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初中閱讀教學論文范文

初中閱讀教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閱讀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閱讀教學論文

第1篇:初中閱讀教學論文范文

閱讀并不是機械而簡單的讀,并不是單純地為了回答教師的問題。閱讀是英語水平的集中體現(xiàn),是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可以說不會閱讀,將無法獲取信息。在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不會閱讀的后果可想而知。只有讓學生認識閱讀的重要性,端正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到閱讀中來。另一方面我們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以圖片、音樂等直觀形象的手段來增強教學的形象性與趣味性,改變以往枯燥無味的閱讀教學氛圍,讓整個閱讀教學活動充滿生機與活力,這樣更加符合初中生的特點與規(guī)律,更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喚醒學生的求知欲,調(diào)動學生參與閱讀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二、加強雙基教學,夯實學生基礎

重視閱讀教學,并不是詞匯與語法的學習就不重要,相反詞匯與語法是學習語言的基礎,也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前提條件。在以往的教學中單詞教學是機械的領讀與跟讀,學生的記憶主要是以機械的背誦為主,語法的學習同樣也是如此。學生會讀會寫,但就是不會用,在閱讀中無法真正地理解。

(一)擴大學生詞匯量

一是掌握基本的構詞法。英語詞匯眾多,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有新詞匯出現(xiàn),但這些詞匯并不是雜亂的,而是有著一定的關聯(lián),即有內(nèi)在的規(guī)律性特點,這就是構詞法。合成法,即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構成新詞,主要包括復合名詞、復合代詞、復合形容詞以及復合副詞等。轉(zhuǎn)化法,即將某些單詞由一種詞性轉(zhuǎn)化為另一種詞性的構詞法,主要包括名詞變動詞,動詞變名詞,形容詞變動詞。派生詞,即某些單詞通過加前后綴的方式來構成新詞。如加前綴re-,un-,dis-,in-等,加后綴-er,-ful,-ing,-ment等。二是聯(lián)系上下文學習。在閱讀中遇到不認識的詞匯時,不要停下閱讀的腳步,因為一個詞而中斷,也不要急于求助于他人,而是要繼續(xù)閱讀,并結合具體的語境,聯(lián)系上下文來猜測詞性與詞義。

(二)深刻掌握語法

語法需要與具體的句子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結合具體的句子來進行語法的講解,讓學生進行理解性記憶,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并能靈活運用,不管是閱讀還是寫作,都不會再是機械地套用,而是真正地理解。同時教師還要下工夫?qū)⒁恍┫嘟恼Z法進行歸納整理,聯(lián)系語句進行集中講解,這樣通過比較與分析,學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在講解的基礎上還要讓學生自己來舉例,真正將學與用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牢固掌握,豐富學生的語言素材,為學生更好地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確立學生閱讀主體地位

新課改明確提出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將教學的重心由“教”轉(zhuǎn)移到“學”上,由“研究教法”轉(zhuǎn)移到“研究學法”上,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為重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閱讀中來。

(一)給予充足閱讀時間

要讓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進行跳讀、略讀等形式的閱讀,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走進短篇,有充足的時間思考與思維,這樣才能確立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

(二)鼓勵學生自主提問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學生的閱讀活動中,我們不能只是讓學生來解決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勇于質(zhì)疑、敢于挑戰(zhàn),大膽地發(fā)表個人見解,能夠自主地提出更多的問題,這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關鍵。哪怕學生所提出只是一些簡單而膚淺的問題,我們也要給予學生正面肯定,并將這些問題集中起來,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交流。這樣在交流中就可以讓學生認清這些問題的價值性,再加以必要的指導與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自然就不會只是浮于表面,進而能夠提出富有探索價值的問題來。

四、增大學生閱讀量

第2篇:初中閱讀教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Z文教學;教與學;課堂效率

一、明確教與學的目標

一個明確的目標能夠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明確的方向,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設定一個具體的、明確的、科學的目標。一方面,教師要在正式上課之前將要學的文章進行“提前曝光”,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課前預習,對文章的內(nèi)容和結構有大概的了解。在這一點上,有許多教師和學生做得都不夠好,沒能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習,這樣會使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讀起文章來漫無目的,為讀而讀。另一方面,教師要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在上課的時候告知學生教學目標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明確目標的引導下,帶著問題讀文章,提升閱讀效率。比如,在學習《背影》一文時,教師要為學生設立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第一,體會文章中作者運用語言、選擇材料的能力;第二,把握文章內(nèi)容、感悟文章內(nèi)涵;第三,感受文章中傳達出的濃厚親情,從背影中挖掘出深深的父愛。在學習目標的驅(qū)動下,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構建的世界中,仔細體味文章中所傳達出的意蘊和中文排列組合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獨特美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上升。

二、通過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新課標要求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更要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等各種方面的能力與素質(zhì)。為了響應新課標,更為了學生能夠以更加健康、全面的姿態(tài)成長和學習,教師要通過改革教學手段,來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這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促進教學相長、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小組合作學習法的應用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在小組成員的分配上一定要合理,一方面,小組內(nèi)學生的性別比例要盡量均衡,避免出現(xiàn)小組間的“男女大戰(zhàn)”。另一方面,要保證將班級中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和閱讀課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平均分配到各個小組中,讓每個小組的實力均等,并且在小組內(nèi)能夠?qū)崿F(xiàn)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有助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不斷提升閱讀水平。其次,教師要針對文章提出問題,小組進行討論,并由組長將討論結果進行總結,派出代表對問題進行回答,接著再進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討論。比如《“諾曼底”號遇難記》一文中,船長為了拯救船上的乘客,犧牲了自己。教師可以拋出問題:“對于船長的犧牲,大家有什么看法?”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完全融入了課堂學習之中,無形之中就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三、巧用多媒體技術,提升課堂效率

語文教學的任務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閱讀又是學習之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閱讀教學來實現(xiàn)的。在信息技術水平日益發(fā)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日臻完善,多媒體教學設備也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中學課堂中,為教師的教學帶來新的方式,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新的活力。在初中語文閱讀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作用,巧用多媒體技術提升課堂效率。首先,多媒體技術可以用在課堂的開始。教師可以播放與文章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或者幻燈片,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逼真的環(huán)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沉浸在課堂之中,從而更加積極熱情地對閱讀中的問題進行探究。其次,多媒體技術可以用在課堂的中間。課本上對文章的描寫雖然精彩,但是與文章有關的拓展內(nèi)容卻是有限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事先下載好與文章有關的奇聞逸事和圖片、文字資料,在課上的時候為學生展示和播放,讓學生了解更多知識、增進對文章的理解的同時,提升綜合素養(yǎng)。最后,多媒體技術可以用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將文章的脈絡和其中的知識點總結出來,做成PPT,在文章學習結束之后,打開PPT,帶領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回顧,鞏固學生的知識,達到最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教師要盡量多地使用學生感興趣的元素,比如說動漫人物點綴、時事新聞穿插等,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始終高漲;第二,多媒體教學設備固然能夠向?qū)W生展示許多課本中沒有的東西,但教師切不可對其進行過度使用,偏離了文章的內(nèi)容,而是要始終圍繞課堂教學,有得放矢地使用多媒體。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初中教育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為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一定要有正確的教學手段與方式,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達到全面的進步與發(fā)展。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法,做到教與學的結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張志公.關于改革語文課、語文教材、語文教學的一些初步設想[J].課程?教材?教法,1985(5).

第3篇:初中閱讀教學論文范文

問題情境 生活情境 活動情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7A-

0054-01

語文閱讀可以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熏陶學生的心靈,豐富學生的知識,增強學生的語感,為學生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奠定基礎。要想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可適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輔助教學。這也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發(fā)展趨勢。筆者認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生活情境”以及“活動情境”這三個方面來進行。

一、以疑啟思,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應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設置問題(或障礙),營造促使學生帶著“問號”去學習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由被動狀態(tài)的“要我學”轉(zhuǎn)化為主動狀態(tài)的“我要學”,使其保持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情緒狀態(tài)。教師可以使用多種提問方式,比如“設疑式”提問、“發(fā)散式”提問、“連鎖式”提問等,通過“以疑帶學”的方式,最終實現(xiàn)“以疑啟思”的目標。

例如在教授《》(語文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時,因為這段歷史離現(xiàn)在的初中學生太遙遠,他們不太熟悉,甚至對這段歷史缺乏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采取“設疑式+連鎖式”的提問方式,在課前提出“日軍進行的原因是什么”“日本對該事件持否定態(tài)度的原因何在”等一連串問題,引導學生在上課前做好預習功課,通過各種不同渠道查閱關于的圖片、新聞等史料,在上課時讓學生談談對這場罪行的感受,讓學生感受到日軍在那場大屠殺中犯下的種種罪行,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學生帶著疑問自主查閱資料、閱讀資料,進而接觸到真實的歷史,觸摸到歷史的脈搏,就會主動去了解、學習,長期如此,便可樹立學生的自主閱讀觀念。

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在保證不偏離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感知水平來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開拓思路、大膽猜想、小心論證,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獲得心理成就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以媒生情,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再現(xiàn)生動形象畫面

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與現(xiàn)實生活接軌,從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中挖掘教學資源,消除學生與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陌生感,實現(xiàn)教學與生活的有機融合。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基于學生生活、學習經(jīng)驗不足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構建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

如在教授《春》(語文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時,作者用詩一般的文筆勾勒出“春”的美好,但要年齡尚小的初中學生馬上觸摸到作者內(nèi)心,感受“春”之美好,產(chǎn)生“贊美”情感,這顯然不現(xiàn)實。面對這一局面,教師可以采取多媒體手段,運用音頻和圖片再現(xiàn)春之美好景象。比如以一首“四季之春”歌曲導入,悠揚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機勃勃;再襯以春景圖的輝映,更讓人仿佛處于如詩如畫的江南春景之中。這樣便用聲音與圖畫構建了一幅大地回春圖,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當時的感情,與作者同喜同樂,同時也對春有了感性的認知,對春有了抒感的欲望。

教師在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時,要明確目的是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領悟知識內(nèi)涵、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非單純地以“情境”論證“知識”。如果教師不是引導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探索知識內(nèi)涵,而是設置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來論證教學知識點,就等于是“新瓶裝舊酒”,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不佳。

三、寓理于動,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開闊學生知識眼界

教師要做到教學的“知行統(tǒng)一”,就要依據(jù)教學目的和內(nèi)容特征來確定教學活動形式,讓學生在“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課堂活動可采取角色模擬、知識競賽、演講朗誦等多種形式。比如在講解《憶秦娥?婁山關》《沁園春?雪》這兩首詞(語文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后,很多學生對豪情萬丈、激情澎湃的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可籍機組織學生開展“經(jīng)典作品朗誦比賽”,引導學生在比賽前通過網(wǎng)絡、實體書店以及圖書館等途徑去廣泛接觸的經(jīng)典作品,依托“朗誦比賽”這一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廣泛閱讀,開闊其知識眼界,拓展其知識層面。教師在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時,一是要堅持適度、適量的原則,因為設置過多的活動會讓學生感到身心疲倦,最終導致“無心參與”或“無力參與”,自然教學效果不佳;二是要把活動設置在教學的重點、難點或關鍵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夠及時解決學生在活動中產(chǎn)生的不同問題。

第4篇:初中閱讀教學論文范文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要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在學習、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師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材料、善辯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外,閱讀教學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課堂閱讀教學要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xié)調(diào)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zhì)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xiàn)真正的學。

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zhí)岢鰜?越多越好。”通過對學生的建議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辟一墻報,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fā)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diào)查,可了解哪些內(nèi)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設計要有梯度

閱讀的對象是文章,閱讀的主要目標是讀懂,這里的讀懂是層次分明的能力系統(tǒng)。它包括閱讀主體對語言的認知,對文本負載的重要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對文章內(nèi)容與表達方式準確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簡單的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huán)節(jié)。作為文學作品,還要進行鑒賞和評價。

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這個被認準了得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大眾化”的。解讀,必須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nèi)容。就像寫文章一樣,閱讀也該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環(huán)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fā),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nèi)容,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chuàng)新,應體現(xiàn)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fā)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xiàn)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fā)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chǎn)生強大的整合效應。

在教學設計的梯度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fā)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問題解決問題的滿意度都趨于最佳狀態(tài),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語文閱讀能力的具體培養(yǎng)措施

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fā)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為中心,中學語文閱讀能力在各階段培養(yǎng)目標是不同的,一般可分為下面幾個發(fā)展階段:

1、積累階段

這是一個動態(tài)而連續(xù)的過程,更是后面階段能力具備和發(fā)展的基礎。積累的內(nèi)容包括:語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準確地判斷單復句并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征、語言表達的特點;思想感情方面:能夠閱讀范文和課外讀物,學會理解或吸收比較豐富的思想感情,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復雜思想感情和新觀念奠定基礎;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jīng)驗,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作用很大。教師應結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紹,然后要求學生積累。

2、理解階段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zhì)外殼,只有發(fā)展了思維能力,理解力才能應“源”而生,所以這一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力和聯(lián)想、想象力,它們在理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是判斷力的培養(yǎng)。判斷力是指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zhì),明確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斷旬或“限制和修飾成分、來訓練,如“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這句話,如果把“常?!币辉~去掉,這個判斷就絕對化了。因為生活中錯誤之后并不一定就產(chǎn)生“正確”。加上“常?!?對“錯誤”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特點揭示就準確。

二是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分析、綜合能力構成了人類基本的思維過程,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將事物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能力。只有通過分析,對課文的整體認識才能深入。綜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綜臺起來考慮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訓練離不開綜合的指導,綜合能力的訓練必須以分析為基礎。如必須在熟悉全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給文章分段,給段分層,給句子劃分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必須在分析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層義、段義、題旨,以訓練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給文章列寫內(nèi)容提綱是訓練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聯(lián)想能力的培養(yǎng)。聯(lián)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觀念聯(lián)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觀念的能力。有了聯(lián)想,可以將有形文字的意義空間拓展到最大,從而使理解更準確、合理。在閱讀活動中應鼓勵學生主動去聯(lián)想。教師還可根據(jù)聯(lián)想的類型,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聯(lián)想力的訓練。

3、評鑒階段

第5篇:初中閱讀教學論文范文

一、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葉圣陶先生一貫主張:“在課堂里教語文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yǎng)成這樣的一種能力,不待老師教,自己能閱讀。”強烈的閱讀興趣是促使閱讀活動深入開展的內(nèi)驅(qū)力,是構成閱讀能力的最為活躍的因素,要產(chǎn)生這種內(nèi)驅(qū)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滿足;第三是入迷。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出有關問題,促使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帶著興趣去學習,在師生共同活動中,從而獲得滿足之后的快樂。如在高中必修一課程古代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并序)》一文的教學中,基于這首詩歌的故事情節(jié)和矛盾關系,可以讓學生上課時進行課本劇表演。那么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對話劇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具備編演的能力。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該長篇敘事詩的學習興趣,我借鑒了他人的教學表演方式:①演出設主持人一人,負責演出進程的主持;由一名同學負責朗讀舞臺說明。②劇本分為兩幕四場。蘭芝在焦府為第一幕,回到劉家為第二幕。按劇情分組表演。③結尾部分的處理:配樂朗誦。詩歌原作中蘭芝舉身赴清池和仲卿自掛東南枝的情節(jié),以及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表演殉情的劉、焦二人采用虛擬的表演動作來象征。對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結尾部分,由一位朗讀富有感情的同學在背景音樂中用低緩、壓抑的語調(diào)來朗誦改編過的詩句:“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飛天去不回,誠愿有情人,共飲一江水?!笨傊?,要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重視課文精讀

由于語文中考不像其它科目那樣和課本聯(lián)系緊密,學生往往不太重視教材。語文老師要注意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同時這也可能在客觀上使學生認為課本不重要,看不看無所謂。其實,教材所選的文章大多數(shù)是名家名著,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師有義務篩選一些文筆優(yōu)美、內(nèi)涵豐富的課文來指導學生精讀。首先、對優(yōu)美文段的鑒賞、仿寫、吟詠、背誦。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課文的語言特色方面去鑒賞,提醒學生注意課文的修辭、句式、韻律、詞語的運用等方面。例如學習《故鄉(xiāng)的榕樹》可以抓住課文中表示顏色的詞語和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讓學生在腦海中勾勒那一幅幅悠然明麗的鄉(xiāng)村風景畫,引導學生沉浸于美的享受中。筆者在講授這篇課文時還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仿寫文章中的優(yōu)美語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而對于像《項脊軒志》等抒情散文及現(xiàn)當代詩歌類課文則要引導學生深情朗讀,把自己融入作品的氛圍中,醞釀真摯的感情,使文章能夠?qū)崿F(xiàn)二度創(chuàng)作。其次、整體把握,對課文寫作手法進行分析。某些文章的亮點不是體現(xiàn)在優(yōu)美語段方面,而是反映在課文的整體構思或深刻意蘊等方面。通常這類文章的文字質(zhì)樸不雕琢,卻耐人尋味。教師可以從寫作手法方面指導學生精讀,例如《拿來主義》等課文均可從這個方面設置精讀方案。在這類課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還要提醒學生從生活出發(fā)舉出一些或“小中見大”或“托物言志”之類的例子,以便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同時也使他們能夠領悟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哲理。最后、指導學生寫詩詞鑒賞文章。課文中選入的詩詞一般字數(shù)不多,再經(jīng)過教師講解后學生很快就能理解和背誦。在詩詞教學過程中選取一二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去研讀,讓他們將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感悟化為文字。同時教師鼓勵他們發(fā)現(xiàn)詩中的“美”,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日積月累,學生的鑒賞水平自然有所提高?!皩憽钡倪^程是“讀”的深化。以提高閱讀水平。

三、閱讀與生活相結合

人言“漢字是中國文人生命中的酒”,閱讀是一種享受。閱讀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使我們從喧囂的凡俗社會中掙扎出來到達理想的彼岸,所以我們在享受閱讀的同時可能會和有諸多不如意的現(xiàn)實社會漸漸遠離。故而,在初中生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篩選文章時不要忘記關注生活。生活是現(xiàn)實的、具體的人的生活;生活是多種多樣的,生活是離不開社會的。關注生活的閱讀不僅是心靈與文字的交流,更是讀者內(nèi)省與自察的過程。關注生活的閱讀伴隨著感悟和體會,浮蕩的靈魂漸歸平靜,讓讀者始終保持著一份純凈而又向上的心態(tài),不失信心而又準確地進入社會生活。例如李國文的《桐花時節(jié)》、柯巖的《紅淚》、余秋雨的《老屋窗口》等文章中塑造了女主人翁眾多的優(yōu)點卻抗爭不過不公的命運;而盧衛(wèi)平的《老鼠家史》和柳冬嫵《在城市里跳躍》等詩文不僅觸及到底層人民的血淚和屈辱生活,更是對民工進軍城市所帶來的一系列反應進行了理性的思考……關注生活的閱讀總是牽引著讀者回到真實的生命狀態(tài),它使我們認真去悟內(nèi)心深處的靈性之光。

第6篇:初中閱讀教學論文范文

教師偏離閱讀教學的宗旨,人為地改變閱讀課的教學目標,過分強調(diào)語言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對學生語篇意識的培養(yǎng)。

二、問題的解決

(一)關于詞匯

詞匯與語篇之間存在很大障礙。詞匯量、詞匯的能力(識別單詞意思、在說話與寫作中選擇合適的單詞、在語境中知道詞的意思)與閱讀技巧有明顯的相關性。學生在閱讀一段含有多個生詞的語篇時,可能因無法猜測生詞的詞意而對語篇不甚了解,影響閱讀效果;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能受限于教學時間和教學任務,而放棄培養(yǎng)學生猜測生詞詞義的機會,直接在閱讀教學前進行詞匯教學,掃清學生的閱讀障礙,從而使學生喪失語篇閱讀的策略和能力。閱讀教學課的詞匯教學應該如下:

1.從主觀上培養(yǎng)學生面對生詞的能力我們在閱讀中國的古典文學,特別是《紅樓夢》和《三國演義》時,即使是語文老師,也無法熟識其中的生僻字和詞,但這不影響我們對此類書籍的閱讀和理解。因此,指導學生首次面對生詞時在主觀上不應焦慮,忽略它的存在,當生詞在文本中重復出現(xiàn)時、在語境中再現(xiàn)時,學生即可通過語境猜測此詞的意思,從而自我掃清閱讀障礙。

2.培養(yǎng)學生的詞匯能力和使用字典的習慣閱讀課的詞匯教學不同于常態(tài)課的詞匯教學。常態(tài)課的詞匯教學是為課文教學服務的,通常安排在課堂活動前,按照音—形—義的順序教學。閱讀課的詞匯教學,教師對生詞的處理步驟是:著重培養(yǎng)學生通過生詞與文本的關聯(lián)度猜測生詞的意義—通過讓學生查找字典,根據(jù)上下文的聯(lián)系和語境選擇正確的詞義—教師對詞匯技能的培養(yǎng),通過構詞(前綴、后綴、合成等)和詞的搭配,加深學生對生詞的認識—最后解決詞形的拼寫和記憶。

3.擴展詞匯量詞匯量和詞匯的運用能力直接制約學生的語篇閱讀效果。在農(nóng)村中學,受到家庭教育和學校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所能獲得的英語知識多數(shù)甚至全部來源于英語課堂教學。因此,教師應在常態(tài)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詞匯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詞匯意識,學到一個生詞,要能在腦海里聯(lián)想到該詞的派生詞、合成詞或它的詞語搭配。比如,health這個生詞的教學,教師可順帶教學該詞的形容詞后綴healthy,加前綴unhealthy,該詞一些通常出現(xiàn)的搭配goodhealth,keephealthy,behealthy等,使學生能在語言活動中靈活使用詞匯,在文本復現(xiàn)中內(nèi)化詞匯,使詞匯在實踐中得到積累。引導學生學生關注生活中的英語,比如廣告、歌詞中穿插出現(xiàn)的英語單詞;生活用品中的英語說明;學生樂于觀看簡單的原版的英語動畫片等,這些都是接受英語、擴大詞匯量的很好機會。指導學生建立詞匯銀行,養(yǎng)成自覺使用英文字典的習慣,達到增加詞匯量提高詞匯能力的目的,真正為語篇閱讀清除障礙。

(二)關于語篇意識

語篇能力的形成是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的關鍵因素,語篇能力制約語言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是促進語言知識向語言能力轉(zhuǎn)化的保證,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語篇意識的有效途徑。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總希望能利用有限的時間實現(xiàn)聽、說、讀、寫四項功能培養(yǎng)目標,殊不知,這反而弱化了閱讀課應有的功能。閱讀課的目標定位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語篇、解決語篇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強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教師要明確此教學目的,在教學中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1.閱讀前引導學生通過課題或語篇的插圖預測語篇內(nèi)容。英語的文本不同于語文,語文的作文題目講究題目新穎、有創(chuàng)意,英語的文本題目則講究直截了當,因此,多數(shù)文本內(nèi)容可通過題目預測;如語篇有插圖,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問題(what/when/where/who/whose/how)引導學生預測文本內(nèi)容。

2.閱讀中教師可采用認讀、略讀、跳讀的方式,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了解文章大意,搞清文章的發(fā)展脈絡、篇章結構、段落聯(lián)系及句際聯(lián)系,正確把握文章的整體脈絡,為進一步的細節(jié)閱讀打好基礎。教師設置的題型可以是:為文本選擇標題;找出語篇中的指示語、文本的主旨。初中課文結構并不復雜,通常是總—分—總的結構,要指導學生關注文章的開頭句和結尾句。把握了文章的整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從主旨大意到細節(jié)、從表層到深層理解課文。設置的題型可以是:根據(jù)所讀內(nèi)容填表;補全信息;判斷信息的真實性;連線,等等。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歸文本尋找根據(jù)。(龍海市古縣中學,福建龍海363100)鄭亞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摘要:由于受限于應試教育,在當前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從句子層面分析語言,把詞語(閱讀課前先進行總之,在閱讀中,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研究文本整體,在閱讀過程中促使學生有意識地尋找整體框架,并在理解過程中發(fā)揮整體功能。

3.閱讀后在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基礎上,再進行語言知識的教學。詞語和語法如果脫離語篇進行單獨地教學,則學生獲得的知識可能只是一些零散的處于無序狀態(tài)的構件,這樣零散的知識不利于學生語言輸出時提取和應用。如果我們在學生獲得比較系統(tǒng)的語篇知識后再教進行語言知識教學,這樣使詞語在典型的語篇中呈現(xiàn),則更利于學生理解詞語的含義、搭配和句法分布位置,各知識部件就有自己的順序位置,同時相互聯(lián)系,組成一個網(wǎng)絡系統(tǒng),知識信息不易遺忘又便于提取。設置閱讀后的題型可以是:單詞、短語的替換;單詞在文本中釋義的辨析;句子順序重組;補充文本中抽掉的句子;單句復句轉(zhuǎn)換;文本的復述,等等。閱讀就是在個人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與文本互動構建新的意義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就是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一座橋梁讓學生與文本產(chǎn)生互動,從而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新的生成,使學生在分析語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詞匯和語法———在語言實踐中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綜上所述,閱讀教學要以檢測學生理解活動為主線,不能以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結果為主導,更不能以語言知識講解為目標。閱讀教學應以幫助學生理解為核心目標,既要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又要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問題。

(三)關于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第7篇:初中閱讀教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遷移;原則與方法

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課堂遷移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文本遷移,知識遷移,能力遷移;有利于打破“教教材”現(xiàn)象,實現(xiàn)“用教材教”的教學模式。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該如何進行課堂遷移,延伸閱讀。這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實際,結合學生特點,把握遷移原則,探索遷移方法,以激活語文課堂。

一、把握課堂遷移原則,科學、合理拓展延伸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若想提高課堂遷移效果,教師則需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從教材出發(f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實現(xiàn)遷移目標。

第一、立足教材。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堂遷移只是一個重要教學輔助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立足于教材,基于教材理解上進行遷移教學,為教學需求而進行課堂遷移。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解決好課本與遷移之間的關系,緊扣文本來設計遷移的內(nèi)容、遷移時機以及遷移廣度與深度,這樣,才能更好地延伸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加深文本理解,快速把握所學知識,并啟發(fā)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逐步提升的素養(yǎng)。所以,課堂遷移需立足課本,其內(nèi)容既可以是文本難點與重點,也可以為學生思維的發(fā)散點。當然,課堂遷移需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依據(jù)學生學情與教學內(nèi)容來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否則,即使是再精彩無比的課堂遷移,若沒有實現(xiàn)教學目標也是枉然。

第二、貼近學生生活。在語文新課標中,倡導教學走向生活與社會,要求教師留意與學生緊密相聯(lián)的生活經(jīng)驗,同時將其變?yōu)閷W生語文學習基礎。所以,在閱讀遷移教學中,課堂遷移的內(nèi)容也貼近學生生活,與學生的體驗或經(jīng)歷相符,并適應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讓學生由原有生活經(jīng)驗與知識結構中認識新知,構建新知。例如:教學《我的母親》一文時,該文章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師可聯(lián)系實際,進行拓展延伸:①課文中,母親對兒子的教育是十分嚴格的,你們?nèi)绾慰创@一教育方法?②在課文結尾處說道:“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度過了少年時代,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貞浤銈兊纳倌陼r代,在哪些方面受到了母親的影響?這樣,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來進一步理解文本,加深知識的把握。

二、抓準課堂遷移方法,理解、升華文本知識

1、由主題思想的理解角度加以遷移

每篇文章,都有著自身的主題思想,而這一思想往往蘊藏在重要語句或情中,需要讀者認真理解與體會。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由主題思想的理解角度,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遷移,以把握文本主題。

第一、以文章重要語句進行遷移。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第一教學目標就是引導學生感知文本,把握文本主題思想。在每篇課文中,其內(nèi)容是由語句而展現(xiàn)出的,尤其是關鍵語句,更是掌握文本主題的突破點。所以,教師可抓準關鍵語句加以拓展,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同時在語句閱讀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讀出自己的感悟。例如:學習莫懷戚的《散步》時,文本中有一重要語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對于這句話,教師可進行遷移:①同學們,在你們的眼中,什么是世界?②在母親眼中,世界又代表什么?為何有這樣的差別?④這句話含義深刻,請談談你們的理解。這樣,通過問題遷移,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同時,讓學生從中受到情感熏陶與人文教育。

第二、對比閱讀進行遷移。同一題材,同一主題,因為作者生活經(jīng)歷、文化水平、寫作背景等不同,因而文章風貌則有所不同。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某點切入,選出一些主題相似的文章,讓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加以分析與探討,緊扣文章主題進行比較與歸納,從而把握文本主題。例如:教學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教師可讓學生將其與舒乙的《父子情》進行對比閱讀,提出問題:這兩篇文章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有無異同點?兩位父親各有什么特點?文章各有怎樣的語言特點?兩篇文章是如何表現(xiàn)父子情的?等等。這樣,學生通過對比,可以深刻理解文本主題,體會到父愛的偉大。

此外,還可以情節(jié)補充來進行遷移。在課文閱讀中,通過延伸故事情節(jié),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鍛煉學生的想象思維,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2、由語言品味角度與情感體驗加以遷移

第8篇:初中閱讀教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策略

就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看,教師對閱讀教學不夠重視,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課堂上以本為本,照本宣科,忽視學生的作用。這種“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應當代教育教學的需要。新課改背景下,“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受到高度重視,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工作而言,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促進教學的更好發(fā)展。

1.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對閱讀教學的不重視

閱讀作為初中語文的一部分,就目前看,教育工作者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夠重視,許多教師認為沒有必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放在閱讀教學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就是讓學生讀一遍課文而草草了事,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2.2教學觀念落后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一直占據(jù)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師沒有給學生更多的權利和時間閱讀課文,讓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在這種觀念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挫傷,影響教學質(zhì)量。

2.3教學內(nèi)容單一

就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看,教學內(nèi)容比較單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圍繞教材內(nèi)容,針對教學內(nèi)容機械式地進行宣讀,束縛學生思維的拓展,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2.4專業(yè)的教師不足

教師能力職業(yè)素質(zhì)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有效性。從目前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專業(yè)的教師比較匱乏,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專業(yè)水平有限,難以圍繞語文閱讀進行教學,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進行教學,只管教,不管學生的學。

2.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提高閱讀教學的認識

作為初中語文的一部分,加強閱讀教學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語文閱讀教學,積極地加強語文閱讀教學,開展閱讀課程教學,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得成長,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促進教學的發(fā)展[1]。

2.2觀念的轉(zhuǎn)變

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已經(jīng)不適應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需要,新課改要求教學重視學生的作用,讓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將“要學生學”轉(zhuǎn)變?yōu)椤皩W生要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2]。例如在課文《濟南的秋天》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后,提出一個問題,并讓其他學生回答。如一學生在閱讀完課文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課文講濟南的冬天,為什么要以冬天的濟南結尾?另一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回答:這是作者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冬天的濟南”把中心詞換成了“濟南”,突出了濟南的冬天特有的韻致。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zhì)量。

2.3豐富教學內(nèi)容

教學內(nèi)容關系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往由于教學內(nèi)容單一,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不斷豐富教學內(nèi)容,保證教學內(nèi)容能夠吸引學生,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3]。例如教學課文《紫藤蘿瀑布》時,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下載與課文相關的音頻,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邊看邊聽。同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下載更多的信息供學生學習、閱讀。多媒體集聲音、文字、圖片、音頻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豐富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4舉辦閱讀活動

在初中語文閱讀中,通過舉辦各種閱讀活動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校要積極地開展各種閱讀活動,開放圖書館,讓學生有更多的閱讀機會;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活動,教導學生一些閱讀技巧,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得心應手,提高閱讀質(zhì)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5加強專業(yè)教師的培養(yǎng)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專業(yè)的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有策略地閱讀,提高閱讀質(zhì)量。因此,學校必須重視專業(yè)教師的培養(yǎng),要加強教師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教學能力和水平。同時,也要強化責任,將教學責任落實下去。教師更好地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和能力,多與其他教師交流,提高閱讀教學能力,從而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學,提高教學有效性[4]。

3.結語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傳統(tǒng)的方法、觀念已經(jīng)不符合教學的需要,不僅制約教學有效性的提高,而且影響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改要求下,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越來越看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要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同時也要不斷拓展教學內(nèi)容,多舉辦閱讀活動,讓學生在不斷閱讀中培養(yǎng)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和能力,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張磊,劉芳.探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12:120-121.

[2]張壽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導刊,2010,07:79-81.

第9篇:初中閱讀教學論文范文

一:教師要能發(fā)揮激發(fā)、保護、維持學生的自主性閱讀的興趣的作用。

“興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點”。有興趣就有樂趣,有樂趣就能激發(fā)出更大的興趣。只要讓學生個體體驗到閱讀的興趣,就能增強他們在閱讀中的主體意識,實現(xiàn)個性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時閱讀的過程相對于初中學生的心智來說是一個比較枯燥的過程,而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根本。那么教師怎樣才能發(fā)揮出這樣的作用呢?首先,教師要注重閱讀形式的多樣性。生動活潑的形式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很重要,在眾多的閱讀形式中,教師(或者錄音)范讀對激發(fā)學生個體的閱讀興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除范讀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文章的不同內(nèi)容設計不同的閱讀形式,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閱讀中體驗樂趣。如配樂朗讀、看圖朗讀、分角色朗讀、表演朗讀、朗讀比賽等。這樣,美的聲音、美的畫面、美的形象與美的創(chuàng)造完美地結合起來,強烈地激發(fā)學生個體的閱讀欲望,同時帶給他們深刻的情感體驗。其次,多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閱讀體驗,形成多維度的正確的評價體系。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個性氣質(zhì)、情感差異,所以閱讀的感受和體驗也不盡相同。長期以來,我們的閱讀評價刻意追求“標準答案”,實際上反映了以學科知識為本位而非以人為本的課程觀。這樣會嚴重的挫傷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學生的閱讀興趣。再次,要努力營造出閱讀氛圍,搭建展示平臺。初中學生也較為活潑好動的,對許多事物充滿好奇和參與的欲望,總想在群體中表現(xiàn)自己突出自己,教師應以此為契機,開展多種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嘗試到閱讀的樂趣,展示自己的才華。讓學生能深嵌入濃郁的閱讀氛圍中,用環(huán)境感染他們,使其閱讀變成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主的閱讀欲望。通過這些教師才能很好的激發(fā)、保護、維持學生閱讀興趣,才有可能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閱讀的進行。

二:教師在進行自主性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出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作用。

教學活動本質(zhì)是一個認識過程,不能無視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更不能強行把學生的思維活動納入教師設計的軌道。所以教師要多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合理安排教學過程,科學研究的學習和科學知識的學習一樣,都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初中學生認知能力較低,教師開展自主性閱讀教學中,要重視這點必須做好以下兩點:首先,對學生的閱讀文本的梯度要有很準確的把握。文本的內(nèi)容、結構、思想、篇幅等要控制在初中生合理的認知能力內(nèi),既不能太過于簡單也不能太復雜,否則學生的自主性變失去了開展的空間,也就會失去了自主性閱讀的意義了。其次,教師在開展自主性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循序漸進的進行,要認識這是一項長期的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于公開測評效果,不能急于改變教學方式,不能急于更改文本性質(zhì)。教師必須有一定的耐心,在科學的方法指導下和學生共同探索出符合本班級,本校特色的,因(班)校制宜一套體系。再次,教師在自主性閱讀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個體的差異性會在自主性閱讀教學中更加明顯的凸現(xiàn)出來,短時間內(nèi)可能還會影響教師的工作業(yè)績和工作熱情。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均衡發(fā)展的,教師在自主性閱讀教學中要能容忍、接受個體間的較大的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加以不同的引導方法,不要一味的追求片面或一時的成績的高低,更應該注重的是學生的縱向的比較,及時的糾正由于自主性的開展而帶來以一些負面的影響。在整個的自主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都要很好的把握住從微觀到宏觀、從個體到全體,從過程到結果等方面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科學合理開展自主性閱讀教學活動。

三:教師要注意發(fā)揮自主性閱讀教學中相應條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