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樹之歌課文內(nèi)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 用多媒體出示一組學生活動的圖片,教師配樂簡要說明每張圖片的內(nèi)容。
2. 光陰似箭,轉(zhuǎn)眼間,豐富多彩的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同學們也即將畢業(yè)。齊讀課題。即將畢業(yè)之際,你最想說什么?
【設計意圖】伴隨著舒緩的音樂,聽著教師動情的話語,回憶著美好的校園生活,學生的心中已經(jīng)蕩起了感情的漣漪,這時讓他們適時袒露心聲,更容易激起全班學生的感情波瀾,為課文的學習定好感情基調(diào)。
二、 初讀感知
1. 下面,我們?nèi)タ纯催@篇課文的作者都說了些什么?看看課文的哪些內(nèi)容能引起你的感情共鳴。
2. 快速瀏覽課文,想想作者在文章中主要回憶了哪些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可以用課文中的哪句話來概括?(六年的學習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樣的句子就是這部分內(nèi)容的中心句。除了回憶六年的學習生活,作者還回憶了什么?(老師為學生的成長孜孜不倦地工作,奉獻了青春和熱情。
3. 現(xiàn)在,你知道怎樣給文章分段了嗎?抓住文章敘述的幾個主要內(nèi)容來分段,是理清文章層次的基本方法。
【設計意圖】學生經(jīng)歷“初讀感知――讀書反饋――把握內(nèi)容――理清層次”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后,已經(jīng)從整體上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認識。
三、 精讀品味
1. 請同學們再次瀏覽課文,你能發(fā)現(xiàn)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從始至終流露的情感嗎?(板書:眷戀)理解“眷戀”。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眷戀之情,邊讀文章,邊回憶我們的學習生活,尋找到我們和作者情感的共鳴點。
2. 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讀著這些文字,你頭腦中浮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著重抓住第二句話還原最初走進校園的情景?,F(xiàn)在回想起那樣的情景,你有什么特別的感受嗎?帶著這種感受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3. 六年的學習生活在作者看來就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知道“畫卷”嗎?這里為什么不說是一幅畫呢?請同學們默讀第3~5自然段,認真欣賞這幅畫卷,回憶自己這六年來的學習生活,體會作者的哪些敘述給你印象深刻?
(1) 引導學生從上學、上操、上課、寫字、課外活動(抓住省略號)幾個方面回憶小學的生活。交流后齊讀。
(2) 正因為六年的生活豐富多彩,所以――“六年過去了,我們在這里茁壯成長。我們學到了不少知識和技能,懂得了怎樣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歡樂和幸福。母校啊母校,這些都是您給予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怎么能忘記!”指名讀,齊讀。(板書:感謝母校)
(3) 六年的生活如此豐富多彩,作者為什么只寫了早操、上午上課、中午練字和每周兩次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呢?當敘述的內(nèi)容比較多時,選取有代表性的內(nèi)容,有重點地敘述是一種基本的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抓住“六年的學習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這一反映小學階段生活的中心句,根據(jù)學生的交流、體驗,引導學生調(diào)動生活體驗,運用理解、感悟、朗讀的方法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對母校、對同學的眷戀之情,進而領悟表達方法。
4. “在我們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樹,您是海洋!”作者為什么要把老師比作“天使”?又為什么把老師比作“大樹”和“海洋”?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5. 在即將離別的時刻,我們應該怎樣回報老師呢?出示:“在這離別的時刻,敬愛的老師,我們要送給您一支歌,讓您休息的時候聽聽我們的心聲;我們要把火一樣的詩句塞在您的枕下,讓您在睡夢中也能感受到我們熾熱的心跳。”同學們讀著這樣的句子,你一定也和作者一樣心潮起伏。你準備送給老師一支什么樣的歌?你又會把什么樣的詩句塞在老師的枕下呢?請寫下來。
6. 同學們對老師、對母校最好的回報是什么?我們來看看作者與同學們的約定是什么?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關鍵詞:課改;主題學習;語文
課改中的小學語文課堂,在新型教學理論指導下,各種新穎的教學形式也應運而生。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課改理論下,在內(nèi)容上進行了豐富,將一個主題集中在一個單元中,讓學生集中學習。這樣的主題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延伸,也會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每一個主題單元都凝結著編寫者的智慧和心血,教師要充分提煉好主題,讓主題中蘊含的深刻的教學內(nèi)涵服務于每一名學生。
確定主題,培養(yǎng)積極人生觀
主題學習離不開教材的支撐,蘇教版教材的主題單元編排模式立足于小學生的發(fā)展實際,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為目標,將三維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緯度目標作為教學的重點。這對于主題學習的教學活動開展大有裨益,教師完全可以從教材中進行主題提煉,這樣既可以使教師的任務量減少,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的系統(tǒng)化。但是要特別注意,教師在提煉主題的時候要把握好原則,將科學性、教育性和思想性融合在主題中,每個主題都應該是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的,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側(cè)重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用單元主題來豐富學生的情感。
例如,在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本單元收入《小草和大樹》《輪椅上的霍金》《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三篇課文,閱讀的內(nèi)容為《魯濱遜漂流記》。這些內(nèi)容利用逆境中成長的故事讓我們懂得了:要學會生存,如何面對困境,贊美了那些可以在困境中奮起的人們。在學習這個單元的時候,筆者把主題確定為“直面挫折”,學習的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利用課下的時間將單元課文涉及到的人物和事跡進行了解,課堂上開展了合作探究,筆者首先提出了探究問題:面對挫折,我們應該怎樣?這樣的探究主題,學生們都有話可說,因為課文已經(jīng)給了我們相應的思想啟發(fā),這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抗挫心理有著積極的意義,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實踐能力。
單元主題的確定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主題的確定上,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實際,在正確的思想指導下激發(fā)起學生參與課堂的激情。
整合材料,促進自主學習能力
主題學習可以拓寬語文學習的眼界,在通常情況下,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習課文內(nèi)容,還要在這個主題的指引下讓學生可以了解其他的課外作品,搜集和整理與主題相關的內(nèi)容來幫助學生積累更豐富的知識。教師要立足于當前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建構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平臺,以期使學生探究得更加深入、透徹。
以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這個單元以“壯麗山河”為主題,課文中選取了《長江之歌》《三亞落日》《煙臺的?!泛汀队浗鹑A的雙龍洞》四篇課文,雖然主題是一致的,但是在描寫景物的方法上卻存在著差異。有詩歌的形式,有擬人的形式,也有散文的形式,展現(xiàn)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各種美。根據(jù)本單元選文特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去搜集相關的材料,建立導學系統(tǒng)。比如,搜集如《望天門山》《霧里天池》《水墨春韻醉江南》等閱讀材料,讓學生在課堂上對其進行分類,在學生自主的整合歸納中,知識網(wǎng)絡逐漸地形成,課文內(nèi)容得到升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
“主題切入――探究文本――比較拓展――升華自我”的主題拓展式教學策略,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形式,拓展了學習思路。教師要特別注意與家長之間進行溝通,因為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有限,需要提前將閱讀的書目和學習的主題亦或是學習材料交給家長,讓家長也協(xié)助學生參與到其中。
搭建平臺,保證后續(xù)學習
大語文觀是每個教師應該堅持的一種語文教學理念,主題式的學習思路是對大語文觀的一種詮釋。在主題學習的新平臺上,我們的學生和教師可以接觸到大量優(yōu)秀的閱讀作品,有利于課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的開展。
以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包括《師恩難忘》《陶校長的演講》兩篇課文,主題為師恩。在主題學習后,我們可以利用網(wǎng)絡這個平臺來幫助學生創(chuàng)建主題學習網(wǎng)頁,在學習上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在具體操作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去賞析一些有關的名家經(jīng)典,然后鼓勵學生去看一些文藝評論,教師與學生之間積極互動,寫出相關實踐感受,然后大家集體進行評議。這些模塊的設置,將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的點燃起來,語文學習活動已經(jīng)不再是傳統(tǒng)的教師講解學生接受的狀態(tài),學生在討論中保證了后續(xù)學習的有效性。
當前,語文在教學效果上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而主題式的教學策略恰恰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在課改的支持下,大語文的教學理論深入人心,主題學習恰巧可以為大家搭建一個研究學習的平臺,豐富學生的語文審美情趣,提升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彬彬,黃瑞卿.日積月累,水到渠成――談語文主題學習的幾點做法和感受[J].中國校外教育.2012(19).
只有對文本的深度觸摸,對文字的反復咀嚼,才能品出不同的滋味。不同的人“口感”不一樣,品出的滋味也應有所差異。固守標準解讀答案的語文閱讀課如同幾何證明教學課,閱讀的過程只是為了得出結論,這樣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是有限的。
文本解讀是多元的,不應只是依賴和服從權威解讀,而應超越甚至反叛權威,從而創(chuàng)生出更加精彩的解讀。這一點早已引起國外的重視。日本自20世紀60年代起盛行“批判的閱讀”。何謂“批判的閱讀”?簡言之,是用自己的經(jīng)驗、標準去批判文本的價值。“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彼鼜娬{(diào)閱讀者的主觀思考?!芭械拈喿x”不憑借先入為主的文本意義占領學生的頭腦,而是充分發(fā)揮讀者的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深入鉆研作品,鼓勵他們作出自己獨特的理解。這樣的理念與語文教學中的多元解讀是相通的,即帶領學生突破標準化解讀禁錮(通常來自教參),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巧妙借鑒“批判的閱讀”觀念,語文教學會變得更加精彩,在課堂上學生拒絕盲從,敢于思考,崇尚個性解讀。課堂上有不同的觀點在碰撞,我們可以傾聽到不同的聲音。一位教師在教學《船長》這一課時,引導學生圍繞“船長在船沉之前能自救嗎”進行辯論。正方認為能自救,能生存,反方認為只能犧牲。正方同學從語言細微處入手,提出自己的論點。如,“人們透過陰森可怕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徐徐沉入大海?!薄靶煨臁笨梢姶L有逃生的時間,他能自救。而反方同學認為“徐徐”不是指時間長,而是表達人們對舍己為人的船長的敬佩之心,留戀之情,也表達人們此時的悲傷。學生通過細致地閱讀文本,深入地思考,對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讀方法,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教參提供的文本意義只是一家之言,學生對此可以采用或贊成或保留的態(tài)度,所以他們往往能解讀出一些令人驚喜的意義。久而久之,他們也就悟出多元解讀的方法。
如何引導學生多元解讀,培養(yǎng)學生文本解讀能力。下面結合課堂教學實際談幾種方法。
方法一:在文本的空白處解讀,用豐富的想象來填充。以《信》的教學為例,妞妞替雛鳥寫信,信的內(nèi)容到底寫了些什么呢?這是文本的空白之處,通過引讀、創(chuàng)設情境,有的學生讀出了鳥兒很著急,希望媽媽快點回家;有的學生讀出了小雛鳥多么傷心啊,它在責怪媽媽,責怪中又含著對媽媽的關心。妞妞替花兒寫信,有的學生讀出了花兒已經(jīng)姹紫嫣紅,再過幾天就要謝了,他焦急地等待著前來采蜜的蜜蜂;有的學生讀出了花兒已經(jīng)姹紫嫣紅,此時此刻,它掛念著遠方的朋友――小蜜蜂,擔心是不是累了,肚子餓了嗎?有的學生讀出了花兒已經(jīng)姹紫嫣紅,它熱情地等待前來采蜜的蜜蜂。文本空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可以引領學生思維往多向發(fā)展,讓他們在個性化解讀中生發(fā)智慧。
方法二:從情節(jié)的細微處挖掘,讓七嘴八舌的童言飛揚?!稐顦渲琛酚羞@樣一個細節(jié):“我們的名字叫大葉楊,成天喜歡‘嘩啦啦’地歌唱。刮風時唱得歡快,下雨時唱得響亮。”為什么下雨時唱得響亮?學生讀出了有了小雨點的幫忙,楊樹越唱越帶勁。還有的學生讀出了楊樹的心情多么歡快,感謝雨為它帶來解渴的水。潤潤喉嚨,楊樹的歌聲多么響亮。
正是一個個細節(jié)構筑了文本的意義,會讀書者善于從文本的細節(jié)處讀出自己的理解。挖掘文章的細節(jié),鼓勵學生個體體驗,能夠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語感和深刻的洞察力。
方法三:讓關注的目光透過標點符號,從標點處作解讀。標點符號是無聲的語言,是文章思想感情的傳聲筒。在教學中,標點符號往往被我們忽視,關鍵的標點符號可以讓學生談理解,從標點處體會文章的思想?!镀俨肌分械摹鞍。⊥娏似俨嫉娜?!”有的學生產(chǎn)生疑問這里為什么用了兩個感嘆號?通常這句話應該這樣加標點:“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有的學生從這里體會到作者無比激動的心情,他們還結合自己旅游經(jīng)歷來談體會。有的學生體會到瀑布的雄偉與壯美。又如《你一定會聽見的》第8自然段“別讓你的耳朵關閉;在寂靜的夜里,聽一聽外面有什么聲音傳來;在閑暇的時候,聽一首從來沒有聽過的歌曲或樂曲……”此處省略號可以引導學生給予關注,并且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補充出作者還想說的話。我們讓學生圍繞標點談個性化理解,可以讓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背后的魅力,領悟到作者的言外之意。
方法四:咬文嚼字,多元解讀?!罢Z文課,語文味”是近年來語文教改中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的詞語。語文教學的重點是關注語文本身,既讓學生親近、理解、崇拜文字,從多角度去品味語言。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在執(zhí)教《愛如茉莉》這一課時,就是引導學生通過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溫情與愛。課文的結尾“哦,愛如茉莉,愛如茉莉。”為什么連續(xù)用了兩個“愛如茉莉”。老師讓學生多元解讀。一學生認為,他把“愛如茉莉”這個詞放在心里細細品味;一學生認為,小作者非常高興明白了愛如茉莉的意思;一學生認為,第一個是令人感嘆,第二個是讓人回味;一學生覺得第一個愛如茉莉說明了爸爸媽媽的愛是平淡的,第二個愛如茉莉能讓我們久久體會那種平淡的愛;一學生覺得作者是反復指出愛如茉莉才說兩遍……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薛老師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從一個個字詞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揣摩語言,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語言感受力。
[關鍵詞]漢字;獨體字;形聲字;隨文識字;識字教學;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6-0095-02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事件的書寫符號。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小學生學好漢字,是為閱讀和習作打好扎實的學習基礎。然而,漢字是表意文字,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音、形、義,需要一個一個地認讀,小學生學好漢字確非易事。課程標準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鼻榫辰虒W是提高識字教學效率的最好方法,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就等于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識字的機會。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談談在教學中怎樣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
一、利用漢字造字原理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獨體字
獨體字是指漢字的一個字只有一個單個的形體,不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組成的。獨體字大都是一些簡單的象形字和表意字。這類字是從圖畫演變而成,所以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整體。如“日、月、 山、水、牛、羊”等都是獨體的象形字;如“天,立,上、下、一、二”等都是獨體的表意字。獨體的象形字和表意字是構成合體字的基礎。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有“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時期,因此,我們在教學獨體字時,要特別細致入微,利用漢字造字原理創(chuàng)設情境,注意具體形象而有趣。例如,我在教學 “雨”字時,用教學課件給學生演示,“雨”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的字形,既提高了識字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識字的興趣。
教師還可以運用漢字字理教學手段,根據(jù)古人造字方法,在理解字意的基礎上識記生字。例如,我在教學“日、月、 山、火”這幾個字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畫,聽講故事,把漢字的字形和字義結合起來教學,讓學生感知。這樣依據(jù)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字理)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心理)進行識字教學,使學生在充分體驗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和奇妙演變的同時,感悟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這樣,小學生識字的難度就在創(chuàng)設的字理識字情境中降低了,對漢字的印象也會特別深刻。
二、利用漢字結構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形聲字
形聲字是指由兩個文或字復合成體的字,其中的一個文或字表示事物的類別而另一個表示事物的讀音。
組成形聲字的兩個部分,一部分表示字的意義,叫形旁(也叫義符);另一個部分表示字的讀音,叫聲旁(也叫音符)。這是形聲字基本的構字原理。例如用“口”作形旁,可以組成“叫、吃、聽、唱、響、嘴”等與嘴巴有關的形聲字。同一個聲旁和不同的形旁結合,又可以構成許多聲音相同或相近而意義不同的字,例如用“青”做聲旁,可以組成“清、情、晴、請、蜻”等讀“qing”的形聲字。這些聲旁和形旁大多都是由一些獨體字合成。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記形聲字大多數(shù)用的是加一加的方法。這個方法確實簡單實用,但弊端是學生記得快,也忘得快。新版教材指出:“要初步向?qū)W生滲透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和表意功能,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規(guī)律識字,激發(fā)主動識字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苯處煈撛趯W生結構記字的基礎上,遵循形聲字基本的構字原理,創(chuàng)設情境,突出聲旁,形聲字的特點,是不難理解的。例如,我在教學“咪、瞇、迷、謎”這一組形聲字時,創(chuàng)設了情境:“瞧呀!生字寶寶特別愛運動,跑進了詞語里,跑到了句子中。”于是,我先出示課件,然后我對學生們說:“同學們,要把生字寶寶牢牢地記住呀,還得開動腦筋想想:這些生字寶寶的意思和它們的偏旁部首有什么關系呢?”
■
學生們的回答如下:
“”的“咪”是指小花貓的叫聲,所以是口字旁。
“瞇著”的“瞇”是瞇眼睛的瞇,與眼睛有關,所以是目字旁。
“迷路”的“迷”是走之底,跟走路有關系。
“謎語”的“謎”是言字旁,猜謎語的時候,當然得開口說話,所以是言字旁。
想不到,學生們的記字方法還真實用。這四個形聲字的形旁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同??磥硇闻缘淖饔每烧娲?,它可以幫助了解形聲字的意思。可想而知,明白這些形旁的含義,就能提高我們識字的能力。 由于情境是根據(jù)形聲字結構創(chuàng)設的,所以學生對形聲字的特點就有了具體的認識,記憶牢固,運用起來就不容易混淆。
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理解,隨文識字
情境教學具有鮮明的整體性,隨文識字教學也帶著一定的整體性。我們在課文的識字教學中,不是引導學生孤立地認識一個字,寫一個詞,一般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讀寫的。這樣,就是我們所說的隨文識字了。例如,我在教學《清澈的溪水》一課時,采取隨文識字的方法,運用字理析詞,將生字呈現(xiàn)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教學中,我抓住重點生字 “毀”,先利用生動的課件,讓學生理解“毀”的本意,再讓學生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毀”在文中的含義。同時相機點撥:隨意毀壞事物好不好?這使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豐富內(nèi)涵,感受小兔看到大象、野豬毀壞掉樹木時著急、氣憤、生氣的心情的同時,受到人文教育。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不僅理解了字義,也為理解全文作了鋪墊。接著,讓學生組詞造句,在運用中鞏固理解“毀”字。這樣,學生不僅鞏固了識字,在語言環(huán)境中加深對字義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具體感受到了識字的好處“識了字,會說話”,從而提高了識字的積極性。
在情境教學中,我十分注意字詞句的教學,憑借情境,結合具體的語言進行訓練。例如,我在教學“芬芳”這個詞時,先讓學生找出課文含有“芬芳”一~的句子來讀一讀,把“芬芳”放在語言環(huán)境中去體會它的意思,使學生明白“芬芳”跟花草有關。在這個過程中,我還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到小作者因環(huán)境被破壞而傷心難過,對美好生活環(huán)境的向往,滲透環(huán)保意識。這樣,識字教學與語感教學結合起來,與課文內(nèi)容結合起來,形成語境。一個詞只有放在語言環(huán)境中才是有生命的,因此,我們說隨文識字將字義教學和語感教學結合起來,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總之,情境教學充分利用了漢字的造字原理和結構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在識字教學中滲透漢字文化,而且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理解,隨文識字,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這樣,小學生在情境中識字,在境中學,在境中用,化難為易,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實效。
[ 參 考 文 獻 ]
[1] 顧明遠.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學派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2] 李吉林.田野上的花朵――對話:情境教學的萌發(fā)(情景教育三部曲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3] 李吉林.云雀之歌――紀實:情境教育的拓展(情景教育三部曲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關鍵詞】語文教學;兒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游戲是兒童的天性
羅素認為:教育主要在于本能的培養(yǎng),而不是本能的壓抑。游戲是兒童最重要的生活方式,他們在游戲時總能滿懷熱情,創(chuàng)造出種種屬于自己世界的幻想。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寓教于樂,創(chuàng)設豐富的游戲情景,任其在游戲的王國里快樂地習得知識并通過游戲來鞏固知識。
在教學《漢語拼音》時,我設計了一套擬人化的字母體操,枯燥的漢語拼音教學頓時變成了歡快的游戲,學生興趣盎然地學完了教學內(nèi)容,而且掌握得非常好。
在教《狼和小羊》時,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狼和羊的形象,在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初步理解后,我把編好的課文劇讓學生表演。我讓兩位學生分別戴上狼和羊的頭飾進行表演。這兩位學生模擬狼和羊的語言、行為和神態(tài),表演得非常逼真,其他學生看得非常有趣。這樣,學生很輕松地從狼的故意找碴兒和小羊據(jù)理申辯的語氣、語調(diào)、神態(tài)和動作中看到狼的狡猾和兇惡與小羊的善良和老實,從而領悟到狼的本性很兇殘,對像狼這樣的壞家伙只講理是不行的。
學完《懷素寫字》,為了激勵學生學習懷素刻苦練字,好學上進的精神,我布置他們同桌間進行“一日一賽”,每天比練二十個字,看誰寫得漂亮,每天老師只在優(yōu)勝的作業(yè)本上打紅五星。這樣,練字這一枯燥的事竟然變成了他們樂此不疲的事。
游戲當作業(yè)布置的方式很多,可讓學生畫一畫,比一比,玩一玩,唱一唱,演一演,這樣的作業(yè)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
二、童謠是高效的法寶
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兒歌和童謠非常感興趣。童謠能給兒童帶來迷人的趣味與歡樂。童謠句子短,合韻上口,響亮反復,易唱易記,內(nèi)容上都是一些外婆、姐姐、鳥樹和四季等他們所熟識的形象。而吸引孩子易學易誦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童謠的趣味性。趣味看似簡單,但再深層次推敲,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內(nèi)容豐富且意味深長。在語文教學中,我把童謠和課文有機結合。例如,學了《看》,我感覺到孩子們對“什么季節(jié)看什么花”這個概念很模糊,因此課后我又教了《十二月歌》。童謠適合兒童記誦、學活,利于開發(fā)智力,特別對記憶力、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極有好處,古有《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jīng)》,即是被公認的兒童起蒙精品歌謠,積累到如今更是佳品繁多。我把學童謠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延伸。
除此之外,學童謠還成了激勵學習的手段。例如我常對他們說,如果哪位同學連得三顆星,老師就獎勵他一首童謠。因此,孩子們化興趣為學習的動力,同時童謠益于他們的全方面發(fā)展,可稱得上一舉多得了。
孩子們學童謠興趣高,會自己找童謠,背童謠。二年級時,我讓孩子們摘錄童謠,同學們定期交流摘錄本。他們還能把童謠與游戲結合,編拍手歌、跳繩舞,總能設想成趣,自感愉悅。后來,學生編童謠也成為可能之事,他們編童謠如同玩堆沙的游戲,真正進入到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心態(tài)。雖然他們編的歌謠很簡單、很稚幼,但那里面閃耀著他們獨特的思維火花。
三、入境是理解的保障
劉勰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批文以入情”,可見感情是文學作品的靈魂,語文教學也要把握這一點,在教學中主動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學生審美情感。如《大海睡了》一文描繪了夜晚海面的寧靜美,使學生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要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情感,方法是多樣的,可通過各種配合朗讀、個人朗讀,由欣賞語言美到深入理解文章意境美。
關鍵詞:興趣 學習興趣 主動學習 愉快
學習的最后刺激是對所學的材料的興趣,要想給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什么是興趣呢?興趣是一種積極的情緒表現(xiàn),是一種內(nèi)在的動力因素,總是主體指向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動。也就是說:興趣是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語文興趣則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產(chǎn)生的、對語文學習起推動作用的興趣。興趣不是天生的特質(zhì)。而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呢?
一、課堂語言趣味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重點。為了達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的目標,我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恰當運用趣味性的語言,不僅活躍課堂氣氛,融洽了師生關系,還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每位學生都喜歡學習漢字。筆順規(guī)則是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低年級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征,恰當發(fā)揮趣味語言這一劑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回”字時,許多同學老是喜歡先封口后寫里面的部分。課上,我按照同學們錯誤的筆順把這些字寫在黑板上,并風趣地說:“你們也太不禮貌了。明明見爸爸回來了,還先把門關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氣?”學生聽了,個個心領神會。
二,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和教學經(jīng)驗證明:方法單調(diào)死板的教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教學方法要進行適當?shù)淖兓?,在課堂中穿插生動活潑的游戲演示活動,讓學生演一演,做一做,能使學生學得更有趣。例如,教“一把”、“一口”、“一只”這樣的數(shù)量詞時,為了使學生更好理解和運用,我編了“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找一找哪些詞是上面數(shù)量詞的朋友,再把它們搭配在一起。這樣,學生興致濃,學得快,也記得牢。另外,有些課文內(nèi)容難于理解,就可以通過此方法輕松解決。例如:我在講《稱象》這一課時,因為稱象的過程很抽象,難于讓一個二年級學生很快理解。我就利用了游戲演示的方法。準備好裝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塊、秤等教具。首先由老師演示一遍稱象的全過程,注意體現(xiàn)曹沖講的步驟“趕、沉、畫、趕、裝、沉、稱”。使學生直觀地明白曹沖以船代秤,解決了提不動的難題;以石代象,化大為小,解決了稱不動的問題。然后,讓同學們分成小組來嘗試稱象的全過程,他們在游戲演示的同時,對課文的道理加深了記憶,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營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教學手段多樣化!
一、何為“人文滲透”
人文,即以人為中心的各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從不同的角度,它可分為:個人文化和人類文化;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習俗性文化和理論性文化。“人文滲透”就是指在教學時,教師要正確把握教材中的人文理念、人文情操、人文精神,合理加以闡發(fā),有效加以滲透,使孩子的心智得以健全,靈魂得以凈化,生命得以閃光。語文教學中人文滲透的實質(zhì)是為了尊重人、信任人、塑造人和發(fā)展人。
人文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具有重要意義?!墩n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正如肖川老師在《“人的發(fā)展”意味著什么?》一文中表述的那樣:人文理念的不斷滲透“意味著新質(zhì)因素滲入到精神結構內(nèi)部并引起結構性的變化,意味著由于新質(zhì)因素的增加而導致生命境界的提升,意味著視界的擴大,意味著能切實地感受到自我心靈力量的增長”。其主要功效是通過“教化”與“教育”的有效途徑,成功地幫助人們“修身、養(yǎng)性、慧質(zhì)”,從而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
二、“人文滲透”的實施原則
1、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是實現(xiàn)人文滲透的前提
(1)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系。就語文課程性質(zhì)而言,當年提出“工具性”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在今天看來,也仍然有它的現(xiàn)實意義。但是片面強調(diào)工具性,而忽視具有語文“靈氣”的人文性,就會使語文教學失去生命而暗淡無光,使語文教學走向“文”、“道”分離,只“教”不“育”的誤區(qū),重新步入應試教育的死胡同。
(2)知識與文化的關系。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重知識訓練,輕人文養(yǎng)成。20世紀末流行這樣一個觀點:“知識不等于能力,能力不等于文化?!币驗橹R和能力是可以速成的一種“工具”,而文化卻需要反復滲透、長期積累才能達到的一種“境界”。再則“人文(humanism)”的實質(zhì)是指人性或人性文化。試想,如果一個人連人性都沒了,擁有再豐富的知識又有何用呢?由此可見,知識和文化是不能剝離的。
(3)習俗性人文與理論性人文的關系。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忽視了習俗性人文知識的滲透與培養(yǎng)。習俗性人文知識如“禮尚往來”、“入鄉(xiāng)隨俗”、“接人待物”等,它相對較零碎和膚淺,然而這些知識對孩子們將來的生活質(zhì)量、人際關系、價值取向等有著直接的廣泛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因為“簡單”而有所忽視。
2、樹立好三種觀念是實現(xiàn)人文滲透的保證
(1)正確認識自己。這是一個人自覺、自主、自由的理念,是人生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只有具備了這種品質(zhì)的人,才能擁有自我認識、自我保護、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的人文觀念和人文行為。
(2)欣賞善待他人。現(xiàn)實生活中,認識自我不容易,欣賞他人更困難。只有對別人擁有了博大的心境、開放的心態(tài)、健康的心理,才能具有理解人、賞識人、成全人的人文觀念和人文胸懷。
(3)積極面對社會。馬克思說:“社會不因個人而存在?!笔|蕓眾生包羅萬象,世間萬物精彩紛呈,美丑良莠同出自然。只有具備了正面的、積極的、開放的、發(fā)展的人文觀念,才能和諧社會、關愛環(huán)境、發(fā)展自我、關心世界。
三、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文滲透”的主要途徑
語文載負著、傳承著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有著極其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極其輝煌的人文精神。我們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融,用人類的優(yōu)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哺育后代。在語文教學中,讓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過語言文字流入孩子的心田,幫助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人生、領悟做人的道理。因此,人文滲透不是單一的、凝固的、封閉的,而是多維的、鮮活的、開放的。具體到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滲透就主要表現(xiàn)在:
1、語文教材是人文滲透的主載體
“語言文字不是外在于人的一種存在物?!彼粌H是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的交際工具,而且還是人的一種生命活動,一種心靈的顫動,一種意念的呼喚。如《長江之歌》《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等流露出的情感,《大江保衛(wèi)戰(zhàn)》《印度洋上的生死夜》等表現(xiàn)出的精神,《埃及的金字塔》等淀積著的智慧,《早》《海倫?凱勒》等引發(fā)出的哲理。只要我們認真開發(fā)并利用好教材中的人文資源,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地在人事中明理,在人物中感化,在人文中成長。
2、語文教學是人文滲透的主渠道
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間的人際互動。這種“互動”是人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生命力的有機過程。正是這一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下的學習實踐過程,師生間、生生間、文本間的交流文化,解決問題的個性文化,活動過程的體驗文化等才得以滲透和養(yǎng)成。
(1)閱讀中體會文本的人文意蘊?!罢Z文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讀書明理。”良好的誦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會文本的思想感情,而且還可以再現(xiàn)作品形象,使學生與文本之間產(chǎn)生情感和理念的共鳴,從而達到人文的滲透與積累、人格的養(yǎng)成與升華。如引導學生閱讀《大江保衛(wèi)戰(zhàn)》一文時,孩子們被戰(zhàn)士們勇敢無畏的精神所震撼,從而對今天的幸福生活作深層的思考,從中獲得對祖國、對社會、對人類的有益啟迪和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擎柱。
(2)體悟中把握語言的人文理念。語文不僅是一種語言文字的符號系統(tǒng),字里行間還積淀著豐富的民族精神、人類智慧和人文精髓。中華民族的思想、意識、心理和風俗等自然包含于語言文字之中。只要我們用心去領會,用情去感悟語言背后的意境,穿透形象,就會感覺到其中的人文內(nèi)涵。如教學《與他的大黑騾子》時,學生通過輕聲朗讀課文,抓住忍痛決定槍殺大黑騾子時的表情、神態(tài)、動作、心理描寫等詞句,深深地體會到他愛自己的戰(zhàn)士勝過愛自己的坐騎,水到渠成地感悟出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
(3)關注課堂的人文交流。“語文課堂是師生間、生生間的一種心靈的交流,充滿人性和詩意。”語文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學活動中的師生本身都蘊涵著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和精深的人文精神。比如人情的意蘊、人品的精華、人性的熱情、人生的價值等都可以在課堂活動、課堂交流中自然地呈現(xiàn)出來,有機地彼此滲透。
3、語文實踐是人文滲透的主陣地
語文實踐是針對傳統(tǒng)課程而提出的重要的課改新內(nèi)容。學生在主動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研究,學會積累與吸納,不但能鞏固提高語文知識的運作能力,還能極大地豐富諸如角色體驗、情境感染、人生感悟、求真求新的人文素養(yǎng)。
語文實踐的目的是為了語言的積累與運用、人文的內(nèi)化與升華。這是因為語文實踐本身不是知識,也不是技能,而是一個有眾多心理因素參與且又帶著明顯的個體色彩的一種持續(xù)的學習行為。而語言的積累運用又不止是語言的博文強記,它一般還要經(jīng)歷理解、感悟、鑒賞、記憶的復雜過程,從而達到與原有知識建立起新的聯(lián)系,升華出新的東西,構建著新的境界。由此可見,在語文實踐的同時也在進行著人文意識的內(nèi)化與升華。比如“天下為公”這一人文理念,不通過反復的語文實踐,不經(jīng)過長期的人文滲透就難以形成。
[關鍵詞]語文課堂;語言表達;訓練;嘗試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0-0013-03
在人際交往中,語言表達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依據(jù)小學生認知的特點,利用教材優(yōu)勢,以課堂為平臺,在識字、閱讀和習作的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識字教學,讓識記、理解和說話訓練相結合,提高識字效率
在識字教學中,融入說話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生字識記效率,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一)由字到詞,豐富學生詞匯積累,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句以詞為基礎,詞以字為單位。要進行聽說訓練,學生要先有一定的詞匯儲備。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從生字入手,以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為出發(fā)點,采用“一字開花”等形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積累,組成相應的詞語,說出簡單的句子,能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如,教“中” 字,先讓學生說出自己熟悉的帶有“中”字的詞語――中國、中央、中間、心中、中心等;然后,啟發(fā)學生用這些詞說話。如,“中國”――我是中國人,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等。無論學生怎么說,只要他說得有道理、語句通順,就應予以肯定。
(二)介紹識字方法,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識字教學要與發(fā)展思維、發(fā)展語言相結合。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自學,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語言介紹自己識字的方法和經(jīng)驗,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如,學習“告”字,先讓學生自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再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有的學生說:“我是用熟字加一部分的方法學習的,‘告’字上面是‘牛’字一豎不露尾,下面加個‘口’?!庇械膶W生說:“我是用編字謎的方法來學習的。謎語是:一口咬掉牛尾巴。”在說方法的過程中,學生相互啟發(fā)、補充,語言能力在無形之中得到提高。
(三)觀察字形,分析表達,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我們應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聯(lián)系自己生活經(jīng)驗,用多種方法分析記憶字形,以求掌握漢字的音、形、義。如,在一年級《口 耳 目》的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讓孩子們看“羊”字的演變過程??春螅瑢W生很激動。在觀察分析“兔”字時,他們看得很仔細。一個學生說:“上面的角字頭是它的耳朵?!币粋€學生說:“中間的撇把‘口’字隔開,‘口’就好像是它的大眼睛?!薄痪渚湓拑?,是學生的思維在閃爍。從語言中可以看出,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象形字的特點。這樣,在識字中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順利地解決認字的難點,同時也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四)理解字義,根據(jù)字的意思拓展說話訓練
字義的理解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生字字義的理解拓展,圍繞一個話題開展說話訓練。如,在教學“男”字時,教師根據(jù)“男”字的演變過程――從甲骨文■、到金文■、篆文■、最后到隸書■,引導學生就“男”字的字義進行說話。從古人造字來看,“男”是主外、開荒耕種的勞動主力,因而男人是家庭的頂梁柱,是敢于擔當?shù)?、有責任感的人。教師以此為話題,讓孩子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說一說自己對“男”字的理解。如,在家里,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減輕父母的負擔;在學習上,按照老師的布置完成作業(yè),學會整理自己的書包和文具,不要家長操心;在班級里作為集體的一個重要份子,相互幫助、團結同學,擔當起維護班集體榮譽、為班級爭光的責任。這樣的訓練既給孩子說話交際的練習,同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責任感的教育,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細讀文本,挖掘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教學中要仔細解讀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中隱藏的話題,就相關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表達訓練。
(一)抓住文章空白之處,引導學生進行補白
在很多文章中,作者為了表現(xiàn)的需要,常常運用留白的藝術,把一些內(nèi)容留給讀者自己來補充。在教學時,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好這些“空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補白,就能促進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感悟,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的一個片段。
師:同學們,書上講了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三種辦法。你還知道植物媽媽有哪些傳播種子的辦法?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了一會兒)
生1:我知道還有一些果子被小鳥吃了,它的種子隨著鳥糞撒遍田野、山洼。
生2:我從《少兒百科知R全書》上知道,椰子樹把它的身子斜向海里,當椰子成熟后,它從樹上掉下來,就隨著海水四處為家。
生3:我知道大豆媽媽的辦法和豌豆媽媽的辦法一樣。
……
師:是啊,自然界中的植物還有很多傳播種子的辦法。只要我們留心生活,還會發(fā)現(xiàn)許許多多的奧秘呢!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在教師引導下,孩子們很自然地把課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深埋于他們腦海中的種種生活場景被激活了,就課文留下的空白進行補充。這樣,使學生在表達練習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
(二)根據(jù)單元訓練要求,開展語言訓練
目前,教材都是圍繞主題單元進行編排的,“單元導讀”對單元組教學提出具體的要求。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時,要組織學生開展表達訓練,就要研讀“單元導讀”的要求:“認真閱讀課文,把握主要內(nèi)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xiàn)父母之愛的?!边@是本單元語言的訓練點。結合《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文本內(nèi)容,本文的訓練點要定位在體會“父親和孩子之間的相互信任”比較恰當。因此,這篇課文的語言文字拓展訓練就應該圍繞這個核心來開展,即“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體現(xiàn)學生生活中相互信任的故事”。如,家庭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的故事,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信任的故事,鄰里之間相互信任的故事……開放的表達空間,激活了學生的想象,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緒,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表達自己的見聞和體會,使課堂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由于是在說自己的故事,所以學生就說得自然、說得輕松。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他們的感悟更加深刻。同時,這也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為后面的習作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抓住課文的結語,開展表達訓練
語文教材有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如何讓學生悟得其中的“道”呢?不妨在課文的結尾處進行表達訓練,讓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展開拓展想象,續(xù)編文本。例如,《坐井觀天》一課的結尾這樣寫:“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苯虒W時,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你是這只青蛙,跳出井口來,你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學生就此話題展開討論,在思維的碰撞中他們有了很多的想法。有的說:“它跳出井口,看到了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云?!庇械恼f:“它跳出井口,順著水溝來到一片綠綠的稻田,看到了禾苗上爬著一些害蟲,它就跳起來捉害蟲?!庇械恼f: “它跳出井口,看到一個人正在捕殺它的同類,它又跳回了井里。”……課文結尾的句號不是教學的休止符,而是一種延伸與拓展的開始。在結尾之處展開有效的表達訓練,使得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達到“言雖盡而意無窮”的效果。這不僅僅是語言表達的目標,更是閱讀教學應該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讓語言表達訓練與習作教學相結合,成為習作的先導
習作,是訓練學生書面表達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重要陣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語言表達訓練,要有一定的指向,有意識地為單元習作積累素材。同時,要扎實上好單元口語交際課,讓學生理清表達思路,把“說”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又為學生作文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開展語言表達訓練,積累習作素材
中高年級的語文教材,每個單元組都是由若干篇課文和一個單元訓練組成的,訓練組都安排有習作訓練。習作訓練的內(nèi)容往往緊扣單元的學習要求。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組課文 “如一首首心靈之歌,唱出了動聽的愛的旋律,唱出了人間真情”,要求學生“在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huán)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fā)美好情感的” 。圍繞“人間真情”這一主題,教材選入了《窮人》《別餓壞了那匹馬》《唯一的聽眾》和《用心靈去傾聽》四篇飽含人間真愛的課文。單元的習作要求與課文的內(nèi)容相呼應,即“寫一寫體現(xiàn)人們相互關愛的事情。寫之前先想一想,事情發(fā)生在怎樣的環(huán)境里,是怎么發(fā)生的,事情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怎樣。寫時注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要表達真情……”單元主題“人間真情”與習作內(nèi)容“相互關愛的事情”是一致的,學習要求“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對環(huán)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與習作要求的“事情發(fā)生在怎樣的環(huán)境里……事情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怎樣”也是一致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單元的學習要求,開展表達拓展訓練,讓學生積累習作素材。如,教學《窮人》一課,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選擇自己熟悉的一處環(huán)境,試著寫一寫 。這樣,不僅完成了課后練習第三題,也為后面的習作的環(huán)境描寫做鋪墊。教學《別餓壞了那匹馬》一文,可以進行拓展說話,讓學生夸夸身邊的好心人,為習作選材做準備。教學《唯一的聽眾》可以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 “說說別人對自己的贊揚(激勵)哪次最讓你難忘,當時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這樣為習作的人物心理活動描寫熱熱身。
(二)上好口語交際課,為學生習作導航
小學生寫的作文多是生活見聞及心中的感想。想與寫之間有一個由內(nèi)向外的轉(zhuǎn)化過程,口頭作文能起到很好的銜接作用。因為說話是寫話的基礎,寫話是說話的規(guī)范和發(fā)展,所以作文教學從“說”入手,既能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三年級的第一次習作是寫學生豐富多彩的n余生活。習作前的口語交際課同樣是“我們的課余生活”。教學時,讓學生回憶自己豐富、有趣的課余生活,說一說自己在課余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獲和感受,這樣就為習作做好鋪墊。習作前的口語交際課,可以從學生喜愛的活動中選擇一項入手,引導他們展開口語交際活動。上課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開展活動?;顒忧?,教師安排學生分組開展活動,并輪流上臺表演。沒有表演的學生要仔細觀察臺上同學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等,并記下感覺最有趣的和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同學。由于做自己喜歡的游戲,學生都興趣盎然,歡笑聲此起彼伏?;顒咏Y束后,趁著學生余興未了,教師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由于全程參與,所以他們體會真切,能把自己的見聞和感受真切地描述出來。最后,教師及時點撥,讓他們按照一定的順序去“說”,這樣他們就說得條理清晰、具體生動。這時,口語交際課自然成為習作課的先導,為學生的作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