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橫穿西伯利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新亞歐大陸橋;競爭優(yōu)勢;建議
中圖分類號:F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4-0-01
一、新亞歐大陸橋背景
新亞歐大陸橋東起我國日照、連云港等港口城市,穿越中亞地區(qū),抵達鹿特丹等歐洲口岸,橫貫亞歐大陸,全程長達10800公里左右,把大西洋與太平洋通過大陸聯(lián)結起來,實現(xiàn)了海路聯(lián)運。1990年9月12日,新亞歐大陸橋初步形成,它以我國北疆鐵路與原蘇聯(lián)土西鐵路接軌為標志,是一條以鐵路為主,航空、公路、管道運輸以及光纜通訊一體化的新型陸橋。[1]1992年國際陸橋開始營運,我國于1993年決定沿橋全線開放開發(fā),開始了沿新亞歐大陸橋發(fā)展的戰(zhàn)略規(guī)劃。
二、新亞歐大陸橋的優(yōu)勢
1.運輸距離短。西伯利亞鐵路的運輸里程為11880公里,新亞歐大陸橋全程縮短1000多公里。與海運相比,其距離優(yōu)勢更加明顯。對于我國到歐洲的貨物,尤其是西部地區(qū)要出口歐洲的貨物,通過新亞歐大陸橋,其運距比經西伯利亞陸橋可縮短2000多公里,比海運距離縮短了上萬公里,運行速度也比海運快得多。
2.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優(yōu)越。新亞歐大陸橋的中國段位于北半球暖溫帶,與橫穿俄羅斯的第一亞歐大陸橋相比,它避開了高寒地區(qū),鐵路運輸更加安全、持久。我國沿海港口受季風氣候影響,港口無封凍期,可以實現(xiàn)一年四季不間斷地作業(yè)。我國經濟發(fā)展迅速,沿海港口建設投資巨大,不斷完善港口作業(yè)設施,使得港口作業(yè)的吞吐能力進一步加大。
3.我國國內物流迅速發(fā)展。我國物流產業(yè)正處在高速增長階段,最近幾年年均增幅在20%以上,有利于推動國內物流產業(yè)的跨越式發(fā)展。發(fā)展物流離不開鐵路運輸?shù)闹С?,而新亞歐大陸橋的中國段――隴海蘭新鐵路,是橫貫我國東西的運輸大動脈,物流的發(fā)展必然離不開對它的依賴。因此物流市場的蓬勃發(fā)展和激烈競爭,必將進一步激發(fā)它的運輸能力,新亞歐大陸橋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4.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支持。我國于2000年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期間進行了許多大型鐵路、公路工程建設,這些建設有的沿隴海線并行,有的將隴海線與其沿線地區(qū)聯(lián)系,起到了隴海線輔線的作用。這能為新亞歐大陸橋提供更多的貨源和運輸機會,提高其利用率。西部地區(qū)的迅速發(fā)展,使得我國的進出口不能繼續(xù)僅依賴東部沿海港口。新亞歐大陸橋的建設,可以使西部地區(qū)的貨物直接裝箱向西運往歐洲,一來緩解東部港口的作業(yè)壓力;二來減少向東貨運量,緩解鐵路東行的壓力。
三、新亞歐大陸橋目前存在的問題
1.運輸費用高。新亞歐大陸橋的每公里運費為0.142美元/TEU,而西伯利亞大陸橋每公里運費僅為0.060美元/TEU,海運每公里運費為0.045美元/TEU。另外,中哈過境換裝費相當高,單單鐵路段的運費,通過新亞歐大陸橋的貨物每箱就要比西伯利亞陸橋高出160美元左右。為了促進新亞歐大陸橋過境運輸業(yè)務的發(fā)展,政府從2001年開始取消了對大陸橋過境運輸?shù)碾p倍付費。即便如此,新亞歐大陸橋的運費還是不低。
2.運輸速度慢,日運行距離短。新亞歐大陸橋里程雖短,但沿途裝卸次數(shù)增加,貨物線上停留時間變長。新亞歐大陸橋從連云港到莫斯科平均運行時間為26天,到鹿特丹需要30天,而西伯利亞陸橋的運行時間分別是10天、14天。[2]新亞歐大陸橋的日均運行距離也遠小于西伯利亞大陸橋,導致了亞歐大陸橋長途運輸時間成本過高。因此,新亞歐大陸橋的長途運輸量不多,短途運輸相對較多。
3.換軌問題。阿拉山口口岸是新亞歐大陸橋從中國通往哈薩克斯坦的唯一出境通道。由于中國和前蘇聯(lián)的鐵路軌距不同,經常因為阿拉山口到哈薩克斯坦的多斯托克的換裝問題造成貨物運輸堵塞,再次增加了運輸時間;換裝又涉及多次,還會引起許多其他問題。
4.沿途各國具有利益矛盾、沖突。任何一個國家的根本利益都是不同的,國際合作的基礎是各國之間的共同利益。相比于中亞、西亞國家,我國處于絕對順差,出現(xiàn)貿易摩擦在所難免。另外,與第一亞歐大陸橋的競爭,使得跟俄羅斯也有利益沖突。這些都使得新亞歐大陸橋的全面發(fā)展面臨不利的影響。
四、新亞歐大陸橋的發(fā)展建議
1.調整運輸價格,降低運輸成本。新亞歐大陸橋沿線途經過許多國家,其運價將由沿線各國的鐵路、口岸等多個運輸環(huán)節(jié)決定,運輸成本的構成比較復雜。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價格過高,都將引起整條路橋運輸價格的提高。建議沿線各國加強合作,建立一個超越國界的大陸橋運價協(xié)調機制,協(xié)調各國、各環(huán)節(jié)的運輸費率問題。國家還可以減免新亞歐大陸橋運輸?shù)蔫F路建設基金和一些其他稅費,進一步降低新亞歐大陸橋的貨物運輸成本。
2.改善鐵路運力。鐵路運力不足已經成為阻礙新亞歐大陸橋運輸效率提高的瓶頸。我國所能做的只有改善隴海蘭新線的鐵路運力。為此,必須制定鐵路系統(tǒng)的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對傳統(tǒng)鐵路進行技術改造,不斷提高火車速度,還可以增設鐵路復線減輕主線壓力。
3.加快口岸換裝,壓縮口岸滯留時間。目前我國已建立了一個聯(lián)絡協(xié)調機制,它對提高口岸效率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同時,鐵路部門要認真貫徹執(zhí)行國務院的相關方針政策,加快完善信息系統(tǒng),加速鐵路通道現(xiàn)代化建設,以此促進鐵路運輸效率的提高。政府也要加大對口岸聯(lián)檢單位的資金支持,增加在編人員,爭取實現(xiàn)24小時通關作業(yè),這樣可以有效縮短對過境貨箱的查驗時間,提高服務效率。
4.加強沿橋各國國際運輸?shù)膮f(xié)調。目前我國政府倡議建立了“新亞歐大陸橋協(xié)調機制”,目前該協(xié)調機制運行狀況良好。建議再建立一個超越國界的協(xié)調委員會,根據國際運輸市場的行情變化,制定新亞歐大陸橋運輸一體化的促進政策,使得新亞歐大陸橋的運輸不受某國政府的干預,減少運輸通關中的灰色問題。這個委員會還要監(jiān)督相關政策的執(zhí)行,協(xié)調解決各國在運輸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如果可以的話,該委員會建立一定的懲罰機制,對于妨礙運輸?shù)臋C構給予一定的處罰。
參考文獻:
[1]芮杏文,等.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經濟帶開發(fā)的戰(zhàn)略思考[J].中國軟科學,1998(8).
想要在漢斯島上插上一面國旗,絕非一件容易的事。
去年7月,當加拿大士兵帶著國旗來到這座位于北冰洋上的小島時,他們甚至還帶上了用于固定旗桿的石頭。不久,加拿大外交部長比爾•格雷厄姆特地乘坐直升機前往視察,并且宣布漢斯島“永遠屬于加拿大”。這一舉動立刻引起了丹麥政府的書面抗議。
事實上,這座引起兩國爭執(zhí)的小島面積不過1保稱椒焦里,該海域從前甚至還被蔑稱為“地球最北端的茅坑”。然而,如今對于丹麥和加拿大兩國來說,漢斯島的意義絕不僅于此――它拉開了即將在極地區(qū)域內上演的無數(shù)場領土和領海糾紛的序幕。
關于北極地區(qū)的邊界劃分已被列入周邊各國政府的議事日程,它們所要爭奪的是對數(shù)量可觀的資源以及航線的控制權,而引發(fā)這一系列爭奪的原因就是北極地區(qū)氣溫的急劇上升。在地球上,沒有什么地方像北極地區(qū)這樣,氣候的變化能夠產生如此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一方面,各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早已虎視眈眈,迫不及待地等著冰層融化后進入北極地區(qū)開采能源;另一方面,生物學家和氣候研究人員則擔心這片人跡罕至的處女地會難以逃脫冰層融化、海水上漲和物種滅絕的命運。
破天荒的一年
“北極地區(qū)直接決定著全球未來幾十年內的氣候狀況?!眹H北極科學委員會的研究員福爾克說,“我們觀察到,北冰洋里的冰山已經急劇減少,終年結冰的地層也在逐漸消失?!?/p>
2005年被專家們稱為“破天荒的一年”:根據衛(wèi)星資料顯示,格陵蘭島和西伯利亞之間海域的冰山數(shù)量空前減少,一艘俄羅斯的科研考察船竟然在沒有破冰船的幫助下,首次穿越著名的“西北通道”(橫穿加拿大北極群島、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終年處于結冰狀態(tài));一向都無法通行的西伯利亞沿岸的“北方通道”竟然也出現(xiàn)了一個多月的解凍期。
當浮冰融化后,更大面積的深色海水被暴露出來,陽光直射吸熱能力遠高于冰雪的海水,從而導致該地區(qū)的氣溫繼續(xù)上升?!拔覀儞牡奖臼兰o末,北極的夏季到來時,冰山將不復存在。”德國不萊梅大學的環(huán)境物理學教授喬治說,“根據預測,在2100年前,北極地區(qū)的溫度將會上升4℃~7℃,而北極的永凍區(qū)也將向北縮短數(shù)千公里。那樣的話,該地區(qū)的地層都會出現(xiàn)塌裂,街道、管道和工業(yè)設施都面臨著沉陷的威脅。
建立在永凍區(qū)上的西伯利亞城市雅庫茨克正在經歷著喬治教授所預言的這種災難――今年來,該市大約有300余棟大型建筑物倒塌,湖水滲漏到地底,而河流的水位卻在不斷上漲。
北極是塊“大肥肉”
長期以來,人們對北極地區(qū)的財富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北冰洋地區(qū)擁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
眼下,挪威和俄羅斯已經展開了北冰洋巴倫支海鉆井權的爭奪戰(zhàn),加拿大也已開始在北極圈內的島嶼上開采鉆石,不久其產量將達到世界天然鉆石產量的10%~15%。
隨著北冰洋浮冰消融和航海制造技術的不斷進步,一旦北冰洋航道貫通,將使亞、歐和美洲之間的航線縮短6000公里到8000公里。比如,從英國倫敦通向日本東京的海運線,目前需要繞道巴拿馬運河,如能穿行加拿大北極群島地帶的話,整個航程將由現(xiàn)在的2保竿蜆里縮短為1保叮賜蜆里。到那時,巴拿馬和蘇伊士運河將無用武之地,世界貿易平衡將被打破。
雖然圍繞北極的各個國家都摩拳擦掌,對這塊“大肥肉”志在必得,可他們都忘了,許多沿岸的居民才是北冰洋大面積融冰的最大受害者,譬如居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人?!霸谶^去,我們這里一到10月底就開始結冰了,如今卻要等到圣誕節(jié)才開始結冰?!卑琢詈{一座小島上的因紐特居民抱怨道,“以前的冰通常都有好幾米厚,但是去年的冰卻只有30厘米厚,好多人建在冰面上的捕魚棚都沉到海里了?!?/p>
在加拿大,無論是溫哥華以北的薩克斯港,還是伊魁特的佛洛比西爾灣,易碎的海冰都極大地威脅著因紐特人的狩獵傳統(tǒng),海豹、海象和北極熊這些動物也大量減少。最典型的當屬丘吉爾港:每年秋天,大量北極熊都會聚集到這里,等待哈得森灣結冰。如今,冬天來得越來越晚,而北極熊賴以捕獵的浮冰則提前融化了,于是這些北極熊再也無法捕獲足夠的獵物,以增加自己體內的脂肪層。“冰層融化期提前一周,每只北極熊的平均體重就會下降10公斤。”阿爾伯塔大學的北極熊研究員伊安說。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的預計,北極熊的數(shù)量在未來30年~50年內將會減少三分之一。同樣受到威脅的還有馴鹿、旅鼠和北極狐。
“這些動物的生活區(qū)域已經開始向北退縮?!北睒O動植物保育組織的專家瑪麗亞說,“終有一天它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無路可退?!?/p>
藏在凍土里的“炸彈”
北極地區(qū)的氣溫將繼續(xù)上升,這已是無法更改的事實。因為在北極地區(qū),有一顆潛藏在1500米深處凍土里的“炸彈”才剛剛開始發(fā)揮它的巨大威力――
人們常用“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來形容運動員,但英國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優(yōu)秀的職業(yè)運動員,甚至就連一些業(yè)余運動員的認知功能都比普通大學生發(fā)展得更好,因為他們具有“超焦”能力。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描述一系列在三維空間移動的場景,如開車、橫穿馬路或是體育運動,盡管這與真正的運動沒有關系,但是職業(yè)運動員在具有干擾項的環(huán)境下對大量移動目標的注意能力,以及追蹤大視場、高速運動的物體的能力和感知深度的能力比業(yè)余運動員更好,而業(yè)余運動員在這方面又優(yōu)于普通大學生。但目前還不清楚這種能力是先天的還是后天訓練的結果。
從人體汗液中提取抗生素
英國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汗液中的物質可以對抗包括肺結核在內的很多已知病原體??茖W家發(fā)現(xiàn),汗液中的化學物質人汗腺抗菌肽能夠在略帶酸性的含鹽汗液中激活,刺透有害細菌的細胞膜,最終殺死這些細菌,例如“超級細菌”和致命的肺結核細菌??茖W家希望利用人汗腺抗菌肽研發(fā)新型抗生素,其長期功效將超過傳統(tǒng)抗生素,因為細菌無法快速進化出針對人汗腺抗菌肽的抗藥性。
西伯利亞人為何能抗寒
在一項針對西伯利亞族群的遺傳學分析顯示,當?shù)厝藢洵h(huán)境的適應可能與特殊的基因相關。此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寒冷氣候下生活的人群,其體內一對名為UCP1和UCP3的基因表達更為活躍。這些基因幫助身體把儲存的脂肪直接轉化為熱量,而不需要經過肌肉運動的化學能轉化或大腦調節(jié)干預。新研究在肯定此前研究的基礎上,又發(fā)現(xiàn)了另外兩組基因的變體ENPP7和PRKG1,在自然選擇過程中也體現(xiàn)出積極的作用。
夫妻關系差 女性易得病
美國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關系差的夫妻,更容易患上多種疾病。夫妻對彼此關系感到焦慮時,體內的應激激素水平會提高,這種激素水平和某些免疫細胞有關,會降低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不良的夫妻關系,對女性身體健康影響更大,這是因為女性對婚姻的情感依賴更多。夫妻關系差時,女性更容易產生焦慮、沮喪的情緒。不過,這種負面影響并非永久性的,當夫妻關系轉好時,身體的免疫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世界上最省油的汽車
德國大眾汽車公司近日宣布,他們研制出了“世界上最省油的汽車”,百千米油耗僅約為0.9升。這輛名為XL1的汽車的動力由一臺排量僅為0.8升的小型柴油發(fā)動機和一個獨立的電動馬達及電池組提供,最高時速為每小時159千米。XL1還能在全電動的模式下行駛50千米,此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平均而言,XL1每千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有21克。由于采用了碳纖維材料,XL1整車重量僅為795千克。XL1首款車型將于2013年年底制造完成。
“近視基因”被發(fā)現(xiàn)
英國研究人員分析了4.5萬名屈光不正患者的基因狀況,發(fā)現(xiàn)了24個與近視有關的基因。其中包括與視覺信號傳輸、眼組織構造和眼部發(fā)育有關的基因,攜帶這些高?;?/p>
者患近視的風險是常人的10倍。此前研究發(fā)現(xiàn),近視與用眼過度、戶外活動少等環(huán)境因素有關,而這項新的研究則證實遺傳因素也與近視密切關系。
石墨或可制成人造肌肉
美國研究人員正在開發(fā)石墨前所未有的特性和功能。他們采用不同的高分子膜對石墨進行分層處理,以創(chuàng)造出一種可伸縮的“軟性”材料,未來或可用于制成人造肌肉。當接觸電源時,人造肌肉可延伸出一定的面積,而當電源切斷時,該肌肉便恢復松弛狀態(tài)。通過電壓的調整,可控制人造肌肉的伸縮程度,而其伸縮度可超過100%。
“紙質”太陽能電池
為了保證透光率,通常太陽能電池板使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制成。日本一個研究小組以木漿中的植物纖維為原料,通過壓縮加工,成功研發(fā)出厚度僅有15納米的透明材料,并以此為基板,將光電轉換有機材料和配線用壓力嵌入,從而制成紙質太陽能電池。這種紙質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只有3%,遠不及一般發(fā)電用太陽能電池10%~20%的轉換率,但和玻璃基板太陽能電池差不多,而且便攜易用,制造簡單,成本極低,將來可能大有用武之地。
打印“人造耳”
美國研究人員利用牛耳細胞在3D打印機中打印出人造耳朵,可以用于先天畸形兒童的器官移植。研究人員首先利用3D相機拍攝數(shù)名兒童現(xiàn)有耳朵的三維信息,然后將其輸入計算機,3D打印機會據此打印出耳朵模子。研究人員隨后在模子中注入特殊的膠原蛋白凝膠,這種凝膠含有能生成軟骨的牛耳細胞。此后數(shù)周內,軟骨逐漸增多并取代凝膠。3個月后,模子內出現(xiàn)一個具有柔韌性的人造外耳,其功能和外表均與正常人耳相似。
剖腹產兒童易患過敏
美國研究人員的一項分析結果顯示,剖腹產兒童患過敏的風險高于順產兒童。研究人員評估了1200多名新生兒在1個月、6個月、1歲以及2歲時的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到2歲時為止,如果接觸寵物皮屑、螨蟲等居家常見的過敏源,剖腹產兒童患過敏的比例是順產兒童的5倍。這項研究表明,早期暴露于微生物環(huán)境將對兒童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和過敏發(fā)作產生影響,而兒童在順產過程中接觸到的母體細菌可能對他們的免疫系統(tǒng)產生有益影響。
鐵路上本來空蕩蕩的,一列火車也沒有,這也是偷車賊敢橫穿鐵軌的原因。但是,一聲火車的汽笛突然響起,離偷車賊不到十米遠的鐵軌上竟出現(xiàn)了一列火車,向卡在鐵軌上的轎車沖了過來。
舒斯特和偷車賊目瞪口呆:這火車是從哪來的?短得只有三節(jié)車廂,像是臨時拿來湊數(shù)的古董火車。它的樣式太古老了,居然是早被淘汰的蒸汽機火車,以跟自行車差不多的速度晃晃悠悠地將鐵軌上的高級轎車撞了出去。
舒斯特見被撞開的轎車打著旋兒向自己撞來,連忙躲閃到一邊。偷車賊卻趁機攀上了火車,鉆進了第二節(jié)車廂里。當舒斯特追過去時,偷車賊得意揚揚地向他揮手這時候,第三節(jié)車廂的一個窗口出現(xiàn)了一個中年女人,穿著老式的碎花裙,茫然地看著窗外。
舒斯特大怒,快步跑向火車車尾,火車的速度并不快,他的手指很快碰到了車尾的欄桿。只要握住欄桿,腰一用勁,舒斯特就可以登上火車了?!皠e上去!”一聲尖叫嚇得舒斯特打了個哆嗦,他停頓了一下,立刻被火車甩下了數(shù)米遠。一回頭,他看到一名鐵路工作人員正在不遠處招手,神情焦急。再一回頭,他更是倒吸了一口冷氣:那列火車周圍的環(huán)境像是被小石子投進水塘一樣起了漣漪,空氣仿佛能用肉眼看到一樣扭曲起來,火車不見了。
“它不見了?”舒斯特結結巴巴地對剛跑過來的老鐵路工說。老鐵路工一臉驚悸地說:“你真幸運!要是上了那列火車,你就再也下不來了。那是‘果戈里幽靈火車’??!”“果戈里幽靈火車?”舒斯特滿臉疑惑,他自幼在西伯利亞生活,最近才搬到這里,根本不知道老鐵路工在說什么。
老鐵路工嘆了口氣:“這列幽靈火車太出名了,1933年消失在前面不遠的隧道里,之后又神出鬼沒。算了,我說了你也不信,還是自己回去查報紙吧?!笔嫠固乩浜沽芾欤m然不知道老鐵路工在說什么,但火車神秘地消失在自己眼前卻是不爭的事實?;氐骄炀郑咽虑橐徽f,同事們都大吃一驚,也有人說他是夜班工作太累,導致產生了幻覺。頭兒給他放了三天假,讓他回家休息。
舒斯特卻不愿意閑著。根據被盜車上遺留的指紋,他查出偷車賊名叫伊達,住在貧民區(qū),惟一的親人是七十多歲的奶奶。老奶奶的眼睛都快瞎了,她并不知道伊達失蹤的事。舒斯特走遍了伊達所有可能去的地方,詢問了他的伙伴們,兩天后,確定伊達真的失蹤了。
舒斯特又跑去鐵路部門詢問,鐵路部門也許是不想讓恐怖事件嚇到乘客,拒絕回答任何關于幽靈火車的問題。舒斯特就一頭鉆進了圖書館和檔案館,尋找與“果戈里幽靈火車”有關的新聞和檔案。他搜索了大量資料,直看得頭暈眼花。
第二天晚上,舒斯特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看到一輛車停在公寓門口,車上坐著一位年邁的老人。老人一見舒斯特就問:“你就是那位剛剛見到‘果戈里幽靈火車’的警官嗎?西索伊,那名老鐵路工跟我說了你的事情。聽說你在尋找關于幽靈火車的資料,或許我們可以互相幫助?!?/p>
老人叫托尼,原籍意大利,今年84歲,是“果戈里幽靈火車”兩位幸存者中至今惟一尚存人世的。雖然事情過去七十多年了,但一提起幽靈火車,他仍激動萬分。
著名大作家果戈里逝于1852年。1931年,他的尸體被遷葬時發(fā)現(xiàn)頭骨失蹤了,幾經波折,他的一位親戚找到了頭骨,并帶到駐防的意大利。1933年春天,親戚將裝有頭骨的匣子委托給一名意大利軍官,讓他帶回俄羅斯給一名律師,這名意大利軍官就帶著弟弟托尼和朋友們一起踏上了旅途。
托尼當時8歲,這個調皮的男孩在旅途中搞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惡作劇。他偷來了那個裝有頭骨的匣子,打算在火車經過隧道時,趁著黑暗把頭骨擺在桌子上,等驟見光明時嚇大家一跳?;疖囯x隧道還有數(shù)十米,托尼突然感到一陣心悸,他觸目所見的所有人,包括哥哥和他的朋友們,都臉色難看,眼睛里閃爍著驚恐。
男孩看著越來越接近的黑暗隧道,像是一只巨獸張開了血盆大口準備吞噬自己,不知為何,他心里有個聲音在催促:“快離開這里!快走!”于是,他溜到了車廂的接口處,趁著火車要進入隧道速度減慢,哆嗦著跳出了火車。
由于衣服厚實,托尼并沒有受傷。他抬起頭,火車頭剛好駛進隧道口,一團團黏稠的白霧包裹住了火車。幾秒后,他清醒過來,四周一片死寂,蒸汽機火車的響聲突然沒有了。他大著膽子跑到隧道口向內看,發(fā)現(xiàn)白霧已經散去了,隧道里空蕩蕩的,火車不見了。
一個同樣因為心悸而提前跳下火車的年輕女孩也跑了過來,證實托尼并不是在做夢。兩人走了很久,才找到村莊報告此事。警察半信半疑地帶他們回到現(xiàn)場,經過調查,通過隧道后幾公里處就是下一個車站,這列火車的確沒有再出現(xiàn)過。當局仔細搜查隧道,沒有任何痕跡證明火車曾經經過,甚至連燃煤留下的煤煙顆粒都沒有?;疖囘B同車上的104名乘客,就這樣憑空消失了。
民間出現(xiàn)了許多謠傳:有人說,這是果戈里大師不忿頭骨被偷走,從陰間回來,帶走了自己的頭骨和整列火車;有人說,這是隧道鬧鬼。從此,這條隧道被封閉了,不允許車輛通行。
一個時代的物質出路與精神出路
“在路上”這個語詞的風行始于1957年美國作家杰克·凱魯亞克的自傳體小說《在路上》:一伙追求個性自由的青年男女開車橫穿美國,行程中的所見所聞,使他們的思想、心態(tài)隨之發(fā)生了種種變化。20世紀60年代初,許多美國青年也是這樣在州際高速公路邊大拇指向下,向司機示意搭車,藉此穿越美國廣大的地域,以行走的方式認識美國社會。
如今的中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喧囂統(tǒng)治和擠迫著一切,城市日益淪為各種平庸文化的集散地,到處都是為物質奔忙而精神失衡的人。在這樣一個經濟、社會大轉折期,各種思潮混雜交錯,許多有志青年試圖通過“行走”的方式思考社會的走向和一己的人生——物質上沒有出路的時代,精神尋找成為一種出路——浪跡天涯是人生的敘述方式。艱苦的長旅中,自我與大地保持了一種詩意的關系。
1984年,河南的劉雨田成為首位徒步走完長城全程的人;1985年,32歲的堯茂書在無后援的情況下,在長江上漂流了1100公里,行至金沙江通伽峽段時船扣人亡;1988年始,上海的余純順徒步中國的23個省、市、自治區(qū),行程4萬多公里。1996年,46歲的余純順因走錯路線,在6月地表已達70度高溫的羅布泊沙漠中因干渴脫水而亡。
那時、那一個年代,我的心也常?!霸诼飞稀薄N以鴮懙溃骸捌词俏覀兊纳罘绞?,漂泊也是我們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原始的和本源的力量不斷催促我們一次次踏上孤旅。每一個漂泊的目的地都是漂泊的一個后果,預測這個后果的最好辦法就是去創(chuàng)造漂泊,不斷踏上未知的旅程,或者說不斷地在移動?!?/p>
“在移動中堅守著人類的精神高地。移動中的許多個夜晚,移動者懷著驚異的心情聆聽天籟的同時,也在通過獨自面對大地和星空找出有關生存的真理……在這一過程中,最原初的記憶業(yè)已恢復,最深的根源業(yè)已掘出。”
然而,千千萬萬曾經被“堯茂書們”激動過的大眾,他們的激動很快就冷卻了——激情并不可靠,如果沒有不斷深化的思想質料作為給養(yǎng),激情很容易被曠野里浩大的風吹息。而“在路上”者自己也會在一個個霧氣籠罩的寂寥與充滿憂悒的雨霽中,生出對生命的意義、價值諸方面的惶惑和茫然。
當然,這不是要否定“在路上”者,恰恰相反,“在路上”者孤獨的精神會讓我們生出難以釋懷的敬意:當失敗不可避免時,失敗顯出了它的悲愴和瑰偉。
在路上的欣悅
在曠野里聽雨、望云、觀星并不都是那么詩意;鞋中的一粒沙子都要他們在前行中步步承受。隨著行程的完結,“在路上”似乎失去了證據;隨著“行路者”的消亡,“行路者”猶如從來不曾存在過。留下的只有在“走”中的仰觀俯察和內心思緒變化的種種精神線索:沮喪、絕望與信心的回升,以及以如許代價才見到天地之大美后的那一種明亮的憂傷。
當時日消逝,遙遠的在場、富于彈性的生命、聚散隨風的早年心像、一處處曾經駐留的驛站……都只能通過回憶完成。每一次回憶都是霧靄中一波波溫馨的晚潮。
我自己有過這樣的回憶。在鄉(xiāng)下的時候,村長指派我每天到公社去拉飼料。臘月里,寒星還凍在天上時,就牽上老牛去飲水,套上車出了村口上了道,太陽還沒出,就這樣吱吱呀呀慢慢騰騰地顛著。經常是打一個小盹忽又驚醒,因為土路窄,兩旁是溝,迎面來了大車,小牛車非給擠到溝里去不可。
秋涼時節(jié),抬頭高粱地,雁陣在前方。老牛回頭哞哞沖我叫。上坡、下道、繞過長滿葦草的鍋底坑,木棍猛敲牛腚,向著開闊的漫崗地撒個小歡。這一刻內心特別敞亮。原來我和前面的老牛一樣,都活在眼下。
這種“在路上”的內心欣悅是眼睛看不見耳朵也聽不到的。在與大地的親近中,不斷澄清原有的疑惑并滋生新的體驗,不斷進行自我定位,進行道路和思想的雙重探索。可是,誰愿意來赴這場宴席呢?誰能認識到這場宴席的價值呢?誰愿意離開都市的繁華而選擇這樣的宴席呢?
生命是一種被流放
《憤怒的葡萄》是我在上世紀80年代初讀的。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作家斯坦貝克隨大批破產農民一同向加州遷徙?!拔迩艮r民即將餓死,情勢尖銳緊迫!”沿途所見令他極為震驚。這以后,斯坦貝克站在底層的立場上寫出了為弱勢群體說話的長篇。小說中,約德開著破汽車載著全家背井離鄉(xiāng)橫穿沙漠,從風沙侵襲久旱無雨的俄克拉荷馬州到加州去討生活。斯坦貝克由此展開了大蕭條時期美國社會的廣闊畫卷。
契訶夫的《薩哈林島旅行記》也曾帶給我很大的震動。1890年,為了調查薩哈林島上那些被沙俄流放的囚犯,契訶夫忍受著肺病和嚴寒,坐小船漂過洶涌的西伯利亞河,行程六個月……《薩哈林島旅行記》讓我找到了自己認定的“走路”方式。迎著電視臺的鏡頭,并通過鏡頭告訴公眾:我在走路,這是一些人喜愛的方式。然而在我心里,“走路”本是一個人的營生和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名聲是微不足道的。
1986年我赴山東臨沂地區(qū)調查那里的旱情。沂蒙山區(qū)歷史上有“四塞之崮,舟車不通,外貨不入,土貨不出”之說。我進到那里時,尚有近兩千個村莊不通汽車。攀上頂端平坦的崮子下望,周遭是一片連天的灰黃。一個掮著鐵桶的老漢從很遠的小路走來,在山腰撥開堿蓬和蒺藜,把桶接在石縫下,泉水滴滴答答敲著桶底……老漢躺在桶邊上睡熟了。差不多有兩個小時,一只小甲蟲橫穿過老漢布滿褶子的臉,他醒了,坐起來向桶里望去,只接了小半桶水……
我與自己的約定是:在寂靜的視野中平靜地觀察并記錄尋常百姓為了生計、為了信仰或是為了尋常生活,攀爬高山、涉流水,走阡陌縱橫的鄉(xiāng)道,走船以載之的水道,走山澗中巖羊踩出的已經風化成沙礫的碎石道,走雪原中通向炊煙繚繞的屯子的雪道,走儲木場鋪到江邊為運木船、為抬原木而臨時鋪就的木道,走丘陵漫坡草場上蜿蜒至炮臺云朵間的悠悠盤山道……在道路上會采擷到種種的鄉(xiāng)間軼聞、族群細節(jié)。熱土父老的生存境況與精神負累也都會有諸多的鋪陳。
美籍波蘭作家切斯拉夫·米沃什在為約瑟夫·寇德卡的畫冊《流放》作序時寫道:“既然‘流放’是20世紀最基本的特征,那么作為一個要真實表現(xiàn)民眾的藝術家,他自己的生活也必須處于某種意義上的‘流放’?!彼耘c“在路上”有些相近,你表現(xiàn)“在路上”,你自己當然也要“在路上”。你“在路上”是為“在路上”者進行“聲音的傳遞”。你要閃躲那些公共感嘆并用獨特性對自己進行支撐。你要深切地理解他們,莫要把他們的聲音給傳遞歪了。
那么,都傳遞些什么呢?蹲在門口認真地往嘴里扒拉高粱米粒兒;扁擔鉤鉤住水桶,吃力地拽上來一桶清水;蹲在一旁看老馬在石槽里吧唧著嘴;圍簾里高高地裝起3000斤玉米,三匹馬過高土坎時大口地喘,左右亂撞,車老板吼著抽打著;“喜鵲亂叫大雨要到”,用木橛子刮锨上的黏土的漢子正仰頭看天——地都干成了老婆子臉,爽爽地下一場才好哩。
就是這些家常日常庸常,就是這些艱辛卻并不以艱辛為艱辛的一切,就是因為抱著“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受不了的苦”的想法,農民希求的僅僅是小小的、簡單的幸福。這也是一代代現(xiàn)實主義作家、畫家表現(xiàn)過的。
許多人一提到現(xiàn)實主義就覺得落伍,以致現(xiàn)實主義已經成了一個“隱蔽的傳統(tǒng)”。事實上,不同形式在思想和藝術上都有寬廣的上升空間,也用不著去刻意區(qū)分,重要的是合適于自己。攝影也并不曾發(fā)明過什么,它只是以鏡頭這種方式打撈著當代視覺資材的流失。
誰都不能無視和有意擱置鄉(xiāng)村劇變。在中國鄉(xiāng)村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道德、價值觀,延續(xù)百多年并孕育了無以計數(shù)的鄉(xiāng)土文化、藝術的鄉(xiāng)村文明,今天不但已呈頹勢且已大面積潰?。簨D女臨流在青石上搗衣,老漢在磨房推著碾子,豆腐坊飄出了豆香,冬日的鐵匠鋪前聚攏著曬太陽的農民和在他們腿間穿來穿去的狗、雞……如許的出作入息式的鄉(xiāng)村田園素描,在日常的鄉(xiāng)村生活景象中已越來越少。還有那些傳承了幾千年的民間技藝——鄉(xiāng)里的石匠、窯匠、漆匠、竹器匠、小爐匠、紙扎匠……極少有年輕的后生愿意去學了。即便是曠遠的西部,機器的囂聲也在日近。
A.馬六甲海峽 B.蘇伊士運河 C.直布羅陀海峽 D.白令海峽 2.亞洲面積約4 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
A.第一大洲 B.第二大洲 C.第三大洲 D.第四大洲 3.世界上的山峰是號稱“地球之巔”的
A.厄爾布魯士山 B.乞力馬扎羅山 C.珠穆朗瑪峰 D.阿空加瓜山 4.世界陸地表面最低處是
A.里海 B.黑海 C.死海 D.貝加爾湖 5.世界上各種氣候類型中,在亞洲沒有分布的是
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地中海氣候 D.熱帶雨林氣候 6.南亞夏季風的源地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7.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是
A.湄公河 B.印度河 C.恒河 D.黑龍江 8.世界上的湖泊是
A.貝加爾湖 B.里海 C.死海 D.波羅的海 9.世界上國家最多的大洲是
A.非洲 B.亞洲 C.歐洲 D.大洋洲 10.非洲大陸的地形主要是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丘陵 11.蘇伊士運河溝通了
A.地中海和大西洋 B.地中海和黑海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地中海和紅海 12.有“非洲屋脊”之稱的是
A.東非高原 B.南非高原 C.撒哈拉沙漠 D.埃塞俄比亞高原 13.世界的平原是
A.東歐平原 B.密西西比河平原 C.亞馬孫河平原 D.西西伯利亞平原 14.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A.安第斯山脈 B.落基山脈 C.喜馬拉雅山 D.阿爾卑斯山 15.世界上面積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東非高原 C.阿拉伯高原 D.巴西高原 16.東南亞的國家中,屬于內陸國的是
A.越南 B.老撾 C.柬埔寨 D.泰國 17.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是
A.馬來西亞 B.日本 C.印度尼西亞 D.菲律賓 18.根據降水的特點分析,馬來群島應該是
A.夏季多雨 B.冬季多雨 C.全年多雨 D.全年少雨 19.馬六甲海峽溝通了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太平洋和印度洋 D.太平洋和北冰洋 20.馬六甲海峽沿岸的三個國家是
A.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 B.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 C.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 D.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 21.南亞的兩個島國是
A.印度和巴基斯坦 B.孟加拉國和印度
C.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 D.尼泊爾和巴基斯坦
22.下列南亞的國家中,位于內陸山區(qū)的是
A.尼泊爾 B.斯里蘭卡 C.馬爾代夫 D.孟加拉國 23.發(fā)源于南亞的宗教是
A.印度教和伊斯蘭教 B.佛教和印度教 C.猶太教和基督教 D.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24.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是
A.尼羅河 B.恒河 C.印度河 D.湄公河 25.南亞地區(qū)自北向南依次出現(xiàn)的地形類型是
A.山地、高原、平原 B.平原、高原、山地 C.山地、平原、高原 D.平原、山地、高原 26.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的雨季發(fā)生在
A.3-5月 B.6-10月 C.10-12月 D.1-2月 27.南亞地區(qū)的黃麻主要分布在
A.德干高原 B.喜馬拉雅山區(qū) C.恒河下游地區(qū) D.印度河平原 28.印度的棉花主要分布在
A.德干高原西部地區(qū) B.恒河平原
C.喜馬拉雅山區(qū) D.東高止山以東地區(qū) 29.霍爾木茲海峽位于
A.地中海與紅海之間 B.地中海與黑海之間 C.阿拉伯海與波斯灣之間 D.阿拉伯海與紅海之間 30.下列有關西亞農牧業(yè)的敘述,錯誤的是
A.氣溫高是制約西亞農牧業(yè)發(fā)展的條件 B.阿富汗、伊朗等國重要的出口商品是羊毛和地毯 C.西亞農業(yè)多為節(jié)水灌溉農業(yè) D.西亞的灌溉農業(yè)區(qū)主要位于兩河平原 31.下列西亞國家中,不瀕臨波斯灣的一組是
A.伊朗和沙特阿拉伯 B.阿曼和科威特
C.敘利亞和土耳其 D.卡塔爾和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 初一地理下冊期中試題32.下列歐洲西部國家中,北極圈不通過其領土的是
A.挪威 B.丹麥 C.瑞典 D.芬蘭 33.下列敘述,與瑞士不相關的是
4
A.風光秀美,有“世界公園”之稱 B.經濟富裕,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 C.生產精密儀器和鐘表,有“鐘表王國”的美譽 D.海灘陽光燦爛,旅游者暢飲啤酒 34.下列國家中,瀕臨地中海的一組是
A.法國和希臘 B.愛爾蘭和冰島 C.波蘭和德國 D.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 35.巴基斯坦的居民大多信奉
A.伊斯蘭教 B.佛教 C.基督教 D.印度教 36.歐洲的半島是
A.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B.伊比利亞半島 C.亞平寧半島 D.巴爾干半島 37.荷蘭的特色產業(yè)是
A.發(fā)達的海洋漁業(yè) B.馳名世界的郁金香花卉種植 C.優(yōu)質鋼材的冶煉 D.行銷世界的畜牧業(yè)產品 38.下列歐洲西部國家自然景觀特色的敘述,正確的是
A.挪威冰雪皚皚的山峰 B.瑞士陽光燦爛的海灘
C.西班牙陡峻幽深的峽灣 D.法國風光旖旎、景色如畫的田園 39.有關西亞社會情況的介紹,正確的是
A.西亞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的發(fā)源地 B.耶路撒冷和麥加都是伊斯蘭教的圣城 C.西亞多為阿拉伯人,人種為黃色人種
D.世界上規(guī)模的清真寺位于地中海濱的耶路撒冷 40.有關西亞國家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沙特阿拉伯占據了整個阿拉伯半島
B.伊朗和伊拉克扼守著波斯灣的出口——霍爾木茲海峽 C.土耳其的領土全部位于亞洲境內 D.西亞東部的阿富汗與我國相鄰 41.緯度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2.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A.亞洲 B.非洲 C.南極洲 D.大洋洲 43.在美洲,生活在北冰洋沿岸的居民主要是
5
A.印第安人 B.歐洲移民 C.因紐特人 D.黑種人 44.下列關于南美洲與非洲氣候的比較,錯誤的是
A.兩大洲干燥地區(qū)分布很廣,熱帶沙漠面積很大 B.兩大洲都有面積廣闊的熱帶氣候 C.兩大洲都有大面積的熱帶雨林氣候區(qū) D.兩大洲都有地中海氣候
45.哥倫布從西班牙向西航行到西印度群島,途經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6.亞洲冬季風的主要特點是
A.溫和干燥 B.寒冷干燥 C.溫和濕潤 D.寒冷濕潤
47.當2010年1月1日零點新年鐘聲敲響時,我國迎來了新的一年。此時,英國倫敦(中時區(qū))是: A.2010年1月1日0點 B.2009年12月30日 16時 C.2009年12月31日16時 D.2010年1月1日8時 48.在西亞面積的國家是
A.伊拉克 B.伊朗 C.沙特阿拉伯 D.科威特 49.下列河流,注入印度洋的是:
A.黃河 B.恒河 C.密西西比河 D.亞馬孫河 50.西亞地區(qū)沖突不斷,主要因宗教文化引起的沖突是:
A.巴以沖突 B.海灣戰(zhàn)爭 C.阿以沖突 D.埃以沖突
二、讀圖
1.讀下頁兩幅南亞風向圖,回答問題。(共11分)
(1)在A圖中,南亞地區(qū)的主要風向是 ,此時為南亞地區(qū)熱、雨、涼三季中的 季。(每空2分)
(2)在B圖中,南亞地區(qū)的主要風向是 ,此時為南亞地區(qū)熱、雨、涼三季中的 季。(每空2分)
(3)為什么北方冷空氣難以侵入到南亞次大陸?(3分) 2.讀東南亞略圖,回答問題(共25分)
(1)天然橡膠出口量居世界首位的國家是 ,圖中字母代號是 。錫礦砂產量居世界首位的國家是 ,圖中字母代號是 。(每空2分)
(2)填出圖中數(shù)碼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每空2分)
① (島嶼) ② (島嶼)
③ (島嶼) ④ (島嶼) A (國家) C (國家) D (國家)
(3)被日本稱為“海上生命線”的海峽是 (2分),在圖中的代碼是 (1分)。
3.讀右下“非洲氣候類型”圖,完成下列題目。(共14分)
(1)填出圖中序號表示的氣候類型:(每空2分) ① 氣候 ② 氣候 ③ 氣候 ④ 氣候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0457-6241(2013)01-0026-06
史料的開發(fā)和運用是實施有效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必然途徑。但在實踐中,卻存在著偏離教學目標而盲目開發(fā)史料的現(xiàn)象。盡管新課程已經實施了10年,但一些教師或是囿于傳統(tǒng)觀念和《教學大綱》的影響,或是沒有充分地理解和利用“課標”,在開發(fā)課程與教學資源時,背離了“課標”的要求。“課標”是確定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也理應成為教師開發(fā)教學史料的重要依據和準則。下面,筆者就以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二《走向整體的世界》一課為例,來談談如何利用“課標”有效開發(fā)教學史料的問題。
各版本教材的編寫方式有所差異。岳麓版和北師大版將兩次工業(yè)革命“合一”,分別以《改變世界的工業(yè)革命》和《歐美的工業(yè)革命》為標題進行介紹,人民版和人教版將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分為兩課介紹,人民版以《走向整體的世界》來介紹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這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差異,因為無論哪個版本,都要依據“課標”來實施教學。
筆者最近聽了兩節(jié)公開課,都是這個內容。這兩節(jié)課有一個共同之處:運用了大量的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史料進行教學,但這些史料要么是對史實的“佐證”,要么是對“影響”的簡單“說明”和“描述”,大多偏離了“課標”的要求。
比如:在講解電報、電話的發(fā)明時,只是簡單地提供了這則史料:“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揭示,推動了以電力技術推廣和應用為中心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電報、電話等的發(fā)明都依據了電磁理論”,至于電報、電話的發(fā)明對于促進世界市場發(fā)展的意義,則沒有深入分析,這是對史實的佐證;在講解壟斷組織時,僅停留在“壟斷組織對生產力的影響”上,“資金雄厚的壟斷組織……使科學技術研究能夠更大規(guī)模有計劃地進行,并能夠較快地運用于生產?!欣诟纳破髽I(yè)經營管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而沒有看到壟斷組織在促進國際生產關系(國際投資、生產和貿易等方面)發(fā)展中的作用,這是對“影響”的簡單描述;在講解國際分工時,運用的史料是“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qū)的非工業(yè)國家生產的糧食和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往工業(yè)化國家,工業(yè)化國家生產的工業(yè)品則銷往全世界,國際分工日益明顯。1870年后的三十多年間,世界貿易額增長了三倍左右”,至于“國際分工”究竟“明顯”在哪里、這種“國際分工”又如何促進世界貿易增長的等都沒有被揭示出來。
這偏離了“課標”的要求,“課標”對本課的“內容要求”是:“了解兩次工業(yè)革命的基本史實,探討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fā)展的影響?!本唧w到本課來說,就是“了解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基本史實,探討其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fā)展的影響。”這里的表述有兩個層面,第一個層次是“了解基本史實”,第二個層次是“探討影響”,這兩個層次之間存在遞進的關系,第一個層次是第二個層次的基礎。從兩個不同的行為動詞(“了解”和“探討”)的表述和兩個層次間的關系來看,本課的重點是第二層次,即運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史實,探討其對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發(fā)展所產生的重要影響,這應成為教學的重點目標。
上述教學中所開發(fā)的史料就出現(xiàn)了兩個“問題”:一是過于重視對基礎知識(“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基本史實”)本身的復述、記憶和理解,而沒有運用這些知識去深入分析問題,提升思維層次,更沒有將其“對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fā)展的影響”這個問題揭示出來;二是沒有依據教學中的“核心”主線——“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發(fā)展的影響”進行有針對性的開發(fā)。
從整個專題來看,主線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包含三個階段: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雛形”的出現(xiàn);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則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為此,本課所要突出的重點就是如何理解“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發(fā)展”這個主題。這里的“發(fā)展”,應體現(xiàn)在外延和內涵兩個維度上,外延是“市場范圍的擴展”,這是地理范圍的意義;內涵是“市場間聯(lián)系的密切”,指的是與市場交換過程有關的全部條件和結果。從“外延”來看,主要體現(xiàn)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上更多的地區(qū)被“殖民”、被“納入”到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中去的過程。從“內涵”來看,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是市場體系的三大支柱,又具體體現(xiàn)在國際化生產和貿易的擴大、金融資本的發(fā)達、國際分工的深入、勞務、技術輸出和人員流動的頻繁等諸多方面,這些方面又有內在聯(lián)系,而交通、通訊的進步是促進這些發(fā)展的物質基礎。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重點圍繞這些內容開發(fā)史料,將這個“主題”講清、講透,而不是讓學生簡單地記憶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相關史實。筆者在此擇取幾則史料進行說明。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yè)生產較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得到了非常顯著而快速的發(fā)展,并帶動了農業(yè)的發(fā)展。而促進其快速發(fā)展的主要動力就是科技的進步。
材料1:1870年以后,所有工業(yè)都受到科學的影響。例如,在冶金術方面,許多工藝方法(貝塞麥煉鋼法、西門子—馬丁煉鋼法和吉爾克里斯特—托馬斯煉鋼法)給發(fā)明出來,使有可能從低品位的鐵礦中大量地煉出高級鋼。由于利用了電并發(fā)明了主要使用石油和汽油的內燃機,動力工業(yè)被徹底改革?!罅可a的兩種主要方法是在美國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方法是制造標準的、可互換的零件,然后以少量的手工勞動把這些零件裝配成完整的單位……第二種方法出現(xiàn)于20世紀初,是設計出裝配線……科學和大量生產的方法不僅影響了工業(yè),也影響了農業(yè)?!瓕⒔?9世紀末時,天然肥料讓位于形式上更純粹的、必須的無機物?!诿绹?,農業(yè)機械的發(fā)明得到了促進。取代馬匹的拖拉機一天能拉旋轉式犁翻耕多達50英畝的土地。聯(lián)合收割機能自動地收割莊稼、打谷脫粒……與這些新機械同樣重要的是高糧倉、罐頭食品制造廠、冷藏車、船和迅速的運輸工具,它們導致一個不僅提供工業(yè)成品、也提供農業(yè)成品的世界市場。加拿大的小麥、澳大利亞的羊肉、阿根廷的牛肉和加利福尼亞的水果可在世界各地的市場中找到。
從這則材料來看,隨著科學的進步和新發(fā)明、新技術、新能源、新動力的廣泛應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歐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yè)生產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速度、水平都有大幅提高,使得世界工業(yè)生產在1860至1890年間增加了3倍,在1860至1913年間增加了7倍。同時,隨著生產技術的改進和機械自動化生產工具的發(fā)明,農業(yè)的生產效率也迅猛提高,農產品生產的商品化和國際化水平日益增強,農業(yè)正在成為一種面向國際市場的、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行為,并進而推動了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無論是在工業(yè)還是農業(yè)等方面都呈現(xiàn)出了生產國際化的特征和趨勢,這是擴大再生產的必然結果,也無疑會促進世界貿易的擴大和世界市場的拓殖。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隨著美、德等國家工農業(yè)生產技術的提高和快速發(fā)展,美國經濟在19世紀后半葉以當時所不能比擬的速度突飛猛進:1860年,美國在世界工業(yè)國家中排在第4位,而到1894年就躍居首位。1860年至1900年間,美國工業(yè)制成品的價值增長了7倍,工業(yè)投資的總額增長了9倍。這樣,在世界范圍內,既增強了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對世界經濟的整體“控制力”,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發(fā)展提供基礎,也進一步促進了國際貿易體系的發(fā)展,逐漸形成了工業(yè)品生產國之間以及以一組國家為中心的工業(yè)品生產國和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初級產品生產國之間的多邊國際貿易體系,世界貿易以網絡狀的形態(tài)朝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方向發(fā)展。這種態(tài)勢,促進了世界貿易的快速增長,“世界貿易的價值從1851年的64100萬英鎊上升到1880年的302400萬英鎊、1900年的404500萬英鎊和1913年的784000萬英鎊”。從根源上分析,是工業(yè)技術的進步帶來了世界貿易范圍和規(guī)模的擴大。而貿易的擴大是加強世界各地聯(lián)系、形成統(tǒng)一世界市場的重要紐帶。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的交通和通訊技術的進步,也為國際貿易發(fā)展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成熟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材料2:到1914年時,除了在全球陸地上架設了巨大的電報和電話線路網外,還在諸大海的海底鋪設了516000多公里的電纜。到1914年時,已有總噸位為5000萬噸的3萬多艘船只裝載貨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幾條橫穿大陸的鐵路的建成打開了諸大陸經濟開發(fā)的大門,美國和加拿大分別于1869年和1885年鋪設了第一條鐵路;橫穿西伯利亞的鐵路于19O5年建成;柏林到巴格達和好望角到開羅的鐵路也于1914年基本鋪設完工。世界鐵路線長度,從1870年的21萬公里增加到1913年的110萬公里,增長了五倍。
此時,大噸位輪船在逐漸取代帆船,電報、電話的使用,鐵路網的建設,極大地降低了貨物的運輸費用,便利了國際間的貿易,使各國的國內市場逐漸匯合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世界級市場,擴大了世界商品的行銷空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上已形成了許多大型的商品交易所,不少地方舉辦的博覽會把世界各地的客商及產品匯集到一起。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已在世界市場上大體形成了一整套有利于各國貿易往來的規(guī)則和慣例,這保障了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
為了拓殖世界市場,歐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發(fā)展國際貿易的同時,還運用武力征服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圍內搶占殖民地。在19世紀最后的25年間,帝國主義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更多的落后地區(qū)被納入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中?!斑@是一個漫長過程的非凡頂峰,這一漫長過程從500年前葡萄牙船長開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進時就開始了?,F(xiàn)在,隨著權力的史無前例的集中,歐亞大陸的一個半島已成了世界的中心?!钡?,世界市場不是“中心”(主角)的“獨角戲”,而是“中心”(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與“邊緣”(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互動”作用的場所。此時,對于工業(yè)化的歐洲而言,需要為它的剩余資本和制造品獲得原料來源和市場,同時,對于殖民地經濟來說,也暫時無法離開世界經濟的支配了。例如:
材料3:英國曾用船把大量紡織品和資本運到印度,資本主要是用于鋪筑鐵路……從1890年至1911年,印度的鐵路網大約增加了一倍,達33000哩?!ㄓ《龋╄F路和其他大型項目如灌溉工程和港口設施是用英國資本換來的?!《鹊慕洕l(fā)展因與英國的聯(lián)系而得到促進?!ㄓ耍┫矚g印度的經濟補充他們自己的經濟,而不喜歡印度的經濟與他們自己的經濟競爭。因而,印度供應原料給英國,作為回報,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設項目所需的資本。農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為國際市場,而不是為自己和鄰居而生產。這本身又意味著他們不僅日益受這時已在這種新經濟中富裕起來的商人和放債人的支配,而且日益受變化莫測的經濟波動的支配。
這說明,殖民地國家與宗主國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無法割舍的經濟聯(lián)系,兩者各取所需,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這種殖民的過程,不僅是歐洲人大量索取殖民地的糧食和工業(yè)原料的過程,對殖民地而言,也獲得了調整經濟結構、增強基礎設施、豐富工業(yè)產品和金融資本的商機,同時促進了農業(yè)經濟商品化和市場化發(fā)展的進程。市場經濟這條紐帶,將歐美工業(yè)國與亞非拉農礦業(yè)國家之間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了。隨著市場經濟被廣泛地接受和認可,“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國際貿易的行列……越來越多國家開始主動或被迫接受最惠國待遇的理念和政策”。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下,世界物力、人力資源的遠為廣泛、協(xié)調和有效的利用。無疑,當歐洲的資本和技術與不發(fā)達地區(qū)的原料和勞動力“互動”影響時,就產生了一個完整的世界經濟體系。正如弗蘭克寫道:“正如歷史學家所‘知道’的,歐洲人‘以歐洲為中心組建了一個世界’……人們甚至絲毫沒有想到,也許還有另一條相反的道路,也許是世界創(chuàng)造了歐洲。”
技術進步和生產的發(fā)展,也帶來了剩余資本的增加和國際金融資本的產生。“資本主義國家將資本輸出作為金融資本對外擴張的重要手段,從而加速了資本的跨國流動,發(fā)展起國際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資本體系?!爆F(xiàn)代交通運輸和通訊技術的發(fā)展,也為資本的國際化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國際化的進程大大加快。
材料4: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tǒng)計,英國在1880—1914年間,資本流出占GDP的比重平均為5%,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上升到7%—9%;同期法國和德國分別為3%和2%。澳大利亞在1880—1891年間,資本流入占GDP的比重平均是9.5%,隨后的10年間平均為2.5%;加拿大在19世紀80年代,資本流入占GDP的比重平均是6%,20世紀前10年為7%,1910—1913年為14%。資本在國內積累的愈多,利潤降的愈低,對國外更有利可圖的投資市場的需要也就愈大。實際上,各強國,尤其是英國、法國和德國,對外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例如,到1914年時,英國在海外的投資已達40億英鎊,占其全部國民財富的四分之一;法國的投資達450億法郎,相當于其國民財富的六分之一;德國的投資達220至250億馬克,為其全部財富的十五分之一。
隨著歐洲“剩余資本”的大量輸出,更加強化了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對世界市場的主導性地位。資本輸出的過程,就是密切輸出國與受授國之間經濟聯(lián)系的過程。資本不僅投資于工業(yè)生產領域,也在大量地投資于交通和通訊領域,進而實現(xiàn)著全球經濟的空前統(tǒng)一。資本輸出把世界各地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緊緊地結合在一起,成為擴大市場的手段?!?9世紀后期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歷史表明,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進行及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的過渡,世界市場獲得了新的發(fā)展。從內容上看,世界市場由原來的以商品銷售市場為主,發(fā)展到兼有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工業(yè)資本在世界市場的統(tǒng)治地位為金融壟斷資本所取代;從地域上看,資本主義得到全面擴張,囊括全球的統(tǒng)一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完全形成?!蔽覀儾环翉馁Y本發(fā)展的幾個階段來進行觀察:
材料5:工業(yè)革命在1770至1870年的第一個階段中造成了工業(yè)資本主義。這意味著,工業(yè)越來越建立在一個資本主義的基礎上,并正在逐步控制經濟生活。1870年以后,在工業(yè)革命的第二個階段中,經濟組織的主要形式又發(fā)生了另一變化,這一次是出現(xiàn)了金融資本主義。這種新形式的突出的特點體現(xiàn)在投資銀行家方面;投資銀行家開始成為在經濟事業(yè)中居支配地位的人物。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工業(yè)生產正在達到非常巨大的規(guī)模,以致公司無法籌集到必需的資金?!@時,銀行通過提供由大批儲戶和投資者的資產匯集而成的資本,滿足了這些金融需求。
該材料從經濟組織形式和資本的角度將兩次工業(yè)革命進行了比較。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工業(yè)資本主義取代了壟斷性的貿易主義,是發(fā)達的工業(yè)資本促進了經濟發(fā)展。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金融資本主義取代了工業(yè)資本主義,更加滿足了擴大化工業(yè)生產的需求。金融家開始在對經濟生活的決定性控制方面取代了實業(yè)家,金融壟斷資本取代了工業(yè)資本,進而促進了跨國公司和國際投資的發(fā)展。反過來,工業(yè)的發(fā)展又會產生更多的剩余資本,剩余資本又致使各強國尋找殖民地作為其投資的去處,進一步促進輸出國和殖民地之間的經貿聯(lián)系。經過如此遞進性的反復,像滾雪球一樣,世界市場越來越龐大,融合度越來越高。資本國際化與生產國際化同步發(fā)展,成為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它們相互依賴,相互融合,構成整個經濟生活的國際化。
隨著生產與交換的國際化、交通運輸工具的飛躍發(fā)展和資本輸出的擴大,國際分工也向縱深發(fā)展。
材料6: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出現(xiàn)的國際分工是以工業(yè)英國為中心的世界分工體系?!诙喂I(yè)革命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工業(yè)部門和農礦業(yè)部門之間的矛盾以世界的規(guī)模向縱深發(fā)展。隨著內燃機在運輸中的廣泛應用,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一種金字塔形垂直一體化的資本主義國際分工體系。在金字塔頂端是少數(shù)幾個歐美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其底端是處于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廣大亞非拉落后國家。這時,世界上形成了兩大類型國家:一類是幾個歐美資本主義工業(yè)制成品生產國,另一類是以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主的農礦業(yè)生產國。……如,在拉丁美洲,古巴的糖,巴西的咖啡,巴拿馬、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的香蕉,阿根廷的糧食及肉類,烏拉圭的牛羊肉,都在出口中占到70—90%以上。同時,拉美國家的進口市場,也為美、英、德、法四大國所壟斷。……一方面由于特別狹窄、畸形的農業(yè)專業(yè)化生產,使得拉美國家的國民經濟壓在某單一的農作物的世界市場行情的變動上。另一方面,由于幾乎是一片空白的國內工業(yè)部門,又使其國內居民生活中所需的全部工業(yè)用品,完全要依靠從發(fā)達國家進口。非洲情況亦如此。
從這則材料可以看出,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形成了初級的“世界城市”與“世界農村”的國際分工格局,在工業(yè)化的英國與它的殖民地國家之間形成了一種“垂直式”(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國家間的分工)的分工關系,但這種分工是“單線”的,是“一對多”的關系。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卻極大地促進了國際分工的擴大和深入。隨著美、德等國的崛起,以及化學工業(yè)、電力工業(yè)、精密儀器等一系列新工業(yè)部門的產生,各資本主義強國分別在一個或幾個工業(yè)部門形成了自己的優(yōu)勢。比如,德國在化學工業(yè)及電器、精密儀器等方面比較領先,而英國在鋼鐵、機械等部門尤為出眾。于是在這些工業(yè)化的資本主義國家之間開始發(fā)展成一種“水平式”(或“互補式”)的國際分工格局(即經濟發(fā)展水平相當國家之間的分工)。同時,工業(yè)化國家和殖民地之間,也逐漸形成了依據工業(yè)品和農礦業(yè)之間的比較穩(wěn)固的生產分工關系,這是一種“垂直式”的國際分工格局,是幾個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與眾多殖民地之間多重復雜的“金字塔”式的關系。這種分工格局,相較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形成的“單線”分工格局而言,規(guī)模更大,內在聯(lián)系更為復雜和密切,“世界城市”和“世界農村”與“中心”和“邊緣”之間的關系也更為對立與統(tǒng)一。這樣,就導致了由少數(shù)金融寡頭(歐美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壟斷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人口的增加和流動也是促進世界市場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隨著糧食產量的提高、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改進和新醫(yī)藥科學的應用(如接種疫苗和對傳染病人的隔離),歐洲人口從1750年的14000萬迅速上升到1800年的18800萬、1850年的26600萬、1900年的40100萬。伴隨著新式交通工具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史無前例的人口大遷移。
材料7:19世紀20年代中,總共才14.5萬人離開歐洲,19世紀50年代中,有大約260萬人離開歐洲,而在1900至1910年間,移民人數(shù)高達900萬,也就是每年有將近100萬移民?!瓘氖澜鐨v史發(fā)展的觀點看,這種極其巨大的遷移的意義在于:除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亞洲俄國地區(qū)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遷移的目標是完全對著美洲和大洋洲的。結果,北美洲和澳大利亞在種族方面幾乎完全歐化?!坏诜N族上,而且在經濟上被歐化。
大批移民從歐洲向外遷移,意味著歐洲和海外殖民地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更為牢固。人口的流動,也有利于先進科學技術和先進生產方式的傳播以及國際間的資本流通。這意味著歐洲對世界其他地區(qū),尤其是歐洲移民所移居地區(qū)的空前的經濟影響,促進了世界性的勞動力市場的成熟。
上述幾則史料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對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fā)展的意義:材料1證實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促進了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工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國際化和市場化;材料2證實了交通和通訊技術進步帶來了世界貿易的發(fā)展;材料3說明了發(fā)達工業(yè)化國家與落后殖民地國家之間以市場經濟為紐帶形成了緊密的聯(lián)系;材料4、5闡釋的是金融資本輸出對于世界市場發(fā)展的影響;材料6分析了國際分工的變化對于擴大世界貿易、密切各地經濟聯(lián)系的意義;材料7從勞動力市場的角度,闡釋了人口流動對于促進世界市場發(fā)展的意義。
通過這些史料,我們就可以自然地得出結論: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以后,以市場經濟為框架,以科技進步為基礎,以生產發(fā)展和國際貿易增加、金融資本輸出、人口和技術流動、國際分工加深為媒介,一個統(tǒng)一的以歐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通過對這些史料的研讀和分析,學生的思維會逐步走向深入,能夠從本質上理解“為什么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比單獨地記憶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在交通通訊、能源等領域的成果要有意義得多,更為關鍵的是緊扣了課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