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音樂學科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新課程改革向教師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要求,要求音樂教師不僅具備本學科的知識,也要擁有相關學科的豐富知識。通過不斷地學習,我為自己注入了“源頭活水”,使自己在教學中思路開闊、頭腦靈活、旁征博引、游刃有余。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tài)和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音樂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九年制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指出“確立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豐富學生的審美情感體驗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边@就要求教師要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樂審美能力。新課程改革向教師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要求,要求音樂教師在實施音樂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具備本學科的知識,也要擁有運用相關學科知識輔助教學的業(yè)務能力。
我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倍艺J為:“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痹谶@種思想觀念和新課程改革潮流的推動下,我先后進修了音樂學本科課程、漢語言文學本科課程以及英語、歷史等課程。通過不斷地學習,為自己注入了“源頭活水”。使自己在教學中思路開闊、頭腦靈活、旁征博引、游刃有余。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涉獵多學科知識對音樂教學的幫助。
1 語文知識對于音樂教學的幫助
文學藝術是一家。通過三年漢語言文學課程的學習,我越來越感覺到文學與藝術本是同根生成。一部音樂史上的佳作必然是文學史中的巨著。比如: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本身就是春秋時期各國的民歌總匯,既是《詩三百》也是“歌三百”。明代作家劉濂稱之為“詩中有樂,樂中有詩?!薄对娊洝分蟮摹冻o》來源于楚國民歌,而其中的《九歌》乃是屈原在民間宗教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的祭祀樂章,具有強烈的音樂節(jié)奏感,也最能代表楚辭的特色。而由詩歌演化而來的賦,講究鋪陳、文采和音韻,在漢代的民間和宮廷曾廣泛傳唱。漢樂府更是一種合樂而可以唱的詩。文學故事《旗亭畫壁》告訴我們,許多唐詩在他所屬的時代,曾是膾炙人口的歌曲。宋詞更是如此——“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就是最有力的證明。不僅中國如此,外國亦然。莫扎特的著名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就是根據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同名喜劇創(chuàng)作而成。而西方文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藝術形象——唐璜,也先后出現于莫里哀的喜劇、莫扎特的歌劇和拜倫的長詩之中。這些充分說明:音樂離不開文學,文學也離不開音樂。文學應該是具有音樂性的文學,音樂也應該是具有文學性的音樂,二者分離便都不是藝術。
通過進修中文課程,不僅豐富了我的文學內涵,精進了我的教學語言,還使我在課堂上知識豐富,具備了從容應變的能力。一次,我讓學生欣賞歌劇《洪湖赤衛(wèi)隊》中《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時,當學生聽到女主角韓英演唱彭霸天“搶占茅房”時,全班哄笑:“哈哈,連廁所都搶!”眼看紀律亂了起來,這時我停下了音樂,對學生講:“此‘茅房’非彼‘茅房’,詩人杜甫在詩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寫道:‘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里的茅房指的草屋。它雖不能遮風擋雨,但卻是窮人唯一的棲身之地。在彭霸天的惡勢力下,窮人被剝奪殆盡,這充分地反映了舊社會的黑暗?!敝v到這里,學生止住了笑,請我接著播放音樂。從他們莊重的神情中可以看出,這堂課的情感目標成功實現了。還有一次,我在講欣賞課《彝族舞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主奏樂器琵琶的音色,我引用了大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經典詩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弊寣W生去想象大大小小的珍珠落在玉盤上的聲音效果,引起了他們對琵琶這一樂器的興趣,使他們對《彝族舞曲》的學習充滿了渴望,起到了很好的導課作用。
2 歷史知識對音樂教學的幫助
在浩如煙海的藝術作品中,有許多作品集文學、史學及音樂要素為一身,具有很強的時代感。比如以唐代詩人王維的詩篇《送元二使安西》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琴歌《陽關三疊》,就是一首極富盛名的送別之作,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唱,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墒窃诮坛@首琴歌的時候,學生的演唱卻僅僅是把它作為一首送別歌曲,表達出了對朋友的依依不舍,歌曲中詩人的無奈和對皇權的不滿沒有絲毫的體現。針對這種情況,我對學生們講道:“同學們覺得這首詩中詩人除了對朋友的依依不舍還有什么情感流露?”學生回答說還有擔心,因為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边@兩句中可以感覺到。我看到了希望,繼續(xù)鼓勵他們:“同學們說的很好,可是為什么‘西出陽關’會讓詩人如此擔心呢?陽關究竟是個什么地方呢?”面對學生的茫然,我給他們介紹了陽關這一歷史古跡:“陽關,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歷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凄涼悲惋,寂寞荒涼。西出陽關進入大漠,道路越走越荒涼,人煙越來越稀少。故鄉(xiāng)遙遠,風俗迥異。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人把性命丟在了西出陽關的路上!”聽到這兒,同學們紛紛表示理解了王維的擔心。我趁熱打鐵:“那王維可不可以勸元二不去安西,而是像孟老夫子那樣‘煙花三月下揚州’,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地方去呢?”同學們回答不可以,因為詩中有“出使”的意思,而出使代表了皇權。這時候我非常嚴肅地對同學們講:“唐朝初年,統(tǒng)治者擴大疆土之后,需要大量的人民到邊疆去駐守。這使得本來就飽受苛捐雜稅折磨的人民又背上了征戍徭役的重擔。王維對這些現象沒有像杜甫一樣發(fā)出‘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這樣的直接控訴,而是用言外之音,含蓄地抒發(fā)了哀怨的別離情緒,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唐王朝帶給人民的苦難。所以說此詩一出,在唐朝送別詩領域中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在唐代的送別宴會中,唱《陽關三疊》成為了時尚?!敝v完,我來到鋼琴跟前,再次奏響了音樂……這一次,學生的演唱飽含深情,把歌曲中所有的情感表達到位,再現了古人“離愁別緒歌千載,斷腸聲里唱陽關”的意境。那一刻,不僅我被深深地感動,學生自己也被動人的琴音,深情的歌聲深深地陶醉了?!蛾栮P三疊》教學的成功使我再次體會到擁有豐富的知識,對打造有效課堂是多么必要??!
3 英語知識對音樂課堂的幫助
在音樂教材中有不少外國歌曲,這些歌曲大多是在世界上廣有盛名的。教材上給出的大多是譯成中文的歌詞。著名翻譯家兼音樂家薛范以近半個世紀的歌曲翻譯經驗告訴我們:“如果以傳達歌詞的涵義、意境、意象之美和形式美作為標準,那么大多數歌曲都是可譯的;如果以傳達歌詞的語音、音韻美為標準,則所有的歌曲都是不可譯的?!被谶@種觀點,我比較熱衷于教給學生原文的英語歌曲?!碕ingle Bells〉(《鈴兒響叮當》) 、〈Edelweiss〉(《雪絨花》)這兩首歌曲都是深受同學們喜歡的英文歌曲。盡管這兩首歌曲的中文歌詞翻譯也很受歡迎,但我還是傾向于原文的學唱。通過征求學生們的意見,師生達成學唱英文歌詞的共識。通過學習生詞發(fā)音,流暢地朗讀句子,一步步地完成英文歌曲的演唱。當課堂上飄蕩著學生用標準的發(fā)音,優(yōu)美的旋律,嫻熟的演唱英文歌曲的聲音時,我和同學們都很開心,沉浸在小小的成就感之中。此外,當課堂上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我用一句“Are you ready?”來喚醒他們的注意,比大聲吆喝:“快點坐好,準備唱歌了!”要有效得多。很多時候,我剛剛走進教室就有學生圍上來問:“老師,今天學什么歌兒?。俊蔽夜首魃衩氐母嬖V他們:“A beautiful song.”同學們一聽,興奮地叫了起來,學習動力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這些成功的事例讓我覺得身處21世紀,適當地運用英語進行音樂教學是多么受學生的歡迎啊!
“打鐵還要自身硬”,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就必須讓自己不斷地讀書,不斷地學習新的教育思想觀念,不斷地探究學科教學的發(fā)展方向,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讓自己的“一桶水”變成“奔涌不息的河流”,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永遠充滿了吸引力,成為真正的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樂理知識增強記憶
【中國分類號】G623.71
一、利用插圖講解樂理知識
小學音樂課本里的樂理知識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難以掌握,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在實際教學中利用了課本上的插圖將這些抽象、難懂的樂理知識加以形象化、直觀化,鞏固了學生的記憶。如音樂課本第四冊第七課的樂理知識教學,認識掌握延長記號,課本上插圖是小狗不拉琴了,而小雞還在唱歌。為了使學生能夠理解掌握這一知識,引導學生看圖思考,為什么拉琴的小狗和唱歌的小雞表情不同?曲譜的結尾有什么不同?讓學生認真地看和想并找出其中的原因,我用琴彈出帶延長音記號和不帶延長音記號的曲譜,讓學生加以比較。又如第六冊第六課的樂理知識,漸強、漸弱記號,課本上插圖是一名學生打軍鼓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的過程,我便利用插圖問學生:①當這名學生在遠處打著軍鼓慢慢向你走來時你感覺聲音是怎樣的呢?②當他經過你面前又慢慢向遠處走時聲音又是怎樣的呢?以上知識僅用文字是很難說明白的。利用插圖形象直觀的畫面來進行講解,抽象的樂理知識學生便會很快的掌握。
二、利用樂理卡片回答問題增強記憶
在樂理教學中難免要采取老師問、學生答的形式。這樣全班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提出的問題,表面上看來,答案是正確的,一哄而起,熱鬧非凡。其實深入學生細問便知濫竽充數者不凡其人。為避免這一弊病,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情況,我采用樂理卡片回答問題的教學方法。如:學習速度標記時,讓學生每人自制一套卡片,當老師用不同的速度拍擊桌子時,學生可憑借自己所學樂理知識迅速地選擇正確的答案卡片舉起,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舉示卡片時,要求學生回答準確、果斷,舉后不準更換。這樣全班同學就會精力集中找答案,爭先恐后舉卡片。待同學生們舉起卡片后,老師只要用眼睛掃視一下,便知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凡是舉起答案正確的,表明這些同學己掌握了所學的樂理知識;凡是舉錯的,表明這些同學還需要個別輔導。用樂理卡片教學,老師了解學生直接,學生回答迅速,教學非常方便。此方法也可以用于其它方面的樂理知識教學。如音符、休止符、拍號、力度標記等樂理知識,效果很好,這種方法在使用范圍上,既適合全班集體性的教學活動,又適合于如同游戲式的分組練習,或同桌練習。這種教學方法既有利于調動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老師直接發(fā)現每一個同學的學習情況,為每個同學創(chuàng)造較多回答問題的機會,改善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利用唱歌教學講授樂理知識
唱歌教學不僅僅是唱歌,也是學習知識、鞏固知識的教學過程。許多樂理知識是需要通過唱歌來實踐證明的。如歌曲《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這首歌曲表現了孩子天真活潑的性格和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歌曲用中速稍快來演唱,前兩個樂句感情平穩(wěn),但略帶詼諧,描寫孩子得意、俏皮神情,在力度上音量不宜過強,可用“mf”,第三樂句兩個樂節(jié)應做力度的變化,由“mf
四、利用分類推進的方法學習樂理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鞏固利導一類,狠抓提高二類,鼓勵幫助三類。為達到推進分類學習的目的,首先注意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求知的熱情。其次,在提高學生能力上下功夫。為把分類推進搞得更有成效,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①面向二類學生,兼顧一、三類較好與較差的學生。②練習題要有啟發(fā)性、思考性和趣味性。③有針對性進行不同層次的練習。如鞏固性練習、判斷錯誤練習、綜合性練習等。④作業(yè)布置既有面向大多數學生,又要照顧學習好的學生,還有考慮學習差的學生。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本領或學會怎樣學習,這比傳授知識更重要。
五、全面做好樂理課的復結
【關鍵詞】通俗音樂 中小學生 音樂課堂
在以前使用的中小學音樂教材中,通俗音樂的內容很少,只在個別章節(jié)選取了一兩首流行音樂作品進行欣賞。而湘版教材中則在此方面較之以往進行了較為大膽的改革,專門設計了一個章節(jié)來介紹流行、通俗、爵士等大眾音樂,而且在其他章節(jié)中也有一定量的通俗音樂內容。由此看來,勢不可擋的通俗音樂已經成功進入了中小學課本,使中小學音樂課堂更加豐富多彩。但音樂課堂只用教材和大綱來教學,肯定無法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需要。通俗音樂是一個大雜燴,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如何更好地選擇通俗音樂進入課堂,這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專家學者、音樂教育工作者、通俗樂壇及家長等共同努力、辨證地對待,切不可“一刀切”,也不可“一鍋和”。
一、面對通俗音樂,中小學音樂教育應采取的措施
1.選擇適度,辯證看待
讓通俗音樂加入中小學音樂教育,不等同于廢棄古典、經典和民族等傳統(tǒng)主流音樂教育。傳統(tǒng)主流音樂依然是中小學音樂課堂最核心的部分,因為其代表主流的價值觀和審美觀。通俗音樂本身就是一種十分復雜的音樂類型,其內容也并非全都適合中小學生來欣賞或學唱。例如,通俗音樂中有一些過分渲染孤獨、憂傷、迷茫、失落等情緒的作品,或表現游戲人生態(tài)度的作品和描述成人愛情世界的作品,這些都不利于中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對于通俗音樂進入課堂要有所選擇,這也是中小學生音樂教學中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應該拒絕內容消極、格調不高、風格低迷的通俗音樂作品,應該引入內容積極向上、風格清新別致、格調較高的作品。如《愛的奉獻》《掌聲響起》《我熱戀的故鄉(xiāng)》《隱形的翅膀》等作品,通過這樣的選擇,來營造一個既輕松活潑,又健康向上的音樂教學課堂。
2.通俗樂壇應該多創(chuàng)作一些有利于中小學生欣賞和傳唱的通俗音樂作品
當前通俗音樂樂壇中,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沒有單獨為中小學生這個特殊群體創(chuàng)作更多的作品,而是更多創(chuàng)作商業(yè)性作品,甚至為了名利而創(chuàng)作一些沒有營養(yǎng)價值、追求極端、沖破道德底線的通俗音樂。越來越多的通俗音樂不適合中小學生欣賞和傳唱。這方面在我國通俗樂壇更明顯,應該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投入財力、物力和精力加強創(chuàng)作。多創(chuàng)作一些有利于中小學生欣賞和傳唱的通俗音樂作品,來吸引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3.合理引導、辯證施治
中小學生的課外音樂欣賞通常都是自發(fā)進行的,他們常常憑借直覺或跟風來接受音樂,而且極易接受一些思想內容低俗的作品。因此,中小學音樂課堂有責任引導中小學生的審美觀,加強健康、積極的音樂作品欣賞,在理論上指導中小學如何選擇和鑒定。逐步提高學生對于音樂的鑒別能力,自覺抵制通俗音樂中的不良因素和糟粕作品。然后建立一些積極向上的通俗音樂觀,如介紹一些像《大中國》《龍的傳人》等這樣的歌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精神。最后,還應通過對古典音樂、民族民間音樂與通俗音樂進行對比,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音樂門類知識和藝術涵養(yǎng),提高和豐富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
二、如何使健康、積極的通俗音樂進入中小學課堂
1.利用易被接受的通俗音樂來導入器樂教學內容
器樂教學比較枯燥,中小學生興趣不強,此時可以利用易于被他們接受的通俗音樂來導入課題。例如,向學生介紹我國的民族樂器,古箏和二胡等??梢陨险n時讓學生欣賞周杰倫的《青花瓷》。這首通俗歌曲帶有很濃的民族風格,讓學生仔細聽說里面有些什么樣的民族樂器伴奏。然后播放純民族樂器演奏的《青花瓷》,讓學生了解民族樂器的音色等。這樣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利用通俗音樂來豐富教學內容
通俗音樂現今種類繁多,就其藝術內容而言,有些是民族民間音樂改編的,有些是用古典音樂改編的,甚至有些直接來自教堂音樂,其中不乏優(yōu)秀作品;就通俗音樂類型而言,各個文化圈有其不同的通俗音樂;就其表演風格而言,通俗音樂具有創(chuàng)作力,而且有其廣闊的“二度創(chuàng)作”空間。因此,用通俗歌曲來豐富中小學課堂內容,既能使學生開闊眼界和開拓創(chuàng)作思維,又能使其產生良好的興趣,形成審美觀。一堂通俗音樂的課堂,可以用黑人的藍調音樂、爵士音樂,美國白人的鄉(xiāng)村音樂和東亞地區(qū)的吟唱音樂一起對比欣賞,不但能豐富課堂,而且能使學生真正享受到“美”。
3.利用通俗音樂來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音樂的興趣
中小學學生對于通俗音樂喜愛至極,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利用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來引起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例如,通俗歌曲SHE演唱的《remember》中副歌部分正是借用了世界名曲柴可夫斯基《天鵝湖》的主題部分。這樣讓學生欣賞兩首曲子,讓他們發(fā)現這一特點,從而對古典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拉近了古典音樂與通俗音樂的距離,從而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結語
一、“隨風潛入夜”――“教一學一評”一致性在課例中的實施
有了一個良好的理論基礎,就可以實施我們的教學研究了,讓”教―學―評“一致性的理念在課例展開、滲透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中借鑒:
1.教學目標簡而不淺
以往拿到一首歌曲的時候,我們最先會考慮哪里可以設計幾個環(huán)節(jié)讓教學出彩,自從對“教學評一致性”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們首先是解讀歌曲,確立本課要教什么,學生要學什么,如何正確評價,從而確立教學任務。比如我最近的教學內容是“勤快人和懶惰人”。在本音樂組研討的時候,我們一起商量討論,最后制定了三個目標:熟悉旋律,哼唱歌譜;學習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能用不同演唱速度表達歌詞內容;嘗試歌詞的新創(chuàng)編。有了這三個目標后,之后的教學任務和教學方法的設計都是圍繞它展開。
在學習歌曲中用游戲“過荷塘”找出去廚房的秘籍,學習三條旋律比較他們的異同,哼一哼,比較他們的異同,知道第二樂句和第三樂句的區(qū)別,為歌曲的準確演唱打下基礎。這個目標我還做了延伸,通過“搗蛋鬼狐貍偷秘籍”的游戲讓學生嘗試唱歌譜,考慮到歌譜并不難,我用標注法幫助他們學習歌譜,是唱譜能力的一個提升,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樂譜音準不一定嚴格,重要的是能唱對各音的唱名。最后一個目標是能力的拓展,讓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這個環(huán)節(jié)感覺還是做得不夠好,我最初的設想是降低難度,就在廚房把勞動動作改一改。制定合理教學目標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還是需要我們教師斟酌考慮,考慮做到簡單卻又不淺顯。
2.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細化教學任務
“勤快人和懶惰人”曾開過課,所以對大家來說也比較熟悉,這次再來討論也就輕車熟路了,很多老師都給了我很多不錯的建議,比如去掉了開始部分的古詩節(jié)奏型訓練,還有就是如何把整節(jié)課恰到好處地串連起來,讓學生學得更感興趣,讓教與學融會貫通起來,最后就是重視評價,以往可能被忽視的評價契機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在討論的時候我們依據本次課題事先做好設想,而不是隨機抓。
3.從學生出發(fā),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應該是立足于學生,能從學生出發(fā),適合學生,我們不能一味地想怎樣的教學方法會出彩,而是應該考慮怎么的教學方法最適合學生理解掌握。比如我上“勤快人和懶惰人”,開始時我只是把歌曲學習順序調換了一下,后來我又在設計上做了個調整,把整節(jié)課通過“朵拉”冒險故事融為一個整體,層層相扣。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動靜結合的設計更適合他們,所以我們把欣賞伴奏音樂融合在開汽車的游戲中,使得他們的手腳、耳朵都能動起來,這個方法也更符合他們的身心特點。
二、“潤物細無聲”――“教―學―評”一致性在課例中的融合貫通
1.讓學生在自由中成長
我希望所有的孩子在課上都是快樂的。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也遵守這樣的原則,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學習在不同速度的律動中開始,融入故事情節(jié),通過一個朵拉去廚房的冒險任務讓學生快樂地參與音樂活動,大部分同學都很投入和開心,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興趣的引導對他們今后學習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所以還是不要把學生嚇住在起跑線上。同樣也要遵循學生的自主學習,抓住課堂的評價契機,讓學生發(fā)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跟著教師的設計簡單地遵循條條規(guī)則進行活動。在多個音樂活動中,由簡出發(fā),慢慢深入,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教師的幾個任務,達成了目標。
2.課堂教學要靈活調控
都說書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怎么樣讓書本內容也活起來呢?有時候或許就只在于一個小小的變換而已,本課“勤快人和懶惰人”有趣生動,過去也上過這一節(jié)課,最初設計的是讓學生先從第二段慢的事實證明,這個想法是正確的,無論是哼唱旋律部分,還是歌曲學習方面,我都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從慢開始。教學效果也明顯,但是,本次教學我又做了調整,把整節(jié)課用一個故事融為一個整體,層層相扣,這也得感謝家中小兒,天天陪著看動畫看來也會有意外收獲的。我把教學環(huán)節(jié)融合到音樂活動中,讓他們在游戲、故事中學習,讓課程輕松了很多,
最近,我一改以往的教學過程,把學習音樂知識放在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發(fā)現課堂教學進行得非常順利。課一開始,老師走進教室,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身上,他們用好奇的眼睛注視著老師,我趁勢拋出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再用學習的結果指導歌曲的學唱,這樣學生課前學習的音樂知識在本節(jié)課里得到運用,學習過程非常輕松,知識掌握得也較牢靠。以四年級上冊歌曲《愉快的夢》一課為例,我采用了這種方式教學,取得了較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合上課本,聽老師彈奏樂曲(《愉快的夢》),并用手輕輕打拍子,聽完后告訴老師是幾拍子。當我彈完,學生紛紛發(fā)言:“三拍子?!蔽铱隙藢W生的回答后說:“我們剛剛聽到的樂曲是‘兩組’三拍子構成的,即六拍子?!蔽壹皶r在黑板上板書了拍號“”,并告訴學生,它的強弱規(guī)律基本上是三拍子的重復,只是把第四拍變成了“次強”成為“強、弱、弱、次強、弱、弱”。接著讓學生輕拍身體來感受這個強弱規(guī)律,并合著音樂拍一次。然后我問學生:“‘’這個拍號你們還有什么不懂的?”學生舉手回答:“‘8’是什么意思?”我板書之前學過的拍號“”、“”問:“這里的‘4’是什么?”學生:“以四分音符為一拍?!蔽医又崾緦W生:“以此類推‘8’是什么意思?”學生恍然大悟:“以八分音符為一拍?!蔽易プr機板書出《愉快的夢》前兩個小節(jié)的旋律“3 3 321│5? 5? │”請學生演唱,教室里立刻活躍起來,孩子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很快有幾個學生就把這句唱準確了,我讓這些孩子當小老師教全班同學唱。接著又板書曲譜“5 5 542 │1?1? │”,學生根據剛才的經驗,很快唱好了這兩小節(jié)。我在最后一小節(jié)的兩個“1? ”處加上連線,告訴學生現在這兩個“1? ”只能唱第一個,但要唱夠六拍。我順勢提問:“那么這條線起什么作用呢?”學生回答:“連接作用?!蔽矣职堰B線畫在“542”上,接著問道:“那這幾個音又要怎么唱呢?”學生發(fā)現,加不加連線對這幾個音來說沒變化,那么為什么又要加上連線呢?我在這兩小節(jié)下面加上歌詞“輕輕蕩漾”,學生很快就發(fā)現,“蕩”字是用三個音來完成的,所以加上了連線。我將知識點一語道破:“這個連線在這里表示連接,一字多音時就要用它表示?!敝链?,本節(jié)課新學的音樂知識便已水到渠成。我把剩下的簡譜讓學生自己學唱,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而且學得非??臁?/p>
下課后我開始反思,以前的教學問題出在哪呢?
1.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新課標在處理好各種關系中要求,既要啟發(fā)學生又要有適當的講授。如果直接告訴學生,這里是什么知識,所以要怎么樣唱,學生就成了被動接受的工具,他們的積極性也不高。正如一句話總結的:說給我聽,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也會忘記,讓我自己去做,我會永遠記住。
2.沒有做到以學生為本。老師在學生唱歌的過程中隨意打斷學生,讓學生的演唱被迫中斷,這與打斷別人說話是一個道理,是一種不尊重學生的表現。也難怪學生這時都不愿聽老師講解知識。
3.沒有做到以音樂為本。音樂課不同于語文、數學等課以傳授知識為主,而是以豐富學生情感為主。如果在學生學唱歌曲時,不時地停下來傳授音樂知識,不僅會明顯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使情緒低落下來,老師的教學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在這樣的情緒影響下,唱出的歌就必然會失去了它原來的味道。所以老師要做的,就是運用一切盡可能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其始終能積極地參與老師設計的一切活動――包括音樂知識的學習。
4.音樂知識的講解沒有做到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沒有復習鞏固、啟發(fā)引導和層層剝筍的過程,學生見到的只是一片樹葉,而非枝繁葉茂的大樹,更別說一片森林了――正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也正是因為學生學到的知識是零散的,難于理解消化,所以總是容易忘記。老師在講解音樂知識時要有宏觀的架構,注重前后知識點的銜接,從而達到讓學生理解和記憶的教學目的。
蹇菊華 四川省蒼溪縣陵江小學
書 訊
《名優(yōu)教師設計音樂課教案與評析》
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由音樂教育家曹理主編的《名優(yōu)教師設計音樂課教案與評析》系列叢書現已由人民音樂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該叢書依照人民音樂出版社2012新版初中音樂教科書編寫而成。教科書中的每個單元,編者都分別請兩至三位名優(yōu)教師設計出三至七篇教案,并附上點評文章。每篇教案及點評均以有效指導實際教學為目標,因此該叢書的實用性強、參考價值高,歡迎各位教師選購。具體書目如下:
名 稱 定 價 開 本 備 注
《名優(yōu)教師設計音樂課教案與評析》七年級上 28.00 A4 已出版
《名優(yōu)教師設計音樂課教案與評析》七年級下 28.00 A4 已出版
《名優(yōu)教師設計音樂課教案與評析》八年級上 29.00 A4 已出版
《名優(yōu)教師設計音樂課教案與評析》八年級下 29.00 A4 已出版
《名優(yōu)教師設計音樂課教案與評析》九年級上 暫無 A4 2014年7月出版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課堂的教學
在以往的音樂教學課堂中,教師總是被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所束縛,在音樂教學之時,總是循規(guī)蹈矩的使用“我講你聽”的模式,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或者是樂此不疲的演示,沉浸在自己的教學氛圍中,而學生只是呆呆的坐在講臺下,只能強行接受教師的灌輸,不能動手去實踐,甚至是忘記了要去思考,這一方式是音樂教學的缺陷。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弊端,并且努力去克服,在音樂教學的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來,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習樂趣。
教師可以讓學生多參與音樂課堂的學習,讓學生用全身各種感官來體驗音樂的獨特之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讓學生在音樂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美麗世界。例如:教師在講授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樂理知識之時,并不一定要對每一個音符音調去精益求精地追求完美地一字一句、一板一眼的去解釋給學生聽,這只會使學生的大腦形成混亂,理解起來反而不消化,學生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讓學生去想象,甚至讓他們去模仿。每個人對于音樂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不管是對同一首歌,或者甚至是同一句詞,同一個調,因為每個人的思維與見解不同,在音樂中所能領悟到的東西也不同,對于學生的理解,教師應該多加引導,對于學生的表現多給與支持與鼓勵,讓學生找到學習音樂的自信心,對音樂充滿熱情。
二、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與課堂教育素養(yǎng)
學生對一門學科的喜惡與態(tài)度,經常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于教師個人的音樂素養(yǎng)與課堂教育素養(yǎng)。如果教師在課堂之上,態(tài)度散漫,或者是高高在上,把自己放在領導地位,不重視與學生交流,亦或者是教師在課堂上經常出現卡詞、教錯知識、不能解決學生所提出的疑問等等這些問題,這無疑會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態(tài)度提出質疑,長期以往處在這種課堂教學環(huán)境之下,會讓學生對音樂課堂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的心理。所以教師以身作則,不段提升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與課堂教育素質是重中之重,不容小覷的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音樂教學之中,應該起帶頭作用,以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與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在自身的榜樣作用下,帶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
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敢于創(chuàng)新
教師在音樂課堂質量的提升上,就應該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緊跟時代的步伐,吸收傳統(tǒng)音樂教學方法中值得借鑒的方面,摒棄其中存在問題的方面。例如:教師在教學之時,就可以運用一定的方法,是學生主動去學習,把學生以往那種“不學沒辦法、一定要學”的思想觀念轉變?yōu)椤笆俏蚁雽W、是我要學”,這以思想觀念的轉變可以使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更加主動,更加持之以恒,興趣可以讓一件普通的事情變得格外美麗,格外耀眼,這樣可以使學生發(fā)現音樂的另一種美麗。教師在改變學生這種從壓迫學習的思想觀念到主動學習的思想觀念之時,可以運用現代化的科技成果,多媒體技術。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與音樂課堂相關的比較具有特色、具有教學價值與意義的音訊視頻,從視覺和聽覺上帶給學生雙重的體驗,讓學生深深的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感受其美妙與力量,給學生帶來一種特殊的課堂體驗,讓學生愛上音樂,主動去追尋音樂的真諦,對于音樂知識的學習的渴望。
四、結語
社會對音樂批評人才的需求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文化逐漸活躍而不斷增加的。如各電臺、電視臺的音樂欄目大都需要音樂評論人才對現存的一些音樂事項、音樂活動等作一些客觀公正的報道或評論。另外,一些刊物也專門開辟音樂批評學術領地,如《人民音樂》、《音樂研究》等期刊每期都有專門的音樂評論板塊,為我國音樂批評事業(yè)沿著健康軌道發(fā)展提供了一個較高的學術平臺,同時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多地需要一種精神的享受,而音樂作為一種重要的精神文化載體,健康的、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無疑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精神享受。然而,在面對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物象時,普通民眾如何作出有益的選擇,使自己的精神得以愉悅、情感得以升華,就需要音樂批評的正確指引。但我國的樂評市場并沒有很好地擔當起此一重任。
在此情況下,音樂批評學科的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學科的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工程,它首先需要的是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而當今音樂批評學方面的學術著作也可謂是鳳毛麟角,更何談師資培養(yǎng)。近期,筆者有幸拜讀了明言教授的《音樂批評學》一書,感覺如獲至寶,此書真可謂是音樂批評學科建設的應時之作。
明言教授長期從事音樂批評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其代表性著作有《20世紀中國音樂批評導論》、《音樂批評學》;代表性論文《應以開放意識關照“譚盾”現象》、《音樂批評學芻議》、《20世紀中國音樂批評學科的理論及歷史問題》、《“樂評人”現狀的思考》等在學術界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兑魳放u學》一書全書立論新穎、結構嚴謹、論述流暢、例證翔實。可稱為中國當代“音樂批評學”的開拓性著作。
全書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更多的是側重于“論”,包括緒論、第一至第九章,論述的是音樂批評基礎理論的各個基本方面:第二部分則是“史”,包括第十、十一章,勾勒出中西方音樂批評的歷史脈絡。
一、“論”中出新
在緒論一章中明言教授從“音樂批評學”的學科現狀談到音樂批評學的研究對象和本質屬性,又到該學科的基本范疇和學科體系,但都沒有作過于深入的探討,而是列出了全書的一個基本框架,使讀者一目了然。然而從其中關于音樂批評和音樂批評學的定義所做的推敲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治學態(tài)度。作者旁征博引,最后得出自己的結論:“‘音樂批評(Musical Criticism)’就是以文化學、哲學美學、社會學、歷史學、工藝形態(tài)學等單純的或綜合的理性眼光來審視音樂的現實事項與歷史事項(理念、活動、音響文本與符號文本等)的一種理性建構活動。是將音樂基礎理論研究的成果,有機地應用于音樂審美評價、歷史評價的實踐的一門應用性學科”。而“音樂批評學”,作者則認為:“是關于音樂批評的一般原理、方法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具體來講就是運用哲學、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的基本方法,以音樂哲學、音樂形態(tài)學理論、音樂音響學基本原理對音樂批評活動進行系統(tǒng)化梳理和理論性總結的一門學科體系”。對這兩個基本概念的準確定位為后文的音樂批評學學科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后面的一到九章中作者分別就音樂批評的本質論、功能論、主體論、對象論、標準論、形態(tài)論、方法論、操作論、發(fā)展論作了系統(tǒng)而又深入的論述。且論中出新。
第一章就“音樂批評的本質論”展開深入論述。古今中外,旁征博引,立于巨人肩頭而又看得更高更遠,由“音樂批評謂何”?的“是什么”到“音樂批評何謂?”的“干什么”,闡述生動,論據確鑿、論證有力。從學科的基點出發(fā)逐漸壘起學術的大廈。第二章“音樂批評的功能論”中,則立足于文化的角度闡述音樂批評的三點文化使命。即通過批評“探討音樂藝術的發(fā)展規(guī)律”“為音樂藝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保障”“為繁榮音樂創(chuàng)作作出貢獻”。最后得出結論“我們需要音樂批評的繁榮與發(fā)展,尤其是需要高屋建瓴、雄視全局、鳥瞰歷史的音樂批評。具備了這種文化視域,音樂批評的文化使命才可能完成得更好?!痹诘谌隆耙魳放u的主體論”中作者就批評家的社會屬性、批評家的思維方式、批評家的學識人格三方面展開論述。提出批評家要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真理負責”且明確提出“對真理負責”是三個負責中的根本與核心,以無畏的膽識堅定自己認定的真理,但同時也要勇于改正錯誤,兩種行為都是批評家人格魅力的具體體現。特別是后面的經典性總結“音樂批評家的這些素質應當是一個綜合體,是一個全面的、立體的互補系統(tǒng)。如果將它們互相分割,或只注重單項發(fā)展,對批評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都是不利的?!睘槲覀円院笠魳放u學科的建立指明了方向。這又是本書的一大亮點。第四章“音樂批評的對象論”,針對音樂文化這種人類的特殊文化現象,從音樂本體論出發(fā)把音樂批評的對象分為“文本”和“泛文本”兩種形式,擴大了音樂批評的對象。這一點就為我們以后音樂批評學科的課程設置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五章“音樂批評的標準論”,標準意即“衡量事物的準則”或“本身合于準則,可供同類事物比較核對的事物?!倍@一章中對于音樂批評標準設定的問題則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作者從批評家、專家、社會文化語境三方面對音樂評價的標準作出設定,且提出“三者中的任一方都與它者形成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的精辟論斷。如果說前五章作者還是從理論的角度來闡述音樂批評的話,那么六、七、八、九章則是從實踐的角度來闡述音樂批評的,說白了就是怎樣去進行音樂評論。第六章列出音樂評論的不同文體、類別、形態(tài)等各方面的大體框架。第七章則從方法論的角度使第六章的框架變得有血有肉生動起來。最后還特別從科學發(fā)展觀的角度出發(fā),提出“方法論的基本準則,應當根據藝術本體和社會歷史的基本準則而制定。依據藝術本體制定的準則,是音樂藝術批評的方法的本質所在;依據藝術的社會歷史規(guī)律制定的準則是音樂藝術批評的方法的深厚社會基礎之所在。在現實的批評實踐中,在兩者中要做到不偏不倚,不可或缺?!笔沟靡魳放u的方法有了更加廣闊的理論視野。第八章則是音樂批評的具體化,把前幾章的理論、觀念付諸操作實踐。同時,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音樂批評成敗的關鍵。作者分別就操作原理、操作程序做了一定的梳理,也對操作的方式做了一定的探討。為我們以后音樂批評的實踐操作指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道路。在第九章中作者就音樂批評的發(fā)展做了精辟的論述,指出音樂批評的發(fā)展受“音樂批評自身性因素,音樂藝術實踐性因素,音樂批評社會性因素的影響?!敝挥信Ω纳七@三方面的因素,才能使音樂批評走上一條康莊大道。
二、“史”中明鑒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第十、十一章),主要是從“史”的角度來進行闡述的。勾勒出了中西方音樂批評的歷史脈絡。這一部分的梳理也可謂是填補了一項史學空白。作者從大量的歷史塵埃中搜集出這些散金碎玉,且根據批評觀念、批評形態(tài)的演變劃分出不同的歷史階段。如把中國的音樂批評史劃分為“音樂批評的萌芽期(遠古一先秦);音樂批評的成熟期(先秦一兩漢);音樂批評的深化期(魏晉一晚清);音樂批評的轉型期(晚清―20世紀)。”把西方的音樂批評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即“萌芽階段(音樂批評與哲學思辨、文化批評、藝術論辯等往往混生在一起);確立階段(音樂期刊、報紙出現,有了專門的音樂批評活動,音樂批評學科成為顯學);多元階段(20世紀傳統(tǒng)音樂創(chuàng)作與批評觀念的瓦解和多元音樂創(chuàng)作與批評觀念的確立)。”“讀史可以明鑒”,作者對中西方音樂批評史的梳理與階段的劃分也許會引起一些學者的爭議,但他畢竟從自己的研究角度劃出了一條比較明析的音樂批評歷史演變軌跡,不僅挖掘出了這些散金碎玉,而且還把它們用這條線串成美麗的項鏈獻給我們。
三、結語
關鍵詞:中職;音樂教學;音樂鑒賞
興趣,是一個人對事物或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熱情和肯定態(tài)度,并由此產生去認識、掌握和參與的心理傾向。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是推動學校音樂活動的動力,也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中,我首先從激發(fā)學生音樂興趣這一關鍵問題入手。中職新生入學后,我對學生的音樂興趣、音樂基本知識以及學習樂器等情況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在興趣愛好一項中,百分之百的學生喜愛通俗音樂、流行歌曲;在音樂基本知識一項中,我選了七首較為大家熟悉的中國歌(樂)曲進行聽辨測試,讓學生辨別曲名及作者,結果中職一年級的學生竟無一人全部答對。其中答對四首曲目的僅占學生總人數的34%。
興趣調查告訴我們,當今中學生對通俗音樂、流行歌曲情有獨鐘。對此我沒有采取禁止、遏制等簡單做法,而是因勢利導,讓學生們利用每堂音樂鑒賞課最后的五至十分鐘,推薦一首她們喜愛的、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的通俗歌曲播放給大家聽,并讓學生對歌曲進行簡要的介紹,說出喜歡這首歌曲的原因。我和學生們一起聽,一起分析。隨后,又讓學生把通俗歌曲與課本中的經典名曲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分析使學生們進一步理解經典名曲的經典所在,引導學生具有把握音樂審美的尺度,對音樂作品中的良莠現象、通俗與庸俗品格具有鑒別能力。此外,還注重在音樂教學實踐中,讓學生發(fā)現美,感受美,并充分利用各種感知通道,對音樂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認識、探究、理解和體驗,使她們在音樂實踐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聽、看、想、唱、念、寫、畫、評的立體化音樂特色教學,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的實施給音樂鑒賞課帶來了很大變化,曾經是“規(guī)矩、呆板、拘束”的課堂漸漸離我們遠去,各具特色的教學課例層出不窮,令人回味,新課改精神已逐漸入人心。
隨著“熱鬧”的音樂課就體現不出課改的理念。于是,那些即興課堂表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分組討論等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統(tǒng)統(tǒng)都被夾在了課堂教學中,這種“被合作”“被討論”“被表演”的課堂活動,在平常一些公開課、優(yōu)質課中,隨處可見。老師為快速實現自己的教學設計意圖,常常使學生剛開始合作或還沒開始合作學習,就讓老師“被結束了”。這樣的課,“熱鬧”是有了卻大有嘩眾取眾之嫌,因為有些課堂活動根本就沒有踏踏實實的為開展,只有形式沒有實質,只是為了制造課堂“熱鬧”,感性課程的時髦而已。
課程改革的過程也是揚棄的過程,在新課程實施中,有些教師只抓住了教學方法的外殼,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遠離了新課程。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們要時時反思自己自己的教學行為,要從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征、教學的時機、學生的參與程度等多角度來分析問題,是音樂課堂的教學設計既有活潑新穎的形式,又有凝神思索、警示墨香的時刻,最好是能水到渠成,這樣的活動,才事半功倍、錦上添花。
音樂藝術的非語義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音樂學科同其他學科具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即:體驗的方式。音樂是一種直接經驗,而直接經驗的獲得,必須通過知覺的方式。因此,音樂教育過程,應是一個學習者對音樂的感受、感悟和音樂對學習者的感染、感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是引導著和促進者,起作用是引導學生理解音樂家的美妙音樂,而不是代替學生理解音樂,不能讓學生“被理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老實人試圖把音樂給學生“講明白”,這種方式顯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癥結在于排斥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無法形成同音樂之間的直接體驗與交流。音樂音響的費與異性特征決定了音樂教師不能對音樂作品進行過多講解,學生們在欣賞同一首音樂作品時,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他們所聯想或想象到的音樂內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對音樂內容過多的講解和詮釋,無益與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因此,音樂鑒賞教學一定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想象空間。
關鍵詞:高中音樂 生活 實踐
一、改變思想注重課堂體驗與實踐的必要性
音樂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多年來在不斷發(fā)展的同時,存在著諸多不適應時展的問題,離素質教育的要求還存在很大距離,特別是教學中的教師引導學生參與互動時間的環(huán)節(jié),經常容易忽視這個問題,漠視音樂教育在開發(fā)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等多方面的獨特作用;只注重音樂知識技能的單方面?zhèn)魇谂c訓練,而忽視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在教學形式和教法上,重教師的教授,輕學生的主動參與;重知識技能的訓練,輕對音樂內在感受與形式的挖掘;重教學的結果,輕教學的愉悅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師生間的不平等的權威依從關系。雖然在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yǎng)興趣愛好。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3、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而我們的音樂課一直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的權威和意志,把學生看作被動的接受者。教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學生則毫無興趣,亂作一團。一眼望去,教師與學生似乎是兩個不同空間中毫無關系的個體與組織,各做各的,下課后一拍兩散。很多學生就是在這種缺乏互動,缺少交流的音樂教育中度過的,雖然喜歡音樂,但對音樂課卻沒什么好感。以上的問題都阻礙著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逐漸讓人們認識到了師生交流與課堂實踐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二、音樂課堂貼近生活,課堂師生交流與課堂實踐的實施
1.轉變觀念,轉變角色
首先,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應成為學生的學堂。反思當前的音樂教學,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式的教學方式仍占主導地位,學生很少主動參與課堂,師生缺乏交流,課堂氣氛沉悶。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更是讓音樂老師只圖接近用多媒體來授課,使老師忘記了鋼琴、聲樂、舞蹈才是我們上課少的工具,教學理念要求我們走出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變學習上的“傳授”為“引領”和“促進”,變對學生的“主宰”為“合作”與“交流”,變“教書”為“研究”,變“執(zhí)行課程”為“建設課程”,使學生脫離“被灌輸”的狀態(tài),而且還要進一步解放學生的頭腦,釋放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2.相互尊重建立以實踐為主的多種形式,讓學生樂于參與
一是人格平等,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作為一個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來看待,正視他們的存在,理解他們的愿望,看到他們的努力,贊賞他們的成就。教學中圍繞學生的興趣點設計課堂,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鼓勵學生能夠提出與我們看法不同的意見。二是教學民主。和諧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體現,和諧課堂是我們追求的境界。教師要在課堂上努力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消除緊張,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融入課堂,在充分自由、輕松的環(huán)境里暢所欲言。教師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學習,能“俯下身來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大膽質疑,并采納學生的正確意見。師生間的交流多了,學生間的交流多了,相互合作多了,關系也更融洽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也更濃了。
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和特殊的地域環(huán)境,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采用了不同的師生互動交流策略,如才藝展示、游戲競賽、分析討論、個體探究、謎語競猜……從而使音樂教學充滿生機和新意。
(1)創(chuàng)設舞臺,展示自我。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教師則以普通身份加入,促進師生間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諧關系,從而發(fā)展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健康的個性,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合作過程中得到素質上的提高。我在音樂課上設計了“小舞臺”這一活動環(huán)節(jié),放手讓學生盡情地唱、盡情地跳,把整堂課營造的喜悅氣氛推向最,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學生在律動中充分感受到創(chuàng)作的成功感。
(2)以生活激趣,促進教與學。學生常說學音樂到底有什么用?為了解答這一問題,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確音樂源于生活,在我的課堂中我常用生活中的實例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已達到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比如:在學習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等基本要素時,我用了生活化的語言和學生一起在體驗中學習十六分音符()時我用了跑跑跑跑、走跑跑,跑跑跑跑、走跑跑的方式。在學習切分節(jié)奏(2/4、XXXXX)時我用了大大的西瓜,再聯系新疆特殊的地域環(huán)境我改變?yōu)檫藝}噠咚噠,學生一學即會,在課堂中還可以組織一些比賽比如賽歌會,卡拉ok比賽等,以“賽”激趣。
(3)自主探究,合作創(chuàng)造。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解決的問題,教師絕不包辦代替,給學生一個探究的時空,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主動的進行互動。
總之,要做到有效教學,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參與實踐,我們必須以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作為指導,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全新的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課堂,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讓我們的音樂課堂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充滿生機!不單純是鑒賞應該與參與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傅道春《新課程與教師行為的變化》
[2]金亞文《理解與實踐高中音樂新課程》
[3]劉知新《優(yōu)化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