒng)的講解什么,只是畫畫圖,讓學生說說對它們是怎樣理解的,就完成了學習任務,這就是師生互動的一種方式。在這里,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除了知識信息方面還有情感方面的互動。

二、教學模式靈活多樣,輕松和諧感知互動

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在課堂,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在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而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輕松和諧的教學情景。

1.采用多樣化的直觀手段,促進師生的認知互動

地理教學要求直觀手段具有多樣性。例如講板塊運動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同時進行過程演示,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開始,通過形象思維達到理性認識,采用多樣化的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地理規(guī)律,促進師生的認知互動。

2.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給予適當?shù)脑u價

在地理課堂上,教師通過直接觀察,從學生是眼神看出他們是否掌握、理解。從而做出積極反饋:正確的給予鼓勵和強化,錯誤的給予批評與矯正。

我想,經(jīng)過以后對合作教學模式進一步的潛心研究,“導學互動”合作教學的成效會更突出,會更有利于學生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地理教學》,2008年第6 期

[2] 陳爾壽.《中學地理卷》

第2篇: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范文

一、4MAT教學模式

4MAT模式以學習風格為出發(fā)點,麥克卡錫將學習風格分為四種類型:想象型、分析型、常識型和活力型[2]。想象型學習者關注“為什么(why)”,對具體形象的知識更有興趣,對抽象內(nèi)容接收能力較差;合作討論、角色扮演等教學活動是他們適宜的學習方法;分析型學習者關注“什么(what)”,擅長邏輯推理、鉆研細節(jié),接收課堂知識能力更強。常識型學習者關注“怎么樣(how)”,喜歡抽象信息,并會通過具體實踐活動來尋找問題的答案。活力型學習者關注“如果……那么……(if)”的問題,喜歡先提出假設再進行發(fā)現(xiàn)式研究,思維跳躍,能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創(chuàng)新性強,但在被要求執(zhí)行步驟具體的任務時困難較大。針對這四種學習類型,麥克卡錫設計出分四個象限的4MAT教學模式,采用左右腦交替的信息處理方式,將學習過程細分為八個步驟:

4MAT系統(tǒng)把學習描繪成一個由四個象限組成的圓,形成“感知——反應——思考——實踐”這樣一個自然循環(huán)的回路的自然學習過程,更加有效地學習。從教與學的循環(huán)過程來看,隨著4MAT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運行,學習變得更加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教師[3]。

二、4MAT教學模式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第一環(huán)節(jié)“引起注意”,這是課堂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有集中注意力,醞釀情緒,引起興趣,激發(fā)動機,帶入情景,切入主題等作用。教師可以采用事例分析法、質疑法、地圖圖像圖表法、等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或實驗等形式,以現(xiàn)實事物為基礎,從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鼓勵學生積極觀察、探究,通過親身體驗和有直觀感受的簡單易懂的知識引出抽象、間接、難懂的概念。例如,教學內(nèi)容《經(jīng)緯網(wǎng)》,因為經(jīng)緯線是一種假想的線,屬于抽象概念,學生沒有感性認識接收起來比較困難。這時教師可以把教室設計成一個形象的經(jīng)緯網(wǎng)現(xiàn)場,讓學生根據(jù)橫縱第幾排說出自己在教室里的準確位置;教師再將橫縱排標上經(jīng)緯度,引導學生用坐標來表達自己的位置。在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還可以借助教室這個現(xiàn)場繼續(xù)深入開展低中高緯度、東西半球判別等概念的討論。

這樣就使學生有了從感性到理性的過渡,將學習內(nèi)容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拉近課堂與生活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第二環(huán)節(jié)“教授新知”,這是傳統(tǒng)教學環(huán)節(jié)。新課程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應強調民主意識。教育民主化將把競爭帶進課堂,這種競爭包括同學之間的競爭和師生之間的競爭。教師要敢于和學生比輸贏,正所謂“教學相長”,徹底改造“教師中心”的專制型教學機制,提倡“黑板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氛圍,只有在平等互動的條件下才有可能使生命力得到釋放。教師在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自身的主導作用也不能忽視。課堂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教與學的綜合體。要求教師科學組織教學內(nèi)容,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法將所學知識全方位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發(fā)學生對所見所聞進行反思,促進概念的形成。

例如《中國氣候》關于等溫線圖里的虛線的學習。首先,引導學生閱讀1月等溫線圖,明確圖例、氣溫數(shù)值的含義和作用,根據(jù)等溫線圖總結氣溫由南向北遞減的遞變規(guī)律。其次,引導學生觀察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及突變部分,探究其分布的成因,進一步了解、分析氣溫空間分布的變化趨勢及影響。經(jīng)過探究和討論,學生掌握了1月等溫線圖的閱讀方法并能夠熟練運用后,教師提出疑問:“與1月氣溫分布特點相比,7月等溫線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等溫線在何處出現(xiàn)明顯彎曲?為什么?南北氣溫的極值是多少?”通過這些疑問引導學生閱讀7月等溫線圖,讓同學們帶著問題,去探究7月氣溫分布的特點。如此設計,學生能順利地得出結論。

第三環(huán)節(jié)“練習反饋”,通過練習強化知識。有針對性的安排課堂練習:(1)針對教學目標,設計課堂練習?;靖拍罴皶r練;難理解的知識反復練;按教學內(nèi)容選擇最佳的練習方式。(2)針對學生實際,落實課堂練習,在課堂練習中進行成功教育??刹捎玫恼n堂鞏固練習的方法有:嘗試練習——探討新知;基本練習——鞏固新知;綜合練習——形成技能;變式練習——活躍思維。

例如《經(jīng)緯網(wǎng)》的練習設計,在學習本節(jié)知識后,安排課堂練習:讀下圖,認真分析A、B兩點的位置,填寫表格:

本次練習一方面考察學生對經(jīng)緯網(wǎng)的知識的掌握程度,對緯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及對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經(jīng)緯網(wǎng)的排列規(guī)律的運用程度。對圖中兩點位置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更考慮了學生所學的經(jīng)緯網(wǎng)知識點是否落實在圖上。另一方面考察對地球運動規(guī)律的運用,太陽直射點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極晝極夜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緯度和五帶的劃分等,也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該題對學生的空間概念要求高,對經(jīng)緯網(wǎng)的空間分布、空間結構考查力度大。

第四環(huán)節(jié)“應用展現(xiàn)”。測試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是對前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成果總結,引導學生以圖表、類推、小組討論、總結交流、作品展示等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精細加工,增進知識內(nèi)化;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將教室現(xiàn)場繪制成一張經(jīng)緯網(wǎng)圖,標注出自己的地理坐標,所處低中高緯、所在半球以及與另一同學的相對位置等。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針對學生隨時出現(xiàn)的問題與困惑及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對學生的努力和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學生學會健康愉悅地、自由而負責任地、智慧而富有創(chuàng)意地面對生活,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四個環(huán)節(jié)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在不同環(huán)節(jié)有側重的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配合了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學習特長,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fā)揮優(yōu)勢和接收弱勢環(huán)節(jié)的挑戰(zhàn)。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應體現(xiàn)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和相互促進,在師生共商中完成教學任務。4MAT教學模式應用于課堂充分關注和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習領會新知識有很大促進作用;是一種值得繼續(xù)完善和探索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 張美玲.“4MAT”教學模式特點及其教學啟示.科教文匯,2011,11(上旬刊).

第3篇: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模式 創(chuàng)新教育發(fā)展

創(chuàng)新改革的進行對于我國學校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學校課程教學實行創(chuàng)新型發(fā)展成為的必然。高中地理教學在今后學生步入大學乃至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時展推動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高中地理教學應順應時代需求,結合當下社會發(fā)展實際培育高中人才,更為高效地進行課程教育。

一、現(xiàn)階段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模式

現(xiàn)階段我國地理課程教學已有明顯成效,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積累已有很大程度的進步。但面臨社會進步教育發(fā)展,地理教學也在日漸發(fā)生變化。學生在經(jīng)過初中地理的學習后,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已具備初級能力,能夠做到一定程度上的知識應用;進入高中后,面臨更大的學習壓力,地理學科被作為副科進行學習,學習態(tài)度的不端正造成對于地理學科日漸忽視,興趣的逐漸減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理課堂教學的效果。面臨更大的高中學習壓力,地理課程教學遇到了發(fā)展的瓶頸。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面對高考,學生不得不加大對于考試科目的學習力度,加上高中地理課堂存在著固有的缺陷,造成地理課程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逐漸降低。

1.教學內(nèi)容枯燥

現(xiàn)階段高中地理教學中,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只注重對于相關知識點的傳授,忽略了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生硬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師生間關系的淡漠,使得學生無法喚起自身對于地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師生交流的缺乏無法使教師認清當前的教學實際,也造成了師生間的隔閡,進一步阻礙了地理教學的發(fā)展。

2.地理教學空間存在一定局限性

高中地理教育中,多數(shù)教師關注課堂上有限的教學時間,而相比考試課程,學生對于地理課程的關注少之又少。教師不注重課堂時間的充分利用,無法從本質上提升地理課程的教學效率,教師課下時間利用的缺失使得地理課堂無法形成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

三、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措施

面臨當下高中地理教學發(fā)展模式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改變地理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高中地理教育,是改進教學質量的根本方法。

1.現(xiàn)代信息與地理教學的有機結合

社會的進步帶動著信息化發(fā)展,學校教學應做到一定程度上對于社會發(fā)展潮流的順應。開展信息化教學,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學生了解到廣闊的地理知識,信息化的引入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課堂內(nèi)容的豐富性,還能夠通過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的利用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2.課堂與日常生活的有機結合

教師在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實際應用方面,應做好實際生活中知識運用的正確引導。教師應注重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總結,通過地理知識的總結進行對于生活中知識的闡述,把生活中的實踐體驗教予學生,加深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及運用。

3.課堂氣氛的充分調動

課堂學習氣氛的調動在師生間知識的交流過程中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教師注重課堂教學氛圍的維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致,保持對于地理學習的高度關注,在氣氛的營造過程中,不僅增加了師生間的教學互動,也大大促進了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主動性。

四、結束語

當下高中的地理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但通過地理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進,能夠保證我國高中地理教學的發(fā)展與提高。高中地理教育仍存在著一定的發(fā)展空間,新課標對于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完成高中地理教學改革不僅要靠教師,學生也要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隨著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高中地理教育改革會逐步深入,教學質量會有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第4篇: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范文

關鍵詞:小組合作;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目前在初中階段,地理課一般一周兩節(jié),教師面對課時較少、難度較大的現(xiàn)狀,就必須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效率,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目前用的較多的就是小組合作,但是實施現(xiàn)狀卻不是很令人滿意。下面筆者就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談一談在這方面的一些探討,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進行了有效的探討。

一、“將軍式”的小組合作,形成榜樣示范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翻開我們的《填充圖冊》,對于許多優(yōu)秀的學生來說相當簡單,可以填得又快又好,但特別是對于七年級一些還未入門的學生來說,就略難了,這時可以采取這樣的“將軍式”討論,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作用。

這是一節(jié)大洲和大洋的新授課,這里選取其中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案例。

案例一:

這種合作方式的優(yōu)點顯而易見,可以解放老師,又可以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價值,因為學生和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最貼近。但是這種合作方式局限性比較大,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很重要,僅僅適用于難度較小的基礎題。

二、“兵教兵”式的小組討論,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

這種是最常見的課堂討論形式,它要求學生在由4~6人組成的小組中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為了避免無效討論,我校制訂了高效合作小組的要求,要求每班按照“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分組,每組起個響亮的名字,編成相應的代號,搞一個鼓舞人心的崗位競賽,使每個成員有事可做,并且按時輪換崗位。下面結合案例說明這一模式。

案例二:

八年級地理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第一節(jié)地勢和地形

重難點:我國的地勢地形特點對氣候、河流、交通、經(jīng)濟發(fā)展等的影響。

重難點突破過程:

【教學思路】利用學習活動單的形式,出示各種地圖,學生分組討論,分析中國的地勢地形特點對生產(chǎn)和生活造成的影響?

【教師提供素材】每一組一組圖片資料,圖一:中國主要港口和航海線分布圖;圖二:階梯交界處的水能利用圖;圖三:中國年降水量示意圖;圖四:中國主要鐵路圖;圖五:中國主要商業(yè)中心和邊貿(mào)口岸圖;圖六:中國土地利用類型圖;圖七:我國地勢特征對氣候的影響;圖八:中國的季風圖。

【學生學習過程】小組討論,記錄員在活動單上做記錄,例如某組選的是交通因素。(1)各成員通過觀察老師提供的8張圖片,從中篩選出與交通有關的圖片(圖一、圖四)。(2)分析圖片討論地勢地形對我國交通的影響。(3)得出結論填到活動單中。在討論過程中組員有爭議時可以向老師求助。

【教師小結】地勢地形特點的影響

這樣的合作模式有幾個注意點:

1.小組合作的前期準備

班主任在開學初要分工設立組約、組訓等,并設立小組的課堂學習標準。

2.小組合作的實施環(huán)節(jié)

先思考后討論的形式才能達到效果。小組之間可以同桌先互查互督,然后小組內(nèi)部合作,再大組間交流展示,最后的檢測、反饋可以用“小組輪轉批改”的方式進行當堂批改,當場報分,作為第二次學情反饋和對小組進行整體評價的依據(jù)之一。

3.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

第5篇: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范文

關鍵詞: 地理課堂教學 雙主體模式 課堂教學模式

一、關于教學主體的誤區(qū)

⒈教師中心論

這種觀點認為教師在教學中居于支配地位,決定教學進程?!敖處熤行恼摗敝鲝埖慕虒W活動是教師按照教學大綱,采用單向灌輸式的模式傳授知識和技能,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教授的內(nèi)容。學生受制于教師,失去了學習主體地位,缺乏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教學主體,而學生則是教學客體。這種教學觀念下出現(xiàn)“老三中心”即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

案例1:《美國的農(nóng)業(yè)》,教師A在整個課堂中詳細介紹了美國的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等農(nóng)業(yè)帶,學生在課堂上一直處于聽的狀態(tài),幾乎沒有任何思考,消極地接受一大堆顯得極為枯燥的知識。

⒉學生中心論

與“教師中心論”相對的觀點是“學生中心論”。與教師中心論的“老三中心”相對立,學生中心論提出“新三中心”,即以學生、經(jīng)驗和活動為中心。在實踐中有人把學生主體極端化,宣揚“以學生為中心”,他們把學生看做是能夠完全決定整個教育過程和結果的主體,而教師只是以協(xié)作者的角色幫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性。結果教學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案例2:《美國的農(nóng)業(yè)》教師B將整個課堂設計成一個活動,即讓學生自己尋找適合美國的農(nóng)業(yè)帶。美其名曰,將課堂交給學生。然而,此教師沒有給予一定的方法指導,導致學生無從下手,只能直接用課本上的美國農(nóng)業(yè)帶圖敷衍了事。

二、什么是教學雙主體

教學雙主體的觀念認為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構成的?,F(xiàn)在通常將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說成是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即主導了學生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方法及時間和空間。與此同時,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另一主體,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和學生共同作用的客體則是教學內(nèi)容,三者構成了一個較完整的教學過程。

案例3:《美國的農(nóng)業(yè)》,教師C在跟學生介紹了玉米帶選址的方法后讓學生思考美國小麥帶和乳畜帶的位置。學生根據(jù)老師對玉米帶的講解,認真思考,歸納出其他農(nóng)業(yè)帶的情況。教師介紹方法就是在發(fā)揮主體作用,學生思考其他農(nóng)業(yè)帶的位置也是在發(fā)揮主體作用。

三、如何實現(xiàn)“雙主體式”的課堂教學模式

⒈教學氛圍更和諧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jīng)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象,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夠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成這樣的教學氣氛,那么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fā)揮作用?!庇纱丝梢娊虒W氛圍對教學的重要性。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處于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tài)能更好地發(fā)揮好各自的主體作用,實現(xiàn)課堂互動。學生應在教師指導下,積極參與,主動探索,不斷提高學習能力。營造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使教師和學生心靈深處相互接觸,從而共同提高。因此,和諧的教學氛圍是課堂教學雙主體活動探索的前提條件。

⒉教學方法更多樣

討論教學通過討論、評議、辯論等學生主體間的交往活動,從而創(chuàng)造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機遇和條件,鼓勵自由發(fā)言、各抒己見和質難問疑,引導學生學會傾聽與評價他人觀點,尊重不同意見。討論教學在挖掘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如《巴西》一節(jié),可設計是開發(fā)熱帶雨林還是保護熱帶雨林的辯論會。

自主學習法通過教師敢于放開手腳,留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從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梢妼W生能否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是非常關鍵的。在地理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察、思考和討論,并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要盡可能地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如復習《中國的氣候》一節(jié),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空白的中國地圖上描繪出中國的溫度帶、干濕地區(qū)和氣候帶的范圍。因此,多樣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雙主體活動探索的主要途徑。

⒊教學手段更信息化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技術已刻不容緩。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信息資源,改善和提高課堂教學的互動效益,開辟主體參與的新天地。然而許多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似乎走入一個誤區(qū):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傳統(tǒng)教學模式。媒體作用應由教師講解的演示工具轉變?yōu)閷W生主動學習、協(xié)作式探索、意義建構的認知工具,學生用此查詢資料、搜索信息、進行協(xié)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因此,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是課堂教學雙主體活動探索的重要媒介。

⒋教學評價更全面

第6篇: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翻轉課堂;教學理想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概述

翻轉課堂來源于英語術語“Flipped Class Model”,國內(nèi)稱之為翻轉課堂式的教育模式或者顛倒教室、反轉課堂等。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原本的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傳授知識,學生吸收知識通過課后的作業(yè)、實踐或操作來完成的教學模式。目前國內(nèi)外針對翻轉視角下高中地理教學的研究并不多,但是單純針對翻轉課堂的研究已經(jīng)比較成熟。自從翻轉課堂引入我國以后,我國許多教育界的研究學者也陸續(xù)展開了對這種教育模式的研究,根據(jù)我國教育改革的理念和特點,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是能夠適應我國教育改革的要求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并沒有在我國大面積大規(guī)模的展開,只有部分教育實驗基地展開了翻轉課堂模式的實驗研究,比如山東省昌樂一中。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地理教學評價體系

目前,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顛倒傳統(tǒng)的教學流程――教師在上課之前為學生提供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源學習教學內(nèi)容并掌握一定的教學任務,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通過互相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另外一種是將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和學生消化吸收知識的過程顛倒――學生提前通過觀看和學習老師提供的教學視頻和資料,在課堂上面老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相互協(xié)作,完成問題答疑。

由于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tǒng)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故而翻轉課堂的學習評價也不再類似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只側重于定量評價,而是立足于更寬廣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更關注教學模式對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方面的評價。目前,教學研究者大致將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評價內(nèi)容分成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老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教學的效果以及課堂之后的總結反思等。當然,同傳統(tǒng)教學評價相同的是評價的主體和多元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地理教學評價主體包括參與的個人、學生家長、學生同學和授課教師。評價等級的設定根據(jù)教學模式的特點以及學生在該教育模式下的表現(xiàn)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等級:A級、B級、C級。評價方式堅持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使評價趨于科學化。

三、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評價策略

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區(qū)別。翻轉課堂教學一改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它側重于學生的課前階段的自主學習,課堂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競爭機制,課后階段教師和學生對學習進行總結和反思,對知識體系進行梳理。

1.教學的課前階段

在翻轉課堂高中地理教學模式中,教學的課前階段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結合地理課程的具體知識和教學任務體系為學生提供完善的學習參考資料,當然學生也是這個評價體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學生需要自主地將老師提供的資料結合所要學習的知識提前預習,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讓教學在地理課堂上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更強。

2.教學的課堂階段

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對課堂的要求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和老師進行探討和交流,老師則需要把握課堂的節(jié)奏,既要解決學生的疑難雜癥,又要安排好教學的進度安排,保證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達到預期的效果。

3.教學的課后階段

教學的課后階段也是翻轉課堂的高中地理教育模式的最后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需要老師、學生、同學以及家長的共同配合。這一階段不僅需要教師布置相應的作業(yè)和實踐練習來檢測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同時還需要他們對前面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做出評價和反思。這個時候的評價和反思就是對前面工作的總結,對后期工作的建議和展望,也是翻轉課堂視角下高中地理教學評價的意義所在,所以需要評價體系的各個主體認真地完成。

四、結束語

我國對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評價策略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本文通過概述翻轉課堂視角下的教學模式理論及現(xiàn)狀,分析了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地理教學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評價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大規(guī)模地普及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還需要時間,也需要在更多的實踐和實驗中去檢驗和突破各種障礙,并作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志軍.翻轉課堂視角下的吳地文化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江南大學,2014.

2.方慧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3.董滿超,栗潔玲,黃莉敏.翻轉課堂視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初探――以人教版“必修1”中“營造地表形態(tài)的力量”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23:6-10.

第7篇: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范文

一、翻轉課堂含義及其發(fā)展

翻轉課堂是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以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只有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才能真正地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而只有以實現(xiàn)學生個性化學習為目的的信息技術應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

自1991年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埃里克馬祖爾(Eric Mazur)創(chuàng)立PI(Peer Instruction)教學法,到2000年美國的Maureen Lage,Glenn Platt和 Michael Treglia在邁阿密大學講授利用萬維網(wǎng)和多媒體讓學生在家或者在實驗室觀看講解視頻、在課堂上以小組形式完成家庭作業(yè);再到2004年薩爾曼?可汗將輔導資料制作成視頻,放到 You Tube網(wǎng)站上供學生自主學習;直至200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將Power 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過程上傳到網(wǎng)絡上,“翻轉課堂”的模式逐步建立起來。 微視頻以其能夠引發(fā)認知沖突,引導學生深度思考,幫助學生突破認知障礙的優(yōu)勢,成為“翻轉課堂”的重要手段。

二、翻轉課堂給初中地理教學帶來的機遇

1.獲取優(yōu)質教學資源

近年來,大量優(yōu)質地理教學資源平臺的建立,就是彰顯大規(guī)模優(yōu)質教學資源進行研制開發(fā)與共享的一個良好開端。對于地理教師個人而言,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培訓機會,通過學習名師的視頻課程,對自己的課程組織進行深度反思,從而會激勵地理教師注重備課和上課的質量,不斷進行知識更新,提升業(yè)務水平。

2.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翻轉課堂的出現(xiàn)帶來了學生學習地點和時間的翻轉,學習地點將不再以單一的學校為主,家里或者是學習同伴的聚集地都成為了學習場所,學習時間也變得靈活。傳統(tǒng)課堂的教師是學習資源的唯一來源,學習內(nèi)容、方式都是聽從教師的安排,但在翻轉課堂的模式下,學習同伴和學習視頻和教師占有著同等的分量地位。教師和學生之間是新型的合作關系,師生共同來探討并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

翻轉課堂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平臺,學生組成合作學習小組來共同學習課程視頻,并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關的地理主題,課前進行研究討論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在氣候特征講解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讓學生對當?shù)氐臍夂蜃兓M行思考,結合生活當中的實際現(xiàn)象來分析地理知識。學生通過在圖書館查閱文獻資料、對當?shù)鼐用襁M行訪談、從當?shù)貧庀笈_獲取關鍵的數(shù)據(jù),進而做出對當?shù)貧夂蜃兓目偨Y報告。這種研究式的學習方式還能培養(yǎng)出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

三、初中地理翻轉課堂實施要點

1.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學目標的制訂,詳細地撰寫教學設計

在制訂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必須從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不同的方面來著手,保證教學目標的針對性和具體性。與此同時,教學設計則對于教學效果存在非常直接的影響,必須密切聯(lián)系微視頻中需要闡述的知識點,對于學習者、學習目標、學習需要、學習內(nèi)容、教學策略、教學媒體、教學評價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機協(xié)調。對于教學設計,可以從實驗內(nèi)容上進行教學設計,同時從教育技術角度進行教學設計。初中地理課程具備非常強的基礎性,所以,必須高度重視如何從教育技術的角度來做好教學設計,必須詳細地查找和具體的知識點存在聯(lián)系的多媒體課件、圖片、視頻資源等,切實將這些要素都有機地融合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之中。

2.視頻錄制

視頻錄制是“翻轉課堂”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之一,視頻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錄制視頻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習慣等。多使用問題式教學,對于啟發(fā)學生思考,增強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非常好的幫助。學校為教師錄制視頻專門建立了工作室,錄制時教師的聲音應清晰,板書工整,語言精練,解說得體,這也給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個視頻的制作往往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為此,我們地理組的教師分工合作,每人負責一部分內(nèi)容,并對錄制結果多次修改,以達到最佳效果。

3.要注意學生學習心理與微視頻使用的關系

學生面對學習任務、學科知識難點及學科思維提升的要求,容易產(chǎn)生畏難心理。因此,微視頻的使用要起到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參與度的作用。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到底哪些點是學生的學習心理歷程的關鍵點,哪些地方需要使用微視頻的手段,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

4.要注意學生的即時學情反饋與翻轉課堂的關系

翻轉課堂教學的策略之一就是“針對而學情的狀態(tài)從學生整體來說是多樣化的,就每個學生個體而言,又隨著時間動態(tài)變化,所以翻轉課堂教學方式的效果一定是建立在對學情的即時準確把握上的。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的反饋手段了解學情,調整翻轉課堂這一教學方式的應用。

第8篇: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范文

一、高效教學和道德課堂的概述

道德課堂就是“符合道德標準”的課堂,是在新課改實施背景下提出的更高標準的教學要求,是一種高品質的課堂形態(tài)。它要求教師要用符合道德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充滿尊重關懷和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在身心愉悅、精神自由和人格健康的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對學生學業(yè)進步和身心發(fā)展的有力推動。在道德課堂中,是以學生的發(fā)展作為根本的,強調的也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同高效課堂相一致的。

高效的課堂教學,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nèi),教師通過使用恰當?shù)慕虒W方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以獲得較大容量的真正有效的知識,充分培養(yǎng)和錘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健康全面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效教學的核心就是要保證學生的充分參與,其基本目標應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二、高效教學和道德課堂教學模式在地理課堂中的探索與

實踐

1.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要完成“高效教學、道德課堂”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有效探索,教師首先需要樹立正確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和教學水平。眾所周知,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觀念正確與否必將決定行為的效果與價值。因此,教師必須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在先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不斷滿足新課改的高要求。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不斷學習充實提高自己,學習新課程理論,更新自己的教材教法,學習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等,不斷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2.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

高中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是學生最直觀的榜樣。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必須注重言傳身教的作用,通過教學活動中有聲語言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影響。教師要用親切和期待的眼神,使學生產(chǎn)生安全感,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還要用熱情洋溢的微笑和友善慈祥的面容,給學生傳達最直觀形象和真切的感受。除此之外,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使用得體的身體語言,隨時隨地地感染學生,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給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的楷模,給學生示范正確的行動導向,將德育貫穿于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活動中。

3.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道德素材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依靠德育加快對課堂有效性的提高,就要先準確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教師應該深入鉆研教材,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并確定教材中知識結構內(nèi)容與道德教育內(nèi)容的結合點,然后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德育引入高中地理知識的教學中,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這就要求教師要抓準時機,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使他們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智力,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提高自身素質,塑造現(xiàn)代人格,迎接新的挑戰(zhàn),不斷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內(nèi)外活動

第9篇:地理課堂教學模式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先學后教”模式;教學;研究

所謂“先學后教”就是讓學生按照教師所設計的教學目標及教學方案進行學習,鼓勵學生自主看書和練習,然后教師針對學生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糾錯,引導學生質疑、交流、討論,可以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從而達到“以兵練兵”的目的,而教師只需做好引導、補充與更正的工作即可。那么,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怎樣實施這一教學模式呢?下面,本人將結合自身的實踐經(jīng)驗淺談幾點體會。

一、設定適當?shù)慕虒W目標,引導學生自學教材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要解決“學什么”的問題,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內(nèi)容,充分預測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尤其要關注“學困生”的表現(xiàn)。教師要備教材、備學生,教學目標的設定,應涉及教學重點、難點,并積極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各個方面,必要時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和信息線索。使學生的認知與探究活動變?yōu)閷W生的內(nèi)在需求。同時,教師可以采用生活素材、問題懸念、幻燈片等方式呈現(xiàn)知識內(nèi)容,引導學生觀察與分析,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產(chǎn)生躍躍欲試的學習心理,讓學生將自主閱讀教材變成一種自我需求,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自學活動。例如,“運用天體系統(tǒng)示意圖,說出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和層次”比“說出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和層次”的要求就要低一些。因為在有示意圖的情況下“說出”比在沒有示意圖的情況下直接“說出”要容易一些。因此,選擇行為動詞和行為條件時,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和現(xiàn)有的學習基礎。如果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好,可以選用較高水平的行為動詞或較復雜的行為條件。越高水平的行為動詞或越復雜的行為條件,越有利于實現(xiàn)“過程與方法”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二、利用好教學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根據(jù)教師所提供的“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并將其標注在文本的相應位置,為合作探究與討論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學生“先學”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督促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進行自學,并穿插于各個小組之間進行答疑、抽查、詢問,充分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對于具有共性的疑難問題,教師可以統(tǒng)一組織講解,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先學”任務,對于表現(xiàn)較好的小組,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產(chǎn)生成就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一定要給予特別的關注和幫助,讓學生不能輸在基本的教學內(nèi)容上。此外,教師要加大巡查力度和個別詢問,充分了解學生的“先學”情況,還可以通過練習、板演等方式進行檢查,爭取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并認真分析帶有傾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梳理和歸類,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城市化過程的問題及解決途徑”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設計導學案,并給出相應的資料:(1)本地市交通工具的品種、數(shù)量、更新狀況等;(2)本地市的道路交通情況;(3)道路交通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4)教材中涉及的有關資料。然后由教師提出問題:(1)交通工具更新的速度之快說明了什么?(2)道路為何要拓展加寬?(3)本地市道路今后是否還需要繼續(xù)改造?(4)你認為應怎樣解決問題?解決的可能性有多大?通過導學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打好基礎。

三、加強質疑與小組討論,實現(xiàn)課堂自主、合作學習

古語有云:“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jié)節(jié)是疑。過了這番后,疑漸漸解,以至融會貫通,卻無疑,方始是學。”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提出問題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學生充分體會成功的喜悅之情。教師要在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內(nèi)容的前提下,教會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及策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新課標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但是這一學習方式實際操作起來并非易事,尤其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想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盡量少占用課堂時間,在班級范圍內(nèi)形成小組之間、小組內(nèi)部、師生之間的對話模式,鼓勵學生相互交流探究成果,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例如,在教學《礦產(chǎn)資源合理開發(fā)和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課時,可以采用引導學生自主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提出問題,如:德國魯爾區(qū)在發(fā)展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為什么在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一定要轉型?同時,教師在運用問題教學法實施教學時,一定要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提問,激發(fā)學生的質疑品質。當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表達出來,然后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當教師或學生提出問題后,由教師將較為復雜的問題分為幾個小問題,然后再分配到各個小組,引導小組討論學習,讓學生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發(fā)揮集體的智慧,探尋問題的答案,并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同時,教師應注意在討論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于放任自流,任由學生隨意探討,沒有提出任何引導;二是事先將答案告訴學生。最后,小組合作討論結束后,教師要請小組代表依次上臺進行總結交流,由其他成員進行補充。針對學生的意見,教師要合理點評,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對于較為復雜的問題,無法在課堂上及時解決的,可以留在課后讓學生繼續(xù)討論。

四、正確把握“后教”時機,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后教”指的是在學生先學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疑惑而進行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其主要作用在于對學生自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必要的糾正、補充、整理,同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昂蠼獭辈⒉皇锹o目的的教學,而是針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而進行的指導與糾錯,注重引導學生自主討論,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過“以兵練兵”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通過“先學”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教師是不需要進行重復指導的,只針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補充、更正、評定,一方面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優(yōu)等生的教學資源,避免“一言堂”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熱力環(huán)流”這節(jié)課的時候,學生總會在熱力環(huán)流方向和地面溫度變化而引起的垂直方向上的氣壓高低的大小比較上暴露出問題,這時,我們就可以圍繞學生的錯誤大做文章。首先,利用多媒體動畫技術進行形象直觀的動態(tài)演示;其次,讓學生自主完成畫圖任務:標出氣流的流動方向以及等壓線彎曲程度,由教師對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點評,指出其中的錯誤,在師生的努力下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修正;最后,利用變式圖進行設疑,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這樣一來,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同時還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五、注重改進教學評價,保護學生先學的信心

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的總結,而且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中,由于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對學生及小組的評價也增加了,我們要注重教學評價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意義,對學生進行公正合理的評價,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教師要加強點撥與指導,并把握好點撥的實際,能夠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注意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給予學生一把打開思維的鑰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總之,“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標教學要求,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我們應在今后的教學中,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制訂有效的教學方案,真正發(fā)揮出“先學后教”模式的優(yōu)勢和作用,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袁兆龍.先學后教:還學生一個真正課堂[J].甘肅教育,2011(09).

[2]夏歡.試析新課改下的高中地理“學案”教學[J].考試周刊,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