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學綜合素質范文

教學綜合素質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綜合素質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綜合素質

第1篇:教學綜合素質范文

關鍵詞:美術教學;綜合素質;審美情趣;創(chuàng)造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5-0039-01

美術教學能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帶領學生去領悟美的真諦,陶冶審美情操,并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

一、直觀演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科學觀察作為一種思維活動,將現在與過去觀察獲得的表象聯系起來,在頭腦中進行加工改造,成為上好美術課的基礎。美術教學中的內容是可視性的、形象的,其教學手段也應該是可視的、形象的、直觀演示的;操作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看到教師動手操作的過程,以獲得鮮明、生動、深刻的印象,把美術知識和教師的演示過程緊密地結合起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直觀演示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穩(wěn)定其學習興趣,是美術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教學演示時,教師要經常把常用的色彩、筆、調色盤、顏色等材料和工具介紹給學生,然后以繪畫作品為例,向學生講述理論知識和要繪畫的作品外貌特征。演示后教師要求學生拿出在課前準備好的紙和繪畫工具,根據所學的知識,可模仿,可自行設計,鼓勵他們樹立獨創(chuàng)精神,使內容多樣化。直觀演示法是教師通過演示讓學生觀察,使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如在教學“影子游戲”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直觀想象思維。制作的過程,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掌握造型的技能。直觀演示法符合學生愛動、好奇的心理和認識規(guī)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眼、耳、口、手、腦多種器官協(xié)調共同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當然,運用直觀演示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親自演示,讓學生進行觀察,使學生獲得知識;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運用實物,讓學生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二、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美的創(chuàng)造離不開想象。在美的創(chuàng)造中,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想象,把情感、感知聯系起來,使學生在美的創(chuàng)造中不斷深入。例如,教學“花地毯”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以身邊日常所見的染紙形式渲染作品,讓學生聯想花地毯上的美麗圖案,并思考通過渲染的圖案能聯想到什么。同時,教師又展示了十幾幅染紙作品,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從美術角度剖析這些染紙作品的顏色、花樣,并鼓勵他們大膽想象。這些都極大地豐富和加深了學生們記憶中的圖案,為重新組合、創(chuàng)造新的圖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指導欣賞,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

記憶是對事物的識記和保持,青少年記憶力強,但是遺忘也快。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讓學生鞏固記憶的成果。如對于膝跳反射的過程,應通過繪畫過程來理解,并充分記憶,盡量避免死記硬背。欣賞美術作品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使學生產生學習美術的濃厚興趣。欣賞,必須結合教學,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欣賞。如在教學“天然的斑紋”一課時,教師以蝴蝶、斑馬、老虎等身上的斑紋為教學范例,組織學生欣賞,讓學生根據自己看到的形象進行記憶,然后通過看到的圖案進行繪畫,從而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開發(fā)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的主置擺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創(chuàng)造者。課堂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師生合作為基礎的合作性課堂。教師要把原有教學中的“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進行大“手術”,采取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等方法,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如在“重重復復”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講授完二方連續(xù)圖案的制作方法后,出示不同樣式的二方連續(xù)圖案:A幅6條小魚組成的直立式紋樣;B幅3只蜻蜓和2只孔雀組成的上下式紋樣;C幅是折疊式,由5支鉛筆組成;D幅是左右式排列的5只小蝴蝶,一只小蝴蝶站錯了位置。然后,教師讓學生確認哪個是正確的“二方連續(xù)”,哪個不是。這時學生們都舉起了手,紛紛說B幅圖不是一個紋樣,應該是兩個紋樣;D幅圖不符合本身的規(guī)律,第二只蝴蝶飛錯了位置。這一部分的練習,能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做課堂的主人,敢于發(fā)言,敢于向錯誤的問題挑戰(zhàn)。同時,教師還鼓勵不愛發(fā)言的學生回答問題,并讓全班學生用掌聲來鼓勵他。學生答錯了,教師不批評、不挖苦,把學生向正確的方向進行引導,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能學會的信心。教師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點滴成功,通過鼓勵,點燃學生心中進取的火花,激發(fā)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

五、結束語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注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教育,從而使學生受益終身。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對學生多加指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從而為祖國培養(yǎng)更多的美術人才。

參考文獻:

第2篇:教學綜合素質范文

與傳統(tǒng)教育不同,綜合素質教育不僅要求培育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具備科學探究精神。大學物理是理科教學中的重要學科,是面向綜合素質培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一環(huán)。本文通過對當前大學物理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從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師隊伍等方面提出改革意見,以期推動大學物理改革進程。

【關鍵詞】

綜合素質;大學物理;教學改革

所謂教學相長,教育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傳統(tǒng)的大學物理教學教育方法不免落后于當今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經濟,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很多問題,深化大學物理教學改革工作迫在眉睫。

1.大學物理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分析

物理注重培養(yǎng)人縝密的思維方式,抽象的理論知識欠缺趣味性,同時物理學要求較高的嚴謹性和邏輯性使專業(yè)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大學物理教學落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更使得“深奧”的大學物理讓不少大學生吃不消,原有的積極性受打擊,學習熱情不高。

1.1“滿堂灌”的傳統(tǒng)授課方法

教學實踐表明,課堂教學改革是面向綜合素質培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目前大學物理教學仍舊采取課堂教學為主,而課堂教學的特點在于教師主動授課,學生被動聽課,所以不可避免的存在“填鴨式”、“滿堂灌”。而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則是實現學生自主,“滿堂灌”的教育方式無法保證學生的參與性和自主性,往往使大學物理課變得枯燥無味,降低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大學物理教師隊伍老齡化

教師是改革的動力之一。然而改革的動力不斷變化,任何一個力量可能成為動力也有可能變成阻力,過去教師是改革的動力,現在教師也可能是改革的阻力。目前我國的大學物理教師普遍存在老齡化現象,一方面來說德高望重的老教師們專業(yè)知識過硬,經驗豐富。但經驗本身也會帶有主觀主義,所以難免過于古板,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方式不靈活,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教學中欠缺創(chuàng)新性。

1.3應試教育下的課程考核方法過于僵化

中國教育多年來對學生的考核“重結果輕過程”,考核采取試題和作業(yè)為主的方式,大多僅有固定答案,對于考核過程不太注重,不能達到大學生物理研究、探索和實踐能力的考核。同時,應試教育特色鮮明的期末考試是大學物理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而這使學生學習的功利心增加,學習趣味性降低。

2.面向綜合素質培育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措施探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學物理教育中應注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因勢利導,讓學生們把濃厚的學習興趣轉化成學習樂趣,進而最終能轉化成學習志趣。

2.1堅持學生本位思想,改革課堂教學

首先,重視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大學物理教育應注重實驗教學,開展多種興趣盎然的物理實驗讓實驗課堂充滿積極思考的氛圍。指導學生做好實驗,因材施教啟發(fā)學生在做好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探索,在動手中掌握物理知識。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增加大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豐富多彩的講座、拓展活動,可以讓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鞏固物理學知識。例如我院曾舉辦大學生擬作教具的活動,分小組并配備指導教師。有學生自主設計制作方案,包括設計原理、設計原理圖、裝配圖、元器件清單,由學院提供經費和儀器支持。經過5個月的勞動,學生們完成教具制作84套,20件獲得學院獎勵。這樣的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yǎng)勇于探索的精神,鍛煉團結協(xié)作能力,是面向綜合素質培育教學改革的典范。

2.2開展教師培育活動,轉變教學理念

面向綜合素質培育的教育改革對大學物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學中要注重新老教師的交流,定期開展物理教學研討會,以使年輕物理教師更好的學習年長物理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優(yōu)秀經驗,同時年輕物理教師幫助年長物理教師學習使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改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二者揚長補短。

2.3注重能力培養(yǎng),考核標準多元化

面向綜合素質培育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不僅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專業(yè)修養(yǎng)的提升。課程考核中應逐步減少筆試成績所占比例,增加對學生課堂表現、實驗能力、論文撰寫能力、探索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各種情況的考核,制定系統(tǒng)的評價標準體系,通過考核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和心理素質、協(xié)作精神、職業(yè)道德等。

2.4大學物理與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相結合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量子信息學、生物物理、光學、電子學、天體物理學等等新興學科均是以物理學作為基礎,大學物理學教育為國家的航空、航天等不少高精尖行業(yè)培養(yǎng)棟梁之才。因此,大學物理教學中應盡早引導學生開展職業(yè)規(guī)劃活動,樹立人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充滿責任感和使命感。結束語面向綜合素質培育的大學物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責任心和情商,使大學生同時具備實踐能力和較高的專業(yè)修養(yǎng),以期使大學物理教學取得可喜成果。

作者:楊軍 單位:中北大學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郭健勇,趙光欣,常鋼等.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方法論教學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2,(11):78-78.

第3篇:教學綜合素質范文

一是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一些基本的實驗技能需要教師規(guī)范操作,學生只有在掌握必備的實驗技能后,才能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實驗。如在學習使用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細胞時,學生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抓住每一步的要領。同時,教師還應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如必須左眼看、右眼睜,物鏡要通過轉換器轉換,鏡頭要用擦鏡紙擦拭。只有在學生掌握了顯微鏡的使用后,才能觀察制作臨時裝片,并繪出細胞結構。這能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很大的鍛煉和提高。

其次,教材也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教材中的“制作再生紙”、“制作甜酒”、“飼養(yǎng)家兔”等實踐性較強的活動。這些可以讓學生在課外進行實踐,通過這些活動來進一步培養(yǎng)其實踐能力。

二是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性實驗是以實驗為載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實驗去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實驗要求教師改變以往驗證實驗的教學模式而采用探究式的教學,強調學生探究新知的過程和獲得新知的體驗,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初中生物新教材中探究實驗很多,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實驗就是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這充分體現了探究實驗的重要性。但很多教師不重視探究實驗的教學,因為開展探究實驗會占用課堂的大量時間,而且有些探究活動實施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對于剛接觸生物實驗的初一學生,雖然對要探究的實驗很感興趣,但苦于實際動手能力差,不知道從哪里做起。所以,學生的探究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師既不能完全代替學生探究,又不能放手不管。例如,在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時,學生設置了遮蓋和不遮蓋兩組實驗,有些小組的實驗結果是鼠婦并沒有跑到遮蓋的那邊去。這時,教師就要幫助其分析原因:有的是遮蓋的不嚴;有的是做實驗時學生響聲太大;有的是土壤的濕度不均勻,需要改進之后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此外,探究活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為學生的高中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教師應重視探究實驗的教學。

三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素質教育體現在教學中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生物實驗教學可以通過觀察、實驗、探究等方法對生活中的現象提出種種假設和猜想,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第4篇:教學綜合素質范文

【關鍵詞】音樂教育;高校音樂;綜合素質;培養(yǎng)策略

由于我國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高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注重理論知識和技能教育,嚴重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升。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高校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可以推動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發(fā)展和人格的完善,同時還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其日后學習和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高校音樂教育現狀分析

(一)教學理念失衡由于我國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很多學校和家長對于音樂教學不夠重視,導致很多高校的音樂教學活動無法得到有效的開展和落實。由于音樂學科在眾多學科中的弱勢地位,有的學校甚至會出現課時較少的情況,并且在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上也存在明顯的局限性,教師在授課時也不會主動使用多媒體進行授課,從而導致音樂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教學方式陳舊由于大學階段的學生思想非常獨立,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會出現不愿意學習的情況。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而是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這樣不僅無法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集中到音樂課堂上,同時還會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消極態(tài)度,從而對音樂教學活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教學形式單一雖然個別學??梢员WC音樂課堂有足夠的授課時間,但是在教學形式上仍存在教學內容不夠豐富的情況。在實際的教學中,多數教師仍繼續(xù)使用傳統(tǒng)的以歌曲教奏為主的教學方式,沒能借助各種輔助設備和活動組織教學,這不僅會影響到教學質量,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師資力量欠缺現階段,多數學校都存在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情況,尤其是音樂師資力量更是嚴重不足,在個別的學校甚至還會出現主課教師兼任音樂教師的情況,不僅無法提高音樂教學質量,還會嚴重阻礙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

二、音樂教育對高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意義

(一)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在高校開展音樂教育,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也有很大的幫助,可以使學生在大學階段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讓其在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這對學生的日后學習和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會使用很多音樂語言,而這些音樂語言可以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到更多的美好的愿景和內涵,從而促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

(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現階段,高校音樂教師如果可以將音樂教學與思政教學融合在一起,不但可以提高學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和品質,這對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重要的意義。另外,這種將音樂教學和思政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這對提高學生的思維敏捷度非常重要。

(三)提升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在高校開展音樂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相應的音樂知識,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讓學生在美的影響下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這對提升學生文化修養(yǎng)也有很大的幫助。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時,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要重點啟發(fā)學生的智慧;另一方面要在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讓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態(tài)由于我國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多數教師只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成績,嚴重忽視了學生心理方面的培養(yǎng)和提升。由于高校的學生正處于走向社會的階段,所以在生活和學習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使其情緒處于一種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而音樂教育作為一種美好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和負擔,并且學生在歌唱和演奏的過程中,也可以適當發(fā)泄自己內心的不滿,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態(tài)。

三、高校音樂教育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

為了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滲透音樂教育,以此來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師需要做到如下幾方面:

(一)設置多元化音樂課程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很多先進的文化和思想逐漸涌入我國社會中,這樣一來對新時期的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所以,現階段的高校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在社會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但是,從目前各大高校的音樂教學情況來看,高校教育不僅存在教學內容單一的問題,同時也存在對音樂教學不夠重視的情況,使整個教學過于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音樂其實是一種文化,它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行相應的傳播,并將先進的思想和價值觀念進行滲透和擴大,以此來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所以,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必須從多個方面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以此將音樂教學的特征充分展示出來,這樣才能在提高學生音樂能力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程的設置上先開設中國傳統(tǒng)音樂教育,然后在此基礎上將世界先進的文化和思想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在突出原有的音樂教育觀念的基礎上,讓學生可以客觀地看待中外音樂文化的差異,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可以更加多元化,讓學生在不同的音樂熏陶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二)在音樂教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素質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高校音樂教師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在平時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際需要來積極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以此來幫助學生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同時還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愛國意識,并且讓其感受到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從而使學生在音樂中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這對其日后學習和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那么如何才能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音樂教學中呢?針對這一問題,首先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用鋼琴演奏以及作品賞析等方式來讓學生感受愛國主義精神,這樣在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基礎上,還可以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

(三)注重合作學習的實施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適當應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相互合作和相互啟發(fā)中實現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的提升,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化。例如:在欣賞我國著名歌曲《黃河大合唱》時,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具體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的過程中可以將男生和女生分開,然后根據歌曲的音分別進行演唱和二重唱,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體驗到與他人合作帶來的快樂,讓學生明白“合作會產生快樂”。在音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也能極大地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實踐當中,這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很大幫助。

(四)深挖情感內容,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通過分析高校音樂教材可以發(fā)現,教材中含有大量人文思想的歌曲內容。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并緊緊抓住其中蘊含的人文思想元素,將其不斷放大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資源,鼓勵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重點感受其中潛藏的情感美以及所表達的人文思想,通過這種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例如,在欣賞《黑桃皇后》《卡門》《奧爾伽的敘詠調》等作品時,教師一定要將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挖掘出來,然后根據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打造針對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教育體系。這樣學生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就會潛移默化地形成愛國情懷、民族團結之情、友愛之情等等,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和人文素養(yǎng)。

(五)積極利用第二課堂要想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僅僅依靠幾節(jié)音樂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利用各種渠道和手段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所以,高校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為學生開設第二教學課堂,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其可以真實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經常向校方申請組織學生開展音樂作品賞析會,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討論知名的音樂作品和音樂家,同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介紹和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另外,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在社會上聘請一些有名的音樂教師以及專家到學校開展音樂講座和演唱演奏活動,并邀請專家對學生的歌唱技巧和演奏水平進行指點和評價,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實際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因為良好的審美能力對提高學生自身修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質,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均衡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志明.關于高校音樂藝術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育的重要性探究[J].休閑,2019,(11):22-22.

[2]孝紅,蘇向東,王海誠.高校音樂專業(y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探討[J].山東農業(yè)教育,2017,000(004):52-54.

[3]朱捷.高校舞蹈與音樂融合教學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研究[J].北方音樂,2020,(15):12-12.

第5篇:教學綜合素質范文

【關鍵詞】學生、綜合素質、提高、以人為本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3-0186-02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對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劇烈競爭。綜合素質主要體現在道德品質、公民素養(yǎng)、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六個方面。而在學校里,由于高考的重壓,學校教育幾乎完全傾向于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上來,許多教師關于優(yōu)生的標準也多數是表現好、學業(yè)成績高,這顯然還不夠全面,因為表現好,學業(yè)成績高還不能完全體現出學生的綜合素質。

1 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

教育教學是雙邊活動。教育是由師生兩者組成的,孩子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孩子的主體作用,教師應從孩子的思維發(fā)展著想,應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事實證明,學而不用易忘也。而從中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能使人終生受益。如果教師向孩子傳授的只是書本知識,長期不加以運用,時間久后孩子就會一無所獲。所以教師既要關注孩子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孩子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教師教育孩子不只是語言上的,最主要還是行為上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言行和舉動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教師站在講臺前的精神面貌,都直接影響孩子的精神面貌和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學習效果。教育孩子在課堂中一定要牢記以前小學語文課中的《小貓釣魚》,并專門給孩子講其中心思想。此外,每次都要認真做教案和教具的準備工作,盡量避免在課堂中出現不愉快的現象,要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使課堂充滿歡笑和活力。只有教師的組織、情感到位了,才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激情,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孩子的學習能力才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這樣便達到了教與學的雙向優(yōu)化,使教與學進入一種最佳狀態(tài),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2 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道理

以信息技術課學科為例,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盡量在課堂中融入一些生活中的道理。例如,在學習“搜索技巧”這一節(jié)時,在前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能更快更準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老師需要給學生布置一些搜索任務,讓學生上網輸入相關的關鍵詞,看誰能更快更準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總結、歸納出相關的搜索技巧,然后老師再對他們的結論進行分析、講解。既然要布置任務,我可以有針對性的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前提下完成如下搜索任務:查找每年全國、全世界有多少土地正在沙漠化;查找每天有多少種動、植物正在消失;查找一個塑料袋需要經過多少年才能被土壤完全化解;查找紙制品在制造過程中需要哪些原料;查找全球變暖的相關原因。在學生分別完成搜索任務、掌握所學知識后,可以給學生2分鐘時間思考并討論一下,面對如此情況作為地球上一員的我們能做些什么?從而引出當前環(huán)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這都可以從每個人身邊的點點滴滴小事中體現出來,出游在外時,垃圾隨身帶走、不要隨地吐痰、能少用一個塑料袋就少用一個、能節(jié)約一張紙就節(jié)約一張紙、最好不要吃任何野生動物等。除上面所說例子外,信息技術課也還有許多可以拓展學生知識的地方。例如,在學習“信息的一般特征”時,告訴學生“一個大學生被人以打工為名拐賣到鄉(xiāng)下”真實發(fā)生的事,以此提醒學生信息是有真?zhèn)涡缘?,自己要學會辨別,要懂得保護自己。在學到“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時,讓學生搜集相關材料,并討論“網絡成癮癥”給自身、給家庭、給社會帶來什么樣的負面影響,我們能夠用網絡做些什么、學習些什么等。不僅我們這門學科可以這樣,其他學科比我們學科在這方面具有更多的優(yōu)勢。如果全國每一所學校,每一門學科能使教學融入生活,長期以往、日積月累的讓學生在課堂上這有限的時間內、有限的條件下開闊視野,豐富知識,肯定可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3 注意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愛好

第6篇:教學綜合素質范文

關鍵詞:實踐教學?學生?綜合素質

實踐教學不僅是單純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操作技能,而且能夠從講授知識向培養(yǎng)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轉移。實踐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臨床思維能力、職業(yè)道德等綜合素質具有理論課無可替代的作用。為實現新時期中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我們在實踐教學中不斷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精心制訂教學計劃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計劃的精準制訂就是好的開端,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根據實踐課教學與理論課教學的不同,我們打破一學年分學期制訂教學計劃的常規(guī)模式,根據學校的整體安排、大綱要求及以往教學經驗,制訂一學年的教學計劃,使實踐教學更具系統(tǒng)性、連貫性、科學性。教師備課前后貫通,學生掌握知識由淺入深,全方位、多角度,教學相長,學以致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優(yōu)化教師示教法

1.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集聲音、圖像、文字、動畫為一體,人機交互,為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條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直觀的動態(tài)圖像,使教學內容生動、逼真。在護理實踐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把每一項護理技術操作的方法和步驟清晰、規(guī)范地展示給學生,還可以通過慢放、回放對重要操作步驟進行分解演示,使課堂教學由靜態(tài)的灌輸變?yōu)閯討B(tài)的傳播,完善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教學效率。

2.互動式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師生的互動關系,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示教中,教師邊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邊對操作進行嫻熟的示范,目光與每一位學生接觸、交流,并且與學生進行互動?;蛹瓤梢栽趲熒g,也可以在學生之間。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不僅使知識的傳遞不再單調,而且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3.護理程序運用到教學中

護理程序是一種體現整體護理觀的工作方法。在實踐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編寫病例,創(chuàng)設情境,要求學生在操作中首先全面評估患者的情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找出患者存在的問題,列出護理目標,制定出解決護理問題的措施并付諸實踐,最終促進患者健康狀況的全面改善。讓教學與臨床情境相結合,學生對“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有了進一步認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會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六步環(huán)式教學法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推進課程改革,課堂是關鍵。六步環(huán)式教學法就是一種能夠打造優(yōu)質高效課堂的新型實踐訓練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按照提出問題、分析梳理、釋疑解惑、歸納總結、拓展應用、創(chuàng)新探究六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訓練、教師指導,將實踐教學模式由傳統(tǒng)的直線式變?yōu)榄h(huán)式,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沿著教學目標,每一次循環(huán)解決一個問題。教學模式由教給學生知識向教會學生學習轉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將主動思維貫穿于教學之中。采用六步環(huán)式實踐教學法,能夠從教學目的出發(fā)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教師的進取精神,促進技能的熟練掌握。

三、優(yōu)化學生練習法

1.以學生為主體的“角色互換”法

在護理實踐教學中,我們對各種注射、移動病人、口腔護理、吸氧等操作采用角色互換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真人真做,要求扮演患者的學生從患者角度思考問題,要理解患者的需要和感受;扮演護士的學生要在操作中做到適時與病人交流溝通,即操作前解釋、操作中指導、操作后囑咐,熟練規(guī)范地完成各個操作步驟,讓“病人”對“護士”的操作進行評價。運用角色互換練習法,學生互相體會“病人”和“護士”的感受,現場解決各種護患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語言溝通能力、臨場應變能力以及護理人文知識的應用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傷觀念,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護理工作的真諦。

2.小組練習法

從第一次上護理實踐課開始,教師就認真觀察每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領悟能力,課后與學習委員、科代表共同商量,將全班分成多個實驗小組,每組3~5人。組內選出1名理論知識扎實,實踐操作規(guī)范,語言表達能力強,有一定組織與協(xié)調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教師在實踐課上優(yōu)先培養(yǎng)小組長,讓她盡快學會并掌握該項操作技能,增強做好組織管理及輔導工作的能力,起到“小教師”的作用。由于“小教師”也是學生,對其他學生壓力小,因此操作起來相對放松,其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并且極大地促進了同學間的學習交流。

3.實踐操作競賽法

為了督促和激勵學生學習,使其能夠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在經過幾個章節(jié)的實踐教學后,我們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競賽。教師先確定操作項目,接著提出競賽要求,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每次派一個學生做同一項操作,教師和其余學生一起觀看。操作結束,按照護理技術操作考核評分標準進行評價,首先學生自評,然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和指導,評出優(yōu)、良、中、差四個等級,使每位學生都有循環(huán)參賽的機會。實踐操作競賽法,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和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有效檢測了學生對實踐操作的掌握程度。

四、改革實踐課考核模式

好的過程,更要有好的結果??己耸羌顚W生學習的一種手段。為了能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們不斷完善考核機制,考核從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兩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改變了“一考定乾坤”的傳統(tǒng)考核模式,進一步豐富了考核內容。我們除了在傳統(tǒng)的操作物品準備、具體步驟、所用時間外,還增加了形體儀表、評估、溝通、交流、反思記錄等內容。這樣充分發(fā)揮了考核的鑒定作用,增強了導向和激勵功能,使學生在操作技能水平、臨床思維能力、職業(yè)道德素質等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

五、加強實習管理,提高就業(yè)競爭力

臨床實習是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建立合理的教學管理系統(tǒng),提升臨床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細化實習過程管理,強化現場考核等有效手段,對學生嚴格管理,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換位思考習慣,提高實習效果,促進學生就業(yè),為培養(yǎng)高素質護理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總之,我們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源于基礎理論,著眼于思想突破,得益于教學實踐,形成于總結反思,完善于修養(yǎng)錘煉。師生互動,教學相融,既提高了護理實踐教學質量,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周葵.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8(23).

[2]牛瑞平,申苗苗,寧憲敏等.“以學生為主體”的護理技能實訓模式研究進展[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3(15).

第7篇:教學綜合素質范文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

1.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作為一名教師,要能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登堂入室。教師通過語言的組織和藝術形象的感染,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敏銳地觀察、積極地探索、深刻地表現,誘發(fā)學生內心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作品《最后的晚餐》是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的作品,取材于基督教《圣經》中的故事,鑒賞時要讓學生從中欣賞到壁畫中的人物表情各異,通過畫面感受到藝術家對人物的心理刻畫入木三分,了解到作者不僅僅為畫好一段圣經故事,而是要通過這幅壁畫來隱喻人間的善惡斗爭。進而延伸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由于中世紀歐洲長期處于封建制度與教會的統(tǒng)治之下,達?芬奇作為人文主義者的代表通過藝術手段沖破封建思想的牢籠,追求自由、解放。教師要讓學生能夠通過這件靜止的作品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場面。學生讀懂了畫中傳遞的信息,開闊了知識視野,產生了對藝術家的敬仰,也便產生了對藝術審美的探究興趣。

2.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教師要創(chuàng)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態(tài)度要和藹可親,言談詼諧幽默,讓學生如沐春風。講課時要充分發(fā)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運用活潑多樣的教學方式把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到美術的獨特作用。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周密構思每一節(jié)課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在《用筆畫呈現理想中的家園》這一課,可以首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用數碼相機拍攝周圍生活環(huán)境中自己認為最美的一幅畫面,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展示拍攝的畫面,接下來可以讓學生共同評選出他們認為最好的幾幅。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欣賞一些當代畫家作品,理解他們繪畫的方法和構思,進而讓學生以繪畫為主要的表現手段來表達自己生活中的理想家園,誘發(fā)他們積極創(chuàng)作的動機,升華學生的學習熱情。

3.啟發(fā)學生的思考,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循循善誘地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問題,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fā)展,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將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轉化到探究成果上來,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發(fā)現問題,通過比較找到不同知識點間的關聯,通過探究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教師講課時可采用懸念設置、激發(fā)興趣、啟發(fā)誘導、發(fā)散思維的探究學習方式,讓學生面對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過程,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激發(fā)起學生最大的探究熱情。例如畫“夸張有趣的臉”,雖然學生有了創(chuàng)作沖動,但不是很清楚。如何將人物面部用夸張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時教師可讓學生對課本中的作品如趙本山、范偉和馬三立等人物面部五官的特點,用簡練線條的微妙變化而引起的豐富的表情變化進行比較,形成學生內心的跡象,然后再指導學生去探究創(chuàng)新,結合實際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作品。這樣,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繪畫水平,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等綜合素質。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素質,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

1.美術探究教學可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

美術欣賞探究可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生活審美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美術訓練探究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美術創(chuàng)作探究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2.美術探究教學可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是不一樣的,在探究教學中每一組的組員要進行合作、分工、交流、互動,同心協(xié)力、互相促進完成學習任務。通過體驗與創(chuàng)新、合作與分享、交流與互動最終會達到一個共同的中心思想。在這一動態(tài)的過程中,既實現了多向交流,又拓展了獲取知識、能力、情感的渠道,還創(chuàng)設了自由、平等的活動空間,既解放了學生的個性,又使學生明白了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樹立了個人和團隊探索創(chuàng)新的集體進取精神。

3.美術探究教學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8篇:教學綜合素質范文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7―0116―01

英語是一門應用語言學科,英語教學則是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應用能力的過程。掌握一門語言,意味著我們要能夠將這門語言應用到生活中,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素質不僅是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也是英語教學活動開展效果的重要考量。在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素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重視英語音標教學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高中階段要讓學生形成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和做事情。英語,是人們在生活中進行交流表達的一種活的語言,它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所用。而掌握語音,是學習一門語言的基礎,英語音標是掌握英語語音的重要工具,熟練地掌握英語音標對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母語是漢語,漢語的發(fā)音方法和英語有很大區(qū)別,學好音標,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英語的發(fā)音技巧,提升我們的聽力和朗讀水平。英語的音標還與英語單詞的結構有關聯,掌握音標則意味著我們可以學會由聽單詞讀音拼寫出單詞的方法,因而英語音標的學習,對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反復的練習是學習和掌握音標的基礎,教師在開展英語音標教學時,要將音標和單詞融合在一起,每教一個新單詞,及時將單詞的音標交給學生,并讓學生比對音標來找到單詞發(fā)音的要領,并理解音標和單詞拼寫之間的關系。教師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表情、手勢或體態(tài)來解釋某些詞匯和語言。為了讓學生掌握一組介詞短語,可以以自問自答的方式,使用不同的介詞短語描述教室的不同位置。如, Where am I standing ? I’m standing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blackboard. I’m standing at the back of the classroom. I’m standing on Lime’s right. 待學生理解后,由面到點進行訓練,直到上口并掌握,然后變換人稱操練,使學生積極發(fā)言,人人開口,并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有關介詞短語的運用。通過這種教學,能夠使學生將單詞的拼寫和讀音建立聯系,使學生看到單詞就能夠想到音標,聽到讀音也能夠拼寫,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二、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感

我們在說漢語的時候,并不會去思考詞語的意思,而是能夠避開意識思維且直接將記憶的語言應用到生活中,這種語言的快速轉換應用能力就是語感。優(yōu)秀的英語翻譯人員在使用英語時,也可以和說漢語一樣,避開意識思維對詞義的思索,這也是英語翻譯人員已經養(yǎng)成了自己的語感,形成了英語思維。我們在英語教學時,也要注意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語感的培養(yǎng)是建立在大量反復練習的基礎上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我們可以在聽力課上安排適當的聽說練習,讓學生通過聽來理解英語對話和朗讀的意思,還可以在英語課堂教學時安排學生排練英語課本劇,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語境來進行朗讀和模擬訓練。校園英語廣播也可以給高中生播放英語新聞、英語詩歌、英語故事和英語歌曲。這種外在的英語環(huán)境,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英語口語表達的能力和大膽練習的條件。除此之外還要給學生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閱讀內容,并讓學生通過查英語字典等方式來獨立翻譯閱讀內容,幫助學生建立讀音、拼寫與句子的聯系,以此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

三、培養(yǎng)學生英語運用能力

第9篇:教學綜合素質范文

通過篆刻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fā)對古老文化藝術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最早可追溯至殷代甲骨契刻和周代部分鐘鼎銘刻,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歷史。篆刻的形式、內容、風格亦隨歷史發(fā)展而演變,方寸之間充滿了時間的古樸和空間的渾厚,積淀著歷史的沉穩(wěn)和滄桑。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篆刻藝術出現了兩個高度發(fā)展的歷史階段:一個是戰(zhàn)國、秦漢、魏晉六朝時期,這一時期被稱為“古代篆刻藝術時期”,明清以來,篆刻又迎來了它的第二個發(fā)展高峰期,流派紛呈,呈現出了一派繁榮的景象,直至近現代篆刻大師吳昌碩、齊白石,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篆刻歷史。對篆刻歷史發(fā)展的認識,可以從側面了解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進程,對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對大量古代優(yōu)秀篆刻作品的介紹,可以讓學生了解篆刻藝術的精湛技藝和發(fā)展水平,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篆刻作品章法上的虛實變化及呼應、拙巧、奇正、開合、動靜、剛柔、殘全等多樣統(tǒng)一的形式美和富有意蘊的文字內容及抽象、靈動、豐富的書法線條,加上篆刻作品所特有的刀法的美和不同印材所體現的材質美、肌理美、色澤美,都給人以多樣的美的感受。明朝篆刻家文彭就曾把篆刻創(chuàng)作多樣的形式和它所展示的多樣形象詩意般地聯想和比喻成自然界多樣生動的物象。他說:“印刻得深,要象蜻蜓點水那樣輕松自如;印刻得淺,要象蝴蝶穿花那樣沉著從容;刻粗壯豪放一路的印,必須有長鯨飲于大海一般的宏大氣勢,又要挺秀精純而不臃腫,就象綿里藏針一樣柔中有剛;刻細勁秀逸一路的印,則必須象仕女漫步于春景,情態(tài)動人;刻點輟須輕盈灑脫,猶如落花著于水面;刻轉折處須圓轉靈活,猶如順風飄蕩之鴻毛;刻斷絕處須似斷還續(xù),猶如貫天長虹,氣勢通達;落手下刀須謹慎小心,猶如美女拈針精細入微……”(《刀法論》)。篆法在印面上的表現,即要曲直適宜,縱橫得法,又要結體自如,呈現出一定的情態(tài)意趣。如戰(zhàn)國時期古璽的線條奇詭多姿,秦印的雅逸爽暢,漢印的穩(wěn)健遒勁,都表現了古人對篆法的純熟處理。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吳昌碩的《破荷亭》一印,古樸雄渾,三字安排巧妙,皆逼邊欄,“亭”字占地大,而且下部有三根垂直線,剛勁有力,把上部支撐得穩(wěn)如泰山,“荷”字的“刀”形,用了一筆斜畫,打破全印的滯板,收到了出人意料的美感。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具備廣闊的視野、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向上、樂于奉獻、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激發(fā)他們愛國、愛鄉(xiāng)、愛科學的情感,篆刻教學作為藝術教育所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和價值,必將使其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