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投資理財的方式及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P2P網絡借貸正在成為投資者重要的資產配置方式之一。調研數據顯示,P2P網絡借貸與股票、基金、銀行存款一起,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的三大主要產品。保險在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比重也較大,說明投資者更加注重基本保障。債券、貴金屬、外匯、信托等投資方式依然是少數人的“游戲”,如圖1所示。
不同性別資產配置
男性與女性投資者在資產配置的重點產品選擇上存在明顯差異,同樣體現在兩方面,如下頁圖2所示。股票或基金、P2P網絡借貸是目前投資者關注最多的產品,無論男性投資者還是女性投資者,皆呈現出這一特點。但區(qū)別在于,男性選擇最多的投資理財方式是股票或基金,在男性投資者中的占比為27.81%,女性在這一項的占比為23.01%;而女性選擇最多的投資理財方式則是P2P網絡借貸,在女性投資者中的占比為28.30%,十分湊巧的是,男性投資者在這一項的占比為23.13%。
保險產品的配置上也顯得頗有特點,這也是男性和女性投資者在資產配置上另一個有較大差異的地方。本次調研結果顯示,多數女性投資者會將保險產品作為投資理財的重要組成部分,有19.30%的女性在投資理財中會選擇保險,但男性投資者在這一選擇上的比例則明顯偏低,僅為4.81%,即便是在所有投資者考慮較少的債券和貴金屬這兩種投資方式上,男性的選擇比例也分別達到了8.02%和5.88%。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貴金屬。在2016年貴金屬節(jié)節(jié)走高的行情和人們對貴金屬投資了解更加深入的背景下,貴金屬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關注的對象,分別有5.88%的男性投資者、5.26%的女性投資者選擇了將貴金屬作為投資理財的產品。
各年齡階段資產配置
20歲以下投資者在進行投資理財時,選擇P2P網貸的占比相較于其他年齡階段人群更大,在保險、債券等其他年齡人群參與較多的保守型投資方式上占比則相對較低,如圖3所示。
20~35歲投資者和36~49歲投資者相比,在保險的配置上,36~49歲人群更加重視。
50歲以上投資者各項資產配置波動相較于其他年齡階段投資者較小,在各類型投資理財方式上皆有一定量占比,說明年長的投資者在資產配置方式的選擇上更加多樣化,更重視資金的分散性。
學歷與資產配置關系
各學歷層次投資者在資產配置總體趨勢上較為接近,如圖4所示。博士及以上學歷投資者在信托、外匯的選擇上明顯高于其他學歷投資者。另外,在其他投資方式上,博士及以上學歷者占比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說明博士及以上學歷投資者投資理財方式更加多樣化。
職業(yè)與資產配置
不同職業(yè)的投資者在資產配置上總體趨勢變化較為一致,自由投資人在股票或基金項占比明顯低于其他投資者,但在其他投資方式占比上明顯高于其他投資者。公務員在貴金屬的配置上明顯高于其他職業(yè)的投資者,如圖5所示。
收入水平與資產配置
月收入0.3萬~1萬元的投資者在股票或基金的配置上相對于其他收入水平的投資者表現更加積極。月收入3萬元以上投資者在銀行存款、債券、保險等穩(wěn)定型理財產品的配置上較為均衡,P2P網貸、股票/基金被納入投資產品中的比例較高,說明高收入投資者在資產配置上更加成熟,多以保值產品為基礎,配合收益較高、有一定風險的產品贏取收益,如圖6所示。
地域分布與資產配置
圖7為各地域網貸投資者資產配置情況。
先來看占比1%區(qū)域的網貸投資者。這部分投資者在網貸投資者中的占比較小,但是參與了P2P網貸的投資者中,該項投資在其資產配置中的占比卻是最高的,銀行存款的配置比例也明顯高于其他區(qū)域投資者。而股票或基金的配置比例相對較小,同時,保險的配置比例也較小。
(湘潭大學商學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 要:為了解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理財行為的特點以及影響其投資傾向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調查問卷與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國6所重點大學的大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統計整理了998份有效問卷,并建立Logit多項模型以解讀當前大學生的理財行為的特點以及影響其投資傾向的主要因素,為互聯網金融機構選擇合適的投資者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互聯網;理財行為
中圖分類號:F830.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8772(2015)19-0231-02
收稿日期:2015-06-1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理財行為變化及對未來金融結構的影響”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瀾(1994-),女,北京人,本科,湘潭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金融學。
大學生是對未來金融行業(yè)產生重要影響的群體,也是未來經濟發(fā)展的中堅力量。因此,研究大學生理財行為與互聯網金融發(fā)展之間的關系十分必要。
為迎合時展的熱潮,站在促進互聯網金融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角度審視問題,筆者從互聯網金融的消費者角度出發(fā),采取大量實地調研的方式在全國6所重點大學隨機選取樣本,共發(fā)放問卷1000份,得出大量真實、可靠的一手數據。
一、研究設計與研究過程
(一)問卷設計
設計的基本原則:采用簡單性問題和規(guī)范性語言表述,避免出現提示性和誘導性表述;同時參考了經典的投資心理實驗成果,也融合了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時間特點和在校大學生的特點。
問卷內容:采用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補充說明三種形式相結合的架構,涉及學生的客觀背景,如年級、性別、生源地、生活費金額和專業(yè)等;投資特點,如交易方式及對金融市場的了解程度;投資者的心理行為特征,如風險偏好和期望收益。
(二)樣本選擇
此次調查對象為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及重慶大學6所全國重點高校的在校大學生,涉及1000名在校學生,大多集中于本科三年級。其中,男生506位(占總數的50.69%),女生492位(49.31%),男女比例接近1:1;從專業(yè)背景來看,經濟類專業(yè)622人(占62.33%)、文史類專業(yè)264人(26.45%),管工類專業(yè)112人(11.22%)。
本研究共收回調查問卷1000份,其中有效問卷998份,有效回收率為99.8%。被調查對象整體受教育水平高,都具有一定投資理財經驗,對我國宏觀經濟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樣本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現狀分析
1.大學生收入情況
調查發(fā)現:62.83%的大學生主要收入是由家庭供給,而獎助學金成為主要收入的大學生占21.04%,勤工儉學、兼職收入占13.83%,而其他途徑只占2.30%。從月收入金額的角度來分析,當前大學生普遍收入增加,但同時其收入差距增大。51.60%的大學生月生活費在1000元—2000元之間,24.85%的在1000元以下,3000元以上的占12.42%,11.12%在2000元至3000元之間。
2.理財產品的選擇
大學生普遍具有一定的投資理財意愿,有652位調查對象表示會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進行理財,占總樣本的65.33%。受訪大學生持有理財產品情況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34.67%的大學生選擇銀行儲蓄,40.98%選基金類理財產品,12.63%選保險,7.41%選債券股票,4.31%選其他產品。
大學生在投資理財產品的選擇上表現出較強的單一性:652位大學生中表示會使用互聯網金融進行投資的占62.42%,利用互聯網金融進行借貸的占9.20%,剩余28.37%的大學生表示其兩種方式都會參與。而在購買過哪些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問題中,支付寶余額寶的購買比例高達91.68%,微信理財通的購買比例為32.16%、投資于人人貸的比例為26.65%,剩余12.42%選擇購買其他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如百度百賺、小金庫京東、陸金所等。
3.投資理財的特性
從投資理財意愿的角度來看,大學生表現出了追求較高收益的同時要求將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的意愿。調查結果顯示,51.60%的大學生表示在追求更高利益的同時愿意承擔少量損失的風險,希望得到穩(wěn)定收益同時厭惡風險的占28.56%,而偏好于“高風險高收益”的只占19.84%。由此可見,目前大學生對穩(wěn)健性投資理財產品的投資意向,更注重于投資的安全性,傾向于無風險或小風險的投資。他們投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來支持其在校的生活費用,鍛煉自己在投資理財方面的能力,而并不是為了分散資金風險或博取超高的投資收益。
(二)大學生互聯網金融投資分析logit模型
1.投資傾向的影響因素
在調查的998名在校大學生中,“拒絕投資傾向”(120人)和“無投資傾向”(212人)共有332人,占33.27%;“有投資傾向”(445人)和“完全投資傾向”(221人)總計666人,占66.73%,表明重點高校大學生的金融投資傾向較強。
(1)性別
參與調查的998名大學生中,男生“有投資傾向”和“完全投資傾向”比例合計為75.49%,女生為57.93%,男生明顯高于女生。由此可見,男生進行投資的興趣大于女生,并且男生更傾向于互聯網金融投資。
(2)月可支配資金數額
由于有無投資傾向是定性自變量,因此為了將其引入回歸模型,定義為每個月的可支配資金數額,為1000元以下,為1000—2000元,為2000—3000元,為3000元以上,故回歸模型如下:其中y為是否有投資傾向,1=有投資傾向,2=無投資傾向?;貧w方程y=a+bx,原假設:b=0,即每個月的生活費與有無投資傾向無關。如果原假設不成立,即b≠0 ,則說明x與y之間存在線性關系。
通過spss Statistics 19軟件進行線性回歸,可得方程如下:
y=12.32+0.0329x,用t檢驗對回歸方程進行顯著性檢驗,結果顯示位于拒絕域,因此拒絕原假設H0,即b顯著不為0;大學生每個月可支配資金的金額與是否具有投資傾向之間有線性關系,即,隨著月可支配金額的增加而增加,分別為58.87%、65.77%、70.87%、74.19%,逐級遞增。通常來講生活費越多的大學生,往往有較多的閑置資金和更大的風險承受能力,從而更加樂于投資理財,因此有較高的投資傾向。
(3)生源地
從生源地結構來看,城市戶口的調查對象所占比為71.44%,農村戶口占28.56%。由于被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都接受過高等教育且互聯網金融理財不受實體網點限制。故雖然農村生源的互聯網金融投資傾向與城市生源相比有小幅度下降,但從總體來看,兩者并無顯著差異。
(4)專業(yè)對互聯網金融市場及風險的了解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經濟、管工、文史三類專業(yè)對互聯網金融及風險的了解程度分別為68.33%、52.68%、41.66%,其中經濟類專業(yè)較其他專業(yè)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相對了解程度高,這主要是由于此類專業(yè)的學生更關注財經動態(tài),也與課程設置關聯。
2.建立Logit模型
根據上述影響因素,可以將被調查的998名大學生分為4個層次:拒絕投資傾向、無投資傾向、有投資傾向、完全投資傾向,四者的占比分別為11.98%、21.2%、44.7%、22.12%。根據調查的結果建立Logit模型(概率非線性回歸),設Y為因變量,Y的取值為1、2、3、4,分別代表“拒絕投資傾向”、“無投資傾向”、“有投資傾向”和“完全投資傾向”,Xi(i=1,2,3,4,5)為一組可以反應Y發(fā)生概率的變量值。假設在自變量X1、X2、X3、X4的作用下,某社會現象發(fā)生的概率為P,發(fā)生概率與不發(fā)生的概率之比為,則Logit回歸模型為:
用SPSS Statistics 19對統計數據進行多項Logit回歸分析。從t檢驗的結果來看,除生源地和專業(yè)這兩個變量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沒有通過檢驗外,其余變量均具有顯著性,即P,說明互聯網金融投資在大學生群體中受生源地和專業(yè)的影響不是很明顯,而性別、月可支配資金數額、對互聯網金融市場了解程度的回歸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都顯著,這表明上述三個變量對互聯網金融投資傾向有著重要影響?;貧w結果如下:
各回歸系數正負號均符合實際,且Logit模型通過F檢驗與t檢驗,擬合優(yōu)度為0.7824,不存在明顯異方差現象。
三、大學生理財行為轉變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究其大學生理財行為的轉變,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高速發(fā)展功不可沒。在全民理財觀念發(fā)生巨大變化時,樂于踏足新興領域的大學生自然成為了最先了解和涉足互聯網金融理財的重要群體。據調查統計,近七成大學生已經開始著手于互聯網金融投資理財,更有10.4%的大學生表示正在考慮股票等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方式。
在對互聯網金融投資理財的期望收益方面,21.66%的大學生表示和儲蓄差不多就好,要能抵抗通脹和略好于通脹的比例分別占到了總樣本的17.05%和34.1%,而15.21%的大學生理財投資者表示希望其收益能和股票市場平均收益率持平,更有11.98%的大學生表示希望通過互聯網金融理財能夠獲得好于股票市場平均收益率的期望收益。由此可見,大學生進行互聯網投資理財的主要目的是在于保持自身貨幣價值的同時盡可能地獲得更高的收益。
四、結語
調查分析結果表明:互聯網金融已經對大學生理財觀念和行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學生的可支配收入主要來自家庭供給,收入來源渠道狹窄,普遍收入增加但兩極分化明顯;有限的投資知識和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的了解,使其在投資理財產品選擇上表現出較強的單一性,更加注重于投資的安全性,傾向于無風險或小風險的投資。
此外,為進一步解釋大學生的互聯網金融投資傾向而建立的Logit多項模型,也可用于金融機構在銷售金融產品時選擇合適的投資者。若大學生的投資傾向為“完全投資傾向”,則是金融機構最易爭取的顧客;“有投資傾向”的大學生,是金融機構的重點顧客;“沒有投資傾向”的大學生,應是金融機構努力爭取的顧客;而投資傾向為“拒絕投資”的大學生,金融機構應理性放棄。
參考文獻:
[1] 孫凌霞,宮永健.天津高校學生理財觀念與理財行為調查報告[J].產業(yè)與科技論 壇,2008,7(4):167—169.
[2] 王濟川,郭志剛.Logistic回歸模型—方法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10.
[3] 張淑云.大學生理財現狀及培養(yǎng)策略[J].財會通訊,2010(3).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處在高速發(fā)展時期,隨著經濟增長帶來了個人經濟收入增長,現有的銀行保本收息的傳統理財方式已經不滿足個人投資理財需求,銀行為適應社會個人的投資欲望,引進了國外理財業(yè)務。由于銀行理財業(yè)務能實現個人收益增長,在經濟利益驅動下,投資者將銀行保本收息的存款投資到銀行理財產品中,許多人見到其他人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獲得增值收益,也盲目跟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由于人們缺乏應有金融理財知識,對購買銀行理財風險估計不足,許多投資者看不懂銀行理財產品合同,有的投資者甚至于不看合同,單方面聽取銀行專業(yè)理財人員口頭宣傳,投資者問起購買理財產品的有沒有風險問題時,銀行理財人員拍著胸脯對投資者說沒有風險,由于經濟和市場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理財產品收入達不到預期收益,有的還出現虧損,銀行理財人員就把責任推向投資者。由于投資者盲目跟隨其他人投資理財產品,導致許多投資者資金損失和法律糾紛。
二、投資理財業(yè)務風險控制
1.要明確自身理財需求。投資者在投資銀行理財業(yè)務時,要結合自身家庭經濟狀況和承受風險能力,不能盲目追求理財產品高預期收益,雖說投資者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時,銀行專業(yè)理財人員對投資者家庭經濟狀況和承受風險能力作了詳細了解,并針對投資者情況推薦理財產品,但是,投資者在投資銀行理財產品過程中,還要有清醒認識,拿多少錢投資理財產品,是否有承受能力,不能影響家庭生活,投資理財產品是保本類型,還是高收益類型,高收益附帶高風險,保本類理財產品也有風險。所以,投資者在投資理財過程中,需要達到什么投資目的,這都是投資者自身必須要明確的,投資者明確方向才能有效控制投資理財風險。
2.要了解投資產品特點。投資者在參入投資銀行理財業(yè)務時,首先要了解銀行理財產品是保本收益類,還是非保本收益類,在選擇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前,必須要看清理財產品合同條款,注意保本收益類產品于銀行普通存款是有區(qū)別的,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要高于普通存款,但其收益要高于普通存款,所以保本收益類產品的保本收益一般合同都有附加條件,附加條件可能是銀行具有提前終止權,并含有風險內容,是投資者要承擔理財風險,購買保本收益類理財產品前,必須要詳細咨詢銀行專業(yè)理財人員,附加條件中含義和帶來的風險。投資者投資非保本收益類理財產品,要知道最高收益和預期收益不等于實際收益,無論是最高還是預期收益率,銀行沒有保本理財產品保本支付義務,最終的實際收益率可能與最高收益和預期收益是有偏差,投資者如果購買的非保本收益類理財產品,應要求銀行提供令人信服的預期收益率估計依據,同時還應要銀行專業(yè)理財人員揭示理財產品的全部風險,介紹理財產品可能發(fā)生的最不利的投資結果,以及規(guī)避風險的各種可能方式,投資者就要判斷銀行專業(yè)理財人員在理財投資中站在什么角度推薦理財產品,只有了解理投資財產品全部風險,才能避免投資風險。
3.要加強投資風險評估。銀行對理財產品進行風險評估,看上去是銀行的責任,實際上跟投資者緊密相連,當投資者有意愿購買理財產品時,銀行理財專業(yè)人員會指導投資者填寫投資理財風險評估報告,并充分了解投資者風險認知能力和承受能力,在結合了解情況向投資者推薦相適應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理財負責人還要再次確認,看專業(yè)理財人員是否有誤導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作為投資者對銀行理財人員推薦的理財產品風險估計,不能聽之任之,要拿出自己最后判斷,是購買還是不購買,決定購買理財產品同時,還要了解銀行理財產品一旦出現風險,采取什么方式化解理財產品風險,將理財產品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4.要認清自身理財目標。投資者到銀行是購買理財產品,銀行有義務為投資者提供優(yōu)質服務,并向投資者推薦銀行開辦的理財產品,介紹理財產品收益和風險情況,對投資者作投資風險評估。雖然,銀行對投資者作了詳細了解,而投資者對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也要作詳細了解,銀行推選理財產品適不適應自身理財目標要求,是否于自身承擔風險相適應理財產品,如果不適應自身理財產品,就要求銀行理財人員重新選擇適應自身理財產品,如果適應自身理財產品,就要實施有計劃投資理財目標,合理配置家庭資源,養(yǎng)成長期投資的習慣,及時根據市場變化做出策略性調整,才能有效控制投資理財風險。
三、對投資者理財幾點建議
1.要注意加強學習。隨著我國投資環(huán)境不斷改善,投資者投資品種越來越多,作為投資者要注重投資方面學習,特別要加強金融理財理論知識學習,平時要多關注國內與國際經濟發(fā)展形勢,了解宏觀經濟政策變動,掌握金融市場信息和各個行業(yè)發(fā)展信息,才能適應投資理財要求,為防范和控制投資理財風險打下良好基礎。
2.要注意盲目跟隨。銀行理財業(yè)務發(fā)展至今,投資的理財產品品種熱來熱多,銷售量越來越大,如果投資者看到其他人購買理財產品獲得了理財收益,就跟隨購買同樣理財產品,不考慮自己承受能力,一旦市場發(fā)生變化,就會產生理財風險,所以,投資者在參與理財過程中,不能盲目參與投資理財,注意投資理財中各種風險,加強控制和防范。
3.要注意風險鑒別。投資者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時,特別要注意理財中風險識別,一方面銀行理財人員推薦理財產品,要注意了解理財產品性質及風險問題,不能單聽銀行理財人員宣傳,要有自己分析和判斷。另一方面就是注意理財產品合同內容,合同中有“保本”二字,其實“保本”也具有重重風險,因為,在市場經濟形勢好時,理財產品可能保本,如果市場經濟形勢發(fā)生變化,理財產品可能就不能保本,還會出現投資虧本。這就要投資者研究投資環(huán)境和經濟形勢來鑒別理財風險。
四、結束語
前不久,《中國婦女》雜志社和華坤女性消費指導中心聯合了“2007城市女性消費狀況調查報告”,結果顯示,68.2%的被調查女性在2007年有過投資理財行為;另外,高達60.4%的女性宣稱自己全權掌握家庭財政,33%的女性需要夫妻雙方商量后決定,只有6.6%的家庭是由男性掌握財政。
上述調查在某種程度上揭示出,我國當前的理財市場正呈現為一種女性當家的理財模式特征。對此,相關銀行應意識到商機,注意結合女性特點,有針對性地提供適宜的投資理財服務。
適宜的投資理財服務途徑之一,就是對理財市場予以細分,根據女性的消費與理財需求開發(fā)獨特的服務種類,創(chuàng)造更為便利的條件。2002年,我國首推以女性為主題的信用卡;2006年,在北京出現了第一家女子銀行。這反映出銀行對于女性客戶已逐漸給予更多關注,但實事求是地講,其關注和探索的程度與當今女性在消費理財領域的重要性相比,還很不夠。如何開發(fā)出更多深受女性群體歡迎的新業(yè)務、新途徑,還須相關銀行積極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在充分調查了解的基礎上,集中優(yōu)勢力量加強創(chuàng)新與拓展。
此外,既然女性在消費理財過程中更注重細節(jié),如果銀行服務能在細節(jié)方面想得更周到、做得更體貼,無疑更易于打動她們的芳心。比方說,現在有些銀行在進行理財產品營銷時,會不失時機地向客戶贈送一些小禮品,以期達到促銷目的,這些小禮品的設置若能切實考慮到女性喜好,自然會引起她們對相應理財產品的關注和好感。再比如,女性的愛美意識普遍較濃,性情偏向于謹小慎微,思維方式多以感性認知為主,此種情況下,銀行若能在營業(yè)場所周圍專門設置一些方便女性生活的服務設施,若能使投資理財服務人員的業(yè)務咨詢及服務手段注意契合女性的性情、思維方式,應該更能博得其認同與信任。現在,總的來看,我國絕大多數銀行所提供的服務表現為中性特質,這樣的服務固然是普羅大眾皆可適用,然而畢竟在細微關注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因此,銀行圍繞女性消費理財,著力在特色、貼切等方面下功夫很有必要。
隨著銀行經營形勢的發(fā)展和盈利模式的逐漸轉變,如今,越來越多的銀行日益注重推進中間業(yè)務,與此同時,由投資理財業(yè)務所形成的利潤占其總獲利的份額也在日漸攀升。如果將投資理財業(yè)務看做是銀行所致力挖掘的一座新礦的話,那么,女性理財當屬這座新礦中的富礦資源,如何保護、利用好這一富礦資源,對于銀行來講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作者單位:人民銀行山西屯留縣支行)
關鍵詞:高職 投資理財專業(yè) 課程體系改革
我國高職層次投資理財專業(yè)大多是在本世紀初伴隨著經濟騰飛而設立與發(fā)展起來的,幾年來已為社會輸送了大批畢業(yè)生,社會影響力和認可度都在不斷提高。但由于該專業(yè)大多是依托其他專業(yè)設置的,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凸顯出如專業(yè)知識與能力層次標準不明確、課程體系中各學科內容銜接不緊密、實踐實訓效果不佳、專業(yè)及院校特色不鮮明等若干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該專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亟待重視與及時解決。本文試圖通過對高職投資理財專業(yè)課程體系改革思路的闡述,來探索高職層次投資理財專業(yè)做大做強的方法與路徑。
一、制定與高職層次相適應的投資理財專業(yè)知識與能力標準
專業(yè)課程體系設置的前提就是要明確這個專業(yè)的知識與能力標準,也就是說對高職層次投資理財專業(yè)的學生到底
應該掌握哪些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和具備的能力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數。只有明確標準,設置的課程體系才有鮮明的層次感和強烈的針對性。然而這個問題許多學校一直以來基本處于模糊狀態(tài),因而在專業(y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就容易出現偏差。目前比較普遍的觀點有三種:一是以本科或普通專科同類專業(yè)為參照體,并在此基礎上刪減一些科目,增加一些實踐實訓課時,就成了高職投資理財專業(yè)的課程體系。這種觀點忽視了高職層次和生源基礎特點,層次特色與教學效果都不理想。二是課程設置大而全[1]。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學校教育就應該盡可能多地給學生知識,而體現知識的載體就是課程。因此,在專業(yè)課程的設置上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與全面,只要是與投資理財有關的學科門類都搬上專業(yè)計劃。這種觀點教育目標思路混亂,根本不清楚每門課程在專業(yè)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中的具體作用,課程設置缺乏明確的目標性。這種廣撒網式的課程設置方式不僅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還會影響學生的職場競爭力。第三種觀點則認為高職學生基礎相對較弱,以培養(yǎng)投資理財觀念與技能為主的學科綜合性強,而且比較抽象,因而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就顯得比較保守,基本上以本校其他拳頭專業(yè)的課程體系為母版稍加修訂而成,根本不能體現投資理財的專業(yè)特色。這種名實不符的課程體系久而久之將會使這個專業(yè)失去繼續(xù)存在的土壤??梢?,給投資理財專業(yè)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能力標準,使專業(yè)課程體系逐步趨向科學合理已時不我待,成為越來越迫切的問題擺在人們面前,急需我們去認真商討與解決。
制定投資理財專業(yè)知識與能力標準關鍵要看職業(yè)定位。高職層次投資理財專業(yè)學生面對的職業(yè)崗位主要有哪些?完成這些崗位職責需要具備哪些專業(yè)知識與職業(yè)能力?這是必須要搞清楚的關鍵問題,這個問題不明確,就無法制訂出具有專業(yè)特色的、體現高職層次的投資理財專業(yè)知識與能力標準。當然,各校的職業(yè)定位不同,知識與能力的標準也應有所區(qū)別。因此,學校應該在明確職業(yè)定位的基礎上,深入社會調查了解與把握投資理財崗位對知識與能力的需求。以我校為例,投資理財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崗位主要是證券投資業(yè)務人員和企業(yè)投融資助理崗位,完成這些崗位職責從專業(yè)的角度出發(fā)需要他們熟悉證券投資的業(yè)務程序,具有熟練的讀盤能力以及一定的盤面分析能力,具有企業(yè)投資理財的價值觀念和熟悉投融資的業(yè)務程序。又由于這些工作必須運用網絡及計算機技術,并在社會環(huán)境中完成,所以還必須具有計算機應用能力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等。這就是該專業(yè)知識能力標準制定的參照基礎,以此構建課程體系并合理安排理論課與實踐課、專業(yè)課與基礎課,才可能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當然,我們必須明白,課堂教育不可能也不必要將學生一輩子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都予以包攬,也不可能將學生在課堂內就培養(yǎng)成一個精通專業(yè)知識的專家,學校教育只是為學生走向社會搭建一個平臺。社會在不斷進步,社會的人也需要不斷學習提高,我們的學生也將在社會這所大學校里不斷學習積累、豐富與完善。因此,學校教育在知識與能力方面的標準應該以方便學生上崗就業(yè)以及專業(yè)適應性為主。
二、以專業(yè)知識與能力標準統馭各學科內容
在明確專業(yè)知識與能力標準的前提下合理調整與規(guī)范各學科的內容,使各學科職責分明、銜接有序,是實現專業(yè)知識與能力標準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目前,各校在教學管理上都比較注重格式與程序的規(guī)范,不僅制定了專業(yè)教學計劃、課程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各種計劃格式整齊劃一、外觀漂亮,而且有逐級審批程序,手續(xù)也相當規(guī)范。但是如果認真分析課程教學計劃中各學科的內容與要求,就會發(fā)現學科間各自為政現象比較普遍,各相關課程的內容及層次銜接沒能有效體現,專業(yè)學科之間形不成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專業(yè)知識與能力的重復點與脫節(jié)點隨處可見。再從教學過程分析,教學過程中注重形式監(jiān)督,實質內容上隨意性大的現象也比較明顯。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課程體系的整合效果以及專業(yè)能力的整體形成。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學科間的內容差異以及學科組功能缺失。因而,建議加強學科組建設,充分發(fā)揮學科組在相關課程計劃的制定以及教學過程中對內容層次與學科間聯系方面的指導與監(jiān)督作用,在專業(yè)知識與能力標準的統馭下對每一門專業(yè)課程都制定明確的課程標準,規(guī)范課程內容,劃分課程的知識與能力層次以及找準學科間的接合點,使專業(yè)課程體系真正能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以確保專業(yè)知識與能力標準的有效實現。
三、實踐實訓從形式向效果推進
高職教育的顯著特征之一是突出了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而實踐實訓是實現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手段與途徑[2]。學生掌握相應的職業(yè)技能和具備良好的職業(yè)意識既是其順利就業(yè)的前提條件,也是高職教育生存與發(fā)展的保障??梢妼嵺`實訓在高職教育領域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無法替代的地位與作用。當然,評價一個專業(yè)的職業(yè)技能并不是看在該專業(yè)計劃中是否安排了實踐實訓課時,而是要看實踐實訓的效果如何。目前投資理財專業(yè)的的實踐實訓主要是通過校內實訓與校外的社會實踐兩種方式來實現。但由于投資理財業(yè)務的特殊性,實踐環(huán)節(jié)包括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踐都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從校內實訓來看,尤以理財類課程更為明顯,因為理財類課程的校內實訓只能通過模擬實訓來取代。目前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存在的問題還比較多,主要有:其一,模擬實訓的模擬素材缺乏真實性,要么早已過時,要么憑空編造,與經濟生活實際差距甚大,實訓效果較差。二是教學計劃上安排有實訓課時,實際授課卻仍按理論課來上,實踐實訓有名無實。三是實踐實訓缺乏明確的界定。何為實踐實訓課?許多人以為只要是讓學生動手就是實踐實訓課,所以誤把課堂作業(yè)、課堂討論都作為實訓課來安排。四是校內的課程實訓缺乏明確的評價標準。學生通過課程實訓要掌握哪些技能、實現何種目標,缺乏明確的可操作性的評價標準,實訓的操作程序也欠規(guī)范。再從社會實踐來分析,學校主要通過組織專業(yè)實習與畢業(yè)實習兩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但由于投資理財業(yè)務的特殊性和學校管理存在空間距離以及學生主動性不足等原因,實習過程學生真正接觸投資理財業(yè)務的機率很低,實踐效果不佳。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加強對校內實訓與社會實踐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管理。校內實訓環(huán)節(jié)首先應著重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建立并及時更新模擬實訓題庫,題庫內容與操作程序應貼近經濟生活實際,真正形成仿真的業(yè)務環(huán)境;其次,應制定明確的實訓標準和評價標準,讓執(zhí)行者與管理者都有規(guī)可循、有章可依;第三,要加強實訓組織操作過程的規(guī)范化管理,將校內實訓納入可控范圍;第四,加強對師資隊伍實踐實訓能力的培訓。校內實訓師資應該熟悉專業(yè)業(yè)務程序和掌握熟練的業(yè)務操作技能,要避免沒有企業(yè)實踐經歷的教師上實訓課。學??刹捎门沙鋈ズ驼堖M來相結合的辦法,一方面建立實訓教師定期深入企業(yè)輪訓制度,要求校內教師通過深入企業(yè)工作與學習熟練掌握操作程序與業(yè)務技能,另一方面還可聘請企業(yè)專家擔任實訓教師,這樣,教師的實訓水平就得到了有效保障。對于社會實踐應著力建設長期共贏的校企合作機制,通過項目合作,學校教師、企業(yè)員工相互兼職,以及企業(yè)旺季學生應季實習等方式緊密校企關系。同時,學校要加強實習過程的管理,及時解決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為學生優(yōu)化實習環(huán)境。此外,還應重視對學生實踐效果的有效評價,提高學生認真實習實踐的積極性。
四、課程體系設置不僅要體現專業(yè)特色,還要體現院校特色差異
專業(yè)特色是專業(yè)生命力的體現,也是一個專業(yè)區(qū)別于另外專業(yè)的標志,如果一個專業(yè)不具備應有的特色,這個專業(yè)就沒有了競爭力,也就失去了繼續(xù)存在的必要。但目前人們在強調注重專業(yè)特色建設的同時,卻忽略了另一個問題,這就是各院校之間同一專業(yè)的院校特色不明顯,普遍的現象是同一專業(yè)我有你也有,我不比你優(yōu)。這種現狀一方面加大了學生就業(yè)競爭的殘酷性,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對差異性人才需求卻得不到滿足。因此,我們在專業(yè)建設上應努力尋求專業(yè)特色在院校中的差異,充分體現差異生存法則。也就是說專業(yè)建設既要注重專業(yè)特色,又要體現院校特色差異,把我們的專業(yè)建設成為其他專業(yè)所不能輕易替代,又有別于其他學校同一專業(yè),在專業(yè)能力或專業(yè)知識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這種優(yōu)勢在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因為課程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定了這個專業(yè)知識與能力培育的“高度與寬度”。那么,對于投資理財專業(yè)來說,如果要使設置的課程體系體現專業(yè)及院校特色,就需要對投資理財專業(yè)人才的供需市場進行深入的調查,不僅要清楚用人市場對投資理財類專業(yè)人才知識與能力規(guī)格的需求情況,還要了解同一區(qū)域比如浙江省內其他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側重點,然后根據人才供求缺口設置課程體系,構劃人才培養(yǎng)框架。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專業(yè)特色鮮明,而且具有強烈的院校差異特色[3],在有效提高學生就業(yè)競爭力和專業(yè)的生命力的同時,學校還能因特色而提升社會知名度??梢?,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大力倡導專業(yè)院校特色是一件于學生、學校以及用人單位都有益的事情,值得認真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1]張劍.論高職專業(yè)課程體系改革.職業(yè)與教育,2002第7期.
[2]麻淑秋.構建與浙江經濟相適應的高職教育體系.浙江經濟,2005第7期.
關鍵詞:投資型保險;發(fā)展現狀;政策建議:前景展望
中圖分類號:TU2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66(2009)023(c)--0071--01
隨著金融產業(yè)的發(fā)展和開放,我國居民理財需求的不斷提升,投資理財工具選擇不斷豐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開始熱衷于未雨綢繆,選擇保險投資作為規(guī)避風險、保值增值的有效理財手段。投資型保險是一種融合保險保障和投資理財于一體,代表國際保險最新潮流的非傳統型險種。1999年10月23日平安保險公司率先在上海推出“平安世紀理財投資連結保險”,拉開了投資型保險運作在中國全面推開的序幕。隨后,國內各家壽險公司紛紛推出形式各異的分紅保險、投資連結保險、萬能壽險等投資型險種,開創(chuàng)了這種新型理財產品的新紀元。投資型保險產品使傳統的保險產品舊貌換新顏,成為保險市場的新寵。在存款、國債的低風險低收益和股票高風險高收益的“中間地帶”,保險公司兼收并蓄可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產品,因此投資理財險市場仍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一、我國投資型保險產品簡介。投資型保險產品是相對于傳統壽險產品而言的,它是隨著金融工具多樣化和經濟發(fā)展的市場化出現的新型壽險產品中的一類,是將保險保障功能和投資功能相結合的產物。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城鎮(zhèn)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保障和投資需求日益增長,我國保險業(yè)不斷推出投資連結保險、分紅保險、萬能壽險等投資型保險產品,使得保險在個人理財中的作用日益顯著。目前,在我國國內投資型保險主要有分紅險,萬能壽險和投資連結保險。這三種保險產品的風險系數逐漸增加,但投資收益的潛能也依次提升。
二、我國投資型壽險的發(fā)展現狀。隨著居民財富的快速積累以及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步成熟與開放,人們的理財意識及理財需求將日益增加,投資型保險以其“結合儲蓄,理財,投資,保險”的多元化特點,必然將在我國進入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階段,成為一個方興未艾的朝陽行業(yè)。我國投資型壽險在2007#繁榮的資本市場環(huán)境中,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保費規(guī)模大幅提升。在全球經濟動蕩的2008年,投資連結型壽險和萬能型壽險本身固有的風險性造成了其收益率下跌,而分紅型壽險憑借其穩(wěn)健的投資性質和較強的保障功能成為大部分投資者的首選。
(一)看似繁榮的市場,實質單調。不少保險公司“以保費規(guī)模大小為導向盲目開拓投資理財險市場”的行為造成了當前理財險市場看似豐富,實則單調的狀況。比如,每個保險公司至少都有7、8種分紅險種。然而其中大多分紅險種與傳統壽險相比在保障范圍和保險責任上并沒有太多區(qū)別,只不過加了分紅功能。因而實際上,保戶們只不過是繳納了分紅險的保費卻享受著類似傳統險的保障。
(二)信息披露的缺陷。從各壽險公司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內容看,投資類壽險產品多采取報紙披露的方式,內容為其投資收益情況,時間按月或季進行,形式單一內容簡單。特別是客戶所關心的投資方式、投資渠道、投資人情況等許多方面信息的披露都避而不談,或輕描淡寫,不夠全面和詳細極容易產生誤導作用。
(三)投資回報不確定,波動頻繁,潛在風險大。1 我國保險資金的運用范圍較窄。我國保險資金的投資獲利能力低下,缺少先進的投資理念和有效的投資工具。壽險公司只注重保險收入,而忽略了保險資金的運用。2 保險從業(yè)人員素質不高。保險人業(yè)務水平低、專業(yè)素質差甚至違規(guī)操作,有的業(yè)務員在宣傳投資型產品時,曲解條款內容,過分夸大該險種的投資收益,有的避而不談投資風險,甚至將保單示例中高投資收益的假設數字或比例,作為該投資險種未來的投資收益來蒙騙保戶,使一些缺乏保險知識的保戶上當從而輕率購買。3 國家對保險業(yè)的一些管理規(guī)定滯后,市場競爭規(guī)則不健全或可操作性不強,特別是投資型險種自1999年10月首次引入我國,各壽險公司往往是參照國外或國內同行的險種開發(fā)的,有些險種尚需商榷。
一、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研究農業(yè)院校大學生理財產品的需求情況。依據“理財產品在大學生范圍內的需求情況”主題,選取沈陽農業(yè)大學作為統計總體,并從中隨機抽取200名大學生展開調查研究。在150份有效問卷中,被調查的樣本包括大學一年級到四年級的金融專業(yè)及非金融專業(yè)學生,從而保證了研究對象的普遍代表性。由于問卷的隨機發(fā)放,其中女生11人,占總人數的74%,男生39人,占總人數26%;金融專業(yè)92人,占總人數61.33%,非金融專業(yè)58人,占總人數38.6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理財產品認知度分析
首先,本研究對理財產品常識的認知了解分為十分了解、有一定了解、不是很了解但希望了解和不了解也不感興趣共四種情況,調查分析表明,大學生對理財產品常識了解的四種情況分別占2%、30.67%、64.67%和2.67%。其次,就理財產品相關信息獲取渠道的意愿看,大學生選擇通過專業(yè)人員介紹渠道占總數的49.33%;其次為網絡,占總數的36%,而選擇報刊等宣傳渠道、親友介紹分別占總數的10.67%和14.67%,其他渠道相對較少。同時,70.67%大學生選擇理財產品的目的是為了資產增值、得到額外收益,29.33%大學生則以資產保值為目的,只有少部分大學生選擇為未來育兒、養(yǎng)老做準備或是只為分攤投資風險。可見,作為具有較高專業(yè)水平和素質的大學生,絕大多數注重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防止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和資金結余的財產保全。而針對大學生理財產品種類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理財產品在大學生中的推廣,那么根據大學生意愿,通過專業(yè)人士介紹和網絡等渠道增加自我理財知識應是當務之急。
(二)大學生理財品種選擇和購買意愿分析
在被調查150名大學生中,其中107名大學生沒有購買過理財產品,且沒接受過理財服務,比例達71.4%。主要影響因素則是大學生以學習為重,同時也由于自有資金有限而沒錢購買,再加之理財產品過于復雜。為進一步了解購買過理財產品的大學生對不同種類理財產品的選擇傾向,對購買理財產品的43名大學生選擇過的理財產品種類進行調查分析的結果表明,大學生理財投資選擇過儲蓄、保險的占到大多數,而股票、基金和債券相對較少。對他們繼續(xù)購買意愿的調查研究發(fā)現,絕大多數會繼續(xù)購買或是擴大購買的規(guī)模,同時還愿意嘗試其他種類的理財產品。
在大學生中推廣理財產品并不十分樂觀,很明顯地表現是大學生的投資意向和實際現狀不相符。分析這種現象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大學生對理財產品的了解有限、自身的理財意識觀念有待加強,相關產品的宣傳力度需要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大學生選擇的理財產品較集中在儲蓄和保險上,很少涉及專業(yè)性較強的股票、債券等理財產品。這與張等研究結果不同,他們認為,大學生對投資的需求多集中在股票、基金和實業(yè)投資等方面。同時,非金融專業(yè)大學生對投資理財相關知識和市場情況了解比較有限。這與萬莊的調查結果相同,大部分經濟類專業(yè)大學生對自己財務狀況的掌控能力要略好于其他專業(yè)類大學生。顯而易見,大學生群體雖然普遍表現較強的投資意愿,卻缺乏對投資理財產品專業(yè)知識的相關了解,了解理財產品的渠道也十分有限。
(三)大學生選擇理財產品的影響因素分析
1.投資風險、投資收益因素調查結果表明,150名大學生中選擇中度風險、中度收益的人數為107人,占絕大多數,比例為71.3%;選擇低風險、低收益人數為21人,比例為14.0%;高風險、高收益為22人,比例為14.6%。大學生選擇風險規(guī)避者與風險偏好者占比較少,大部分為風險中立者。相對于低收益或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大學生更熱衷于風險相對較小、收益相對較高的理財產品。
選擇預期年收益率在5.0%?15%人數比例高達56%,可見被調查的大學生中50%以上傾向于購買收益率中等偏上的投資理財產品。相比之下,選擇預期年收益率在15%以上的高收益理財產品的人數反而只占總人數的15%。通過調查,大學生理財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在于:隨著預期年收益率的提高,相對的預期風險也有所提高。為了規(guī)避高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大部分被調查的大學生選擇了相對預期風險較小而預期年收益率也較低的理財產品。
2.投資期限、購買途徑因素在被調查大學生人群中,選擇投資三年以上長期投資的人數最多,占據總調查人數的52%。而選擇六個月之內短期投資的人數僅占總調查人數的1.0%。可以明顯看出,隨著理財產品投資期限的增加,相應選擇的人數也呈現遞增的趨勢??梢?,目前大學生偏向于投資期限較長的長期投資,而較少選擇短期投資。調查表明,從大學生購買理財產品的途徑上看,購買比例最大的渠道是從商業(yè)銀行購買,比例為30%;其次的渠道為從證券公司購買,比例為23%;第三是從基金公司購買,占21%;第四是從保險公司購買,占13%;第五為從外資銀行購買,占7.0%;第六為從信托公司購買,占5.0%;最少的渠道是從非金融機構財務公司財買,僅占1.0%。調查分析表明,大學生對商業(yè)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較為認同,購買率較高。歐陽錢琳等認為,大學生對提供該理財產品的公司或銀行的聲譽較為關注。
三、結論與建議
調查表明,大學生群體普遍表現較強的投資理財意愿。多數大學生選擇理財產品的目的是為了得到額外收益,部分大學生以資產保值、避免通貨膨脹為目的,只有少部分的人選擇了為未來的育兒、養(yǎng)老等做準備。從投資理財意愿角度看,大學生在追求較高收益的同時,也表現出將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的意愿:較高的收益激發(fā)投資積極性,而較低的風險則保證投資的穩(wěn)健性。同時,大學生傾向選擇期限較長的長期投資產品,因此,中長期理財產品對大學生較有吸引力。從投資理財能力的角度分析,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58%的人傾向于將總收入中5%?10%的資金用于投資理財,說明大學生資金來源具備穩(wěn)定性的優(yōu)勢,同時也受到資金數量的限制。從購買途徑角度分析,大學生對商業(yè)銀行等傳統金融中介推出的理財產品較為認同,購買率較高。相對于網絡及報紙等媒體渠道,大學生更愿意通過專業(yè)人員介紹的渠道獲得理財產品的相關信息。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對理財產品的需求集中反映了大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和價值趨向。目前我國商業(yè)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種類較多,但缺少針對大學生需求的投資理財項目,現階段大學生理財產品市場還有待開發(fā),若商業(yè)銀行能夠在產品設計、開發(fā)、定位和銷售方面提高,設計并推廣針對大學生的理財產品,填補大學生理財產品市場空白,對于增強全民理財意識、激勵經濟發(fā)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從人才培養(yǎng)方面,高等學校應該注重引導大學生做有經濟頭腦的、高素質的消費者。高等學校可以通過開設一些與投資、消費和理財相關的課程和講座,使大學生了解金融產品基礎價值分析方法。同時,也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廣播、校報和宣傳欄等傳播媒介開展理財教育與消費引導。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社團的作用,使大學生積極參與以投資、消費和理財為核心的教育活動,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理財觀。
從金融專業(yè)投資的角度,建議大學生選擇一些短期或中期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并通過構造資產組合,有效降低投資風險。近期,大學生對互聯網金融這樣的新興事物興趣濃厚,但是需要增強風險意識。任何新興事物的發(fā)展通常都伴隨著潛在的風險,有的風險來自于產品本身或市場的不成熟,有的則來自于對產品認知的不足,因此大學生在選擇理財產品時,需要熟知產品的價值原理,抵制不良營銷方式的誘惑,保持理性投資。
【關鍵詞】商業(yè)銀行;境外投資;理財產品;營銷
引言
隨著市場化經濟制度的不斷深入,國內金融市場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所以,商業(yè)銀行要想獲取更寬的發(fā)展空間,就必須要創(chuàng)新理財產品,并逐步將營銷市場從國內向國外發(fā)展,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因此,大多數商業(yè)銀行都紛紛轉戰(zhàn)境外市場,從而帶動了境外投資理財產品的發(fā)展速度。目前,獲得代客境外理財資格的金融機構已多達十幾家,可見境外投資市場的發(fā)展空間非常充足。
一、商業(yè)銀行境外投資理財產品營銷特點
(一)投資渠道多元化
境外投資渠道多元化主要體現在投資方式和投資產品種類等方面,簡單地說境外投資主要指投資主體通過投入貨幣、有價證券、實物、知識產權或技術等資產和權益提供擔保,獲得境外所有權、經營管理權及其他相關權益的活動。因此,境外投資市場比國內市場更有發(fā)展?jié)摿?,且存在更大的利益鏈。所以,多元化的投資渠道更加容易滿足境外市場的需求。目前,大多數境外投資主要流向美國市場,例如:中國銀行推出的中銀美元增強型現金管理(R) ;建行的“匯得盈”代客境外理財計劃之美元6個月期產品;以及匯豐銀行的“匯聚通”代客境外理財之美元2年期產品等,都是主要投向美國市場,主要目的是為了活躍境外投資市場,便于為各大商業(yè)銀行獲得更多的發(fā)展機遇[1]。
(二)規(guī)避匯率風險能力強
目前,我國各大銀行針對境外投資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要求,主要目的是為了規(guī)范化境外投資理財產品的營銷秩序。并且,相關文件中明確指出從事代客境外理財業(yè)務的商業(yè)銀行在發(fā)售產品時,必須要向投資者詳細的闡述投資計劃、投資目的、及產品特征和相關風險,此外,還要提供相應的風險評估報告,便于投資者正確的認識理財產品特性[2]。因此,合理規(guī)范的境外投資理財產品,有較強的規(guī)避風險能力,從而有效地降低投資風險。
二、商業(yè)銀行境外投資理財產品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商業(yè)銀行境外投資理財產品營銷存在的問題
1、產品結構設計過于復雜、銷售對象較為單一
國內商業(yè)銀行為了提高獲得經濟效益,往往在產品的設計時過于嚴謹復雜,不僅浪費了大量的物質資源,還很難取得客戶的接受和青睞。因為,大多數客戶都是普通的市民,所以,過于復雜的產品結構會導致客戶難以理解,從而降低產品的銷售量。但是,大多數商業(yè)銀行依然拔高的設計理財產品,且將客戶定位在高消費群體,從而很難吸收廣大消費者的目光,使得銷售對象過于單一化。
2、產品運作管理體系存在漏洞
一般情況下,投資理財產品在營銷之前,必須要對營銷市場和消費群體的經濟收入進行詳細的分析,才能設計出標準的的營銷策略。但是,目前大多數商業(yè)銀行都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是盲目的制定運行管理體系,導致管理過程中存在嚴重的漏洞,使得產品在營銷過程中缺乏規(guī)范化管理。此外,銀行方面在進行產品設計時,沒有從消費者角度出發(fā),只是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使得產品節(jié)構不符合理財產品的市場要求。而且,目前各大商業(yè)銀行的客服管理機制發(fā)展相對落后,造成客戶只能從說明書和宣傳書上了解產品內容,從而導致客戶對理財產品失去信任,使得客與戶之間缺乏穩(wěn)定的發(fā)展關系。
(二)商業(yè)銀行境外投資理財產品營銷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缺乏營銷經驗
境外投資理財講究“入鄉(xiāng)隨俗”,而這一點國內商業(yè)銀行還么有完全意識到,且由于理財風險管理水平不高,產品設計能力不足,導致國內商業(yè)銀行的理財產品很難進駐國際市場。此外,國內商業(yè)銀行缺乏境外理財營銷管理方面的專業(yè)人才,而外資銀行占據非常大的優(yōu)勢,不僅熟悉市場的運作環(huán)境,還了解客戶的需要,導致國內銀行不僅失去管理優(yōu)勢還失去競爭優(yōu)勢。因此,必須要不斷地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并學結外資銀行的營銷經驗,才能不斷地提高并完善自身的營銷管理能力。
2、境外理財受政策限制嚴重
我國銀行屬于國家控制企業(yè),所以,很多理財產品在上市之前必須要經過嚴格的審查,才能進入市場。特別是境外市場,依照銀監(jiān)會有關規(guī)定要求,代客境外理財允許投放的產品必須是固定收益的產品,包括票據、債券、掛鉤外幣和利率的結構產品[3]。所以,嚴重限制了理財產品的種類,使得境外理財營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雖然這些政策可以幫助銀行規(guī)避進入風險,但是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經濟效益,使得期待高收益的投資者失去投資興趣,導致銀行無法兼顧各類投資人群。
三、商業(yè)銀行境外投資理財產品營銷對策建議
(一)加強境外投資理財產品的創(chuàng)新設計
投資理財是資金增值的一種手段,因此,廣大消費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主要看中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三個方面。因此,復雜難懂的產品結構設計并不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所在,所以,銀行必須要轉變營銷模式,不能將傳統的營銷模式照搬到境外市場,必須要遵循境外市場的理財標準和理財原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和完善,才能穩(wěn)占市場先機,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4]。此外,在產品設計時可以添加簡單易懂的文字進行解釋說明,便于提高客戶的接受度。
(二)加強境外投資理財產品的管理力度
產品管理是銀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管理水平直接和產品的經濟效益掛鉤。所以,必須要制定嚴謹規(guī)范的管理體系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穩(wěn)定境外投資理財產品的發(fā)展市場。因此,首先要加強監(jiān)督管理力度,并制定標準的監(jiān)督管理措施。此外,還要將監(jiān)督管理與考核機制相結合,才能有效地端正管理人員的工作態(tài)度,從而進一步提高工作積極性。最后,還要拓寬管理渠道和管理范圍,并提供專業(yè)化的服務管理機制,才能有效地提高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從而為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奠定基礎。
(三)強化營銷手段
營銷手段是促進營銷效率的關鍵因素,不同的營銷手段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所以,國內銀行在將進行境外理財營銷時,必須要有針對性的根據境外客戶的理財特點制定合適的營銷手段,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例如,向顧客提供個性化服務,幫助客戶全面的了解理財產品的優(yōu)勢和劣勢,同時還可以開通一對一的交流平臺,便于銀行隨時掌握客戶信息。
結語
綜上所述,商業(yè)銀行境外投資理財產品營銷,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依然處于相對落后的發(fā)展現狀。因此,還需要不斷地完善和創(chuàng)新,才能進一步提高商業(yè)銀行境外投資理財產品的營銷水平。并且,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fā)展,各國的金融發(fā)展逐漸趨向整合模式,因此,為了擴大境外市場就必須要不斷的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并加強銀行內部的結構調整,才能為構建國際化、專業(yè)化、科學化的境外理財營銷策略創(chuàng)造條件,進而為提高我國商業(yè)銀行的國際地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自珍.中外資銀行理財產品營銷差異分析[J].知識經濟,2010年15期
[2]夏芳.我國商業(yè)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yè)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關鍵詞:家庭投資理財,行為分析,投資收益,投資風險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資產的不斷增加,投資理財已成為日益重要的問題,家庭投資理財是針對風險進行個人資財的有效投資,以使財富保值、增值,能夠抵御社會生活中的經濟風險,不管是儲蓄投資、股票投資,外匯、保險投資,由于投資品種日益增多,所需的專業(yè)知識也不盡相同,投資方法也很難完全掌握,家庭的資產選擇、組合、調整行為均定義為家庭對某一種或某幾種資產所產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資傾向,本文對家庭的投資理財的這一行為進行了分析,并對家庭投資理財制勝之道和家庭投資理財風險及其規(guī)避進行了分析,希望對家庭投資理財的實踐有所幫助。
一、家庭投資理財的選擇
(一)、進行家庭投資理財選擇的必要性
家庭在投資時,首先面臨的就是投資方式和領域的選擇,一般應以資產的收益與風險以及相互制約關系為考慮基本點,選擇某種或某幾種資產,并決定其投人數量與比例。改革開放以前,在大多數中國老百姓眼里,“投資理財=銀行=儲蓄所”,個人金融投資給老百姓帶來的僅僅是“存錢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銀”,個人可支配的收人也達到了數萬元。新的投資品種逐漸成為個人投資理財的重筍組成部分。諸如金融期貨、金融期權等新興的個人投資理財工具層出不窮,對現代個人理財投資組合影響很大。在眾多的資產選擇方式中,及時引導家庭利用資金市場的不景氣,以較低的成本籌措社會游資,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進行理性投資,就是一種不景氣市場條件下的資產選擇策略。
如2006年前的中國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頭腦清醒,有遠見的投資者,敢以兩分的利率向自己的親朋好友借錢和籌集未到期的銀行定期存單,他們將存單用于銀行的抵押貸款,并將貸款和借來的資金存入銀行用于購買股票,由于投資機會把握準確,投資方式選擇合適,結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興旺,他們購買股票的收益率達到100%,獲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報。理論與實證分析表明:家庭對資產的選擇標準大都是以帶來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對量的增加。根據財力和能力使投資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從眾投資、借錢投資。金融投資工具大體分為保守型的如銀行存款,成長型的如債券、基金等;高風險高收益型的如期貨、外匯、房地產等;精專業(yè)知識的如郵品、珠寶、古玩、字畫等。盡可能地使投資多元化,但切記不要盲目從眾投資,要發(fā)揮個人特長,盡可能多元投資,獲得最大收益。(二)、家庭投資理財的品種
當前,新的投資品種逐漸成為個人投資理財的重筍組成部分。諸如金融期貨、金融期權等新興的個人投資理財工具層出不窮,對現代個人理財投資組合影響很大?,F在家庭投資理品種主要有:
1.銀行存款。對普通百姓來講,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資理財方式。與其它投資方式比較,存款的好處在于:存款品種多樣、具有靈活性、具有增值的穩(wěn)定性、安全性。在確定進行儲蓄存款后,投資者面臨著存款期限結構的選擇。投資者選擇的主要是活期還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還是更長的時間,這主要看將來的收人和支出狀況,以及對未來其它更好投資機會的預期和把握。
2.股票投資。在所有的投資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說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工具之一,特別是從長期投資的角度看,沒有一種公開上市的投資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報酬。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為籌集自有資本而發(fā)給股東的人股憑證,是代表股份資本所有權的證書和股東借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己成為家庭投資的重要目標。
3.投資基金。不少人想投資股市,但是不懂得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股票,最理想的方法是委托專家代做投資選擇,這種投資方式便是基金。投資基金是指通過信托、契約或公司的形式,通過發(fā)行基金證券,將眾多的、不確定的社會閑散資金募集起來,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信托資產,交由專門機構的專業(yè)人員按照資產組合原則進行分散投資,取得收益后按出資比例分享的一種投資工具。與其它投資工具相比,投資基金的優(yōu)勢是專家管理、規(guī)模優(yōu)
勢、分散風險、收益可觀。家庭購買投資基金不僅風險小,亦省時省事,是缺少時間和具有專業(yè)知識家庭投資者最佳的投資工具。
4.債券投資。債券介于儲蓄和股票之間,較儲蓄利息高,比股票風險小,對于有較多閑散資金、中等收人家庭比較適合。債券具有期限固定、還本付息、可轉讓、收人穩(wěn)定等特點,深受保守型投資者和老年人的歡迎。
5.房地產投資。房地產是指房產與地產,亦即房屋和土地這兩種財產的統稱。由于購置房地產是每個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資,所以家庭要投資于房地產應該做好理財計劃;合理安排購房資金并隨時關注房地產市場變化,以便價格大幅度看漲時,賣出套現獲取價差。在各種投資方式中,投資房地產的好處是其能夠保值,通貨膨脹比較高的時候,也是房地產價格上漲的時期;并且,可以房地產作抵押,從銀行取得貸款;另外,投資房地產可以作為一份家業(yè)留給子女。
6.保險投資。所謂保險,是指由保險公司按規(guī)定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險費,建立專門的保險基金,采用契約形式,對投保人的意外損失和經濟保障需要提供經濟補償的一種方法。保險不僅是一種事前的準備和事后的補救手段,也是一種投資行為。投保人先期交納的保險費就是這項投資的初始投入;投保人取得了索賠權利之后,一旦災害事故發(fā)生或保障需要,可以從保險公司取得經濟補償,即“投資收益”;保險投資具有一定的風險,只有當災害或事故發(fā)生,造成經濟損失后才能取得經濟賠償,若保險期內沒有發(fā)生有關情況,則保險投資
全部損失。家庭投資保險的險種主要有家庭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目前,各大保險公司推出的扮資連結或分紅等類型壽險品種,使得保險兼具投資和保障雙重功能。保險投資在家庭投資活動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卻是最必要的。
7.期貨投資。期貨交易是指買賣雙方交付一定數量的保證金,通過交易所進行,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某一特定品質、規(guī)格的商品的標準化合約的交易形式。期貨交易分為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兩大類,對期貨交易的選擇要謹慎行事。
8.藝術品投資。在海外,藝術品已與股票、房地產并列為三大投資對象。藝術品與其它投資方式相比較,具有以下優(yōu)點:一是投資風險小。藝術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極強的保值功能,其市場波動幅度在短期內不很大,所以投資者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安全性強。二是收益率高。藝術品的不可再生性導致藝術品具有極強的升值功能,所以藝術品投資回報率高。但同時,藝術品投資缺陷也較突出:一是缺乏流動性,一旦購進藝術品,短期內不一定能出手,其購人與售出之間的期限可能長達幾年、幾十年、上百年,對于資金相對不太寬裕的一般家庭是不現實的。二是一般情況下藝術品的鑒別需要較強的專業(yè)知識,不具有鑒定能力的家庭和個人還是謹慎行事。
二、家庭投資理財的組合
不管是金融資產、實物資產,還是實業(yè)資產,都有一個合理組合的問題。從持有一種資產到投資于兩種以上的資產,從只擁有非系統性的單一資產變成擁有系統性的組合資產,這是我國家庭投資理財行為成熟的重要標志,許多家庭已經認識到具有實際經濟價值的家庭投資組合追求的不是單一資產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體資產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為資產間具有替代性與互補性,資產的替代性體現在各種資產間的需求的多少。
相對價格、大眾投資偏好,甚至收益預期的變動均可能呈現出彼消此長的關系。資產的互補性表現為一種資產的需求變動會聯動地引起另一種或幾種投資品的需求變動,如住宅和建材、裝修業(yè)的聯動關系等。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不難證明,過多地持有一種資產,將產生逆向效應,持有的效用會下降,成本上升,風險上升,最終導致收益的下降。這不利于家庭投資目標的實現,而實行資產組合,家庭所獲得的資產效用的滿足程度要比單一資產大得多,這經常可以從資產的持有成本,交易價格、預期收益、安全程度諸方面得到體現。比如,市場不景氣時,一般投資品市場和收藏品市場同時處于不景氣狀態(tài),但房市、郵市、卡市、幣市、股市、黃金首飾、古玩珍寶的市場疲弱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低于面值或成本價,有的維持較高的價格,也是有可能的,這時頭腦清醒,有鑒別能力的投資者,會及時選擇上述形式的資產中,哪些升值潛力大的品種進行組合投資,也會獲得可觀的效益。我國已有不少家庭不僅可以較自如地運用資產組合的一般投資技巧,在投資項目上注重資產澡的替代性和互補性,做到長短結合,品種互補,長期投資與短期投機互為兼顧,并且在市場的進人與退出技巧上亦能自如運用。自有資金與他人資金互相配合,從而使家庭投資理財的效益大力提高。這是效益較佳的資產組合方式。
資產投資需要組合,才能既有效益又避開風險,許多家庭已懂得這一道理,并付諸于自己的投資活動中,但通過大量實證分析,我們發(fā)現,有不少家庭,只是單純地將增加幾種投資品種,缺乏內在聯系的“湊合”在了一起,并不考慮資產間如何組合才能做到有比例地相互聯系和相互結合。其實資產組合是優(yōu)化家庭財產結構和資產結構,變短期的低收益資產組合為長期的高收益資產組合的一系列活動。有一部分家庭,以中老年家庭為主要構成部分,他們的資產組合中,投資意識不強,保值的意愿使其資產過份向低風險低收益的品種集中,比如儲蓄可能占銀行與金融資產的85%以上,證券投資的比重過小,其家庭的實物資產多選擇有較強消費性質的耐用消費品,是一種較典型的低效益資產組合方式;也有的家庭,以年輕夫婦為重要構成部分,其家庭投資又過份向高收益高風險的品種集中,帶有明顯的追求投機利潤的家庭投資組合,如過份投向股票、期貨、企業(yè)債券、外匯等形式,甚至為貪圖高利參與各類社會集資,一旦失手,往往可能血本無歸。這也是一種低效益的資產組合方式。還有的家庭雖然也認識到了高收益與高風險并存的道理,并開始按多品種,多期限組合投資項目,但對投資與投機的雙重功能,相互關系,對投資項目的市場分割與轉換認識不足,以及自有資產與他人資產的關系處理上容易失誤,這也是低效益的資產組合方式。
三、家庭投資理財的調整
資產的組合要長期且經常處于效益最大化的狀態(tài),資產的組合就不能只是短期的靜態(tài)剖面,而是一個動態(tài)的非線性過程,是對各種市場因素進行合理預期后,不斷修正完善已實施的資產組合方案的過程。所以資產組合實際是一系列變動因素組成的函數,不斷進行合理地有效地調整的依據是決定這一函數的基本變量是一系列不確定的因素:比如,家庭在占有信息并不充分的情況下進行投資組合,信息的無限性與信息占有的有限性間的矛盾始終存在,資本市場的不均衡是經常的,均衡是偶然的瞬間的,這里存在市場預期的困難,此外,政府的干預更具有不確定性,我國投資市場的政府干預力度較大,有時干預的依據不足,隨意性的主觀存在,使家庭關注客觀經濟運行走勢的同時,經常要揣測政府對資本市場的政策干預,以此來決定投資組合與調整,比如我國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其基本運行趨勢,經常與政策的干預有關。
資產調整基本反映出家庭對自身擁有資產的均衡預期的要求,家庭在投資調整過程中,決定各種資產相互依存關系并合理構筑自己的資產需求函數時,首先要考慮資產構成的均衡狀態(tài),是以市場上供求關系,所決定的資產偏好,收益支付能力為依據,從中發(fā)現最優(yōu)的資產構成及實現方式,其次是對資產變動進行合理預期,使效益不僅在短期內符合收益最大,風險最小的原則,而且在長期運行中,也要使資產的效率最大,根據西方經濟學的資產選擇
與調整理論:資產的組合順序是,先選擇無風險資產,再選擇風險和收益都一般的資產,最后追加風險和收益都較高的資產投人,這樣的資產調整是按照風險收益的要求進行的,符合資產組合的層次性,系統性要求,這樣的資產調整是高效合理的。
確認家庭是投資市場的一個重要主體的地位,認識其投資行為正不斷趨于成熟,賦予他們更多的投資品種的選擇,尤其是從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不同方面拓展渠道和品種是政府從宏觀角度應進一步解決的問題,以金融資產的多元化提供為例,在金融工具的提供上,在普通股之外,能否考慮增加優(yōu)先股等種類,能否在現有國債的基礎上增加品種,擴大金融債券,企業(yè)債券的發(fā)行規(guī)模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股票期貨,指數期貨,債券期貨等也不應持拒絕排斥的態(tài)度,衍生工具有投機性強、風險大的一面,但管理得法,規(guī)范得當,還有降低風險的一面,發(fā)達國家對衍生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
四、家庭投資理財如何獲取收益:
現在,不少家庭投資理財收效不理想,有的甚至因投資失誤和理財不當而造成嚴重損失。那么,家庭投資理財,到底如何進行,才能取得預期收益呢?筆者進行了探討:
(一)、制訂投資理財計劃堅持“三性原則”—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所謂安全性,將家庭儲蓄投向不僅不蝕本、并且購買力不因通貨膨脹而降低的途徑,這是家庭投資理財的首要原則。所謂收益哇,將家庭儲蓄投資之后要有增值,當然盈利越多越好,這是家庭投資理財的根本原則。所謂流動性,即變現性,家庭儲蓄資金的運用要考慮其變成現金的能力,也就是說家里急需用這筆錢時能收回來,這是家庭投資理財的條件,如黃金、熱門股票、
某些債券、銀行存單具有較高的變現性,而房地產、珠寶等不動產、保險金等變現性就較差。
(二)、了解和掌握相關領域和學科的知識。在進行家庭投資理財過程中,將涉及金融投資、房地產投資、保險計劃等組合投資,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資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據個人的投資偏好和家庭資產狀況有針對性地選擇風險大小不同的儲蓄、債券、股票、保險、房地產等投資工具,制定有效的投資方案,最大限度的規(guī)避風險、減少損失。了解國家的時事動向,掌握宏觀經濟政策、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家庭投資離不開國家經濟背景,宏觀經濟導向直接制約投資工具性能的發(fā)揮和市場獲利空間;同時,了解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使得投資合法化,不參加非法融資活動,在可能的情況下通過合理避稅提高收益。
(三)、家庭投資理財要有理性,精心規(guī)劃,時刻保持冷靜頭腦。
科學管理如何妥善累積人生各階段的財富,并且將財富做有計劃有系統的管理,是現代家庭必備的理財觀。(1)建立流動資金。流動資金的規(guī)模通常應該等于3個月或6個月的家庭收入,以防可能出現突發(fā)的、出乎預料的應急費用。流動資金的合理投資渠道應是銀行的常規(guī)性儲蓄存款、短期國債等可變現資產。(2)建立教育基金。當今高等教育的成本有著顯著的上升趨勢,如果現在預測的資金需求在十幾年后可能會與實際的需要之間存在很大差異,要達到這些目標就得進行長期的資產積累,并保證資產免受通貨膨脹的侵蝕。目前很多理財專家都推崇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方式,您可以選擇一股只有增長潛力的股票或偏股票型基金,每月定期購買相同金額,通過時間分散風險。(3)建立退休基金。在開始為退休做準備的早期階段,投資策略應該偏重于收益性,相對也要承擔較高的風險;而越接近退休,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就越發(fā)重要,保險方面也要進一步加大養(yǎng)老型險種投入。
(四)、計算“生活風險忍受度”,量力而投。所謂“生活風險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人者發(fā)生嚴重事故,家庭生活所能維持的時間長度。因而對家庭主要收人者要在可能的情況下加大人身保險投保力度,尤其是家里有經濟上不能自立的家庭成員,要為其做好一段時間的計劃,以免在主要收人者發(fā)生意外時他們無法正常生活;此外,在正常生活過程中也要預留能維持3個月左右的生活開支,然后再選擇投資,以備急需之用;同時,不能以降低生活質量而過度投資。
五、家庭投資理財風險及其規(guī)避:
凡是投資都有風險,只是風險的大小不同而己,家庭投資亦如此。家庭投資理財可能遇到的風險:風險是指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作用,從而對投資過程產生不利影響的可能性。一旦不利的影響或不利的結果產生將會對投資者造成損失。風險分為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系統風險主要由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引起,如國家政策的大調整、經濟周期的變化等;非系統風險主要由企業(yè)或單個資產自身因素導致。家庭投資風險主要有:政策風險,指因國家經濟金融政策的出臺實施或調整變化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法律風險,指因違反國家法律法規(guī)進行金融投資而形成的風險。市場風險,指因市場變化而造成的風險。機構風險,指因金融機構經營管理不善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詐騙風險,指家庭在投資過程中被人詐騙而形成的風險。操作風險,指家庭進行金融投資的過程中因操作不當而形成的風險。
(一)建好金融檔案。在家庭金融活動頻繁的今天,眾多的金融信息已經很難僅憑人的大腦就全部記憶清楚,由此導致了一系列問題:有的銀行存單和其它有價證券被盜或丟失后,卻因提供不出有關資料,無法到有關金融機構去掛失;有些股民股票買進賣出都不記賬,有關上市公司多次送股后,竟搞不清帳上究竟有多少股票,以至錯失了高價位拋出并盈得更多利潤的良機;有的將家庭財產或人身意外傷害等保險憑據亂放,一旦真的出了事,卻因找不到保險憑單而難以獲得保險公司理賠,等等。
只要建立家庭金融擋案,這些問題就完全可以避免。建立家庭金融檔案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明確入檔內容。(1)各類銀行存款和記賬式有價證券存單姓名,賬號、所存金額和存款日期及取款密碼;(2)股票買賣情況記錄;(3)各類保險憑據;(4)個人間相互借款憑據;(5)各種金融信息資料,如銀行分檔存款利率、國庫券發(fā)行和兌付信息、股市行情信息等;(6)家庭投資理財方法和增值技藝的資料。其次,掌握入檔方法。家庭投資額不多的,可專門用一個小本子記載即可;如投資較多,則應建立正規(guī)賬冊,區(qū)別類型,分別將家庭金融內容逐一記入,并將每次金融活動內容一筆筆記清;家庭有電腦的,則可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將個人家庭金融檔案存入電腦,以便隨時檢索。再次,把握重點問題:入檔要及時,不能隨便亂放導致金融資料散失;內容要全面,應入檔的各種金融內容,都要完全齊備地進入檔案;存檔要保密,對存單(身份證、個人印章、取款密碼等有關家庭金融安全的重要檔案資料,要分別存檔,電腦建檔還應設置密碼;資料要納新,定期清理老資料,存入新資料,使檔案任何時候都有投資參照價值;應用要經常,堅持常翻閱,常研究,籍以提高理財本領,提高投資效益,同時,防止存款到期忘記支取,避免家庭投資利益損失。
(二)、打造個人信用所謂個人信用,即個人向金融機構借貸投資或消費時,所具有的守信還貸紀錄。它是公民在經濟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證”。目前,居民建立個人金融信用,可采取兩種辦法:其一,利用銀行金融創(chuàng)新機遇證明個人信用。近年來,商業(yè)銀行紛紛推出信用卡、貸記卡,持卡者守信還貸,就能建立起個人信用。其二,借助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個人信用。如上海資信有限公司就為銀行和個人提供個人信用聯合征信服務。通過個人信用信息采集、咨詢、評估及管理,建立個人信用檔案數據中心,為市民申辦信用消費提供配套的個人信用報告。廣大居民在進行冢庭借貸投資或消費時,應借助這樣的中介服務,建立個人信用,取得向多家銀行借貸的“通行證”。
(三)、家庭投資者要及時查明實際遇到風險的種類、原因,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風險,如存折丟失、密碼被盜等造成的風險,應及時與銀行聯系掛失;如由于金融詐騙所形成的風險,應及時采取多方式、多手段進行摧收,直至訴諸法律,以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由于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造成的風險,應及時調整修改投資計劃和投資方案,如利率下調,就調整儲蓄結構;如資本市場不景氣,就調整股票、期貨、基金、債券結構。
六、結論:
家庭投資理財是一項家庭中的系統工程,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來周密規(guī)劃、精心搭理;要科學合理地掌握理財原則,擴大投資渠道,運用各種理財工具,科學組合、分散風險,走出理財誤區(qū),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資金的使用效應??傊?,家庭投資理財的健康發(fā)展,一方面需要加強家庭理財的科學規(guī)劃,建立適合自身的理財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金融機構開發(fā)出更多更好的理財產品,創(chuàng)造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優(yōu)化使用家庭的投資資金,提高其投資的收益率,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動員家庭家庭持有的資金,從而實現家庭財產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使家庭投資理財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點,推動我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家庭投資理財ABC柯靜時代金融2004年第11期
2.家庭投資理財之我見董雪梅金融理論與教學2003年第2期
3.家庭投資理財之道薛韜國際市場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