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科研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對象。研究對象為云南中醫(yī)學院護理學院2010級215名護理專業(yè)大學生(以下簡稱護生),女生192人,男生23人,年齡在20-23歲,按入學時編班隨機分為對照組(2010級護理1、4班,105人),實驗組(2010級護理2、3班,110人)。兩組護生間入學成績、年齡、性別及基礎課成績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第五學期開設外科護理學課程,采用王雪文主編的《外科護理學》,實驗學時18,均由筆者講授。
2.方法。
(1)教學方法。對照組護生采用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即“教師示教+護生分組練習+教師總結”。實驗組采用整合式實驗教學模式,即“一個教學框架+一個實驗步驟”。根據(jù)護生已學過的、技術操作所涉及解剖學知識的多少設計一個新的教學框架,“已學過的基礎解剖學知識,即要點(護生復習)+將局部解剖特點與技術操作要點進行整合,即重點(護生預習)+解剖學知識在技術操作中的應用,即難點(教師指導)”;一個教學步驟,即“先試后導、先練后講”。
(2)評價方法。①問卷調查:由筆者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內容為10個項目,回答方式為肯定或否定,在實驗教學結束時發(fā)放,當天收回。發(fā)出問卷215份,收回問卷215份,有效問卷為100%。②技術操作考試:兩種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護生考核方式、考核項目相同,均聘請院外護理專家進行考評,教考分離,對操作考試成績進行對照分析。③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
二、結果
1.兩組護生學習主動性的比較。對照組護生課堂氣氛相對沉悶,與教師互動偏少,大多數(shù)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提出專業(yè)探索性問題較少;實驗組護生課堂氣氛非?;钴S,與教師互動積極,并按照整合式教學模式主動地串接起與相關學科的知識鏈,經(jīng)常提出有一定深度的專業(yè)探索性問題。
2.兩組護生對實驗教學效果評價的比較。對照組護生的正面評價僅有2項超過70%,即“有利于引導理論聯(lián)系實踐、拓寬知識面”;實驗組護生對10個項目的評價均超過70%。
3.兩組護生技術操作考試成績的比較。對照組平均成績(79.51±8.82)分,實驗組(85.36±7.38)分,兩組比較,t=3.46,P<0.01,結果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組技術操作考試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組。
三、討論
1.整合式實驗教學模式的構思。外科護理學是我院的精品課程之一,筆者為精品課程建設負責人。在近六年外科護理學理論教學中不斷嘗試“知識模塊”教學法,獲得滿意教學效果的同時深受啟發(fā),故構建整合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外科護理學的實驗教學中。該模式以提高知識的轉化率(即知識+能力)為前提,以簡化難點、突出重點、強化要點為原則,通過巧妙地教學設計,清晰地顯示了技術操作與解剖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護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循證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提升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優(yōu)化了教學效果,創(chuàng)新了教學模式。
2.整合式實驗教學模式的優(yōu)越性。
(1)創(chuàng)新了實驗教學模式,優(yōu)化了教學效果。實驗教學模式并不是一種計劃,而是建起了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筆者改變了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授課中簡化了“難點”、突出了“重點”、強化了“要點”。所謂“難點”就是要解決護生盲目操作的步驟,提高技術操作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所謂“重點”就是要突出護理專業(yè)的特點,為臨床護理工作解決實際問題;所謂“要點”就是要明確技術操作的步驟與注意事項,避免臨床工作中護理差錯或事故的發(fā)生;筆者根據(jù)技術操作與解剖學知識轉化點的多少,精心設計教學框架,盡可能地使技術操作、解剖學知識與臨床護理實踐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創(chuàng)新了實驗教學模式,使單純的技術操作轉化為內在的能力,極大地激發(fā)了護生的學習興趣。由問卷調查結果可見,整合式實驗教學模式得到了實驗組護生多方面的肯定,其技術操作考試成績明顯好于對照組護生(P<0.01),獲得了滿意的實驗教學效果。
(2)提升了護生的整體素質。整合式教學模式在講授技術操作的同時還注重培養(yǎng)護生的思維方式及綜合能力。例如:講授三腔兩囊管的插管法時,將技術操作的要點與食管的解剖學特征進行整合,運用解剖學知識來講解“在插管過程中如何避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而誘發(fā)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技術操作步驟變得生動有趣,喚起了護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思變、探研能力的培養(yǎng),啟迪了護理科研的意識,同時還鞏固和加深了食管的解剖學特征,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護生循證思維、臨床思維的方式。
(3)加強了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整合式實驗教學模式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教學經(jīng)驗及教學設計等諸多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既要精通外科護理學的知識點,又要結合相關的解剖學知識進行整合,準確地剖析出二者之間的知識鏈接點、知識轉化率,要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必須付出更多地努力,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拓寬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積累教學經(jīng)驗,努力提升自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緊跟當今世界護理教育發(fā)展的步伐。
(4)促進了不同學科間的合作交流。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知識的激增,合作交流將是任何一個領域取勝不可或缺的一個條件。整合式實驗教學模式使得不同學科的教師(護理學與解剖學)團結協(xié)作、密切配合、互相取長補短,不斷碰撞出知識的火花,給外科護理學的實驗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應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加強合作交流,實現(xiàn)跨學科、大范圍、多層面的交流和相互影響,這對于促進教師的自我實現(xiàn)與成長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方式。整合式實驗教學模式不僅僅是一種參與形式,也是一種教學改革方法,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這對于教研的動力和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1.一般資料
選取我校2010級兒科護理學的學生共203人,全部為女生,選定一班及二班為觀察組,共102人;三班、四班為對照組,共101人。兩組學生在入學成績、學習能力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
2.教學方法
(1)對照組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按大綱要求“照本宣科”,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授,課后根據(jù)大綱重點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yè)。
(2)觀察組教學方法教師采用問題引導教學方法,根據(jù)教學大綱分3個層次設計問題。首先教師給學生預留1~2個問題,給學生留做課前自行尋找答案,學生通過自行查閱資料進行第1層次問題的回答;上課時教師根據(jù)大綱的重點進行詳細的講授,對學生給予引導,這是第2層次;第3層次問題是教師和學生圍繞2、3層次進行討論,學生將第1層次的問題用自己觀點表達出來,學生可以進行分組討論,勇敢表達自己的見解,最后由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
(3)觀察指標對兩組學生的護理學課程期末考試理論成績及觀察組對“問題引導教學”的教學方法的評價進行比較分析。
(4)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取U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取X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兩組學生的理論及臨床實踐能力成績比較
如表1所示,觀察組期末的兒科護理理論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且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觀察組學生對問題引導式教學方法的效果評價
如表2所示,觀察組的學生經(jīng)過問題引導式的教學,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成績,激發(fā)了自主學習能力及增加了臨床實踐能力。
三、討論
【關鍵詞】外科護理;實驗教學;教學改革
外科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實驗教學是外科護理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實驗教學是學生由理論學習轉向臨床實習及工作的橋梁,因此,對其進行深入探討,尋找更有效合理的改革,培養(yǎng)護理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護理教育者首要解決的問題。由于我國的護理專業(yè)起步較晚,其中外科護理學的實驗教學更是難度大,發(fā)展慢,因此我們應加強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深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本文主要從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發(fā)展的基本思路。
一、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1.實驗硬件條件不足,實驗場地設置不合理
外科護理學實驗室硬件條件包括實驗場地、實驗儀器設備和實驗物品。由于護理本科專業(yè)在很多高校都屬于新辦專業(yè),所以在實驗室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沒有專門的外科護理學實驗室,很多外科護理學實驗一般都是在護理學基礎實驗室或外科手術學實驗室進行,這樣有礙于學生對外科護理學實驗的全面認識,也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2.實驗教學脫離臨床工作實際,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我國的護理教育發(fā)展比國外的護理教育晚50多年 [1],所以護理專業(yè)的師資相對其他專業(yè)薄弱。目前國內擔任高等護理教育的教師除了少數(shù)院校學歷結構中研究生學歷達到80 %以上、本科生達到100 %外,大部分院校師資隊伍學歷偏低, 達不到《教師法》規(guī)定的學歷要求,還存在醫(yī)教護、專教本的現(xiàn)象[2]。大多數(shù)護理教師是專職教學,沒有臨床經(jīng)驗,不能把一些新材料、新設備、新方法引進到實驗教學中。另外,實驗技術人員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3] 。而多數(shù)學校并不重視實驗技術人員,有些甚至由技工來承擔實驗課準備工作。這必然會嚴重影響外科護理學實驗課的正常開展。
3.實驗課學時有限,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欠缺
由于許多院校護理專業(yè)學制是四年,學生在三年之內要完成所有理論課程的學習(畢業(yè)實習一年),這必然影響到部分課程的實驗學時。包括外科護理學,由于實驗課時是很有限的,更談不上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出[4],這樣限制了學生評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由于實驗課學時有限,無法形成科學的實驗操作考核體系,教師只能結合學生在平時訓練課中的總體表現(xiàn)給出一個實驗課考核成績,很難做到實驗成績的公平準確性,容易形成泛教學原則模式[5],從而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1. 改善實驗室的硬件條件和布局
實驗室的建設和發(fā)展是實驗課開設的硬件保證,是實驗教學的載體,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的基礎。不斷完善實驗教學條件是進行實驗教學改革的基礎。外科護理學實驗是一門相對獨立的臨床實驗課程,它應該有自己的實驗場所和完善的實驗設備[6]。為縮小實驗教學與臨床護理的距離,縮短學生進入臨床實習的適應期,外科護理學實驗室應接近于臨床外科的布局,應設多媒體教室、物品準備室、模擬手術室、模擬換藥室、模擬病房、重癥監(jiān)護室等實驗室,讓學生進入外科護理學實驗室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在學生進入臨床后就不會感到陌生,使他們能盡快適應臨床護理工作。
2. 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出
傳授式和灌輸式教學法是我國護理教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依賴性、被動性,把學生框在一個固定的模式里,使其思維得不到擴展,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7]。而采用多媒體演示、實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情景教學法,根據(jù)不同的實驗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此外,將實驗員準備所有實驗用品改革為學生輪流參加,實驗員負責把本次實驗所有用物歸類,學生自己準備改組的實驗用物,通過讓學生準備實驗激勵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避免在考試或真正護理病人時,學生由于不知道準備什么物品而手忙腳亂。在操作練習結束后,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練習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糾正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實驗教學效果。
改革過去單一的驗證性、演示性實驗模式,增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能力[8]。在此基礎上,定期的開放實驗室能使學生更充分利用實驗室現(xiàn)有的儀器設備練習各種臨床護理技能,例如可以在模型人身上練習換藥、包扎、縫合、打結、術后拆線等多種外科護理操作。
1微課的起源及其概念
微課又稱為微課程,在國外最先是起源于美國北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ofNorthernlowa)LeRoyA.McGrew教授提出的60s課程和英國納皮爾大學(NapierUniversity)T.P.Kee提出的1min演講[2]。在國內,微課的概念最先由廣東佛山教育局胡鐵生根據(jù)教育信息資源的發(fā)展角度提出。微課是指根據(jù)新的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的要求,以某一學科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建立了以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形成的教學平臺,其反映了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針對某個知識點內容(如重點、難點、疑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方面開展的教與學活動[3]。
2微課的特點
微課與傳統(tǒng)的45min課堂教學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微課在于容量微?。◣资祝瑫r間短?。?min~8min內最適宜,不宜超過10min),教學內容精小(教學內容針對性強,只反映某一知識點,重點突出,通俗易懂)。另外,微課視頻格式多樣(如FlV、RM、WMV等),多種播放軟件支持播放,讓學生隨時隨地在電腦網(wǎng)絡或移動手機、ipad上自由學習,從而達到一對一的教學。另外,微課的使用次數(shù)不受限制,學生可以反復多次觀看,這樣方便學生在學習之后的復習與鞏固[4]。
3以“血栓形成的條件和機制”為例闡述微課在護理專業(y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3.1病理學多媒體教學的不足目前,由于絕大部分的醫(yī)學院校病理學教學中是采用PPT多媒體教學,授課時間長(一般是40min或45min),授課內容多,授課形式是大班授課,學生人數(shù)多,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課后沒有針對性的輔導,從而使教學效果不理想[5]。針對上述病理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以及微課的特點,在病理學教學中采用微課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3.2“血栓形成的條件和機制”微課的制作血栓形成的條件和機制是病理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內容,要求護理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為以后在護理工作中如何預防患者血栓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為了讓護理專業(yè)學生更形象、直觀地理解掌握這一知識點,本知識點采用微課教學,其教學過程如下。3.2.1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以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的2個問題為切入點,引入學習內容。2個問題分別是:護士在靜脈穿刺時為什么不能反復穿刺同一個部位?護士為什么鼓勵術后患者要盡早下床活動?根據(jù)病理學教科書設計教學視頻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學習8min的“血栓形成條件與機制”微課視頻,提高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微課視頻中包含有問題導入、正文講解、總結,病例分析,視頻中插入了圖片、Flas,把抽象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容易理解記憶。3.2.2檢測學習效果視頻觀看結束后,讓學生思考片頭的2個問題,隨機抽取部分同學回答問題,檢測教學效果。在回答問題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表現(xiàn)是主動熱情的,而且絕大部分學生的回答是準確的。由此可知,微課教學在病理學教學中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2.3分組病例討論,鞏固知識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團隊合作能力,活躍課堂氣氛,5~6人一組,分組討論病例。病例的選取緊密聯(lián)系臨床護理工作,突出護理專業(yè)特色,緊緊圍繞著微課視頻的重點內容,把病理學科與護理學科融合起來,讓學生融會貫通,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病例討論結果由小組長輪流匯報,同組其余同學可以補充,其他組的同學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或者辯論。最后,由教師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正確的給予認同和鼓勵,錯誤的要及時糾正,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在病理學教學中應用微課,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引入了新的教學理念,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微課的普及,使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學習,個體化地學習,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微課在教學中受到師生的普遍青睞,對病理學教學改革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馮偉泉.高職護理專業(yè)病理學教學改革探討[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18(24):3277-3278.
[2]胡鐵生.微課的內涵理解與教學設計方法[J].廣東教育,2014,63(4):33-35.
[3]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32(10):61-65.
[4]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60-66.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內科護理學 意義 問題 措施
案例教學法在很早以前就被提出,指的是以案例為中心進行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目的和內容精心策劃創(chuàng)設與之相對應的病例場景,將理論知識變成實際場景,讓學生更能生動形象地掌握學習內容,增強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內科護理學更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因此,對其部分內容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這門課程。
一、案例教學法中的對象和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中選取的對象
運用樣本采集的方法,從學校護理專業(yè)同年級的班級中選擇兩個班級進行實驗,一個班作為實驗者,另一個班作為對照者。
(二)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方法
對于實驗者的部分學習內容,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學過程中,首先學生要預習將要學的內容,對其有一個大致了解,接著教師再把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一一教授給學生,然后再根據(jù)學習內容提供相對應的案例視頻讓學生觀看;學生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相互討論;教師最后再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糾正點評。課后,學生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對照者則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即只講理論的教學方法。
(三)結果
課程結束后,對這兩個班進行階段性試卷測試和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采用案例教學法的班級成績明顯好于傳統(tǒng)教學法的班級。
二、案例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意義
第一,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專業(yè)知識。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采用視頻、錄像、照片等多種多媒體形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真實地理解課本中的知識,更好地了解患者由于疾病的發(fā)展身心所產(chǎn)生的變化和特征表現(xiàn),促進了學生對疾病的認識和護理措施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和實際護理工作相結合,為學生未來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通過上面的實驗效果可知,在教學中采取案例教學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理解、掌握理論知識,提高實踐能力。
第二,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激發(fā)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因為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找到典型的有價值的內科護理案例供學生學習,同時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和研究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不斷掌握學科動態(tài),才能積累一定的臨床護理知識和經(jīng)驗。這就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著學生是否能合格完成學習目標。醫(yī)學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產(chǎn)生吸引力,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以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對案例進行分析,解決問題,能夠了解理論知識的重要性,進而能夠自覺提高理論知識水平。
第三,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能夠學習和借鑒他人的知識和經(jīng)驗并通過教師的指導最終得到結果。這就促使學生不得不采取多種方法進行不同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分析、探究問題的實質,進而得出自己的結論,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當然,這個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點評。
運用案例教學法后,原來課本上枯燥的理論知識變成生動形象、容易理解、記憶深刻的活生生的事實。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實驗者認為案例教學法有利于促進理論知識的應用,同時測試結果也比較好。由此可知,案例教學法能夠有效地使理論知識和臨床護理相結合,有利于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
第四,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教師的全面發(fā)展。案例教學法采用的是探討辯論的方法,也就是通過探討、辯論、比較等方式,逐漸將學生引向所學的知識。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應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表現(xiàn),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要掌握多樣化的教學技巧,避免課堂上出現(xiàn)死氣沉沉的學習氛圍,促進師生之間的教學溝通。課堂上的案例要求真實,有代表性,并與理論知識相呼應。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定的臨床知識和經(jīng)驗,并且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因此,案例教學法有利于教師不斷地拓展知識面,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
第五,案例教學法有利于體現(xiàn)新的教育理念。教師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當作主體,支持和鼓勵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探究、創(chuàng)新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三、案例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學中如何有效實施
教師在實施案例教學法時應該注意一些問題。在編寫案例時應遵循一些原則。例如所寫案例一定要客觀、真實,并且案例要突出教學內容,同時要有明確的目的。這樣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臨床思維,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施案例教學法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選擇的案例一定要真實可信,切不可胡亂編造。
其次,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從最基礎的部分逐步深入教學。
再次,案例教學法不可能完全取代系統(tǒng)的理論教學法,所以要合理適當?shù)嘏c其他教學法進行結合。
最后,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學生的學習過程,適時進行糾正和指導,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四、案例教學法運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
首先,采用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去尋找典型客觀的案例,這無疑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其次,理論和實踐是有區(qū)別的,課本中部分的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不存在或者還沒有出現(xiàn),這就無法找到和理論相對應的典型案例。再者,案例教學法只是部分應用在教學中,沒有得到學校的重視,完善的系統(tǒng)規(guī)劃還沒有建成,這就使得案例教學法有很大的變動。最后,授課教師長時間脫離臨床工作,缺乏臨床實踐經(jīng)驗,出現(xiàn)了對藥物的適用范圍和臨床治療方法不清楚等一系列的脫節(jié)問題,增加了授課的難度,使得教師不能很順手地使用臨床案例。
針對以上問題,可以采取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例如,在適當?shù)姆秶鷥纫蠼處煵捎冒咐虒W法進行教學,完善規(guī)范案例教學法。對于那些與臨床脫節(jié)的授課教師,要定期安排組織其到醫(yī)院的相關科室進行學習進修,向科室醫(yī)生、護士學習,積累臨床經(jīng)驗;并善于和科室醫(yī)護人員對教學中使用的案例進行分析討論,聽取意見,對案例進行修改和完善,從而使案例更加客觀、真實、有價值,促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相結合,學到全面的知識。課前,要先讓學生進行預習,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提前對學生所提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進而提高上課效率。同時,學生對遇到的問題會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對教師的解答會認真聽取,這樣提高了W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對課本中的重點、難點能更好地進行理解和掌握。教師也要通過不同的方式渠道獲取最新的臨床知識和技術,讓授課更加得心應手。
五、總結
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是很明顯的。案例教學法把單一枯燥的課本知識變得生動形象、真實可信,縮短了教學情景和臨床實踐之間的距離,同時很好地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適當?shù)剡\用案例教學法。
【參考文獻】
[1]曹建芝.多形式案例教學提高內科護理教學效率[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17):68-69.
[2]王月兒.主題預習――案例教學在心內科護理實習生帶教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16):1965-1968.
[3]馮俊志,徐雪華,韓桂香.職教學院《中醫(yī)內科護理學》教學方法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3(12):2948-2949.
[4]許毅.病情演變表在內科護理案例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16):2526-2528.
關鍵詞:生命教育;兒科護理學;生命質量
2012年6月,一名醫(yī)院實習護士在微博上了幾張“虐嬰”照片,并寫道:“小孩子真是太2了,傻乎乎的,無家屬病房就是這點好,可以各種虐待”,配的照片包括將嬰兒直立,讓嬰兒腦袋后仰而不給予支撐,給嬰兒頭部貼上用紙畫的豬鼻子、豬耳朵等。微博一,就被萬名網(wǎng)友轉發(fā)并譴責,許多網(wǎng)友怒罵其毫無人性。隨后,該實習護士刪除該條微博并道歉,相關學院也責令其停止實習,并做出深刻檢查。但此事讓我們意識到學校教育的不足,特別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導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提升生命質量、獲得生命價值的教育活動[1]。生命教育理念由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1968年首次提出后迅速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我國生命教育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最早實施于遼寧和上海。2010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重視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將其納入國家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2]。雖然目前一些大學的生命教育方興未艾,但我國大學生漠視生命的現(xiàn)象卻屢見不鮮。研究表明:當前大學生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有對生命的錯誤認知、生命幸福感偏低、自殺念頭增多、生活沒有樂趣和意義、生命價值務實化和功利化、遇到生命挫折寧愿選擇自我發(fā)泄也不求助于別人、對其他生命體缺乏信任、自我主義嚴重等[3]。各種跡象表明,當前大學生生命教育仍有很大發(fā)展空間,我們應當拓寬大學生生命教育途徑,增強生命教育實效性。生命教育是一個貫穿人一生的系統(tǒng)工程,非單一學科所能涵蓋,因此,除了通過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來傳播生命教育思想外,還應把生命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活動之中[4],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會生命教育的內涵,提升人文素養(yǎng)和生命品質。兒科護理學蘊涵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我們對將生命教育融入兒科護理學教學進行了一些嘗試。
1生命教育與兒科護理學教學融合的可能性
1.1生命教育與兒科護理學教學在教育理念上一致
生命教育要求以人為本,使受教育者認識和體驗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從中發(fā)現(xiàn)生命的價值,進而尊重、珍惜生命,并認識到生命與自我、他人、自然、社會的關系,從自珍自愛到關心他人、關愛自然、關注社會,最終自覺提高個體生命質量和生命價值。兒科護理學是一門研究小兒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兒童保健、小兒疾病防治和護理,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的護理科學。其任務是研究和保護兒童,提供綜合性、廣泛性的護理,以保障和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兒科護理學教學目標既包括對生命自然規(guī)律的掌握,也包括對幼小生命關愛照護等積極專業(yè)情感目標和堅持維護生命健康等意志目標的達成。這意味著兒科護理學教學理念必須落實到對生命愛護、珍惜、尊重和全面性發(fā)展的認知上,兒科護理學與生命教育的教學理念、目的是高度一致的。
1.2兒科護理學課程蘊涵著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
兒科護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從精卵細胞結合到青春期結束的少年,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生命個體身心處于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小兒成長過程正反映了生命成長歷程,兒童的營養(yǎng)、保健、計劃免疫等提示了生命健康成長過程中需要的幫助,各種兒科常見疾病則揭示了在生命成長過程中可能遭遇的挫折挑戰(zhàn)??傊瑑嚎谱o理學課程蘊涵著豐富的生命教育資源。因此,將生命教育融入兒科護理學教學,可引導學生在生命誕生、成長中認知、尊重和體悟生命,最終獲得對生命的欣賞、享受與超越。
2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實踐
2.1整合教學內容,發(fā)掘兒科護理學中的生命教育元素
2.1.1整合教學內容
將兒科護理學教學內容分為三大塊,使教師和學生從總體上把握兒科護理學與生命教育的相關性。小兒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生長發(fā)育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根據(jù)解剖、生理和心理特點,分為7個時期,反映生命成長的歷程。因此,我們不但需要了解小兒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監(jiān)測小兒體格、神經(jīng)、心理包括社會行為的發(fā)展,還需要為小兒提供營養(yǎng)和各種保健措施。即使有這樣的呵護,小兒在成長過程中仍然可能生病,需要醫(yī)護人員的照顧。生命教育和兒科護理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幼小的生命成長成熟,從需要呵護到能夠獨立生活,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2.1.2開發(fā)兒科護理學中的感恩教育、挫折教育與社會支持系統(tǒng)教育元素
兒科護理學教學過程能讓人感受到生命成長的艱辛,從媽媽懷孕到寶寶出生、成長的每一步都可能遭遇疾病和意外,需要傾注心血、精心照顧。一個生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要感恩父母以及其他人的幫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適時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對父母家人感恩,對他人友善,對社會包容奉獻,對學習勤奮盡責,對生命敬仰珍惜。感恩是一種愛、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人們對生命價值認知的基礎。引導學生體會生命成長過程中的艱辛,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感恩生活的饋贈和磨礪,以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創(chuàng)造人生的價值,感受生命成長的美好。生命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家人的照顧和支持,需要社會提供各種服務與幫助,以此引導學生體會每個生命既是一個個體又是社會的一部分。在我們需要幫助時,要堅定地相信身邊的人和社會,積極尋求支持;在別人需要幫助時,要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使自己的生命價值得到體現(xiàn)。
2.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評價機制,尊重學生生命個體性和多樣性
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和單一的成績評價機制僵化、生硬、粗放,忽視學生生命個體需求和主體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生命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從認識生命規(guī)律入手,從自我體驗中發(fā)現(xiàn)生命價值,因此,教育過程中應尊重個體生命價值,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評價機制,從而使課堂充滿活力。
2.2.1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確保學生學習主體性
教學中采用案例討論法、閱讀指導法、角色扮演、視頻欣賞、學生小講課等多元化教學方法,確保學生學習主體性。挖掘整理各種經(jīng)典案例,這些案例或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或與臨床情境密切相關,或為社會新聞事件??蓪咐c生命教育結合,如引導學生根據(jù)新生兒生理特點,討論上述虐嬰案中實習護士的行為可能會對新生兒帶來什么危害?為什么?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弱小的生命?給予他們什么樣的幫助?幫助學生建立對生命的認知、愛護和尊重,引導其樹立愛嬰情感和觀念。學習“生長發(fā)育”這一章時,指導學生閱讀討論《爸爸錯了》這篇文章,使其了解小兒和成人的不同點,小兒不只是成人的縮影,我們必須認知到小兒的特點才能知道如何呵護弱小的生命。創(chuàng)設臨床情境,重視生命價值體驗。如學習急癥患兒護理時,營造一個小生命正等待搶救的臨床情境,討論應該怎樣正確及時地處理。當學生做出正確處置時,祝賀他們挽救了一個生命,促使學生認真學習,提升生命價值感。
2.2.2發(fā)揮網(wǎng)絡的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網(wǎng)絡對學生的影響毋庸置疑,既有消極的影響也有積極的影響,因此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wǎng)絡。在案例討論中,指導學生通過網(wǎng)絡獲取信息以支持自己的觀點。如通過網(wǎng)絡了解“乙肝疫苗事件”及其引發(fā)的“疫苗是否能不打就不打”的討論,在學生討論時,指導其通過網(wǎng)絡獲取具體事實和數(shù)據(jù)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討論的興趣與分析能力。指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優(yōu)質課程資源進行學習,并以世界大學城空間為平臺,使學習從課上延伸到課下,學習更積極、更自由、更個體化。
2.2.3改變單一的評價機制,尊重生命的個體化差異
對學生生命個體的尊重還體現(xiàn)在評價機制上。以往唯考試成績的單一評價方式難以反映生命過程的復雜性,也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尊重。學生臨床思維、臨床實踐能力必須通過多種評價方式來體現(xiàn)。針對護理專業(yè)學生必須獲得的實踐操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協(xié)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我們從多方面予以評價,如對于實踐操作能力,通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案例討論時學生協(xié)作情況、案例討論積極性,學生對某些知識點進行小講課時的語言溝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
2.3重視實踐教學,觸發(fā)學生直接生命體驗
2.3.1利用實踐教學中的新生兒模型引導學生尊重生命
兒科護理實操課中往往使用新生兒模型來幫助學生進行各種操作練習,學生非常喜歡這些像玩具一樣可愛的新生兒模型,但也有很多不良行為。有的學生在新生兒模型的臉上亂畫,給新生兒模型畫眉毛,涂口紅;有的把新生兒模型擺出各種姿勢與其合照,有些姿勢過于扭曲,最終造成新生兒模型的頭、手與軀干分離等。因此,在實操課開始前要求學生把新生兒模型當作真正的寶寶來對待。開課時,需使用的每個新生兒模型都穿好衣服,包好包被,放在嬰兒床中,整齊排列,模擬真實情境,使學生一進入兒科實驗室就能感受到兒科病房氛圍。同時請學生認領并照顧好自己的新生兒模型,提升職業(yè)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教學示范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把新生兒模型當成真人對待,無論何時都按規(guī)范動作將模型抱過來,而非提著模型的一只手或一只腳拎過來。練習中引導學生將新生兒模型當作真人來對待,將愛心融入操作訓練,不但要掌握操作要領,還要學會與他們溝通,增強情感表達和應變能力,從而使護理操作更加規(guī)范,更貼近生活和臨床,也使愛護、尊重生命的情感更加堅定。帶有情感因素的記憶更牢靠,也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和應用。
2.3.2通過臨床見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使命感和責任心
兒科見習是兒科護理學教學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組織學生參觀醫(yī)院產(chǎn)房、新生兒室、兒科病房等,讓學生了解生命的起源,體驗生命的喜悅,教育他們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見習過程中,除了讓學生結合實際對理論知識加以強化外,還鼓勵其與家長、患兒進行交流,加強情感體驗,提升責任心和使命感。生命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體驗活動,具有綜合性、生活性、實踐性和人文性等特征,應在具體活動中來感悟和體驗生命的真諦,尊重、珍惜生命。因此,將生命教育融入兒科護理學教學,從生命的成長入手,通過體驗式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尊重、珍惜生命,從而提升生命質量,獲得生命價值。同時,又能進一步拓寬兒科護理學研究領域,推動教學模式改革,提升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煌,喻芒清.關于高校生命教育的再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10):52-53.
[2]顧明遠,石中英.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潘明蕓,吳新平.大學生生命觀調查及對高校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2):129-133.
關鍵詞:增強 《基礎護理學》 實驗課效果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5(c)-0184-01
《基礎護理學》是一門應用性課程,實驗課所占比例較大。如何增強實驗課教學效果,是學生學好《基礎護理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否上好基護實驗課,也是她們將來能否成為一名優(yōu)秀護理工作者的關鍵。目前,中專生普遍具有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的特點,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尤其實驗課效果更差。面對這樣的教育對象,《基礎護理學》實驗課再以傳統(tǒng)教學方法授課是完不成教學任務的。為了適應教育群體,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自參加工作以來本人在教學方法上不斷摸索,結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總結了一些實驗課的教學方法及強化技能的相關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第一,課前準備工作。首先,強調本次實驗課的重要性,使學生學習更有動力。例如臀大肌注射術,它是一項無菌程度高,在臨床工作中頻繁應用的技術,所以告誡學生應該重點掌握,認真對待。反之,在工作中可能會造成不良后果:注射后造成繼發(fā)感染;注射深度過深或過淺,藥物沒有達到肌組織,降低療效;誤傷坐骨神經(jīng)等等。其次,在學生剛剛接觸該操作之初,與學生一起認真看一遍教學光盤,提1~2個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看錄像。這樣既使學生有了觀看的重點,又使他們有了束縛力量,否則一些學生可能做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情如看雜志,睡覺,走神等??赐赇浵窈?引導學生回答教片中的思考題和前面提的小問題。最后,帶領學生將操作過程進行整理歸納:一般來說,每一項技能都可以分解為幾個大步驟,即操作者準備,用物準備,環(huán)境準備。到病房之后,包括病人的準備,然后是操作過程。大部分人認為學習技能操作只是動作模仿過程,但我認為理解在學習操作技能過程中也是不可忽視的: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1]。將整個過程分析完以后,在黑板上歸納整理出操作步驟的重點動詞,要求學生做筆記,課下繼續(xù)掌握操作步驟。那么,教學目標已經(jīng)基本完成,即在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操作步驟。
第二,上實驗課。首先進行示教,教師邊講邊演示,強調注意事項,重點步驟放慢操作速度,加深學生的印象。結束后,分組練習,約4~5名學生一組,挑選一名優(yōu)秀學生作為本小組組長,以便起到帶頭示范作用。課前要求每組組長拿書,一人練習,組長糾錯,查缺補漏,其他學生旁觀。教師要巡檢每組練習情況,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練習不認真者,提問一些與實驗相關的問題:臀大肌的定位方法;注射角度;背誦歸納整理的操作步驟的重點動詞等等。一般情況下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差,回答不出來,那么,責令其在5min內將問題背下來,5min后再檢查。這樣,既維持了課堂秩序,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又對差生起到了督促作用[1]。那么,學生在本單元課將所學技能加以熟練完善,可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第三,完成課后作業(yè)。首先要求學生在教室內完成實驗報告,這樣又對實驗鞏固了一遍。其次,把歸納整理的操作步驟的重點動詞默寫一遍,并且背下來,下次實驗課檢查評分并將記入平時成績中。
第四,根據(jù)實驗內容的重要性及難易程度,適當延長課時。課上可運用角色扮演、缺陷情境教育等方法,既可調動學習積極性,又可增強學習效果。復習臀大肌注射術時,可編寫一些缺陷劇本,將護士平時操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規(guī)范動作或一些不規(guī)范的操作環(huán)節(jié)編入其中,如不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注射前未核對、拔針后讓患者自己按壓等等,讓一小部分同學表演,然后讓其他同學指出并加以糾正。這樣,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尋錯,創(chuàng)造了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習積極性[2]。
第五,將學生活動與技能操作進行有機結合。一般可在國際護士節(jié)舉行操作技能大賽,也可在開學典禮上進行天使風采的展示。先布置表演任務,通過一番比賽后擇優(yōu)錄取參加表演。這樣,對于操作技能的掌握無形中又起到了促進作用。
第六,完善考評制度。實驗課成績應由多方面組成:著裝、態(tài)度、出勤、考試,當然,還是考試成績占最大比重。將實驗課成績與實習推薦、優(yōu)秀畢業(yè)生等榮譽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學習是一項復雜的過程,學習操作技能更是如此,它絕不是單純的動作模仿。尤其目前大部分中專生缺乏學習積極性,教師更要多種方法靈活運用:每項至少共同練習5遍:教片,歸納整理,實驗室示教,學生練習,完成實驗報告。同時結合學生活動、考核考評等措施督促學生學好基礎護理技能,為社會輸送大批實用型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1 課堂教學中互動的含義
教學中的互動是主體之間的交往。它是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過程。在教學中,互動存在著師生間的互動和生生間的互動。
互動的本質屬性是主體性,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
1.2 課堂教學中互動的意義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活動的統(tǒng)一,這種統(tǒng)一活動的核心是交往。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難說發(fā)生了教學。把教學的核心定位為交往、互動是現(xiàn)代教學改革的要求,是現(xiàn)代教學目標的要求。它不僅在理論上超越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現(xiàn)實中的“學生特殊客體論”和“教師主導主體論”,而且在實踐上也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互動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tài)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xiàn)師生、生生間的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這才是教學相長的真諦。對教學而言,互動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意味著學生是教師的資源,教師是學生的資源。它還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互動不僅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xiàn),個性的張揚,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更是學習方法、學習意識、思維習慣等學習方式的改變。對教師而言,互動意味著上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yè)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舆€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xiàn)代教學活動中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
2 課堂教學中互動的實踐研究
2.1 把教學內容通過問題的方式來表述有利于互動展開
根據(jù)PBL理論,學習是從問題開始的,提倡以問題為本位的學習。因此,知識的學習以問題的形式出現(xiàn)對互動的展開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是把教學內容設置成若干個問題來研究。比如,在我們現(xiàn)在通用的高中一年級的物理教材《運動學》一章《直線運動》部分的內容,通常是按《時間和時刻》、《路程和位移》、《運動快慢的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和位移》這樣一個順序來展開的。章節(jié)的內容大體上都是描述性的語言,考慮的角度多半是學科的邏輯性、嚴密性和系統(tǒng)性。與現(xiàn)實生活關聯(lián)不大。學生學習興趣也不大,缺乏學習應有的動機。
如果教材內容的展現(xiàn)形式是以一個一個專題,某一個專題下又以若干個問題組成。在教學方式上則是密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以師生、生生討論的方式展開,讓學生在聯(lián)系中把握學習各具體知識的意義,效果則大不相同。
在《運動學》一章中,可以將運動學的問題集中到一輛“運動的車”上,把“運動的車”作為一個專題來對待和探究在對這輛“車”的研究環(huán)境中,學生從自己的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猜測、想象、共同討論、閱讀與查找資料、邏輯推理、實驗驗證等方式來展示自己的觀點和論據(jù),讓大家一起分享研究成果。
在介紹時間、時刻、路程、位移等概念時,教師可提供問題:要對一輛運動的車進行描述需要引進哪些物理量?
學生反應:先是感到困惑。用學生的話來說是:“這個問題看似十分簡單,要用自己的話來描述還真不知道怎么說才好”。在此情此景下,學生感到問題的新奇,表現(xiàn)出好奇與興趣。有的在獨自思索,有的在相互討論。不久就有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
結果:學生在爭論和質疑中把描述運動學的物理量:時間、時刻、路程、位移、參照物、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一一揭示出來。在各自展示自己的思考成就時,學生把位移與路程、時間與時刻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講得清清楚楚。整個課堂,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把自己的困惑、思想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下面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有學生說“用路程來描述車離參照物的距離就夠了”,馬上就有學生談到“車做曲線運動的距離與車走的實際路徑長度就不一樣”。接著又有學生補充道:“車向北、向西走的距離相同,但也應區(qū)別對待”。如此一來,引進“路程”來表示車運動的軌跡長度,用“位移”來描述車的位置的變化就成了學生的共識。但問題并沒有這么簡單,有些討論最終是向“權威”——課本的內容提出了挑戰(zhàn)。在描述車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的定義上學生就產(chǎn)生了嚴重的分歧。部分學生認為:“比較車的運動快慢可以用車通過的位移與通過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之比來表示”;而另一部分學生認為:“車運動的快慢可用車經(jīng)歷的時間與這段時間所通過的位移之比來表示”。我們看不到在此環(huán)境下學生有厭學的情緒,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飽含激情、充滿生命活力的探索者。由此看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只有在一個合適的土壤中才能發(fā)芽成長。
又如,在《運動學》一章中要算“瞬時速度”和“加速度”這兩個概念較抽象了。以往教材中更多的是文字上的描述。比如,在教材中瞬時速度是這樣闡述的,“我們要確定汽車經(jīng)過A點時的瞬時速度。從A點起取一小段AA1,求出在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爱斘灰谱銐蛐r,所得的平均速度就等于汽車經(jīng)過A的瞬時速度”。
學生讀后,教師解釋后總形成不了一個清晰的概念。教師提出下列問題:如果車運動速度時刻在變化,那么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如何計算呢?效果就明顯不一樣。
學生反應:有的學生說:“要是精度要求不高的話,用包含該位置的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就可以了”。有的學生補充道“精度要求高也無妨,只需位移取短些,再短些即可”。這些話從學生口中說出來,沒有灌輸。不僅理解了瞬時速度的本質,還觸及了高等數(shù)學中極限的研究方法。大家沒有因為概念的抽象感到困難,而是以討論達成的共識重新構建著自己的經(jīng)驗。特別是有學生用老教材中打點計時器打出來的紙帶的排列再現(xiàn)平均速度與時間的關系這種形象直觀的圖象時,學生對研究瞬時速度的極限法不再感到抽象。當學生在該圖象上進一步把時間間隔縮小時,瞬時速度形象直觀地在圖象上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學生具有用多種的方法、多變的手段來表達同一問題的能力,只要教師不斷提供有助于學生積極思維的情景。我們還發(fā)現(xiàn)學生自己互相質疑與師生互質在很多情景下起作相同的作用。許多問題的解決可以通過學生共同合作來完成。
2.2 課堂教學民主是互動的關鍵
教學民主首先是尊重平等的發(fā)言權、尊重各自的觀點,平等交流以理服人。教師雖然是教學的組織者,但也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而已。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下面我用一個案例來說明:
電場線教學案例
老師開始講述一個保險人給他推銷保險的故事:保險人介紹該公司的業(yè)績時,用了許多時間介紹其公司的發(fā)展又用大量的數(shù)據(jù)來說明投保獲利情況但老師仍感覺是一頭霧水。后來老師要求人能否用一種辦法讓人一目了然地知道其投入一份保險每年的收益情況。最后,人展
開了一張各年收益的柱型圖,使老師很快地了解到這公司經(jīng)營情況并作出投保決定。之所以能迅速作出決定在于這張“形象直觀圖”。下面請同學介紹在日常生活中用形象直觀的方法表達問題的事例:
在學生興趣有了,知道“形象直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后,老師要求學生用形象直觀的方法來描述一下過于抽象的電場。
學生開始思考。有的同桌開始在小聲地討論;有的開始在紙上設計。過了幾分鐘,老師要求愿意展示其設計作品的同學到黑板上畫出來。結果有學生上黑板畫圖,有的學生在繼續(xù)思考,有的學生在觀看,有的學生在繼續(xù)爭論。一幅幅形象直觀的電場圖展示在黑板上(如圖1~圖5所示):它們都是以單個點電荷作為場源,有以顏色深淺代表電場強弱的;有以圓圈的疏密(類似于等勢線)來表示電場強弱的,有用標數(shù)字來顯現(xiàn)電場大小的,也有用箭頭的長短來表示電場大小的,還有用線的疏密來代表電場的強弱的。
老師請同學發(fā)表意見:有位學生認為用顏色來表示電場的強弱充分發(fā)揮了人的視覺功能,效果最好(后來了解到這位學生對繪畫感興趣);有許多學生對數(shù)據(jù)表示法提出了批評,其意見是不直觀、太煩瑣;對短箭頭的畫法也提出了類似的批評,即過于煩瑣,但有一個好處是能較好地表示電場強度的方向(有一部分同學開始意識到電場強度的矢量性)。這時,學生開始意識到圖形4與圖形5其優(yōu)點是形象直觀地表示了場強的大小但未能表示場強的方向。大家激烈地爭論著,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老師要求同學再完善一下設計圖:既要表示場強的方向又要表示場強的大小。學生在圖4與圖5中作了些修改:圖4的贊成者用圓圈的疏密來表示場強的大小,用法線來表示該點場強的方向;圖5的贊成者用直線的疏密來表示場強的大小,用直線上的箭頭來表示方向。
老師針對圖5的修改提出問題:如果場源是兩個電荷,某點的場強方向是否是該點與另一點電荷的連線上嗎?學生己具備了場強疊加知識,也有的學生看了課本,因此建議用曲線上該點切線方向來表示場強方向。學生此時對圖4也提出了問題:如果是兩個點電荷作為場源,球面應改為一般性曲面。
老師指出:我們用線的疏密來表示場強的大小,用曲線上某點的切線表示在這點的場強方向,并把這樣的曲線叫電場線這一協(xié)議達成了,請同學畫出如下幾種場源的電場線:學生很快完成圖6、圖7的電場線作圖,但對圖8、圖9的電場線作圖有些問題:有討論的,有住筆的,也有大膽畫的老師把圖8、圖9的電場線作圖學生中錯誤的情況畫在黑板上。老師請同學談談這些畫法是否遵循了剛才的規(guī)定?學生提出問題:等量異號的兩個點電荷電場線應是對稱的。老師及時指出,有了規(guī)定就不能隨意畫,要按規(guī)則辦事。(平時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強調規(guī)則的作用,有助于學生接受社會法律法則的約束,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有學生又提出問題:這些曲線的切線方向真的與正電荷在該處受力方向一致嗎?這時學生一片嘩然,才知道規(guī)則一旦制定再行為要受到如此強的制約,而不是可以隨意地畫。老師要求學生再重新畫好此四種場源的電場線。在此之后老師要求學生根據(jù)電場線的規(guī)定及圖6~圖9電場線的特點總結一下電場線的性質,學生能回答到以下程度:電場線起于正電荷終于負電荷,只有正電荷的場源起于正電荷終于無窮遠,只有負電荷的場源起于無窮遠終于負電荷。
老師又提了一個問題:“電場線能否相交”,學生又爭論起來。很快同學發(fā)現(xiàn)電場線相交有麻煩。馬上有學生說:如果電場線相交,相交點有兩條切線,但電場方向卻只有一個,因此,按照規(guī)則作圖,電場線不能相交。
最后,老師要求同學思考不等量的異號電荷的電場線;學有余力的同學繼續(xù)思考更直觀的表達電場的方案。
本課結束后,老師找了部分學生座談,讓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學生談論最多的是諸如“是不是所有的抽象問題都可以形象直觀化”,“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該形象直觀化”等等。不少同學也談到“看上去電場線與現(xiàn)實無關,但研究的方法和思路與現(xiàn)實緊密相聯(lián)系”。
從本案例來看,有些問題是老師提出來的,有的問題是學生在討論中、質疑中產(chǎn)生的,教師只是“平等的首席”時,學生的互動才能真正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才能真正充分張揚與發(fā)展。學生才能感悟到集體的作用。
尊重學生的話語權不僅有上述的功效,它有時還能使教師更快更準確地掌握某些知識的難點與學生思考中遇到的困惑。
比如:有一次我在講有關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中有關電源輸出功率隨外電路的電阻的變化時,原來我一直認為學隹在接受時是沒有問題的。但每次作業(yè)學生都出現(xiàn)各種其它問題。教師也不清楚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捎幸淮我粋€同學說這個變化是怎樣的呢?外阻不同可否得到相同的輸出功率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大部分學生認為外阻不同輸出功率相同是不可能的。也有同學認為是可能的。后來老師提出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同學才明白要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把輸出功率與外電阻的關系式找出來,要直觀的話再把把輸出功率隨外阻變化的圖象作出來問題一找準,學生馬上就產(chǎn)生共鳴。不僅找出了輸出功率相同的兩個電阻與內阻的關系,還得出了外阻等于內阻時輸出功率最大及最大值也同時得出有一個同學還從圖象中發(fā)現(xiàn)輸出功率相同只能是兩個值不可能是三個或更多。也有的同學從圖中看出在外阻大于內阻時隨外阻增大輸出功率變小;在外阻小于內阻時隨外阻的增大輸出功率變大;在這位同學說完后,大部分同學都發(fā)現(xiàn)外阻越接近內阻時,輸出功率越大。
尊重學生的話語權,尊重學生的觀點、意見,是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不是說要承認他們的錯誤。尊重學生的觀點、意見是說讓他們表達觀點的權力與老師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權力相同。應在同一個平臺上平等發(fā)表意見。讓意見在全班同學中爭論,形成共識,老師只能是其中討論者的一個成員,不是老師“強加”給學生。是通過多方的質疑、批判,達成共識的過程。這種方式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中產(chǎn)生共鳴。
2.3 互動必須要有充足的時間作保障
下面通過牛頓第二定律的學習來看看問題是如何展開和實驗是如何進行的。
教師提出問題1:請學生結合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猜測一下物體的加速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提出與物體加速度有關的因素。教師與學生對各因素進行分析,讓學生把猜測的理由即生活中能提供證據(jù)的例子表達出來,師生共同分享。
教師提出問題2:學生設計一些實驗證明自己的推測,最好能得出它們定量關系。
學生反應:對預習過教材的學生很快能按照課本上方案在紙上設計出來,用兩輛相同小車在不同大小力作用下從相同位置同時起動來測量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受到的力之間的關系;用相同大小的力對不同質量的小車從相同位置同時起動來測量物體加速度與物體質量之間的關系;也有一些學生在查閱資料后提供了另外的一些設計,比如用不同力的作用在同一輛小車上,通過打點計時器計算出加速度,然后又利用相同的力作用在不同的小車上,分別算出它們的加速
度,找出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的質量、物體受到的力之間的關系。學生基本上都能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研究。
教師提出問題3:教師把學生需要的實驗器材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按他們各自的設想進行實驗,并由學生自己記錄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
學生反應:第一組設計方案的學生在操作中首先發(fā)現(xiàn)小車不能作為質點,不知從車的前部還是從后部作為起點來計算位移。后來學生商量還是以小車中點(重心)作為起點。實驗進行中,學生測了六組數(shù)據(jù)列表呈現(xiàn)出來最終只是得出了一個定性關系。即質量不變物體受到的作用力越大,物體的加速度也越大;在作用力不變時,物體的質量大時,物體的加速度小。
第二組設計方案的學生,把力和質量都分別用彈簧秤和天平秤出,得出一組一組數(shù)據(jù),但是它們被單獨記錄(大約十組),看不出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系。在學生反復觀察與琢磨后,發(fā)現(xiàn)還是用列表的方式記錄數(shù)據(jù)。最后基本上得出加速度與作用力和質量的定量關系。
師生共同分享學生的設計和實驗成果:學生認為第一種設計理論上可行,但操作時不方便:質量增加減少不是任意值,代表性不強。由于小車不是質點,位移測量誤差較大。學生普遍贊同用第二組學生的實驗來得出加速度和質量與力的關系。
教師提出問題4:第二組學生實驗的數(shù)據(jù)在表示加速度與力及物體質量的關系時不夠直觀。特別是因數(shù)據(jù)有誤差,看上去物體的加速度與質量的成反比的關系也不夠明顯,有無辦法更直觀形象些?
結果:學生基本都能用α-F圖象和α-M圖象表達。幾乎沒有學生用α-1/M圖象來表達。
教師提出問題5:“與M成反比的關系,因α與M的單位不同,如何看得出?
學生終于在爭論中提出了α-1/M圖象,把數(shù)學圖象活用到解決物理問題上來了。真正實現(xiàn)了知識的遷移。
從這一案例可以看出,要互動必須有大量的時間作保障。學生思考要時間,學生實驗要時間,出現(xiàn)問題學生討論要時間,相互學生質疑也要時間。但這個時間的花費是值得的。因為學生在互動中重新建構知識體系,在互動中學會了思考、尊重、寬容,他們在互動中成長。
可是課時是有限的,怎么會有這么多時間呢?
原來許多需要教師反復強調的內容所占時間讓位于師生討論、生生質疑,學生在討論與質疑的互動中已經(jīng)深化;原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診斷的練習已成為多余,因為在質疑聲中已經(jīng)暴露無遺了;需要反復操練才能鞏固的作業(yè)課也因在大家對問題的爭論、交鋒中強化而減少。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互動中有了興趣,學會了思考,這就使學生學習的效率大幅度提高了。這一切的一切都為有限的時間騰出了空間??磥聿皇菚r間夠不夠的問題,而是時間怎樣使用的問題。
【摘要】:外科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外科護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探討和研究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努力改進并提高外科護理實驗教學質量,是實現(xiàn)高等護理教育目標、培養(yǎng)實踐創(chuàng)新型護理人才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外科護理、實驗教學、臨床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對醫(yī)療、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锻饪谱o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實驗教學是外科護理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目前國內外高等教育中的重點之重。如何有效結合臨床實際,培養(yǎng)護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就目前外科護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對如何進行外科護理實驗教學探討如下。
1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現(xiàn)狀
1.1教學內容與臨床嚴重脫節(jié)
外科護理實驗教材內容的編撰普遍落后于臨床知識的更新,加上護理教師臨床經(jīng)驗不足,因此存在許多實驗教學與臨床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比如外科洗手,目前我們的教學大部分還是采用乙醇浸泡法,而這種方法臨床基本淘汰了。另外,一些教學用的錄像帶、光盤上所錄制的內容明顯落后,有的甚至是十幾年前的方法,這些被臨床所淘汰的操作規(guī)程仍在講授。
1.2教學方法單一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在課前準備好實驗物品,課堂上教師先講解演示操作,然后學生依葫蘆畫瓢練習。這種刻板機械的教學方式,嚴重制約學生的學習思維,學生往往只是消極被動的接受,這種刻板的實驗教學方法,束縛了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學生進入臨床后,當面臨具體復雜的問題時束手無策。
1.3實驗設備不足
外科護理實驗教學相比臨床外科學發(fā)展較晚,社會重視不夠,外科護理實驗室數(shù)量較少,相應儀器、設備落后,限制了外科護理學實驗的開展。
1.4缺少科學的實驗考核體系
傳統(tǒng)實驗成績的評價,完全由任課實驗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操作來評價,往往只注重動作的規(guī)范,而忽視了對學生儀表態(tài)度、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的要求,忽視了護理的整體性。
2 改進外科護理實驗教學
2.1優(yōu)化師資隊伍,更新教育觀念
一名優(yōu)秀的護理專業(yè)教師,不僅要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理論知識,還應具有熟練的專業(yè)技能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因此,應定期安排護理教師去臨床一線學習最新的護理技術;選派高年資的護理教師對新進入教學的年輕教師進行護理技能培訓,經(jīng)常聘請臨床護理專家來校講學,介紹一些最新的護理技術和護理理念,擴展教師的知識層面、更新觀念,保證我們所講授的教學內容與臨床實際接軌。
2.2緊密結合臨床,豐富實驗教學內容
為了順應當今外科護理教學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培養(yǎng)實用型護理人才,教師應精心研究,經(jīng)常深入臨床實踐,了解臨床外科護理操作的改進、新方法的運用,不斷地學習新的護理理念和護理技術,淘汰教科書上一些過時的內容,增加新的知識結構,使課堂與臨床實際緊密結合。
2.3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傳統(tǒng)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主要是教師示范,學生再進行操作練習,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作用,學生從不考慮為什么這樣做,從而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采用小組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多種實驗教學方法,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傳授—接受”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角色扮演法,我們在“外科手術基本操作”實驗中,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四人一組,自己準備好實驗所需物品,分別扮演病人、手術者、洗手護士和巡回護士進行試驗,然后再交換角色進行練習,這種方法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實驗操作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2.4改善實驗條件,適當增加實驗教學設備
近年來,由于醫(yī)院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旺盛,護理院校招生人數(shù)普遍有所增加,因此,我們的實驗教學設備也要有所增加。同時,醫(yī)療設備在不斷更新,教學設備理理應緊跟臨床實際,根據(jù)外科護理實驗教學目標和內容,適當增加實驗設備。我院以新校園建設為契機,購置了心肺復蘇等標準化模擬人,有效解決了外科護理學實驗教學由于缺乏操作者而無法實施的難題,既滿足了實驗教學的需求,又可利用這些先進的設備進行一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有利于針對性地開展實驗教學。
2.5適應臨床要求,改革實驗考核方法
傳統(tǒng)的考核標準主要針對學生操作動作的評定,而忽視了人文關懷、樹立整體護理的服務理念。新的考核標準由儀表態(tài)度、實驗技術操作、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四個部分組成,分別占10%、70%、10%和10%,這種考核標準引導學生在完成操作步驟的同時考慮病人的身心舒適,重視人文關懷,樹立整體護理的服務理念。
2.6 強化操作能力
我院每年在學生實習前都會安排一周時間進行強化操作訓練,讓學生對自己所學操作進行專項訓練,并且針對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查漏補缺,并進行實驗技能操作考核,收到較好的效果。
總之,外科護理實驗教學不僅是書本理論知識的再現(xiàn),關鍵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和臨床素質的培養(yǎng),要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有效的專業(yè)教育。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完善,博采眾長,加大與臨床護理的聯(lián)系,加強護理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進一步提高護理教育的水平,培養(yǎng)適合時代要求的新型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姜安麗.高級護理實踐和高級實踐護士的現(xiàn)狀和展望[J].護理雜志,2002,19(4):13
[2]宋靜.以學生為中心的臨床醫(yī)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案例分析[J]中國社會醫(yī)學雜志,2009(3):214215
[3]楊藝,叢小玲,許蘇飛,等.《外科護理學》教學方法改革成效及存在問題[J].護理管理雜志,2009(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