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酈道元水經(jīng)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水經(jīng)》是三國時代桑欽所著,因原文僅萬余字且缺乏系統(tǒng)性,北魏時期的酈道元在其基礎(chǔ)上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再論證。酈道元飽讀《山海經(jīng)》等地理學著作,遍游名山大川。他先后參閱前人430多種書作,查看了許多山川地貌圖,并進行實地考察和調(diào)研,游歷了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等廣大地區(qū),問詢當?shù)鼐用袼赖墓沤褡冞w及河流淵源,搜集到許多當?shù)氐娘L土民情及歷史神話故事?!?a href="http://m.saumg.com/haowen/4331.html" target="_blank">水經(jīng)注》全書共四十卷(原書宋朝已佚五卷,今本是經(jīng)后人改編而成),計30多萬字,記述了1252條河流及有關(guān)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條,文字增加了20多倍?!端?jīng)注》既是一部系統(tǒng)而完整的地理學專著,又是一部廣博而優(yōu)美的古文學作品,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fā)展也影響頗大。
二、《水經(jīng)注》傳統(tǒng)文化之內(nèi)涵
《水經(jīng)注》全文雖以古文行篇,但文字通融,毫無拖沓、偏僻字句,易讀易懂,若通篇閱讀則朗朗上口,仿佛于山水之間有天籟之音,耐人尋味,文采斐然。
其一,《水經(jīng)注》文學魅力深刻雋永。
《水經(jīng)注》能從不同角度對自然山水進行個性化刻畫,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山水各自面貌;在著力挖掘?qū)陀^景物的內(nèi)在品質(zhì)時,能使山水景物風貌的精神特質(zhì)得以深刻的體現(xiàn),突出地刻畫顯現(xiàn)了各種不同的山水性格;而在敘事描寫之中飽含著著者的真情實感,能夠融情入景、情與景偕,亦堪為之稱道?!端?jīng)注》對自然山水、草木的描寫細致入微,恰如其分,傳遞出獨特的文學美感、空間質(zhì)感和畫面美感。諸如《水經(jīng)注》卷十六《谷水》中寫道“山有都亭,堂上結(jié)方湖,湖中起御坐,石也。御坐前建蓬萊山,曲池接筵,飛沼拂席,南面射侯夾席,武峙背山。堂上則石路崎嶇,嚴峰峻險,云臺風觀,纓巒帶阜。游觀者升降阿閣,出入虹陛,望之狀鳧沒鸞舉矣。其中引水飛睪,傾瀾瀑布,或枉諸聲溜,潺潺不斷。竹柏蔭于層石,繡薄叢于泉側(cè),微飆暫拂,則芳溢于六空,實為神居矣”。其中所營造出盎然的生機、悠遠的境地都如丹青目呈畢現(xiàn),令人為之神往。又如《水經(jīng)注》中山有描寫峰巒、洞穴、巖岫、怪石、陵阜等所處,水有刻畫瀑布、泉源、清溪、津渡等,還有對城池關(guān)隘、宮殿廟宇、物產(chǎn)古跡等處的走訪、考證、記載和描述,可謂洋洋灑灑,兼收并蓄,異彩紛呈。這些都是與酈道元要“地以存古”的本意相符的。酈道元擅于將所描述自然物象與之所處環(huán)境關(guān)系進行整體考量把握,對山水構(gòu)造、山水意境及山水性格都有準確到位的再現(xiàn)和塑造。在對景物“隨物賦形”,做個性化描寫時極見文字功力,讓一部人文地理著作也能放射出文學的光芒。
其二,《水經(jīng)注》藝術(shù)情感真摯醇厚。
囿于《水經(jīng)注》自身的特別體例和內(nèi)容要求,酈道元以尊重自然的寫實筆法描山繪水時,也賦予其情景交融的感染力,避免說解上給人枯燥感。如《水經(jīng)注》卷三十七《夷水》中有“其水虛映,俯視游魚,如乘空也。淺處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飛清,傍多茂木,空峙靜夜聽之,恒有清響……不覺疲而忘歸矣”。酈道元在對自然美景與友人情懷相交集中,“不覺疲而忘歸”,借景抒情、融情入景,筆下生動地展現(xiàn)他以及游人的真情實感,抒發(fā)出不同自然環(huán)境中審美者的不同心情和體驗,使審美的客體和主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交融,流露出深深的體悟和真摯的情感。在《水經(jīng)注》卷十四《濕徐水》中描述,“(居庸關(guān))南則絕谷,累石為關(guān)垣,崇墉峻壁,非輕功可舉,山岫層深,側(cè)道褊狹,林鄣邃險,路才容軌……聆之者莫不傷思矣”。酈道元筆下以寫自然景色的幽靜、凄美,給人以一種冷冷清清的心理感受,如同對漂泊之苦、思鄉(xiāng)之悲的反復歌詠,讓“聆之者莫不傷思”。
三、《水經(jīng)注》山水主題之啟示
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經(jīng)過歷史漫長的發(fā)展沿承,現(xiàn)已非常成熟。其間,各種中國畫美學思想層出不窮并各持己見。有的偏重于“師承古人筆墨”,而忽視生活實踐的創(chuàng)造性;有的過于強調(diào)以寫意為主、“神采為上”,而忽視形質(zhì)、理法的交互性。現(xiàn)實中,山水畫家必須既懂得古人之理法,又懂得自然之理法。山水畫教學作為高校藝術(shù)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常通過臨摹課、寫生課相結(jié)合的方法和途徑,達到讓學生既可以掌握古人之理法(臨?。部梢哉莆兆匀恢矸ǎ▽懮┑哪康?。因為只有把客觀存在的自然景物與主觀能動的藝術(shù)情感相融合,才能實現(xiàn)“物我交融”“天人合一”,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富于感染力的優(yōu)秀山水畫作品。對于現(xiàn)代人而言,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已經(jīng)不僅作為地理學著作來加以理解,其中承載的傳統(tǒng)文化和山水精神,也蘊含著對山水畫教學的發(fā)展啟示。
其一,以文化本源探求山水真諦,實現(xiàn)知行統(tǒng)一。
中國畫與傳統(tǒng)文化關(guān)系緊密,可謂一脈相承,其獨特的品評方式、學習途徑、鑒賞方法及創(chuàng)作手段由來已久,發(fā)展已臻于完備并自成體系。西風東漸百年來,原有的中國畫教育體系受到?jīng)_擊,多是以犧牲民族文化和中國畫自身為代價的。從20世紀初始,學院教育就把中國畫的繪畫系統(tǒng)給丟失了。黃賓虹先生堅持“于傳統(tǒng)溯求本原,于未來以求開放”,認為既要繼承傳統(tǒng)文化精華,又要學習并掌握傳統(tǒng)文化中最本真的、最有生命力的那部分,然后融入“時代精神”大膽變革,方能有所成就。明代李日華在《墨君題語》中言:“繪事必須多讀書,讀書多,見古今多,不狃狹理見聞,自然胸次廓徹,山川靈奇,透入性地時一灑落,何患不臻妙境。”從某種意義上說,《水經(jīng)注》能藉山水之名傳遞出傳統(tǒng)文化之美,一如其后許多的文人游記,值得稱道的是,酈道元不虛千里之行,才有了文字與山水的相互生發(fā)。古人云:讀書以明理。在山水寫生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非常重要。通過結(jié)合《水經(jīng)注》的通讀詮釋,將讀書與行路有機結(jié)合,有助于學生進行寫景狀物,融情入景,“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學會將筆、墨、景、情統(tǒng)一起來,達到體味山川精神與抒漫情懷的完整結(jié)合。
其二,以傳統(tǒng)美學推進山水教學,實現(xiàn)人文統(tǒng)一。
在第十二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學術(shù)研討會上,美術(shù)理論家張曉凌指出,現(xiàn)在的學院教育缺乏對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傳授,很多學生對古代美學思想精髓都沒有具體認知,寫生也只是對自然景觀的照搬,缺乏最重要的思考醞釀環(huán)節(jié)。理論家尚輝認為,所謂的“堅守”,其實就是對中華文化的立場問題。無論中國畫如何汲取外來藝術(shù)養(yǎng)分、如何推進藝術(shù)變革,都應該以堅守中化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中國畫的核心審美規(guī)定為立場和依據(jù)。放眼看去,在各級各類美術(shù)大展上的許多山水作品,在片面追求畫面的造型能力、寫實效果的同時,恰恰失去了中國畫審美中強調(diào)的“雅、靜、清”等精神品格,暴露出畫家在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上的不足。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中記載:“昨歲在石湖寫此圖,今攜至西湖展觀,乃絕似兩峰六橋景界。惟是積雨連旬,煙霏不開,與李營丘畫法無當,須米家父子可為傳神也。”可見,古代畫家在畫論、畫理等美學修養(yǎng)方面也造詣極高,這樣才能在山水表現(xiàn)上做到通融順達,創(chuàng)作出精妙的山水佳作。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人文精神,我們必須對之先有認識,然后發(fā)揮光大,否則中國過去或未來之人文思想,皆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其三,以民族精神凸顯山水風骨,實現(xiàn)筆墨統(tǒng)一。
計劃了很久,開學這一天才得實施。3月4日上午11點左右,我們在保定下京深高速,取道滿城縣,到縣城以西的嶺西村東口,離開柏油馬路,駛上鄉(xiāng)間沙土路,向北直撲易縣貓兒巖。汽車顛簸劇烈,大家卻很高興,終于進山了。
稀薄的云霧遮住了太陽,大雨說,就喜歡這樣的天氣。我倒更希望陽光燦爛,那至少有利于我們預定的傍晚時分在五回嶺眺望太行群峰。沙土山路上時速只能在50公里以下,然而群山靜謐,四望無人,枯黃的干草和孤獨的棗樹在山坡上蕭瑟著。雖然汽車轟鳴,還是能感覺到安靜的氛圍搖曳在山谷之間。
貓兒巖是我們的第一個目標。
貓兒巖是河北省易縣管頭鎮(zhèn)的一個村(大隊),從地圖上看,在狼牙山西麓,漕河西岸。我們?yōu)槭裁匆L問貓兒巖呢?這要從北魏太武帝的東巡碑說起。
民國十五年左右,金石碑拓市場上出現(xiàn)了太武帝東巡碑的拓本。羅振玉得到了一份,十分興奮,稱為“后魏第一刻”。他在《后丁戊稿》中對碑刻作了考證,并在《石交錄》中作了錄文。由于拓本不夠清晰,錄文也難免有些錯誤,比如,他把李蓋錯認為李羔,等等。羅振玉是第一個全面東巡碑的,他把這一碑刻與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滱水的支流徐水條下所提到的太武帝御射碑聯(lián)系起來,可謂有識。羅振玉的研究與周肇祥、施蟄存等比起來,要精當?shù)枚唷|巡碑的拓本十分罕見,施蟄存先生1973年4月的跋文說:“此碑拓本,流傳極少,余求之十余年,乃始得之。”北圖存有拓本,其縮印件已經(jīng)出版。
《水經(jīng)注》滱水:“徐水三源奇發(fā),齊瀉一澗,東流北轉(zhuǎn),逕東山下。水西有御射碑。徐水又北流,西屈逕南巖下。水陰又有一碑。徐水又隨山南轉(zhuǎn),逕東巖下,水際又有一碑。凡此三銘,皆翼對層巒,巖障深高,壁立霞峙。石文云:皇帝以太延元年十二月,車駕東巡,逕五回之險邃,覽崇岸之竦峙,乃停駕路側(cè),援弓而射之,飛矢踰于巖山,刊石用贊元功。夾碑并有層臺二所,即御射處也。碑陰皆列樹碑官名。”
據(jù)《魏書》,太延元年十二月,太武帝已經(jīng)完成了對河北定冀諸州的東巡,正在返回平城的路上。其“御射”之所,就是東巡碑刊立之地。如果確認了東巡碑所在,《水經(jīng)注》的文字就可以得到印證了。相關(guān)的,比如北魏時期平城與河北的路線,也就可以由此得到澄清。那么東巡碑又出于什么地方呢?
宋代《太平寰宇記》提到此碑,但是似乎只是抄錄《水經(jīng)注》(當然文字微有差異,倒可據(jù)以校訂酈書)。明清易州地志中,未見有提及此碑者。這說明,東巡碑早已不為人知,要么是倒伏沉埋,要么是人跡罕至。施蟄存說“民國初年河北易縣西南八十里貓兒窪出土”,而羅振玉說“數(shù)年前易州貓兒窪出”。看來地點是明確的。易縣貓兒窪是哪里呢?地圖上,易縣西南四十公里左右的地名中,有個貓兒巖。在十萬分之一的軍事地圖上,貓兒巖寫成“毛兒泥”。貓兒巖東傍漕河,而漕河發(fā)源于五回山,就是《水經(jīng)注》中的徐水??磥?,貓兒窪就是貓兒巖。太武帝往返,都是經(jīng)由徐水谷地,越五回嶺。太延元年十二月,他從定州北返,在今天的管頭(我疑管頭即關(guān)頭,后代訛寫作管)進入徐水谷地,沿徐水向五回嶺進發(fā)。從管頭開始,也就進入了山地,河谷由開闊而陡然緊縮。太武帝“御射”之地,必在這一帶無疑。
因此,上學期我就計劃著到貓兒巖一游,順便爬爬五回嶺。幸運的是,春節(jié)前幾天,在潘家園買到一批舊軍用地圖,其中包括唐河、滿城、易縣、淶源等縣。春節(jié)后,我請地理專家大雨先生幫我讀圖,基本確定了方位。大雨還接受我的邀請,要和我一起前去踏勘。后來又邀得研究生朋友立雪和W君,終于在開學這一天出發(fā)了。
中午1點多,在管頭東北進入漕河干流(即徐水主干),很快進入壯麗的峽谷。到一個村莊,打聽到這個地名是南畫貓,北距貓兒巖還有五華里。南畫貓村莊東傍徐水,河東岸就是高逾百米的懸崖峭壁,景色極佳。我們停車方便,順便來到河邊。在西岸階地注目對岸的巖壁,猛然想起酈道元“巖障深高,壁立霞峙”的話,覺得就是寫這個地方的,而且“覽崇岸之竦峙”的確符合我們此刻的感受。這種景象令人胸中頓生豪氣。
但是我們的目的地是貓兒巖。經(jīng)過北畫貓,再走幾分鐘,就到了貓兒巖。令人失望的是,貓兒巖這里是一片相當開闊的河谷盆地,東西山地都比較舒緩,沒有懸崖峭壁,自然也就沒有《水經(jīng)注》所描寫的那種景象。和村里人攀談,他們對大石碑之類的東西,全無所知,而且說,三、四年前,有幾個考古的來調(diào)查過。我記起去年在太原,聽山西考古所所長張慶捷說過,他們曾經(jīng)到河北調(diào)查過太武帝東巡碑。張慶捷對靈丘縣的文成帝南巡碑的調(diào)查,十分成功,現(xiàn)在南巡碑已經(jīng)成為北魏史研究的重要資料。他聯(lián)想到東巡碑,特別是酈道元說“碑陰皆列樹碑官名”,和他正關(guān)注的南巡碑職官研究,應當有極大關(guān)系,所以他對此很有熱情。我猜想是他和河北省的同行們來過這里。當然,他們看見的貓兒窪,與酈道元的描述全不相符,而且當?shù)厝艘膊荒芴峁┤魏斡袃r值的線索,調(diào)查似乎沒有什么結(jié)果。
我們卻沒有輕易絕望。首先,貓兒窪未必就是指今天的貓兒巖。貓兒巖是如何得名的?綜合當?shù)厝说母鞣N說法,南畫貓東山的那片懸崖,有一大塊峭壁上,有石頭隱起若貓狀,就象是畫上去一般,由此得畫貓之名。而“貓兒巖”一詞,本來也是指這一塊石壁的。這一片懸崖,恰恰是貓兒巖這個河谷小盆地的南端。至此,我們認為,不能把舊時所說的貓兒巖地名,固執(zhí)地理解為今天的貓兒巖村,而應當包括南北畫貓兩個村莊在內(nèi)。這么考慮之后,我們感覺,剛才經(jīng)過的那個南畫貓,就是太武帝“御射”之所,也應當就是立碑之所。以前的調(diào)查者,可能是從北路(良崗)而來,未能注意南邊南畫貓的特別景觀,所以未曾有機會到真正的“貓兒巖”下面看一看。
看來我們必須回頭到南畫貓了。這時已是下午2點多,大家都感到饑餓難耐。貓兒巖沒有飯館,南畫貓也沒有,當?shù)厝苏f,北邊五里遠的甘河村似乎有個小飯館。為了順便看看附近一帶的地形,我們先到甘河。甘河那家小飯館早就關(guān)門停業(yè)了。無奈,我們闖入一家路邊小賣部,恰好女主人在吃飯。我看飯盆里的糖燒餅至少有十多個,就大膽請求女主人讓我們分享她的午餐。善良樸實的女主人同意了,還把鍋里的炒土豆條讓給我們一碗。飽飽吃了一頓,精神大振,我們迅速趕回南畫貓。
南畫貓的村民對我們這一群外來者很感興趣,這樣我們就有機會和他們談話。我問:這一帶是不是曾經(jīng)有一個大碑?你們記得老人提起過這里有個大碑嗎?肯定的回答立刻就出現(xiàn)了。是的,有一個大碑,就在河邊,60年代送到南管頭做石磨了;剩下一個大大的碑座,后來平整農(nóng)田給崩(炸)掉了。他們所指的原來立碑的地方,在河西岸階地上。我們走過去,只見麥苗青青,下臨河床。對面就是壁立如削的懸崖。
北魏皇帝都是草原的子孫。即使他們早已遠離草原,遷入桑乾河谷,甚至后來遷入洛陽,他們也經(jīng)常以彎弓射遠為游戲。太武帝的孫子文成帝,文成帝的曾孫宣武帝,都在不同的地方留下了炫耀射技的“御射碑”。
1、甍,是漢語詞匯,漢語拼音為méng,意為房屋、屋脊。如: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漸江水》:“山中有五精舍,高甍凌虛,垂簾帶空?!庇秩纾狠鶚?屋脊之顛)。
2、康熙字典:《唐韻》莫耕切《集韻》謨耕切《正韻》眉庚切。《說文》屋棟也。從瓦,夢省聲?!缎戾|曰》所以承瓦,故從瓦?!蹲髠鳌は宥四辍藩q援廟桷動於甍?!蹲ⅰ份輻??!稌x語》譬之如室,旣鎭其甍矣。注:棟也?!稄埡狻の骶┵x》鳳騫翥於甍標?!蹲ⅰ份?,棟也。標末也。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二、填空題21.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退守_________一帶;孫權(quán)在_________的勢力得到鞏固;劉備乘機占領(lǐng)湖北、明大部分地區(qū),又向西進占_________。22.三國時期,蜀國的絲織業(yè)興旺,_________行銷三國。吳國造船發(fā)達,促進_________交通的發(fā)展。23.曹丕死后,大臣_________逐漸控制了魏國大權(quán)。三國中最弱的_________首先被魏國滅亡。24.東晉、南朝時期,長江中下游一帶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迅速。______、______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fā)。25.4世紀后期,我國_________地區(qū)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_________。26._________是我國古代杰出的少數(shù)民族的政治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民族_________。27.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是一部綜合性的_________專著。它記述了許多前人沒有記載過的_________。28.《蘭亭序》是_________的代表作;《女史箴圖》是_________代表作。29.《神滅論》的作者是_________,這部書是我國古代_________上的寶貴遺產(chǎn)。30.為了宣傳佛教,_________統(tǒng)治者令人在許多地方劈山削崖,開鑿_________,雕造佛像。
三、連線題31.將下列有關(guān)聯(lián)的內(nèi)容用直線連接起來(1)《蘭亭序》 賈思勰 南朝《神滅論》 王羲之 《女史箴圖》 祖沖之《綴術(shù)》 酈道元《齊民要術(shù)》 范縝北朝《水經(jīng)注》 顧愷之 北魏(2)208年 淝水之戰(zhàn) 曹操383年 官渡之戰(zhàn) 苻堅200年 赤壁之戰(zhàn) 劉備、孫權(quán)
四、填表題32.按照表中的提示,將表中空白處填上。國家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滅亡時間魏 蜀 吳 東晉 西晉
五、問答題33.簡要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和赤壁之戰(zhàn)中出現(xiàn)兩種結(jié)果的原因。
一有司馬遷《自序》為證。司馬遷在《自序》中講:“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龍門”就是指河津,而不是韓城。先看司馬遷自己怎么說。凡是熟讀《自序》的人都知道,司馬遷是在講了自己的先祖從司馬錯到司馬喜七世都世居“夏陽”(即韓城),并對自己父親司馬談的經(jīng)歷和成就(論六家之要旨)作了一番詳細的介紹后,才說自己“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的。顯然,這里有轉(zhuǎn)折之意,“龍門”指的并不是“夏陽”。如果是指“夏陽”,為什么不說自己也生“夏陽”,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說。根據(jù)他先祖世居“夏陽”,誰還不知道他也生于“夏陽”,而突然冒出一個“遷生龍門”呢?在講述自己與先祖同居一個地方時,前后運用不同的概念,這在行文上是無論如何也講不通的,尤其是對于司馬遷這樣的大手筆。從這里我們可看出,“龍門”肯定是另有所指。指哪里呢?只能是河津。
河津最有理由稱“龍門”。河津與韓城僅一河之隔,我也認為,“龍門”兩邊的山都叫“龍門山”,“龍門”也為兩縣所共有,正如黃河所共有。但是,“龍門”作為一個地方的代稱(“遷生龍門”,“龍門”是地方代稱,不是指“龍門山”,也不是指禹鑿的“龍門”,雖然這個代稱由此而來),只能是指一個地方,而不會指兩個地方。那么,作為地方,河津、韓城誰更有理由稱“龍門”呢?只能是河津。這與地緣文化有關(guān)。河津在河東,為之陽。黃河兩岸所共有的東西,一般都以河東為代表,以陽為代表。如“龍門”所建禹廟,東禹廟規(guī)模很大,是主廟,西禹廟很小,是配廟,為何這樣設(shè)計,這樣建筑,就是這個緣故。河東又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祥地之一,堯舜禹時都建都在這里?!褒堥T”是禹鑿的,而河津又緊鄰都城,來往比較密切?!敖畼桥_先得月”,把河津稱為“龍門”是很自然的事。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建立的,也建都于河東,他絕不會舍近而求遠,跳過河去,稱韓城為“龍門”的。事實上,河津自禹鑿龍門以來就稱龍門了,河津有從北魏到北宋近700年的建“龍門縣”的歷史,并曾設(shè)立過“龍門郡”,這是河津先前就代稱“龍門”的鐵證。后來,“龍門縣”雖改稱“河津縣”,但歷朝歷代,一說“龍門”。誰不認為就是河津?直到今天,仍然如此?!斑w生龍門”,指的就是河津。
大概怕后人會產(chǎn)生誤會,司馬遷在“遷生龍門”之后,緊接著說了一句話:“耕牧河山之陽?!边@是對“龍門”就指河津的精確注釋。在這里,河,就是指黃河。龍門山之南,黃河之北,謂之陽,指的正是河津這塊地方。韓城與山之陽相符,但與河之陽是無論如何掛不上鉤的。至于河津當時叫“皮氏縣”,為何司馬遷不說“遷生皮氏”而說“遷生龍門”?這是因為當時“龍門”的名氣已經(jīng)很大,外人甚至知“龍門”而不知“皮氏縣”,這也是后來“皮氏縣”改稱“龍門縣”的根本原因。
二有司馬遷的墳墓為證。司馬遷死后葬在河津。雖因年代久遠,自然災害的侵襲,司馬遷的墓廟已不復存,但這有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為證。酈道元是北朝人,偉大的地理學家?!端?jīng)注》是經(jīng)他實地考察,“尋圖訪跡”,在對《水經(jīng)》作了周詳?shù)目甲C韻基礎(chǔ)上寫成的一部內(nèi)容十分豐富的地理學名著,成書于公元六世紀初期,對研究我國古代的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該書說:“河水又南,右合陶渠水”,“又東南逕司馬子長墓北。墓前有廟,廟前有碑。永嘉四年,漢陽太守殷濟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樹碑立桓。太史公《自序》曰:遷生龍門。是其墳墟所在也。”
怎么理解這段話呢?“河水又南,右合陶渠水”,說的是黃河出龍門又向南流去,右邊靠近韓城的陶渠水?!坝謻|南逕司馬子長墓北”,這講的是司馬遷墓廟的位置?!皷|南”,即黃河之東南,即河津地界?!稗熕抉R子長墓北”,說的是黃河逕直從司馬子長墓的北面流過。這說明司馬遷的墓廟在蒼頭村以西,石咀以南。黃河出龍門,流經(jīng)清澗灣,直撲石咀。受阻,滑向西南流去。
“墓前有廟,廟前有碑。永嘉四年,漢陽太守殷濟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樹碑立桓。”這是酈道元當時看到的墓廟的情況,并說明這是晉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漢陽太守殷濟到河津司馬遷墓看了他的墓碑,為其功德所感動,才為他重修的。
“太史公自序曰:遷生龍門。是其墳墟所在也?!边@是酈道元看了司馬遷墓廟后所發(fā)出的感嘆,即:太史公在《自序》中說他生于龍門,這是對的,這里就是他死后埋葬的地方。這里,酈道元也確認,“龍門”就指河津。
《水經(jīng)注》酈道元的這段記載還能有別的什么解釋嗎?他生在河津,葬在河津,還不是河津人么?
有人以現(xiàn)存司馬遷廟在韓城方憑,說司馬遷是韓城人,這不對。眾所周知,現(xiàn)存司馬遷廟司馬遷的墳是衣冠冢,而不是真墳。這說明該廟只是一座紀念性的廟宇,而不是真墳的所在地,這反而證實了《水經(jīng)注》所載司馬遷墓在河津的真實性。韓城司馬遷廟為宋時所建,至今還不到950年的歷史。司馬遷是河津人,韓城人為什么給他蓋廟?這是因為,司馬遷祖居韓城,那里的人們也以司馬遷為榮,遂建廟以示紀念,以彰其功德。這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說建廟是為了證明司馬遷是韓城人,那就是建者所誤了。若不是建者所誤,那就是后人對建者所誤了。
三有司馬遷的后裔為證。河津今距司馬遷墓東約10里,有個辛封村。村里有姓司馬者20來戶,近200來人,世稱自己是司馬遷的后代,且有家譜,至今還保存著世傳的司馬遷的朝王板。這個村也世稱司馬遷故里。這是司馬遷是河津人的血親證據(jù)。
韓城那邊并沒有姓司馬的。說司馬遷是韓城人,又找不到姓司馬的,這說不通。有人說有后裔,因避難,改姓司、姓馬、姓同、姓馮了。這也說不通。司馬遷因受李陵之禍被判刑,但并未株連九族。他的女兒、女婿、外孫都活得好好的,且女婿、外孫都受到漢武帝的重用,緣何他的遠在家鄉(xiāng)的兒孫們要改姓呢?有人說不是當時改的,是后來改的。司馬遷當時受難時都不改,后來了,又當了太史公,得以完成《史記》?!妒酚洝穯柺篮?,司馬遷聲望逐高,為世人所敬仰,這只能庇護自己的子孫,怎么反而有害了呢?“辟莽亂”,“辟劉宋之禍”,也難以成立。封建社會的刑罰是很嚴酷的,哪有改姓就能避免得了的?封建社會也從未有過以改姓代刑罰的政策。況且,若要改姓,改姓一個就行了,為什么要改四姓?還有,如果確因避亂改姓,那么亂過之后,就應改過來,為什么直到現(xiàn)在還不改,還不返祖歸宗呢?這到底是真還是假呢?
辛封村不僅有姓司馬的,而且這個村名也叫得很不一般,很可能與司馬遷有關(guān)?!稘h書》載:王莽新朝時,封遷后為“史通子”。歷經(jīng)磨難的司馬遷的后代及鄉(xiāng)親突然得到這樣的榮耀,欣喜之余,把自己的村名由“太和坊”改為“新封村”,這是情理中的事。后來,為紀念司馬遷,為紀念這個功名的來之不易,里邊含有許多辛酸,把村名又演變?yōu)椤靶练獯濉?,誰又能說沒
有道理呢?這難道不也證明辛封村確是司馬遷的故里,司馬氏是他的后裔嗎?
以上三證,足以證明司馬遷是河津人。那么,司馬遷的先祖世居韓城,其父親也生于韓城,司馬遷緣何就成了河津人呢?這是因為司馬談在年輕時遷居到了河津。雖然史無明確記載,但并非毫無依據(jù)。司馬遷在《自序》中說,其父病逝于周南。但葬于何地,并沒有說。把世居夏陽的世祖死后葬于華池、高門都交待得清清楚楚,唯獨不交待自己的父親也葬于華池或者高門,這就是一個最大的疑點。這說明,司馬談很可能葬于別處,葬于他的遷居地河津。據(jù)司馬遷后裔講,距司馬遷故里辛封村西北約10里的地方有一座司馬氏的遠祖墳,這座墳很可能是司馬談的墓。這至少是目前證明司馬談葬于河津的一個證據(jù)。
司馬談為何要遷居河津呢?可能有兩個因素,一是求學的因素。司馬遷在《自序》中講,“太史公學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楊何,習道論于黃子。”這說明司馬談年輕時主要是在外求學,不然他就寫不出《論六家之要旨》那樣的使自己一步登天的曠世文章。那么,在哪里求的學呢?河津很可能是一個主要的地方。河津是大學問家卜子夏的故鄉(xiāng),魏文侯時曾“西河設(shè)教”50年,不僅對河津,而且對河東及山西文化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漢武帝時離魏文侯時并不遠,想必當時河津的教育事業(yè)也很興旺,文化的底蘊比較雄厚,是黃河中游學子求學比較集中的地方,且河津與韓城離得很近,到河津求學應是司馬談最理想的選擇。由于長期在這里求學,產(chǎn)生了感情,并認為在這片文化沃土上有利于自己子孫的熏陶成長(司馬遷成為大史學家、大文學家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決定遷居。遷居就遷在當時的太和坊,即今辛封村。太和坊是大學問家卜子夏的故里,是“西河設(shè)教”的主場所。司馬談之所以遷居這里,這和司馬談遷居的動機和目的是完全一致的。二是返歸故鄉(xiāng)的因素。司馬遷在《自序》中講,其遠祖是從晉適秦,人“少梁”的。那么,司馬遷遠祖是從晉的什么地方遷到“少梁”?最有可能是河津。因為河津、韓城離得很近,為避亂;過河就可以達到目的。河津是其遠祖的故地,即使不是,山西總是,加上他長期在這里求學,有了感情,這就遷回了河津。事實證明,他也確實遷回了河滓。
最后,作一大膽推測:司馬遷為什么叫“遷”?誰能說這與司馬談遷居河津毫無關(guān)系呢?誰能說這不是對其遷返故鄉(xiāng)的一個永久性的紀念呢?我說,很可能是的。
1、謂出仕和隱退?!端]皇甫規(guī)表》:“修身力行,忠亮闡著,出處抱義,皦然不污?!薄豆沤裥≌f葛令公生遣弄珠兒》:“蕭何治獄為秦吏,韓信曾官執(zhí)戟郎。蠖屈龍騰皆運會,男兒出處又何常。”
2、 行進和靜止。梅堯臣《翠羽辭》:“秦女乘鸞遺翠羽,落在人間與風舞。風休不歸誰作主,此郎拾取妝金縷。郎家主婦愛且憐,系向裙腰同出處。”陸游《雨復作自近村歸》詩:“可憐鳩取招麾速,誰似云知出處齊?!?/p>
3、 詞語、典故等的來源和根據(jù)。《魏書儒林傳李業(yè)興》:“出處甚明,卿自不見?!?/p>
4、 源頭。酈道元《水經(jīng)注谷水》:“徐廣《史記音義》曰:黽或作彭 ,谷水出處也?!?/p>
5、 產(chǎn)地,來源。蒲松齡《聊齋志異小人》:“有術(shù)人攜一榼,榼中藏小人。至掖,掖宰索榼入署,細審小人出處?!?/p>
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為紀念晉國開國君主唐叔虞而建。創(chuàng)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就有關(guān)于唐叔虞祠(即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jīng)頗為出名了。
晉祠現(xiàn)已稱為一個有著幾十座古建筑的中國古典園林的游覽勝地。晉祠的文物古跡很多,比較著名的有:
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十晉祠的主體,也是現(xiàn)在晉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寬7間,進深6間,殿的四周有圍廊。建筑學家們認為這個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晉祠的參天古樹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齊年柏”,相傳為西周時所植,由于年代久遠,樹身已向南傾斜約40度,但仍充滿了生機。隋槐在祠內(nèi)的關(guān)帝廟內(nèi),老枝縱橫,盤根錯節(jié)。
難老泉,素有“晉陽第一泉”之譽,與侍女像、齊年柏并稱“晉祠三絕”。因它晶瑩澄澈,暢流不斷,人們便以“難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著附近數(shù)萬畝稻田。李白、范仲淹等大詩人都曾寫過贊美難老泉的詩。
原文
自(1)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2);重巖疊嶂(3),隱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見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絕?;蛲趺毙?9),有時朝發(fā)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14),回清倒影(15)。絕巘(yǎn)(16)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17),清榮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21),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22)。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釋
(1)自:在,從
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省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里。
(2)略無:完全沒有。闕:通“缺”,中斷 。
(3) 嶂(zhàng):高峻險拔如屏障一樣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這里指太陽。
(7)襄(xiāng),上。 陵,丘陵,小山包
(8)沿:順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時。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傳達。
(10) 朝發(fā)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白帝:城名,在重慶奉節(jié)東。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12)雖:即使。 奔:奔馳的馬。御:駕著
(13)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比船)快,或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jīng)注刊誤》) 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綠潭:碧綠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絕:極高。巘:山峰
(17)懸泉:懸掛著的泉水瀑布。飛漱:急流沖蕩。漱:沖刷。
(18)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盛。
(19) 良:實在,的確。
(20) 晴初:天剛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屬引:連續(xù)不斷。屬(zhǔ):動詞。連接。引:延長。凄異:凄涼怪異。
(22)哀轉(zhuǎn)久絕: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絕:消失。
(23)巴東:漢郡名,在現(xiàn)在重慶東部云陽,奉節(jié),巫山一帶。
(24) 沾:打濕。
(25) 三聲:幾聲。這里不是確數(shù)
(26) 裳(cháng):衣裳。
翻譯
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這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便到了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關(guān)于描寫冬天成語
1、山寒水冷
解釋: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來柳綠花紅?!?/p>
2、寒蟬凄切
解釋:寒蟬,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時,知了發(fā)出凄慘而低沉的聲音。文學中多用以烘托悲涼的氣氛和情調(diào)。
3、銀裝素裹
解釋: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銀、素:白色。裹:包。從上到下沒有一點彩色,非常素潔,干凈,一般用來形容下雪后美麗的景致。
4、千里冰封
解釋:“千里”是個虛數(shù),指遼闊的北國,并非說是整好一千里。和后面的“萬里雪飄”中的“萬里”一起使用。遼闊的北國大地都被冰封上?!氨笔敲~,作狀語,前面省略了介詞“被”。
5、林寒澗肅
解釋:寒:寒冷肅:清冷。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出處:北朝·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p>
6、雪虐風饕
解釋:虐:暴虐;饕:貪殘。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出處: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歲弊寒兇,雪虐風饕?!?/p>
7、冰天雪窖
解釋:形容極為寒冷。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四:“公子編修汝舟隨侍,勸以節(jié)勞暫息。公慨然曰:‘二萬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嘗言苦,時反憚勞乎?’”
8、鵝毛大雪
解釋:指像鵝毛一樣飄落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處: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p>
9、冰天雪地
解釋:形容冰雪漫天蓋地。
出自:清·蔣士銓《雞毛房》:“冰天雪地風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
10、風雪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