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校本教研論文范文

校本教研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本教研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校本教研論文

第1篇:校本教研論文范文

1.便捷性。

傳統(tǒng)的英語校本教研方式主要以教學沙龍、教師討論為主,受時間與空間等諸多因素制約,教研活動成本高、不方便。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動,能夠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把教研與教學空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方式靈活多樣、資源實現(xiàn)共享、不受時空限制,具有實用性。例如:在評課活動中過去需要集中教師定時定地點交流,在網(wǎng)絡條件下教師可以通過英語組的主題帖進行網(wǎng)上評課,在網(wǎng)頁上建立《Unit1Makingadifference》等的課堂實錄主題帖,讓教師在后面跟帖進行評教,這樣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一些沒有到場聽課的老師也可以參加評課,教者自己可以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

2.交互性。

交流是校本教研的核心。網(wǎng)絡具有全面的互動功能,能夠實現(xiàn)個別與個別、個別與群體之間的充分互動,通過論壇、互評等形式,實現(xiàn)多角度對話;由于網(wǎng)絡的儲存功能與開放特點,教師可以對別人的觀點、教學資源等進行深度研究,加深對話的深度。例如:通過網(wǎng)絡博客群,可以建立英語組博客群的互評交流平臺。在集體教研活動中,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把網(wǎng)上存在的很多資料與觀點展示出來,進行進一步的辯論等。同時,可以通過網(wǎng)絡上的學習軟件如:單詞發(fā)音、表達訓練等,讓教師在網(wǎng)上進行自我學習訓練,提高教學技能與知識技能。

3.開放性。

英語教學對教學資料的要求比較多,一些生動的課件與案例、影像材料對于提高教學效果非常重要,例如一些機構與學校建立的高中英語網(wǎng)站如“天津北辰高中英語教研網(wǎng)”等等,這些網(wǎng)站上的資料都是可以在活動中利用的。網(wǎng)絡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教師不僅可以享用網(wǎng)絡資源,還可以把觀點與資源隨時添加到網(wǎng)絡空間上,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同時,教師的觀點是公開的,評論是公開的,資源是公開的,而且校園網(wǎng)絡與互聯(lián)網(wǎng)是對接的,所以具有極強的開放性。高中英語的校本教研經(jīng)常會涉及到聽、說、讀、寫等各種內容,有了網(wǎng)絡資源與多媒體技術的配合,教研活動更加生動活潑,更加能夠調動教師學習研究的積極性,有利于形成濃烈的校園教研活動氛圍。

二、高中英語網(wǎng)絡化校本教研模式與方法

校本教研的方式非常多,各有特點。在網(wǎng)絡技術條件下,高中英語學科的校本教研活動有哪些可以采用的方式呢?下面對校本教研方式進行歸類,對主要方式進行闡釋。

1.構建教研管理平臺

網(wǎng)絡可以成為校本教研的管理平臺。教學部門或英語教研組可以通過校園網(wǎng)站或網(wǎng)絡辦公平臺,開通“英語教研之窗”,開展教研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建立每個英語教師的個人教學主頁,讓教師在自己的主頁上自由撰寫教學內容與反思;另一方面可以按照備課組為單位實現(xiàn)分類管理,讓教師把自己的教學資源上傳到網(wǎng)絡上,實現(xiàn)資源共享。在各種教學活動中,網(wǎng)絡可以成為通知、進行發(fā)動、過程通報、結果展示的平臺。通過網(wǎng)絡可以對教師的課題、論壇、博客、資源、教案等進行集中管理,對好的觀點與資料進行推薦,對教案與反思進行檢查與通報等,這樣可以逐步建成教研組的網(wǎng)絡資源中心,成為教師教研資源與成果展示的平臺。另外,網(wǎng)絡還可以成為評價督查的平臺。在開展教學沙龍、公開課活動、外出學習參觀活動之后,在網(wǎng)絡上設立專題,讓教師把沙龍中的觀點進一步澄清,把對課堂的評價與建議寫出來,把外出學習反思心得寫出來,既有利于教研管理,也有利于研討活動打破時空的限制,使問題與思考得到延伸與深化。

2.促進資源交流

網(wǎng)絡可以成為教學的資源庫。學??梢酝ㄟ^各種方式搜集各種教學案例、各種試卷、教學背景素材、各種影像視頻資料、教學課件等等,這些資料可以讓所有教師從中下載,為備課工作打下基礎。更為主要的是:教師在次基礎上可以上傳一些資料,共享資源。通過“網(wǎng)上主題帖”引發(fā)問題討論??梢杂捎⒄Z教研組開展調查研究,教師共同收集本學科內所有教師在教學中的困惑和真實問題,篩選后確定為活動主題。例如:在網(wǎng)站上開辟“如何讓學生學會每天用零星時間記單詞?”、“如何提高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的主動性?”、“高中英語課堂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語銜接問題?”等,讓老師在帖子后面跟帖,進行討論與辯論,可以讓一些特級教師與教研員參與討論當中,邊討論邊學習。博客是教師校本教研的良好平臺,能夠培養(yǎng)教師系統(tǒng)思考、動筆反思的習慣。英語教研組可以構建自己的教師博客群,定期進行點擊率、評價率評比,促進教師形成寫反思的習慣,同時激發(fā)教師在博客群中互相留言、互相評價交流,讓網(wǎng)絡教研的交互性得到進一步發(fā)揮。

3.推進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教師教研的重要方式,但傳統(tǒng)的集體備課要定時間、定地點、等人員,備課的成本高昂,反復修改的時候需要反復集中,效率低下。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可以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平臺的作用,讓集體備課在網(wǎng)絡中進行。

3.1把教案設計過程放到網(wǎng)絡上。

通過一次性的集中集體討論,由專人將集中了集體智慧的教學案整理出來,并上傳到網(wǎng)站專門的教案目錄中,同時提供一些教學課件、視頻、案例等資料供教師下載。教師可以打開這個教案并進行進一步修改,在教案的一側預留空格讓教師進行個性化備課,以便將集體教案與個人風格相結合。同時,在教案的下方留下教學反思欄,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上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3.2把教學研討與評議過程放到網(wǎng)絡上。

可以把一些教師的課堂實錄上傳到網(wǎng)絡平臺上,老師們可以通過網(wǎng)絡觀看視頻,并進行評課活動。甚至可以將說課、評課、磨課等活動置于網(wǎng)絡論壇中,讓教師在網(wǎng)絡專題論壇中進行說課、評課,磨課,減少了面對權威的拘謹和水平差異過大的緊張,減少了面對面的窘迫。這樣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更加自由開放,觀點更加清晰,教師的收獲更大。

第2篇:校本教研論文范文

關鍵詞: 公安院校本科生 畢業(yè)論文 改革措施

畢業(yè)論文是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綜合考核,也是高等院校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本科層次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業(yè)論文能使學生得到理論與實踐的綜合訓練,強化學生公安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畢業(yè)論文質量直接反映公安院校人才培養(yǎng)水平。

一、公安院校本科生畢業(yè)論文工作的現(xiàn)狀

目前,以我院為代表的公安院校本科生畢業(yè)論文工作雖然在學院和教務主管部位的監(jiān)管下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但是各教學部門在實施畢業(yè)論文教學工作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畢業(yè)論文受時間限制,教學質量不容樂觀。

學院各系部畢業(yè)論文工作通常開始于學生第七學期末,要求學生在寒假放假之前完成畢業(yè)論文選題、開題、資料查閱等工作。但是,這段時間也正是學生剛剛結束國家公務員考試并將進行各省公務員考試的關鍵時期。部分學生并未將主要精力用于畢業(yè)論文工作,而是忙于奔赴各地參加考試和聯(lián)系用人單位,勢必會影響畢業(yè)論文的文獻查閱、收集資料信息、設計研究方案和方法等的前期準備工作。畢業(yè)論文的主要工作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與畢業(yè)實習同時進行。雖然,學生五月初即可結束實習,返回學校,但此時距離畢業(yè)只有不足兩個月的時間。而畢業(yè)論文工作包括的內容較多,研究型論文還需要準備實驗藥品,熟悉實驗場地與實驗設備,開展實驗研究工作,最后還要完成論文撰寫和答辯等環(huán)節(jié)。期間,有的學生仍要前往其他地區(qū)參加公務員考試,有的學生還要考慮畢業(yè)分配問題,等等。因此,學生真正投入論文工作的時間非常短暫,使畢業(yè)論文質量受到影響。

(二)教師精力投入有限,教學質量缺乏保障。

教師在指導畢業(yè)論文的同時,還要承擔其他教學、科研和辦案工作,工作任務繁重,在畢業(yè)論文指導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相對有限。此外,有的青年教師參加工作時間較短,公安實戰(zhàn)經(jīng)驗不足,指導實踐型畢業(yè)論文時自身能力不夠,使畢業(yè)論文質量受到較大影響。

(三)畢業(yè)論文過程管理不完善。

盡管各公安院校均有相應的畢業(yè)論文管理規(guī)定,但在實施細則方面卻不盡完善。學校對畢業(yè)論文環(huán)節(jié)的評價多注重論文格式、字數(shù)和查閱文獻數(shù)目等指標,在過程管理和論文本身質量等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從選題、收集資料、試驗(調研)、撰寫論文、修改、定稿到論文成績評定,沒有明確的標準和考核指標。與課堂教學中的學生評教、同行評價、督導專家評價等多主體質量評價相比,畢業(yè)論文監(jiān)控措施并不健全。

二、公安院校本科畢業(yè)論文改革措施

在實施畢業(yè)論文改革時,應緊密結合學院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從教學計劃、管理體制、深化理念等方面進行調整和完善。

(一)根據(jù)專業(yè)特點適當調整教學計劃。

我院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和造就政治業(yè)務素質高、實戰(zhàn)能力強的應用型、復合型公安專門人才。畢業(yè)論文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時間上應當給予充分的保障。因此,論證新的教學計劃時,應將畢業(yè)論文工作時間規(guī)劃作為重點議題加以論證。我認為,可以結合刑偵、刑技等各專業(yè)特點,在教學計劃中,將專業(yè)課程授課計劃在學期安排方面適當提前,以便在第六個學期即可開展畢業(yè)論文的準備工作,給學生更多的畢業(yè)論文學習時間。第七學期可以適當安排專業(yè)選修課和公務員考試輔導培訓課程等,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及時補充畢業(yè)論文工作所需知識,又可以使學生集中精力備考。論文工作時間充足,學生才能得以兼顧,為畢業(yè)論文的質量提供時間條件上的保障。

(二)深化師生對畢業(yè)論文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指導教師和教務管理部門的關注度。

提高畢業(yè)論文質量,關鍵在于提高院校教務管理部門和指導教師的重視程度,應該從理念上深化畢業(yè)論文的重要性。畢業(yè)論文工作是實現(xiàn)公安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畢業(yè)論文是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必須在理念上引起重視和關注,從而在指導思想上保障畢業(yè)論文質量和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強化過程管理。

應當將畢業(yè)論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實踐實訓必修課程對待,建立健全教學管理機制,強化論文各階段的過程管理,為畢業(yè)論文質量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和健全畢業(yè)論文的質量監(jiān)控管理體系,需進一步明確畢業(yè)論文的質和量的要求,加強畢業(yè)論文準備階段、研究階段和驗收階段三個重要時期的過程管理和質量監(jiān)控。準備階段監(jiān)控管理的主要內容有,審查論文題目及其類別、指導教師資格、學生的開題報告、調研和文獻資料查閱和收集情況,抽查各專業(yè)系部的畢業(yè)論文準備工作的完成情況等;研究階段的監(jiān)控管理內容主要是對教師指導情況和學生完成情況與任務書中工作計劃和研究內容進行核對和檢查,從而督促教師定期指導檢查學生論文進展,減少學生出現(xiàn)抄襲行為的可能性;驗收階段的監(jiān)控管理主要是對學生畢業(yè)論文的撰寫質量、格式內容規(guī)范性、答辯組織情況和成績評定等各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性監(jiān)控,同時,也要聽取學生對畢業(yè)論文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第3篇:校本教研論文范文

一、研什么

時下,農村校本教研仍然是“濤聲依舊”,茫然無措,不知該研些什么?筆者認為應從研究自己的行為,解決自己的問題人手:

1、抓理論學習

校本教研是“一種理論指導下的研究”。不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不可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校本教研。為此,我們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或要求教師利用課余時間自覺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特別是學習一些新理念、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新經(jīng)驗等。

2、抓集體備課

在教師個人認真?zhèn)湔n的基礎上,再組織同年級段同學科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每周開展一次研討活動,與同組教師共同分析教材,明確各課時教材的重難點和教學目標,尋找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依據(jù)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選擇教法與學法,提出每節(jié)課教學方案,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學生活動等。

3、抓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是將教研與科研有機融合的教研活動形式,其操作程序大致為:⑴、選擇課題。應以問題為中心,從學校或教師實際需要出發(fā)。把教學實踐中的疑問、困惑進行歸納、篩選,確定一個討論專題,組織交流討論,求得問題的解決。⑵、圍繞課題搜集材料,選擇、整理材料。⑶、開展課題研究。在學習和研究中注意理論與實踐、教學與科研、教師研究與專家指導等相結合。⑷、課題研究結題。教師要完成課題的研究報告或論文,總結教育教學經(jīng)驗,并反思教學中的不足,今后進一步進行探討。

4、抓課例研究

課例研究是以一兩節(jié)課例展示的形式開展的一種教研活動。研討內容包括:聽課、執(zhí)教教師談教學設想與意圖以及教后反思。聽課教師對所聽的課進行評議,肯定好的、可借鑒的地方,提出建設性意見等。

5、抓教學反思

反思是一種教師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養(yǎng)的過程。為此,我們強調教師勤寫教后反思或隨筆,及時記錄教學過程成功、失敗之處,記錄課堂意外收獲,做好課后“備課”。教后反思書寫形式上靈活多樣,篇幅上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但一定要有實效性。

6、抓總結提煉

抓總結提煉對教師升華認識很有好處。要求教師要善于總結經(jīng)驗、提煉經(jīng)驗。把自己對新課程的認識、體驗、感悟寫出來與同伴交流;把教學過程成功的案例記錄下來,并用新理論加以剖析與同事共享;把教學過程經(jīng)驗總結出來、教學成果撰寫成論文形式呈現(xiàn)出來與同行們共同切磋交流,從而不斷從實驗過程中總結出經(jīng)驗,并用它去指導平時教學實踐,以提升自己業(yè)務水平。

二、怎么研

開展各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應做好“三個結合”,即教研與教學相結合、教研與科研相結合、教研與師訓相結合,以促進教師專業(yè)的成長。

1.開展討論與交流,提高教師對校本教研的認識

開展教育科研的大討論,轉變思想觀念,澄清部分教師在校本教研上存在的模糊認識。其實,課堂教學就是在不斷地探究、修改與完善的過程,已經(jīng)伴隨著研究的性質。關鍵問題在于教師是否以研究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教學工作,是否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學習、探討、總結、創(chuàng)新。為此我們要立足于平時每一節(jié)課教學與研究,把“教學”當作“研究”,勤寫教后隨筆與反思,大膽進行教學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就是校本教研。

2.廣泛學習與宣傳,形成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圍

良好的校本教研的氛圍是進行校本教研的保證。校本教研的氛圍主要指觀念氛圍,我們通過有計劃地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有關教育科研的理論,邀請教育科研專家以及市進修校老師到校進行教育科研方面的講座與指導。引導教師樹立三個觀念:⑴、明確教研與課改的關系,樹立“教育要改革、教研須先行”的觀念。⑵、明確教研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系,樹立“向教研要質量”的觀念。⑶、明確教研與教師的關系,樹立“教師是教研的主力軍”的觀念。因此,每一位教師都能樹立“教研先導”,“向教研要質量”的思想觀念,積極投身于校本教研之中。轉貼于

3.加強領導與管理,構建校本教研的管理體系

首先,加強校本教研工作組織領導,保證校本教研工作組織到位。學校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建立以教研組為單位的課題小組,制定各科課題實驗方案。幫助教師總結教育科研成果,要求每位教師平時要注意教研資料的積累。學校每學期均收集每位教師的教科研經(jīng)驗總結或論文、最佳教案、教學隨筆等材料,并將其分類整理裝訂成冊。

第4篇:校本教研論文范文

關鍵詞:農村學校;校本教研;桎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07)06-0020-02

在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日益顯現(xiàn)其必要性,但農村學校在校本教研中,尚存在著諸多障礙。

一、教育評價偏差阻礙教研深入開展

升學率一把尺子的簡單教育評價是校本教研的最大障礙。這單一的評價尺度導致學校實施新課程與抓升學率之間產(chǎn)生矛盾,使新課改流于形式。新課程要求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而單一的評價尺度,無形中限制了教師挖掘學生各方面才能的潛意識,而不得不用幾乎所有的時間,強化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以達到提高升學率的目的。制約了校本教研工作的開展。校本教研作為一項提高教師專業(yè)化素質的長期工作與急功近利、短期見效的拔高教育行為形成尖銳矛盾,而學校及教師難敵后者誘惑和壓力,為之疲于奔命,窮于應對,但對校本教研工作,卻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敬而遠之了。

雖然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有“德、能、勤、績”諸項,但在實際操作中,績卻起著決定作用,其他各項根本無法扭轉考試成績一票定榮辱的偏差,這使絕大部分教師禁錮于教書匠心態(tài)止步不前。

二、缺乏校本教研的土壤

1.社會、家長的教育評價觀的扭曲,給學校教育以無形的枷鎖。

望子成龍的傳統(tǒng)家庭觀念,使子女局限于千里走單騎,唯有考上大學,才能在家長心中成“龍”成“鳳”,孩子的人格發(fā)展、個性特長這最重要的生命價值因素早已在家長心中失去位置,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高則喜,低則憂。在他們眼中,升學率以及分數(shù)也是衡量學校和教師優(yōu)劣、高低的唯一標準。這種落后的社會教育評價觀與現(xiàn)代教育價值觀之間的矛盾,給學校及教師戴上了無形的功利枷鎖,使真正的校本教研工作不能落到實處;而教師則更左右為難,當他們的“飯碗”與學生的分數(shù)緊緊掛鉤息息相關時,哪個教師還敢不謹小慎微、亦步亦趨?誰還敢去搞什么教學改革和研究?因為改革是有風險的,教師失敗不起!

2.外部干擾太多,影響校本教研的深入。

(1)課改與提高教學質量本來是手段與目的的統(tǒng)一體。校本教研又是最貼近農村學校課改現(xiàn)實、最利于農村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最佳手段,因此,學校的探索氣氛很濃,教師的研究積極性很高。但各級各類的檢查、驗收、評比、創(chuàng)優(yōu)等工作,卻穿新鞋走舊路,其標準方案與課改精神背離。且此等工作頻繁,常年不斷,學校只得無奈、尷尬就范,手腳不得伸展,這就致使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不僅未能給農村學校的課改助一臂之力,反而成了多余的“外部干擾”。

(2)校本教研時間得不到保證。農村教師是沒有八小時工作制觀念的,從天明到天黑都列入工作的時間表,教師被如山的作業(yè)深埋,被文山會海淹沒,被各種檢查拖著鼻子走。教師這塊海綿已經(jīng)擠不出更多的水用在教研上。

(3)校本教研形式化。功利之心湮滅了創(chuàng)新之花,為了晉升職稱或參與評優(yōu),教師在公開場合下努力貼近教學理念去上課,去評課,去說些與時俱進的話。當評審需要論文時,就會東拼西湊速成教研論文。教師的論文沒有了科研的靈魂――獨到與創(chuàng)新,公開課是在表演與作秀,教學反思亦人云亦云,沒有了自己的思想,更不用說將自己的思想用流暢的筆墨記錄下來。校本教研只能流于形式,缺乏實效,甚至還會演變成教師的一種新的負擔。使“教書匠”向“教育家”的轉變成為空想。

三、校本教研主體――教師的素質令人擔憂

1.舊、新教育理念的僵持。

嶄新的教育理念撲面而來,但落后教育觀念的束縛使教師有心踐行新的課程理念卻囿于對新的教育觀理解的不徹底性,表現(xiàn)出過多的猶豫和觀望:不走進新課程,就無法與日俱進,久之肯定落伍于時代;而投身校本教研,又不能立即見效,甚至成果不被現(xiàn)行評價認可。從而致使課改在新、舊理念相持下走兩步退三步,使很多教師禁不起打擊,半途而廢。

2.業(yè)務素質基礎偏低。

一是主持校本教研工作的研究人員缺乏應有的研究素質,這些人大多為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氛圍下成長起來,對新的教育價值觀涉入不深,缺乏校本教研的超前意識,校本教研工作往往限于低水平的簡單重復。

二是校本教研的主體――教育的理論水平偏低,缺乏應有的校本教研能力,已有的傳統(tǒng)教育理論,不能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表現(xiàn)在不能建設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清楚理解新的教育價值觀的精髓,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表現(xiàn)為專業(yè)素質低,不能在教育實踐中生成問題,更不善于運用新的課程理念解決問題。當遇到一些對教育教學發(fā)展有重要作用的問題時,想通過研究加以突破,可在研究中,不是被某一專業(yè)知識卡住了,就是因為缺少一定的理論知識指導或研究方法不當而中途流產(chǎn)。

3.合作意識淡漠。

“應試教育”下教師之間的競爭關系,已使教師們習慣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潛意識中封閉了自己的思想。與“同輩”辯論怕丟面子,與“小輩”辯論怕?lián)p權威,與“長輩”辯論怕違師道尊嚴。體現(xiàn)出合作意識淡漠,教學現(xiàn)實問題難以形成共識,盲人摸象狀態(tài)十分嚴重。

四、教師隊伍老齡化,缺乏必要的專業(yè)引領,成為農村學校開展校本教研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

1.某鎮(zhèn)教師隊伍年齡狀況統(tǒng)計。

某鄉(xiāng)現(xiàn)有教師204人,40歲以上120人,且多為1985年以前中師畢業(yè)或自然轉工人員,從事農村中小學教育,這個年齡已非常吃力。其中30歲以下僅17人,老化嚴重,后繼無人。

第5篇:校本教研論文范文

一、健全校本教研培訓網(wǎng)絡和管理制度,腳踏實地開展校本教研工作。

1、校本教研管理規(guī)范化:

(1)理順關系,明確職責,建立了以園長為站長,副園長全面負責的幼兒園校本培訓管理網(wǎng)絡,實行分層管理、責任到人。同時建立以教科研相互融合、教研組、年級組、學科組縱橫交錯的培訓網(wǎng)絡,保證校本培訓工作的暢通。

(2)重新制定和建立了有利于教師主體性發(fā)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教研制度是校本教研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合并后,我們在吸收兩個幼兒園優(yōu)勢的基礎上,以教師為本,重新制定了校本教研四級制度(一級:園長、副園長、園教研室、教科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二級:教研組(長)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三級:年級組(長)、學科組(長)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四級:教師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2、校本教研管理質量化:

(1)結合幼兒園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校本培訓計劃,加強對校本教研工作計劃的質量管理,遵循“加強針對性、強調互動性、注重實效性”的原則。在活動中不斷反思、及時調整,提高校本培訓的質量。

(2)重視幼兒園教研組、年級組、學科組的規(guī)范建設,注重良好組風建設。定期召開了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學科組會議,統(tǒng)一認識。要求各部教研組與年級組、學科組要以解決教師實際問題,扎扎實實開展教研工作為己任,不搞花架子,不走場子,切實提高教研組、年級組、學科組活動的成效。同時,園領導加強了對各教研組、年級組、學科組活動的指導與檢查,重視活動的過程,并通過相互的觀摩、學習、研討,切實提高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學科組長的能力,使教研組、年級組、學科組活動真正落到實處。同時重視對校本教研活動的調研,了解教師的想法與困惑,尋找問題、為下一步更好的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依據(jù)。

(3)引進競爭機制,調動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我們?yōu)榧罱處煼e極參加教研活動,把競爭機制引進到教研活動中來,嘗試在學年結束時根據(jù)教師參加活動情況與成績,評選園優(yōu)秀教研組(年級組),教研組積極分子,給予一定的獎勵,并在教研活動中開展提高教師教育技能的競賽活動,如教師建構技能比賽、演講比賽、青年教師基本功比武等,教師積極性高,參與踴躍,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新性。

二、改革傳統(tǒng)校本教研模式,濃化校本教研氛圍。

1、校本教研活動內容專題化:

每學期初,我們根據(jù)本學期教學研究重點和當前教育研究熱點問題,為每位教師提供若干專題,引導教師從自身特點和幼兒園整體的幼教改革兩個角度確立研究專題,鼓勵教師大膽進行實踐和探索,并注重學、做、寫相結合。學,學理論、學經(jīng)驗。做,重操作、重實踐。寫,學心得、寫認識。這樣形成對教育理念的“收支的平衡”,使每位教師的能力和理論素質呈螺旋式的上升態(tài)勢,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2、校本教研活動創(chuàng)新化:

(1)理論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化:

為調動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打破以往教研組長“一言堂“的做法,注重采取多種激勵的學習方式,讓每位教師參與到教研活動之中。如在理論學習中,教研組事先將學習資料下發(fā)到每位教師手中,并提出若干思考問題,然后集體學習、交流、講座并在教研園地中展示教師學習心得,對有獨到見解的教師給予表揚和鼓勵,并通過有效的形式,如菜單式自主學習、五分鐘教研論壇、讀書交流會、骨干教師講座互動等形式培養(yǎng)教師從想說到敢說、到會說、能說,深化了教研氛圍。

(2)活動內容、過程的創(chuàng)新:

在改革傳統(tǒng)學習方法的同時,我們還十分注重校本教研活動內容與過程的創(chuàng)新,做到了四個結合,即:專家講授與現(xiàn)場指導相結合、自我學習與集體學習相結合、外出學習與園內相互觀摩研討相結合、學歷進修與教育實踐相結合,重實踐、重研討、重反思,從多種角度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幫助教師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同時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如每次外出學習的教師都有任務,需要填寫學習反饋單,一邊學習一邊反思,并以小組商討共同匯報的形式在學習后回園向全體教師進行傳達、匯報最新的教育信息,另外我們還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手段,加強與外界的信息溝通,如通過英特網(wǎng)查找信息、找資料、尋找研究的合作伙伴。

(3)活動方式的創(chuàng)新:

①以游戲為載體,促進教師快樂學習。

②開展參與式培訓,促進教師主動學習

③積極開展區(qū)內園際合作教研,拓寬校本教研培訓方式。

三、多方位開展校本培訓活動,促進教師自我成長。

1、立足實際,積極開展崗位培訓。

幼兒園的崗位培訓每年有計劃、每學期有重點;同時注重面向每一位教師,分層培訓,促進每一位教師的不斷提高;并針對不同的內容和主題派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不同特長的教師參加外出培訓學習,不斷給老師們輸入新信息;重視教師的實踐性學習和反思性學習,通過個案追蹤、教學微格研究、案例分析等形式把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以及表現(xiàn)出來的消極面作為研討的起點和切入點,組織教師研究幼兒動的學習過程,把握師生互動的內涵,引導教師去思考一些問題,直接面對一些矛盾,不斷建構自己的新認識。

2、教科研與師訓相結合。

科研要走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路,必須讓每個教師提高獨立的、主體的科研能力。我們堅持“以自我探求為主、專家輔導為輔”的科研指導形式。通過指導者與教師之間、教師同伴之間的“聊”,提煉出有價值的課題;通過指導者與教師之間、教師同伴之間的“問”,提升了自我的研究水平;通過課題與課題新建構理念的互“借”,努力形成研究群體的堅強牢固的合力。同時,我們也尋求到了這樣一條教科研軌道:從實踐反思中繼承與發(fā)展,從繼承發(fā)展中開拓創(chuàng)新,從開拓創(chuàng)新中再實踐反思,這樣的循環(huán)可保證我園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3、建立雙向互動的帶教模式。

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fā),轉變以往拜師學教重形式、輕實效的傾向,提出“一個明確、二個分明、三個要求”?!耙粋€明確”即帶教目的明確。“二個分明”即師徒職責分明、獎懲分明?!叭齻€要求”即要求定期簽訂帶教協(xié)議、制定計劃,定期開展有實效的活動,完善過程記錄,注重反思和積累,寫好總結;要求在思想上,師傅要為徒弟做出榜樣,做到言傳身教;要求在業(yè)務上,師徒定期互相聽課,探討與保教業(yè)務有關的問題,并進行小結和匯報活動,以此來促進教師業(yè)務素質的真正提高。同時,認真分析每位教師的教育教學特點,制定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有效地發(fā)揮和提高不同層次教師的潛能。

4、進一步完善教師個人成長檔案。

在教師個人收集、整理、編輯的基礎上,努力展現(xiàn)教師個人的特色,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在全區(qū)起了一個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并通過研討、交流進一步思考了教師成長檔案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我們認為教師成長檔案不應該停留在簡單的資料疊加,而是應該通過檔案去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從而使檔案真正為教師所用。

四、深入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以研促教。

1、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使教師主動參“研”。

為了調動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我園領導堅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尊重、了解并鼓勵每位教師,營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在活動中,園領導始終以參與者的身份與教師共同研討,虛心聽取教師意見,及時鼓勵和肯定教師的創(chuàng)見,為教師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指導教師開展研討,使教師在輕松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研活動,增強了對“研”的興趣。

2、立足教師實際,注重解決教師實際問題,努力以“研”促教。

觀念的更新需要扎實地扎根于實踐。我園把校本教研工作的立足點放在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上,注重結合本園實際及當前幼教改革動態(tài)與《綱要》精神,從教師教育、教學及一日保教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入手,積極開展研討,尋找教育策略。

3、以幼兒園探索性主題活動為突破口,以科研為契機,使教師勤于鉆“研”,善于鉆“研”。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逐漸從“學習知識”向“學會學習”轉移,我們也把目光從研究教材轉向研究幼兒,我們積極尋找契機,與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吳慶麟教授聯(lián)系,進行合作研究。同時作為區(qū)《綱要》試點園。我們結合《綱要》實施中的困惑,把幼兒園探索性主題活動作為實施的突破口,試圖縮短新《綱要》精神與教師現(xiàn)有觀念之間的落差,關注幼兒發(fā)展的全體性、全面性、差異性和可持續(xù)性,努力改革教育學的方式,促進幼兒主動、生動地學習。在課程結構上,探索和研究生成性和預成性的關系;在指導策略上,研究和探索順應與推動的關系;在組織形式上,研究和探索集體與小組、個別的關系,使教師在教育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方面有新的突破。

第6篇:校本教研論文范文

關鍵詞:校本教研;現(xiàn)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8-004-02

一、概述

為響應“以校為本”的理念,進一步進行教育改革,教育界在教研活動領域提出了校本教研管理的指導思想。校本教研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很多學校都在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積極地改革教研活動,但是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校本教研管理存在的問題日益明顯。

二、校本教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教研組的專業(yè)性不強

由于多方因素的影響,很多學校的教研組的專業(yè)性和獨立性還沒有真正的表現(xiàn)出來,更多地表現(xiàn)出的是對行政組織的依附,大都缺乏其獨立性。有些學校把教研組看成是一個行政組織,給教研組和教研組長布置大量地行政事務工作,使教研組沒有時間開展校本教研。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需要各學校盡快的組建一支專業(yè)性強的校本教研組織。

2、校本教研活動內容單一、形式單調

內容和形式是相輔相成的。教研活動形式的單調是教研活動內容的單一的反映,單一的教研活動內容又決定了單調的教研活動形式。就高中而言,教研的重點在討論教學的具體內容,決定了教研的形式主要表現(xiàn)為備課、聽課、評課。目前在我國,以討論教學的具體內容為重點,圍繞如何上好一節(jié)課而展開的教學型教研非常普遍。有不少學者指出在校本教研中,除了教學型教研之外,還應當有研究型教研和學習型教研兩種教研活動。研究型教研與教學型教研的最大區(qū)別在于研究型教研遵循了相對比較規(guī)范的科學研究方法步驟,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性;而學習型教研則更顯著地表現(xiàn)出研究性學習的特征??傊?,這三種形式的教研活動雖然其具體目的各個不同,但是都一致強調研究的意義。應該說學校校本教研的理想形式是將這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3、教師缺乏互助合作和專業(yè)指導

教師互助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標志和靈魂。在一個教師群體中,能夠有不同的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交流與沖突,是非常寶貴的。而事實上教師之間的合作比較少。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還可以就教學中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進行討論,雖然討論得不是那么深入。而不同學科之間更是沒有一點交流的機會。在校本教研中,專業(yè)人員的參與是校本教研不可或缺的因素。通過專業(yè)研究人員在理論上的指導,理論有機地與實際融合在一起,才能促進教研質量的提升,培養(yǎng)教師理論素養(yǎng)。

4、教師參與校本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教師是校本教研的關鍵因素。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的教師希望教研活動越少越好,有部分教師則表現(xiàn)出一種隨便的態(tài)度。作為校本教研活動的主體,造成這樣的現(xiàn)象,肯定有來自教師自身的原因。教研理念太陳舊,自身教研水平不高,缺少反思精神等。但是除此之外,學校的教研管理也有缺陷。學校沒有給教師提供較好的進修培訓的機會和相應的經(jīng)費支持。

5、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不健全

合理、規(guī)范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是校本教研正常開展、有效推進的重要保障。很多學校沒有專門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校本教研經(jīng)費投入也不夠。

三、對校本教研管理的建議

1、校長正確定位,重視校本教研

校長的思想導向直接決定著學校的未來。新的時代賦予了校長新的使命,要使一個學校有好的發(fā)展,要創(chuàng)建品牌學校,校長的觀念必須與時俱進。新一輪的課改,不僅改課程標準和教材,更重要的是改革教師的觀念,而教師的觀念的改變主要依賴校本教研。因此,作為一校之長應該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校本教研,校長要積極參加校本教研活動。對待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不能只是列上計劃或者喊口號。

2、增強教研組的專業(yè)性

教研組是學校教師的基層教學與研究組織,主要負責同一學科老師的學習、研究、培訓等,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也是實現(xiàn)學校對教學進行領導的管理組織,“專業(yè)化、學術化”是教研組的本質特性。教研組的變革和轉型,應強化其研究職能,而慢慢褪去其行政性、事務性、管理性組織的色彩,回歸到學術性、專業(yè)性、研究性組織的角色和功能,切實開展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教研組所開展的校本教學研究活動應以日常課堂教學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主要內容,并以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為要旨。長期一來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專業(yè)性都不強,原因就在于教研組和備課都附屬于行政組織。要放一些權力給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讓他們在本學科人員調配、考核及經(jīng)費支配等方面擁有一定的權力,充分調動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3、調動教師參與校本教研的積極性

校本教研的主體就是教師,只有教師主動積極的參與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才有意義。教師的主動性增強,會激發(fā)他在工作中的熱情,讓他永遠不滿足于現(xiàn)狀,想不斷的改進,而這個改進就需要他進行教研。學校必須在調動教師主動性上下功夫。才能做到從“管”到“不管”的最高境界。這是校本教研管理最重要的部分。教師的積極性調動就要激發(fā)教師的興趣,轉變教師對工作的觀念,使教師在工作中能夠感受到一種快樂,享受工作的樂趣。使教師樹立“反思與研究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主要方式”的觀念。

4、組織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

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首先就要保證它的有效性。在開展活動之前,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fā)提煉一些與教學切實相關的問題,避免“假、大、空”現(xiàn)象。參加校本教研活動的所有人員,應提前了解教研主題,查閱資料,收集案例,作好發(fā)言準備。學校應該讓教師們參與教研活動主題的確定。教研活動本身就是為了研究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惑,只有真正站在一線的教師才知道什么是他最需要的。所以從問題的選擇到提出問題,都必須是教師親自參與,這也是教師的教研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同時,學校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增加一些研究型校本教研和學習型校本教研活動,使校本教研活動的形式更加多樣化。

5、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目前我國各高中的教學管理制度幾乎都是以教學常規(guī)管理為中心,而校本教研制度只是附屬于教學管理制度,真正獨立的形成制度的很少。應當把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從教學常規(guī)管理制度中分離出來,制定合理的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教研管理應該側重的是對教師教學研究的管理,可以從教師對校本課程的貢獻、教師的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來管理和評價。建立與新課改相適應的校本教研評價激勵機制。學校應對教師的研究給予資金上的支持,保障教師的教研經(jīng)費。對高質量的研究要給以獎勵。同時鼓勵教師進行在職進修和培訓。

四、結語

校本教研管理不僅是實現(xiàn)課程改革最終目標的必然選擇,也是真正提升學校素質、實現(xiàn)學校自主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我們必須正視校本教研管理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并積極改革,從教育觀念變革的高度來認識校本教研管理,使其促進教師的進步,推動學校的發(fā)展,對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真正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馮曉平.強化校本教研管理 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J].教育科研,2007,6.

[2] 付 進.桂林市中小學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3] 賈林麗.關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提升教學管理品質[J].遼寧教育,2009,10.

第7篇:校本教研論文范文

癥結一:認識錯位,氛圍不濃

校本教研活動是基于學校的實際情況,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依托學校自身條件、資源優(yōu)勢,為了改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開展教學行為的一種有效的教研方式。但是,有些教師認為,教研是教育專家、教研員的事情,教師以教書為主要任務,平時教學任務都很繁重,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班級管理占用很多時間,幾乎沒有時間做教研,只要把書教好就行了,校本教研可有可無?;谶@個原因,農村學校校本教研的氛圍不濃,教師不會主動自主參與“校本式”教研,甚至對校本教研有逆反排斥心理。

對策:一是加強領導,引領方向。在校本教研中,校長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和決策者,把握和指引著學校的發(fā)展方向、教師的發(fā)展方向,對于學校存在的問題要了然于胸,要準確、適時地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重點,制定一套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激勵機制,給教師以恰當和適時的指導。二是提高認識,更新觀念。校本教研,觀念為先,“科研興校,教研強?!币殉蔀閷W校和教師的共識,要認識到只有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才能保障教師知識、教學技能有充足的活水源頭。三是加強學習,豐富理論?!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教師不學習,教學活動就會變成“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學校要打造閱讀工程,著力構建書香校園,搭建教師成果展示平臺,讓閱讀提升教師專業(yè)成長,用豐富的理論知識指導教學實踐,提升校本教研的氛圍。四是更新觀念,改善行為。教師的教學理念影響教學行為,理念至關重要。學校要舍得花經(jīng)費,讓教師走出去參加各種學習培訓和比賽,開闊教研視野,增強新課程理念。教師在不斷的學習、交流中不斷更新觀念,形成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和創(chuàng)造性見解,使自己真正成長為教學和研究的主人,形成人人參與教研、人人熱愛教研的局面。

癥結二:盲目教研,華而不實

校本教研中,由于缺乏經(jīng)驗,甚至有些教師從未涉獵過此領域,缺乏專業(yè)理論支撐,不了解校本教研的研究對象和途徑,往往陷入盲目教研的境地,專業(yè)性和研究性不強,造成低效隨意的經(jīng)驗式教研,導致校本教研低效甚至無效,如同擺設。有的校本教研看似轟轟烈烈,你呼我和,但華而不實,有點矯揉造作之感。比如在聽評課的教研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聽課重數(shù)量不重質量,聽課數(shù)只要達到學校要求即可,但何時聽,聽何人課,聽后能否評課及反思,則不確定;有些教師是重結果不重過程,由于沒有科學的聽評課程序,聽課人在課前既不知己也不知彼,課堂觀察不細致,課后難以給授課人以實用有效的教學建議。

對策:一是加強教研組建設,構建有效的教研平臺。教研組、備課組是學校教學研究的基本單位,教研組、備課組的健全程度和工作質量,直接關系著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校要選好素質較強的教研組長,指導教研組做好三年發(fā)展規(guī)劃,要求每個教研組要有工作分析、發(fā)展目標、年度目標及其具體的教研安排,做到教研有任務,任務有落實,個人有發(fā)展。建立“個人精備,集體研討,資源共享,個人整合,課后反思”的備課制度,開展教學研討、教學觀摩、問題會診、專題研討、案例分析等有針對性、靈活性、簡便性的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教研活動的自主性和針對性,讓教師在校本教研中成長,讓校本教研返璞歸真。二是提高教師自我反思能力。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種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教學水平和教學素養(yǎng)的好方法。自我反思既可防止教學機智、教學感悟的流逝,又可記錄教學中的“缺遺”,為今后經(jīng)驗總結、進行行動研究提供鮮活的素材。把自我反思變成不斷改善自己教學行為的良好習慣,堅持撰寫教學反思筆記和教學自我評價,可以有效促進自身進行自評、自查、自改,達到自主提高的目的。三是專業(yè)人員的專業(yè)引領和學術指導。專業(yè)研究人員的參與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離開了專業(yè)人員的引領和指導,校本教研只能在低層次上徘徊,低水平重復,很難得到理論的提升和實踐的發(fā)展。

癥結三:流于形式,形同虛設

農村學校的教師管理比較松散,大多數(shù)學校教師不用簽到坐班,很多教師一上完課就回家,很少跟其他教師進行教學交流和探討,參與校本教研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強,教研意識淡薄,教研活動常常流于形式,教研內容比較膚淺,沒有可操作性,形同虛設,指令性、應檢式和跟風型的教研仍然存在。如集體備課中,有些教師的教學設計只是簡單說說自己的教學思路,沒有具體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等。很多教師教研主講材料大部分是從網(wǎng)上隨便下載的,沒有根據(jù)教學實踐進行研究,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對教學沒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對策:一是規(guī)范校本教研機制。以教研組為核心,圍繞學科特點制訂校本教研管理辦法、教學和研究規(guī)范細則、課堂教學評價細則,引導校本教研不斷走向規(guī)范化。二是立足校情確定主研方向。認真分析教師和學生的特點,研究課堂教學存在的現(xiàn)象和問題,根據(jù)校情學情,明確學校的主研方向。比如,我校福建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課程下農村普通中學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已獲審批立項,通過教師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層面尋找解決新課程問題的策略,同時鼓勵教師自主申報微型課題,增強教研意識,提高教研能力。三是拓展網(wǎng)絡校本教研平臺。網(wǎng)絡教研有著教學資源共享范圍廣、教學資源共享時間長、教學資源豐富、教研交流空間無極限等優(yōu)勢,教師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特點,充分利用網(wǎng)絡平臺進行理論學習、研討互動,增強信息素養(yǎng),儲備專業(yè)知識和理論,提高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教研活力。

癥結四:主題泛散,目標不明

在教學實踐中,大部分學校開展的校本教研隨意性很強,有些教師只是把校本教研當做一項學校布置給他們的任務,甚至把教研活動視為工作負擔。教師往往不知道怎么有效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教研沒有目標和主題,評課隨意客套,贊揚多,批評少;研討泛泛而談,缺乏觀念交鋒,思維碰撞;教研安排隨意,缺乏計劃性和連貫性;教研內容失衡,重教法研究,輕學情分析;重知識傳授,輕學法指導,等等,有點“腳踩西瓜皮,踩到哪里算哪里”的感覺,缺乏教研方向感。

第8篇:校本教研論文范文

我校近幾年來,在縣教研室的業(yè)務管理和學校校長室的具體組織引領下,結合我校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教育科研要為教育教學決策服務,為教育改革實踐服務,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服務,為學?!盃幭冗M優(yōu)”、爭創(chuàng)“優(yōu)質品牌學?!狈盏淖谥迹猿R?guī)管理為抓手,深入開展校本教研;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細化落實教學常規(guī);以教學研究為核心,充分發(fā)揮教科研在課程改革中的先導作用。近年來,我校在教科研方面更是緊抓“實”字不放松,走出了一條“務實求穩(wěn),穩(wěn)中求新”的堅實之路。

一、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激活各科室工作職能

制度是行動的先導,好的制度既能約束人,又能引導人。我校歷來重視制度建設,針對我校實際,征求校長室的意見,教務處、教科室相繼制定了《劉橋中心學校教育科研工作條例》、《劉橋中心學校校本教研制度》、《劉橋中心校青年教師教學達標工程實施細則》、《劉橋中心校教育科研檔案管理辦法》、《教研活動制度》、《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工作職責》、《劉橋中心校集體備課實施意見》、《課題管理制度》等,并修訂了《劉橋中心校教職工工作質量考評實施方案》,把教學教研業(yè)績劃作由教務處、教科室考核,以此規(guī)范學校教科研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做到有章可循,按章辦事,從而理順了各科室的各項工作職能。

二、落實教育教學常規(guī)管理,促使各項管理常態(tài)化

1.引領教師加強學習,規(guī)范課堂教學行為。 每學期伊始,學??偸且I教師加強學習,學習《濉溪縣年度工作計劃》、《濉溪縣中小學教學常規(guī)》。要求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在教師個體自學的基礎上,再集中學習,每周1-2個學時,由教研組長領學并解讀《濉溪縣中小學教學常規(guī)》,從“教學計劃”、“備課”、“課堂教學”“作業(yè)布置與批改”、“教學評價”到“校本教研”,通過學習,教師及時填寫《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考評報告冊》,作為每月一次“業(yè)務考評”檢查的一項內容。

2.開展“教學研討周”活動,追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質量是學校的靈魂,課堂是質量的載體。我校一直重視課堂教學,早在1998年,我校就開展了“教學研討周”活動,一直以來作為一項常規(guī)工作,并且不斷深化、強化這一活動。每學期開始,由教科室統(tǒng)一制定“教學研討周”活動周次,同時,在教導處的配合下,組織好全校的“教學研討周”活動。一般每周每學科安排1-2節(jié),要求“人人開課,人人觀課”,整個活動每學期大致用10周的時間。具體辦法是由包組校干結合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對教師在教學研討周中,對本組教師聽課一遍(每人至少聽1節(jié)),并對其課堂教學進行量化評價,期末由教研組推選,學校組成評審組評出“校級教學能手”,并給予一定物質或精神獎勵。研討周開展的同時,要求有活動的教研組,在周四的業(yè)務學習中(我校統(tǒng)一安排周四下午業(yè)務學習)對所聽課例進行議課,在觀課和議課時,切忌說套話、講空話。我們要求分管校干、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要把工作做細做實,不能流于形式,參與面要廣,討論要深入,要圍繞所聽課例,以“怎樣改進最好、最有效”為話題展開討論。

3.實抓“業(yè)務考評”,以考評促提高。 近幾年來,我校依據(jù)《教職工工作績效考評實施方案》,要求教務處、教科室對教師每學期業(yè)務考評三次,各項考評均是量化賦分,期末總評得出量化總分??荚u內容具體包括教案、上課、作業(yè)、聽課、教科研、教學成績等。每學期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檢查。以語文作業(yè)為例(10分)“文化課要設隨堂練習,大小作文、基礎訓練、雙休日作業(yè)。隨堂練習要節(jié)節(jié)設置,數(shù)量適當;大作文每學期不少于7篇,評改要及時認真;基礎訓練做到與教學同步。

4.開展集體備課,使校本教研實效化。 為落實《縣教研室年度工作計劃》和《濉溪縣中小學教學常規(guī)》,學校進一步強化教科研管理,經(jīng)研究決定,由教科室負責實施開展中考科目集體備課活動,并制定了《劉橋中心學校集體備課實施意見》。集體備課做到“五備、四定、三統(tǒng)一”,即“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fā)言人”,“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資料,統(tǒng)一測試”。

5.加強對轄區(qū)小學的監(jiān)督和管理力度。 劉橋中心校除了本部外,轄區(qū)內還有19所小學,為了提供優(yōu)生資源,我們不斷加強對轄區(qū)小學的監(jiān)督和管理力度,校長室協(xié)同教務處、教科室每學期至少對轄區(qū)的每一所小學督查或檢查三次以上。

三、搭建交流平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學校在進行常規(guī)教研管理外,還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搭建多種形式的平臺,如在全鎮(zhèn)范圍內大力推進教師基本功訓練,包括教師語言、板書、簡筆畫訓練,信息技術的運用訓練等,在全鎮(zhèn)范圍內開展中小學語數(shù)英銜接研討活動。“立足于內,著眼于外?!蔽覀冋J為在校本研修中,教師的獨立思考固然重要,但同外界的溝通與交流、對話與討論同等重要。因此我們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為我校教師的快速成長搭建平臺。學校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并主動承擔教研室安排的教研活動任務,邀請縣教研室教研員和相關教師來我校參加教研活動。幾年來,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我校共承辦縣級教學研討會達20多次,我們請教研員聽課、評課,剖析典型課例,幾十位老師在全縣公開課上得到了鍛煉,培養(yǎng)和提高了自身素質(其中有8位老師在市級優(yōu)質課評選中獲獎;有9位老師被授予市、縣級“教壇新星”稱號);學校還先后派出200多人次分別赴洋思、南京、杜郎口、合肥、安慶、蚌埠等地考察學習,這些老師搜集整理的聽課學習記錄,撰寫反思材料,上匯報課,使組內老師及時了解課改信息,開闊了視野。

四、強化課題研究,以研促教

1.開展課題研究??蒲惺窍葘?,教研是保證。我校以教研組作為課題研究小組,圍繞“課題”為中心進行教研活動?,F(xiàn)已有六個縣級課題結題。正在開展的市、縣級課題有五個,已制定了課題研究實施階段計劃,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活動,我們要求課題組成員要把教研和科研有效整合起來,促使課題組成員在實踐中研究,在探索中發(fā)展。近年來,圍繞課題研究,教師撰寫的論文獲獎在農村中學規(guī)格較高,國家級論文兩篇,省級論文近十篇。

第9篇:校本教研論文范文

關鍵詞:校本教研;專業(yè)引領;機制激勵創(chuàng)新;問題;對策思考

隨著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建設成為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抓手”。大家普遍認為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有利于學校自我準確定位,立足本校實際,發(fā)展自己,實現(xiàn)特色;有利于學校引導教師理性反思教學,促進自己專業(yè)成長;有利于學校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學習型組織。因此各個學校都非常重視這項工作,在這方面做了大量事情,付出了不少的汗水,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許多學校由于師資、歷史、管理等原因,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暴露出許多問題。

一、學校開展校本教研中存在的問題

(一)校本教研活動形式單一

許多學校認為教研活動就是每一學期安排上幾節(jié)公開課,然后教研組進行評課。至于對教材分析與探討、教學反思交流、作業(yè)設置研究、命題研究、試后分析、學生評價,學生差異分析、學生管理等則沒有列入其中,也不知道如何去做,更談不上針對本地、本校學生實際開發(fā)校本課程,體現(xiàn)本校的發(fā)展特色。

(二)教研活動內容缺乏針對性

校本教研要求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為研究對象,著眼于在真實的學校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學校大部分教師缺乏問題意識,不知道自己的課堂中發(fā)生了哪些問題,哪些問題適于自己研究,如何去研究問題,在這種狀況下,教研組、備課組每周一次的活動只能表面化,沒有主題、沒有規(guī)劃,只是安排一些常規(guī)的教學工作,如議論一下本周的課時安排,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知識點、相關測試安排等。

(三)教研活動主體缺乏全員性

教師是校本教研的主體,在實施新課程中不管是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初出茅廬的年輕老師,還是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者,每一個人都會碰到許多問題,但目前在很多學校,校本教研卻成為個別骨干教師或年輕教師的“專利”,就是上課、評課也就是幾個教師評議幾句,大量教師游離于校本教研之外,游離于具體的教學實踐研究之外,校本教研中群體性的合作研究共同體沒有形成,校園內缺乏交流、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圍。

(四)教研活動發(fā)展缺乏專業(yè)引領

雖然各地都有教研室,但作為教育局的一個機構,行政成分明顯,專業(yè)功能在弱化,熱衷于組織各類教學業(yè)務的評比活動,熱衷于組織區(qū)域性測評,忽視對所在地各校的教學作深入的了解和指導,加上許多教研員長期脫離教學、脫離課堂,對教學第一線的問題缺乏了解,缺乏研究,因此對一線教師進行專業(yè)引領就勉為其難了。由于學校所在條件不一,有許多學校本身的師資力量薄弱,教學研究能力弱,教學研究的氛圍淡,接觸有關高校專家的機會少,高校專家也不可能下到這一類學校做相關研究,所以對這些學校而言校本研究只能是停留在學校原有水平上的機械重復,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就像專家稱的“蘿卜加蘿卜還是蘿卜”。

(五)教研活動評價缺乏長效的激勵機制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但許多學校對什么才是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教師專業(yè)成長應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存在著一定的困惑:是不是教師在上級舉行的各級業(yè)務比賽中獲獎就算成長,或能把自己學生的成績教好就是成長,或教師能寫幾篇論文、做幾個課題就是成長。在學校教師群體中往往出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體現(xiàn)教師的業(yè)務素質的比賽、論文、課題,往往與其所教學生的成績不能成正比,學校、上級部門認為的好教師得不到學生與家長的認可。這些表明在實際教學管理中存在著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如何評定問題,如何認定校本教研活動效果的問題,這導致一線的學校教學管理者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設內容把握比較困難,制度的出臺難以達到激發(fā)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積極性的作用,以致學校的大部分教師對教研活動存在應付心理,教研活動成了完成學校任務的無奈之舉。

(六)教研活動設計缺乏整體性

由于課堂教學是學校中最常規(guī)、最基礎的工作,因此學校以及教研機構在教研活動組織設計上過分強調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忽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學習方式轉變、學校文化建設、課程開發(fā)等方面的研究。如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三級課程的管理政策對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不僅要創(chuàng)造性地執(zhí)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還要開發(fā)適合本校的校本課程,認真落實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而實際的情形是,在基于學校具體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出的往往是課堂教學策略的探討、學科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很少有學校重視校本課程開發(fā)與管理。

二、學校校本教研中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分析

為什么本來為促進教師發(fā)展而精心設計的這些校本教研活動沒有得到應有的成效呢?筆者試著從教師角度做以下歸因:

(一)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沒有內化成教師自身的內部需求。這一點在普通學?;蛘呤青l(xiāng)鎮(zhèn)學校特別明顯,也就是說這些學校對教師的專業(yè)化要求不是很高。原因是這些教師不用面臨下崗的危險,教育行政部門也沒有明確地提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程度要求。教師職評制度沒有適應時展的要求,沒有體現(xiàn)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持續(xù)性要求,目前職評制度只會上升不會下降,又有封頂,一般而言,教師的職稱上去了就不會降級,同時也不可能超越高級這一極限。教師在沒有評到中級或者高級職稱前,他們普遍會去認真完成這些職稱評審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但一旦被評上了,教師對自己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各項要求的態(tài)度就會淡薄,甚至全無,參與各類教研活動的積極性就會降低,只滿足于所教學科在學生考試成績上不要太過不去就行了。這一點在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高級教師的有關調查結果中不難發(fā)現(xiàn)。因此校本教研作為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從上級有關部門制度設置來看,只適合教齡約在12年以下的教師,對于作為學校中堅力量,正當年富力強的中年教師來說基本上算是半路夭折。

(二)教師誤解校本教研。近年來,基礎教育課題研究十分熱門,于是各個學校聘請專家前來指導非常頻繁,這在無形當中給教師造成這樣的陰影:課題研究只有專家才行,自己還是先教書再說。這是對校本教研的一種誤解。筆者認為:1.教師的教學研究要立足自己所任教的班級學生,認真分析自己學生的認知水平,采用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并能運用知識,這就是屬于自己成功的教學研究,更可以把它堂而皇之地冠名為校本教研。教師無須神化校本研究,學會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學生更好地、更快地、更有效地理解、掌握、運用知識,這就是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時刻在我們教師的身邊。2.校本教研無須刻意追求新異,求實求真才是根本。如果能引用他人的成果做實踐性的研究并能取得成效,也是校本研究。如果引用高深的理論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那么結果只會南轅北轍,校本教研無從談起,恰當?shù)卣f這就不是以學校為根本的研究。3.校本教研要求教師在與同伴相處時真正開放自己。校本教研被專家稱為“草根研究”,因此同事之間在工作中就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探討,這也是一種校本教研的形式,而且具有針對性、有效性、靈活性、民主性的特點。同時在備課組、教研組活動中,教師只有暢所欲言,大膽地擺出自己的觀點,活動才會有效。因此校本教研要求教師相處時不但要坦誠而且要大膽,要敢于說真話、說實話,相信同伴之間只有付出,只有思維的激蕩才會有思想的火花,才會有自己的進步。

(三)校本教研教師付出大而回報低。這是構成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校本教研形式化的一個重要原因。首先,開展校本教研教師需要不斷地分析學生、教材,還有自己,分析自己的教學與管理中出現(xiàn)了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對策是什么,而且年復一年,天復一天,每天的工作都需要思考、都需要研究,這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其次教師每天的事務性的工作也非常多,如備課、上課、改作,測試、自修坐班等,尤其是班主任從早到晚要處理的班級事務多而繁,耗費精力大。再從對教師一天時間分配來看(一天24個小時,每位教師的睡覺時間為 7-8個小時;教師的家庭生活、鍛煉或者是娛樂休息時間5-6 個小時;工作時間8-10個小時,這包括備課、聽課、批改作業(yè)、學校的各種會議和上課,有的學校還有晚自修跟班;留給自己學習閱讀時間每天最多為1小時左右;還有上班來去的時間),因此,教師需要具有相當強的毅力、勤奮精神,需要犧牲屬于自己支配的時間才能開展研究。雖然教師耗費了自己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回報并不多,甚至沒有(這里主要指的是經(jīng)濟報酬),所以很多教師的想法是與其把屬于自己的時間花在回報效果不明顯的教學研究上,還不如把這些時間花費在給家庭富裕的學生當家教上,這樣報酬來得直接而且又明顯。有的學校也對在校本教研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但相比之下,這些回報來得慢,來得少,覆蓋面比效窄,有的學校甚至連這樣的回報制度也沒有??傊?筆者認為,校本教研的貫徹落實只有教師把專業(yè)化發(fā)展變?yōu)樽约旱膬仍谛枨蟛艜行?、才會持續(xù)。這樣就無須學校用行政的方式來落實。

三、提高校本教研活動效果的幾點建議

(一)構建校本教研的支持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體系包括:組織機構及相應的管理制度;教師教學研究制度;課題規(guī)劃及相應的管理制度;學校內部教研的交流制度;學校內部教研的服務制度;學校內部教科研的評價與獎懲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是一種新的教學研究秩序的確立,是學校文化的重構。它創(chuàng)造的是一種崇尚研究、共同探討、平等合作、共享經(jīng)驗的氛圍,創(chuàng)設的是一種有利于每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機制,具有規(guī)范性、指導性和保障性的作用。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從學校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逐步健全、逐步完善,最后形成完整的校本教研制度體系。要繼承與發(fā)展傳統(tǒng)教研中包含著校本教研因素的方式與內容:如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公開課展示、業(yè)務學習、教改課題研究等,并給予創(chuàng)新、補充與完善,努力給教師提供更大的、個性化的發(fā)展空間,使傳統(tǒng)教研制度與新教研制度建設相輔相成。要在教師激勵評價制度上加大校本教研的要素,提高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使教師人人愛教研,個個求進步,團結合作,共同發(fā)展,最終提高學校辦學質量,把學校建設成有特色的學校。

(二)注重培養(yǎng)教師的問題研究意識

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每一個教師都會碰到許多問題,這是非常正常的,因為課程改革畢竟是新的事物,我們希望教師做的是不但能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能解決問題,有一種問題研究意識。因此在學校教研日和每周的備課組或教研組活動中要有意識地鼓勵教師多提自己平時教學、管理中出現(xiàn)的困惑,大家共同探討解決,以培養(yǎng)教師的問題研究意識,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同時促進教師之間的互助合作,增強合作意識。要使教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必須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理論水平和相關專業(yè)素養(yǎng),因此可以組織教師進行相應的理論學習如:《教學個案的撰寫》《教后記的寫法》《行動研究》《教育科研的方法》《課程標準的解讀》等。也可以開設“教學、管理論壇”,提供經(jīng)驗交流平臺,互相啟發(fā),合作共享、改進教學。學校還可以倡導教師開展以身邊問題為先導的課題行動研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青年校長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讓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樂趣,使每天上課不至成為一種枯燥而單調的義務和程序,就要引導每一個教師都走上從事教育科研的條路?!闭n題研究是促進教師進一步成長發(fā)展的必由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科研興校,科研強師”之路,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充分調動教師投身科研的積極性,構建國家、省、地、縣、校、教研組六級課題網(wǎng)絡,做到學科有課題、人人有專題。

(三)開展以教學課例為載體的課堂行動研究實踐性智慧是緘默的

它蘊含于教學過程中,難以形式化或通過他人的講授獲得,只能在具體實踐中發(fā)展和完善。校本師訓應當走在行動中學的道路,采用“案例教學+實踐反思”的模式,這才是造就經(jīng)驗教師和專家教師的必由之路。其中案例處于紐帶中介的地位,它是教學理論的故鄉(xiāng)、教學問題解決的源泉、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階梯。教師面對日益深入的課程改革,需要有典型課例的專業(yè)引領,需要行為跟進的全程反思。我們可以根據(jù)一課“三設計兩反思”模式,規(guī)范“說、上、評”開課制度。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可以設置由精品課(名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執(zhí)教)、教研課(圍繞某一課題設計方案)、家常課(即老師的隨堂課)三個不同層次組成的課堂教學研討課例。精品課展示優(yōu)秀教師的先進理念和精湛的教學藝術;教研課主題明確,采用集體式備課,或一人上一課、眾人研討,或多人上一課、博采眾長;家常課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課堂,發(fā)現(xiàn)課堂中潛在的真實問題,共同尋找研究點,共同商討、共享經(jīng)驗、共享成果。

參考文獻:

[1]周衛(wèi).應對課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新取向,上海教育科研,2005,(10):14-17.

[2]胡慶芳.我國校本教研理論研究的多維度檢視,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8):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