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螳螂捕蟬文言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激趣教學;影視;課內課外;仿寫訓練
古典詩文博大精深,燦若繁星,千百年來,滋養(yǎng)了多少代中國人。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三千余年前夫子諄諄切切,語重心長地教導年輕人應學詩,三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也堅信只要認真、謹慎地開掘文言文作品中的精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言文營養(yǎng)大餐”,并授之以漁,古典文學精華定會由學生之口融入他們的血液中,芬芳他們的生命。
小古文內容紛雜,如何選擇取舍,成了教學的重中之重,這也是對施教者一個很大的考驗,我們在選材時既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還要考慮班級孩子的喜好。但無論怎么教、教什么,保護學生的興趣是第一位,盡量做到“好玩”,讓孩子親近小古文。
一、笑話先行,鉤住學生的耳朵
小古文,對初學的孩子而言是新生事物,文句深奧晦澀,難免使孩子有畏難情緒,為此拉近學生與古文的心理距離是很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之初,我們可以從孩子們愛聽的笑話入手。
如教學《北人不識菱》:我繪聲繪色地給學生講有個北方人不懂裝懂的可笑故事,講完后我問: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么?學生講得滔滔不絕??吹胶⒆觽兌枷矚g這個故事,我就相機出示古文版的《北人不識菱》,學生一看到文本,便興趣盎然地讀起來。孩子們的小耳朵最喜歡聽笑話,于是后續(xù)的教學中我又引入了《世無良貓》《性緩》《殺駝破甕》等經典笑話,讓孩子親近古文,掃除畏難情緒。
二、影同步,吸引學生的目光
古文語言凝練,且相距年代久遠,學生常因理解不了文意而戛然止步,失去閱讀興趣。初學時,老師一定要給學生一定的有效協助,幫助他們走進一個個文言小故事,而“影視同步”正是其中的一個好方法,因為影視作品能夠將生澀、枯燥的文字信息轉化成具體、形象的影視畫面,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
如教學《武侯彈琴退仲達》時,我先引入影視劇《三國演義》精彩片段。讓孩子們通過影視欣賞,了解“空城計”的故事梗概,初步感知諸葛亮的睿智、司馬懿的多疑,再切入小古文教學,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三、以本為本,勾連課內與課外
其實我們蘇教版的課文,有不少就是根據古文來改編的,如《螳螂捕蟬》便是依據《說苑》中的一章改編的。在學完課文后,我讓孩子們找找寫《螳螂捕蟬》這一故事的有幾個小節(jié)幾個字,孩子們數了一下,共12個小節(jié)546字。我又出示了原文: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只有簡簡單單177字。
孩子們讀著小古文,一下子感受到了古文的魅力。課文中,動物名反復出現,“卻不知”一次也重復了三次,表述上嘮嘮叨叨,如果國王興致不高,恐怕都不樂于往下聽了。而小古文只寥寥數句,極簡潔,極凝練,這自然也能勾起學生對古文學習的期待和興趣。
四、仿寫為輔,領略古文魅力
還有一些小古文,語言相對簡單,很適合孩子模仿創(chuàng)作,我們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其實文言文創(chuàng)作難不難,在學生中甚為流行的“文言俚語”:“分不在高,及格就行;聲不在高,有理則靈……”不就是學生模仿《陋室銘》寫出來的嗎?可見,學生是有模仿創(chuàng)作能力的。
在學習了《蘆花》“水濱多蘆荻。秋日開花,一片白色。西風吹來,花飛如雪”后,孩子們能創(chuàng)作《桂花》“金秋多桂花。香飄十里,花影迷離,秋風吹來,花若碎金?!痹趯W習了《雨》“今日天陰,曉霧漸濃,細雨如絲。天晚雨止,風吹云散,明月初出”后,孩子們就能創(chuàng)作《暴雨》“今日天陰,黑云翻墨,雷聲轟鳴。天晚漸止,風雨歸隱,虹彩高懸?!?/p>
以上是我個人在小古文課題研究、小古文教學中的一些粗淺的嘗試和心得。在我看來,孩子在整個小學階段能積累多少數量的小古文并不重要,能學會幾種吟誦調子不重要,能創(chuàng)作幾篇文言小短文也不重要,最重要的莫過于把經典漢語的美帶進現代漢語中。正如李振村先生所言:讓語言的根,伸進經典漢語最肥沃的土壤里,源源不斷地汲取營養(yǎng)。讓我們如琢如磨,且思且行,成為學生小古文學習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培養(yǎng)學生;課堂;參與意識;探索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育人藝術,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塑造人發(fā)展人的偉大事業(yè)。課堂教學融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思想提高、情操陶冶、習慣培養(yǎng)和發(fā)展個性,于一爐,匯成一股巨大的影響力,去推動學生“天天向上”。課堂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學會”,還要求學生“會學”,這樣必須做到學法與教法統(tǒng)一,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語文課堂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從斯金納的“程序教學法”,布魯姆的“掌握教學法”,布魯納的“發(fā)現法”等,都強調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能為教師提供信息反饋,以利于有的放矢的組織教學,協調教與學的關系;另一方面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積極思考的習慣,使他們達到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
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參與聽說讀寫等語言和智力活動的時間、力度明顯不夠。教師串講和少數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多,師生一問一答情節(jié)性問題討論的多,而指導朗讀和動筆訓練的少,學生課堂參與興趣不高,成了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究其所有,有這樣幾個原因:一是大部分學生習慣于課堂上充當被動接受角色,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講臺上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吸收知識,成為存儲前人留下知識的“容器”,對于交際教學法,他們一時難以適應,導致課堂不活躍。二是一些學生缺乏信心,害怕在全班同學面前發(fā)表見解,害怕表達不準確,害怕同學們嘲笑,所以 為避免處于尷尬環(huán)境中,這些同學只能是 保持沉默。
在前一段時間的優(yōu)質課評比中,看到過這樣的場景,課堂上教學方法多樣,分組討論熱烈,師生配合默契,教學進行的有條不紊,但仔細觀察發(fā)現,整節(jié)課好像只有那么幾個學生參與發(fā)言,而且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有的學生滿懷期待的眼神小手高高的舉著,最后卻被無情的“打入冷宮”,顯然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符。素質教育是人性化教育,教師應該注重每個個體的成長,把師愛與師教灑向每個孩子的心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每個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讓課堂百花齊放,春色滿園。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激發(fā)學生 參與意識的幾點做法。心里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只能在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中才能開闊思路主動參與教學 活動。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中,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適應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huán)境,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針對不同的學習層次,施以不同的啟發(fā),誘導和教育。在學生探討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走到學生身邊,仔細觀察認真傾聽。掌握課堂情況。了解學生的思維和心里狀況,及時加以鼓勵和引導。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中,我們會發(fā)現學生的思維是如此的活躍,創(chuàng)造的欲望是如此的強烈,而解決問題的能力遠比我們所期望的要高。
另外教學中不僅指導學生學會,而且重點指導他們會學。如引導學生背誦一段文字,告訴他們記憶的方法有分類列表法,比較記憶法,背誦記憶法等。這樣學生知道條條道路通北京,就不再感到學習枯燥、單一、死板,不再畏難而退。教師還要通過有效的調控手段,努力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樂觀的情緒。根據實際增加或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一個問題有多重看法,爭執(zhí)不下時,我請他們一一上臺講解自己的理由,以理服人。這樣做到了 學生的參與興趣的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從課始到課終,均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組織形式,四十分鐘的教學減少了情節(jié)性的一問一答,讓學生讀書、品嘗、聯想、記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創(chuàng)設富有趣味性的問題,就是給學生提高讓問題萌芽的合適土壤。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喚醒學生求知解惑的濃厚興趣,并積極參與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活動中來,把平淡的教材內容生動處理,可以使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如在學習文言文《螳螂捕蟬》一課時,可以設問文中人物各有什么特點?試分析少孺子勸說吳王的話有何含義?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勸說吳王?螳螂捕蟬在現實生活中有何含義?你能否用示意圖畫出螳螂、蟬、黃雀、操彈人所處的位置。以上幾個問題的提出,激發(fā)的學生的興趣,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