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

第1篇: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一、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通過改變作業(yè)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中,寫字是最基本的語文學習知識,也是語文學習中最關鍵的過程。如果學生不能夠將漢字寫好,沒有過教師這一關的話就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讀寫能力,這樣學生便會在以后的語文道路上越走差的越多,從而嚴重的挫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為此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也就是教給學生寫字的時候一定要強調循序漸進的進行,讓學生踏踏實實的掌握寫字的正確方法,牢固的掌握每一個字的寫法,在作業(yè)布置上可以上多后少,在寫字的最初階段可以通過練習的數(shù)量來加深學生的印象,當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之后就可以少量的留有寫字作業(yè)來進行復習和鞏固。在學生學習寫字的過程中,教師交給學生的內容基本上是固定不變的技巧和方式,最后的字寫的是否合格,是否能夠達到教學目標還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大量的練習和鞏固,因此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就十分必要和關鍵。

我在教學中并沒有向以前那樣簡單地給學生留很多遍數(shù)的練習作業(yè),而是將作業(yè)形式進行了一些改變和創(chuàng)新,進而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也增強了學生練習寫作的興趣,確保學生在學習寫作過程中能夠更加積極和主動,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目標。經我改變和創(chuàng)新后的作業(yè)包含三種形式:學完每一課的生詞后,就要求學生按照教材中的形式完成課后的字帖,然后在課堂中展示,相互比較相互學習,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規(guī)范的書寫形式;還有就是給學生布置拼音作業(yè),讓學生把文章中含有生字的詞語拼音寫在本子上,然后要求學生之間互相交換本子,按照對方書寫的拼音填上漢字;最后一種作業(yè)形式和第二種類似,就是把拼音換成漢字,互換后填上拼音。本人認為,改革后的作業(yè)形式比較靈活和豐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不同的選擇,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書寫的規(guī)范性,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生字的記憶和理解,讓學生擺脫單純寫很多遍漢字帶來的枯燥和乏味感,從而以更加積極、輕松和愉悅的心情投入到漢字的學習和練習中。

二、明確學生學習任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形式非常單一和枯燥,教師站在講臺上喋喋不休地講解,學生坐在那里憑著自己的記憶進行理解和消化。這種刻板的學習形式,不但讓教師感覺到累,卻得不到較高的教學效果,還會讓學生反感,失去學習語文知識的動力和興趣。而現(xiàn)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也的別的強調:“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并獲取知識。”也就是說,我們要改變傳統(tǒng)中以教師的講解為主的課堂教學形式,把課堂的主動權轉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下進行主動的探索,主動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并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加以應用。

因此,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會首先制定好不同類型文章的學習目標。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和專業(yè)課文,把學習的舞臺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并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來思考和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例如,在學習《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時,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把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找出來;其次,該讀的讀,該寫的寫,把這些新的字詞掌握牢固。然后,我用問題“你認為什么樣的獅子才能夠成為獅子王呢?”來激發(fā)學生精讀課文的動力,讓學生在讀透課文的基礎上主動分析課文,理解課文中比較有深意的句子,從而順利地總結出教師提出問題的答案。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概括整篇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思想,指導學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寫在本子上,寫好之后再讀出來和同學進行交流。雖然在剛開始的時候,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不強,在交流上也比較膽怯,但是會隨著這種教學形式越來越多的進行,學生就會鍛煉的越來越膽大,語言組織能力也會越來越好。這樣的課堂教學形式不但把語文教學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教學觀念,還會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表達及書寫的能力。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學生便會是最大的受益者,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優(yōu)化語文知識的積累形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知識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點點滴滴地匯聚成學生知識的海洋。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知識要由淺到深、由少到多地進行傳授和積淀,這種積累過程在語文教學中就顯得特別重要和關鍵。所謂的語文知識的積累,就是讓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將那些優(yōu)美的句子和內容摘抄下來,經常性地翻閱和記憶,最后成為自己的語言和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儲備的“糧食”就會多起來,在學生生活中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第2篇: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多媒體已經走進了越來越多的學校,成為教師上課的必備手段,但是在其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多媒體課件流于形式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電腦、投影儀以及電子屏設備得到了較多的應用。多媒體已經深入到小學語文的每一次教學過程中,有的學校甚至要求教師必須采用多媒體教學。這就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盲目地使用多媒體,一些原本只需口頭說明的東西,教師也要去準備相應的課件,浪費了教師的備課時間,使得多媒體設備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2.弱化了其他教學手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但是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論什么課程什么內容,教師完全采用多媒體,忽略了板書和教師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語文課對教師的語言能力要求較高,如果教師一味地拿著PPT課件去讀,就失去了語文教師教學的意義。

3.使用時機不當

多媒體課件中含有豐富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其對學生進行一一展示,但是由于PPT不能長時間地停留在某一張幻燈片上,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影響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學習。教師在課堂講授完成后,設置了一些小問題,要求學生對其進行作答,如教師在某個課程教授完成后,用PPT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能夠想到哪些詞語,可以用來描述暮春三月的美麗景象?這本來是一個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詞匯運用能力的機會,但是如果此時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不當,將相關詞匯早早展示出來,那么就起不到預期的效果了。

二、多媒體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實踐

第3篇: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應當被簡單地定義為單純的一種技術,應當將其理解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因此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要遵循事物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應當從認知規(guī)律的角度展開分析。為了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整合,可以通過以下具體途徑進行初步構建。

(一)注重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建

通過相應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問題情景,實現(xiàn)方式可以以PowerPoint、動畫、網址為主,這些方式相比課本有更強的實際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十分方便地為學生構建具體的問題環(huán)境,從而使學生更加輕松地融入其中,運用所學知識動手親自解決問題,課堂上也可以增加小組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注重溝通,學會帶著問題思考,逐步改變對具體概念死記硬背的局面。

(二)積極改變方式、注重演練

數(shù)學的學習最終是要用于實際用途,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一定量內容的學習過程后,教師應當積極地引導學生開展拓展的應用型探究學習。這種發(fā)散性的學習方式可以以習題訓練為主要手段,大致方向應當遵循相關教材,逐步拔高梯度,題目難易比例要遵循“金字塔原則”,在注重基本知識原理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知識的實際應用,一方面可以從概念著手,從不同方面對概念的理論進行變式,使學生能夠全面、整體地理解相關概念,另一方面要注重實際應用的多維變式,從具體問題的角度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剖析,加強學生解決問題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三)加強互動交流、提倡知識分享

盡管目前主流的教學思想是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此處強調的學習交流互動與獨立思考并不沖突,因為這種交流是建立在每個學生完成了相應的獨立思考的前提之下。合作學習精神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最為關心的問題,在學生間加強學習互動,可以加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學生在強調自己觀點的同時對相關問題會有更深層次的分析,每個學生不同的觀點也都反映出學生自身已經經歷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互動過程中,學生能夠總結他人經驗,并能在激發(fā)成就感的同時增強學習熱情。學會分享知識,也就會分享成功,這種分享式的喜悅與目前主流的現(xiàn)代教育相一致的。

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具體優(yōu)化方式

(一)降低理解成本,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數(shù)學經常會出現(xiàn)比較抽象的概念,然而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并不強,對相應的抽象概念理解不準確、不深刻。為了降低學生在抽象問題上的理解成本,可以借助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將復雜數(shù)學概念簡單化,借助于多媒體將數(shù)學問題具體化,使學生理解更為深刻。

(二)注重拓展和延伸,提升發(fā)散思維能力

注重提高發(fā)散思維能力是現(xiàn)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之一,應當避免在數(shù)學學習中的思維定式,才能更好地理解相關概念。數(shù)學是一門注重思考的學科,許多知識點都有很大的發(fā)散空間,教師應當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便利,通過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相關信息或習題,引導學生拓展思維,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

(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應當努力挖掘學生學習興趣,因為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數(shù)學教學應當讓學生把握學習主動權,將知識理論結構優(yōu)化,通過動畫等形式傳遞給學生,極大地刺激學生學習欲望,一旦學習有了動力,學生會自發(fā)地思考問題、探究問題,進入自主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之中,提高學習效率。

三、實例分析

筆者曾經在教學過程中做過相關嘗試,當時的教學內容是“認識分數(shù)”,筆者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西瓜、蘋果等水果,同時也加入了喜羊羊、葫蘆娃等卡通人物形象,并親自制作動畫,在動畫中通過閃爍的形式呈現(xiàn)出各物品的數(shù)量,首先對整體數(shù)量進行閃爍,然后進行局部數(shù)量的閃爍。該過程還借助顏色的設置,當整體數(shù)量閃爍時呈黃色,局部閃爍時呈綠色。這樣就巧妙地為學生解釋了分數(shù)的概念,使學生形象地理解局部占整體的幾分之幾的意義。這種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運用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例表明了將問題直觀化、具體化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四、小結

第4篇: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學法;問題

小學生由于其年齡尚小,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動性較差,因此教學中存在的難度較大,特別是對于語文學習,很多學生既覺得困難,也提不起興趣,因此,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就成為教學者首先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深刻解讀教材,準確把握感情

小學語文課文主要是以趣味性為主來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但是由于課堂教學的制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引進課文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有一定難度的,而情感教學科研很巧妙地做到這一點,這就要求教師對課文首先有一個深刻的解讀過程,在感情上和作者達成共識,然后在教學中和實際生活結合,引導學生準備把握文章感情,使得學生在感情上也可以達到共鳴,就可以增加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二、發(fā)揮語言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情感

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語言溝通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一個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發(fā)揮語言優(yōu)勢,教師通過讓學生誦讀文章的形式實現(xiàn),比如,課文中有涉及幾個人物關系時,分別指定幾個學生扮演課文任務,并指派旁白,在誦讀之前,教師進行指導,告訴學生要注意人物特點,把握誦讀時候的感情,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自己體會就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內容,對于語文教學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三、創(chuàng)設情感情境,引發(fā)學生共鳴

小學生相對其他階段的學生來說,貪玩的特點還比較突出,以往的教學中一直是控制學生“想玩”的念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課堂紀律,這就造成部分學生對課堂失去了興趣,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正好可以把握學生貪玩的這個特點,在課文講解的時候運用情感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增加學生的興趣,由教師組織,學生自由發(fā)揮,對課文內容進行情境再現(xiàn),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真實感受增加生活例子,這樣一來,不僅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經過自身的實際體驗,對于課文的思想感情也會把握得更加準確,語文課堂也不再是枯燥的了。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應該引起每一位教師的重視,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時候,可以深刻解讀教材,準確把握感情;發(fā)揮語言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情感;創(chuàng)設情感情境,引發(fā)學生共鳴等情感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第5篇: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一、制訂語文課程教學目標

教研員作為代課老師的指導者,有責任、有義務和老師共同合作,將語文學科的課程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因此,教研員需要對初中語文教學內容深入把握了解,從而制訂出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第一,必須保障教學目標的有效性。首先,教研員需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和課改要求,將課程目標主體定位到學生身上,而不是繼續(xù)堅持傳統(tǒng)的老套教學理念;其次,所制訂的教學目標必須具有可行、合理、具體、可評等特征,保證教學目標的價值不被落空;最后,教學目標的制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將語文教學的共同目標和個性化目標進行完美結合,盡量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進步和成長。第二,引進三維立體的教學目標。教研員和普通代課老師職責不同,他們需要對學習規(guī)律和各類教學理論做以研究,旨在挖掘出更適合語文教學的方案,因此可以利用有效教學理論的相關內容,引進三維立體的教學目標,不單只注重成績目標,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成長,從而在促進學生進步成長的基礎上保障教學的有效性機制。

二、變革語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1.大膽取舍語文教學內容

由于語文學科自身的綜合性、復雜性、系統(tǒng)性特征,使得初中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系統(tǒng)內容十分龐大,繁重的教學任務量給老師帶來了較大的工作壓力。針對此種現(xiàn)象,教研員應該切實發(fā)揮自己的價值和職能,從課堂教學目標出發(fā),大膽舍棄一些學科中重復、繁雜且意義疏淺的內容,爭取篩選出代表性強、深入層次夠、通透貫徹的知識內容,這樣既能夠減少老師的教學任務量,也能夠讓學生學得更清晰、透徹、深入。

2.選定合適合理的教學方式

依據(jù)人的成長規(guī)律,初中階段的學生依舊處于各方面機能不成熟的層次,致使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把握略顯吃力,為了迎合學生的這一特點,教研員和老師應該努力合作并探討,力求尋找出適合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將有效教學的理論落實到實際的教學方式中。教研員可以將初中語文學科教材中所選的內容進行歸類,將《紫藤蘿瀑布》《珍珠鳥》《春》此類描寫性文章規(guī)整到一起,采納多媒體教學方式,為學生直觀展現(xiàn)自然和生命之美;將《橋之美》《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之類狀物文章歸納到一起,采納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體會合作之美;將《桃花源記》《馬說》《五柳先生傳》此類文言文規(guī)整到一起,利用探究式教學方式讓學生洞悉文章深意和古文字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3.創(chuàng)造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

有關研究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的情況下,更容易領會到學習的和欣喜,也更容易提高學習效率,由此可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要想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就必須創(chuàng)造出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這不僅是老師個人的任務,也是教研員必須研究、探索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教研員應該認真指導語文代課老師,讓老師尊重每一位學生,善待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肯定學生的每一處進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認可與贊同,讓學生渴望并期待著自己能帶領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其次,教研員應該根據(jù)學生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雙方表現(xiàn),給老師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議,比如勸誡老師上課盡量表現(xiàn)得幽默、平和一點,積極主動地走到學生的周圍,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營造和諧真情的課堂氛圍;再者,鼓勵老師和學生多互動,在歡樂寬松的環(huán)境中教授學生知識,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最后,教研員必須明確民主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并將這一內容傳達給教師,讓教師在教學中予以應用,在給學生民主、自由且平等的基礎上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4.適當引進多媒體教學技術

第6篇: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實施素質教育,要在總體目標下構建具體的目標、途徑和方法,做到素質教育目標課程化、課程內容素質教育化。通俗地講,就是各學科都要研究自己學科如何落實素質教育的問題。本文探討“素質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學”,亦即語文學科如何落實素質教育問題,從以下四個方面論述。

一、人的素質與語文素質的關系人的素質是人的身心發(fā)展的總水平,是人在先天稟賦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穩(wěn)固的性質。我們對這“穩(wěn)固的性質”的判斷,以適應環(huán)境和認識、改造世界的能力為主要標志,是對人的適應環(huán)境、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的潛在能力作用的量度。人的素質結構是多方面的,包括身體素質、智力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勞動技術素質等。素質教育,中心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充分地發(fā)展。

語文素質在人的素質結構中是最基本的要素。從基礎教育角度看,語文素質決定人才素質品格。因為語文學科既是基礎工具學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學科,同時又具有豐富的知識性。語文素質是人的文化素養(yǎng)的主要標志,在人才成長過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質核心的部分。

語文素質往往是一個人成才的主要制約因素。人才素質和語文素質是兩個密切聯(lián)系的概念,一個是上位概念,一個是下位概念。兩者的基本點是一致的,基本點是人的素質。兩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狀態(tài)的,且兩者的目標、任務相呼應。人才素質目標燭照著語文素質目標,規(guī)定著語文素質教育的方向。一個人的語文素質和一個人的整體素質,是圓點接近,半徑幾乎相等的兩個圓。語文教學要著眼于對人的教育塑造,堅持語文素質教育目標和人才素質目標相統(tǒng)一,把教學生學語文和指導學生做人結合起來。

二、人的素質教育與語文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是教育者按照“綱要”中指出的素質教育目標,根據(jù)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tǒng)地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途徑,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發(fā)掘潛能,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它與應試教育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應試教育只強調適應學科要求,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模式,是對“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學生高分低能”弊病的一種概括。而素質教育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潛能,是在全面發(fā)展基礎上逐漸成為我國教育理論界凝聚力強、覆蓋面大的一面旗幟,是教育整體改革的必然歸宿。

所謂語文素質,其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包括思想政治、語文情趣、語文交際應用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以及交際中涉及到的文化知識。具體地說,語文素質有五個方面:1.語文基礎素質——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2.語文智能素質,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3.語文技能素質——聽、說、讀、寫能力;4.語文道德素質;5.語文審美能力。語文素質教育,不只是字、詞、句、段、篇的教學及聽、說、讀、寫、書(寫字)能力訓練。知識和技能只是素質的外在形式,素質教育有更豐富的內涵,是深層的教育,是根本。

語文素質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的認識、情意、操作諸因素的統(tǒng)一,語文素質各要素的和諧發(fā)展,不是孤立的某方面的單項指標,也不是幾個單項指標的簡單相加,是一種綜合效應,綜合整體水平

三、小語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小學階段切實打好語文基礎,提高語文素質,將對各類人才的成長,從基本素質上打好基矗

為此,在語文教學中——

1.明確認識學科性質小學語文具有語言和思維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識性的特點,而且?guī)в谢A性、社會性、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正確、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是教好這門學科的基本前提。教好這門學科,不但對于學生學好各門學科十分必要,而且對于將來從事工作和繼續(xù)學習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7篇: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章標識碼】B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04-0025-01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具有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緊扣這一標準,使語文課程結構、學習目標、教學方法等諸方面發(fā)生了重大變革,尤其在課程的設計中,始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而其中的情感教育又是一個主要的目標。

一、注重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加強心靈的溝通

現(xiàn)行蘇教版語文課本中選編的課文大多精致嫻雅、膾炙人口,從諸多方面反映不同作者對自然、生活、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往往集語言美、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

閱讀和學習這些文章,要注重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尋找與作者心靈的契合點。一位作家曾經說:“作者只完成了書的一半,讀者則完成了書的另一半?!边@種“完成”就暗含作者與讀者的雙向交互作用。文學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這種外在的形式所構建的虛擬空間本身就召喚著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心理體驗去充分發(fā)揮想象,進行再構建、再創(chuàng)造。而學生在閱讀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種期待視野,即其閱讀習慣、趣味、心理、預期目的等等,當學生帶著期待走進作品空間時,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豐富的心理體驗,而當這種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時,就會達到一種至純至美的審美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心靈

愉悅感。

對于學生來說,在這一閱讀過程中,往往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扒閯佑谥卸斡谘浴?,優(yōu)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只有真情才最容易感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在教學過程中,教者把學生的學習引入這種情境,讓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產生共鳴。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領悟魯迅童年那一片童稚之情,激起學生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在引導學生深刻領會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與魯迅比童年,看誰的童年最有趣,生活最舒適,學生暢所欲言,以此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碰撞出心靈的火花,融知

識接受與情感陶冶于一體,達到教育之目的;再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濃濃的舐犢之情,教學中讓學生搜尋自己生活中受到父母撫愛的類似經歷,加深親情的體驗;像曹孟德《東臨碣石》的壯志豪情,引導學生說出觀賞大海壯闊景象時的感受,領會作者的雄心壯志;而陸游那“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滿腔報國之情;王灣“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一縷悠悠思鄉(xiāng)之情;還有《一包奶糖》中交織的濃濃親情和真摯友情,再加一股難言的委屈之情,如何不讓學生怦然心動,而終有所悟呢?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能做的也應該做的就是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做一個忠實的引路人和點播者,讓學生敞開心扉,盡情感悟,去做主動的探究者而最終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情感再現(xiàn)。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作者的豐富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了他們的情操。

二、讓老師走進學生,與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

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大多有這樣的體驗:學生會因喜歡、崇拜某一老師而對其所任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會努力將它學好。這就不禁使人想起了圣人孔子說過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學習興趣在學生學習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健康的學習情感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會使學生受益匪淺。因為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的行為、活動已經潛移默化地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語文教師尤其如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內容更多地秉承著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規(guī)范和要求。語文教師作為這種文化的直接傳播者,更應該向這種規(guī)范和要求看齊,其“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滿腔熱情,勢必使學生產生共鳴,直接對其產生藝術魅力。教師與學生傾心交流,讓學生在平凡的交談中獲得豐富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對文學的興趣。

三、讓學生相互合作,彼此間尋找心靈的契合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不外乎聽、說、讀、寫,在新課程的語文學習中,這些已被實踐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自然不可或缺,而新課程更高的學習要求卻使我們不得不去尋求更為優(yōu)化的教學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忽略這樣一點――語文學習活動更多的是一種開放的群體活動,因而多個參與學習的個體之間的交流、溝通在學習中的作用至為關鍵。個體之間尋求心靈的契合,從而形成一種以自主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經深入人心并廣為實施。

語文學習是一種內化知識從而陶冶情操的活動。對于同一文本的體驗而言,個體之間勢必存在差異,甚至比較巨大;當幾個學習者形成一個學習小組在一起進行交流、探討后,可能每個學習者的體驗就會更深一層。不同的學習者因性格、愛好、情感、閱歷、知識儲備的

第8篇: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教學目標應從三個維度進行設置,其中,過程與方法的目標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豐富學生學習途徑,拓展教材信息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小學生喜歡網絡,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并加以科學指導,發(fā)揮網絡在教學中的正能量。通過科學的引導,使學生從小就能夠學會利用網絡,培養(yǎng)學生終身受益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比如,在進行“衛(wèi)生保?。呵啻浩诘臓I養(yǎng)、鍛煉與衛(wèi)生”的教學時,我改變傳統(tǒng)的讀書教學法,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提前一周時,教師給學生布置自學任務。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有的小組完成青春期營養(yǎng)這一知識模塊的學習,有的小組完成的是青春期的鍛煉這一知識模塊的學習,有的小組完成的是青春期的衛(wèi)生這一知識模塊的學習。學生在課余時間或者是自己看書、查閱資料,或者是瀏覽網頁信息,查閱有價值的文獻,每個小組對所查閱的資料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形成全面、系統(tǒng)的材料供上課時進行交流。這種學習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巧用多媒體優(yōu)化教學方法

多媒體在學科教學中備受青睞,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也是一樣,很多技巧性的體育教學需要多媒體的輔助作用,通過多媒體的視頻展示和學生的感悟與交流,深刻理解體育運動的技能技巧,從而保證學生在訓練時安全、高效。通過多媒體還可以模擬一些高難動作或者是一些危險性的動作。此外,利用多媒體可以進行體育新聞播報和精彩賽事的欣賞,以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使體育課堂教學更有效、更精彩。比如,在進行“支撐跳躍:分腿騰躍(山羊)”的教學時,我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僅僅是教師的講解和示范,還增加了視頻欣賞的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的細節(jié)動作較多,利用多媒體播放分腿騰躍(山羊)時可以隨時暫停,隨時加以旁白,實施細節(jié)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使教學更有效、更活躍、更精彩。

三、利用自制有聲課件輔助課堂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在教學上的廣泛應用,現(xiàn)代教育裝備的種類和功能日趨完善,這為體育教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和實惠。其中智能語音教具系統(tǒng)就是很好的硬件資源,利用這一設備的軟件平臺可以制作有聲課件,可以優(yōu)化體育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為教學提供高音質、足夠響亮的節(jié)奏、伴奏、背景音樂等,有效降低教師的語言工作量,同時為教師在學生進行自主訓練時進行技術指導提供方便,提高訓練效率。比如,在進行“廣播操、集體舞”等知識的教學時,利用智能語音教具系統(tǒng)的軟件平臺制作節(jié)奏、背景音樂、伴奏的課件,做成MP3格式文件,拷貝到SD卡上,上課時利用移動音箱播放有聲課件,可以根據(jù)需要隨意選擇聲音文件,調用所需要的聲音,教師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技術指導之中,提高學生的訓練效率。

四、運用先進的現(xiàn)代教育裝備進行教學和競技比賽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新型的測試儀已走進了體育課堂教學和比賽現(xiàn)場。這些測試儀的使用,大大節(jié)省了教學和比賽的時間,提高教學和比賽的精確度,直觀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測試結果,大大提高教學和比賽的效率。比如,在進行“蹲踞式跳遠和50m快速跑”的測驗時,利用相應的測試儀可以大大提高測試效果。測試時,將測試儀放在相應的位置,在操作板上輸入相應的信息,一按按鈕就可以進行測試,每次可以測試多個學生,測試結果能夠同步輸入電腦里,數(shù)據(jù)可以當時呈現(xiàn)給學生,增加測試的直觀性、高效性、準確性,有效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五、總結

第9篇: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范文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搜藏與親人的溫情照片。共同回憶昔日的美好,感受家庭的溫暖與關懷,學習央視春晚的“時間去哪了”感恩節(jié)目,孩子們把童年生活中父母對自己關愛的照片收集起來,用文字記錄照片拍攝時間、地點,以及簡要的情節(jié),并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些一幅幅溫馨的照片,使孩子們瞬間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們逐漸明白父母為他們所付出的不僅僅是金錢,更重要的是愛。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節(jié)課,為了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可進行游戲導入,引起情感的共鳴,利用大屏幕展示課前學生們準備的小時候的照片,問學生:“你們能猜出來這是班級的哪位同學嗎?”于是出示了相對應的現(xiàn)在學生的照片,并進行對比。說“: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都長高了,變壯了,長大了,容貌發(fā)生了許多的變化,但是,長大僅僅是指身體、容貌的變化嗎?回答是否定的,那么,長大還體現(xiàn)在哪里呢?“”長大要學會幫助爸爸媽媽洗碗;長大就是學會體諒爸爸媽媽……”大家眾說紛紜。“同學們說得很好,長大就意味著懂事了,知道感恩了,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展示你家庭的親情照片,敘說照片背后的感人故事。這樣的設計使小學生們真正地回顧家庭的溫情故事,感恩教育得到升華。

二、觀看感恩影視資料

多媒體圖文并茂,它是感恩教育教學的重要的載體,小學生們喜歡多媒體教學,喜歡看視頻節(jié)目,教師要因勢利導,牢牢抓住這個契機,選取感恩類的視頻給小學生們觀看。觀看歷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對于“割腎救母”田世國、“最美媽媽”吳菊萍等這樣的感恩的人物會記憶猶新,并對自己感恩的心有一個對比,決心向之學習。此外,還有《最美女教師張莉莉》專題片、《一個也不能少》等影片、鄒越的感恩教育激情演講等都對學生們的感恩教育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還可以讓小學生們學唱《說句心里話》、《燭光里的媽媽》等感恩教育歌曲。

三、開展感恩實踐活動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當我們把感恩教育切入實際生活之時,當孩子把感恩之心化為感恩行動之時,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初見成效了”。所以,為了讓感恩教育深扎根于小學生們的內心世界,成為一種終身的良好道德情操。感恩教育就要落實到行動中去。讓小學生們積極參與感恩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這樣以來,小學生才能“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回報社會。教育者要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樹的養(yǎng)料,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

四、總結