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線上教學總結反思范文

線上教學總結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線上教學總結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線上教學總結反思

第1篇:線上教學總結反思范文

職前英語教師專業(yè)成長 在線課程 教與學模式的改革

2012年9月全國信息化工作現場會在北京召開,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會議上部署啟動了教育部“三通兩平臺”建設。2013年11月8日,杜占元副部長在教育部教師培訓高級研修班中提出,傳統教學理念和方法已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的教育,教師應該是教育家、熟練的技術應用專家,教師需要懂得整合資源,改善教育,引導學生發(fā)展,并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手段開展教學評價。[1]也就是說,學生在這個大數據時代的學習及專業(yè)成長已不能只靠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及資源。本研究以建設小學英語教育類國家精品共享課為契機,借助信息技術推動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教與學方式的改革,將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和傳統課堂教育相結合,通過采用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通過為學生提供課前、課中、課后學習的信息資源平臺,采用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教學與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情意,全方位地促進職前英語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一、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內涵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強烈地沖擊著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同時也對英語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鐘啟泉指出,課程改革對教育界的最大挑戰(zhàn)莫過于對“教師專業(yè)化”的挑戰(zhàn)。[2]對于教師專業(yè)化,對于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束定芳認為,合格的英語教師所要具備的專業(yè)素質有:較為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實施能力、較高的人品修養(yǎng)和令人愉快的個人性格、較為系統的現代語言知識、相當的外語習得理論知識、一定的外語教學法知識等。[3]王薔教授就認為一名合格的外語教師需要具備:1.英語語言能力、2.適合兒童的教學方法、3.才藝技能、4.游戲和活動組織能力。[4]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一個貫穿于專業(yè)化職前培養(yǎng)與職后培訓的知識與能力內化、升華過程,主要有兩個培養(yǎng)階段,一是職前的教師專業(yè)成長,二是職后的專業(yè)發(fā)展。也就是說高師院校承擔著促進職前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任?!奥毲捌凇笔墙處煂I(yè)發(fā)展的初始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既需要理論的學習,也需要通過交流、探究、分享、反思、總結,把理論及實踐知識內化為個人知識,促進其專業(yè)成長。職前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有助于學生將習得的理論內化為個人的知識和技能,實現個人教學理論的自主建構,有助于促進他們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

二、促進職前英語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教師教育類在線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1.在線課程教學及學習模式的思考

數字時代,由于信息技術的推動,學習已經變得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稱為“泛在學習”。學習已經不是傳統的講授―記憶模式,而成為是一種建構、改進、分享過程,參與、共建、共享是當代的學習文化屬性。而現有一些在線的精品課程建設更多地站在教師的角度,考慮教師教學的需求,而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及需求則考慮較少。本研究將針對教學法課堂出現的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建設國家教師教育類精品資源共享課為契機,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通過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自主建構知識等意識,從不同方面促進職前英語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1)通過資源庫及教學內容的重構,構建融課前―課中―課后學習為一體的學習平臺

該平臺吸納一線小學英語教學專家深度參與課程的建設,突出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的核心技能及典型的工作案例分析,提供大量泛在的、實時的資源,為學生全面提高專業(yè)知識及專業(yè)技能提供學習支持。并加強線上及線下的課程相輔相成的學習,結合小學英語課例觀摩等自主學習模塊和頂崗支教、小學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等技能實訓模塊,旨在營造仿真或真實的小學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學生教育教學能力訓練。

(2)通過課程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的變革,將MOOC和傳統課堂教育相結合,采用混合式教學及學習模式

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及學習模式,發(fā)揮教師監(jiān)控、引導、調控等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激活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新性。課前要求學生觀看教師教學視頻、優(yōu)秀教師的案例片段及查閱相關的項目學習模塊資源,對項目模塊的知識有基本的了解和認知;課堂上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反思,探究出“案例引入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展示交流歸納小結活學活用反思提高”的教學程序,然后通過模擬課堂、現場教學、情景教學、案例分析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反思教學行為、合作學習等能力,塑造學生的專業(yè)態(tài)度及豐富他們的專業(yè)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yè)技能。

(3)通過學生的參與、共建、共享,打造開放式、互動的、泛在的在線課程資源學習平臺

學習是交互的,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是知識的提供者和傳播者。課前鼓勵學生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資源過濾、篩選、采集并上傳;課堂上對學生的教學技能進行訓練時,鼓勵學生對自己或同伴的教學視頻進行錄制與編輯,并上傳共享區(qū);課后激發(fā)學生開展項目學習模塊的拓展探究活動,撰寫學習心得、反思、小論文等與同伴分享。通過學生參與課程的共建共享,開展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打造其專業(yè)精神及專業(yè)素養(yǎng)。

2.在線課程教學及學習模式探究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要深化教學改革;推進和完善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環(huán)境。[5]這體現了國家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迫切愿望,也對高校的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出了挑戰(zhàn)。

(1)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本研究提出了采用線上線下學習、課內課外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將學習方式分為認知、體驗―探究、分享―評價、反思―鞏固、拓展四個環(huán)節(jié),旨在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自主拓展的學習特性,促進他們的專業(yè)成長?;凇白灾黧w驗”的學習活動主要是在課前完成項目知識模塊的前置性學習。本活動能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使他們實現自主知識建構;基于“探究、分享”的學習活動能促進項目模塊知識的內化吸收,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態(tài)度和習慣,并通過交流分享的學習活動有效促進同伴的互助,實現教學專業(yè)知識的鞏固和深化;采用“評價、反思”的學習活動主要包括對各學習小組學習成果的評價及對各項目模塊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的反思。在本研究中學習的評價表現在小組互相點評或者課程的評價欄留言中,這種基于同伴點評的評價方式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提高。而反思性學習的外在表現形式則包括學習筆記、項目學習報告等。通過這種學習活動能幫助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培養(yǎng)他們的思辨能力及反思能力;采用“鞏固、拓展”的學習活動能幫助學生學會整理知識,構建知識體系,獲得更全面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這部分學生可以采用畫出本項目學習的思維導圖、完成項目作業(yè)、參加項目學習測試、參與教學實踐等學習形式。

通常來說,特定的學習方式就會有相應的學習行為來配合。

學習活動一:課前的自主探究體驗學習是學習者以自己為主體,通過教師導學案的指引,利用網絡平臺和資源,獨立采用搜索、瀏覽、過濾、閱讀、思辨、質疑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活動基于搜索引擎的項目學習模塊資源查詢與檢索、基于課程資源的探索學習、基于交互空間的資源分享。學習行為包括:搜索資源、查看資源、完成導學案、疑惑、在討論區(qū)發(fā)帖等。

學習活動二:課前和課中的交流、分享包括個性化交互和組群間的交互,如學生間的交互、個別學生與教師的交互、教師與學生群體的交互等。交互形式有實時聊天、留言板、討論組、郵件、論壇等。學習的行為分為線上及線下兩種類型:課堂上可采用分組討論、小組展示分享、互相點評等方式;線上可采用回復短信、回復留言、發(fā)帖或回帖、收發(fā)郵件等一系列學習行為。同伴互評、教師點撥也是學習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學習活動三:評價及反思性學習是對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的再認識過程。主要的學習方式有: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以及教師點評。

學習活動四:總結、拓展活動主要是幫助學生梳理、歸納、總結、拓展所學的項目模塊知識,使學生對模塊的相關知識及技能形成系統的認識。主要的學習形式為整理筆記、完成學習手冊、完成項目作業(yè)及測試、微格實踐、實訓室訓練、教育見習、實習等。

(2)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為了能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的講授”為中心、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現狀,本研究采用了混合式的教學方法。所謂混合式教學也就是將面對面的課堂學習(Face to Face)和在線學習(E―Learning)兩種方式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既強調教師在教學中所發(fā)揮的引導、啟發(fā)、答疑以及監(jiān)控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作用,同時又突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6]

教學活動1:幫助學生激活、補充已有知識結構。

首先教師通過導學案,激活學生的學習思路及學習興趣。在課程的學習資源平臺上提供相應學習項目模塊的視頻及文本知識。教學視頻主要分為兩種,一是任課教師以知識點為切入點的微課,二是優(yōu)秀一線教師的課例片段。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將不能理解的內容進行詳細記錄。除了視頻資源,在學習平臺上,教師還提供與學習模塊相關的文字學習資源,如文獻資料、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學生可以利用導學案的引導開展自主學習,并把碰到的疑惑記錄下來,同時學生還可以在課程的互動欄目,如討論區(qū)、留言板、郵箱等中間開展師生或生生間的討論。

教學活動2:幫助學生發(fā)現理解錯位,開展反思、調整活動,并引導學生進行吸收、內化教學理論知識和教學實踐知識。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支持者、學習伙伴。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前,教師需了解學生在課前的預習情況以及存在的困惑,掌握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課前學習的收獲,反思課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困惑,通過創(chuàng)設模擬的英語教學情境,組織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愛好等組成學習小組,嘗試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在學生開展活動的時候,教師需在教室走動,以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小組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匯報活動,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匯報形式,如教案、課件、說課、微課等形式,并組織各小組進行相互評價,使學生通過同伴互評來了解自己小組的學習效果,開展教學反思。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點撥,幫助學生重構學習內容的知識及技能框架。

教學活動3:幫助學生積累專業(yè)知識,提升專業(yè)能力,形成對教師身份的認同。

Richards,Platt認為,在教師教育過程中需重視反思教學法。反思性教學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教學過程進行有創(chuàng)見思考的能力,是改進學生課堂教學實踐的一個很好的途徑。[7]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學習活動的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引導項目小組開展反思,要求學生對項目學習的過程各種細節(jié)進行分析、總結。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各學習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問和互動,教師及時進行相關的理論知識的補充。最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筆記和項目學習手冊,開展各種類型的教學實踐活動,如微格課室的教學實操、實訓室的教學專項技能訓練、教育見習或者實習等。

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促進了教育現代化,進行課程和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在這一改革浪潮中,高師院校要在大力推動在線課程時關注職前教師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則通過開放、共享、互動、泛在的學習資源平臺來開展課前的感知體驗、課堂的交流互動、課后的拓展實踐;教師則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支持者。課程教與學模式的改革不僅促進了學生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專業(yè)意識的養(yǎng)成,而且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專業(yè)情意。

――――――――

參考文獻

[1] 杜占元.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教師培訓改革高級研修班上的報告.2013-11-08.

[2] 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 王薔.小學英語教學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6] 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上).電化教育研究,2004(3).

第2篇:線上教學總結反思范文

A Study on the Reform of “Integrated Korean 3” Course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ZHENG Chun-m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Abstract】In the information age, curriculum teaching is required to change to an online mode or a hybrid mode, which also injects new blood in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 reform of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adheres to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 and teacher-oriented”, and builds an online and offline interactive teaching system of the “Integrated Korean Language” curriculum based on an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 to build a good teaching environment. Satisfy the students’ learning needs and improv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Key words】Teaching model; Comprehensive Korean; Online and offline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資源的日新月異,現代高等教育朝著信息化方向不斷發(fā)展。外語教學主要是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光靠課堂的有限的時間遠遠不夠。針對傳統得語言教學的很多弊病,開展了基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法的探索。以《綜合韓語3》為例,將課程的線上教學和線下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實施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這種模式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打破課內與課外的界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學習資源。

1 《綜合韓語3》課程線上線下教學分析

現階段《綜合韓語3》課程線下課堂教學的主要局限性如下。第一,現有的教學內容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特別是語言教學,不能光靠一本教材,需要更多課外的閱讀,直觀的影像資料,不斷刺激學生的大腦。第二,《綜合韓語》作為基礎課程,知識點多,但相對來說課時少,光靠課堂的講解是遠遠不夠,效果也不佳,需要學生在課外的學習平臺。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恰好彌補了很多弊端,提供優(yōu)質的資源共享,解決語言教學資源單一問題。線上的學習平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線上的課程由視頻教學、練習、作業(yè)、討論等環(huán)節(jié)組成,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在線課程,并能不斷檢測學習效果。線上教學不能完全替代課堂教學,特別是語言教學,線上線下、學生和老師必須緊密結合,相互補充,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線上教學側重于由學生獨立完成知識點的鞏固以及拓展學習,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線下教學側重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各種語言能力。

2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改革實施

傳統學習方式有它的優(yōu)勢,特別是學語言的學生,并且是零基礎的學生更加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把控。語言教學要提高聽說讀寫譯等各種語言技能,需要傳統的學習模式和網絡化學習結合起來,要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綜合韓語3》課程的教學改革根據崗位需求,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為目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地把線上線下結合起來,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實施了教學模式的改革。

2.1 整合教?W內容結構

通過網絡交互系統,對線上和線下的教學內容的知識點重新整合。線上教學涵蓋了每個單元的基本知識點,線下課堂教學內容以教師對每個單元的語法和單詞的知識點進行總結,針對容易混淆的語法進行比較總結,進一步擴展知識、文化的介紹。線上對每個單元的知識點制作了微視頻,結合課堂教學對知識點進行補充。線下主要是語法和文章的講解,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實現在交互式教學中知識內化的目的。

2.2 教學模式改革

“混合教學”是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的混合、是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混合。課前教師選取單詞、語法的知識點制作微課,幫助學生通過視頻初步學習單詞、語法。教師針對自主學習內容設計一些習題,加深印象。還通過相關主題的閱讀材料,進一步加深對主題的認識。教師通過課前掌握的學生預習狀況,在課堂上可以重點講解一些知識點,提高效率。在線下主要是以學生活動為主,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課后在線上進行問題解答,并且學(下轉第13頁)(上接第114頁)生自主完成知識點的鞏固練習,線上測評成績。在線上把課程描述、課程定位、課程標準、習題及其參考答案、在線測試、相關文化知識、閱讀材料等內容呈現給學生,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形成一個較完整的體系。

2.3 評價體系改革

本課程的考核方式注重過程性考核。線下的平時表現,占 30%,按照學生的線上線下出勤、課堂紀律和作業(yè)上交情況以及語言技能的綜合能力的考核。線上線下互動,占 20%,根據學生參與討論的次數、線上發(fā)表帖子的數量等作為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評定依據。線上學習,占 10%,搜集學生的課程學習過程數據,包括學習進度、完成質量、提問個數、測驗成績,從這幾個方面綜合評價學生平時成績。期中、期末考試,占 40%,將考核學生的語言技能為核心,從語法、單詞、閱讀、翻譯、寫作等各個方面進行考查。根據以上幾個方面的考查情況,給予相應成績。通過這種課程考核方案,不僅能評測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更能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進行全面地評估。

3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后的反思

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地去理解知識點,課前的線上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自學能力,實踐一個學期后學生的語言能力有了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也增強了。過程性考核的評價方式更加客觀、全面,學生也比較滿意。目前的平臺,基本滿足學生的要求,但在學習交流、資源共享方面還有待加強。線上的資源需要不斷更新,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這就需要課程團隊的不斷努力。并且利用學校的平臺開展這種學習模式,需要軟件系統的維護以及更新,沒有學校的支持有可能這種改革走的不遠。本課程授課方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課前的學習,還有部分學生做的不夠。學生的接受方式和學習基礎個體有差異,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沒有教師的講解就跟不上學習進度,怎么來進行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這也是需要研究改進。還有,語言教學特別是零起點的韓國語教學要更加注重面對面的指導,有些線上的作業(yè)設置的是選擇題,有的題型的設置不利于學生的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這種模式實施一段時間后通過一些反饋還要進行修正。

第3篇:線上教學總結反思范文

關鍵詞:線上教學;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疫情防控

2020年春,肺炎疫情在全國范圍內暴發(fā),為遏制疫情的蔓延傳播、降低疫情對教育教學的影響,教育部明確提出“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要求,線上教學成為防疫的應急之策,線上教學活動在全國高校廣泛開展。筆者以吉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該校)為例,就如何組織開展線上教學進行了相關研究。

1線上教學組織與實施

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線上教學都是一種相對新鮮的教學模式。為使該校的線上教學工作落實、落地,主要從學院和教師兩個層面抓實、抓細。

1.1學院層面:全面統籌推進,做好組織者和推動者

1)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統籌指導線上教學工作。成立由校長為組長、主管教學副院長為副組長、職能部門及教學院(部)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項工作組,提出“一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一主導(以教師為主導)、六跟進(教學資源建設、教學組織管理、教師能力提升、質量督導、學生管理、心理疏導同步跟進)”的線上教學工作要求,制定出臺《關于開展線上教學準備的通知》《關于做好線上教學及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教學管理文件,明確學校、教學院(部)、教師和學生四個層面的工作要求,全面確保疫情防控時期高職教學工作能夠正常、有序開展[1]。2)組織師生線上培訓,了解熟悉線上教學平臺。該校主動聯系超星、智慧職教、藍墨等企業(yè),為學院線上教學提供平臺支持、技術服務與培訓,建立了吉工職院超星線上教學群、吉工職院智慧職教線上教學群、吉工職院藍墨云線上教學群,面向全體授課教師開展了“一平三端線上解決方案”“超星學習通‘六步’網絡教學法”“智慧職教‘職教云’幫助中心”等應用培訓,形成《教師線上教學操作指南》《學生線上教學學習指南》等指導性文件,幫助教師和學生迅速掌握線上教與學的方法和要領,提高教學實效,為課程平臺建設和線上教學提供了有力保障。3)開展學情教情調研,科學制定線上教學方案。一是教務處下發(fā)了《關于排查不具備線上學習條件的學生的通知》,各教學院輔導員、班主任、授課教師積極與學生聯系,認真排查不具備線上教學條件的學生,針對偏遠地區(qū)無網絡條件的學生、家庭所在地網絡信號差的學生采取相應的措施,保障完成學業(yè);二是各教學院充分考慮不同生源在成長背景、從業(yè)經歷、學習基礎、年齡階段、認知特點、發(fā)展愿景等方面的差異性,通過微信群、QQ群、問卷調查、電話訪談等形式,對擴招學生的學業(yè)水平、技術技能基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習目的和心理預期等深入調研,開展有關測評,形成學情分析報告,提出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策略。4)制定教學應急預案,保證線上教學正常運行。超星、智慧職教等教學平臺用戶較多,疫情期間線上教學難免出現卡頓、擁堵、延遲等現象。為保障線上教學的正常運行,制定了相應的應急預案。一是教務處會同學院信息中心盡最大努力與相關企業(yè)溝通保障網絡暢通,聯系相關企業(yè)為學院搭建釘釘平臺;二是授課教師采用釘釘平臺、騰訊會議、微信、QQ等輔助平臺配合線上教學;三是教師根據出現的突況和平臺限流合理調整授課時間,錯峰上課;四是輔導員、班主任積極與學生溝通,一方面督促學生按時參加線上學習,另一方對網絡出現的卡頓、擁堵、排隊等現象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學生均能夠給予理解和包容。5)堅持督導管理并行,確保線上教學質量不降。為確保線上教學有序推進、標準不降,實行學院、教務處、教學院(部)三級管理,建立學院疫情防控督導組、學院教學質量督導組、教學院(部)教學質量督導組三級督導機構,做到早準備、早落實,注重抓過程、抓質量。校督導組、教學院(部)督導組調整督導模式和評價標準,采用進入在線課堂聽課、查閱平臺教學資源、“一對一”網絡交流等多種模式持續(xù)地跟蹤、檢查及指導線上教學活動[2]。在過程管理方面,進一步強化課程、專業(yè)和教學院(部)的主體責任,并實行教學院(部)—學校二級周通報制度,突出線上教學的時效性、過程性。

1.2教師層面:精心設計實施,做好引導者和實施者

1)組建課程教學團隊,開發(fā)線上教學資源。全體教師組建課程教學團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以網絡為載體的教學思路,修訂課程教學標準要求,重新梳理教學內容,規(guī)劃課程線上教學內容和學時分配,科學制定教學進度表。并通過學習、引用、整合、開發(fā)等方式不斷建設和完善更具專業(yè)特色、課程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線上教學資源,有“教”材更有“學”材,除了教學課件、教學文檔、教學視頻(微課、錄播課)、章節(jié)測驗等學習類資源外,還建有課程教學標準、授課計劃、課程線上教學方案、學生線上學習指南等指導性資源。2)選擇優(yōu)質教學平臺,開展線上教學活動。授課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和特點,選擇優(yōu)質的線上教學平臺(如超星“一平三端”、超星“學習通”等)及合適的線上教學方式(如MOOC、SPOC、“PPT+語音”、直播等),借助課程網站資源有序開展線上教學,有效運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引導學生進行自學、保持互動、答疑解惑。通過線上考勤、布置線上作業(yè)、在線測試等途徑加強線上互動,引導學生線下自學、完成作業(yè),師生共同線上討論答疑,做好在線測試等過程性考核,形成詳細的過程性教學、學習、考核記錄,保證教學質量標準不降低。3)重視線上教學反饋,強化線上教學過程。授課教師及時監(jiān)測教學活動數據,監(jiān)測教學狀態(tài),對有問題的課程及時反饋調整,保證教學質量。教師要做到“五個一”。教師正式線上上課前1周在班級微信群授課通知,教師每周向學生至少布置1次以上作業(yè),教師每周至少進行1次以上課程互動,教師每周通過網頁端、手機端查看學生學習進度至少1次以上,教師每周進行線上輔導答疑1次。重視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心理變化和課堂反饋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和學習反饋,既督促學生維持學習,又依據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

2線上教學反思與改進

2.1教學目標達成度分析

春季學期線上教學共歷時18周,該校面向6979名學生開出了300余門線上課程,在超星學習通、智慧職教等在線學習主流教學平臺了課程資源42645個,其中文檔資源26580個,音視頻資源16065個,累計時長151591min,極大保障了春季學期各類課程的順利開展。課程PV量(瀏覽量)累計45307464次,章節(jié)學習量累計5652620次,較頻繁的教學活動有章節(jié)學習、課堂簽到、活動測驗等,其中簽到、搶答、問卷、活動測驗合計達189人次。在4月和7月分別向學生發(fā)出調研問卷,了解線上教學整體情況,7月調研結果顯示:49.93%的學生表示可以較好地跟上教學進度、全部掌握所學內容,43.94%的學生表示能夠大部分掌握所學內容,說明93.87%的學生認可線上教學效果。同時有86.17%的學生表示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職業(yè)觀。

2.2線上教學反思

1)網絡授課模式還不適應。由于準備時間倉促,加之網絡平臺本身存在的缺陷,個別教師一時難以適應線上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個別教師教學準備不充分,直播授課緊張、錄課質量不高、線上教學資源類型單一;二是部分教師對線上教學平臺的操作還不夠熟練,對一些常用功能還未掌握;三是部分教師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還有欠缺,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fā)還不夠,“灌輸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印記較為明顯;四是教學手段還比較單一,仍然是以“教”為主,而不是以“學”為主,導致在互動方式上主要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而不是學生提問,教師解答。2)學生上課缺少有效監(jiān)督。在授課過程中,多數教師在講授時沒有開啟全員視頻,老師看不到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老師只能看到學生簽到,網上顯示在上課,但學生不在現場,無法保證到課率;二是教師看不到學生,很難做到與學生及時溝通(包括動作、表情等身體語言的傳達),無法根據學生的狀態(tài)及時做出調整;三是教學效果不能保證,多數教師的教學活動僅限于課堂,對于學生是否真知真懂真會并不掌握,學生的課后輔導還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3)學生個體差異較大。部分學生面臨時差和信號問題。一些學生條件受限,線上學習斷斷續(xù)續(xù),有部分農村學生在戶外尋找信號上網課;個別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對于線上教學存在融入較慢、壓力較大的現象;部分學生線上學習方法尚欠,加之網絡資源過于龐雜,許多學生對資源分類存在困難;一些學生認為線上學習知識消化較慢,容易遺忘,需進一步指引。

2.3線上教學改進措施

1)因課制宜,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動態(tài)優(yōu)化,創(chuàng)新思路,保證線上教學質量。一是因“課”制宜選好授課平臺。授課前老師結合課程特點和根據網絡平臺功能,選好用好網絡授課平臺。二是強化學生監(jiān)督機制。通過簽到、小測驗、隨機點名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階段性考試檢查學習效果。三是做好課后答疑工作。利用教學平臺、QQ群、微信群給學生答疑,提高教學質量。四是各教學院(部)積極推廣使用SPOC教學、線上小班教學模式,教師根據教學大綱,每周定期教學材料[3],布置作業(yè)和組織網上討論。2)強化服務,做好保障工作。在線教學師生準備時間短,任務重,切實提高教學質量離不開各位授課老師的辛勤付出,離不開各教學單位周密配合,離不開管理和服務部門的精心保障。教務處、各教學單位、教師發(fā)展中心將密切關注教師的教學需求,不定期組織授課教師學習各種線上教學平臺的使用,為授課老師制作授課平臺操作使用手冊等,努力消除教師線上教學的后顧之憂。學校持續(xù)健全服務保障體系,不斷加強網絡服務保障、軟件使用指導、硬件設備維護等伴隨式服務保障團隊建設,牢固樹立把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思想,積極探索疫情期間教學模式,圓滿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確保教學質量、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3結語

線上教學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間體現出巨大的優(yōu)勢,也顯現出存在的問題。而線上教學絕不只是一時的應急之策,線上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都是未來國家大力推行的新型教學模式[4],因此,需要不斷總結、反思和改進線上教學過程,助力教學模式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鄧嘉琪.疫情防控期間高職院校線上教學工作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0,4(15):10-11.

[2]劉文宏,劉立新.吉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多措并舉扎實開展線上教學工作[J].技術與教育,2020(3):62-64.

[3]甘偉.教育信息化視域下高職教育慕課的應用與反思[J].現代職業(yè)教育,2020,4(50):4-5.

第4篇:線上教學總結反思范文

【關鍵詞】建構數學;數學實踐;課堂競技

一、基本情況

(一)授課對象

學生系高職一年級學生,數學基礎普遍不是很好,但是對新的數學知識較感興趣.

(二)教材分析

所用教材為江蘇教育出版社《數學》第二冊,本課初步介紹生活中幾何問題與數學的密切關系,初步介紹直線的傾斜方向與直線的斜率之間的對應關系.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直線的傾斜角、斜率的概念,掌握直線的傾斜角、斜率的計算方法,牢記斜率公式的形式特點及適用范圍.

【過程與方法】

采用“數形結合”分析斜率的概念,靈活應用斜率公式求解相關問題,培養(yǎng)學生有條理

地思考問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培養(yǎng)學生科學認識問題、認識

世界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斜率的概念和經過兩點的直線斜率公式.

【教學難點】斜率概念的理解和斜率公式的靈活應用.

二、課堂實錄

本節(jié)課分為以下:“問題情境―建構數學―數學實踐―數學應用―課堂競技―回顧反思”六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一)問題情境

1.確定一條直線;

2. 過一個點有條直線.

【設計意圖】復習初中已學知識,有效地加強知識的銜接,使學生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得以發(fā)展.分析學生熟悉的例子,構建新舊知識連接的橋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二)建構數學

1.通過學生熟悉的樓梯的不同坡度的問題,自然引出直線的傾斜角的概念,并通過幾何畫板演示直線以原點為中心旋轉的過程,引導學生總結出直線的傾斜角的取值范圍:

當直線l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規(guī)定傾斜角為0°;

其余情況,0°

綜上所述,0°≤α

思考:直線的傾斜程度與傾斜角有什么關系?

坡度(比)=升高量[]水平距離.

2.引導學生通過升高量和水平距離的比值也可以判斷出樓梯的坡度,那么把這個問題轉化為直線的問題,類似的可以得出直線的傾斜程度,順勢給出斜率的公式,即k=tanα,而根據正切的定義域判斷,直線的傾斜角為90°的時候正切值不存在,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直線都有斜率的,這名學生比較難把握,所以我設置了“想一想”這個環(huán)節(jié):

判斷正誤:(1)直線的傾斜角為α,則直線的斜率為tanα.

(2)直線的斜率值為tanβ,則它的傾斜角為β.

(3)因為所有直線都有傾斜角,故所有直線都有斜率.

(4)因為平行于y軸的直線斜率不存在,所以平行于y軸的直線的傾斜角不存在.

通過判斷四個問題的正誤,既加深了對定義的印象,又有了對傾斜角和斜率的深刻理解.但是有時候已知條件不知道傾斜角的度數,只有直線上兩個點的坐標,怎么判斷出直線的斜率呢?我運用Flash的演示,讓學生非常直觀地看出求解的方法,引導學生得出公式.

(三)數學實踐

問題1:如果x1=x2,則直線PQ的斜率怎樣?

問題2:對于一條與x軸不垂直的定直線而言,直線的斜率是定值嗎?

問題3:求一條直線的斜率需要什么條件?

【設計意圖】既可以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增強課堂的互動性.

(四)數學應用

1.典型例題:證明A(2,3),B(1,-3),C(3,9)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

2.強化訓練:課后練習

(五)課堂競技

課堂競技場的設置體現了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題目設置為一星題,二星題,有層次感.

(六)回顧反思

1.歸納小結:

為了讓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反思自己的探索過程,我讓學生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回顧反思(略).

2.課后作業(yè)(略).

第5篇:線上教學總結反思范文

關鍵詞:數學教學;自主反思能力培養(yǎng);對策

一、反思能力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意義

反思能力在數學學習中有著關鍵性的引導作用,很多中學的數學教師一味強調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但初中數學不同于小學數學,初中學生通常無法一次性就能掌握所學的新知識,這時必要的反思,重新回顧所學習的知識,在這個重新審查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鞏固知識、強化解題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梢?,反思是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種必不可少的學習習慣,是對知識理解的一種升華。反思有助于構建全面的學習結構。反思是一個對知識再審查的過程;反思有助于探索蘊藏在基本的表層理論知識下的更加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反思有助于優(yōu)化思維能力。反思是對自身學習、綜合思維能力進行完善的有效途徑。在反思的過程中,學生完成了對問題的全方面思考,會讓思路更加開闊。

二、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培養(yǎng)的不足

1.對“反思教學”的認識不足

初中教學已經開始關注升學率,因此與小學相比,初中學校更容易偏向于應試教育,而數學是升學考試的主科之一,更是“提分”“保分”的對象,這就造成了對反思教學的漠視。有的教師裸地稱“數學教學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打好基礎,考好升學考試就可以了”,而忽視了反思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的思維方式過于單調,生硬刻板地套用公式和模仿技巧,沒有體現初中生應有的活力。從單方面說,這樣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僵化,從長遠來講,導致了學生的思維活力被扼殺,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學方式陳舊落后

初中數學教學的課程設計是以講授課本中的題、課后作業(yè)練習為主要方式,多數教師比較注重聯系解題技巧去介紹、分析和評價某年的升學真題,而忽視了分析研究適合發(fā)展學生反思能力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當代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都處于上升狀態(tài),但目前有許多數學教師并不知道如何挖掘學生的潛力。而作為學生,必須要懂得學習數學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而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和反思能力更為重要。

三、學生反思能力培養(yǎng)策略分析

1.立足實際,創(chuàng)設培養(yǎng)情境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數學教師需創(chuàng)設有效的反思教學情境,即教師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營造一個積極、輕松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反思潛能的激發(fā)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要加強對多媒體等新教育技術手段、教育方法的利用,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比如,可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通過編故事的方法向學生展示數學教學的內容,將學生置于問題之中,進行思維的挑戰(zhàn),在不斷的思考中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情境設計過程中,教師應當立足初中數學教學特點,數學教學中有些難以理解的內容需要教師根據學科特點,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去探索,最終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愉悅情感。比如,在初中九年級中的“相似”一節(jié)中,為提高學生對多邊形的認識水平,教師可設計一些活動情境,讓學生觀察黑板外形與內形之間的區(qū)別、聯系、觀察是否相似。在學生觀察與討論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好提醒、指導工作,進而推動情境的深入,讓學生動手畫畫、量量,并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和其他學生交流,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原動力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加強對學生反思能力培養(yǎng)方法的改進

(1)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有效的梳理。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知識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在遇到問題時難以正確表達,此時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引導他們提前預習,并在此過程中對進行認真的反思,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識點,哪些知識還是盲區(qū)。實際課堂教學學習過程中,也應當不斷地進行反思,對自己是否聽懂、哪些是難點等問題進行全面的把握與反思,不斷地改進教學和學習方法;在課程結束后,更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其中包括收獲、不足,通過對問題的梳理,形成問題意識,提高其提問能力。

(2)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樹。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采取正確、高效的方法進行復習,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梳理,最終形成一個知識樹,即知識框架,對知識之間的關系有更清楚的認知。只有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教材進行把握,才能形成合理的知識體系,也就是學會學習和學會反思的有效途徑和重要的方式。

(3)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時間、空間,對所學進行一定的反思和總結,總結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或者不足,為改進學習方法和策略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要加強教師的引導,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真正地發(fā)揮評價的作用,這樣可以有效地推動學生反思習慣的形成,提高反思的自覺性。

(4)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反思與相互反思活動。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學生反思能力培養(yǎng),需要采用多種反思方法,首先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采用相互反思,即組員與組員之間的反思;其次還要進行自我反思,即自我評價和自我提問,特別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進而提高發(fā)散思維能力和鑒別能力。

3.通過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反思

在數學的學習中,學生會很容易犯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應該立刻給予否定,而應加強引導,引導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進而獲得反思的對象信息,在不斷的反思中意識到自身的不足,進而改進方法,實現反思能力的提高。例如,同一平面內有四點,經過兩點可以畫幾條直線,很多同學會得出四條,這是因為他們忽視了這四個點可以是在同一條直線上。在學生給出錯誤答案時,教師要先進行肯定,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點的位置關系,進而引導學生在不斷反思中得到真正的答案。

四、總結

初中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要靠教師的正確指導,更需要學生自身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注重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指導反思的技巧,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和善于探索的數學學習思維。

參考文獻:

第6篇:線上教學總結反思范文

高中數學課堂有不同的課型,不同課型中學生學習的側重點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數學課型上運用核心問題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深度體驗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一、在概念公式課中設計探究類核心問題

(一)概念公式課的基本認識

數學概念和公式是數學學科的基石,是學生形成數學知識結構、解決數學問題、形成數學能力和素養(yǎng)的基礎。

傳統數學概念公式課通常重結論、輕過程,其教學流程大致是這樣的:先由教師通過課件或講解得出概念公式教師指出應用這一概念公式解決相關問題時應注意的要點教師分析、講解典型例題學生完成練習對所學概念公式加以鞏固。這種教學方式中前三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只有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相對主動地思考,因此學生往往在前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處于被動地位,如果教師講得夠明晰,則學生能聽得懂,但到了最后自己完成練習的環(huán)節(jié)時,往往會因前面環(huán)節(jié)的體驗不深而導致下筆困難,出現聽得懂而做不起題的情況。

針對這一現狀,我在概念公式課的教學中嘗試運用以核心問題促進學生體驗的教學模式,希望以恰當的核心問題促進學生在概念形成、公式推出的過程中獲得體驗??紤]到學生獲取數學概念、數學公式不應是單純地記住與獲取結果,而是要在體驗基礎上主動建構知識的同時,獲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相應體驗。因此,必須在概念公式的學習中關注它們形成的背景,一定程度上經歷它們形成的過程。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認為數學概念公式課的核心問題應多以“學科問題+學生活動”組成的探究類核心問題呈現。

(二)教學實踐與反思

下面是以核心問題促進學生體驗的教學模式對《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這節(jié)課的實踐與思考。

《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是高中平面解析幾何的入門課。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直接給出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定義;然后板演斜率公式的推導,給出公式的幾點注意事項;接下來就對公式進行簡單或變式應用。這樣傳授,首先,學生對解析幾何的產生、具有的歷史地位很模糊,不理解為什么非要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核心問題;其次,學生對為什么要采用教科書上的定義方式來定義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一無所知;第三,不了解用直線上的點坐標計算斜率的真正意義,對公式只會模仿使用,不能進行靈活的運用;第四,學生在后續(xù)學習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時,使用坐標法的意識和能力都非常薄弱。最終致使解析幾何問題成為學生最棘手、最難解決的問題。

為了實現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規(guī)律、習得方法,本節(jié)課設計了核心問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探索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并用代數方法表示它們?!痹谶@一核心問題的激發(fā)下,學生先根據已有的相關知識分析確定直線位置的要素,發(fā)現有兩個方案:一是兩個定點(點已數化);二是一個定點和傾斜角,教師就可借助幾何畫板讓學生理解傾斜角的定義;并發(fā)現傾斜角的范圍。學生進一步就可以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下,探究直線上兩點坐標與傾斜角的關系,此后通過學生小組活動,發(fā)現可以通過借助直角三角形,利用銳角三角函數定義求解,或者借助向量利用任意角三角函數定義求解這兩條途徑來探究,接下來探究完成后,多個小組的學生先后自愿上臺展示其小組探究的結果,并以小組活動表的形式記錄下來;臺下的學生對臺上演示的學生的方案進行適時的提示與評價;得到直線上兩點坐標與傾斜角的關系式tan ?琢=■,然后教師再水到渠成地給出斜率的定義k=tan ?琢(?琢≠90°)。

由于對“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這兩個概念及“斜率公式”建立有了較深入的學習體驗過程,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公式的運用就比較自然而到位,不會感覺十分困難了。不僅如此,幾乎所有學生都能很準確地感受到斜率與傾斜角之間的關系。由于有了前述體驗及聚集點,在下一課時請同學們解決典型的相關問題時,就很容易了,學生確實真正地獲得了較為深刻的體驗。

二、在習題課中設計方法類核心問題

(一)習題課的基本認識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完成適當的習題來加深對相關知識的體驗、理解是必不可少的,習題課教學也就成為必需的教學組成部分。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習題課教學的功效,我也嘗試在習題課教學中運用以核心問題促進學生體驗的教學模式,加深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等的理解,逐漸形成數學學科素養(yǎng)。考慮到高中數學有選擇、填空、計算三種題型,學生解答數學問題感到困難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師要在每節(jié)習題課前首先分析教學內容與學情,確定本節(jié)習題課主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學生在復習課體驗中應習得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礎上再確立相應的激發(fā)學生活動體驗的核心問題?;谶@樣的認識,我認為高中數學習題課教學中的核心問題應多以“解題方法+學生活動”的方法類核心問題呈現。

(二)教學實踐與反思

下面是我在進行高三復習教學中針對學生審題能力較弱這一現狀,以核心問題促進學生體驗的教學模式進行《高中數學試題的審題要點》習題課的實踐與思考。

一方面,通過學情分析發(fā)現,高三學生覺得數學題難、不易下手、易錯等是由于解題的最初環(huán)節(jié)——審題不清造成的;以往的高三復習教學中,這一問題通常是在知識、方法的復習中就所遇到的題目較為零散地加以講解,這樣做的結果是,某些學習主動,反思、總結能力強的同學能將分散在各部分復習中出現的審題關鍵加以關注、進行反思、總結,但更多的同學對此不夠重視,沒有進行反思、總結。另一方面,高三階段的復習應對所學知識、知識背后的思想方法加以復習、總結,也應對解題方法、技巧予以關注,加以總結。

為讓更多的同學能對審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關注,主動反思,總結出與自身認知結構相適應的審題方法加以內化,因此設計了核心問題:“審下列數學題組,歸納審題要點”,引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活動,激起同學們對審題的足夠重視,能在后續(xù)復習中對審題環(huán)節(jié)主動關注、總結,有效、甚至高效地減少解題最初環(huán)節(jié)——審題造成的障礙。所給數學題組由下列三道題目構成:

(1)若3sin2 ?琢+2sin2 ?茁=2sin2 ?琢,求cos2 ?琢+cos2 ?茁的范圍。

(2)道路旁有一條河,河對岸有塔ab高15米,只有測角器和皮尺作測量工具,能否求出道路與塔頂之間的距離?

(3)某超市為了獲取最大利潤做了一番實驗:若將進貨單價為8元的商品按10元/件的價格出售時,每天可銷售60件,現在采用提高銷售價格、減少進貨量的辦法增加利潤,已知這種商品每漲1元,其銷售量就要減少10件,問該商品售價定為多少時才能賺得最大利潤?并求出最大利潤。

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教師的及時指導,同學們還真就三道題目歸納出了一些審題的要點,例如:審題時速度要慢,爭取二次審題,明確問題的條件與結論,善于挖掘隱含條件,能進行文字、符號、圖形三者之間的轉換等要點。

在教學實施中,由于這樣的課對執(zhí)教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全新的,雖然教師隨著研討過程的不斷深化,觀念有所轉變,但學生觀念的轉變不到位,對這種方式的習題課不太適應,加上教師對這種方式的習題課引導經驗還不夠多,因此課堂實施中進入到“審題要點歸納環(huán)節(jié)”時,學生雖然有一些收獲,但主動參與還顯得不夠。這一方面反映出我們平時的習題課教學中對通用方法的教學不夠,另一方面更提醒我們在今后的習題課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體驗基礎上更多關注處理習題時對通用有效方法的反思、小結、歸納、提升,以此來實現數學學習中自覺地對處理核心問題的方法加以反思、歸類、總結,進一步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三、在復習課中設計能力類核心問題

(一)復習課的基本認識

學生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方法的習得,都需要適時復習鞏固,溫故知新,因此,高中數學教學中復習課是必不可少的,到了高三總復習階段更是如此。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復習課教學的功效,我還嘗試在復習課教學中運用以核心問題促進學生體驗的教學模式,希望能以恰當的核心問題達成學生在課堂上更為深度的體驗,在復習舊知、強化方法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逐步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復習課學習中不應僅僅停留在新課學習階段的要求上,而應在溫故基礎上知新,要在鞏固知識、強化方法的基礎上使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在不斷加深的體驗中逐步增強?;谶@樣的思考,我認為在高中數學復習課中的核心問題應多以“復習方法+學生活動”的能力類核心問題呈現。

(二)教學實踐與反思

下面是我在進行高三復習教學中,以核心問題促進學生體驗的教學模式進行《概率與統計》復習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概率與統計》內容是中學數學的重要知識,與高等數學聯系非常密切,是進一步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也是高考數學命題的熱點內容。就學生學習情況來看,有兩方面的因素:有利因素是這部分內容與其他章節(jié)聯系不是很大,所以大部分學生能夠較好掌握,甚至還有一些學困生也能夠對章節(jié)知識有一些了解,故每次考試、練習中學生對完成《概率與統計》章節(jié)的試題有充分的信心。不利因素是這部分知識非連貫知識,因此有部分學生對各種概率事件的類型及概率的意義的理解程度不夠,從而導致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方法掌握不熟練、遷移能力差,在試卷答題階段,忽略試題的文字表述,所以在考試中常有答案正確但缺乏規(guī)范導致丟分。

為了讓學生對本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有深層次的體驗(包括知識與知識、知識與方法、知識與學科能力關聯的體驗),從而更好地調動自己主動、自主復習的積極性,所以本節(jié)課設計了核心問題:改正《概率與統計》中已完成的練習,完善章節(jié)知識、方法并形成有“個性”的復習資料。課上按照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1)參與試題評講活動,改正答案、記錄要點;(2)反思已改正的試題;(3)發(fā)現老師評講歸類的方式,小結解決每類問題的方法、關鍵;(4)形成有“個性”的復習資料。課后,學生根據自己在本節(jié)評講課前后的強烈對比體驗,自主對這部分知識進行了梳理,進行了適合自己現階段學習情況的補充、整理,完成并上交了自己個性化的復習資料。

對按要求上交的41份作業(yè)統計的情況如下:僅對《概率與統計》中典型問題進行了補缺梳理的同學有13人,占上交人數的31.7%;僅對《概率與統計》中涉及的相關概念進行了補缺梳理的同學有8人,占上交人數的19.5%;僅將《概率與統計》這部分知識形成結構的同學有10人,占上交人數的24.4%;對《概率與統計》中涉及的概念、規(guī)律以及典型問題均進行了補缺梳理的同學有5人,占上交人數的12.2%;既將《概率與統計》這部分知識形成了結構,又對涉及的典型問題(包括解題方法)進行了補缺梳理的同學也有5人,占上交人數的12.2%。

從以上反饋信息看,一方面,同學們在較長時間的自主復習體驗中,逐步認識到“個性化復習資料的功用是為了幫助自己更好地復習、提升,而非為了交給老師、應付老師檢查”。因此,上交的復習資料均能做到不照搬資料、不照抄老師的筆記,針對自己現階段的實際情況完成。這也反應出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已初步形成,在三輪復習教學中應進一步鞏固、強化。另一方面,雖然在對主干知識進行的單元復習中,老師均在本節(jié)的第一節(jié)課展示了自己對本單元相關知識的結構化認識以及本節(jié)知識與排列、組合知識的關聯,但同學們在這方面的意識和能力還顯得不夠。這反映出同學們在分析核心問題時的關聯意識不夠,還沒習慣于用聯系的觀點看待自己存在的核心問題,相信通過我們在教學中的不斷反思、改進,和學生一道共同努力,同學們定會在不斷加強知識掌握的同時,為自己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更好地奠基。

第7篇:線上教學總結反思范文

一、指導思想

積極響應上級的號召,在繼續(xù)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務實有效地抓好學工作。為取得疫情防控的全面勝利、取得學期教學任務的保質完成,攻堅克難、群策群力,做出一名教育人應有的貢獻

二、工作要點

在疫情期間,同學們在網上學習之后,二年級的同學利用微信群,冀教軟件、釘釘等學習方式。由于孩子年齡偏小,部分孩子的自覺性較差,網絡學習中的互動性降低,學習效率遠遠低于在教室里學習的效率。為此,我提出如下教學銜接工作思路。

1.學情初斷

(1).寒假作業(yè)的檢查和反饋。

(2).每天堅持練字至少30分鐘,并評價反饋。

(3).每天堅持閱讀至少30分鐘。

(4).每兩天背誦一首必背古詩。

(5).基于教材,注重認讀和背誦。

(6).識記本生字新詞。

2、問題發(fā)現

基于前幾周的線上學習,經過反思和總結,發(fā)現還存在下問題:

a.部分同學學習自覺性較差,字詞的朗讀和書寫都比較馬虎。

b.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堅持每天閱讀,并能高質量的完成相關的閱讀題,少部分學生態(tài)度較散,缺乏閱讀興趣。

c.部分學生的練字態(tài)度較差,書寫無較明顯地進步。

d.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參差不齊,部分學生之間存在較大差距。3、實施措施

為了順利有效地接線上教學和即將來臨的復課,針對以上問題,思考落實以下指施:

a.利用剩余的線上助學時間,有序列、有針對、有效果地引導學生就前幾周已學內容,做一次初步的線上復習鞏固工作,以便做好線下復課開始即實施的前幾周學習內容檢測工作。

b.復課后將已學內容的重點部分進行再次現固練習,并通過多次的測試,找出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

第8篇:線上教學總結反思范文

(2019—2020學年第二期)

疫情防控時期,網絡教學應運而生,并成為主流。教師們利用手機電腦微課等資源,或者利用騰訊會議嘗試直播。加上省教育局準備的“名師同步課堂”,教學的結果是以教育局的網上錄課為主,以教師的微課為輔。下午定時答疑解惑。全校12個教學班網上教學工作有序進行。在全體教師的同心協力地努力下,圓滿地完成了線上和線下教育教學任務。以下是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的分析:

一、基本情況:

我校有在編教師27名,招聘教師10名,學生568名。由于本學期的教學采取線上教學,老師們積極改變教學方法和新的作業(yè)形式,適應線上的教育教學形勢,利用縣教育局組織優(yōu)秀教師,錄制的教學視頻進行教學。這學期的網課有不少學生受益,資源選擇擁有自主性,可以選學感興趣的內容,增加了學習的容量,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需求提高了成績。就本學期的各年級、各科成績來看,有部分學生成績有所提高,但也有不少學生網課期間學習效果有所下降,造成各年級的優(yōu)秀率偏低,總體成績走低但不嚴重,低年級的成績要好于高年級的成績,當然也會和出題的易難程度有關。

二、主要問題:

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教學工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一)網課期間由于教師和孩子不是面對面教學,加之部分家長督促不到位,給管理學生增加了難度。致使一部分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學風不濃、學習不主動;上課被動接受,思維缺乏獨立自主的空間;課外不主動復習、貪玩的多。

(二)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教師對學情的反饋不及時,尤其是學困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盡管通過終端,也能把疑惑反饋給教師,但主要還是依靠學生的自主性。導致教師對學生當場掌握知識情況把握不準。線上教育更像是一個標準的講座,教師坐在電腦前講授,學生則是單純地傾聽。

(三)教師和學生對現代的教育技術運用不熟練。網絡教育,尤其是直播形式,微信視頻、騰訊會議、等APP軟件,教師平時運用較少,在使用的過程,不能得心應手。同樣,在接受學習任務的過程,有的學生不熟悉,還需要家長幫忙操作。這些都是新問題,導致網絡教學效益打了折扣。

三、改進措施:

新學期將又迎來線下教學,上學期的線上教學給我們許多寶貴的經驗,為今后的教學指明方向:

(一)、組織教師學習各種教學設備的使用,將動態(tài)的、色彩鮮艷的現代的教學技術,結合學習內容,營造出相應的情境,讓學生玩中學、寓教于樂。

(二)、組織學習教材活動,總體把握教材要求,挖掘理解每節(jié)內容。積極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認真掌握本冊教材的教學總目的和要求,熟悉每單元教學要求,單元教學重難點,單元教學關鍵,制定詳細單元教學策略。部分內容要體現在備課的單元分析和單元反思中。

第9篇:線上教學總結反思范文

關鍵詞:解題教學;有效教學;生成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4-0116-02

“有效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種教學理念,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教學活動的基本追求。解題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學教學目的的主要手段,如何實現在解題教學中實現有效教學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想法和做法。

一、注重問題情境的設置

數學解題思維活動始于問題情境。學生從問題及其情境中接受信息,通過對題目條件和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尋求解題途徑。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設置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激發(fā)他們的思維火花,引導學生采取相應的策略方法進行思維活動,營造問題解決的氛圍。

案例一:在導數的應用習題課中,筆者給出了這樣一題:

設a、b是實數,函數f(x)=x3-x2-bx+a

(1)若函數f(x)有三個單調區(qū)間,求b的取值范圍

(2)若函數f(x)沒有極值,求b的取值范圍

(3)當b=1時,求f(x)的極值

(4)在b=1的條件下,若函數y=f(x)有3個零點,求a的取值范圍

(5)在b=1的條件下,若曲線y=f(x)與x軸僅有一個交點,求a的取值范圍

以上幾個問題是由一道高考題經過變化、引申而成的,較全面地體現了導數的應用,給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情境,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了他們的思維,通過做一題,達到會一類、引一片的能力,從而發(fā)揮解題教學的有效性。

二、注重對解題策略的訓練

中學數學常用的解題策略有很多,它能帶來思維的閃光點,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另外,美國數學家(克萊因)說過:“數學是一種目標明確的思維活動,即要有目標意識?!蹦繕艘庾R在解題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目標意識確定了思維的起點和方向;(2)目標意識能引導思維的展開和深入;(3)目標意識能幫助思維的調整和優(yōu)化。數學問題中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之間有內在的邏輯聯系和必然的因果關系,因此在尋找解題思路時,要有目標意識。

案例二:教學直線和拋物線的位置關系。

先出示課本P68頁的例5,以拋物線y2=2px為例,先讓學生分析題目條件:

直線AB與拋物線相交且過焦點F?搖?搖?搖①

直線OA交準線于D?搖?搖?搖?搖②

結論:直線DBX軸?搖?搖?搖?搖③

然后一起分析:條件②的另一種理解(三點共線)及如何等價轉化。目標是證明兩條直線的平行問題,從而提出問題:如何在解析幾何中證明兩條直線的平行問題(一條是坐標軸),即只要證明這兩點的橫坐標或縱坐標相同。有了這個目標,再結合解決直線與圓錐曲線問題的通法,本題就可以輕松求解了。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題后反思的習慣

在數學解題教學中,學生的主要任務并不是“解題”,而是“學習解題”,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點不在于“解”,而在于“學解”,學解最重要的途徑是從“解題回顧”中來,也就是從解題后的反思中來。因此,當題目解決以后,教師應因勢利導地讓學生回顧并反思,通過對題目特征、解題思路及過程、題目結論的反思,來進一步暴露解題的思維過程,體會學習研究的過程,感悟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解題能力和應用能力。在解題教學中,筆者常常引導學生進行以下三方面的反思。

1.對解題過程的反思。對解題過程的反思,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個是對已經給出的解法的反思,包括計算是否正確、推理是否合乎邏輯、思維是否周密等。另一個是探討解法的多樣性,除已經給出的解法外,是否還有其他的解法。由于學生思維的角度、方式、水平等方面的差異,解答往往呈多樣性,這正是數學教學中豐富的教學資源,我們必須充分發(fā)掘利用,因為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和嚴謹性。

案例三:曲線與方程習題課,筆者給出了這樣一個題目:過點P(2,4)作互相垂直的直線l1,l2。若直線l1交x軸于點A,直線l2交y軸于點B,求線段AB的中點M的軌跡方程(要求至少兩種方法)。不一會兒,我把學生的兩種解法展示在黑板上:

方法1:設M的坐標為(x,y)則A(2x,0),B(0,2y)l1l2,

KPAKPB=-1即■?■=-1可求得x+2y-5=0即為點M的軌跡方程。

方法2:設M的坐標為(x,y),l1的直線方程為y-4=k(x-2),則l2的方程為y-4=-■(x-2)則A(■+2,0),B(0,4+■)x=■+2,y=4+■消去k得

x+2y-5=0即為點M的軌跡方程。

我先表揚了學生,學生很有成就感,然后我讓學生一起觀察分析解法1和解法2有沒有問題。學生一時找不到漏洞,后來有幾個平時解題較嚴密的同學輕輕地說沒有考慮斜率不存在的情況。

2.對題目變式的反思。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題目解決之后,應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將問題進行橫向的拓寬與縱向的深入,循序漸進地設計變式拓展變一題為多題。一題多變,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提高解題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在教學案例二的那道例題后,叫學生改變題設條件和結論,嘗試編題。學生甲把①、③組合作為條件:過拋物線焦點F的直線交拋物線與A、B兩點,且直線DBX軸,交準線于D,結論:直線OA過點D即可為本題的變式1;學生乙把②、③組合作為條件:設A、B為拋物線上的2個點,D為拋物線準線上的一點,三點A、O、D共線,且直線DBX軸,結論:直線AB恒過一定點,可為本題的變式2,并且兩個變式具有教學價值,其中變式1就是2001年全國數學高考試題(同學們驚訝不已),變式2屬于解析幾何中的典型問題――定點問題,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