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等教育四新建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內涵;特點;思路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646(2012)5-0055-02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推動著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的深刻變革,使教育教學手段和工具進入智能化時代。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強調的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普及和廣泛應用,目前,數字化校園、網絡教學、教學管理信息系統和數字圖書館等在高等院校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內涵
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是指為了適應信息化要求,在院校教學、科研、學習、管理、后勤服務等各方面全面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推進任職教育信息化進程,使信息技術成為推動院校任職教育發(fā)展的強勁動力,實現教育教學全過程的信息化。關于教育信息化內涵的表述,筆者認為,就是要以硬件支撐平臺為載體,充分利用軟件資源環(huán)境,大力依托信息人才隊伍,不斷促進院校教育改革和院校教育發(fā)展。
1.硬件支撐平臺
硬件支撐平臺是教育信息化的物理載體,是設施和設備的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條件,也是投資較大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校園網、網絡中心、網絡教室、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計算機終端等基礎設施、硬件建設。
2.軟件資源環(huán)境
教育軟件資源環(huán)境是教育信息化建設效益的直接體現。軟件資源建設表現在各種應用軟件平臺建設,包括辦公自動化系統、教學管理自動化系統、虛擬教室和實驗室、多媒體素材(包括圖形、文字、動畫、圖片、音頻、視頻)、多媒體、優(yōu)秀教學案例、電子教案、電子文獻(包括圖書、期刊、報紙)、題庫、網絡課程等一些應用軟件系統建設。
3.信息人才隊伍
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將網絡技術與學科專業(yè)知識相整合的過程,需要大量的信息技術人才和院校教師共同參與其中,主要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管理人才隊伍、技術人才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大量吸引信息技術人才進入院校,充分信息技術人才隊伍;另一方面,加大對教師關于現代教育理論、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培訓力度,全面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二、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特點
院校教育信息的核心是探索和構建新型教學模式,通過構建新型教學模式,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環(huán)境和資源的開發(fā),建設現代教學體系,優(yōu)化教學過程,全面推進軍校任職教育改革和發(fā)展。
一是使教學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突破。粉筆加黑板的授課、輔導方式越來越淡化,運用以計算機為主的多媒體技術、信息網絡技術授課、導學越來越普及。教育信息化促使教學形式、授課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改變,打破了地域限制和時間限制,利用信息網絡使教育資源實現網上共享,特別是不同院校之間的學員都可以依托網絡接受其它院校教師的教學、輔導。
二是使教學過程更加豐富多彩。傳統教學過程一般概括為備、教、批、輔、改五個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相對刻板簡單,立足于教師精讀,學員理解記憶和練習。而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過程而豐富多彩、靈活多樣,教和學兩方面表現為開放性、合作性、整合性、交互性、現代性,教師必須不斷進行教學探索,必須不斷創(chuàng)建、整合各種教學資源,以實現教和學雙邊活動的良性互動,進而形成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師生共同利用信息技術和優(yōu)質資源進行教學的模式。
三是使學習方式跨越時空界線。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學習場所、學習形式越來越靈活多樣,個性化學習、個別輔導越來越廣泛和具體。如何大力輔導和支持學員的個性化學習,如何因材施教實施個別化教學,如何在信息化條件下的檢查作業(yè)、組織考試等,已成為教師研究的新課題。學員的學習基礎不同,對信息資源的興趣、理解水平也不同,教師必須充分整合教材內容與信息資源,將傳統的授課方式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以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實效性。
四是使教學資源得到無限延伸。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學資源十分豐富,教學資源的外延不斷擴展,從目前的紙介質,逐步發(fā)展到磁介質,光介質的領域,這相當于為教學發(fā)展安裝了強勁的加速器,為終身學習體系的建立開辟了一條高速公路。隨著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完備的教育體系、完善的教育設施的建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整理資料、備課已被廣泛使用。不斷豐富教育資源庫,擴充教育網站,建設教育網校。并且可以在紙質教材電子化的基礎上,以教學大綱為指導,以紙介質教材為藍本,利用了網絡更新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的特點,充分融合信息網絡的優(yōu)勢和傳統教材的優(yōu)長,大力建設網絡教材。
三、實現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思路
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過程,包括現代信息技術在教的模式、學的模式、教學策略等多方面的綜合融入,特別是在教學思想、教學目標、師生組合、環(huán)境與條件、教學活動程序和教學評價等要素上的信息化改造。
一是強化創(chuàng)新觀念。構建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是發(fā)展現代院校教育和實現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所在。院校上上下下都應當從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上適應教育信息化的要求,提高綜合素質,既要具備相關的理論知識,又要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教學模式的提出及發(fā)展經過了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的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要靠新的教育觀念作支撐才能不斷有所發(fā)展。
二是加強資源建設。創(chuàng)建新的教學模式必須依賴豐富、實用、便捷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所依賴的物化設備和物質基礎。教育資源的開發(fā)和建設,應做到統籌規(guī)劃、分工合作、鼓勵競爭、資源共享。在利用自身已有資源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和整合外部資源。
三是培養(yǎng)人才隊伍。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建設是搞好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基本保障,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設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大力開展在職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努力提升在職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同時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廣大教師加強信息技術教育的科學研究,積極探索計算機信息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育教學改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