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鯨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凸透鏡,什么是凹透鏡,用多種方法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
(2)認識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
(3)知道透鏡的光心、主光軸、焦點和焦距.
(4)通過探究,了解透鏡對光具有會聚(或發(fā)散)作用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實驗與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學生提出質疑,養(yǎng)成學生主動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
(2)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
難點: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fā)散作用的原因.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授課程序教師活動媒體設計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應用多媒體分析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內容,并指出:這些或簡單或復雜的儀器的工作都離不開對透鏡的使用.點名課題展示:生活中與透鏡的使用密切相關的經常見到或使用的儀器圖片認真看圖片,分析圖片中儀器的使用概況利用生活中常用的圖片引導學生貼近本課主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畫面給學生視覺上的刺激,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點名課題.問題提
出:透鏡
的種類投影出幾種不同類型的透鏡,說明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為凸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為凹透鏡.投影出幾種不同類型的透鏡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觀看圖片,對老師的提問做出自己的解答學生進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引導,并對他們的正確回答予以肯定和鼓勵.使學生能夠對不同形狀的透鏡進行科學正確的認識和分類活動一
觀察凸
透鏡和
凹透鏡1.用手摸透鏡的中央與邊緣的薄厚
2.將透鏡靠近書本,觀察課本上的字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辨別凸透鏡與凹透鏡的方法讓學生回答:看課本上的字時,凸透鏡與凹透鏡成像各有什么特點;提出問題:同學們還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嗎?學生回答問題,并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操作,認真思考,提出自己新的發(fā)現(xiàn)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積極思考,認識凸透鏡與凹透鏡的不同之處學生動手操作中,積極主動的思考,使他們真實感受凸透鏡與凹透鏡的不同之處活動二
辨別凸
透鏡與
凹透鏡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辨別凸透鏡與凹透鏡的方法問題:你有幾種簡易的方法,辨別兩種凹透鏡討論回答自己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方法使學生在試驗觀察的基礎上自己總結出辨別的方法展示辨別透鏡的幾種方法,使學生們一目了然探究透
鏡對光
線的作用提出問題:試猜想平行光線通過透鏡后會有什么現(xiàn)象呢?引導學生觀察平行光通過透鏡后的現(xiàn)象利用動態(tài)圖像形象展示,得出結論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觀察畫面,積極思考,對老師的提問做出自己的回答通過仔細觀察,相互討論歸納結論直觀的動態(tài)畫面,刺激學生的眼球,進一步驗證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歸納總結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光心、
主光軸、
焦點和
焦距學生自覺教材上光心、主光軸、焦點和焦距的概念
利用多媒體演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透鏡后的傳播學生領會實焦點虛焦點的含義展示出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分別通過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情況,投影出各自的光心、主光軸、焦點和焦距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觀察圖像,分析透鏡的焦點和焦距,即時回答老師的問題使學生清楚認識透鏡的光心、主光軸、焦點和焦距直觀的畫面演示,使學生得以清楚認識焦點和焦距以及透鏡對光線的作用透鏡對
光作用
的原因1.引導學生畫出光通過三菱鏡時的光路
2.學生思考:兩塊三菱鏡組合在一起,平行光通過它們后會怎樣呢?
3.透鏡可以看做是由多個棱鏡組合而成的(課文圖4-19)展示光通過三菱鏡時的光路
展示光通過組合三菱鏡時的光路在老師的引導下認真分析得出光通過三菱鏡時的光路(學生回答:向底面偏折)
【關鍵詞】數學教學;情景設計;體驗;發(fā)展性
一、數學教學中情景設計的依據
1.理論依據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這充分說明了數學來自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我們知道數學具有自己本身的特殊性,例如抽象性等,因此它也有高于生活的思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使數學更加貼近生活,更加富有生命力,適當設計一些生活情景是十分重要的。
2.現(xiàn)實依據
目前受各國數學課程理念和目標、價值等因素影響,同時結合我國的數學教育理念和價值取向,我們的課程設計和課程標準也日趨多元化。在此背景下,我們國家的教材體系也日益豐富和完善,例如有人教版、浙教版、蘇教版、等不同的版本。這些教材版本雖不同,但基本上都注重數學知識的現(xiàn)實生活背景和情景,例如在現(xiàn)行浙教版數學教材中,每節(jié)課都有一個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的節(jié)前圖,并由節(jié)前圖引出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知識。
另外我們的課堂形式也越來越豐富,有許多的課堂引入了簡單的數學實驗和游戲等,都非常重視數學課堂的情景設計?;谝陨险J識、筆者認為在數學教學中應當設計恰當的生活化情景和背景。
二、數學教學情景設計的作用
一個好的生活化的數學情景,可以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激發(fā)學生的內在需要,自然地生發(fā)學習需求
例如:在絕對值的教學中,如果只是單純的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被動、死板地接受絕對值的定義、以及代數和幾何意義,那么必然會造成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效果,因為學生根本不了解為什么要學習絕對值,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1:筆者在〈絕對值〉的教學中是通過設計這樣一個情景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的:
(課件:flas)小明的爸爸是一位出租車司機,準備用今天的收入為小明買一部價值為150元的學習機,如果記向東為正、向西為負,他爸爸今天的出車記錄是:-36、-24、+5、+4、+5、-16,已知每行駛1公里可賺1.5元,請大家?guī)托∶魉闼闼艿玫綄W習機嗎?如果今天要買學習機爸爸還要向哪個方向行駛多少公里才夠買學習機?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收入與行駛的正負無關,只與它們的絕對值有關,從而引出絕對值的教學。
這是學生所熟悉和感興趣的話題,也是一個比較幼稚的問題,比較適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很容易吸引學生,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課堂效果后課后的調查發(fā)現(xiàn)這個引入還是比較成功的。
2.身臨其境感受教學實踐過程,自然生成知識
案例2:樂清虹橋實驗中學的陳譜錦老師在講授〈平均數〉時,就不是按照教材中的死板的例題進行講解平均數的知識,而是通過巧妙設計一個廣播體操的情景來讓學生自己探究平均數的知識。
這個情景設計是非常貼近學生實際的,也是根據授課的班級設計的,本節(jié)正好是八(5)班的課,所以學生為了讓自己的班級拿第一真的是非常投入,而且從學生的探究中也發(fā)現(xiàn)了平均數的缺點,自然生成知識。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教學情景。
3.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問題,溝通數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案例3:李麗和老師在《問題解決的基本步驟》教學中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情景:
下星期七年級各班要組織同學們去學農,如果你是活動的組織者,你將如何設計整個活動呢?由學生自由探討如何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點明這里的問題不僅僅是生活問題,也包括數學問題。進而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問題解決的基本步驟應包含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哪些過程?
這個情景的設置是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的,也能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數學是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由學生在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基礎上自由探討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做很容易啟迪學生的思維,也可以增強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體驗成功。
4.促進情感和態(tài)度的發(fā)展,避免只重知識技能的片面做法
案例4:筆者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3〉教學中設計了如下情景:
現(xiàn)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和平年代當中,我們有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很好的教育環(huán)境,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和我們一樣,下面請大家看一組圖片:(一組西部落后山區(qū)學生的學習照片)“雖然他們一樣是孩子……;但卻有著跟我們不相同的命運……;雖然他們同樣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但他們卻有著一個令人心痛的學習環(huán)境……;雖然他們的遭遇各不相同……;但他們卻有著一個共同的愿望――我要上學!獻出我們的愛心幫幫他們吧!”
這個情景既是用來吸引學生的,同時這個情景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讓他們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值得我們去關心;此外這個情景也可以教育學生珍惜幸福,努力學習。從課堂效果和課后的反映看這個情景是非常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的教育目的。
三、數學教學情景設計的原則
1.設計情景要貼近生活實際
教學情景的設計是為了更加生動地打動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認同感,因此設計的學習情景不等脫離學生的實際,也不能高于或低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否則很難讓學生有認同感,也不利于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發(fā)F知識和主動地探索。例如上面的案例2、3就能很好的體現(xiàn)這一方面的要求,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設計情景要有價值
也就是說教師課堂情景設計是圍繞教學目標和任務而創(chuàng)設的有意義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學過程中的情景應該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有利于學生主動地發(fā)現(xiàn)和探索情景中隱含的數學知識。我們教學實踐中也會體會到一個好的情景可以一下子點燃學生的熱情,而一個不太好的情景出現(xiàn)后學生的反應很冷淡,更談不上去發(fā)現(xiàn)和探索情景背后的知識。這樣一個好的情景對于這一節(jié)課來說就是一個有價值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到問題中,使得學生不經意之間就經歷了問題的形成和解決過程,真正地體驗“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功樂趣,也就可以增進學生學習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樂趣。例如上面的案例3就能很好的體現(xiàn)這一方面的要求。
3.設計情景要真實
教師的教學過程必須把握實事求是的原則,情景設計也必須是真實的,不能憑空根據需要去捏造和杜撰,這樣的情景是經不起推敲和沒有生命力的,也會誤導學生,甚至對學生的品行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情景的設計要客觀真實,讓學生在合符情理的情景中提出問題,展開思考,探索知識。例如上面的案例1、2就能很好的體現(xiàn)這一方面的要求,是和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活動緊密相連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中在情景設計的原則下創(chuàng)設客觀、真實、生動的教學情景是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學生發(fā)現(xiàn)和探索知識的重要載體,才能符合學生內在發(fā)展的需要,才能使其潛能和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中心數學工作室,《如何創(chuàng)設高質量的數學問題情境》――記CERSP教育論壇“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設計”主題活動,2006年3月;
[2]趙忠喜,《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大連開發(fā)區(qū)松林小學,2007年11月;
[3]宋清霞,《淺談創(chuàng)設小學數學情景》,膠州市九龍小學,2007年1月;
1注意節(jié)奏的變換
國際經濟學是一門有關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的理論課程,教材中不可避免會出現(xiàn)大量的圖形分析和理論推導,但是一堂課下來,如果內容一直是枯燥的圖形分析和理論的推導,極易導致學生產生疲勞感,影響效果。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考慮到節(jié)奏的變換。教學內容也如同一首樂曲一般,有節(jié)奏上的不同,數學計算、圖形分析、理論推導等這些枯燥嚴肅的內容,就是沉重徐緩的樂章,節(jié)奏緩慢;時事評論、案例分析等輕松內容,就相當于一首首節(jié)奏輕快的歌,在節(jié)奏緩慢的樂章當中不時地穿插幾首輕快活潑的插曲,立刻讓人精神為之一振,這樣,學生在整節(jié)課中,不會因為內容的枯燥而失去注意力,產生疲勞的感覺,教師也相對要輕松。比如,在講解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部分,即包括羅伯津斯基定理、貧困化增長、要素積累與比較優(yōu)勢等理論內容,需要講解大量的圖形,如果自始至終,一個圖形接著一個圖形地分析,教師講得再生動,由于內容沉悶,學生也很容易疲勞,但是,如果節(jié)奏不時變換一下,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同。我們可以將這部分內容進行如下設計:首先以一個輕松話題入手,聯(lián)系到這次課的內容,然后再詳細介紹羅伯津斯基定理,講完定理后,適時地穿插生動的案例,變換一下節(jié)奏,讓學生放松一下;然后再接著講解貧困化增長,之后結合某一典型發(fā)展中國家的情況進行分析;最后分析要素積累與比較優(yōu)勢,并可以提出相關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這樣,盡管理論性很強,但是由于節(jié)奏的不斷變化,整個課堂也因此而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往往不容易走神,效果自然就好。
2注重邏輯嚴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抓住學生注意力
腦神經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況下能夠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只有20分種不到。國際經濟學的課程性質決定,每一次課的課時最少也要2~3個課時,也就是80-120分鐘,從一節(jié)課來看,也有4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如何能讓學生在學習枯燥的理論內容時,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這是非常重要的,也相對比較困難。本人總結自身教學經驗,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學設計中要保證每一節(jié)課當中的每一部分內容的邏輯嚴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一次課既是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過程,同時講臺也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學設計就如同一場表演的編排,節(jié)目能不能引人入勝,每一階段都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節(jié)目的編排是關鍵一環(huán),有懸念的節(jié)目才能讓觀眾欲罷不能。因此每一次課是否能抓住學生注意力,教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適時制造一些懸念,制作一些“陷阱”,讓學生主動往里跳,這樣學生興趣提上來,自然注意力集中,而且還能同時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那么在教學設計中如何設計好這些懸念呢?我們必須試著站在學生角度來感受,就像一場表演要考慮到觀眾感受一樣。同樣以上面提到的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這部分內容為例,在講課之前,學生要進入狀態(tài)往往有個過程,為了讓學生更快進入聽課狀態(tài),了解本次課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先在講課前,向學生提問什么是“荷蘭病”,當然,如果沒有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可能都不知道,究竟什么是“荷蘭病”,該名詞必然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與疑問,這時,教師可以先大概把“荷蘭病”的現(xiàn)象說一下,并提出問題:“為什么會出現(xiàn)‘荷蘭病’?”學生必然會急于知曉,此時教師正好可以引導學生在本次課程的內容中尋找答案,講解完羅伯津斯基定理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荷蘭病”產生的原因,這樣學生反過來思考這一問題,既可引起學生興趣,注意力自然集中,無形中又能讓學生運用學習的理論解釋現(xiàn)實,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關鍵詞:警務搏擊 特警專業(yè) 教學設計 實戰(zhàn)性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3)08-0064-03
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關民警、特別是特警在執(zhí)勤執(zhí)法活動中突遭暴力襲擊案(事)件日益增多,性質越發(fā)嚴重,對民警自身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暴力襲警已成為和平時期危及公安民警生命安全的最重要因素,是公安執(zhí)法工作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實而嚴峻的新問題。民警在執(zhí)勤執(zhí)法工作中,無論是日常辦公過程中或是在執(zhí)行街面盤檢、車輛查控、現(xiàn)場緝捕等各項工作任務中都有可能遭遇暴力襲擊。因此,在目前日益嚴峻的治安形勢下提高特警自我防衛(wèi)實戰(zhàn)能力,不僅是保護民警合法權益的需要,更對公安機關有效加強治安防控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隨著警務技能、戰(zhàn)術學科的發(fā)展,在“貼近實戰(zhàn)”的指導思想下,對特警專業(yè)警務搏擊課程的教學改革呈百家爭鳴之勢,研究成果層出不窮。在理論上對我們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鑒意義,但在實際操作中多數教學還側重于基本技術動作的講授,而對于特警面對突發(fā)事件的應急方法,貼近實戰(zhàn)的模擬情景教學和提高處置效能方面,還需要不斷研究和總結。
1 教學設計基本理念
1.1 堅持法律意識培養(yǎng)
為了確保本課程教學效果緊貼實戰(zhàn)需要,教學中,無論是徒手防衛(wèi)控制單(雙)警基本防控技能的訓練,還是徒手防衛(wèi)控制綜合實戰(zhàn)對抗演練,都要把涉及到相關法律法規(guī)貫穿于整個實戰(zhàn)訓練的始終。即讓學員始終在真實執(zhí)法的背景下,用法律規(guī)范執(zhí)法行為,嚴格依法履行警務,解決執(zhí)法執(zhí)勤中法律意識不強、技戰(zhàn)術動作不規(guī)范的問題。如在教授每個技能動作時,教官都應講到如何依法、合理而有效地使用武力技術,武力升級原則、人體要害部位等級區(qū)分等,讓學員知道這個技能動作在哪種情景中使用、為什么要用、使用效果會如何。通過訓練,真正使學員能夠及時有效地運用法律賦予的執(zhí)法強制手段。
1.2 堅持安全意識培養(yǎng)
安全是警務活動的重要前提,增強安全意識是警務活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學訓練中始終把安全意識放在首位。教官教師設計各類執(zhí)法情境、采用互動對抗、綜合演練等方式逐步強化其在真實工作中的安全意識。如學員在實戰(zhàn)訓練中教官應重點強調,作為一名執(zhí)法者在警務實戰(zhàn)在必須具備警察自身的思想準備、警察自身的情緒準備(情緒調整)、警察自身的身體準備、警察掌握的防控技能、警察裝備和警務戰(zhàn)術等五個方面能力(警察個體防護綜合體系),才能確保安全,使學員就能潛移默化,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1.3 堅持“實用、管用、夠用”的原則,突出能力培養(yǎng)
所謂“實用”是指課程內容所引入的案例都是真實的實戰(zhàn)案例,有實戰(zhàn)先例可循。所謂“管用”是指課程所教的技法和方法,是現(xiàn)實案例的成功經驗,是經過實戰(zhàn)檢驗的。所謂“夠用”是指整個課程內容不追求大而全,而是講求少而精。警務搏擊訓練一直強調“千招會不如一招熟”,因此,教學內容在保證實戰(zhàn)真實需求基礎上,精選招法讓學員集中精力吃透練熟,從而防止了“貪多嚼不爛”,既保證實戰(zhàn)中有招可用,又可保證能一招制敵,練出實效。同時針對警察當前執(zhí)法執(zhí)勤在自我保護、防止侵害的實際情況,從提高特警崗位核心能力要求出發(fā),在分析大量實戰(zhàn)案例的基礎上,強化警察執(zhí)法執(zhí)勤應對襲警危機時所需的應急反應能力、一招制敵能力、戰(zhàn)法運用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教學內容。
1.4 堅持綜合素質教育,提高整體素質
將特警的“職業(yè)精神”、“崗位意識”、“實戰(zhàn)技能”、“身心素質”等四個方面融為一體,貫穿始終。在悉心教授警務搏擊實戰(zhàn)技能的同時,通過積極引導、重點強調、專項點評、嚴格要求等方式,培養(yǎng)學員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勇于奉獻等職業(yè)精神,并把忠誠、遵法、服務等崗位意識、法律意識融入到具體教學訓練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高強度、高密度、高仿真的訓練組織,不斷錘煉學員強健的身體素質和穩(wěn)健的心理素質,使學員在態(tài)度、意識、能力、素質諸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1.5 堅持貼近實戰(zhàn)原則,突出戰(zhàn)訓合一
利用模擬實戰(zhàn)典型情景開展綜合演練。演練中堅持實戰(zhàn)標準,通過大強度的實兵對抗幫助學員盡快根據實戰(zhàn)工作要求掌握防衛(wèi)與控制能力;應急處理能力;徒手應急防衛(wèi)、應對突發(fā)事件等能力。將教學的理論知識與實習中通過參與真實工作、完成特定任務等聯(lián)系起來,不斷培養(yǎng)學員警務搏擊技戰(zhàn)術訓練水平,發(fā)現(xiàn)并總結學員在實戰(zhàn)中暴露出來的突出問題,通過不斷引導,提升和鞏固學員的防控技能,強化學員在實戰(zhàn)中的自我保護意識。
2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應本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2.1 先基本理念,后技能實訓
首先是強化學員的法律意識、安全意識與實戰(zhàn)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是防控技能教學遵循技能動作掌握規(guī)律,先將基本技能分段實訓,再組合動作實訓。在學員掌握防控基礎知識、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最后過渡到執(zhí)法情境實導入的實戰(zhàn)應用訓練階段,逐步強化實戰(zhàn)意識、實戰(zhàn)能力的培養(yǎng)。
2.2 先單警后協(xié)同
首先強化單警臨戰(zhàn)應急防衛(wèi)意識與實戰(zhàn)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單警技能教學遵循技能動作掌握規(guī)律,先基礎技能、組合動作,再過渡到實戰(zhàn)場景導入的實戰(zhàn)應用訓練階段。在學員掌握單警應急防衛(wèi)技能和方法基礎上,再通過綜合實戰(zhàn)演練,逐步強化多警配合的團隊意識與協(xié)同作戰(zhàn)的能力培養(yǎng)。
2.3 先測試后訓練
教學開始時,在學員不知情的情況下,先通過模擬實戰(zhàn)對學員基本應急反應能力進行測試,掌握每個學員在遇襲危機下的心理狀態(tài)、反應時間、下意識動作等真實情況后,以此為依據針對每個學員的行為特質,組織相應的技能訓練和模擬實訓。如此,既能讓學員認識到警務搏擊訓練的重要性和自己存在的差距,提高學員訓練積極性,又可保證訓練方案對癥下藥,訓練效果事半功倍。
2.4 先招法后戰(zhàn)法
警務搏擊核心內容是制敵招法和實戰(zhàn)方法。制敵招法主要是以一招制敵為主的技能動作,是特警在應對襲擊危機時賴以克敵制勝的核心技術。因此要先行訓練,重點磨練。實戰(zhàn)方法主要是特警學員根據實戰(zhàn)情景的不同,綜合運用心理戰(zhàn)法、技能動作、借助環(huán)境因素,全面應對襲擊危機的工作方法是“水無常態(tài)、兵無常形”的方法論。但其核心是特警學員具備了制敵招法之一的核心技術。因此,要在學員掌握實戰(zhàn)招法的基礎上,方可通過大量的案例導入、綜合演練,讓學員掌握其基本規(guī)律,實現(xiàn)自由應對。
2.5 先推演后對抗
在學員掌握了一定防控招法基礎上,可以先通過大量案例介紹,引導學員針對實戰(zhàn)各種典型情景,開展防控應對戰(zhàn)法的研討,讓學員在大量案例推演中學習如何綜合運用心理戰(zhàn)法、技能動作、借助環(huán)境因素,全面應對襲警危機。然后,再通過“實景、實地、實兵”的對抗式實訓,重點組織學員針對實戰(zhàn)情景,在高強度、大密度的對抗中不斷鞏固提高制敵招法的嫻熟度和實戰(zhàn)方法的有效性。
3 教學方法手段應注意的方面
3.1 突出實戰(zhàn)性
為了確保教學效果緊貼實戰(zhàn)需要,教學中,無論是應急防衛(wèi)基本技能、徒手防控技能,警械防控技能,還是實戰(zhàn)技法的訓練,都通過執(zhí)法情景導入的方式開展。即讓學員始終在真實執(zhí)法的背景下,練習基本技能。如在教每個技能動作時,教官都會先將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景向學員描繪,讓學員知道這個技能動作在哪種情景中可用、為什么要用、使用效果會如何。在這種不厭其煩的大量的執(zhí)法情景導入中,學員就能潛移默化,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2 突出對抗性
通過在教官高標準、嚴要求高壓氛圍下,實施高強度、大密度的對抗方式開展。在模擬實戰(zhàn)情景下,高標準、嚴要求的高壓氛圍,高強度、大密度的對抗方式,不僅能讓學員迅速提高應急防衛(wèi)技能,而且還能錘煉學員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增強抵御挫折與困難的能力,強化學員勇敢頑強、吃苦耐勞的職業(yè)精神,對學員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起到關鍵作用。
3.3 突出主動性
主要通過模擬實戰(zhàn)、視頻回放點評、心得交流等方法,讓學員認識到應急防衛(wèi)訓練的重要性和自己存在的差距,提高學員訓練積極性。改變“照本宣科”填鴨式訓練方法,強調通過學員主動體驗來增強學習效果。授課過程中不是簡單講解和機械般的動作演示,學員被動聽、看、做,而是以學員為中心,讓學員自己模擬真實任務,主動體驗執(zhí)法過程。這種挖掘學員主動性,鼓勵學員身臨其境的教學法,就是讓學員在一次次處置失敗中,體會到防控技能的重要性,并通過一次次的親身體驗逐步提高遇襲應對策略,提高學員處理突發(fā)事件的實戰(zhàn)應用能力。
4 教學團隊
4.1 專兼職教官合理配置
在現(xiàn)有警務搏擊教官的基礎上,聘請有較長時間的公安實戰(zhàn)崗位工作經歷的一線公安干警,組成專業(yè)的教學團隊,保證教學始終緊貼實戰(zhàn)、講求實用、訓有實效。
4.2 新老教官合理搭配
通過“一幫一”的方式積極培養(yǎng)年青教官,促進他們不斷進步,確保了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4.3 課程銜接的合理搭配
打破體能、格斗、戰(zhàn)術、射擊單一化的課程體系,合理進行搭配,在不斷提升教官各自專業(yè)知識,“一專多能”的同時,使教學更具有連接性,避免重復教學,各自為政的教學模式。
5 教學考核
在“實地、實兵、實境”的考核機制下,可以把教學考核分成三個等級,一級為基礎,二級為應用,三級為綜合,只有取得本級的合格資格才可以學習高一級的技術,這樣不僅提高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避免了濫竽充數的現(xiàn)象,為他們將來從事公安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6 教學輔助手段的應用
6.1 教學課件增強教學效果
教學團隊應不斷豐富教學課件內容,制作文字、圖像、表格、視頻合一的PPT課件,給學生直觀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視聽效果,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提升警務搏擊教學效果。
6.2 教學案例收集緊貼實戰(zhàn)前沿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寓意。
3.把握看問題、認識事物的正確方法。
重點難點:
1、讓學生理解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持的不同的觀點;理解“坐井觀天”的意思。
2、理解為什么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持的不同的觀點;理解“坐井觀天”的寓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
師:小朋友們,在上課之前,老師想先考考你們,還記得這些詞語嗎?(課件1出示詞語)1、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坐井觀天 回答 口渴 喝水 說大話弄錯 無邊無際 大得很哪 抬頭
二、激趣導入
為了獎勵你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想聽嗎?從前啊,有一口古老的井,井底生活著一只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從來沒有出去過,就這樣平靜地生活了很久。終于有一天,飛來了一只小鳥,落在井沿上,它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學習《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故事。
請同學迅速把書翻到58面,大聲讀讀這個故事。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讀通每句話。
2、想一想: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青蛙和小鳥)它們在爭論什么?(天有多大)
青蛙認為天有多大?(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認為天有多大?(無邊無際,大得很。)
四、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底)
板畫,井,把青蛙移到井里
2、那么小鳥從哪兒來呢?(從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將小鳥移到井沿。
指圖理解:井沿:就是井邊。
過渡:它們倆碰到一起是怎么爭論的呢?請同學們拿起筆,再次小聲讀讀課文,找出它們的對話,用“--------”畫記出來。
一共有幾次對話?誰來讀出他們的第一次對話?
3、對話導讀,理解。
【出示第一次對話】
①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第二段和第三段,你從這次對話中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這只小鳥,飛了一百多里,你會有什么感覺?所以小鳥的話要讀出又累又渴的感覺。誰來試試?
③1、2組讀青蛙的話,3、4組讀小鳥的話,老師來敘述。
過渡:青蛙聽小鳥說飛了一百多里,覺得更奇怪了,而且一點兒也不相信,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第二次對話。
【出示第二次對話】
①誰找出他們的第二次對話讀讀?
②從這次對話中,你知道青蛙認為天多大?(井口那么大)小鳥眼中的天是什么樣子的?(無邊無際,大得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還認為小鳥是在說大話,說大話是什么意思?就是吹牛,說假話??梢娗嗤芤稽c兒也不相信小鳥的話。
③再讀青蛙說的話,這句話是個什么句子?(反問句)誰來讀讀?
改換句式:請看青蛙說的這句話,師讀, “還用飛那么遠嗎?”意思就是說“不用飛那么遠?!?/p>
④指導朗讀:青蛙的話應該怎么讀?(讀出不相信的語氣)-------指名讀
小鳥的話要讀出耐心誠懇的語氣。-----------指名讀
師帶讀-----------分男女讀青蛙和小鳥的話。
過渡:一個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另一個認為天無邊無際,而且誰也不肯認輸,你們瞧!
【出示第三次對話】
①1、2組齊讀青蛙的話,3、4組齊讀小鳥的話。
②請同學們分學習小組互相討論一下。你認為誰錯了?(青蛙)你們的意見相同嗎?
你們都認為青蛙錯了,為什么它眼中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實驗:
我們先來做個小實驗,把書卷起來,卷成一個紙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指名說。我們的視線被紙筒擋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小結:青蛙不就是這樣嗎?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視線被井壁擋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想象
小鳥為什么會認為天無邊無際呢?因為它一定飛過很多地方,從來沒有看到過天的邊際。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可愛的小鳥,你飛過哪些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邊想象邊說句練習。(小鳥展開翅膀飛呀飛,飛過高高的山,飛過廣闊的田野,飛過茂密的樹林,飛過蔚藍的大海------------)
你們飛過那么多地方,有沒有看到天的邊際?可是青蛙不相信啊,你有什么好辦法讓它相信呢?(讓它跳出井口來看看)
五、總結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第四次對話】
①假如這只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將會看到一些什么?(很大一片天空,美麗的風景)
②那它可能會說些什么呢?小鳥又會說什么呢?------ 指名說。
③創(chuàng)造想象,續(xù)編第四次對話。
青蛙聽了小鳥的話,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驚呆了,看見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對小鳥說:“________________”。小鳥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揭示寓意
學習了坐井觀天這篇課文,你喜歡課文中的誰呢?為什么?
所以我們認識事物要像小鳥那樣站得高,看得遠,才能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目光短淺,還自以為是。如果青蛙會跳出井來看看,說明它能夠聽取別人的建議,這一點還是很可貴的。我們班還有很多同學坐井觀天,不懂的東西還有很多,老師希望你們多學知識,多看,多聽,多想,多問,做一個見多識廣,多才多藝的人,千萬不要做“井底之蛙”哦。
六、板書設計:
小鳥
站得高
12坐井觀天
【關鍵詞】 初中數學;激趣;教學;策略
講解、運算、題海戰(zhàn)術構成了數學教學的僵化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的數學課堂禁錮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數學課堂缺少生趣,學生的生命個性得不到應有的發(fā)揮,學習主動性受到扼制與抹殺,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 新課改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清新的氣息,其倡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xiàn)了對學生生命個性的尊重. 數學是邏輯性與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實施激趣教學策略貼近初中學生的知識認知規(guī)律,以興趣作為學習的強大驅動力,更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與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趣
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在生活數學問題積累的基礎上,才形成了以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數學學科. 生活情境是學生所熟悉的,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引入生活情境,能夠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與興趣.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可知,生活化的情境能夠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完成新知的建構. 例如學習“圓”的過程中,教師從生活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為什么自行車的車輪是圓形的?為什么不做成正方形或者是長方形呢?學生被這些生活問題所吸引. 教師又問為什么車輪也不做成橢圓形呢?學生們說這樣在行進的時候就會形成高低不一的顛簸狀態(tài). 學生回到生活實際中去觀察與思考,通過討論學生可以以數學的觀點去解釋:因為圓心到圓上各點的距離都相等. 再如在講解平行線一節(jié)時,教師讓學生觀察鐵路的兩條鐵軌的特點,觀察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平行現(xiàn)象,使學生對平行線的性質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可見,通過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吸引學生,使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出發(fā)饒有興致地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趣
以問題為中心促使學生產生探究興趣、激發(fā)探究欲望,是數學教學的基本要義也是重要教學手段. 但是傳統(tǒng)數學“輸液”式的教師講解與灌輸,致使學生缺乏產生問題意識的土壤. 無問題意識也就產生不了探究的動力與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使學生置身于問題之中,促使學生深入探究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學習解直角三角形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要測量學校旗桿的高度,不需要爬上旗桿,能在地面上就得知旗桿的高度嗎?應該如何測量?這種富有挑戰(zhàn)與興趣的問題,會促進學生思考,通過思考利用所學知識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再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時,教師問學生:到影院去看電影,是通過哪些數據來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學生回答,是通過幾排、幾列兩個數字找到自己的座位. 學生通過在電影院找座位的過程,理解直角坐標系中的點與有序實數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在數學教學中,注重挖掘引發(fā)學生興趣的數學知識點,可以使興趣成為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動力,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激趣
數學是一門融實踐性與抽象性于一體的學科. 而數學知識的直觀呈現(xiàn)可以使數學知識簡單化. 在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實踐,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數學知識、建構數學知識. 例如在學習乘方運算這一知識點時,教師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對折,反復對折幾次后,教師問學生:如果這張紙的厚度為0.03毫米,我們把這張紙對折32次,這張紙有多厚呢?有的同學猜測有課桌那么高,還有的猜測有教室那么高,還有的說有教學樓那么高. 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有的同學能夠思考列出算式:0.03 × 232 ,當學生通過運算得出其高度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時,都感到非常驚訝,學生也從中體會到乘方的意義. 在學習“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時,筆者讓學生通過自制的紙質三角形用剪刀將不相鄰的兩個三角形的兩個內角剪下來,擺在一起,其構成的角正好與三角形的外角重合,從而得出“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的定理,然后讓學生進行證明就顯得更加直觀了.
四、創(chuàng)設評價情境激趣
新課改提倡生本課堂理念,其基本要求就是使學生全員參與教學過程. 但是我們平日所重視的是單一的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并且只偏重于知識的探究,教師是課堂評價主體、學生只是被動聽從評價的群體,扼制了學生主體效能的發(fā)揮. 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采取多元評價的方式,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發(fā)現(xiàn)對方數學學習中的優(yōu)勢,并通過交流實現(xiàn)經驗的互補與技能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圖像”一節(jié)時,課堂上部分同學感覺知識比較抽象,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而班上有一名同學在課堂反應相當快捷,知識接受得快,并且能夠準確完成相關題目. 小組內的學生對他的表現(xiàn)進行了肯定性評價,并且向他“取經”,這名學生說:“我課外通過網絡學習、查詢,并且看了課外教輔書,對這部分知識有了很好的了解,我將不明白的問題記下來,在課堂上重點聽自己課外學習中的疑難點,因此,這部分知識我在課堂上掌握起來就比較輕松”. 課堂學生之間不限于對某個知識點的交流,更可貴的是學習方法與技能方面的交流,有助于學生對優(yōu)秀同學的學習方法產生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提升數學能力.
總之,初中學生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數學知識趣味化、直觀化與簡單化,使興趣成為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與探究,提升合作能力與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1現(xiàn)代環(huán)境藝術的學習與應用
感悟現(xiàn)代城市環(huán)境設計,了解行業(yè)的方向、特點及發(fā)展趨勢,認識環(huán)境設計的現(xiàn)實意義是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考察實踐課程的又一重要內容。由于現(xiàn)代環(huán)境藝術較為集中體現(xiàn)在發(fā)達城市和省會中心城市。因此,該專業(yè)學生通常會在大三的第一個學期針對大中型城市的環(huán)境設計現(xiàn)狀進行考察,例如從懷化出發(fā),向東組織懷化-杭州-蘇州-上海的路線,向北組織懷化-北京-天津的線路,向西組織懷化-成都-重慶-西安的線路,向南組織懷化-廣州-深圳-香港地區(qū)??疾靸热莺w城市建筑,如公共空間、居住空間、主題空間、會展空間、流行商業(yè)空間,城市景觀、園林景觀,城市雕塑及公共藝術,公共設施,導視系統(tǒng)等典型現(xiàn)代環(huán)境設計實例。通過觀察、測量、繪制、采集設計元素等學習過程,加深學生對于實體設計的印象和理解。
1.2藝術形式認知與設計素質提升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物質、經濟高度發(fā)展的社會,更是一個多元整合的強信息時代。就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而言,不但要從本專業(yè)中獲取信息,還要從其他各門類藝術中吸收營養(yǎng),如從現(xiàn)代美術、時尚藝術、流行色、新潮設計等藝術形式里吸收信息。在大中發(fā)達城市有各種藝術類展覽,組織學生參觀這些設計作品的展覽,可從中感受當代設計潮流、分析當今設計趨勢、學習經典設計案例。例如中國設計大展、北京國際設計雙年展、廣州國際設計周等,這些展覽專業(yè)性強,可供學習的資料全面,對畢業(yè)設計的創(chuàng)意能起到激發(fā)靈感的作用。再如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上海美術館、北京的798藝術區(qū)和上海的1933創(chuàng)意生活中心等等,既能從中感受繽紛多彩的現(xiàn)代藝術魅力,又能認識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設計文化,提高綜合鑒賞能力。
2專業(yè)考察教學指導
專業(yè)考察過程是輕松愉快的,考察課程的實際教學難度也是較高的。帶隊教師應根據課程要求和不同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指導。
2.1發(fā)現(xiàn)式考察指導
一方面根據考察目標,教師預先設定一些題目供學生參考,例如“公共空間園林小品表現(xiàn)形式調查”、“有特點地面鋪裝調查”“、金屬裝飾材料運用調查”等等,然后指導學生進行專項收集和設計分析;另一方面,在考察過程中啟發(fā)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和挖掘新的設計要素和表現(xiàn)形式,通過現(xiàn)場觀測、空間體驗,完成資料收集。例如在考察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湘西侗族建筑“三寶”壁飾藝術很有特色,柱頭掛滿金匾、對聯(lián),重檐下的彩繪,有龍、鳳、魚、鳥、葫蘆、花草等圖案,或正梁頂上塑有雙龍搶寶、丹鳳朝陽等浮雕。經過采訪、拍攝、測量、寫生,加深了對少數民族建筑的理解。
2.2研究式考察指導
在考察過程中,不是只停留在以寫生或攝影記錄對象的純視覺認知形式上,而是引導學生對設計理念、設計組成、設計表現(xiàn)方法作深層次的探究,采用解讀性、記錄與分析并重的教學形式。例如:蘇州博物館,可采用一點多面的方法對建筑形式、空間組合,景觀構成,材料,表皮,色彩,文化內涵等多個方面進行觀察指導;還可以采用多點一面的方法,結合拙政園的案例,找到兩者統(tǒng)一性的一面;最后通過發(fā)散式思維,做出新的設計演變、設計改造等。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解構、重組及重新認識,可以加深學生對建筑實體的理解,提高在后續(xù)設計課程中的審美意識及創(chuàng)造能力。
2.3取經式考察指導
即以參觀談訪、學科交流的形式探討學習,獲取設計經驗。在考察的行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到專業(yè)的設計與美術院校參觀訪問,與師生進行座談、交流,學習不同院校的教學設計思路,為設計創(chuàng)作取得有益經驗,當然還可以到校友工作的設計企業(yè)進行互動、交流。因此在專業(yè)考察出發(fā)之前,要聯(lián)系好走訪的院校、設計企業(yè),安排邀請好本專業(yè)教師進行學術講座、與學生座談,參觀設計作品、企業(yè)工作室,與相關設計人員探討切磋。教師可以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教學形式與方法,學生可以為設計創(chuàng)作取得新的信息和寶貴經驗。
3專業(yè)考察課程作業(yè)
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的考察課程作業(yè)形式易多樣化。除了提交一份圖文并茂的考察報告外,還應結合專業(yè)要求,加入一定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表達。在這方面,懷化學院藝術設計系做了一些實踐探索,課程作業(yè)由“觀測”、“表達”、“設計實踐”三個步驟完成。
3.1“觀測”
即觀察測量對于考察對象,首先對其外觀形態(tài)、色彩、材質、周邊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觀察,形成感性認識。然后使用隨身攜帶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驗證,掌握觀察對象的準確尺度,獲取第一手資料。如筆者指導的2012級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考察課程,教師帶領學生前往貴州鎮(zhèn)遠古城采風考察。在感受了古城的整體風貌后,輔導學生對當地典型的山地建筑進行重點觀察和測量。例如,將中原四合院形式搬到山上改造成的山屋、吊腳樓、回廊等多種形式的山莊式院落。學生經過觀測實踐,不僅鍛煉了自身在真實環(huán)境中的尺度感,還鞏固了測量學知識,為后續(xù)工作奠定了基礎。
3.2“表達”
即運用繪畫技法、制圖知識表現(xiàn)及還原觀測對象的過程,如在鎮(zhèn)遠的考察中,學生完成“觀測”任務后,便開始了寫生及繪圖工作。依據觀測對象的實際形態(tài)、尺度、色彩繪制透視圖,以采集的測量數據為基礎繪制平面、立面、剖面圖樣,在二維圖紙上較為完整的表達觀測對象。同時借助攝影、文字記錄進行了資料補充。這一階段主要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細致的觀察力。
3.3“設計實踐”
即在完整理解考察對象的基礎上,對其設計實質、傳統(tǒng)設計元素、文化背景及設計局限性等方面作深入思考,并進行新的設計應用。例如,筆者帶領學生結束考察后,分項對收集的資料進行了整理、分析,指導學生展開實驗性設計。有的學生對原有建筑環(huán)境做出了設計改造;有的學生則將某些傳統(tǒng)設計元素進行了演變并應用于新的環(huán)境中;還有的學生對鎮(zhèn)遠民居特色作了較深入的研究,并制作出大量設計圖樣進行說明。通過設計實踐環(huán)節(jié),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造能力,達到了專業(yè)考察課程的教學要求和高度。
4結語
T:呈現(xiàn)本課的Aims:
1.I can talk about where I live and how I come to school.
2. I can do a survey.
Play a game: Magic eyes
(ppt上出示了關于交通工具的單詞,快速閃現(xiàn),僅僅讓學生說出單詞。對于五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低了一些,不能起到充分鍛煉學生快速反應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T: It’s interesting, isn’t it? (學生沒有反應) Yes or no?
Ss: Yes.
(ppt出示me- map, 呈現(xiàn)了關于教師的一些信息,讓學生進行提問)
Ss:……
T: Now, Introduce my family: my son and my hobbies.
(ppt中呈現(xiàn)教師家)
T: Is it nice? Do you want to visit my home? But there are so many students here. So let’s have a PK. Only the winners can go to my home.
T: Where do I live?
I live in Tengtai Garden. I live on Caofang Road. I live near Xudong Middle school.(教師出示了地圖,自問自答,沒有給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
T:I go to school by bus. Sometimes I go to school by e-bike. How about you?
(ppt中呈現(xiàn) Task 1 pair work:Where do you live?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教師安排4~5組同學起來進行對話表演,并針對對話提問,以檢測其他同學的聽話的情況。)
T: Where does ... live?
T: How does ... come to school?
(教師有意識地把第三人稱單數形式引入到對話中來,還是很自然貼切的。但是在對話的過程中,都是師生對話的形式,教師提問,學生進行回答。如果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生生對話,根據別人的話題進行討論,就能真正讓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了。)
T: We know Su Hai and Su Yang. Where do they live?
Task 2 Talk
Where does ...?
How does ... come to school?
(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對話問答。)
Task 3 Retell
學生根據剛才討論的關于storytime的對話,進行四人一小組,轉化為第三人稱的運用。
Yang Ling lives .... She comes to school ....
Su Hai and Su Yang .... They ....
Mike ....
Liu Tao ....
Check time:
出示grammar time 的表格。并給出問題:
1.當詢問某人住在哪里可以用?
2.當詢問某人怎樣來學校,可以用的句式:
給學生呈現(xiàn)了grammar time 中的句型之后,帶讀語法。
Look and say
Task 4 Listen
(填寫表格,然后用第三人稱,進行描述。)
Joe lives ______________.
He lives ______________.
He comes to school ______________.
Task Do a survey: _______________.
Task 5 dialogue:
T:周末到我家玩,你們會說些什么嗎?結合課文,發(fā)揮想象。
可參考提示詞、句:
Welcome
Your ... is very nice ...
Where
How
Have some ...,please.
Let’s
……
學生對話。
由于本單元的目標語沒有得到有效的運用,因此,此次設計的教學對話情境對于學生目標語的操練意義不大。
【案例反思】
1.要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自覺運用語言
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而有效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理解所學內容。要通過創(chuàng)設語言實踐的情境,精心設計場境、設計活動,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合適的教學情境是誘導兒童思維和表達的外部條件。由此可以讓學生在操練的過程中,逐步吸收、內化所學習的語言知識,最后達到掌握語言,熟練運用語言的目的。
反思本案例中最后的情境設計,筆者認為課中的情境不容易讓學生自然而有效運用本課的目標語。筆者以為,此處的拓展情境設計可以稍加改變,主題還是去老師家,但是對話的內容建議調整為:在去老師家之前,引導學生詢問老師家住處,以及詢問如何到老師家等諸如此類的話題。這樣同時又操練了第三人稱單數的用法,也是對本單元的難點語法的一個綜合的運用。情境話題與目標語操練一致了,才能使得教學更為有效。
2.對話教學中要讓學生把握情境對話的主動權
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主動融入到學習中,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可以喚醒、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使他們得到主動的發(fā)展。而要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環(huán)境中自覺、流暢地表達,就需得尊重兒童,讓他們作為交談的主體,圍繞他們所提出的話題,開展交流對話。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圍繞學生所提出的話題,做適當引導,使得兒童的話題不易隨便中斷。這樣,才能保證課堂交談對話中,學生具有一定的情境對話的主動權,體現(xiàn)學生語言訓練中的主體性。
3.課堂情景對話中要引導學生適度表達情感
我們知道,環(huán)境與情感是影響學習的兩大重要因素,而其中情感則是調動語言表達的一個重要的內在因素。《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也提出: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課堂情境語言活動的組織,要有明確的交流目的、真實的交流意義和具體的操作要求,并為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課堂情境語言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還要盡可能接近現(xiàn)實生活中語言使用的實際情況,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目標語言項目的真實意義和用法。而這一切都必須讓學生能夠在課堂情境中自由體驗,自由表達自我的疑惑、會意、舒心、快樂、歡笑等情緒情感,以便激感,造成“情動而辭發(fā)”的效果。
夸美紐斯說“教學的藝術就是一種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給學生展示一些美麗的與課文相融的圖片,可愉悅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從而一步步踏入老師所營造的情境中,產生共鳴。朱自清先生的《綠》,“格調清朗,節(jié)奏明快,充滿生命的活力,洋溢著勃勃生機,反映作者勇于進取的精神”,更動用了多種寫作手法。語文老師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進入情境,備課時準備了大量的精心挑選的色彩明艷濃烈的圖片,其中有一張堪稱美侖美奐的“梨花帶雨”圖片,以及與“綠”課有關的大量的錄像片段,還有和本課有關的背景資料,把他們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機地鏈接在一起,以網頁形式在學校的網絡中心服務器上,上課時,學生一人一機,先讓學生自學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等學生都可以在網上獲得,網頁上的圖片和相關錄像,加深了同學們對《綠》這篇文章的美好印象,在課上同學們可以在網上了解他想了解的一切。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的時間占了多數,很多學生在看到“梨花帶雨”這個圖片時,不由得驚呆了,任課老師趁機“從大家眼神中,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梨花帶雨'圖,大家能否用語言去描繪、贊美呢?”,同學們的寫作熱情被激發(fā)了,紛紛發(fā)言,可惜許多同學語言干癟,詞不達意,老師順勢引入課文,“讓我們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樣描繪梅雨潭那醉人的'綠'的,學習他的表現(xiàn)手法,然后再描繪”。這樣既然可以使學生多一次寫作機會,在激發(fā)的創(chuàng)作熱情中用心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從而更深層次地融會貫通地描繪這些景物,事半功倍,一石三鳥。網絡資源的大容量性、集成性、開放性等為學生提供了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學習環(huán)境。從教學方式的手段看,它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能借助聲音、圖片、動畫等的神奇配合,為語文教學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提供有效途徑。
又如,在執(zhí)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語文老師就是在網上找到鋼琴曲《秋日的私語》,并引導學生想象作者描繪的幽僻的小路、多姿的荷花、微微的晚風,縷縷的清香、淡淡的月色、薄薄的輕霧,品味作者迷離恍惚、深沉抑郁的情感。這些不正是作者夏日荷塘邊的竊竊私語么?不正是這種輕松中夾著哀愁,恬淡中和著絲絲苦澀的獨特意境么?在這種情況中,學生輕松體會了作者那種難以言狀的苦悶、彷徨、低沉、抑郁,從而自然的聯(lián)想到當時腥風血雨的黑暗現(xiàn)實,理解當時的知識分子,理解作品的主題。
文學作品一般都有是在對景物的傳神寫照中,自然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這眼前的傳神寫照即是“境”;而其中的思想的自然流露就是“情”,“情”與“境”天衣無縫的融合,就構成了作品的藝術境界?!耙龑W生進入情境,(不僅)激發(fā)學習興趣,(還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魏書生語)。利用網絡環(huán)境中的聲音、圖片、動畫、文字等大量的資源等創(chuàng)設情境,獲益良多。
當然這里面少不了教師上課前的準備,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要作系統(tǒng)安排,精心策劃。教學設計分為以教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和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前者主要是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后者主要是以認知學習理論為基礎,前者是通過教學分析進行教學事件的設計及呈現(xiàn)教學事件的教學策略的設計,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中,選用學習資源或外界幫助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它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學習分析,設計學習資源,認知工具以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和支持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教學策略、模式。這種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符合了人本主義及素質教育的對教育的要求。
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設計中,我的體會是:一是學生不太習慣于這種不太“像”上課的模式,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進入角色(可能與傳統(tǒng)的根深蒂固的教學模式有關),學生普遍反映信息太多,沒有次序,不容易進入學習的角色,另外網頁內容外觀花樣多干擾大。但這次教學設計實踐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大部分的學生學會了自主獲取信息,動手、動眼、動腦三維一體,多重刺激,學習興趣增強了,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了。教師和學生的地位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發(fā)生了很大改變,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中的威信感受到了挑戰(zhàn),壓力增大,因為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與灌輸;教師的角色主要是教學信息資源的設計者、學生學習促進者,教師表現(xiàn)主要是從前臺走到了后臺;教師在教學當中不能由計算機或計算機網絡代替,相反教師在這種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計算機只是一種信息加工和呈現(xiàn)的工具,教師唯一選擇是需要不斷地更新知識和擴大知識面;教學組織者需要跨學科的知識結構;教學組織是單個教師所不能完成的,需要教師的群體協(xié)作;網絡化的教學設計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是如何制作教學課件、如何把它們組織成為符合教學要求的教學資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網絡環(huán)境下優(yōu)秀的教學課件是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發(fā)展個性的目的,學生是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學習和提高的,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這種學習使學生真正獲得了智慧而不僅僅是知識,這正是傳統(tǒng)教學所不能比擬的;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能夠整合各個學科內在知識體系,學生使用計算機進行學習,首先要具有計算機知識(最起碼是基礎知識),其次必須要有跨學科的知識與能力,才能駕馭各種計算機軟件,比如幾何畫板軟件,要用它來進行學習,要知道軟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數學、物理等學科各方面知識,這調動了學生縱向與橫向學科學習的興趣,它使學生形成了長久的自主學習的習慣,這對于開發(fā)人力資源很有益處,這也是傳統(tǒng)教學所不能比擬的;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擴大了知識面,互聯(lián)網比特量以月成倍增長,傳統(tǒng)教師念經式上課模式,其信息量充其量是九牛一毛。在這種模式下,我們的教師、學生是否作好了準備?教師、學生要轉型到這種模式下,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培訓便是比較突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克東.謝幼如.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