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本研修學期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在“十一五”大連市教師教育中,**區(qū)教師進修學校以開發(fā)適切研修專題、開展“下水式”研修專題培訓、提供內煉外修平臺等措施,規(guī)范、有效地統領區(qū)教師教育的實踐研究。
**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始終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以提高教師專業(yè)化素質、推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為目標,以研訓一體、校本研修為契人,以提高課堂實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標準,以項目專家、科研點校為牽引,以骨干教師為龍頭,務實工作,前沿指導,規(guī)范屯有效地統領區(qū)教師教育的實踐研究。
一、開發(fā)適切研修專題,統領區(qū)域教師教育的研修方向
為引領區(qū)域校本研修向內涵發(fā)展,研訓教師深人教學現場,開展行動研究,在應對和解決一線實際問題的同時,開發(fā)適切的研修專題,形成區(qū)域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并以此統領區(qū)域教師教育的方向。
我們把研修專題開發(fā)的目標聚焦到課堂,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各校各學科教研組校本研修活動的有效性上,把工作切人點定位在幫助各校準確分析教育教學質量上。進修學校研訓教師聯合區(qū)教育局相關科室人員,對全區(qū)中小學進行聯合視導。研訓教師深人每位教師的課堂、每個教研組的研修活動,聽取學校干部的聽評課和教育教學質量分析,與學科教師積極進行評課和點評。聯合視導之后,組織研訓教師多次座談,深人分析現狀,挖掘出制約教師發(fā)展的關鍵性問題,確立了“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聽評課”“學校教研組建設暨教研組長實施校本研修活動能力培養(yǎng)”“學校(學科)教學質量分析技術”等系列研修專題,統領各校的校本研修方向。
二、開展“下水式”研修專題培訓,統領區(qū)域教師教育的研修實踐
在將研修專題的理論轉化為干部教師的實踐過程中,研訓教師以身示范,針對上述三個研修專題,進行了全區(qū)各層面、各學科“下水式”研訓引領。
1.集體聽評課,研磨課堂教學,提升教師的實踐智慧
教師進修學校召開了區(qū)中小學“教學質量月”總結會,以初三作文課為課例,研訓教師與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教學副校長集體評課;召開“**區(qū)中小學加強課程管理,提升教學有效性研討會”,打破部門界限,由小教部主任、科研室主任進行現場評課示范,真正貫徹“深人研究課標,牢牢抓住有效,服務教師成長”的評課理念;進行聽評課研修專題的培訓,引領干部教師以新課改理念、課程標準、教與學行為的有效性為標準,評價課堂、研究課堂、改進課堂。
2.形成研、訓、科一體化,打造“形神兼具”的校本研修
以校本研修為主要方式的教師教育工作將我區(qū)教研組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研組建設培訓由培訓部牽頭,中小教、科研部門共同參與,并開展教研組長的專項培訓。中教部指導學科教研組開展不同專題的研修活動,并在區(qū)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向全區(qū)中層以上干部開放,研訓教師進行點評。組織研訓教師對本學科教師開放研修活動,組織全員參與研修活動觀摩研討,研究如何提高研修活動的實效性;開展校際聯動研修活動,引導各教研組繼續(xù)深人開展研究。中教部集體下校調研,研訓教師為教研組長示范組織學科教研組評課。培訓部對教研組長實施“關于教研組校本研修文化建設”的培訓,進一步形成校本研修研究、質疑的學術氛圍和提高教師參與研修的自主意識。面向教學副校長、教學主任、干部任職資格培訓班學員實施“校本研修管理實踐”專題培訓,以校為單位的學員團隊,以本學期所聽本校教師的課例為資源,合作提煉學校下學期必須解決的課堂教學核心性問題,形成分析報告,聘請校、區(qū)兩級專家組進行論證,其結果將作為制定學年校本研修工作計劃的有效依據。
教師進修學校通過示范培訓、引領和把關,明確組織教研活動基本環(huán)節(jié),即活動前確立研究專題、組織教師圍繞專題進行相應的學習與準備—活動中進行質疑、研究、討論、設計解決方案—活動后實施方案—再次活動時,反思、繼續(xù)研究等,校本研修的“形”已初具。
校本研修的形式建設最終目標要為教師教育服務,只有能切實提高教師的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真正轉變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提升教師專業(yè)化水平,才能賦予教師教育“神”采。為此,我們以區(qū)域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為牽引,以科研點校、區(qū)級項目組、校級專家組、市區(q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為中堅力量,扎實實施“形神兼具”的教師教育統領工作。
進人“十一五”教師教育,我區(qū)開展的“新課程課堂有效教學研究”已深人到各校、各學科。為使研究更貼近學校,更服務于教師的成長,我們確立點校,聘請中小學各學科骨干教師,成立專家組,每月深人點校聽課,參與校本研修活動。通過調研、診斷、總結、交流,以點帶面,資源共享,為各校培養(yǎng)科研型骨干教師。
**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成立了語文作文教學研究項目組和數學習題功能研究項目組,選定了項目組成員,分別制定了中小學實施方案和中小學一體化項目實施的研究和論證方案。在中學數學區(qū)教研活動中,確立數學習題研究主題,各校校本研修工作圍繞這一主題全面實施。與此同時,進修學校指導各校成立學校教學專家組,專家組成員通過參與聽評課、指導教研活動、開設專題講座、做示范課等途徑發(fā)揮初步的引領作用。
為發(fā)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在教師教育中的輻射引領作用,進修學校組織區(qū)學科帶頭人學科學術報告會、市區(qū)骨干教師開放課等活動,為校本研修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3.推廣質量分析技術,提高自我教學診斷的準確度
為引導學校和學科教研組科學進行質量分析,確定并分析學校(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專業(yè)素質,研訓教師認真學習研究教學質量分析理論與統計學原理、SPSS軟件、雙向細目表的原理和制作技術,并應用于學期期末考試質量分析中。富有準確、科學、合理、直觀的數據和結論的質量分析為基層學校和教師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三、提供內煉外修平臺,提高區(qū)域教師教育的研修水準
校長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責任人。為引領校長有效履行職責,建設一支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我們通過沙龍、座談、講座等形式,組織校長學習研討“校本研修與教師隊伍建設的關系”“校本研修走向內涵發(fā)展,校長該做些什么”“課堂教學觀察與關鍵事件診斷”等問題;我們多次聘請市教育局、市教育學院等相關領導和專家及其他區(qū)的名校長與我區(qū)校長圍繞教育教學管理座談、對話;我們特聘學院專家對名校長班學員進行“學校管理問題診斷”的跟蹤遞進式培養(yǎng),這些工作有效地幫助校長理清了工作思路。
我們選派干部和教師分別赴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學習,觀摩新課改下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聆聽專家解讀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教學模式與策略等。我區(qū)干部教師珍惜學習機會,積極與專家交流,返校后,及時將獲取的前沿性信息和學習體會與同伴交流,并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借鑒先進的教學方法。
本學期數學教研一組在教科研處的領導下, 根據學校師資發(fā)展目標"一年熟悉,三年成熟,五年骨干"的培養(yǎng)方針,在"精于細節(jié),勤于思考,尋根課堂, 探源實效"上做足功夫,打造新辦校新優(yōu)勢,提升新師資新業(yè)績,為我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提供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
1.按時按量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各項常規(guī)工作,加強備、講、批、輔、查等常規(guī)工作的管理。
2.簽訂師徒帶教協議,推出"師徒聽課日"活動,以此來推進新教師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健全教研機制,積極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開展校本研修,根據問題征集單提出本學期校本研究小話題,通過理論學習及提煉,課例驗證,形成有效研究策略。
4.通過教研組日常工作的指導和修正,促進數學一組教研組活動有序開展,有效提高教研組的實施情況,鼓勵教師參加各項比賽活動,爭取獲得"優(yōu)秀教研組".
5.積極送培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育科研培訓,扎實開展各項講壇活動和每月教學日記撰寫活動,促進教師專業(yè)又快又好的成長。
三、工作措施
1.規(guī)范落實常規(guī)管理
(1)備課:在教研中進行分年段集體備課,進行教材解讀,突破教學重難點,提出有效教學建議,并進行記錄。教師根據本班實際情況撰寫教案各環(huán)節(jié),組織定期檢查教案。成立了"青藍結隊工程",簽訂師徒結隊協議,擬開展"師徒聽課日"及"師徒備課日"活動。本學期師徒結對的有:
蘇麗梅——莊雅清 王惠靈——林燕婷 丁美玲——林娜君
林瓊真——王珊珊 蔡秀麗——王金龍 賴鴻玲——洪伊雯
(2)上課:本學期設立三個研討主題,包括"新教師匯報課"、"年度專題研討課"、"教師個人風采課".每位教師開一節(jié)公開課教學,通過觀課議課,促使教師互相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主動學習課堂教學知識與方法,主動反思自己的教學能力。
(3)反思:本學期,繼續(xù)采用每月"教學日記"評比制度。提倡更多教師能及時記錄我們在日常備課中的某些經驗,某些發(fā)現,某些奇思妙想,某些不足,某些火花。撰寫的"教學日記"下個月5日前上傳到教研組負責人的郵箱里,隨筆字數在1000字左右,論文字數不少于1500字左右,杜絕抄襲他人的。每月10日,及時將對繳交的"教學日記"進行認真評選,獲得優(yōu)秀者納入每月教學簡報的編輯中。簡報一式3份,一份交于教研組長;一份交于曾老師;一份交于張校長。
本學期撰寫的簡報主題安排如下:
第一期:聽課、教學反思(編輯:吳雅琳、王金龍、莊雅清、王珊珊)
第二期:課標解讀心得 (編輯:丁美玲、林瓊真、林娜君、蘇麗梅)
第三期:小話題研究總結 (編輯:王惠靈、林燕婷、洪伊雯、賴鴻玲)
2.豐富學習平臺促進專業(yè)成長
第四周數與代數中的"數的認識":丁美玲 蘇麗梅
第五周"數的運算"和"常見的量":王惠靈 吳雅琳
第六周圖形與幾何中的"圖形的認識"和"測量":莊雅清 賴鴻玲
第七周"圖形的運動"和"圖形與位置":林瓊真 林燕婷
第八周統計與概率:王金龍 洪伊雯
第十周綜合與實踐:林娜君 王珊珊
(2)開展講壇活動:本學期繼續(xù)開展"成長講壇"、"求索講壇"及"讀書講壇"活動,講述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在學習培訓中、在交流溝通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發(fā),從而豐富學習歷程,提升思考空間,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
(4)請進來走出去:一是聘請卓和平和姚永寧名師蒞臨學校蹲點指導課堂教學、校本研修、課題研究、專業(yè)成長等;邀請晉江第二實小許以亮蒞臨學校作課及課標方面的專題講座;邀請市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蒞臨學校作課和指導,以及其他教研員校本教研及教師專業(yè)成長等。二是讓更多的老師走出學校,參加各級各類各學科的教研活動和研訓,當然在研訓后能及時梳理自己的所思所得制作成PPT在教研組例會上作交流,讓更多老師沐浴在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3.繼續(xù)完善教研組博客,盤活各種資源。
本學期將繼續(xù)充實博客內容,做好話題跟帖、教學計劃、教學設計、信息報道、課件等資料的上傳。其次繼續(xù)進行課堂教學的錄制,形成課件資源庫,以便教師在校本教研中更好地和學習和研究,從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快速成長。
四、月份工作
3月份:
1.參加晉江市北師大版教材研訓暨30分鐘課堂教學比賽(3月9日);
2.制定教研工作計劃及安排日常教研的周歷表;
3.準備參加晉江市小學各學科優(yōu)課、微課比賽工作;
4.填寫教師個人成長手冊;
6.以年段為單位學習教材分析和光盤;
7.開展公開教學活動及常規(guī)教研活動;
8.開展"教學日記"評選;
9.開展校級小課題申報活動;
10.參加講壇活動。
11.落實晉江市十二五規(guī)劃大課題具體工作的開展。
4月份:
1.參加校級第五屆教師教學技能比賽;(4月8日)
2.參加福建省第十一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4.26-29廈門市);
3.參加晉江市小學各學科優(yōu)課、微課比賽工作;(4月15日)
4.開展講壇活動;
5.各教研組開展常規(guī)公開課教學及常規(guī)教研活動;
6.出版3月份校本教研工作簡報;
7.開展"教學日記"評選;
8.開展市級及校級課題研究活動。
5月份:
1.參加校級學科類課程標知識競賽;
2.舉行校級語、數(或語數英)試卷命題比賽。(五年)
3.參加晉江市小學數學學科"數學思考"踐行課標主題系列研討活動;
4.開展公開教學活動及常規(guī)教研活動;
5.開展"教學日記"評選,出版4月份校本教研工作簡報;
6.開展講壇活動;
7.開展市級及校級課題研究活動;
8.舉行校級數學知識競賽。
6、7月份:
1.參加晉江市小學數學試卷命題評選活動(五年級);
2.參加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基地校"教科培一體"現場研討活動;
3.參加福建省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研究基地學校教學研討活動;(晉江二?。?/p>
4.整理教學日記及論文,準備出版第三期《行知集》;
5.開展公開教學活動及常規(guī)教研活動;
6.開展"教學日記"評選,出版5月份校本教研工作簡報;
7.開展講壇活動;
8.參加市級及校級課題研究活動總結;
一、加強處室管理,提高辦事效率
根據學校要求,我處圍繞“無為新跨越,教育大發(fā)展,進校上臺階,我該怎么辦”這一主題,結合工作特點開展了學習討論活動。本學期,我處又圍繞“兩問兩整治”和“作風轉變年”活動,對工作人員和專職教師進行了宣傳發(fā)動和思想教育。通過兩項專題活動,大家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目標和職責,定位了自己的發(fā)展目標和方向,效能意識明顯增強,服務態(tài)度明顯改進。
教師培訓教材“送貨上門”,順應學校需要“送教到校”,滿足教師需求,優(yōu)化網絡學習平臺、優(yōu)秀師資、優(yōu)質課程、優(yōu)良資源等,受到中小學校和教師的普遍歡迎。
二、扎實開展工作,增強培訓效果
本學年教師培訓類型多,任務重,工作繁,我們主要開展的培訓工作有六項:一是“上好課”專題遠程培訓,二是2009年新教師崗位培訓,三是“上好課”實踐研修,四是“備好課”遠程學習,五是初中、小學班主任培訓,六是“上好課”專題研修。
在培訓管理上,我處從需求調研、方案制定、課程建設、平臺優(yōu)化、過程管理和考核評價等方面開展工作。其中,在課程建設和資源建設方面,先后聘請東北師大劉曉明教授、李廣副教授、浙江省特級教師授吳丹青、南京市名師陳正蓉和我縣名師丁鳳林,進行專家報告、專題講學和示范教學。在年度全員遠程培訓和校本研修方面,以“上好課”為目標,以新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應用為主要內容,通過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組織教師遠程自主學習交流,引導中小學校有效實施校本研修,效果明顯。在我們進行的培訓效果反饋活動中,7705名參訓教師在線投票,滿意度高(超過97%)。
三、尊重教師需要,保障培訓效益
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少數教師上一學年“備好課”遠程學習沒有合格,他們要求安排補學。還有少數教師沒有報名參加“上好課”專題遠程培訓,要求給予參訓機會。對此,我們安排了60學時的“‘備好課’遠程學習”、48學時的“‘上好課’實踐研修”和36學時的“‘上好課’專題研修”。
在培訓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學員沒有按時學習、考試的情況,對此,我們不僅在寒假期間安排了一次集中補學補考,還在6月21日——7月20日再集中安排一次補學補考,以滿足學員的要求。
這樣做,繼續(xù)開放的培訓課程和交流平臺,使一些學員可以深入學習、深度研修,提高理論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通過安排補學補考,較好地解決了工學矛盾,使全體學員可以完成學習任務,成績合格。
四、深入研究培訓,提升實施水平
為把“研訓一體化”實施策略落到實處,拓展途徑,創(chuàng)新方式,出經驗,出成果,我們以課題研究為“助推器”。一方面,總結培訓成果,參加省級以上評比,《“校本+遠程”教師培訓模式研究與實踐》得到專家和科研機構的充分肯定,被省教科院送教育部參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評選。另一方面,積極申報省級課題《“校本+遠程”下的研訓一體化策略研究與實踐》,預計2014年結題,出版無為縣“校本+遠程”教師培訓系統叢書一套。
為總結提升經驗,我們組織全縣各中小學全面開展校本研修專題研究活動,進行以“網絡環(huán)境下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與實踐”為主題的課題研究,引導中小學校以“上好課”校本研修活動為載體,研究校本研修,提高校本研修的實施能力。
但是,我處的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將在今后工作中著力改進:
1、調研學校:西烏二中
2、調研時間:20xx年12月4-5日。
3、調研內容:領導的管理理念以及師生的教、學狀態(tài)。
4、研形式:觀課評課、反饋交流。
二、調研情況分析
(一)主要工作與經驗
1、校園文化建設。
(1)民主、平等、和諧的校園文化。學校領導身先士卒,以自身的廉潔公正以及人性化的管理營造了學校民主平等的氣氛,以誠懇、透明和信譽,贏得了教師們的信任。
(2)純樸熱情、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二中學純正健康,校長平易近人,教師虛心好學,學生天真淳樸。
(3)勤學、善思、務實的工作作風。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較高,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2、校本研修工作
(1)學校在校本研修的理念指導下開展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健全機構、制訂規(guī)劃、形成制度,以培養(yǎng)教師、提高教師綜合素養(yǎng)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幫助教師制訂個性學習計劃,并把教師的學習納入新型師德考核內容。
(2)搭建校本研修平臺。學校領導確立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把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放在突出的位置,實行導師制和指導教師制,堅持做好師資培養(yǎng)工作。大力支持教師參加各種進修學習,多渠道多層次地培養(yǎng)中青年骨干教師。充分調動旗、校兩級骨干教師的積極性,發(fā)揮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做好“傳、幫、帶”工作。學校還專門開辟了校園網信息專欄,為教師建立學習、交流、研討的研修平臺。由點及面,有效地提高了全體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3)立足校本,聚焦課堂,重視教科研工作。學校以學科組、教研組為單位,每學期確立研究主題,有計劃地開展集體備課、互動研討等活動。通過學期課改理念,深入鉆研教材,互相觀課評課,人人撰寫“實踐反思表”。有效地調動了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語文學科
教研組活動,規(guī)范、扎實、有序。骨干教師、教研組長帶頭上實踐課,活動資料積累齊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每堂課都有語言設計訓練點,體現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字詞教學扎實有效,不僅方法多樣,而且有選擇,有側重,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步驟清楚,操作性強,朗讀有指導,效果好。作文數量適合,能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寫作材料,讓學生有話可說。字詞檢測大部分同學組詞能力較強。
數學學科
教師已基本具備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師有經常性的、具有真實感受的教學反思及教學重構意識,多數老師,能及時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對象,分析合理、定位正確,撰寫的教學隨筆頗有質量。學生作業(yè)規(guī)范清楚,正確率高,教師批改認真及時,作業(yè)量適中。絕大部分學生對一些基礎知識、基本方法掌握較好,計算既正確又熟練。
英語學科
學校領導重視教研組活動,教研組計劃比較詳細、具體,教研組活動比較規(guī)范扎實。課堂教學流程清晰,單詞教學扎實,講解透徹。作業(yè)批改及時、規(guī)范,能做到面批。測試情況良好,特別是學生應答問題的能力普遍較強。
4、素質教育實施情況
(1)以“班集體建設”為抓手,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學校制訂了班集體評比細則,通過進行“優(yōu)秀班集體”、“合格班集體”驗收、召開學生座談會、班主任例會等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
(2)以“今日行動”為契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學校制訂了行動方案,立足課堂,常抓不懈:導護巡視,看學習習慣常態(tài);人人講普通話,不分課內與課外;寫字比賽,“漂亮字”顯身手;體育競技,一展英姿;科技園里,長周期探究出成果……
(二)存在問題與不足
教師之間和學科之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異,大多數教師通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能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水平上有較大的提高,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師(尤其是老年教師)由于教學思想還比較傳統,在改變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等方面比較欠缺;語、數、外學科的教研組普遍重視“校本研究”活動,在學科負責人、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的帶動下,認真開展活動,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動質量,但是有些學科教研組只開了一些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教學研究和論壇活動,教研活動不夠扎實,教研質量不高。
語文學科
識字教學,正音訓練不夠到位;閱讀教學,忽視整體性閱讀,操作步驟不夠清楚;思維訓練缺少點撥,學生的思維表現出零碎、無序;少數作業(yè)字跡不夠端正,課堂上的語言、思維訓練在作業(yè)中沒能體現,題型單一;作文兩極分化嚴重,班與班之間不平衡;備課缺乏針對性和反思重構,網上下載痕跡明顯。
數學學科
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作業(yè)缺少分層練習,拓展不夠。
英語學科
教研組活動,缺乏總結和思考;教案缺乏分課時目標,教學過程和方法缺乏針對性,問題設計缺乏適切性和合理性,部分教師有教后感,但反思缺乏深度;作業(yè)布置缺乏層次性,學生書寫習慣不夠好;學生的口頭回答能力兩極分化嚴重。
綜合學科
三、校本研修意見
1、進一步健全校本研修管理機制,依托校本研修博客網,為教師搭建自主進修、互動研討、反思內化的平臺,并以此作為抓手,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建議設立校本研修的專項基金,以任務驅動的形式,調動教師的參與熱情,把校本研修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
,西烏二中教學調研報告西烏二中教學調研報告,
2、加強備課研修,通過學習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行為,提倡集體備課和電子備課,發(fā)揮優(yōu)秀教師的示范作用,落實學情分析與教后反思等校本研修措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進行學生學習習慣教育的專題研究。
4、加強學生訓練的層次性設計研究,適量延伸拓展相關內容。讓每個學生得到不同層次的發(fā)展,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5、進一步加強對新教師的培養(yǎng),關注其業(yè)務水平的持續(xù)發(fā)展、二期課改理念的學習以及教學技巧的逐步構建。
6、低年級課程應安排專職或基本功較扎實的教師擔任,加強基礎培養(yǎng)。
7、進一步加強教研組隊伍建設,合理安排教研活動的時間,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
(2017—2018學年第二學期)
一學期來,六中人以2017—2020三年發(fā)展規(guī)劃為工作指南,立足特色課堂、特色課程、特色課題,突出團隊管理,充分發(fā)揮團隊管理的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穩(wěn)步推進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盤點一學期的風雨兼程,頭緒紛雜,林林總總發(fā)生了諸多事件,且不說轟轟烈烈的規(guī)范辦學,更不用說每月十日的燈塔在線滿分答題,還有工會時不時的各種APP在線答題,更重要的是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我校有幸成為全國300個樣校之一,迎監(jiān)成為本學期的一件大事,且不說中考和小中考作為本學期的重頭戲也變成了常規(guī)工作由分管領導獨立承擔,更不用說諸如上級安排的讀書節(jié)、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數字化校園、一師一優(yōu)課、校本培訓學分的錄入、語言文字學校的達標驗收等琳瑯滿目的工作,充斥在上述工作之中,讓一學期的工作充實而又忙碌,站在學期即將結束的節(jié)點,把一學期收獲和反思總結如下,以利下學期工作的推進。
一、團隊管理的收獲
什么是管理?百度上搜“管理”的含義,我最滿意的一種說法是“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羅的觀點,他認為:“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在泰羅看來,管理就是指揮他人能用最好的辦法去工作。由此可見管理的核心是“人”,研究人的心理,用“他”認可的方式去完成既定目標,效果可能是最好的。本學期是我校推行團隊管理真正貫徹落實的一學期,如何讓級部團隊和教研組團隊職能和效益最大化?在李校長的指導和引領下,我學到了很多。
首先,管理的核心是人,要想指揮他人用最好的辦法去工作,統一思想和認識很關鍵,抓住關鍵事件,和分管領導一塊分析關鍵事件的原因以及產生的重大影響,進而闡述應對的舉措,由一個關鍵事件引導分管領導學會處理一類事件。
當然實施團隊管理,學校并不是放任自由,而是通過觀察、調研,發(fā)現團隊問題及時通過專題會議專門解決,確保團隊發(fā)展不偏離大方向。
其次,實施目標管理,在校內各團隊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競爭大于合作,通過團隊的評價引發(fā)良性競爭,為了實現目標,人盡其才,相信人的潛能是無窮的。
再次,講競爭更要講合作,團隊內部人與人,同事與同事之間應該是一家人的關系,學校也在努力為團隊內部建設創(chuàng)設各種活動,如工會的組織的春游和秋游,教師節(jié)文藝聯歡等,增進老師們相互之間的感情交流、團結協作的關系,正如歌詞中唱到的“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的確,我們不能忽視團隊團結的強大動力,而且在管理中要充分發(fā)揮它的強大作用。
二、大事件大磨練大提升
本學期我校的一件大事便是迎接國家義務教育監(jiān)測,抽測的科目是數學和體育,從接到通知到抽測結束歷經兩個月時間,占據本學期的半壁江山,在這期間,硬件設施的商討籌備,各種專題會議便不間斷地召開,數學和體育教師的思想動員和策略指導,初三級部學生的思想動員和規(guī)劃、管理的及時跟進,區(qū)教師進修學校翟校長和劉芬校長親臨指導,牟局長和省教育廳領導的視察,對我們工作的指導都在某種意義上對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重大影響,事后反思感覺收獲頗豐,主要歸納以下幾點:
1、面對大事件學校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很融洽,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2、學校領導班子獻計獻策,精益求精做好每項工作,注重每一個細節(jié),保證了國測的順利推進。
3、數學本來是我校的薄弱學科,經過初三數學組的團結奮戰(zhàn),以抓學生的落實為目的,盯人戰(zhàn)術,兵教兵策略都在最關鍵的時刻發(fā)揮了強勁優(yōu)勢,為數學組和其它教研組的攻堅克難提供了范例。只要老師們肯努力,不怕吃苦,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觀,教師用奉獻和愛心去對待每一名學生,感化和感染每一名學生,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主動進取意識,就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實踐證明是正確的。
4、學生的思想發(fā)動工作遠遠大于學習本身,也就是說一個人想學的動力和激情,由此而產生的積極向上強大內驅力是無窮的,教師的教學很重要,但是調動學生的情商更重要,二者只有緊密配合,教育教學工作才會事半功倍。
三、回到教學的原點——以“學”為中心
陳瀅竹老師到青島參加初中語文讀寫教學暨課堂教學設計策略研討會,回來后撰寫的學習心得中有一個典型案例:三十年前,馬骉老師獲得全國青年教師一等獎第一名,三十年后,當時獲得第二名的老師很不服氣,馬老師問了他一句話,你備課都求助了哪些人?第二名理直氣壯:“我詢問了許多大家,省市教研員……”馬老師說:“我還求助了學生……”一個眼里有學生的老師,必定不會偏離教學的大路,一節(jié)以學生為中心的課,也必定是一節(jié)實效的課堂。所以一節(jié)有效、高效的課最終的落腳點就是看學生的掌握情況,基于學情確定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設計教學評價這是教師必須明確的工作思路,為此我校在本學期修改了課堂評價標準,圍繞學生的“學”,突出學習設計、學習過程、學習效果三個部分來衡量教師的“教”,與之匹配陪的校本研修活動有教研組的研修課、學校管理層的推門聽課、展示課;隨著校本研修的推開,圍繞課堂,基于教情學情的課程的統整、小課題研究也隨之展開,研究—思考—實踐,實踐—思考—研究,三種工作樣態(tài)循環(huán)往復,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悄然提升。
四、本學期未能善始善終的工作
由于本學期涉及中考,考試特別多,從五月份開始各種考試接踵而來,再加上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監(jiān)測工作,對于低年級課題的實踐工作沒有太多精力關注,推進的也不是很理想。下一學期打算以初一作為試點重點推開,需要在假期就列好規(guī)劃,以免開學后工作被動。此外三個區(qū)級集體課題、兩個區(qū)級個人小課題也是面臨此種情況。
總之,一學期工作總是有得有失,得失之間后的思考和改進正是下一步工作的切入點、改進點,期待通過努力明天會更好。
一、提高認識,充分認識研修的重要性
為做好暑期語數外教師全員培訓工作,學校采取多項措施,加強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準備工作。為確保所有研修學員順利進入研修狀態(tài),我校組織開好管理人員會、指導教師會、參訓教師動員會,明確要求,同時要求網管人員在假期內熟悉操作規(guī)程、做好網絡調試等,做實做細研修前準備工作。
2、注重過程管理。要求教師在研修過程中要做到兩個“結合”:遠程研修和校本培訓相結合,研修培訓和平時教學相結合。針對培訓中可能出現的部分老師只重視關注度,忽視作業(yè)質量的現象,學校召開了指導教師會議,要求各學科明確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業(yè)上下工夫,確保教師有所學必有所得。
3、強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個制度:一是責任制度,校長親自掛帥,副校長負責培訓的全面工作,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是直接責任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員認真做好考勤記錄,研修教師在培訓過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對待,不得遲到、早退、曠班;三是考評制度,學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對教師的培訓進行監(jiān)督和檢查。
二、專家交流,給教師思想的洗禮
教師認真研修,熱情高漲。每天早早來到計算機室,坐在電腦前看視頻、做作業(yè)、發(fā)評論,該休息了還遲遲不肯離去。室內空氣燥熱,可是老師們不叫苦,不喊累,為期10天的研修無一人曠班、遲到早退,老師們都想抓住這次很好的提高充電機會,好好學習,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視頻里專家們用自己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豐富的教學經驗、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先進的理論水平為我校教師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報告,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理論水平、教學實踐給予了很大的改進和提高,老師們普遍認為每一次的專家報告對每一位培訓的教師都是思想的洗禮、靈魂的撞擊、理論的引領、水平的提高,他們的教學藝術、實踐經驗對我們教師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一線教師的現場講課也給老師們很多的啟迪,他們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對學生的熱愛,對教育的滿腔熱忱,他們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教育藝術,對教育教學細致地研究,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樹立了榜樣。
三、收獲希望,讓培訓教師受益匪淺
這次全員培訓活動安排有序,內容豐富,方式便捷實用,實效性強,為教師專業(yè)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平臺。全體學員珍惜這次學習機會,認真參與培訓,主動學習,勤于總結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促進了自己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達到了預期目的。學員們紛紛表示這次培訓收獲很大,每每聽完專家的討論點評,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每次面對面討論,都是一次真誠的交流;每次作業(yè),都是新的感悟與思考,全體參訓學員都對模塊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新學期的選課走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XX年暑期,根據山東省教育廳統一部署,利用山東省教師教育網組織開展了初中語文、數學、英語部分教師參加的為期10天的新課程專題培訓。為組織好此次培訓,多次進行調研,了解學校硬件設施和網絡條件,確定富國中學等11處作為語文、數學、英語教師集中研修點。 7月20日各研修點專門召開了籌備會議,對集中研修的內容、模式、時間、開課條件作了詳細說明并提出了具體要求。為順利啟動培訓,組織語數英98名教師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訓點報到,特組建了班委會,組織教師們對網絡平臺進行登錄測試,確保每一位研修學員按時順利登錄網絡進行在線學習。研修期間編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師訓科全體同志組成的巡查組每天進行巡查指導,并提出指導意見。分科駐點跟蹤輔導,各集中研修學習點都設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進行班級服務與管理,實施一天四點名制度,并對出勤情況及時進行通報。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間,絕大多數參訓教師能夠認真觀看視頻、瀏覽資源、提交作業(yè),積極參加在線研討,每天集中學習6個多小時。經培訓點負責人、班主任和全體學員共同評選,評出了26名同志為優(yōu)秀學員,由教委頒發(fā)證書予以表彰。對于非全勤學員全市進行了通報,要求各學校將學員考勤情況納入下一學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遲到(早退)達二次以上、事假達一天以上、病假達二天以上或曠課半天以上的學員其全部午餐補助費學校不予報銷。
通過XX年語數外三科培訓,各科教師知識面加寬,與專家交流及時的解決教學中的疑惑,極大地促進了我辦中學的教育教學。
四、幾點建議
1、完善教師培訓機制,加大教師培訓力度,使培訓學習成為教師工作生活的常態(tài)。
2、拓展研修平臺效能。研修平臺不能僅僅用于暑期培訓,放大其功效,用于日常教學教研,可以通過累計積分、增加教師學分等措施來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論文關鍵詞:中小學教學聯盟 建設策略
教學研究聯盟是指打破校際界限,組成以教學研究為主要指向,以實現資源共享、互利互補、合作共贏為主要目標的合作伙伴。它有準入條件、共同目標、工作計劃和總結評價等,是一個去行政化的教師研修組織。那么,如何讓各校聯合起來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呢?這就需要一個契合點。這個契合點就是大家都關注并充滿參與熱情的研究課題。一般來說,直面教學與課堂的研究課題是學校與教師都愿意參與的。于是,我們提出了“基于課題的中小學教學研究聯盟建設研究”這一課題,希望從教師進修學校的層面,就中小學教學研究聯盟建設問題作一些探索性研究,提出一些能提升校本研修效能、對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的教學聯盟建設措施與策略。
一、教學聯盟組建的策略
1.直面課堂,選擇課題
要形成一個長期有效、囊括中小學各學科教師的教學研究聯盟,確立一個大家愿意共同探索研究的課題是核心。這個核心課題確立得恰當,聯盟的人員就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聯盟就具有凝聚力、競爭力,聯盟和身處聯盟之中的教師就能在其中獲得持久的成長力和支持力。為此,我們在廣泛征求意見和深入探討的基礎上,以“共同關心、直擊課堂、抓手明晰、指導有力”為原則,廣泛征集、遴選課題,并確立了“中小學各學科學習設計的實踐研究”為本聯盟的核心課題。該課題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基礎、需要和可能出發(fā)進行學科學習設計及實施,直接干預教師的備課、上課、輔導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它為教學聯盟指明了研修方向。
2.源于實際,形成課題群
“中小學各學科學習設計的實踐研究”是個大課題,涉及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課型、不同環(huán)節(jié)。想要在聯盟中體現個性、凸顯風格,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教師必須圍繞核心課題再作一次選擇,確認符合實際、滿足需求、針對問題的子課題。例如,“以學定教,提高初中課堂教學效率行動研究”、“學習任務單在小班課堂中有效運用的實踐研究”、“‘學習單’在作文教學中的設計和運用的研究”、“‘數學廣角’教學中,學習支架設計的案例研究”、“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學習任務單的設計與實踐研究”,等等。在“中小學各學科學習設計的實踐研究”課題下,聯盟中有3項課題在浙江省立項,有8項課題在嘉興市立項,有41個課題在海寧市(縣級)立項。形成了在同一平臺上,既指向集中又各具特色的課題群,為聯盟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合作與交流基礎。
3.自主加入,健全系統
在宣傳發(fā)動、自主申報、嚴格遴選之后,一個為共同探索“學習設計”的操作策略,以實現課堂教學模式轉型即變“課堂”為“學堂”為目的,以補充、改進、完善校本研修質量,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學校的辦學品位,促使學生優(yōu)質、自主發(fā)展為己任的教學研究團隊誕生了。聯盟主要由三個系統構成,即組織系統、保障系統和維持系統。在組織系統中,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所與學習設計總課題組主要承擔支持與理論指導;海寧市教師進修學校主要負責協調、研訓、指導等工作;海寧市的九所基層學校主要開展互助與實踐研究。在保障系統中,人員與場所是基本固定的,而經費則依據協議由三方共同分擔。聯盟的主持單位即海寧市教師進修學校主要承擔外聘專家、資料整理匯編等費用,聯盟成員單位中的基層學校主要承擔課題管理、專家下校指導、教師外出培訓以及承辦活動的相關費用,聯盟支持單位即學習設計總課題組主要承擔部分活動組織、指導、培訓的費用。相比之下,聯盟的維持比建立更艱巨。我們從規(guī)劃、研討、培訓、展示、評比等活動入手,特別加入了“文化建設”,力爭營造一種獨特的聯盟文化,并期望在這種積極向上、不斷尋求教育規(guī)律與真諦的聯盟文化的浸潤與熏陶下,保證“基于課題的中小學教學研究聯盟”能正常運作、健康發(fā)展,進而獲得不因時間、地點、人員、環(huán)境等變化而改變的持久發(fā)展力。
二、教學聯盟激活的策略
1.開題論證
確立了共同的研究課題,聯盟啟動就從課題論證開始。教學研究聯盟的開題論證主要發(fā)揮兩個作用:一是統一思想、解決認識問題;二是領取任務、解決分工協作問題。由于是聯盟的啟動,開題論證會直接影響著聯盟是否能順利開展各項活動、是否能真正形成教學研究共同體、是否能實現預定目標等問題。開題論證如果能激活各方參與研究的熱情與力量,研究的道路就會寬廣而順暢。開題論證會除了要求聯盟成員單位的領導和骨干教師參加外,還要邀請總課題組專家、進修學校、教研室和教科所等部門的領導、教科研專家參加。在“中小學各科學習設計的實踐研究聯盟”開題論證會上,通過介紹“學習設計”作為聯盟核心課題的背景、“學習設計”的基本理念、操作模式、實踐抓手等,進一步明確了聯盟共同的研究方向與愿景,并將“學習設計”這一總課題分解為學情分析、目標設定、任務分解、導學設計、評價反饋等
系列子課題項目,由各聯盟成員單位依據學校的實際、教師的興趣等自主選定主攻項目,做到在一致的目標下,有分有合,以期激發(fā)大家的內在需求,獲得全面而有個性的研究成果。在自由討論環(huán)節(jié),我們將話語權交給了各位聯盟成員,讓聯盟的參與者充分發(fā)表意見或見解,提出疑問或擔憂,使他們有機會與專家零距離地交流和探討,形成了較為堅實的認識基礎,真正激活了他們的研究動力。
2.組團下校
開題論證激活的是聯盟的領導層、核心層和骨干層的研究動力。然而想要觸動聯盟內所有成員單位的教師,激發(fā)全體教師參與研究的積極性、主動性,聯盟還必須有新的舉措。比較有規(guī)模與聲勢的活動是“組團下?!?。組團本身是聯盟的優(yōu)勢所在。將總課題組、進修學校、各聯盟學校的專家學者、名師組團,形成一個既有高層次專注于教育教學研究的理論專家,又有基層中以課堂教學見長的實踐行家,還有能在兩者之間架起橋梁的教師進修學校的師訓員、教研員和科研員的專家團隊。聯盟建設之初,這一團隊應經常奔赴各聯盟學校,與參加課題研究的教師一起開展課堂教學診斷、面對面探討、子課題方案論證等活動。在活動中,聯盟學校要敞開胸懷迎接專家團隊,在組織、宣傳等方面做足文章。組團下校對于聯盟、學校和教師的觸動及影響都比較大,是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宣傳發(fā)動活動,能夠有效地調動各聯盟學校和教師參與研究的熱情。
三、教學聯盟維持的策略
教學研究聯盟最艱巨的任務是維持長久活力和吸引力。作為包括多層次、多學科的聯盟,要想形成合力、保持熱度、維系活力,進而實現聯盟目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于課題的中小學教學研究聯盟”,最重要、最關鍵的問題不是啟動而是維持。為此,聯盟在發(fā)展過程中采取了五大行動策略,即規(guī)劃在前、培訓相隨、研討同步、適時展評、建設文化。
1.規(guī)劃在前
要使一個由不同層級單位參與的聯盟做到研究有目標、行動有方向,必須在共同協商的基礎上,精心制訂好三種規(guī)劃,即聯盟行動綱領、學期工作計劃、具體活動方案。聯盟行動綱領闡述了團隊總的奮斗目標和行動步驟,具有宏觀的指導作用。學期工作計劃則包括兩類,一類是聯盟的學期工作安排,一類是聯盟成員單位的學期研究計劃。學期工作計劃相對比較具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聯盟組織的學校承辦的各項活動都要先拿出方案,在協調各方力量和資源的基礎上,做到統籌安排,確保人員和經費及時到位,進而保證活動的優(yōu)質高效。
2.培訓相隨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教師的需求,要及時開展多種多樣的培訓活動。培訓相隨是保證聯盟健康發(fā)展非常重要的保障機制。1)理念的更新要培訓。我們認為觀念是第一位的,沒有理念支撐的實踐將是盲目低效的實踐。所以我們十分重視理論培訓工作。由于有上海愉快教育研究所專家的支持,聯盟成員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高水平理論培訓。2)技術的改進要培訓?!罢n堂”如何變“學堂”,學情分析怎么做,學習任務單怎么設計等一系列技術上的問題和一些在研究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都需要通過培訓來解決。對于改進實踐的培訓,聯盟成員都十分歡迎,做到了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學習、一起研究、一起做。3)培訓與聯盟建設如影隨形,貫穿始終。如在“推進學習設計,提升學業(yè)效能”項目負責人培訓班和“學習設計”高級研修班中,培訓者除了專家學者外,更多的是基層學校的普通教師。經驗豐富者談各種“學習設計備課方案”、“學習任務單的設計與使用”等操作措施與策略;實踐見長者上各種“學習設計備課”和“學習任務單設計與使用”的觀摩課;而聯盟的成員們則學學、做做、想想、講講、寫寫。讓教師告訴教師“學習設計為什么要這么做,可以怎么做”是很有說服力的。
3.研討同步
作為肩負著聯盟建設使命的課題研究,定期將聯盟成員召聚在一起,就共同關注的話題、研究中遇到的困難或教學中碰到的問題等在更廣闊的平臺上,做更全面而深入的探討是很有必要的。研討主題的確立始于教師在研究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依據不同的話題,推選對此話題有思考和想法的不同層級、不同學科的教師參加(人數一般為12人左右)。文理科教師相互聽取對方的想法,中小學教師介紹各自的做法,專家學者或給點建議、或將討論引向深入、或提供更新的視角。這樣小范圍的研討可以保證每人都有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可使大家對主題的探討更加深入且更有成效。一般來講,研討既出于一線教師的需求,又源自課題研究本身的需要。研討常常以課例為基點展開,即聯盟先確定研討主題,各成員單位圍繞主題研究“學習設計備課方案”并組織本單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然后再借助這些課例進行研討。為了彌補研討會在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性,還可以借助網絡進行研討,如充分利用QQ群,可使研討在更大范圍內得以延續(xù)。像這樣成系列、有主題、有例子的研討,氣氛總是熱熱烈烈的,總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聯盟的價值也能在研討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4.適時展評
當研究進行了一段時間后,情況要了解、研究要推進、經驗要總結、成果要展示,這就需要進行一些以聯盟為平臺的評比展示活動。通過評比展示,聯盟內可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使聯盟學校與聯盟成員能始終保持一種積極進取、充滿熱情的狀態(tài),也保證了聯盟的生機與活力。聯盟還可以組織案例評比和論文評比活動,實現以評促研、以評促思?!盎谡n題的中小學教學研究聯盟”的一大特色是要培養(yǎng)善思考、會研究、擅上課的學者型教師。寫作是聯盟成員的重要任務。通過寫作,一方面可促使教師理性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另一方面也能促使他們及時地梳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評比出來的優(yōu)秀論文、案例很多都予以公開發(fā)表。聯盟還可組織面向全地區(qū)中小學的展示活動。展示活動由聯盟主辦,聯盟成員學校依據自己研究的情況自主申報,經批準后具體承辦。展示活動有觀摩課和課題研究匯報,能夠全方位地展示一個學校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為了保證展示的高水準,每次活動都舉全聯盟之力使聯盟內的各種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
5.建設文化
想要保持聯盟持久的活力,除了上面四個任務驅動式的策略外,文化建設是一項更符合教師群體特征,且更容易滿足教師內在需求的維持策略。
(1)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能讓人獲得團隊的歸屬感和情感的依附感。人文關懷主要表現為寬容、理解與支持。1)寬容。任務完成時間有提前量、任務布置有彈性和可選性。盡可能地不額外加重教師與學校的不必要負擔,使之與上級、學校的工作有機整合。2)理解。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注重傾聽,讓教師有抒感的地方。在組織活動的時候,盡量在時間、地點上作出合理安排。如每年一次的聯盟大活動都安排在假期,在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的地方召開,除了參加研討會外,還安排教師適當地進行休息。3)支持。在情感上,教師可以獲得聯盟的支持;在技術上,比如在論文寫作、課題研究、公開課準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得到聯盟成員的傾力幫助。教學研究聯盟的建立,使教師的資源和信息量都得到了擴充,視野都得到了拓寬。當聯盟成員感受到支持感、有力感、歸屬感時,表明聯盟具有較高的凝聚力,聯盟建設從根本上也就得到了保障,活力也就由內而外地產生了。
(2)打造聯盟文化
一、領導重視,保障到位
1.組織保障。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是保證校本培訓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中心成立了以主任為組長,副主任、工會主席為校本培訓副組長,三個部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青少年活動中心根據校本教研的實際特點,建立了“主任決策調控—副主任具體負責—部長相關領導組織落實—教師群體開展實施”的校本工作運行機制。領導小組分工負責,落實責任,制定計劃,定期召開校本教研會議,研究校本培訓工作,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教師的培訓活動,并做好檢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訓的任務落到實處。使我校的校本培訓走向了制度化、科學化、可持續(xù)化。
2.時間保障。我們每周一、四為校本培訓固定時間,一方面組織教師學習國家的政策法規(guī)等文件,不斷加強教師自身的職業(yè)道德建設;一方面,參加中國校外教育網組織的“校外視頻會議”,與全國優(yōu)秀的校外場所互相交流、探討校外發(fā)展。
3.專項經費予以保障。保證經費投入是校本培訓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為確保教師培訓工作的順利實施,我們有針對性地為教師購買了相關的校外培訓書籍100多本、報紙、雜志20多種,還有一些音像資料;中心向上爭取了教學設備采購資金30萬,對校外場所需進行再完善、再提高;對師資力量進行再培訓、再加強;對培訓項目、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再開發(fā)、再創(chuàng)新;爭取了“校外場所能力提升項目”資金80萬,翻新樓蓋、改造室內衛(wèi)生間、裝修功能教室、更新走廊文化建設等。今年,教師外出培訓、交流費用5000多元,為校本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健全制度,落實培訓
學校注重校本培訓過程的管理,各種教師培訓檔案資料齊備完善,分類存放規(guī)范。制訂了《校本研修長遠規(guī)劃》、《青少年活動中心研修工作計劃》、《名優(yōu)教師培訓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并將培訓計劃納入學期工作計劃,制訂的每年度校本研修管理實施方案,作為教師評優(yōu)、評先、年度考核、職務聘任、晉升的必備條件。
活動中心的校本培訓堅持“以人為本”,突出針對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滿足教師專業(yè)化和個性化發(fā)展。主要在下面幾個方面進行了教師的校本培訓:
1. 抓好師德教育培訓。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為師者的準則。教師教學不僅是傳授學生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靈魂,無論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師德,此外還要有豐富的、適當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活動中心一方面,組織教師學習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做到懂法守法;一方面,以活動為載體,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職業(yè)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師的思想素質。
2.青年教師的培訓
青年教師培訓關系著中心的現在和未來。為此,在校本培訓中,我們注重對青年教師崗位培訓,一方面,派年輕教師參加全國校外專業(yè)培訓,提高專業(yè)技能,更好地適應校外專業(yè)發(fā)展;一方面,在工作中鍛煉、培訓活動的策劃組織能力,使校外年輕教師和能適應各種活動的策劃、組織、開展。
3.骨干培訓。
制定名優(yōu)教師培訓方案,確定了培訓目標、內容、措施,形成了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huán)境和機制。在全員培訓的過程中,對中層以上干部以及后背干部、骨干教師通過教師進修學校相關部門的進一步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業(yè)務素質,充分發(fā)揮他們在校本培訓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三、堅持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
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是校本培訓全方位開展的平臺。
“校本培訓”工作中,提倡發(fā)揚個人學習反思,同伴交流討論,專家點撥引領的原則,從實際出發(fā),針對校外教師隊伍的結構特點,探索總結出一些靈活多樣又極富實效的培訓方式和途徑:
1.以課題研究帶動培訓。
科研興校是中心主要的辦學思路之一。我們歷來十分重視對校外活動的研究,以此帶動教師培訓。每位教師研究校外活動,如《少兒才藝大賽方案》、《科技節(jié)活動方案》、《九九重陽情活動方案》、《民間工藝進校園活動方案》等,達到活動的豐富、活動質量的提高,促進教師成長的目的。
2.外出學習培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學習、借鑒他人的辦學經驗,學習兄弟校外場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促進蘿北縣校外教師隊伍素質的全面提高是我們堅持多年的做法。中心有體育、心理教育、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代表3人參加全國校外專業(yè)培訓;中心組織教師到省內各家活動中心參觀學習。為了放大考察學習的效能,建立了外出學習報告制度。將先進的辦學理念、思路、經驗、最新信息由個體、部分輻射到全體,實現學習效益的最大化。
3.個人研修加集體研修培訓。
個人研修是校本培訓主要形式之一,中心鼓勵教師自我研修。首先為每個教師配備了校外教育教學書籍,如《與研究同行》、《實踐·探索·反思》;《好玩的科技創(chuàng)新實驗》、《一起走進七彩世界》、《創(chuàng)意電腦美術》《主次與語言表演》等,還提倡教師通過網絡,閱覽電子圖書,邊讀邊記,邊讀邊悟,通過自主學習來升華教育感情,提高理論水平。其次為了解決當前教師視野不夠開闊,理念不夠先進的局限性,中心采用“請進來,走出去”集體研修的方式,幫助教師提高水平。今年,中心相繼邀請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趙清福教授來蘿北青少年活動中心指導校外領域中的課題研究;相繼又聆聽了趙清福教授的專題講座,使全體教師明確教育教學改革發(fā)展趨勢,了解當前校外教育科研新動向,更新觀念,逐步養(yǎng)成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通過兄弟活動中心的交流活動,共同研究校外教育的發(fā)展,交流成功的工作經驗,進一步暢談今后校外的健康發(fā)展之路。
4.教育資源培訓
積極開展“向最美麗教師張莉莉學習”的活動、觀看《師德啟示錄》,每位老師寫學習感悟,優(yōu)秀的張貼在學校的廊報上,供全體學員、教師、家長瀏覽、閱讀。此項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熱情。積極瀏覽全國校外網站,學習外地校外場所的辦學經驗,學習校外名師、專家的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讓名師的言行來影響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
5.加強基本功訓練
一方面采用三種基本方法訓練教師基本功。
(1)中心將公益性普及項目作為常規(guī)訓練,主要采取自學自練的形式反復練習,在具體培訓中進一步研究、提高?,F在,校外每位教師都能承擔一個專業(yè)的普及班培訓或“三下鄉(xiāng)”活動中的對鄉(xiāng)鎮(zhèn)學生的校外興趣培訓。
(2)活動的策劃、組織、管理。
校外工作要以活動為載體,讓未成年人得到身心健康發(fā)展?;顒又行淖⒅亓私處煂顒拥牟邉潯⒔M織、管理能力的培訓。活動中心每年組織十多項目大型,在活動中,教師們得到了很大的訓練。目前為止,教師們不僅能根據校外實際、策劃出有意義的活動,還能組織活動,在活動中各崗位都能管理到位,使我們成立五年來組織的各項大型活動非常圓滿。
(3)撰寫活動案例分析。
活動中心不僅重視活動的策劃、組織、管理訓練,而且注重對活動案例的研究。
我們通過活動的開展錘煉教師基本功,又通過活動后的反思進一步提升教師們分析、總結能力,教師的校外基本功和研究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實現校本培訓與自我主動培訓相結合。中心積極組織教師開展多層次的活動,中心為教師搭臺,組織多種活動,讓教師充分展示自己,從而獲得價值感,以更高的熱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培訓。通過一系列的培訓活動,校外教師有了很大的收獲,發(fā)表國家級論文5篇,向《中國校外年鑒》“校外論壇”上報活動案例分析、經驗材料、調研報告等12篇;在全國校外場所優(yōu)秀成果展示活動中,上報3篇文章。
四、培訓成果
一年來,中心教師參加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示縣級優(yōu)質課5節(jié),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課2節(jié);涌現出各類優(yōu)秀:縣優(yōu)秀教師1人,縣先進教育工作者2人,縣讀書先進個人2人,縣校本研修先進個人2人,市優(yōu)秀教師1人,市優(yōu)秀教師1人,市先進教育工作者1人,省德育工作先進個人1人,5人在全縣中小學生首屆藝術節(jié)活動中被評為優(yōu)秀指導教師;3人次被評為國家、省、市各類活動優(yōu)秀指導教師。
活動中心藝體部榮獲了蘿北縣“校本研修工作先進教研組”,教育系統行風評議先進集體,教育系統特殊貢獻單位、“婦女與計劃生育工作新進單位”、“先進職工之家”、“創(chuàng)先爭優(yōu)先進集體”,全國“縣(區(qū))級示范性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榮譽稱號。上級領導多次蒞臨校外檢查指導,對蘿北校外的管理和組織的活動、培訓,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當然,本次研修活動除取得一定的成績,也還存在一些不足。
1、觀念有待轉變,思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有些教師不認真或不按時完成研訓任務及作業(yè),有的即使完成了,也是被逼無奈。
2、博客研修尚待努力?!安┛脱行蕖笔茄杏栆粋€重要內容,也是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的一條有利途徑。但是,我們發(fā)現個別老師把“博客研修”當作一種負擔。
一、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方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措施。
1.實施精細化管理,把教學常規(guī)做深、做細、做實
精細化管理是注重過程和細節(jié)的管理,學校努力把教學常規(guī)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深、做細、做實。
(1)建立預習學案制度,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會讓學生終身受益,也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首要保障。為此,學校建立了預習學案制度,即新授課講解前,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學生的預習學案,并及時檢查和督促。按照預習學案的要求,學生在自主預習中學會了思考,并帶著問題走進課堂,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實施備課管理制度,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為了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按照“團結協教、深研新課改”的要求,學校建立了“集體備課領導引領監(jiān)督機制”,即在集體備課時間中層以上領導到所負責的備課組參加集體備課,和教師一起研討課堂教學,使集體備課落到實處;要求集體備課做到“三步走”和“五備四同”,“三步走”即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個人備課?!拔鍌渌耐奔磦湔n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練習,備同一課、備同一個課時、上同一堂課、保持同一個進度,使全體教師切實將最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落實到課堂中。
(3)明確提出作業(yè)質量要求,減輕學生負擔。為了保證作業(yè)質量,讓學生跳出“題?!?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學校對作業(yè)的質量、數量、批改都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作業(yè)要有典型性,有利于鞏固教師當天講過的內容,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化學、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不備教輔資料,教師自己出作業(yè)題;數學、物理、化學作業(yè)時間不超過35分鐘,語文、外語作業(yè)時間不超過30分鐘,高一不留政史地作業(yè);作業(yè)批改要及時到位。為此,教師不僅要跳進“題?!?從大量題例中篩選典型的試題,而且對于布置的每道題,教師都要事先做完,同時通過作業(yè)批改了解學情,分析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調整下一步的課堂教學。
(4)建立走廊聯合輔導制度,在學校為學生進行“家教”輔導。為了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給學生提供智力和情感上的幫助,學校建立了“走廊聯合輔導制度”,即在早自習或下午第七、八節(jié)課,各學科老師在走廊給學生輔導、答疑,學生可以跨班級、年級隨時找老師輔導。走廊聯合輔導有利于實施個別化教學,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證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日日清”,幫助學生體驗成功。走廊聯合輔導是以生為本的體現,是在學校為學生進行“家教”輔導。
2.建立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為了幫助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本著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學校逐步建立了一套發(fā)展性教師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這一套評價體系的核心就是關注教師的教學背景和基礎,不以獎懲為主要目的,以評價來再現教師工作過程中的諸多信息,并對這些信息予以整合、加工,呈現在學校領導和教師面前,從而使學校領導和教師個人共同發(fā)現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勢和問題,一起反思教學過程。這套評價體系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1)診斷反思性的量化評價體系。診斷反思性的量化評價主要用于模塊教學質量分析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模塊教學質量分析是指每一個模塊結束時,教學部門都要對每一個班級的模塊教學質量進行定量分析。為此,學校制訂了模塊質量分析細則,規(guī)定了分析的視角,每位教師人手一份細則,做到質量分析項目人人心中有數。模塊教學質量分析能夠及時肯定教師在新課改路上的探索與付出,也為下一步教學工作提供了引領和指導。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指為了幫助教師診斷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學校采取個人、同行、專家、學生、家長多主體參與課堂教學的量化評價,主要是針對平日課、公開課、研究課、隨機展示課、說課等課型展開評價。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實施的過程包括五個方面:隨堂聽課,了解課堂情況;學生對教師主觀評價,通過課后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課堂感受;學生對教師客觀評價,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師生關系狀況和教師的教學行為特征;同行評價,了解同行眼中的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師個別交流,了解教師的專業(yè)思想、教學態(tài)度、對新課改的感想等情況,同時,負責人將評教專家組整合的信息結果反饋給教師,真正達到激勵和引領的目的。
(2)激勵引領性的質性評價體系。激勵引領性的質性評價有如下幾種方法:“視導閃光冊”記錄法、學生評教座談會、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評比?!耙晫чW光冊”記錄法是教學管理者在走廊巡視、檢查課堂教學情況時,將教師們的好做法、好現象等亮點記錄成冊,在每周一教研組長例會時,將上一周的亮點通報給教研組長,目的是激勵、鞭策教師,同時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學校能夠充分了解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常規(guī)、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等信息。
(3)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自我評價體系。課堂教學評價要以教師為主體,要強化教師的自我評價,從而通過評價變管理中的“他控”為“自控”。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自我評價主要有“教師自我成長記錄袋”記錄法、教師自我進行試卷分析。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的初衷,就是通過記錄教師自我成長的過程,實現自我評價。其中“教科研篇”和“創(chuàng)新特色篇”將教師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榮譽篇”和“階段反思篇”使每位教師不斷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教師自我進行試卷分析,主要是讓教師針對學生的成績和不足,進行細致、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斷使自己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真正成為教學和教研的主人。
二、建立校本研修制度,開展課堂教學研究
建立校本研修制度,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另一重要措施。
1.建立校本研修層級管理體系,形成教學研一體化
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體制是校本研修順利實施的首要保證,為此,在校本研修實施初期,學校整合了教導處、教育處、教研組的力量,建立了校本研修層級管理體系,這個體系包括三個層次:一是決策層,校長是第一責任人,主要負責研究制訂校本研修計劃,提供人、財、物等方面的保障。二是執(zhí)行層,在分管副校長的領導下,建立相關制度,做好校本研修的實施及考核、檔案建設等工作。三是基礎層,由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負責動員和組織教師參加校本研修學習。在運行過程中學校不斷對其進行調整和完善,由于責任到位、制度健全,這一管理體系能夠有序、有效地運行。
2.校本研修制度已融入日常教學工作中,研究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
從技術熟練取向到文化生態(tài)取向,從重在組織活動到重在培育研究狀態(tài),是校本研修制度建設成熟的重要標志。大連36中校本研修制度經歷了初創(chuàng)期、調整期,目前已進入成熟期,其表現為:教師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反思意識,能夠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教師能夠將教學研究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養(yǎng)成在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的習慣;教師能夠在研究中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將研究作為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生命價值的一種途徑和方式;形成教研文化,即研究的氛圍民主、融洽、學術性強,從而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整體發(fā)展。
3.創(chuàng)設多種校本研修形式,以課例研究引領課堂教學改革
幾年來,大連36中校本研修堅持以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專業(yè)成長為目的,開展多種形式的校本研修和實踐方式,如讀教育名著,讓教育書籍來引路;經驗交流共享,好事妙計人人傳;隨機展示課,讓節(jié)節(jié)課都是精品課;集體備課,讓好辦法出實效;課題引路,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課例研究,把研究融入備課、說課、上課、觀課、評課全過程。學校的課例研究是以教研組或備課組為單位,以解決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為目標,以課堂觀察為手段,以課例分析為載體,以行動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研究模式,其基本流程是;發(fā)現問題――確立專題――交流研討――研究課例――反思總結――產生新問題――進行新一輪研究。課例研究主要用于研究課、公開課、優(yōu)質課、隨機展示課、骨干教師示范引領課、青年教師匯報課等活動。
4.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標準
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乃至高效,學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如將研究課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確定研究專題。每學期開學初以教研組為單位,分學科分課型確定研究專題、實驗教師和實驗班。第二,每周教研組例會。實驗教師與全組教師進行交流研討,教研組向校長、教學主任、各位教研組長匯報交流,同時提出下一步的設想和問題,校領導提出指導性意見;實驗教師要按計劃上研討課,課前要說課,課后要評課,上課教師要反思。第三,研究課成果展示。學期末以優(yōu)質課形式展示研究成果,目前已出臺了“兩先兩后一小結”“先學后教”“堂堂清”“日日清”“課課清”“學案導學”等課堂教學標準,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已形成了基于不同學生、不同課型且具有實用價值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三、實施全人教育,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幾年來,學校堅持“以人為本,著眼發(fā)展,關注未來”的辦學思想,本著“執(zhí)著、忍耐、勇敢、務實”的辦學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基。學校開展了系列活動,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開發(fā)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和特長發(fā)展的需求,加強研究性學習過程管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成人、成材、成功。
1.開展系列活動,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
目前學校組織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包括五個系列,系列一是體育心理健康類活動,如足球比賽、籃球比賽、跳繩比賽、心理劇表演等;系列二是文藝類活動,如校園歌會、元旦晚會、大合唱等;系列三是語言表演類活動,如辯論賽、演講、詩朗誦、課本劇表演、小品表演、英語配音等;系列四是技術技能類活動,如機器人比賽、書畫攝影、書法比賽、象棋比賽等;系列五是教材拓展類活動,如模型制作、教具制作、學科競賽等。這些活動不僅滿足了學生多元發(fā)展的需求,而且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張揚個性,陶冶情操,提高綜合素質。
2.開發(fā)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和特長發(fā)展的需求
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和特長發(fā)展的需求,結合學校和教師實際,學校設置了九大領域校本課程開發(fā)指南,教師按照每個領域的要求和培養(yǎng)目標開發(fā)校本課程,目前已開發(fā)出174門,其中38門已形成教材,在實施過程中,學校還制定了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相關管理制度,包括“課程開發(fā)制度”“選課指導方案”“上課制度”“評價制度”。目前主要是在高二的各學段開設校本課程,實行走班制,學校組織學生進行選課、上課、評價等各項工作,比如選課,包括初選、復選,學校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愛好和發(fā)展要求,盡量滿足學生的選課愿望。
3.加強研究性學習的過程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