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隴西行陳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山房春事
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二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
[注]梁園,西漢梁孝王所建,故址在河南商丘縣東。
[賞析]這是一首吊古之作。昔日梁園,百鳥鳴囀,繁花滿枝,車馬接軫,士女如云;而今人去樓空,物是人非,滿目蕭條。今古興亡、盛衰無常之感油然而生,但偏偏“庭樹不知”,“還發(fā)舊時花”。
[問題]請簡析本詩的藝術特色。
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賞析]這首詩作于搬家時,抒發(fā)了對故居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湖上亭的一草一木,無不具有生命,帶有情感。人與物相互交融,彼此兩忘,靈犀相通,難舍難分。詩歌用字講究,出語天真,詩趣盎然。
[問題](1)作者是怎樣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的?(2)古人寫詩講究煉字,詩中“系”和“啼”準確傳神,請分別予以簡析。
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注]《隴西行》共四首,此其二;隴西,即今甘肅寧夏隴山以西的地方。
[賞析]詩歌反映了唐代長期的邊塞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前兩句以精練概括的語言,敘述了一個慷慨壯烈的激戰(zhàn)場面;后兩句筆鋒一轉,寫閨中妻子不知征人已戰(zhàn)死,仍在夢中思念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詩產生震撼心靈的悲劇力量。
[問題]明代王世貞贊賞此詩后兩句“用意工妙”,但指責前兩句“筋骨畢露”,后兩句為其所累。你認同前人的看法嗎?為什么?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答題。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賞析]這是高適在漫游時期寫的一首送別詩。前兩句寫嚴酷的冬景。后兩句以勸慰的語氣,勉勵朋友不要因為環(huán)境艱苦、旅途寂寞而悲愁,而要看到四海之內有知音,表明了作者與董大友情之真摯,也反映出詩人質樸、豪爽、開朗、達觀的情懷。
[問題](1)這首詩是典型的前兩句[CD#4],三、四句[CD#4]。(填表達手法)(2)請欣賞前兩句描寫的景物特點。(3)三、四句是膾炙人口的佳句,請略作簡析。
5.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鄉(xiāng)思
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賞析]詩人想起人們所說的日落之處是天涯的話,可是極目遠望,哪里見得到故鄉(xiāng)的影子呢?這頭兩句,通過故鄉(xiāng)更在天涯外的夸張寫法,道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三、四兩句,由遠而近,寫眼前之山,山前之云,步步進逼,與一、二句漸遠之勢恰好相反。這種別具匠心的結構方法,使故鄉(xiāng)之遙、鄉(xiāng)思之切表現得淋漓盡致。
[問題]錢鐘書說:“詩歌里有三種寫法:一、天涯雖遠,而想望中的人更遠;二、想望中的人物雖近,卻比天涯還遠;三、想望中的人雖遠,卻近在比鄰?!保?)這首詩屬于哪一種寫法?(2)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著眼空間距離來抒寫思鄉(xiāng)之情的。
6.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浣溪沙
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①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②。
[注]①子規(guī):杜鵑鳥。②黃雞:白居易詩有“黃雞催曉”句,用以感嘆人生易老。
[賞析]本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們常嘆的時光流逝,得出“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的哲理。
[問題]有人在評價這首詞時認為“門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運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這樣的觀點嗎?為什么?請結合全詞進行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前兩句寫梁園的衰敗:仰望空中亂鴉翻飛,平視前方一片蕭條。后兩句別開生面,以樂景寫哀情,詩人不說自己深感物是人非,而從“庭樹不知”的角度表達,相反相成,梁園的景色愈見蕭條,詩人的吊古之情愈見傷痛,反襯手法運用得十分巧妙。
2.(1)采用擬人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2)“系”字既切合柳條藤蔓修長柔軟的特點,又寫出其牽衣拉裾的動作,表現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疤洹弊旨戎更S鶯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辭別時離人傷心的啼哭。
3.不同意。首句寫唐軍將士奮不顧身“誓掃匈奴”,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次句寫五千精兵一旦之間喪身“胡塵”,確實令人痛惜。征人戰(zhàn)死得悲壯,的命運就更值得同情。所以這些描寫正是為后兩句表現思念征人張本。若無前兩句明白暢達的敘述、描寫作鋪墊,亦難見后兩句“用意”之“工妙”了。
4.(1)寫景/議論、抒情。(2)日暮黃昏,且又在大雪紛飛、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云。(3)三、四句在慰藉之中充滿信心和力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實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
5.(1)屬于第一種。(2)詩人極寫空間距離之遠,遙望家鄉(xiāng)的視線被碧山、暮云層層阻隔,給人以故鄉(xiāng)遙不可及之感,突出了歸鄉(xiāng)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深摯濃厚的思念之情。(意思對即可)
一
“虛”是指知覺中看不見、摸不著的虛幻世界和夢境,“實”是指眼前的景象或事件。虛與實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托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古代詩歌往往采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給人以無窮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詩人的感情表達得更深沉而充分。
(一)“虛”包括三種類型。
1.夢境。例如辛棄疾《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痹~人收復失地的理想成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壯志,只能在“醉里挑燈看劍”,只能在“夢”中馳騁沙場,快意一時。夢中勝利的虛幻之景與醒來時的白發(fā)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讓讀者體味出詩人空有大志,報國無門的悲哀。又如《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夢游天姥山,觀奇景,見仙人,其樂融融,美不勝收,與“覺時之枕席”、朝中的奸佞小人形成反照,從而讓作者不由發(fā)出“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慨嘆。
2.想象和聯(lián)想。例如杜甫的《月夜》,全詩從虛處落筆,本寫自己思念家人,卻從妻子兒女對自己的思念寫起,最后一聯(lián)想象將來的團聚。又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詞,上片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是實寫;下片設想別后羈旅孤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觸離愁的風景,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境,抒寫別后相思之深,是虛寫。再如駱賓王的《于易水送別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歿,今日水猶寒。”詩人在易水送別友人,聯(lián)想到荊軻刺殺秦王之前在易水壯別的場面,既表達了對荊軻的一片崇敬,又借此抒發(fā)出一股難以遏止的憤激之情。
3.夸張。如李白在《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中寫道:“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痹娭杏蒙衿娴南胂蟆⒋竽懙目鋸埿稳菰狸枠歉呗柸朐频臓顟B(tài),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lián)翩,恍如置身仙境。落筆為虛象,引發(fā)讀者無盡的遙想。
(二)“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景象、實事,是詩人寫景、抒情,生發(fā)聯(lián)想的基礎。
例如《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概括自然風光;《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細寫赤壁險峻的形勢;《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寫兩人分別的情形,等等,這些都是詩歌中的實寫之筆。
二
清朝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說:“文章非實不足以闡發(fā)義理,非虛不足以搖曳神情,故虛實常宜相濟也?!痹娙酥\求虛實結合,虛實相生,趣味、詩韻俱存,使其內涵豐富,外延無邊。
1.虛實結合,對照鮮明。如陳陶在《隴西行》中說:“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歸夢里人?!鼻耙痪鋵崒?,后一句為虛寫,虛實對照,寫出了詩人對百姓因戰(zhàn)爭而出現的家庭悲劇的深切同情。
2.虛實結合,意境闊大。如高適《塞上聽吹笛》一二句寫的是實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戰(zhàn)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開篇就創(chuàng)設和平寧謐的氣氛。三四句構成一種虛景,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這虛景又恰與雪凈月明的實景配搭和諧,虛實交錯,美妙闊遠,境界動人。
該劇的編劇金仲蓀是程硯秋的忘年交。作為繼羅癭公后又一名積極支持程硯秋京劇改革的劇作家,金仲蓀為程硯秋編寫了《碧玉簪》、《文姬歸漢》、《荒山淚》、《春閨夢》等一批優(yōu)秀劇目,且久演不衰。而與《春閨夢》堪稱程派悲劇姐妹篇的《荒山淚》,也在1956年被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成彩色戲曲片,成為程硯秋留下的唯一完整的音像資料。
《春閨夢》的創(chuàng)作,是參考杜甫《新婚別》、《兵車行》的意境,將陳陶《隴西行》中“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作為中心主題串綴編纂而成的。故事說的是壯士王恢新婚不久,被強征入伍,中箭陣亡其妻張氏獨守春閨,盼夫不歸,久之積思成夢。恍惚間,她夢見丈夫歸來,欣喜若狂,霎時嬌羞恩愛,琴瑟和諧。然忽聞戰(zhàn)鼓又起,亂兵擁至,瘡痍滿目,慘不忍睹。張氏驀地嚇醒,悵然若失。該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漢末藩鎮(zhèn)爭斗不休,百姓苦不堪言的社會現實。
據悉,李佩紅主演的《春閨夢》,乃程派嫡傳弟子王吟秋親授。教的,是認真仔細;學的,是刻苦努力,真可謂根正莖直。此后,李佩紅又經李世濟等程派名家精雕細琢、點撥匡正,加上其不甘人后、超越自我的精神,終于很好地把握住了角色的塑造,達到了真情質樸,自如縱橫的境界。莊子日:“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又曰:“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边@正是對李佩紅表演藝術恰如其分的寫照。
《春閨夢》的重點與核心,是“夢”。夢境中的王恢與張氏,是一對小別重逢的新婚伉儷,他倆突然相遇,激情噴發(fā),時空交錯,虛實相襯,因此需要演員的表演能將真情和幻覺表現得出入自如。李佩紅在虛幻飄渺的歌舞中,很好地表現出了現實人物的真情實態(tài)。
《春閨夢》的唱腔設計也可謂是匠心獨具的上乘之作。作者依照劇情,用音樂充分表現出人物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感情節(jié)奏。如張氏夢見王恢回家時的一段[西皮二六]:“可憐負弩充前陣,歷盡風霜萬苦辛。饑寒飽暖無人問,獨自眠餐獨自行……”李佩紅唱來如泣如訴、聲情并茂,用聲帶透視了張氏錯綜復雜的內心世界。在唱“被糾纏陡想起婚時情景,算當初曾經得幾晌溫存。我不免去安排羅衾繡枕,莫負他好春宵一刻千金”時,李佩紅展喉引吭,婉轉纏綿,氣如游絲、跌宕起伏、柳群鶯嬌,揭示出夫妻重逢時愛恨悲喜、交織錯綜的矛盾心理。
再如呈現夢見戰(zhàn)爭場面時,一陣腥風血雨迎面襲來,“白骨遍野無人收,新鬼冤魂舊鬼哭”的殘酷凄涼景象映入眼簾。此時,李佩紅又以[二黃快三眼]的板式揭示嘆聲、哭聲、怨聲、恨聲的思緒變化,并伴水袖舞姿增添氣氛。如此這般“字字血、聲聲淚”的音樂渲染,激起了舞臺上下強烈的連鎖共鳴。觀眾群情激昂,心靈震撼,全神貫注地聚匯在方寸紅氍毹之上。
李佩紅的程派《春閨夢》同樣引起了電視界的高度關注。電視連續(xù)劇《大宅門》的導演郭寶昌曾在2004年邀李佩紅擔任《春閨夢》的主角,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新概念戲曲電影”《春閨夢》。筆者觀后,備感滿意。所謂“新概念”,按照筆者的理解,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具有創(chuàng)新開拓精神理念的戲曲電影。它并不局限于舞臺上的表演,而是超越時空、將歷史演變盡收眼底,使觀眾得到一種嶄新視覺的美好藝術享受。
一 表現性對比關系
1.削弱或逆反邏輯重心的類型
這一類型是用隱喻、借喻、借代、佯謬、情感轉向等手法表現出藝術作品的內在精神,而不是直白式地表現主題思想。是將情感從所要體現的邏輯范圍中游離出來,繞過所要表達的真實意圖,做出表面與主題不相關聯(lián)但卻處處通過反襯、暗示等預設,達到由于對比而產生的換位思考,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深化對事物的認識。以詩歌為例,如中唐詩人李賀的詩中常常把看似很平常的事物運用對比并置的語言來描寫,他的詩涉想奇玄、聯(lián)類取譬,試舉《湘妃》一詩中的句子:“蠻娘吟弄滿寒空,九山靜綠淚花紅”。這是一句描寫殉葬宮女的詩,巧妙的是李賀不直接描寫做人殉的女子被深埋在墓室中尚未死去的那種求生不得、等死又不甘心的痛苦煎熬,而是先從與之不相干的“蠻娘”開始,著筆刻畫了處在與墳墓截然不同的人間中,吹簫吟唱的女子其歌唱之嘹亮,充溢天空。以此句來反襯出九山靜寂悄無聲息的綠色中,生長出了由人殉女子哭竭的淚水滋育出的血紅的鮮花。這樣,“蠻娘”的吟唱與人殉女子血淚紅艷之間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與反襯,“淚花紅”成為借代“人殉女子”的形象寫照,這種修辭手法表現的事物深切至深。再舉一例,筆者在拙文《說“獨立思考”》中舉晚唐詩人陳陶的《隴西行》,詩中有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文中寫道:“這是一種同時反襯的構思方法,詩的意思是說,無定河邊的白骨,好似是夢里的情人。但反言之,既然是白骨,怎可稱為人?這樣就形成了在一個意義上兩級對立又含化統(tǒng)一的構句特點。因此,若從詩的意境上來品味這個‘情人’,只能是家人意會中的親人。這樣一來詩中的‘是’字具備了即肯定同時又否定的矛盾關系,更加強化了思念親人的心緒。試想,此句若寫成‘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里情人’那便詩意大減,因為‘情人’的實像是由‘白骨’直接聯(lián)系而生出的聯(lián)想,沒有多大的意念空間。但(《隴西行》中的這一句詩,妙就妙在當看到河邊白骨這種人的原本時,并不直接寫‘這就是情人’,而是由此聯(lián)想到的是春閨里的情人的夢象,這樣便從一種‘虛影’引向了更深一層的‘虛空’,而這個虛空的存在又恰恰是依賴于河邊戰(zhàn)場上遺留下的一堆‘實在’的白骨,這種構思方法是利于表現性藝術創(chuàng)作的,是可以通過反襯對比從另一個角度來深化對事物的認識的,這種意象轉折與互生的方法對其他門類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具有廣義性的”。
同樣,這種思維方式表現在繪畫或雕塑藝術中也有類似的案例,如新古典主義時期意大利的版畫家吉奧瓦尼·皮拉內西(Giovanni Piranesi,1720~1778)在他的創(chuàng)作的一組“卡瑟里異界”的版畫作品中,描繪了一系列中世紀那拱廊迂回,樓梯交錯,且與機械裝置穿插玄機四伏的神秘空間,皮拉內西的版畫打破了之前的再現性描摹,制造了視覺的虛構迷離意象,他的構思方式啟發(fā)了荷蘭藝術家埃舍爾(M.C.Escher 1898~1972)的矛盾空間。
埃舍爾在其作品中利用視點的交錯與轉移,使某一事物在向定向進展的過程中,不自覺地轉移或過渡到事物的反面或進入另一種境遇。這種由多個視點構成的矛盾空間,是介于二維和三維甚至是多維空間之間的,他運用了彎曲、迂回、纏繞使圖像成為“有限無界”的場域,闡釋了事物的發(fā)端往往是事物的終止,起源與終止同體共生,具有雙重意義。
在雕塑與公共藝術方面這樣的案例也是存在的,雕塑家致敏的《雙生》系列,是把不同質的事物并置在同一體之中,闡釋一種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分叉與交疊內質性的變異。的確,事物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難以預料的結果,它常常呈現出背離期望或預設的意圖之結果。這種統(tǒng)一性中的變量或變異,同樣也反映在人生之中,要不然我們怎么發(fā)出“人生無?!敝袊@。
致敏在對“雙生”系列的造型處理上,體現出的是意圖漸變,即由A的造型轉化為B的造型時,不是拼接而是過渡,是事物的轉化與生長,這種造型處理使不同質的圖像同時處于辨證關系之中。
理論家孫振華有個一反常規(guī)邏輯的構想,這就是他為深圳市設計的公共藝術方案《深南大道種莊稼》。方案中呈現出這樣一幅藍圖:在高樓林立繁華都市的大道上,種植的景觀植物不是花草樹木,而是一叢叢的麥子之類的莊稼,它們黃綠相間煞是悅目。孫振華把本來屬于田野場域的莊稼,置換到不屬于它的城市空間之中,這種異質同構帶來的是由于場域急轉,異域相遇的美妙心理體驗,如此情感反向,類似文學中的佯謬的修辭方式,悖理之中蘊含特殊的藝術邏輯,可謂藝術自由。
這種構思方法可歸為“非類相喻”。在文藝構思當中有強調相似關系的類型,有強調對比關系的類型,還有介于兩者之間的類型。強調相似關系的一般用于再現性的表現,如以紅日喻鮮血,以寒蟬喻悲秋,這是一種同性相喻的方法。強調對比關系的則一般用于表現性的再現,如用黑暗反襯光明,以聲音來烘托寂靜。上述這種所謂的“削弱或逆反邏輯重心”的類型,便是強調對比關系的一種類型,這種類型常常運用交錯配置,同時反襯的手法來表現事物。墨子講:“異類不吡,說在量。”
“吡”即“比”,是說不同的事物不能相比,這是對事物邏輯的一般性認識,而藝術的構思恰恰喜歡“非類相比”的形象思維。這種兩極相反或兩極過渡的手法含有矛盾統(tǒng)一的語言特征,它可以通過反襯對比來深化對事物的認識,正如萊辛所言:“每個理智的思想都是用對照表現出來的。”對照會形成反差,反差越大,審美價值越高。
1、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
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4、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漢書》
5、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楊萬里《竹枝詞》
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7、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相見歡》
8、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杜甫《戲為六絕句》
9、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白樸《陽春曲·題情》
10、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陸游《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11、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12、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盧延讓《苦吟》
1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14、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杜牧《贈別》
15、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隴西行》
16、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17、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薩蠻》
1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20、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詠煤炭》
21、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二首》
22、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2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杜甫
24、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25、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26、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27、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28、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9、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
30、縱橫正有凌云筆,俯仰隨人亦可憐。——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31、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32、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
33、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34、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王若虛《論詩詩》
35、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杜甫《夢李白》
36、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37、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三首》
38、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陸沉。——鄭思肖《二礪》
39、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黃遵憲《雜感》
40、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
41、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4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鶴鳴》
43、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4、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浪淘沙》
45、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
46、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47、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
4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49、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也。—韓嬰
50、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杜甫
51、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歐陽修《吊僧詩》
52、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經《鶴林玉露》
5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煥《涼州詞》
54、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曹學
55、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增廣賢文》
56、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5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記》
5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史記》
59、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6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61、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62、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題詩后》
6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64、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黃庭堅《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
65、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66、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舊唐書》
67、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黃庭堅《寄黃幾復》
6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百年。——趙翼《論詩》
69、寸寸山河寸寸金。——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70、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71、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史記》
72、悲莫悲兮生別離。——屈原《九歌·少司命》
7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74、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秦韜玉《貧女》
75、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76、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史記》
7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8、楚雖三戶能抗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金錯刀行》
79、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度大庾嶺》
80、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白居易《琵琶行》
81、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
82、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賈島《戲贈友人》
8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84、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85、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8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87、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
88、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8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90、不可同日而語。——《漢書》
9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蘇軾
92、百聞不如一見。——《漢書》
9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94、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臣殘陽。——李綱《病?!?/p>
95、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96、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97、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杜牧《遣懷》
98、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99、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100、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101、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10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3、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104、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05、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
10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
10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108、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眺樓做官別校書叔云》
109、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聶夷中《詠田家》
110、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111、前車之覆,后車之鑒。——《漢書》
11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13、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書》
114、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115、春江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楊萬里《讀張文潛詩》
11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
117、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
118、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
119、陶陶然樂在其中。——楊炯《登秘書省閣詩序》
120、讀書本意在元元。——陸游《讀書》
121、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黃仲則《癸已除夕偶成》
12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12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124、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25、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
126、莫將死句入詩中,此訣傳來自放翁。——袁枚《仿元遺山論詩》
127、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
128、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29、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趙翼《論詩五絕》
130、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戴復古《論詩十絕》
13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13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133、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趙瑕《江樓感懷》
134、舉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漢書》
135、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136、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國殤》
137、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韓愈《進學解》
138、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139、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140、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杜甫《夏夜嘆》
141、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揚子江》
142、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張問陶《論詩十二絕句》
143、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
144、一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擺動時。——戴善夫《陶學士醉寫風光好雜劇》
145、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司空圖《漫書五首》
146、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