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微觀世界》;《森林之歌》;敘事方式;細節(jié)刻畫
一、對這兩部紀錄片的內(nèi)容進行簡要分析
《微觀世界》:清晨,太陽還沒有升起,草叢中、樹枝上、池塘里、泥縫間的小動物們開始了新的一天。蚱蜢停在草葉上貪婪地吮吸著自然的甘露,沒想到螳螂已經(jīng)揮舞著大刀悄悄靠近;毛毛蟲蠕動著碧綠的身子在樹枝上飛快地爬行,那種奇妙的動作真是見所未見……太陽升起來了,漫山遍野的野花吸引著一群蜜蜂,它們在花從中辛勤地勞作著,匆匆忙忙,誰也不肯休息一會。之后按照由晴天到雨天、有白天到黑夜的這樣一個順序,講述了發(fā)生在大自然微觀世界中發(fā)生的故事。《森林之歌》這部片子有11集,拍了四年,拍攝范圍幾乎包含了我國所有的主要林區(qū),甚至有海南海底的紅樹林,不能不說是鴻篇巨制。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物種繁多,反映森林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動植物生活狀態(tài),應該是本片的基本目的。11集片子除兩集是“政論篇”即講述森林與人類的關系之外,其余9集構成的“自然篇”完成了全景式描述中國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任務。
二、比較二者敘事手法的異同
(一)自然類紀錄片的敘事風格與特點
1.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是他們共同的主題。(1)弱肉強食。無論是在《微觀世界》中還是在《森林之歌》中,動植物之間都存在著一種默契的食物鏈的關系,也正是這種特殊的關系使得生態(tài)平衡。在自然界中,弱肉強食這生存的法則,這也同樣適用于我們?nèi)祟惿鐣??!段⒂^世界》中的蜘蛛打敗螞蚱之后,螞蚱便成了其的餐點;《森林之歌—綠色版圖》集中東北虎對野豬的捕殺。(2)與自然界的抗衡。在自然界中,每一種動植物都遭受著來自大自然的威脅。大自然中的各種自然災害是他們生存所面臨的最重要挑戰(zhàn)。《微觀世界》中暴風雨過后,螞蟻的蟻穴被沖坍塌,螞蟻們只能再一點點的進行修復;而《森林之歌—云橫秦嶺》中,金絲猴不得不度過嚴寒的冬天,“小圓”就是由于沒有抵擋住寒冷又少食的冬天才死去的。
2.采用故事化的敘事手法。在電視劇和娛樂節(jié)目高度發(fā)達的今天,紀錄片的生存問題成為了紀錄片從業(yè)者的難題,而紀錄片的敘事化成為了他們采用的最重要的方式。在這兩部片子中,他們都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在里邊,而且情節(jié)處理上也是力爭做到跌宕起伏?!段⒂^世界》中對每個小動物的描寫都是有故事情節(jié)的,如螞蟻搬家,蝸牛纏綿……《森林之歌》中每一集都是有一個主人公,然后講述他們的故事,如竹筍長成參天的竹子的一點一滴,金絲猴“甲板”與“八字頭”之間地位的爭斗等等。
3.二者都非常注重細節(jié)的刻畫。在兩部片子中,細節(jié)構成了它們敘事的主要方式。通過各種細節(jié)的描寫,使得整個故得細膩。特寫和重復是細節(jié)化敘事手法的兩種主要方式。在紀錄片細節(jié)的呈現(xiàn)狀態(tài)和表現(xiàn)方式中,兩種話語敘述技巧有效發(fā)揮敘事和修辭的雙重功效,凸現(xiàn)出自身的審美魅力和藝術張力。《微觀世界》中對蝴蝶破繭而出的那一刻的描寫,使我們感受到那一刻的力量和歡躍,而對蝸牛的纏綿的描寫長達兩分鐘,更讓我們感覺到導演在細節(jié)上所下的功夫?!渡种琛茩M秦嶺》中,“小圓”死后,“甲板”和“圓圓”思想情緒上的變化。
4.注重對自然音響與背景音樂的運用。在這兩部片子中我們會非常明顯的發(fā)現(xiàn)它們都采用了大自然的聲音,對各種動植物本身發(fā)出的聲音都有非常細致的描寫,特別是《微觀世界》。除了運用這些自然音響以外,都在關鍵時刻采用了人工音樂對其進行渲染?!段⒂^世界》中毛毛蟲排著長長的隊行進,《森林之歌—雨林回響》中,胡蜂與黃猄蟻的斗爭,都是自然音與背景音樂的完美結合,都對影片的敘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他們不同的一點就是《森林之歌》大都采用的是中國的民族樂器進行演奏,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而《微觀世界》則是運用交響樂等西洋樂器。
(二)中外自然類紀錄片敘事的差異
1.敘述方式差異。在具體的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由于受傳統(tǒng)敘事慣性的影響,中國人常常習慣于從概念或觀念出發(fā)、從宏觀敘及微觀,微觀敘述往往服從于宏觀敘事,雖然明白曉暢,卻不免有說教宣導之感;而西方由微而巨的敘事習慣往往能使紀錄片看起來更加生動具體,從一人一事一景切入的故事描述方法顯然更容易抓住觀眾的眼球。《微觀世界》給觀眾的感覺是純客觀的,都是攝像機或者是動物們自己的視覺,簡單的講述動物世界發(fā)生的事情?!渡种琛穭t是采用解說的方式,加入了很多的人的情感在里邊,并非是純客觀的。在兩部片子中,它們都有對毛氈苔的描述,在《微觀世界》中沒有任何的解說介紹,我們能通過鏡頭清楚的看到它把蜜蜂粘住并包裹起來,但是在《森林之歌—萬木撐天》中也有對毛氈苔的介紹,它是通過解說讓我們了解這種植物的;而且在整個片子中都運用了大量的CG技術來輔助其進行敘事。
2.鏡頭語言和敘事角度不同?!段⒂^世界》描述的是微觀世界,影片中絕大部分運用的都是特寫鏡頭,而且在突出主體時都是前實后虛,使得這些微觀世界里的小動物們細小的觸須和腳都淋漓盡致的展露在觀眾眼前。雖然這些動物中的好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但是卻從來不曾看的這么清楚,確實令觀眾震驚。比如野山雞捉螞蟻這組鏡頭里,我們看到的是野山雞自己的視覺,在從洞中往外看的鏡頭所表現(xiàn)出的似乎是我們窺視他們生活的感覺。《森林之歌》則是采用比較中觀的展現(xiàn)方式,給觀眾展現(xiàn)的大多是動植物的全景,特寫鏡頭少。在《云橫秦嶺》中,采用的基本都是全景的拍攝方式,而且使得觀眾強烈的感受到有人的因素在里邊,把人的思維方式強加在其中,例如“圓圓”對“小圓”的溺愛這一段,解說讓人產(chǎn)生的感覺就是這明顯是人的情感,而非動物。
3.時空敘事的不同。由于地緣及文化傳統(tǒng)的不同,中國和西方的敘事時空觀形成許多差別。中國人敘事習慣于大時空及循環(huán)論的思維方式,而西方人則擅長于小時空切入再作鋪陳。中國和西方這一敘事傳統(tǒng)的差異自然也影響到紀錄片敘事,使紀錄片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和狀貌。在《微觀世界》中,它是在同一個地域內(nèi)按照從白天到晚上,從晴天到雨天的時間順序進行敘事的,而《森林之歌》則是遍布大江南北,通過一年中四季交替的順序進行敘述的。
三、特寫與重復:兩種不同的細節(jié)刻畫方式
紀錄片敘事與虛構故事敘事的最顯著區(qū)別便在于其紀實性征兆,紀實性作為敘事的基礎性根基保持了紀錄片生生不息的生命潛力,而細節(jié)的刻畫是否精彩,成為了創(chuàng)造者能否把故事講好,把片子拍好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細節(jié)化的敘事手法有兩個:特寫和重復。在紀錄片細節(jié)的呈現(xiàn)狀態(tài)和表現(xiàn)方式中,“特寫”作為一種獨特的敘述技巧和修辭方式獲得存在的意義;“重復”則是在對敘事時空的畸變中完成敘事結構的建構,兩種話語敘述技巧有效發(fā)揮敘事和修辭的雙重功效,凸現(xiàn)出自身的審美魅力和藝術張力。
“特寫”一詞,在這里不僅僅局限于景別意義上的特寫鏡頭,而是“刻意的關注和強調(diào)”,意指紀錄文本創(chuàng)作者以突出的手法讓觀眾看到的人物、動作行為的鏡頭影像和表現(xiàn),強調(diào)和凸顯,使得觀眾在對“特寫”式紀錄片細節(jié)“韻味”的揣摩中領悟到藝術趣旨?!皬臄⑹鹿δ苌现v,特寫一般是對某一事件中的細節(jié),對某一整體形象中的局部作出刻畫,起到一種微觀的聚焦作用;并可以在不同景別的鏡頭組合中,建構出一種錯落有致的節(jié)奏感”[1]。在《微觀世界》中,導演運用了大特寫鏡頭,讓觀眾清楚的可以看到動物們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在蝸牛纏綿這個細節(jié)描寫時,導演運用不同景別的鏡頭組接在一起,用兩分鐘的時間給觀眾展現(xiàn)了動物世界中非常柔美的一面,它們也會像人一樣具有七情六欲,也要繁衍后代,使得觀眾與之產(chǎn)生了共鳴。
重復手法同樣也是增加細節(jié)敘事能力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紀錄片細節(jié)的重復涉及人物物件細節(jié)、動作行為細節(jié)的重復運用,場景乃至情節(jié)的重復。小說批評家勞治的“重復”模式是一種‘結構性’的分析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對一些重要的重復出現(xiàn)的成分在全文范圍內(nèi)進行追蹤分析……考慮每處重復在上下文中的作用,特別是其與總體結構的關聯(lián),就會有助于闡釋作品的意義[2]。”紀錄片細節(jié)的重復分析也與此類似,重復出現(xiàn)在紀錄文本中的成分已經(jīng)具備構建敘事結構的作用,而不僅僅是加強畫面表現(xiàn)的修辭效用。有“無深意的修辭”,但沒有“無用的重復”,只要片中的畫面進行了有意的重復,從中便可追尋到片子的主題,但紀錄片細節(jié)同樣需置入整體敘述結構分析才能發(fā)現(xiàn)其作用。“在事件的流程中,一個被揭示的特定現(xiàn)象初看上去可能只是一個影影綽綽的內(nèi)核,然而,即使是最微小最瑣細的暗示或重復都可以作為深入闡釋的基礎”[3]。在這里,它們建立了一種符號—表意關系,僅僅是一個細節(jié)的重復就可使簡單的事物顯現(xiàn)意義。《森林之歌—云橫秦嶺》中,解說不斷的重復“甲板”的地位以及它對“圓圓”的感情,這其實是為隨后發(fā)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個細節(jié)的重復,無疑是增強了觀眾對這部片子的解讀。
四、中國紀錄片已有進步但仍需努力
塞登伯格說:“中國紀錄片與外國紀錄片最大的不同在于紀錄片的故事性。不少中國導演很優(yōu)秀,很有創(chuàng)作力,有很好的視角,拍攝了很好的畫面,但在如何講述故事來使觀眾能夠理解片子方面還需要多下工夫?!比遣竦倪@句話就說明我國紀錄片在敘事方面缺乏能力。但是從《森林之歌》這部片子我們難看出我國紀錄片在敘事方面已經(jīng)有了非常大的進步。而且以前我國的紀錄片在宣傳國家形象和國家文化對外交流這方面是非常薄弱的,從《森林之歌》這部影片中,我們已經(jīng)開始進行這方面的工作了,是對以后我國紀錄片發(fā)展的一個啟發(fā)。
但《森林之歌》這部片子只是我國紀錄片向國際邁出步伐的一個小的開端,更艱難的事情還在后邊,因此,我國紀錄片還是需要不斷學習國外影片的敘事能力來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1] 李顯杰.電影修辭學:鏡像與話語[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