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范文

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

第1篇: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范文

引言

“五環(huán)四步”英語閱讀教學是圍繞現(xiàn)代化的英語教學模式來進一步的開展多元化英語教學。本文的特色是將高職基礎英語與物流專業(yè)英語的閱讀課程進行銜接,在內(nèi)容的選取上和課程的設計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教學方式上采用了“五環(huán)四步”教學法。兩方面的教學嘗試可以大大地改變原有英語教學中師生無法溝通和交流的問題,鍛煉學生多元化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動手、動腦全方面發(fā)展的英語人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五環(huán)四步”能力本位教學模式下的英語閱讀教學研究

(一)能力發(fā)展動員

“五環(huán)四步”能力本位教學模式中的能力發(fā)展動員與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的教學組織和課程導入相類似,可以由教師來設計課程,也可以由學生在課前準備好,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討論。主要就是讓學生和教師都開展頭腦風暴,積極參與到英語閱讀課程中,最大化吸引學生來學習本次課程的主題內(nèi)容。這一過程就是雙邊和多元化的互動教學方式。能力發(fā)展動員可以深入挖掘?qū)W生們的多方面能力,打破以往教師引入的固定模式,讓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束縛等方面的問題。英語閱讀課程本身就是內(nèi)容比較寬泛的課程,正適合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在課堂是引入多種信息化手段,還可以提高物流專業(yè)詞匯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英語閱讀能力。

(二)基礎能力診斷

“五環(huán)四步”能力本位教學模式中的基礎能力診斷就相當于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的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往節(jié)知識點的復習與回顧。教學目的是辨識學生對以往知識和經(jīng)驗的掌握情況,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也為分組教學提供依據(jù)。首先選取往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英語詞匯通過知識問卷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問題的設定方式可以是判斷式、選擇式或是問答式等。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們完成問題的情況進行延伸教學,把本次新課需要的知識點滲透進去,讓學生們既可以鞏固以往知識還可以為新閱讀中的知識點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三)能力發(fā)展訓練

“五環(huán)四步”能力本位教學模式中的能力發(fā)展訓練就是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的新知識學習。教師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小組協(xié)作行動、學習作品展示、師生共同評價的步驟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在英語閱讀課中的具體任務可以分為:英語閱讀理解所需要的基本英語詞匯和短語、物流專業(yè)詞匯和短語、物流工作流程的示意圖展示等任務。這樣的任務既可以兼顧基礎英語的學習還可以學習物流專業(yè)英語詞匯,另一條主線就是梳理物流類英語閱讀文章的脈絡,使每一次課程的內(nèi)容都是以就業(yè)為導向的物流專業(yè)的工作內(nèi)容。這樣的課程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能力本位的教學目標,也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發(fā)展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到主動地了解專業(yè)知識,極大的調(diào)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習起來也就更加的努力。

(四)能力發(fā)展鑒定

“五環(huán)四步”能力本位教學模式中的能力發(fā)展鑒定是對新知識點的鞏固。各小組經(jīng)過一系列的學習后完成了各自的任務并進行口述講解,然后是同學們和教師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就是對新知識內(nèi)容的不斷復習和鞏固。當學生們回答問題或是展示作品時遭到其他組員的質(zhì)疑時,學生們會再一次的進入到學習、分析、判斷和選擇的狀態(tài)中,這也是對知識點的反復學習,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糾正了錯誤的認識,這樣的展示過程就體現(xiàn)了學生前后學習的差異,也清晰的體現(xiàn)了學生們的進步。英語課程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反復訓練、重復記憶的課程,多次大量的重復知識點就是英語閱讀課程學習的最好方法。

(五)能力教學反思

“五環(huán)四步”能力本位教學模式中的能力教學反思是傳統(tǒng)英語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總結部分。課上的反思應該分為兩個部分:首先教師應該重點梳理本次課程的教學脈絡,對重點知識點的回顧。也是學生們也分享學習的收獲和一些與其他組相比不完整的部分。教師通過分析學生的接受情況也是對自己授課結果的一種反饋,同時也是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改進。英語閱讀課程的實際授課中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需要掌握一些新的授課方法,還要時刻關注注重學生的理解能力,學會運用正確的方式和方法來加深學生對英語詞匯的記憶力。而學生們的反思,也應該是他們的最大收獲。學生反饋給教師的信息對教師整個課程的設計起到至關重點的作用。

二、結語

第2篇: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范文

一、 命題意圖與考查指標結構

1.1 命題意圖。

1.1.1 全面考查《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第二學段的階段目標,檢測學生基本學業(yè)水平。

命題以《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jù),以教材為基本點,本著“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的評價功能,旨在考察學生語文素養(yǎng)及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和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轉變情況,力求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進行全面評價。

1.1.1.1 命題能全面落實《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第二學段的階段目標及三年級教材的知識點。

1.1.1.2 命題能全面落實三維目標的教學要求。

命題能從“積累與運用”、“閱讀”和“習作”三個方面考查學生的語文學業(yè)水平。既重視基礎知識,關注核心內(nèi)容,又重視情境創(chuàng)設,關注語文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這樣,突出了語文的實踐性與開放性,實現(xiàn)全面檢測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

1.1.2 能區(qū)分不同層次學生的語文學業(yè)能力,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

新課程提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命題能注重人文關懷,尊重各類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發(fā)展權利,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獲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

1.1.2.1 重視基礎知識,關注核心內(nèi)容的考查。

測試突出考查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體現(xiàn)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基礎性和工具性特點,即所有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常用技能。如字音、字形、字義,詞、句的積累運用等。

1.1.2.2重視情境創(chuàng)設,關注語文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

語文學科的實踐性特點決定了語文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通過命制情境新穎、背景公平的語文應用性試題,達到全面考查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多方面的能力。

1.1.2.3 尊重學生的差異,賦予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試題中的習作部分屬于范圍命題。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和成長經(jīng)歷,確定習作的具體內(nèi)容,賦予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1.1.3 命題力求引領教學方向,提高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實效性。

(1)引領教師“用教材”教,充分發(fā)揮教科書的引領作用,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提高教師教學的實效性。

(2)引領教師深入開展教學研究,遵循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不斷創(chuàng)新試題表現(xiàn)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

1.2 各項考查指標結構

二、典型試題分析

2.1 每一小題的得分狀況

2.2 典型試題分析。

第一部分:“積累與運用”部分著重考查學生“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詞義”、“積累和運用常見古詩文”四方面的能力。下面將結合“積累與運用”部分的一些典型題目來做具體分析。

2.2.1 讀準字音。

典型題目:

下面每道小題中,都有一個字的讀音是錯的。請你把它找出來,并把這個答案寫括號里。

lí tuò shì jiǎo

題號4 : A 黎明 B 唾沫 C 似的 D 比較

考查能力:

讀準字音•能分辨常見誤讀

讀準字音•能利用漢語拼音糾正方音

讀準字音•能讀準多音字

正確答案:D

這道題考查的是學生讀準字音的能力。每道題的四個選項都分別針對四個考查點――讀準多音字、分辨常見誤讀、利用漢語拼音糾正方音和讀準除此之外的一些常見字。學生在哪一方面掌握得不好,或者說能力有欠缺,就會選擇錯誤。也就是說,通過縱向比較學生題目間的表現(xiàn),就可以推斷出他字音上的能力發(fā)展情況。

上面題正確選項“D”。選擇A說明學生在“分辨常見誤讀”和“利用漢語拼音糾正方音”上均有問題,是i與ei不分;選擇B說明學生在“分辨常見誤讀”和“利用漢語拼音糾正方音”上均有問題,是uo與u不分;選擇C說明學生在“利用漢語拼音糾正方音”和“讀準多音字”上均有問題,平翹舌不分。

通過縱向比較,可以看出,選擇A的占人數(shù)的1%,選擇B的占人數(shù)的4%,選擇C的占人數(shù)的10%。究其原因,是教師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讀多音字中,缺少對規(guī)律的提煉,即引導學生在組多個詞語的基礎上,使學生明確“似”這個字選擇范圍比較窄,只有在“像…似的”、“似的”時才讀shì,其它的如“似乎”、“相似”都讀sì。這樣,學生才能扎實掌握。因此,對西崗區(qū)學生來說,讀準平翹舌的多音字是讀準字音能力中最薄弱的。

2.2.2 認清字形。

典型題目

下面每道小題中,都有一個詞語含有錯別字。請你把它找出來,并把這個答案寫在括號里。

題號5. A 蓮蓬B 誠實 C 魚翁D 惱怒

考查能力:

認清字形?能分辨形近字的誤用

正確答案:C

本題考查學生分辨形近字誤用的能力。四個選項中,A選項考查學生能否分辨形近字“蓮”和“連”, B選項考查學生能否分辨形近字“誠”和“成”,C選項考查學生能否分辨形近字“漁”和“魚”,D選項考查學生能否分辨形近字“惱”和“腦”。題目要求選出錯誤的一項,故正確選項為C。

通過縱向比較,可以看出,選擇A的占人數(shù)的11%,選擇B的占人數(shù)的1%,選擇D的占人數(shù)的15%。本題選項A、D的人數(shù)偏多。對于“蓮”“惱”字,如果能夠結合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來識記,就很容易記住。因為“連”表示字音,“草字頭”表示字義;“惱”字的右半部分表示字音,“樹心旁”表示字義。因此,對西崗區(qū)學生來說,加強形近字比較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字源字理等多種方法,在比較中明晰。

2.2.3 理解詞義

典型題目

(1)無語境。

下面每道小題中,哪一個詞語和加點詞的意思最接近?請你把它找出來,并把這個答案寫在括號里。

題號11.機 靈

A 靈氣B 靈活C 靈動D 靈光

考查能力:理解詞義?能理解常用詞語的基本意思,分辨詞義間的差別

正確答案:B

本題要求學生能夠分辨詞義間的差別,并做出判斷。找出與目標詞“機靈”最接近的詞語。題目給出的四個選項均在字面上與目標詞有相近之處,但與目標詞詞義最接近的是選項B“靈活”。

從學生在這道題目上的作答表現(xiàn)看,選擇A占人數(shù)的13%,選擇C占人數(shù)的15%,選擇D占人數(shù)的2%,選擇干擾項A、C人數(shù)較多,主要是由于“靈氣”的意思或指人機靈勁,或指神話中超自然的力量,“靈動”的意思是活潑不呆板,富于變化。這說明,學生能夠掌握詞語的大致意思,但是對于詞語的精細辨析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有語境

典型題目

下面每道小題中,哪一個詞語或成語填入畫線部分最恰當?請你把它找出來,并把這個答案寫在括號里。

題號13.春節(jié)晚會上,劉謙表演的魔術讓我感覺很 。

A 神奇B 奇怪C 神氣D 奇異

考查能力:理解詞義?能理解常用詞語的基本意思,并在簡單的語境中恰當運用。

正確答案:A

這道題考查學生理解常用詞語的基本能力,并在簡單語境中恰當運用的能力。選擇B、D的意思與答案意思接近,但不是語境應用的范圍,不能搭配,選擇C根本就不是這個語境的。

從學生作答的表現(xiàn)看,選擇B的占人數(shù)的8%,出現(xiàn)這種錯誤可能的原因是學生沒有考慮給定語境的限制?!捌婀帧笔歉匠2灰粯?,“奇異”奇特驚異,而在測試題目給定的語境中,“神奇”才能與“魔術表演”相匹配。這說明在有語境的詞義理解中,學生結合語境選擇恰當詞語的能力尚需要加強。

典型題目

下面每道小題中,哪一個詞語或成語填入畫線部分最恰當?請你把它找出來,并把這個答案寫在括號里。

題號16.我看到中國運動健兒 地登上了領獎臺。

A 神采飛揚 B 出神入化 C 神通廣大 D 神氣活現(xiàn)

考查能力:理解詞義?能理解常用成語的基本意思,并在較復雜的語境中恰當運用。

正確答案:A

這道題目考查學生理解常用成語的基本意思,并在較復雜的語境中恰當運用的能力。學生需要在理解成語意思的基礎上選擇出最符合語境的一項。句中“登上領獎臺”是理解本句語境的關鍵點,與語境最相符的成語應該是選項A

從學生作答的表現(xiàn)看,有27%的學生選擇了D,“神氣活現(xiàn)”可以形容自以為優(yōu)越而表現(xiàn)出得意或傲慢的樣子,但題目所給的語境是登上領獎臺,選擇錯誤的學生顯然沒有結合所給語境選擇成語。

2.2.4 積累和運用常見古詩文

典型題目

下面三個小題中,哪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請你把它找出來,并把這個

答案寫在括號里。

題號18. 畫線處應該填入的一句是:

嫦娥

(唐)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 。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A 水村山郭酒旗風

B 無邊光景一時新

C 家家乞巧望秋月

D 長河漸落曉星沉

考查能力:古詩文積累?能準確記憶學習過的古詩文

正確答案:D

這道題目考查學生能否正確記憶學習過的古詩文。李商隱的《嫦娥》是學習過的古詩文。正確選項為D。94.63%的學生在這道題目上作答正確,說明學生對學過的古詩文掌握比較好。

典型題目

題目20.下面選項中,表達詩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是:

A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B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C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D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考查能力:古詩文積累?能正確理解學習過的古詩文

正確答案:B

這道題目考查學生理解古詩文基本意思的能力。A選項表現(xiàn)船行“速度飛快?!盋選項表現(xiàn)“在石徑蜿蜒、白云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D選項表現(xiàn)“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B選項表現(xiàn)詩人思念家鄉(xiāng)。正確答案為B。選項A、C、D具有一定的干擾性,僅有59.36%的學生選擇正確,表明學生雖然能夠記憶古詩文,但是在理解內(nèi)容上還不夠正確。

第二部分:閱讀

“閱讀”部分著重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形成解釋”、“整體感知”和“體會情感”四方面能力。

第三部分:習作

“習作”部分考查學生記敘一個游戲,通順連貫地表情達意的能力。從“內(nèi)容結構”、“語言表達”、“書寫及標點”三個分項考查學生記敘游戲的過程。從測試的結果看,大部分學生在習作中,能選定一個游戲,比較清楚地敘述游戲的過程,標點符號的使用基本正確。

三、語文學科教學成績、主要問題與建議

3.1 成績

3.1.1 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教學扎實有效。

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是指學生后續(xù)學習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體現(xiàn)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基礎性和工具性特點。即所有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常用技能。如字音、字形、字義和古詩文積累運用等。

(1)學生能利用漢語拼音糾正方音。

試卷中涉獵字的讀音相當一部分是學生容易讀錯的,包括大連地區(qū)的方音,像聲調(diào)亂用、平翹舌不分,i與ei、b與p、uo與u等的混淆。通過學生答題來看,學生基本能正確進行分辨,準確認讀。這說明教師在認讀字音的教學中,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讀基礎上,能注意糾正學生的方音。長此以往,學生掌握較為扎實。

(2)學生能正確分辨部分音近形近字。

試卷中涉獵的正確書寫的字,如“記與紀”屬于形近字,如“望與忘”,屬于同音字,通過學生答題來看,學生基本能正確分辨,正確書寫。這說明,教師能把握漢字是音、形、義相結合的特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字源字理等方面進行分析與分辨。這樣,學生掌握了區(qū)別音近形近字的方法,運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3)學生能準確理解部分高頻詞語的意思并能正確運用。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語意思。”因此,對詞語的理解是中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閱讀理解的基礎。通過學生答題情況看,無論是有語境的,還是沒有語境的,學生基本能正確理解。這說明,教師在教學中,能主動提取一些高頻詞語,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的方法進行理解,并引導學生正確運用。

(4)學生能正確記憶學過的古詩文。

試卷中所呈現(xiàn)的古詩文均是二、三年級教材中的,也是《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背誦的古詩文。學生能依據(jù)題目要求,正確記憶已學過的古詩文,答題得分率較高。雖然與學習該篇古詩文的時間已相距半年甚至一年,學生仍能正確識記,這說明教師在平日教學中,十分注重引導學生反復吟誦,達到熟讀成誦,因此,學生記憶很深。

3.1.2 習作教學扎實有效。

《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了第二學段的習作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边@就要求在學生習作中能清楚、具體地表達。

批閱作文從內(nèi)容組織、語言表達、錯別字、標點和書寫三方面打分。通過試卷看,學生能夠從自己的經(jīng)歷、感受出發(fā),體現(xiàn)出學生選材角度的多樣性;對于游戲記敘得比較清楚與具體,體現(xiàn)出學生語言的豐富性。由此,折射出教師平日習作教學的扎實、有效,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習作水平。

3.2 問題與建議

3.2.1 繼續(xù)加強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的教學研究。

(1)加強多音字的教學,要尋找規(guī)律。

對于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多音字,在教學中不可忽視。加強多音字的教學,不是讓學生一遍遍反復認讀,既浪費時間,又毫無效果。因此,對于多音字的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對不同的讀音進行組詞,然后對每個讀音的多個組詞進行歸納,并總結出每種讀音所代表的不同意義,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從而達到準確識記的目的,最后要讓學生在練習和實踐中不斷運用,掌握規(guī)律,形成能力。

(2)加強字形的教學,利用漢字比較和字源字理等方法,形成記憶。

所謂加強字形的教學,不是就某個字的反復強調(diào)與書寫,也不是就某個字的死記硬背,這樣,既枯燥,又沒有意義。相反,教師應該在指導學生正確書寫字形的基礎上,要適當進行拓展練習,由這一個字想開去,可以勾聯(lián)這個字的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形近字等,并引導學生對這些字進行比較,在比較中進行區(qū)分,在區(qū)分中達成明晰。另外,在識記字形的過程中,教師要嘗試借助字源字理讓學生明晰漢字的構字特點,進而準確記憶字形,形成深刻的記憶。這樣,讓學生頭腦中的漢字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字,而應該是由一個個漢字穿成的一條條線,由一條條線連成的一個網(wǎng)。這樣,學生在需要時,可以隨時正確提取。同時,也不要給學生造成某種定式,一定要學生依據(jù)發(fā)生的實際情況靈活。

(3)加強正確運用詞語的教學,掌握辨析的方法。

《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理解詞語明確提出,“能聯(lián)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等多種方法理解詞語意思。”這就要求并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高頻詞語或成語不僅要理解,還要正確運用。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結合教學實際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多種方法,并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的方法理解詞語意思,還要在此基礎上能準確運用。特別是學生借助近義詞理解詞語意思時,更為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明確近義詞之間細微的差別,所適用的不同場合、范圍、情況、對象及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準確理解與運用詞語的能力。

(4)加強理解古詩文教學,要憑借多種方法。

試卷中涉及古詩文理解的內(nèi)容就暴露出諸多問題,學生對哪個選項符合題目的要求,舉棋不定,難以決斷。原因在于試卷中呈現(xiàn)的古詩文距離學生實際學習已有一段時間了,學生有一定的遺忘。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教師在教授古詩文時,可能只是對古詩文中詞句的串講,接著就是熟讀成誦。而對古詩文所表達的情感往往是一帶而過。這樣,隨時間推移,學生對于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是什么,漸漸就淡忘了甚至遺忘了??荚嚂r,出現(xiàn)類似的題目,學生往往無法形成勾聯(lián)而正確解答。因此,加強理解古詩文教學,就要引導學生運用注釋,借助學習資料,運用畫面想象、反復吟詠等方法,在理解古詩文意思的基礎上,聯(lián)系生活實際深刻體會古詩文表達的情感。這種教學才不是標簽的教學,是深入學生內(nèi)心的,甚至是滲入學生骨髓的教學,不會隨時間推移而忘懷。

3.2.2 加強閱讀教學研究,要明確年段閱讀要求。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了第二學段的閱讀要求,詞句理解的重點是“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闭n文理解重點是“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彼婕暗拈喿x能力包括整體感知、提取信息、形成解釋和體會情感四方面的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應該貫徹落實這四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從學生答題來看,學生不能靜下心讀,對短文整體感知把握不準,學生只浮于表面理解,淺嘗輒止,理解不到文字背后的內(nèi)容,對于提取信息或形成解釋等內(nèi)容理解均不夠準確或全面。

究其原因,就是閱讀教學中對于年段目標要求不夠明確,閱讀教學常常被串講串問所代替,常常被沒有目的的瑯瑯書聲所代替,常常被支離破碎的講解所代替,教師游離于教學目標之外,“泛語文、非語文”的現(xiàn)象充斥于課堂教學中。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非加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不可,明確年段閱讀要求。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把教材僅僅作為一個例子,實現(xiàn)“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能遵循閱讀教學規(guī)律,通過“牽一發(fā)動全身”的問題引領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語言,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感知、提取信息、形成解釋和體會情感四方面的能力。

3.3 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訓練,注重方法與規(guī)律。

本次考查的內(nèi)容不僅涉及讀音、字形、詞義,還考查學生積累與運用詞語的能力,對短文內(nèi)容準確理解能力及習作能力。由于這次考查內(nèi)容距離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已有半年多時間,教師對知識的歸類、整理及對新舊知識前后滲透的訓練相對不足,學生對于一些知識存在淡化甚至遺忘的現(xiàn)象,導致引導學生對綜合性較強試題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得分率不高。這是客觀原因。對于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審題能力也較差,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3.4 加強習作教學研究,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從批閱學生習作來看,尚有5%的學生沒有達到語文課程標準基本要求。因此,仍需要加強習作教學研究。

重視平日的習作課。上好教材中的八次大作文,特別注意要上好習作講評課,重視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和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3.5 重視習慣培養(yǎng),提高學習效益。

第3篇: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有效閱讀教學;能力素養(yǎng)培養(yǎng);實踐與探討

在學校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傳統(tǒng)習性和“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這句話的誤導和影響,許多人只是把數(shù)學與學習思維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高度重視和注重對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的強化訓練,而忽視了數(shù)學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其實這是一種近似于舍本逐末的錯誤觀念抑或片面性做法。所謂數(shù)學閱讀,就是指學生個體憑借自身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學習經(jīng)驗和生活積累,努力調(diào)動潛在性思維的活力與靈性,通過閱讀數(shù)學教材和書本中提供的文字信息、圖片音像資料、自己日常積累的數(shù)學素材以及課外讀物等有關材料,運用數(shù)學的有關方法和觀點來認知、理解、把握和汲取知識并感受數(shù)學文化的一種學習活動。筆者認為,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應當把閱讀教學放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能力素養(yǎng)的戰(zhàn)略性高度和戰(zhàn)術性角度來加以認真對待。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試對此作出一些拋磚引玉式的簡要闡述:

一、小學數(shù)學課程閱讀教學的重大意義和影響

關于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誰不善于閱讀,他就不善于思維。”數(shù)學閱讀對學生的思維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呢?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一是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進行持久地訓練,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快捷思維能力。二是“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給予學生提供一定的時空,鼓勵他們在閱讀學習中“見疑、質(zhì)疑、探索、釋疑”,從而有效地鍛煉小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三是在中有效地鍛煉小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深刻性,在豐富想象中有效地鍛煉小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開闊性。

二、對小學數(shù)學有效閱讀教學的探索與實踐運用

作為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和主導者,要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從而有效發(fā)展他們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開展數(shù)學課程的閱讀教學呢?

1.在潛移默化中為小學生作好示范引導作用

小學生具有先天的模仿欲和較強的模仿能力,在他們的眼里和內(nèi)心深處,老師的一切行為都是正確的、權威的,甚至是神圣的,因而就會不自覺地模仿老師。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教會小學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學習道理和實踐做法,另一方面要以自己的行為為小學生帶好頭、做好樣子,努力發(fā)揮主動推動和行為帶動作用。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內(nèi)容時,執(zhí)教者要引導小學生對“圓柱的兩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這句話加以理解,通過認真反復地閱讀,首先抓住“完全相同”這個關鍵詞語,再通過與“面積相同”和“形狀相同”等短句詞語的比較和體會,從而幫助他們比較全面地理解這一概念。

2.在課內(nèi)外閱讀中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環(huán)境開闊視野

在努力構建立體化綜合教學體系的同時,執(zhí)教者要堅持課堂教學的主陣地,通過提供各種形式的觀察性材料和綜合信息材料,引導學生有順序、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比較和思考,在觀察感知中強化閱讀思維的訓練,努力實現(xiàn)理解知識、深化知識的教學目的,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閱讀能力。而在閱讀學習中,學生讀出的不只是數(shù)字文字信息,更是以圖文形式予以呈現(xiàn)的綜合性信息。就是說,缺乏正確有效的閱讀審圖,就難以找出答題的全部條件。那么,小學生的課外讀物有哪些呢?教師可以向小學生提供或推薦一些實用的數(shù)學閱讀材料,如具有指導性和引向性的數(shù)學學習讀物,讓他們在多種形式的數(shù)學閱讀中拓寬視野、深化思維。

3.在“魚”“漁”教學中激活學生的學習情趣和數(shù)學思維

(1)要堅持以疑導讀,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而思卻起于趣。在教學中,學生是否具有“問題意識”和問題意識的大小,對形成和提高獨立思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誘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興趣之下有意識地帶著問題去讀,這樣才能發(fā)揮有效閱讀的最大效應。

(2)要堅持以動帶讀,有效推動學生的手腦并用

比如,把一個圓分為若干個相等的小扇形,在拼成近似的長方形之后,它的周長多了6厘米,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在解題過程中,教師要求小學生一邊讀題一邊畫圖,引導他們在操作中把語言文字轉化成具體可感的形象示意圖,這樣就能從中很快發(fā)現(xiàn)增加了兩條半徑,如此則有了水到渠成之勢。

(3)要堅持以思促讀,有效發(fā)展學生的花樣表述

第4篇: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范文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利用多媒體或網(wǎng)絡,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畫面、聲音、圖像、動畫等,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xiàn)課文內(nèi)容,刺激學生多種感官,誘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的情感參與,使學生先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再向?qū)W生提出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二、自主學習

學生帶著問題通過操作多媒體課件,觀察課件中的動畫、聲音、文字,調(diào)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多媒體閱讀具有超文本的結構特性,學生在閱讀中遇到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可以通過“熱鍵”隨時在計算機上查閱他所需內(nèi)容,學生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進度安排學習,學生也可以通過關鍵詞在網(wǎng)絡上搜尋相關信息,在搜集的過程中,隨時制作電子讀書卡片,將相關文字、插圖有機結合,進行信息的初步篩選、整理。此時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人機交互自主獨立學習,掌握學習重點,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在學生對閱讀教學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后,要在應用中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把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呈現(xiàn)給學生,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主導性作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已掌握的信息技術能力和現(xiàn)有信息資源做更進一步的學習。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網(wǎng)絡系統(tǒng)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三、協(xié)作會話

第5篇: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范文

一、教經(jīng)典

以我的理解,校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同的意義,作為校內(nèi)閱讀應該引導學生閱讀經(jīng)典(其實,也就是教材的選文應該經(jīng)典)。所謂的經(jīng)典,應該是能經(jīng)得住時間和空間變化,經(jīng)得住意識形態(tài)變換考驗的,是人類與本民族文化的精華、人類精神文明的凝聚點。引導學生從經(jīng)典閱讀人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審美情趣,從人生一開始就占據(jù)精神的制高點,經(jīng)典閱讀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fā)展,也許經(jīng)典的閱讀對學生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扶助,其實這也正是閱讀教學的意義所在,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的選文不夠精美,即使選擇一些名家作品也多有簡化和改動,改動的原因是為了小學生更為理解,但是許多改變的文章失去了原文的靈韻,名家作品原汁原味存在于小學教材中的有多少?

二、教聯(lián)系

從創(chuàng)造心理學的角度看,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不是他的信息儲存“從無到有”的簡單過程,而是“從有到新”的復雜的綜合加工的過程,人們獲得的信息量越多,創(chuàng)造的可能性也越大,閱讀教學其實并不是簡單的“文本”解讀的過程,在于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學習者可以發(fā)現(xiàn)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文本提升和升華了經(jīng)驗世界的無意識,使它自覺納入學習者的有意識的規(guī)律性的認知領域,同時閱讀者也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信息的短缺、理解力的薄弱。喚醒再學習,再積累的需要。

這樣一個過程并不是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自然經(jīng)過的,期間需要教師的引導、搭橋、讓!學生從閱讀的自然世界過渡到自覺世界。聯(lián)系有多重含義,與文本的聯(lián)系、與自我知識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與文本相關的信息和材料的聯(lián)系,與未知世界的聯(lián)系,與進一步學習的聯(lián)系,閱讀教學成為一個輻射源,學生智力的觸角,在它的觸發(fā)下,敏感伸向各方。

三、教技能

雖然語言文字訓練由于過分強調(diào)語文的工具性。肢解和瑣碎了文本內(nèi)在的靈韻,但是知識和技能仍然是閱讀教學的重要部分。

《課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果學生缺乏解讀文本的基本能力,缺乏基本的語感,怎么能與文本平等對話。閱讀教學一定要教學生必要的閱讀技能、語文訓練,重要內(nèi)容之一是語文技能的訓練。技能必須純熟而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這期間確實不免必要的知識性的艱苦義略顯枯燥的訓練,苦學和樂學就是這樣溶為一體,學生智力增進的也是艱苦學習的深層快樂。不能怕批評意見就放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訓練是方法,訓練是過程,訓練是閱讀教學手段的一部分,不要夸大也不要貶低它的作用,適度適當應該是原則,事實上,任何一種教學法,都不能缺乏必要的訓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能力,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這些閱讀的必要能力,一定是閱讀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學習的。學習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不一定就是枯燥的試題。

四、教反思

第6篇: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范文

關鍵詞 語文素養(yǎng)與語文教學 培養(yǎng)和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途徑 人文素養(yǎng)

一、在閱讀教學別重視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這是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因此,我特別重視閱讀教學的改革。在教學中,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是課堂教學的引路人,突出學生的絕對中心的地位,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落到實處很重要。我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尤其加強了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方法上,講究靈活多樣,切實加強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發(fā)揚教學民主,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為盡可能地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同時,對教材的處理,我還根據(jù)各種文體的不同特點,認真分析,總結相應的教學規(guī)律。在提高學生基本的語文能力的同時,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思想情感、審美情趣等人文素養(yǎng)上來。在課堂教學中,我積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它作為一種精神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力求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另外,教學過程 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fā)現(xiàn)的過程,我要求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強調(diào)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要求學生親自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結論和規(guī)律,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我在教學中,主要是采用分組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合作式的探究學習。這樣在一個小組內(nèi),學生參與學習、發(fā)言、交流的機率大大增加了。經(jīng)過長時間的培養(yǎng),學生不但喜歡上了這樣的學習方式,而且簡直不能離開這樣的學習方式。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還特別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閱讀教學就教材學教材,這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習需要的。我就在努力運用現(xiàn)有的教材資源的同時,深入挖掘課本的潛在資源,這樣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水平,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二、快速作文教學改革,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快速作文教學為提高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一改過去作文教學的僵化模式,使學生的作文速度和作文質(zhì)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使學生聽、說、讀、寫、思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在這樣一節(jié)課中,學生要進行認真的思考、構思、選材,要進行精心的創(chuàng)作,學生要聽讀文章,要口頭點評,要閱讀和修改,這個過程也是對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鍛造的過程。我主要是在作文評語方面進行了改進。接過一個班后,我就精心思考引導學生評改作文的方法。讓學生來批改作文并非就是放手不管,學生批改得好與壞,全靠老師引導。首先,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學生批改作文不可能一下就很好,由不好到好是有一個過程的,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教師要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這必須給學生指定一個評改的框架。比如,一開始可以讓學生主要說說一般性的東西,書寫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整潔,語言是否通順,選材如何,構思怎樣。再往后就可以進一步讓學生談談更深一步的內(nèi)容。如作文當中的一些寫作的特點,作者的想象能力,描寫的順序,寫景的方法,修辭的運用,文章有無文采等。這樣,學生的批改水平定會不斷提高,他們的批語越來越豐富,越來越精彩。這樣,學生批改作文的過程,實質(zhì)上就變成了再一次的寫作訓練的過程,變成了學生對世界對人生進行深入的探索、認識和精神審美的過程。

三、大量閱讀成為檢驗和豐富語文基本能力,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通過多讀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差不多成為當今語文教育同仁的共識。在此,我所說的多讀,不僅是指對課程教材上的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要多讀,更是特指廣泛地閱讀課外讀物。我在指導學生閱讀中,對學生的閱讀分為自由閱讀和集中閱讀兩種形式,自由閱讀,是指對學生的閱讀不規(guī)定具體的閱讀內(nèi)容,也可以不分地點,但教師對閱讀的方法要作指導。集中閱讀,主要是指在教師親自指導下的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規(guī)定閱讀時間,交代讀書方法,回答有關問題。更有甚者,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中的精彩段落進行朗讀訓練,玩味欣賞,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鑒賞能力。古典文學是沙里淘金經(jīng)受了時間檢驗的藝術精華,讓學生去感悟和咀嚼古典文學精品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審美情趣了人文素質(zhì)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教學實踐中,我總是想方設法給學生補充大量的古典文學精品。如學習了北朝民歌《木蘭詩》,就給學生補充同時代的南朝民歌《西洲曲》,讓學生在反復的吟誦和感悟中,體味南北朝民歌不同的審美趣味。我讓學生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在多讀多背中,在反復玩味中,學生潛心感受祖國語言的精妙,汲取祖國文化的美的精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第7篇: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范文

一、 習作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學段目標不明,任意拔高,降低學生習作的興趣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將第一學段的習作教學的目標定位為“寫話”,第二學段習作目標為“習作”。為了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和自信心。在小學語文試卷中,習作占了較大的比例,如一二年級的“寫話”一題分值多在10―15分。教師在評分時,往往是寫但句話比寫二句得分高,寫四句比寫三句得分高,讓學生把“寫話”變成了“寫段”,在字數(shù)上要求學生寫100―200字,在寫作方法、寫作內(nèi)容上都參照中高年級的標準提出具體的要求。試想,一二年級的學生,識字量不多,語言積累較少,一下子就要求他們寫上百字的“文章”,學生怎能不害怕?

(二)習作與閱讀分離,忽視了閱讀對習作的促進作用

崔巒指出:“習作能力的根本是閱讀能力,閱讀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基礎?!毙W語文教材所選用的課文均是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可以作為學生習作的范文。但不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而忽視深入挖掘課文讀寫結合的訓練點,未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和寫作指導。如“第三屆福建省小學習作(寫話)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中的12節(jié)展示課,未有“讀寫結合”的課例,可見這一現(xiàn)象是比較普遍的。另外,不少教師只關注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只顧讓學生埋頭做題,未能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學生語言貧乏,搜腸刮肚也寫不出好文章,自然無興趣可言。

(三)一味求全,面面俱到,習作指導缺乏針對性

有的語文教師的寫作指導講究面面俱到,從審題立意、選材構思到語言表達、篇章結構等都要講清楚,結果哪一方面都沒有講到位。例如,指導學生“寫一個熟悉的人”,從三年級到六年級,習作指導都是“通過一兩件事寫出人物的特點,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來描寫”,卻又從未進行過專項的指導與訓練,結果學生雖然知道要從哪幾方面來寫,但哪一方面也無法細致刻畫、生動描寫,人物特點自然不鮮明,無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重改輕評,教師越俎代庖

習作評價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習作指導的繼續(xù)和深化。由于教師的習作指導過于求全求細、費時較多,學生完成習作的時間有限,多數(shù)教師就把習作評價的環(huán)節(jié)省略,以教師課后批改代替課堂上的現(xiàn)場評改。負責任的教師會字斟句酌,小到一個標點符號、一個錯別字,大到整段文字,批改后學生原來的習作已面目全非。而不負責任的教師,則對學生的習作草草批閱,打個等級或分數(shù)了事。正如葉圣陶老先生所說:“教師改文,業(yè)至勤,茍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于虛擲?!边@兩種做法都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生習作能力的提升起不到指導作用。

二、立足課程標準精神,改進習作指導方法,提高習作質(zhì)量

(一)明確學段目標,降低要求,提高學生習作的興趣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第一學段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現(xiàn)實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第二學段的習作目標是“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以及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寫清楚”。據(jù)此,筆者認為一二年級的習作應以寫句子過渡到寫幾句話為主,中年級的習作應以寫段為主向?qū)懫^渡。因為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先于書面表達能力,所以不管哪一種形式的習作(寫話)訓練都要堅決貫徹先說后寫的原則,與說話訓練相結合,為學生的習作訓練降低難度。

(二)讀寫結合,把專項訓練與綜合指導有機融合

作文能力包括基本能力與專門能力,基本能力指觀察、思考、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專門能力包括取材、立意、構思、語言表達、修改文章等。這些能力的獲得,不能采用直接呈現(xiàn)和灌輸?shù)男问剑貏e是習作的專門能力,即便教師條分縷析地教給學生,學生也未必能寫出好文章。因此,我們必須遵循讀寫結合這一基本規(guī)律,在閱讀教學中,緊緊依托文本資源,抓住契機,引導學生模仿典型句式,學會遣詞造句;模仿精美語段、學會精巧構思;模仿精彩篇章,學會謀篇布局。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寫作素材,潛移默化地提升他們的作文能力。在作文指導課上,教師應注重從內(nèi)容入手,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幫助學生打開記憶的倉庫,讓學生自由表達所見、所聞、所思,激發(fā)他們的習作興趣。

(三)倡導學生自主評改,讓學生在習作評改中提升能力,感受成功

在作文批改階段,我們要變“教師批改”為“學生自改”,變“課后批改”為“課上、課后評改相結合”,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作文評改的過程。根據(jù)各年段的實際情況,教師可采取學生自改―合作評改―教師總評的評價體系。(1)學生自改。第一遍默讀,檢查文章整體是否符合習作要求,調(diào)整順序,充實內(nèi)容;第二遍輕讀,改正明顯的病句、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第三遍放聲讀,感受習作在遣詞用句、表情達意方面是否有需要完善的地方。(2)合作評改。在小組內(nèi)讀一讀自己的習作,談一談自己的構思及初步修改哪些地方,請小組同學評議、補充,再根據(jù)小組同學的意見進一步修改。(3)教師評改。教師在學生練筆時應加強巡視,發(fā)現(xiàn)他們優(yōu)點和不足,并教給他們基本的修改方法和要求。習作上交后,教師要針對學生自改互評后仍有問題的習作進行個別指導,要選拔推薦優(yōu)秀作品在班級學習園地、校報校刊或其他報紙雜志上發(fā)表,以示激勵。

參考文獻:

[1]劉平貴.淺談提高作文教學的幾點策略[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10(30).

第8篇: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范文

小學漢語文課程是提高小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基本能力,是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為學好其他科目打下良好的基礎。根據(jù)新課改對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相關規(guī)定,第一、應著重提高小學生閱讀興趣,使小學生充分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第二、能夠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學習多種閱讀方法;第四、具備通過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詞句意思的能力。

一、小學漢語文閱讀能力提高的必要性

小學漢語文閱讀能力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大小不僅關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亦影響其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合適的閱讀材料、正確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小學生發(fā)散思維、緩解學習疲勞、拓寬知識領域,還能在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基本文學素養(yǎng)的前提下,使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小學漢語文閱讀教學模式與實際教學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對于小學漢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其面臨著如何適應新課教學標準要求,轉變教學觀念,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等問題。

二、當前小學漢語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小學漢語文閱讀教學大多沿用傳統(tǒng)的小學漢語文教學方法。在一定時期內(nèi),傳統(tǒng)的小學漢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較大的作用。傳統(tǒng)閱讀教學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便顯出以下幾方面問題:

1、小學漢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單一

傳統(tǒng)小學漢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讓小學生一遍一遍重復閱讀課文內(nèi)容,或者在學生閱讀前提出具有既定答案的問題,采取簡單的方式引導學生多次重復閱讀課文。從小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來看,其集中力維持時間較短,且對“舊”知識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鑒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反復多次閱讀課文,容易讓學生感到閱讀枯燥,從而降低閱讀興趣。

2、小學漢語文閱讀范圍較窄

教師在漢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存在教學方法單一問題,而且為學生提供的閱讀范圍較窄。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其內(nèi)容往往局限于課本內(nèi)容。閱讀范圍有限,往往使小學生提不起閱讀興趣。

3、小學生缺乏良好閱讀習慣的提高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往往是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提出范圍、數(shù)量、內(nèi)容等方面的要求,學生僅被動依從“領導”型教師的指示而進行閱讀學習。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有自控能力差、自主調(diào)節(jié)能力不足等特點,教師在實施漢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這些本質(zhì)特點認識不足,或不夠重視,從而導致了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缺失。

三、小學漢語文閱讀能力提高措施

1、更新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法,實現(xiàn)教學方法多元化

小學漢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更好的解決其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師教學方式老化、單一等問題。如在小學生閱讀教學中可引入情境式教學,即引導學生在簡單閱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看法和認知通過表演、設置情境等方式表達出來。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引入多媒體課件等載體,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從而引導學生更有效地閱讀。

2、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著重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以不適應于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需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是漢語文教師的必修課。換言之,只有從根本的觀念上理清教學關系中的主體問題,才能進一步明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漢語文閱讀能力。

3、為學生提供合理的課外閱讀時間,拓展其閱讀范圍

第9篇:閱讀教學的基本能力范文

關鍵詞:教學新課程語文

新課程下,新穎的教學方式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讓課堂五彩繽紛,煥發(fā)出了新的生機。課堂亮起來了、動起來了、響起來了。聲光電、唱念打,各種手段紛紛登場,把課堂裝扮得花枝招展……語文公開課的課堂教學都是那么華麗,那么熱鬧。我們聽課者都會陶醉于小手常舉、小口常開的氣氛,滿足于多媒體全方位轟炸和教師的激情奔放,欣賞于皆大歡喜的評價藝術。當我靜下心來時,常常在思索:語文課堂上五彩繽紛、沸沸揚揚的表象里,涵蓋的究竟是什么?學生們在這樣看似熱鬧的課堂里,學到的又是什么?

在新課程理念的熏染下,我們的語文課堂不再沉悶與乏味,但是在異彩紛呈的背后,我們卻看到語文教學的浮躁與迷失——課堂變得熱鬧了,語文味兒卻變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卻缺失了;綜合的東西多了,學科性卻丟失了。為什么會有這種缺失呢?首先,這是否與沒有正確認識語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有關呢?語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而讀與寫的能力是語文的基本能力。語文課改應該有利于加強與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然而當前的語文教學,重視了“全面”,而對“核心”問題卻有所忽視。

不要把閱讀教學課上成閱讀理解課。大家知道,閱讀理解與閱讀教學有不同的目的任務。閱讀理解是“通過書面言語的感知獲得意義的思維過程”(《教育大辭典》),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這是每一個閱讀者閱讀所要達到的目的和必經(jīng)的過程。簡而言之,“讀懂了”,閱讀的任務就算完成了。而閱讀教學就不同了,它是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今后的獨立閱讀打基礎而進行的“教與學相結合或相統(tǒng)一”的活動,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而且要在此基礎上學會閱讀。也就是說,閱讀教學不僅要通過語言文字的載體理解內(nèi)容,而且要關注語言文字載體本身的物質(zhì)存在。其實,所謂課文(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文章”)的意義就包含著內(nèi)容意義和形式意義兩個方面,只要內(nèi)容意義而忽視形式意義,是不完全的閱讀教學。兩者統(tǒng)一得好,教學得法,是可以達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性境界的。多數(shù)情況下,教學還是要走一個來回,即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內(nèi)容,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看看語言文字是怎樣表達內(nèi)容的。

不要淡化教學過程中的語文意識。語文意識是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始終有清醒而明晰的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意念,始終不忘記一個語文教師的職責。一是學生在個體閱讀以后交流感悟體驗的時候,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所說的內(nèi)容,如意思是否正確,是否有創(chuàng)意,至于語言表達得如何就不計較了。二是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拓展閱讀的時候,有時利用文本表達上的含蓄蒙眬或留下的空白,需要學生用自己的生命體驗去詮釋去補充,或展開想象的翅膀去充盈去豐富;這些時候往往時間倉促,不容學生經(jīng)過比較鑒別、分析歸納的思維活動,然后付諸言語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樣,好事沒有做到位,沒有做踏實,拓展性閱讀徒具形式而已。三是把上述口語交流的內(nèi)容轉化為書面文字的時候,以為內(nèi)容基本正確就可以了,文字表達方面的評議往往敷衍了事、馬馬虎虎,甚至就根本不加評議。

加強語文意識,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樹立“無時不語文”的思想,時時處處都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首先有明確的語言表達訓練意識。學生無論是口頭說還是書面寫,都是訓練語言表達。既然是訓練語言表達,都必須有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要求,就得在語言表達上下工夫。錘煉語言就是錘煉思想,語言流暢了就是思想舒展了。其次是學生有充分的語言實踐時間,有重視學生在實踐中積累和運用語言的意識。教師有意引導學生不斷內(nèi)化書面語言,不斷豐富充盈自己的語言庫存。學過的詞匯和句子在練習表達時,能不時顯于筆下或口語之中。而不是一味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即頭腦里固有的語言)來表達,與吸納書面語言脫離開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始終堅守自己的“崗位”,種好自己的“責任田”。最后,教師對學生語言的生成與發(fā)展有強烈的指導和相助意識。教師應十分了解學生的語言發(fā)展水平和表達的欲望與困惑,在師生共同參與中及時給予學生以鼓勵與必要的點撥,使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由不準確到準確、不熟練到熟練。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登山,正是在教師的指引扶助下一步一步,逐步到達理想的境界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