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初中化學實驗考點總結范文

初中化學實驗考點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化學實驗考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化學實驗考點總結

第1篇:初中化學實驗考點總結范文

一、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化學的很多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初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識,并且開始注意生活中的自然現(xiàn)象,化學的學習就像是解謎一樣,解開生活中非常熟悉但又不知道緣由的困惑。若教師能夠準確把握這種“誘惑力”,并融入到實際的日常教學中,將十分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學習“溶解性質”這一部分知識,教師可以將“冬天水會結冰而醬油、醋等不會結冰”等常識作為學習情境導入新課。學生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很容易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聯(lián)想到其他生活常識,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如它們的密度、冰點不同。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活躍課堂氛圍,增加與學生互動的時間,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二、利用化學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初中化學教學不僅包括豐富的理論知識,還包括大量的化學實驗,并且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授課中比例在逐年增加。另外,化學實驗結果形象、鮮明,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然而教師往往會忽視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將化學實驗變成正常的課堂教學內容,這將會導致學生很難理解并掌握實驗原理以及操作步驟,進而導致學生對化學學習不感興趣。新課程標準改革后,要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重視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實驗難”現(xiàn)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動手做實驗,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見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解“物質的燃燒條件”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幾組實驗,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總結出燃燒所具備的幾個因素。這種通過實驗引導提出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能夠及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三、合理制造矛盾,提出問題情境

就目前初中化學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利用課本上那些蘊藏著相對簡單但又存在矛盾因素的內容進行實際教學。如結合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新知識有效地設計一些問題情境,實現(xiàn)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降低新知識的學習難度,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在學習鈉(Na)的化學性質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所學金屬活動性進行適當?shù)恼怼土?,并總結出金屬活動的規(guī)律性,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性再對金屬鈉的性質進行大膽的猜想。結合教材中實驗內容設計問題情境:金屬鈉能否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學生根據(jù)金屬活動性質往往會得出可以將銅置換出來,但通過實際的實驗發(fā)現(xiàn),金屬鈉在投入到硫酸銅中時,會在水面上發(fā)生變化,并且體積越來越小,同時伴有絮狀物體生成,但始終沒有生成金屬銅。由此可以得出,金屬鈉在投入到硫酸銅溶液中時先與水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再與硫酸銅反應,所以生成的白色絮狀物是氫氧化銅而不是銅。這種方法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實際的化學反應,降低了化學學習的枯燥性,提高了學生對化學學習的主動性,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抓住重點,多角度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第2篇:初中化學實驗考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化學;微課;應用探究

將微課技術與初中化學內容相結合,一方面能夠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另一方面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保障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當然,在實際的應用中,老師也要有明確的認識,不是所有的化學教學內容都適合微課的教學手段,對于這一點,老師要有清晰的認識,對教學做出準確、清楚的規(guī)劃。

一、利用微課創(chuàng)設出相關的教學情境

對于任何一門功課而言,興趣始終都是最好的老師,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部分老師對化學教學產(chǎn)生了一些錯誤的看法,只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久而久之,學生對課堂不再具有期待感,甚至是厭煩化學這門科目。所以,針對這個問題,老首先要改變學生對化學課堂的傳統(tǒng)認識,結合實際的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出相關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加深他們的學習印象。

如,在學習“自然界中的水”這個章節(jié)的內容時,關于水分子的化學反應,老師在教授中,僅僅依靠口語的表達,是很難幫助學生對微粒的概念進行形象的了解的,這就阻礙了學生從微觀角度掌握化學反應。所以老師不妨根據(jù)教學內容,引入微課的教學手段,可以先通過多媒體視頻的觀看,幫助學生認清化學反應的本質,就是由分子破裂為原子,然后再由這些原子重新組合為新的分子。同時,還可以在微課教學中插入動畫演示的內容,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在電流下,一個水分子是怎樣分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又是怎樣相互組合,形成氧氣和氫氣的。在微課技術的幫助下,即使是肉眼難以觀察的分子、原子,也可以通過相關的視頻演示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對微觀的化學世界產(chǎn)生更為強烈的好奇心。

二、利用微課來創(chuàng)新課堂的教學方法

初中階段是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基礎階段,由于學生在之前并未接觸過系統(tǒng)化的知識內容,所以他們對化學學習不免會有一些畏難情緒,這就需要老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引入相關的化學實驗,來對學生的直觀感受進行引導。但是由于教學資源的限制,以及某些化學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在課堂上,老師為了實現(xiàn)實驗教學的意義,不妨借助微課的內容,來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這樣既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還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

如,在學習“我們周圍的空氣”這個章節(jié)的內容時,其中在探究的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利用赤磷來對空氣的成分進行鑒定。根據(jù)化學反應我們可以得知,赤磷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五氧化二磷,這是一種酸性的氧化物,并且具有較強的腐蝕性,所以老師不妨利用微課的方式,提前錄制相關的實驗現(xiàn)象,或者是從網(wǎng)絡上獲取相關的實驗視頻,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這樣學生在了解相關實驗現(xiàn)象的同時,也可以避免化學實驗造成的危害。還有,在初中化學里,有些實驗具備較為復雜的演示過程,很難在實驗課堂上取得相應的教學效果,如在對水進行蒸餾處理時,冷凝管和蒸餾瓶都不是必備的實驗用具,老師在微課中引入相關的實驗視頻,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直觀的了解與掌握。微課不僅能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視覺刺激,同時還有利于學生后續(xù)的理解與記憶。

三、利用微課達到全面性的教學目標

無論在哪個階段、哪個科目的教學中,學生在學習成績上存在差異,老師都無法予以回避。素質教育強調教學的全面性,但是由于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有限,無法對每一名學生的學習問題都予以解決,這就導致全面性教學無法順利地開展。針對這個問題,利用微課教學的方法,可以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與記錄,將相關的化學知識以“點”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針對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逐項進行回顧與總結,進而達到全面性的教學目標。

利用微課技術,老師可以搜集歷年中考化學的考點、經(jīng)典的化學題型以及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進行深入的解析,同時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定的便利。老師利用微課視頻精練的特點,可以將每堂課的學習重點進行結構化的總結,幫助學生對那些細小的學習問題進行總結,同時學生還可以將自己在每堂課上的學習疑點上報給老師,讓老師在微課制作中,對這些知識難點進行串聯(lián)式的講解,方便學生掌握。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達,老師不妨在班級內建立一個微信群,將每堂課總結出的微課視頻上傳到群文件中,讓學生在課下對學習內容進行回顧,如果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存在一定的問題,那么也可以利用以往的微課記錄,在課下進行多次學習,進而達到教學的全面性。

總而言之,在當下的初中化學課堂上,對于微課的教學手段,老師要持有開放的教學態(tài)度,掌握其具體的使用方法,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對一些過于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

第3篇:初中化學實驗考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學業(yè)考試;初中;化學教學;問題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1-0078-05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0

備考復習之于初中化學教學工作,其重要意義在于對教材梳理、提煉、去粗取精。復習的要旨就在于:將復雜問題簡明化、抽象知識形象化、零散知識系統(tǒng)化、課本內容考點化?;瘜W復習之于學生,就是對所學的化學知識再學習、再認識、再整合的過程,是進一步鞏固基礎、優(yōu)化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簡言之,初三復習的價值在于幫學生診斷、暴露、整合提升。

初三備考復習教學大體都是從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著手:即備課、上課、講練。一線教師普遍感覺初三復習時間緊張,復習課很難上好,原因之一就是備課不精。復習課的特點之一就是沒有具體的教材。如果教師一味憑借主觀判斷,將臆想的問題強加給學生,無疑是對課堂寶貴時間的浪費。只有實現(xiàn)“內容考點化”的初三化學復習備課,才能有效提高初三化學備考的復習效益。有鑒于學業(yè)考試試題的導向作用,本文擬對歷年廣東省初中畢業(yè)生化學學科學業(yè)考試的核心內容和高頻考點進行剖析和總結,把脈學考最新動向,診治化學教學的“病理現(xiàn)象”,提升復習課堂效益。

一、卷面分析:“望”學業(yè)考試之結構脈絡

縱觀歷年廣東省初中畢業(yè)生化學學科學業(yè)考試試題,從題型、題量、內容等方面均保持了高度的穩(wěn)定性和一致性,難度控制較好并且趨于穩(wěn)定??陀^題比較基礎,有利于衡量學生的化學學習水平(即是否達到義務教育階段化學學科的學業(yè)水平)。主觀題中的填空題難度適中,綜合能力題、實驗探究題和計算題的難度較大,具有合理的區(qū)分度,有利于高中階段學校的擇優(yōu)選拔。

二、數(shù)據(jù)剖析:“聞”考試評價之反饋信息

試題的難度系數(shù)反映試題的難易程度,即考生在一個試題或一份試卷中的失分程度?!半y度系數(shù)”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數(shù)”。難度系數(shù)越高,可認為試題總體的難度越小,反之,難度系數(shù)越小,則表示試題難度越大。

通過對歷年廣東省初中畢業(yè)生化學學科學業(yè)考試試題的難點分析發(fā)現(xiàn),所謂難點,多存在于教學和考試關注角度的分歧之處?!翱荚嚧缶V”中羅列的陳述性知識,而不是考試所考查的策略性知識,即在特定情境中運用知識的策略。所以,單純依靠押中或復習陳述性知識來應對學業(yè)考試,而不讓學生學會在問題情境中運用和深化知識的策略,正是學生考試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例如:2011年廣東學業(yè)考試的第16題,表面上看考查的內容有:“化學物質的多樣性(物質的分類)”、“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物質的分類)”。在考試大綱中都屬于基礎知識,一線的教師也一致反映這些知識在平時教學和考前復習中都是十分重視和訓練的知識點,但學生的考試結果(難度達0.5)卻顯示“這是一種難題!”根源在于試題中設置了新的情境――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從而隱藏了“物質的微粒性”的考點,本題考查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策略,而學生卻不知道如何調用熟悉的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

以上統(tǒng)計和分析對常年執(zhí)教畢業(yè)班的初中化學教師提供了值得冷靜地思考幾個問題:①對于一份25道化學試題的試卷,真正的難題有哪些?②為什么知識點貌似都講過,為何學生考出來的成績仍不如人意?③卷面上所謂沒有考到的知識點真的沒有考查嗎?

三、課標尋蹤:“問”學考命題之思想立意

根據(jù)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編寫的《廣東省初中畢業(yè)生化學科學業(yè)考試大綱》對考試范圍和要求,“初中畢業(yè)生化學學科學業(yè)考試應根據(jù)《標準》要求,考查化學學科課程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內容,并注意學科內各部分內容的合理分布?!薄皟热莘秶?個(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fā)展)一級主題形式給出?!备鶕?jù)這5個一級主題的評價目標以及具體內容對近年來廣東省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化學試卷逐題進行統(tǒng)計(如表4所示),可以發(fā)現(xiàn)廣東化學試題在保持了題型、總題量、結構相對穩(wěn)定的基礎上,對學科內部5個一級主題的考查內容在題目數(shù)量、賦分值的分布上有所調整,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大知識板塊在學業(yè)考試命題中的地位,對化學復習中核心主題的確定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1. 科學探究――課程核心、舉足輕重,分值最重,難度最大

自2013年起,廣東省初中畢業(yè)生化學學科學業(yè)考試大綱明確說明:不孤立進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落實在另外四個主題的考查中,試題內容比例:25%~30%。科學探究的命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基本儀器的使用、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常見的氣體制取、物質的性質實驗、實驗方案的設計評價與優(yōu)化等等。近年來的中考試題逐步加大了對實驗的考查力度,題型也推陳出新,在選擇題、填空甚至計算題都屢有出現(xiàn),實驗題的形式也是多樣化。

2. 身邊的化學物質――核心部分、知識主干

有關本主題的命題,近年的化學試卷除了強化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外,更加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思維能力及過程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質間的相互聯(lián)系,同時,在科學探究、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fā)展內容時,均以身邊的化學物質為載體進行考查。

3. 物質構成的奧秘――學好化學的關鍵

本主題聚集了大量的化學用語,這個高度濃縮的符號體系能夠準確、簡潔地記錄和表達極為豐富的化學信息與思想,使之方便地交流,對于化學科學的傳承和發(fā)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內容抽象、易于混淆,學生對于這一主題的內容較難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屬于教學中的難點。物質構成的奧秘的教學比較側重于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干澀為豐潤,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4. 物質的化學變化――理論基礎、能力為本

這一主題對初中化學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教會初中生掌握基礎的化學知識與技能、具備運用化學知識分析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5. 化學與社會發(fā)展――體現(xiàn)學科價值、漸受重視

此主題的命題數(shù)量和賦分值逐年遞增,而且考查的難度不大,體現(xiàn)了學業(yè)考試面向全體學生,引導教學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進社會,彰顯學科價值。

四、章節(jié)權衡:“切”常態(tài)教學之“缺失”癥結

需要說明的是,化學試卷分析并不是單純把試題肢解成單元知識塊,把考試當成知識點的隨意拼組,因為這樣會破壞試題的整體構思和布局,對復習和教學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對于以能力立意為命題宗旨的學考試題,在命題的過程中已不再過分關注各單元、各課題的比例,其考點是在于知識的單元組塊之間的內部關聯(lián)和學科思想方法的滲透上。因此,對于學業(yè)考試中的“章節(jié)權重”分析,并不是只停留在從考查知識的表面層次上去歸類知識的所屬單元課題,而是旨在關注試題的立意和構思,分析試題的邏輯性和綜合性,凸顯知識單元件的內在關聯(lián)性和整合性。鮮活的考試題例和難度分析,可以呈現(xiàn)和切中平時教學的“缺失”和復習課堂的“癥結”,為教師減負增效提供了更準確的依據(jù)。

五、核心聚焦:“診”學考復習之有效良方

《廣東省初中畢業(yè)生化學科學業(yè)考試大綱》中基本知識的“基本”涵義有二:一是“核心主干”,是知識內容的選擇層面;二是“基礎性”,是知識內容的性質層面。教材中出現(xiàn)的知識并不都是“基本知識”,因為有些知識不屬于“核心主干”范疇。學業(yè)考試的“基礎性”強調的是“核心主干”的覆蓋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實際上,考試沒有教學那么廣闊的發(fā)揮空間,受制約的因素很多,還要滿足全省各地區(qū)的不同需求,所以一份試卷所承載的內容是有限的,不可能將學生一整年所學的知識和形成的所有思維結果面面俱到地呈現(xiàn)出來,只能選取基礎、主干、核心的知識作為考試內容,并將化學特有的、重要的思維方式貫穿其中。對于基礎、主干、核心的化學知識是年年必考的內容,只是每年考查的側重點和試題形式會有所變化,突出知識靈活應用和學以致用的價值。這些在師生備考中必不可少的、具有明確指向性的命題點,即是化學教師所應該剖析和歸納的核心考點。

基于以上分析,“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歷年廣東省初中畢業(yè)生化學學科學業(yè)考試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考點,總題量高達75小題(問),年均考查7道化學方程式,年均分值高達16.2分(統(tǒng)計只是單純的化學方程式的分值,不涉及含計算的分值),遠遠高于其它考點。除此之外,化學式的簡單計算、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常見酸堿鹽的性質、常見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化肥、物質的分類、溶解度、環(huán)境保護、基本實驗操作、裝置組裝與選擇、pH、化學用語、化合價、微觀示意圖、反應類型的判斷等核心熱點幾乎每一年的學業(yè)考試都出現(xiàn)。而諸如多功能瓶的使用、圖形數(shù)據(jù)等考點,雖然不是每年必考,但往往是學生最怕的、最容易丟分的題目。

六、結語

學業(yè)考試不僅是學業(yè)評價的過程,還是對學生進行讀書教育指點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立足讓每個學生收益和協(xié)調發(fā)展。高質量有水準的學業(yè)考試試題,會與義務教育新課程理念保持一致,促進學生發(fā)展;會與教學形成合力,著眼于學生未來,共同科學地、有目的地促進真正意義的素質教育的實施。因此,對于學業(yè)考試試題,應關注命題對學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傊?,化學學業(yè)考試是深度學習、深度思維和深度認知的過程,而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深度學習、深度思維和深度認知的根據(jù)地。當把促進學生發(fā)展作為教學和考試的共同目標,教學和考試就會在同一標尺下關注試題的內涵和價值,就會互惠共贏,共同提高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魏明貴,徐泓. 2014年安徽省宣城市初中畢業(yè)學業(yè)考試化學學科評價報告[J].化學教育,2015,(7):39-44

[2] 劉雅莉.化學高考試題的內涵及其對學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J].化學教育,2015,(5):51-55

第4篇:初中化學實驗考點總結范文

摘要:探究性的化學教學課堂能夠體現(xiàn)化學學科的內涵、思維以及教學的視角與價值等,因此,化學教師應該深刻理解初中化學學科的特質,對教材進行深入探究,通過挖掘教學內容的教學價值,幫助學生在收獲化學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重視化學觀念的教育,關注學生化學學習的方式方法的熏陶和訓練,進而精心設計探究性課程的核心問題,開發(fā)基于學科理解的情境資源,落實化學學科的本質的教學,讓課堂教學充滿“靈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字:初中化學;探究性教學;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多種的教學理念應運而生,它們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對學生開展探究式實驗、研究性學習具有極高的重視,并且在今后的教學中,將引導教師投入更多可用資源,來大力提倡教師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和研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與探究性的化學思維。同時在試題的設計上,更加注重對研究性學習的目標的落實,充分利用教材,并且在平常的教學中要不斷滲透具有探究精神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遇到難題時第一反應不再是向老師要答案,而是掌握探究方法來研究難題。那么我將針對初中化學教學,淺談探究性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重視化學思維的建立

化學是一門具有鮮明教學特色的學科,不同于基礎的文化學科,它對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學習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師通過化學教學希望學生具備一定的能力,來分析那些熟悉或陌生的物質,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那么在當前的探究性教學課堂上,教師要重視化學學科觀念的教育,要讓學生明白化學不是一門枯燥的理論學科,更不是僅僅幫助學生升學的工具,而是一門具有實際探究性的學科,通過學習化學能讓學生掌握探究性的化學思維與實驗能力。就以“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氣體”的教學為例,在這一章節(jié)主要涉及到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等常見氣體的教學。那么為了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化學思維的目標,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以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來組織課堂。比如在進行密度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來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區(qū)分這三種氣體,已知三種氣體的密度是氫氣最低,二氧化碳最高,那么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我們用怎樣的實驗可以最輕松地區(qū)分這三種氣體?”,當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思維迅速活躍起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答案,有的同學說:“灌在氣球里,看一看哪個氣球會落地?”,于是教師也會隨之提出:“如果將氣球放在空氣中,看哪個氣球會落地,這樣的方式難道不是比較該氣體與空氣的密度嗎?”,進而學生會根據(jù)教師的問題不斷改進實驗方法,最終獲得可行的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實際地設計實驗,并且從實驗原理考慮實驗的有效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化學思維。

二、注重學習方式的優(yōu)化

學習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現(xiàn)代初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提升學生的學習方法的科學性,通過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法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要知道,在初中,學生面對著升學的壓力,這就要求著學生運用更有效的學習方式來學習化學。然而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普遍是題海戰(zhàn)術,通過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再通過大量的習題對知識進行鞏固?;瘜W課程開始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掌握化學探究思維和實驗能力來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然而題海戰(zhàn)術依舊停留于理論知識。所以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方式有針對性的訓練,把重心轉移到運用實踐中來。比如在初三化學總復習中,常常會提到推斷題的練習,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題海戰(zhàn)術,學生要耗費大量的學習時間,甚至真正取得效果卻不夠理想。那么這個時候教師可以以探究性學習為背景,讓學生來深入分析完成這類題的有效思路與模型。以一道例題為例,在一瓶有色液體中,主要包含多種金屬元素,其中物質a能和物質b反應,得到物質c...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到這道題的意圖,題目中提到了金屬元素、提到溶液,學生就要馬上活躍思維,再結合學過的內容,馬上把考點定格在置換反應;隨后題設有提到這是一瓶有色溶液,那么學生可以從液體的顏色推斷出有哪些金屬元素,比如藍色的銅離子,淺綠色的亞鐵離子,當有了主要的元素之后,學生就可以帶到反應圖中根據(jù)反應原理一步步推出各種元素;最后再把推斷結果帶到原題中進行復核。通過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生能夠有效地總結出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相比題海戰(zhàn)術有更強的實踐意義。所以教師在探究性化學的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有效的策略引導學生優(yōu)化學習方式,尋找適合自己且高效的方法。

三、科學設計探究性活動

科學的設計探究性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習產(chǎn)生比較大的興趣,更加重要的是,學生通過探究得到的知識,其印象更加的深刻。不難發(fā)現(xiàn),化學中有很多定律和原理都是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和總結的,可以說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那么把全部的教學重心放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上顯然是不正確的,理論知識的教學之后進行實驗活動是幫助學生理解與運用化學知識的關鍵手段。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進行探究性教學時,可以嘗試性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用實驗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將有效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升學生的化學思維與實踐能力。就以生活中的化學實驗為例,在此前教師已經(jīng)向學生傳授過了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利用鹽酸與碳酸鈣的反應制取,歸根結底是利用酸和碳酸鈣的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那么@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利用化學實驗來解決問題。比如燒水壺中往往會有很厚的水垢,那么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化學原理,設計實驗去除水垢。學生都知道,在水溝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鈣以及其他可溶于酸的碳酸鹽,那么要去除水垢就一定是要讓這些物質反應產(chǎn)生氣體,進而使它們全部反應或者脫落。剛好學生學過碳酸鹽與酸反應會產(chǎn)生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無毒無害,不需要高難度的處理,同時生活中常見的酸也有醋酸,也就是食醋,于是學生就設計用食醋來消除水垢的實驗。通過這樣的實驗,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與實際實驗能力。

四、結語

以上是本人的淺薄見解,總而言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推廣探究性教學的理念是十分具有積極意義的,能夠顯著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賦予初中化學教學新的活力。因為探究性教學具有的獨特魅力,對提升學生的實際探究能力與化學實驗思維有極大地幫助,這體現(xiàn)化學教學的初衷與目標,對實現(xiàn)化學學科的發(fā)展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第5篇:初中化學實驗考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化學 知識 銜接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3(a)-0125-01

隨著義務教育初中化學課程改革的推進,初高中教學銜接問題成為教師關注和議論的熱點。不少高中教師反映升入高中學習的使用課改實驗教科書的初中畢業(yè)生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與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知識要求差距較大,高中化學教學十分困難。高一學生也反映高一化學內容多、理解困難、習題難做,學習興趣降低。本文結合筆者在教學中的實踐,談談對在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學教學有效銜接的一些思考。

1.對比初、高中化學教學及目的的差別

通過對比初、高中教學大綱對教學目標及目的的闡述可知: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從教科書及教學實際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化學用語、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生產(chǎn)及國防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高中化學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tǒng)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習的化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要學會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具體總是還能在實際應用中有所創(chuàng)新。

2.重視初,高中教材知識的銜接

2.1初三教材中出現(xiàn)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沒有出現(xiàn)但做要求的內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異形體

(3)用電子式表示物質的結構

(4)兩性化合物及典型兩性氧化物

此部分內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該章內容時,應注意加以補充,以免學生出現(xiàn)知識的空白點。

2.2高一時需對初中某些知識加深、完善

2.2.1氧化一還原反應。初中知識從得、失氧觀點簡單的介紹有關氧化一還原反應、高一年則從化合價、升降,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即從本質上來介紹氧化一還原及應及氧化一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學氧化反應的概念經(jīng)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現(xiàn)象到本質的發(fā)展過程。

2.2.2結構理論的初步知識

(1)初三只舉例介紹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高一年級介紹了核外電子排布的三條規(guī)律,給出了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初三只列舉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簡單例子,高一則在此基礎上介紹了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的概念結構特征和物理性質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級教材中對于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較初中更為完善、更嚴密,也更兼顧科學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

2.2.3有關化學計算內容及方法的承繼

(1)有關溶解度的計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解度三者之間的換算。但溫度改變、溶解、結晶問題的計算是中學化學計算中的一個較為重要的類型,也是高考中常見的考點,在高一年級時要適當補充。(2)“量差”法的應用。此法在中學基礎計算中應用較廣,初中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該法,在高一年級要結合有關新課內容補充講解并使學生逐步掌握。

2.2.4實驗室制取常見氣體

初中已學過O2、H2、CO2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并分別介紹其反應方程式,使用儀器裝置內容。高一年級要結合Cl2、HCl、SO2、NH3等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從反應原理、反應裝置、收集事項等四個方面對此加以歸納,并將之擴大為學習氣體制法的一般方法。

3.加強學法指導是搞好初,高中銜接教學的有力保證

3.1開設學法指導課

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學課伊始,結合講解初高中化學的區(qū)別:如知識的總量增加,知識的系統(tǒng)性與邏輯性增強,理論性知識的比重增大,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表達能力、實驗能力、計算能力、記憶能力及知識遷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紹學習高中化學應采用的正確方法:如重視實驗,抓好課前的預習與課后的復習,及時進行各種知識技能的總結歸納,要用理解記憶法識記知識,等等。

3.2學法指導要與建立學習常規(guī)結合起來

學法指導的目的是使學生快速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要求,在“欲學”的基礎上做到“會學”,進而達到“學會”。因此,學法指導應滲透于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與優(yōu)化主要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和建立學習常規(guī)相結合。

第6篇:初中化學實驗考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中化學 基礎階段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28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一化學學習的良好開端就決定了學生整個高中階段化學學習成功的可能性。高一化學在學生教育階段的學習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學生在初中階段只是掌握了化學最基本的知識,略懂一二甚至還沒有深入到化學的王國中。此外,有些學生對化學的學習不得要領,對化學抱持反感的態(tài)度,經(jīng)過中考之后的長假使學生對化學知識也遺忘的差不多。因此,在學生進入高一化學課程學習的最初階段,教師應從基礎知識、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等方面進行課程教學,切實打好學生化學學習的基礎,為高二課程的進展和高三課程總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基礎知識的回顧與鞏固

眾所周知,高樓的建設需要良好的地基基礎。同樣,高一化學的學習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初中化學基本知識的牢固掌握,因此,在教師開始高一化學課程學習之前需要對學生化學基礎底子進行測驗,了解學生初中化學掌握的基本情況。那么如何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測驗?毫無疑問,高中學習課業(yè)壓力大,學習內容多,時間緊迫,教師課時安排緊張,但是,優(yōu)秀的教師絕不是循規(guī)蹈矩的教師,絕不是按章辦事的教師,故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之前需要抽出足夠的時間加強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教師可以通過小測驗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摸底考試、通過默寫的方式考察學生基礎原理的掌握、通過小紙條的方式了解學生學習認知和態(tài)度。總之,教師應該對學生基礎知識進行全面的了解,然后依據(jù)對學生基本情況的掌握進行基礎知識的回顧和補充,以此打好學生學習高中化學的基礎。學生扎實掌握初中所學知識才能高效進行高一化學的學習。比如,教材中有實驗的時候,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回顧初中化學知識中常用化學的使用以及使用方法,高中化學實驗所用實驗儀器基本初中就有介紹,尤其加熱儀器使用的注意事項;此外天平的使用初中亦有介紹。高中化學很多內容是和氧氣相關聯(lián),那么回顧一下氧氣的性質以及氧氣的制備是極為必要的。因為高中化學講解的更微觀,所以也有必要回顧一下初中化學中有關物質構成的知識點,比如原子分子的關系,原子、質子和核外電子的關系,原子結構示意圖等等。

二、全面把握教學結構,合理劃分側重點

教師在為學生打好化學學習基礎的同時也應該為學生合理規(guī)劃教學內容,尤其是高一課程與高二課程乃至總復習知識點的聯(lián)系。高一化學教師應該首先對高中整個化學教材結構進行全面把握,將高考考查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將高一化學內容與考點進行整合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側重點的劃分。高一課程注重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但是,教師在學生課時安排上不能一概而論而應該對知識點進行側重點的劃分,對于高考考查的重點應該多安排幾個課時而對于非重點則可以有所選擇,當然,側重點的分析并不是表明教師只加強高考考察內容的學習而忽略非考查內容的掌握,側重點劃分的目的是加強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引導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加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對學生重點知識和非重點知識的學習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知識點學生在接觸的時候并不容易理解,這時候任課教師可以進展的慢一些,多講幾遍。在以后關于離子方程式的配平中一些配平技巧就要求對氧化還原反應理解得比較透徹。另外高中化學要求學生有歸納精神,學習某一種金屬并不是單純的學習一種金屬的物理化學性質,要求學生能夠聯(lián)想到某一類金屬皆具備類似的性質。此外,物質的量是一個全新的知識點,又是考試的基礎,要幫助學生透徹理解物質的量的概念。

三、教師實驗演練和學生實驗驗證相結合

理科知識與實際運用是緊密結合的,故此其對學生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要求比較高,同時結合理科理論知識的特點需要教師進行實驗的演練。在高一化學實驗操作中,某些實驗由于實驗室條件受限和實驗內容的原因無法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實驗進行知識點的求證和探索,因此,教師就應該在課堂上進行演練,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對于簡單實驗教師則應該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讓學生在動手實際操作中進行歸納和總結。此外,走進實驗室是學生擺脫枯燥理論學習的一種有效改善學習的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而且能夠間接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比如,前面說到的一些儀器的使用,教師可以把儀器帶到課堂與學生一起探討儀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及原因。而一些簡單的實驗可以由學生到實驗室完成,例如粗鹽的提純驗純蒸餾和萃?。粡碗s的實驗可由任課教師演示完成,例如濃硫酸和銅的反應、氨水的噴泉實驗等。

四、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第7篇:初中化學實驗考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金屬和金屬資源;合理復習;命題熱點

“金屬和金屬資源”是近年中考的重點和熱點,并有強化的趨勢,通過對近三年河南中招試題的總結分析,我們可窺見一斑。本主題在中考中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呈現(xiàn)。

一、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考查

煉鐵的原理在近三年中招試題中屢次出現(xiàn),如2010年18題(1)、2011年21題(5)、2012年21題(3),命題在考點基礎知識的同時兼顧其他考點,如2012年第2題和第5題的選項C。

二、注重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相結合能力的考查

通過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現(xiàn)象,突出化學的實用性,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如2010年20題(1)、2011年18題、2012年18題。

例(2011河南) 金屬是一類重要的材料,其應用十分廣泛。

(1)鋁的利用比銅和鐵晚。金屬大規(guī)模開發(fā)和利用的先后順序與下列 有關。

甲.金屬的活動性 乙.金屬的導電性 丙.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

(2)相同的鐵欄桿,為什么安裝在南方沿海地區(qū)比安裝在北方更容易生銹?

[解析](1)金屬的活動性越強,形成的化合物就越穩(wěn)定,需要冶煉的條件就越高,就越不易被冶煉出來。根據(jù)人類科技發(fā)展水平,銅、鐵比鋁就先冶煉出來。

(2)鐵生銹是鐵與空氣中的水和氧氣共同作用的結果,南方氣候潮濕,北方氣候干燥,故鐵欄桿在南方地區(qū)更易生銹。

三、注重解題能力、解題技巧的考查

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試題進行仔細梳理、認真分析、做出明確判斷。如2010年9題A、B選項,20題(3),2011年16題。

例(2010河南) X、Y、Z是三種金屬固體,將X和Y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產(chǎn)生氫氣,X無變化;將X和Z浸入硝酸銀溶液中,X表面有銀析出而Z無變化。

①判斷X、Y、Z和銀四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

②具體確定一種X后,寫出X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析]在金屬活動順序中,位于氫前的金屬能和酸發(fā)生置換反應,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所以X、Y、Z和銀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Y、X、Ag、Z。

四、注重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

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學會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能根據(jù)試題所給信息和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理清思路、突破難點。如2010年20題(2)、2012年21題(2)。

例(2012河南) 某化學小組實驗時,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鋅粉反應,并對過濾溶液A和固體B的成分進行了分析和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溶液A中的溶質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①只有Zn(NO3)2 ②Zn(NO3)2、AgNO3 ③Zn(NO3)2、Cu(NO3)2 ④Zn(NO3)2、AgNO3、Cu(NO3)2

【交流討論】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標號),其理由是

。

【實驗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過以下實驗可確定固體B的成分,請將下面句子填寫完整。

實驗步驟:取少量固體B,滴加

現(xiàn)象:有氣泡產(chǎn)生。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析]根據(jù)金屬活動順序可知,鋅可以和AgNO3、Cu(NO3)2發(fā)生置換反應,且銀比銅活動性弱,鋅應先與AgNO3反應,再和Cu(NO3)2反應,故猜想(2)不合理。若猜想(1)成立,固體B一定含有銀、銅,可能含有鋅,所以應滴加稀鹽酸(或稀硫酸)來檢驗鋅的存在。

總之,把握中考命題熱點,理清命題思路,有助于合理安排復習,做到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張偉林.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進探索.中學化學教與學,2010.

第8篇:初中化學實驗考點總結范文

一、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培養(yǎng)學生品質和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而新課標的理念就是要創(chuàng)新,所以在總復習中我們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練習為載體,以課本為基礎,以中考要求為依據(jù)”,引導學生主動、高效地學習,提高教學效率。在中考復習中以章節(jié)和知識體系為線索,引導學生及時進行學習小結,整理學過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歸納,自己探究;在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品質和能力;課本是使之成為讓學生隨時查找的工具書和解題根據(jù)及復習知識點的源頭;而《中考考試說明》則是學生復習中學習的深度、廣度的標尺,還能對學生進行專題、綜合、模擬等訓練。

二、注重新課程標準,提高復習課堂效率

切實領會《新課程標準》、《中考說明》的要求,教學時明確目標,準確把握目標層次,優(yōu)化復習課的課堂,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具體做法是:“低起點,抓基礎;快爬坡,重提高;精講,精練,重思考”,全方法多角度地思考,探索研究如何挖掘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chǎn)實際、科學技術緊密聯(lián)系的素材,努力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充分發(fā)揮化學學科的優(yōu)勢,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在復習課中開展實驗教學,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感悟學法、形成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總復習階段時間緊任務重,因此學生一看就明白的問題,教師不宜在課堂上多講;教師無論是在講復習課,還是在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都要做到有目標地精講,要給學生講方法、講原理、講技巧、講關鍵、講思路、講規(guī)律,收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功效。試卷點評應重點做好以下問題的處理與訓練:抽查學生的雙基知識是否搞扎實;考點、知識點涉及的一些規(guī)律性的問題是否搞清楚;學生對試題是否具備變型、互換、轉化、重組、自編、改編、延伸的能力;學生對試題是否具有巧解、妙解、靈活多樣的思想方法。

三、狠抓“雙基”教學,提升復習知識平臺

“雙基”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不可缺少的基礎,這將是中考命題不變的主線。但純粹考記憶性的內容已成歷史,即使是化學用語,也大多將它放在一定的材料背景中,聯(lián)系實際進行考查。因此,“雙基”的教學不僅不可削弱,而且要加強,但一定要與社會、生活、科技等信息聯(lián)系起來,不能孤立、機械、單純地教學,否則考題一加背景材料,學生一看就懵。在復習時對“雙基”的教學要在充分理解內涵和外延、把握關鍵詞的基礎上,強化應用訓練。對于一些規(guī)律性知識,要讓學生在所提供的資料中自己總結、歸納。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學習方法,而且理解了規(guī)律,還學會了解此類題的思路。

四、強化實驗教學,培養(yǎng)知識遷移能力

近年的中考命題加大了對化學實驗技能的考查力度,這是中考改革的重大舉措,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我們在實驗部分復習目標是:課本上的實驗達到“舉一反三”;家庭實驗指導學生自己分析;重視組合型實驗題;注重實驗的反思,提高學生分析和評價實驗能力。具體做法是:①課本上的實驗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對一些重要實驗要做到:a.通過實驗總結規(guī)律;b.發(fā)散思維改進實驗;c.信息遷移,解決新問題;d.嚴謹思維分析實驗異?,F(xiàn)象。這樣可以放大每一個實驗的復習內涵。②重視家庭小實驗。這是學生聯(lián)系實際,提高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要加強指導,不能視之可有可無。例如課本上的學生探究性實驗:鐵釘銹蝕條件的探究,就要讓學生做好,并總結出探究的方法、結論、規(guī)律。③復習后段,要緊跟課型不同的綜合型實驗題組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在解題中感悟方法、嘗試錯誤、總結規(guī)律、訓練思維、提高能力。

五、精練精講,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無論是分章復習、單元復習,還是綜合練習,模擬測試,教師都要精心選編適量的不同類型練習題進行精練,保證試題的質量。第一輪所選習題必須是不離開課本的基本原理、基礎知識所涉及的內容,第二輪所選習題要有典型性與系統(tǒng)性,第三輪所選習題要有針對性,對學生薄弱點進行針對性訓練,進行中考前的沖刺??梢赃x擇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不輕易做重復訓練。針對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復習內容,采取不同的練習方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真正理解,熟練掌握,標準規(guī)范。

第9篇:初中化學實驗考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 中考 化學專題復習 學案導學模式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全書共分上、下兩冊,分別供三年制初中第三學年試用。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必須從初中抓起,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引導學生突破初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幫助他們過好基本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fā)他們的智力,培養(yǎng)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我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實踐中針對中考化學專題復習學案導學模式的一些做法談談體會。

一、存在的問題

中考化學既是畢業(yè)考試,又是選拔人才的考試?;瘜W中考總復習的目的除了使學生做到掌握普通的知識規(guī)律,使零碎的知識系統(tǒng)化,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chuàng)新素質,以適應中考的需求。傳統(tǒng)的初三復習教學,往往是教師按照章節(jié)進行復習,總結出一種方法后,學生隨著套用,教師再講,這種“講―練―講”的模式使學生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過程,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在練習中,采用的是“題海戰(zhàn)術”,訓練的目的是應付考試。其主要的問題如下。

1.教與學相脫節(jié)。

只有教師的“教案”,無學生的“學案”;在一堂課中教師把整章的內容梳理一遍,對于基礎好的學生來說是“炒冷飯”,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來說是“又是一團模模糊糊的漿糊”;只寫教師要講的,少寫學生要練的,上課抄題或投影,一是浪費學生的時間,二是不利于學生的課后復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當好“導演”,而是充當“演員”,學生則當“聽眾”,只能被動地聽教師講,無獨立思考活動,沒有生動的競爭學習和快樂的協(xié)作學習。

2.題海戰(zhàn)術。

一視同仁,不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整個班級甚至整個年級都做同樣的題目。且所選習題量大、難度高,學生課后做題,教師課上只講題,未能充分發(fā)揮所選例題的作用,進行總結知識,形成解題技能,開發(fā)學生能力的功能。

3.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師按照自己預先備好的教案和進度,一味地講,把學生當作盛放知識的容器,卻不知道學生是否能承載下這些知識,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至于學生掌握如何心中更無數(shù),也就談不上對學生能力品質和創(chuàng)新素質的培養(yǎng);教學手段單一――粉筆+黑板,未能借助于圖片、模型、幻燈、化學實驗、投影、電腦、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課堂容量小,教學節(jié)奏慢,效率低下,學生上課提不起精神。教師不能消除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不能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不能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發(fā)展。

二、專題復習學案的設計與實施

1.專題的劃分。

初中化學總復習的知識點多且分散,如按課本章節(jié)順序復習,學生做題往往是“看看很簡單,做做就出錯”。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考綱要求和化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對復習內容進行重組,通過專題形式從縱橫兩方面對知識進行歸類、聯(lián)系,以求復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在對知識進行專題劃分時,我們一般應體現(xiàn)以下兩條原則。

(1)知識梳理與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根據(jù)這一原則,將初中化學知識分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及化合物、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五大專題,同時每個專題又可劃為若干個小專題,一般一個小專題用1―2個課時進行復習。

(2)突出重點知識復習與關鍵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選擇提高學生素質的重點、難點、疑點、??键c和生長點的知識進行專題編排和設計。

2.學案設計原則。

在設計學案時,要清楚學案是教師為指導學生編寫的講義,而不是教師教案的濃縮,是為了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而編寫的,其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按照課時進行。

分課時安排復習內容,可以控制本課時的知識容量,加強內容的針對性、計劃性,可有效地防止幾個小專題的內容只寫成一個學案或一個小專題的內容分成好幾個學案,一般一個小專題為1―2個課時。能較好地實現(xiàn)課時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以問題形式進行。

將知識點轉變?yōu)樘骄啃缘膯栴}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創(chuàng)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在課堂上通過學案激發(fā)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能力,提高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成功,內化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還課堂給學生。在設疑、質疑、釋疑、激思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chuàng)新素質。

(3)強化學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準備學案時不容忽視的是學案導學,教師要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與發(fā)展性,在引導學生形成基礎性學習方法的同時,重視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讓學生能夠用已學方法,去解決新情況、新問題。

(4)要注意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認知水平有高低層次,在編寫學案時應該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復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階層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學習方案,使不同的學生通過同一課時都有提高,從而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學案內容。

每個學案包括以下內容:(1)課題;(2)學習目標;(3)學習重點、難點;(4)回顧知識要點;(5)例題;(6)課堂互動;(7)跟蹤訓練。這七點要有機結合,各有側重,具體如下。

(1)課題。

本課時所講內容的標題,簡潔明了。

(2)學習目標。

根據(jù)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制定本課時的具體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本課時復習的要點和方向,在知識目標復習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識記”、“理解”、“會用”、“綜合”等行為動詞。

(3)學習重點、難點。

提煉歸納考點知識網(wǎng)絡,提示本課時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點框架,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4)回顧知識要點。

教師可以將每個課時所涉及的基礎知識設計成填空、圖解式、圖表式、問題式方案,幫助學生回顧和梳理知識,在知識問題設計時要做到基礎、全面、系統(tǒng);也可將這些知識點設計成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辯析等方式,找準重點、突破難點、消除疑點、拓展生長點。目的是啟迪思維,培養(yǎng)能力。

(5)例題。

教師可精選近兩年蘇州市及全省十三市模擬題、中考題。例題選擇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涉及本課時知識為主,并重視知識的綜合應用。要有利于知識鞏固和技巧、方法的運用,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由易到難編排題目。③控制習題數(shù)量,以課堂完成80%左右為宜。④避免教師占過多講解時間。只有題目,目的是通過課堂解題指導學生學會審題,形成解題思路,總結規(guī)律和技巧,達到解答的規(guī)范性,重在培養(yǎng)方法。練習中也可適當給出提示或答案,幫助學生自我檢查。

(6)課堂互動。

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其設置體現(xiàn)“階梯式”的原則,避免在同一知識、同一層次上的機械重復,摒棄過難、過大、過深。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盡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

(7)跟蹤訓練。

學案的20%左右習題可作為課后習題,按容易題∶中等難度題∶較難題為3∶5∶2的比例來編寫,同時兼顧程度較高的學生,教師可適當編擬一些選做題,使他們“吃得飽”,同時可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水平。

4.學案的使用。

(1)課前準備。

學案一般提前一天發(fā)給學生,起預習的效果,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復習目標,做好課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如基礎知識部分可在課前完成,對基礎知識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標記,對知識的重點、難點、疑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聽課,提高復習質量。

(2)課前檢查。

課前檢查的目的是督促學生按時完成該做的準備工作,使學生有效地聽課,提高課堂效率。

(3)課堂學習。

①問題方式。基礎知識的教學可通過問題方式進行。我利用每堂課開始的5分鐘,讓學生講解和復習基本知識點。學生講得不當之處,其余學生提出疑問或修改補充。然后我利用投影儀將本節(jié)課所需復習的基本知識點放出,讓學生明確疏漏之處和不足之處,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這樣,既鞏固了基本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演說能力,并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師生共鳴。

②討論。對于重點的知識一般宜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前后排4人)研究模式進行,讓各層次的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探索、匯報學案中設計問題的解決策略,使各點的教學目標得到落實,對學生確實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點撥,以悟為果。

③精講。學案中的例題,教師可讓學生先嘗試解題(可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解題見解,集思廣益,形成多途徑、多思路解題(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對學生解題中出現(xiàn)或教師預先備好的典型錯例,放手讓學生尋找錯誤所在,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教師對解析思維、方法、技巧進行總結,達到真正把例題搞懂。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對某些例題展開,指導學生一題多變,培養(yǎng)學生觸類旁通能力。

④精練。練習是促進知識遷移,形成技能、技巧,培養(yǎng)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有效方法。課堂上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此間教師應做好個別輔導工作。

(4)課后反饋,再查。

對課堂效果的反饋,一是要求學生在課后對學案進行消化、整理、補充、歸納,這一點教師無法知道學生是否按時完成。二是課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課后完成,并完成跟蹤練習且于當天上交。通過對每位學生的學案進行認真、細致審閱,教師就可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個別問題,可進行個別輔導解決,對共性的問題則下一課集體講解,真正做到教學一步一個腳印,收到實效。

三、教學感悟

1.教師分工合作,發(fā)揮集體智慧。

做好復習課的整個學案,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一項龐大的工作,且不免有想不到的地方,這就需要教師集思廣益,發(fā)揮集體智慧,分工合作。各人再根據(jù)本班的具體情況,對學案進行二次備課。雖然這樣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很值得。因為整個教學中所使用的是教師自己編寫的材料,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東西,教師不需要在學生已經(jīng)懂了的問題上花時間,不需要在大多數(shù)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上花時間,不需要在毫無意義的板書上花時間,這切實提高了教學效率。

2.優(yōu)化了“教”與“學的關系。

教師對課堂的控制性減少,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增強。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導演”,而學生是“演員”,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就“學案”提問,也可以離開“學案”提問,改變以往學生只能被動地聽教師講,無獨立思考活動,無生動的競爭學習的狀況。對于“學案”中的問題教師一般能作出肯定答復,而對于學生隨機提出的問題,尤其是涉及跨學科的問題,教師往往不能立刻作出回答,甚至以后也不一定能作出回答,但有些學生卻可能作出回答,因而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之間互動增強。因為學生課前做了充分的認知準備工作,使教師能提高45分鐘的容量和教學質量。學生有準備地、有側重地聽課,提高了聽課的質量和聽課的效率。學生能積極參加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動力,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與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