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辯論的技巧與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3-0283-02
對學生而言,創(chuàng)新能力是指學生能獨立地、綜合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觀點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并運用于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和能力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把創(chuàng)新能力分解為“搜集與處理信息、發(fā)現(xiàn)與提出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問題意識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背S幸蓡?,才能常有思考,常有發(fā)現(xiàn),常有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的起點,便是愛護和培養(yǎng)兒童的好奇心、質疑習慣,即“問題意識”,從這個意義上講,問題意識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第一要素。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讓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本文就如何優(yōu)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討。
一、強化思維訓練,產生問題意識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學生現(xiàn)成的知識和技能,不如讓學生學會自己獲取這些能力。思維訓練就是要交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蘊藏著無限的潛在創(chuàng)造力。通過思維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思考、如何提問、如何學習。例如:我在指導五年級學生開展“電子產品對小學生影響的調查”主題活動中,產生一個二元對立問題:小學生該不該配帶手機進入校園?由于學生對辯論技巧知識缺乏了解,為此我設計了一節(jié)基于該辯題的“辯論技巧因素分析方法指導課”。考慮到學習的難度和操作的方便性,這節(jié)方法指導課選在我班進行。與此同時,我布置學生上網搜尋與辯論技巧相關的資料,利用自習課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搜集的資料,這樣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辯論技巧的興趣。其目的是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前,大膽放手讓學生嘗試探求新知識。課前我編寫了關于辯論技巧的兩個閱讀文本(學材)和研學問題(常用的辯論技巧有哪些?如何應用辯論技巧?);課中讓學生圍繞研學問題開展小組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展示學習),學生運用四步閱讀法(明確閱讀任務、提取相關信息、篩選整合信息、規(guī)范完整答案),展示“提取、篩選、整合”信息的思維過程。接著,我繼續(xù)引導學生整理和歸類,并形成“辯論技巧因素分析結構圖”。學生根據(jù)因素分析結構圖完成辯論技巧的二、三級因素,最后學生運用辯論技巧進行辯論演練(學以致用)。經過同學們激烈又精彩的辯論,學生基本掌握了“小學生該不該配帶手機進入校園?”的辯論技巧,學會了基于研究對象(辯論技巧)因素分析法,經歷了學習過程,分享了學習成果,對辯題的思辨性和教育性有了更深的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型教學任務是指導學生解決活動過程中的“問題”,本課的教學任務就是解決學生在“電子產品對小學生影響的調查”主題活動中產生的二元對立問題“小學生該不該佩戴手機進校園”。教學中我非常重視讓孩子們歷經問題發(fā)現(xiàn)、學習方法、思維訓練的全過程。當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我讓學生運用辯論技巧進行辯論演練,學生情緒高漲,興趣濃厚,從“要學”變成“想學、樂學”,提高了教學效果。實踐證明,強化思維訓練,突出問題本體,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之欲、求知之欲。
二、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激發(fā)問題意識
綜合實踐活動所重視的不是問題解決的結果,而是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過程中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所以教師的指導其實是要創(chuàng)設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與學生共同展開探究過程。如:教學訪談方法指導課“我身邊的偶像”中,我利用課件播放記者采訪名人的范例,讓學生掌握進入訪談前、訪談時和訪談后要做些什么,知道如何做得更好,用范例指導學生進行訪談活動。接著學生們進行情境模擬,情境模擬是最直接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因此,我設計了情境演練的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各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初步體驗訪談過程,讓各小組同學分工,同時檢驗小組分工的合理性。有的同學扮演采訪者,有的同學扮演被采訪者,這樣通過情境演練的活動,突出學生本體,以學生的問題為中心,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圍繞“研學問題”進行充分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展示學習)。在此基礎上,我進行“后教點化”,就是教師根據(jù)學生展示學習后的“迷失問題、生成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追問”,通過“追問”講明是什么(訪談的方法是什么),或講清為什么(為什么要學習訪談方法),或講透怎么樣(怎樣進行訪談)?;顒舆^程中,我及時幫助學生們攻克難點,掃除實施訪談的障礙。當看到學生基本掌握了訪談方法的時候,我繼續(xù)引導學生對聽課的教師和家長進行采訪,此時的學生已經深入地了解了采訪的方法,便迫不及待地紛紛拿起手中的錄像機、筆記本對聽課教師、家長進行訪談,聽課教師、家長都積極配合訪談的同學,讓同學們在訪談互動活動中得到成功的體驗和收獲的快樂。又如:《校園電視收視率的調查》這一研究主題。學生感覺在寄宿制學校,每天晚上電視伴隨著他們,電視或多或少影響著他們的個人世界,有的學生喜歡娛樂節(jié)目,有的學生喜歡看探險節(jié)目,還有的學生喜歡偶像青春劇。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電視節(jié)目的反映和感受是不同的。于是,他們提出了如何提高校園電視收視率的問題。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最終確定開展校園電視收視率的調查。這時有不少同學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怎樣才能高效率的開展校園收視率的調查?有的說:調查問卷這個方法好,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可以幫助調查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對電視節(jié)目的反映和感受;有的學生說:咱們可以去采訪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看看他們喜歡什么類型的節(jié)目;有的說:還要征求老師的意見,聽聽老師對同學看電視有什么看法;還有的同學說:去問問電視臺的叔叔阿姨,他們才是專業(yè)級的,他們最有發(fā)言權。學生們對此調查特別感興趣,各小組很快完成校園電視收視率的調查任務。通過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學生不僅靈活運用了課堂上所學知識,而且還發(fā)現(xiàn)了自己活動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修改完善,提高方法指導課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是師生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適時點撥引導,使課堂形成一種積極思考、勇于探討的熱烈氣氛,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
三、鼓勵生活實踐,發(fā)展問題意識
在生活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是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為價值取向,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開發(fā)主題的重要資源,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取得活動實施和學生發(fā)展的實效性。因此,在開發(fā)主題活動時,教師要把學生作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主體,具有不同“前見”和發(fā)展需要的主體,從而使所進行的教育活動能夠充分發(fā)揮受教育者的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課堂教學,從而保證教法與學法相得益彰,實現(xiàn)以教師教為中心向以學生學為中心轉變。如:《電子產品對小學生影響的調查》這一研究主題,最先是學生對電子產品極為感興趣,他們在使用電子產品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近年來,科技飛速發(fā)展,伴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電子產品在給同學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像一把“雙刃劍”進入還未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人的生活中。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使用電子產品,盡可能地規(guī)避電子產品給青少年帶來的負面影響,應當引起家長、社會乃至教育界的關注。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通過與本班同學觀察和談話了解到,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孩子根本無法與電子產品絕緣,我們要做的就是充分重視和正確引導,讓他們在電子時代健康成長。從而激發(fā)了本班學生對電子產品調查的好奇,經過大家的研討,確立以“電子產品對小學生影響的調查”為主題的活動,同時組織學生討論如何開展這一課題的研究活動。同學們圍繞分歧討論生成的問題開展了辯論活動,把辯論活動與實踐探究相結合,激發(fā)學習相關方法力爭辯論取勝的欲望,把學習目標定位為體驗小組合作交流的樂趣,分享學習的成果,促進對辯題及辯論方法的認識與思辨;有的同學提議走出班級去采訪不同年級的學生,了解他們的一些看法;有的同學提出要走進社區(qū)進行問卷調查,讓數(shù)據(jù)說話;還有的同學要征求家長的意見,聽聽他們對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看法。學生們眾說紛紜,都積極地參與如何開展這一課題的研究活動。整個研究活動,旨在通過觀察、訪問調查研究、設計活動方案、上網查找資料等,讓學生學會在交流、討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習電子產品的利與弊,提出想要研究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實踐過程對電子產品有更深的了解,在學習與生活中更加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改善自己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同時還學會多種方式整理信息,寫前言、制作問卷、談收獲、寫小組心得、手抄報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能夠使學生的主動性得以充分發(fā)揮,使他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敢于質疑問難,敢于追根問底,使他們由愿學、樂學、學會到會學,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個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才會得以長遠的發(fā)展,才會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關鍵詞]墨子;辯論;語言藝術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先秦時期繼孔子之后出現(xiàn)的第二位文化偉人,開創(chuàng)了墨學,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明鬼等具有積極進步意義的思想。為了宣傳他的主張,墨子四處游說,言傳身教,廣征博引,以理服人。墨子的辯論與眾不同,技巧高超,既不像孟子那樣氣勢奔放、咄咄逼人,也不像莊子那樣縱橫跌宕、變幻莫測,而是樸實無華、推理嚴密。墨子的辯論講科學、重事實,有理有據(jù)?!胺蜣q者,將以明是非之分,審治亂之紀,明同異之處,察明實之理,處利害,決嫌疑焉?!币赞q來別同異、明是非,形成其獨特的“墨辯學”。墨子的辯論用詞準確、語言縝密、百無疏漏,這在先秦諸子中是首屈一指的。下面從兩個方面來論述墨子辯論的語言藝術。
一、墨子辯論語言的表達特色
語言是辯論的物質手段。先秦時期,諸侯爭霸稱雄,造就了大批能言善辯的社會活動家、論辯家,他們的論辯語言各具特色,有的言簡意賅,循循善誘;有的恣意縱情,奇特浪漫;還有的駁難離析,淋漓盡致等。墨子的辯論,語言簡樸、平實,準確、生動。如在《墨子·非攻下》中,針對許多好戰(zhàn)的國君常借商湯、武王的征伐行為,為自己的掠奪行為辯護,“今夫好攻伐之君,又飾其說以非子墨子曰:‘子以攻戰(zhàn)為不義,非利物與?昔湯放桀,武王伐紂,此皆立為圣王,是何故也?’”墨子辯駁道:“子未察吾言之類,未明其故也。彼非所謂攻,謂誅也!”在這里,墨子明確區(qū)分了“攻”與“誅”這兩種不同性質的戰(zhàn)爭,其語言準確擊中對方要害,墨子以簡樸平實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戰(zhàn)爭性質的認識,可謂一字千金。
墨子的語言不但準確,而且精煉?!赌印ば奚怼菲f“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就是要求論辯語言要精煉。有一次墨子的弟子禽滑厘問他:“多言有益乎?”墨子回答:“蝦蟆蛙蠅日夜而鳴,舌干辟然,而人不聽之。今鶴雞時夜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蹦邮志珶挼卣f明了墨家反對說大話空話,但不反對說有用的進步的合時宜的話。
墨子的語言不但簡煉,而且生動感人。例如,有人反對墨家“兼愛”的思想,并再三向墨子發(fā)難。因而墨子與他們展開辯論,《兼愛下》記載了這次辯論,對方說墨子的“兼愛”主張雖然好聽,但不實用,“即善矣,雖然,豈可用哉?”墨子立刻反駁道:“用而不可,雖我亦將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墨子認為如果“兼愛”思想只是好聽而不實用,別說你們,就連我自己也要對它進行批判、指責,并進一步指出,哪有好東西只是中看不中用呢?墨子的語言簡明生動,在先秦諸子中,是無與倫比的。
劉勰曾在《文心雕龍》中評價墨子的語言“意顯而語質”,也正是總結了墨子辯論的語言特色:準確、簡煉、質樸、生動。
二、墨子辯論語言的邏輯技巧
墨子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他的辯論博大精深,涉及到哲學、文化、邏輯、語言、思維、心理、角色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強大的邏輯力量,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熬拖惹貢r代而言,中國形成有自己獨特特點的關于思維本質與規(guī)律的理論,墨家的思維形式結構論是中國‘辯學’或‘名學’的奠基?!蹦釉谵q論中創(chuàng)造性地制定了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的學說,揭示了邏輯所構成的這三種思維形式的區(qū)別。墨子的辯術是我國古代辯論科學的精華?!赌印ば∪ 匪劇澳÷匀f物之然”、“論求群言之比”以及“以名取實”、“以辭抒意”、“以說出故”、“假”、“效”、“譬”、“侔”、“援”、“推”,以及《墨子·大取》講的“故”、“理”、“類”等,都成為墨子的辯論法寶,體現(xiàn)了他高超的辯論語言技巧。下面從“假”、“譬”、“援”、“推”四個方面探討墨子辯論的邏輯技巧。
(一)“假”式反證法
《小取》:“假者,今不然也?!薄督浵隆罚骸凹俦劂!Uf在不然?!薄督浾f下》:“假必非也而后假,狗。假霍也。猶氏霍也?!薄凹佟本褪羌偈埂⒓偃?、假如、假設,指在論證一個命題的時候,先假定與這個論題相反的命題存在,然后根據(jù)這個命題的虛假來證明原來的論題的正確性。簡單地說,“假”就是為了證明某個論題,就先假說它為相反的論題并由此推出錯誤來的證明法,即我們今天說的反證法。“它是通過確定與論題相矛盾的判斷(即反論題)的虛假,然后根據(jù)排中律,由假推真,來證明論題的真實性的一種論證方法?!痹谑褂眠@個方法的時候,墨子強調,要注意假定的命題必須是錯誤的,才能證明自己的論題是正確的,即“假必非也而后假”,否則,不但不能證明自己的論題,相反,倒證明了論敵的論題。例如,要證明狗是沒有姓的,就假定狗姓霍,而霍是霍氏人的姓,姓霍的人是不允許狗姓霍的,他們會反對這個荒謬的命題。于是,就證明了狗是沒有姓的。又如在《節(jié)葬下》中,說當時的貴族統(tǒng)治者主張實行“厚葬久喪”,“棺槨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繡必繁。丘隴必巨”,“厚葬久喪”可以使貧者富、寡者眾,墨子對此用“假”駁斥了厚葬久喪者的謬論:“使王公大人行此,則必不能蚤朝晏退;使士大夫行此,則必不能治五官六府,辟草木、實倉廩;使農夫行此。則必不能蚤出夜人,耕稼樹藝;使百工行此,則必不能修舟車,為器皿矣;使婦人行此,則必不能夙興夜寐。紡績織紉。”為了批駁“厚葬久喪”,先假定它是對的,讓國人都去遵守、執(zhí)行,然而依從了這種主張。將會給國家造成一系列的惡果,執(zhí)政者無法正常治理朝政,士大夫、農夫、百工、婦人都不能各司其職,根本無法富貧眾寡,由此證明了“厚葬久喪”的荒謬。
(二)“譬”式證明法
《小取》:“譬也者,舉他物而以明之也?!薄本褪瞧┯鳎钦f明道理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它不同于一般的舉例和形象比喻,它所舉的事例必須是雙方已知和公認的,而且必須以承認此物與他物屬同類為前提,否則就不能達到“舉他物而以明此物”的證明目的?!盾髯印め岆y篇》:“談說之術,分別以喻之,譬稱以明之。”譬喻就是因為直言不能將其事講清楚而產生的,對于別人不信之“故”用譬喻來講明。所以墨家將其借來作為“明故”的證明方法,這正是王充在《論衡·目紀》中所說的:“何以為辯,喻深以淺?!蹦酉灿闷?,也善用譬,他根據(jù)不同的“譬”式要求,經常采取三種譬式證明法。第一,取像于其物,以說明一般的規(guī)律。如《墨子·所染》:“子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非獨國有染也,士亦有染?!蹦诱J為,人的思想猶如一塊白布,時刻受周圍環(huán)境熏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善人則善,染于惡人則為惡,比喻習染可以改變人的性格,交游不可不慎。第二,取譬于成事,以指導人們的行為。如《墨子·耕柱》:“治徒娛,縣子碩問于子墨子曰:‘為義孰為大務?’子墨子曰:‘譬若筑墻然。能筑者筑,能實壤者實壤,能欣者欣,然后墻成也。為義猶是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后義事成也。’”縣子碩問墨子談辯、說書、從事三種為義的方式中,哪種最重要?墨子以現(xiàn)實生活中人人皆知“筑墻”一事為譬,巧妙地說明,只有大家齊心協(xié)力,才能把墻筑起;為義和筑墻的道理一樣,喜于談辯的就談辯,長于說書的就說書,善于從事的就從事,只有談辯、說書、從事三者同時并舉,通力合作,才能達到為義的目的。墨子如此譬喻,形象生動,使人有推窗觀日、開門賞月的明快之感,易于理解,樂于接受。第三,以寓言作譬,以明辨義理。如《公輸》:“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梁肉,鄰有糟糠,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竊疾矣。’子墨子曰:‘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蹦右栽⒀宰髌?,鋪張揚厲,步步進逼,窮理析義,不容不信,終于使喜好攻戰(zhàn)的楚王不得不大呼“善哉!吾請無攻宋矣?!?/p>
墨子運用“譬”式證明法,或說理以闡明自己的主張,或駁斥以攻破敵人的謬論。或譬醒以激發(fā)他人的覺悟,取譬明理,把精當?shù)恼撌雠c摹擬形象的描繪融合于一體,既給人以哲理上的啟迪,又給人以藝術上的美感。
(三)“援”式推論法
《小取》:“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獨不可以然也?’”孫詒讓據(jù)《說文·手部》所云:“援,引也?!苯忉尀椤爸^引彼以例此?!薄霸本褪窃樱匆俗C此,這種推論方法,就是邏輯學中的類比推理。
墨子“援”式推論所用的前提必須是對方說過的話或行過的事,或者是某人說過的話(如“圣王之道”、“先王之書”、“古書之言”)或行過的事并已為對方所承認和肯定了的。根據(jù)這個前提,墨子進行推論。如在《魯問》中,魯陽文君對墨子說反對“食其子而賞其父”的惡俗,“有啖人之國者,其國之長子生,則解而食之……美則以遺其君,君喜則賞其父,豈不惡俗哉!”墨子道:“雖中國之俗,亦猶是也。殺其父而賞其子,何以異食其子而賞其父者哉!”在此,墨子以魯陽文君所深惡痛絕的惡俗——“食其子而賞其父”作為前提,巧妙地推論出“殺其父而賞其子”同樣是惡俗,有力地鞭撻了魯陽文君好攻伐,使人民戰(zhàn)死,又從而賞之的罪惡行經。這樣的類比,入情入理,雄辯有力。
由于墨子的“援”式推論只要求其“然”必須相同,而不要求其“所以然”也相同,如只要承認“楚人非人”與“白馬非馬”這兩個命題屬于同類性質的命題,就可以由“子之然”類比推出“我之然”,至于為什么要承認“楚人非人”或“白馬非馬”的原因和根據(jù)等,就不便追究。所以,在使用這種推論方法時,可以暫時難倒對方,使自己獲勝,但卻不一定得到真理。超級秘書網
(四)“推”式推論法
《小取》:“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仟q謂’也者,同也;‘吾豈謂’也者,異也?!薄巴啤本褪穷愅疲愅剖蔷屯活愋偷氖挛镏?,把還沒有取得判斷的這一部分和已經取得判斷的那一部分相比較,從而給這一部分也定出判斷來?!笆仟q謂”(這如同說)是用來表示相同意義的命題可以類推,“吾豈謂”(我難道說)是表示不同意義的命題不可以類推。孫中原認為“推”,“即以對方所不贊同的和所贊同的屬于同類這一點為根據(jù),來反駁對方的觀點。這是應用矛盾律的歸謬式的反駁方式……從推理形式上說,這是一種歸謬式的類比推理。”如《天志下》載,“其所取者”“為不仁不義也”;“人人之場圃,取人之桃李瓜姜者”;“穴人之府庫,竊人之金玉布帛者”;“逾人之欄牢,竊人之牛馬者”;“逾人之墻垣,拘格人之子女者,不義”。所以,凡行竊者即“凡不與其勞獲其實皆不義”。據(jù)此類推:今王公大人“攻伐無罪之國,入其溝境,刈其禾稼,斬其樹木,殘其城郭”,是“非其所有而取之”,故王公大人攻伐無罪之國是不義的。又如《公孟》載,公孟子曰:“無鬼神”,又曰:“君子必學祭禮?!弊幽釉唬骸皥?zhí)無鬼而學祭禮,是就無客而學客禮也,是猶無魚而為魚罟也”。這其實是歸謬和類比的結合。
關鍵詞:語文;語言表達能力;口語實訓
語言表達是母語運用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但在學校母語學習中因為重視不夠,缺少相關的實戰(zhàn)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完全是一種放任滋長的狀態(tài),以至于本可以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變得不強或較弱。語文教學需做出改變,增加語言表達實訓環(huán)節(jié)。
一、 語文課堂口語實訓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語文實訓的目的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只有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才能實現(xiàn)這一目的。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并達到實效是語文實訓設計必須考慮的問題。
1. 興趣原則。興趣就是動力。語文實訓讓學生感興趣可以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做到。實訓的組織形式應盡量避免刻板、嚴肅,而要活潑、有新意。雖然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項目,諸如介紹、演講、朗誦、辯論等不會有什么本質性的變化,但是可以在這些項目上增加新意。增加新意,可以偷換實訓名稱,如將演講比賽的名稱改為“故事大王爭霸賽”,詼諧有趣;可以借鑒電視綜藝節(jié)目的創(chuàng)意,打破傳統(tǒng)的比賽模式,如將演講比賽變成超級演說家,借鑒“導師制”,建立“團隊制”。還可以在活動開始前預熱,給學生播放視頻,或者對教室加以布置,改變講臺課桌對立的擺放格局等等。再比如朗誦,可以借鑒微信公眾號“為你讀詩”,鼓勵學生配樂朗誦錄音,課上展示作品,進行交流。從內容上來看,要選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實訓主題。如辯論,教師提供多個辯題,學生投票選擇,辯題應當是學生關心和正在經歷的,如打工與學習、愛情與友情、能力與學歷等的辯論。為使活動更有新意和趣味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作用,交由他們進行策劃。
2.激勵原則。由興趣帶來的動力要持久保持還需不斷激勵。將學生在語文實訓中的參與和表現(xiàn)納入到平時成績中會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教師應在布置活動時就明確賦分標準。如演講實訓,主持人、演講選手、學生評委分別多少分,分數(shù)必須體現(xiàn)出差異性。積極參加和不參加的不能等同對待,表現(xiàn)優(yōu)秀和表現(xiàn)較差的也要有區(qū)別。賦分的標準要詳細具體、客觀公正,賦分必須依據(jù)標準進行,不可隨意更改。為了更好地激勵,也可以采用一些物質獎勵,如利用班費購買文具等物品作為獎品?;蛘哂苫顒映修k小組發(fā)揮創(chuàng)意自制獎狀。也可以全程錄像,之后將視頻傳至微信公眾平臺或者QQ空間。這些措施都能激勵學生認真準備,拿出最好的表現(xiàn)。
3.思維原則。語言是思維的表達,訓練語言表達能力也要重視思維的訓練。說話之前要理清思路,使得話語條理清晰。每次活動時,需在評分俗賈卸哉庖環(huán)矯孀齔雒魅飯娑ǎ教師也要向學生強調。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思維技巧并開展相關訓練,如巧用“首先”“其次”等表示時間、層次的詞語,放慢語速,類比聯(lián)想等等。
二、語文課堂口語實訓活動形式設計
語文實訓設計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訓練目標。同一班級的學生其語言表達能力并非是在同一層級的,有的學生能說會道,有的學生則笨嘴拙舌,要讓他們在同一場訓練活動中各有收獲,必須要明確各自的不足,或者需要訓練提高的重點是什么,如此才能有的放矢。
根據(jù)多年來教學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不足表現(xiàn)為:普通話較差;語病較多;口頭禪使用頻繁;緊張;無話可說;聲音太小等。另外,體態(tài)語言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眼睛不敢正視;站姿不端正;表情呆板;缺乏手勢語等。學生結合自身問題確定需要訓練提高的重點,還需進一步確定訓練達到的效果,如不出現(xiàn)口頭禪等等。總而言之,要讓訓練目標明確具體才能保證實訓效果。
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根據(jù)這一特點,語文實訓活動可設計為:介紹、演講、朗誦、辯論。
介紹是較為基礎的語言表達訓練,所訓練的內容為語言組織能力,訓練目標為詞句準確,語言流暢。具體訓練形式可設計為:自我介紹、他人介紹、家鄉(xiāng)介紹、產品介紹、書籍介紹等等。為激發(fā)學生在訓練方面的興趣,教師可以提供多個介紹任務,由學生自主選擇。教師還需在訓練開始之前講解介紹的方法,諸如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如何分清內容主次有所取舍,如何做到條理清晰,如何推敲詞句準確表達等等。
演講與介紹相比對表達者的口語能力和體態(tài)語言有了更高的要求。演講的訓練目標是繪聲繪色講述,演講訓練可采用的形式有:結合社會熱點和時令節(jié)日的“主題演講比賽”、結合課外閱讀的“故事大王爭霸賽”、結合自我經歷和他人事跡的“我是超級演說家”等,也可以開展命題即興演講“脫口秀”等等。演講訓練開始之前教師要講解演講的技巧和體態(tài)語言的運用,同時明確演講要求和考核標準。
朗誦是文學藝術的有聲表現(xiàn),聲情并茂是朗誦的要求。朗誦訓練的目標是讓聲音充滿情感。朗誦訓練可采用的形式有經典詩文朗誦會、劇本朗讀會、“我是主播”朗誦錄音交流等。朗誦訓練之前教師要講解朗誦的技巧,包括語調、重音、停頓和語速的處理。朗誦不僅是對學生語言技巧運用的訓練,也是認識態(tài)度的端正。教師不可忽視對學生心態(tài)的調整,可以進行朗誦示范、播放名家朗誦視頻等,營造出朗誦的氛圍。
辯論首先是思維訓練,其次才是口才訓練。思維通過語言加以外化,想到什么才能說什么。至于表達者能夠想到什么自然是與他的知識占有情況相關。這應在平時加強閱讀學習,進行知識積累。其次也與表達者的思維敏捷度有關。辯論訓練的目標是語言技巧的運用。辯論訓練可采用的形式有一對一的擂臺賽、四人合作的團體辯論賽等。教師要在辯論實訓之前向學生講解思維和語言技巧,并進行單項訓練。如類比聯(lián)想與歸謬法等。另外,辯論賽的辯題可由學生選擇確定,再以抽簽形式決定辯論的正反方。
以上四個語言表達實訓形式雖然訓練目標有所不同,但都包含了語言表達的各個方面,每一次實訓都有所側重。反復訓練和重點訓練相結合確保了口語實訓效果。
三、語文課堂口語實訓的組織與實施
口語實訓對設備的要求很低,可以在正常的語文課堂上開展。每次實訓時間是固定的,因此要合理策劃和組織。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交由學生策劃組織,教師進行指導。具體做法為:教師實訓任務,提出實訓要求;學生組建團隊,撰寫策劃書競爭承辦權;教師根據(jù)策劃書確定承辦小組并對其進行指導;承辦小組全權負責實訓活動的組織開展;活動后教師進行點評,其他小組也對承辦小組作出評價;承辦小組的表現(xiàn)計入語文平時考核成績。
一、刑事普通程序案件采用簡化審理是一種庭審方法和技巧的運用,并不是新的刑事訴訟程序創(chuàng)制。
對被告人對起訴指控的罪名和事實供認不諱的刑事普通程序案件,采用與被告人對起訴指控的罪名或事實持否定態(tài)度的刑事普通程序案件不同的審理方法,是完全有必要的。但不論采用何種方式,就訴訟程序來判斷,仍均屬刑事普通程序。我國刑事訴訟法只規(guī)定了兩種訴訟程序,即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對普通程序中的某些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簡化,是在保證司法公正的前提下,為提高訴訟效率而在庭審中運用的方法和技巧,并不改變其適用程序的性質,因此并非是新的刑事訴訟程序的創(chuàng)制。而且,無論是法院還是檢察院,都沒有創(chuàng)制新的訴訟程序的權力。因此,簡化審理的方法應適用于被告人對起訴指控的罪名和事實全部或部分承認的所有普通程序案件,而不必排除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聾啞人、外國人犯罪案件。
二、采用簡化審理方法并不要求被告人放棄任何訴訟權利,故也無必要事先征得被告人或其辯護人的同意。
在刑事訴訟中,不論采取何種審理方法和技巧,都不能剝奪或限制被告人法定的訴訟權利,也不能要求被告人放棄任何訴訟權利,這是一項應當把握的原則。普通程序簡化審理是在刑事訴訟中,由于被告人認罪而簡化某些訴訟環(huán)節(jié),并非要求被告人放棄訴訟權利。對于被告人依法享有的申請回避權、辯護權、申請新的證人、鑒定人到庭作證權和最后陳述權,在實施簡化審理方法時,應當充分予以保障。因此,對刑事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簡化審理,沒有必要征得被告人同意。從我國刑事訴訟來看,被告人并無選擇程序或庭審方式的權利,我國適用簡易程序就無需被告人同意。且我國刑事訴訟中被告人沒有辯護人辯護的不在少數(shù),在沒有辯護人的情況下,被告人不一定清楚其選擇程序的法律后果。再者,實踐中被告人認罪問題較為復雜,對于起訴指控的多項罪名和犯罪情節(jié),被告人可能全部承認,也可能部分承認;即使被告人庭審前表示承認,也可能在庭審中否認,或者與此相反。因此,庭審前征得被告人同意并在庭審時宣布適用簡化審理方法既不合適,也不具操作性。簡化審理作為一種方法,應是針對具體案件而靈活適用的。例如,被告人對起訴指控的四節(jié)犯罪事實有二節(jié)是認罪的,則只對這二節(jié)事實簡化審理;如被告人在庭審前對起訴指控持否定態(tài)度而在庭審中又當庭認罪的,則可采用簡化審理方法;反之,則采用不簡化的方法。
三、簡化審理內容僅限于法庭對被告人的訊問和重復證據(jù)的出示,法庭辯論不能予以簡化。
如何準確掌握簡化內容,是適用簡化審理方法和技巧的關鍵。刑事普通程序案件如何簡化,存在著多種不同看法,具有代表性的是主張簡化訊問、示證、質證、辯論;也有的主張將法庭調查與辯論融為一體;還有的主張證人不必出庭、證言可以用歸納法宣讀或僅宣讀證人名單;等等。筆者認為,簡化應當僅限于對被告人的訊問和重疊證據(jù)的出示。從審判實踐看,庭審時間的冗長,主要也在于這二個環(huán)節(jié)。從訊問被告人環(huán)節(jié)看,如被告人否認起訴指控的犯罪事實或罪名,法庭對被告人較為詳盡的訊問是必要的,在被告人對起訴指控犯罪事實和罪名沒有異議的情況下,再詳細訊問就顯得多余。在證據(jù)出示上,由于被告人認罪,法庭只需傳關鍵證人出庭作證,或宣讀不出庭的關鍵證人證言、關鍵的書證、物證即可,不必將所有證據(jù)一一宣讀。但是不能采用宣讀歸納后數(shù)份證人證言筆錄的作法,也不能宣讀沒有實際內容的證人名單。證言的宣讀不必全文,但必須是原文;證言可以分組宣讀和質證,而不必一證一質。
對普通程序簡化審理,不應當簡略法庭辯論。辯護權是被告人的重要訴訟權利,法庭不能明示或暗示被告人放棄或限制辯護權,不能限制辯論時間,更不能限制被告人的最后陳述時間。當然,由于普通程序采用簡化審理方法的前提是被告人認罪,在辯論和最后陳述時,所花的時間自然要比被告人否認起訴指控的簡短,但這是庭審中自然形成的效果,作為普通程序簡化審理,不能強制性簡略法庭辯論。
四、簡化審理不是訴辯交易,不能對被告人作從輕處罰的承諾。
美國刑事訴訟中的訴辯交易雖然有一定合理性,且起到了對案件分流的效果,但在其國內和世界各國仍不乏批評和質疑,實行訴辯交易的國家也并不多。就我國刑事訴訟的模式和社會觀念來看,我國并不適合套用訴辯交易制度?,F(xiàn)在有的觀點主張向被告人提出適用普通程序簡化審理的同時,告知被告人可得到從輕處罰,以作為“對被告人認罪的補償”,這顯然是將普通程序簡化審理引導到訴辯交易制度上,是不可取的。
讀這本書的時候,剛好是在我嘗試著寫人生中第一份審查報告的時候,作為一名公訴新人,空有滿腔熱血,業(yè)務技能和實戰(zhàn)經驗卻十分匱乏,在閱卷和寫審查報告的過程中,遇到種種困境。這本書恰似一場及時雨,解決我的諸多困惑。下面就結合我的第一份審查報告來談談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獲與啟發(fā)。
首先,它解決了我對證據(jù)證明力大小的疑惑,這份審查報告的案件是一個故意傷害案。在證據(jù)部分,本案共有六位證人證言,其中不同證人對案情的描述有著不同的細節(jié),不免讓人對其證明力大小產生困惑。而本書在庭前證據(jù)審點這一節(jié)中重點闡釋了證人證言的審點,并指出:證人證言的證明力排序規(guī)則大致是:與犯罪嫌疑人有親屬或密切關系的人的證言,小于普通證人證言;內容穩(wěn)定一致的證人證言,大于內容不穩(wěn)定的證言;多個證人或證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同時就某一情節(jié)作證存在合理矛盾的證言,大于過于一致的證言。根據(jù)這一規(guī)則,我重點審查了六位證人與案件當事人的關系、證人作證時是否受人為因素影響等,并結合本案其他證據(jù)考慮不同證據(jù)的印證性,最終解決了問題。
其次,它使我明白了審查報告的實踐意義所在,并對審查報告的內容和程式做了寫作指引。一份標準的審查報告必須使前期審查工作得到全景式展現(xiàn),同時又是經過精加工后的“微縮景觀”,全案的證據(jù)狀況、法律事實、法律適用高度濃縮其中,令人一目了然。因此,審查報告要圍繞怎樣在盡可能短的篇幅內向審閱者介紹清楚案件的基本情況來作文章,論文要行文簡潔,結構嚴謹,思路清晰,邏輯縝密,論證充分,形式靈活。而對于自身而言,初寫審查報告,極易陷入冗詞贅句、論證不充分等錯誤的深淵。書中提到的注意事項讓我在寫作過程中不斷提醒自己,避免常規(guī)錯誤。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局限于如何寫好我的第一份審查報告,更重要的是,它在如何成為一名優(yōu)秀公訴人方面給我以深刻的啟迪。
第一是要熱愛公訴事業(yè)。本書的作者熊紅文在競爭南昌市公訴處副處長崗位演講中說過的這樣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如果把公訴比喻成我心愛的姑娘,我想對她說一句:‘愛你一萬年’!”這句感人的誓言包含了作者對公訴工作的無比摯愛之情。我想正是因為這份熱愛,才成就了作者一番檢察事業(yè)。無獨有偶,第三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柴崢濤說:“公訴是一項需要激情的工作,只要選擇了,就要有激情,就要熱愛,這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真正把這項工作作為自己的追求,做到‘快樂公訴’?!闭撬麄儗V事業(yè)的熱愛之心,才使他們面對繁雜的業(yè)務工作,依舊不忘初心,勤奮學習、刻苦鉆研,鑄就了扎實的理論功底和高超的公訴技能,成為當之無愧的公訴尖兵。要想做一名成功的公訴人光有一份熱愛之心是不夠的,但缺乏對業(yè)務的熱愛是一定不會成功的。因此我們要善于在公訴工作中尋找興趣點,無論是閱卷、提審還是出庭公訴,其中都充滿了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要善于去發(fā)現(xiàn),并把挑戰(zhàn)難題轉化為實現(xiàn)正義的成就感,把工作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當做是一種享受。
第二是要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和高超的業(yè)務技能。法學理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需要我們長期的積累,不斷學習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并善于轉化成解決問題的利劍。本書在公訴業(yè)務技能方面做了較大篇幅的闡述,包括審查技巧、庭審技巧、辯論技巧。法庭辯論是庭審中最精彩的部分,因此有人說:從某種意義上說,公訴人的人生,就是辯論場上的人生。我不完全贊同這種將庭審辯論的地位夸大而忽略公訴人花了更大時間精力在庭前審查的說法。但我不得不承認一名優(yōu)秀的公訴人必須具備銅唇鐵舌。只有具備良好的口才才能在庭審中游刃有余,揮灑自如。獲得良好的辯論技巧需要我們平時的鍛煉和積累,一方面我們要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建立出庭內心自信,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律師對手,也不管遇到什么樣的辯題,都要做到舉止自若,靈活應變對手,快速思考問題并形成辯論語言。另一方面我們要做好庭前準備,在全面熟悉案件的前提下,換位思考,站在辯護人的角度分析可能會遇到的辯護意見,并逐一提出答辯。
關鍵詞: 中職語文 拓展模塊 單元教學
中職語文拓展模塊在基礎模塊和職業(yè)模塊的基礎上,起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全面提高學生素養(yǎng)和語文綜合能力的作用。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為滿足學生個性和繼續(xù)學習需要,側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它是語文課程的拓展和延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教學內容系統(tǒng)性強,注重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一、單元教學內容設計
本課程根據(jù)不同主題分為六個單元,每一單元由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三部分內容構成。每一單元從不同角度出發(fā),進行知識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結合單元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我們設計了兩大學習任務:一是圍繞閱讀欣賞的主題撰寫鑒賞心得;二是口語、寫作和實踐活動任務。
第一單元:圍繞“歷史與進步”對胡同文化進行賞析,完成撰寫鑒賞心得任務。掌握審題和立意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完成讀書征文活動“文明美德伴我成長”的寫作活動。第二單元:圍繞“對古詩文的鑒賞”,提高對古詩文賞析的品位,培養(yǎng)審美情趣,撰寫古詩文鑒賞心得。學結的結構和寫作方法,完成總結寫作。第三單元:圍繞“微型小說的寫作特色”,掌握欣賞小說的基本方法,撰寫微型小說藝術特色鑒賞心得。學習采訪的方法和技巧,根據(jù)采訪主題,列出采訪提綱,完成采訪任務。第四單元:圍繞“文學藝術欣賞”,領悟欣賞文學藝術的方法和途徑,探究文學藝術與人生的關系,撰寫文學藝術鑒賞心得。第五單元:圍繞“多元文化賞析”,領悟多元的世界文化,培養(yǎng)文化感悟能力,撰寫鑒賞心得。學習辯論的方法和技巧,根據(jù)辯論主題,完成辯論活動。第六單元:圍繞“對古代優(yōu)秀詩文賞析”,激發(fā)對古詩文的興趣,傳承中國古代文明精神。學習、掌握簡報的格式和編寫的方法,完成專業(yè)簡報編寫。
二、教學模式與方法
根據(jù)課程特點和課程的整體設計,采用的主要教學模式有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及小組活動式教學模式三種;課程整體教學以小組為單位,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擴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閱讀與欣賞課主要采取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法、多媒體教學法、朗讀法、問題探究法、小組討論法、拓展閱讀法。表達與交流課和語文實踐活動課:主要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模擬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及活動教學法。下面將列舉實例對教學方法、手段和工作任務的實施進行詳細的說明。
一是閱讀欣賞課:以課文《胡同文化》為例,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思考。采用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通過猜謎語引出主題,通過觀看視頻胡同文化前言了解胡同及四合院的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朗讀感受環(huán)節(jié)分為兩大環(huán)節(jié):一是聽泛讀感受老北京語言文化的魅力,二是學生選擇自己的喜歡的語段進行朗讀,通過朗讀實踐進一步感知文章內容。解讀環(huán)節(jié)通過布置小組任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探討,采用的是問題探究法和小組討論法。品讀環(huán)節(jié)用多媒體展示不同建筑風格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談談你了解的建筑風格以及居住文化”,采用活動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展環(huán)節(jié),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選取本單元其他閱讀篇目,進行比較閱讀,撰寫鑒賞心得。
二是表達與交流和語文實踐活動課: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活動主題、任務和要求,采用的是情境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探究環(huán)節(jié),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讓學生學習口語技巧或寫作方法,采用的是問題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小組活動環(huán)節(jié),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活動任務。展示環(huán)節(jié),采用模擬教學法,通過展示學生活動成果評價學習學習效果。評價考核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自評和互評。
三、學生活動指導:以語文實踐活動――主題辯論會為例
學生活動指導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包括活動設計、活動實施及活動考核三個方面。
一是活動設計:包括活動主題的設計和活動內容的設計兩個方面。首先,活動主題的選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關注社會生活,注重職業(yè)需求。例如第五單元的語文實踐活動――主題辯論會,教材的辯論主題“圓明園是否需要重建”。為了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活動主題的選定上,圍繞社會熱點話題,并結合單元文化主題,選擇“當今社會,老人摔倒敢不敢扶”辯論主題,有效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其次是活動內容設計,活動的具體內容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連續(xù)性及活動的實際操作性。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課為辯論,結合辯論的知識設計簡化版的辯論提綱,既充分運用辯論知識,又提高辯論能力。
二是活動實施:一般包括課下和課上兩個階段。課下階段:活動前的準備工作,首先是成立辯論小組,考慮到課堂活動時間的有限性,把全班六個活動小組分為三大辯論組,形成辯論活動組;學生通過網絡、書籍搜集辯論材料并加以整理。課上階段:活動的展示、考評階段,展示階段:由大家推選的辯論會主席主持辯論會,三大辯論組依次進行展示。
三是活動考核:明確評價標準和評價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核指導。
四、教學評價和考核
評價方案由形成性評價(70%)和終結性評價(30%)兩個方面構成。形成性評價又包括:階段考核(50%)和作業(yè)考核(20%)兩個部分。評價的實施過程主要考慮到評價要貫穿日常上課之中,設計平時設計表、活動成績表、階段匯總表等,以便評價的實施。評價達到應有的效果,教學檢測效果好,能夠及時反饋學生的掌握情況,以便教師適時做出調整,提高教學質量;注重平時成績考核及學生自評、互評的機制,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學效果好。
五、教學效果及特色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并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拓展模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形成一定的特色,主要表現(xiàn)有以下幾點:一是以小組活動為單位:劃分固定的語文學習小組,活動大多以小組為單位;二是以活動教學為模式:做到節(jié)節(jié)課有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三是以訓練能力為重點,以實踐(活動、任務)為主線,通過觀察、模仿、練習形成技能,強化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四是以多媒體技術為手段:運用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課上、課下資源,達到教學資源共享及知識全面拓展的目的;五是以評價考核為激勵;以評價考核為激勵手段,促進學生學習。
六、反思和提高
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既有成功之處又有需要提高改進之處。成功之處在于工作任務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較合理,實施效果好;教學過程以學生活動為主體,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適當?shù)剡\用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今后隨著語文信息化教學的不斷實踐,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都要緊跟改革腳步,繼續(xù)優(yōu)化和提高。具體有以下方面:根據(jù)能力訓練的要求,更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實現(xiàn)能力的綜合提高;活動內容應該更貼近學生生活和職業(yè)的要求,針對性要強;信息化教學手段要進一步完善,語文教學平臺要不斷完善;評價考核還要進一步優(yōu)化和調整,實用性、操作性強。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單元教學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教學的整體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沈勇.淺談中職語文教學的專業(yè)化和有效性.考試周刊,2007.
[關鍵詞] 小組工作; 簡析; 方法; 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13- 0095- 02
1 “小組”與“小組工作”簡析
本文中的“小組”不是指幾個互不相關、不存在聯(lián)系的若干人之間的簡單組合。例如在一家大型商場中購物的幾個人,他們在購物之后會做自己的其他事情,彼此間毫無關聯(lián),互不影響。但是如果在他們購物時,發(fā)生了地震等不可預測的災難,之后他們互相幫助、彼此合作、共同抵御地震帶來的破壞,在歷經若干時間之后,他們擁有共同的抗震經歷,一同經受了地震災害的考驗,使他們在原本不相關的背景下互相認識、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只為完成抵御地震災害的目標形成了一個具有團隊性質的“小組”。因此,對小組的理解可以是:在一人以上的團隊中,團隊整體具有行為的標準或者準則,團隊成員具有統(tǒng)一的利益或者目標,團隊成員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扮演各自的角色,團隊成員具有強烈的團隊歸屬感和團隊意識,團隊成員彼此合作并且這種關系將會在較長的時間范圍內維持。而對“小組工作”在社會關系或者人際關系中的理解是:一方面指在社會背景下,若干人組成的群體,在共同愿景的基礎上,解決社會問題、加強社會功能,實現(xiàn)群體的預期目標或希望,改善生活條件和福利待遇等;另一方面指某個人在社會環(huán)境下不能適應或者展現(xiàn)自我能力,在追求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找到了協(xié)助自己的并具有共同目標的其他人,建立具有團隊性質的“小組”,之后共同處理個人、“小組”甚至是社會問題,實現(xiàn)了個人價值并促進了“小組”和社會的進步。
2 “小組工作”的方法研究
2.1 提出問題并解決
首先可以使用“頭腦風暴法”即在組織者宣布問題之后,短時間內搜集某一小組的全體成員對某一問題的不同觀點,然后將所有觀點列于黑板上,以小組(每組4~6人)為單位,組織者引導其對不同觀點進行探討(可以在同一小組內就同一觀點進行探討),時間限定在8~10分鐘效果最佳,過短或過長均不利于探討的順暢進行,在探討的過程中,鼓勵自由發(fā)言,每個人都有發(fā)表自己觀點看法和聆聽他人觀點看法的機會,在探討結束后,各小組可以選擇代表發(fā)言總結本小組的探討結論,最后由組織者進行總結性發(fā)言即可。另外可使用“集體創(chuàng)思法”,即在組織者提出問題之后,鼓勵全體學生思考與問題相關的項目,鼓勵創(chuàng)意思維,再經過集體探討之后確定其可行性,最后由組織者總結并選擇一種最合適的方法。此種方法對于大學生團體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思維具有重要意義?!靶〗M工作”進程內的提出問題并解決,可以培養(yǎng)小組組員的自主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給小組組員提供自由發(fā)言的機會,使他們的思維溝通交流,之后可獲取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培養(yǎng)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責任感。
2.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指由組員扮演特設情境中的角色,學習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語言交流的優(yōu)勢、處理問題的方法等。角色扮演的題目應該緊貼大學生的生活實際,例如模擬課堂、模擬法庭、模擬偶遇國外友人等。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其一般有下列步驟:第一步是宣布設定情景,讓組員明確此次情景設定的價值和意義,在組員自愿的原則下分配角色,在某些角色無人主動擔任時,組織者要加以調整;第二步是讓組員在其理解上做出臺詞的語氣表達,盡量讓組員自由發(fā)揮在特設情景中的作用;第三步是在達到既定目標或者情景完成之后,讓組員表述其在參與過程中的感受,互相交流扮演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表述自己在角色扮演中的收獲,再由組織者進行總結性發(fā)言,如果未達到預期目標,可以進行情景再現(xiàn),讓不同組員再進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宣泄情感的機會,而且可以讓學生在特設情景中做出換位思考,在表達自我的同時培養(yǎng)與他人交流的技巧,加強現(xiàn)實生活中對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
2.3 自由辯論
自由辯論指在大學生中開展自由辯論會,讓其就與現(xiàn)實密切相關的問題進行辯論,例如“大學生活期間是否應該談戀愛”“大學生活期間是否應該兼職”等辯題展開辯論,在“真理越辯越明”的過程中,讓其自由選擇正反方,收集素材,按正常辯論程序開展辯論,加強其邏輯思維能力和對問題的認知深度。
3 “小組工作”在大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3.1 入學教育
大學新生步入大學校園后,在面對全新的環(huán)境、陌生的同學、不同的學習生活方式時,表現(xiàn)出心理上、生活上、學習上、人際交往上等諸多方面的不適應。此時,如果將“小組活動”穿插于校史校情、校規(guī)校紀等講座之中,在學生尚無課業(yè)壓力、時間充裕、便于組織的情況下,幫助學生盡快融入新集體,與新同學交流學習生活中的問題,豐富其大學生活的內涵,幫助其更好地憧憬美好的大學生活。
3.2 協(xié)調人際關系
大部分同學的大學生活總是展現(xiàn)在集體背景下,不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與其他人的交流和和睦相處顯得極為重要?!靶〗M活動”中例如“角色扮演”等能幫助其協(xié)調人際關系,鍛煉其與其他人交流的能力和技巧。
4 結 語
“小組活動”是現(xiàn)階段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不僅傳承了傳統(tǒng)大學生教育管理的理念,并且取其精華,不斷深化、拓展、改革,實際應用中,它摒棄了傳統(tǒng)教育管理被動接受、模式死板、形式封閉、脫離實際、方法枯燥的缺點,拓展了教育管理的深度,擴大了教育管理的規(guī)模,引導了學生價值觀念的正確走向,讓大學生主動、自由、積極、熱情地參與到教學管理活動中,寓教于樂,對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加強道德素質建設、建設和諧美好校園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法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社會科學,在法學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實踐教學應高貫穿其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法律知識應用能力,可以將大學生法律辯論競賽這一實踐性較強的活動融入到常見的法學教學活動中去,為了能夠使其長期、系統(tǒng)且規(guī)范的運行,教師必須對教學活動進行一系列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
一、設置具有辯論性質的“法律實務”課程
想要在法學專業(yè)的常規(guī)課程中引入法律辯論競賽互動,可以在課程設置的時候安排具有辯論性質的“法律務實”課程,要求這門課程不僅僅具有較強的理?性,還具有實踐性,能夠使學生分析實際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更加活躍,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優(yōu)化知識結構體系,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技能操作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培養(yǎng)應用型法律專業(yè)人才的重要途徑[1]。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該教學計劃不能過于籠統(tǒng),必須是有針對性的,而且,在要在教學內容中突出教學實踐的內容,和一般的講授課程的教學計劃相比,這種教學計劃存在很多的不同點,在制定教學計劃之前,教師要對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和分析,要清楚的認識到自己所面對的學生的具體情況,此外,還應該對教學所采用的教材內容和教學大綱進行分析,以便合理的規(guī)劃教學進度,并且,還要將教材中每一個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一些重點和難點進行分析和思考,設計出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最重要的是,還應該將教學方法實施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程序等進行詳盡的考量,確定教學過程中競賽環(huán)節(jié)的主題或者案例,對教學活動的點評以及總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相關程序,最后,在教學計劃中,還應該明確考核方式以及相關評價體系的設計等,充分、詳實的教學計劃是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條件。
三、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和完善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和完善,在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總結出一種具有法律辯論競賽活動特色的教學方法,以便學生能夠在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更好的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在常規(guī)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案例,組織學生模擬法庭審判,使學生能夠充分融入到經典案例的情景中去,進而能夠更加深刻的分析問題、認識問題,激發(fā)他們應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的潛能,使他們能夠在參與模擬法庭審判活動的過程中展現(xiàn)自己的辯論才華以及和同學之間的競爭意識,進而能夠將自身存在的問題更加全面的挖掘出來,可以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有針對性的進行改正,使學生取得進步。模擬法庭的內容可以隨著教學內容而進行改變,能夠經常性的隨時進行[2]。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法律學習興趣小組,在組間進行辯論競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習中比較容易混淆的法律知識、有爭議的學術觀點以及司法務實中有爭議的案例展開小組間的辯論活動,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辯論才能,還可以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再次,教師可以邀請專業(yè)的司法務實工作者來開展教育講座,由法官、檢察官、律師等為學生講解關于法庭控辯對抗的相關規(guī)定和辯訴技巧,以及一些控辯對抗的經驗等,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讓學生更好的學習一些司法務實的經驗。
四、采用“雙師型”教師展開教學活動
為了保證“法律實務”課程能夠順利開展,必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可以采用“雙師型”教學模式,讓“雙師型”教師來擔任“法律務實”課程的任課教師。首先,教師必須要是一名合格的高等院校教師,必須要取得高等教育法規(guī)定的教師資格證書,同時,還應該是從事本科法學教育工作的教師。此外,教師還應該具備專業(yè)的法學實踐經驗,具備豐富的法學知識應用技巧,可以選擇具有法官、公證員、檢察官、仲裁員等職業(yè)背景的社會人員來擔任教師,除此之外,還可以由持有執(zhí)業(yè)律師等來正兼職教師。采用“雙師型”教師主要是由于在“法律務實”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法律知識辯論競賽,其教學過程和常規(guī)教學有很大的區(qū)別,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指導學生對辯論主題進行理解、分析,進而使他們能夠應用自己學到的法律知識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實際操作和演練,往往就需要教師親自來進行示范,如果教師也缺乏實踐經驗,那么其教學效果就難以實現(xiàn),因此,必須采用“雙師型”教師來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3]。
(一)整合口語交際課程內容
1.模塊一:普通話訓練(10學時)。(1)教學重點、難點:運用普通話聲母、韻母、聲調、語調相關知識進行方音辨正,規(guī)范發(fā)音。(2)知識要求:掌握聲母的發(fā)音部位與發(fā)音方法,韻母的發(fā)音要點,普通話的調值和調類知識,語流音變的一般規(guī)律;學習并靈活運用停連、輕重音、句調、語速等語調相關知識。(3)能力、素質要求:認識普通話在日常及職場交際中的重要作用;提高運用普通話進行口語表達的職業(yè)能力;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2.模塊二:口語表達基礎能力訓練(4學時)。(1)教學重點、難點:掌握克服口語表達過程中心理障礙的技巧,靈活運用口語表達中的各種思維方式;掌握傾聽技巧,正確應用演講與職場交往中的態(tài)勢語言。(2)知識要求:掌握態(tài)勢語的動作標準及使用規(guī)則;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能夠聽懂內容、要點層次、言外之意并對錯誤內容進行辨正;能夠在口語表達當中綜合運用敘述、復述、描述、解說、評述、抒情等口語表達方式及發(fā)散思維、聚斂思維、延伸思維、逆向思維等思維方式。(3)能力、素質要求:提升口語交際中的思維能力及心理素質;提升態(tài)勢語言運用能力及傾聽技巧;提高口語表達基礎能力。3.模塊三:口語表達專項能力訓練(10學時)。(1)教學重點、難點:掌握即興演講快速思維技巧;掌握辯論中常用的論證方法;能夠在求職面試中得體地進行自我介紹并回答相關問題。(2)知識要求:了解演講的含義與作用、特點及類型,掌握即興演講技巧,能夠針對某一話題進行得體的即興演講;了解歸納法、演繹法、類比論證法等常用論證方法,能夠靈活運用適當?shù)霓q論謀略表述自己的觀點,強化語言表達的邏輯性;了解求職與口才的關系,掌握求職面試口才技巧及注意事項。(3)能力、素質要求:提升日常生活及職場中針對不同場合快速組織構思語言,用適當方法謀略陳述解釋自己的觀點、與他人進行論辯,得體自我介紹的能力與素質。4.模塊四:常用交際口才訓練(4學時)。(1)教學重點、難點:掌握拜訪與接待、贊美與批評、勸慰與道歉、說服與拒絕的語言技巧。(2)知識要求:了解拜訪與接待的一般程序,掌握拜訪與接待的注意事項;了解贊美與批評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贊美與批評的技巧;了解勸慰與道歉的要求及基本原則,掌握勸慰與道歉的語言技巧;交接說服與拒絕的基本原則、應對方法,掌握說服與拒絕的語言技巧。(3)能力、素質要求:提高日常生活及職場中拜訪與接待、贊美與批評、勸慰與道歉、說服與拒絕等常用交際能力,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5.模塊五:服務行業(yè)口才訓練(2學時)。(1)教學重點、難點:掌握各服務行業(yè)口才的特征及技巧。(2)知識要求:了解服務行業(yè)口才的性質作用、基本特點、表達的基本要求及服務崗位員工應追求的語言素質和基本用語;掌握與專業(yè)相關的服務行業(yè)口才的特征及技巧。(3)能力、素質要求:提高與所學專業(yè)相關的服務行業(yè)口語交際能力,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
(二)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
葉圣陶先生認為,說話訓練應該有引逗學生發(fā)表之欲的總樞紐??倶屑~就是一種情境,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情境。1.在課間活動中鍛煉學生口語能力。高職學院不僅培養(yǎng)高技能的人才,更培養(yǎng)學生的完整人格。在豐富的課間活動中,鼓勵學生們多多參與,例如主持人大賽,演講比賽,充分鍛煉學生們的能力。2.選擇具有吸引力的話題。教師在與學生們共同討論話題時,應選擇具有吸引力的話題,例如“,微信紅包”“、暴力事件”“、尼泊爾地震”“、就業(yè)與擇業(yè)”,關注當今的熱點與焦點,學生們當今對熱點事件或新聞了解得十分迅速。那么教師與學生們討論感興趣的話題時,學生會感到十分放松,并樂于參與。
(三)創(chuàng)設職業(yè)化的場景,強化聽說能力
高等職業(yè)院校應針對不同的專業(yè)設置進行不同的職業(yè)化的工作場景訓練,例如,商科類專業(yè)就加強商業(yè)活動中工作術語的規(guī)范化訓練,航空服務專業(yè)則加強旅客服務用語及專業(yè)術語的訓練。此外,還要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布置職業(yè)場景后,學生可通過視頻、微小品的方式進行拍攝,共同上傳到公共平臺,學生們利用網絡可互相評價并打分,既學習了他人的長處,又能避免自己出現(xiàn)問題。教師也可以在課堂進行展示,并請學生互相點評,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錯誤,養(yǎng)成正確的習慣。加強聽話、說話能力,加強普通話訓練,注重語音、語調、停頓、重音、斷句、兒化、語氣等,通過語氣語調領會說話者的深層、淺層意思。強化態(tài)勢語練習,增強服務用語訓練強度。
(四)評價形式多樣化
摒棄一張考卷定結果的方式,采取多樣的評價方式,學生自我評價,小組內互相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可以利用教材課后可量化的評分表進行自測與他測。
(五)及時調研學習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