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韓寒長安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看過他的《長安亂》,很精彩,用我們的話說就是經(jīng)典。
我同桌是一個很文靜的女孩子,但不知這樣一個文弱的女生是怎樣愛上韓寒的,她說是他的文字吸引了她,他的文字讓她感到很輕松。是嗎?我不知道她怎樣會有如此陰暗的一面、她說她一直在偽裝,為了對她的一切期望。我說,你真悲慘,為什麼要去偽裝呢,做自己不好嗎,為什麼不把最真實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呢,只有真實才能才能換取信任啊,才能找到知己啊...她沉默了,良久,她說我不是為自己而活的,我在這里坐著,只是一個木偶,而線拴在一個叫做STUDY的機器上...我無以為對,其實,正如《長安亂》中說的
“任何一種自由都是另一種安排的開始”。
晚上我做夢了,夢見了無邊無際的深紅,深的發(fā)黑,如同連天涌來般,仿佛講我吞沒般,奇怪的是我一動不動的站在那,眼里卻是絕望,之后便不再記得了...
我問同桌這是什麼意思,她說,我想這是咱們現(xiàn)在的情況吧,那深得發(fā)黑的紅便是我們的束縛吧,我們只能服從安排,戴上一道又一道的枷鎖,所以只能絕望...“是哦,誰說我們是90后就一定幸福呢,沒有人看到我們的壓力,在六七十年代有 的只是生活的苦難,在八九十年代有的卻是精神的苦難,又驗證了一句話‘陰天里的悲傷只是悲傷,晴天里悲傷卻是痛苦’。”這是我當時所說的。
點評:韓寒是80后創(chuàng)作的領軍人物,80后名氣最大的一位,出道最早的80后代表作家。韓寒一出道,就拿教育開涮,考試門門掛紅燈,高中就退學,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韓寒以他叛逆勇敢的個性,機智幽默的文字,奇特豐富的想象,銳不可擋的才氣,寫出了許多令人驚嘆不已和可歌可泣的作品。韓寒對青春的描繪是淋漓盡致的,對生活的描繪是一針見血的,對社會的描繪是入木三分的,可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簡介:韓寒:上海人,1982年生,80后領軍人物,出版有《三重門》、《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飛馳》、《通稿2003》、《長安亂》、《一座城池》、《光榮日》等。
郭敬明
點評:早期評價都多為正面評價,特別是對《幻城》的評價。認為郭敬明的作品中的純凈的風格是非常珍貴的。但由于抄襲問題被披露后,媒體中的評價開始分化。一部分人認為郭敬明是有才華的作家。另一部分人認為郭敬明很浮躁,不成熟,是商業(yè)化社會的產(chǎn)物。并且有很多70后與80后讀者認為,郭敬明此種抄襲有理剽竊無罪的行為與理念給中國文壇敲響了警鐘。
簡介:郭敬明1983年出生于四川自貢市富順縣,高中時期的母校是富順縣二中。高二高三連續(xù)獲第三、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出版有《幻城》、《1995-2005夏至未至》、《悲傷逆流成河》、《小時代》等。
李傻傻
點評:李傻傻文筆的細密和華麗有種妖媚的感覺,他可以說:“時間過得飛快,我?guī)缀醺杏X不到它的飛馳”,卻不能忘記“月光如潮水,好象真的在流動”。他牽扯并擺弄的是一些纖細的線,動作精細但是瀟灑自如,仿佛獨行于深夜指尖上卻纏繞著光芒。
李傻傻的散文是一種剝除惡俗后的純澈自然,洗盡了鉛華色彩,回歸于純樸內心。李傻傻的文字好像林間一股清新的空氣,不動聲色的將你拉入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引人入勝又令人向往。
簡介:李傻傻:湖南人,原名蒲荔子,1981年生,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80后代表作家之一,被稱為“少年沈從文”,《溫暖》(九州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和《80后作家排行》(男版小說選)的主要作者之一,《錦瑟年華》華箏卷(青春散文)的主打作者,出版有《紅X》、《被當作鬼的人》、《李傻傻三年》等。
步非煙
點評:中華文明最華彩的樂段,在盛唐。盛唐只能仰慕頂禮,誰敢率爾涂鴉?以金庸之文才,亦未能下筆,或許金庸自忖
“史才”不夠,所以老先生耄年還要去讀博士。步非煙在北大中文系專攻隋唐,厚實的紙背功底,托起了她驚艷紙面的回天之舞。金庸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而一代新世紀武俠作家,將讓我們看到中華文明的昂揚復興。
著名作家、學者孔慶東稱步非煙為:“大陸武俠作家中最具希望的新星?!辈椒菬熞彩堑谝晃灰詫懳鋫b小說為主的入選本系列榜單的作家。
簡介:步非煙:1981年生,四川人,最具人氣的80后女俠作家,2006年獲得北京大學古代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獲得溫瑞安神州奇?zhèn)b獎,2005、2006年獲黃易武俠文學獎。出版有武俠小說《修羅道》、《紫詔天音》、《武林客棧?星漣卷》、《武林客棧?月闕卷》、《武林客棧?日曜卷》、《玄武天工》、《劍俠情緣》、《華音流韶
?天劍倫》、《華音流韶?曼荼羅》、《華音流韶?海之妖》、《華音流韶?鳳儀》(外傳)等。
張悅然
點評:張悅然的想象力是驚人的,在執(zhí)著的夢和悲劇意識雙重構筑的基座上,想象力將故事彈開,火花一樣閃耀著它們迷幻的光。
她的小說不以故事取勝,但憑靠對外在世界和個人心靈的敏銳體察和聰穎感悟,細細密密地串起了一串串夢想的文字珠鏈,便營造出了一個個五光十色、美輪美奐的奇景。強烈的夢幻色彩使她的小說顯得超凡拔俗而又高貴華麗。她的小說,讀起來既冷嗖嗖又暖烘烘,既朦朧又明澈,既真切又虛幻。她的作品中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如咖啡,在苦中你體味非一般的甜,這種甜是來自于她文章中散發(fā)出來的憂愁和奇特的想象。
簡介:1982年出生于山東濟南,2001年畢業(yè)于山東省實驗中學,后考入山東大學英語、法律雙學位班,后畢業(yè)于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系。2002年被《萌芽》網(wǎng)站評為“最富才情的女作家”、“最受歡迎的女作家”,2003年八月獲得第五屆“新加坡最高文學獎”第二名。2003年10月獲得《上海文學》“文學新人大獎賽”二等獎。她的《葵花走失在1890》、《櫻桃之遠》、《是你來檢閱我的憂傷了嗎》、《紅鞋》、《十愛》、《水仙已乘鯉魚去》等作品受到廣泛關注。
春樹
點評:無論在詩歌或是小說中,春樹的用語永遠是極簡的,她在用一種毫無華麗詞藻卻近乎撕裂的文字營造熾烈的殘酷。春樹的文字與她的境遇有很多的重合,她的尖銳的性格和坎坷孤獨的經(jīng)歷促使她用文字給讀者打開了一扇獨特的門――一扇揭示當代青年另一面生存狀態(tài)的門,一扇驚心動魄和全陌生的通向殘酷精神世界的門。在這扇門里,她奮不顧身的追尋著她所熱愛的一切――愛情、自由、朋克的精神、物質的虛榮,這種激烈和昂揚的情緒帶給春樹的作品以及她本人一種無窮的魅力。
簡介:1983 年生,2004 年2 月成為美國《Time 》封面人物,美國人稱她為“新激進分子”,出版有《北京娃娃》、《長達半天的歡樂》、《抬頭望見北斗星》、《長安街少年和玩火》、《2條命》、《激情萬丈》等。
真正讓這個高一學生聲名鵲起的,是次年的復賽。韓寒匆匆趕來時,比賽已經(jīng)結束。評委隨手將一團紙扔進水杯,臨時命題。韓寒靈光閃爍,旁征博引,一揮而就。這就是讓無數(shù)“韓粉”們百說不厭的“杯中窺人”軼事。
評委們都對那天的韓寒印象深刻:“考完了,他就靜靜坐到一旁看《歐洲哲學史》,一般大學生,如果不是學這個專業(yè),可能也不會看吧?”
就這樣,韓寒拿下了一等獎,一夜成名。彼時他未滿17歲。
三重門
韓寒小學時品學兼優(yōu),還當過三好學生。那時他開始博覽群書,甚至嗜書如命,常常窩在被子里,讀書至半夜。父母過來逼他熄燈睡覺,他就靜待他們睡熟后再擰亮臺燈。不過,那時他的作文成績并不突出,原因很簡單――偏題。試卷的作文格子根本不夠他發(fā)揮,常常才開個頭就剩下四五格了,而且往往離題萬里。
初中他進了縣城一所不錯的學校,班級是特色班。剛進去時三門功課平均91分,他興高采烈地向家人報喜,肯定能進年級前20名。結果一看排名當場傻掉,是班級第43名,而全班只有50人。他頓感荒誕,從此斷了做“好學生”的念頭,“沒有必要為了爭一個我不感興趣的第一去拼死拼活”。
韓寒把全副精力轉向了自己鐘愛的寫作。一周寫了十幾篇小說、散文,沒打草稿,也沒留底稿,直接寄給了一些少年刊物。投稿的動機很單純――缺錢。沒想很快有了回音,說寫得很好,決定發(fā)表。多年后提起編輯老師的知遇之恩,韓寒言語間仍布滿感激。
中考前夕,韓寒惡補理科。結果,語文考砸了,原本最擅長的作文被扣去十幾分;數(shù)學成績卻出奇的好,滿分120,他得了115分。得益于出色的長跑特長,他考進了市重點高中――松江二中。
高中要求住校,脫離父母管束的生活自由而肆意。他每天上課看書,下課看書,中午邊啃面包邊看“二十四史”?!皰呤帯蓖陥D書館,他又要求老師開放資料庫。為了避免受別人文風的影響,他幾乎不看文藝類作品,沒事就愛捧字典或詞典慢慢研讀。他還喜歡在各種書里找錯誤,教材里也找出不少。
像少年啦飛馳
如果止步于“新概念”獲獎,韓寒可能不過就是個作文寫得很溜的普通學生――中等個頭,瘦削,俊朗,喜歡說點俏皮話。日后跨過求學生涯的“第三重門”――考上大學,畢業(yè)去一個公司朝九晚五,找個女朋友,一起為將來發(fā)愁。然而,他卻義無返顧地永久關閉了這重門,走上了另外一條人跡罕至的小路。
2000年5月,韓寒早就寫好的長篇小說《三重門》出版。開始只印了3萬冊,三天售空,馬上加印,很快便飆升至幾十萬……到現(xiàn)在,《三重門》正版書累計已超過200萬,成為20年來國內銷售量最大的文學作品。
緊接著8月,散文集《零下一度》也面世了。一位知名文學評論家對他的作品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說,《三重門》和《零下一度》比之成年作家的作品都毫不遜色,“作品不僅感受獨到、文筆老辣,而且字里行間充滿著對當下應試教育的冷嘲熱諷,儼然以一個文學天才的姿態(tài)傲視同輩學子。他對自己的感覺、好惡、才華都不加以掩飾,更不加以掩飾的是肯定自我、張揚自我的特殊個性。”
韓寒對小說文字極為看重。他要求每一頁、每一段都有出彩的地方。韓寒自暴寫小說從不構思,通常都是一邊打開電腦,一邊思考今天準備寫什么。接著,啟開Word 文檔,便靈感如泉涌,文不加點地寫下去。這種奇特的寫作習慣,形成了他獨特的文風,也留下難以磨滅的硬傷。
不同于很多青春作家紫丁香般哀婉纏綿的文筆,韓寒的文字更多一針見血的幽默,褪盡鉛華的干凈,里面則有著讓人覺得特對味的深刻。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冷靜著熱情,憂傷著幽默”。
那一年期末考試,韓寒再次七門功課不及格――之前因為掛科他已留過一級。于是,他吟著“七門紅燈照亮我的前程”,在第二個高一還沒念完時毅然退學。他自稱是“上海的一塊大金子”,擱到哪里都能發(fā)光,無人知曉做出這一驚世駭俗的抉擇背后有著多少掙扎與勇氣。
接著,他堅定地依著自己兒時的夢想,做了一名自由的追風少年――職業(yè)賽車手,再次讓無數(shù)人跌破了眼鏡。
2000年儼然成了“韓寒年”:他不再是一個人,而成為一個炙熱的話題,大家都在談論他,研究他。他的任性被解讀為“叛逆”,莽撞被解讀為“狂妄”。他把人們紛紜的目光踩在腳下,而這又招來了更紛紜的目光和口水。
經(jīng)過多次闡釋,韓寒儼然成了80后最具感染力的符號之一,叛逆、反傳統(tǒng)、勇敢的自我表達等標簽接踵而至,瘋狂的追捧也隨之而來。也有人給他寫信,說被他坑了,聽了他的話覺得讀書無用,卻發(fā)現(xiàn)沒上大學更是一無所成。韓寒拒絕這種指責,他說自己說過上學無用,卻從未說過讀書無用;他說自己離校后更加努力,每月買書刊的錢就有一兩千,每周閱讀量抵得上一些大學生一學期的閱讀量;再說,要學他,可以學他看書、寫書、賽車,這些都不容易,而退學是最簡單的事。
就這么漂來漂去
除了寫作,韓寒最大的愛好就是賽車。四年賽車生涯,韓寒用心去做,拿命去搏。幾乎把所有稿費都填了這個“窟窿”,甚至因此揭不開鍋。寫作倒仿佛成了他的謀生手段,沒錢了,就寫本小說。雖不免粗制濫造之嫌,卻偏偏本本熱賣,《長安亂》、《就這么漂來漂去》、《一座城池》等。
2007年,韓寒參加了11場賽車比賽,都是國內頂級賽事,幾乎每場都上臺領獎。最后一次是場惡戰(zhàn),剛開始就與兩輛車發(fā)生碰撞,輪胎偏轉,磨損嚴重,方向盤也歪了。他一度以為只能退出比賽,但車還能開,咬牙挺了下來,拿到了第三名。有一次在泰國的比賽更是苦不堪言。賽場簡陋,賽道坑坑洼洼,幾乎沒有緩沖區(qū)。沖出賽道就是輪胎墻,據(jù)說撞猛了還會有暈暈乎乎的大蟒蛇探出來。練完一天,手臂根本抬不起來,手上老繭破的血肉模糊,吃飯、撥電話恨不能用腳。奇怪的是,每次上車綁安全帶,手好像也就伸展自如了。韓寒一路堅持,即便再苦再累、窮得換不起輪胎,也不曾放棄。
賽車和寫作之外,韓寒還做了很多事。
2005年,他在新浪網(wǎng)開了博客,目前訪問量早已突破1億。許多鐵桿粉絲常常徹夜不眠,只是為了等他更新博客,好搶到第一個“沙發(fā)”。
2006年,韓寒發(fā)行了個人首張音樂專輯《寒?十八禁》。除了兩首翻唱歌曲外,其余歌詞均出自他本人之手。MV的導演也由他親自上陣。
文風犀利、刻薄,甚至有點兇悍的韓寒,生活中卻出人意料的謙和。他人緣特別好,隊友知道他是作家,有時也拿他打趣;“你跳到我們車隊,是不是無間道??!”
韓寒說,自己其實從里到外都很傳統(tǒng),既不反叛也不酷。在家一年都不會有一個應酬,不去娛樂場所,不泡酒吧。平時玩的大多是童年那些小伙伴,一起打打臺球,踢踢足球。
對朋友,他夠義氣。誰向他借錢都會慷慨解囊,又不好意思催債,而他借了別人的錢總是一天之內就還上。對自己,他很隨意。他衣服很少,夏天翻來覆去都是一種白T恤,簡單、清爽。發(fā)型也多年不變,從未在外表上苦心孤詣。當你恭維他帥的時候,他會羞澀一笑:“這是天生麗質。”
【關鍵詞】身份認同;當代青年;韓寒;郭敬明
一、郭敬明:青春的販售者/扭曲者
郭敬明生于四川自貢,在上海求學并最終定居。這是一條典型的地域遷移模式:西南經(jīng)濟不發(fā)達地區(qū)―東南沿海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這種遷移模式也或多或少地反應在他的作品之中:第一部自傳體式散文集《愛與痛的邊緣》到如今的《小時代》系列小說。作品中的主角逐漸從“孩子”遷移到“青年”,原本地點模糊狹隘的高中校園視野也轉變?yōu)榍逦鞔_的上海。姑且不提郭每一部作品身陷抄襲的道德元素,其中一直不變的一個關鍵詞就是青春。通常他的小說都不會是喜劇式的團圓,而是最終悲劇之后慘然的平淡。不管是哪一部作品,主要的矛盾終非常固定:友情破裂、愛情背叛、親情沖突。承受這一切的主角就像一個孩子,帶著濃烈的憂傷痛苦迷惘,不停地在斷裂之中逃竄,試圖將沉重和傷害留在身后。這些通常體現(xiàn)在他的作品的主人公在追憶青春時表現(xiàn)出來的復雜和麻木中。
郭的作品中幾乎處處充斥著大量的奢飾品意象,以《小時代3.0:刺金時代》序章為例――6683個字符中,就出現(xiàn)了11個典型的奢華符號,包括國航頭等艙、別墅、頂級名牌等等。在這短短一章中,出現(xiàn)了9個命名人物,其中3個是以英文命名。郭對于中西交匯、時尚魔都的上海極為推崇,卻對代表傳統(tǒng)、日常以及宏達敘事的符號用戲劇性的手法消隱而去(譬如非典、秋褲、牛仔褲等等),甚至有豆瓣讀者這樣評價小時代:
“他(郭敬明)夸著上海諷刺著北京……可問題是他本人是個四川人……很多名牌的拼寫多虧了當年我年少無知時候看了幾眼小時代。”
青春販售本身就已經(jīng)扭曲了青春,這兩個名詞寫法不同但內涵并無二致。每個人體味的青春千方百種,當它變作可以批量生產(chǎn)的商品,那么青春已經(jīng)變作一種扭曲了的意象,待價而沽。
二、韓寒:成功的投機者/反智主義的急先鋒
韓寒生于上海市郊,高中半途輟學寫出頗受爭議的長篇小說《三重門》,在各種吹捧或懷疑的爭論中聲名鵲起。后來他又被稱為中國最成功的賽車手、最具商業(yè)價值的作家以及最具人氣的偶像,甚至在2010年入選過一次美國時代雜志年度百人榜。姑且不論韓身上疑論和諸多質疑,他也和郭敬明一樣,最初以寫作為名進入公眾視野?,F(xiàn)如今他也開始拍電影,身份和郭一樣迷障重重。比起對于郭的評價,對于韓的評價就顯得更加沉重和復雜。
韓的作品前期作品《杯中窺人》與《三重門》文風并不完全一致,剔除他備受爭議的長篇小說,他的剩余作品幾乎都是較為零碎的,缺乏一種明確的主線和完整敘事的主觀意愿。對于這一點,他本人也不否認。值得玩味地是,讓韓冠上自由主義斗士名頭的更大程度上歸結于他零散的博客文章以及與文學創(chuàng)作關系不大的兩次網(wǎng)絡論戰(zhàn)。
對于韓寒這一神話的塑造,可以十分清晰的梳理出一條主線:天賦神性――挑戰(zhàn)體制――公民楷模――神像坍塌。縱觀他留下的各種文字資料與影像資料,帶來的矛盾性要比和諧性更高。比起公民楷模來,韓表現(xiàn)的更像一位反智主義的急先鋒:完全否定應試教育體制、不讀書的文學天才、借著打擊文壇腐敗抬高自己身價的投機者、利用對于社會政治的關心重返體制中心的馴化者。那個時代眾人捧出了一輪“韓太陽”,而如今神話早已落幕,但“神像坍塌,底座猶存”,掌聲罵聲中,他依舊屹立不倒。
三、中國青年群體身份認同的分裂和彌合:郭敬明區(qū)分年齡,韓寒區(qū)分平庸
電影《小時代》的女主角們住在豪華寢室中,而男主人公相貌英俊,年紀輕輕成就斐然,這個迷夢般的校園社會里幾乎處處堆砌著奢華的符號,仿若一座黃金建造的城池。主角們生活在物欲橫流的小時代之中,封閉而自我,不斷重復無盡的分裂-彌合-分裂的情感過程。他們似乎無力,也無心走出那座城池。相比而言,電影《后會無期》中的意向符號就顯得完全不同。主人公“混”的不好,逃離繁華的城市,試圖尋找真實的自我,在無盡的公路上駕車漂泊。臟亂的面龐,無謂的浪,肆無忌憚撒尿,和時尚精致搭不上任何關系。除此之外,電影中還出現(xiàn)了很多與純愛青春完全無關的意向符號:冷嘲熱諷的現(xiàn)實、、詐騙、以及情愛背后的荒蕪。但不可否認郭韓的敘述模式極為相似,他們的故事中都很難找到一種完整的情節(jié)主線,時空是不斷置換流轉的,如同電影鏡頭一般肆意跳轉。沒有一個明確的開頭,亦不會有一個典型的結尾。
從時間序列的角度審視,郭的表現(xiàn)是按部就班的:高中畢業(yè)、進入大學、找工作。他筆下的女主角,雖然對物質極端推崇,但本質上遵循的依舊是一種典型的傳統(tǒng)人生;韓的表現(xiàn)似乎完全不同,他筆下的男主角為了逃離自身作為青蛙被溫水煮的命運,買了一輛車子想要遠行去尋找真正的理想,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出乎傳統(tǒng)意料的選擇。
眾所周知,郭韓完全不同,成名之路迥異,文風南轅北轍,粉絲更是彼此間罵聲不斷。但是這兩人并非毫無關聯(lián),甚至可以說他們還有諸多聯(lián)系。這里的聯(lián)系并非一一比較他們之間的異同,而是指一種隱性的身份認知關聯(lián)。當代青年群體身份認同,更準確而言,是指受過高等教育的18到25歲左右的青年群體的身份認同。他們大多出生于改革開放之后,物質條件相對豐裕,升學就業(yè)壓力極大。2008年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基尼系數(shù)為0.491,超出國際標準線0.4,家庭間收入的較大差距直接體現(xiàn)在作為獨一代的青年群體中。
國內將身份認同研究與青年這一關鍵詞串聯(lián)起來的相關交叉研究大多是關于青年群體中具有特定身份的亞群體認同研究,比如對于青年農(nóng)民工、男性同性戀者、殺馬特群體等等的實證研究等等。國外的研究者則是將Identity與Youth這一關鍵詞串聯(lián)起來進行分析,其中也不乏許多關于特殊青年亞群體的實證研究。Erickson將身份認同定義為一種“隨著時間推移對一致性和連續(xù)性自我的直接感知。”在luigia simona sica等人對意大利大學入學新生所做的一次身份認同研究中也提到,這種直接的感知最終是通過認同達成來獲得的。
對于自我身份的認同達成,郭的落腳點在于光鮮亮麗的物質符號,他的物質資本來自繼承,并以此定義成功;而韓對于自我身份認同的達成定位于名利雙收,除了繼承途徑之外,還有打破固化階級區(qū)隔的自下而上的入侵行為,渴求獲得物質符號的同時也渴望獲得精神符號。這與兩人的家庭背景和成名資歷何其相似。但后者似乎是一種乍看上去比前者那種空手套白狼式的物欲訴求更為高尚的成功。因此郭敬明區(qū)分年齡,韓寒區(qū)分平庸。
郭筆下的黃金幻城中,讀者隨著歲月的流逝破除了重重迷夢,隨后望見的是高不可攀的社會階梯和現(xiàn)實的殘酷。許多人迅速清醒,并因曾經(jīng)墮入夢境的自我而羞慚;韓寒一開始便將自己定位于平民英雄,劍指禁錮自由的萬惡體制,但他本身卻只是一個宣稱從不讀書的輟學生。他以顛覆秩序的方式贏得聲譽,卻以順應主流價值的方式固守并推高這種名聲。他是叛逆與消費一代終將回歸主流的最好象征。
郭韓二人獲得物質資本的過程,均是一種反智主義的典型運行過程。他們采取的手法看似相異,但目的并非南轅北轍,而是殊途同歸。當代青年身份的認同在郭這里斷裂,他是一個青春的販售者,在物欲窮盡的迷惘之下,對于身份認同的直接感受來源于物質本身;而這一切最終又在韓那里彌合,他代表著中國青年對現(xiàn)有體制的憤懣不滿,反抗掙扎無果后,迅速打包沾滿理想泥土的行囊,投身郭氏的物質伊甸園中。區(qū)別僅僅在于,有些人輕而易舉便得到了上帝的準許,有些人卻只能遠遠徘徊在樂園之外。
參考文獻
[1] 黃平.大時代”與“小時代”―――韓寒、郭敬明與“80后”寫作[J].南方文壇:今日批評家,2011,03.
[2] 郭敬明.小時代3.0 刺金時代[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1.
[3] 肖鷹.韓寒神話與當代反智主義.貴州社會科學[J]. 2012,05.
[4] 韓寒.長安亂[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6.
[5] 施愛東.韓寒神話的史詩母題[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科學社會版),2013,01
[6] 羅顯勇.論郭敬明的都市欲望化創(chuàng)作―――兼評《小時代》系列小說[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4,02
[7] Erikson, E. H.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Norton.p18
[8] Luigia Simona Sica?Laura Aleni Sestito?Giancarlo Ragozini(2014).Identity Coping in the First Years of university: IdentityDiffusion, Adjustment and Identity Distress.J ournal of Adult Dev (2014) 21:159172.DOI 10.1007/s10804-014-9188-8.
《我的生活》“價廉物美”
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的傳記《我的生活》正在書城熱銷,這本硬封面精裝本的圖書中文版標準定價是人民幣49.8元。然而,記者走出堂皇的書城,在上海富民路的一個小書攤上,也看到了這本書。記者停下腳步仔細揣摩,面前書攤上這本同名書籍,無論印制、裝幀、版式,還是封面設計和內文印刷,都與正版圖書幾乎沒有差別,但是書攤老板給的價格卻只有書城里的一半都不到――20元。記者奇怪這本書怎么這樣便宜?老板起先的回答是進貨渠道比較優(yōu)惠,進價低當然賣價也就低了。但是后來老板看到記者似乎對這本書興趣很大,就問記者是不是真心要?記者連連點頭,他干脆直說是盜版書籍??匆娪浾吣樕系捏@奇,老板可能怕記者變卦,連忙“安慰”說,沒關系,現(xiàn)在買盜版書的人多著呢,什么人都有。
其實記者覺得驚奇是因為在記者的印象里,盜版書是和粗制濫造假冒偽劣劃等號的??墒茄矍暗倪@本盜版“總統(tǒng)”傳記除了呆的地方不對外,同樣也很精致,制作得與書城里的正版圖書質量不相上下。老板洋洋得意地說現(xiàn)在買書就像買菜一樣,當然挑價廉物美的,別看是盜版,盜亦有道,照樣拿得出手。說實話,這樣的價格和不錯的質量連記者都動心了,一半為了了解點情況,一半也確實有占了便宜的開心。
這下,老板果然來了精神,對于記者有關盜版書籍的問題,幾乎是有問必答。記者看到老板的書攤上還有印刷和內容同樣不俗的《賈平凹全集》,當然也是盜版的。老板問記者是不是想要,如果想要的話,原價57元的書籍,他賣13元。同樣一本厚厚的《魯迅文集》,標價是76元,老板給出的價格則是15元。
記者對這樣的低廉的價格表示驚奇,問老板賺得到錢嗎?老板神秘地笑笑說,就是這個價錢,他也是賺了錢的。否則虧本買賣,誰又會敢冒這樣的風險做這個事情呢。只是當記者問起這些書都是從哪里來的時,老板就有些“含糊其辭”了,說是河北、河南、山東都有,都是從那些地方運過來的。至于是他自己直接去那些地方批發(fā)還是從別人那里轉手,老板就不愿意再回答了。
恰好這個時候有個中學生走過來,在書攤上翻了半天,掏錢買了一本《精美散文》。記者和他聊起來。這位姓劉的同學是向明中學的學生,他干脆利落地告訴記者,他知道這個老板賣的書都是盜版書,可是他還是愿意買。他很認真地列舉了他之所以明明知道是盜版書還要購買的三條理由:一是便宜,這么厚的一本書才10元錢,正版書至少也要幾十元,中學生消費不起。二是書盡管是盜版印刷的,但是印刷的質量還不錯,紙張也和正版的沒有什么差別。如果仔細看,雖然有一些錯別字,但是對閱讀沒有太大影響,何況,正版圖書也同樣會有錯別字。三是學生認為只要內容沒啥差別,正版對他們意義不大。
離開書攤后,記者又去書城買了一本正版的《我的生活》,然后和盜版本對照閱讀,不得不承認,手里這個盜版本的質量好得幾可亂真。不得不承認,如此“價廉物美”的書對非專業(yè)藏書者充滿了誘惑力。
技術先進利潤可觀
過去有句俗話,說做盜版圖書是“無販毒之險有販毒之利”,意指盜版圖書粗制濫造牟取暴利,并且將此原因作為盜版圖書屢禁不止的根源??墒侨缃竦谋I版圖書的“質量”和過去已經(jīng)不可同日而語,無論是書的內在還是外在都越來越“仿真”,似乎盜版書的成本也比當年的粗制濫造要高得多,如此盜版書商們還有暴利可圖嗎?如無暴利為何還要做呢?記者經(jīng)過調查,也許可以揭開一些謎底。
被炒得火熱的“80后”韓寒在他的創(chuàng)作《像少年啦,飛馳》前言中,用他一貫的“玩世不恭”語調,專門給盜版書商們寫了一段話。大意是,盜亦有道,盜版書商們的利潤已經(jīng)夠高的了,就最好是敬業(yè)一些,錯別字減少一些,不要再出現(xiàn)大段的文字被遺漏掉的現(xiàn)象。而且韓寒還規(guī)勸盜版書商們,已經(jīng)是獲取暴利了,就大方一些,花些錢做得漂亮點。韓寒還建議盜版書商最好不要使用打字后重新排版的方式,而是應用激光照排技術,減少差錯率。
這段話很快就有了回應。一個據(jù)稱就是盜版書商的人,在網(wǎng)站BBS上發(fā)表留言,譏刺韓寒是小孩子家不懂事。在留言中,這位盜版書商說他完全不知道韓寒這些話從何說起。他說包括他在內的許多盜版書商如今已經(jīng)是集團化作戰(zhàn),具有比較統(tǒng)一而且科學的內部管理體系,經(jīng)過許多年的發(fā)展,許多盜版書商已經(jīng)不再是零散的操作方式。他具體地說,假如盜版書商內部不講誠信,不講職業(yè)道德的話,他們是不可能發(fā)展到今天的。
當網(wǎng)友問到他關于盜版書籍的質量問題的時候,這位盜版書商說,許多人還在認為盜版書籍錯別字滿篇,那是一種成見。他說,事實上他們的盜版書籍在很大程度上質量要比正版書籍好許多。他承認有些質量不好的書籍可能是由一些小的盜版書商印制的,他們確實是粗制濫造的。但是一些正規(guī)的出版社出的某些書籍,有時候可能也不是非常精良的,因為他們的機器設備未必就比一些盜版書商好到那里去,態(tài)度也未必敬業(yè)。
對于韓寒建議他們使用激光照排技術,這位盜版書商不留情面地說韓寒根本就不懂。因為他們早在1998年就全部使用激光照排技術了,那時候掃一本書激光照排是5塊錢一頁,看上去好像是成本提高,但是他們已經(jīng)不是以前那種小作坊了,每次印刷一本書至少在20000冊以上,要是20000冊的話,一本書300頁,1500塊錢分攤在20000冊上,平均也就是幾分錢,沒有必要省這個錢的。
在回答韓寒認為他們盜版書籍是獲取暴利時,這位盜版書商明顯不滿。他說什么暴利呀?現(xiàn)在大概只有販毒是暴利了。但那是要掉腦袋的事情啊。
但是,根據(jù)記者的調查,雖然這位盜版書商言之鑿鑿地說做盜版書籍并沒有暴利可言,其實,盜版書籍的利潤還是非常驚人的。上海市一位專業(yè)從事打擊盜版書籍工作的人員給記者列舉了一組數(shù)字,即正版圖書的成本費用一般包括稿酬、編輯費、印制費用、運輸費用、發(fā)行宣傳費用等等,所以,正版圖書銷售出去以后,扣除以上各項費用,凈利潤一般在8%左右;而盜版書籍省掉了以上正版書籍費用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最起碼是省掉了作者的稿酬費用,所以,盜版書籍在上市之后,一般的利潤即可以達到70%以上。這位工作人員還舉例說,比如一本標準定價43元的正版《古文觀止》,其盜版印刷成本絕對不會高于7元,在上海一些盜版書販的零售攤位上,一般賣13-15元左右。凈利潤有7、8元之多。所以盜版書商的無暴利之說顯然是和前些年相比較而言,相對于正版圖書,盜版書籍獲得的利潤依然十分可觀。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據(jù)記者調查,雖然現(xiàn)在全國幾乎所有的省份,都設立有專門的打擊非法盜版書籍的機構,執(zhí)法機關常常也大力介入此項整飭工作。很多地方人大也制訂出了適合當?shù)靥卣鞯摹冻霭婀芾項l例》,另外一些地方沿用的是《投機倒把處罰暫行條例》。對于盜版圖書的處罰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不久前,相關部門根據(jù)群眾舉報,執(zhí)法人員現(xiàn)場查獲一批盜版圖書,有正在走紅的《那小子真帥》、《乾隆皇帝》、《長安亂》、《新華字典》等等,總計有16771冊,集中以后全部銷毀。但是,時隔不久,執(zhí)法人員又在其他地方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此類圖書,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一日晚,記者在繁華的淮海路靠近陜西北路口,看到有人拖著幾輛和這個發(fā)達城市很不協(xié)調的平板車,車上裝滿了書籍在沿街叫賣。還沒等記者靠近看個究竟。突然冒出一群穿制服的工商執(zhí)法人員,朝平板車沖去,一看便知是要沒收這些圖書。在這些賣書的平板車四處逃竄的時候,記者拉住一位執(zhí)法人員詢問,得到的答復是,這些人不僅僅是亂占道路做無證買賣,更重要的是他們賣的這些書籍全部是盜版書籍。這位執(zhí)法人員說,這些拖平板車的盜版書販們,最近經(jīng)常在這一帶神出鬼沒,屢屢打擊不止。記者問為什么執(zhí)法部門如此打擊,這些人還敢在這里出沒呢?這個執(zhí)法人員嘆一口氣說,因為便宜,總是有人購買,他們的生意不壞,利益讓人膽大。
記者問這些書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平時他們都藏在哪里?這位執(zhí)法人員說,他們平日就藏在附近的一些弄堂里,專門等夜幕降臨的時候,等市場、工商等執(zhí)法人員下班以后,再把平板車拖出來沿街銷售。記者問,執(zhí)法人員總是這樣在大街上與這些盜版書販“捉迷藏”,到底有沒有效果呢?這位執(zhí)法人員說,打擊總比不打擊要好啊,如果放任不管的話,那就根本沒有一點秩序了,這大街上可能會被盜版書販們擠滿的。他向記者介紹他們打擊盜版書販的經(jīng)過。他說,他們不久前就組織過一次大行動,組織了人馬進入附近的一個弄堂,居然在一處租賃房屋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盜版書庫”。但是,房東不準他們把盜版書籍拉走。正在他們爭持不下的時候,這些盜版書販回來了,居然個個手持短刀,高聲漫罵威脅執(zhí)法人員。后來幸虧警察及時趕到,才沒有出大事。但是在外地的一些地方,盜版書販暴力抵抗執(zhí)法行動的事件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不少。
令記者頗感意外的是,執(zhí)法人員在對這些“平板車”深惡痛絕的同時,還很無奈地告訴記者,其實并非僅僅只有平板車或者小書攤這樣的“游擊隊”在販賣盜版圖書,他們已經(jīng)屢屢在正規(guī)書店的書架上發(fā)現(xiàn)過盜版圖書了。他還給記者舉了兩個例子,一本是余秋雨的《千年一嘆》,一本是錢其琛的《外交風云》。這兩本書,正規(guī)書店里出現(xiàn)盜版根本不稀奇。
最后,這位執(zhí)法人員長嘆一聲說,我們天天打擊盜版書,可是這些盜版圖書就是不見減少,這問題到底是出在哪里呀?
暴利不是根本原因
從《文化苦旅》、《哈里波特》到《我們仨》,從《粉紅女郎》到《水煮三國》幾乎都是遭遇盜版的大戶。而且,被盜版的書籍數(shù)目正在以成等列數(shù)據(jù)的方式大倍率增長。盜版書到今天甚至已經(jīng)具備了與正版圖書同時登堂入室的實力。疲于奔命的執(zhí)法人員的疑惑讓記者不得不進行進一步的深入調查。
一位出版界的資深人士非常肯定地告訴記者,正版書籍定價過高,毫無疑問是盜版書籍屢禁不止的主要癥結所在。作為側面證明,這位人士說,如今上海大街小巷遍布的“特價書店”、“5元書店”,個個生意興隆,普遍好過正規(guī)的書店書城,就是書價過高的一個直接后遺癥。
記者得到的一份材料顯示,自1949年建國之后,中國圖書行業(yè)一直在“保本微利”的原則下沿用著“成本+稅金+利潤”的定價模式。那個時候書籍出版的利潤是低廉的,自然書價也是低廉的。當然幾乎就根本不存在盜版印刷書籍的現(xiàn)象。直到1993年放開圖書出版業(yè)國家統(tǒng)一定價以后,獲得書籍定價權的出版社可以自行進行圖書定價。于是從那時起,圖書價格開始一路“高開高走”,沒有依據(jù)和規(guī)律可循。這讓盜版書商開始感覺到圖書出版行業(yè)中居然有利潤可圖,有贏利的空間,有可鉆的漏洞。于是從那時起盜版圖書行當才開始大行其道。最早開始慘遭盜版不幸的圖書還大部分屬于是文教類的工具書,比如中小學生幾乎人手一冊的《新華字典》等等。后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趙忠祥的《歲月隨想》等圖書的發(fā)行量開始超過100萬冊,迅速引起了盜版書商的注意。不久這兩本書就出現(xiàn)了盜印版本。只不過,當時的盜版書籍印刷質量很差,錯別字多得慘不忍睹。不僅是盜版圖書,而且?guī)缀蹙褪莻瘟訄D書。很多人還記得當時盜版《文化苦旅》背面的余秋雨照片是模糊不清的重影。只是,當時國營全民制的出版社雖然有自行定價權,但其整體的經(jīng)濟核算方式依然是計劃經(jīng)濟中的“大鍋飯”方式,因此對自己的圖書遭遇盜版并無竊膚之痛,自然不會引起重視。
隨著改革開放,許多出版社贏利模式出現(xiàn)變革,作者的版稅也直接與圖書發(fā)行數(shù)量掛鉤。這下,出版社和作者遭遇圖書盜版才等同于遭遇強盜洗劫。要依靠作者個人對抗整個盜版行業(yè)是不可能的,即使如余秋雨這樣的大人物也照樣徒喚奈何。而出版社盡管使用了防偽標志等各種手段,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對盜版問題也同樣束手無策,沒有根本的解決方法,只能和盜版書商在圖書市場上在讀者面前共同競爭。
記者在調查中注意到,假如僅僅按照市場價值規(guī)律推斷的話,盜版圖書的市場生命力以及競爭力明擺著是高于正版圖書的。同樣的一本新書,內容一致,印刷質量相差無幾,正版圖書定價20元的話,盜版圖書定價最多就是5-6元,優(yōu)勢劣勢一目了然。在目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中,記者調查的許多對象的回答和許多已經(jīng)存在的事例證明了這個事實。別說是《文化苦旅》、《哈利波特》這類并無實用價值純?yōu)榫袷臣Z的書籍,即使一些工具類書籍,即使粗制濫造,在大學校園里照樣搶手。比如牛津高階英語辭典這類工具書,大學生們對正版的“高價位”不敢問津,對幾十元的盜版情有獨鐘,即使錯誤百出也照買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