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學生教育論文范文

中學生教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生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學生教育論文

第1篇:中學生教育論文范文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一直主張利他主義。從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都體現(xiàn)了利他主義的精神。事實上,我們從兒童身上就能夠發(fā)現(xiàn)利他主義。“兒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這使在兒童面前表達出來的感情很容易得到內化,他效仿這些感情,分享這些感情。他會因為見到被表達出來的痛苦而感到痛苦,他分享著他人的快樂”。當代中學生利他行為缺稀表現(xiàn)在:有些中學生為了學業(yè)的競爭,不愿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與交流學習經驗;有的甚至惡語相向,欠缺合作精神;還有些中學生對他人冷漠,面對需要讓座的孕婦和老人,往往抱事不關己的冷漠態(tài)度。筆者認為,其原因主要有:

1.中學生心理特征的影響

中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其心理發(fā)展狀況還達不到成年人的水平,因此,中學生還不能抵制外來因素的干擾。他們的意識多數(shù)還處于易變、易受干擾的狀態(tài),對外界事件的體會和看法容易受到來自他人強烈暗示的影響。近期,助人為樂反被訛詐的新聞事件時有發(fā)生。面對求助,幫還是不幫,成了社會討論的話題。作為身心發(fā)展還不成熟的中學生們來說,他們還沒有能力去辨別事情的真?zhèn)?,周圍人的言論很容易影響他們。若周遭的大部分人都反對幫助他人的這種行為,那么以后遇到類似情況,中學生就會拒絕去幫助他人。學者李丹研究發(fā)現(xiàn),性格開朗外向的兒童的利他行為較強,而焦慮、神經過敏性的兒童的利他行為較弱??梢姡⒆拥男睦硖卣鞔_實能夠影響其利他行為實施的多少,而這種影響力體現(xiàn)最為明顯的是在中學時期。

2.家庭教育的弱化

父母的價值取向是父母的教育實踐、與兒童言語溝通的內容以及作為兒童榜樣的父母行為的基礎,它影響著兒童生活的諸方面。首先,一個溫馨甜蜜的家庭,對子女身心健康發(fā)育相當重要。在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中,孩子會學會如何去愛人,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容易形成最初的利他傾向。一個生活在充滿斥責和暴力的家庭氛圍中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冷漠,毫無憐憫之心,也不會產生幫助他人的想法。其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競爭的激烈,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也升高了。很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學習,而不關注孩子的道德教育。父母這種“重智力、輕德育”的教育方式勢必導致孩子利他行為的弱化。最后,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發(fā)展。父母對幫助他人的態(tài)度冷漠,也會影響到孩子。有些父母在和孩子一同看新聞時,常會對有爭議的新聞內容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若此時父母不能給出積極和正面的引導,很容易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導致孩子利他行為的弱化。

3.注入式的道德教育

目前,注入式的道德教育普遍存在于中小學校。注入式的道德教育是一種“德目主義”。所謂“德目主義”指的是道德教育仿佛是一個“美德袋”,是把經過選擇的道德觀念、道德規(guī)范,如誠實、守信、勤勞和儉樸等等,開列目錄,逐步加以講解和訓練的一種思想。這種注入式的道德教育,只是灌輸,遠離學生實際生活,效果不佳。時下,很多學校試圖單靠政治課和班會來完成德育工作,如此空洞的說教達不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而且學校評定學生的綜合素質時,德育部分也是通過一些具體標準予以量化考核的,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道德教育的目的。

4.網絡媒體的影響

網絡媒體對利他主義的引導和宣傳,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網絡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和快捷的同時,也給中學生帶來了負面影響。一方面,中學生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身心發(fā)育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網絡媒體對一些事件不切實際的報道和不良輿論宣傳的影響,誤導了中學生們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網絡媒體傾向于關注娛樂新聞等,不重視對助人為樂之類事件的報道,這種導向的偏離使得中學生們遠離了利他行為。

二、中學生利他行為的道德教育

1.培養(yǎng)中學生積極的心理情感

要培養(yǎng)中學生的積極的心理情感,需要運用移情方法。移情是一個人在觀察到另一個人處于一種情緒狀態(tài)時,產生與觀察者相同的情緒體驗,也就是一個人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識別并體驗他人情緒和情感的心理過程。移情是利他行為產生的基礎。正值身心飛速發(fā)展期的中學生,情感豐富,熱情奔放,極富同情心。在這個時期,應該增強中學生對移情的感受。移情對利他主義行為的影響是通過“移情—同情—利他主義行為”這一模型來實現(xiàn)的。通過移情訓練,使學生獲得同情心,而富有同情心的人更有利他主義行為的傾向。因此,家長或者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移情訓練來強化中學生的利他主義行為。以下是兩種比較常用的移情訓練法。(1)情景表演法教師在課堂上給中學生們播放一個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利他行為的視頻短片,然后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形式進行類似利他行為的編排,然后以表演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通過換位表演,學生們能夠體會到對需要幫助的人的同情,以及幫助他人獲得的滿足感和喜悅感。(2)討論法教師在課堂上給中學生們講述一個真實事件,例如“小悅悅事件”,讓全班同學進行討論,讓每位學生表達個人見解,在平等討論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最后教師做出總結,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良好的社會行為去關心他人,強化學生的利他行為。

2.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家長,其對孩子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利他行為是十分重要的。第一,家長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孩子能夠學會如何去愛家人,學會如何去體諒親人,從而演變成去愛他人、去體諒他人。第二,家長要將道德教育放在與學習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能讓孩子成為高智商、低情商的高分低能兒。第三,家長不能溺愛孩子,應該為孩子做榜樣,身教勝于言傳,要鼓勵孩子的利他行為,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正確引導孩子的利他行為。

3.加強中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

學校要加強中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學者蘆詠莉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良好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與青少年的利他行為呈顯著的正相關。在集體生活中,同學之間需要溝通和交往,利他行為就產生于這種集體環(huán)境中。因此,學校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讓中學生養(yǎng)成熱愛集體、注重集體利益、樂于助人的品德和習慣,從而培養(yǎng)中學生的利他行為意識。要發(fā)揮學校的作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利他行為的道德教育。

4.提高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第2篇:中學生教育論文范文

1.中學生自我選擇的非理性在學生的感恩觀形成過程中,自我認同、自我選擇是根本性力量。然而,目前中學生普遍都更重視學習成績,卻忽視自身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一些學生只關注自身利益,責任感以及使命感缺失,從而影響了他們對感恩的意義的認知與踐行。

2.學校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位學校是學生感恩品質形成的主陣地,然而,受功利主義教育觀的影響,當前中學政治課教學仍然是圍繞著中考升學指揮棒轉,考試分數(shù)成為中學政治課教學評價的唯一標準。學生的感恩教育不被重視,學校的辦學資源嚴重向智育傾斜,德育教育方法簡單,重灌輸、輕啟發(fā),重老師的指揮與組織、輕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忽視學生健全人格以及道德選擇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一些中學生缺乏感恩之心和人文精神。

3.家庭教育的缺位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但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的感恩教育方面存在問題。一方面,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或兩個孩子,父輩、祖輩容易溺愛孩子,容易助長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另一方面,許多家長都把孩子教育的重點放在了學習成績方面,對于感恩的德育不重視,這也容易讓孩子變得不懂感恩。

4.社會道德建設的負面效應造成的不利影響一方面,在對外開放過程中,西方一些腐朽的價值觀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道德觀念涌入中國,影響中學生感恩品質的形成;另一方面,受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影響,目前社會上功利主義價值觀越來越有市場,一些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諸如“知恩圖報”“施恩不圖報”“無私奉獻”等價值觀被沖擊,這些不良現(xiàn)象必然會對涉世未深、缺乏社會經歷的中學生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優(yōu)化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感恩教育的對策

1.政治老師自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老師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的領航人,應嚴格要求自己,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其教育才有說服力,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學會感恩他人、感恩父母、感恩社會。

2.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突出其情感與價值觀教育價值中學教材的內容有顯性的教育內容和隱性的教育內容之分,隱性的教育內容經常被人忽視。隱性教育內容恰恰是學生態(tài)度、方法、情感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憑借。因此,教師要挖掘教科書中的感恩教育資源,滲透感恩教育。如教導學生感謝父母的辛苦付出,感恩老師教授的文化知識,感恩祖國的強大與繁榮帶來的光明前景,感恩自然為我們提供了所有的資源等。

3.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感恩教育實效首先,視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育對象,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在教授如何孝敬父母時,老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滿文軍演唱的《懂你》,讓學生通過感人的歌曲,從中感悟父母的偉大和無私,提高教學效果。其次,教師運用多種手段進行正面教育的同時,還要盡量發(fā)揮學生的自我教育。如在課堂教學中,多讓學生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讓學生憑借其生活經驗,自己感悟感恩的意義和重要性。最后重視實踐教學對于學生感恩教育的價值。感恩教育的社會實踐能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反思自己,提升人格境界,培養(yǎng)感恩意識,養(yǎng)成感恩習慣和感恩行為。因此,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外,要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如在講授孝敬父母的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回家給父母洗腳,教育學生回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又如在講授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時,可以組織學生積極開展保護地球,愛護自然的公益活動,要求學生主動種植樹木花草,愛護每一片綠地,成為愛護環(huán)境的志愿者。

三、結語

第3篇:中學生教育論文范文

好的育人環(huán)境,能夠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讓學生有文明禮儀的學習榜樣,明白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學校從政教處、教務處著手,廣泛征求全體師生的建議,大量收集能夠影響中學生文明禮儀的古籍和事跡,張貼在學校的文化長廊、過道、樓梯、教室、宿舍、食堂上……文化長廊有“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等古典禮儀故事;過道上有“腳步輕輕,勿擾他人”;球場邊上有“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教室上有“入室即學,入學就?!?;食堂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等。

二、制定學校管理體制,宣傳文明禮儀教育

學校由政教處聯(lián)合班主任擬定出對學生的要求和班級管理制度,發(fā)放到每一位學生的手中,張貼在學校的教室、宿舍里,張貼在學校的宣傳板報上,通過學校的廣播大力宣傳,班主任還在班級上大力組織全班學生進行認真學習,讓學生都按照文明禮儀標準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讓學生從語言、行為上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不但從課本、從知識上懂得規(guī)范自己,還讓學生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用文明禮儀的標準從嚴規(guī)范自己,這樣會促進學校的文化建設,從而也能教育學生文明處事,快樂成長。

三、加強學校班級文明主題班會建設

通過主題班會來強化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每周日晚學校通過召開班主任會議,布置班主任形成教育主題,確定主題班會的教育目標,做好開展的方案,切實組織開展班會活動,做好過程材料記錄,會后做好反思反饋。例如八年級三班在開展《安全出行,健康成長》的主題班會上,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學生踴躍發(fā)言,積極參加,在實踐中明白珍愛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尊重身邊的人和事,做一個安全健康成長的人的意義。

四、大手拉小手,一對一的禮儀教育

教師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也是十分有效的。教師要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道德、自己的品質、自己的語言行為去影響和教育學生,給學生點明前進的方向。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得體的著裝、大方的言談、待事的淡定、正能量的傳遞,都會讓學生可以直接學習,會影響學生的身心、人格乃至一生道德的形成。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文化活動

第4篇:中學生教育論文范文

筆者在黃山市某中學高一到高三3個年級的學生中進行抽樣調查,共獲取有效問卷120份。調查主要結果如下:

(一)中學生網絡學習基本情況分析首先對被試使用網絡的基本情況做了調查,主要包括是否擁有自己的電腦、上網的時間以及進行網絡學習的時間,在調查的120名中學生中發(fā)現(xiàn)只有28%的學生擁有自己的電腦,每天上網時間在1小時以下的占總人數(shù)的47.5%,可見上網還不是中學生的主要課外活動,這可能是由于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大,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這也可能是由于父母對子女的管教太嚴格,為了能夠使他們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控制他們的上網時間。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81.7%的中學生利用網絡來學習的時間在1小時以下,表明大部分學生還沒有利用網絡來學習的意識。調查發(fā)現(xiàn),44.2%的學生進行網絡學習僅僅是出于單純的責任和義務,他們只有在老師的要求下才在課下花時間去閱讀與課程有關的課外讀物或者登陸網站去尋找相關資料;42.5%的學生運用網絡學習的目的是用來完成老師或父母布置的作業(yè)。僅有3.3%的中學生進行網絡學習的主要原因是學多點知識,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他們認為利用網絡來學習比較方便,比單純的傳統(tǒng)授課效率高。由此可以看出,中學生網絡學習的主動性也較差,基本上都是為了完成老師和父母布置的任務才進行網絡學習,很少有學生想通過不斷的網絡學習來發(fā)展和完善自己。調查發(fā)現(xiàn),僅有10%的學生在上網時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其余學生則易被網絡中豐富多樣信息吸引,自控能力普遍較差,這也大大影響了網絡學習的效果和效率。在“進行網絡學習時遇到困難是否會灰心喪氣,失去信心”問題上,64.4%的中學生回答會,進行網絡學習時86.3%的學生會借助老師、父母或同學的幫助。經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在網絡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有網絡操作技能的不熟練、求助的渠道少、缺乏網絡學習方法的指導等。調查發(fā)現(xiàn),69.1%的中學生有依賴網絡解決任何問題的想法。由于利用網絡進行學習,既方便又快捷,能夠很快完成當前的學習任務,久而久之,學生會越來越依賴網絡。他們將越來越不愿意認真思考,也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認為網絡能解決所有自己不會的問題,甚至于連考試都想借助于網絡,這將給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帶來較多負面影響??傊?,網絡學習目前對于中學生而言只是類似于百科全書或是參考答案一樣的工具,并未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型高效的學習方式。大部分學生還不能科學有效地進行網絡學習,也還不能完全接受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二)影響網絡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經問卷調查和訪談后發(fā)現(xiàn),影響網絡學習效果的外部因素有網絡自身狀況與教師指導兩方面。56.3%的中學生同意在網絡學習中某些網頁指示不明確,讓他們不清楚自己該做些什么,64.9%的中學生同意過慢的網速嚴重影響他們的網絡學習效果。而老師在網絡學習中的作用極其顯著,82.7%的學生認為在網絡學習中,老師的作用很大,他們認為自己只有在老師的帶領下才能提高自己的網絡學習效率,有的人認為,只有老師給自己提供相應的網站或者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他們的目標才會更明確。但調查也發(fā)現(xiàn),69.5%的中學生并不認可在以往的網絡學習中,教師確實曾提供了有用的幫助,這表明當前中學教師自身網絡素養(yǎng)與網絡學習能力不足,不能為學生提供有益的指導。從學習者個人因素層面看,首先,中學生往往不重視對網絡學習方法的總結。調查中發(fā)現(xiàn),57.5%的中學生很少總結自己的網絡學習方法,還有9.2%的學生從未考慮過總結學習方法對提高網絡學習的作用,可見中學生在網絡學習中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較差。其次,中學生沒有明確的網絡學習目標及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88.4%的學生在網絡學習過程中,不明確自己該怎樣實現(xiàn)自己的希望,目標和滿足自己的需要,僅有11.6%的學生在進行網絡學習之前有個明確的規(guī)劃,明確自己進行網絡學習的目的。這說明中學生在網絡學習中比較茫然,對網絡學習的過程還不是很了解,自然網絡學習的效率不高。再次,中學生網絡學習的內容較為單一。絕大部分學生在網絡學習時,局限于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興趣聯(lián)系比較大的內容,這就導致了中學生網絡學習的內容比較單一,這樣的學習對中學生知識面擴大的作用是有限的。最后,網絡學習效果缺乏及時有效的反饋和評價。69.2%的學生都沒有對網絡學習效果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和評價,自身很少對自己的學習效果給予反思、總結和評價。這說明,大部分中學生還沒有意識到及時有效的反饋和評價,對網絡學習效果的重要性。

二、對策與建議

根據(jù)問卷調查研究結果,黃山市中學生網絡學習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存在著很多問題,網絡學習基本上是家庭環(huán)境內進行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個性的同時,也為他們營造良好的網絡學習氛圍,使中學生更好地使用網絡,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因而筆者從家庭教育的層面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家長應提高自身網絡學習技能和信息素養(yǎng)很多中學生不能科學地利用網絡,對網絡學習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與家長的指導與監(jiān)管不夠直接相關。針對這一問題,家長應該多學習一點網絡學習的知識,對中學生的網絡學習現(xiàn)狀有詳細的了解,知道是哪些因素影響了學生的網絡學習效率,而且知道該采取哪些措施來對孩子進行引導。家長還要知道網上哪些資源對孩子的學習和發(fā)展有利,知道哪些有助于學生智力發(fā)展,哪些資源不利于中學生瀏覽。另外,家長在自己熟練掌握網絡學習技能的基礎上,應多向孩子講解示范,讓其了解網絡學習的本質和意義,積極努力地引導其正確開展網絡學習,幫助其少走彎路,從而更加順利地達到網絡學習的目的。

(二)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fā)進行適時引導網絡學習的目標不明確,也是影響中學生網絡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問題,對那些活潑好動、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家長應該給予更嚴格的監(jiān)督,加強其網絡學習意識。家長應指導孩子形成科學的網絡學習態(tài)度,增強學生的自控能力,提高學生的網絡學習效率。根據(jù)孩子的網絡學習能力,給其布置略高于其能力范圍的學習任務,并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獨立完成,從而增強其意志力和網絡學習的技能。家長應鼓勵孩子在家中上網,以便進行及時的監(jiān)督和引導,同時也便于傳授搜集和處理信息的技能,教給他們各種網絡學習的技巧。

(三)積極地總結和評價孩子的網絡學習效果再多的練習都比不上一次的反思,只有進行不斷的反思,才能不斷地發(fā)現(xiàn)錯誤并改正錯誤直至掌握正確的網絡學習方法。經調查發(fā)現(xiàn),中學生網絡學習過程中缺乏及時有效的反饋與評價,針對這一問題,家長需要進行嚴格的監(jiān)督和方法指導。剛開始,家長應該帶著孩子在每一次網絡學習后進行評價和總結,并逐步過渡到由學生獨立完成這個過程,逐漸地使學生養(yǎng)成這一良好的習慣。對網絡學習效果的反饋與評價不僅能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還能促進孩子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從而使網絡學習成為中學生一種新型高效的學習方式。

(四)激發(fā)孩子的網絡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網絡上的信息五花八門,娛樂功能發(fā)達,易使學生沉迷其中;而網絡學習內容則大多枯燥單一,難以吸引學生。針對這種現(xiàn)象,家長可以鼓勵學生玩玩智力游戲、成語游戲等與學習和智力發(fā)展有關的游戲,使學生快樂的學習,另外,在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后,鼓勵他們適度瀏覽一些有益身心、拓展視野的網絡資源,從而拓展其知識面。

第5篇:中學生教育論文范文

化學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比較薄弱。如果在高中學生的化學課堂中,教師只是一味地傳授知識,而不顧及學生的反映,那么學生就很難接受并吸收?,F(xiàn)在的課堂情況,仍然保留著原始的教學方式,也就是老師就是教,學生就是學,在這一點上,是需要改善的。它所表現(xiàn)出的是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輸,而忽視了學生的課堂效應。長此以往,學生們的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再學習新的知識也是非常吃力的。

2.高中學生化學教育教學的改進措施

(1)課堂內外相結合的方法

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比如讓學生自己親手制作一些教具和模型,組織化學方面的講座,進行化學課的試驗,組織化學知識的比賽,和化學相關的晚會,制作化學板報,或者化學博覽會,還可以去化學相關的工農業(yè)企業(yè)去參觀,對社會的熱點問題作相關調查。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還可以活躍課堂上的氣氛,打開學生的視野,并且讓他們找到合適的方法來學習化學。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使課堂的情景更加多元化,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課堂模式,這樣不僅使課堂的表現(xiàn)形式提高了,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令學生更加地喜歡化學課,教師的教學也不再生硬,學生們也更加喜歡這門課,只有興趣來了,學生們才知道怎么去學,并且學好這門課。

(2)將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互換

將教師放在學生的位置上來思考,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師作為輔助,去欣賞且關注所有學生,去聆聽他們的心聲。多了解學生想要的,使學生貼近生活,因為化學是和現(xiàn)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這樣既彌補了課堂上的死板教學,還豐富了課外活動。教師還要傾注更多的愛去關心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化學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要對他們更加地關心,幫助他們和其他學生一起進步。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來教、學生來學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們不僅會對化學產生興趣,也會對教師產生濃厚的感情。

3.結束語

第6篇:中學生教育論文范文

大多數(shù)中職學生都是中考失利的人群,在他們有一個共性就是自卑心理比較凸顯,缺乏自信心。再由于社會用工機制尚未完善,市場不能充分有效地消化人才,所學專業(yè)就業(yè)難以對口;社會用人單位對職業(yè)教育、職校學生存在偏見等,致使學生身心發(fā)展不平衡,心理出現(xiàn)負面影響。目前中職學校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大部分沒有認清中職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沒有認識到中職教育的特殊性。借鑒普通高中的德育經驗,認為他們同屬一個年齡階段,是同一個人群,德育工作也同樣進行。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大多照搬或過多借鑒普通高中的經驗,這樣就會走入教育的誤區(qū),沒有注意到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學習方式和內容的差異,心理狀態(tài)的異處。偏離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教育原則。德育課程缺乏特殊性,不能因材施教的進行教育。中職德育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目前德育課依然以知識傳授為中心,以道德知識的教學和灌輸為主體,道德知識與道德能力不匹配,學生雖然知道理論上的道德教條,但卻在復雜的現(xiàn)實中不知所措。導致中職學生對德育課程不感興趣,認為學校德育與現(xiàn)實脫節(jié)、不切實際。學校方面對于中職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高,認識不夠透徹。職業(yè)學校培養(yǎng)的是技術專業(yè)人才,學校特別重視學生的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的學習。這種教育模式必然會疏忽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把這部分教育的大部分“課程”都推向社會,這樣會導致學生畢業(yè)以找工作時學校與社會的脫節(jié),學習所學知識不能順利的與社會需求相銜接。在實際的社會當中,市場經濟對中職德育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在市場經濟的大潮面前,市場原則向各個領域的滲透,雖然現(xiàn)在就業(yè)與為人方面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但在社會中能夠得到成功的還是道德品質高尚、不計個人得失的人群。同時道德品質變化也會影響各行各業(yè)的職業(yè)原則。所以教師要在極大程度上阻止消極情緒傳入校園,以免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和身心健康。因此,教育的職能,第一是培養(yǎng)人格,第二是提高智力,第三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認為,道德的完善比技術和職業(yè)訓練更為重要。所以中職學校道德教育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夯實,增強道德教育的生命力迫在眉睫。

二、中職德育的有效對策

首先,根據(jù)中職學生的專業(yè)特殊性,與專業(yè)社會實踐相結合,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中學生有著很強的技術專業(yè),從他們一進入職校的第一天起,就有針對性的去學習某一“專業(yè)”,而這一“專業(yè)”又和學生畢業(yè)后所從事的工作崗位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因此,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體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為切入點,一方面在專業(yè)課堂知識及實際鍛煉中引導學生了解社會對該人才的道德需求;同時加強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也尤為重要,在具體職業(yè)環(huán)境下,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使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更具實效性。

其次,加強學校對中職教育的重視程度,優(yōu)化德育教育課程,做到以人為本,人人學習德育知識,人人傳授德育理念。爭取做到在學校的德育全員化,這樣不僅能夠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同時也能升華教師的德育素養(yǎng)。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專業(yè)知識傳授為主體,德育教育為重點,德育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相結合。二者做到相輔相成,德育教育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為學習提供動力。進而讓學生也成為德育教育的主體,讓學生參與到德育教育的行列中,親身體驗,經常開展一些適合學生的個性化活動。也請同學們進行相互監(jiān)督,形成激勵性的測評體系,最大限度的為學生德育教育提供資源,使學生盡早的樹立自己的德育價值觀。

再次,與時俱進,根據(jù)實際情況來更新職業(yè)道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尤為重要,無論是課堂還是活動中,德育教育都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在學校的教育過程當中,德育教育有兩種比較常見的途徑,政治課和其他學科的課程教育和組織開展個性化教育活動。在政治課的教學當中,學校也應該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形成有針對性的教學,根據(jù)不同年級、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教學,切實有效的發(fā)揮德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在學校有效的進行課堂德育教育之余。學校應開展各種針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各種活動,邀請一些知名的德育專家,或者是社會上的企業(yè)家,為學生們舉辦一些專題類講座活動,給學生們帶來啟發(f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擇業(yè)觀、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開闊性的思維,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樹立自己的職業(yè)理想。

第7篇:中學生教育論文范文

一、中學生物與環(huán)境教育

保護環(huán)境,恢復和重建已被破壞的環(huán)境也是靠人的努力,所以提高人的環(huán)境意識才是環(huán)境保護的根本。中學階段正是人生觀、道德觀形成時期,中學生物課又與環(huán)境知識緊密相連,因此中學生物課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培養(yǎng)中學生環(huán)境意識的重任。提高中學生的環(huán)境素質,以此來帶動全社會,提高整個國民的環(huán)境意識。

從我國目前的教育狀況看,對環(huán)境教育的重視還不夠,對環(huán)境知識的傳播和傳授尚未納入教學主渠道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開展環(huán)境教育尚未引起廣大生物教師的高度重視,尤其在中、小城市及農村中學這方面做得更差些。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中規(guī)定的初中階段培養(yǎng)目標,在思想教育方面包括愛國主義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培養(yǎng)以及良好品德、品質,分辯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認為,除此之外,還應將環(huán)境意識的培養(yǎng)作為一個重要方面明確納入《計劃》中,從而使環(huán)境教育正式化、法規(guī)化,引起廣大生物教師的重視,并付諸于教學實際中?!毒拍炅x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試行)》在政治思想方面的目的要求中充分體現(xiàn)了環(huán)境教育的觀點,新增加了熱愛大自然、認識保護自然資源、控制人口、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要求。在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上,從“三個面向”出發(fā),也適當考慮了環(huán)境保護的知識。這就為廣大生物教師開展環(huán)境教育提供了依據(jù)和內容,體現(xiàn)了強烈的時代感和先進性。

二、實施環(huán)境教育的途徑

針對我國教育實際,環(huán)境意識的培養(yǎng)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實施的基本途徑,應該是重視以“寓他”為基礎的“滲透式教學”。即將環(huán)境教育寓于知識教育中,從而滲透于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每節(jié)課。

中學生物課教學大體可分為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個方面。

在課堂教學上,可結合課程內容將環(huán)境知識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載體作用”、“滲透作用”。例如,《皮膚》一章,介紹皮膚的保護功能時,一并闡明皮膚也會受到傷害,紫外光、大氣污染物都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將有關臭氧層遭破壞,大氣污染以及如何減少這些污染的內容引入教學內容中。又如,有機物的制造一節(jié),不僅介紹光合作用吸收CO2,釋放O2,維持了大氣中CO2和O2的平衡,使人類和其它動物得以生存和發(fā)展。還應進一步引伸到植物的其它作用(減少噪音、保持水工等)以及保護綠色植物資源的重要性。

第8篇:中學生教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生物教學;感恩教育;滲透方法

當今世界存在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安全問題,安全問題已成為當今社會影響人類生活的重大問題,也成為當今世界關注的一大熱點。當今社會關于關愛生命、珍惜生命的宣傳太少了,尊重生命是人性的基礎。在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化解社會矛盾的熱潮中,中學生物教學對青少年一代進行感恩教育,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當前的生物教學中,對感恩教育方面的滲透,仍普遍做得不夠。針對這一現(xiàn)狀,以“生物圈中的人”為例,談談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挖掘教材內容,培養(yǎng)感恩意識

教師應依據(jù)教學大綱緊扣教材,認真鉆研教材中有關教學內容,使生物學知識與感恩教育緊密聯(lián)系起來,明確教材各章節(jié)中有關教育的內容,把感恩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使學生既獲得了生物學知識,又懂得感恩和珍愛生命的道理,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感恩意識。1.講述課本知識,樹立學生感恩意識。在“生物圈中的人”這一單元中有許多關于人的生理結構方面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時,能將這些知識與父母、學生、自然、社會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樹立感恩意識。例如,在“人的生殖”這一節(jié)中,我首先用“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來描述孕育一個生命的不易,然后再講述懷孕、生產的過程的艱辛、不易,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的來之不易,形成感謝父母、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意識。再如,在講“青春期”一節(jié)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征,愛護身體,加強鍛煉,為自己一生有個健康的身體打下基礎。我用“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這句話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個健康的身體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的珍惜,是感恩的一種形式。2.介紹生物現(xiàn)象,使學生懂得感恩。在教學中,我向學生介紹在自然界中有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的現(xiàn)象,說明動物尚且知道感恩,何況我們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呢?有一句話叫“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應知物力維艱”,就是告訴我們吃的、穿的來自自然,來自他人,來自父母,我們應該懂得感恩。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社會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感恩意識

在學生牢牢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還應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過程中去實踐。例如,我在講“關注合理營養(yǎng)和食品安全”一節(jié)時,引導學生分析“什么是合理營養(yǎng)”,再問“在日常的飲食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有關合理營養(yǎng)的知識,為父母或長輩設計一份營養(yǎng)合理的食譜。要完成好這個作業(yè)必須對父母或長輩的健康狀況有所了解,這就促成了學生與父母長輩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學會關心父母長輩,用實際行動感恩父母。再如,在講“輸血與血型”一節(jié)時,在學生掌握了血型和輸血的相關知識后,我講述了一位澳大利亞現(xiàn)年74歲的老人哈里森在獻血長達56年的時間里挽救了200多萬名嬰兒的生命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懂得感恩,樹立無償獻血回報他人和社會的觀念。

三、豐富課外活動,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強化感恩意識

組織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活動,不但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而且能加強對學生進行感恩意識的教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1.舉辦感恩教育講座是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延伸,可讓學生更加認識到感恩的意義和重要。如學校舉辦的感恩形象大使丘禮飛的“感恩讓我飛得更高”的報告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學生意識到感恩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道德,對于個人來說,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它是一種深刻的感受,能夠增強個人的魅力,開啟神奇的力量之門,發(fā)掘出無窮的智能。2.利用特定節(jié)日,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每年的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都是與感恩教育有密切關系的節(jié)日,也是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意識的關鍵時間,在這些節(jié)日里,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如出一期以感恩為主題的墻報,組織學生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演講、攝影、小論文、小報比賽等,讓學生懂得感恩的重要意義,時常懷有感恩之心,使感恩成為一種習慣和態(tài)度。

第9篇:中學生教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生態(tài)倫理道德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生態(tài)倫理道德的關注越來越重視,因此培養(yǎng)學生們正確的生態(tài)倫理道德觀尤為必要。學生生態(tài)倫理道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屬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范疇中的,因此也可以認為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中階段作為學生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語文教學在生態(tài)倫理道德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對此,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生態(tài)倫理道德教育進行簡單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

一、在文本研習中熏陶

語文新課程在基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之上,在教材中編排了非常多關于人與自然方面的文章。這些課文在為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生態(tài)意識,為學生們生態(tài)倫理道德觀的建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 古典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幾千年來傳承了大量關于大自然的名篇佳作,這些美文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生態(tài)倫理道德教育無疑是極好的素材。例如蘇教版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中的《春江花月夜》就曾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在具體的教學當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一名句進行賞析與研究,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引入劉希夷所作《白頭翁》中“更夐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來引導學生感悟古人對于天人關系的認識與感受:生命與宇宙的統(tǒng)一、人與自然的和諧得以展示,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天人一體同仁”的傳統(tǒng)哲學思想。而詩人風格獨特的審美體驗與人生感悟更是讓學生獲得了很多啟迪。

總的來說,引導學生進行這些文本的研習,其實就是幫助學生對自然美的世界加以感悟,并樹立學生尊重自然、熱愛自然,這對于學生建立起同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倫理道德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在閱讀講練中滲透

我國科學發(fā)展觀的提出,生態(tài)文明建設如火如荼。在這一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用具有時代氣息的新材料來提高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滲透生態(tài)倫理道德教育。就近幾年的高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來說就極具特色。 2002年全國卷閱讀題《沙塵暴》、2007年四川卷閱讀題《瓦斯的開發(fā)與利用》、2007年全國卷閱讀題《關于保護生態(tài)多樣性》、2008年湖北卷閱讀題《關于濕地》這些文章都是向學生們滲透生態(tài)教育的好文章。因此,教師在知道學生做題的過程當中,可以適當?shù)南驅W生們介紹一些與之相關的背景知識,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問題的理解,而且能夠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受到生態(tài)教育的影響,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生態(tài)意識,提升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生態(tài)倫理道德觀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再比如學生進行古文翻譯訓練時,教師就可以通過選用國學經典中與生態(tài)倫理道相關的文章進行訓練文本,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讓學生學習到古漢語知識,還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生態(tài)倫理道德修養(yǎng)。如課文《寡人之于國也》中的“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等,學生通過學習或多或少的都可以了解到孟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

三、在實踐活動中體會

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這樣一句話:“人對外界的認識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動”。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了綜合性學習這一主張,語文課程應該同其他課程、書本學習以及實踐活動緊密的結合起來。高中語文教學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要求了老師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進一步的接觸社會、認識自然,以實現(xiàn)語文教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良好效果。正因如此,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生態(tài)倫理道德教育更應該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以體會,建立起正確的生態(tài)倫理道德觀。學習《像山那樣思考》這一課文時,老師可以圍繞這一課文要求的學習目標與人文內涵來組織學生開展以“環(huán)保、生態(tài)”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在這一過程中,不但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增強,在無意識中也會提高學生對于生態(tài)環(huán)保方面的重視,乃至積極參與到環(huán)?;顒赢斨腥ァ2粌H如此,在引導學生進行語言運用的相關學習當中,老師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與環(huán)保有關的宣傳語、廣告詞,讓學生來做出賞析、點評,并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進行評比。這樣一來,學生環(huán)保意識和環(huán)保精神得到了培養(yǎng),而且有利于促進高中語文生態(tài)倫理道德教育。

總而言之,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感悟生態(tài)倫理道德,不但可以極大的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開闊眼界、豐富社會經驗,而且對于學生所學知識的具體應用也有良好的效果。實踐中感悟是校內外溝通的大融合,這一舉措勢必會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因此,高中語文生態(tài)倫理道德教育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探究、感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樣,學生在實踐中得到的體會也會深深的影響到其自身的生態(tài)倫理道德觀。

【參考文獻】

[1]邵建新,朱永芳.語文教學中開展生態(tài)倫理道德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0(02)

[2]朱永芳.語文教學中的生態(tài)倫理道德教育[J].教育.2010(01)

[3]馮景龍.淺議語文教學中的道德教育[J].雙語學習.2007(08)

[4]江紅.關于語文教學中的道德教育[J].職業(yè)教育研究.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